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的发展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0: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光伏产业的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光伏产业 理性发展 对策建议
当前,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关注点,太阳能光伏发电能够直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利用太阳能综合开发的光伏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并且光伏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仅有利于改善能源、环境状况,而且其较大的产值对于地区经济增长也有重要推动作用。
1 光伏产业国内发展情况分析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电池生产国。在全国有300个城市发展光伏太阳能产业,100多个城市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虽然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迅速崛起,但产业与市场反差巨大;我国绝大部分硅材料都从外国进口,而生产出来的产品,绝大部分都出口到德国等欧美国家,致使中国光伏企业的发展深受海外市场情况波动的牵连,国内企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与我国光伏产品的制造大国地位极其不对等,国家一系列相关鼓励政策的出台虽然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内光伏制造市场的快速增长,但是由于政策可执行度,技术原因导致的成本过高等原因,国内光伏产业应用市场仍然没有明显启动,2010年中国光伏市场安装量只占全球的3%。在我国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的情况下,国内多个地区和企业仍然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就值得我们思考这种对光伏产业过热的追捧是否合理。
2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光伏产业产品的应用市场没有打开。这是我国光伏产业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国内光伏市场迟迟未启动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光伏发电没有定价上网。至今我国还没有明确核准光伏项目统一的上网电价。没有明确的上网电价意味着光伏发电系统在我国就没办法大面积地得到应用,所以太阳能电池板在国内几乎没有需求,只能依赖于对国外市场的出口。这造成了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受制于人的情况,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制约性。这是现阶段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急需要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
2.2 我国光伏产业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投资,生产过剩现象。2006年以来,国内光伏产业的投资急剧扩张。即使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内对光伏产业的投资并依然有增加之势。近年来,在国家倡导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政策导向下各地纷纷开始大量建设和投资与光伏产业有关的项目,这样不仅带来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而且造成项目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
2.3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所需的原材料、关键技术和人才缺乏。现阶段,我国光伏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高纯硅主要依赖从国外进口,国内缺乏对原料硅进行深度提纯的技术和设备。此外,我国光伏产业核心技术缺失,比如在太阳能电池板和光伏组件的生产中缺乏先进的技术,只能生产一些低附加值的产品,只有很少一部分的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造成这种局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光伏产业缺乏综合性的专业技术人才,现有的人员和技术不能满足光伏产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导致国内产业整体研发能力相对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2.4 我国的光伏产业缺乏行业标准价格体系以及准入评价体系。我国光伏产业尚未形成和组建统一的国家行业标准和检测机构,此外,我国光伏制造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造成我们的光伏产品进入欧美市场要经过严格的监测并在取得认证资格后方可进入市场,国外的光伏产品进入我国市场则不需要任何机构的监测,这也是我国光伏产品国际上竞争力较低的重要原因。
3 我国发展光伏产业的建议
3.1 梳理企业情况选择性支持。政府应当重点梳理已经上马的项目,对于技术先进,自有资金充裕,地域布局合理的项目予以鼓励;对技术落后或未经实践检验,盲目上马的项目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摆脱当前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竞争无序的混乱局面。
3.2 引导光伏发电上网,扩大国内市场的需求。电网公司应抓紧制定严格并带有先导性的并网标准,与此同时国家应通过光伏应用规划和新价格机制,更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如特许权招标去发现更合理的光伏电价。
3.3 加快金融创新,发展壮大中国光伏产业。光伏发电项目需求的融资一般要求20年左右的贷款期,而国内金融机构能提供的一般都是短期贷款,融资渠道不畅是光伏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银行与保险机构加快金融创新,支持国内企业继续开拓国际市场,抢占国际制高点。
3.4 注重对人才的引进和技术的创新。发展光伏产业的城市要注重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要加强低成本工艺技术的基础性及前瞻性研究,增强我国在技术路径选择上的自主性。同时,要建立健全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原料和产品的技术标准等,推动光伏产业更好发展。
3.5 尽快制定国内光伏产业统一标准,并要与国际标准接轨。政府应在参考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尽快制定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光伏产业生产、技术、监测等相关系统标准,这样才能为光伏产业的发展指明确定的方向,实现光伏产业链上下游的完全顺利连接,降低产品制造成本,实现整个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最终做到与国际接轨,使我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富有竞争力。
3.6 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引导光伏产业走规范发展之路。政府要在对国内光伏产业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规划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光伏产业合理布局科学健康发展。政府出台政策时应着眼于解决制约光伏产业发展最关键的问题,比如在参考国外成熟经验并结合国内各地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国情的光伏发电的上网价格,从而真正推动国内光伏产业应用市场的快速启动。
参考文献:
[1]赵勇.我国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J].现代企业.2011(04).
[2]姚伟.怎样看待光伏产业的冷与热[J].节能环保.2010(01).
[3]阳芳.基于产业价值链视角的中国光伏产业投资分析[J].经济论坛,2011年第9期.
[4]王仰东,许栋明.产业技术路线图与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01).
篇2
关键词:光伏;集群化;必然性
能源和环境问题是近十几年来世界关注的焦点,为了实现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都将光伏发电作为发展的重点。在各国政府的政策倾斜下,光伏产业发展迅速,最近10年世界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3%, 最近5年达到40%以上。然而,如何更快更好地加快光伏产业的发展呢?集群化发展无疑是一种正确可行的道路[1]。本文就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必然性作出了论证。
1. 集群化的概念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首先由美国迈克尔.波特教授1990年提出,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或相关于在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产业集群具有专业化的特征,分析和描述这种现象时常常用“产业集群”或“企业集群”。产业集群侧重于观察分析集群中的纵横交织的行业联系,揭示了相关产业联系和合作,从而获得产业竞争优势的现象和机制[2]。“产业集群”侧重于观察分析集群中的企业地理集聚特征,其供应商、制造商、客商之间企业联系和规模结构以及对竞争力的影响。
2.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必然性分析
光伏产业的发展现在正处于关键的转折时期,支撑光伏产业发展的一些经济环境、体制边界、市场空间和竞争条件正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其原有的发展模式也已变得越来越不适应。中国光伏发展面临着新的问题,急需要寻找新的思路、探讨新的发展模式。集群化发展成为光伏产业的必然选择[3]。
2.1提高光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集群化发展
在全球市场一体化进程日益加速的背景下,中国光伏产业的竞争能力令人担忧。光伏产业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资产约束和关键资源的限制制约了光伏产业的全球竞争能力;另一方面,由于人世后外资企业可以进入所有行业,全面参与国内市场竞争。因此,要想提升光伏产业整体竞争水平,单纯依靠财政扶持或单个企业的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光伏产业之间只有形成战略伙伴关系才可能有效克服与其规模相关的劣势,依靠集群化发展,既能保持光伏产业灵活多变的特点,又能形成群体规模,从而在短期内迅速提高中国光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光伏产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2.2降低光伏产业成本、提高技术创新需要集群化发展
要想在短期内全面提高光伏产业的支撑能力,依靠传统“小而全”的发展道路显然已经行不通,而必须转向“小、精、尖”的发展道路。这就需要更多地依靠光伏产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的提高,这也正是目前中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中国光伏产业如能形成一方群落或集群,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水平、降低市场风险代价;又可以使光伏产业集中更多精力加强核心技术的研究,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核心技术,使光伏产业基于资源的比较优势发展为基于区域创新能力的竞争优势;而且,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还能促使企业问专业分工与协作体系的日趋完善,从而使产业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大大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3光伏产业发挥区域品牌效应需要集群化发展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将不断增多,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还必须创造出大量非农业的就业岗位,任务十分艰巨。十六大提出了“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发展小城镇要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等战略。这都需要光伏产业在短期内迅速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向骨干企业集结,组建乡企集团、形成规模优势;充分发挥光伏产业的灵活优势,通过产品分工、工序分工和经营分工,在一定区域内聚集系列的光伏产业,形成大规模加工经营的局面和优势。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还有利于打造区域品牌、增强区域品牌效应,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3.加快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的措施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光伏产业走集群化发展道路既有其必然性也具备了可行性。各地方政府一定要抓住时机、因地制宜地实施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加速提高中国光伏产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推动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4]。
3.1提高区域经济产业集中度
企业集群不是简单的企业堆积,而是有规模、有组织的有机融合。各地区政府应加强企业集群有序发展的整体规划、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强有力的产业群体和竞争主体。要引导布局分散的光伏产业逐步集中到统一规划的产业区内;各地区要加快建设一批有一定规模基础的专业化特色园区、综合性开发区,围绕不同的产业链做大规模,提高光伏产业专业化竞争力。
3.2改善光伏产业集群的发展环境
企业集群竞争力的提高有赖于完善的发展环境。各地区政府应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既要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企业发展和创新的硬环境;通过建立非营利性的教育培训机构,委托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人才培训,建立科技人才支持体系;通过组建各种非盈利性的行业组织,为小企业向银行贷款提供担保,为小企业提供免费的咨询、诊断服务,帮助它们改善经营管理等,为光伏产业集群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3.3打造区域特色产业品牌
光伏产业集群发展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当地实际,选择最具本地比较优势的产业、产品加以重点发展,因地制宜,形成比较优势;要集中力量,在区域内重点培育一两个特色产业,培育和发展成为区域特色光伏产业集群;同时,还要发挥企业集群的整体效应,打造区域陛品牌、营造市场优势,为不断拓展产业空间和提高区域竞争力打下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的选择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光伏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是提高中国光伏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光伏产业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5]。各地区政府要加强企业集群有序发展的整体规划,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创建和改善光伏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环境,从而提升光伏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打造区域特色品牌、推动中国各地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黄同华.山东省促进太阳能开发利用的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9.DOI:10.7666/d.y1469208.
[2]徐康宁.开放经济中的产业集群与竞争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1,(11):22-27.DOI:10.3969/j.issn.1006-480X.2001.11.004.
[3]金青梅.中国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的必然性与可行性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5,19(4):31-34.DOI:10.3969/j.issn.1003-3890.2005.04.009.
