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课堂功能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0: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在线课堂功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在线课堂功能

篇1

【关键词】德育功能 职业教育 实现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3-0184-01

在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德育,它并不仅仅是德育教师的任务,还需要在其他的专业教学中渗透德育,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因此,在中职教育专业教学中,就需要充分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对教学教育性进行强化,在教学过程中,牢牢贯彻德育教育。

一 在职业教育课堂中德育功能渗透的原则

1.紧密性

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材充分挖掘,将其中的德育素材给找出来,有机地结合起专业教学和德育教育。比如在电子商务专业的网络营销课程中,除了将网络威胁以及交易安全等知识点讲解给学生之外,还需要将诚信教育渗透于教学全过程中,要想吸引更多的网络消费者,就需要具有较高的诚信度,扩大营销市场。

2.实效性

在职业教育课堂中渗透德育功能时,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要考虑学生是否可以接受,为了提高德育功能的实现效果,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亲身实践,以一个网络消费者的身份去感受,如果在进行网上消费的过程中,发生了欺诈现象,那么就会损失大量的资金,影响到自己的心情。反过来,如果自己是网络经营者,就需要进行诚信经营。

二 渗透方法

1.创新教学手段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职业教育教材中,有很多的内容都可以作为素材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要充分挖掘这些内容,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渗透。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并且要积极地应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设计和组织。结合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除了传授知识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

2.教材教法的选择

要想在职业教育课堂中有效地实现德育功能,就需要将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对学校德育教学进行强化和改进。要大力研讨教材教法,将教材中隐藏的德育因素充分地挖掘出来,有机地融合德育和智育,创造出独特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在职业学校中,大部分学生都喜欢专业课和技能课,那么就可以将德育教育渗透在这些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这些课程的德育教育不同于德育课堂,在教学中,需要将教学计划严格执行下去,促使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育任务可以有效实现,教师对于德育理论的讲解应避免花费太多的时间;总之,德育教育是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的一种潜移默化和因势利导。

三 德育功能在职业教育中的实现

在学校教育中,最基础的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只有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才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努力:

1.要培养学生乐于奉献的精神

在社会发展中,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不可或缺的,职业不分贵贱,社会需要对职业产生足够的尊重,但是因为分工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收入和地位等,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环境;因此,大部分人在对职业进行选择时,都会寻找那些社会比较认可的职业。有一些职业无人愿意从事,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因此,就需要培养学生乐于奉献的精神。

2.要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

职业教育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将会直接工作,服务于他人和社会,如果他们没有拥有遵纪守法以及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就很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违法现象,影响到他人利益,给社会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在职业教育课堂中,就需要适时的培养学生的遵纪守法以及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要让学生具有高瞻远瞩的意识,要明确了解到不能为了贪图一时利益,而葬送了未来的美好前途。

3.要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

不管是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不同部门和相关人员的协作努力,还需要与同行人员以及其他行业的人员进行交流。在职业教育课堂中,就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和与他人协作的精神,要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在当今社会,靠单打独斗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需要与他人进行密切协作,共同发展。

四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可以得知:在职业教育课堂中,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专业课教学中,需要充分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德育知识点,采取合理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乐于奉献、团结互助以及诚实守信等品质,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俊华.专业教学中实施职业道德教育的尝试[J].新课程(下),2011(7):123~125

篇2

关键词:OM在线教育平台;翻转课堂;搭建web界面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17-0036-02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互联网全球化,各种PC、iPad等移动终端的平民化,教育也真正地走向了现代化。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远程教育、在线课堂等具有时代特征的个性化学习平台应运而生,中小学“微课”也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发展,技术的更新促进了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教育界新时代的产物:“翻转课堂”大有取“传统教育”而代之之势。那么,“翻转课堂”如何实施,怎么实施,实施翻转课堂有什么积极的作用和实际意义,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理性思考。

一、什么是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源于美国并在全世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我国同样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并逐步予以实施。那么,什么是翻转课堂呢?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对传统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了颠覆,对教学结构进行了重新构架。

通俗地说,“翻转课堂”就是把“传道授业”放在学习者的家中,“解惑”放在了课堂。“授业”与“解惑”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了翻转。同时,“传道授业”者把面对面的授业过程变成了用“微视频”、“微课”代替的网络多媒体教学。传统的课堂被充分利用来“解惑”。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灌输转为自主探究。进一步细化了“因生而异”的个性化教学及“我的地盘我作主”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二、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点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中,作为不可或缺的主角――教师除了面对教学思想的转变和更新外,还要面临互联网教学这一新的课题。

翻转课堂的实施主要包含四个环节,首先是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实施集体备课制作导学案;其次是收集资源,细化知识点,按知识点分层次地创建教学微视频并上传资源平台;再次是学生登陆自主学习平台,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有选择性地完成相关的学习和评价;最后,教师根据学习平台统计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辅导方案,完成第二天课堂上的“解惑”。

在实施的四个环节上,前两个环节主要是传统工艺,没有涉及太多技术层面的问题,作为年青一代的教师可较好完成。主要的问题在于后两个环节:如何对学习主体自主学习的过程加以实时的引导和控制;如何对学习主体自主学习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完成度加以量化评价;如何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开展及时的生生交流和师生互动。

三、运用OM在线教学平台搭建“翻转课堂”

1.OM在线教学平台概念及功能

OM在线教学平台是一个充分整合了文字、图片、视频等元素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平台,实现了基于互联网的自主学习和在线授课及在线交流等功能,是传统教育方式的有效补充。它集教、学、管于一体,突破了传统校园教育时空的局限性,为广大的学习者提供一个自主化、个性化、多元化交互式的学习平台。

OM在线教学平台设计的核心理念是:运用网络优势,模拟课堂教学,将学习过程网络化。OM网络教学平台是对传统固定式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和校园教育只是时间、空间和手段上的区别,在学习流程上继承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它既保持了现有教学体系的亮点,又充分发挥了计算机和网络的优势。

OM网络课堂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环节。

(1)课程录制:教师可将整个课程讲解过程录制下来,供学生日后点播。

(2)虚拟课堂:虚拟课堂是OM系统的一个特有功能,其主要功能是将已录制的视频课件放到实时课堂中播放,教师可以随时穿插实时的视频语音或文字进行交流。

(3)视频语音交互:系统设置两路发言席,一路教师,一路学生,所有学生都能听到此两路实时视频语音。

(4)文档播放:教师可打开多种格式文档,供学生同步观看。

(5)电子教鞭:教师可打开教鞭指示,如同现实课堂中的教鞭功能。

(6)电子白板:教师可用鼠标或手写板在文档上做标注及讲解。

(7)文字交互:实时的在线消息,支持表情功能。

(8)在线测验: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进行在线的课堂测试,学生现场答题。

教师还可通过OM在线教学平台统计和下载课堂的多种数据,如:学生列表、聊天记录、测试结果等。

2.OM在线教学平台与翻转课堂的有效整合

结合OM在线教学平台的功能特点,可较好突破“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后两个环节所面临的技术瓶颈,从而搭建一个基于OM平台的高效的“翻转课堂”。

根据平台的录制课件功能,我们能高效地制作因生而异的微课多媒体教学课件,从而为不同层次的学习主体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平台。

利用平台的视频语音功能、内置的电子白板功能等在线交互功能虚拟呈现一个课堂,合理引导组织学生学习。这样不但有效解决了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无法及时进行生生交流和师生互动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那些面对面交流中害羞开不了口、心理素质差、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的学生提问题的困难。该平台所构建的虚拟网络环境使学生不管是学习上的问题、生活中的问题,还是心理方面的问题,均可以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由此便于教师从中发现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每个学生的问题。

通过OM平台的网站模块,教师可以架构适合自己的电子资源。以Web方式虚拟具体的学习情境,以知识点为目标的,以任务驱动模式呈现给学习的主体。学习主体可以选择自主学习,或是通过平台工具进行小组协作探究完成学习。

利用平台的在线测试功能可随时随地对学习主体的学习效率及学习完成度进行检测与评价。通过OM平台系统的在线测试功能,教师可以编排发放针对每天导学案的测试题,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进行监控,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进度。同时,通过及时的界面分数反馈,学习主体容易产生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

