初中生沟通技巧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0: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生沟通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殊性。
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思维在这个阶段成长,性格在这个阶段初步确立。很多同学都是在初中时代就确立了自己的优势,打下很好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怎样与孩子沟通才能起到引导和帮助孩子,促进他们学习的目的呢?最根本的是我们要了解初中阶段孩子的心理。初中生有几个显著的
特点:
一、强烈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一把双刃剑。作为老师,出了问题,不能对孩子一味地训责,尤其是当着其他人的面。这样做,非但起不到教育他的效果,反而会引起他对你的排斥和反感。我们需要好好引导,将孩子对自尊心的维护转化为上进心、自信心。
二、强烈的独立意识
到了初中以后,很多孩子不再把老师的话当作“圣旨”,而是自己单独思考。孩子年龄还小,缺乏处理问题的经验。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尽可能地提供给孩子自我展现的平台。一方面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对孩子健全的人格成长也有好处。
三、容易受到坏的影响
13岁~16岁的孩子思维敏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尤
其是坏的影响。诸如:上网、吸烟、赌博等,而且容易着迷,对是非的判断能力还较欠缺,所以,应尽量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单纯的、积极的成长空间,不妨多学学孟母的精神。
四、孩子浑身带“刺”
经常听家长说,自从孩子上初中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脾气越来越坏,不听说,稍不如意就横眉冷对,就像浑身长满了刺一样,碰不得。其实这说明了孩子在成长,我们需要的是尊重与引导。
五、孩子容易偏激,逆反心理加重
因为孩子正处于心理成长时期,对外界的看法相当敏感。可能一句话,也可能一点小问题,就会对老师产生偏见,甚至会影响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在遇到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千万不能上来就否定他,而是要先肯定他正确的部分,然后话锋转到他不妥当的地方。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交往、生活等各个方面,如果沟通不当,师生间的矛盾就会加大。本人在这些年的教学中得出以下一些经验供同仁们探讨:
1.在初一,用第一、二节课与孩子进行一次深入交谈,列举一下初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初中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方法,鼓励孩子,转变观念,树立信心
很多孩子刚步入初一,经历了辛苦的小升初,都会出现松懈。所以,老师一定要帮助他们树立目标,为他们添动力。
2.对孩子的教育尽量是单独的、谈话性的,避免公开的训责
孩子在十几岁的年龄,最好面子,也就是自尊心最强的阶段。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应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尤其是在同学的面前。
3.改变只说不做的教育方式。尽量避免苍白的说教,而是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出表率
4.对孩子一定要严格要求,避免在孩子面前过于随便,保持在孩子面前的威信
5.切忌总是在孩子耳边讲,应该如何如何,而不该怎样怎样。这样做,只能招来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就事论事,具体地分析问题,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埋怨和说教
6.多与老师交流,随时关注孩子的变化
7.引导孩子结交积极上进的朋友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除了父母和老师,朋友对他的影响是最大的了。尤其有些问题,孩子不愿意跟父母和老师交流,愿意与自己的朋友分享。一个好的朋友可以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他健康成长。一个坏的朋友却恰恰相反。
8.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
遇到不懂的问题,跟孩子一起讨论,引导他们自己动脑思考,而不是该如何做。
9.在孩子成绩下降的时候,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鼓励
孩子的成绩下降的时候,一般自己已经很伤心痛苦,甚至灰心了。我们应该表示关切,鼓励他,帮助他树立信心,帮助他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篇2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沟通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153-01
我国新课改中教育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更加具体而全面。基于这种情况,我国在进行初中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当以此为原则和基准,强化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形成师生之间的情感连接,以此增进教学效果。
一、初中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内容
1、初中班主任常规工作内容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身心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1]。初中班主任应当将工作重点放在不断满足学生的综合性知识的掌握以及学生身心道德素养的培养上来。使学生在初中阶段从思想水平与智力开发方面都得到成长[2]。但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性格尚未成熟,而且正处在身心发展的敏感阶段,针对这样的学生,初中班主任应当在工作过程中有所侧重[3]。除了完成必要的教学工作之外,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积极健康的引导,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初中班主任工作特性
初中班主任在教学任务上需结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在工作上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班主任工作的时代性特征。
初中教育正迎接95后以及零零后,教育过程中这些孩子表现出一些共同的个性以及心理特征来。基于这种情况,初中班主任主要应当就初中生的时代性特点出发开展工作。
(2)班主任工作的综合性特征。
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在单一方面有所突出,还应当综合全面的发展。形成德智体的综合素质。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应当将重点放在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上来。通过观察学生的身心特点,积极引导学生。
(3)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特征。
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自身接受知识的能力影响,其本身的家庭环境影响都会造成学生在接受教育时存在差异。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有针对的进行教育引导,因材施教。
二、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加强沟通技巧必要性分析
1、初中教育沟通中应当注重沟通技巧的分析
知识沟通即为在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沟通技巧。教学中最主要并且处于核心内容的对于老师来讲是教,对于学生来讲是学。只有教育学能够达到最完美的有机结合,才能使教学的目的真正达到。这样一来知识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是沟通有三万面要求。
2、初中班主任沟通工作开展应当注重学生心理发展必要性
初中生处于一个独立心理刚刚产生的待成熟未成熟走向成熟的阶段,这个时候很容易产生心理误区或难以解开的心结。此时,家庭教育以外的学校教育就要给予其正确的引导,而初中班主任对其进行心理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是初中班主任在沟通中要重视心理沟通的原因。
三、初中班主任与学生沟通过程中的技巧方式
1、沟通工作中教师的形象问题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形象作为交往的第一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更是形成有效的沟通的前提条件。针对学生的沟通,班主任应当首先从自身形象的塑造上下功夫,才能再沟通过程中事半功倍。教师形象不仅是指外在的形象,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品味和素养等。这些构成了学生心目中教师的想象。只有具备良好的个人形象的教师才能在具体的沟通工作过程中具有话语的说服能力。学生才会对教师深信不疑。因此,教师影响在平日的工作中有目的的增加自身亲和力。
2、沟通中应当善于运用表扬方式
初中班主任在进行沟通时应当注意方式,这个阶段的学生无论是从身体结构上还是心理上都为发育成熟。自尊心和好胜心较强。沟通过程中班主任应当根据这个特点,与学生在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应当以表扬为主,尽可能的不去打击学生的信息和积极性。不使学生感到失望或者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3、沟通过程中应当“以心换心”
初中班主任在与学生之间建立情感关系的时候,应当通过更多关注他们的情感作为主要方式,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在思想上相互尊重,对学生而言实际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班主任以真挚的情感与孩子进行交流,将能够得到孩子更真诚的信任。也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班主任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沟通的目的,才能使教师和学生的沟通达到互赢。在沟通时用心倾听是最行之有效的沟通手段。
综上所述,初中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课改环境下,教师与学生之间更适合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通过建立和谐共处的良好友谊,学生能够将自身的困扰和问题向教师倾诉,有助于促进教师解决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初中阶段作为学生培养学习兴趣与能力的重要阶段,初中班主任应当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成长。提升学生面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这种方式更是改善师生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良好的沟通技巧对进一步开展教学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曹园.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D].上海师范大学,2011(10):12-13.
