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包装的定义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0: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过度包装的定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国包装设计存在的问题
这些年,中国的人口,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国在未来设计中会承担越来越多的任务,中国现在能制造出很多东西,中国的包装产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经过了三十多年的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后,至今仍未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包装的定义
从广义的来讲,包装(packaging)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的技术方法所用的容易、材料和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达到上述目的在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一切事物的外部形式都是包装 中国国家标准GB/T4122.1-1996中规定,包装的定义是:“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贮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那么,包装的定义都定义了以功能和作用为核心内容,那么作为功能性和作用,归根结底,包装设计的的最大一个作用就是功能性的作用。在包装设计上应注重对以上第一部分问题的研究,尤其应加强对包装便利性的重视。包装的便利性包括生产-运输-销售这一环节中包装便利性的问题。也包括销售店设计与产品本身的便利性问题。一件成功的商品设计更应该是能够给人们带来便利的设计,其便利性体现在生产、运输、、销售以及消费等环节。
1.生产便利
生产的便利性表现在产品的包装尺度是否标准,能否配合运输,装卸设备的标准,包装的开启,折叠程序是否便利,是否可回收降低成本。对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包装设计必须考虑到生产上的便利,一定要适合生产工艺过程与流水线操作的要求,否则设计再美观却难以生产,就会造成麻烦和浪费。
2.运输便利
体现在运输过程中则表现为各类标识是否清晰,是否能高效操作。产品从离开生产线到消费者手中,在其整个流通过程中要搬到几十次,设计时必定考虑到不同场合及条件下搬动的方便性,安全性。特别是药品包装设计,在加工过程中必须进行稳定处理且标识明确,部分产品还必须“双重包装”。比如牛奶包装、糖果包装等,用软包装后,要再用纸盒作外层包装,以防止日光照射而引起变质,并且能够防止因运输过程中积压而造成的破损。
3.销售便利
在销售过程中,商品包装设计与宣传设计能否利用销售人员的操作与消费者的识别。传递信息是包装的一个重要功能,包装是一个传递信息的载体媒介。商品的成份、品牌、性能、使用说明和价格等全部都在包装的标签上标出,包装设计一定要让消费者清楚的接受到这些信息,它要求在短时间让顾客识别该产品,一看就知道是什么商品,什么内容,如何使用,并且能刺激购买欲,成功促进消费者购买。方便销售的包装形式包括:
4.消费便利
商品被消费者购买之后,带给消费者的便利性包括包装的开启方式是否明确、方便;是否便于携带;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易开启式的包装样式种类很多,有罐式、瓶式、盒式、袋式,其容器结构科学巧妙,使用方便,它包括拉环、拉片、按钮、扭断式、卷开式、撕开式等,易开式纸盒和塑料盒一般都在上部设计一个断续的开启切口或开启带,用手指一按或撕即开。有的还附带小匙,若一次吃不完,盖上塑料盖还可以继续使用。比如很多多鲜牛奶有一款设计,喝不完还可以继续喝。
5.环保便利
包装有很久的历史,早期人类运用一些自然物来装盛食品,如荷叶包肉、竹筒装米、葫芦装酒、篓编筐等,这些可说环保包装。被废弃的包装与其它宣传设计品是否环保,易于回收,不对环境造成污染与浪费是环保便利的核心。20世纪初西方设计师也提出“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但这种思想在这个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资源日益被破坏和浪费,包装自然成为一个主要的污染源。环保包装提倡使用天然,再生,可回收材料,如再生纸、竹、草、木、麻、棉等自然材料。在能够胜任保鲜,安全性等功能的基础上,提高设计品位,力求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国内许多食品包装出现攀比现象,过度包装使月饼、烟类成本之虚高、价格之昂贵以令人瞠目,在短期内包装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但有的农副食品产品利用草编包装,结构合理,便于携带,不仅体现文化品位,还能不失时机起到装饰效果。
篇2
关键词:环境资源,研究, 包装 ,法律对策
Abstract: the products themselves need to packaging, packaging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one is, in the circulation of commodities process protection, easy to transport, promote sales. To achieve this goal of the most contracted packing is very appropriate packaging. But now there is more and more serious commodity excessive packing phenomenon. Excessive packaging is relatively normal for packaging.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committee the limitation of commodity packaging requirements-excessive food and cosmetics "regulation, excessive packaging is to point to exceed the normal packaging function demand, the packaging air void, packing layer, the packaging cost more than necessary degree of packaging.
Keywords: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research, packaging, legal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7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商品过度包装的危害
商品过度包装的危害大致有以下四点:第一,浪费大量资源。包装工业的原材料如纸张、橡胶、玻璃、钢铁、塑料等,使用原生材料,来源于木材、石油、钢铁等,这些都是我国的紧缺资源。有数据显示,每年仅包装废弃物就白白扔掉2800亿元,这2800亿元相等于筹备7年来直接跟北京奥运相关的总投资额。[1]第二,消费者抛弃大量包装废弃物,产生大量生活垃圾,加重对环境的污染。就北京而言,据环卫部门统计:北京市每年产生的近800万吨垃圾中,各种商品的包装物约为83万吨,其中60万吨为可减少的过度包装物。[2][]这些包装物很多情况下都是很难降解或很难处理的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很难治理。第三,欺骗消费者,损害消费者利益。过度包装在市场上泛滥,迫使消费者支付额外的巨额包装费,而经营者利用夸大包装装饰功能的方法从消费者身上取得更多的利润。第四,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助长社会不良风气。伴着商品过度包装愈演愈烈,市场上出现了严重的价格扭曲现象,价格扭曲刺激了商品过度包装,如此恶性循环,严重干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立法现状及缺陷
(一)我国立法现状
过度包装有如此的危害,但是目前,我国没有一部统一的包装法,对包装行业所涉及的法律规范散见于环保法以及一些零散的行业法规和规章中。仅有几部法律法规涉及到了商品过度包装的问题,如《环境保护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包装资源回收利用暂行管理办法》。此外,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管理办法,如《哈尔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条例》等。
(二)存在的缺陷
通过对这些法律规定的了解,不难看出,我国对于产品过度包装的定还存在问题:
1、应用性、执行性差。相关法律的规定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则,没有详细准确的规定,且没有认定和执行的标准,造成难以付诸执行,在司法实践中实际意义并不是很大。
2、地域性、分散性强。很多地方性法规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无法对其他地方的过度包装问题进行规制。且没有统一的标准,很容易造成重复执行,或者产生不同执行结果。
3、责任承担存在问题。没有准确规定责任承担人,但是法律规定中却确定了应当承担的责任,可是只是简单的罚款,且不包括对环境造成污染和消费者利益损失的责任承担。
因此,在我国相关法律空白或者不足的情况下,面对很多缺陷和没有完善的规定,我们需要学习国外,再结合我国实践制定适合的法律规章,这样才能很好的遏制过度包装行为。
三、国外关于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立法与制度
(一)国外相关立法
国外,对于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相关的法律规定有不少,例如德国的《包装条例》、荷兰的《包装盟约》、法国的《包装条例》和比利时的《国家生态法》等等,都是较早制定的专门规范商品包装的单行法。在这个方面规定比较完善,比较突出的是德国和日本。德国在1986年制定颁布了《废物回收与处理法案》,并于1991 年通过了《德国包装法令》。1996 年,德国颁布并实施《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办法》,该法案规定应尽可能避免产生废物,并要求商品生产者对包装垃圾进行最终回收,在包装物的回收处理上明确了责任。[3]日本自从上世纪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制定了《推进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在这个法律之下,又制定出《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法》和《固体废物处理法》等等一些列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实施对于推进资源的节约使用、解决污染的防治问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4][]
