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包装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0: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过度包装的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限制商品的过度包装问题,世界各发达国家已有成熟完善的法律规范与运行机制。20世纪80年代,由于环境资源恶化,全球掀起“绿色包装”浪潮,美国、日本、加拿大以及欧洲各国政府纷纷制定包装法,以遏制过度包装所造成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如1989年美国出台的“资源回收利用制度”、“包装废弃物处理方案”、“饮料容器赎金制”,1990年加拿大的“国家包装议定书”、“加拿大优选包装法规”,1991年日本的“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废弃物处理及某些副产品的避免与回收”、“包装新指引”,以及最早推崇包装材料回收的德国制定的“循环经济法”、“包装条例”等,丹麦率先实行的“绿色税”制度,荷兰的“包装盟约”,法国的“包装条例”以及比利时的“国家生态法”等,有效控制了商品包装的过度化问题。
具体来说,国外控制过度包装的法律措施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标准控制
标准控制,即对包装物的容积、包装物与商品之间的间隙、包装层数、包装成本与商品价值的比例等设定限值标准,如韩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法规都有具体的规定。韩国在《关于产品各种类包装方法的标准》中,对包装空间和包装层次进行了明确规定;各种加工食品、酒类、营养保健品、化妆品、洗涤剂、日用杂品、药品等的包装不能超过两层;筒装和瓶装饮料、衬衫和内衣只能有一层包装;饮料、酒类、化妆品(包括芳香剂但不包括香水)、洗涤剂、衬衫和内衣等的包装空间不得超过10%;加工食品和保健营养品的包装空间在15%以内;糖果点心和药品的包装空间不超过20%;文具类和钱包、皮带的包装空间为30%以下;花式蛋糕、玩具和面具等的包装空间不超过35%。为了落实物品包装比率和层数的限制,韩国政府通过检查包装、奖励标示、违规罚款三大措施来规范厂商,厂商如果不依照规定减少产品的包装比率和层数,则最高会被处以300万韩元的罚款。
日本对包装空位也有详细的规定。为防止欺骗性包装,日本制定了《包装新指引》,其规定包括:尽量缩小包装容器的体积,容器内的空位不应超过容器体积的20%;包装成本不应超过产品出售价格的15%;包装应正确显示产品的价值,以免对消费者产生误导。为配合该“指引”的实施,日本百货业协会还成立了专责委员会。另外,日本东京都规定的《商品礼盒包装适当化细要》中也规定:包装容器中的间隙,原则上不可超过整个容器的20%;商品与商品之间的间隙必须在1厘米以下;商品与包装箱内壁之间间隙必须保持在5毫米以下;包装费用必须在整个产品价格的15%以下。
德国的《包装条例》中明确规定:包装容器内空位不得超过容器体积的20%;包装容器内商品与商品的间隙应在1厘米以下;商品包装容器内壁的间隙应保持在5毫米以下;包装成本一般应在产品总成本的15%以下等等。
第二种:加大生产者责任
加大生产者责任,是指商品生产者、进口商与零售商必须承担起包装回收再利用与再处置的责任,这也是从源头上避免过度包装的一种方式。为便于回收,生产者会主动选择使用材料少、容易回收的包装设计。
1991年德国出台的《包装条例》,是世界上第一个规定由生产厂家和分销商承担包装废弃物的收集分选和处理费用的法规。为此,德国95家包装公司和工业企业以及零售贸易商建立了著名的德国双元回收利用系统(DSD),DSD接受企业委托,组织收运者对废弃包装物进行回收、分类和再循环利用的处理。DSD还对委托企业发放“绿点”标志,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绿色包装标识。目前在德国、法国乃至欧盟许多国家,大部分商品包装上都印制了绿色圆点标志,意为循环利用。由于使用费与包装材料的用量挂钩,而产品价格又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生产企业均想方设法简化包装和方便回收,从而降低成本,使产品更有竞争力。“绿点”回收标志只用在一次性销售的包装上,对于可以多次使用的包装物则不使用“绿点”标志,而主要采取押金制的方法委托有关商业机构进行回收再用。德国目前已强制实行了押金制度,顾客在购买所有用塑料瓶、玻璃瓶和易拉罐包装的矿泉水、啤酒、可乐和汽水等饮料时,均要支付相应的押金。
美国密执安等九个州推行包装“强制押金回收制”,加利福尼亚州则专门制定了“饮料容器赎金制”;瑞典1994年10月实施“包装法”,强制实行包装再使用或再处置;丹麦早在1981年就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不能重复使用的包装不得上市;瑞士政府规定,买罐头和饮料都要按每个容器0.5法郎的标准收取押金。
日本尤其重视包装物的回收和循环使用,努力节约资源,减轻环境污染。日本的《容器包装回收法》,规定生产厂家和消费者有义务将各种包装垃圾回收,并进行循环利用。该法规定必须将容器包装垃圾严格分为金属类、玻璃类、纸类、塑料类等,充分进行回收以循环使用。
第三种:经济手段控制
经济手段控制,是指对居民征收垃圾清理费或包装税等,引导消费者选择简单包装。例如在荷兰,是通过垃圾计量收费的方式,按照不同量、不同废物收取不同的垃圾费用;德国部分城市也改变以往按户征收垃圾处理费的方式,改用垃圾计量收费。另外,比利时采取通过对非纸质包装和不能满足回收要求的包装进行征收包装税的方式,来控制商品的过度包装。
此外,对于欺骗性包装,许多国家的法律都明确予以禁止并予以处罚。如美国的联邦法律规定,凡包装体积明显超过商品本身的10%以及包装费用明显超出商品的30%,就应判定为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商业欺诈。美国各个州制定的包装方面的法律中也有这方面规定:例如加利福尼亚州严禁在包装箱中使用不必要的填充物,填充物不能导致包装体积的增加;康涅狄格州规定商品的包装不能误导消费者对其质量和数量的认识,包装内的商品质量不能低于政府有关部门对该类产品的标准;新泽西州规定商品的净重、体积和食品数量等包装内容有变更时,厂家必须在包装显著位置向消费者做出说明,时间至少6个月。加拿大规定包装内有过多空位,包装与内容物的高度、体积差异太大,无故夸大包装,非技术上所需要者,均属欺骗性包装。
借鉴经验不等于照搬照抄
限制过度包装,通过立法出台专门的包装管理法规是当务之急。上海作为拥有2300万人的国际性商业大都市,从做好城市管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低碳绿色、节约型城市的要求出发,率先通过地方性立法来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泛滥问题,刻不容缓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篇2
【关键词】保险经纪人 保险经纪人制度
保险经纪人制度是伴随着海上保险的发展最先在英国建立起来的。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地中海沿岸已有广泛的海上贸易活动,由于当时航海技术及造船技术都很落后,所以航海的风险很大。在长期的海上贸易中逐渐形成了海上保险,即“一人为众,众为一人”的共同海损原则。15世纪末16世纪初,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及达・伽马开辟通往亚洲的东方航线,使得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位于大西洋沿岸的英国。随着英国经济贸易的发展,现代保险业开始在英国发展起来。1720年英国国王特许皇家交易所和伦敦保险公司专营海上保险,作为保险人和投保人媒介的保险经纪人便应运而生。
一、中国保险经纪市场的现状
我国长期以来采用保险人制度,其最重要的原因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保险“市场”只有一家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保险市场中的保险条款、费率全部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制定;在业务开拓过程中只需招收保险人销售保险产品,客观上不存在对保险经纪人的需求。保险经纪人是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保险市场格局的形成而出现的。
20十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的经济和保险事业都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保险经纪人的需求日益增多。保险经纪业逐步发展,保险经纪人制度逐步形成,成为保险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法律形式正式确立了我国保险经纪人制度。然而中国的保险经纪人制度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矛盾和问题。如:保险经纪人组织形式单一,有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备,保险经纪人素质不高,行业自律、内控机制缺位,地下保险经纪时有发生等等。这些均不利于我国保险市场的良性运行,也制约着我国保险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保险市场与保险经纪市场对外开放将进一步加大,未来对保险经纪人的使用会越来越频繁,保险经纪人之间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这些问题如果再不从制度上加以解决,势必损害我国保险经纪人的职业形象,引起保险经纪市场秩序的混乱,影响保险经纪业的发展和我国保险业与国际保险业的接轨,最终将阻碍整个保险业的良性发展。在此背景下,十分有必要从理论上对保险经纪人制度给予明确的界定和解释,认真分析研究我国保险经纪人制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一个真正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完善的保险经纪人制度,从而促进中国保险业健康、全面地发展。
1999年中国保监会决定正式批准成立我国首批保险经纪公司,并于1999年5月15日在全国举行了首次注册保险经纪人资格考试。当时全国共有7186人参考,144人一次性通过资格考试。1999年底中国保监会批准首批三家全国性保险经纪公司江泰、长城、东大正式筹建。2000年6-7月这三家首批保险经纪公司正式成立。 同时,中国保监会重新审批原来中国人民银行和工商局所批准的国内保险经纪公司和国外经纪公司驻国内办事处的经营执照。对于国内原来批准的保险经纪公司、从事经纪业务的商务公司,保监会经审查后一律认为不合格,坚决予以取缔。 2001年底中国保监会又批准了7家保险经纪公司成立,地点分别在北京、上海、南京、西安、深圳。2003年1-10月,中国保监会审批开业的保险经纪公司就有48家。
目前,保险经纪人市场在我国尚处于初步发育阶段,在这一阶段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有三个。
1、业务内容不明晰
保险经纪公司对自身的优势没有清楚的认识,不知道主要应开展哪些业务、达到哪些目的。在某种程度上,以保险经纪公司目前的表现,只能称其为更高一级的保险人,和国外的经纪公司存在着很大差距。
2、保险经纪的人力资源相当缺乏
保险经纪人中拿到保险经纪人资格证书的人数较少,而且他们中的大部分是保险公司的从业人员,要这些人转变工作的难度较大。特别是经纪人资格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并不代表其具有足够的从业技能和经验。和其他金融行业比较,保险公司的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明显偏低,这种人力资源的匮乏使保险经纪人的发展缺乏坚实的基础。
3、缺少有效的监管,造成了一些混乱局面
例如,在为投保人选择保险公司时,保险经纪公司侧重于佣金的高低;许多保险公司同经纪人争夺业务,一些未在我国注册的保险经纪公司进入市场抢占业务。同时,财会上没有保险经纪人开支的费用科目,也没有统一的费用标准。目前国家对保险人的佣金标准有统一的规定,对于保险经纪人采用和保险人统一的佣金标准肯定行不通,但是也不能任由经纪公司和保险公司讨价还价,因为这样会影响保险市场的稳定。
二、保险经纪人制度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保险经纪人的发展滞后有多方面的原因。经济发展水平,保险业的发达程度,当局对保险业的监管目标与监管方式等都影响或制约经纪人制度的发展。
1、保险经纪人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保险经纪从业人员由于经验少、技术低,与保险经纪业务发展要求相距很远。尽管已举行了几次保险经纪人资格考试,但取得资格的人数不多,远远不能满足保险经纪市场的需要。
2、保险经纪人组织形式过于单一
就目前来说,我国不允许个人经营保险经纪业务,也不允许保险经纪人以合伙企业形式存在。股份有限公司形式是在《保险经纪公司管理规定》中确定的,在该规定出台之前保险经纪公司只能以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存在,严重缺乏灵活性。如我国台湾地区,保险经纪人组织形式可选用个人形式和公司形式,凡具备经纪人资格者可以个人形式申请开业。英国等一些国家允许以合伙形式开业。
3、保险经纪人市场不够完善