篇3
关键词:初中教学;沟通艺术;沟通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60-02
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作为新时期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加强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长效开展,有利于师生处于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中,更有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情谊,从而持续推动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不管是思想还是情绪,变化都很大,极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前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学生的情绪更是反复无常,从而导致学生不能够正确、认真地进行学习。这时,就需要教师加强和学生的之间的沟通,展现出沟通的艺术,创建良好的、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1.初中生的特点探究
沟通时信息的双向交流,有效沟通的前提必须要保障双方信息的基本对称以及符合信息传输和接受方的特点。所以,要想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让教师沟通艺术有效,教师就必须要对初中生的性格特征进行全面地了解。总的来说,初中生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叛逆心理。叛逆心理几乎是当前初中生最显著的标签,这个时期的学生通过一段的时间学习和生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是又还没有构建完善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准确的判断能力,特别是当前的学生渴望自由,希望摆脱家长和教师的束缚,或者是想要引起权威力量的认可。所以,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就会做出一些不寻常的举动。比如和父母顶嘴,不服从老师的安排,包括迟到、早退、不按时完成作业等等,都是学生想要摆脱权威力量的束缚以及挑战权威力量的主要表现,主要的特征概括就是叛逆心理。
1.2 情绪性。初中生最主要的外在特征还有情绪性。所谓情绪性就是情绪不受理性思维的束缚,将自身的情绪直接地表达出来,不在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同时,也不考虑场合,情绪的凸显随心所欲[1]。主要是因为初中生还不具备完善的理性思维,大多都以感性思维来看待事物,做事较为冲动。但是,一旦冷静下来,就会发现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比如初中生在学习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小矛盾,只要是导火索被点燃,学生就不会估计一切,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表达自己的情绪,甚至是大打出手,容易造成严重影响。初中生的情绪性是阻碍师生有效沟通的重要原因。
1.3 迷茫性。初中生常常会对自己的人生感到迷茫。一方面在,学生外出求学,在学校没有了在家里面的优越感,通常和同学相处过程中得不到尊重,或是自己的话得不到重视。同时,时常会受到教师的批评,对于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更会感到迷茫,他们迫切地需要教师和同学认可自己、喜欢自己,在这个团体中找到归宿感,但是现实往往和学生的想法有较大的反差。
2.初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艺术探究
2.1 全面了解学生。要想和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首先,教师就必须要更加深入和全面地了解学生,知道初中学生的性格、心理以及身体特点,从而在沟通的过程中找到切入点。比如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成绩以及家庭情况等等,让学生觉得教师关心自己、认可自己。让学生在心里面接受教师、认可教师,愿意和教师进行言语沟通,从而为有效的沟通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在面对一个不善言辞、比较自闭的学生时,教师就应该研究导致学生这个状况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状况持续了多长时间,是因为家庭的原因,同学之间的矛盾或是因为早恋。当教师找准"病根"之后,就从实际出发,针对性给以解决,从而积极地引导学生、开导学生,从而增强沟通的有效性。
2.2 用言行感染学生。教师有一个良好的形象是非常必要的,这在和学生的沟通过程,能够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切感。同时,通过教师的直接感染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同时,在实际沟通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首先,在语言上,要和善、要以青春、激情以及热情的态度来面对学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魅力,愿意和教师的进行沟通。同时,教师要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用笑容面对学生,让学生受到教师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的影响,不断加入自己的乐观兴趣,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保障沟通的有效进行。
2.3 爱心感化。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刻保持一颗爱心是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作为教师,也更应该明白"爱"的力量。特别是对于初中生来说,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家庭在校寄宿,这种强烈的反差让很多学生无所适从,感觉一下子就失去了所有的"爱"[2]。所以,初中教师要想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首先就要用一颗爱心来感化学生,引导学生。比如,某两位同学因为一点矛盾争吵起来,到最后大打出手。这时教师就应该主动积极地找这两位学生进行谈话:你们两个人平时都很乖、学习成绩也很好,关系也不错,这次是因为什么原因吵架,甚至动手打人呢?起初,两个学生都还在气头上,谁都不愿意说出事情的缘由。这时教师又说:其实我知道你们都不是坏学生,肯定是遇到了什么困难,不如告诉老师,老师会帮助你们,有什么困难我们一起解决。在教师爱心引导和关心下,学生终于和教师沟通起来,最后通过调解,两个学生又重归于好,关系比以前更为密切。这种用爱心感化学生的方式是实现有效沟通的催化剂。
2.4 懂得尊重。在沟通中,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双方的地位阻碍沟通的有效进行,因此,教师就要突破这层障碍,实现双方的平等,懂得尊重学生,和学生始终处于平等地位,这样才能够保障沟通的有效进行。
3.结语
总的来说,在新时期背景下,加强沟通艺术是非常重要的,是保障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的有效前提。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了解学生,不断优化自己的沟通技巧,开展有效的师生沟通活动。
参考文献:
篇4
2012年12月7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下文简称《纲要》),为中小W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指导作用。课程建设作为《纲要》的一项重要内容,担负着提升全体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任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在近几年得到了极大重视,并培养出了一批骨干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笔者在听课过程中也发现,部分教师对教学内容细目把握不清,如有的教师在一堂课中选择过于宏大的主题――情绪,但对具体是讲情绪觉察、情绪表达还是情绪管理,却茫然不知,因为他从来没想到过情绪课的分类;还有部分教师对于心理课教学主题的选择有很大的盲目性,甚至出现了偏差,如小学、初中、高中在情绪主题上选择一样的教学内容,都讲认识喜怒哀乐,学会调节情绪,没有考虑到不同学段学生的具体特点及需要,比如在高中讲“如何提高注意力”,就完全不符合高中生的年龄及心理发展特点。教师之所以出现诸如此类的情况,一是对于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缺乏了解,关注学生不足;二是对《纲要》中各学段的主要内容缺乏深入的分析。
