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保险金申领步骤范文

时间:2023-12-22 17:50: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失业保险金申领步骤,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失业保险金申领步骤

篇1

工具/原料人社厅网上办事大厅办理所需资料方法/步骤1登录福建省人社厅网上办事大厅官网,官网首页界面。

2在右上角的搜索栏中输入“失业金”,快速查找所需办理的业务,以福州市鼓楼区为例,搜索界面。

3在搜索结果列表中,选择“失业保险金申领”。

4在跳转页面,查看申领失业保险金所需满足的申领条件。

篇2

一、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实“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贯彻落实“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方针,在重点解决好体制转轨遗留的再就业问题的同时,努力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有步骤地统筹城乡就业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探索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二)就业再就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基本解决体制转轨中遗留的下岗失业问题,重点做好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和关闭破产需要安置人员的再就业工作;努力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工作,积极推动高校及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开发就业岗位的同时,大力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改善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环境,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加强失业调控,将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减少长期失业人员数量;逐步建立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的联动机制。

(三)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和考评体系。把增加就业岗位和控制失业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指标。将解决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促进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帮助困难群体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加强失业调控和实现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的联动机制作为主要责任目标,列入考评体系,各乡镇及有关单位要继续完善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考核体系,将各项指标层层分解到基层,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完成工作任务。

(四)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

1、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努力实现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把深化改革、促进发展、调整结构与扩大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在制定涉及全局的经济社会政策和确定重大建设项目时,要把扩大就业作为重要因素考虑,在注重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同时,确立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

2、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容量。进一步制定鼓励和扶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民营经济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推动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等各类所有制经济发展,广开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

3、鼓励劳动者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就业,加快完善和实施与灵活就业相适应的劳动关系、工资支付和社会保险等政策,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就业政策保障。

4、坚持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开展有特色品牌的劳务输出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再就业政策,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和关闭破产需要安置的人员,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失业1年以上的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发放《再就业优惠证》;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进城求职的农村劳动者,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

(一)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在规定限额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并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对年底前核准减免税费但未到期的人员,在剩余期限内按此政策执行。

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和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其他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自筹资金不足的,可提供小额担保贷款,贷款额度一般掌握在2万元以内,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到期确需延长的,可展期1次。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根据人数和经营项目扩大贷款规模。银行要按不低于担保基金3倍的规模及时发放贷款。对从事微利项目的小额担保贷款享受全额贴息(展期不贴息);对持《就业失业登记证》和《退役军人证》的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并从事微利项目的可享受全额贴息;对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其他城镇失业人员给予50%贴息。

(二)鼓励企业吸纳就业。

对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实际招用人数,在相应期限内定额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对年底前核准减免税但未到期的企业,在剩余期限内仍按原方式继续享受减免税政策。

同时,对上述企业中的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在相应期限内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按企业应为所招人员缴纳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计算,个人应缴纳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仍由本人负担。对年底前核准社会保险补贴但未到期的企业,在剩余期限内按此政策执行。

(三)实施对就业困难对象的就业援助。

1、对持《再就业优惠证》的“4050”人员和年龄未到“4050”但就业确有特殊困难的人员(市级以上劳模、企业干部、单亲家庭、夫妻双下岗人员,现役军人配偶、烈士直系亲属、工伤致残人员、以及需就业家庭中“3545”下岗失业人员),作为就业困难对象,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

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排就业困难对象。公益性岗位和其他用人单位安排就业困难对象,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按实际招用的人数在相应期限内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按单位应为所招人员缴纳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计算,岗位补贴为300元/月,对在公益性岗位工作超过3年的,原则上不再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年底前核准未到期的,按此政策执行。

2、对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对持《再就业优惠证》的“4050”人员灵活就业后,申报就业并参加社会保险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数额按其实际缴纳额的2∕3计算,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三、促进城乡统筹就业,改进就业服务,强化职业培训

1、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管理服务组织体系,统筹管理城乡劳动力资源和就业工作。统筹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与城镇新成长劳动者的就业工作,认真落实高校、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和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就业的有关政策。