利用平台的后台统计功能,根据结果反馈出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总结,为第二天的“解惑”提供方向,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四、基于OM平台的“翻转课堂”的意义

基于OM平台的“翻转课堂”的搭建,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教学平台,便于教学主体集中、统一备课,达到了高效的资源共享。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小范围的教育公平的实现。对于教师,也减轻了其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果。另外,根据平台的反馈,教师能更方便、更快捷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使教师能事先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向,使得教学效率进一步提高。

作为“翻转课堂”的学习主体,通过该平台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学习情况合理安排学习方向和学习速度。使其整个学习过程在自己的掌控之下,不会出现传统课堂中的紧张和压抑情绪,想学就学,想小组探究就小组探究,真正做到我的学习我做主。

基于OM平台的“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在于增加了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时间,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学习过程中疑难问题的解答,学生既可采用求助于个人,也可以选择开展小组讨论。同学间、师生间互帮互助,互相促进,逐步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习从原本是某些个体的一种负担变成了一种乐趣,同时,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总之,基于OM平台搭建的“翻转课堂”模式在极大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同时,也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教师,如何在平台的帮助下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在互联网这个花花世界中专心于学习;作为学生,如何在神奇的互联网中做好克制与自律。这显然是任重而道远的。

(说明:本文中的“OM在线教育平台”为我校立项的江苏省现代技术研究所技术应用类重点课题《八小时外师生实时互动学习平台应用研究》的技术平台。此课题于2012年底结题并获得省级一等奖。)

参考文献:

[1] 黎加厚.课程管理系统(CMS)及其选择[J]现代教育技术,2008, (9).

篇3

数字通信、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教育的思想、观念及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2012年,我院与数苑网进行了深度合作,借助于计算机系统建立了具有我院特色的网络教学平台。经过两年多的改革尝试,我们在网络平台的建设内涵及实施方案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 大学数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内涵

网络教学平台是高校课堂教学的补充及延伸,具有开放性、协作性及针对性特点。在充分考虑大学数学课程性质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我院建设的网络教学平台主要包括几大模块:在线电子书模块、教师个人教学空间模块、学生个人学习空间模块、同步课堂系统模块、发展性评价系统模块。每个模块的功能定位如下:

1.1 在线电子书模块

该模块既包括课本的主要内容、考研解析题及课后习题解答,又补充了某些公式的产生背景、相关数学人物的介绍、生活中的趣味数学等课外内容。这不仅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1.2 教师个人教学空间模块

该模块包括教师课堂教案的学时分配、进度计划、教学手段等内容,还开辟了师生课堂互动、在线答疑、博客、教学论坛等专栏,以保证教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辅导,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

1.3 学生个人学习空间模块

该模块包含学习资源管理系统、成绩分析与管理功能、成绩报表生成功能,兼容主流学习标准。通过博客,师生间可突破空间限制,在教学论坛、辅导答疑等方面进行自由交流。

1.4 同步课堂系统模块

该模块采用即时通讯软件MathQ,支持以文字、公式、图形、语音、视频、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在线交互,支持点对点、固定群组与公开群组的在线交互,支持在线用户分组、远程共享文档、远程桌面浏览、多路语音和视频交流以及协同浏览功能。其不仅支撑师生间的在线教辅与在线答疑交互,而且支持在线同步课堂建设,为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可能。

1.5 发展性评价系统模块

该模块以网络试题库系统和在线测试平台为基础,支撑在线作业、在线测试建设,包含成绩分析、试卷分析、学习档案生成与评价等功能。本系统支持评价指标的设计修改,单个数据库支持数千用户在线考试的大并发。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增加了学生自我评测的机会。

大学数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引入,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自主学习能力,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让其拥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和答疑;在线测试科学、合理地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老师的教学效果,理顺了教学相长关系。另外,无纸化测试的成功实施,节省了大量的纸质试卷,降低了办学成本,也具有很好的经济意义和环保意义。

2 大学数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实施方案

我院建设的大学数学网络教学平台对教师的授课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成绩的检测方式及评价方式做了系统要求,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主要体现如下方面:

2.1 交互式课堂授课方式

学生在课前可以进入教师的个人教学空间,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做好课前准备,以大幅减少课堂教学中的公式推导,增加课堂信息输入量。例如,原先需由教师讲授8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先让学生自主预习,然后教师将相关内容的基本思想、原理、方法讲述一遍,布置一定的学习与训练任务(2个课时);之后,学生进行自主消化与训练,教师则通过网络空间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最后,再由教师总结性讲一次(2个课时),重点处理学生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并对该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总结。

2.2 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借助于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学生间的个人空间可以实现直通。学生在课后学习过程中可利用在线电子书、论坛、电子试卷、训练系统、在线答疑等模块,进行师生间、学生间的交互讨论,在信息的多元化交流下实行自主学习。

2.3 网络化的学习目标检测方式

在学期初,我们将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单元,每学完一个单元,我们借助于网络教学平台中的在线测试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进行检测。以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高等数学课程为例,我们设计了六次在线测试:第一次和第二次为单元在线测试,每次测试时间约六十分钟,题型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如果学生对在线测试的成绩不理想,可以在规定的测试时段内,通过自主学习后再进行一次在线测试,并以其较好的成绩代表该次测试成绩;第三次为期中在线测试,测试内容包含前三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题型包括选择题加主观题,测试时间九十分钟,不支持学生进行重复测试;第四次和第五次也为单元在线测试,要求同第一次和第二次;第六次为期末在线测试,测试内容包含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测试时间两个小时,不支持学生进行重复测试。

2.4 发展性评价方式

学期末,我们对学生六次在线测试成绩进行发展性评价。以上述所列的高等数学为例,各次在线测试成绩占总成绩比例如下:每次单元在线测试成绩占总成绩的12.5%;期中在线测试的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末在线测试的成绩占总成绩的30%。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在线测试总成绩,结合学生的平时成绩,进行加权平均后得本课程的最终成绩。

篇4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原理 混合教学模式 二类本科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029-02

1 前言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普通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必修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在计算机硬件系统课程群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1]。一方面,从部件结构的角度,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基于数字逻辑课程讲授如何将基本数字逻辑单元组合成计算机功能部件。另一方面,从计算机系统层次和指令集的角度,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程序和指令在计算机中的执行过程,并建立起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整机概念,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如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接口与技术、嵌入式系统等)提供必要的专业基础。

2 课程现状

在大多数高等院校的本科教学中,计算机组成原理一直存在着“难教难学”的问题。经分析,我们发现该课程 教学存在着以下几对矛盾:

(1)课程内容多而课时少。计算机组成原理涵盖了计算机系统概论,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总线、输入输出系统、指令集等多项内容,而课时相对较少,在我校仅为48学时。这使得知识讲授泛而不精,学生无法深刻理解所学知识,久而久之便失去学习的兴趣。

(2)理论抽象难懂而教学方法陈旧。计算机组成原理除了讲授计算机各主要功能部件的结构、组织方式和工作原理,以及主要功能部件之间的相互联系之外,还讲授主要功能部件的设计方法。多数学生对该课程的评价是“原理难懂、概念抽象”。然而,由于课程内容多,教师授课时通常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听讲和记录,没有时间进行充分思考,师生之间也缺乏互动。这种教学方法显然不利于学生对抽象难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基础性原理与日新月异的应用技术之间的矛盾。如现代计算机早已不采用冯.诺依曼结构,而计算机组成原理讨论的是模型机,不涉及任何机型。书本与实际的距离造成学生误认为该课程“难懂而无用”,从而丧失学习兴趣。

(4)实验方法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矛盾。计算机组成原理的课程实验多使用实验箱。实验箱结构无法更改,箱内部件难以更改和扩充。受实验箱的局限,计算机组成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3 教学改革

如何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效果?下面,本文从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这几个方面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教学改革进行有益的探讨。