我国保险市场上保险主体不多,市场垄断还比较强,存在着竞争不充分、不公平以及法规不健全等问题。从保险经纪人的设立来看,我国实行审批制,这无疑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不利于保险经纪人市场的培育。英国、美国、日本采取的都是注册登记制,只要符合条件的就可登记注册。
4、保险经纪人佣金制度不规范
《保险经纪公司管理规定》第五十条规定:保险经纪公司依法办理业务,应按双方当事人约定收取经纪佣金。但实践中,保险公司一般以投保人所需缴纳的保险费的一定比例支付保险经纪人佣金。一般来说,我国目前财产险的佣金是保费的10%~30%,人寿和健康险的佣金比例一般在10%以下,意外伤害险佣金比例在20%左右。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市场主体,保险经纪人必然为多赚取佣金而选择保费率高但保障水平低的保险公司投保,从而损害了投保人的利益。
5、保险观念落后
我国多数投保人的保险观念比较陈旧,对保险服务没有高层次的要求。在实践中,有些投保人认为经纪人佣金虽然由保险公司支付,但“羊毛出在羊身上”,不通过经纪人而直接向保险公司投保可以节省佣金。因此,让投保人真正了解保险经纪、充分利用保险经纪人,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在保险人方面,某些保险公司由于机构大而全、冗员太多,对成本核算不细,认为通过保险经纪人展业不如利用本公司人员展业,以降低成本。加之目前许多保险公司展业人员的收入直接与业务挂钩,保险经纪介入保险市场,使得原来属于保险公司的业务被拿走了却还要付费,因此初期的磨擦不可避免。
三、保险经纪人制度建立的意义
保险经纪人无论是对于投保人、被保险人还是保险人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投保人和被保险人而言,由于保险市场的日趋成熟,市场中的供需双方在数量上都有了较大的增长。同时,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的风险引出了人们对保险的新需求。保险人向市场所能提供的保险商品的种类也逐渐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化的趋势。这时,投保人要凭借自身的知识对保险人、投保种类和投保数量等因素做出符合自身风险和经济条件的正确选择是有一定困难的。而具有保险专业知识的保险经纪人的出现,就能够使投保人的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并使投保人享有高水准的专业服务。
对保险人而言,自1988年3月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的成立打破中国保险市场长期垄断的局面之后,到目前已有20多家保险公司活跃在我国保险市场上。这一方面为保险市场注入了新的血液,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加剧了竞争。竞争的最终目的就是用低于市场平均成本的成本来获得高于市场平均利润的利润。对保险人来说,既要扩大承保范围、拓展新业务,又要把成本降到最低,仅依靠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是远远不够的。保险经纪人可以利用其灵活性与专业性,有效地帮助保险人拓展业务、降低成本,同时有助于在市场上形成公平的竞争机制。
为促进保险市场的发展,我国保险市场必须与国际接轨,并采用国际同业的一些通常做法。在国际上,各国保险市场普遍存在着保险经纪人,且保险人的大部分业务都是经纪人招揽的。以英国保险市场为例,保险经纪人掌握着英国55%以上的保险业务,而法国的工业客户每年则有近90%的保费是通过经纪人交给保险公司的。此外,我国加入WTO以后,大批外商进入中国市场,如不采用外商所熟悉的通过保险经纪人的方式招揽业务,我国保险业就有可能失去一个巨大的市场。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健全保险经纪人制度,以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个人信息 法律保护 保护模式
有学者认为,我国应采用统一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模式,将有关公共机构和私营组织收集、使用、存储、处理个人信息的行为在同一部法律中予以规范。也有学者认为我国应当采用分散立法的模式,将有关个人信息的保护内容规定在不同的法律中。笔者认为,我国应借鉴经济和互联网技术发展较快的美国和欧洲国家关于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模式,结合我国现有法律体制,理性地选择和建构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模式和具体制度。
一、 中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现状
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是近几十年以来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而日益突出的问题。虽然中国很多个人和机构已经认识到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专家学者也一直呼吁立法,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制定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目前对个人信息不进行保护。目前,中国对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主要在法律法规中与个人信息保护有关的个别条款中有所体现。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可以分为法律的直接保护和间接保护,所谓法律的直接保护就是法律、法规明确提出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间接保护就是法律、法规通过提出对“人格尊严”、“个人隐私”、“个人秘密”等和个人信息相关的方面进行保护进从而达到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1. 中国法律对个人信息的直接保护
当前中国法律中直接对“个人信息”加以保护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司法解释的数量较少,其中全国性的法律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证法》直接规定了“个人信息”的保护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第l2条第3款规定:“护照签发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因制作、签发护照而知悉的公民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证法》第6条第3款规定:“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对因制作、发放、查验、扣押居民身份证而知悉的公民的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7)》新增加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加大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规范效力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司法解释直接提及“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的也仅有几项。少数地方性法规中,也偶有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的直接规定。特别值得肯定的是,中国人民银行的部门规章——《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2005年6月16日通过,2005年10月1日起实施)对个人信用信息的收集、处理、利用、流通等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可以看做中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开创了中国特殊领域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
2. 中国法律对个人信息的间接保护
除了上述直接明确地提出对“个人信息”加以保护的法律、法规外,中国还存在一些通过规定保护人格尊严、个人隐私、个人秘密等与个人信息相关的方面进而来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在根本大法方面,中国《宪法1982年)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享有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权利”、“公民住宅不受侵犯”等相关条款均可理解为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的宪法依据。在国家的基本部门法中,也多多少少存在一些与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法律条款。
二、 建构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模式与制度
1.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模式
综合上述美国和欧洲国家个人信息保护模式的优点,我国宜采用行业自律与立法规制相结合、综合立法占主导地位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模式。这种保护模式要求:第一,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作为个人信息保护基本法,在其中规定国家、公共团体和私营组织有关个人信息的行为规范,制定完善的法律措施来界定信息自由流动的底线,并以此作为个人信息使用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第二,制定相关单行法作为个人信息保护辅助立法,在其中设定行业自律性规范或要求个人信息控制人作出单方承诺,在整个社会中倡导行业自律的重要性。
2.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理念
保持信息的自由流动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平衡是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应当坚持的重要理念。保护个人信息的健康、有序流动不仅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还能推动个人最终实现自我价值。只有在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中,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技巧才有可能达到极致,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还制约着对个人信息进行法律保护的立法技术水平。在这样的情势下,我国对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理念应当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而变化,在经济发展占上风的时候,应当强调信息合理流动的重要性,反之,则强调公民个人信息权的保护。
3.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基本原则
在法治国家和信息化社会中,个人信息法律保护必须坚持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合法性原则,即所有对个人信息的使用必须由信息持有者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经过权利主体的合法授权后进行;二是合理性原则,即列入个人信息法律保护范围的个人信息必须符合善良风俗和人类基本的道德价值,否则不能成为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对象;三是必要性原则,即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不能阻碍人们之间正常的信息交流,这是个人信息获得保护的限制性条件。
综上所述,从国外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看,内容完整,体系健全,但缺陷是仅仅注重人格权保护,而忽视财产权保护。从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看,无论从哪个方面,都是极其不完善的。中国急需一部统一的、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从民事、刑事、行政几方面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以适应当前个人信息被滥用的状况。
参考文献:
[1]齐爱民,个人资料保护法原理及其跨国流通法律问题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108.