2、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按照“金保工程”建设总体要求,对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实现就业服务和失业保险业务的全程信息化,建设统一的数据库,保证就业服务信息与失业保险信息的相互衔接。

3、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持《再就业优惠证》或《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可享受政府提供的一次性职业培训补贴。职业培训补贴一般采取个人报销补贴方式。培训人员合格后可向当地劳动保障和财政部门申领50%培训补贴,另一半培训补贴待培训者在半年内实现就业后,凭本人提供的劳动合同复印件再行申领。要积极主动地为城乡劳动者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将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扩大到下岗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持《再就业优惠证》的就业困难对象通过初次技能鉴定的,给予一次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四、建立社会保障与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

建立健全就业与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联动机制。把实现就业与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联动机制纳入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内容,把减少长期失业人数和城市贫困人数作为考核就业再就业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重要依据。不断完善失业保险金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申领办法,失业人员申领失业保险金和有劳动能力的人员申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要将本人是否积极主动参加职业培训、努力求职寻找工作作为重要条件。探索建立鼓励上述人员积极就业的激励约束机制,扶持其稳定就业。引导和帮助困难人员转变观念,消除单纯依赖救济的思想,通过就业再就业从根本上解决基本生活问题。

五、各部门要各司其职,落实促进就业的责任制

劳动保障部门要协调有关部门完善和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加强对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和其他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同时,为下岗失业人员免收劳动合同鉴证费、职业资格证书费、职业技能鉴定费、高中级技师评审费、技师职业资格工本费、公共就业培训费、职业介绍费。

工商部门要积极鼓励、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同时要为下岗失业人员免收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费(包括开业登记、变更登记、补换营业执照及营业执照附本)、个体工商管理费、集贸市场管理费、经济合同鉴证费、经济合同示范文工本费、家电行业管理费。

税务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同时为下岗失业人员免收税务登记工本费,并在规定范围内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卫生部门为下岗失业人员免收民办医疗机构管理费、卫生监督防疫费,卫生质量检验费、预防性体检费、预防性接种劳务费、卫生许可证工本费、机动车驾驶员卫生救护训练费。

民政部门为下岗失业人员免收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费(含证书费),社区服务单位证书费。

技术监督部门为下岗失业人员免收代码证书费、产品质量鉴定费、计量器具维修服务费。

交通部门为下岗失业人员免收公路运输单证工本费。

公安部门为下岗失业人员免收特种行业许可证工本费。流动人口管理费,户口转移手续费按50%收取。

监察部门要加强对政府部门落实再就业各项扶持政策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政府部门和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不落实政策和违反法律、法规及行政纪律的行为要依法查处。

城建部门要妥善安排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经营场地,并免收经营场地费,搭棚摊点场地费。

国土资源和房管部门为下岗失业人员免收自有房屋土地出让金、租赁房屋土地使用金、土地登记管理费、房屋产权证书费。

环保部门为下岗失业人员免收饮食业排污费。

烟草部门为下岗失业人员免收烟草专卖许可证费(含临时许可证)。

商务部门为下岗失业人员免收饮食服务技术等级考核费。

篇3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在政府治理中的应用,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研究也成为电子政务学界的一大热点。目前,国际上对于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有多种划分方法,所采用的标准各有差异,类型也多有不同。根据各种研究所划分的阶段数量,可以将当前电子政务的阶段论划分为三阶段论、四阶段论、五阶段论和六阶段论。三阶段论的主要代表为世界银行,它将电子政务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信息阶段、互动阶段和交易阶段。多数学者或组织倾向于将电子政务的发展分为四个、五个或六个阶段(参见表1)[14]。通过比较上述几种观点,笔者认为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是以政府为中心的信息内部共享与外部呈现,即传统意义上的“政府上网”阶段,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单一部门内部的资源整合;第二阶段是公民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交互处理,这一阶段政府通过网络提供更多信息,但没有解决部门林立、职能交叉的问题;第三阶段是事务垂直整合处理阶段,以从1993年开始推行的“十二金”工程为代表,其目的就在于促进业务的协同与资源的整合,而这种整合主要是同一业务部门层级之间的整合;第四阶段是事务水平整合处理,这一阶段政府机构之间进行整合,一般以政府的“块”为单位,运用信息技术解决跨部门的职能交叉问题;第五阶段是虚拟政府阶段,也就是在“一站式政府”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公民提供以公民为中心的“一站式”和无缝隙的公共服务。

