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0: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业经济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业经济发展趋势

篇1

“十一五”时期,太仓市工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沿江沿沪两大优势,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自主创新为动力,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较快扭转了增速下滑局面,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明显好转。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太仓市工业经济经历““V”型走势后强势反弹,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900亿元,比2005年增加1216亿元,增长178.6%,年均增幅22.3%。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及工业投资均保持较快增速,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40%。太仓市工业经过这些年快速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与周边县市区相比,依然存在经济总量较小、龙头企业较少、创新能力较弱、产业结构较老、产业布局较散等发展瓶颈性问题,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上升压力依然较大,实现经济由复苏到繁荣还要经历一个曲折而复杂的过程。外部需求不足、出口导向受阻对太仓市工业经济增长的消极影响有待通过持续不断的扩大内需和增加投资来逐步消解。

一、太仓工业经济的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工业经济总量有待进一步扩大近年来,太仓市工业经济不断发展,201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1900亿元,但与周边县市相比,差距依然很大,在苏州工业经济总量中占比依然较小(1/12左右),做大工业经济总量,推进“工业强市”,实现“工业立市”,任重而道远。

2、龙头企业发展有待进一步推进太仓市工业企业8000余家,但规模以上企业占比不到20%,小型加工型企业居多,没有一家产值超百亿的大型企业。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与广泛影响力的龙头型企业带动,制约了太仓市工业产业链延伸、区域企业集聚和特色产业园的做大做强。

3、区域资源争夺加剧,转型升级压力增大太仓位于我国工业最为发达长三角地区,域内各县市都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共同任务,各地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中的资源争夺与日俱增,尤其在新兴产业招商方面,竞争已趋白热化。太仓市工业经济整体实力与周边县市比较优势不明显,新兴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转型升级竞争尤为激烈,发展压力不断增大。

二、太仓工业经济发展的机遇

1、国际产业转移加快,有利于太仓市传统制造业借机提档升级

2、长三角发展战略推进,有利于带动太仓市工业产业做大做强3、特色产业发展,民营企业壮大,有利于推进太仓市可持续发展。

三、太仓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壮大民营企业民营经济的发展是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经济活力之源。着力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激励本地能人老板积极投资兴办工业企业,开发项目产品,推动全民创业,保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推动民营企业改革,为民营企业的产权制度创新提供资金支持;鼓励民营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和名牌战略,在深化协作配套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规模型企业、原创型企业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的比重,提升民营经济的总体实力和民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2、加强自主创新加快传统产业高新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企业素质和产品品质升级,推动区域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通过与国内外各大科研院校的合作尝试与广度,围绕主要产业和重点企业的技术创新,建成一批为企业提供应用基础研究、工程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等一条龙服务的产学研合作载体;鼓励设立企业研发机构,做大做强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自主开发能力的企业研发中心,使其成为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研发载体,成为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规划制定的决策咨询载体,成为产学研联合和对外交流合作的载体,成为企业人才集聚、整合内外有效资源的载体。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太仓市创新人才计划”,发挥政府对创新人才导向作用,促进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创新成果向企业集中,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着力解决制约太仓市产业提挡升级的关键技术瓶颈。鼓励企业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深化以产权、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为重点的企业改革,支持企业采用技术入股,股票期权等多种分配形式,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4、推进品牌战略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全面增强品牌的知名度,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全面落实相关鼓励扶持政策。在产品开发补助、技术改造贴息、生产要素协调等方面优先考虑、重点倾斜,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境内外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推动更多的太仓产品向江苏省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跃升,更多的太仓企业商标成为著名商标,驰名商标;提高综合服务水平。不断完善品牌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协会、社团组织、中介机构等牵头和引导作用,着力抓好品牌设计、传播、提升和推广等各项工作,探索举办“太仓品牌产品展示”等推介活动,致力形成全社会重视品牌、创建品牌的舆论氛围。

篇2

>> 工业园区建设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柳州市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平坝:以工业园区为经济发展的主抓手 广西贺州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探析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难题与对策 产业集群视角下皖北特色工业园区建设与皖北经济发展 甘肃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工业园区转型综改步伐 工业园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长株潭主要工业园区的物流发展策略分析 工业园区的主要作用 发展工业园区人才经济的思考 经济工业园区生态化设计分析 成都市工业园区发展状况分析 循环型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分析 湖南省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分析 侯华梅:以工业园区和双创基地为重点,打造民营经济发展平台 浅析工业园区发展建设 新疆第七师五五工业园区发展战略研究 县域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证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011-11-30.

[2]马伊宁.推进园区建设 打造项目“聚集地” 新疆已有国家及自治区级园区71家[EL/OB].http://.cn/news/content/2012-08/15/content_7134835.htm,2012-08-15.

[3][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2011新疆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9.

[5]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 [EL/OB].http:///view/440666.htm,2012-07-25.