篇3
关键词 光伏技术;专利分析;技术路径
1 国内外光伏产业技术发展概况
1.1 世界光伏产业技术发展概况
自1839年发现“光生伏打效应”和1954年第一块实用的光伏电池问世以来,国外太阳能光伏发电取得了长足进步。单晶硅电池的实验室效率已经从20世纪50年代的10%提高到目前25%,多晶硅电池的实验室效率也达到20.4%,非晶硅薄膜电池实验室效率达到10.1%,碲化镉太阳能电池实验室效率达到16.4%,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实验室效率达到20.3%[1]。以美国SunPower和日本Panasonic为代表的高效电池组件制造商的光伏产品效率已达到24%。日本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形成了成熟的技术和产业体系,尤其是住宅建筑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已成为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设置用户。目前高效单晶组件产品的成本已低于传统单晶组件产品,但还高于多晶产品,高效电池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蓄势待发[2]。
目前,世界光伏技术呈现的特点是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对光伏产业越重视,其技术发展也就越先进。在欧洲,德国、法国的光伏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在亚洲,日本走在前面,尤其是福岛核电站事故后,绿色可再生能源成为日本发展的主流,日本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已形成了成熟的技术和产业体系,户用电源系统发展迅速,已成为太阳能发电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也紧跟发展步伐,分布式电站和户用电站将成为我国的主要支持方向。
1.2 中国光伏产业技术发展概况
我国光伏电池的研究始于1958年,自1981年开始,光伏电池及其应用开始列入国家的科技攻关计划,通过“六五”到“十一五”六个五年计划,在光伏电池器件及应用技术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2000年之后,国家科技部启动了国家863计划和973计划,分别对光伏发电的产业化技术和基础性研究给予支持,尤其在晶体硅电池领域,重点加强对单晶硅电池技术、多晶硅铸锭技术、高效电池技术、晶体硅电池产业化技术以及特殊太阳电池组件的开发[3]。目前,单晶硅电池的实验室效率最高24%,产业化单晶硅电池的最高效率已经超过20%;多晶硅电池的实验室效率最高达19.5%,产业化多晶硅电池的效率已经达到18.5%。
在世界光伏市场拉动下和国家队发展新兴产业的支持和促进下,我国光伏制造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成为全球太阳电池和组件的最大制造国。总体看,一是我国晶硅电池/组件在性价比上具有国际竞争优势;二是多晶硅材料不具有晶硅电池/组件那样的竞争优势,特别是成本处于劣势。我国现有一部分多晶硅制造企业由于成本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而不得不停产,因此针对提高多晶硅性价比的技术是我国多晶硅的奋斗目标;三是在原辅材料及设备制造方面,有些材料,如封装玻璃、切割液、密封胶等,基本满足了国内的市场需求。但有些材料,如组件封装材料EVA和背板材料TPT等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我国光伏设备制造为满足国内需求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高端设备与国际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高端原辅材料及高端设备制造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是我国光伏产业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
2 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发展情况
2.1 基本情况
河北光伏产业起步较早,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和竞争力。目前,河北省光伏产业水平和规模在全国处于“第一梯队”。由《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统计报表》可知河北从事光伏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30余家。虽然河北省有一些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光伏企业,比如晶龙集团、英利集团,但河北光伏行业也存在着各光伏企业科技发展水平总体差异较大的现实情况。
2012年行业危机对河北省光伏产业形成严重冲击。资料显示,当年河北省太阳能电池产量3 321.4MW,同比增长26.69%;主营业务收入累计200.11亿元,同比增长-33.48%,利税总额-27.24亿元,增产不增收,亏损额逐月加大,部分以光伏产业为电子信息领域发展重点的地市亏损局面较为严重。即便如此,主营业务收入占河北省光伏行业近30%的晶龙、英利集团等一批太阳能光伏重点企业,在2012年的行业危机中却逆市上扬。
2.2 重点企业技术现状
河北以晶龙集团和英利集团为代表的光伏企业在国内外技术和市场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晶龙集团以生产单晶硅和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见长,英利集团在多晶电池及多晶硅铸碇方面发展迅猛。
晶龙集团旗下子公司晶澳公司开发了许多高效率、低成本的量产工艺和技术,打通了电池和组件量产中的技术环节,率先将所有产线上单晶电池(P型)效率提高至19.5%以上,单晶组件功率提升至270W以上,多晶电池效率提高至18.0%以上,多晶组件功率提升至260W以上。由于较好的产品品质、有竞争力的生产成本,在欧盟“双反”背景下,晶澳能够获得超过50%的欧盟进口配额(晶硅电池)。从2010年开始,晶澳研发N型电池技术(Bycium,倍秀)已有4年基础,目前Bycium实验室批量效率达20.5%,最高到20.9%。凭借业内领先的制造技术水平以及优秀的电池技术研发能力,为低成本、高质量、高功率N型单晶产品的规模化量产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英利集团的Panda(熊猫)电池源于ECN的n-Pasha电池,熊猫电池量产后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在19.5%~20.0%,组件功率在270W~275W,开创了国内N型太阳能电池的新发展方向。但熊猫电池为了为了平衡成本,未采用特别复杂的流程。其与传统P型单晶电池技术主要差异如下:需要以少子寿命较高的N型硅片作为衬底,前表面进行硼扩获得PN结结构,需要应用前表面钝化技术和背表面钝化技术,背面需要金属Ag栅线收集电流,流程相对复杂、辅料成本较高。
3 光伏产业关键领域技术分析
多晶硅原材料、硅片的制备、高效太阳能电池制备等几个关键领域的技术发展情况是:
3.1 多晶硅原材料
改良西门子法加低温氢化技术是目前全球多晶硅原料的主流科技方向,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特别是降低电消耗方面效果显著。我国90%以上是改良西门子法,改良西门子法加低温氢化技术是我国行业发展的基本态势。
3.2 硅片的制备
3.2.1 晶体硅的制备。晶体硅分为单晶硅和浇铸硅,两条技术路线的争论持续了近30年。市场的占有率与两种方法在不同时期所产生的科技进步紧密相连。浇铸硅产量大成本低,但是制备电池的转换效率相对较低;单晶硅产量低、成本偏高,但转换效率是目前光伏电池中最高的。欧洲屋顶电站最兴旺的时候,也是单晶硅在世界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时候。中国光伏发电的发展初期阶段主要以地面大型电站为主,由于不受占地面积的限制,浇筑硅因其成本较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分布式电站的实施,单晶硅还会重新占据上风,两条技术路线的竞争也还会长期存在。
在单晶硅制备中,目前全球主要采用的是P型掺硼晶硅制作,光照10小时后会产生5%~8%不可恢复效率衰减,该难题长期困扰着光伏界,河北省科学家研发低光衰掺镓硅单晶,平均消除6%光衰,成本降低6%。
3.2.2 硅片的切割。线切割技术的问世,完全取代了内圆切割,实现了切割技术的升级换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金刚线切割技术已经问世,不仅切割速度是常规线切割的2倍,而且冷却浆液无污染,避免了线切割后的砂浆废液后处理,具有很好环保效果。冷却方式的革新,推动了线切割的更新换代,金刚线切割技术是未来的发展主流。
3.3 高效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技术
高效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技术分为:碲化镉薄膜电池、非晶硅薄膜电池、铜铟镓硒薄膜电池、染料敏化柔性电池、晶硅电池。晶硅电池以转化效率高、成本低占据了市场的主流,目前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5%以上,成为光伏发电的主要技术。相比而言,薄膜电池成本高、效率低,投资巨大。
晶硅电池的发展近几年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量产效率已超过20%,2012-2014年科技部资助的863计划把中国晶硅电池的转化效率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继续提高晶硅电池的转化效率,是目前光伏发电的研究的主流方向和目标。
3.4 其他关键光伏制造技术
背接触电池技术、二次印刷技术、大功率高效低衰减光伏组件技术是目前最新的科技动态和发展方向。
4 光伏技术领域专利分析[4]
本部分对光伏领域的专利进行分析,从发展规模、发展趋势、主要国家技术领域和主要机构技术分布等方面考察光伏技术发展态势。研究对象为全球光伏技术的相关专利,专利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专利分析数据库,通过关键词与分类号的组配检索下载建成“光伏产业专题专利数据库”,并基于该数据库进行相关分析。由于专利数据的延迟性,导致2010年和2011年的专利数据不完整,因此下文分析中这两个年度的内容仅供参考,不做结论。
4.1 世界光伏领域技术情况专利分析
4.1.1 世界光伏技术专利逐年申请情况
20世纪60-70年代光伏技术处于发展初期,总体专利申请量较小,每年的专利申请数量基本维持在10之内;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光伏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专利申请数量开始逐步增长,最高的年份是1983年,达235项;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光伏技术发展出现波动,表现为专利申请数量开始小幅回落,这种回落的态势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每年200余项降到不足百项;从1995年开始光伏技术开始进入上升阶段,稳步、平缓的发展一直持续到2001年,该年专利申请量达306项;在2002年增长速度有一个小幅回调之后,光伏技术度专利申请量出现了新一轮的、真正的高速发展期,全球专利申请数量迅猛增长,在2002年到2005年4年间,专利申请数量翻了一番,由每年近300项上升到600余项,在2006年到2009年的4年间,专利申请数量又翻了一番,由每年不到1 000项增长2 085项。
4.1.2 光伏技术专利在各国的分布
美国、中国、韩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中国台湾、加拿大、澳大利亚这1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全球专利申请数的96.7%,其中美国和中国均占24%,日本占20.5%,韩国和德国分别占有8%左右的份额。
4.1.3 光伏重点技术领域专利分布
在六大技术领域中,结晶硅专利申请量最多,其次为化合物薄膜和薄膜硅,化合物结晶及染料敏化最少。其中结晶硅专利申请起始年限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
4.1.4 各国重点发展技术
中国在光伏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总量位于世界领先地位,在结晶硅和化合物薄膜方面研发实力强,专利申请数量超过了其他国家,而化合物结晶核方面研发能力弱,专利数量较少;美国在不同领域的技术分布态势和全球技术分布一致,专利申请量最多的是结晶硅,薄膜硅和化合物薄膜专利申请数量相近,位于其次,染料敏化方面的专利申请数量最少;日本在结晶硅和薄膜硅两个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相近,且为最多,其次是化合物薄膜专利申请数量,染料敏化方面的专利申请数量最少;欧洲和德国的光伏技术专利分布相似,它们的专利申请数量远低于前三个国家,专利申请量最多的是结晶硅,薄膜硅和化合物薄膜专利申请数量相近,位于其次,化合物结晶的专利申请数额位于倒数第二,不过在染料敏化和有机半导体方面,这两个地区存在明显差异,德国染料敏化专利数远大于欧洲,而欧洲的有机半导体专利数远大于德国;韩国在专利申请量最多的是结晶硅,其次化合物薄膜,薄膜硅和有机半导体专利申请数量相近,位于再次,最少的染料敏化和化合物结晶的专利申请数额。
4.1.5 光伏研究机构的专利分析
光伏技术领域主要专利申请机构全球排名如图2,在前20位的排名中,日本机构有12家,占60%;美国机构有4家,占20%;韩国和德国分别有2家机构。其中,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3个机构分别是日本的三洋电力、佳能和三菱集团,其次是德国西门子;再次是德国默克集团、日本夏普、日本昭和壳牌石油、美国RCA以及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剩余的11家机构光伏专利申请量差别不大。从中看出,日本科研机构在光伏领域具有很强实力,不仅拥有光伏专利的机构数量多,而且机构拥有光伏专利的数量也多;德国虽然只有2家机构进入全球20强,但这2家机构拥有的专利数量都在排名前5位。中国虽然拥有光伏专利总数很多,但没有一家机构能进入全球20强。
4.2 中国光伏领域技术情况专利分析
4.2.1 中国光伏技术总体专利申请情况
中国光伏专利发展动向如图3,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中国光伏技术仍处于发展初期,总体专利申请量较小,每年的专利申请数量基本维持在1~2项;在1995年-2004年的10年间,中国光伏技术稳步发展,专利申请量逐渐增加,这比世界光伏技术增速发展的时间晚20年;2005-2010年是中国光伏技术真正的高速发展期6年间光伏专利申请数量增长了7倍,在2010年达到顶峰。
由世界和中国光伏领域技术发展趋势图的分析,初步认为从生命周期上看,光伏技术已经走过萌芽期和成长期,正处于成熟期。
4.2.2 中国光伏技术领域分布
通过对近10年中国光伏技术专利申请情况的统计分析,不同类型的光伏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各有不同。结晶硅和化合物薄膜起步稍早,在2002年已经开始进入新一轮较长时期的快速增长阶段,在经过4年的稳步增长之后,接下来又有5年的飞速发展阶段,2010年的专利申请数是2002年的几十倍到上百倍;薄膜硅的发展趋势类似于结晶硅,只是该领域专利申请数最多的年份是2009年,早结晶硅1年;化合物结晶在2002-2007年度6年间,专利申请数量保持较稳定的状态,在2008年有一个突然急速增长,之后的4年就维持在这个较高专利申请数状况;有机半导体专利申请数在这些年变化不大,前几年保持稳定状态,后几年又保持在比前面稍高的一个稳定状态;染料敏化起步稍晚,从2006年起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的趋势。
4.3 重点光伏领域情况分析
4.3.1 结晶硅
结晶硅发展趋势图很清晰,在经过30多年的少有起伏的持平和平缓发展阶段后,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然后又开始回落。具体来说,结晶硅起步较早,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在1964年到1974年期间,结晶硅技术处于起步期,每年的专利数不超过5项;1975年到1985年结晶硅专利申请数开始稳步增长;但到1986年突然开始出现回落,这种回落振荡期一直延续到90年代中期;从此之后,结晶硅技术进入不断发展阶段,这种发展有个鲜明的特点,先是平稳发展然后就有一个急速增长期,1996年到2004年就是稳步发展期,随后的5年就是急速发展期。整个发展趋势看,结晶硅技术已走过初始期、增长期,目前应该处于成熟期阶段。
