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民用建筑划分标准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0: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层民用建筑划分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层民用建筑划分标准

篇1

关键词:应急照明;高层住宅楼;控制;防火规范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层住宅楼越来越多,高层住宅楼具有面积大、结构复杂、人员密集、用火用电勇气量大的特点,一旦发生火灾,人员逃生和灭火救援都非常困难。高层住宅楼由于建筑层数多,垂直疏散距离长,人员疏散到安全场所所需时间较长。对于大多数高层住宅建筑(除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没有相应可靠的避难层,而且基本上都是一个单元只有一个疏散楼梯,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十分困难。应急照明在火灾发生等特殊情况发生时的作用是毋容置疑的。

一、对高层住宅楼划分的理解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5.1.1 民用建筑根据其建筑高度和层数可分为单、多层民用建筑和高层民用建筑。高层民用建筑根据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和楼层的建筑面积可分为一类和二类。民用建筑的分类应符合表 1的规定。

对于住宅建筑,《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建筑高度27米作为区分多层和高层住宅建筑的标准;对于高层住宅建筑,以54m划分为一类和二类。代替了原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1995中按9层及18层的划分标准。个人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高层住宅楼的户型和风格越来越多样化,出现了很多层高较高(有的层高达5.9米),而一般住宅楼的层高大概是2.8米到3.2米,这样如果再用层数来划分高层住宅楼,会出现同样都是10层高层住宅楼,其建筑高度可能相差很多,如果再用层数来划分,可能造成有些住宅楼本应该属于二类高层,结果按照原有规范不需要按照二类高层设计,相关的应急照明设计也会出现问题。可见现有新规范用建筑高度来界定多层和高层住宅建筑的标准是非常人性化的。

二、高层住宅楼应急照明设置的相关依据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的第9.3.1条、第9.3.2条 、第9.3.3 条分别规定了住宅建筑应该设置的应急照明。

三、高层住宅中应急照明的常见种类

应急照明方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如图1所示,灯1、灯2、灯3、灯4、灯5和灯6分别代表了不同类型的应急照明的灯具。

其中:灯1代表着事故时刻强制点亮型的疏散指示通道照明,常用在高层住宅楼的楼梯间,这类灯平时不点亮,在火灾等事故时刻能够强制点亮。灯2代表平时兼做一般照明的疏散通道照明,常用在高层住宅楼的楼梯间,平时可以正常的开启或关闭,当事故发生时,如果该灯具处于开灯位状态则继续点亮工作,如何该灯具处于熄灯位置可以通过消防信号强行点亮。灯3代表常明型的应急照明灯具,常用在高层住宅楼的暗的楼梯间、电梯间及其前室中的疏散指示照明,此种应急照明灯,无论平时还是事故状态始终处于点亮状态。灯4代表常暗型的应急照明灯具,常用在高层住宅楼的明的楼梯间、电梯间及其前室中的疏散指示照明,此种应急照明灯,由于平时有自然光照明,不需要点亮,当事故时可以通过消防信号强行点亮。灯5代表采用感应型灯具的应急照明灯,此种灯具用于高层住宅的楼梯间,通过感应信号点亮,当发生事故时,无论是灯具处于感应点亮状态,还是处于熄灭状态,就可以点亮。灯6代表自带蓄电池的疏散指示照明灯,此类灯具一般用于楼梯间、电梯间及其前室中的疏散指示照明,其平时有双电源供电,为灯内蓄电池充电,当出现事故状态,由具有分励脱扣器的断路器控制,使其灯具强行点亮。

四、结束语

应急照明的设计是高层住宅楼建筑电气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最新建筑电气相关规范,提出了高层住宅楼应急照明设计的几个问题。

参考文献:

[1]JGJ242-2011.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S].

篇2

【关键词】民用建筑;防火

高层民用建筑指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或者超过24 m 的公共建筑。它具有中上层部位视线开阔,采光通风良好,建筑挺拔,建筑立面造型与色彩时尚、富于时代感和都市感,高容积率,节约土地资源等优点,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地的城市民用建设用地日趋紧张,城市民用建设逐渐向空中发展,导致高层民用建筑越来越多。因此在城市建设中,高层民用建筑呈逐年增多的趋势。

一、民用建筑火灾特点

由于目前民用建筑多为高层,因此民用建筑火灾也呈现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如 下 :

(1)人员集中、疏散困难

高层建筑层数多,垂直距离长,一般高层建筑办公室,平均可容纳4000~5000人火灾时由于现场混乱状态的影响,受烟气的威胁,人的本能恐惧心理和逃生欲望都强烈暴露出来,人们便一窝蜂的涌向安全通道。大量的人流在楼梯间汇集后,极易发生拥挤堵塞,影响疏散安全。

(2)火灾蔓延途径多、火势迅猛

高层建筑内一旦起火,建筑内的楼梯间、管道井、电缆井、排风道等各种竖井犹如高耸的烟囱,拔火效应十分强烈。因此,所有的竖井可使火灾迅速扩大。高层建筑所承受的风力也是火灾蔓延的主要因素。建筑物越高,风速越大,火灾扩散速度越迅猛。

(3)火灾扑救难度大

现在的消防云梯车数量、高度有限,另一方面缺乏地面消防行动展开的场地。高层建筑的主题建筑周围往往设有裙房,妨碍登高车全方位靠近主体建筑进行灭火救援活动,所以有些高层建筑上部楼层发生火灾,消防队员无法进行外攻。

(4)民用建筑装修材料易燃

高层民用建筑对内部装修和陈设采用不燃、难燃装修材料重视不足,甚至有相当多的高层建筑使用了大量塑料装修,化纤地毯,用泡沫塑料来填充家具,这些可燃物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气和热量,同时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据火灾中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统计表明,由于一氧化碳中毒窒息死亡或被有毒烟气熏死者一般占火灾总死亡人数的40%~50%,最高达65%以上。

(5)高层民用建筑火灾危害面大

现代城市规模日益扩大,人口众多,建筑物密集。新建建筑物与其他建筑之间应有一定的合理距离即防火间距,否则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火烧连营的后果。

二、民用建筑防火设计中的问题

(1)民用建筑的分类标准粗略。目前的民用建筑防火技术体系中对民用建筑的分类,仅限于按使用功能和建筑高度(楼层)区分。对于不同类建筑的火灾危险特性,缺乏系统科学的分析判断标准。如同样是商场, 经营服装、纺织品、家电等易燃、可燃商品的商场与经营五金、机械零配件的商场其火灾危险特性是不同的;而大型综合性超市与小型专卖店的日常顾客流量也有明显区别;

(2)对防火分区面积、人员疏散宽度和内装修防火等内容的强制规定,造成防火设计与使用功能设计的诸多矛盾;

(3)对主动防火系统在建筑防火技术体系中的作用需重新定位;

(4)对以钢结构为代表的新型建筑结构形式防火技术要求缺乏系统有效的指导。随着我国建筑行业迅猛发展,大量以钢结构为代表的、集经济与建设速度快等特点于一身的新型建筑结构形式不断出现,同时也给建筑防火技术带来了新的难题。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建议

3.1 采用德尔菲法对现行的民用建筑防火体系进行完善

对于目前相关的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需采用专家调查法进行完善。通过消防主管部门组织本部门和设计部门有关建筑防火专家对疑难问题进行研讨,提出修改、弥补,措施后形成会议纪要,以作为设计的依据。但这种方式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法律地位问题,即专家组的讨论意见能否取代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而作为设计和审核依据尚有争论;二是技术可靠性问题,专家凭个人的知识和经验提出的意见缺乏科学实验和论证作支撑。

考虑到我国的经济水平和建筑防火设计、审核技术力量,以强制性防火设计规范或防火设计

指南为主要依据的建筑防火技术体系,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仍将是适合我国国情的、较为切实可行的途径。但现行技术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说明必须对其进行深人的修订完善。目前民用建筑防火安全仅以使用功能和建筑高度为标准分类,但在实际建筑防火设计中,往往要考虑建筑内的致灾因素和人员安全因素,因此笔者认为缺乏或不充分考虑这两种因素的民用建筑划分标准,是不完善、不合理的。

3.2 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解决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性能化防火设计是于20世纪末兴起的一种全新的防火设计理念,与依据指令性规范的防火设计方式不同的是,它不是根据确定的,一成不变的模式进行设计,而是运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制定整个建筑防火系统所应达到的目标,在对建筑进行火灾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寻找实现建筑防火安全的最佳方案。但这种途径同样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法律地位问题,我国现行的建筑及消防法律法规中对性能化防火设计暂无明确规定;二是经济问题,性能化防火设计涉及大量的分析、计算、设计文件制作和专业评估,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投人一般建设投资者难以接受。