篇3

一、20__年工业集中发展区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一)工业集中发展区基本情况

1、工业集中发展区内基础设施配套已日趋完善。到目前为止,工业集中发展区内新建道路21公里,雨污管网0.82公里,供水管网2.5公里,供电线路10.74公里,供气管网5.34公里,铺设通讯线路6公里。

2、工业集中发展区共入驻企业156家(其中,9月签约制鞋企业50家,11月签约制鞋企业54家),总投资39.5亿元。其中,已建成投产企业34家(含原金鸡老企业10家),投资额20.47亿元;在建企业16家,投资额12.83亿元;待建企业106家,投资额19.76亿元。

(二)20__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__年,工业集中发展区实现工业产值12.29亿元,同比增长57.56%;工业增加值3.69亿元,同比增长67.73%;销售收入11.68亿元,同比增长62.22%;税收3419万元,同比增长95.37%。固定资产投资额全年达到5.52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额达到1.1亿元。20__年全年工业集中发展区内规模以上企业完成的工业增加值将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的15.2%,即实现工业集中度15.2%。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征地拆迁工作相对滞后

按___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征地拆迁由市国土局、崇阳镇政府负责拆迁完毕后交付企业。但一方面征地拆迁无明确时间表,导致与企业签订的交地时间不能得到落实,影响了企业投资建设安排。另一方面,在交付用地时,项目用地内沟、桥、路、线等迁改工作,农民的资金分配等往往滞后,企业进场时,常发生农民阻扰事件。

针对这一问题,工业集中发展区拟成立专门的征地拆迁领导小组,负责工业集中发展区内土地征用和地上所有附着物的拆迁工作。同时,把沟、桥、路、线等的迁改工作统一纳入拆迁工作中,交付项目用地时交付净地。

(二)建设资金问题

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资金投入主要来源于土地出让所得、财政投入、银行贷款和其它形式。由于目前土地开发成本与土地出让价格倒挂,因此,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建设投入实际只有财政拨款、银行贷款和其它形式的资金。根据近期建设规划,工业集中发展区将着重打造“中国女鞋之都___生产基地”,预计所需征地拆迁成本约4.6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约2亿元。要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必须加大财政拨款和拓展资金筹集渠道。由于资金困难,导致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缓慢,污水管网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业次干道建设等动工迟缓,从而制约了园区招商引资工作和企业发展。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承载能力亟待继续加大建设和完善力度。

针对这一问题,工业集中发展区拟积极向市委、市政府争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并努力拓宽社会资金投入渠道,进一步解决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问题。保证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专款专用,及时用于工业集中发展区内水、电、气、道路和绿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上,不断提高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最大程度地满足企业的正常生产需要。

(三)国有土地使用证办理指标较少

目前,工业集中发展区内已办理国土证的只有四家企业(金麒麟生物科技、川龙动科、汇源通信、华源医药)。投产企业因没有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而不能进行融资,影响了企业的做大做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工业集中发展区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对外招商引资形象。

针对这一问题,我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将努力请示市委市政府支持,加大清理闲置土地的力度,对全市的土地指标统一调剂使用,扶优限劣,优先安排一部分指标给工业园区的优质企业,缓解园区用地指标紧张的矛盾;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对工业区内符合办证条件的,税收较好的企业每年逐步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

三、20__年工业集中区工作思路

(一)抓招商引资,提高引进项目质量

20__年,___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牢牢把握工业集中发展区的产业导向和定位,严把招商质量,适当提高项目准入门槛,不断提高引进项目的质量和档次。我们将紧紧围绕“中国女鞋之都___生产基地”和家具产业园的建设目标,制定相应的招商引资规划,积极探索更加高效合理的招商模式。重点引进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龙头项目、产业链和供应链长的核心项目;积极探索“龙头企业拉动、配套企业跟进、产业集群发展”的产业链招商模式,充分发挥以商招商的作用,在来崇投资成功的企业中发展招商代表,把招商视野向其生产上下游产业延伸,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积聚产业基础。

(二)抓项目建设,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一是重点打造“中国女鞋之都___生产基地”,力争按照目标规划顺利启动和建设。我们将积极按照“在手的鞋业项目抓到资;待建的鞋业项目抓启动”,快速推进鞋业项目用地的征地拆迁工作,尽快交付“七通一平”项目用地,力争早日启动鞋业产业园的施工建设。同时,积极探索鞋业产业园的发展模式,为鞋业企业发展提供更加科学、完善的支持平台,力争早日建成中国西部最大、最具影响力的鞋业开发、生产、销售基地。二是继续狠抓在建重大产业化项目的推动工作,如全友家私产业园、丰丰鸭业、柯世达集团等投资项目,争取早日建成投产,实现龙头企业拉动产业集群发展。

(三)抓项目增资,助企业做大做强

工业集中发展区将继续推进融资平台建设,助企业顺利融资,做大做强。20__年,我们将积极协助___市中小企业局等相关部门,着手为工业集中发展区内企业建立企业信用 档案,减轻中小企业在融资中实物资产抵押、担保的压力,也为有良好信用的企业创造更多的融资和发展机会。另一方面,工业集中发展区还将加大投融资平台建设的力度,为园区内工业企业与相关金融部门、民间资金投资、上级部门政策支持资金项目做好更进一步的沟通,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篇4

关键词:林业工程;植物;环境;经济 

        林产化学加工已发展成为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包括树木提取物、木材热解、植物纤维原料水解、木材制浆等专业研究领域。

        1.从树木的根、枝、叶、果实、果壳中用提取法得到的产物称为树木提取物,主要包括:天然树脂、天然多酚类物质植物单宁、天然香精香料等。重视高产脂树种的选育,建立松脂工业的原料基地。我国采脂树种有马尾松、云南松、思茅松、南亚松、油松等,引种国外的有湿地松、火炬松、加勒比松等。要改进采脂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松香、松节油再加工产品的开发研究,开发一批材料工业、塑料工业、有机合成工业、香料工业需要的新产品,扩大松香、松节油的应用范围,使产品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能力。随着木材制浆工业的发展,浮油松香的发展是必然趋势,我国除脂松香外,要发展浮油松香的生产。在我国和许多国家,栲胶是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产品。栲胶的用途长期以来用于鞣革为主,今后栲胶生产的发展将取决于其新用途的开发。 