在结晶硅专利全球分布中,中国、美国、日本、德国、韩国、中国台湾、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和英国这1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全球专利申请数的96.7%,其中中国占27%,美国23%,日本18%,韩国和德国分别占9%和7%的份额。
4.3.2 薄膜硅
薄膜硅的技术发展趋势较简单,经过长期持续稳定,进入发展阶段,又迅速回落。具体可分为3个阶段:1984年到2004年的20年间,都处于平稳期,每年的专利申请数量基本稳定在同一数值;从2005年开始的5年,薄膜硅专利申请数开始逐年增长,5年增长了近5倍。
在薄膜硅专利全球分布中,日本、美国、中国、韩国、德国、中国台湾、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和英国等10个国家拥有全球专利申请数的97%,其中日本31%,美国25%,中国占17%,韩国和德国分别占6%的份额。
4.3.3 化合物薄膜
化合物薄膜专利申请数在1984年到1995年间基本稳定在相同水平;从1995年之后的连续10年都是一个平缓的发展阶段;到2005年就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每年化合物薄膜的专利申请数量都有大幅增长。
在化合物薄膜专利全球分布中,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德国、中国台湾、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等10个国家拥有全球专利申请数的94%,其中中国占30%,美国24%,日本14%,韩国和德国分别占8%和6%的份额。
5 结论
5.1 河北光伏产业链最为完整,不仅有晶体制备和硅片加工,还有光伏电池封装设备生产。河北晶龙实业集团、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光为绿色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是河北省光伏产业的代表性企业,产业创新能力较强,在全国光伏企业名列前茅,具有较强影响力。但同时河北省光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差别很大,仅有少数几个企业实力较强,大部分企业技术创新实力不足。
5.2 从世界和中国光伏领域技术发展趋势分析,初步认为从生命周期上看,光伏技术已经走过萌芽期和成长期,正开始步入成熟期。美国、中国、韩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中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这1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全球专利申请数的96.7%。中国在光伏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总量位于世界领先地位,在结晶硅和化合物薄膜方面研发实力强,而化合物结晶核方面研发能力弱。
5.3 河北是光伏大省,代表性企业在中国光伏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拥有引领潮流的科研成果也较多。因此,支持这些企业将突破性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对河北省乃至全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可将典型企业多项先进技术集成形成拳头产品、优秀品牌进行推广,通过以点带面推动河北省光伏技术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太阳能电池[DB/OL].http:///zh-cn/太阳能电池.
[2]高一翔,高子涵.未来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发展前景分析[J].电子世界,2012(10):13.
[3]钟史明.太阳能光伏发电概述与预测[J].热电技术,2012(4):1-8.
[4]肖沪卫.专利地图方法与应用[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基金项目:本文由石家庄经济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石家庄市软科学项目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研项目共同资助。
篇4
【关键词】 光伏产业 贸易摩擦 技术创新
我国光伏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成为各国反倾销与反补贴的对象。美国于2011年10月率先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立案调查,于2012年10月双反终判成立,裁定的反倾销税率高达18.32%~249.96%,反补贴税率为14.78%~15.97%。欧盟于2012年9月针对我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由于欧盟占我国光伏出口比例达60%,影响程度大过于美国双反。根据欧盟委员会草案内容,欧盟对我国反倾销临时平均税率可能达47.6%。贸易摩擦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影响巨大,只有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掌握核心技术、探索新的产品市场,我国光伏产业才能保持稳定的发展。
一、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历程及问题
1、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期,中国光伏产业刚起步,相关研究尚未深入,因此光伏技术的应用比较落后。这一时期的特点呈现为技术落后、产量小、应用不足。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期,是中国光伏产业的进步时期。这一时期企业数量增多、电池产量增加、产业规模初步形成。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光伏电池生产和组件加工企业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大规模的光伏产品远销海外。具体来说,2005年,国内第一个300吨多晶硅生产项目建成投产,拉开了中国多晶硅大发展的序幕。2007年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光伏电池制造国。2010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达到8GW,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持续位居全球首位。2010年和2011年,中国光伏产业出口产品占其总产量的比值分别为98%和90%,仅有极少部分应用于国内市场。由此可以看出,现阶段中国光伏产品大量销往海外,极大地依赖于国际市场的产品需求。
2、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美欧双反调查给中国光伏产业盲目扩张产能、投资过剩的局面敲响了警钟。贸易摩擦带来的沉重打击深刻地揭示出反思光伏产业存在问题的必要性,暴露出中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诸多困境。
(1)对外依赖性高,国内应用市场狭小。借助于“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光伏产业在国际市场巨大的需求下快速发展壮大。中国光伏产品2011年的出口额为358.21亿美元,其中对欧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6.95%,对美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7%,共占比达到63%。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光伏产品进出口额为298.5亿美元,由于受贸易摩擦的影响,出口额同比下降了35%。可见,国际市场的需求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光伏产业作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备受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重视。2012年中国多晶硅年产能为15.8x104t,约占全球市场当年总供给量的73.28%;光伏组件产能为37GW,占全球市场当年总供给量的90.81%。如此巨大的产能无法全部释放,光伏行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危机。据硅业分会的数据,2012年我国多晶硅产量为6.4x104t,产能利用率仅为40.50%;而光伏组件产量为23GW,产能利用率为62.16%。在产能严重过剩的同时,我国光伏产业还存在另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同质化”。在众多光伏企业中真正拥有技术研发能力的企业只有2%~3%,缺乏创新力的企业只能采取低价销售策略,从而拉低了行业整体的利润率。
(3)偿债能力差,财务风险高。光伏产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稳定、持续的资金供给是产业做强做大的后盾。近年来随着全球光伏产品的生产成本快速下降,光伏产业进入产能扩张期。我国主要的光伏企业,如英利、尚德等纷纷大举扩充产能,以期在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在此过程中,这些企业为了快速释放产能,纷纷大规模借贷融资。然而,由于银行业银根收紧,行业整体利润率下降,上市融资困难等因素,光伏行业普遍遇到的“融资难”问题,纷纷出现了债务危机。
二、美欧与中国光伏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影响
1、光伏贸易摩擦的原因
(1)经济原因。欧盟本身也在新能源光伏产业进行补贴,2009年欧盟颁布了“可再生能源国家行动计划”模版,将能效目标和可再生能源落实到各个成员国。在“可再生能源指令”的指导下,欧盟各成员国纷纷以本国法律的形式制定各自的支持性政策法规。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诉讼显然有失公正。究其根本原因,仍然是欧洲经济还未摆脱债务危机的影响。为了挽救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欧盟不得不对威胁本联盟产业发展的中国光伏产业加以限制,首先是保证本经济体的产业得以发展,就业得以扩大,经济得以恢复,再来谈贸易自由化。
(2)政治原因。光伏产业作为新兴能源产业,具有环保可再生的特点,是各个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还能实现能源供应结构调整,确保能源安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就业岗位。新兴能源产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双反能够对中国崛起起到一定的压制作用。可见,欧美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护才是欧美对华光伏双反的根本原因。
2、贸易摩擦对光伏产业的影响
(1)加剧光伏产能过剩。2012年底,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达到31GW,相对于2011年的27.9GW增长了11%。从近几年来较大的增长波幅来看,光伏应用市场主要在政策驱动下发展,全球装机规模已接近100GW。2012年中国光伏制造的产能/安装量比值为10.5,高出全球平均水平的4倍。2015年,全球和中国的此数值降到1.7和7.7。在产能严重过剩的压力下,光伏产品价格急剧下降。在价格、利润已经濒临冰点的时候,发生了中欧双方迄今为止最大的贸易纠纷,也是全球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无疑是对中国光伏产业最致命的一击。
(2)缩窄出口市场。首先,从数量上看,2010年和2011年中国光伏组件产量分别为1082KW和2100KW,两年的出口量分别为1030KW和1820KW,分别占产量的95.4%和86.7%。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光伏产品极大依赖国外市场的事实。其次,从出口额上看,2011年光伏产品出口额358.21亿元中,56.95%为对欧出口,5.7%为对美出口,两者共占出口额的63%。由上述两方面的事实可以得出,欧美市场消化了一半以上的中国光伏产品。因此,贸易摩擦将严重打击支撑中国光伏经济发展的出口市场。
(3)打击就业市场。近年来,在大量民间投资的推动下,中国出现了一大批光伏企业,同时逐渐吸收了相当规模的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问题。2012年,中国光伏产业就业人数达到50万人。然而,美欧发动的双反调查导致大量中国光伏企业停工停产,数十万工人失业,若该问题解决不及时或效果不佳,则有可能引发其他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4)加速产业整合。产能过剩、行业增速迅速下滑导致众多光伏企业资金链紧张,濒临停工停产甚至破产倒闭的危险。美欧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对中国光伏企业造成了严重的打击,自双反调查以来,众多光伏企业难以抵挡压力纷纷停产或倒闭。据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仅有8家企业尚在开工运行,由于大量库存积累,多数企业处在亏损运行的状态。这样严峻的形势势必会加速中国光伏产业的重新整合。
三、中国光伏产业规避对华贸易摩擦的对策
针对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存在的对外部市场依赖、行业产能过剩、企业偿债风险高等方面的问题,本文从短期、中期、长期等三个主体层面提出中国光伏产业规避对华贸易摩擦的对策,以期被相关主体采纳,达到实现我国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1、短期积极应诉,积极斡旋
作为与中国关系最密切的两大贸易经济体,美欧也担心对中国的贸易调查会引发相互之间的贸易大战,从而进一步影响其他领域的贸易活动,对双方经济造成更严重的影响。为了快速从经济危机中恢复,各方都不愿意看到贸易纠纷持续扩散的结果,因此中方应积极与美欧方面谈判,从劳动力和规模经济两方面进行抗辩,证明海外光伏贸易并不存在倾销的事实。
2、中期大力扶持,推进整合
以“双反”案为契机,加速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光伏产业整合。在经历了爆发式增长之后,中国光伏产业已经进入了兼并整合期,应让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发生作用,推动光伏产业的合并重组,从而形成一批掌握自主核心技术、高效率生产的光伏企业。同时国家要在技术创新上给予支持,做好核心技术的保护工作,提升中国光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长期提升技术,扩大规模
缺乏核心技术是导致中国光伏产业屡遭国外“双反”的根本原因,政府应加大对光伏产业链上游环节的补贴,鼓励企业积极创新,加强对企业研发工作的支持。企业也应努力改变当前核心技术由国外掌控的局面,提高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光伏产品大多出口海外,国内市场尚未打开,中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存在巨大的消费潜力,仅国内市场就足以消化中国光伏企业的产能,帮助企业实现规模增长。因此,从长期来看,光伏行业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四、结语
目前,全球光伏产业与市场已融为一体,未来将是一个大市场。光伏产业出现的贸易壁垒对各国都不利,合作才能共赢。中欧、中美贸易量之大,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上的相互依赖之大,应该容得下双方各自的定位。现如今,贸易摩擦不但搅乱了双方的战略定位,更带来切实的经济损失。美欧需要冷静审视自己的战略意图,及时调整行为方式,重回合作与协商的道路上来。
【参考文献】
[1] 刘勇:WTO反倾销协定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2] 黄辉:中欧贸易摩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 李岗、李惠瑛:后危机时代中欧经贸关系[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1.