3.3 对于新型建筑结构材料应完善规范体系

及时更新、完善、规范对新型建筑结构材料、装修材料防火安全性能和新型建筑防火灭火产品的指导性标准。现行建筑防火技术体系对以钢筋混凝土,加气、轻质混凝土,普通砖为材料的各类建筑结构构件的耐火极限已做出了系统详细的指导。但对于以钢材为主的各类新建筑结构形式的防火安全技术措施以及各类新型的建筑内装修材料的防火性能或防火措施,缺乏及时有效的指导,从而给设计、消防部门带来了困难,也限制了新型建筑结构装修材料的应用,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我国现行防火技术标准在体系和自我更新完善方面的欠缺。笔者认为,对各类新型建筑结构、装修材料及建筑防火灭火产品的指导性标准应独立于建筑防火技术标准,其更新完善的周期也应小于相应的建筑防火技术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和应用,反过来才能推动建筑防火技术体系的进一步更新与完善。

四、总结

高层建筑以其功能齐全、外形美观、空间利用率高、节约用地的优势逐渐成为城市建设中的先锋,一个城市高层建筑的多少已成为衡量这个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标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层建筑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个城市当中,会不断有新的建筑形式诞生和新的技术法规出台,而需要探讨的防火安全问题也会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1]陈再秀,文锁民.建筑防火分区常见问题成因及对策.武警学院学报,2007,2.

篇3

针对高层民用建筑扑救登高面设计存在缺陷问题,就实践中改进和补救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登高面,登高场地消防设计等问题作探讨。以期待设计过程中完美解决消防扑救登高问题。

关键词:消防 扑救 登高 设计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但就其高层民用建筑扑救登高面的设计来说,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切实解决好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登高面问题,笔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建筑实际,就实践中如何改进和补救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登高面、登高场地消防设计等问题做了一些探讨,供大家参考。

一、高层民用建筑消防扑救登高面和登高场地在火灾中的作用

高层民用建筑,一般功能复杂,体量较大,但由于高层建筑使用功能、城市规划、街景及建筑学的需要,往往在高层民用建筑主体附建与高层建筑相连的裙房,用作商场、餐厅、营业厅、会议厅等。这无疑满足了城市规划和使用者的要求,但同时也增加了消防工作的难度。尤其对高层建筑的裙房,登高面等诸多问题设计时稍有忽视,及易导致一旦高层建筑火灾对人员的抢救,扑灭火灾带来严重的影响。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现有的电梯往往由于停电,不能正常使用,即便是设计有消防电梯或者是消防客运合用电梯,但在实际现实中供电多是来自一个区域变电站,达不到双电源供电要求,有的由于施工,敷设电缆等满足不了防火要求,火灾时往往也会导致断电。而多数高层建筑的疏散楼梯或剪刀梯都布置设计在建筑的筒体中部,火灾停电时往往无照明,消防电梯、疏散楼梯不能正常使用,给迎救人员、疏散人员带来困难。二是消防人员难以接近着火层扑救,由于人员在火灾时惊慌外逃,顺楼梯或下或上,与消防人员逆向行走。极大的导致人员阻设等因素,给抢救和人员疏散带来混乱。三是火灾时往往是烟气顺其楼梯间、电梯间、竖向的管导井、电缆井等上下漫延,由于高层建筑的烟囱效应,烟气在很短时间内就会迷漫疏散楼梯间、电梯间、烟气的毒性导致人员难以疏散。许多高层建筑火灾事例证明,一旦火灾时由于人员的求生欲望,往往会接近建筑的外窗部位以求得新鲜空气和寻求一线得救的希望。在这时唯一补救的措施就是科学的设计一个让消防员能扑救火灾的登高面。国内外,众多的火灾案例证明,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登高消防车在实施救人员和灭火中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为了在发生火灾时,登高消防车能够靠近高层主体建筑,迅速抢救人员和扑救火灾,设计合理的消防登高立面,确定可靠的登高消防车操作场地,保证在空间有效的操作范围和核实登高车的最小轻弯半径是保证消防人员到达目的地救人、灭火的关键。因此,高层民用建筑登高面的设计是保障火灾时抢救人员生命、逃生和扑灭火灾的重要保证。

二、现有标准和实际存在的设计缺陷问题

(一)现有规定。《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自1995年颁布实施以来,历经了1997年、1999年、20xx年几次局部修订,对于及时总结防火设计的实践经验和火灾的经验教训,适应现代城市建设和新技术、新工艺的需要,防止和减少高层民用建筑火灾危害、减少人员伤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扑救、涉及民生至上的内容上得到充分体现。现有实施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4.1.7条要求,“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米、进深大于4米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该条明确了高层建筑消防扑救登高面的基本要求。同时为保证消防车在扑救上能充分发挥作用。规范4.3.1条、4.3.4条、4.3.5条、4.3.6条、4.3.7条要求,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米,消防车道距建筑外墙宜大于5米,消防车道上空4米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有回车道或回车场。消防车道下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消防车辆的压力。穿越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高均不应小于4米。消防车道与高层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登高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以上条款,对消防车道要求作了进一步明确,无凝更好地保障了消防车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基本设计要求。

(二)存在问题。随城市化建设加快,中心城市土地使用率的不断提高,给高层民用建筑扑救面设计带来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裙房的设计问题。在城市区域内的高层建筑,多为追求商业价值,建筑裙房设计多在四层左右,由于裙房作商业用途,每层层高净空多为4-4.5米以上,往往裙房高度超过防火规范5米要求,多数裙房的进深也大于4米。二是幕墙问题。城区内的多数高层建筑,为达到设计美观,协调繁荣城市的效果,许多高层建筑均设计有幕墙,尤其是设计玻璃幕墙且作为消防登高面考虑。三是登高面一侧、直通室外的楼梯 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设计问题。临街高层建筑底层均设计为商铺。当考虑作为登高面时,而多数设计为追求商业价值而规避设计布置直通室外疏散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往往将疏散楼梯或出口布置在非登高面的另一侧。四是消防车道的设计问题。城区内的高层建筑为充分利用当街的立面效果和商铺的价值,许多建筑将消防登高扑救面布置在建筑的背街一侧。然而,对环形消防车道和回车场的设计更多的是消防车道转弯半径不能满足消防车辆的使用要求。五是地下车库出入口道与环形消防车道交叉处的设计问题。城区内多数高屋建筑均设计地下车库,而地下车库的出入道又多为利用高屋建筑的环形消防车道引入地下,在设计时往使得消防车道与地下车库的出入口车道连接交叉外出现坡度及倾斜面。许多建筑由于用地的限制,引入车道较短时,在环形消防车道上形成的坡度倾斜面更大,影响或无法满足消防车辆的行驶。六是幕墙下设计室外消火栓等问题。高层建筑临街面往往设计有装饰幕墙,而室外消火栓,水泵结合器及消防水池等也宜临沿街设置。稍有忽视,很容易将室外消火栓等布置在幕墙之下,一旦火灾幕墙坍塌,严重影响消防车吸水、供水等扑救。七是登高消防车场地的设计问题。许多高层建筑对登高消防车辆的操作场地考虑不周,多数仅以环形消防车道宽度来考虑。以此宽度作为登高消防车的场地,将远远不能满足登高消防车的操作空间要求。

三、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地设计高层民用建筑消防扑救登高面和登高场地

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观念,以保障民生、保障公共消防安全为发展,以创新思想、合理设计高层民用建筑消防登高扑救面的问题非常重要。以下为作者结合现有的规范、标准在工作实践中针对存在问题与读者作共同探讨。

(一)临街登高面外墙设计。建在市区或商业街的高层建筑,当确定其临街一面作为消防扑救登高面时,其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临街一侧的道路保障登高消防车的场地需要,但特别要注意,设计时要避免在登高扑救面一侧外墙设置玻璃幕墙。由于幕墙的设置增加了建筑外观美的效果,对装点城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设计思路上考虑采用较多,但往往一旦火灾,会给消防扑救带来极为不便的后果。火灾证实,玻璃幕墙在火的作用下会炸裂和塌落,导致消防人员扑救火灾时无法靠近建筑。同时、一旦幕墙下设计有消火栓、消防水泵接合器,火灾时由于幕墙的塌落下掉。这些灭火设施将无法使用,也容易导致扑救人员的伤亡。在临街登高面乃至最高顶层还应避免设计霓虹灯之类的大型商业广告和其它影响消防登高扑救的景观设计。登高面一侧还应避免过多的凹凸造型,影响登高消防车登高平台靠近各层门窗、洞口。