(二)相应制度
通过对国外相关规定的比较,主要相同的制度如下:
1、标准控制制度。对包装物的容积、包装物与商品之间的间隙、包装层数、包装成本与商品价值的比例等设定限制标准,德国、韩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国都有这类法规。
2、生产者责任制度。德国、荷兰、法国、比利时等国,明确规定过度包装责任承担者为生产者,规定由生产厂家和分销商承担包装废弃物的收集分选和处理费用。
3、“欺骗性包装”制度。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对“欺骗性包装”都有相应的定义,欺骗性包装一旦成立,包装企业就违反了不得欺诈他人的一般义务,从而为消费者提供了一条可以获得救济的途径。
四、我国规制商品过度包装可以改进
面对我国现在针对限制过度包装的立法现状,以及存在的缺陷,结合国外比较先进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和长期的经验,我们认为我们在建立健全我们国家的包装法体系时,应当在以下方面进行规定:
(一)建立界定过度包装的标准。虽然我国对此有相关的立法,但是这些法规中,存在两类问题,一是规定的范围比较小,只规定了部分商品,不能很好的概括市场。二是规定比较分散,且各种规定之间,存在差异,无法准确适用。这样,我们就很有必要建立统一的详细的界定过度包装的标准,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认定过度包装。
(二)建立生产者责任制度。对于过度包装责任主体的认定,遵循的是“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应该抓住源头,从源头追责,遏制过度包装的发生。
(三)借鉴“欺骗性包装”的概念,保护消费者权利。在我国存在的问题是,对于过度包装造成消费者损失,没有明确的认定。虽然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但是消费者不容易得到相应的赔偿。如果我们确定了“欺骗性包装”,并且制定对应的惩罚,我们就能很好的认定,并更好的保护消费者得权益。
(四)明确处罚方式,加大监督力度。在立法中,对于一项明确的规定,要有相应明确的可执行的处罚方式。并且在执行上,一方面要相关部门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法,另一方面,可以建立人民反馈监督体系,即奖励人们对过度包装的监督举报,切实保护人民利益。
综上,为了更好的限制过度包装,减少资源浪费,尽可能地避免环境污染,并且更好的保护消费者利益,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很有必要制定包装方面的专门性法律,建立健全包装法法律体系。在此基础之上,完善我们立法和相关机构,去再各方面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更切实际的去为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包装:被白白扔掉的2800亿元”,《法制日报》,2007年9月2日第006版
[2] 周斌:“从科学发展观看我国对过度包装的立法规制”,《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8 年第4 期
[3]王俊华:“德国规制商品过度包装的立法及借鉴”,《特区经济》,2006 年第10 期
[4] 张婉茹,王海澜,姜毅然. 日本循环经济法规与实践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篇3
李宇:修订和颁布新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根本原因是《食品安全法》将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纳入了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范畴,而且对标签项目有一些新的要求,因此,卫生部组织修订了现行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
与2004版相比,新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有以下几点变化:第一,按照《食品安全法》要求,修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两类预包装食品:一是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二是非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不适用于散装食品、现制现售食品和食品储运包装的标识”。第二,按照《食品安全法》要求,标准修改了“预包装食品”和“生产日期”的定义,增加了“规格”定义和“规格”标示方式。第三,按照《食品安全法》要求,标准增加了“不应标注或者暗示具有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内容,非保健食品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具有保健作用”的内容。第四,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标准细化了食品添加剂标示要求,明确食品添加剂应标示其在《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中的食品添加剂通用名称。第五,参照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标准增加了食品致敏物质推荐性标示要求,以便于消费者根据自身情况科学选择食品。这次修订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增加了“附录C部分标签项目的推荐标示形式”,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对标示要求可能产生的误解,方便企业参照执行。
目前,食品致敏物质标示要求是推荐性的,个人认为其主要原因是食物过敏的情况在东方消费者中远远没有西方消费者普遍,风险较低;其次是除了大型特别是跨国的食品企业,我国绝大多数食品企业还缺乏标示食品致敏物质的经验,需要逐步积累。
记者:从企业角度来看,新标准的实施对于企业有何影响?在生产成本、技术、流程等方面是否会有改变?
李宇:因为新标准提出了新的标签要求,因此企业肯定需要更换包装。这一变化对于技术、流程不会有影响,对成本的影响需要分两种情况来看:如果企业在标准实施的过度期内本来就有更新包装的计划,则可以将新标准的要求结合在一起完成,这样对成本的影响就很小;如果企业原来没有更新包装的计划,那新标准的实施对于这样的来说就会有额外的成本影响了。
记者:食品安全事件屡有发生,有消费者不免担心食品包装袋上标注成分的可信度,您的看法如何?企业如何保障食品包装袋上标注成分的准确度呢?
篇4
【关键词】包装设计;设计要素;艺术构思;创新;发展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们对琳琅满目的商品的选择也越来越挑剔,商品市场中的竞争激烈化程度急剧增强。商品以不断更新,吸引人们的“眼球”,这时商品的包装设计在商战中就显得愈来愈重要。
一、包装设计的基本概念
1、常言道:“佛要金装,人要衣装,产品要包装”。包装产生的起初,主要是为了对货物起保护作用以及方便运输而采取的措施。经过漫长的演变,发展至今。各种不同领域的不同方式的包装已经形成了各自的文化底蕴。包装设计作为一门艺术,它是将美术与自然科学相结合,运用到产品的包装保护和美化方面,它不是广义的美术,也不是单纯的装潢,而是含科学、艺术、材料、经济、心理、市场等综合要素的多功能的体现。一个优秀的包装设计,是包装造型设计、结构设计、装潢设计三者有机地统一,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内涵以及文化底蕴。包装设计定义的技术内涵及广义性包装设计是保证商品包装达到科学、合理、美观、适销等要求的必要条件和操作程序。我国国家标准GB4122. 1-1996包装术语基础给出了“包装设计Packaging Design”的术语及其定义,即:“对产品的包装进行选型、结构和装潢设计”。由于包装涉及到多学科领域和国际贸易环境条件,所以对上述定义的内涵可进一步理解为:包装材料、容器、技术与方法的选择;结构造型;商标、图案、色彩、文字等视觉传递的表现;印刷、成型工艺;法律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技术性支撑。
2、包装设计理念的要素
从国际包装业的发展来看,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与整个包装工业的发展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品牌战略、全球化、环境保护、技术创新、材料科学、计算机和电子技术、成型和印刷工艺、物流技术,以及市场营销、消费者利益保护、美学技术等主导潮流,体现着现代包装设计的最本质的原则和完整的设计理念。同时包装设计的创造性构思和设计过程又将包装领域(材料、容器、印刷、机械、市场、产品、技术等)的发展变化有机的联系起来,从而为企业产品提供系统性的包装设计方案由此而生。
一般而言,对于商品包装设计,美国、欧盟等工业先进国家较看重包装的与众不同、方便使用和有利于环境保护,同时将包装成本、环境和市场等问题综合加以考虑。例如,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减重后饮料罐的效益可以抵消保护环境的花费[1]。反对“过度包装”和“欺诈性包装”。日本提倡“合理化包装”的设计理念,即包装设计要选择适当的材料,设计的规格大小适中、满足消费者需求、有利于包装废弃物处理与利用。“合理化包装”成为包装设计所追求的目标。优秀包装设计的基本要素可归纳为8个方面,即: (1)对内装物具有良好的保护功能; (2)方便开启,使用安全; (3)清晰表述内装物的信息; (4)具有良好的销售外观效果; (5)平面设计美观大方; (6)良好的包装制作工艺; (7)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8)有益于环境保护。以上8个标准体现了包装设计适应科学和时展的需要,以及科技创新意识和自我创新能力。
二、包装设计概述
好的包装设计就是无声的售货员,产品的包装设计不是用来装饰的而是用来促进产品销售的,对人们而言,选择到使用满意、外观形式设计人性化并具有个性的产品,从中获得生理与心理最大限度的满足,才是人们的最大享受和快乐。
(一)包装设计的分类