[4] 郝洁:欧债危机下的中欧贸易摩擦新动向、趋势及应对[J].国际贸易,2012(11).
[5] 邓宗豪:中欧贸易摩擦及其发展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23).
[6] 任丽华:中欧贸易摩擦的深层次原因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9(28).
篇5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光伏产业发展的现状
近五年,由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年均增长率达55.2%,光伏电池的主要生产地集中在亚洲,其中包括中国和日本,欧洲是最大的需求地。2008 年我国光伏电池年产量达到2000兆瓦,成为全球第一大光伏电池生产国,造就了一批龙头企业,其中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光伏产业发展迅速,拥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和光伏企业,其产值居全国前列。
(一)重点发展领域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光伏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包括:多晶硅材料提纯技术、硅片切割工艺、硅屑回收与利用的技术工艺、硅片开发、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等。2010年鄱阳湖区已形成高纯硅料年生产能力12600吨,硅片年生产能力4850 兆瓦,太阳电池年生产能力1300兆瓦,太阳电池组件年生产能力1000兆瓦。截止2011年8月,仅在新余市注册成立的光伏企业就达82家,其中投产22家,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213亿元,同比增长96%,光伏企业用电量11.7亿度,同比增长80%。
(二)产业基础优势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光伏产业已逐渐形成强势,光伏企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26.2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16.23亿元,利税总额62.42亿元,实现了收入和利税一年翻番的目标。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硅片生产,产能突破3吉瓦,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硅片供应商之一。2010年9月全球首条双线双结大面积硅基高效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在江西实现大规模投产。2011年4月,鄱阳湖区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一期5兆瓦工程建设完毕,年产电量为500万千瓦时。在鄱阳湖区光伏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投资者可利用硅料和硅片的原材料优势,进行深加工形成最终产品,这使光伏企业之间、光伏企业与其关联企业之间可以共享资源优势。
(三)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
近年来鄱阳湖区光伏企业聚集了一批优秀的光伏技术人才和国际、国内知名专家。江西赛维ldk从“硅片生产”扩展到“硅料”,发展到薄膜电池,再到电池组件的光伏全产业链发展过程,必将进一步强化鄱阳湖区光伏产业的科技实力。除了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拥有竞争实力外,江西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江西旭阳雷迪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晶大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江西赛维best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加威实业有限公司、江西中材太阳能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西通能硅材料有限公司等,都拥有一定的研发能力。
(四)管理工作全面
江西省委省政府对光伏产业基地建设高度重视,将光伏产业作为重点项目来抓,成立了阵营强大的光伏产业基地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太阳能学会等数名教授作为光伏产业顾问,制定了促进发展的相关政策,为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政策支持。江西省加强重点招商引资力度,支持光伏产业集聚地建设公用和自用保税仓,建设综合保税区,支持光伏产业合规收结汇、落实保险。同时,对光伏产业发展给予扶持措施,如融资、电力保障、优先安排用地、税收减免等。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光伏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品销售策略单一,生产过剩
2009年仅江西赛维ldk公司总投资约120亿人民币,建成1.5万吨硅料项目投产,实现产能规模1000兆瓦。2011年全球光伏总装机量大致为24吉瓦,而国内已建和在建光伏产能大致为50吉瓦。因我国光伏电池产品90%以上出口国外,欧洲市场占70%以上,整个产业对外依存度太高,在欧洲市场萎靡不振的背景下,国内光伏企业根本找不到出口,外销策略严重影响了多晶硅产业的循环发展。而日本、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国内、国外市场同时开发,
当国外市场不景气时,国内市场能够消耗大部分太阳电池,可抵御国际市场变动带来的冲击。以下为近几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及对海外市场的依存度,出口额占全年总量的95%以上(见表1)。
(二)过多依赖进口,成本增加
在光伏电池中晶体硅电池目前主导市场,2010年占世界光伏电池产量的80%以上,为了降低成本,各国在技术上进行研究突破,研发工作围绕稳定性高、效率高、成本低的光伏器件和建筑集成应用系统进行,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国内一些研究所虽然积极研究太阳电池的生产设备,但在产能及可靠性方面与进口设备仍存在较大差距,关键技术还没有掌握,技术工艺的落后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鄱阳湖区光伏产业中的关键设备大部分由欧美进口,这将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制约太阳电池产业的发展。
(三)光伏产业链不够完善
经过努力研发,鄱阳湖区的几家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从硅料、硅片生产到电池片、电池组件生产的光伏产业链已基本形成,然而与江西赛维的多晶硅片产量相比,太阳能电池投资项目与赛维相差甚远,远远跟不上赛维的发展速度。以下为我国2011年主要多晶硅产量和产能公司比较(见表2),鄱阳湖区除了江西赛维,大多数企业都还存在差距。
(四)高层次人才匮乏,技术力量相对落后
国际光伏产业已经由第一代生产硅晶片光伏电池发展到第二代薄膜技术的光伏电池,减少了消耗,降低了成本,现在已进入第三代光伏电池的研发,目标是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热损耗、减少光伏电池内阻、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增加光子有效利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光伏企业缺乏一支稳定、强有力的技术研发队伍,技术力量相对落后,中层以上的技术人员绝大部分是外国人,企业为此要支付高昂的工资待遇,同时高薪聘请的外籍人士随时都可能离开,这将导致人力资源的不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存在不确定因素
(五)产业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虽然薄膜电池发展很快,但目前硅片电池仍是太阳能电池的主流,随着非晶硅材料的衰减降低、制造技术的突破,光伏生产企业将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核利用技术的进步,短期内核能在新能源结构中仍将占据主导地位。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源、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开发利用也已形成格局,未来光伏产业能否持续发展成为主流还难以定论。
三、完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光伏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
第一,政府补贴,加大金融投资。德国、西班牙光伏补贴每年下降幅度从5%逐步提高到7%—9%,光伏产品每年带来的成本下降也在5%—10%之间。美国实行大幅度减税,奥巴马政府延长或推出补助、奖励政策,使得美国光伏市场有了实质性的增长。我国也可实行政府补贴,驱使光伏产品快速进步;对光伏企业新建项目进行财政贴息、国债安排及专项资金支持;对外向型光伏企业实行出口奖励、补贴;对光伏企业制定更优惠的税收奖励政策。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金融投资体系,吸纳国内各方面资金和国外资金,以及风险投资机构和风险资本进入光伏企业投资;在优化配置、财务管理、资产重组等方面提供协调服务和上市辅导,对光伏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
第二,启动国内市场弥补缺口,实现供需平衡。通过整合力量,强化国内同行业企业间合作,加强大型太阳电池组件企业和光伏发电项目的大力合作,引进外资,吸引电池组件和光伏发电应用项目,有效地改进多晶硅供过于求的现状,避免国内企业间恶性竞争。开拓国内市场,进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试行“光伏扶贫计划”,国家补贴电费;在大中城市应急体系机构及公共应急场所安装应急光伏电源,平时并网,应急使用时独立供电;安装光伏照明灯,用于城市和村镇的道路、街巷、住宅小区、公路、桥梁、隧道照明等,拉动光伏产品的国内需求,改变主要依靠出口为导向的单一战略。
第三,加快人才培养,提高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技术进步是提高光能利用效率、降低光伏发电成本、促进光伏产业和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技术进步要依靠人才,创建光伏产业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在基地定向培养和输送各类普通员工,实现实习与就业联体、教学与生产同步的发展方向。积极组织申报建设国家级光伏工程研究中心,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建成企业核心团队,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加大研发力度,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技术,增强产业的持续发展能
力。
第四,固定上网电价法。光伏发电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要经过十五年以上的发展才能获得,所以完善光伏产业必须通过市场机制和价格手段来培育。世界各发电大国行之有效的政策是采用上网电价法,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日本、美国等国家已经在使用上网电价,我国可吸取国外的有效经验,出台固定光伏上网电价,尽快规范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和收费标准,明确各有关方的责、权、利,为光伏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市场保障。合理且行之有效的上网电价是良好的经济杠杆,能撬动多方面的资金进入光伏产业。
篇6
关键词:广义虚拟经济;家庭服务业;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069.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9448(2012)03―0051―07
一、引言
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需要不断扩大国内的消费需求。加快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必须有相应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作为广义虚拟经济的一种重要产业,家庭服务业是促进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重要发展方向;家庭服务业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潜力巨大;家庭服务业是增加就业的重要抓手;家庭服务业是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家庭服务业是促进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发展的晴雨表。总之,家庭服务业在优结构、扩消费、保民生、增就业、促跨越和维和谐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鉴于此,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积极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
尽管如此,该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突出、并尚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目前我国有关家庭服务业的法律、法规基本处于空白,存在着制度缺失;对家庭服务企业缺少必要的监督、约束和市场准入机制;提供的服务具有不稳定性和不规范性,极不利于该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深入分析家庭服务业的存在问题,探究其成因,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治理对策,在当今金融危机尚未解除的宏观经济背景下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二、战略性意义
广义虚拟经济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观察经济社会的新视角。在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过程中,大力发展虚拟经济,特别是带动就业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家庭服务业对我国而言是具有一定战略意义。
(一)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而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比重则呈上升趋势。目前,发达国家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处于60%~78%之问,服务业发展较好的发展中国家也在40%以上,而我国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仅为32%,不仅与发达国家水平相距甚远,而且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也有较大差距。从社会服务业占就业的比重看,印尼、菲律宾、泰国和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分别达到14%、7%、10%和13%,而我国约为4%,不足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的一半,调整产业结构尚有巨大空间。