篇4
关键词 刑事证人 保护 现状 完善
中图分类号:D92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5.064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of the Status of Criminal
Witness Protection System
YUAN Qun
(Department of Law, Hu'nan Police Academy, Changsha, Hu'nan 410138)
Abstract The new Code of Criminal Procedure to further clarify and improve the appearance of witnesses system, and added content witness protection, has made some progress in terms of the protection system for the protection of witnesses, but the judicial practice of witnesses fear retaliation, the phenomenon is not high court still prevalent. Appear in Court in criminal litigation has become now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re is no clear division of responsibilities protection authorities, criminal witness protection measures are incomplete and criminal witnesses economic compensation system is imperfect, flawed and needs to protect organs from clear division of responsibilities, supplement for our criminal witness protection system several aspects of the criminal witness protection measure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effective criminal content witness economic compensation system and so on China's criminal witness protection system to be gradually improved.
Key words criminal witness; protection; status; improvement
刑事证人保护制度,是指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国家为依法履行作证义务的证人本人及其相关人员采取一定保护措施保护其人身、财产等安全的制度。2013年1月1日实施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进一步明确、完善了证人出庭制度,并且新增了证人保护方面的内容,但是要落实对证人保护、救济的保障,还需要一系列配套制度对其进行完善。
1 完善刑事证人保护制度的意义
2014年8月21号,山东省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张帆等五名被告人故意杀人、利用组织破坏法律实施一案做出一审判决,两名主犯被判死刑,其他被告人分别被判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招远血案开庭日,目击证人没有一个出庭。刑事案件证人出庭率低,证人不愿意出庭一直是我国刑事司法工作中存在的的弊病,直接影响刑事案件的质证质量。证人之所以不愿意出庭作证,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刑事证人保护制度的不完善,法律对证人的保护不力,导致证人作证担负的风险大,证人害怕打击报复。因此,刑诉法修正案实施后,结合我国司法实践,从刑事证人保护的主体、证人保护的对象以及证人保护的程序等方面完善我国的刑事证人保护制度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保护证人是保护司法公正的客观需求。法律之所以能够准确适用,正当程序是基础,是确保法律准确适用的常规机制。①在审理刑事案件中,证人不出庭作证,出庭率低,易导致片面,质证乏力,影响到实体认定。刑事证人保护制度的完善对于提高证人出庭率,进而提高刑事指控的成功率,推进司法公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证人保护制度反映了个体权利保障的现实需求。证人保护是维护证人合法权利的必然要求,是防止证人在刑事诉讼中受到伤害的必要手段。保护证人出庭作证,不仅是一种制度需求,更是法治社会尊重个体权利的应有之义。每个人都是潜在的证人,保护证人,也是保护自身。构建一套切实有效地保护证人及其亲属安全的法律规制是社会一般正义的必然要求。
2 我国的刑事证人保护制度现状
新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主要从五个方面完善了证人保护制度,包括明确了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犯罪等案件,存在人身危险的,应当采取证人保护措施;将保护对象从证人扩大到证人、鉴定人和被害人及其近亲属;明确了证人保护的措施,如采取不暴露外貌、真实声音等出庭作证措施,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及其近亲属;增加了证人保护的请求权;增加有关单位和个人的配合义务。但是,新刑事诉讼法在证人保护方面,仍然存在着规定过于笼统、原则,不便于实际操作,还需进一步完善。
2.1 保护机关责任分工不明确
新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公、检、法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对证人进行分诉讼阶段保护,但是并没有具体规定三个机关在刑事实践中应该怎样分工协作,部门和部门之间职责规定过于宽泛,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如果没有很好的衔接或者衔接不畅,及其容易导致证人保护出现空白,甚至落空,不能够起到保护证人的作用。虽然,新刑事诉讼法同时也明确规定了证人有权利向三个机关的任何一机关申请法律的保护,但并没有具体规定申请应该符合一个什么样的条件、具体由哪个机关承担相应的职责。这些笼统的规定可能导致刑事证人保护制度在刑事司法实践中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另外,三大机关都有义务对证人加以保护,法律却未明确规定由哪一个机构对刑事证人保护的程序实施进行监督,对侵犯证人及其相关人员权利的行为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可以考虑在立法中增设保护证人失职罪,并将相应的法律后果在条文中予以明确规定。②
2.2 刑事证人保护措施内容不完整
保护措施直接关系到证人保护的效果,在保护措施方面,目前立法只是对可采纳的保护措施进行列举,并没有划分各种措施的性质和适用的阶段。使刑事司法实践中适用保护措施没有针对性。另外,刑事证人保护措施内容还不够完整,一些必要的保护措施没有纳入保护体系。例如贴身保护制度、短期安置制度、为证人提供心理辅导和证人回访制度等特殊的保护措施都没有体现。
2.3 刑事证人作证经济补偿制度不完善
新刑事诉讼法首次规定了证人作证的补偿制度:“证人因履行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费用,应当给予补助。证人作证的补助列入司法机关业务经费,由同级政府财政予以保障。” 这体现了立法的进步,但是也存在不完善之处。首先,未明确规定对于因作证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应当如何补偿,例如证人因提供证言受到打击、报复而遭受的财产损失。其次,笼统地规定经费由同级政府财政保障并不能保证经济补偿能落实到位,尤其是一些财政紧张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最后,对于证人经济补偿不到位或者经济补偿权遭到侵犯时缺乏相应的救济程序。
3 我国的刑事证人保护制度之完善
3.1 明确保护机关责任分工
目前一些学者主张应建立专门的证人保护机构,设立一个证人保护中心,专门负责证人保护工作。笔者认为在当前经费和人员都不足的情况下,设立专门的证人保护机构难以实现,在现有机构、人员不变动的前提下,因公安机关具有行政机关的能动性、灵活性、高效性等特点,具有证人保护实施机构的优势,可以由公安机关作为证人保护实施机构,③具体由公安机关内部负责刑事侦查的机构实施,由熟悉情况的被保护人员居住地派出所协助执行。检察机关应当担负对刑事证人保护的实施工作的监督职能,证人及其有关人员如果认为保护实施机构有错误或保护不力,可以向实施机构所在地检察院申诉,保护证人失职时应该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也应当在立法中明确。
3.2 刑事证人保护措施内容的完善
保护措施按性质可以分为一般性保护措施和特殊性保护措施。根据证人面临威胁程度的不同,在适用的保护措施的性质上和保护力度上应当进行区分。还可以将保护措施进行分级,根据案件证人面临的风险情况,适用不同等级的保护措施和配备保护人员。同时应当将一些必要特殊保护措施纳入保护体系。例如贴身保护制度、短期安置制度、为证人提供心理辅导和证人回访制度等特殊的保护措施,以更有效地实现对证人的保护。对一些重大的刑事案件,还应当制定详细的保护方案和计划,并经过监督机构审查,方可实施。
3.3 建立有效的证人经济补偿制度
建立形之有效的经济补偿保障制度,完善我国证人经济补偿制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应当明确规定对于因作证所造成的财产损失进行补偿。当刑事证人的个人合法权益因为作证而受到损害时,应当得到国家的补偿。④证人因作证行为而遭受打击报复,因此而造成的财产损失,行为人无力赔偿损失时,国家应对证人的损失予以补偿。其次,在经济补偿资金保障方面,应当由中央财政统一专门拨款,建立专项的证人保护基金,做到专款专用。⑤也可以通过向社会募集的方式补充证人保护基金。由检察院对保护基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最后,建立证人经济补偿救济程序,在证人经济补偿不到位或者经济补偿权遭到侵犯时,其有权利向原作出决定机关申请复核,并向上一级证人保障机构申请复议。还可以向作为经济补偿制度实施监督的检察机关提出申诉。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刑诉法修正案实施后刑事证人保护制度构建研究》;湖南警察学院科研项目《刑事诉讼证人制度之完善》
注释
① 袁群,黎亚薇.程序文化的意义[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1(12):91.
② 李艳.论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保护制度的完善[J].宿州学院学报,2013(3):40.
③ 何家弘.证人制度研究[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185.