按包装的对象来分,包装设计包括:食品包装设计、化妆品包装设计、酒类包装设计、香烟包装设计、药品包装设计、保健品包装设计、日用品包装设计等。按表现形式来分,包装设计分为三大类:1、以文字和图案表达为主;2、以插图为主;3、以摄影表达为主。
(二)包装设计的设计要素
从设计思想来讲,包装设计的设计要素由感觉要素、理论要素、关联要素三方面组成。感觉要素:它是设计的主轴,包括塑造形象和创造构思的能力;理论要素:包装设计不是纯艺术的创作,它从属于生产、流通和销售,包装设计还需学习市场学、销售学、经济学、消费心理学等等,为了搞好设计需要懂得生产上的问题、销售上的问题、流通上的问题;关联要素:指包装材料、包装技术、印刷加工等科学和工艺方面的知识。
三、我国包装设计的创新
好的包装设计是企业创造利润的重要手段之一,符合消费者心理的产品,能帮助企业在众多竞争品牌中脱颖而出。如何使商品拥有一个好的包装设计,笔者认为创新是关键。创新是包装设计的设计文化的基础,我国包装设计的创新必须建立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才有市场。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才使得各族人民能够创造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和各种美好的东西,才使得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从而创造出风格迥异的艺术作品。现在的包装设计有民族特色的作品越来越多,设计的创意运用传统遗产非常多,最常见的是中国图案,还有中国服饰、中国建筑、书法、国画、中国器皿、造景等。包装设计应该“立足中华,面向世界”,寻找我国民族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把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融合到西方现代设计理念中去。
四、国际包装设计理念
从国际包装业的发展来看,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与整个包装工业的发展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品牌战略、全球化、环境保护、技术创新、材料科学、计算机和电子技术、成型和印刷工艺、物流技术,以及市场营销、消费者利益保护、美学技术等主导潮流,体现着现代包装设计的最本质的原则和完整的设计理念。同时包装设计的创造性构思和设计过程又将包装领域(材料、容器、印刷、机械、市场、产品、技术等)的发展变化有机的联系起来,从而为企业产品提供系统性的包装设计方案由此而生。一般而言,对于商品包装设计,美国、欧盟等工业先进国家较看重包装的与众不同、方便使用和有利于环境保护,同时将包装成本、环境和市场等问题综合加以考虑。例如,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减重后饮料罐的效益可以抵消保护环境的花费[1]。反对“过度包装”和“欺诈性包装”。日本提倡“合理化包装”的设计理念,即包装设计要选择适当的材料,设计的规格大小适中、满足消费者需求、有利于包装废弃物处理与利用。“合理化包装”成为包装设计所追求的目标。优秀包装设计的(下转第95页)(上接第94页)基本要素可归纳为8个方面,即: (1)对内装物具有良好的保护功能; (2)方便开启,使用安全; (3)清晰表述内装物的信息; (4)具有良好的销售外观效果; (5)平面设计美观大方; (6)良好的包装制作工艺; (7)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8)有益于环境保护。以上8个标准体现了包装设计适应科学和时展的需要,以及科技创新意识和自我创新能力。
五、包装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协调和统一性
包装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如何通过设计创新来促进包装的“可持续性”并与之协调和统一。因为环境问题和“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已成为全球性的议题,包装设计与之密切相关。“可持续性”适用于任何环境。在包装设计领域,应用“可持续性”的概念变得越来越重要。产品包装所使用的许多包装材料都可以被认为是“可持续性的”。依据“可持续性”的原则,国际上产生了“环保包装”的概念。环保包装设计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减少壁厚、可重复灌装、使用单层(薄膜)材料和组合包装上,并且这样的包装已变得越来越普通。在很多场合,已同消费方式联系在一起,像预制食品包装、快餐食品包装、软饮料包装,可重复灌装的日用品包装等越来越多。
六、结论
现代包装设计的理念和发展趋势不可忽视4R+D原则(Reduce:减少包装材料、避免过分包装。即在保证盛装、保护、运输、贮藏和销售的功能前提下,包装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尽
量减少材料使用的总量; Reuse:可重复使用,不轻易废弃可再用于盛装的包装制品;Recycle:可回收再生。即把废弃的包装制品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Recover:获得新的价值,即利用焚烧来获取能源和燃料; Degradable:可降解腐化,有利于消除白色污染)。包装设计应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促进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我国包装设计界承担着促进我国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应有责任。包装设计应充分体现其时代性、民族性、国际化、科技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包装与环境保护协调性发展的原则,这是现代包装设计的要求和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王巍. 包装设计创意的新思考[J]. 美术大观, 2009, (12) :219
[2] 雷光, 刘刚. 浅谈包装设计中的差异化创新[J]. 美术大观, 2009, (12) :220
篇5
关键词:趣味性包装设计;产品特性;现代消费心理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4-0058-01
一、包装设计的发展及现状分析
(一)包装设计的现状与前景
在中国,由于各种体制、经济形态和消费群体的并存,致使中国的包装市场内容和形式复杂多样的无规律状态。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生存环境差异
相比欧、美中国处于世界经济产业链的低端市场,被定位在产品加工和复制的环节,致使国内民族企业低迷,难以实现民族文化传播,更无从谈起设计的民族性。但国内的民营经济正在高速发展。
2、设计理念差异
欧美国家包装设计一般都遵守一些国际标准,同时又兼顾自己的民族特色,中国同行们则过多摒弃自己的民族性,一味的对海外产品设计过度的模仿。错误的诠释了现代商品包装设计理念。
(二)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
1、适合于环境保护的绿色设计
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包装物体增多,造成大量的“包装垃圾”。
2、突出产品民族差异化的包装设计
民族化包装设计是一种影响较大的包装设计方法,从一件微不足道的小商品到大企业都与其有莫大的关联与影响。包装形象的塑造表现应向人性化、有机性发展。
3、融入国际现代包装设计
包装设计应充分体现其时代性、民族性、国际化及科技和自主创新能力及意识,这是现代包装必须的要求和必然的趋势。
二、趣味性设计的概述
(一)趣味性设计的定义
设计中,趣味性是指设计形态、色彩、形式等表现手法在设计的作品中呈现以种有意味、反常态,能引人入胜特性。
(二)趣味性设计的特性
策略定位准确、符合消费者心理的产品包装设计,能帮助企业在众多竞争品牌中脱颖而出。。
三、趣味性设计在包装上的表现形势
(一)从形式上体现趣味设计
将文字组合的新颖有趣,或者将文字做一些图形化的创意设计,就能够祈祷改观的作用。
1、图形设计
图形作为设计的语言,就是要把形象内在、外在的构成因素表现出来,以视觉形象的形式把信息传达给消费者。
2、文字设计
在视觉传达的过程中,文字是包装设计作品中及其重要的元素之一。文字是各种文明得以传递的媒介,是各种文化得以融合的中介。。
(二)从结构上体现趣味设计
在包装设计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到包装对产品的保护性、宣传性。一定要讲究包装的整体设计美感,使整个设计符合产品的特性,并且最好能使包装在商品展示中有独特的形式美感,吸引消费者,这是包装设计最为现实的存在意义。
趣味性包装在一定程度上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在包装中,有趣的、更符合人体工学、消费心理特点的包装形式,更能在市场上引起关注以及消费者的追逐。
四、趣味性包装的重要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购买商品不仅要获得物质享受,更要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情感消费要求。故而要求设计者要不断的求新求变,以新颖奇特的造型设计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因此,运用趣味性设计不乏是一明智之举。
趣味性包装设计包括包装的形态、功能、色彩、以及包装装潢的背景和相关的故事能够吸引消费者,同消费者产生一定的共鸣,创造快乐愉悦的审美体验。
五、结语
从开始接到论文题目到系统的实现,再到论文文章的完成,每走一步对我来说都是新的尝试与挑战,原本对趣味性包装应用是很不了解的,在查看了相关的资料和书籍后,头脑中模糊的概念逐渐清晰,是原本稚嫩的作品一步步的完善,每一次的改进都充实了自己的学习经验。
篇6
1993年美国设计师协会主席亨利•斯坦恩(HenrySteiner)到上海访问,要求会见“美加净”的设计师,都显示这个设计的影响力。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包装设计面对良好的市场氛围,也有不少佳作出炉,涌现出一批优秀设计师,一直影响到现在。然而,随着加入国际贸易组织,国内外贸易日益频繁,我国的包装设计相对于国外(主要为欧美日韩)起步较晚,在飞速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中国平面设计被国际设计所影响、左右。在世界设计的大熔炉里,中国市场俨然成为了一个充斥着世界各国包装设计文化和包装产品的大杂烩。中国包装设计一方面被所谓的国际设计理念所同化,另一方面,我们固有的观念也在影响着包装设计,一时间,中国包装设计出现了四不像的尴尬。同时,中国包装设计也在寻求民族化的道路上苦苦探索,然而民族化并非易事,没有气韵的民族纹样堆砌成为了民族化设计的阶段性代表。