3.1 教学内容改革

计算机组成原理内容多且抽象,而理论课时少,如我校计算机系,该课程只有48学时,其中理论课40学时,实验课8学时。因此,对于该课程内容的讲解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分重点、有侧重地去讲。站在计算机硬件系统课程群的角度上,我们对计算机组成原理及其前导、后续课程的内容进行梳理。确定该课程的重点内容为三大功能部件(即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的内部结、组织方式、工作原理、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该课程的难点则在于如何以控制流和数据流为主线,将计算机功能部件联系起来,建立整机概念(如CPU与存储器的逻辑关系,控制器如何控制每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以及三大功能部件的设计方法。

对于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前导课程(计算机基础、数字逻辑、汇编语言等)讲授过的内容,如定点数、进制转换、状态机等,可以采用课堂提问、随堂作业或测验等方式帮助学生复习和回忆。对其后续课程(操作系统、计算机系统结构、单片机接口技术等)的内容,如虚拟存储、CPU与存储器之间的连接、输入输出系统、寻址方式、流水线技术等,只讲述基本概念和原理,不作深入分析。

3.2 教学模式改革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大规模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在教育界日益受到关注。MOOC以“短视频+交互式练习”为学习模式,以教学互动为特点的一种大规模、开放型的在线网络课程。MOOC的优势是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没有先修条件[2],任何人都可参与在线学习。然而,这一优势也造成了MOOC课程的通过率不高,使得它不适用于大学必修课程。因此,一种被称为“小规模受限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简称SPOC)的教学模式在国内外高校悄然兴起。SPOC基于MOOC平台,但其规模小(一般在几十人至几百人之间),并对学生设置准入条件,只有达到要求的申请者才能学习SPOC课程,很好地克服了MOOC的缺点。

通常,SPOC由在线课程和翻转课堂结合而成:在线课程是由教学微视频、相关资料、在线作业、在线测验、在线讨论等组合而成,供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就在线课程上的知识点进行汇报、讨论、答疑等。SPOC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3]。

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同,SPOC“以学生为中心”。在SPOC教学模式下,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为本,教师作为指导者和组织者,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地去学习。SPOC教学模式的特点如下:(1)线上课程按知识点分解成许多10~15分钟的微课程,方便学生进行碎片化学习;(2)每段微课程嵌入测试题,学生必须正确解答才能继续学习,因此学生看课程视频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3)线上功能强大,教师可设置单元测试、批改作业、开展讨论,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监督,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分析;(4)线下课堂交互性很强,改传统的“教师讲授”为“师生交流”,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汇报和讨论,随堂测试和答疑,等等。

由此可见,SPOC教学模式顺利进行的关键在于学生,它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主动和能动性,能够自觉自律地在线学习并积极思考。然而,对于二类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较差,很难做到在进入课堂之前不折不扣地完成在线课程的学习任务。这是SPOC教学模式在二类本科院校推广困难的最根本原因。

受SPOC教学模式的启发,我们提出一种新的混合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线上复习”混合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在“课堂教学+线上复习”混合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启发式教学方式,通过设置疑点、提出悬念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积极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此外,还采用案例化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变得生动具体。如,在讲述定点数和浮点数时,采用C语言中的两种数据类型――int型和float型,作为案例,并运行一段C程序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在计算机中的表达”。在讲授总线这一章时,打开PC机,让学生了解现代计算机的总线结构。在讲授控制器时,以“模型机”为案例,对指令系统、数据通路、指令执行过程进行分析。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多且抽象,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及时消化课堂内容。借助“在线复习平台”的在线测试和在线讨论功能,教师可以有效地督促学生及时进行课后复习。“线上复习”内容包括:难点和重点内容的微视频,基于课堂内容布置的在线作业、在线自测题、在线讨论等。其中,在线自测和在线作业必须在规定时间提交,以确保学生在下次进入课堂前完成复习内容。

3.3 实践教学改革

改传统的基于实验箱的验证型实验为基于EDA平台的设计型实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根据课程内容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分为“课程内实验”和“课程设计”两个层次。

课程内实验为第一层次,要求学生在Quartus和Modelsim仿真平台上设计模型机的主要功能部件――分频器、寄存器堆、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的设计较为复杂,涉及指令集、数据通路、指令执行过程、节拍等诸多理论,将它作为课程设计的内容之一。课程设计为第二层次,其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学生将控制器和在课程内实验中完成的各功能部件进行组合,在仿真平台上完成一个单周期处理器的简单模型机的设计,而且要求学生将模型机下载到FPGA板上进行测试。

考虑到计算机组成原理课时少,我们采用SPOC模式进行实践教学,在网上实验教学微视频和与模型机设计资料,要求学生在上实验课之前进行在线学习,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实验室与教师或助教进行探讨。为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课外学习和实验,我们在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开课初期就将课程设计任务布置下去,同时开放硬件实验室,并定期开展网上讨论。

4 结语

2015年,我们依靠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了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在线复习平台。从2015年的教学实践来看:“课堂教学+线上复习”混合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律性,增强了学习效果;教学实践的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工程,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存在的教学问题也不是仅凭一两次教学改革就可以完全解决,如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存在的教材更新滞后,教学内容相对陈旧等问题[4]。这需要授课教师密切关注计算机系统领域内的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姜姚爱红,武俊鹏,等.“计算机组成原理”教W改革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13(2):9-13.

[2] 黄岚,袁钢,程新荣,等.基于SPOC理念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互动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5(第13期):15-18.

[3] 宋晓玲.基于SPOC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探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6年第1期:20-22,48.

篇5

关键词:慕课;微视频;翻转课堂;微库

自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不同学科都在围绕和探索如何上好各自学科的课堂为主阵线,追求一种高效课堂。作为信息技术这门特殊学科,围绕它的教学模式经历了多次探讨与实践,层出不群。特别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教育方式有了新的突破。其中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即“慕课”(MOOCs)。慕课的创设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必要而又良好的教学资源,而“翻转课堂”的实施更以微课视频作为前提。慕课的核心就是“微课程、小测验、在线解答”,它的革命性意义在于教学模式的除旧布新,它是对传统以课堂讲课为主的教学模式的颠覆,呈现以“e学习”为主要技术方式、突破时空界限的在线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多年来,就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各校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一线教师一直在不断探讨、实验,其中尤为突出的教学模式是“任务驱动,分组教学”。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并不是最好,或多或少都有它的缺陷性。近年来出现的“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更是如火如荼开展起来,并得到了很多专家及一线教学工作的肯定。

在长时间的学习、研究和观摩“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深受启发。深深感觉到,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本身,更适合这类形式的教育教学;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勇于探索,勇于尝试各种新型的模式,来组织学科教学工作。

在研磨、解读和反思何为“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后,并结合现实情况,分析了我校现有的软硬资源条件,本人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尝试。结合“三者”之长,用“慕课”形式,搭建校内微课资源库,以更好地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服务,提升学科教学效果。下面本人就一年来仿照慕课形式,创建校内微课视频库,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新尝试作简要阐述。

一、如何仿“慕课”形式

1.慕课是在线教育

我们在局限的校内实施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教学工作,要想局限在校内“在线教育”,就要建立校内网络平台,即“校内在线”,为师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即校园“慕课”。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上传、更改自己的“微课”作品,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在线”观看相关知识点视频,重复使用,形成“校内在线”,也达到了校内资源共享的要求。

由于现实情况等因素,信息技术学科除了课堂时间,每周1到2节课外,再无其他时间供其使用。学生要想在其他空闲时间“在线”学习,基本上没有可能。因此,“在线”大多是在课堂上完成,学生根据课堂任务要求,可以“在线”查找相关学习要点,形如“翻转课堂”模式,先学后练。

我校信息化硬件配备相对完善,每个教室都配有电脑、大屏幕、投影仪、电视、网络等,学生在课间休息时也可以“在线”观看微视频,加强知识的巩固,达到知识内化作用。

2.慕课是开放教育

作为局限在校内的“慕课”形式,学生要想及时在线咨询疑难问题,就必须要求相关的信息技术教师能定时登录服务终端,给出咨询者必要及时的解答。现实情况就是“在线”咨询一般都会出现在信息课堂上,针对不同任务,不同知识点,会有学生提出问题来。如何及时解决,形如“在线解答”“在线课堂”,这就要求相关信息技术教师在规定的时间段内,登录“微库”平台及时给出解答办法和建议。