        2.木材热解是以农林副产物为原料,在隔绝空气或通入少量空气条件下,使天然多分子化合物通过分解及二次缩合的途径制取多种林产化工产品的方法。活性炭需要研究的课题很多,如化学药品活化法生产活性炭的工艺与设备的改进,目的是消除目前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气相与液相污染;廉价活性炭的生产与开发,适应废水、废气治理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此外,活性炭新用途、新品种的开发,在国内外都受到重视。 

木材的气化、液化及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有大量的农副产物生成,将木屑、树皮、稻壳、棉籽壳及作物秸秆的粉碎产物用特制的机械挤压成棒状或颗粒状成型燃料,可以大大改善燃烧性能,提高它们的利用价值;还可以再进一步进行炭化处理,获得成型炭化燃料,是木质能源的一种新的利用形态,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3.植物纤维原料水解是将原料和催化剂一起加热,使其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加水分解生成单糖的过程。单糖经过化学或生物化学加工可制得酒精、饲料酵母、糖醛和木糖醇等产品,水解后剩下的残渣,可制成活性炭和木素衍生物,用作塑料工业和橡胶工业的填料,也可直接用作燃料和肥料采用多种原料,充分利用生物技术,大力开发单细胞蛋白生产技术,同时开发糖质饲料生产技术。 

        4.制浆造纸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双重职能。纸和纸板的消费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的制浆造纸原料将逐渐地由非木材纤维原料向木材纤维原料转变,培育速生优质树种,发展造纸丰产林基地;调整企业规模,提高大型企业的比重,改进制浆造纸企业的技术装备,提高劳动生产率,研究新的技术和方法解决制浆造纸工业的环境污染问题。

转根据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来看,通过林业措施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成本低、综合效益好,真实的吸收和减少了二氧化碳,而且不会像有些所谓低碳的工业项目,在设备生产过程中造成新的二氧化碳排放。因此林业是发展低碳经济不可缺或的重要领域。

  一、森林是最大的储碳库和吸碳器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并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所以,森林具有碳汇功能。森林以其巨大的生物量储存了大量的碳。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森林被公认为最有效的生物固碳方式,同时又是最经济的吸碳器。与工业减排相比,森林固碳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大、更具经济可行性和现实操作性。森林的碳汇功能和其他许多重要的生态功能一样,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和气候安全一直起着重要的杠杆作用。 

        二、森林锐减造成大量温室气体排放 

        毁林和森林退化以及灾害导致森林遭

受破坏后,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碳被重新释放到大气中。联合国《2000年全球生态展望》指出,全球森林已从人类文明初期的约76亿hm2减少到38亿hm2,减少了50%,难以支撑人类文明的大厦,对全球气候变暖造成了严重影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数据,2000~2005年,全球年均毁林面积为730万hm2。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2004年,源自森林排放的温室气体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7.4%,仅次于能源和工业部门,位列第三。而且,目前全球森林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围绕哥本哈根乃至今后的国际谈判,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倡导通过恢复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以推动“减少毁林和退化林地造成的碳排放(redd+)”等政策的制定,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暖。

        三、森林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森林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如大规模植树造林、治理荒漠化等,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作用;建设农田林网,起到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的作用;建设沿海防护林、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对抗御海洋灾害,保护沿海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价值。而采用抗旱抗涝作物品种、加固海岸提防、减少森林火灾和病虫灾害、加快优良林木品种选育等,有助于提高森林本身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森林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增强,反过来又会提高森林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 

        四、木制林产品与林业生物质能源具有固碳减排作用

篇5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价值链;工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F43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作为贯穿亚欧大陆的带状区域合作走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目标是打造亚欧国家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依据相关国家的既有合作基础,遵循由近及远的建设原则,可以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空间范围划分为核心区、拓展区、辐射区三个层次(见图1)。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包括中国、中亚五国和俄罗斯,这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体和基础;拓展区包括南亚、西亚、蒙古、东欧等国家和地区;辐射区包括韩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国际分工由“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深化到“产品内分工”,以发达国家为龙头、跨国公司为载体的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拓展,价值链分工日益成为区域产业分工的发展方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层级互补的工业体系,这为构建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为“龙头”、以中国中西部地区为“枢纽”、以中亚五国及俄罗斯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工业价值链创造了条件,有助于这一区域提升工业分工水平,进而实现工业经济协同发展升级。

一、国际分工深化与价值链升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国际发展实践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任何一国或地区的产业发展都不可能在封闭的环境下运行,只有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发展中国家才能逐步提升产业竞争力,进而跻身经济强国之列。20世纪中期以来,国际产业分工经历了“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产品内分工”的演进历程,各国之间的产业分工水平日益提升,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拓展。具体而言,产业间分工又称垂直分工,是指不同要素密集度的行业之间的生产分工。例如,资本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行业之间的分工,都属于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又称水平分工,是指同一产业内部的两种要素密集度相同或相似的产品之间的分工。产品内分工是在标准化大生产的基础上,由于中间产品的空间分散化生产,使得某一特定产品的不同生产工序或生产区段分布在多个地区(国家),从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跨区域或跨国性的生产链条。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产业分工深入到产品工序层面,产品内分工成为国际产业分工的主要形式,促进了国际产业转移和价值链的全球拓展。

