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碳中和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0: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碳中和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其中综合性是指要综合地利用各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探究性指的是在研究项目的过程中,研究方法和结论的不惟一、不预知、不确定。
教师和学生都要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各学科的知识都要有更加深入的涉猎和接触,这由其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要善于运用现有的知识、技术条件,千方百计地寻求研究课题的相关知识。教师和学生要具备很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能够将各种结果整个,得出研究结论。
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地采取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方式让学生在多种实践活动中,充分锻炼与发展多种能力。
1 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
由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出现了大量的调查、采访、参观、实验、信息收集与整理、统计、分析等学习活动,就涉及到一些实践的方法与技能的问题。因此在活动开展阶段,教师要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方法与技术的培训,如:如何掌握利用工具书、索引、文摘、百科全书等如何使用视听媒体如何进行访谈,一个完整的调查步骤应该怎样设计,一个规范的调查报告基本格式是怎样的,如何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以帮助学生做好在不确定环境中解决问题的准备。在方法指导上,要正确处理教师的示范、讲述与学生自主活动之间的关系,着重在重点、难点的指导。
2 提供必要的资料支持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尤其是进行研究性学习,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学生由于受年龄、知识经验、物质条件等限制,在这方面可能会遇到些困难,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起步阶段尤为明显,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支持,如提供一些图书的分类情况,或向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网址、书目,划定查找范围,这样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活动效率。
在“课题总结汇报”阶段,各小组分工合作,利用各自的特长、采取绘画、办手抄小报等多种方式,把课题活动成果展现出来。找到各自的优缺点,互相取长补短。更重要的是让作品展现在大家面前,让别人认可自己,同时也认可别人,让学生在这种成果展示中提高品质和学习积极性,最终使自己走向自信、体验成功。也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真正实现了综合实践课开设的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教育等作为重要的教学活动。
篇2
[关键词]:初中地理 人教版教材 思考 认识
新的地理教材中提出了新的理念,在这种新教材新概念下,初中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相应的反应能力都有了很大提升,学生们学习地理的兴趣也相对的有了很大提高。在对我国地形分析、气候分析和特殊地区地理条件的分析上增加了很多案例分析、课上活动等,课堂的活跃度有了明显提高,人教版地理教材更注重对学生的空间思维方式进行提高,使学生们的思考方式提高了很多。所以,初中地理教材的编排还是要在人教版教材的基础上再做研究。
一、避免传统教学方式,加大学生活动的内容
初中地理教材中少了教师讲授的部分内容。避免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一味教,学生一味学,学生学习过程很被动。初中地理教材是一本实验性比较强的教材,它更多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环境中激发学习乐趣,这也是我国如今地理教材的发展趋势。举个例子,在对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节约和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之类的常识问题进行调查的时候,学生们能够提出自我约束和一起保护国家自然环境资源的意见,同时也可以收集近年来全国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特别要注意了解的是国家出台了哪些相关政策来解决所出现的问题,当然,问题提出和实施的过程,细节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在某些地区的教师依旧使用传统的陈旧教学方式,不能够把学生本身作为课堂学习的中心,使得教材编制变得没有意义。在新教材的编写上,更注重学生合作活动的重要性,让每一个问题和活动的目地更加明确也更加具体,只有这样才能让教材发挥它本身的作用,加强学生的动手、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地理中常识案例的分析增多
初中地理教材当中的案例讨论不同于其它版本教材,它的优势是不仅仅能把案例与学生活动变换使用,满足了学生们的学习需求,还可以把案例与学生的活动联合起来进行应用,这种优势能够准确、系统的阐明地理教学里所存在的一定规律。举个例子,在美国的商品农业里,要适当的引申出当地能够适应谷物商品发展所必须的自然基础和条件;或者是在澳大利亚农业里所存在的农业混合的一些现象;当然也能够突出美国硅谷工业生产里所体现出的地理优势和一些人文因素等。这些案例的共同特点都是要有一定的决策性、要能够反证式的,还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总结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的思维能力。所以初中地理教材中的案例一定要相应的进行增加,尽管案例数量增加,但是案例质量还是要保证的,高质量的案例能够让学生们学习知识面更广阔,效率更高。
三、教材内容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感性资料相应增多
所谓感性资料分很多种,可以是图像,或者是户外实践,又或者是多媒体教学方式等。
(一)地理图像
地理图像中涵盖了很多有价值的教育信息,初中地理教材里图像明显比同类的其它教材多很多,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测试后,能够发现图像在对学生空间想象力养成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大胆地进行设想:新版地理教材的编排里用大批量的、直观的图像来代替原来书里的传统理论文字,老师们的教学模式也从传统的老师被动传授转换为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尽可能地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目的更加明确,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老师起到引导的效果。
(二)进行地理户外实践
地理作为一种了解地球各类环境转变的学科,户外的实践学习当然是少不了的,让学生们到户外做实地的考察是一种更为有效果的学习方式,不单单是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实践,地理教材里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在户外做实地考察是未来教材编排中的一个重要趋势。
(三)多媒体的配合地理教学
众所周知,多媒体的教学模式更具有直观性,每一个教学的内容都会应用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直观教学里,教学的中心围绕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开展,这种配合教学方式,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也活跃了课堂当中的气氛。学生学习兴趣得到了最大的发掘,地理教材对教师和学生起到一个指导性效果。所以,在地理教学当中,要尽可能地多做课前准备,使用多种教学模式,从中寻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模式,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指导帮助作用。
四、地理教材功能的改革更新
传统的教材功能观是这样认为的:教材是人类文明和人类知识的精华之所在,具有很大的权威性、学术性和知识性的基础特征,所谓教学就是把这些知识和文明的精华传授给学生,学生们学习的过程就是把这些知识进行累积的一个阶段,这样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作为主要步骤,是相对单一的传输过程。教学的核心是以教材为本,教师要理解教材从而进一步做教学,学生要掌握教材里学到的理论知识。然后随着时代的更新交替,传统的教学观念受到了质疑。新地理教材的产生使教学观念有了新的认识,教学的目标已经不单单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了,它还涵盖了学生们对学习这个过程的理解、学习方式的了解掌握,还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养成熏陶。学生们对知识理解、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是显性的,它直接地体现在教材当中;然后态度、情感还有价值观念是相对隐性的、更具动态性的,它是活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教材当中进行研究挖掘,然后结合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教学,这样就使得教学活动从单向传输过程转变为双向的互动,这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革,而是有深刻的内在动因存在。
五、结语
我国的教育教学事业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当中,初中地理教材也要紧紧地跟随国家新课改的脚步,做出一定的突破,初中地理教材(人教版)是实验性较强的教材,作为最基本的教材引导了地理教材编排的未来发展方向。所以在新一轮的地理教材的编写里,要在此基础上加深每个教学内容的深远意义,增大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地理是一种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更直观的学习方式是教材里要求重点中的重点,不要死记硬背理论,要掌握方法,向更深一步迈出,在这方面,初中地理教材的进步空间还是相当大的,我国的教育教学研究者也做了初步的尝试,希望在这个良好的开头下地理教材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 保持稳定 通货紧缩
一、美国西方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理由”