在同行业间,包装形式的单一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同类产品都采用同种包装材质、同种包装风格和造型结构,比如众多品牌的奶制品包装多为塑料袋装或屋顶型纸盒包装,大小规格相同,同种口味的包装装潢也类似,如若不是有品牌标志消费者很难分辨。市面上一面出现包装形式的单一现象,一面又出现包装过度现象。市场经济促使包装设计进行残酷激烈的竞争,商场大战演变成了过度包装的恶劣现象。“中国的‘月饼’、‘棕子’超豪华的恶劣包装已经成为国际包装设计中最恶俗的典型。乃至于需要国家在法律与法规的层面上来限制规范”。由此,中国包装设计必须正视问题,正确的认识包装设计。目前我国的包装设计正处在逐步发展的阶段,尽管存在着种种问题,客观来看,我国的包装设计发展并不可全盘否定。随着中国的艺术设计高等教育的发展,我们应该看到国内包装设计尤其在装潢方面已有一定起色。靳埭强等一批设计大师及团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国内举办各大包装设计赛事也在促进包装设计在行业内及设计者中的交流与发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中国包装设计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需要逐步探索创新。
一、包装装潢设计差异化创新
包装(packaging)是指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的技术方法所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达到上述目的在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对包装设计的定义,我国国家标准GB4122.1-1996包装术语基础给出了标准,即:“对产品的包装进行选型、结构和装潢设计”。包装装潢设计是包装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在同质化的时代,消费者大多通过包装装潢设计来认识产品,并决定购买与否。国外包装装潢设计怕跟同类产品一样,国内包装装潢设计怕跟同类产品不一样。
在中国,与同质化对等的同“视”化也已经到来。同视化反映了同类产品包装装潢设计的趋同。各大品牌都希望在同质化时代中,以亮眼的独特包装设计植入人心。包装装潢设计中的竞争尤为激烈而残酷,各品牌经营者不甘落后,但设计的灵感和表现手法往往适应时代和审美发展而变得不约而同起来,在视觉方面的相似,使品牌的识别力减弱,个别名不见经传的小品牌希望通过跟风模仿大品牌包装,在视觉上误导消费,人们在反感这种抄袭的同时,有时又对这种行销策略当做调侃娱乐,但始终不会对其认同。求异趋同,成了包装设计中的怪现象,不利于各品牌间的区分与识别。包装设计中模仿趋同的现象严重,寻求差异化是改变这一现象的发展趋势。当前商品大多针对超级市场等普通零售环境,因此必须遵守该环境中已经建立的准则与约束,如:超级市场为了便于处理商品,要求包装的尺寸与耐久性不妨碍物流运输过程,要求商品能够被方便地堆放在货架上,而且不容易被损坏。它们倾向于使用标准尺寸的货架与照明,除了货架上的位置,不再为任何商品提供特殊的展示场所。因此,包装装潢显得尤为重要。在同类产品纷纷从最初传统的包装材料改为普遍应用的新型材料,造型方面如出一辙,规格也是全国统一的情况下,品牌间的区分与识别只能依赖包装装潢设计。万绿丛中一点红,是各品牌追求的最优视觉效果,而从受众的消费心理出发,在同质化时代求异则是受众消费心理的主要诉求。因此,在人们每秒钟3-5次的扫视频率中,包装装潢设计要在林林总总的同类商品中脱颖而出,摆脱同视化,求异便是必然。这需要设计者打破惯性思维,正确定位产品,准确把握主题差异、风格差异和色彩差异。拿国内两个乳制品巨头蒙牛和伊利来讲,包装装潢上不管从主题、风格还是色彩的差别几乎咫尺,以包装吸引消费的作用微乎其微。同样是奶制品,国外在包装装潢设计上更强调差异性,因而也就更抢眼更能吸引购买。
二、包装造型设计的绿色创新
20世纪90年代后,环境保护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绿色设计成为了包装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包装是采用各式各样原材料制造的实物,从它的生产到消耗需要经过一定周期,因此,它的生产和处置也应该包含重要的环境考虑。而包装装潢设计最终都要归于包装的物质实体之上,也就是说,包装设计的绿色之路需要以包装造型设计为基础。因此,中国包装设计的发展也将围绕包装造型设计的绿色创新来展开,形成顺应绿色设计3R原则的包装造型设计。所谓绿色包装(GreenPackage),又称生态包装(Eco-logicalPackage),其内涵主要是指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生态环境不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对资源和能源达到高效利用、可促进持续发展的包装物质。随着绿色设计发展,绿色包装形成了3R原则(therulesof3R)它是减量化(reducing),再利用(reusing)和再循环(recycling)三种原则的简称,它也是国际包装设计的重要标准。
1.包装造型设计之减量化
减量化,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进而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减量化有几种不同的表现。一方面,在生产中,减量化原则常常表现为要求产品小型化和轻型化。包装的基本功能是保护商品,因此,在满足这一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尽量节约原材料是其设计的目的。美国的百威啤酒就是很好的例子,它在不减容量的情况下,把铝罐边缘直径减少2.54cm,一年就减少了9525吨原料消耗,而处理回收、再制所减省下来的金钱和能源,当然更为客观。另一方面,减量化原则要求产品的包装应该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从而达到减少废物排放的目的,这就要求包装适度。目前,中国节庆食品包装过度的问题相当严重,甚至世界皆知,国内专门出台条例要求适度包装,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也为此播出公益广告《适度包装——礼轻情意重》。因此,对于我国而言,这条要求尤其重要且必要。
2.包装造型设计之再利用
再利用,要求制造产品和包装的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使用。再使用原则要求抵制当今世界一次性用品的泛滥,使包装可以被再三使用。这就要求把包装造型当作一种日常生活器具来设计。这一原则主要适用于灌装产品,适当加强包装造型的强度,使其包装终端不管是在消费者手中还是返回原厂都能再次被利用。包装终端在消费者手中主要有两种利用方式,一种是继续保持原用途,仅替换其中商品,比如洗发产品多为塑料瓶装,其中产品用完后,可买简易塑料袋装产品进行添加,瓶子可以继续使用;另一种方式是改变原用途,作为他用,如被设计成储存罐式的糖果盒,盒子本身便为生活实用物品。返回原厂的包装则多用于玻璃灌装产品。
3.包装造型设计之再循环
并不是每一类商品包装都可以重复利用的。对于不可重复利用的包装就需要在设计时注重再循环原则。再循环,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按照循环经济的思想,再循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原级再循环,即废品被循环用来产生同种类型的新产品,例如报纸再生报纸、易拉罐再生易拉罐等等;另一种是次级再循环,即将废物资源转化成其它产品的原料。原级再循环在减少原材料消耗上面达到的效率要比次级再循环高得多,是循环经济追求的理想境界。包装造型的材料选择关系到它的再循环率。选材时,应充分考虑所用材料将来的可循环利用难度:(1)避免对材料过多的加工,尽可能选用保留原生状态的单一材料。(2)减少一个包装造型上的材料种类,使其易拆解。(3)在满足一般包装功能和外观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避免使用不必要的高品质包装材料,以减少在每一级资源循环中的损耗。总而言之,未来中国包装设计需要通过包装造型设计的力量,减少原生材料的使用量,放缓资源的物质流动速度,降低环境污染。
篇7
【关键词】 绿色物流 流通加工 措施
改革开放之后,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增长迅速,GDP的年增长平均达10%。在此过程中,经济的增长主要是粗放式的,出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发展不协调的现象,特别是物流活动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如废气污染、噪音污染、交通堵塞、废弃物增加等。据荷兰研究机构“荷兰环境评估局”称,2006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因此,在我国推进绿色化势在必行,发展绿色物流也是大势所趋。
一、绿色物流定义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为了实现顾客满意、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它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以及物流绩效评价理论基础之上的物流的新发展观,具有资源节约、低能量消耗、可循环利用等特点。
二、物流对环境的影响
在物流活动过程中,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包装、装卸搬运等除了创造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之外,也会对环境造成不好的影响。
1、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作为物流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运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具体表现在:交通工具本身产生的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废机油污染、交通堵塞等;不合理的物流结点布局,加剧了废气和噪音污染;企业自营物流比例大,第三方物流比例小,造成了社会运输车辆过多,引起空载运输、对流运输、迂回运输等不合理现象。
2、仓储对环境的影响
作为物流活动中第二重要的活动,仓储在创造时间效用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具体表现在:对仓库等物流结点中的部分产品进行保管养护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化学方法,而化学药剂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另外,一些易燃、易爆、易腐蚀、有放射性的危险品,由于保管不当,也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3、包装对环境的影响