(二)登高边长、裙房、疏散楼梯与出口设计。《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4.1.7条明确规定:“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米、进深大于4米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我们在进行消防设计时要尽力考虑规范的强制规定。其意义是登高边不应小于1/4周边长度且不小于一个长边的长度。尤其是一些矩形建筑、多边形平面的建筑应考虑满足一个长边的长度作登高扑救边;其二是在登高扑救面一侧必须设置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这一规定是确保一旦建筑火灾时能保证人员及时逃生和便利消防登高车扑救的需要,在实际设计中,城区的高层建筑为节约用地,往往将登高面和登高场地的布置多与商业街、步行街等主要街面一侧一同考虑。但是,许多处于繁华的商业区、商业街、步行街的临街面的商场、门面商业价值又使得房开商或设计时规避在这一侧面布置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笔者认为,如果设计直通室外的楼梯确有困难,在考虑消防安全 经济价值的综合因素上,每栋建筑最基本的设计要满足有一个直通楼梯间的出口于登高面一侧、且设防火挑檐,同时各层宜设外挑阳台,否则无法满足规范要求;其三,是对裙房高度和进深的要求,其目的是保证登高消防车曲背靠近高层建筑施救的需要。城区内多数高层建筑裙房都为商业使用。设计都在二到三层不等,有的大型商场一层高度即达5米,因此要求裙房高度小于5米,确有不少困难,因而在登高扑救一面的设计时要尽量满足规范要求,在高不超过5米的裙房时,可考虑进深在四米范围内的裙房设计,一旦裙防高度超过5米时,在登高扑救面一侧,可不设计凸出裙房,以达到规范要求。

(三)环形消防车道设计。“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在设计环形消防车道时应注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消防车道的净宽不应小于4米,同时,消防车道上空4米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尽可能地考虑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距离大于5米,以保证消防车的顺利通畅。二是在消防车道上尽量避免设计地下暗沟、化类池、燃气管道、电缆沟等,确有困难时,在结构设计上应满足大型消防车的荷载通行。三是消防车由于运载的多为水,在运行时由于贯性作用,车辆的控制难度较大。因此,在山地或有坡的消防车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0%。防止车辆打滑。四是设计消防车道时应重点考虑消防车的最小通行转弯半径要求,在城市密集区的建筑往往容易忽视该问题。所谓消防车的最小转弯半径是指消防车回转时消防车的前轮外侧循园曲线行走轨迹的半径。目前,因内轻系列消防车一般≥7米、中型系列消防车≥9米、重型系列消防车≥12米。因此,要根据城市消防装备的不同情况设计环形消防车道,最小轻弯半径不应低于上述标准,高层建筑扑救登高车道应按重型消防车转弯半径考虑。五是当设环形消防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如遇有尽头路,应考虑设计回车场,一般为1.5米×15米,大型消防车回车场不宜小于18×18米。六是由于城市用地的紧缺,许多高层建筑为满足日益增多的车辆需求,均设计了地下停车库,而地下停车库出入口的车道往往也借助于高层建筑的环形消防车道而出入。因此,在设计地下车库出入车道与地面环形消防车道接壤处必须考虑保证4米宽的消防车道平整性,即地下车库出入车道的降坡起点不应设在环形消防车道上,保证消防车行驶的4米有效宽度路面不倾斜和平整。

篇4

关键词:民用建筑,火灾,应急照明设计

 

火灾应急照明设置是现代建筑电气设计中紧密关乎人身生命安全财产的重要环节之一,合理的应急照明设置对于人们在火灾等危险情况时快速转移至安全区域、保护重要财产及消防队员救援等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火灾应急照明的设置

1、备用照明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规定公共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置备用照明:“1)消防控制室、自备电源室、配电室、消防水泵房、防烟及排烟机房、电话总机房以及在火灾时仍需要坚持工作的其他场所;2)通信机房、大中型电子计算机房、BAS中央控制站、安全防范控制中心等重要技术用房;3)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民用建筑的避难层及屋顶直升机停机坪。论文写作,火灾。”

备用照明灯具易设置在墙面或顶棚上,因备用照明的作用在于火灾时为仍需正常工作的重要设备及救援人员工作等场所提供足够的照度,是仅设疏散照明所不能满足的,以上部位在设置备用照明时照度值不应低于其正常的照明照度。

除避难疏散区域的避难层及屋顶直升机停机坪供电时间不小于60分钟外,其它消防工作区域供电时间均不应低于180分钟。这是因为在火灾时消防设备的要求供电工作时间均大于180分钟,备用照明必须要满足消防设备工作的需要。因此在具体设计时要根据其工作环境及作用来划分,切不可一概而论。

2、疏散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

疏散照明的设置部位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均有较详细的说明。以下为火灾应急照明设计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几点:1)民规第13.9.8条规定“消防用电设备配电系统的分支线路,不应跨越防火区,分支干线不易跨越防火分区。论文写作,火灾。”在疏散照明设置时应依据防火分区的划分来设置,避免穿越防火分区。2)疏散照明除应满足人员安全撤离的功能外,尚应为手动报警、紧急呼叫、消防灭火等设备的操作提供足够的照度,因此应尽量在在上述设备位置附近设置应急照明,这恰恰是平时设计中较容易被忽视的。论文写作,火灾。3)由于火灾时人们心理恐惧、慌乱,合理设置疏散指示是十分必要的。论文写作,火灾。对于大空间的建筑物的某层及较大的地下层、车库层等,常常被划分为几个防火分区。由于此种情形疏散通道及疏散口较多,而有些疏散口可能会处于关闭的状态。设计时要首先明确防火分区的划分及疏散通道的设置,此时应同建筑专业认真结合,以确保在设置的指示下能借疏散通道安全逃生,切不可跨防火分区设置造成因火灾时防火分区卷帘关闭逃生人员反被耽误逃生的时机。此外在疏散楼梯的休息平台设置疏散指示及楼层指示也是十分必要的。论文写作,火灾。

二:应急照明的灯具选择及线路敷设

1、灯具选择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中规定“应急照明应选用能快速点燃的光源”。如:白炽灯、快速启动的荧光灯等,而因建筑物层高较高选用金属卤化物灯及钠灯均是错误的。此外应急照明灯具尚应带有玻璃或其他难燃材料的保护罩,以进一步保证火灾时规定的供电时间内不至因灯具损坏而失去照明的作用。现代建筑装修中往往因装修效果修改掉原设计施工图中的灯具类型,此时应满足应急照明灯具的要求,切不可因小失大造成应急灯失去应有的功能。

2、线路敷设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11.1.6条规定“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应满足火灾时连续供电的需要,其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暗敷时,应穿管并敷设在不燃烧体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论文写作,火灾。明敷时(包括敷设在吊顶内),应穿金属管或封闭式金属线槽,并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现代民用建筑多吊顶,在实际操作时,施工人员因施工方便一般均希望吊顶内穿管敷设,而采取暗敷结构体内也存在易封堵及后期装修修改造成预埋管的废弃等弊端。笔者认为在不考虑装修及吊顶的环境中应尽量暗敷在不燃烧结构体内;对于装修吊顶环境下可采取穿金属管外刷防火涂料及防火金属线槽等方式敷设,此时金属管建议选择壁厚不小于1.5mm的厚壁钢管,对于薄壁KBG管虽没有明确规定笔者认为不宜采用。一类高层建筑采用阻燃低烟无卤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电线或无烟无卤电力电缆、电线是新民规中新增加的重要内容,设计时要重点把握,不可违背。

三、一类高层中应急照明及走廊照明的配电箱设置探讨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当建筑物消防用电负荷为一级时应按消防分区设置末端双电源自动切换应急照明配电箱,并应有明显的标志;同时民规中对于一类高层建筑中将走道照明用电负荷划分为一级负荷,而一级负荷的供电要求为两个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因此在一类高层建筑走廊照明设计中对于同一层的走廊照明分为了两类一级负荷:普通走廊灯和应急照明灯。按照规定走廊照明为一级负荷,因此不可引自本层的三级负荷普通照明箱,且普通照明不可与应急照明混用,势必需设置专为走廊照明配电的一级负荷照明箱;而应急照明按分区设置是不容置疑的,因此造成了照明箱种类多,数量多的缺点。对此笔者请教不同的设计者大致有以下几种配电方案:1)对于小面积走廊区域将所有走廊灯均设置为应急照明灯具,此种方案节省了一级负荷照明箱且对于配电设计者来讲变得简单话,但缺点也是明显的2)每层各设置应急照明箱及一级负荷照明箱,此种方案较为浪费3)每层按防火分区设置应急照明配电箱,隔若干层设置一级负荷照明箱,此种方案是使用较多的一种,笔者认为是比较合理的一种。