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理由”有: 第一, 近来, 美元对欧元和其他主要工业国家的汇率呈现持续下跌的态势, 而且自称盯住美元的人民币汇率却保持不变, 这里显然不符号市场规律。第二, 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这同中国政府人为控制人民币汇率有直接关系。第三, 人民币汇率的人为低估, 导致中国对美国出口急剧增加, 正在日益威胁着美国的制造业和就业市场。当时, 美国34位众议员表示支持一份拟对中国实施惩罚性关税, 以此惩罚中国对汇率的控制的提案。如果确实如此, 美财政部就必须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征收足以抵消人民币贬值程度的关税。《亚洲华尔街日报》报道说,人民币汇率的问题是七大工业国迪拜会议的一个议题。美国会联合欧日携手施压人民币升值。
美国要求人民币十足升值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罗格夫说, 美元缓步下跌“是非常正常的趋势”, 有助缓解美国经常账目赤字居高不下的压力,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看到美元稳步下跌的原因所在”。罗格夫表示, IMF 的政策是支持中国政府逐步让汇率更有弹性的目标, “放手让货币升值是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被允许发生的”。
二、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出口会受打击, 经济将会下滑目前中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强大的竞争能力, 不是依靠低估的人民币汇率而获得的, 而是依靠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人民币汇率上升, 意味着出口企业的成本相应提高, 在国际市场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出口企业利润的下降将严重影响到出口企业的出口积极性, 最终导致出口的减少。出口与消费、投资构成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之一, 出口的萎缩将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
(2)会出现更多的不良贷款, 严重影响金融体系安全, 甚至会引发社会危机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优势降低, 外向型企业的效益必然下降, 特别是那些劳动密集型的外向型企业所受打击更大, 其中必然会有一部分企业停产乃至破产, 而中国企业的融资结构中银行贷款是主要来源, 这必然会导致银行出现新的呆坏账, 这对于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必然形成巨大压力, 甚至会引发系统危机, 严重者会引发社会危机。
(3)对缩小贫富差距, 打压股市、房地产的“泡沫经济”不利人民币升值, 将使以外币计值的国民财富增多, 但同时富裕阶层与贫困阶层的“数字鸿沟”也会越来越大。另外, 人民币升值将会引导更多资金流向房地产、股市, 过多资金的注入有可能导致房地产业和股市的价格背离经济基本面, 出现“泡沫经济”, 为国民经济的发展留下后患。
三、人民币升值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对全球消费者的利益造成损害中国商品物美价廉, 畅销世界, 使得所有进口中国商品国家的消费者得到了经济上的好处, 以美国为例, 美国每年从中国进口1000 多亿美元的商品, 从玩具到家具,从服装到鞋帽, 从冰箱到空调, 几乎遍及美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果人民币升值, 将会使这些商品的价格上升, 美国消费者将不得不为此
付出更多的美元。
(2)影响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与起伏不定的全球经济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中国经济自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 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美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2.3%; 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是13.1%, 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增长国, 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作用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人民币升值导致中国经济出现大幅度下滑, 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必然会急剧下降, 这对于本来就增长乏力的世界经济来说无异于当头棒喝, 将会对世界经济增长造成灾难性的破坏。
(3)影响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健康发展亚洲经济的火车头原来是日本, 自从20 世纪90 年代日本经济陷入低迷状态后, 这一角色便为中国所取代。现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对亚洲经济至关重要, 亚洲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对韩国的贸易赤字是100 亿美元, 中国同东盟双边贸易额过去10 年增长了6 倍多, 2005年, 将突破l1000 亿美元, 这说明中国的发展状况对这些国家的发展非常重要。有人估测中国今天对亚洲GDP 的整体拉动作用, 高达40%左右。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蒙代尔也表示, 人民币现在的浮动空间正合适, 不能贬值也不能升值。蒙代尔表示, 中国是美国之外另一个世界经济成功的例子。
四、结论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 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越来越重, 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 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与世界经济已是休戚相关。世界正从中国经济发展中分享到越来越多的好处。因此, 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保持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有利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金融稳定发展, 从根本上说, 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发展。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这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林均跃.人民币必须保持稳定[J].中国对外经济贸易,2009,(6).
篇4
[关键词]高中英语;合作;探究
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多年,教材内容的更迭、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学生思想上日新月异的变化,给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尤其是传统的英语教学。素质教育要求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从注重教语法转移到注重语言文化的渗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时做出方法上的改进。
一、建立科学的合作学习小组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从而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科学地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合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
二、多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从心理上帮助学生提高主动性
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表现为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要,重要表现为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指一种带有强烈感彩的渴望获得知识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对个人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因此,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2.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英语学习与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有很大关系,鉴于此,教师在平时上课时应注意英语口语的运用。开始时,学生对入门口语都感到很陌生,然而听的时间长了,自然知道个中意义。每周教师可以拿出两节课,在课堂的前十分钟播放英语原版录音或让学生看英文原版电影的节选,这样,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锻炼和提高。其中最有效的方式是给出一定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分小组在全班展开辩论。
3.给学生适当的欣赏与激励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被教师欣赏,渴望得到教师的激励与赞许。不管在课上还是课下,教师的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或许能给学生们无限的力量。因此,教师应当熟练掌握这一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为学生尽可能多地创造表现的机会,这样学生们就会产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热情,学生们才敢于发扬个性,在课堂上发表个人的见解。
三、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下的学习对学生是一种帮助,对教师的要求也很严格。一个好教师不仅是一个好的知识传授者,还应是一个好的课堂驾驭者。教师在传授知识和管理课堂上双管齐下,才能使课堂达到最优化。
1.有效学习离不开学生的参与
高效的英语课堂不能离开学生的积极参与,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成为合作学习的主角,学生既可以是学习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设计者,还可以代替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力军,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地方。
2.合作中要明确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
合作学习要求教师针对小组成员英语水平(学习成绩、学习基础、智力水平等)进行合理搭配,使小组内成员在各方面保持相对平衡,小组内和小组间的学习气氛才能建立起来。例如,有的学生比较内向,有的学生则比较善于表达。在合作学习阶段,英语基础差的同学主要参与查阅单词,这样有助于英语弱科生对单词短语的记忆,而英语好的同学主要负责总结发言。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时间久了内向的学生也慢慢开口说话了,最终每个学生都得到了提高。
篇5
中国队:当之无愧的冠军
“想到不管怎么努力,世界大赛的冠军总要被中国运动员夺走,会不会产生挫败和绝望感?”