篇5
一、印度的离岸服务外包现状
(一)印度离岸服务外包概况
在印度发达的服务外包产业中,离岸服务外包占据了大半壁江山。2007年印度离岸服务外包产值为313亿美元,占印度服务外包市场比重的79.2%;而在岸外包的比重较小,仅为20.8%。2004~2007年间,离岸外包年均增速为34.39%,超过了该产业的平均增速。可以说,印度是发展中国家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成功者,是全球最大的离岸服务外包的提供国。如果称欧美为“世界董事会”,中国叫做“世界工厂”,印度则看作“世界办公室”。
德勤(Deloitte)公司的《2007年度离岸服务外包调查报告》中显示超过1/3的承包商分布在印度,中国和东欧地区所占的市场份额很小,其他的5个地区约占承包市场的1/2。那么就国家而言,印度是离岸服务外包中提供服务最多的国家。Deloitte认为印度在服务外包行业中处于领导地位。在印度建立离岸服务外包中心已经不再是节约成本的需求,而是超越成本(beyond the cost sac.ing),成为跨国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印度的离岸服务外包市场以欧美市场为主,其中美国市场的比重最大,约占印度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发包市场的2/3,欧洲的市场份额为1/4左右,其他市场只占不到1/10的份额。印度离岸外包的行业分布相当广泛,包括银行、保险金融服务、高科技和通讯等。其中比重最大的是BFSI,占印度整体离岸服务外包比重的40.4%,说明印度已成为全球重要的金融服务外包市场。从印度离岸服务外包的行业分布来看,服务业占主导,特别是生产业,而制造业的比重相对较小。
(二)印度发展服务外包的优势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低收入国家,印度离岸服务外包的出类拔萃却并不是偶然。上世纪90年代开始,印度就开始为硅谷的软件企业提供软件外包,尤其是通过解决“千年虫”的问题,培养了一大批世界一流的软件工程师,印度利用这个契机为软件服务外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在ITO方面,成为吸引跨国公司的亮点。而在BPO兴起的过程中,低廉的成本和高质量的服务,成为支撑印度离岸服务外包的根本原因。图1显示了各发包国在员工素质和本地吸引力方面各自的优势范围。
图中横轴表示员工能力(包括资格、英语能力、道德品质和员工成本差异),纵轴代表本地吸引力(包括基础设施、国家风险、时区吸引力);椭圆的大小表示有达到资格员工的数量。从上图可以看出,虽然在一些客观条件上(如基础设施、国家风险和时间差)与发达国家相比,印度的优势并不明显,但在员工素质方面印度的优势远大于其他接包国。正是资格、外语能力、工作质量和劳动力成本使得印度具有一流的员工,奠定了印度在离岸服务外包中的统治地位。
二、印度发展离岸服务外包中的问题
(一)市场过度集中限制了发包资源的供给
印度的软件业是依靠来自于美国的外包业务发展起来的,实际上,印度软件外包的65%以上是出口到美国的。因此,对美国市场产生了极大的依赖性-然而,软件外包的基础和英语的语言优势在服务外包的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成为制约印度进一步开拓离岸外包市场的绊脚石。因为一旦美国市场出现风险,就会给印度软件外包及软件业造成致命打击。
美国国内劳工组织和政界以服务外包不利于就业为由对服务外包提出了反对意见,要求政府通过法案限制美国的服务外包。2003年12月和2004年1月,美国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分别通过法案,禁止美国联邦政府机构将政府项目外包给非美国公司;国会及30多个州议会已通过或提出有关限制美国公司离岸服务外包的议案。
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2009年前三季度离岸服务需求将会开始萎缩。印度服务外包产业对美国市场的风吹草动极为敏感。2008年11月NASSCOM的出访报告显示:在未来三个季度,印度面对美国的离岸服务市场需求会快速下滑,预计2009年印度IT-BPO产业将首次面临负增长。
(二)专业人才短缺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虽然印度拥有丰富的基础人才库,但随着印度服务外包产业连续几年的高速增长,专业性人才的供给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供不应求导致了技术人员的工资水平逐年提高,而服务质量却未提升反而有所下降。中国、匈牙利和菲律宾等其他同样拥有廉价劳动力优势的国家正加快发展,力图挑战印度的领先地位。
与其他国家相比,印度毕业生的流动性尽管相对较高,但仍有五分之一的大学毕业生很难为跨国公司或印度服务提供商所用。大约一半的印度大学生就读的城市没有建立国际机场,这种地域障碍威胁着印度的离岸外包优势。McKinsey对28个低工资水平国家的人才供应情况研究表明,在很多小国家中,合格毕业生的数量与人口总数之比相当高。加上印度大学毕业生的总体合格率较低;在今后几年中,整个印度都可能会面临工程师短缺的问题。
另外,虽然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在印度发展初期是其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但随着世界各国纷纷进入离岸服务外包市场,其他外语人才的缺乏使得印度的这块蛋糕渐渐被瓜分。印度不仅在渐渐失去美英等老顾客,对于日本和西欧这些新顾客来说,由于缺乏法语、德语、日语及西班牙语等外语人才,中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印度更具有吸引力。
专业人才的短缺会使服务外包市场供不应求,必然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印度社会的商业信誉基础薄弱,经常出现因员工跳槽而造成客户数据丢失的问题。面对客户日益增多的投诉和企业声誉的下降,欧美企业纷纷撤销在印的服务中心。英国Abbey银行于2007年关闭了位于班加罗尔的服务中心,DELL公司也因服务质量问题被迫关闭了在印度的呼叫服务中心。人才缺口、工资上涨的压力以及服务质量的下降将直接影响印度服务外包立足的优势:员工的素质。
(三)员工工资上涨使得成本优势消失
印度服务外包业的连续高速发展以及专业人才的供不应求,导致了印度服务外包行业工资的迅速上涨。近几年印度服务外包行业工资的上涨明显快于亚太地区的其他国家。上涨首先发生在印度离岸外包行业最发达的地区(如班加罗尔和孟买),软件工程师的工资大幅攀升。MeKinsey的
预测显示,如果印度继续保持现在的需求增长率(特别是来自英国和美国的需求),到2008年,印度的年轻专业工程师将供不应求。目前每年只有大约25%的工程类大学毕业生和10~15%的综合类大学毕业生适合进入离岸服务外包产业。在2006年,对合格工程师的需求将超过当地的人才供应;预计到2008年供需之间的缺口将达到38%。除了技术人员,中层管理人员的工资也在快速增长。2000~2004年,印度的中层管理人员工资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加,在部分城市,这一增长更为迅速。
低廉的人力资源成本是构成承包商总成本的重要部分,工资的快速上涨使得印度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成本开始上升。也就是说,支撑印度发展离岸外包的两大支柱――员工素质和成本优势都已开始衰退。在成本优势开始慢慢丧失的情况下,除非印度能不断创新,提供相比其他国家更具有独创性更优质的服务,否则在全球离岸服务外包市场中印度将失去统治地位。
(四)基础设施的落后阻碍产业前进的步伐
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印度来说是另一个巨大的挑战。印度相对其他离岸服务外包地区的优势中明显可看出,印度并没有比较优势。相比新加坡、爱尔兰、香港和澳大利亚等较发达国家和地区来说,印度的基础设施是一项薄弱环节。MeKinsey对跨国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调查表明,他们认为印度的基础设施是其最大的弊端。在所评估的16个国家中,印度的排名最低。
对于印度接包商来说,最根本的挑战是需要不断创新发展业务,完善企业经营。而传统的服务业务(如通信业和呼叫中心)面临着工资和其他成本每年上涨10~15%的压力,因此印度的离岸服务外包产业必须削减总成本,以便维持其节约成本30~40%的优势。另外,在岸外包对离岸外包模式的复制也限制了印度的接包商获得离岸外包的全部利润。
三、对中国的启示
根据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的数据,2006年中国服务外包产业收入总额达118亿美元,其中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市场容量较小,仅为13.8亿美元,但增长速度很快,比2005年增长48.4%;2007年离岸服务外包收入约30~35亿美元,未来5年复合平均增长率将达到37.9%。因此,我国发展离岸服务外包具有很大的潜力。通过以上分析印度发展服务外包的优势和问题,并结合我国的现实,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第一,发展生产外包。随着中国国门的打开,FDI的不断进入,我国已经成为承接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等国制造业转移的主要国家,可以说中国抓住了制造业离岸外包的机遇。现在制造业的规模十分庞大,产业仍在不断升级,这些都将对服务业特别是生产型服务业产生巨大的需求和订单。我国制造业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生产要素形成了发展离岸生产型服务外包,提升我国生产者服务业水平的现实基础。尤其是在产业领导者印度尚未在生产型服务外包形成垄断的背景下,我国应利用优良的制造业循环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外包业。
第二,培养专业性人才。人才是外包服务行业最重要的资源,人数的差距是企业之间业绩和竞争力比较的最直观指标。现在印度服务外包行业正面临严重的人才短缺危机,作为人口大国,印度的人才缺口给了中国一个机会,我们有充足的后备人口和庞大的教育体系,在有一定专业训练的工程师供给数量上能够弥补印度缺口的低成本国家,只有中国。中国的机会在于后发优势,现在服务外包行业每年吸收10万新人进入,而国内每年毕业500万大学生,是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库。而问题在于中国人力资源供给的有效性不高,这跟国内工程类教育与实践脱节有关,也有英语教育不足的因素。中国工程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服务外包人才,比印度花的时间要翻番。在业内人士的推动下,目前中国政府正努力支持人才培训和转化工作,2007年商务部与财政部已经联合推出补贴政策:服务外包企业招聘一名应届大学毕业生,政府财政给予企业4500元的培训成本补贴。