以上是笔者对设计中遇到较多的几点问题作简要讨论,由于火灾照明设计的重要性,容不得一点失误,对于设计中较为含糊的部分,应引起足够重视,同时也期待相关规定做出较明确的指导。

篇5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识码:A

一、当前我国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现状分析

以住宅建筑来看,由于建筑高度不断攀升,从经济适用性和应用普及来看,近几年来,与大多高层商业建筑采用钢结构不同的是:高层住宅建筑结构主体更多采用钢-混结构进行高层建筑的建造和设计。而近几年针对民用高层建筑采用主体结构的是以钢结构还是钢-混结构为主攻方向的争议就没有停止过。推崇钢结构为主攻方向的一部分学者认为:在当前住宅产业化趋势之下推行钢结构具有:材料强度高、自重轻、施工速度快、防潮、抗震性能好,便于安装和拆卸(便于实施产业化住宅实施以及二次优化设计) ,但钢结构存在防火和腐蚀的典型问题,而作为民用建筑住宅的成本来看,钢结构的经济成本较高。

随着近年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以及国家对抗震等硬性指标的规范,以往砖混结构的住宅正在逐渐被钢-混结构所替代,虽然钢-混结构较之砖混结构成本会高出很多,但在抗震等规范指标下与钢结构主体比较成本要低出许多。这也是近年来我国民用高层住宅建筑多采用钢-混住宅结构的因素之一。

二、高层住宅建筑结构的设计原则

1.结构坚固、耐久

除按荷载大小及结构要求确定构件的基本断而尺寸外,对阳台、楼梯栏杆、顶棚、门窗与墙体的连结等构造设计,都必须保证建筑物构、配件在使用时的安全。

2.应用先进技术

在进行建筑构造设计时、应大力改进传统的建筑方式,从材料、结构、施工等方面引入先进技术、并注意因地制宜。

3.合理降低造价

各种构造设计,均要注重整体建筑物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三个效益,即综合效益。在经济上注意节约建筑造价,降低材料的能源消耗,又要有利于降低经常运行、维修和管理的费用。还须保证工程质量,不能单纯追求效益而偷工减料,降低质量标准,应做到合理降低造价。

4.注意美观大方

建筑物的形象除了取决于建筑设计中的体型组合和立面处理外,一些建筑细部的构造设计对整体美观也有很大影响。例如栏杆的型式、阳台的凸凹、室内外的细部装修,各种转角、收头、交接处的接头设计.都应合理处理.并相互协调,注意美观大方。

三、影响高层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因素

1.外力作用的影响

作用在建筑物上的各种外力统称为荷载。荷载可分为恒荷载(如结构自重)和活荷载(如人群、家具、风雪及地震荷载)两类。荷载的大小是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也是结构选型及构造设计的重要基础,起着决定构件尺度、用料多少的重要作用。风载是高层建筑水平荷载的主要因素,风力随着地面的不同高度而变化,在沿江沿海地区,风力影响更大,设计时必须遵照有关设计规范执行。

地震荷载也是主要荷载。地基土的纵波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颤动;横波使建筑物产生前后或左右的水平方向的晃动。但这三个方向的运动并不同时产生,其中横波的振动往往超过风力的作用,所以地震力产生的横波是建筑物的主要侧向荷载。地震的大小用震级表示,震级的高低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释放能量愈多,地震越大,震级也愈高。故震级是地震的大小指标。

在进行建筑物抗震设计时,是以该地区所定地震烈度为依据,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

2.气候条件的影响

我国各地区地理位置及环境不同,从炎热的南方到寒冷的北方,气候条件有许多差异。太阳的辐射热、自然界的风、雨、雷、霜、地下水等构成了影响建筑物的多种因素。有的构、配件因热胀冷缩而开裂;有的部位出现渗漏水现象;有的因室内过冷或过热而妨碍工作等等.放在进行构造设计时,应该针对建筑物所受影响的性质与程度,对各有关构、配件及部位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如防潮、防水、保温、隔热、设伸缩缝、设隔蒸汽层等等。以防患于未然。

3.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

人们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往往遇到火灾、爆炸、机械振动、化学腐蚀、噪声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故在进行建筑构造设计时,必须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防振、防腐、隔声等构造措施,以防止建筑物遭受不应有的损失。

四、高层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1.框架柱剪力调整

受力需要:框剪结构在小震作用下弹性计算变形协调所得的框架柱剪力较小大震作用下剪力墙筒体及连梁出现裂缝后刚度退化框架柱剪力将大大增加。抗震需要:提高结构二道防线的抗震能力。问题:是否需满足节点力系平衡――调整相连框架梁梁端剪力弯矩。

分析: (1)框架柱偏压,轴压比控制,配筋一般由构造控制,剪力调整――柱承载能力未能得到有效提高; (2)框架梁纯弯,梁端弯矩调整,配筋成比例调整,增大剪力调整――梁承载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3)实际结构承载能力向强梁弱柱方向发展,不利于整体结构强柱弱梁延性抗震; (4)台湾、日本、美国震害表明,整浇楼盖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竖向构件墙柱破坏严重,楼盖梁板一般未出现破坏。

建议和对策:

(1)小震作用下柱剪力调整十分必要; (2)不必拘泥于地震作用下框架节点力系平衡; (3)不必调整相连框架梁梁端弯矩剪力。

2.框架柱轴压比控制

抗震受力延性需要:避免大震作用下框架柱压屈脆性破坏。现行规范框架柱轴压比限值(抗震规范6.3.6条或高规6.4.2条):

分析:地震作用下,中柱所受轴力较小,边柱、角柱所受轴力较大,尤其角柱迭加斜向扭转作用所受轴力最大。建议和对策:框架中边、角柱轴压比控制宜参照1984年高层建筑结构学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建议》区别对待适当调整,中柱适当放松,边柱不变,角柱适当从严。建议框架柱轴压比限值:

3.框支框架倾覆弯矩控制

背景:现行规范规定框剪结构,控制框架结构承受倾覆弯矩≤50%整体结构倾覆弯矩。现行规范尚未提及框支框架结构承受倾覆弯矩的控制。美国、日本、台湾震害表明带转换层结构主要破坏形态为大震[5]。作用下筒体剪力墙连梁开裂后,框支柱承受轴力过大,压屈破坏。建议及对策:对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增加地震作用下框支柱轴力。水平量化控制――控制框支框架结构承受倾覆弯矩≤50%整体结构倾覆弯矩。效果:有利于落地墙,筒体加强。有利于减轻框支柱受力,提高结构抗震,抗倒塌能力。

4.地基基础设计

地基基础设计控制的要素:控制长期重力荷载作用下地基基础的变形及其差异变形;满足重力荷载水平荷载组合作用下地基基础承载能力要求。建议和对策:强化中央区,弱化边缘区。减小重力荷载作用下地基基础最大沉降及盘式差异。沉降斜率,改善结构工作性能,提高结构安全度。经济合理。

5.结构扭转变形控制

计算原则:采用材料弹性,楼盖刚性的计算假定。采用水平地震作用下楼盖角点竖向构件水平层间位移。建议和对策:宜用第1振型,不宜用振型组合。双向作用宜参考IBC采用另向效应的30%计,不宜采用均方根法。

篇6

1.1 研究的背景

1.1.1 电梯及高速梯电梯的定义及简介

电梯,是指在动力的驱动下,箱体沿着钢性导轨运行或者梯级(踏步)沿着某种固定的轨迹运行,实现垂直升降或水平运行输送人、货物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常规分为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习惯上不管使用何种驱动方式,将电梯作为建筑体内垂直方向上的运输交通工具的总称。

电梯空间分为机房部分、井道及底坑部分、轿厢部分、层站部分。电梯系统分为曳引系统、导向系统、轿厢、重量平衡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安全保护系统。

现代电梯应用了全数字识别乘客技术、数字智能型、安全控制技术数、节能技术等,开启了电梯行业的新纪元。

高速梯,常指速度大于 2.00m/s 的电梯。《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将高层建筑按高度分为四类:

我国高层建筑协会会议将我国境内的高层建筑主要分为四大类:第一大类为 楼层高度最高为最高 50 米 ,楼层数为 9~16 F;第二大类为楼层高度最高为 75米,楼层数为 17~25 F;第三类为楼层高度最高为 100 米,楼层数为 26~40 F(最高 100m),第四大类为楼层高度在 100 米以上,楼层数量在 40F 以上的建筑。中国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将住宅建筑依层数划分为:“低层住宅是指楼层数在 1F~3F;多层住宅是指楼层数 4F~6F;中高层住宅是指楼层数在 7~9F;高层住宅是指楼层数在 10 F 及 10 F 以上的住宅建筑。民用建筑物的高度≤24 米(不包括住宅的建筑物), 则称之为单层或者多层建筑物;民用建筑物的高度〉24 米的,则称之为高层建筑(不含高度〉24 米的单层的公共建筑物);民用建筑高度〉 100 米的,则称之为超高层建筑物”。(张凯,2012)

高速电梯虽然没有明确的官方定义,但在电梯业内有一定的共识,电梯按运行速度可以分为:低速电梯、快速电梯、高速电梯、超高速电梯。

........................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中国正步入超高楼层的设计和建设发展,高层及超高楼层的发展不仅是建筑行业的技术挑战,也是高速电梯行业全新挑战和机遇。随着超高建筑的飞速发展,高速梯市场也被越来越细分化,产品、品牌、价格的定位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对于营销环境进行深入研究,站在市场环境的角度看待 XO 公司的产品、品牌和价格定位,能更有效的制定适合 XO 公司高速梯的营销策略和控制措施。

1960 年,麦卡锡提出了着名的 4P 组合,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促销(Promotion)、地点(Place),如下图 1.1:

产品(Product):基于 4P 理论及高速梯的实际销售活动,XO 公司高速梯产品不仅仅是电梯本身,还需要对电梯方案设计、安装管理、维保服务、质量控制等一系列的过程和环节做好有效地策划和管理;

价格(Price):XO 公司在中国电梯市场属于一线品牌,已有近 20 年的电梯市场销售积累,其品牌价格在电梯市场有明确的定位。基于这样的品牌积累下,结合高速梯的产品优势和高速梯客户的需求,设计适合 XO 公司高速梯的价格策略,实现高速梯市场的突破。

促销(Promotion):XO 公司近 20 年来一直取得中国新梯销售名列前三甲的傲人业绩,与她采用经销商的促销策略有极大关系。这种销售策略对 XO 公司在低速梯市场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是在高速梯市场的发展则需要重新审视其优劣。如何利用原有促销资源,合理制定高速梯的促销政策,是 XO 公司高速梯团队迫在眉睫的任务。

..........................

2 电梯行业的发展概况及营销模式的研究

2.1 国内电梯行业的发展历程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和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时期,因而也形成了世界第一大的电梯消费市场。为引入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资金,中国政府在政策上也给予大量的税收等优惠政策,给这些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电梯企业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和环境。巨大的市场需求吸引了外资电梯知名品牌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把自己的研发中心及生产重心移到了中国,把中国作为基地中心,甚至关闭了品牌发源地的工厂和研发中心,或选择与国内知名的电梯企业成为合作伙伴,或独资建立世界一流的工厂,配备一流的设备,引进一流的技术,培训一流的管理人才。于是这些国际知名电梯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垄断了中国市场 70%以上的份额,我国电梯行业也因此而成了,引进的外资及先进技术最多最全的行业之一。

经过近 50 年的发展,中国电梯市场从原来的外资企业垄断的格局,逐渐发展成为三个梯队,其中民族品牌的市场份额也逐步提升。截至 2010 年底,中国电梯行业协会统计业内的主要企业和主要企业的市场份额如下图 2.1:

上图中,占 50%的第一梯队的电梯品牌为奥的斯(包括 XO)、三菱、日立;第二梯队的电梯品牌为迅达、通力、蒂森、东芝、富士达等其他外资品牌;第三梯队则为占据 20%市场份额的民族品牌,而且近几年民族品牌的市场份额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

2.2 高速电梯概况

2.2.1 高速电梯市场定义

电梯因建筑而生,高速电梯自然因高层建筑的需求而生存,故研究高速电梯市场必须得先了解高层建筑的定义。

高层建筑是指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 我国高层建筑分类:

“我国高层建筑协会会议将我国境内的高层建筑主要分为四大类:第一大类为 楼层高度最高为最高 50 米 ,楼层数为 9~16 F;第二大类为楼层高度最高为 75 米 ,楼层数为 17~25 F;第三类为楼层高度最高为 100 米 ,楼层数为 26~40 F(最高 100m),第四大类为楼层高度在 100 米以上,楼层数量在 40 F 以上的建筑。中国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将住宅建筑依层数划分为:“低层住宅是指楼层数在 1F~3F;多层住宅是指楼层数在 4 F~ 6 F;中高层住宅是指楼层数 在 7 ~9 F;高层住宅是指楼层数在 10 F 及 10 F 以上的住宅建筑。民用建筑物的高度≤24 米

(不包括住宅的建筑物), 则称之为单层或者多层建筑物;民用建筑物的高度〉 24 米的,则称之为高层建筑(不含高度〉 24 米的单层的公共建筑物);民用建筑高度〉 100 米的,则称之为超高层建筑物” 。(张凯,2012) 因此我国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以及《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中规定:住宅建筑的楼层数量在 10F 及 10F 以上的,以及公共建筑和综合性建筑的建筑高度超过了 24 米的都称之为高层建筑。

为满足上述国家标准的要求,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里,电梯的速度必须有相应匹配,否则整个大楼将无法通过国家的消防验收,也就无法投入销售和使用。

高层建筑除了国家标准对消防电梯的硬性规定外,大楼的电梯配置方案也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设计合理性。试想,一幢高端写字楼,其电梯数量不够,或者电梯的运力无法满足大楼的疏散需求,则会影响大楼的后期租售率,或者会被迫要求降价或降租金。但是如果电梯运力过剩,不仅设备采购成本加大,而且不可租售的核心筒面积加大,造成大楼的可盈利面积减少,投资回报率就低。

所以合理的电梯设计方案对建筑的核心筒设计及投资回报率至关重要,尤其在高层建筑设计时,电梯方案有多种选择,由于一台高速电梯的造价动则上百万,所以电梯方案的选择也是建筑投资方决策的核心问题。

......................

3 XO 公司的营销环境和目标市场定位分析 .................... 20

3.1 国内高速梯市场宏观环境分析 ............. 20

3.1.1 国家政策分析................ 20

3.1.2 国内经济对电梯行业的影响......... 21

4 XO 公司在高速梯市场的营销策略......... 38

4.1 XO 公司高速梯产品策略.............. 38

4.2 XO 公司高速梯的价格策略.......... 41

5 XO 公司高速梯营销的项目化管理体系 ............. 45

5.1 XO 公司高速梯营销人员的专业训练及培养.................. 45

5.1.1 高速电梯销售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 45

5.1.2 现有高速电梯销售人员存在的问题................ 46

5 XO 公司高速梯营销的项目化管理体系

5.1 XO 公司高速梯营销人员的专业训练及培养

5.1.1 高速电梯销售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

1)能够读懂本公司的电梯标准布置图。即根据布置图向客户解释电梯井道土建技术问题,特殊问题可以向工厂技术支持人员咨询。

2)能够识别与电梯有关的建筑图纸。销售员应该能够在客户提供的建筑施工图中找到与电梯井道相关的图纸和有关的参数。其中包括:

电梯井道剖面图(包括层高、底坑深、机房高,厅门牛腿等数据);

电梯井道平面图(包括井道内平面净尺寸、门口宽度及方向、墙厚等);

电梯机房平面图(包括机房平面尺寸、井道与机房的相对位置,门口位置等)。

3)对高速电梯的产品有深入的了解 。

高速梯销售人员不仅需要对本企业的产品了如指掌,还要熟记国家标准的限制要求,以及本企业高速梯产品的设计基本原理及规律。不仅熟悉本企业的高速梯产品性能及价格走势,而且也必须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特性及价格趋势,找出差异化,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4)能深入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

由于超高层建筑在我国刚刚兴起 ,很多房地产开发商也是第一次建造超高层建筑,对高速电梯的情况及市场往往不了解 ,也是在寻标过程中逐步了解高速电梯如何设计及选择的 。这就要求高速梯销售人员必须具备 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力,高度的职业敏感性,能够熟练的挖掘项目地理位置,客户定位等发现客户的真实的以及潜在的需求,引导客户,做顾问式销售。

......................