把这个问题分别抛向德国的波尔和白俄罗斯的萨姆索诺夫,这两位与中国运动员打了十几年交道的欧洲名将,他们的回答可能与中国球迷想象的不一样。
波尔和老萨的观点基本相同:中国运动员训练刻苦,再加上有好的教练,一流的训练条件,夺得冠军当之无隗。
德国是欧洲乒乓球发展最好的国家,来自那里的波尔,表达得更加明确:“对于欧洲选手来说,经常输给中国选手并不是坏事,让他们知道世界上有比他们强的对手,可以促进他们提高。”
老萨对中国队以及韩国队集体训练的体系不太赞同,表示自己不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但波尔不认同他的观点,他说:“我不觉得应该把中国所有选手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其实他们每个人都是非常独立的,有着不同的性格,我和他们所有人都交过手,你看张继科、马龙、马琳等等都不一样,不能把中国运动员简单化。”
包揽没有阻碍乒乓球发展
去年世锦赛包揽5个冠军,今年奥运会上拿下全部4块金牌,“包揽”成为中国队的习惯,波尔和老萨也逐渐适应了这个“惯例”。上世纪90年代初就进入职业乒坛的老萨更是如此,那个时代中国队还没有像今天一样称霸世界。
不过两人都认为,乒乓球并没有因为中国队的一家独大而失去号召力。相反,在中国国内市场日益壮大的今天,乒乓球在欧洲也在不断发展。
“乒乓球运动过去10年在欧洲当然比以前普及了,你不能只看大赛金牌。欧洲也有自己的锦标赛,乒乓球没有停止发展。”现在居住在西班牙的老萨说。
波尔说德国的情况更是如此:“我们有自己的联赛,你可以说我是老将,但我们有很多年轻新秀不断涌现出来。这次在奥运会上赢得铜牌的奥恰洛夫就是其中之一。”
记者问:“如果有重新选择的机会,你们还会不会选择乒乓球?”
回答都是肯定的。
波尔:“我一直对赢得胜利充满渴望,这是我的爱好,也是我的职业,我通过这份职业生活得非常好,我当然会继续选择乒乓球。”
老萨:“我觉得自己在乒乓球运动中还算成功,也赢得了很多胜利,我喜欢这项运动。”
中国运动员:请学会说英语
“中国人需要不需要帮助你们国家发展乒乓球运动?”
三人的答案不统一。
波尔:“我觉得中国人更应该专注于发展自己的国内市场。我们打得不好,其他国家水平不行,是自己的问题,我们没有什么可抱怨的,我们必须多向中国学习。”
老萨:“中国运动员不会英语,他们球打得那么好,但不会和我们用英语交流,我觉得张继科首先要学会说英语,只要会与其他国家运动员交流,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帮助。”
作为曾经的苏格兰队运动员,尤尔非常赞成老萨的说法,当然作为管理者,他想得更长远:“中国应该在英国设立乒乓球训练中心,让中国运动员从小就来英国训练,帮助全欧洲的运动员提高水平,同时也让中国运动员说流利的英语,这样才能提高乒乓球在世界上的地位,毕竟你不会说英语,没法让世界媒体了解你。”
乒球的NBA
“中国的乒超联赛会不会成为乒乓球的NBA?”
波尔和老萨都没有正面回答,但两人都表示,希望去中国打球。
波尔:“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今年就去过三次。我希望到中国打职业联赛,今年没机会了,希望明年夏天能够成行。”
老萨:“每次在中国比赛都很高兴,如果真的有机会当然希望能去比赛。”
但尤尔认为短期内这个目标不现实:“美国篮球联赛之所以能够成功,必须看到他们凭借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技术,还在于篮球本来就是一个世界普及的项目。乒乓球要发展,光靠中国一个国家是不行的,必须要继续推广,这也是我提倡中国队运动员要学英语的原因。你看网球的李娜,因为说英语,会交流,西方好多人了解她,喜欢她。我要说的是,中国的奥运会冠军,在享受这项运动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要为推广这项运动积极努力,我建议,先从说英语开始。”
结论:实力为本
通过与三人的对话可以看出,世界大赛的冠军,中国队必须要保证,包揽金牌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但积极推广乒乓球运动,也是中国的责任。如同战后的美国“马歇尔计划”,欧洲乒乓球球得到复兴后,中国队的地位也会更加稳固,获得的冠军含金量会更高。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在去年世界锦标赛后的总结会上表示:“我希望我们的教练员能站在战略的高度上来考虑(“养狼计划”)这个问题。我们要让外国选手来分享我们的成果。”
篇6
关键词:中职语文 模块化教学 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035-01
一直以来,中职语文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标准、教学目标和要求不一、考核方式也不尽统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效果不佳的问题依然存在,就业时学生基本应用能力不足,终身发展受阻,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为解决以上问题,结合我市最近决定在全市中等职业学校进一步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的精神和培养合格中职生“八个一”的标准,我们着手进行了语文模块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我们从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用性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学习和吸收模块式教学的理念,将语文教学分为五个模块: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应用文写作、普通话、演讲和钢笔字。
1 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模块――传承传统精神,提高人文素养
1.1 目标
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兴趣,以就业为导向,弹性使用教材,精讲精练,在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识字、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以适应社会需要。
1.2 重在阅读与欣赏,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阅读一定数量的名篇名著”,是我市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八个一”的标准之一,语文教学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延续和载体,因此,作为中职语文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模块,肩负着传统和时代两个因素的教育使命,是语文课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在编写这一模块时,以中职语文教材为依据,着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全面地精选文学阅读与欣赏的内容,例如第二册语文,课堂上选择了《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善良》《人生的境界》《荷塘月色》《我爱这土地》《雨巷》《雷雨》《将进酒》(男生班)《念奴娇・赤壁怀古》(男生班)《琵琶行》(女生班)《雨霖铃》(女生班)《师说》等课文。同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我国灿烂文化和传统精神,在学生早自读时,我们补充了《弟子规》《三字经》经典诗词等内容作为朗读材料。
2 应用文写作模块――让学生注重实效、学以致用
(1)目标:通过此模块的教学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公务性、日常事务性文书的写作格式和要领;培养学生求真务实、讲究时效、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为学生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解决问题和促进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本着“注重实效、学以致用”的原则,选择了条据、书信、个人求职简历、讲话稿、通知、计划、总结、合同、报告、启事、海报等常用应用文种进行讲解和练习。突出表述的精要性,力求写作格式的规范和内容的简明扼要、切合实际,避免长篇大论;突出例文的典范性,选择规范的例文进行精当的讲解;突出特色的鲜明性,在讲解文种时,力求使例文内容反映职业生活,体现鲜明的时代性;突出训练时的操作性,提倡应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减少理论知识的练习,侧重小组合作进行写作训练和展示。
3 普通话模块――让学生讲一口较流利的普通话
(1)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使学生掌握普通话基本知识和普通话声、韵、调、音变的发音要领;具备较强的方音辨证能力和自我训练能力;能用规范标准或比较规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朗读、说话、演讲及其它口语交际,毕业时能说一口比较流利的普通话。
(2)这个模块的教学主要紧密结合学生职业发展的实际,采用情境教学,在学生掌握准确发音,朗读和说话的基础上,反复练习,强调效果,让学生感受到普通话的魅力,学习不同情境下该怎么说话,怎样与人礼貌交流,以便学生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就业。学校每年定时组织学生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并要求所有学生达到三甲以上水平,与口语相关专业的(如文秘、商贸、服装专业)要求达到二乙以上水平。