在物流活动中,包装主要承担保护商品、促进商品销售功能的作用,但包装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具体表现在:包装材料选择不当、包装过度或重复包装。有些包装材料,特别是用塑料作为包装材料的,在使用之后,若不对其进行处理,在自然界中就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分化,会对环境造成长期污染,影响人畜生命安全。另外,过度的包装或重复的包装,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废弃的包装材料还是城市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这些废弃物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4、流通加工对环境的影响
流通加工是物品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作为物流活动中唯一可以创造产品价值增值的活动,流通加工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具体表现在:流通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边角余料难以集中有效再利用,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另外,流通加工的节点选择不当,本应选择靠近消费者,结果选择靠近生产者,从而增加了运输路线和运输量,产生新的污染。
5、装卸搬运对环境的影响
装卸搬运在运输、仓储过程中起着衔接的作用,也是所有物流活动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活动。在此过程中,因装卸不当,造成商品损坏,引起资源的严重浪费。据厦门市散装水泥办公室统计,2006年,全国生产袋装水泥7.33亿吨,消耗包装牛皮纸430多万吨,折合优质木材2400多万立方米,相当于10个大兴安岭一年的木材采伐量,由于装卸搬运不当,导致袋装水泥包装破损,使得水泥损耗量达到5%以上,仅此一项,全国每年多损失3300万吨水泥。
6、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废旧物质排放到自然界会对环境造成全方位的污染。废水中的大量重金属,严重污染水源和土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气体会引起人的呼吸系统疾病;城市生活垃圾所产生的各种重金属和有机物,严重污染水体和土壤;废弃物发酵过程总所产生的甲烷气体污染大气等。
三、针对物流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应采取的措施
1、政府的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1)对发生源的管理。首先,应制定相应的环境法规,对车辆种类和废气排放量进行限制,对一些高公害的车辆进行限制使用,推广使用低公害车辆,特别是逐步加大电力车辆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一些燃油车辆,应进行严格的废气排放量控制,做好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工作。其次,应对车辆的噪音进行限制,强制报废一些噪音较大的车辆。再次,应对车辆的使用年限或行驶里程进行严格限定,超过规定的车辆应强行报废。最后,严格限制新车的排污标准,对达不到要求的新车不准出厂销售。
(2)对交通量和交通流的管理。应大力宣传共同配送、联合配送的好处,推动企业从自营物流运输向第三方物流运输转化,减少空载运输、交叉运输、对流运输等不合理运输方式,缓解交通拥挤状况,提高货物运输效率。应科学规划道路和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物流节点的建设,制定有关道路停车管理规定,采取措施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大力发展物流管理信息网络,用信息网络促使物流各功能合理化,进而达到物流效益最大化。同时,还应加强对物流企业的管理,特别是对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管理,倡导物流企业进行兼并重组,让中小型物流企业做大做强,以形成物流规模效益。
2、企业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在开展绿色物流管理措施过程中,除了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外,企业也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主要通过绿色运输、绿色包装和绿色流通加工来实现。
(1)选择绿色运输策略。首先,开展共同配送。共同配送是指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共同配送种类很多,主要有车辆混载运送型、配送设施共用型、零售企业间的策略联盟、批发企业间的策略联盟、异业合作型、同业合作型等。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受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制约,造成运量少、效率低、使用车辆多等不利因素,开展共同配送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签订合约,规定彼此的责任和义务,几个中小型企业可以联合起来,分工合作,对某一地区客户进行配送。通过共同配送,可以减少社会车流总量、减少交通拥挤、减少交通工具对环境的污染,也可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其次,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复合一贯制运输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由于采用集装箱作为集装工具,通过复合一贯制运输,可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装卸搬运环节,降低运输过程的货损、货差,减少包装支出,也可顺利实现门到门运输。因此,本文认为这种运输方式,可以克服单个运输方式固有的缺陷,把不同运输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实现整个运输过程中的最优化和效率化。
最后,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生产型企业为了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降低经营风险、节省企业费用、增加赢利,把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而第三方物流企业同时为不同企业服务,合理进行配装配载,可以实现规模效益,也可降低社会车辆总数,减少交通拥挤,避免对流运输和迂回运输,减少空驶率,最大化运输绿色化。
(2)选择绿色包装。第一,包装材料绿色化。如今,用塑料作为包装材料越来越盛行,塑料材料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比如有些塑料有毒,有的塑料在自然界中不易降解。随着物流量增大,包装废弃物给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因此,在选择包装方法时,应遵循绿色化原则,避免重复使用、循环使用、回收使用包装材料,用尽可能少的材料实现多种包装功能,利用生物降解、分解来推行绿色包装。
第二,包装成本低廉化。影响包装成本的因素主要有人工费用、包装材料费用。随着我国人力成本越来越高,低劳动力成本时代即将过去,这就要求企业提高包装作业的机械化程度,用机械代替人工。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人工和机械相结合的方式,在半机械化的条件下从事包装作业,既提高了包装效率又节省了包装费用。另外,在包装材料使用方面,在保证包装功能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材料的档次,节省包装材料费用。在包装使用方面,应尽可能采用通用包装、周转包装,以便提高包装材料的使用率。
第三,包装的大型化和集装化。选择包装尺寸时,应尽可能实行包装尺寸模数化,可充分利用托盘、集装箱等集装工具。集装工具本身可以起到产品外包装的作用,进而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有利于保护货体。在包装的集装化和大型化基础上,有利于物流系统在运输、保管、装卸搬运的过程中使用机械,从而增加作业速度和效率,降低各环节成本。
3、开展绿色流通加工
在流通加工的各项活动中,部分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鉴于此,应研究流通加工绿色化措施。流通加工绿色化措施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集中处理流通加工中产生的边角余料或废弃物,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造成的废弃物污染,比如蔬菜在运进城市消费之前,应对其进行流通加工,通过进行去土、去根、去黄叶和病叶等流通加工过程后,使之成为“净菜”,可大大降低城市生活垃圾。二是变消费者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4、加强对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的监管
在物流活动过程中,从供应物流开始,经过生产物流,最后到销售物流,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废弃物、返品或废旧包装。这就要求政府和企业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和相关技术引进力度,对由产业部门自行处理的工业废弃物,应依法加强监管。在逐步提高民众环保意识的同时,政府还应加大有关财政支出,以提高相关处理设施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对企业来讲,不能仅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化,还应主动与各方面利益群体协同起来,从现代物流管理的高度来综合考虑运输、生产和配送活动,最终实现全面的供应链管理。
【参考文献】
[1] 刘燕: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物流[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
[2] 钟波兰:论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物流科技,2008(1).
[3] 华瑶:现代绿色物流管理策略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6(10).