《纲要》只规定了各学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完成的教育内容,大致可分为自我认识、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生活和社会适应、职业规划六大专题,但对于专题内的具体内容,并没有明确说明,也没有将这些内容具体规划到年级、规划到学期,更没有像学科教科书那样,给教师提供可借鉴的上课内容。
因此,为进一步理顺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内容,从整体上把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框架,本文拟结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解读》以及手中可利用的图书资源,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以期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一、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内容分析
我们首先将《纲要》中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专题分类,并对每一专题的课题数目进行了整理,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自我认识、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专题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而生活和社会适应由于只涉及初一升学、升入初三两个关键节点,教学资源较少;职业规划专题对大多数学校来说是个新专题,教学资源也相对较少。
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细目分析
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各专题主要内容之后,为在课堂教学中将这些内容落到实处,就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细化,形成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细目。
(一)自我认识(含生命教育)
初中阶段是中学生自我意识飞速发展的时期,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这时期青少年的主要任务是确立自我同一性,即青少年对自身及外界环境的有效整合。因此,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就成了青少年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客观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建立积极的自我信念,悦纳自己就构成了自我认识专题的重点内容。此外,树立自信、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强化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等也是初中生必须具备的素养。细目见表2。
(二)学会学习
学习是初中生的首要任务,学习成绩直接影响初中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要帮助初中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制定适合的目标,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会时间管理,发掘自身的创造力源泉。考试作为诊断初中生学习效果的方式,对初中生来说意义重大,因此,认真总结考试的经验教训,学会正确对待考试对初中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纲要》细目见表1。
(三)人际交往
在初中生的人际交往中,同伴对其的影响较大,同伴关系处理得好,会给其提供强大的人际支持。因此,帮助学生掌握人际沟通技巧,学会换位思考,正确解决人际冲突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性意识的觉醒,初中生对异性越来越好奇,渴望学会与异往的正确方式,因此,异往课题的比重也较高;初中生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与公平对待,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融入初中生活;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初中生想要独立但又不能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靠,在与父母的沟通中产生了各种矛盾,因此,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学会与父母积极沟通,对初中生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见表4。
(四)情绪调适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将青春期称作“暴风骤雨”期,这是因为初中生情绪起伏较大,两极化现象较为明显;同时,调控情绪、管理情绪的能力发展还不成熟,又被称为“高马力,低控制”。因此,培养与训练初中生敏锐地觉察情绪,面对愤怒、压力情景时学会正确表达情绪,进而调控情绪、管理情绪就非常重要;善于引导初中生积极探索生活中的幸福因子、发现生活中的幸福元素,使初中生感受到幸福,积极生活。见表5。
(五)生活和社会适应
升入初中后,面临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许多学生感到很不适应,因此帮助其尽快地融入初中生活,意义重大;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在挫折中学会成长,有利于提升初中生的自我评价;学会理性消费,让网络服务自己也是初中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有效实践。见表6。
(六)职业规划
随着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实施,初中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帮助学生了解职业、认识职业、确立初期职业发展目标、做好职业规划,对初中生走好每一步意义重大。见表7。
三、教育教学建议
一节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首先要做到“文要对题”,即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主体,选择适合的课题,这也是本文的初衷。
要选择好课题,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需求,这样设计出来的课才能真正地“走心”,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而不是徒有热闹的活动,学生却没有收获。这一点做好了,也就避免了小学、初中、高中讲的内容都一样的尴尬。要做好这一点,心理教师一定要多与学生沟通,走到学生中去,从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心理教师还要与班主任多多交流,毕竟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容易掌握他们的思想情况和情绪状态,这样就能够尽快获得第一手信息,提高心理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心理教师要加强学习与研究,特别是加强对《纲要》及《纲要》解读的学习与研究。只有把握对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正确方向,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因为心理健康教育课内容的政策依据也是出自《纲要》。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材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拓宽我们的教学设计思路,激发我们的创造性,设计出更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
最后,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一节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积累,我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课内容的把握才能越来越准确。通过实践探索,下一步,我们可以将其进一步细化到年级授课主题,这样,教学内容设计更有针对性,更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山东省教学研究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初中分册)[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2.