4 演讲和口语交际模块――让学生“能说会道”
(1)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提高自身演讲水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和胆量,以适应社会工作的需要及现代企业发展和市场经济人才竞争的需要。
(2)该模块要求每堂语文课坚持“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给学生轮流锻炼的机会并确保每个同学每期参与和上台至少4次锻炼的机会。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灵活开展朗读或朗诵比赛、半脱稿和脱稿演讲比赛、即兴演讲比赛等。活动结合语文教材“口语交际”部分实施,教师重在指导、点评和总结,学生重在多实践。
5 钢笔字模块――让学生写一手规范的钢笔字
(1)目标:通过楷体钢笔字的学习和练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写字的态度,达到书写正确、端正、整洁、匀称,有一定的速度,并力求流畅、美观,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毕业时能写一手规范的硬笔字,为以后适应岗位练好基本功(开设制图课程的专业适当补充仿宋体知识)。
(2)此模块主要要求学生坚持练习,每个学生发一本庞中华《楷书入门基础训练》字帖和两个练字本练习,学生每天至少练好3~5个字。教师严格要求、认真检查、定期考核,并以书法作品的形式展示在班级的展览墙上,营造一种浓浓的书香氛围。
篇7
9月7日,在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上,一组数据极为亮眼。
在四川,“十三五”前四年,在全省GDP年均增长7.8%、城镇率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能源消费年均增长3.2%的情况下,人均碳排放为3.2吨,是全国最低的两个省份之一。
与此同时, “十四五”开局,四川定下“高水平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目标,明确要“把数字牵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聚焦激活新要素、推进新治理、营造新生态,加速促进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打造西部领跑、全国领先的数字驱动发展高地。”
若是将二者联系在一起,一方面,作为全国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和能源大省,四川是长江黄河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在全国生态安全格局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实现碳中和碳排放任重道远;另一方面,数字化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是实现碳中和促进可持续发展重要路径。
这意味着,在“数字化”“低碳化”浪潮下,如何加快推动“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探索出数字空间绿色低碳发展的四川方案,将成为天府四川在“双碳”目标下的“破局”之路。
这趟跋涉中,也正酝酿出前所未有的新机。
这里将汇聚数字经济新业态带来的新机遇,将肩负起创构理想城市形态的时代使命,还将承载起每一个个体对于生活和工作、现实和理想的更多想象……
毫无疑问,“双碳”目标下的四川故事,正入佳境。
格局
“十三五”期间
四川碳排放总量快增态势基本扭转
从初春到立秋,四川很“忙”。
四月初,省会成都,首个冠以“数字”之名的产业功能区正式官宣——位于新津区的天府牧山数字新城,其定位为“数字经济赋能实体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重要功能是“成渝数字经济新名片”。
到了初夏,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生态环境厅联合召开覆盖21个市(州)、183个县(区、市)政府的重要会议,聚焦“两高”项目分类处置。随后,省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对上半年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红色预警的3个市(州)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
随后,传统产业主动谋变。四川省钒钛钢铁产业协会发出全省首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倡议,呼吁钒钛钢铁低碳转型。7月27日,四川冶控集团揭牌成立,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短流程绿色炼钢集团。
来到9月,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在蓉召开,论坛以“数字助力,绿色发展”为主题,旨在动员聚集各行业各政府部门,各领域专家学者和企业等社会力量,探索如何有效利用数字化手段助推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目标,备受关注。
数月之间,针对“双碳”的目标,四川就涉及到了数字产业集聚、严控“两高”项目发展、助推清洁能源转型等多个领域,再细化下去,新场景新业态、新生态等题中之意更是贯穿于每个日常中。
也正因为这样的快节奏,眼下,四川的碳排放总量快增态势已基本扭转,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
“十三五”期间,四川全省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7.4%。全省水电装机达到7892万千瓦,居全国第一,水电外送电量累计6698亿千瓦时,全省森林覆盖率累计提高4个百分点,达到40%。
在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的背后,是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加快。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创建国家和省级绿色工厂296家,建设工程节能标准设计阶段执行率达100%,新增和更新城市公交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连续3年超过90%,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占比突破84%,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达50%以上,化肥使用量连续4年负增长。
这也印证了一个事实逻辑,从微观主体的“一小步”,汇聚成助推能源转型的“一大步”,再到探索出数字碳中和中的四川“样板”。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时间节点,四川正积极抢占数字经济发展的新高地,从顶层设计入手,以数字技术助推能源转型、引领市民生活减碳合,实现经济效益和降碳减排双提升。
天府四川,新的格局,正在崛起。
破局
发展阶段不平衡不充分
区域间减碳压力差异明显
何为数字碳中和?
“我理解有两个层面的意思。”在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讲到,题中之意,除了包含让数字产业低碳化、绿色化之外,还有让数字产业为碳达峰、碳中和赋能增绿的思考。
王金南坦言,国家要实现“双碳”目标,势必将目标任务分解和细化到各地,各地方政府将成为实现目标的关键,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过程中,各地因能源结构不同,产业结构不同,必然节能减排任务不同,完成时间也将有所不同。
事实上,发展阶段不平衡不充分,这样的困局在四川同样存在。
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在赵乐晨看来,四川下一阶段的挑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思想认识和能力薄弱与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存在巨大差距;发展阶段不平衡不充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挑战十分巨大;碳达峰、碳中和纵深推进的发展基础和政策行动差距较大。
对此,四川正通过统筹谋划、系统推进、战略布局,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国家实现碳达峰目标、碳中和愿景作出更大贡献。
具体而言,达峰时间有先后,区域上,成都、广元等已经作出承诺的地区要锚定目标推进达峰,攀枝花、眉山等具备条件的地区要加快达峰,多数城市应于2029年及之前达峰;行业上,特别是煤电、钢铁、水泥、化工等传统高碳产业要率先达峰,建筑、交通要通过提升能效、优化用能结构实现低碳化。达峰水平有高低,四川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和资源大省,要树立全国和全省一盘棋理念,增强大局、全局意识,设立总量刚性目标,实施差异化增量控制。