篇8
绿色服装的根本设计理念是保护环境,它利用新型绿色环保材料,设计出一种既利于人体又保护生态环境的服装。目前绿色服装设计仍然处于一种探索之中,文章将会围绕绿色服装来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一些绿色服装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以期可以在未来的服装设计中发挥作用,提供新的设计概念。服装设计师需要从深层次上探求设计与人类发展的关系,通过设计活动,能够使人类与自然、人文环境和谐共处。
关键词:
绿色服装设计;自然主义;环保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增长模式,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是人们意识不断提高,时代不断前进推动下的科学性的观念,现代设计应该遵循以自然为本的原则,成为现代设计师的共识。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追求绿色环保,绿色服装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绿色服装其内涵是利用绿色环保的面料去设计新型环保服装。绿色服装经过几年的发展,各种环保服饰、自然时装将成为服饰领域内的时髦商品。随着人们对服装的需求越来越严格,绿色服装从多方面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一、绿色服装设计的定义
20世纪80年代末在设计领域开始出现一股潮流,强调生产与消费环节都需要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这就是最初的绿色设计(GreenDesign)思想。这种思想不仅指导设计师的设计方向,更倡导一种社会责任意识,促使社会各界关注自然、关注环境、关注人类与外界的关系。绿色设计的概念与生命周期设计、环境设计、自然设计等概念接近,所以在各种场合经常被相互替换使用。绿色服装设计又被认为是自然时代下的自然设计,这种设计主要是选用绿色环保材料,设计并生产出自然的、绿色环保的服装。在欧美发达国家,许多设计师、艺术家都在其作品中体现出绿色设计的概念。绿色设计核心的理念是在研究设计产品与企业厂商之间,如何平衡对环境影响的关系、如何较好地保护自然环境,避免设计产品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绿色设计理念对传统设计理念进行了较深入地研究和反思。绿色设计包含了设计师对自然的环保意识、对生活方式中健康舒适的着装意识等诸多意识和看法。当绿色设计理念与服装设计观念相结合,就不仅仅是在工艺、技术上进行创新与改革,而是要对传统服装行业的观念进行颠覆式的革新。同时应该理解,绿色服装设计概念的提出与最终实现之间还是有着很大距离的,完全符合现代绿色设计自然环保、健康舒适理念的服装产品是没有的,只能通过绿色设计将服装的自然观念提升。同时,由于人们受到经济落后、物质匮乏、思想愚昧等现实条件的制约,还没有接受绿色服装带来的全新观念,需要我们不断减少差距,提高认识。服装的绿色设计可定义为服装设计需要满足健康、舒适的要求、满足自然、环保的要求、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绿色设计就是要在艺术与技术、功能与形式、环境与社会等关系中寻求适度的平衡。通过绿色服装设计,向人们不断呈现出具有自然美学价值的现代服装设计。
二、绿色服装设计的要求
以自然为本的绿色服装在设计上必须选用偏向于自然的、绿色环保的材料,既要考虑到材料性能是否极大地提高舒适度,还要考虑到该种材料是否对人体及社会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这是绿色服装设计的基本要求。第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材料是否可以回收、如何处理废旧材料;面料色彩的染整有无化学染剂,在必须使用图案色彩的情况下,怎样更多使用本色织物等。第二,在绿色服装的生产过程中要保证生产环境的环保,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带给环境的不良影响。同时,应该积极主动地对服装产品开发过程中技术环节所产生的信息,进行详尽地归类比较与存档。比如,服装的材料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等,以便使产品在以后的设计生产中得到更好得提升。第三,在绿色服装的营销策略上对绿色消费观念进行宣传推广,提高消费者环保消费意识,促进服装行业高效、健康的发展。第四,在绿色服装的产品包装过程中,包装材料同样选用绿色环保材料。比如,容易处理、可再回收利用的环保材料。这不仅可以使绿色服装设计的理念得到贯彻,也会提升服装的产品形象。绿色服装设计的核心理念就是结合环保理念,设计出符合现代社会人们对服装的各种要求,其设计风格可以是多样的,做到既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还能做到不失时尚和潮流。绿色服装设计应该以穿着舒适为目的,设计生产符合人们审美要求的环保服装。不强调服装造型的新颖奇特,重点表现服装自然形态、休闲状态下的审美感受。同时,需要注重提高服装的可穿着性和机能性,注重与其他服装搭配之间的共存与和谐。在设计过程中,服装设计师有一定的灵感发挥与自由设计的空间,穿着者获得了追求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表达出人们追求回归到自然和谐状态的美好愿景。同时,服装设计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穿着者的需要,进行多种多样的搭配尝试,这样不仅增强了绿色服装的个性和特色,也能很好地满足各方面穿着者的需求,表达出了以自然为本的绿色服装设计的健康理念。
三、绿色服装设计的方法
绿色服装设计的方法一般可以从色彩、材料、造型三个方面着手,对绿色服装设计提出设计思路。
1.色彩色彩对于服装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元素,色彩在服装上的完美应用将会极大提升人们的视觉享受,人们对色彩的追求由来已久,因此,绿色服装设计师在进行服装设计时,应该充分认识到色彩的重要性,合理地运用色彩,在服装上创造出一个色彩世界。设计师还应该要有意识地去组合搭配一些色彩,来引起人们对色彩的联想,这样更能体现出色彩的美感。绿色服装设计中,服装色彩的设计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提倡回归表现自然的色彩,试图表达出对现代都市生活中乏味的节奏、单一的色彩环境的不满,向往回归自然、亲近自然,并享受自然五彩斑斓的色彩环境,享受与自然融合的自在的、放纵的生活追求。绿色服装设计在色彩上,主张以自然中的色彩为主要色调,比如,阳光海滩的色彩、青草泥土的色彩、沙漠绿洲的色彩、蓝天白云的色彩、冰川海水的色彩,以及诸如非洲原始民族的人文自然色彩……这些色彩都是服装设计师在服装设计时的主要色彩来源。同时,尽可能在使用色彩印染的过程中选用自然、环保的植物染料,避免使用化工染料和各种工业染剂等。绿色服装设计中,使用本色原棉、麻、丝等天然未经染色的植物纤维织物,不管是视觉审美性还是穿着舒适性,都是绿色、环保的坚持理念。对于绿色服装而言,其核心色彩理所当然为绿色,绿色作为生命的颜色,有其独特的魅力,象征着自然的纯净、生命的勃勃生机,绿色是一种魅力色彩,绿色在绿色服装上的应用,将更能体现出绿色服装所追求的那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2.材料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各种植物纤维,如大豆纤维、竹纤维、菠萝纤维等新型绿色环保面料层出不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除了纤维的绿色环保之外,一些有机染色法也应运出现。绿色服装设计理念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创新性,这种设计风格将会利用绿色环保材料去设计服装,绿色服装材料被称为自然、环保服装材料。绿色服装设计最根本的体现在于运用绿色服装材料来进行设计,因此选用正确的服装材料至关重要。关于绿色服装材料的正确选用,有以下两种思路:第一,必须是环保材料,其对自然环境不会造成危害,因此,必须选用那些在生长过程中没有遭受过污染的纤维材料,这种纤维材料在失去使用价值后,还可以实现回收再利用,在自然环境下也能完全降解。第二,必须是对人体无害的,最好是选用那些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的纤维材料。这种保健纤维材料虽然比较少,但是相信随着我国纺织业的不断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型保健面料被开发出来。对于绿色服装设计师而言,要结合传统面料的特点来进行合理的使用,同时也要不断熟悉各种新型面料,才能设计出最优秀的绿色服装。追求绿色、环保的服装,今天已经成为服装设计师与穿着者的普遍共识,成为今天服装设计的主流方向。为了追求并符合自然、环保的设计理念,越来越多的面料生产企业开始注重生产自然、环保性能好的面料,来迎合市场的需要。亚麻、海斯摩尔纤维等绿色环保的材料逐步受到面料生产厂商的重视和青睐。甚至有服装行业内专家认为,自然、环保面料的成本虽然比普通面料高出很多,并不是所有生产厂商和用户都能承受、消费得了,但是经过数年的市场培养,一定能占领服装行业,自然、环保面料的推广对服装企业的发展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造型绿色服装设计在设计造型上,追求如何处理服装与人体之间的关系。关于服装的造型结构处理上,在东西方是有所差异的,相比较西方设计师追求立体造型设计,东方设计师更加注重二维平面造型结构。绿色设计技术与传统的设计理念是不同的,并不过度地追求造型上的另类,它追求的是服装最原始的舒适功能,绿色服装设计技术结合人的身体特点,利用简单却舒适的材料,去设计一种简单却舒适的服装,这种服装的设计风格虽然十分质朴,但并也不影响它的功能性和实用性,相对于传统服装,它将会更加舒适。怎样实现绿色技术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呢?最简单的一种设计思路就是对服装上的某一个部件进行新的设计。比如,可以把口袋设计成不同的颜色,甚至可以设计出不同“口袋零件”,穿着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替换件。对多个部件进行设计还可以让穿着者自己对各个部件进行组合搭配,这样穿着者就可以结合潮流变换,尽情展现自我个性了。这种设计风格可以让穿着者来做自己的服装设计师,来把自己的穿着与设计过程结合起来,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完成属于自己最独特的服装作品,并且由于是穿着者自己组合搭配的作品,因此会极大地提高服装的使用率。虽然这种设计风格在目前的社会中并不多见,属于一种非主流的设计理念,然而这种设计风格是绿色服装设计的一部分,相信在未来人们会发现这种设计理念的优点,并且将会在各种类型的服装中得到体现。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绿色服装技术越来越趋向于成熟,不难看出绿色服装的广阔前景,本文从多方面对基于自然时代的绿色服装设计做出了大致的介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绿色服装和面料将会成为时代研究的热点。绿色服装经过发展,各种环保服饰、自然时装将成为服饰领域内的时髦商品。随着人们对服装的需求越来越严格,绿色服装从多方面满足了人们的要求,比如,它借助绿色,能极大地提高人们的视觉享受,从而愉悦人们的内心,因此,绿色服装所表现出来的美感,相对于传统的服装设计来讲,绿色服装设计是一种新的尝试。尽管许多绿色服装设计产品现在还处在设计的初级阶段,但以自然为本的绿色服装设计将会成为服装设计师未来设计的主要方向,也会成为服装市场的主流,绿色服装必将成为服装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沈雷,熊瑛.基于自然时代的绿色服装设计初探[J].毛纺科技,2009,(2):60-63.
[2]丁英翘.基于自然时代的绿色服装设计初探[J].青年与社会,2013,(9):239-240.
[3]康延芳.基于自然时代的绿色服装设计初探[J].中国-东盟博览,2013,(4):238-241.