第三,扶持龙头企业。根据市场结构理论,市场集中率(CRn)体现了市场的垄断竞争程度,也反映了行业的成熟度。据有关资料显示,印度四大外包巨头的年营收都达到了30亿~50亿美元,印度前20家软件公司贡献了印度软件和服务总出口额的42%。而我国外包行业目前处于刚刚起步的萌芽状态。我国前十名的离岸软件外包企业产值仅占市场总额的20.7%,市场集中度不高。中国目前最大的服务外包企业东软年收才不过1亿美元,全部从业人员仅1万人。Infosys、TCS等印度外包巨人已经发展到超过10万名员工。目前的中国外包企业相当于印度大型外包企业10年前的状态。中国已经拥有了诸如软通动力、博彦科技、文思和东软这样规模较大的服务外包企业,但是与印度的外包巨头相比差距甚远。扶持龙头企业作为发展服务外包的领头羊,不仅能够优化我国服务外包行业的资源配置,对于提升国际竞争力也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篇6
关键词:节约型社会环境保护政策过度包装合理利用资源
虽然从我国现有的资源总量来看,我国可以算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国家,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很多资源的平均占有量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充足的资源,因此经济的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这关系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建设。随着可利用资源量的不断减少,人们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怎样降低产品包装浪费资源的问题受到了人们更多的重视,因此如何解决过度包装问题也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要解决的事件。
一、过度包装产生的问题
产品包装的用处不仅能够对产品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对产品的基本信息起到一个很好的宣传的作用。另外,好的包装往往能够使产品在众多的商品中吸引人们的眼球,让消费者更加乐意购买,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在产品研发的过程中将包装放在重要位置的原因。但是过度的包装往往会产生适得其反的后果。下面对过度包装产生的问题进行简述:
1.资源的浪费。过度的包装造成的最大的问题是资源浪费,当商品使用过后,很多的包装被丢弃,不能起到合理回收或利用,这就会导致制作包装的资源成为一次性的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的有效的利用,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2.造成环境的污染。有些产品的包装采用了不可降解的塑料等制品,包装使用后不利于处理或者处理不当,产生了环境污染的问题。如日常塑料袋的使用。目前包装垃圾的处理问题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事件,已经在全球内凸显,尤其是处理不当引发的资金投入大、环境污染和土地资源浪费现状。
二、造成过度包装现象的原因
1.厂家受到巨额利益的趋势。包装能够起到宣传的效果,好的包装能够增加销售量和提高产品知名度。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经济的落后,注重产品产量不重视包装,出现包装引发的问题较小。经济发展之后,大量的外来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与外来商品竞争和扩大知名度的需求,中国企业重视对产品包装的投入。包装的完善带来了相应的经济效益,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强了包装的投入,期望引起企业产品销售量和知名度的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改善产品的外包装的确使很多的中国企业从中获益,但是却产生了过犹不及的现象,过度的包装虽然使企业获得了更大的利益,但是却造成了很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
2.消费者的不良消费心理。近年来消费者的攀比心理导致了不重视产品质量,而是注重产品的外包装。市场经济的影响使很多的企业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向导,因而商品生产者自然会随之更加注重产品的外包装设计,这一现象更多的体现在对于礼品的外包装方面。中国人比较注重送礼,作为节假日拜访必备的物品,礼品在我们的日常消费中占有着极为重要的比重。礼品消费不同于以往商品消费,消费者获得的不仅仅是其自身的使用价值还有礼品价值,而外包装往往会使商品的礼品价值进一步的提升,这就会导致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对外包装的投入,从而造成过度包装的问题。
三、如何解决过度包装的问题
包装是商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适当的包装可以促进产品更好的流入市场,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但是过度的包装却会产生适得其反的后果。现阶段我们倡导的是节约型社会,过度的包装引起的不必要的浪费必然与社会的发展趋势不符,同时过度的包装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过度的包装不仅仅会为企业带来不必要的资金投入还会分散企业的精力,不利于商品自身的改进。而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采用政策鼓励的方式,对商品生产者采取适当的教育。很多过度包装的出现是由于商品生产者自身的竞争意识不正确造成的,这样就要求我们对商品生产者进行一个适当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同时政府的相关政策也要落实到位,如对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内涵的进一步的宣传,加大知识普及力度,将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和要求普及给每一个人。然而,仅仅对商品生产者的教育和宣传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进一步的纠正商品消费者的一些不良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理念,使他们不仅仅注重产品的外包装,还要注重商品自身,做到理性消费,更为重要的是要节制送礼的现象,这样能够很有效的解决过度包装的问题。
第二,健全相关的法律机制,可以说我国现有的有关商品生产及外包装方面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对于很多的不良的生产行为在进行制裁的时候没有较为贴切的法律依据,这也直接导致了很多的不良的产品生产者逍遥法外,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当做到的是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做到有法可依。对于已经制定的法律应当落实到实处,使一些不法的商家能够依法得到严惩,另外,我们还要做到防患于未然,积极的宣传和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使商家能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这样也能够很好的预防过度包装问题的出现。
第三,对于一些违法的过度包装的行为实施一定的经济制裁。对于很多的企业和个人来说经济制裁往往是最为有效也是最为直接的方式,因為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团体,实施经济制裁无疑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小的打击,同时也能使那些过度包装的企业和个人充分的意识到自身的错误,最重要的是,经济制裁往往能够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但是我国对于经济制裁的划分标准还不够明确,相关的惩罚机制还不够完善,在这样的情况下完善机制也成为了相关部门的重要任务。
四、结语
篇7
关键词:过度包装;应对策略;绿色包装
在我国包装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市面上也出现了许多过度包装的现象。作为一种普遍而传统的食品,月饼蕴含着中秋团圆的传统民族文化。但是在一些商家的眼里,为了追求暴利,视中国传统习俗而不顾,在包装上用尽奢华的材料,可谓是在“卖包装而不是卖月饼”。里三层,外三层地拼命增加附加值不仅加重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也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一、月饼包装变化对比
1)早期的月饼包装。早期的月饼包装停留在月饼本身的饼皮上,多为简单的花纹,如老寿星,牡丹花等图案。早期月饼包装比较简单,商品的品种单一。人们对包装的意识也不强,在农村一张报纸都可以来包装月饼。有的用黄油纸包装,再系上绳子,这就算是包装了,甚至也有用自家的竹篮、菜筐等来乘放月饼的。虽看似简陋,但节约又环保。
2)现在的月饼包装。包装,顾名思义是包裹装饰的意思,其作用应该是保护装饰物品,起陪衬作用。但是从现在的月饼包装市场来看,大多数月饼包装都是在外表上下足了功夫,被包装的主体物却被忽视掉了,有种主次颠倒的感觉。如今市面上月饼的包装风格也是种类繁多,有纸盒的,木盒的,铁盒的,应有尽有,还有大盒里面套着小盒的,外面镶金镶银的,其价格也是高的离谱。这些豪华的包装,盲目的用奢华的材料,让本来是一种民俗文化的食品,变成了一种奢侈品。有的商家更是借此牟取暴利,在月饼包装中搭配诸如高档滋补品、手工艺品等等,摇身一变价格翻了几倍甚至几十倍,月饼反而成了一种陪衬品了。这些月饼的豪华伴侣,除了让商家得到暴利,更借助过节实现不正当的利益需求。原本象征着合家团圆,民族传统文化的月饼在人们心中被扭曲变形了。
二、月饼过度包装的形成原因及其危害性
1、影响月饼过度包装的原因
1)“爱面子”的民族诟病。中国自古就有“衣锦还乡”、“不为三斗米折腰”等说法,其实这些都是说的面子问题。但是当“要脸”逐渐变成“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时候,“面子”就成为不少人不堪承受的无形压力。送礼时,明明囊中羞涩,也要稳起,好像只有包装够好的月饼送给朋友才有面子。有买才有卖,畸形的消费现状就这样形成了。