而这样的探索,其实已有成果。在成都,以数字经济推动低碳增长、以数字治理助力低碳生活、以数字创新驱动低碳发展、以数字基建支撑低碳转型,“十三五”时期,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分别累计降低14.2%、21%,清洁能源占比提升至62.6%,森林覆盖率达40.2%、年固碳量超过200万吨,人均碳排放位居全国十大城市最低,荣获联合国“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
解局
着力提升数字碳综合的能力和水平
积极探索多路径减碳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经济系统变革,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论坛上,有专家举例道,浙江、上海等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可重点关注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等;甘肃、宁夏等西部省份可在探索新能源发展方面持续发力;四川、福建等森林覆盖率较高的省份可重点关注生态碳汇。
整体上看,“十四五”期间,四川将以碳中和愿景为引领,围绕2030年前达峰目标,积极探索符合四川战略定位、发展阶段、产业特点、能源结构和资源禀赋的低碳转型路径。
对此,论坛上,相关领导透露,下一步,四川将着力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抓好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运用互联网加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升,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着力推动能源数字化转型,加快普及智能化用人监测和诊断技术,强化能源使使用的精准调控,优化能源生产运输交易和消费环节的资源配置能力。着力推动市场数字化转型,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技术、赋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新场景新业态正在不断涌现。例如,科技战线积极响应碳达峰碳中和号召,四川大学联合东方电气集团等单位组建全国省级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布局碳减排、碳零排、碳负排三大研发方向。西南石油大学挂牌碳中和研究院,设立天然气绿色开发利用、零碳能源系统、储能技术、二氧化碳高效捕集与绿色转化4个研究中心。
绿色金融创新迈向2.0时代。人行成都分行实施碳减排票据再贴现专项支持计划,加大对碳减排企业的融资支持。中航成都碳中和产业基金合作框架协议签约,四川机场集团、雅砻江水电参与发行全国首批碳中和债券,全国首单区县级碳中和绿色中期票据在成都新都区发行。
此外,四川也是林草碳汇的“沃土”。《四川林草碳汇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林草碳汇项目规模达3000万亩。支持凉山州乡村振兴、宣汉森林经营、天全大熊猫栖息地恢复、龙泉山城市森林、若尔盖湿地等林草碳汇项目示范,还将探索林农碳汇+互联网“微碳汇”模式,开发乡村林草碳汇产品。
篇8
低碳不低调的杭州“范儿”
“2006年的时候,我和身边的人聊起低碳生活这个话题,大家都不知道低碳是什么。市民普遍的反应是‘这一切都与我无关’。凭什么我就不能开大排量的汽车?凭什么我就要多骑自行车多走路?凭什么我就要少用空调少喝瓶装水?凭什么我好日子还没过上,就到低碳时代了?”杭州市科协副主席张贵书感叹地说,“这些都是我们当时听到的声音。于是,从2007年开始,我们大力开展了低碳科普工作。2008年,杭州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启动阶段,市里也正准备要建科技馆。我们最初的想法是要建一个综合场馆,报到市里以后,当时的市委决定要建一个以低碳为主题的场馆。从建设思路的转变中,也体现着未来社会发展、科技发展、生态发展的总方向。”
这项工作具体落到了杭州市科协的肩上。为了让市民对“低碳”这个新鲜的词儿和理念有初步、科学的认识,从2009年开始,杭州市科协先后印制了《迈向低碳生活》和《低碳生活智慧》等市民丛书,分发到各个社区。还召集组织市科普讲师团进社区、进校园活动,甚至在很多社区进行“点餐式”服务,即每个社区可以根据自己社区民众的“特殊需要”来点有关低碳的主题,并让专家团进行专门的讲解。不难看出,为了推动低碳生活理念的宣传,杭州市科协可真是使出了各路招数。
几年的努力下来,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城市等概念在杭州市民心中由陌生变得流行。
经过四年建造,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于2012年7月正式开馆,成为中国第一家低碳主题的大型科技馆。杭州低碳科技馆以“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为呈现手法,向观众展现了低碳的生活方式给人类带来的益处,以及在工业化进程中人类对自然环境带来的破坏。
低碳科技馆自开放以来,已迎接22余万的游客,也正逐渐成为杭州老百姓特别是青少年了解“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的“第二课堂”。杭州低碳科技馆作为中国唯一一个以低碳为主题的科技馆,经过近一年与市民们的“互动”,于今年4月,经过为期一个多月的社会推荐、市民投票、先锋体验、专家评审等层层筛选,杭州低碳科技馆荣获2013杭州市民体验日“最具品质体验点”的称号。
在这里,低碳的主题不仅覆盖了整个展厅,科技馆的工作人员也在身体力行。上到馆长的名片、手帕都是可再生的,下到物业清洁时一桶水可以拖一层楼。吉京杭馆长说:“低碳并不是过苦行僧的生活,而是改变生活模式。低碳馆开馆时给市民发放三宝:手绢、便携餐具、扇子。东西不贵,就是想让市民养成少用一次性用品的习惯。”
培养零排放的时尚公民
“在长期的低碳科普活动中,科协的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从开始的简单低碳知识讲座,到现在力争切切实实地影响每个市民的行为习惯,我们着实花了一番工夫。比如,城市居民一些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产生了可观的能源消耗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我们要通过有效的方法,帮助每个市民都计算自己的‘碳足迹’。”
张主席给记者拿出了“碳中和计算罗盘”。这个罗盘可以清楚地计算出个人的“碳足迹”。记者看到,这里记录着日常的碳排放指标。比如,乘坐飞机飞行1000公里的碳排放约为140公斤;开车100公里碳排放约为16公斤;平常家庭用电100度的碳排放约为96公斤。
除此之外,罗盘上还列明了中和碳足迹需要的“碳汇”量。以小轿车行驶20000公里为例,记者将旋转表盘的“小汽车”与20000对齐,显示碳排放量为“4500公斤CO2”,此时“碳汇”项为20,也就是说,为中和碳足迹需要种20棵树;如果购买100件衣服,碳排放量则是“640公斤CO2”,对应的“碳汇”量是3,即需要种3棵树,才能中和掉碳排放量。
张主席告诉记者:“接下来,我们会将罗盘的碳中和计算方法普及到广大市民,公众可以明确了解自己的碳排放量。当市民了解了日常碳排放指标,就能够以植树的形式,吸收二氧化碳,进行碳中和,让自己成为‘零排放’的时尚公民。”
如果要实现公民的碳排放交易,这就需要建立一个“碳汇交易平台”。所谓的“碳汇交易平台”,就是通过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减少毁林等活动,吸收或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与政策、管理和碳贸易相结合的过程、活动和机制。
目前,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是浙江省内唯一一家从事林权交易,林业碳汇交易的森林资源交易平台。杭州市科协和杭州低碳科技馆正与其开展更为广泛的合作。
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战略发展部经理林莹告诉记者:“我国目前的林业碳汇交易只是一种基于自愿的购买行为,还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交易行为,但未来有转变成交易行为的可能性。我国有十几亿人口,如果每个人购买1元钱的减排指标,将会是一个庞大的减排量。”而且,个人购买碳交易不只局限于经济意义本身,这种行为还可以促进个人自觉形成低碳、绿色的环保意识,从而产生连带效果,推动更大范围内的碳减排。比如,个人购买碳指标有可能抵消一年来在工作、生活、旅行等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进行碳中和,甚至达到零排放。
吉京杭馆长也对记者说:“低碳科技馆作为低碳科学普及中心、绿色建筑展示中心、学术交流中心以及低碳信息传播中心,与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有着诸多的共同理念及广泛的合作空间。比如下一步,低碳馆还会设置专门的大屏幕,滚动显示市民某某在哪里种了几棵树,可以中和多少公斤碳,现在树木的生长情况,树木的具置,等等。”
文化科普 垃圾也生态
杭州是出名的“东方品质之城”,你会发现连垃圾处理也带着科技文化味儿。
张主席向记者介绍了一句杭州的流行语,那就是“金山银山不如青山绿水”,在他眼中,各种固体废弃物混合在一起是垃圾,分选开就是资源。“垃圾资源化潜力随着生活水平和经济的发展不断增长。因此,杭州市科协会同市相关部门开展了垃圾分类宣传进社区活动。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到:可直接回收利用的资源,占垃圾总量的42.9%。且直接回收利用率不低于33%,所以说垃圾山可以变成金山。”
此外,杭州还开创了“跟着垃圾去旅游”这个品牌,用“垃圾文化”推行低碳环保的理念。