3.慕课是大规模教育

慕课是大规模的平台,它小到成百上千人,大到几万几十万人甚至百万人在线,课程内容丰富多样。那么,作为局限在“校内”的“慕课”,它的规模也只能是校内五六千学生,其主要是高一高二学生,资源的提供者也只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师。

为了和慕课的大规模平台一样,建立校内慕课平台,即“微库”资源平台,不仅要具有和互联网慕课平台一样的功能,要易于学习、操作、管理等,更要有利于自身教学,有利于本校学生评价管理。

二、如何建立微视频资源库,即微库

1.在线资源平台搭建

随着大数据、云存储的到来,为慕课提供了更广阔的存储条件。就我校的硬件条件来看,我们有着多台服务器,服务器存储空间足够校内所有学科使用。

如何建好一个平台,使用何种数据库,这是信息技术教师需要认真考虑的。根据现有情况和服务器的配置环境,我们选择MYSQL编写“微库”数据库,使用PHP建立动态视频播放服务页面,视频播放格式使用目前流行的FLV格式,方便在线播放。

视频播放平台要利于管理与维护,登录者可以是匿名登录,也可具体分组,设立年级、班级、学科等注册会员登录,可以是学习者、维护者。对于学习者要设立学习管理信息,便于评价管理。

2.微视频录制情况

慕课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求相应的微课视频。同样,作为校内“微库”,一定要有相应的高质量微课视频。如何制作微视频,这是整个“微库”的核心。

对于信息技术教师而言,在录制、编辑微视频的技术层面上不存在任何问题,而问题更多出现在视频内容、知识点的把握上。视频录制既要考虑在有限时间内把知识点讲清楚,还要考虑如何把课讲得生动,教学语言更要有亲和力、幽默感,便于视频在极短的时间内具有好的吸引力。

三、“微库”平台的管理维护

有了在线浏览的网页和相配套的MYSQL数据库,一个“微库”平台就基本搭建起来。随之而来的就是完善、应用和维护平台。

“微库”平台内的微视频资源是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点不同,章节不同,一步步完善起来。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分工协作,录制相关知识点,上传各知识点到相关的学习模块内。相同的知识点内容可以采用多人录制的多个视频,供学生选择观看。根据学生观看的人数,点击的次数等情况,保留点击率高的视频资源。每个视频资源都可以让观看者给出评价,提出建议,写观看心得。

通过借鉴“慕课”形式,借助“微库”视频资源,课堂教学效果是明显的,尤其是学生整体学习的兴趣。但是,我们也看到其中存在大量不足之处。学生信息素质参差不齐,一小部分学生能高效快速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大部分学生能在预期时间内完成任务,但有少量基础极差的学生跟不上节奏。“微库”层面上,功能不完美,相同知识点视频资源不充足,供选择性太少,“在线”性能不稳定,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目前,我们的尝试只局限于单一的信息技术学科,并且只是在学科实践操作部分进行的微视频资源的录制。我相信,随着这种尝试的不断深入,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不久将会使整个学科教学内容都将纳入“微库”内,以此推广、带动其他学科,最终突破“校内在线”,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在线慕课,实现资源共享和公平教育。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程的属性认识与开发建议[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10).

篇6

关键词 创新方法实训 翻转课堂 混合式教学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9.055

"Innovative Methods Training" Blended Teaching Design

Based on The Flipped Classroom

YU Huiling[1], YANG Chao[2], ZHOU Tingting[1], ZHANG Chunming[2], SUN Yi[2]

([1]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2] Tianjin Open University, Tianjin 300191)

Abstract With the information age is coming characterized by large data, the new ideas and new technologies are emerging. Flipped classroom and "network + face to face" blended teaching,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vides a new way of thinking. The innovative methods training are the deep learning course of the nature of practical skill training, in order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The blended teaching based on flipped classroom of online courses and offline classroom and social practice, help students to grasp and use the innovative methods skillfully, promot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innovative methods effectively.

Key words innovative methods training; flipped Classroom; blended teaching; teaching design

“自主创新,方法先行,创新方法是自主创新的根本之源。”①“创新方法实训”是天津师范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之一。其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素养、创新能力、发明专利水平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3年春,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开设了《创新方法专题》。2014年6月,《简明创新方法教程》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开心学苑”网络平台开设《简明创新方法》。混合式教学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认知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②基于翻转课堂理念,“创新方法实训”进行了“在线课程+线下课堂+社会实践”的混合式教学设计的研究与探索。

1 基于翻转课堂的“创新方法实训”混合式教学模式

“创新方法实训”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采取的是“在线课程+线下课堂+社会实践”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网络+面授”的二元混合式教学形式,把社会实践的教学环节也纳入其中,称之为三元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方法实训”共36学时,分配为:在线课程(21学时)+线下课堂(12学时)+社会实践(3学时)。“创新方法实训”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三元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1.1 线下课堂教学环境、在线网络教学环境与社会实践基地

“创新方法实训”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三元教学模式,需要学校、社会实践基地等特别支持。只有社会实践基地、线下课堂教学环境与在线网络教学环境具备,“在线课程+线下课堂+社会实践”的混合式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图1 “创新方法实训”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三元教学模式

1.2 教学准备

“创新方法实训”教学准备主要是教师基于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 学生) 和教学内容分析的基础上,要分别完成对在线课程(21学时)、线下课堂(12学时)、社会实践(3学时)的教学设计与准备工作。教学准备分为三个部分:(1)在线课程教学准备。主要是建立在线教学资源,如: PPT 课件、教学视频、测试题库等。(2)线下课堂教学准备。翻转课堂是一个构建深度知识的课堂,学生是主角。线下课堂教学,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通过对线下教学活动的各种设计来促进学生熟练操作创新方法,完成实际的创新任务。(3)社会实践教学准备。主要是通过完成真实的创新任务来建构创新方法知识与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和善于创新,亲证创新方法的价值与作用。

1.3 在线课程+线下课堂+社会实践

在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 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核心和关键点,教师主要起到指导作用。“创新方法实训”课程,学生通过“在线课程”获得关于创新方法方面的理论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线下课堂”就学生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答疑指导,对重点知识点进行强化,解决实际运用创新方法的问题, 组织实训活动,增强创新方法实战的经验,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方法。在“社会实践”中强调创新方法的实际应用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进一步强化创新方法的理论与实践,解决社会、企业等的创新问题,增强实际创新能力。

1.4 综合评价

在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模式中,综合评价是落脚点,是不可或缺的步骤。“创新方法实训”综合评价由老师、同伴以及学生自己共同完成。不但要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还通过建立学生学习档案,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真正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个人的评价和对小组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良好结合。

2 基于翻转课堂的“创新方法实训”混合式教学实施框架

“创新方法实训”教学实施过程包括:线下课堂实施、在线课程实施和社会实践实施,涉及“教”(教师)与“学”(学生)两个方面。基于翻转课堂的“创新方法实训”混合式教学实施框架,如表1所示。

2.1 线下课堂实施

“创新方法实训”是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混合式教学设计,“线下课堂”与“面授”不同,强调的不再是创新方法理论知识的灌输,而是将翻转课堂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颠倒安排的理念真正付诸实践。“线下课堂”实施分为“线下课堂教师教学”和“线下课堂学生学习”两部分。“线下课堂教师教学”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视频内容、教学重难点、学生在线测试反馈等设计课堂任务。主要解决学生学习与实践创新方法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疑惑,指导学生实践创新方法。“线下课堂学生学习”是需要学生高度参与的课堂。学生提出学习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师给予答疑解惑;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参与各项实训活动、实践活动、相互学习交流等。

2.2 在线课程实施

“创新方法实训”是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在线课程”实施包括:“教师在线课程教学”和“学生在线课程学习”两部分。“教师在线课程教学”主要涉及整理学习资源、确定学生在线学习的目标、任务和步骤,整合学习资源和认知工具,设计教学活动,监控与指导学生学习活动、组织师生交互、生生交互活动、进行个别化指导,对学生上传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价与反馈等等。教师需要提前将每个教学模块的教学设计内容发到平台上供学生学习。在平台上教师作业要求、开展在线讨论,并及时对学生上传的作业进行评价与反馈。另外,在平台上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查阅其他在线资源与信息。“学生在线课程学习”主要是学生接收在线学习目标与任务,进行在线教学资源的自主学习、在线测试,学生完成测试后,按照教师在平台上的作业要求,进行在线小组学习与交流,上传提交作业后,也可以进行拓展学习。学生接收作业评价结果,并进行修改。