[4]山东省教学研究室.心理健康(七年级全一册)[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
[5]山东省教学研究室.心理健康(八年级全一册)[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
篇5
关键词:班主任;中学生;心理沟通技巧
引言
良好有秩序有规则的班级管理可以提高班级里的积极热情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班主任也从传统的管理方式转换过来,利用新媒体的特性,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从而提高班级的管理效率,为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初中班主任日常的工作特征
首先,具有时代性。当前的初中生正好是“00后”的学生,他们在物质水平比较高的年代之下生长起来,接触到新鲜事物比较多,思想也比较复杂。这就导致了初中班主任的工作比较复杂,同时也具备非常典型的时代特性;其次,具有全面性。主要就是目前的 教育体系所产生的影响,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初中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以满足时代的发展;最后,针对性。初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个性化都是有着较大的差异的,这就需要初中班主任考虑到学生的 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班主任与中学生的心理沟通技巧
(一)利用微信、QQ等多种社交媒体辅助班级管理
现如今,微信和QQ已经成为人们线上交流互动之间最基本最便捷的社交平台,教师、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微信和QQ账号,教师可以充分的借助微信、QQ平台进行班级管理的工作,可以创建自己班级的微信群和QQ群,定时的在群里分享学生的学习成长记录,学生 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记录来总结这段时间里的学习成果,并根据记录查漏补缺,完善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学习素养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创建一个班级的公众号,在公众号平台上每次班会总结或者班级活动的图片、视频和 文字记录,更好地加深学生对于班级和教师的情感。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制作一个信箱网站,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心理或学习上的问题时可以匿名投稿,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匿名稿件进行分析,以网络的形式再回馈给学生,引导学生自 主地解决问题,开导学生的思想,从而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丰富家校沟通的内容
一般来说,初中的班主任会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议,希望家长能够借此参与到家校联动育人的平台中,共同分享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真正形成一股合力。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教师应该把每一次家长会视作家庭教育培训的机会和家庭教 育大计的交流平台,让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渗透给每一名家长,或者邀请广大家长结合学生的真实案例来阐述自己的教育观。班主任教师可以让班级内学习习惯良好、学习成绩优异、个人能力突出的学生的家长作为典型,请他们阐述应该从何等角度开展家庭教育方能更 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供广大家长吸取经验。此外,由于多数学生家长的工作比较繁忙,所以可能存在家长会缺席的状况。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增加沟通频次、举办家长主题沙龙,为家校联动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班主任要学会理解和信任学生
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是信任。师生间的沟通,也要建立理解与信任。要建立这种关系,主要在于教师。如果教师给予学生绝对的信任,给予足够的理解,形成了有效的沟通,这样就能够获得彼此心中最真实的想法,找到犯错的根源及解决的办法。比如,刚 刚步入初中的时候,学生所面对的困惑是人际交往和独立性的培养;到了初二,容易出现早恋问题;步入初三,又面临即将到来的中考,对前途产生迷茫和恐惧。这就要求班主任对每个学生都要细心观察,时刻留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像早恋问题,有早恋问题的学生基本 上都是由于家庭关爱缺失造成的。班主任要解决这类学生的情感问题,应从家庭入手,不要指责,不要干预,对学生的情感需求表示理解,只要家校合作,给这些学生足够的关爱,相信他们就会从情感困惑中走出来。因此,班主任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应给予充分的理解, 精神上的肯定,心灵上的劝导和安慰,才能使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班主任的工作量比较繁重,需要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这是非常关键的,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必要的引导和鼓励,让学生
充分发扬优点,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信心的提升,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生和生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春艳.初中班级师生沟通艺术探究[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十一).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20-21.
篇6
“团体心理辅导”(group guidance)是指在团体情境下,依据团体动力学理论,由受过专业训练的辅导者,通过一定的心理辅导理论与方法,帮助团体成员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与健康的态度行为,从而形成健全的心理和人格。在国内,团体心理辅导应用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不长,但从长远来看,团体心理辅导的应用对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解决和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双重意义。
青少年期既是个人性格形成、人格完善、个人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又是一个生理和心理都经历着巨大变化的特殊转折期。自我认同的危机、依赖与独立的矛盾、接受与拒绝的冲突都是青少年时期存在的问题。此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论是立足于发展性层面还是治疗性层面,都意义非凡。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逐渐兴起的、能有效解决学生个人发展问题的心理教育形式,刚好符合学校班级制的客观特点,不仅能使参与者在团体互动的条件下,通过自我体验、相互学习交流,促进自我探索和自我发展,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规则和技能,而且还能帮助整个团队(班集体)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合作能力。
笔者也在基层学校从事初中生心理课教学实践,通过对全班学生的书面调查发现:90%的学生都一致期望在心理课上能多一些有趣的活动、游戏,多一些交流和讨论,以便更好地了解自我、了解他人以及形成健康的心理。目前,上海市初中生心理课一般在预备年级或初一开设,目前的心理课教学,虽然也融入了一些游戏和活动,但常常流于形式或者一阵热闹过后留不下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因此笔者认为,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课教学现状,将团体心理辅导运用到初中生心理课上,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
在游戏和活动中感受、体验、分享是团体心理辅导的主体,在团体中引导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成长是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目的。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调查了解目前初中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笔者认为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主要可以选择以下四大板块。
一是自我完善篇。主要包括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等相关内容,具体可以选择“认识我自己”、“自我保护”、“控制自己的行为”、“责任心培养”、“应对挫折”等主题。
二是人际关系篇。主要包括如何掌握沟通技巧、如何更好地与人进行交往方面的内容,具体可以选择“了解他人”、“宽容待人”、“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合作”、“男女生交往”等主题。
三是情绪情感篇。主要包括如何更好地了解情绪情感,更好地调控自我情绪、培养美好情感的内容,具体可以选择“认识和掌控情绪”、“合理宣泄情绪”、“自信心训练”、“学会分享”、“学会感恩”、“珍爱生命”等主题。
四是学习认知篇。主要包括如何利用心理学知识应对于学习相关的一些普遍问题,具体可以选择“了解和提高注意力”、“学会记忆”、“培养创造性思维”、“学习策略”、“应对学习(考试)焦虑”等主题。
对于以上这些主题内容,心理课教师(辅导者)还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因为满足学生的实际心理需要,始终是团体心理辅导需要关注的重点。
二、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环节
严格来说,团体心理辅导全过程大致都要经历五个阶段,即团体的创始阶段、过渡阶段、规范阶段、工作阶段和结束阶段。而每一次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过程一般可以分成开始、中间和结束三个部分。针对初中生常规课堂时间只有40分钟的现状,在实际运用中,每次团体心理辅导可以经历以下几个环节。
1.预热。这一环节是团体心理辅导的主题活动开始前的热身活动,一般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来达到活跃气氛、营造氛围、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或揭示主题的目的。常见的一些热身游戏包括“大风吹”、“松鼠和大树”、“解手链”、“传话筒”等,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以保证接下来主题活动的充分进行。
2.主题活动体验。根据每次不同的目标和主题内容,可以设计1~2个全体学生参与的游戏或活动。活动的设计可以参考一些比较成熟的团体辅导活动,如“认识我自己”这一主题内容常见的活动有“自画像”、“生命线”等。但注意不要生搬硬套,例如有些活动是针对成人设计的,那就要根据对象的不同适当降低活动难度。也可以借鉴一些班会活动形式自行创设一些适合青少年的主题活动。在这一环节中,尽量鼓励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和体验。
3.交流与分享。在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了活动的基础上,辅导者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敞开心扉,交流活动的心得体会。这是一个开放和分享的环节,辅导者可以事先从活动中提炼几个讨论主题,组织学生展开交流分享;也可以让学生先围绕活动自由展开讨论,最后辅导者进行总结。无论采取什么形式,这一环节的关键是学生说、教师听。例如在“生命线”这一主题活动中,学生完成活动后,辅导者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过去的事情对你现在或未来有什么影响?现在的事情是不是和未来的理想有联系?对比你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没有需要调整和改变的地方?