杭州市环境集团副总经理曹宏说:“开出垃圾旅游路线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市民近距离了解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公众一般对垃圾处理的理解是:肮脏、臭气熏天、污水遍地、苍蝇乱飞,而我们现在将整个垃圾处理过程对市民公开,市民自由参观整个垃圾的处理过程,不是为了作秀,是使市民成为监管的主体。”
吴正浩是天子岭垃圾填埋场一名普通工人,他骄傲地告诉记者,面前这个占地约1740亩的生态园,就是天子岭一期垃圾填埋场。我们很难想象,走过的每一步脚下踩的都是垃圾。
返璞归真 向传统文化取经
杭州的低碳同样注重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离开喧嚣的杭州市区,一路向南65公里就是桐庐县的深澳古村落。深澳古村落历史悠久,有记载的始于南宋,存有大量明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深澳村至今还保持着一套独立的自然水系,由暗渠、明沟、坎儿井、水塘、溪流组成。暗渠的构造尤为巧妙,它长800米、深入地下约4米、宽1.5米、高2米,贯穿整个村庄。深澳的“澳”字就此而来。村内每户人家门前都可以采到水,在没有自来水的年代,这就是他们所有生活用水的来源。天井里蓄的雨水流入门前的水沟,同时带走生活污水。
桐庐县科协副主席严亦慈向记者介绍,目前全村还有17口坎儿井,12个水塘,完整的水系使深澳村免受水旱灾害的侵犯,这在一千多年前的建村规划时是非常有远见的。深澳的优美生态环境让村里的长寿老人格外多,随便走走就能碰到百岁老人。
深澳村因保持着悠久历史文化而闻名,而一走进紧邻它的环溪村,看到的是一幅新农村的美丽风貌。在这里,记者发现了一套特殊的污水处理系统,它采取无动力厌氧+人工湿地的处理模式,经过处理后的污水可以回用灌溉,而沉淀池里的有机质底泥可以放入堆肥场,堆肥熟化后还可当作有机肥再利用。这样一套设施,既缓解了污水乱排的现象,也使其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再利用。
让创新与传统完美统一,融科学与文化于一体,就这样,杭州在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上,交出了属于自己的答卷。■
杭州市科协副主席张贵书
低碳理念具体落实有难度
科技生活周刊:
如何看待低碳理念?
张贵书:低碳是一种思想指导下的行为,一种习惯,更是责任。一种行为、习惯的形成需要一个群体的认同,现在公众的素质参差不齐,只有从思维方式上形成自觉的模式,在行为上养成习惯,才能形成生态文明的自觉行动。
科技生活周刊:现今低碳理念流行起来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张贵书: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环保、低碳理念正在改变更多普通人的生活,它甚至成为一种生活时尚,“今天,你‘低碳’了吗”已成为杭城环保人士新的问候语。
以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为代表的市场的无形“手”,除了引导企业自觉走上低碳经济的道路外,其外延也正在不断扩大,并日益对普通居民的低碳生活起着引导作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个人购买碳交易指标对节能减排的意义即在于此。华东林交所将低碳理念融入市场经济机制,且与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优势互补,为打造“低碳城市”,加快“森林浙江”的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科技生活周刊:
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难点有哪些?
张贵书:最大难点就是,科学传播,从传统科学普及到公众理解科学,公众反思科学,参与科学以及公共科学服务上是一个逐步递进的过程。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却有一定难度。比如,我们大家都知道LED灯节能,但制作LED灯的过程是否节能呢?再比如,高晶硅应用于太阳能方面,但太阳能企业也是碳排放大户。也就是说,宣传和实际情况是脱节的。我们都知道写字楼等大厦地下室的灯都是24小时开着的,大家都考虑换成节能灯,但更换的成本高,导致实施困难。要想解决这些矛盾,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在推广低碳理念的过程中结合奖励机制,以及公众的理解与自觉,才能把科普宣传落到实处。
科技生活周刊:杭州市在大力建设“智慧城市”,这和低碳城市建设有什么关系?
张贵书:“数字城市”“物联网”“云计算”“智能交通”“泛在网”“智慧城市”就像低碳的概念一样,必然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一个被智能终端改变生活方式的时代。比如,浙大中控集团制作了滨江区的一个智慧交通系统。从滨江区江南大道上,假设把速度定在80公里/小时,能够保证一路绿灯,把行车速度和红绿灯联系在一起,实现时间节省最大化,这个就是“智慧杭州”体系中一个非常有特色的项目。无论是低碳生活还是智慧城市,最终的落脚点是幸福生活。何为“幸福生活”?既要有精神层面的体验,又要有物质层面的保障。“低碳生活”除了指明了经济发展的方向外,也强调了环境对老百姓“幸福感”的重要性。
篇9
一、碳排放会计内涵
(一)相关概念认识中的模糊性 与碳排放会计概念相关的主要是碳会计和碳交易,而其中的模糊性是指把碳交易等同于碳会计不作明确划分。早在2008年,Stewart Jones教授等在美国会计学会年度会议上就提出将与碳排放、交易及鉴证等会计问题称之为碳排放与碳固会计,即碳会计[ ]。报告同时提出两种规范碳会计的思路:一是在京都协定框架下,所有机构或组织对产生于碳汇的碳信用的会计规范与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原则相协调;二是在有关温室气体议定报告内分别计量和披露二氧化碳排放的相关会计问题。这里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碳排放会计概念范畴属于碳会计。而另一方面,碳交易(即GHG排放权交易)实际上是一种基于合同的购买机制,即合同的一方通过货币交易获得另一方在温室气体排放中的减排额用以满足自身的排放需求。早期的碳会计研究主要局限在传统财务角度下,并且由于在各种资料中呈现的有关“碳”及“碳排放权”的表述距今时间较短,部分学者认为其基本概念和相关原理与“排污权”、“排放权”、“排污许可证”和“排放许可证”等是相同或类似的。因而在论述碳会计时只是讨论了碳交易活动中的额外排放权的授予、交易和取得的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披露等问题,忽略了碳会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碳排放会计。随着碳会计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上述的这种等同性愈发显得模糊。在理论研究中对碳排放会计和其他概念的划分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碳排放会计内涵的划定 企业引入碳排放会计核算之前,必须明确碳排放会计从属于碳会计的这一概念范畴,并与碳交易有所区分。借鉴绿色会计的理念:单一会计主体内部的环境、交易或非交易事项以及多个会计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的事项都应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中来;同时考虑本会计主体内上、下代人的生存与发展,寻求不同代人之间的环境资源公平合理的分配。根据碳会计的定义,如果说碳汇会计主要是有关自然介质对碳吸收能力的核算,与企业关联度较小。而碳排放权会计又是不同企业主体间有关交易事项的核算的话,那么碳排放会计就是在排除企业间碳排放交易的相对独立主体分析下的有关会计核算问题。另一方面,这种划分也是基于现行碳交易政策的不完善和非普遍性所决定的。企业在未被要求或未能引入碳交易机制时,也应当对生产、运营中产生的碳排放进行相应核算,方便管理者对来源于企业的碳排放污染进行控制管理。因而,笔者大胆将碳排放会计定义为,企业会计人员借助专门的技术方法,对相对独立企业主体拥有或控制的来源所产生的碳(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核算,旨在加强企业内部碳排放控制的行为。
二、碳排放会计核算
(一)碳排放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是从事会计工作和研究会计问题的前提。但现有文献中并没有对碳排放会计假设的明确界定。笔者认为现阶段下,碳排放会计假设应在依据传统财务会计四大假设中的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以下两种假设:
(1)多元计量。由于碳排放会计的主要核算对象――温室气体具有其特殊的物理属性,因此很难把排放量和排放对环境污染的贡献值予以货币计量。现阶段,可以把二氧化碳当量作为度量温室效应的基本单位,即碳排放会计核算中的基本计量单位。该假设实际上包含了两层意义,即将不同计量对象和计量单位的统一化以及将碳排放会计主要核算对象中排放因子的无差异化。不可否认,天气环境、测算手段和工具甚至测算时间等不确定性因素都将造成各企业温室气体的排放因子的差异性,但是这种统一的计量口径使得企业碳排放量和排放度具有了横向可比性。同时,企业会计人员也可依据管理者需求以经济指数、图表甚至文字等开放形式提供多元单位的计量方式。
(2)可持续发展假设。可持续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此不作过多论述。尽管企业的经营活动存在诸多差异,但就碳排放会计进行核算的正常程序和方法而言,都应当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在一定计量期间内,碳排放会计主体应在自然环境中资源充沛和生态资源不降级的基础上,保证可持续发展。该假设实际上也是一种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约束条件:当企业在生产运营中对自然资源造成了过度开发和耗用,其结果必然导致碳排放量的加剧,那么该主体的经营活动将可能因此迫于多方压力而停止;反过来,如果企业在发展同时对碳排放进行了良好的管理和控制,该主体的经营活动必然可长久地进行下去。