2.3 社会实践实施

“创新方法实训”是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以创新方法理论知识的实践为主。不但在“在线课程”、“线下课堂”中设计创新方法的实践、实战内容,而且更有“社会实践”环节的设计。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能真正体验到学以致用。

3 基于翻转课堂的“创新方法实训”混合式教学一体化课程结构设计

为了支持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较好地控制学生学习过程,“创新方法实训”课程的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设计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一体化课程结构设计。这种一体化课程结构设计有三个特点:其一,按照每教学周一个单元教学模块的时间线索,循序渐进的方式混合交叉排列在线课程、线下课堂、社会实践等三类单元教学模块。学生只要按教学周进行的时间顺序,一步步完成各单元教学模块的学习、实践活动,就可以顺利地完成各项创新方法的学习与实践任务。其二,每个类别单元学习模块的学习、实训活动相对一致。在线单元学习模块分别从:热身吧、学习吧、测试吧、创新吧、拓展吧五个方面进行在线课程的自主学习。线下单元学习模块包括:总结反馈与疑难解答、实训、实践(创新五分钟与摔不破的鸡蛋)、总结评选、作业互评等,教师进行线下课堂的面对面教学。其三,社会实践单元教学模块,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社会实践创新方法的过程中,融会贯通领悟创新方法,提升创新能力。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一体化课程结构设计共十二个教学模块,如表2所示。

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一体化课程结构设计的核心理念是“以学习、实践活动为线索”,强调在网络的支持下,建立师生、生生之间的教学对话。在线形式的教学模块设计是一体化课程结构设计的重点。它包括:热身吧、学习吧、测试吧、创新吧、拓展吧等五个功能区。学生在规定教学周的一周之内自定上课时间进行在线课程学习,必须依次进行五个功能区的学习,按照要求完成测试和上传作业。学习中遇到问题,利用论坛等与同伴和教师交流。

4 基于翻转课堂的“创新方法实训”混合式教学综合评价设计

“创新方法实训”重要围绕学生完成创新任务的创新能力进行整体综合评价。其评价的内容涉及在线独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小组学习中的表现、线下课堂学习表现、(社会)实践学习表现、终结性考核作业表现等方面。对结果的评价强调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对过程的评价强调学生在在线课程学习、线下课堂学习、(社会)实践学习等的表现。“创新方法实训”综合评价包括:线下课堂学习成绩、在线课程学习成绩、(社会)实践学习成绩与终结性考核作业成绩。即:学生总成绩 = 线下课堂学习成绩20%+在线课程学习成绩35%+(社会)实践成绩15%+终结性考核作业成绩30%。

(1)线下课堂学习成绩:主要是由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出勤、提问、学习与实训活动表现打分。线下课堂学习成绩=出勤+提问+学习+实训活动表现。(2)在线学课程习成绩:主要由平台和教师根据学生在线学习表现给出成绩。在线课程学习成绩=学习论坛活动成绩+学习测评成绩+平时作业成绩+其他。(3)(社会)实践成绩:(社会)实践学习成绩=创新五分钟成绩+摔不破的鸡蛋成绩+社会实践报告成绩。(4)终结性考核作业成绩:终结性考核作业要进行学生互评,教师结合学生互评结果给出终结性考核作业成绩。为了综合评价的科学化、系统化和精确化,给每位学生建立学习档案,专门设计如表3“学生成绩综合评价矩阵表”。

“创新方法实训”要求学生必须完成终结性考核作业,包括:(1)我的创新箴言(字数不限)。(2)四个创新方案(可以自行设计表格,也可以下载本课程的“创新方案登记表”);也可以用一个创新方法访谈报告或大型案例分析报告,代替一个创新方案。(3)创意画报一张。(4)修课感言(字数不限,主要书写学习、实践创新方法的收获等)。

“创新方法实训”第十二周是线下课堂,也是最后一次课,一项主要教学设计就是组织学生进行作业互评。参与作业互评人员除了本班师生以外,还可有家长、专家、其他学校师生等。表4就是“创新方法实训”课程使用的“终结性考核作业学生互评表”。

“创新方法实训”作业互评为匿名评价,参评者自选至少6份其他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线下课堂的作业互评过程可以是:首先,参评者仔细阅览每份作业,填写“互评表”。其次,将填写完成的“互评表”附在所评作业后,传递给另一位参评者。如此每位参评者要评价6位同学的作业。最后,全部作业互评结束后,进行互评结果反馈,每位学生可以看到6份左右的“互评表”,认真听取意见,积极改进。教师参考“互评表”给出每位学生终结性考核作业成绩。

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③“创新方法实训”是专门为培养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一门实践、实用性很强的创新教育通识课程。课程的教学设计必须设法增多学生创新方法实训,反复训练达到熟练,强化创新方法的实践、实战,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下坚实基础。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刚好将学生实训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了很大程度的延伸。“线下课堂”、“在线课程”和“社会实践基地”都成了学生学习、践行创新方法的场所。通过课堂教学、网络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的相互衔接、相互作用,并进行学生学习的综合评价,提高了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自主创新,方法先行,创新方法是自主创新的根本之源。”①“创新方法实训”是天津师范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之一。其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素养、创新能力、发明专利水平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3年春,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开设了《创新方法专题》。2014年6月,《简明创新方法教程》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开心学苑”网络平台开设《简明创新方法》。混合式教学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认知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②基于翻转课堂理念,“创新方法实训”进行了“在线课程+线下课堂+社会实践”的混合式教学设计的研究与探索。

1 基于翻转课堂的“创新方法实训”混合式教学模式

“创新方法实训”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采取的是“在线课程+线下课堂+社会实践”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网络+面授”的二元混合式教学形式,把社会实践的教学环节也纳入其中,称之为三元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方法实训”共36学时,分配为:在线课程(21学时)+线下课堂(12学时)+社会实践(3学时)。“创新方法实训”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三元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1.1 线下课堂教学环境、在线网络教学环境与社会实践基地

“创新方法实训”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三元教学模式,需要学校、社会实践基地等特别支持。只有社会实践基地、线下课堂教学环境与在线网络教学环境具备,“在线课程+线下课堂+社会实践”的混合式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图1 “创新方法实训”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三元教学模式

1.2 教学准备

“创新方法实训”教学准备主要是教师基于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 学生) 和教学内容分析的基础上,要分别完成对在线课程(21学时)、线下课堂(12学时)、社会实践(3学时)的教学设计与准备工作。教学准备分为三个部分:(1)在线课程教学准备。主要是建立在线教学资源,如: PPT 课件、教学视频、测试题库等。(2)线下课堂教学准备。翻转课堂是一个构建深度知识的课堂,学生是主角。线下课堂教学,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通过对线下教学活动的各种设计来促进学生熟练操作创新方法,完成实际的创新任务。(3)社会实践教学准备。主要是通过完成真实的创新任务来建构创新方法知识与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和善于创新,亲证创新方法的价值与作用。

1.3 在线课程+线下课堂+社会实践

在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 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核心和关键点,教师主要起到指导作用。“创新方法实训”课程,学生通过“在线课程”获得关于创新方法方面的理论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线下课堂”就学生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答疑指导,对重点知识点进行强化,解决实际运用创新方法的问题, 组织实训活动,增强创新方法实战的经验,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方法。在“社会实践”中强调创新方法的实际应用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进一步强化创新方法的理论与实践,解决社会、企业等的创新问题,增强实际创新能力。

1.4 综合评价

在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模式中,综合评价是落脚点,是不可或缺的步骤。“创新方法实训”综合评价由老师、同伴以及学生自己共同完成。不但要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还通过建立学生学习档案,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真正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个人的评价和对小组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良好结合。

2 基于翻转课堂的“创新方法实训”混合式教学实施框架

“创新方法实训”教学实施过程包括:线下课堂实施、在线课程实施和社会实践实施,涉及“教”(教师)与“学”(学生)两个方面。基于翻转课堂的“创新方法实训”混合式教学实施框架,如表1所示。