6 结论

随着世界经济中心向亚洲转移,超高层建筑在中国势如破竹地增长,中国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电梯市场。中国电梯行业经历了 50 多年的成长后又迎来了一个新的竞争时代——高速电梯的市场竞争时代。

过去的 20 年里,XO 公司在中低速的电梯市场尤其是在住宅电梯、扶梯市场取得了连续[!]十三年保持中国电梯行业前列的傲人业绩。但是如何在新一轮的电梯竞争中取胜,成了 XO 公司的新课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首先本文结合 XO 公司现有的市场覆盖率和产品特性,确定 XO 公司高速电梯的目标市场为:华东、华中及西部地区,尤其在二三线城市;市场定位于:二三线城市的超高层住宅及其高端写字楼等大型综合体项目。

XO 电梯公司要在目标锁定的高速电梯市场竞争中获得丰收,就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制定对应的新策略:

1.产品策略:需要升级现有产品的技术覆盖范围,提供适应不同市场的高速电梯产品,并且在不同市场和规格上有衔接,避免产品出现“规格断层”,打破一款高速电梯打天下的局面;

2.价格策略:根据市场需求,压缩工厂制造的利润空间,将利润空间留给销售,提高销售的价格能动性;

3.促销策略:除了响应 BIS 的信息共享,建立全方位奖励政策外,更重要的是对竞争价格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即:在领导层允许的权利范围内,对于分公司申报为 MUST-WIN 的高速梯项目,允许低于成本价销售,具体价格根据项目情况单个逐级审批,以此最大程度上支持高速梯的销售;

4.渠道策略:建立一条新型渠道销售策略,即以代销商销售为基础,以高速电梯项目经理直销为主导的组合式渠道策略;

篇7

关键词:综合体;防火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commercial complex building get continuous development. The fire prevention design reasonable or not directly affect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security.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the city of fire prevention design complexes is discussed.

Keywords: complex; Fire preven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35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用地位于湖北省荆门市南城区,总建筑面积258500平方米。地上部分西边为一个23层的五星级酒店和一栋综合商业建筑,建筑面积为62500m2,东边是15栋高层住宅建筑,建筑面积为119400m2。地下室为二层,地下一层由一个近13000 m2的大型超市和KTV组成,地下二层为停车场兼战时人员掩蔽工程,地下车库总面积为72400m2,停车位1200个。综合楼为一类高层,耐火等级为一级;商业街为2层多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地下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综合广场鸟瞰图见图1,地下一层平面见图2。

图1 综合广场鸟瞰图

图2地下一层平面

二、综合体的建筑防火设计要点

综合体防火设计的内容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消防通道的设置、防火分区的划分、疏散距离的确定、疏散楼梯的设置、安全出口的位置、数量及宽度等。

(1)加强消防通道、内街、疏散通道的防火功能

建筑的平面布局和使用功能复杂多样,往往给消防扑救带来一些不利因素。如果在设计中对消防车道布置考虑不周,火灾时消防车将无法靠近建筑,无法进行扑救。因此在该项目总平面设计时,满足当地城市规划的要求下,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湖北省建设、公安厅文件要求,在一类综合楼设置了环形消防车道,并在综合楼北面、西面距建筑外墙10~15m处分别设置了7m×45m、7 m×32 m的消防登高场地;在综合楼裙楼的西侧、南侧距建筑外墙5~10m处设置了7 m×41 m、7 m×47m的消防登高场地。登高面均大于周长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登高面与建筑之间不设置妨碍登高操作的设施,为消防车能及时开展工作提供有利条件。

(2)防火分区划分和防火分隔

防火分区是在建筑内部采用防火墙、耐火楼板及其它防火分隔设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该项目综合楼三层以下为商业功能,为营造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和氛围,设置了中庭和自动扶梯。《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此类空间设置已明确了防火分区的划分;商业步行街因无顶盖且每一商业单体均设封闭楼梯间,防火分区划分也很清晰;地下车库设有人防工程,可参照《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和《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来划分防火分区;有争议的是地下超市部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当设有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且建筑内部装修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的有关规定时,地下商店营业厅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增加到2000m2。据此规范,该项目地下超市需划分为7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不少于两个出口,依规范折算后疏散总宽度为55 m(9100×0.7×0.85×1/100),按梯段1.4m宽楼梯(商业建筑营业疏散楼梯最小宽度)设计需39个疏散楼梯,楼梯间采用实体防火墙,这样占用了大量商场内部空间。针对这种情况,《重庆市大型商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当设有直通室外安全区域的出口,且出口宽度能满足该防火分区所需安全疏散宽度的1/2时,该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为4 000m2。本项目现在地下超市的东西两端均设置了下沉式广场直通广场地面,广场具有一定的长度和面积,且通向广场的隔墙上设足够的出口宽度,采取以上措施,防火分区面积可以扩大至4000m2(地面营业厅防火分区面积),对此种国家规范没有明确,虽有个别地方标准允许的,仍须以当地消防部门要求为准。建议此种情况规范统一要求,以免引发争议。

防火分隔有三种形式:防火墙、防火卷帘和防火水幕。由于该项目的商业性质,采用防火墙作为防火分隔,影响商场的平面布局、空间的通透,也不便于经营;而如果使用水幕,用水量过大,不经济。因而该项目仍采用特种防火卷帘的形式作为防火分隔,防火卷帘以背火面温升为判断条件,耐火极限不低于3h,达到防火分区分隔的要求。

(3)安全出口的位置、数量和疏散楼梯的设置

规范规定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的数量不应少于2个,且应设置在不同方向。《商店建筑设计规范》规定综合性建筑的商店部分的安全出口必须与其它建筑部分隔开。商场平时人流可依靠电梯、扶梯以及水平方向通道等多种交通手段进行疏散。而火灾时,除消防电梯外所有电梯均应停用,平时使用的某些通道(如防火分区分隔设置防火卷帘的地方)也会停用,此时楼梯是唯一的疏散通道,因而楼梯数量和楼梯总宽度便成为防火设计的关键。该项目为大型商业综合体,疏散楼梯应为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疏散楼梯的设置尽可能地在商场四周外墙设置封闭楼梯间,这样可自然采光,省去前室。因疏散距离不满足必须在商场内部设置楼梯的可将楼梯成组布置,使两个防火分区共用楼梯,为商业留出灵活的空间。《商店建筑设计规范》中营业部分公用楼梯的每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4m,结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每股人流宽度,梯段宽度取1.8m较为合适。该项目商业部分层高均为5.4m,按梯宽1.8m,将楼梯设计为4跑,可节省近1/3梯间面积。若设计成2跑剪刀梯,则一个梯间位置可设置2部楼梯,可节省更多梯间面积,为业主争取更多营业面积。但现有规范除《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仅对塔式住宅规定两部楼梯分别独立设置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梯外,并无明确规定。按“法不禁止则许可”的原则,已建成的公建工程中也已出现剪刀梯,说明采用剪刀楼梯是一项合理经济的措施。在此,为使在公建中疏散楼梯的设计更合理,建议相关部门对剪刀梯宽度、出口数量如何计入疏散楼梯进行明确。

(4)疏散宽度计算

篇8

关键词: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建筑,通常是指对那些为人类活动提供空间的,或者说拥有内部空间的构造物进行规划、设计、施工而后使用的行为过程的全体或一部分,一切可以利用材料建造的构建物(建筑物或构筑物)都可以称之为建筑。然而,建筑本身的价值往往体现在最终所形成的空间上,例如民用建筑的价值在于满足人类的生活居住所需,它相对于工业建筑而言,功能较多,用途更为广泛,同时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也更容易出现问题。

1、造成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对行业设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我国的设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良莠不齐,年龄结构单一,缺少设计经验,导致施工图的设计不完善,给后期施工工作增加了难度。

1.1、受开发商赶工的影响

在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部分开发商为了追赶工程进度,节约施工成本,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对施工图的设计要求不高。同时,设计者也为了满足开发商的要求,对施工图的设计考虑不周全,忽略了很多细节问题,而且由于时间仓促的原因,在设计中缺乏创新。

1.2、各负责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作

民用建筑设计的各个部门之间需要分工明确、责权清晰,且在相互独立的基础上实现统一化运作。也就是说,在设计施工图时,专业间密切合作,各个部门要做好沟通协作,在充分考虑建筑施工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做好交底工作,减少错误和重复,处理好建筑外形、结构、排水、电气管线等相关设计问题,协调好每一环节的设计工作,不能出现同一套图纸有相互矛盾的地方,避免过分增加施工难度,从而全面实现民用建筑的各项功能。

1.3、忽视消防场地的设计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中规定: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特别是人口集中的民用建筑。虽然很多建筑设计师能够正确掌握消防车道的设计要求,但常常忽视消防登高场地的设计。例如:当有些居民小区发生火灾时,虽然及时采取了消防措施,但由于场地小的缘由,消防车辆很难接近火灾现场,无法对其进行扑灭作业。