二、电子治理与制度创新

随着技术的运用,电子治理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方式的创新,更冲击着当前固化的科层制体制。自20世纪90年代起,企业流程再造理论被引入到政府管理领域,随之形成政府流程再造理论,强调要以公民需求为核心,对政府部门原有的组织架构、服务流程进行全面重组,优化政府内部决策与执行过程,提高政府绩效,并得到更多公民的认可和满意。[15]随后,政府内部流程再造与相应的体制机制创新也成为学界研究的焦点。电子治理的定义强调将改变政府的组织结构、行政方式和行政程序,行政组织将从相对封闭的科层制逐渐发展为透明的网络状结构,并且开始注重面向公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16]在电子治理对制度影响方面的研究中,简•芳汀的《美国的官僚制改革和电子政府:一个制度的视角》[17]强调从制度的视角来研究电子政府,需要审视组织架构、预算过程以及其他政府程序,并将其总结为“技术执行框架”。技术执行是将制度、组织与新技术三个要素融合,是组织政策制定者如何理解和运用信息通信技术的分析(或概念)框架,并强调在电子政府研究中应该将重点放在组织架构、政治因素和决策上。总之,电子治理的本质更加倾向于对政府内部业务流程的再造,即在运用新技术的背景下,改变现有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使其为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的重大创新提供技术支持[18],甚至可以说,电子治理是网络化时代政府管理创新的范式选择。

三、案例比较:技术运用、流程再造与体制创新

在实践领域,随着电子治理的推进,地方政府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探索,改变着传统的“门难进、脸难看”的政府工作面貌,以求彻底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与一窗式服务中心的创新实践可被称为这方面的典型探索。本文将分别举例说明一站式与一窗式服务的流程再造与体制创新过程。

(一)一站式服务:以山东省新泰市行政服务中心为例随着“十二金”工程建设的深入,纵向政府机构间的业务协同与资源整合已经有了较好的解决。在横向机构的整合上,目前也有一些创新性探索,如地方政府设立的“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实现了部门间后台运作系统的整合,其中,山东省新泰市的行政服务中心就是在此背景下的一个典型案例。⒈运作方式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为企业和公民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创造良好的服务审批环境,2003年6月新泰市组建了行政服务中心,把政府各部门的行政审批工作全部集中起来,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了“覆盖无缝隙,过程无障碍,沟通无距离,服务无差别”。新泰市行政服务中心属于市政府派出机构,受市政府直接领导和管理,具有自身的组织架构(参见图1)。在各项工作程序不断优化的过程中,行政服务中心不断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部门行政行为规范化和程序化,单位之间的权责分明,不再有“踢皮球”的现象,提高了办事效率。以前在原单位办事缺少监督,现在在行政服务中心办理,有行政服务中心、其他部门和群众的监督,各单位承诺的办理时限必须兑现,且办事效率高、服务态度好。为促进行政服务中心的顺利运行,新泰市出台了《行政服务中心各类事项办理办法》《行政审批责任及其追究制度》等20余项制度,在审批项目进驻、人员派驻、窗口管理、业务办理、审批监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规范;制定实施了《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单位考核办法》,将进驻单位在“中心”的考核结果与全市的行风评议、文明单位评选及党风廉政建设挂钩。新泰市政府不断通过制度化手段巩固现有技术运用的成效,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⒉主要特点新泰市行政服务中心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与方法,通过职能优化、流程再造和机制革新,提高了政府行政效能。第一,为促进组织架构的优化,新泰市采取了“全程标准化”的策略。新泰市将国际上企业标准化管理的理念引进到行政服务领域,建立了服务基础标准、服务质量标准、服务管理标准和服务工作标准等四大体系,共计551项服务标准。运用标准化手段,把政府审批服务工作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范围、程序和行为全部用定量、统一的标准确定下来并全程实施。这种方法虽看似呆板,但对于克服当前行政组织架构的惯性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第二,简化服务程序,创新服务机制。一站式服务中心变串联为并联,变“跑部”式审批为一站式“串联审批”,再升级为“并联审批”。行政服务中心在具体工作中不断简化流程,以企业设立登记为例,他们设立了企业设立登记一表通,将企业设立登记涉及的93张表格整合压缩到一张表格,填写内容由650项减少到30项;同时,还推行了基本建设项目审批“一费制”,实现了“计价单位、收费步骤、监管力量、优惠标准”的统一。这些举措优化了服务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三,再造服务流程,更好服务公众。从2007年开始,新泰市以方便服务对象为目的,依法对全市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流程实行全面再造,经过“现有流程界定——流程重构——流程确认”等几个环节,先后砍掉了98个不合理的审批环节和40余项不合理的申请材料,归并审批环节30余个,实现了“一口受理、同步办理、限时办结”,提高了服务效率。