2.1 线下课堂实施

“创新方法实训”是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混合式教学设计,“线下课堂”与“面授”不同,强调的不再是创新方法理论知识的灌输,而是将翻转课堂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颠倒安排的理念真正付诸实践。“线下课堂”实施分为“线下课堂教师教学”和“线下课堂学生学习”两部分。“线下课堂教师教学”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视频内容、教学重难点、学生在线测试反馈等设计课堂任务。主要解决学生学习与实践创新方法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疑惑,指导学生实践创新方法。“线下课堂学生学习”是需要学生高度参与的课堂。学生提出学习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师给予答疑解惑;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参与各项实训活动、实践活动、相互学习交流等。

2.2 在线课程实施

“创新方法实训”是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在线课程”实施包括:“教师在线课程教学”和“学生在线课程学习”两部分。“教师在线课程教学”主要涉及整理学习资源、确定学生在线学习的目标、任务和步骤,整合学习资源和认知工具,设计教学活动,监控与指导学生学习活动、组织师生交互、生生交互活动、进行个别化指导,对学生上传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价与反馈等等。教师需要提前将每个教学模块的教学设计内容发到平台上供学生学习。在平台上教师作业要求、开展在线讨论,并及时对学生上传的作业进行评价与反馈。另外,在平台上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查阅其他在线资源与信息。“学生在线课程学习”主要是学生接收在线学习目标与任务,进行在线教学资源的自主学习、在线测试,学生完成测试后,按照教师在平台上的作业要求,进行在线小组学习与交流,上传提交作业后,也可以进行拓展学习。学生接收作业评价结果,并进行修改。

2.3 社会实践实施

“创新方法实训”是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以创新方法理论知识的实践为主。不但在“在线课程”、“线下课堂”中设计创新方法的实践、实战内容,而且更有“社会实践”环节的设计。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能真正体验到学以致用。

3 基于翻转课堂的“创新方法实训”混合式教学一体化课程结构设计

为了支持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较好地控制学生学习过程,“创新方法实训”课程的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设计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一体化课程结构设计。这种一体化课程结构设计有三个特点:其一,按照每教学周一个单元教学模块的时间线索,循序渐进的方式混合交叉排列在线课程、线下课堂、社会实践等三类单元教学模块。学生只要按教学周进行的时间顺序,一步步完成各单元教学模块的学习、实践活动,就可以顺利地完成各项创新方法的学习与实践任务。其二,每个类别单元学习模块的学习、实训活动相对一致。在线单元学习模块分别从:热身吧、学习吧、测试吧、创新吧、拓展吧五个方面进行在线课程的自主学习。线下单元学习模块包括:总结反馈与疑难解答、实训、实践(创新五分钟与摔不破的鸡蛋)、总结评选、作业互评等,教师进行线下课堂的面对面教学。其三,社会实践单元教学模块,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社会实践创新方法的过程中,融会贯通领悟创新方法,提升创新能力。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一体化课程结构设计共十二个教学模块,如表2所示。

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一体化课程结构设计的核心理念是“以学习、实践活动为线索”,强调在网络的支持下,建立师生、生生之间的教学对话。在线形式的教学模块设计是一体化课程结构设计的重点。它包括:热身吧、学习吧、测试吧、创新吧、拓展吧等五个功能区。学生在规定教学周的一周之内自定上课时间进行在线课程学习,必须依次进行五个功能区的学习,按照要求完成测试和上传作业。学习中遇到问题,利用论坛等与同伴和教师交流。

4 基于翻转课堂的“创新方法实训”混合式教学综合评价设计

“创新方法实训”重要围绕学生完成创新任务的创新能力进行整体综合评价。其评价的内容涉及在线独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小组学习中的表现、线下课堂学习表现、(社会)实践学习表现、终结性考核作业表现等方面。对结果的评价强调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对过程的评价强调学生在在线课程学习、线下课堂学习、(社会)实践学习等的表现。“创新方法实训”综合评价包括:线下课堂学习成绩、在线课程学习成绩、(社会)实践学习成绩与终结性考核作业成绩。即:学生总成绩 = 线下课堂学习成绩20%+在线课程学习成绩35%+(社会)实践成绩15%+终结性考核作业成绩30%。

(1)线下课堂学习成绩:主要是由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出勤、提问、学习与实训活动表现打分。线下课堂学习成绩=出勤+提问+学习+实训活动表现。(2)在线学课程习成绩:主要由平台和教师根据学生在线学习表现给出成绩。在线课程学习成绩=学习论坛活动成绩+学习测评成绩+平时作业成绩+其他。(3)(社会)实践成绩:(社会)实践学习成绩=创新五分钟成绩+摔不破的鸡蛋成绩+社会实践报告成绩。(4)终结性考核作业成绩:终结性考核作业要进行学生互评,教师结合学生互评结果给出终结性考核作业成绩。为了综合评价的科学化、系统化和精确化,给每位学生建立学习档案,专门设计如表3“学生成绩综合评价矩阵表”。

“创新方法实训”要求学生必须完成终结性考核作业,包括:(1)我的创新箴言(字数不限)。(2)四个创新方案(可以自行设计表格,也可以下载本课程的“创新方案登记表”);也可以用一个创新方法访谈报告或大型案例分析报告,代替一个创新方案。(3)创意画报一张。(4)修课感言(字数不限,主要书写学习、实践创新方法的收获等)。

“创新方法实训”第十二周是线下课堂,也是最后一次课,一项主要教学设计就是组织学生进行作业互评。参与作业互评人员除了本班师生以外,还可有家长、专家、其他学校师生等。表4就是“创新方法实训”课程使用的“终结性考核作业学生互评表”。

“创新方法实训”作业互评为匿名评价,参评者自选至少6份其他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线下课堂的作业互评过程可以是:首先,参评者仔细阅览每份作业,填写“互评表”。其次,将填写完成的“互评表”附在所评作业后,传递给另一位参评者。如此每位参评者要评价6位同学的作业。最后,全部作业互评结束后,进行互评结果反馈,每位学生可以看到6份左右的“互评表”,认真听取意见,积极改进。教师参考“互评表”给出每位学生终结性考核作业成绩。

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③“创新方法实训”是专门为培养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一门实践、实用性很强的创新教育通识课程。课程的教学设计必须设法增多学生创新方法实训,反复训练达到熟练,强化创新方法的实践、实战,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下坚实基础。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刚好将学生实训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了很大程度的延伸。“线下课堂”、“在线课程”和“社会实践基地”都成了学生学习、践行创新方法的场所。通过课堂教学、网络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的相互衔接、相互作用,并进行学生学习的综合评价,提高了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注释

① 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国科发财【2008】197号).

篇7

随着我国道路工程保障岗位技术人才能力需求的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也逐渐由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这使得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新型岗位人才对能力培养的需求,因此必须更新理念和教学内容,开展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而SPOC在线教学模式为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平台。其中,翻转课堂式的教学模式就是较为典型的一种,在很多专业课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笔者根据我校多年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探索了一套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专业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一、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道路勘测与设计是我校道路桥梁专业方向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内容涉及道路常识、路线线形设计理论、路线选线和勘测等部分。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道路工程创新思维能力。然而,传统的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通常是一种知识传授型的教学模式,一般采用课堂理论讲授式与课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程序展开。这种教学模式,在能力培养方面难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1],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传统的课程教学是基于教材和学科逻辑的平行式编排,重在培养学生对勘测设计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运用方法的掌握,而不是以道路工程勘测设计的实际需求出发实施教学,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现实需求和认知规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工程意识。这也是工程案例式教学方式得以在许多专业课程教学中广泛应用的原因所在。

2.教学的实践性不强。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使学生“坐中学”,而非“做中学”,授课中知识传授有余,能力培养不足。从概念上讲,道路勘测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工程实践过程,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更要学会运用这些理论方法至道路勘测设计实践中去。尽管在开设这门课程时设置了课程设计环节,但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课程实践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局限性,很难真正客观地评价每名学生的勘测设计能力,更谈不上创新思维能力了。

3.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课堂教学往往是一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过程,许多学生即使平时不认真学习,只要考前“有效突击”,也能蒙混过关,致使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和主动性。