第二和第三个环节是团体的核心活动,两者之间有时候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点,常常是交叉进行的。
4.评价。团体心理辅导的结束阶段一般都要进行总体效果评估,通过一些相关量表和测验,评估学生是否在相关方面得到发展。每一次活动结束后,辅导者可以给予学生一定评价。通过评价,可以总结该次团体活动,激励学生期待下一次的活动;也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评价可以是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也可以是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笔者在课堂上采取过“代币制”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效果甚好。
三、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团体心理辅导的具体方法分类可谓五花八门,归纳起来适用于初中生心理课上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纸笔练习。纸笔练习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之一,通过特别设计的练习用纸,学生用书写的方式完成全部练习,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例如“生命线”这一活动就是利用了纸笔练习,要求学生在一根“生命线”上划分出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首先回忆过去最痛苦、难忘和快乐的事情并写在纸上,然后思考最近三个月要做的事情,按“重要且紧急”、“不重要且不紧急”两个维度分别写出三件事情,最后设想一下未来,按照“我20岁、30岁、40岁”等不同年龄阶段写出自己计划要实现的事情。
2.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指由学生通过扮演日常生活问题情境中的角色,真实表达情绪和内心感受,是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提高移情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形式。例如,在“认识和掌控情绪”这一主题活动中,通过情境剧表演,让学生真实体验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从而能宣泄和应对消极情绪。
3.行为训练。行为训练就是通过特定的练习,学习并强化适应行为或者纠正并消除不适应行为,这是一种有效促进学生成长的方法。例如在“自信心训练”这一主题活动中,通过“说出你的优点”这一练习形式,给每个学生一个再次认识自己的机会,学会发现和欣赏自己的优点,可以重塑或增强自信心。
4.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也是普遍运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坦诚的、深入的团体讨论达到交流思想意见、合作解决问题的目的。几乎每一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都可以运用到这一方法。例如在交流与分享这一环节中,其实主要就是使用了小组讨论这一方法。
5.娱乐游戏。娱乐游戏常在预热环节使用,这一方法主要是通过一些有趣的集体游戏,达到活跃团体气氛、调动学生情绪、增进学生之间互动的目的。除了预热环节常用的热身游戏,在主题活动中也常常使用游戏的方式。例如在“学会合作”这一主题活动中,采取“拼图游戏”、“踩报纸”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懂得合作的意义和策略。
6.媒介应用。媒介应用就是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物,如道具、磁带、录像、幻灯片等,达到引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的目的。这一方法是其他团体心理辅导方法的有效补充,运用时注意适可而止。例如在“应对挫折”这一主题活动中,通过经典幻灯片“胡萝卜、鸡蛋和咖啡豆”的演示,让学生形象生动地理解了三种对待挫折的不同态度。
此外,团体心理辅导一般要求参加人数在10~20人为宜,最多不要超过25人,但一个自然班有时候人数多达40人以上,这时可以利用分组来解决这一矛盾,同时分组也有利于开展小组讨论和进行小组评价。一般可以随机分成每小组4~6人,也可以根据活动需要将小组合并成大组,或者按性别、特质等进行分组。学生最好按小组围坐成圈并面向辅导者,便于营造课堂轻松氛围以及开展活动和交流。辅导者还可以给每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取一个有意思的名称,如“用好我的耳朵”、“我的地盘我做主”、“果汁分你一半”等,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篇7
关键词: 生物课堂教学 有效性 提高策略
如果一个初中生物老师能在课堂上激发出学生的生物学习,那他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只有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才能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强烈的求知欲。只有这样长期的坚持,才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不断得到提高。“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一、明确目的,激发兴趣
生物课堂应充满生活的气息,让生物回归生活是学生学好生物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教师将学生从单一的书本、封闭的课堂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活动中、生活中学习、成长。只有这样,生物教学才能真正实现走出教材,走向生活。教师在教学中应向学生介绍: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微观上,以细胞工程、遗传工程等代表的生物工程将有突破性的发展;宏观上,由于人口“爆炸”,粮食短缺,资源枯竭,能源耗费,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因素日益困扰着人们。生物学知识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将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的科研工作的重点已将生物学列为高科技研究发展的重点。使学生明白学习生物知识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未来世纪的迫切需要,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所有的积极情感都是在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良好的关系又是通过沟通实现的。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感情投入和沟通技巧把学生引入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与学生交朋友。师生感情的建立是双向的,投入多少感情就有多少回报,在与学生建立有效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开启他们内在的智慧和潜能。教师关心学生,学生也就信任老师、喜欢老师,喜欢老师教的学科。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教育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洞悉学生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心理状态。依据所传授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创设一些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在课堂上巧妙地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发散思维,发展创造能力。
四、教学形式多样化,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计多样的课堂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活动化、生动化,这些都能给生物教学带来无限生机。比如实验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并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和验证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了解生物知识在日常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竞赛与游戏相结合的活动形式,能够让学生在紧张活泼的趣味活动过程中分析、解答问题,从而巩固教学知识;野外考察等活动形式,能够突出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其他的活动形式还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直观教学法、观察探究法、角色扮演法、调查探究法等。