另外,家庭服务业在促进国内消费,拉动内需方面潜力巨大。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将推进大批农民工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消费,拉动国内需求。目前,全国现有家庭服务企业和网点50多万家,提供大致20多个门类200多种服务项目,年营业额达1600多亿元,成为扩大内需的“主力军”之一。
家庭服务业的发展具有可观的乘数效应(胡祖才等,2009),即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增加将引起经济总量的连锁增长。发展家庭服务业对消费的拉动效果十分明显。据调查,我国城市居民家庭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为10%(居民的家庭服务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十分之一),这样利用乘数效应公式对经济总量的影响将是11%[0.10/(1―0.10)=0.11];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到20%,则其将对经济总量的影响增加至25%,非常可观。另外,茅于轼(2008)指出,家庭服务业存在小概率的大风险,需要政府救助。政府若平均资助农村妇女每人1000元,帮助其外出就业,当年就能为其增加1万元收入。按税收占GDP的20%计算,每个农村妇女当年就可以创造2000元的税收,就可以实现就业和税收的双赢,利大于弊。
(二)促进就业、改善民生
就业为民生之本。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就业需求相对减少,企业裁员增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今年,城镇能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约1200万个,而需要就业的人数达2400多万人,其中仅新增就业人员就有1300多万。目前,全国农民工约2.25亿人,其中,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已达1.5亿人,还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可以开发和增加新的就业岗位。目前,全国城镇约有1.9亿户家庭,按照平均15%的家庭需要提供家庭服务测算,将可提供2900万个就业岗位。现有服务员1500多万人,尚有1400万左右的潜在就业岗位需要开发。
在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家庭服务业潜力巨大。近年来,我国正从生存型向享受型社会转变,居民收入的提高、人口的老龄化、家庭的小型化、生活方式多样化对家庭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大量的老人、儿童和伤残人需要家庭服务,也迫切需要家庭服务的多元化、高档化和个性化。2007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已达8.1%。其中,空巢老人约2340万人,14岁以下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9.4%。按城乡人口4.5:5.5的比例计算,仅城市的老人和儿童就有1.6亿人。目前,全国8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每年以8%的速度增长,残疾人竞高达6000―8000万人。在目前社会保障很不健全的情况下,没有家庭服务业的大力发展,这些民生问题的解决将十分困难,影响人民安居乐业。
(三)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家庭服务业具有“扁担效应”,即该产业一头联接城市,一头联接农村,不但帮助农村妇女就业增加收入,也帮助城市家庭摆脱家务劳累,给社会带来双赢。同时,该产业的服务员大都来自农村,他们通过为城市家庭提供服务,接触现代生活,学习先进文化。这既促进了农民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也有助于市民了解农村,关注农民生活,密切了市民和农民的交往和沟通,促进了城市和乡村的融合与发展。家庭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健康和睦和进步向上的家庭是整个社会强有力的支柱。家庭服务业通过为家庭提供多样化、高质量和个性化的服务,既提升了家庭的生活质量,又以家庭的和谐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三、现存的问题
(一)家庭服务业法规空白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没有专门规范家庭服务业的法律,缺乏行业标准和服务质量标准,行业管理严重滞后,缺乏管理办法和手段。家庭服务业属于非正规就业,服务员不在《劳动合同法》的覆盖范围之内,一般只能参照宪法、民法、合同法、司法解释及政府相关规章制度来规范,一旦出现纠纷,行业无法可依。目前,只有某些省市出台了一些简单的规章制度、条例等,如吉林省和杭州市出台了发展家庭服务业指导意见或实施意见,深圳市制订了家庭服务业条例,但这些措施远远不能满足家庭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国家层面尚无统一法律法规。因此,国家应及时对家庭服务业进行立法,以补救因法律法规缺失所导致的行业漏洞,制止“破窗效应”,免得“更多的玻璃被打碎”。
(二)服务员权益受侵严重
由于家庭服务企业、服务员和客户三方的责、权、利不明确,签订的服务合同不规范,或者不签订服务合同,导致服务员权益受到严重侵犯。客户无故克扣服务员(章法,2007)、不合理加大服务员工作量,以及女员受到性骚扰等现象时有发生,三方纠纷不断,如“桑兰门”,“富平事件”,“虐待老人事件”。
(三)职业介绍混乱、行业恶性竞争
家庭服务业中介机构鱼龙?昆杂,运作不规范,无照或违法经营,乱收费、缺乏后续服务。中介机构介绍的人员质量和服务质量很难有可靠保证,非法中介机构损害客户和服务员合法权益的事件频发。由于家庭服务业具有门槛低,易操作的有利条件,人们未经过合法登记便随意进入该行业,致使企业“遍地开花”,造成家庭服务企业“小、散、弱”,甚至一些企业采用低价原则经营,相互诋毁、相互拆台和相互拉人,恶性竞争。
(四)行业缺乏诚信、私签率高
家庭服务企业、客户和服务员三方相互不信任、不满意,出现信任危机。客户对服务员的劳动技能、服务水平和个人品质存在疑虑;作为服务员同样对客户抱有戒心,担心客户克扣工资、增加劳动强度以及提出不合理要求。服务员私自“走穴”,“捞外快”,客户伙同服务员“甩掉”企业,私签私聘现象严重。由于对市场的不信任,客户直接通过家庭服务企业介绍的仅占20%,而通过亲戚朋友介绍的却高达50%。
(五)供求不对接、出现季节性缺口
家庭服务业为卖方市场,供需矛盾突出。企业提供的服务类型单一、质量不高,难以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客户普遍要求服务员接受过正规的岗前技能培训(李艳梅,2007),希望其在劳动技能、综合素质、个人品质方面都优秀,还希望她们年轻、漂亮、热情、和气、好沟通,可以完成多项家庭服务。需求旺盛,但供应有限。大部分服务员文化程度低,综合素质不高,接受培训时间短,服务技能差。一些服务员缺乏现代生活用品的基本操作技能,也没有科学护理、合理膳食等方面的知识,专业化程度低;同时服务员沟通能力差,这严重影响了服务质量和客服关系,导致客服结对率低;仓促上岗,辞退率高;续聘率低,人员流动性大,常出现季节性保姆荒。北京市每年就存在缺口2―3万人。2009年度天津市把家庭服务员列为26个市场需求“非常紧缺职业”之一,全市服务员缺口已超过7万人。
四、问题的成因
(一)政府干预不深入
家庭服务业基本上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尽管国务院建立了“发展家庭服务业部际联席制度”,但行业仍无专门机关来管理。各部门职权不明确,看似都有管理权,却都不愿意管,业界人士自嘲“家庭服务业是后娘养的”。政府缺乏监管手段,行业管理落后,企业经营不规范。尽管各地有行规行约,但都是推介性的,不具备强制性。
(二)服务市场不规范
很多家庭服务企业的“经营”都是“一张桌子、一部电话、一个经理、几个信息牌”,管理极不规范。行业发展没有统一标准,缺乏行业价格指导和必要的监督。企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内部管理水平低,经营行为不规范。良好的消费理念尚未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尚未建立。具体表现为:用工不规范;员工制与中介制区分不明、派遣用工与介绍用工操作混淆;员工多属于非正规就业,没有正式用工合同;家庭服务企业肆意要求员工缴纳押金、任意克扣员工工资;员工离职后企业以各种理由延发工资;工资结算时不给全额工资待遇等等。这造成了家庭服务业“守法的成本高,违法的成本低”,产业发展面临“囚徒困境”。越是正规的企业遭受的风险越大,很多企业强调自己太守法,太公正,太为员工着想,结果却太吃亏。社会上戏称“第一不做,第二不做股票,第三不做家政”。
(三)社会认识不到位、服务员观念落后
首先是社会和消费者的认识不到位。家庭服务业作为从传统“保姆”发展起来的新产业,尚未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城市对服务员的包容性不够,文化不兼容。农民工转化为城市居民的道路不畅,进城打工仅为权宜之计,逐渐丧失吸引力。行业“高尚但不高贵”,大家都做贱这个行业,社会尊重率低。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关专家、学者的“喊叫”。社会对家庭服务业的认识存在局限,将家庭服务员和“佣人”联系起来(马丽梅,2006),鄙视和看低服务员。认为家庭服务仅仅是简单低级的家务劳动,而不是一种文明生活方式的体现和传播。同时,一些消费者具有浓厚的封建伦理观念,认为“上智下愚不移”、“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人有高低贵贱、分三六九等。消费者观念陈旧甚至愚昧,亟待加以引导。有些消费者认为服务员是花钱雇来的,让干什么,就得干什么,甚至打骂服务员。
其次是服务员观念落后。受传统思想和落后观念的影响,服务员得不到社会应有的尊重,产生非常严重的自卑感。绝大多数人因该行业缺少职业通路未把家庭服务作为职业方向,仅作为临时的“跳板”。服务员也认为家庭服务是“低下、不体面的伺候人的活”,“不是一份工作”,工作积极性不高。“干家庭服务的不说自己是干家庭服务的”,甚至优秀服务员被媒体采访时找替身。另外,服务员认为“今天比明天重要”,没有保险意识,常处于风险当中。她们也缺少必要的法律观念,一旦出现纠纷就“一哭、二闹、三上吊”。
(四)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家庭服务业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服务员面临身份、身体健康、服务技能、疾病、意外伤害和安全保障等六大风险,而且大都经济条件有限,无力购买保险。另外,服务员在家庭服务时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有可能出现煤气、电器、火灾以及高空坠落等意外事故,客户也有财产丢失和人员意外伤害的风险,这就使服务员和客户双方处于巨大的危险之中。这是阻碍家庭服务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
(五)服务员的培训不足
家庭服务教育培训资源非常匮乏,培训要求不严格,不规范,专业培训不到位。家庭服务企业常拿“秃子当和尚”,还没培训完毕,甚至没有培训便匆忙上岗。同时,不少企业人士抱怨“手大捂不过天”,培训的技能和水平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这致使家庭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既影响服务员切身利益,也不利于产业的发展壮大(李军峰,2007)。
(六)信息不对称
由于市场信息不畅,服务企业、服务员和顾客之间容易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造成市场失灵,“劣币驱除良币”。服务员的服务技能、道德品行和工作经历释放大量信号,企业的服务水平、信誉、品牌等传递的信号繁杂多样,顾客难以甄别出有用信息。顾客找不到合适的服务员,找到了又不敢接受服务;而企业又不知道谁需要服务,需要什么样的服务。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导致很多问题,甚至逆向激励。比如,服务员自我约束差,拿假证上岗,缺少敬业精神和职业操守;家庭服务企业不诚信,“看谁能骗”;消费者对服务员不放心、不安心、不省心。
五、发展策略
针对以上症结,结合广义虚拟经济理论,促进家庭服务业转型升级必须坚持以下“十化”发展方略。
(一)管理规范化
首先是行业管理规范化。一方面要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家庭服务企业、服务员和客户的责、权、利,以及政府的权利和职责,国家应尽早制定和颁布“家庭服务业促进法”。另一方面需设立单一行政管理机构,并制定出规范全国家庭服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行业标准。制定的标准既要有适合地方特点的行业标准,也要有覆盖范围广的全国性行业标准。积极促进行业的规范性和正规化,做到从业有标准,服务上档次,发展上水平。
其次是企业内部管理规范化。企业要练好内功,加强内部管理,即人员管理、培训管理、营销管理和成本管理,把企业建成学习型组织。加强企业自身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保障企业正常运转。做好内部员工的培训,强化基础工作。创建企业文化,注重团队协作,平等对待员工,体现人文关怀,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建立职业化的家庭服务队伍,提供的服务明码标价,客户自由选择。家庭服务企业要根据核心目标整合社会服务资源,打造新型家庭服务产业链,为客户提供便利周到的全方位、个性化服务。
(二)人员社保化
将服务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防范和尽量减少家庭服务行业运作中的风险。家庭服务企业主要面临身份安全风险、身体健康风险、法律保障风险和纠纷赔偿风险。要针对服务员工资水平偏低、流动性较大的特点,按照“低收费、广覆盖”的原则设计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探索服务员的风险防范机制。构建完整的家庭服务保险体系,积极开发商业保险险种,推行家庭服务员和消费者意外伤害和意外医疗保险,规范和化解风险。为服务员落实好相应的人身保险、劳动保障和医疗保障制度,让服务员的人身安全、个人权益得到最确实的维护,提高服务员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正规性。
(三)行业诚信化
提升服务质量,提高产业诚信水平迫在眉睫。家庭服务具有体验品和信用品的属性。良好的信誉将减少企业的交易成本,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人无信则不立,企业无信实难生存。家庭服务企业要加强诚信建设,培养和强化诚信意识,完善诚信机制,倡导和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坚持以提升服务质量求生存,以提高企业诚信谋发展的战略。服务员要有爱心、有信心、有耐心、有诚心和责任心,使消费者满意和放心。
(四)观念现代化
黄金有价、服务精神无价。政府要引导居民转变消费观念,应鼓励和培养年轻人的劳动意识和奉献精神,理解和尊重家庭服务员的辛勤劳动,树立正确的服务消费观。家庭服务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特点,转变经营理念,树立现代服务观念,以人为本,牢固关爱人,尊重人的人本主义理念。摒除传统观念和意识,启用家庭服务业的新名称,如家庭服务生活助理,家庭生活指导师,保健师,育婴师和学前教育指导师等。家庭服务员更要具备现代服务意识,“勤子当头,致富有道”。积极培养自己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建议设立“全国家庭服务”,奖励作出突出贡献或工作先进的个人和单位,增加服务员的工作热情、提高从业自豪感和职业认同感。
(五)信息双向化
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增强协会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协会自身优势,搭建输出地和输入地的供需平台,建立和完善双向信息反馈机制。设立家庭服务网络信息中心,及时公布供求信息,为客户和服务员提供信息服务,为劳务输出地提供信息支持。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服务手段,整合家庭服务资源,建立跟踪、监督、反馈机制,不断提升家庭服务水平。
(六)服务品牌化