随着国际产业分工的深入和长期科技进步的积累,发达国家的工业结构逐步转向技术、知识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淘汰下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则向相对欠发达的国家转移。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已经开展了三次国际产业转移。第一次国际产业转移发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将纺织、钢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相对欠发达的日本、西德等国家,美国则集中力量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这推动了日本、西德经济的崛起;第二次国际产业转移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日本、西德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日德等国家则集中力量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这推动了“亚洲四小龙”的崛起;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发生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发达国家则集中力量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推动了中国经济奇迹的出现。进入21世纪以来,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以及越南、印度等国家转移,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则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升级,这是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发展。通过研究三次国际产业转移可以发现,前两次国际产业转移是产业间或产业内分工的表现,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转移的是某一产业或产品生产流程;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已经深入到产品工序层面,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转移的是某一产品的特定生产工序,产品内分工成为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动因。

在产品内分工背景下,跨国公司充分发掘各个地区的比较优势,把产品的不同生产工序分布到世界最具竞争优势的区域,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特定产品的不同生产工序之中。这样,特定产品的生产流程被划分成若干个具有不同增值能力的生产环节,这些连续、可分割的增值环节共同构成了产品内分工价值链。目前,世界范围内已经形成了以发达国家为龙头、跨国公司为载体的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简称GVC)。按照增值能力和要素密集度的不同,价值链有高端与低端环节之分。在工业各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布中,由于发达国家具备品牌、技术研发等领域的比较优势,因此发达国家的工业部门往往占据着增加值较高的价值链高端环节;与此相对应,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体现在自然资源、廉价劳动力等领域,主要承担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生产工序的分工任务,因此发展中国家的工业部门大多被限制在增加值较低的价值链低端环节。图2展示的是某机械制造跨国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布。其中,增加值较高的研发设计、发动机制造、关键零部件制造等资金和技术密集环节,以及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管理和信息密集环节主要布局在发达国家,增加值较低的一般零部件制造和整机组装等劳动密集型环节则主要布局在发展中国家。从图2中可以发现,价值链的不同增值环节构成了一条“微笑曲线”。

另一方面,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工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突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地形复杂,自然灾害多发,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近年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在工业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大,导致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加,不利于工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这一区域的经济发展过度依赖重工业,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三高”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有较高比重,使得工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2012年,西部地区GDP总量占全国比重为19.76%,但废气排放量占全国比重却高达32.73%,高出GDP比重12.97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占全国比重高达33.36%,高出GDP比重13.60个百分点(见表3)。此外,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矿产资源较为富集,但在资源开发过程中,破坏性开发和掠夺性开发矿产资源的现象层出不穷,这使该地区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在此背景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今后应积极推动工业产业协同发展,在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降低资源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构建工业价值链的条件及设想

在产品内分工背景下,地理因素对国际产业分工的影响力不断上升,区域内部的产业分工向价值链分工深化,构建区域工业价值链成为区域工业协同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俄罗斯和中亚五国的地域面积占亚欧大陆的五分之三,人口占世界接近四分之一,这一区域对世界经济发展举足轻重。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过程中,相关国家通过积极构建工业价值链,不仅有助于区域工业协同转型升级,而且有助于带动亚欧大陆乃至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构建工业价值链的条件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层级互补的工业体系,这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构建工业价值链创造了基本条件。

第一,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2001年6月15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在“上海五国”机制的基础上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致力于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全方位合作,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通过双边和上海合作组织框架,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中亚五国之间的全方位合作日益密切,目前已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建立起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为中国与相关国家开展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在经济合作方面,中国与俄罗斯、中亚国家的经济互补性强,能源合作需求旺盛,近年来贸易投资额不断增加(见图4),中国已成为俄罗斯、中亚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或投资来源国。在交通联系方面,第二条亚欧大陆桥正常运营,中哈第二条过境铁路投入使用,丝绸之路复兴项目、中吉乌铁路建设加快推进,中国与中亚及俄罗斯之间的交通联系日益密切。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良好合作基础,为相关国家加强工业分工提供了条件。

第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具备广阔的市场空间。市场规模与分工专业化程度密切相关,市场规模的扩大有助于提升分工专业化水平。通过表4可以看出,包括中国、中亚五国、俄罗斯在内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地域面积为3069.92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20.61%;2012年人口规模为15.60亿人,占全世界人口总量的22%;GDP总量为10.55万亿美元,占全世界经济总量的14.56%。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庞大市场规模可以为相关国家的工业企业提供规模经济效益,一方面有助于具有竞争优势的工业企业在区域范围内做大做强,提高应对国际竞争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充分利用广阔的市场空间来优化要素配置,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工业价值链的形成。

第三,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具备层级互补的工业体系。一般而言,只有不同国家或地区在工业产业特定产品的不同工序具备比较优势,才能通过构建工业价值链形成分工优势。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涉及7个国家,这些国家的工业经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通过工业价值链跨区域重构,可以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工业产业实现协同发展升级。具体而言,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具备了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条件,劳动密集型产业则需要向外转移;中国中西部地区具备承接国际范围内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条件,而能源化工、钢铁、纺织等过剩产能则需要向外输出;中亚国家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但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等资源丰富,面临发展能源化工产业和矿产加工业的机遇,同时可以承接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俄罗斯具备良好的重工业基础,一些工业行业处于价值链高端,可以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构建工业价值链提供技术支持。由此可见,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具备构建工业价值链的产业互补基础。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构建工业价值链的设想