(二)一窗式服务:以上海市闸北区就业促进中心为例从2002年起,上海市劳动保障信息系统正式上线,上海市闸北区也开始了统一的信息化建设,其中就业服务是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基本服务,也是广大城乡居民最关心、最迫切需要的服务之一。闸北区就业促进中心的流程再造涵盖了闸北区就业促进中心的与公共就业服务相关的申领失业保险金流程、服务大厅办事流程、个人档案管理服务流程、社区居民就业服务流程和传统招聘会求职应聘流程等一系列公共服务内容,是通过电子政务与信息化手段进行流程再造和优化的典型案例。⒈运作方式闸北区就业促进中心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发现,其原有的业务流程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变革。为此,闸北区参照企业流程再造的S-A框架实施就业促进中心内部的流程再造,经历了构想、启动、诊断、重新设计、重新构造、评价等六个阶段,对系统内部进行全面变革。闸北区就业促进中心大厅改变了原先固定窗口、固定业务的工作方式,采用了全新的可定义流程的叫号系统,继而实现了窗口相对不固定的“一窗式”服务。“一窗式”服务能有效地在各窗口之间实现平衡,提高服务过程的效率。鉴于多数业务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在目前尚不能实现所有业务完全“一窗式”管理的情况下,闸北区根据服务工作量的多少将窗口分为两个区域,一部分是公众服务区域,一部分为企业服务区域,并分别在各自区域实现“一窗式”服务,这样既提高了服务的专业性,也提高了服务的效率。与此同时,基于信息化建设,闸北区就业促进中心将过于依赖员工个人能力的档案基础管理转变为以条形码为关键字的数字化管理,转变被动等待社区居民前来办理业务的工作方式,将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延伸至社区每个角落。⒉主要特点无论从服务理念、服务流程还是管理方式上,闸北区的“一窗式”服务通过一系列的流程再造,都实现了服务创新,取得了良好效果。第一,在服务理念上,注重公民体验与效率提升。闸北区从服务公民的角度出发,在对原有就业服务流程分析再造的基础上,开发完善了“社区就业服务e本通”“档案管理服务e触通”“窗口办事服务e号通”“招聘求职服务e点通”和“信息公开服务e屏通”。通过一系列信息化项目建设,闸北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对既有的服务流程进行了全面再造(参见表2)[19]。第二,在服务流程再造上,为减少等待时间,避免重复排队,闸北区发展了“一窗式”服务,定制了由后台根据前台窗口的流量而自动分配服务内容的叫号系统——窗口办事服务e号通。在该系统的帮助下,公众不需要再像以前一样重复在不同窗口排队办理,而可以根据大厅的语音提示或显示屏文字来办理业务。第三,在管理方式上,为促进“一窗式”服务的建设与发展,闸北区就业促进中心非常注重全员参与,该中心领导认为,“员工的支持比领导的重视更重要”。在决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员工可以反馈相关意见与建议。这种参与式管理不断优化系统平台在细节操作方面的人性化,也不断提高了员工的感受和工作效率。