(二)核算标准的选用 企业会计人员在进行碳会计排放核算之前应对选取标准加以确认。目前,开发主体比较权威的碳排放核算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类:第一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温室气体系列标准,如ISO14064《温室气体温室气体排放和移除的量化和报告指南性规范》从组织、项目、声明确认和验证三部分作出了较为详尽的规范指导,并且制定组织认为其可独立或作为一个系列方法使用。继该标准之后,ISO14065《温室气体认证要求标准》和ISO14066《温室气体审定团队与核查团队的能力要求》也作为其补充相继出台以满足GHG测量与验证的需求。此外2011年,ISO 14067《产品碳足迹标准》。所谓碳足迹,是从企业自身、为企业提供能源部门和企业所处整个供应链三方面考虑的碳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路径。第二类是WRI(世界资源研究所)与WBCSD(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联合开发的GHG Protocol(温室气体核算体系);第三类是BSI(英国标准协会)的PAS(公众可用规范),即PAS 2050《商品和服务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评估规范》和PAS 2060《碳中和证明规范》。其中,碳中和一般是指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通过植物吸收,人工分解等方式把这些有害排放量吸收掉,以达到环保的目的过程和结果。引申到企业层面上,就是经济主体的特定标的物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排放量净增长为零的一种状态。该标准可以为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相关依据,用于甄别企业实现“碳中和”的程度。
综合比较来看,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发的标准涵盖方面较广,层次丰富,在系统性上有更好的表现。而BSI和WRI、WBCSD等机构侧重点有所不同,注重碳排放核算方法学的开发与应用。其GHG Protocol属于基础性的方法论,专业性和公众接受度均较强,因而成为目前大多数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制定组织(包括PAS)开发所参考的主要方法学之一。而由于受到地域、开发周期、既有公众认知度等因素的限制,PAS标准在文献中都很少被提及和应用。但是,考虑到碳排放会计核算涉及企业内外部多方主体需求,PAS标准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企业碳中和信息的需求,并且企业在标准中体现的关于碳减排的承诺也将刺激企业本身在控制管理中采取更多有效措施。因此该标准也具备一定适用性。近期内,我国企业特别是有一定碳排放核算数据和经验基础的企业,可以参考ISO14064和GHG Protocol等标准为基础,构建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为基础碳排放数据信息披露做准备。同时结合ISO 14067等标准,会计人员应尝试量化企业整个运营过程中的碳足迹,使核算体系更加细化;远期企业碳排放会计核算体系中,可以把PAS2050和PAS2060标准纳入参考,旨在更大程度上地实现企业碳中和与温室气体的实质性减排。
(三)核算对象的转换与范围的界定 (1)核算对象。碳排放会计核算对象是二氧化碳和其他含碳物。根据京都议定书,企业应将以下六种气体作为主要核算对象: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合物(HFCs)、全氟碳化合物(PFCs)、六氟化硫(SF6)。我们可以把不同气体的排放量统一成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对于其中各气体间具体关系并没有清晰的表述,只有文桂江在文章中有过如下的简单表示:1吨甲烷=3.67吨二氧化碳;1吨四氟化碳=6.5吨二氧化碳,并且未列明具体的衡量过程。考虑到该方面非碳会计排放核算的主要点,笔者在参考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给出的关于GWP(全球增温潜势头指标)的定义,认为短期内,可以20年各气体GWP值为基础计算,1单位二氧化碳=62单位甲烷=275单位氧化亚氮=9400单位氢氟碳化合物=3900单位全氟碳化合物=15100单位六氟化硫。
(2)范围界定。根据GHG Protocol的提议,企业在确定碳排放核算范围时应主要考虑两个范围的排放量,即通常所指的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直接排放包括:企业生产时所耗用的原材料、燃料、电能的排放;企业运送材料、商品、废弃物的排放;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建筑物、设备的自由固定排放和因员工使用、生产所带来的排放量;因泄露而产生的额外排放等。范围二中的间接排放主要指进口或外购的电、热以及蒸汽的消耗所带来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其特征是碳排放结果在核算主体内发生,但其来源并非由主体拥有或控制。对于范围三,例如外购原材料和受托加工材料的生产排放;报告公司不具有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车辆运输排放;外包形式中的排放;报告企业生产产品和服务脱离生产阶段后在使用和终止阶段的排放等,制定者只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可依据重要性和可计量的原则选用,并没有作出明确要求。在我国,2011年有资料表明,在有限数量的企业参与的统计中,只有27%的企业能提供范围1要求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数据,9%的企业提供了范围一中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只有9%的企业表示已经完成了对范围1排放额的验证或审验工作。笔者认为,为了提高核算数据的透明度,与范围一相关的排放量核算不应当独立出来或是从范围二中故意剥离、遗漏。例如对许多企业来说,外购电力所产生的碳排放很可能是核算中最大的来源,企业如果在核算时未加考虑,很有可能使得企业管理者在碳排放管理决策中出现严重偏差和错误。因此,核算主体应尽量将范围一和范围二一同纳入,并在未来逐渐吸收范围三的内容。
(四)核算方法的选择 在核算方法的选择问题上,由于各企业具有不同的行业属性和生产运营特性,很难选用一个统一的方法对每种企业的碳排放进行准确核算。笔者列出以下三种方法,各有优劣。在现阶段下,企业可酌情选用,并在未来不断加以完善。
(1)简单计量方法。根据IPCC报告中所提供的碳排放系数表,可以对不同燃料类别中的细分燃料的碳排放量作出简单的计算:企业碳排放量=IPCC碳排放系数×耗用燃料量。财会人员可收集不同时期内企业耗用的燃料总量,并计算出相应的碳排放总量。该计量方法虽然计算过程简单,现阶段也具有可操作性,但核算结果单一且范围过于狭隘,能反映的企业会计信息和经济信息十分有限,只能为管理者决策提供一个大致的判断依据。目前在计量方法的问题上,基于碳足迹的方法论研究较为广泛和深入,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生命周期法和EIO-LCA法。
(2)生命周期法。又称瀑布法,是目前国内外较为流行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应用于碳足迹核算中,可描述某一产品或服务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包括生产、耗用、报废以及回收再利用的碳排放。生命周期法在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对研究对象整个过程中的数据如原材料、能源输入、中间品输出,废弃物输出、再利用输入等全部输入输出数据列出详细清单进行核算,进而跟踪碳足迹的整个过程。约瑟夫(Iosif)等采用生命周期法,利用软件分析,对钢铁工业从炼焦到热轧的整个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核算。张清文等结合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与我国纸产品生产现状,提出了一套适合我国纸产品碳足迹评价的方法。等把研究视角延伸到住宿产品上认为其同时具有服务的特性,利用该方法对我国昆明市四星级酒店住宿产品的碳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生命周期法应用于碳排放会计核算中的优点在于,过程的细分和量化使得计算结果具有一定科学性,便于管理者达到对于产品和服务的过程控制。但阶段的划分具有一定主观性,容易造成误差,且整个核算过程较为复杂,工作量大,对核算人员素质要求较高。
(3)EIO-LCA法。本质上是EIO(经济投入产出)与生命周期法的结合物。利用投入产出表进行计算,通过平衡公式或矩阵反映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Berners-Lee等阐述了中小企业如何利用投入产出数据计算自己的碳足迹。国内也有学者将该方法表述为“黑箱法”,通过碳质量平衡法核算组织的年碳排放量。EIO-LCA法最重要的特点是其无须对系统边界进行划分。但其计算较为宏观,无法对产品或服务链中的碳排放重点予以反映。