2)设计师对包装的偏颇理解。由于包装材料的日益丰富,包装行业的激烈竞争,很多设计师为了多接单,盲目迎合商家的要求,或者干脆鼓吹老板在包装上大作文章,以提高产品的销售业绩。现在很多的包装设计师,喜欢用名贵的材料和华丽的外表来包装产品,认为这样的包装才是好的包装,完全失去了设计师本该有的社会责任感和独特的审美能力。
2、月饼过度包装的危害性
1)助长畸形消费的不正之风。月饼作为礼品在亲朋好友间相互赠送本该是件好事,但市面上各种奢华的月饼已改变了人们对中秋节的渴望,吃不起了。原本充满节日气氛的日子,弄的充满了商业欺诈和消费扭曲,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社会和人民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这种畸形的消费方式让人们吃尽苦头,这种过度注重外表,华而不实的包装是不可取的,这种消费的不正之风应该遏制。
2)造成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我国人口众多,资源匮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而过度包装就是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一大祸首。为了追求良好的视觉效果,月饼的外包装在选材上大量使用有毒、有害原材料材质,不注重环保,这类食品包装与食品直接接触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过度包装的月饼礼盒,需要使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使用完后再丢弃,也造成了回收再利用的难度,且有一些不可降解的垃圾只有填埋和焚烧,这样既浪费了资源还污染了环境。
3)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中秋节期间,天价月饼频频出现。为了得到更高的利润,商家夸大其包装的功能,在包装的材质、盒形结构、印刷工艺等方面大作文章,且把其他一些贵重的产品与月饼捆绑销售。其实设计费、印刷费、贵重产品费等都转给了消费者,造成月饼的价格与价值完全不对等,在无形中侵犯了消费者的利益。
4)影响企业的发展。企业之间不正当的竞争,造成了月饼包装市场的混乱,过度的包装使企业的发展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当中。也许在短时间内,企业的利润明显的上升,暂时吸引了消费者的购买。但用长远的眼光来看,过度包装欺骗了消费者,给企业的信誉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企业没有了信誉和形象,便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三、月饼过度包装问题的应对策略
1)提倡绿色包装、简约适度包装。绿色包装是国际化的大趋势,也是现在世界各国倡导环保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要积极的推广绿色包装的理念,关注产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努力倡导环保包装设计意识。设计师应着眼绿色包装,将无尽的设计创意融入到有限的包装资源上,提高包装的整体艺术感。在设计上尽量采用可回收、可再生、可降解或天然的材料作为包装材料。善用资源,减少污染,在外包装实用功能上多下功夫,尽量减少材料的使用总量,使包装设计尽可能做到经济、实用、美观。
2)制定相关法规,加强市场监督。从目前的市场上来看,商家很少承担公益和消费者的监督,所以政府和行业组织应该依据本国国情,再借鉴国外在产品包装上管理的成功案例,制定和完善包装管理的法规,加强相关的宣传引导。相关部门可以从实际出发,深入市场调查,对月饼包装进行监管,比如包装的材料,体积大小,包装占产品价格的多少等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加大市场监管和处罚力度,奖励精简包装,整治过度包装,从而保证了人们的集体利益。
3)抵制过度包装。消费者要转变以往迫于人情、面子的心理,树立节约环保的健康消费观念,自觉抵制过度的月饼包装。从保护自己、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对损害自身合法权益的过度包装行为进行投诉和举报。而政府也要加强宣传的力度,提倡注重商品本身的价值,更正不合理的消费模式,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提倡绿色消费。四、结语随着人们对过度包装危害的认识不断加深,自我保护的意识逐渐增强,环保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形成,再借助国家的法律、行政等手段的干预。月饼过度包装的现象终将会得到有效的遏制或消除。
参考文献
[1]李林森:论月饼包装设计[J].中国包装.2009,(03).
[2]单继斋:金秋月饼闲谈[J].上海月饼包装.2004,(05).
篇8
在我国2001年出版的《物流术语》中,对绿色物流下的定义是这样的:“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T4122.1-1996规定,包装的概念是:“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贮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因此,快递商品绿色物流包装是以环境和资源为核心概念的包装设计过程,具体来讲,是指选用合适的绿色物流包装材料,应用绿色工艺手段,并且为快递商品绿色物流包装进行结构造型和美化装饰的设计。
快递商品包装形态为固体形态,形状为盒子、袋子、圆桶等,所使用的材料主要为瓦楞纸、塑料编织袋、泡沫板、胶带等。目前我国对快递商品包装固体废弃物的处置方法一般按如下程序进行,即按照快递商品包装废弃物层次原则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全过程管理,在处置策略上按照事先预防,尽量不产生或少产生垃圾废弃物,然后减量和重复使用,可以循环回收的进行回收,在我国快递商品包装废弃物大部分被运往垃圾处理场进行焚烧或者掩埋,最后进行如焚烧发电等的能源回收和无害化处理。
快递业是近年来我国发展最迅速的行业之一。由于网购和电商的崛起,快递业髙景气增长,2015年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增48%,最高日处理量超过1.6亿件。预计2016年业务量完成275亿件,同增34%。不过快递行业在高速发展过程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商品损毁、快递延误、投递服务等。而在快递商品包装方面,据国家邮政局的首份《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014年共消耗大约140亿张快递运单、20亿条编织袋、55.84亿个塑料袋、21亿个封套。根据相关部门统计,到2020年全国的快递总量将达到500亿件,大约包含200亿的塑料袋以及70亿的气泡袋,而其中的大部分包装材料是不可降解的。这些造成了诸如消耗过髙、污染加剧等很多的环境问题,对环境产生非常大的压力。而进行快递商品绿色物流包装,能够在保证快递运行高效的同时,减少污染、降低消耗、改善生态,从而使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大力发展快递商品绿色物流包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我国快递商品包装问题分析
2.1 快递商品包装缺乏政策法规及安全标准
目前我国在快递商品包装方面没有相应的政策法规、安全标准,对存在的快递商品包装无证生产、包装材料质量不过关等问题不能进行严格的规范,给用户健康、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例如客户在拆快递包装时出现的皮肤过敏甚至染上疾病等问题,而且不是个例。
2.2 快递商品包装质量。包装品种与快递业发展不协调
在我国快递业高速增长的同时,快递商品包装质量、包装品种则远没有跟上快递业高速发展的步伐。从而出现如过度包装、包装品种少等问题,现今最普遍的是过度包装问题,发件方为了更好地保障重要物品的安全以及更牢靠的固定快递单,用了大量的包装材料及辅助物,如有的快递纸箱中填充了大量的缓冲袋、气泡袋、塑料薄膜等,而这些包装一到达收件方手中,基本上都变成了废弃物,造成过度包装的问题;另外就是包装品种少往往会造成包装成本居高不下、客户满意度不髙。
2.3 快递商品包装废弃物回收困难
我国快递商品包装废弃物大部分被运往垃圾处理场进行焚烧或者掩埋,回收困难。一方面是因为回收快递商品包装成本大,而在我国的包装行业,国有、大型企业较少,民营企业多却分散,行业整体规模较小,回收包装企业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是因为快递商品包装回收体系不完善,没有建立起成形的回收体系。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大量的快递商品包装废弃物不能回收而被焚烧或掩埋,从而造成了废弃物材料的浪费,更为严重的是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2.4 快递商品包装材料不可降解
快递商品包装中,可降解包装的价格大概为不可降解包装价格的四到五倍,因此,出于成本考虑,目前快递企业普遍使用的是塑料袋、胶带、气泡膜、塑料填充物等均由非可降解材料制成。近些年快递商品包装的消耗量堪称天文数字,2014年全国共消耗大约140亿张快递运单、20亿条编织袋、55.84亿个塑料袋、21亿个封套、67亿个包装箱、114.5亿米胶带、20.1亿个内部缓冲物。这些包装物大部分是一次性使用并且是不可降解的,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3.我国快递商品绿色物流包装建议
3.1 加快出台快递商品包装政策法规、安全标准
运用政策法规、安全标准对快递商品包装进行规定。第一,国家应针对快递商总包装的特征,对包装材料进行规范,禁止三无包装进入这个市场,禁止使用无证生产、有毒的材料作为生产原料,并对快递商品包装挥发性气味中的相关成分进行限制。第二,应要求快递行业实行包装物安全警示制度,在包装上标注制作材料、生产商家、监督电话等信息,方便收发快递人员监督,保证收发快递人员的安全。
3.2 提高快递商品包装质量,丰富快递商品包装品种
提高快递商品包装质量,可以对发件方或快递公司职员进行专业培训,并且努力研发快递商品包装的新工艺、新材料;另外还需要丰富快递商品包装品种,包装外形是包装品种的一个主要方面,外形要素包括包装展示面的大小和形状,应优先选择节省原材料的几何体;适应市场需求,进行市场定位,创造品牌个性;快递包装要杜绝过度包装和夸大包装;加大力度发展系列化快递商品包装外形设计,增强可拆卸式包装设计的研究,以便收件方能很容易地拆卸包装,从而节约包装材料,阵低包装成本,减轻环保的压力。
3.3 政府、社会对回收包装企业进行扶持