首先,要善于细分市场(杨瑚等,2010),准确定位。扩大经营范围,积极开拓新领域、新项目,创办专营型、多营型和兼营型各类家庭服务。打造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品牌,大力推进服务创新和品牌宣传活动。家庭服务企业应及时研究消费的变化和特点,找出市场运行的规律,创新新业种、新业态和新模式。要扬长避短,按照居民现代消费需求,善于把低端行业高端运作,实行错位经营。其次,要提升内部管理服务水平。家庭服务企业要在服务质量上下功夫,提高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善于管理,改善和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客户回访沟通机制。不断深化服务内涵,延伸服务领域,能够用体制留人,环境留人,感情留人。再次,要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品牌建设,强化整体的企业竞争力。家庭服务业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良好信誉,赢得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形成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发展,提高经理人依法管理企业的意识和能力,妥善调节和处理客服纠纷。树立家庭服务员良好形象,遵守职业操守,学习和熟练掌握服务技能。最后,服务企业要选准差异化经营的方向。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坚持连锁经营理念,提高企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
(七)上岗资格化
技能培训是提高服务员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关键,也是推动家庭服务业走向技能化和标准化的主要途径。要切实加强对家庭服务员的职业培训力度,通过正规培训打造合格家庭服务员,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持。要做到岗前培训、跟踪培训、专项培训和提升培训,提高服务员的德、技、能。同时加强培训机构建设,建立内外结合的双循环培训机制,完善培训教材,突出培训重点,提高培训质量,注重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对家庭服务服务员实行初、中、高不同等级职业资质,从根本上提高服务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给服务员培训法律法规、家庭服务礼仪,职业道德、人际沟通能力等,强化其对工作所履行的道德责任和敬业尽职精神的认知和理解。实行服务员身份核准制度,确保服务员来路清楚,上岗应具备五证,即身份证,体检证,健康证,职业证,学历证。
(八)劳动合同化
劳动合同在维护服务员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要针对家庭服务员流动性大、工作时问弹性强等特点,规范家庭服务企业与客户及服务员的关系。要签有完善的劳动合同。另外,雇佣双方应该平等协商,并对劳动的时间、条件、质量、工资报酬、权益保障、争议处理等事项做出明确的规定,增强客户、企业和服务员三方的信任,减少纠纷的发生。
(九)维权公正化
家庭服务业是劳动争议的多发领域,维权既要有渠道,又能保证公平和公正。要按照“鼓励和解、加强调节、加快仲裁、衔接诉讼”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妥善调节和处理矛盾,依法及时妥善处理家庭服务企业与服务员之问的劳动争议。通过多种形式,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维护各方合法权益。维权要做到合法、公正、及时。同时,向社会家庭服务员指导工资价,引导家庭服务企业规范收费,维护企业和服务员的合法权益。
篇7
关键词:新形势;光伏产业;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地球上的各种资源的消耗量也在逐渐增加,为缓解地球的能源危机问题,光伏产业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光伏产业主要是通过光伏转换来实现对太阳能的转换,以此来解决人们面临的各种能源问题。光伏专业的大学生在就业时必须要通过就业咨询对我国光伏产业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够不断使光伏产业大学生的就业率不断提高,进而更好地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 光伏产业技术层面的就业指导
人们涉足光伏产业的研究以及实践已达半个世纪之久,并且也逐渐克服了该产业中的很多的技术障碍,目前我国的光伏产业正在朝着成熟的方向发展。但是,我国的光伏产业在各个地区以及产业区段的分布极其不均,这对光伏产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光伏产业中的工业硅料在生产的过程中能量消耗较高并且污染也比较严重,属于经济利润较低的一个环节,该环节通产过会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展;而工业硅料在提纯时则需要较高的技术支持,这项工作主要是由日本、德国以及美国等发达的国家所垄断,同样也是整个光伏产业链中获利最高的一个环节;切片以及拉棒设备的核心技术则被一些欧美国家所掌控;光伏产业所需的各种组件设备的生产及制造技术已逐渐趋于完善,并且建设的周期较短,投资也比较少,具有典型的规模化的经济特征;另外,光伏电站所需要的建设成本也比较高,并且对技术的要求极其严格,光伏产业中的应用产品的生产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但是,就目前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很多光伏产业还集中在中下游阶段,特别是一些组件封装以及电池片生产环节,因为我国缺乏对核心技术的掌握致使我国的光伏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的后劲严重不足。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必须要帮助学生对我国光伏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技术性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鼓励学生积极加入到核心技术的研究工作中去。
二、 光伏产业经济层面的就业指导
就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情况来看,其经济利润的水平较发达国家来讲来较低,这不仅是因为我国的关键技术比较缺乏,还是因为两头在外依附性发展的格局限制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也就是说我国在发展光伏产业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原料大约80%是依赖国外的进口,另外,光伏电池的相关组件的90%以上也是依赖国外的出口。我国各个光伏企业在这种情况之下,通常会面临着高价进口以及低价出口的双重挤压,抗风险的能力比较弱,同时获取的经济利润也比较低,很容易受到国外能源政策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冲击。在光伏产业学生开展就业指导的过程中要帮助其对当前我国发展光伏产业的主要形势有一个综合性了解,这样才能够提高其就业的针对性。
三、 光伏产业社会层面的就业指导
只有在一个崇尚低碳、环保以及节能的社会环境氛围中光伏产业才能够得到持续、健康以及稳定的发展以及进步,而不只是在环境以及资源的持久压力的作用之下使光伏产业被动的发展。虽然我国目前在光伏产业发面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我国的国内市场中并没有形成一个对光伏产业的大规模的需求。从我国的光伏电池的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50%,但是我国光伏发电的装机量却仅占世界的2.2%,由这个巨大的反差就可以看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内在的动力以及社会的支持。这还导致了光伏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不能够在国内得到有效的再生以及补偿,这就致使我国的光伏产品向外输出,但是碳排放却留在了国内,在节能减排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倒挂现象,和我国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的初衷相背离。在光伏产业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必须要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以及可持续发展意识,使其认识到光学产业在我国的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四、 光学产业的就业前景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以及进步,由于我国的人口比较多,而资源总量有限,因此,我国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较大的能源压力。而太阳能为典型的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且采集太阳能时对地理位置的要求也不太高,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不会产生任何的环境污染,属于典型的绿色能源,这完全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但是,目前由于我国光伏产业高精尖人才的缺乏致使我国的光伏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我国的光伏市场还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光伏产业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必须要认清我国光伏产业的就业形势,为我国光伏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结语:
在能源日益枯竭、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的今天,太阳能作为一种典型的清洁型以及绿色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虽然我国在光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但是由于技术的缺乏以及社会认识的不足,致使我国的光伏市场没有被完全打开。光伏产业学生是我国光伏事业发展的希望,因此,必须要做好其就业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姜海花.改革指导模式,全方位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J].科技经济市场.2011(12)
[2].罗占军,夏向阳.高校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途径探索[J].才智.2012(04)
[3].高黎.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辅导的技巧[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37)
篇8
除了光伏电池板和电器元件以及变压器的使用时间较长之外,光伏并网逆变器整机的有效使用时间只有25年,内部电容元件等使用寿命一般为15年,更换的光伏元件一般可进行返厂处理进行再利用,较少产生固体废弃污染。但光伏产业中的主变压器所产生的废油若在事故中处理不当则很有可能产生泄漏造成污染。
多晶硅电池组件的玻璃表面结构也会产生化学光污染,因此光伏企业一般都会采用透光率高的防眩光涂层材料,这种材料透光率高达98%,主要散射阳光,防静电、高耐磨,如合理利用放置地点则可以有效避免产生光污染。
二、光伏产业环境污染的对策
1.加大监管力度
加大光伏产业监管力度,对光伏产业项目进行严格把关,完善光伏产业投资监管制度,做到光伏产业既高产又安全环保。企业根据国家相关法规进行项目审批,环保部门要严格按照“98.7%HCI(氯化氢)、99.3%SiCl4(四氯化硅)、99.5%Cl2(氯气)的回收利用标准”的规定对光伏产业的尾气回收执行严格执法监管。
大力支持太阳能多晶硅环保产业技术的研发,引导光伏企业中的多晶硅电厂与化工联营的生产模式,对不合格企业进行坚决取缔与严惩,确保企业在进行多晶硅提纯时所生产出的有害物质能够被有效回收和处理,使我国尽快成为低能耗、低污染的高纯硅材料生产大国。
2.鼓励企业升级
国家和政府鼓励光伏企业产业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优化我国的工业布局,同时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有效节约土地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实现节能减排。
美国是拥有最先进的多晶硅生产技术国家,而我国目前的多晶硅生产企业项目技术仍然处在短缺阶段,若我国能够获得美国的强大资金支持,成功引进美国先进的多晶硅提纯生产技术,这将势必成为我国光伏产业进行自我调整和升级的重大契机。因此,我国应尽快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企业和地方政府积极参与产业升级。
3.建立CDM机制
CEM清洁能源发展机制可有效提高能源节约,根据现有能源结构来看,我国CDM项目主要是可再生能源的研究,这类项目成本低、收益高,往往能够给企业带来较好的发展前景。
光伏产业用CDM机制产生能源清洁的回收利用并以此补贴生产环节所产生的能源消耗,很有可能扭转我国光伏企业发展的现状。将CDM发展机制进入光伏产业,不仅能够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还能够缓解企业资金运转问题,并由此带来一系列有利于环境和社会的各项经济效益。因此,光伏产业的环境问题治理不仅要管理和技术双管齐下,在废气清洁回收方面也应做好相对的管理措施。
篇9
关键词:转型升级;光伏产业;政府救助
一、引言
近年来,依托太阳能开发利用而形成的光伏产业已经成为继IT行业后又一爆炸式发展的行业。截至目前,全球光伏太阳能并网发电30余万千瓦/年,已经成为继水能、风能之后的第三大可再生能源,产业前景十分广阔。自2003年起我国光伏产业链条逐步形成并取得了快速发展,产能、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其中90%以上产品出口至国外,也就是产品生产在国内、光伏应用在国外,这与世界光伏发电的快速发展息息相关,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光伏发电,需要大量的太阳能电池及电池组件,而这给我国光伏产品生产带来了契机,在劳动力成本低及政府补贴的刺激下,全国各地纷纷以战略新兴产业的名义上马光伏项目。我国光伏产业的重点集中在光伏电池及组件的生产及出口上,而不是大面积的光伏应用。在2011年欧债危机与欧美“双反”的情况下(近期由于中欧达成光伏产品出口承诺,出口量会出现反弹),严重依赖出口模式的光伏产业受到严重影响,光伏企业大面积停工甚至破产。基于此,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尽可能支持光伏企业走出低谷。截至目前,无论是实务界还是理论界,对光伏产业走向基本达成一致:转型支持国内光伏发电产业。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以东营光伏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东营光伏)为案例,在我国整个光伏产业快速增长的大环境下,通过对东营光伏发展历程的回顾,重点分析太阳能光伏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其发展规律中政府与市场的激励相容机制,通过对政府救助模式规范性与实证性的分析,探求我国光伏产业未来发展中政府行为的着力点及行为边界。
二、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困境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到2012年末,我国共有光伏企业达460多家,其中硅片生产商69家,组件生产商349家,电池组件企业42家。目前我国光伏产业链已比较完备。