(五)碳排放会计账户处理 涉及到具体的账户处理,会计人员可考虑增设如下几个账户,对碳排放信息进行基本的归集和分类,转换为传统的财务信息,为管理者提供内容更丰富的决策依据。
(1)增设碳排放资产账户。企业有必要设置“碳排放固定资产”、“碳排放固定资产折旧”等账户核算企业为减少碳排放而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设置“碳排放源”账户用以核算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要素包括化石能源、含碳材料以及电能等;运用碳足迹计量方法的企业可以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对碳排放的汇集――含碳产品的产出作出反映,在借方和贷方分别以“碳汇集”和“碳排放源”予以反映;
(2)增设碳排放负债账户。当企业决策者意识到需要增强碳排放控制力度时,该负债项目的确认时点也就随之形成。增设短期碳排放负债和长期碳排放负债用以核算企业为治理碳排放而需偿还的专项资金,区分标准以偿还期是否超过一年为界。
(3)增设碳排放支出账户。将与企业碳排放活动有关的能以货币计量的支出,划分为碳排放费用支出和碳排放恶性支出。碳排放费用支出是指企业控制碳排放中所发生的不能构成碳排放资产的费用项目,这类支出属于良性支出;碳排放恶性支出是指由于企业违反有关规定所导致的各项非必要支出。
(六)碳排放会计披露 现阶段,企业可尝试应用一定方法仅对其运营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的数值作出披露。企业管理者可参考国家政策和企业实际情况设定比较基期,并在外部条件变化时作出相应调整。例如,我国承诺至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企业可以把基期设置为2005年。假设甲企业基期碳排放量为2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2011年并购乙企业,其基期排放量为1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那么甲企业的基期排放量同时应调整为3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并且在2020年将二氧化碳当量控制在180万吨以下。从长远来看,笔者认为,企业碳排放信息应与传统会计披露相融合,其形式无论是在原有主要报表寻找到扩充的位置,还是另起炉灶编制新型的碳排放会计报表,都将有助于满足各方主体对碳排放信息的多层次需求。
篇10
关键词:低碳经济时代;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112
农业作为我国的重要产业,在其经营生产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其经济发展模式的革新,尽量避免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达到农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目的,实现农业经济发展与低碳经济并存的双赢。
1 低碳经济的内涵概述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碳环保为主题,以保护生态平衡为核心的的现代化产物,其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可以实现对新能源的开发,也可以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力度。从经济发展角度进行分析,低碳经济有助于社会各大产业的转型发展,可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一般来说,低碳经济包括以下2项基本特点: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的生态环保化;生产活动中经济发展低碳化。结合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实际,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有助于促进其经济发展模式的改革和转型。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影响生态系统平衡。低碳经济时代,农业经济发展必须要进行科学规划,开拓一条全新的低碳发展路线,制定多项有利于减排降耗的方案,优化经济发展流程,才能顺应低碳发展潮流,才能有效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低碳发展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举措
2.1 通过多种途径来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2.1.1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结合我国当前的国情,农业经济必须要采取可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时,要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率,以降低化石能源的过渡消耗。充分利用农业生产活动中剩余的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合理使用,从而避免这些剩余物、废弃物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的过度浪费。除此以外,还要进一步完善再生资源的循环体系,提高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和回收率,以逐步建立一个环境优化型的农业生产体系。
2.1.2 发展农业生态经济
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实现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生产率,提高农业经济收入,还可以进一步发展农业生态经济,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相关工作者应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经济低碳发展;相关人员还应根据国家推出的相关法规,对农业生产资源进行评估分析,并立足当地实际,选择最优的农业经济发展方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2 开拓“碳中和”农业经济发展道路
农作物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为原料进行光合作用。针对农作物这一天然特征,相关人员应考虑农业生产中排碳量和作物吸收碳量进行计算,实现“碳中和”,从而达到农业经济低碳发展的目的。譬如说:在土地闲置的季节可以种植其他的农作物,并在适宜的地带上种植树林进行隔离。不仅可以起到防风的作用,还可以吸收温室气体;隔离带中还可以种植家畜食用的草料。这种利用排碳量和作物吸收碳量进行计算的方式,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发展,直接解决了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不对等的问题,为生态环保做出了贡献,推动了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3 运用科技手段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伴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手动劳动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农业经济的发展需求,农业从业者亟需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相关部门单位可以定期对农业者进行科技讲座,向他们灌输一定的科学技能知识;还要在当地建立信息交流展,及时解决农民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还要通过组织开展活动,调动农民对科学技术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农民对农业科学技术的认识,从而革新生产力,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3 结语
能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国内经济繁荣发展的瓶颈,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将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希望之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也在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给人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低碳发展也会随之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只有实现经济与低碳的融合,开创一条“低碳发展”的道路,才能紧握时展脉搏,与时俱进,进而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低碳环保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