篇6

一、加大领导力度,把公路建设列入林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日程

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加快通场公路和场区道路建设,是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一项艰巨任务,我们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到林区道路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此项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富民工程、德政工程”来抓,经过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分析研究林区通场公路及场区内道路建设的具体情况和问题,对各环节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安排部署,成立了以局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主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的林区公路建设领导小组,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为林区公路建设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我们还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使林区公路建设深入人心,发动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到林区公路建设中来,为林区公路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建设环境和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加大建设力度,把公路建设作为林业兴场富民的有效途径

林区公路对林区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长期以来受历史条件和经济条件所限,林区多年来几乎没有新建公路项目,致使路况较差,为职工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严重制约了林业经济发展进程。为了切实改变这一现状,我们不断加强对林区公路建设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和提高林区交通条件,有效带动林区产业发展,把林区公路建设作为实现兴场富民的有效途径。一是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新林区建设这一有利契机,采取积极对上争取和多渠道筹集的方式广泛吸纳资金,共筹集专项建设资金近300万元用于通场公路、场区内道路及配套工程建设,为林区公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二是我局主动邀请交通部门工作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对公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采用精密仪器对公路进行了实地勘察、测量,科学绘制精确的施工图纸,为林区公路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三是根据各路段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对所有道路建设所需资金进行详细、准确的预算,以确保建设资金的科学合理使用。四是强化资金使用管理,实行专户存储,专人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对建设资金做到了不截留、不挤占、不挪用,切实将建设资金落到实处,确保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三、加大管理力度,把公路建设作为构建和谐林区的根本保障

篇7

 

当前,认真做好工业统计监测、分析、服务工作,是统计部门的重要职责,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统计工作的具体要求。如何全面地反映工业经济运行状况,及时揭示工业经济运行中的趋势性、苗头性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是对统计部门落实市委、市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求的能力考验,也是对推进科学统计、促进科学发展的检验。借这个机会,我就当前做好工业统计工作,服务全市工业经济科学发展谈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数据质量,真实反映工业经济运行态势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特别是在当前异常复杂的经济形势面前,统计数据质量倍受各界关注,各级统计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切实采取得力措施,加强数据质量的逻辑审核和协调性分析,强化对主要经济指标的审核评估,准确把握宏观指标间的逻辑关系,做到指标协调一致,努力提高数据质量,准确反映工业经济运行态势。

 

一是要加强工业数据与相关数据的审核。要从宏观上正确把握工业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工业用电量、工业投资、货运量、主要产品产量和主要行业的增长情况、工业增值税、工业贷款规模等情况,加强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的评估。这些内容也是省统计局审核评估各市工业数据的重点。同时,还要把握好工业生产增长与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率、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库存变动的衔接关系,确保工业统计数据客观真实。在审核中,当前要重点关注以下指标。一是工业用电量。电力是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投入要素,也是全社会各行业生产的重要基础,用电量增长与宏观经济发展间存在着必然的、十分紧密的联系。工业企业是电力消费的主角,工业电力消费与工业经济增长息息相关,工业用电量的变动情况基本反映了工业经济的增减趋势。工业用电量变化趋势是判断工业经济走势的重要风向标。因此,各级统计部门在审核工业发展趋势时,应结合工业用电量的增减情况来分析研究,使工业增长速度与电力增长速度相吻合。二是工业税收。工业税收的增长一定情况下能够衡量工业生产经营状况,这是因为工业税收是来自工业产品总价值中剩余产品的那部分价值。在产品结构、产品价格和税率无大变化的情况下,相同行业的产值税率、收入税率不会有大的差别,按照工业税收来匡算工业产值、收入基本是相适应的。在分析工业增值税增长与工业经济增长匹配关系时,不要笼统的看,要进行深入的分析,既要分析拉动增长的重点因素,也要分析行业的增减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客观全面的把握宏观工业经济总量与增长的总体运行态势。三是工业投资。工业投资不仅直接影响和决定工业经济的增长速度,而且直接影响和决定工业结构的形成及其发展变化,进而影响和决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有赖于工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工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则必须通过新增投资来完成。因此,加大工业投资力度,优化工业投资结构,利用政策导向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优势产业,增强发展后劲,对实现工业持续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是价格指数。价格指数的持续下降说明,一方面是企业经济效益将受到较大影响,企业利润增加的空间被压缩;另一方面说明市场需求不足,工业增长的动力减弱。在这种情况下,势必削弱工业的整体发展能力,影响工业经济的回升步伐。通过对这些相关指标的审核,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真实反映工业运行态势十分必要。

 

二是要加强统计能力建设。一是要加强企业统计规范化建设。完整的原始记录、规范的统计台账是提高规模工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强化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把好入口关,是提高规模工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所在。二是要强化统计业务知识培训。要多层面的开展统计业务知识培训。要对规模企业尤其是新增规模企业统计人员进行统计业务知识培训,促其掌握必要的统计知识,了解指标含义,提高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三是要强化统计法制宣传。要针对当前规模工业统计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广泛开展统计法律法规宣传,让所有规模企业认识到如实填报统计报表不仅是企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更是一种荣誉和贡献,让广大企业理解统计、配合统计、支持统计,实事求是、依法统计、如实上报。

 

二、加强统计分析,服务工业经济科学发展

 