五、实验操作,激发兴趣
学习生物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察挂图和模型上,还需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亲自实验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观察和实验的用具”时,将学生带到实验室,分组学习显微镜的使用,在讲清各部分结构名称及作用的同时,让学生亲自操作怎样取镜、安放,怎样对光、调光,怎样观察、绘图。这堂课学生学得特别认真、仔细,而且学习兴趣浓厚,轻松愉快。例如,讲骨的成分时,每个学生取两条鱼肋骨,分别放在火上烧和放进稀盐酸中浸泡。在实验过程中,结合学生初一时学过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知识,引导他们观察骨的变化,启发他们自己总结骨的成分及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特性。并且实验前后分别称重,计算出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比例,进而让学生分析骨的成分与比例和骨特性的关系,归纳出骨的特性。对于课本中的大多数验证性实验,将其提前与新课的讲授结合进行。这样的授课方式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交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不会感到疲劳。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实验,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动手机会。
六、利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接受知识离不开具体形象。课本插图、挂图、生物标本、模型、实物这些传统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变,幻灯、投影、多媒体等现代化直观教学手段为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如果教师能灵活应用这些教学手段,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就很容易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直接兴趣,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生物教学中可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巧设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联系实践生活,寻求兴趣
篇8
>> 浅谈新阶段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创新 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 初中班主任工作浅谈 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做法 浅谈初中班主任的工作策略 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的体会 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的管理艺术 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的艺术 浅谈我的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 浅谈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 浅谈初中班主任的育人工作 浅谈初中班主任的工作与管理 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如何胜任初中班主任的工作 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沟通技巧 浅谈新阶段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创新方向 初中阶段班主任工作经验谈 试论初中阶段班主任工作的原则和方法 如何做好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班主任工作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浅谈初中阶段的班主任工作 浅谈初中阶段的班主任工作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自我认同阶段,他们不断寻找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的统一。当他们不能实现自我同一性的时候,内心就会处于混沌、迷茫的状态。我们班主任要具备以下基本素质、素养和能力来帮助孩子度过青春躁动期。帮助孩子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使孩子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1.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 2. 需要认真研究教育对象,转变教师的态度和方法。3.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特别关键。 4.班主任要保持良好的心态,5.帮助他们改变消极角色,重新给自己定位.现在针对“问题”初中生的教育,浅谈认识和拙见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自我认同阶段,他们不断寻找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的统一。当他们不能实现自我同一性的时候,内心就会处于混沌、迷茫的状态。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正确地引导教育,他们就会成长为品质存在问题,学习更有问题的“品困学困生”。等他们已经成为“困难户”时,我们班主任再去转化他们,的确是一件艰巨而伟大的“工程”我们为何不防患于未然呢。尽管这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但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帮助这些孩子明确生活学习目标,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班主任的本职。现在针对“问题”初中生的教育,浅谈认识和拙见。
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突出的表现为行为偏差,我们对待这些学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我们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 首先,班主任要对“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素质教育理想有深刻的理解;在讲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能用学习成绩这一把尺子去度量学生,我们要全面多维度认识学生。我们教育的目的不单单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这只是其次,主要还是培养教育人。使孩子成长为健康有用的人。这时我们班主任或教师就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研究现代心理学、教育学,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教育观念,以便更好地指导我们班主任教育工作的开展。使我们站得更高,才能看地更远。其次,教师要有教育良知 ,在转化行为偏差生的教育实践中,体验自身职业价值。我们班主任对待行为偏差生得态度是关乎他们命运的关键。教育转化行为偏差生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往往教师花了大量精力却难以很快见到效果,所以,没有正确教育理念的支撑是无法获得成功的。要能正确面对学生的差异性的存在,使每一位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2.需要认真研究教育对象,转变教师的态度和方法。 行为偏差生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而且具有个性差异。一般来说,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由于从小养成不良行为习惯难以短期改变;二是由于是非观念模糊,采取了错误的行事方式;三是自控能力比较差,容易因冲动造成行为偏离规范;四是对学校或者教师怀有不满,故意在行为上对抗。研究透彻“差”的原因,我们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为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开出治病良方。发挥好班主任的育人作用。 行为偏差生常伴有逆反心理,其实是由教师不公正的态度和教育方法造成的,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很多教师对“差生”都抱着鄙视和冷漠的态度,会有很多老师对待这样的孩子总是“奚落他的次数比正眼瞧他的次数多”。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要教育好具有强烈逆反心理的行为偏差生,先要转变教师的态度和方法。