(三)“一站式”政府与“一窗式”政府的比较无论“一站式”服务还是“一窗式”服务,其出发点都是为了改变传统行政效率低下、组织运行机制不畅等弊端,都是在信息技术应用下政府部门进行的有效创新。通过对以上案例的分析,“一站式”和“一窗式”服务之间存在着以下一些区别(参见表3)。第一,在设计理念上,一站式政府更加强调政府管理角度的创新,一窗式则侧重于服务的优化。当前,国际上电子政务推行的主要理念和原则主要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从公共服务本身的角度,强调以公众为中心,惠及所有人,无处不在,无缝整合;二是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强调要建设开放的、响应的、变革的、集成的政府。而这两个趋势也分别体现在一站式与一窗式政府的建设中。第二,在政府流程再造的程度上,一站式政府涉及多个参与部门的整合与协同,因此,其对政府流程再造的水平和程度也相对较高;一窗式则是政府单一部门内部的流程优化,并不直接导致政府整体组织机制的创新。换言之,一站式政府将带来政府组织体制的创新,而一窗式政府则侧重于对政府单一业务部门流程的优化。第三,在业务适用性上,“一站式”是政府多部门之间的共享、整合与协同,是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整合,适用于多部门合作处理公共问题或者公共事务的情境;“一窗式”对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高,适合工作业务较为单一的部门。第四,在过程控制上,“一站式”更加强调规章制度,“一窗式”更强调共同权威。“一站式”服务中心为了实现运作流程的优化,通过一系列的协商最终确定了双方均认可的流程与制度,并将这些内容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有效减少了政府内部的推诿扯皮;“一窗式”服务由于存在共同的领导,尤其是有共同的业务主管,在规范与协调上更加强调共同权威的作用。

四、电子治理的未来:趋势与困境

从电子治理的发展历史来看,经历了从多站式、一站式到一窗式政府的转变,而这也进一步反映了政府内部的流程再造。“一站式”与“一窗式”政府的推行促进了政府内部的流程优化与效率提升,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难点与困境。

(一)科层制的惯性将制约当前政府管理架构与机制创新无论是一窗式还是一站式,其前提都离不开政府内部信息的充分整合,而传统的科层制政府管理模式的惯性反应会对当前一窗式、一站式的政府结构整合带来困境。在传统的权力单向流动模式中,由于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整合有限,政府部门间的协同也会受到限制。同时,在传统的科层制体系中,各部门的权力意识较强,而在一站式或者一窗式建设中,有些部门或个别官员会有被“夺权”的顾虑,而这一点也影响到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二)“一站式”与“一窗式”的实现需要全能人才及充分授权一窗式类似于银行的运行模式,这种操作模式的基本要求是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熟悉绝大多数的业务,而且对专业化程度要求很高、面对问题又较复杂的窗口工作人员来讲,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在闸北区就业促进中心的案例中,每一个窗口的员工都需要同时掌握所有窗口的基本政策,这也给工作人员带来更多的负荷量。同时,对窗口员工的管理也存在问题,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与工作压力相对较大,如何对这些人员进行管理也是一个新的问题。在部分案例中,窗口人员同时受行政服务中心和原单位的双重领导,管理上有时会存在冲突。

(三)“一站式”与“一窗式”政府实现的根本保障是后台流程再造信息整合推动政府内部组织架构重组与流程再造。从政府“多站式”到“一站式多窗口”再到“一窗式”服务流程的转变,这不仅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更是政府内部流程的优化与再造。没有恰当的流程梳理与优化的支撑,政府一站式或一窗式将会适得其反,只会给政府部门的工作带来更多的负荷量,而非优化过程、提高效率。

(四)机制创新的可持续性与可复制性问题多数一站式或一窗式服务中心都是地方政府基于新兴技术运用的管理创新,这种“上没有头,下没有脚”的机构设置,在管理的可持续性上存在问题,从长远来看,如何更好地实现一站式服务在各部门中的协调作用,是需要地方政府进一步探索的课题。同时,对于这样的组织机构创新,能否在其他地域或其他层级得到运用也是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五)组织架构创新更需要理念创新的支撑从多站式、一站式到一窗式政府的转变,不仅是管理形式的创新,更是管理理念的更新;不仅是行政操作前台的流程再造,更需要后台不断运用新工具、新理念,对系统进行整合,并搭建无缝隙的服务运行机制。

五、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