二、基于SPOC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1.基于SPOC平台的在线教学对翻转课堂的优势。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将常规教学顺序翻转,形成由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课上通过提问、讨论、实践等互动活动内化知识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的功能由单纯的讲授变为辅导、协作和对学生个性化指导[2]。这种教学模式需要依赖较为完善的网络资源平台供学生进行针对性学习。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在线教学平台就是一种用于小规模在线学习的典型网络教学平台。在此平台上,可以构建各类课程的网络资源平台,包括体现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的视频、动画、课件、教案、微课等信息化教学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评估,这为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得教学从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的转变成为可能。作为师生交流的公共平台,SPOC教学平台还可以实现在线互动提问、答疑、交流和拓展提高[3]。

2.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总体设计理念是:借助SPOC平台的资源整合功能,紧贴实际工程需求、优化重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构建用于课堂翻转教学的SPOC平台;依托SOPC平台,及时组织讨论、交流和实践,使线上线下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建立开放互动、突破时空的翻转式教学过程,启发学生思维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设计的基本原则,一是要坚持学为主体,能力为本。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根本,优化教学内容,以实例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组织课堂讨论、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培养学生能力;二是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紧扣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特点,坚持:“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实践操作与理论探讨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工程案例相结合、工程应用与实际需求相结合”;三是要注重实效。鉴于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具有主观性、实践性和设计计算复杂性、重复性的特点,要善于运用各种信息化技术和教学手段解决教学的重难点问题。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一是搭建SPOC在线课程教学平台。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优化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提炼本课程知识点和构建试题库。搜集视频、图片、论文、课件等参考资料制作微课,以用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和测试。二是按照教学计划组织学生课前在线自学,学生可以利用SPOC进行互动提问、教师答疑。三是组织课堂交流实践。通过交流,实现知识的内化吸收。通过各种实践形式的研讨,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和教学的重难点。四是课后的巩固、反思与提高。通过针对性的巩固练习,对核心问题进行回味反思,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通过SPOC平台,可以提供给学生大量的课外学习资料和工程案例,拓展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三、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翻转课堂教学的基本做法

1.需求牵引,整合资源,搭建课堂教学平台。根据课程知识体系和学生认知规律,以我国道路工程保障的现实需求为着眼点,在整合多年来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全面梳理和优化了课程教学内容结构和知识点,包括10个一级知识点、29个二级知识点,三级知识点若干;以知识点为核心,完成了教学资源建设。根据教学总体设计和规划,按照每讲教学需求,共制作和优选了30多个动画、21个微课视频、3个视频公开课、12个多媒体课件、7个电子教材、270个专业图片,引入外部视频3部。组建了覆盖全部知识点、区分不同难易程度的试题216个,用于平时测试和竞赛的试卷10套,构建了道路勘测和选线网上模拟训练系统。这为翻转课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依托平台,聚焦实战,实施翻转课堂教学。依托构建的道路勘测与设计课程SPOC在线教学平台,整体采用“课前在线学习、课上讨论探究、课后反思提高”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1)课前的在线学习。教师根据教学计划组建教学内容,教学公告,推送各类教学资源供学生在线自学;对道路路线设计、道路选线、道路勘测等知识模块,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让学生带着任务利用在线资源进行自学和自测,完成基础理论的学习,实现个性化、差异化学习,并在线讨论交流,聚焦问题,奠定课堂教学的基础。课前在线自学成效的保障,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通过逼真的动画、丰富多彩的课件、清晰的视频、功能强大的软件等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兴趣;二是通过监控和公布在线学习情况,督促学生及时完成任务;三是通过SPOC平台自动统计的平时成绩来激励学生学习动力。

(2)课上的讨论探究。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测试和答疑等自主学习情况,设计并组织课堂导学活动,通过课堂讨论、互动、小组协作学习、课堂实训等形式,实现课堂的探究导学。一般是结合课前自学中反映出来的较为集中的问题,引导学生面对面的讨论,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都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对于难于理解的较为复杂的路线综合设计、道路选线等教学内容,则根据构建的电子沙盘等课堂信息化教学环境,以相应任务或案例为牵引,进行针对性的课堂实训教学,有效解决课堂教学的重难点问题。

(3)课后的反思提高。学生通过课后教学反思、测试和针对性练习等形式巩固学习内容,并完成阶段性自测、章节自测和期末测试等,自主检验学习效果。教师在线典型工程案例,供学生在线交流讨论,教师在线答疑,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以上这种翻转课堂式的教学模式,具有鲜明的特色。取得了预期教学效果。在课前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课堂的交流讨论、课堂实训和竞赛等活动,不仅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问题,体现了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

篇8

关键词:商务谈判;混合教学模式;发展性教学评价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简介

混合式教学模式(blended Teaching)是将电子教学与课堂面授两种手段相结合,把课前预习、课后作业、小组讨论和在线答疑等模块都在教学网站中完整地展现出来,从而使学生了解整个教学体系的架构,以便于更加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混合式教学包括课前视频学习,课内组织学习活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还包括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开展其他形式的课堂教学创新。

二、商务谈判教学中混合教学模式应用

商务谈判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具有知识面广、实践性和系统性强的特点。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具备策划谈判、运用谈判策略与谈判技巧等相关的职业能力。混合教学模式在商务谈判课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建构性学习环境设计、在线教学、创新课堂教学、多元化教学评价四个环节。

1.建构性学习环境设计

商务谈判课程开始教学前,教师会把课程设计的整体思路以及每个模块所对应的具体的学习单元与任务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同时将每个单元所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在线学习任务、需要查阅的参考文献等,都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作出简要描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前学习环境。

2.在线教学

教师上传商务谈判网络教学视频与相关的谈判案例,并就学生在教学网站自由讨论区提出的疑问进行在线答疑和点评。而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研讨谈判、模拟演练、课程问题记录、评价反思等环节完成课前在线学习。网络教学视频可以由教师亲自录制,也可以使用网络上优秀的开放教育资源。

3.混合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

(1)明确课堂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任务并结合当前的热点议题,设计一些能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以供学生课堂研讨。课堂讨论可以是在线讨论的延续和深化,也可以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新议题。混合式教学改革一般要求课堂讨论时间占课堂教学总学时的50%以上。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学习情况的反馈,调整课堂上相关理论或实践知识的教授内容。

(2)注重小组协作能力

小组成员通过谈判模拟、案例研讨和汇报演示等环节体现团队的合作精神。小组成员深入交流和讨论,能有效提高组员之间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分组协作学习不仅要体现在课堂学习中,还要深入到学生课前学习的各环节中,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体验小组合作的魅力。

(3)讲授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教师使用预先设计好的多媒体课件,有针对性地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这能保证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课程重点和整体知识结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要图文并茂,言简意赅,不能通篇采用陈述性文字。

(4)交流教学成果

在商务谈判教学中可以采取诸如谈判模拟、小组汇报、成果交流等方式进行汇报总结。汇报可以是教学现场的模拟演练,或者播放课前录制好的视频。

4.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混合教学模式下,应改变以期末考核为最终评价依据的陈旧方式,可以采用档案袋评价法,将课外在线学习成效、课堂参与度、课后作业等方面融入评价机制中。由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具备“储存”“交流”和 “反思”三大功能,它为教师了解学生的课外学习状况提供了详细的统计资料,也为档案袋评价法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

档案袋的数据主要来源于课外的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在线学习,教师通过查看学生在线登录次数、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源的浏览记录、教学论坛上学生发言的活跃度、线上作业与自测成绩等学习活动记录,了解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教师可以通过考勤、课堂发言、案例研讨和模拟谈判的参与度、小组组员的评价等方面进行总结评定。

教师将上述数据在档案袋中归类并存储,按照考核公式最终成绩=平时成绩(60%)+期末综合模拟谈判成绩(40%),作为学生的终结性评价。 其中平时成绩考核主要由网络学习成效(30%)和课堂教学表现(30%)两部分构成。

参考文献:

[1]吴小立.提高商务谈判课堂教学效果的措施[J].高等农业教育,2002(1).