3.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特别关键。 轻是非、讲义气,是具有逆反心理行为偏差生的显著特点,与之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转化他们的重要前提。在开始阶段,“情感感化”比“说理教育”更有效。一旦建立起师生间良好关系,再加以说理引导,效果会好得多。这在我班主任工作中也深有体会。
比如现在我们班的艾某某同学,开始出现行为问题的时候,我总是批评他,要他按照我的要求必须改正,再犯错误,就更加严厉批评,久而久之他也不再乎我的批评。这让我特别纠结。我反思过,认识到自己在这个孩子身上的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不能正常沟通,还认为老师对他的管理和教育是在挑他的刺,找他的茬,完全歪曲老师的意图。他的这种对立对这个学生和我无疑就像一种病痛缠绕我们。一天放学,我找机会与这位孩子做了个长谈,首先像孩子声明今天的谈话不是因为他烦了什么错误,而是为了表达了老师的愿望,和教育的根本出发点,说明他最近在班级纪律,以及学习方面的进步。这种平等的沟通,使这位同学不为人知的闪光点其后的在学习中和班级生活表现了出来。他上课开始认真听课了,不再逃课旷课了,不再与任课老师顶撞,不在逃避做值日。有时还向我请教学习问题呢!他取得的进步让我由衷的高兴。下一步就是教育这个孩子专心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算和所有老师一起努力,使其全面进步。这就是采用了情感感化的方法取得的成效。
篇9
关键词:人际信任;危机破解策略
一、测评对象
本次测评涵盖我区所有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学生,涉及测试班级191个,学生7335人,委托专业测评机构开展问卷、数据收集、数据整理,以保证本次测评的信度、效度。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师的信任
本区初中生感受到的教师对自己的信任程度一般,平均得分65.2分,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0分,学生之间的差异非常大。其中40分以下属于低分数段,表示教师不信任学生,40-70分之间属于中等分数段,表示老师对学生的信任一般,70分以上属于高分数段,表示老师比较信任学生。本区得分在40分以下、40-70分之间、70分以上的人数百分比分别为10.8%、43.9%、39.9%。说明本区初中学生感受到的教师对自己的信任度一般,有10.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老师不信任自己。
2.家长的信任
本区初中学生感受到的家长对自己的信任程度较高,平均得分75.6分,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0分,学生之间的差异非常大。其中40分以下属于低分数段,表示家长不信任学生,40-70分之间属于中等分数段,表示家长对学生的信任一般,70分以上属于高分数段,表示家长对学生的信任度较高。本区得分在40分以下、40-70分之间、70分以上的人数百分比分别为7.8%、30.1%、62.1%。说明本区初中学生感受到的家长对自己的信任程度较高,但有7.8的学生认为家长不信任自己。
3.同伴信任
本区初中学生感受到的同伴对自己的信任程度一般,平均得分为61.7分,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0分,学生之间的差异非常大。其中40分以下属于低分数段,表示同学不信任同伴,40-70分之间属于中等分数段,表示同学对同安的信任一般,70分以上属于高分数段,表示同学比较信任同伴。本区得分在40分以下、40-70分之间、70分以上的人数百分比分别为14.5%、51.6%、33.9%。说明本区初中学生感受到的同伴对自己的信任程度一般,有14.5%的学生认为同伴不信任自己。
4.自我信任
本区初中学生对自我的信任程度较高,平均得分70.9分,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0分,学生之间的差异非常大。其中40分以下属于低分数段,表示学生自己不信任自己,40-70分之间属于中等分数段,表示学生对自己的信任一般,70分以上属于高分数段,表示学生较高。本区得比较信任自己。在40分以下、40-70分之间、70分以上的人数百分比分别为6.1%、40%、53.9%。说明本区初中学生总体来说对自我的信任程度较高,但有6.1%的学生不信任自己。
三、策略研究
根据学校需要,在全区围绕“心理援助、行为帮扶、家教服务、个性成长”的特色区域服务,开展实施“三助力”工程,即“行为改进,欣赏育人,助力教师工程”、“行为改进,学会交往,助力学生”工程、“亲子训练,成就孩子,助力家长”工程,以帮助教师、家长、学生转换观念、改善行为,全面提升我区初中学生人际信任的改善与发展。
(一)行为改进,欣赏育人,助力教师。
1.亲近学生,欣赏性探询育人。
运用欣赏性探询技术,引导教师用非病理性观点看待学生,强调个人正向能力和基于未来导向的思考与探索,挖掘可借鉴资源,助推教师成为学生最可信任的人,从而成为帮助学生发现潜能,助推学生成长的教练。通过欣赏,认识到每一位学生身上所蕴含的“闪光点”;肯定其过去和现在的优势、成功和潜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价值,感觉到“增值”。同时,教师以提问途径,通过探索和发现,觉察自己内心的评判、是与非的假设。
2.行为改进,协同诊断服务。
以实践案例为背景,以“参与互动,角色体验”为途径,通过让教师讨论、交流、评价的方式,重点从防患、应对、善后等角度剖析师生矛盾的案例,立足教师行为,从衣着得体、面带微笑、积极倾听、细微坚持的行为改进策略,从而促进教师自我教育行为改变,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3.试点EAP,开展个性化服务。
引进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等专家团队,助力试点学校开展EAP服务项目的实践与探索,树立非病理性、以生为本的学生观,以正向的眼光看待每个成长中的学生,针对学生成长的个性化问题,在运用传统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引进“欣赏性探询”、“儿童技能法”、“焦点短期解决治疗”等以积极导向为核心的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提升服务育人的针对性、适切性、时效性。
(二)行为改进,学会交往,助力学生。
1.沟通合作交流,快乐人际交往。
针对少年儿童重交往能力弱,缺乏沟通技巧等现象,通过游戏、情境参与、角色扮演等流程设计,坚持“自主体验、参与互动、分享提升”原则,引导学生认识到交往的重要性,学习掌握良好的交往技巧,让学生在活动中结交朋友、展示自我、学会辨析。开设适合初中学生参加的以“情境体验,伙伴交往,践行礼仪,增长才干”为活动内容的“人际交往”训练营,采用小团体心理游戏辅导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真诚合作,在活动中掌握一定的沟通交往技巧,提升学生的交往能力,让孩子成为一个受同伴欢迎的人。
2.破解情绪密码,解读成长烦恼。
针对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以“情绪困恼学生类型成因与干预”个案督导服务项目为途径,在充分依托综合区域专家团队资源,为初中学生提供全面的个性化服务,协同提供助力。
(三)亲子训练,成就孩子,助力家长。
1.亲子训练,成就孩子。
以“开启孩子心智,创建和谐家庭,亲子共成长”为核心,提供课外阅读、智力游戏、体育运动、生存技能等四方面服务项目,为家庭教育提供活动交流平台,帮助父母有效引导教育孩子,让孩子超越自我,成就美好的自我,同时丰富家长孩子的精神世界,促进家人间的情感交流。如开设“亲子训练营”,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理念,为家长提供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方法,通过“同舟共济”、“趣味骨牌”、“创意搭建”、“心灵手巧”等游戏教育活动,使家长掌握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让孩子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享受成功的喜悦。