(一)多晶硅产量快速增长,但核心技术缺乏,高纯度多晶硅依赖进口。硅材料是整个光伏产业的基础,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没有硅材料的提纯、生产就不会有光伏产业。从2005年至2011年,我国多晶硅产量从80吨猛增至7.9万吨,增长了986.5倍,年均增长速度高达215.6%。虽然我国多晶硅产量快速增长,但是由于生产技术落后,产品质量相对较差,每年仍需从国外进口大量高纯度多晶硅。
(二)光伏电池产量居世界之首,出口多、应用少。太阳能光伏电池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核心部分,光伏电池生产也是光伏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在补贴政策刺激下,德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光伏应用市场大幅扩张,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猛增,对太阳能电池需求猛增。受此因素推动,我国太阳能电池行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到2012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达到20.5GW占世界产量的39.04%,光伏电池产量连续7年居世界第一,是全球名副其实的光伏电池制造中心。与我国巨大的太阳能电池产量相比,我国的光伏装机容量却很小,2012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约为20GW,而国内装机量只有5000MW,仅相当于国内产量的10%,超过90%的太阳能电池要出口到欧洲、美国、日本等光伏应用国家。
(三)传统模式受困,光伏应用扶持政策力度小、企业难以形成有效预期。对比国内外光伏发展政策,我国光伏政策不足之处:第一,虽然我国于2011年7月24日了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规定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为每千瓦1元,此外,根据项目核准时间和地点的不同,部分情况实行每千瓦时1.15元。但是该政策并没有规定此标杆上网电价实施的年限,不能给国内光伏市场投资者一个获取投资收益的预期。其次,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光照条件差异巨大,单一水平的电价无法推动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最后,对于项目的申报审批程序,项目的并网规定,该政策都没有涉及。业内担心光伏电站有可能出现类似风电那样无法并网的情况。第三,缺乏国家性的税收优惠政策。第四,缺乏技术扶持和光伏人才培养政策。
国外光伏产业、光伏发电市场的成功经验可归纳为: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大力支持技术创新以及市场支撑政策的实施。尤其是德国的法律环境、日本的技术支持、美国的市场支撑,都有效地促进了该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进程。
三、东营光伏政府救助产业转型案例
东营光伏(简称东营光伏)于2005年在东营成立,注册资金4亿元,公司目前涉足太阳能级硅棒生产、电池片制造、光伏组件封装和光伏系统集成等多个光伏产业环节,2008年在欧交所创业板alternext市场成功上市,成为第三家在alternext上市的中国企业。东营光伏的发展模式与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模式一致:政府支持―依赖出口―规模扩张―出口受限―产业转型。
(一)企业出口扩张阶段
东营光伏在政策刺激、当地政府支持下,积极出口光伏组建以满足国外光伏应用市场,无论是光伏组件生产还是出口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是遭受欧债危机以及欧盟双反,从2011年开始出口创汇以及电池产量出现明显下降。东营光伏在积极出口创汇的同时,由于光伏产业的主要市场是欧美发达国家,光伏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最大,光伏组件价格不断下滑,同时2010年以及2011年,包括德国在内的多个国家下调对于光伏产品的补贴措施。2011年11月,美国商务部展开对中国75家光伏企业的“双反”调查。美国商务部先后初裁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2.9%至4.73%的反补贴税和31.14%至249.96%的反倾销税。产品90%出口欧美市场的东营光伏受到重创。根据东营光伏年报显示,2011年其收入为2.12亿欧元,同比2010年2.6亿欧元有所下跌,而运营利润为2710万欧元,同比前一年的2956万欧元也已下降。2011年的净利润则为负数。随着市场需求的大幅下降,东营光伏几条生产线仅在零星生产,而产品也只能经过台湾企业再销往欧美市场,这也使得本来就不高的利润进一步被压缩。最终使得东营光伏面临退市清算的可能。
(二)光伏发电转型阶段
在东营光伏依赖出口促进发展的同时,积极进军光伏发电市场,尤其是在受到金融危机及欧美双反的情况下,从积极出口到积极建设光伏电站,东营光伏走出了一条成功转型之路:从光伏组件出口到光伏电站建设。东营光伏于2009年进入光伏发电市场,第一个发电站是总投资4600万元的960KWp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站,在当时是山东省内规模最大、也是首家并网发电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东营光伏发电站的建设一方面是为了应对未来市场的波动,另一方面也是当地政府的支持,当地政府将以960KWp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为先导,发展与光伏发电产业配套的服务业和相关产业,促进光伏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和发展水平,拓展产业集聚空间,形成有东营特色的光伏产业链及衍生的光伏产品生产与检测设备、原辅材料制造产业基地。随着政府支持光伏发电市场政策的出台以及欧美双反政策的实施,我国光伏发电市场开始大规模启动。
2010年东营光伏7兆瓦太阳能光伏并网电站工程并网仪式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东营光伏7兆瓦太阳能光伏并网电站工程由东营光伏太阳能有限公司承建,是山东省首批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之一。工程总投资2.25亿元,年发电量为948万kWh。该工程环保效益显著,年可节省标准煤3309吨,减排二氧化硫102吨,减排氮氧混合物32吨,减排二氧化碳9000吨,减排可吸入颗粒4吨,减排灰渣1015吨。东营光伏7兆瓦太阳能光伏并网电站创造了多项“第一”。在规模上,它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晶体硅并网电站;在产品上,它在国内光伏电站中第一个使用200W高效能电池组件;在工程施工上,它是全国第一个使用地锚式结构作为工程基础的光伏电站;在建设标准上,这也是国内第一个以欧洲标准建设的光伏电站。被列入“金太阳示范工程”的中国光伏集团东营7兆瓦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站项目,自2010年12月29日并网发电以来,已累计发电124万千瓦时,日均发电2.6万千瓦时。该项目设计年均可向电网输送948万千瓦时的清洁电能。
(三)当地政府托管阶段
为了保护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当地政府紧急出台相关方案,将东营光伏进行托管,2012年11月5日,东营光伏宣布公司所有权重组计划,根据卢森堡大公国法律组建的公开股份有限公司,东营光伏接下来将进行所有权重组计划来加强公司的发展。另外,东营光伏因为目前的光伏行业危机正在经受着严重的资金流问题和子公司东营光伏归还银行到期贷款及履行其他承诺,因此相应来说东营光伏必须尽快找到其他融资措施。鉴于此,由东营市政府控制的公司提出了购买东营光伏50.38%的股份,东营光伏是中国光伏卢森堡的一个全资子公司也是公司的唯一资产,购买对价是1000万美金。经与东营光伏管理层的协商,东营光伏董事会认为该协议可以接受并且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公司股东和雇员的利益。东营光伏董事会因此建议在2012年11月5号召集股东会来对此给予批准。其东营光伏的股份交易也将在该信息发出后下一天进行复牌。将50.38%股权转让给东营市政府后,东营光伏依托当地资源积极进行业务转型,转向国内市场,将业务重点转向独立电站的生产和建设,在其战略部署中光伏发电业务占将到公司营业额的40%。东营光伏的选择,正是目前陷入全行业困境的山东光伏企业的共同选择。在东营光伏之前,包括力诺光伏、华瀚光伏等,都已转向光伏电站的建设。2012年11月9日,东营光伏(东营光伏)正式通过了将50.38%股权转让给东营市国资控股企业的决定,这也标志着继江西赛维之外,政府直接出手光伏“救市”又添一例。鉴于行业内外交困的现状,目前整个光伏业“国进的态势”已经十分明显,而东营光伏“依赖出口―转战国内―国资控股―建光伏电站”的自救路径,在国内光伏行业尤其具有代表性。
东营市政府雪中送炭注入的1000万美元,将使东营光伏获得更多的资金流动性,并通过电站项目增加产业多样性,在行业大萧条背景下保持盈利和增长。而就在东营光伏宣布转向光伏电站建设,并希望这一业务能占到公司营业额40%份额前1个月,财政部、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多部委联合了补贴小型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补贴计划,这一总补贴额度超过700亿元的庞大计划,意在通过扩大内需,解决目前光伏企业存在的出口难和产能过剩问题。2013年随着10MW并网光伏电站的启动,东营光伏政府救助后的转型之路正式启动。
四、案例分析及结论
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前景已形成全球共识,回顾德国、日本等国光伏应用的过程,政府扶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相比传统化石能源发电,光伏发电成本高昂,严重制约着光伏应用市场的扩大,进而限制了太阳能电池市场规模的扩张。从产业政策上来看,由于光伏产业还处于生命周期中的初创期,因此对产业政策的依赖性较强,必须依靠政府产业政策弥补高成本、技术不成熟的不足。而当前我国光伏产业扶持政策还十分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光伏市场的扩大,进而造成我国大量太阳能电池产量不得不出口国外。我国光伏电池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状况,使得我国光伏产业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大。
结论一:东营光伏在政策支持、地方政府支持以及国外光伏应用市场需求扩大的拉动下迅速发展成为当地战略新兴产业的支柱企业;但是发展靠出口、国内光伏发电市场发展缓慢的现状使得其发展受制于国外市场,这种产品生产在国内、应用在国外的发展模式并不能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真正发展。
结论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往往存在目标函数不一致的情况。在我国光伏行业出口受阻、大量企业破产的情况下,中央政府紧急出台光伏发电政策,启动国内市场的同时真正促进光伏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应用。许多企业的生存发展交由市场决定,但是在政策落实中,地方政府出于考虑财政税收、人员就业、银行贷款质量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积极对光伏企业进行救市,东营光伏仅是其中一个例子,大多地方政府采取了类似政策,选择支柱企业进行资金、政策支持,尽量不被破产清算。
篇10
一、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与国际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
(一)可再生能源与国际太阳能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际太阳能光伏产业正在以每年30%以上的增长率保持着高速增长,成为比IT发展还快的可再生能源朝阳产业。在以光伏集成建筑为核心的光伏屋顶并网发电市场中,美日德三国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份额,2005年占到世界的84.4%,成为世界三个最大最主要的光伏应用市场。2005年,全球太阳能电池总产量为2300MWp,累计装机发电容量超过5GWp。到2010年,光伏安装将占到当年全部电力安装的5%,累计安装达到15GWp。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到2030年光伏发电将占世界发电总量的30%以上,2050年光伏产业将成为全球重要的能源支柱产业。
在光伏产业化方面,各主要国家一直在通过改进工艺、扩大规模和开拓市场等措施降低成本,并取得了很大进展。如美国能源部自1990年启动PVMaT(光伏制造技术)计划以来,产生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商品化电池效率达到12-15%,生产规模从过去的1-5MWp/年发展到5-20MWp/年,并正在向50MWp扩大;光伏发电工艺不断简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2005年光伏组件生产成本降低到3美元/Wp以下,发电成本下降到0.11美元/KW。到2010年,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成本可以与核电相比甚至更低,发电价格也足以同传统的火力发电相竞争。
(二)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
目前,我国已经全面跻身世界光伏制造五强,成为继日德美之后的第四大光伏组件制造国,研发能力、生产规模、应用水平均居世界前列。此外,我国已建成、在建及拟建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5个,涉及其产业链上游千吨以上多晶硅生产能力的基地6个,并具有一定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使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如江苏省光伏产业位居全国前列,已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2006年3月组建了包括无锡尚德和南京中电在内的25家光伏产业骨干企业的太阳能光伏产业联盟。河北保定的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目前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集太阳能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及应用系统等相关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化公司。山东德州、广东深圳、四川乐山、湖南益阳和湖北宜昌、武汉等地。近年来也在不断加快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进程,已经或者将要形成一定生产规模和竞争能力。
从总体上看,我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的起飞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需求也将有较大的增长。预计到2010年,我国太阳能光电系统的总装机容量为300MWp,2020年累计装机将达到18GWp,这将是一个十分巨大的市场。据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何祚庥院士分析预测,到2050年,我国一次能源需求为30亿千瓦,火电比重将下降到30.0%,以太阳能、风能等为主要构成的新能源和非水电可再生能源,提高到46.7%,其中光伏发电占全国总电力装机的5%。因此,我国能源需求总量的增长和能源结构的改善,为太阳能光伏发电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与可行性分析