1.4、忽视了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施工。在对民用建筑施工图进行设计时,为了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应优先考虑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条件。但一些设计人员经常忽略了施工地的自然因素,设计出一些光照时间短、通风不畅的房间,给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不便。

1.5、设计师自身因素的影响

经调查,我国目前的建筑设计师年龄单一,主要是30~40岁的中年男性,他们虽然拥有丰富的从业经验,但容易受到传统设计理念的禁锢,很难在设计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1.6、勘察单位的问题

设计单位是依据勘察单位提供的资料进行设计的,因此,勘察单位能否提供详实的相关材料,成为优化施工图设计的关键因素。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勘察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土质、降水量、土层结构和地基承载能力等因素的勘察不够详细,勘察工作基本流于形式,导致施工图的设计不完整,不切合实际情况。这样的话,在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重复作业,不仅延长了施工周期,还给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

1.7、图纸审查问题

对于设计好的施工图纸,单位内部缺乏审查制度,且执行能力不强,落实不到位。同时,专业的设计施工图审查部门在审查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地区图纸审查部门缺少相应的专业人员,有些人员身兼数职,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对图纸进行认真审查。

1.8、施工图设计说明问题

在民用建筑设计说明过程中,相关部门对有关建筑工程概况、设计依据、设计要点、节能环保设计、消防安全设计和停车场的设计说明中,常常出现概念模糊、理解不到位、信息阻塞的情况,不仅给设计单位带来了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为后期的施工工作增加了难度,留下了安全和质量隐患。

1.8.1、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

只有高层建筑才可划分建筑分类,一类高层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二类高层建筑、裙房的耐火等级不能低于二级。在民用建筑施工中,耐火等级包括一至四个等级,对于不同的等级就要进行不同的设计工作。

1.8.2、建筑高度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时常常会忽略建筑物的室内外高差。一般情况下,无论是多层或高层民用建筑都要合理实际建筑高度,确保施工图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2、优化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的策略

2.1、加强各设计部门的沟通协作

一个团队的沟通效果决定了团队的工作效率,在任何组织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内部沟通都十分重要。在对民用建筑施工图进行设计时,设计单位必须加强内部的沟通与协作,加强内部联系,并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进行科学合理地的设计。经过协商后,评选出施工最优方案,最大限度避免设计部门之间内部矛盾的出现。同时,设计单位要加强内部信息的流动和共享,这样既有利于化解内部矛盾,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设计质量。

2.2、提高设计人员的基本素质

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是一项优化活动,要尽量给居住环境营造一个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空间。因此,提高建筑施工图设计人员的基本素质是十分必要的,包括加强工作责任感、学习最先进的专业知识、丰富施工经验,避免抄袭、低质量、不合理的设计现象。

2.3、创新设计理念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民用建筑设计师,就必须在原有设计理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优化设计方案。当下,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环境中,民用建筑的设计主要针对的是城市建筑设计,因此对其外形和结构的设计要求较高,设计人员就更应该顺应时展潮流,改变过去教条冗长陈旧的模式,推动民用建筑施工图的设计水平。

2.4、把握设计原则、坚持正确立场

由于我国目前有关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的各项体制尚不完善,部分民用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施工图时缺乏规章制度的依据,容易受到建筑开发商、勘察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影响,常常出现不遵循法律法规的要求,或打“球”的现象,导致设计出来的施工图不符合工程的标准要求,细节不完善,给各个施工环节造成了阻力,增加了现场施工难度。因此,每一个建筑设计师都必须把握设计原则,明确立场,从专业设计人员的角度出发,设计出符合要求、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更好地满足建筑使用者的各项要求。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大量的新建建筑拔地而起,而民用建筑占据了很大一部分。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能否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直接关系到一栋建筑的优劣。这就要求,广大建筑设计者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正确处理好建筑开发商、勘察单位、设计各部门和使用者之间的利害关系,不断提高设计水平,根据每一项建筑工程的具体要求,设计出更完善、更合理、更科学、更实用的设计方案,以此来提高民用建筑的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桁忠.浅谈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中的常见问题[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0:206.

[2]张志刚.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中的常见问题浅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6:169-171.

[3]程昱.浅谈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建筑专业)[J].江西化工,2010,04:143-144.

篇9

关键词:高层建筑,电气防火,重要性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high-rise buildings in areas such as housing, office applications, is a must have complex. However high building fire control facilities problem, always is a key problem. For the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 electrical fire prevention is the key to fire safety problems, in order to improve security, reduce the hidden trouble, reduce the loss. So, for high-rise building electrical fire prevention design is very important.

Keywords: high buildings, electrical fire prevention, importance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高层建筑的功能越来越庞大,为了各种功能的正常实施,电气设备的数量分布之广以及之大,对于防火技术要求明显增大,同时也提高了火灾发生率。通过数据的显示,电气火灾占火灾总数的百分比是30多以上,而且每年在呈增长趋势发展,不仅如此,由于高层建筑的用途广泛,人员集中、易燃物品多而复杂。因此,解决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迫在眉睫,需要很强的专业性和专业知识经验。

1 设计高层建筑消防系统所遵循的规范

设计者应该熟悉和掌握的与高层建筑消防电气有关的设计规范主要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前两部是国家颁布的标准,后者是国家建设部的行业标准。二部规范对高层建筑中、二类建筑的划分都是样的,对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设置与要求总体来讲相同,但他们

从不同角度提出要求各有侧重。对设计者来说,二部规范都要遵守,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为主以《高

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为辅,同时兼顾《民用[1]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

2 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分析

火灾报警系统的形式应根据具体设计对象来确定,设计者首先必须搞清楚设计对象的建筑形式、规模、分类、建筑个体的分布等诸多囚索,再根据这些因素来确定火灾报警系统的形式。火灾报警系统划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随着新技术不断出现,火灾报警设备和元件也在不断史新和发展。笔者认为,报警系统设备的设置不宜复杂过多,过多将造成投资增大、可靠性降低,也不宜过于简单而达不到报警联动要求。这就需在不断实践中,寻找一个适宜的中间参数以满足报警系统的实际需求。应该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强调注意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还应注意不要单纯追求消防技术的先进性,而应结合国情充分考虑维护方便和维护水平。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要从三个方而考虑。

2.1 探测器

探测器是消防自动报警的眼睛,它的功能是将火灾信号快速传到报警控制器,发出警报信号。其类型有:感烟、感温、感光、叫燃气体等4类。探测器的选型和布设需根据各部位可能发生火灾的特性、房间高度、房顶形式、相对湿度等,按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设计,注意报警探测器与控制器必须选用同一个生产厂家的产品。

2.2 报警控制器

报警控制器是给探测器供电,接受、显示、传递信号,并能输出控制指令的一种装置。按其输入网络的系统线路划分有少线制(又名总线制)和多线制两类;按作用性质划分有区域报警器(中继器)、集中报警器、通用报警器三种。我们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2.3 消防联动控制

联动控制的对象有以下几类:一类是防、排烟设备,如电动防火门、防火卷帘、防火阀、正压送风阀、排烟阀等;二类是机电设备,如防、排烟风机、空调与送风机、电梯等;三类是灭火系统,如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系统、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等。联动控制方式是:火灾报警信号传至消防控制器发出指令,使设在现场的联动控制模块动作。在操作方式上,一般设有自控、远控、现地3种。我们设计时,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3 对消防电源设计的分析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利用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进行灭火和人员疏散是两项主要任务。因此,合理确定消防用电设备的负荷等级并保障其供电可靠性是电气防火设计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高层建筑中的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烟排烟设施、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和电动的防火门、窗、卷帘、阀门等消防用电的负荷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一类高层建筑的消防用电负荷为一级负荷;一类高层建筑的消防用电负荷为一级负荷。一级负荷的供电电源应符合 。

①一级负荷应由两个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应可靠供电。

②一级负荷容量较大或有高压用电设备时,应采用两路高压电源。

③一级负荷容量不大时,应优先从电力系统取得第一低压电源,亦可采用应急发电机组。

一级负荷仅为照明或电话站负荷时,宜采用蓄电池组作为备用电源。

⑤一级负荷别重要负荷,除上述两个电源外,还必须增设应急电源。二级负荷的供电系统应做到当发生电力变压器故障或线路常见故障时不会中断供电(或中断后能迅速恢复)。国家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规定:对二类建筑的消防用电,应按二级负荷的两回线路要求供电。二类建筑的供电变压器,当高压为一路电源时亦宜选两台,仅在能从其它用户处获得低压备用电源的情况下,方可只选一台。备用电源的作用是当常用电源出现故障而发生停电事故时能保证高层建筑的各种消防用电设备和消防控制室仍能继续运行。因此,笔者认为:对于二类高层建筑(住宅建筑为十一层以上)应按两回路供电进行设计。当无法满足时,应设有柴油发电机组或蓄电池组作为备用电源,以保证消防设备的用电。在目前的高层建筑消防系统的电气设计中,随着电气设备性能的日趋完善和微型处理机技术的普及与广泛应用,使消防报警及联动控制设备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也使消防电气专业与相关专业的联系更加密切。但是,对于高层建筑电气防火设计,我们首先应严格执行规范,同时根据消防原理和当地实际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消防系统,以保证消防设备安全、准确、及时地运行,以防止意外发生。