各级统计部门要充分发挥统计工作“反映发展、宣传发展、评价发展、促进发展”的职能,利用自身掌握大量信息的优势,围绕当前工业发展、节能降耗工作开展等情况及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加强统计监测分析,及时提供翔实可靠的统计资料和分析报告,为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进行宏观调控、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和建议。在提供分析研究服务时,一要做到心中有数。不仅要对工业经济有关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也要对 GDP、投资、节能降耗、用电量、价格等宏观经济指标心中有数,并且要摸清实情,做到主观符合客观,认识符合实际。二要把握经济运行趋势。统计分析要把握经济运行的脉搏,找准经济运行的方向,找清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对于经济运行中大起大落指标,要挖掘数据内涵,找出根本原因。三是分析建议要因地制宜。各县市区经济运行各有特点,经济结构不一样,增长规律也各不相同,因此必须根据各自特点,因地制宜地提出对策建议,对策建议要注重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篇8

关键词: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问题;解决对策

国家对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已进入到关键阶段。依据工业经济的发展现状来对技术进行创新,如此方可保证经济稳定增长,确保企业能够在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可以有效应对市场竞争。

一、中国工业经济结构的调整现状

对国际金融环境予以分析可知,因为地缘政治等方面的因素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金融环境显得较为复杂,而且世界经济格局也呈现出多变特征,在此背景下对国内工业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必然要面对一些新风险。在现阶段,国际金融市场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发展趋势,在对产业结构、贸易结构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将先进技术的作用切实发挥出来,可以使得调整工作的实效性大幅提高,进而促使绿色生态产业能够保持稳定发展。随着国内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工业信息化程度大幅提高,这为工业经济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在对工业经济结构进行调整的过程中,所要承受的压力是较大的。政府除了要保证工业经济调整的合理性,并要依据实际情况出台可行的政策,这样方可使得消费水平大幅提高,社会投资能够持续增加,中小企业可以在良好的融资环境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二、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所面临的问题

(一)工业项目建设缓慢

国家已经对管理模式予以改变,尤其是行政审批的相关制度更加的完善。然而从企业发展的现状来看,企业所要承受的压力大幅增加,能够获得的利润也就有一定程度降低,如果此种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话,招商引资自然就会受到限制,项目引进的难度加大,最终的结果就是项目建设、发展将来面对很大的阻碍。

(二)企业获得的利润不断降低,导致企业发展举步维艰

国内市场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从工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下行压力却是较大的,这就使得一些正在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的企业所面对的问题明显增加。比方说,为了保证煤炭行业发展更为稳健,政府可以切实做好干预工作,对煤炭产量予以控制,进出口税额也进行适当调整,这样可以使得煤炭价格能够一直处于较高的位置,这样的做法对国内煤炭行业的发展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仍然相关企业能够获得的利润则会减少,企业发展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三、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做好工业布局的调整优化

国内的每个地区应该要从当下区域工业结构的实际情况出发,确保做好工业的结构调整,如此方可使得工业产业发展更为稳健。无论企业的规模如何,均要对产业结构调整予以重视,将产业发展的具体目标予以明确,保证相关的工作能够落实到位,尤其要对已经成熟的经验加以利用,完成好支柱产业的建设工作。另外,要将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予以加强,这是工业企业实现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从国家层面来说,要在经济、政策等方面提供适当的帮助,使得工业企业能够实现有序发展,企业规模逐渐扩大,对于发展稳定的企业应该要持续扶持,确保其规模能够增大,效益更加的稳定。从中小企业的角度来说,必须要保证融资渠道更为畅通,融资环境契合实际需要,帮助其和大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

(二)转变工业发展方式

有些生产模式所要投入的资金较大,消耗能源较高,而且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因而要通过可行的途径予以完善,确保问题能够有效解决。从企业生产的角度来说,相关要素的投入必须要增加,保证经济结构能够得到优化,这样方可使得市场经济发展更为稳健。对工业发展方式进行转变时,技术手段应该要创新,将长期发展机制予以明确,使得节能减排目标能够真正实现,经济也能够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并使得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必须要对循环经济的发展予以重视,使得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如果企业能够真正实现经济循环目标,应该要给予一定的奖励,确保企业能够实现稳健发展。

(三)要在传统工业中引入高新技术进行产业改造、升级

对工业经济结构展开调整时,必须要对工业企业进行适当引导,促使其能够主动完成技术升级、创新等工作,进而保证企业拥有的市场竞争力能够有大幅提高。展开更新改造工作时,应该要对重点企业予以关注,帮助其建立起研发中心,从而使得技术研发工作能够顺利展开。

(四)构建企业创新体系

对工业经济结构展开调整时,必须要确保企业的主体地位更为稳固,将市场具有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完善的创新体系,保证产品创新能够切实做到位,进而使得消费水平能够切实提高。对于企业来说,应该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以此来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对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应该要坚决执行,将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对经济发展能够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另外来说,新兴产业的发展也要予以关注,确保信息化建设速度能够持续加快,如果想要保证工业经济结构能够真正实现协调发展,相关区域必须要切实衔接起来,尤其是要将工业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予以有效解决,对风险进行准确预估。在展开调整工作时,要将开放性融合经济作为重点关注独享,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创新,使得升级目标能够真正达成。

(五)重视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对工业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所要达成的主要目标是促使工业经济能够实现跨越发展,确保新兴产业发展速度持续加快,高新技术能够得到充分应用。在展开工业生产时,高新技术应该充分运用,将本土资源的作用真正展现出来。工业企业具有一定规模后,要将战略发展方向予以明确,通过高新技术来使得产品质量大幅提高,保证产品的科技含量能够切实增加。