政府方面,可根据回收包装企业对包装废弃物利用率的高低,适当免除企业相关的税收。可以借鉴美国在此方面的经验,政府指导,行业引导,各个物流公司及包装企业协商成立包装理事会,促进快递包装的循环利用,从而形成产业化运作,改善环境,提髙资源利用率。另外,建立包装材料回收体系及专业的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站,使收件方能够将快递商品包装废弃物进行分类后,非常方便地投送到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站。
3.4 合理选用快递商品包装材料,开发新材料
开发新的快递商品包装材料,新材料要可循环利用、可降解,出台政策鼓励少用原材料,在包装设计开发上尽量选用天然生态的、易分离、轻量化、高性能的原材料,以及加强绿色油墨、绿色助剂等包装辅助物的开发。需要大力推行和应用环保可降解的快递商品绿色物流包装,替换原来的不可降解包装。例如现今有的酒类包装用秸秆作为原料制作,特点就是强度高、方便运输、环保,并且成本低。
3.5 借鉴发达国家的快递商品绿色物流包装经验
篇9
[关键词]网购包装 模数化 梯级利用
引言
近年来,网购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成熟和消费理念的不断变革,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型购物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逐步成为一种时代潮流和消费时尚。
一、网购
“网购”是电子商务应用的一个方面,主要表现为B2B(企业对企业,Business to Business)、B2C(企业对消费者,Business to Customer)、C2C(消费者对消费者,Customer to Customer)三种市场结构形式。文中所探讨的网购是B2C形式,它是以快递作为实现实物配送的主要方式。
(1)、“B2C”
B2C(Business-to-Customer)中文简称为“商对客”。“商对客”是电子商务的一种模式,也就是通常说的商业零售,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这种形式的电子商务一般以网络零售业为主,主要借助于互联网开展在线销售活动。B2C即企业通过互联网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新型的购物环境――网上商店,消费者通过网络在网上购物、在网上支付。由于这种模式节省了客户和企业的时间和空间,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特别对于工作忙碌的上班族,这种模式可以为其节省宝贵的时间。B2C网上购物所形成的物流要求高时效性,同时还具有数量散,分布地点广等特点。它与传统的实体店购物模式相比,B2C网购具有购买选择的便利性、购买过程的虚拟性、购买行为的互动性等特征。
二、 现行网购服装与鞋帽类包装存在的问题
快递包装不仅需要具备保护物品、标明物品信息的作用还有方便储运的功能。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网购服装与鞋帽类包装结构不合理,循环利用率低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的对快递产品的过度包装,不管物流的物品是什么都是用一个纸箱包装, 甚至一件夏天的薄T恤都会用一只硕大无比的箱子来包装。这些纸箱由于体积大多扁长, 或是很狭小,重复利用的价值并不高。丢弃太可惜,留着又占空间。不仅会耗费大量的自然资源,对环境造成破坏,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物流公司的运营成本。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中国快递市场上,伴随着原材料、运输、人力成本等不断上涨等的不利因素,如果不改进网购包装的过度包装现状,国内的快递企业将丧失自己的竞争力。
(2)、网购服装与鞋帽类包装可视性低
网购商品包装的首要要求是能够保护商品的安全,抵达到买家的手中。目前,网购商品的包装为了安全起见,就像被层层包裹的粽子,密不透风,无法获知内部的情景,时常在买家拆除包装之后才会发现物品有损, 于是再次退换货,造成二次包装材料的浪费。改变网购商品包装的不可见,是减少因运输损坏等原因造成的二次包装材料的浪费的可行途径。
(3)、网购服装与鞋帽类包装缺乏循环流通机制
在当前快递物流中,包装和商品都是一个由“网络商家”到顾客的单项流通过程,且没有相应的循环流通机制。因此当前快递包装的循环利用率极低,导致了大量包装废弃物的产生。
三、 网购服装与鞋帽类包装设计的思路
(1)、包装的模数化
包装通用性设计的目的是适应多种商品的包装。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包装的广泛适用性,并通过采用适当的方法与技巧使包装与商品成为和谐统一的整体,并且在通用性包装上设计指示性符号方便消费者开启包装。模数化是通用性设计的主旨,包装模数是指为实现包装货物合理化而制定的包装尺寸的系数。包装模数标准确定以后,各种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需要按模数规定的尺寸包装。包装模数要逐步和仓储设施、运输设施尺寸模数统一,以利于运输与保管,从而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这种设计方法称之为包装模数化。由于包装处于生产过程的末尾和物流过程的开头,既是生产的终点,又是物流过程的始点,而网购包装主要用于物流配送过程,因此,模数化设计十分重要,设计中的模数化关键在于解决服装与鞋帽类包装的结构设计,解决商品运输过程中的防压、防潮、防污、防损问题。
(2)、包装的环保化
绿色包装、生态包装是现代包装的发展方向,服装与鞋帽类包装也不例外。一是选择环保的包装材料。目前的服装与鞋帽类包装在环保性方面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过度包装,也就是小物品大包装,既占用空间又浪费资源;二是不可降解包装,也就是商家为节约成本大量采用塑料包装,严重影响生态环境。二是注重包装的功能延伸。设计要注重包装的循环利用,即包装的多次、反复使用及其废弃包装的循环再利用。通过梯级利用(一次使用后的包装物,用完后转作它用或简单处理后转作它用),将物流与包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设计―利用―再利用的良性循环系统。
(3)、包装的功能化
产品的包装具有多项功能,主要包括保护产品、促进销售、提升价值、塑造品牌。以往我们在进行商品包装设计时,一般从商品的保护性、便利性和销售性三个方面功能进行考虑。但由于服装与鞋帽类商品的销售行为通过网络直接完成,因此,其包装的功能就集中体现在保护商品上,服装与鞋帽类包装无须包含传统包装设计中的图片、色彩、文字等众多设计元素,需要重点考虑的是如何保护商品、如何便利开启、如何清晰显示产品信息。
(4)、包装的可视性及装潢效果清晰化
可适当进行开窗处理,买家、卖家及快递公司均能保证商品的可见度,即能有效地减少因损坏产生的二次包装材料浪费。运用简洁的图形,文字明确表明商品属性,在运输中会起到极大程度的提醒作用,这样可以尽量减少商品损坏的几率,亦可逐渐减少防护性包装,弱化商品的保护性需求,缩减商品的体积,减轻商品的重量,从而可以充分利用集装容器的空间,大大提高效率,满足绿色环保的需要。
四、 结语
网购服装与鞋帽类包装的设计应结合现代物流学、商品生存学、包装设计学等,从商品属性、配送安全、环境保护、设计技术上寻找结合点和突破口,并注重设计的通用性,对网购包装而言,具有较强的创新意义与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成.适于“网购”的绿色快递包装[J].科学出版社, 2005.
篇10
文章研究目的在于为物流包装回收企业提供成本核算的依据,为决策者在对包装回收的决策上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 研究目的。物流在人们生活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企业的竞争从最初的市场地位、規模的竞争逐渐演变成利润的竞争,但是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加重,社会对企业的要求从利润的最大化转变为对企业生产经营环保化、绿色化。而物流行业带来了GDP的增长但同时物流包装物的增加导致了环境污染。为了响应全球绿色发展的要求,本文总结了有关物流成本的研究文献,从物流包装回收的角度来研究物流包装回收成本问题,具有保护环境,促进资源再利用,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时成本的计算可为政府补贴,降低企业的物流包装成本、提高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提供数据支持等,为物流企业在包装回收中评判回收成本做参考依据。
2. 研究意义。建立物流包装回收体系,对物流包装回收各阶段进行成本核算研究,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对社会和环境都有重大意义。对企业自身来说:物流包装的回收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和成本的降低,企业从经营利润的增加来获取竞争优势。对于社会来讲:适应了时代的绿色发展要求,节省了社会资源,有利于社会的前进和人类的发展,对环境来讲:下降了包装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总之本文对物流包装回收成本的研究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降低企业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利润,同时有利于企业良好形象的建立。
二、 我国物流包装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的快递量已经增长到400亿件,并且以每年100亿件的速度持续增长,快递量的增加无疑加大环境的污染程度。据数据表现我国的快递包装收受接管率不到20%,纸盒的收受接管率不敷50%,大量的快递包装垃圾得不到收受接管,这也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我国物流行业快递产品形状不规则,造成了快递的过度包装,资源的浪费,同时我国的快递包装还存在着货物损坏、信息泄露、资源回收难等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总结一下我国物流包装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下几点:
1. 信息泄露严重。从顾客角度来看,我国物流包装存在严重的信息泄露情况。寄件和收件人信息特别主要,主要为名称、单位、地点、电话号码等。由有关规定可以看出商品在流通的过程中物流的信息随着站点处理不断更新位置,客户可以根据运单号查询物品位置,虽然信息系统的建立有利于我们实时检测物品的位置,但是同时也容易在网络中泄露个人信息.