篇10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情景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53-02
所谓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是指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依据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内容与学生的个性特点,创设出与教学内容彼此适应的各种情境,从而让学生能够融入到特定的教学情境当中,引发学生们积极的情感体验,激活其思维,使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最终实现提高情境教学有效性之目的。如果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运用了情境教学,就如同带领学生走进了郁郁葱葱的森林,触目所及的都是美丽的景色,绝对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在日常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了以下情境教学方式:
一、形成师生平等的情境教学气氛
师生平等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开展情境教学的重要前提与基础。我们这样设想,专制而高压的课堂气氛能否真正适合于情境教学?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唯有实现了师生平等,才能促使师生间更加情投意合,也就能让学生们更加快乐地进行学习,从而更好地追求进步。比如,新学期刚开始,我们学校就分配给思想品德学科一个办橱窗板报的任务,但是我带的是初一新生,他们以前几乎没有接触过这项工作。当班级中的思想品德课外小组得到了任务之后,就有学生来向我求救:老师,学校让我们出橱窗板报,主题是宣传思想品德学科的特色,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希望您能帮助我们。听到这话后,我立即计上心来:帮当然可以帮,但我只能在你们搞好以后加以指导,别的就无能为力了。其后,学生们就各自行动了起来,我全程都没有插手他们的工作,但一直在暗中观察。几天后,他们完成了任务之后兴致勃勃地来请我指导。我看了之后觉得虽然内容尚不够充实,色调也存在诸多不足,但毕竟是他们亲手制作而成的,因此,我进行了充分肯定,并指出假如下次某某地方进行修改,效果会更好。这样的几次指导之后,橱窗板报的质量变得越来越高,而师生之间的平等所带来的并不仅仅只是办板报的成功,更是展示出了学生们的学习精神和自主意识。
二、运用情感体验以营造良好的情境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创造有利条件,提升学生们的道德水准,丰富其情感体验、感悟以及理解社会的道德价值观,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观与行为习惯。如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程中《礼貌的力量》《文明交往》等内容都十分注重于培养学生们的交往能力,让学生们能够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这就要求学生们掌握相关心理常识,能够学会更好地调节个人心理并能理解他人的心理,从而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进行思考,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角色互换。比如,笔者设计了如下情境:老张是一名企业员工,每一天都能准时上下班,每月能领取不多的定额工资,但是看着别人都在买车、买房,又希望能够天上掉馅饼。果然这一天来到了,老张在下班路上看到地上有一只皮箱,里面是满满一箱的钞票。这时假如你就是老张,你会怎么办?有学生回答说可以据为己有,反正又没人看到;有学生回答说马上到银行里存起来;还有学生觉得应当交一半给警察,还有一半留给自己。我在综合了学生们的观点后进行总结,让他们懂得,捡到钱就应当全额上交,否则不仅是有违道德的,而且还是违犯法律规定的。
三、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教学情境
1.活动情境教学法。这一教学方法结合了教材中的知识点,将学生带入到社会中,从生活当中选取某一个典型的情景,从而在思想品德课堂中进行情境展示活动。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进入到特定情境之中,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魅力,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教师最后再进行小结。这样学生们不仅兴致相当高,而且还能让他们在活动中锻炼能力,使其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
2.问题情境教学法。教师应当创设出问题情境,并且提供某种刺激模式以激发出学生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期望,从而拨动学生们的心弦,以点燃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在教学中,学生们的思维假如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他们就会得到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之快乐。比如,在教学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学会拒绝》一课时,教师在讲到“游戏机的诱惑”时,可提出以下问题以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欲望:一是电子游戏对于青少年有哪些益处?二是面对电子游戏的诱惑,到底应当怎么办?三是电子游戏对于青少年会产生什么危害?这时,学生们会积极发言,其积极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会分外强烈。
3.多媒体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征有生动性、形象性以急直观性,而初中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作为主体,依据学生们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所具有的优势,对于调动广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营造出合理的情境,为形成浓郁的课堂氛围创造出更为有利的条件,让学生们对于所学知识感到新奇、惊讶与新颖,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出学生们的兴趣,而且还能吸引学生们的关注,激发出他们的想象力,从而极大地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实现更加好的教学成效,让学生们在愉悦之中掌握知识与培养想象力,同时又融入了对美的心灵陶冶,从而提升了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效率。
4.故事情境教学法。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述一些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小故事,并将教学的内容穿插于其间,这样就能提高学生们的感悟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合理地穿一些生动形象、趣味性比较强,而且寓意较为深刻的故事,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加深学生对于课本内容之理解,从而提升初中生们的思想觉悟。例如,在讲授科教兴国战略之时,就可以讲述一个关于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一个价值一千亿的名字》。这样,学生在听故事时就会觉得津津有味,注意力也会得以高度地集中。他们不但能进一步地了解袁隆平,而且会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识,这样就能更好地将学生引入到故事情境之中,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营造良好教学情境并不仅仅是为了得到初中生们的赞赏,其目的在于追求知识和情境相互结合的美好情境,让情境之熏陶凝结成为一种巨大的力量,以唤起初中生们追求真理与探求未来的激情,从而遵循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理念,以提高思想品德情景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