的光伏产业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目前正式投产的只有赛维一家企业,这是省第一家也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高科技型的新能源企业,已于今年6月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全国第七家,全省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太阳能光伏企业。公司主要从事用于太阳能电池的多晶硅铸锭、多晶硅片的研发和生产,2005年11月进行项目立项,2006年投产,一期项目投资17934.7万美元。目前已形成200兆瓦的产能,至今年底将形成400兆瓦生产能力,2008年底二期项目达产达标后达到1000兆瓦生产能力,预计年产值达150亿元。赛维两年不到的发展创下中国光伏产业成长最快的纪录,为推动我国光伏产业的研究开发利用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前景。目前,为了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市光伏产业,打造以赛维为龙头的光伏产业基地,市委、市政府积极引进太阳能其他相关企业,正式签约的有中材太阳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台湾科冠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华升等,另外还有一些项目正在洽谈中。赛维已成为我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硅片生产企业,中材也是国内惟一的多晶硅铸锭用石英坩埚生产基地,并且实力还在不断迅猛攀升。
与西方发达国家和国内光伏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相比,市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光伏发电的生产成本高,特别是与火力发电相比电价过高,制约了光伏产业的市场化进程;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核心技术有待取得重大突破;三是企业总体规模小,产业链不够协调,缺少具有竞争力产业集群,科技优势、资源优势尚未真正转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四是政府相关激励、扶持政策还不够配套完善,有些政策的落实兑现力度不够。同时我市还面临省内其他太阳能企业的强大竞争压力,像近期上马的南昌高新开发区美国通用多晶硅、单晶硅项目,九江新时代公司高纯多晶硅料项目,萍乡市和国内知名专家合作,研发、建设的多晶硅原料基地等。但即便如此,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市在太阳能光伏领域,还是具有较强的优势与潜力。
一是基础环境良好。市委市政府对发展光伏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把发展光伏产业作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来抓,成立了市加快光伏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通过一系列加快发展光伏产业的扶持政策,为光伏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2006年3月海关正式开关,2007年4月出入境商品检验检疫局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年发送货物300万吨的铁路货运编组站和投资2亿元的赣西仓储、物流中心均位于市经济开发区,交通运输非常便利,产品在海关报关后将货物由铁路快速运输到沿海港口便可直接完成出口,对于以出口为主的光伏企业,可大大节约企业产品出口的运输成本。
二是科技优势明显。赛维LDK公司作为光伏产业发展的龙头,在技术方面起到了良好的领头作用,公司的太阳能多晶硅锭和太阳能多晶硅片两个产品已于去年10月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省重点新产品鉴定,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公司200MW生产线采用目前国际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在设备和技术水平上超越了国际大厂商,并且200MW生产能力的形成将占国内多晶硅晶片产能的65%以上,成为当前亚洲最大的多晶硅晶片生产企业,并进入世界多晶硅晶片生产企业前列,被美国著名高科技风险杂志《红鲱鱼》授予亚洲创新百强企业。目前的几项浇铸与切片技术都已处于同行领先水平,并在积极加大技术投入,提高企业自主知识产权。
三是人才资源丰富。现有职业教育机构53个,在校生7万多人,拥有全国最庞大的“蓝领学校”队伍。可以利用我市充分的职业教育资源,培养一批实干型的光伏人才。此外,赛维公司目前已经成功组建了一支国际化的技术、市场、管理团队,其中有来自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外专家人才和富士康、华为等国内知名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并且与上海交通大学、南昌大学等重点高校合作成立了太阳能实验室,实施产学研结合的理念,着力硅材料前沿课题的研究和技术人才的培养,为推进太阳能这一重要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是产业基础扎实。市已拥有赛维LDK、中材太阳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台湾科冠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太阳能光伏技术及生产能力的骨干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各种多晶硅铸锭、多晶硅片、石英坩埚、氮化硅粉底材料、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系列等。另外,市委、市政府还在积极洽谈,引进更多的相关光伏企业,以延伸产业链。赛维公司产品销售除无锡尚德、江苏林洋、宁波太阳能等国内主要太阳能电池公司外,还出口到世界主要电池公司如美国GE、德国Q-CELL、台湾MOTECH、荷兰SOLLAND等,市场前景非常好。中国中材集团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的中央企业,我国惟一从事非金属材料及制品的科工贸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也是中国先进陶瓷材料行业最大的集研发设计、产品制造、成套技术与装备和相关工程集成及进出口业务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2008年底前形成年产6万只以上石英坩埚生产能力,项目达产达标后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
五是发展潜力巨大。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持续旺盛需求和广阔应用前景,给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特别是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支持中部地区建设“四个基地、一个枢纽”的政策措施的出台,使省成为新一轮投资和发展热点地区之一,而以建设成为新型工业主导型城市和赣西重要中心城市为目标,打造自己的光伏基地显得尤为重要。据对我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前景分析,到2008年、2011年该产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可分别达到150亿元和45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总额的25%以上,与新钢所实现的销售收入将不相上下,成为我市名副其实的强劲支柱产业。国际上,西方发达国家光伏产业开始向中国内地进行转移,而且一些合作项目已经开始实施。美国GTSOLAR公司、瑞士HCT等世界著名的光伏设备制造商以及日本的有关科研院所等,正在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与市加强合作,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三、加快发展市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政策建议
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是市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调优产业结构、做大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有利于引导人们能源消费观念向绿色、清洁、环保的方向转变,促进节约型城市和绿色生态的建设;有利于扩大的知名度、增强影响、提升形象。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壮大,必将使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更强劲的突破,奠定新型工业主导型城市和赣西重要中心城市的坚实基础。为此,我们就加快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在加强产业规划方面。积极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已列入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目前已有两个正式文件出台,这两个文件明确了对于扶持我市光伏产业做大做强的财税奖励、技术创新、人才政策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但是就加快发展太阳能光伏技术及其产业的措施来讲,文件的部分规划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位,而当务之急是尽快完善政策,落实到位,缩短产业成长时间。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表明,一个新兴产业发展的初期,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如河北省以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打造国家级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提出了“保定·中国电谷”的战略构想。通过设立新能源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实施科技攻关计划、兑现优惠政策、成立新能源基地科技投资担保公司、协助骨干企业上市、积极申报国家各类计划等形式,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给予新能源重大产业化项目资金支持。江苏省则计划将南京江宁开发区、无锡高新区列为国家光伏产业基地,在政府部门的倡议和扶持下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光伏产业联盟,并加大科研投入,建造国家级光伏工程研究中心,加强光伏科学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研究、市场开发研究,为尽快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主要设备、原料的国产化建造平台,将南京、无锡列为培养光伏人才的国家级实践基地。为此,建议市委、市政府加强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组织领导,建立科技、产业、经贸、财金等有关部门相互协调、共同支持的产业发展机制,将太阳能光伏产业列为市“十一五”重大科技计划专项,研究制定《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在产业布局上认真进行可行性论证和超前规划,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避免遍地开花、一哄而起,防止资源浪费。
在提高创新能力方面。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技术含量要求高,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占有相应的份额,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企业生产太阳能电池所用关键材料——高纯度多晶硅,95%左右依赖进口,技术基本上被国外垄断,这已成为我国发展光伏产业的主要瓶颈。同时,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低而成本高,特别是光伏应用成本高于火电成本近10倍,直接影响了太阳能产品进入应用市场。解决这些问题,都有赖于科技创新的突破。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光伏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着力推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建议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南昌大学的科技研发力量,组建一个国家级光伏工程研究中心,重点攻克一批对光伏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同时,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在培育产业集群方面。加大产业集聚的力度,以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为主线,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努力把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成市的一个新兴支柱产业。建议以赛维LDK为龙头,构建“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为打造重要的原材料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服务。同时,加强光伏产业联盟和与汽车、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制造业的战略协作,延长光伏产业链。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把光伏产业领域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品牌,一批集聚效应突出的骨干企业产业基地,精心打造具有特色的光伏产业集群,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全市仅光伏电池组件年生产能力便达到600兆瓦以上,使市成为国内几个重要光伏产业基地之一。
在拉动市场需求方面。太阳能光伏产业是随着世界能源战略调整而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进入21世纪以来,欧美国家在新技术的引领和新能源政策的引导双重作用下,对光伏产品的需求量逐年递增。但是与之相对应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的我国国内市场却启动缓慢,其中一个非常重要原因,是人们能源消费观念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为此,在进一步做好光伏产品出口工作,巩固和扩大国际市场的同时,还要积极培养和开拓国内市场。不断开发和推出适合国内社会消费的终端产品,积极促进太阳能光伏应用系统和产品进入普通社会,进入老百姓的生活。此外,在拉动市场需求方面,政府示范引导作用十分重要。为此,建议市委、市政府建设一批示范性小区、示范性道路、示范性小型太阳能电站,引导鼓励全社会应用太阳能光伏电池,政府将在财税政策上支持本地光伏企业和房地产开发商兴建太阳能住宅、太阳能小区。积极创造条件在部分城市道路、广场和公园采用太阳能路灯照明,设立太阳能交通信号灯、太阳能户外广告牌等。对正在兴建的孔目江湿地公园和即将要开发的仰天岗新区可以通过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意义和科普功效的应用工程,为太阳能产品提供形象展示,以“绿色、环保”的太阳能宣传,将发展太阳能产业与打造最美丽城市相结合,增强城市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