2. 过度包装。过度包装是指包装物超过货物体积过多,远远超过货物的实际需求,加重了货物运输重量,从而导致了成本过高。我国快递过度包装情况也日趋严重。调查发现,快递行业对商品采取过度包装的有以下几点原因:①商家为了避免遭到顾客因包装损坏而给予的店铺差评而应消费者需求,对已经包装过的产品进行多层包装,防止产品在运输途中受到损坏。②消费者对包装的寻求也加倍刻薄,产物的包装要知足消费者的审美观,表现消费者的社会地位,还要增添地点阶级的归属感。③我国有关法令还没有健全,执行力度不敷。过度包装的风险:①造成资源的浪费。我国快递包装的材料主要分为塑料、纸质、金属、木材、玻璃和纤维织物等。据有关数据显示,每生产一吨纸要消耗1.2吨的标准煤和17棵树和600千瓦时的电,每生产一吨塑料大概消耗10吨原油。煤和石油等都是不可再生资源,过度的包装造成我国有限资源的严重浪费。②污染环境。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达312.8亿件,67%以上使用了电子面单,共消耗编织袋约32亿条、塑料袋约68亿个、37亿个包装箱和3.3亿卷胶带。胶带仍是快递包装中最常见的耗材。不过和之前相比,单个快件使用封装胶带量同比减少25%,2016 年全年节约封装胶带64亿米,塑料袋总使用量也同比减少17.76%。国家对快递包装行业的监管力度逐渐加大,使得电子单的使用极大降低了消费者信息泄露的可能性,但是大量的胶带和塑料袋的使用仍加重了环境的负担。采用传统的焚烧、填埋等不科学的处理方法并不能起到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3. 回收率低。快递包装的肆意丢弃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过度包装也加剧了物流成本。因此,有必要对物流包装品进行回收利用,但是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的快递包装回收率较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明显差距。我国的快递包装回收率不到20%,而在一些发达国家,纸板类包装物的回收率在45%左右,塑料类包装物回收率则在 25%左右。2016年6月13日,菜鸟网络宣布联合32家中国及全球合作伙伴启动菜鸟绿色联盟——“绿色计划”,承诺到2020年替换50%的包装材料,填充物为100%可降解绿色包材。
三、 建立物流包装回收成本核算体系、模型
物流包装回收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对物流包装材料回收后进行一系列物理、化学等处理后资源化,用于其他用途。第二种是对物流包装进行回收再利用的过程,重复使用包装,直至包装使用寿命终止。本文所研究的是物流包装回收后的重复使用情况。
1. 物流包装回收流程建立。本文通过阅读文献建立了初步的快递包装回收流程体系。包装回收流程主要分为分类、检验、修复、库存四大阶段。在此流程中有快递企业,消费者,检验中心,修复中心四大主要实体。快递商品通过快递企业配送到达消费者手中,消费者选择是否将快递包装进行回收,选择回收快递包装的消费者可以通过线上或者线下渠道将快递包装送回回收检验中心,检验中心对回收的快递包装进行检验分析,检验中心可以根据包装的破损情况来判定是否可重新回收利用。检验完毕的包装流向修复中心,修复中心在收到回收产品时,要对其进行是否需要再加工的判断,最后处理后的快递包装产品再次进入快递企业。
2. 建立物流包装回收成本核算模型。论文将物流包装回收成本核算分别从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方面展开研究。物流包装回收的固定成本是指在包装回收的过程中不随包装回收业务量增加而变动的成本,按包装的回收过程可分为分类固定成本,检验固定成本,修复固定成本和库存固定成本。物流包装回收固定成本总额只有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保持不变,是一个相对固定量,而非绝对固定量。变动成本是指快递包装回收的变动成本随着快递包装回收业务量的增加而呈线性变动的成本。按照包装回收过程可分为分类变动成本,检验变动成本,修复变动成本和库存变动成本四大类。
3. 物流包装回收成本核算假设。在此对物流包装回收中发生的支出作出以下假设:
(1)资金投入假设。将物流包装回收整个过程的固定成本视为总的固定成本,对该固定总成本的初始投资是指在回收完全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开展正常运行而投入的全部现实资金,包括分类固定成本,检验固定成本,修复固定成本和库存固定成本四项基本内容。
(2)回收包装种类假设。包装的诞生不仅使得产品更加美观、也给产品的流通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物流包装的用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对于产品来说,包装的使用可以减少外界挤压、撞击等,对产品具有保护功能,减少产品的损伤。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对货物进行包装可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方便产品的堆放和搬运。对于客户来说,产品的包装不仅能为客户提品的信息,还可以为客户提品的运输信息,使客户能够实时监控到自己的货物运输情况。而对于环境来说,包装的使用极大的加重了环境的负担,尤其是包装的随意丢弃,不仅造成了环境的污染还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的物流包装产品大多以纸箱和塑料袋为主,因此在对物流包装回收的模型中,假设物流包装回收品为纸箱。由于纸箱包装品的单件计算是以面积为依据,为了方便计算,假设本文研究回收的纸箱材质和规格统一,纸板类型为k333k,纸箱平均面积为0.5m2。
4. 物流包装回收固定成本核算范围的界定。物流包装收受接管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取决于两个身分,一是核算规模拔取的合理性,二是核算方式选择的科学性。由于物流包装回收的特殊性以及单位价值相对较低,参照典当行价格评定方法,使用市场定价法进行计算,因此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核算范围是否科学,而核算范围的确定则依赖于计算者对物流包装回收流程的了解程度以及数据资料的收集、掌握情况确定固定成本的核算范围即是确定所需核算的物流包装回收中发生的投入成本的类型。目前学术界对物流包装回收成本核算范围尚未形成统一、具体的界定,研究者多是在实践案例的基础上进行的论述。
(1)分类成本。分类成本指的是在物流包装回收过程中对包装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在对包装品分类前设定可回收产品的定性分类标准,即设定本文可回收的包装产品为纸箱,木箱,朔料箱,金属箱,麻袋,布袋,在本文中主要考虑回收的包装品为纸箱,因此可以将回收包装品按照包装的种类进行分类。在对回购的包装中难免会夹杂一些不可回收的产品,区分出可回收利用与不可回收利用的包装品也是物流包装分类过程中的工作任务。在包装分类过程当中发生的用度首要包罗分类牢固用度和变更用度。其中对分类场地的一次性投资属于分类过程中的分类固定费用,在分类中产生的人工成本费、回购包装品费、其他税费属于分类成本中的变动成本。人工成本费随着工人工作的时间的长短(或者工作量的多少)呈线性变化。回购包装品费用是指企业从回收中心、废弃站或者顾客手中直接回收的包装品所支付的费用,这类成本与包装品的多少呈线性变化关系。而税费的产生与分类中心产品的销售额呈线性变化的关系。因为回收中投入的各项物资、劳动力支出都属于实际发生的、与物流包装回收直接相关的成本,所以应列入物流包装回收分类成本的核算范围。
(2)检验成本。检验是对分类后的包装品进行检查,判定是否可回收再利用。在分类阶段已经区分了可回收再利用包装和不可回收再利用包装,在检验阶段主要针对的是分类出来的包装的破损情况,经过查阅有关文献,总结学者们的研究结果,规定本文中可回收的纸箱标准:①纸箱撕裂:指纸箱尚且具备完整性,但纸板出现断裂、断层。本文划定扯破线跨越5厘米以上视为不合格。②纸箱破坏:破坏的纸箱凡是也具有完整性,但纸板面呈现刮蹭、起皮等破坏。本文划定纸箱破坏面积在6平方厘米以上或纸箱破坏面积虽未跨越6平方厘米,但己能看到快递产物或能鉴定箱内产物受损的属于纸箱破坏。检验固定成本是指为了检验流程而投入生产线设备,以及厂房费用。检验变动成本是指和包装产品数量有关,员工工资有关的费用,包括质量损失费用、员工工资以及不可回收包装的废物处理费用。
(3)修复成本。修复是指在经由分类和查验阶段后,对查验出来的必要修复的包装品举行修复。修复的目的是对破损较小的产品进行以达到可以再次使用的目的。在此环节规定不可修复标准:纸箱变形,指纸箱铺开后出现明显压痕或皱褶;对纸箱类产品而言,需要人工将附着在箱体的胶带,标签等进行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切记对箱体造成二次弄脏和刮痕。在修复阶段,企业必要投入修复装备、园地、人工等。是以,修复牢固用度包罗修复装备用度,和装备的维修保养用度,修复的牢固用度包罗修复材料用度,员工工资和修复要耗损的能源用度。修复阶段相当于包装品的二次加工,在修复过程中避免产品的二次损害,同时要衡量修复过程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在包装回收的过程中,除了降低企业成本,节约成本,还有最重要的是减少环境的污染。如果修复阶段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大于回收产品时所减少的环境污染,那么修复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得不到切实的保障。
(4)仓储成本。狭义的库存成本是指仓储中临时处于贮存状况的物质仓储所发生的一系列用度,在仓储中的产物处于静止状况。
广义的库存成本是指因为某个原因而暂时处于闲置状态的产品,这类库存成本还包括生产准备成本等与产品有关的成本。本文中的库存指的是狭义的库存。存储回收包装产品的临界点是回收包装品数量大于快递企业需求量。在仓储业务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包装产品所选择的仓储管理条件也有所不同。例如,纸箱类的包装产品,不仅要求仓库有良好的防雨设施,避免露天堆放,同时在堆放时要防止包装品的挤压等。对金属类产物要安排在干燥的情况中,制止产物的生锈问题。仓库的选择主要依托于产品的类型,因此在仓库选择时要结合产品的特性,否则会造成产品带来损坏。仓储成本主要包括两类,其中固定成本主要指存储设施的固定成本、保险费、盗窃损失费、折旧费,税金等。变动费用主要指仓库员工工资和保存单位产品的库存成本。单元产物的库存成本依照产物所占面积来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