(六)经济结构调整是战略性调整

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正在深入展开,而对结构进行调整就是改革的主要内容,这样方可使得经济增长目标切实达成。经济结构调整涵盖的内容是较多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以及分配结构等均需要重视,而这当中,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十分关键的,能够将产业结构调整切实做到位,其他结构调整目标才能真正达成。当然,在对国内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时,国际经济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并要依据国情来完成相关工作,改革开放之初针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农业排在首位,纺织、轻工位于其后。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展开,基础产业成为了关注的重点,此时要对能源、交通、通讯等行业进行适当调整。经济结构调整是以市场需求为推动力,要将国内市场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依据市场供求关系来将重点发展的产业予以明确。

篇9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发生质的飞跃,农产品的供给格局发生大规模改变,原来农产品短缺不足,而现如今,农产品丰收年供大于求,过去更注重农产品的产量,而如今不仅要关注产量,还要对农产品的质量加以关注,农民收入也纳入到农业经济的范畴。农业经济的发展依靠的是农业生产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进步,通俗地讲,农村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有具备专业能力的建设方面人才,而农业经济人才来源于农业经济管理教育的培养。因此,想提高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获得更高产量,更高质量的农产品,就要从最基本的入手,建立农村经济管理学科,大力发展学科教育,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农业需要的专业技能和管理型人才。

2农村经济转型期的特征

我们把农村经济转型期的特征概括为两类:一是工农产业结构发生改变;二是二元结构发生变化。工业和农业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改变,导致农村经济转型期。人们开始对农村经济转型开始重视。我国的工业和农业发展存在一个相互平衡,相互帮助的关系,在农业发展速度过快时,农业经济带动工业经济发展,当工业经济发展过快时,工业回过头来反哺农业经济。这种策略是国家提出来促进工业和农业共同协调发展的方针,当前时期,我国的经济工业占据经济发展的较大份额,因此现阶段农业经济的发展正好符合工促农的阶段,工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业向新的阶段发展。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成为我国发展的代名词,越来越多的大都市在中国大地上崛起,但是同时带来的极端化问题就是贫富差距日益加大,农村收入远不及城镇收入。而且农村在医疗、教育、交通、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都落后于城镇,两极分化的城市结构导致我国需要在农村经济上重点发展,重点投入资金。从国家支持的角度支持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崛起,促进农村城镇的贫富差距逐渐降低。

3经济转型对农业经济学科的要求及学科发展趋势

3.1不断发展相近学科专业新形势的发展

促使各大高校争先开设关于农业经济的专业,以此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新农业经济学科是在传统的经济学或者经济管理学的基础上开设的,对经济学科的方向做了重新的规划,例如一些高校开设的农产品贸易学,农产品经济会计学,这些学科都是针对农业经济来进行课程设计,将农业经济特点纳入学生学习的范畴,这样对于农业静的发展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还有一些高校,例如华中农业大学,在经济管理学院设立了一农业企业为主的小型乡镇企业为内容的会计学、工商管理学等,还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经济管理学院设立的农产品营销专业。这些新专业的设立是对农村经济更好的发展做出的铺垫。因此,根据农业经济发展规律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2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将客观的信息和数据发送到生产中去,计算机需要集处理信息,采集信息,整理信息为一体,对生产数据进行合理的优化,帮助生产高效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正需要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来实现其正向增长。在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中,经济管理的好坏是和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息相关的,或者可以说准确性和时效性是经济管理成败的关键因素。而在农产品的经营管理中,市场上的信息非常重要,对于农产品的经营销售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市场的信息直接影响营销成功与否。目前,农业经济发展逐渐引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一些高校的信息学院设立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专业能够培养出具有信息化专业知识的人才,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用及时的市场信息帮助农产品生产者获得最有效的信息,从而提升农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实现农产品价值的提升。为了使农村经济能够朝着现代化信息技术方向发展,在高校设立信息化管理学科至关重要。

3.3运用数理知识增强农业经济的管理科学化

高校中传统的农业经济课程中,数理经济和定量分析占据课程的比重较低,更多的学习重点在于解释国家的经济导向以及政策,更多的是贯彻国家农业经济发展趋势,没有专门的定性研究和分析农业经济类似的课程。但是,目前国家经济重点在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经济逐渐成为我国市场发展的大趋势,因此定量的分析和数理经济分析得到了高校的重视,在定量的分析和数理经济分析课程的比重上有所增加。农业部门不仅要知道生产问题,生产销售问题,还需要考虑生产成本以及效率问题,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根据此问题的需求在定量分析和数理经济分析上增加课时,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学习。

3.4实践性教育不断加强,软科学硬化日益受到重视,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教育思想对农业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觑,传统教育思想认为在农业经济中要重视理论学习研究,课程设计就偏重与增加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中理论的学习,忽视了实践性和智能性的学习,因此导致学生毕业后对所面临的工作不能够适应,没有足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经济的转型发展导致市场经济竞争更加激烈,需要的农业经济管理型人才的要求就越高,对其具备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因此,在大部分高校中,专业课程之外设立了很多生产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一些具备实践性和科学性的学术研究,以此来加强学生农业经济的管理和实践能力。