4消防联动控制制式问题

消防联动控制有采用多线制、总线制两种制式。多线制是电源驱动线与信号线分开, 电源、检测、控制分别占用导线的制式。多线制一般有五线制、四线制。总线制是基于计算机技术中控制总线的原

理, 采用信号线与电源驱动线分时复用的方式, 利用计算机编程技术来达到监测与控制目的, 总线制有三总线制和二总线制。总线制比多线制有布线少、监测控制设备多等优点, 目前大中型项目多采用总

线制。在具体设计中选择采用哪种制式可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而定。

5消防控制室反应消火栓泵和喷淋泵的工作和故障状态

消防水泵启动后要返回已工作的信号, 有两种做法: ①取电路信号即接触器的合闸辅助接点; ②取物理量信号即取供水管网上的水流压力传感器, 后者目前使用较少。关于故障信号的返回, 电源断电故障信号的反应比较清楚,其它故障信号的反应, 《报警规范》、《民规》都没有明确说明。比如消防水泵过负荷故障信号应该反应到消防控制室, 但具体如何反应是在设计中应予考虑的一个问题。

6 参考文献

[1] 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2] 曾杰.建筑空间与防火分区、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关系[M].全国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水消防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篇10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电气;系统;难点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日益科学化,国家针对这一快速发展的建筑模式,制定了相应的规范要求,根据高层建筑的特点,逐一进行了技术要求。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是消防设计的重要环节,由于高层建筑面积大,电力设备和电气系统交错运行,线路聚集密布,运转频率大。近些年来,电气系统的布局不合理、电气配线选择、安装和使用不当所造成的火灾事故不断增多。作为高层建筑工程综合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对整个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至关重要。

高层建筑消防电气设计依据

高层建筑电气设计是整个消防设计的重要构成,电气系统设计的依据应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目前,涉及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规范主要包括《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98)以及《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其中《高规》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是国家标准,后者是行业标准。高层建筑的消防电气设计应以这三部规范为设计原则,执行规范中对高层建筑中一、二类建筑的划分的细则,以及对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设置与要求。作为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依据,规范的总体技术要求是相同,并分别针对不同的侧重点进行不同的说明和要求,在采纳设计依据时,应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针对具体电气设计的问题,采用规范中的设计要求,作为国家制定的标准规范具有法律的强制性,从业人员必须无条件采纳,而作为行业标准应不断学习、借鉴、研究和采纳,并根据建筑行业的发展,推进行业标准的科学性、严谨性,将标准放眼国际领先标准进行衡量,并最大化的服从国家标准。

火灾报警系统的基本形式和设备配置

高层建筑的火灾报警系统设计根据规范的规定,应根据建筑物的形式进行划分,从设计者的角度来说就是针对设计对象的基本信息来确定。而影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置形式的因素很多,例如建筑的形式规模、建筑的个体分类等。

涉及火灾报警系统形式分类的规范较为广泛,不同的规范划分的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依据“报警规范”的相关要求,通常将火灾报警系统划分为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三种基本形式;而“民规”将其划分为四种形式,即区域、集中、区域—集中及控制中心。无论采取那种形式进行介定,报警系统的设备设置都应符合科学性和实际性的原则,不应过于复杂,安置设备过多,一方面易造成技术和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会降低设备的可靠性。为了达到报警联动的需要,应以规范要求为前提,坚固设备的经济适用和可靠运行。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设计者片面追求技术突破和革新,而忽略本国建筑行业的自身特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要点

排烟阀及防火阀的控制方式高层建筑消防电气设计中,排烟阀与防火阀的控制方式是关键环节,规范中对控制方式进行了明确规定,随着技术的进步,排烟阀和防火阀已经实现了由消防控制室进行联动调控,消防控制室通过联动调控对排烟阀和防火阀的启动、关闭,防火阀一般选用250℃的,易熔环熔断,能够及时处理并返回信号,尤其是在紧急时及时启动,为顺利完成排烟、防火工作提供了保障。问题在高层建筑消防电气设计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二)敷设线路分析高层建筑涉及电力铺设情况多,从安全的角度分析,消防设备的设置应重点考虑布线。规范中对敷设线路的规定:“相关线路的布置应该敷设于非燃烧的结构体中,并且这种非燃体的厚度不应小于30mm”。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避开危险区域的布线方式,严禁不规范的布线形式,如:由吊灯内走线等。

制式 多线制 总线制

主要特点 1.一般有五线制和四线制.2.电源驱动线与信号线分开,电源、检测、控制分别占用导线3.布线多,监控设备少 1.一般有三线制和二线制2.电源驱动线与信号线分时复用,利用计算机编程技术来达到监测与控制目的3.布线少,监控设备多

消防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制式问题

目前,消防报警产品是由报警设施和联动进行同管同线敷设的,报警系统采用总线制,其他重要设备则采用多线路控制,如排烟机、防火卷帘等。消防联动控制与报警设置不同,可采取多线制或总线制。两种布线方式相比较,总线制的布线较少,监测的控制设备较多,总线制是基于计算机技术中控制总线的原理,采用信号线与电源驱动线分时复用的方式,利用计算机编程技术来达到监测与控制目的,大中型项目多采用总线制,具体的设置应根据实际的情况。(如下表为多线制和总线制的特点)

消防水泵的控制设计消防水泵的控制设计作为灭火的重要设施,最重要的两个问题:一是消火栓泵的控制权,二是消火栓泵启动方式。1、消防中心控制室和消火栓动作按钮以及泵房控制箱的控制关系被称为消火栓泵的控制权。作为主导地位的消防控制室,对其起主要的控制和协调作用。高层建筑在消火栓的控制程序上均设置自动和手动的转换开关的双保险形式,即自动控制失效,手动弥补,以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2、消火栓泵的启动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总线制联控方式下,消火栓动作按钮可以通过起动,将信号传送消防控制台,以此完成启动任务;另一种则是直接将消火栓的动作按钮发出的信号输送到消火栓泵的启动箱。在设计中应选择利于整个消防电气设备达到最优化配置的形式。(五)消防专用电话系统

消防控制中心为了及时快捷的通报事故情况和起火位置及成因,应配制专用的消防电话,应作为这个建筑的主机电话使用,此外,在消防泵房、主要的配电室、通风机房和消防值班室以及保卫室等处应设立专线电话,采取与主机合理配线,保障通话的畅通,进行一对一配线,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排除隐患,及时通报救援和安全疏散。

(六)应急照明设施的设置高层建筑的应急照明设施一般采用造价较高的自容式,这种方式在火灾发生时能否起到即时作用仍需推敲。建议采用照明设施能及时起作用的电源装置进行照明,这种照明由蓄电池组组成的电源装置。相比较自容式的照明,电源装置照明方式更为具有实际作用,这种照明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同时兼具环保性——节约能源。(七)防火卷帘设施的设计高层建筑的防火卷帘设置具有重要的作用,防火卷帘的有效控制,如何更为科学合理,需要设计者反复的推敲。目前,防火卷帘的控制方式分为:感烟探测器火警信号控制卷帘第一次下降和感烟探测器火警信号控制卷帘第二次下降,这两种控制方式都可以发挥卷帘的基础性作用,对火灾险情的反应起到作用。两种控制方式的作用是基础性的,在一定技术层面上,仍有可提升的空间,除了应增加卷帘控制方式之外,还应加强其使用过程中的灵活性,使得卷帘控制设备与其他消防电气设备相互协调,发挥整体性作用。

高层建筑的消防电力设计问题在整个消防设计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的技术革新和不断发展,电气设备性能将日趋完善可靠,简单轻便的微型处理机将在高层建筑电力设计中被广泛采用,这将大大提升消防报警及联动控制设备的智能化发展,也使消防电气专业与相关专业的联系更加密切。因此,消防电气设施的合理科学设置将是每一个从业人员的行业准则,应充分认识到这一安全课题的严肃性,严格遵守相关规范,科学设计、灵活配置,排除隐患,提升电力系统设计的安全性,推动高层建筑的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