篇9
包装物与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包装物成为商品流通不可或缺的部分,包装物在产品制造过程提升周转效率、流通过程加强产品形象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为推动市场经济发展作出极大贡献。据统计2016年预计可突破1.9万亿元,包装经济及其相关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包装物及包装工业蓬勃发展背景下,商品被过度包装、消费者承担额外负担、包装物回收率低造成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等不良现象随之出现,包装资源浪费、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凸显出来。近些年随着绿色供应链、循环经济等理念不断融入到生产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逐渐认识到包装物管控的重要性,逐步采取各种方法及管理措施提升包装物循环利用效率。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加强全过程集约管理,提倡包装废弃物的“3R”(减少 Reduce、再利用 Reuse、循环( Recycle)原则。
大件运输工装(以下简称运输工装)是一种专门用在生产、运输时固定并防止产品移动损伤的包装物,该包装物定制化生产,可按大件长度来区分运输工装。运输工装价值较高,单个价值数千元,单次维修费用根据工装损耗情况差异而定,报废处置难度小,但报废后只能按废旧金属回收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对固定资产的界定“单位价值超过两千元、使用周期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等”,由于运输工装回收率、使用周期存在不确定性,导致其成本摊销次数等账务处理存在不确定性,因此,企业包装物在库存管控、费用摊销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
二、研究综述
由于包装物回收渠道、回收利用等方面不成熟,包装物周转过程回收存在局限性,朱子音(2008)包装不标准、包装规格差异造成仓储资源浪费,提高库存利用与作业效率成为企业仓储的重点。曹西京、张婕(2009)大多回收包装废弃物的企业经营规模较小,对回收物流技术相关的信息渠道缺乏了解,这严重阻碍了包装物回收率及回收利用效率,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毛科林(2015)金属包装制品回收再利用比其它材质回收率高,但回收的金属包装物大多作为冶金原料使用,重复利用率低。工业包装在循环使用过程中依赖于包装物逆向物流模式,金大鑫、陈晓慧(2015)构建工业包装回收组合成本模型证实建立逆向物流回收包装可以降低成本,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并产生生态效应。罗媛静、舒祖菊等(2015)建立制造商、第三方与消费者集成的包装物回收网络,积极发展与研究包装废弃物流网络高效运行,不仅可以通过提升包装回收率还可以巩固与第三方的合作。刘国秋等人(2014)通过包装物生产商、使用者、行业回收及第三方参与等四种渠道包装物回收方式对比发现,前三种回收方式信息反馈、回收速度等方面存在优势,但建立契约采取第三方回收模式能获取最低的物料成本,适用于各类规模的企业。总之,当前形势下包装回收存在一定缺陷,需要根据产品流通特征因势利导,以提高包装物回收率及再利用率。
三、大件运输工装回收利用管理困境
(一)运输工装可回收率低
大件运输工装主要是金属制品,属于资源消耗较大、物料成本较高的包装物,大件运输工装主要由产品定制化采购,采购入库后在产品成型后使用,使用过程覆盖厂内生产、转运等过程。运输工装周转时间长度难以确定,厂内生产工序及出厂前堆放一般控制在10~25天,若生产过程出现质量异常需进行返工或返修,则其厂内周转时间延长;产品发运后,产品消耗时间周期较长,因此运输工装回收周期延长。运输工装随产品发出后,缺乏逆向物流或者包装物回收管理激励下,其回收难度较大、回收再利用率较低。某公司在统计过去一年的运输工装回收再利用情况,当年发出运输工装近6000件,仅回收1300余件,其中可直接再次使用1150件、需维修后使用150件,需报废数十件,提高运输工装回收利用率成为包装物管理的重点工作。
(二)运输工装库存管控难
包装物是构成产品的组成部分,在生产、销售过程各环节与产品密不可分,存在随同商品计价或不计价等销售方式。在最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将“包装物”与“低值易耗品”合并为“周转材料”科目,因此明确了其周转、重复利用等特征。在企业物料库存管控时,由于包装物存在用量大、周转次数多,企业往往忽视了包装物等材料的库存管控的重要性,比如按照ABC库存分类管控方法,包装物很大程度上被归类为C类物资,缺乏有效的供应及库存管理措施。包装物在采购管理中受消耗方式、回收程度等因素影响,一般采取搭建在产品BOM(Bill of material,简称BOM)确定需求或者制定最大最小库存方法,前者主要是在运行MRP(Material resource plan,物料需求计划,简称MRP)时计算出采购需求并进行采购,这种方式适用于规律性的物料消耗;后者主要是建立库存上下限额度,在库存消耗到最小库存时及时提出采购需求进行补充库存,库存增加到最大库存后进行消耗。大件由于回收周期长、回收程度低等限制,其库存管控缺乏规律性,采取批量采购的方式造成阶段性库存较多,也有阶段性库存短缺的现象,因此,亟需提升运输工装管理规范,既是成本控制也是生产保障的需要。
四、大件运输工装回收利用管理提升策略
(一)运输工装需求计划类型
BOM是定义产品结构的技术文件,将产品结构转化为某种数据,以实现计算机辅助生产及其他子系统的数据交换,提升采购、生产等方面数据信息化与集成性。大件运输工装随着叶片成品完工被领用,每一件成品均需要消耗一件运输工装,其物料消耗跟生产性物资存在相似性,但是又不属于构成产品实体的组成部分,因此,搭建成品BOM时是否将其纳入存在争议,一方面运输工装在叶片加工及销售过程中消耗模式与一般生产性原材料一致,另一方面运输工装存在可回收性并不构成产品实体的组成部分。
ERP系统在搭建产品BOM时分为工艺BOM与生产BOM,前者为标准BOM,可以清晰地显示产品工艺路线及物料定额,后者可根据生产BOM实际生产耗用情况来修改BOM定额,通过工艺BOM的稳健性与生产BOM的灵活性来实?F物料需求的动态平衡。在生产连续、平稳前提下,运行MRP时根据工艺BOM定额需求滚动计算出运输工装的采购需求,以满足未来一定时间内不考虑运输工装回收的总需求量;存在运输工装可回收时,将回收的工装通过成本中心领料或销售退回的方式进行入库至可使用状态,ERP系统运行MRP时会根据现有实时库存量减少采购需求量;若回收的工装未及时入库又达到可用状态时,可以在ERP系统领料时将生产BOM的定额数量减少,通过线下领料的方式实现运输工装发料,由此实现运输工装需求计划管控。此外,计划变更频繁、产出不平稳等异常时,需要及时人工去运算MRP,以实现采购需求量的准确性。
(二)运输工装库存管理
风电运输工装库存消耗速度受叶片制造商生产能力或发运能力影响,由于循环周期、回收利用率等存在不确定性,过程使用者包含制造商、第三方运输、风场等相关方,加大了运输工装库存管理的难度。为了降低运输工装库存失控带来的资金积压问题,需要从供应源头规范运输工装库存管控,根据运输工装供应来源区分为初次采购与回收。初次采购的风电工装安装标准采购流程进行采购,根据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实行费用化采购或者资产采购,采购到货后收货入库,按照一般生产类物资管理。根据成品产出计划进行运输工程领料,按月一次性从仓库领出投至生产性成本中心,将运输工装产生的成本或费用在当月进行分摊,费用归集到生产订单或者进入当期制造费用,实物随成品完工下线及周转进行消耗。运输工装实现回收时,将工装回收产生的物流费用或维修费用计入所属运输工装,以费用化采购的形式将产生的物料费用或维修费用作为工装入库价值,采取成本中心收料的方式将其入库。
(三)运输工装逆向物流模式
在传统的物流外包模式下,制造商与客户之间进行实物流、信息流的传递,运输商在物流外包过程中仅接收来自于制造商关于交付等信息,客户在收货后向制造商传递收货信息,无法实现信息流的闭环,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局限性。商品实物通过运输商实现单向的流动,实现商品所有权的正向转移。传统的物流外包模式下由于缺乏信息闭环及逆向物流模式,运输工装存在信息沟通障碍,进行运输工装回收可能造成成本增加、库存管理混乱等方式。运输工装回收过程信息化管理中,ERP系统局限于内部管理,需要借助CRM(Customer Relation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售后服务系统、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等系统来实现外部信息获取,通过内外部信息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运输工装信息共享,制造商与运输商、运输商与客户进行双向的实物流交互,实现叶片与运输工装的双向流动;强调了运输商在双向信息沟通中的重要性,叶片发运时,制造商分别向运输商及客户传递叶片交付信息,叶片交付后,客户向制造商及运输商传递工装回收信息,由此实现信息的双向、闭环沟通。这种信息传递的过程通过ERP与CRM或者售后服务系统的接口来实现,当CRM或售后服务系统中有产品交付或工装回收需求时触发ERP系统相关需求,ERP系统用户根据相关需求进行产品发运或工装回收入库;与此同时,CRM或售后服务系统将产品交付或工装回收需求传递给运输商,运输商代为进行产品运输或工装回收,由此实现信息流与实物流的共享。
篇10
低碳物流则是将“低碳经济”的概念运用到了物流行业,其核心也是为了可持续发展,其目的是将环保理念运用到物流的各个环节,通过大力开展对低碳物流技术的研发和使用,从而不断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减少碳排放,最终达到物流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发展低碳物流的必要性
2.1物流业在低碳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联合的《2014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中显示“2014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0.6万亿元,同比增长6.9%。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6.6%,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运输费用5.6万亿元,同比增长6.6%,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2.9%”,可以看出物流业在我国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也意味着物流消耗是非常大的。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统计数据来看,他们的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几乎都低于10%,所以我国物流业还处在资源配置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的阶段。然而碳排放主要来源于能源的消耗,就目前我国物流业还处于高能源消耗的状况来看,物流业在我国低碳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物流行业碳排放量从2003年的2.35亿吨持续上升到2011年的6.09亿吨,所以做好我国物流业的碳排放工作对于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影响着我国整体减排目标的实现。