4农业经济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4.1适应农业经济转型的需要,确立农业经济学科发展方向,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我国农业经济在转型后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其发展的劲头非常好,但是我国的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冲突点,首先就是农业人口多,但是相对的土地资源少,农业经营分散,产业链的建立不完善。农业发展的阻力在于农村生产效率低,经营过程中很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其次就是传统农业与现代化的农业发展相互冲突,现代农业已经逐渐呈现出高质量,高产量,多元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但是传统的农业还局限在低效的模式下。因此,为了解决这两个冲突点,需要从科技方面、信息化方面、管理方面入手提升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对生产获得组织进一步优化,降低经营农作物成本,增加竞争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就是通过培养专业人才实现上述目标。通过对农业经济学科的建立,科学的对各阶层的专业农业经济管理人才进行培养,帮助农业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提高是农村经济转型背景下发展农村经济的重中之重。

4.2以科学研究为支撑,形成本学科的学科特色

任何科学进步都需要通过不断地科学研究来实现,因此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也要不断进行科学研究,通过研究和发展不断使农业经济发展手段变得成熟和稳定。科学研究的主角就是专业的农村经济管理型人才,这些人才是通过专业的学科教育培养出来的。因此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特设学科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我国经济发展长河中,农村经济所占比重非常高,通过科学研究能够形成具有特色的农村经济基础,这样才能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的国际化和多元化发展。

4.3以人为本,分层次、分步骤地培养人才,建设农业经济学科发展的学术梯队

在农村经济建设的人才队伍中,每个层次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强有力的建设人才队伍是实现农村经济学科发展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国教学队伍中,有几大类教育者,首先是秉承着计划经济阶段思想的老学者,其次是在计划经济过渡阶段的改革学者,最后是具备先进思想的青年学者。正因为有这样的梯队存在就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历程,因此在农村经济管理学科建设中要大力发展学科带头人制度,将具备先进思想的有志青年和具备国际管理理念的杰出海归纳入学科建设的重点,培养出学科建设的骨干,不断进行科学探索和研究,实现学科建设的科学化。

5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农业经济的发展仍需国家关注,在一些关键难点上,国家还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农业经济学科的发展是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具有国际化的、多元化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实现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达到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在一个平衡状态。本文主要阐述了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通过对农村经济转型期的特征、经济转型对农业经济学科的要求及学科发展趋势的分析,并提出农业经济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思考。虽然笔者见解具有局限性,但是此文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于高校农业管理学科的设立和课程的规划有一定的帮助,还对我国高品质的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见解,也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中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转折点。

参考文献

[1]李孟廷.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科学发展的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7(02).

[2]张露,张越,张俊飚,童庆蒙.农业经济管理学科领域的研究发展:历史与前沿[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

[3]刘喜江.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5(22).

[4]陈琴.农业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构建模式[J].福建农业,2015(04).

篇10

序 言…………………………………………………………....(1)

第一章 河南概况…………………………………………...….(2)

第二章 河南省工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10)

一、河南省工业结构存在的问题………………….…...(10)

二、造成工业结构不合理的原因………………….…...(14)

第三章 河南省工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19)

一、 工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19)

二、 工业结构调整的原则………………………………(20)

三、 工业结构调整的目标…………………………...….(21)

第四章 工业结构调整的设想………………………………...(22)

一、 发展企业集团,优化工业组织结构……………....(22)

二、 实施名牌战略,优化产品结构…………………....(25)

三、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29)

四、 重点扶持大型国有企业,放开搞活小企业…....….(32)

五、工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政策措施…………………….(39)

六、工业结构调整应注意的问题…………………….…(44)

结 论…………………………..…………………………….…(47)

序 言

工业结构是指工业内部的构成及相互制约的联结关系。包括工业产业结构、行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等,在众多的结构中,工业产业结构是工业结构的基本结构形态,决定着工业经济发展变化的格局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工业结构分析的目的在于揭示工业内部构成,研究工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分析其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对于建立适合本地的最优工业结构,完善工业体系,促进工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工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等方面对当前河南工业结构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可行的调整方案。

随着短缺经济在大多数领域基本结束和总体上买方市场的形成,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大而全”、“小而全”、低水平重复建设较为严重,产业雷同;企业组织结构不尽合理,专业化程度低,规模效益差;产业技术装备落后,尚处在资源初加工的层次上,原材料工业比重过大;名优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和高技术含量产品少,市场竞争力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非国有经济的贡献份额偏小。已经成为影响河南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矛盾。因此,加大力度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本文提出的工业结构调整不是以总量扩张为目标的限长补短、填平补齐的调整,而是买方市场条件下结构升级型的调整,是顺应经济国际化潮流和知识经济发展趋势的调整。其指导思想是: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面向国内外市场,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着力培育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发展后劲,逐步实现产业升级。

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方向是:产品结构由目前的低档次、一般化居多向高档、名牌、高科技含量为主导调整;产业结构由目前的原材料及初加工型向深加工、高附加值为主导调整,从高耗能、重污染产品和工艺向节能型产品和清洁型先进生产工艺方向调整;产业技术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劳动密集与知识技术密集相结合调整;企业组织结构由目前的小型分散居多向规模效益为主导调整;促进整个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调整。

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是:以推动产业升级、组织结构合理和产品更新换代为目标,加快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到2002年,河南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15%以上。

工业经济结构调整要坚持市场导向原则,科技进步原则,规模效益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调整方案的实施要贯彻企业主体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原则,把结构调整措施落实到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点项目的原则。全省集中力量重点抓好50家左右工业企业集团、80家左右优势产品、20个左右高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到2002年,有2家企业集团销售收入超100亿元,7家企业集团销售收入超50亿元;通过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工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的实施,新增利税100亿元左右。

点击查看全文转贴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