篇9

【关键词】Moodle平台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15-01

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两名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首先进行了颠覆传统课堂的尝试。他们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并将生产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课[1],这是翻转课堂的起源。直到2011年,可汗学院的兴起使得翻转课堂为众多教育者所熟知,并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

一、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将传统的课堂学习和课后的知识巩固进行颠倒,它的核心思想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前学生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针对课前学习情况实施小组协作、自主探究或问题答疑等不同的教学方式,以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不少国内外的研究学者应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实践探索和研究,通过各种学习效果数据显示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可以实现课堂内外的深度学习,延伸了教与学的时间维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翻转课堂对教师的知识、引领课堂的经验和技巧是一种挑战[2]。

二、Moodle平台

翻转课堂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一定的支撑平台,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Moodle是澳大利亚教师Martin Dougiamas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它是一个免费的开放源代码的软件,目前在各国已广泛应用。Moodle这个词是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即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的缩写。是一个用来建设基于Internet的课程和网站的软件包[3]。当前的Moodle具有先进理念、强大功能、使用方便、高兼容性、开放源码免费、全面教学过程管理、强大的资源管理、丰富的交流方式、实用的评价系统等特点,是构建网络课程管理平台的理想开发工具[4]。

Moodle平台支持多种类型课程、学习记录跟踪分析、测试题库功能以及讨论、笔记、练习、调查、训练、专题等在线教学模块,能够提供很好的网络教学环境和强大的支持服务。Moodle平台不仅可以免费从互联网上获得,而且由于它是开源系统,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进。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开展现代化网络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而Moodle平台的种种优势使得它成为很多学校实施网络课程教学及管理的支撑平台。

三、基于Moodle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课前自主学习是在教学之前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基于Moodle平台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在该教学模式中我们将完整的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实施和课后巩固学习三个阶段。课前,学生通过Moodle平台登录后进入课程学习网站,主要通过课件、微视频等教学资源学习相关知识和实践操作方法,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协作或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等方式进行解决,课后通过在线测试模块检验学习效果。

图1 基于Moodle平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1.Moodle平台

Moodle为翻转课堂教学实施提供很好的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在Moodle平台上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包括课程理论或实践操作指导文档、课件、案例等)和微视频进行在线自主学习。教师为学生布置相关的一个或多个学习任务,学习任务设置一般由易到难、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程度的学习任务。在线测试模块可以测试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在线测试可以在课前进行以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和问题,也可以在课后进行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互动交流平台为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答疑解惑的平台。课后还有相关的作业提交和教学评价模块。总之,教学过程的每个阶段都在Moodle平台的支撑下进行相关教学活动。

2.学生活动

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整个翻转课堂的实施,因此这个过程可以在家长(家校翻的情况)的陪同下,或者在教师的监控(通过Moodle平台查看访问课程频率、时间来追踪学生学习记录)下进行。学生通过Moodle平台中提供的教学资源和微视频,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行学习,如果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在线交流平台与教师或其他学生进行在线交流,还是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放到课堂中解决。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根据不同的问题通过小组协作、自主探究或教师答疑的方式进行解决。

3.教师活动

课前教师在Moodle平台上进行课程管理,如:进行课程设计、课程活动配置、上传相关教学资源和微视频、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不进行授课活动,根据课前学习情况的跟踪发现学习难点和问题后,为学生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协作或自主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课后,教师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批阅以及通过在线平台进行师生互动交流,可以分析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了解学生学习问题所在,使得教师更深入学生,为以后的课程设计提供基础。

4.微视频设计

微视频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很重要的学习资源,因此微视频的设计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微视频不同于一般的教学视频,在设计时要体现它“短小精悍”的特点。时间短,一般微视频的时间为3~10分钟,过长的视频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容量小,制作微视频时将知识点进行分解,每个视频呈现一个小知识点的讲解。讲解精,微视频应该突出主题,讲解精炼,如果是实践操作应该操作步骤清晰易懂。教学悍,学生通过微视频学习很容易掌握相关知识点或操作,学习效果好。

四、结束语

翻转课堂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Moodle平台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在Moodle平台上实施翻转课堂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翻转课堂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效果不好,直接导致了后续翻转课堂无法或很难实施,尤其是高职高专的学生,如何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及学习意识,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此外,翻转课堂要求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和引导能力比较高,如果掌控不好翻转课堂的实施就达不到既定效果。

参考文献:

[1]郑艳敏.翻转课堂国内外实践案例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2):44-47.

[2]徐永贵,刘成新.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探索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15,41(1):85-90.

篇10

关键词:雨课堂;智慧教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形成性评价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手段信息化和智能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开展智慧教育探索与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等为导向“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1]。然而,目前高校课程教学评价方法存在一些问题,远不能满足《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要求。其中许多仍停留在传统的总结性评价机制(期末考试成绩评价)中,不能满足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往的总结性评价正逐渐被形成性评价所替代[2]。有证据表明,在形成性评价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进度明显加快,自我效能显著提高,学习效果得到改善[3-4]。近年来,新疆医科大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根据学生入校后摸底考试的成绩,采用分级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具体分为A、B、C三个层次[5]。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校在分级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传统的总结性评价机制在本课程的教学评价中仍然存在单一评价机制的问题。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智慧教育工具进行形成性教学评价。

2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

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和学堂在线共同研发的智慧教学工具[7],目的是全面提升课堂教学体验,让师生互动更多、教学更为便捷。雨课堂将复杂的信息技术整合到演示系统PowerPoint(或WPS演示)和微信中,在课外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雨课堂功能可分为:学生端和教师端。雨课堂能够为师生提供课前、课中(课堂教学)、课后全过程教学环节[9],提供多维数据支持、个性化报表导出、自我任务提醒等功能,使师生在整个课程中相互交流。其中课前预习教师将课件推送到学生手机,学生课堂实时答题都是非常有特色的功能,这些都为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提供完美的解决方案。雨课堂教学环境的三个主要功能界面包括:教师PPT授课功能界面、教师手机端功能界面、学生手机端功能界面。

3课程评价现状分析

目前,高等学校课程评价存在着许多缺陷,许多课程只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了日常形成性评价。例如原新疆医科大学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评价,学生只是在学期结束时参加这门课程的计算机等级考试,考试成绩符合标准(大于或等于60分)记录实际考试成绩。由此,有的学生仅仅满足考试及格,忽视日常课程内容的学习,学习内容不全面、不扎实;学生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这影响了他们实际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在教学评价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和工具进行评价,既费时费力又不完整,不能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4形成性评价的改革措施

雨课堂可以提供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教学环节,它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动态教学数据的收集、个性化报表导出功能,这些都为生成形成性评价提供了可能。针对新疆医科大学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借助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进行教学评价改革。通过该课程的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以下是评价的几个方面。(1)课前预习。课前,教师借助雨课堂微信提醒功能,在课前预习环节附加语音提醒,督促学生课前预习,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在雨课堂管理端导出学生的课前预习数据(含课前预习PPT张数、预习时间等等),形成课前预习环节的形成性评价。(2)课堂考勤。上课前,教师授课班级的课程二维码,学生通过手机扫码雨课堂二维码签到,这样在雨课堂管理端可以导出班级每位同学出勤率。(3)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建立课堂提问环节。这样就及时了解学生课堂听课的效果,形成课堂提问环节的形成性评价。(4)课堂测验。对于学习完一个章节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测试功能进行在线测试,测试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简单题等,这样就形成了章节学习效果的形成性评价。(5)上机实验考核。根据课程的性质,教师可以设置实验教学评价。例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要求学生进行实践和操作。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上机实验考核,形成日常实验考核的形成性评价。(6)期中考试。期中考试采用雨课堂教学工具在线考试。这样可以及时掌握学生课程中期的学习情况,同时完成课程期中阶段的形成性评价。(7)期末终结考试。期末阶段,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要求,进行网络化或纸质试卷课程终结考试,完成期末考试阶段的形成性评价。通过以上七个环节阶段性评价过程,形成对每位学生的形成性评价,这个评价涵盖了课程教学的所有阶段。借助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可以完成预习、考勤、课堂提问和测验等教学智慧化测评,使得教学评价变得方便快捷。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将以上七个形成性评价的比例进行设定,最终形成每位学生的综合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