2.2低碳物流是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据目前全球对低碳经济的关注度和重视度来看,低碳经济必然成为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这不仅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的结果,也是各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大力推行低碳经济,那么就要做好各行业的低碳转型工作。据埃森哲物流和运输业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在各行业中运输业碳排放位居第五,占总量的13.1%”,可见物流行业低碳转型会给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在当前形势下,物流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的实际切实做好低碳转型工作,才能顺应时展的潮流,避开国际市场竞争中的低碳壁垒,抓住新的市场机遇,从而在实现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3发展低碳物流的重要意义
3.1促进物流企业资源配置优化
物流企业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运输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在我国目前物流行业还未整体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各物流企业还处于各自为战的情况,并未形成对资源的合理使用,物流行业常见的实载率低、空载率高、无效运输和重复运输现象严重的情况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而通过物流低碳转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在合理整合各种物流信息的基础上,促进物流需求预测的准确性,从而不断提高物流的合理化和效率性。还有就是通过加强各种运输工具整合,合理使用各种运输工具,充分挖掘物流行业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从而在逐步减少物流成本的基础上促进物流企业的资源配置不断优化。
3.2促进物流企业联盟的形成
物流企业要想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摆脱目前封闭、保守的现状,应该在低碳转型的要求下,切实做好物流企业间的协同工作,促成物流企业联盟的建立,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局面。物流企业联盟主要是要做好共同配送的工作,因为共同配送可以有效解决我国物流业设施利用效率低下、结构布局不合理以及重复建设情况严重等问题,从而提高我国物流的效率,逐步形成低碳、科学的物流配送体系。
3.3促进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电子化发展
低碳物流发展就是要求实现物流发展的现代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已经成为了现代物流的基础和标志,同时也为提高物流效率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通过对物流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使得物流企业在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等方面都能做到快速高效,从而可以很好地对物流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工作,对市场变化做出及时有效的应对。再者信息化可以加快物流产业联盟以及物流经营网络的建立,从而实现整个物流供应链的信息共享,这样将大大降低物流对资源的消耗以及给环境带来的副作用。
3.4促进绿色物流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对绿色物流的定义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而绿色物流服务则是基于绿色物流基础上的一种资源节约型、无毒无害型物流服务。物流低碳转型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大大降低物流行业对资源的消耗,从而减少物流行业的碳排放,这正好与我们所提倡的绿色物流相一致。只有物流企业切实减轻了物流对环境的伤害,才能实现物流企业乃至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大力发展绿色物流,实现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物流发展模式,是物流低碳转型的必然要求。
4发展低碳物流的策略
4.1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人对于新事物的接受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全球气候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我们已经不能让人们慢慢接受发展低碳经济这个新事物,而是要让人们在短时间充分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改变全球日益严峻的气候形势,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好宣传工作,加快人们认知的步伐,逐步在全社会中形成低碳意识。对于物流低碳转型也是一样,由于我国物流业长期受封闭、保守思想的影响,所以要想加快物流低碳转型的步伐,就必须在物流行业内部加大宣传的力度,使物流企业充分认识到低碳转型对社会发展及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加快物流行业低碳转型的步伐。
4.2建立健全相应法律法规
随着低碳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我国也出台了很多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这对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我们还必须加强法律法规的适用性研究。物流行业也是一样,我国物流业目前也处于高速发展的水平,要想快速、科学地进行物流行业的低碳转型工作,就必须根据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实际,切实加快我国物流行业碳排放指导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工作,从而通过法律法规的强制约束力来不断推进我国物流行业的低碳转型工作。
4.3注重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引进
同志在2010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了应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我国著名专家邹骥教授指出“以高能效技术来看,发达国家的综合能效,也就是一次能源投入经济体的转换效率达到45%,而我国只能达到35%。这两年,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整体来看还是很落后,而且发展十分不平衡”,所以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必须注重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引进。低碳技术作为低碳物流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对其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鉴于目前我国物流低碳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首先我们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加大物流低碳技术开发的力度,因为只有这样的技术才能在我国物流行业中快速、有效推行,从而切实加快物流行业低碳化的进程;其次也要注重低碳技术的引进工作,特别是发达国家先进、成熟的物流低碳技术,同时我们还要重视引进过程中的消化吸收,而不应该是生搬硬套。
4.4加快物流行业的规模化发展
规模出效益,在物流行业低碳转型中推进物流行业的规模化发展,不仅能加快物流行业资源整合的步伐,还能同时提高物流行业的资源使用效率,从而达到使物流行业节能减排的目的。从我国物流企业的实际来看,中小型物流企业占了绝大多数,这不利于物流行业低碳转型的发展,所以要加快对物流行业龙头企业的建设和扶持工作,通过龙头带领效应,不断促进物流行业的规模化进程。
5发展低碳物流的具体措施
目前我国关于低碳物流的研究主要是侧重于宏观理论的研究,对于结合物流具体操作环节的具体措施研究比较缺乏。本文在前面对于低碳物流提出宏观策略的基础上,再从物流行业的各个具体环节出发,有针对性地探讨各个环节在低碳节能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这样既保证了研究的实效性,也对以后物流低碳转型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5.1运输
运输环节是物流各个环节中能源消耗最多的环节,也是可能造成浪费最严重的环节。对于运输环节而言,首先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优化运输结构,采取多式联运的策略,有条件的地方特别要多增加铁路运输的比重;其次采用绿色、节能的运输工具和设施,加大短途运输中新能源交通工具的使用。
5.2仓储
仓储环节主要优化库存量,过多的库存量同样可以带来更多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具体来说,首先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应合理考虑库存量,可以采用物流外包的方式很好地避免过高库存的问题;其次加大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有效科学的库存预报,从而提高采购、库存的合理性;再者合理布局仓库资源,节约运输成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优化配置仓库资源,使得仓库的配置既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同时又能节约运输成本以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
5.3装卸搬运
我国目前装卸搬运行业的自动化程度还很低,且搬运工具同样处于高能耗阶段,在该环节节能减排的形势非常严峻。具体而言,对于装卸搬运主要是提高装卸设备的现代化程度,增加电气设备以及自动化设备的比重,通过提高装卸效率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5.4包装
从我国目前物流业发展的实际来看,过度包装的问题随处可见,包装环节占用和浪费了很大的资源。首先我们必须解决过度包装的问题,尽量使用经久耐用的包装物;其次在包装材料选用方面我们应该尽量选用节能环保材料;最后对于包装设计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目前国际上流行的5R原则来进行设计。
5.5配送
配送环节在物流中所耗能源比例也相对较高,科学的配送不仅可以提高企业效率,而且可以大大减少碳排放。首先必须对配送路线进行科学规划,这样可以很好地减少配送过程中空驶率、重复运输及无效运输的问题;其次是对配送量和配送方式进行科学配置,从而减少能源的消耗;最后对于配送工具也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尽量选用节能环保的配送方式。
5.6回收
废弃物回收也是循环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再利用,从而减少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这里说的废弃物主要包括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包装物废弃物以及废旧物流设施设备等,具体而言就是对其进行改造、回收、再利用等问题。
6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