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产业盈利模式范文

时间:2023-12-22 17:49: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保产业盈利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保产业盈利模式

篇1

环保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国家环保总局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环保产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态势。

从各自行业构成来看,环境保护服务在2000年成为环保产业中最大子行业。而以前占主要地位的环境保护产品生产和废物利用行业所占比重出现明显下降。这种明显变化充分说明了环保行业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我国的环保产业正处于逐步向市场化转轨的过程,抓住这些机遇成为先行者,就可以在第一时间谋取收益。同时,国家对环保行业的护航态度也可以让观望的投资者、揣测政府心思的投资者坚定下来。

聚焦环保业投资机会

环保是典型的政府导向型产业。环保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两大投资需求拉动。政府通过制定有关环境标准,颁布为实现这些标准所必需的法令法规,促进污染企业进行环境污染控制方面的投资。同时,政府为实现某些公共环境方面保护目的,自身进行大量的政策性投资,形成政府环保投资需求。

环境保护产品生产以水污染治理设备和空气污染治理设备为主,占环保产业的比重近年来出现明显下降。我国能源结构以燃煤为主,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还将继续治理煤的污染。围绕烟尘治理将保持长期的市场需求。目前我国有3000多个城市缺水且污染严重,因此节约水资源、污水资源化是我国当前必须抓紧解决的问题。环境保护服务在环保产业的比重日益加重,2000年成为环保产业中最大子行业。废物利用行业占环保产业比重出现明显下降。自然生态保护包括农业生态、自然生态和生态恢复等三个方面。其中,农业生态保护是我国自然生态保护的主要组成部分,但生态恢复治理还比较薄弱。当前的洁净产品生产业务仍以污水、大气治理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为主。下面将具体分析一些重点子行业。

脱硫领域

2005年1月27日,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46家尚未启动脱硫项目的火电厂名单,并要求这些电厂在2005年年底前完成脱硫项目主体工程建设。随后,华电、大唐、华能等大型电力集团和数十家电力公司都上了环保总局的“黑名单”。

为控制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关于加强〈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五”计划〉重点火电脱硫项目监督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重点火电脱硫项目在2005年1月底前完成项目审批,在2005年4月底前开工建设,在2005年12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不能按期完成上述时间进度要求的重点火电脱硫项目所在地区、电力集团和企业,其新建、改建和扩建火电项目将暂停审批。

按照业内人士的测算,脱硫成本约5%左右。仅华电国际下属的四个火电厂就将投入14亿元左右。国家要求2010年前所有的火电厂必须完成全部脱硫环保项目,这对电力环保类公司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问题在于,虽然市场需求总量加大,但因脱硫行业进入门槛低,使得小公司为进入市场而发动价格战,加上脱硫工程所需的钢铁、水泥等原材料大幅涨价,电力环保行业毛利率出现急剧下降的状况。脱硫行业在未来5年内仍将面临一个竞争激烈的微利时代,具有一定的行业风险。

水电领域

国家经贸委的“电力工业十五”规划中明确规定:水电将得到积极发展,火电将得到优化发展,而核电、天然气发电将得到适当发展。可见,相对低廉、清洁环保的水电开发处于电力开发最优先的地位,也将获得政策的扶持。

火电企业一方面要承受煤炭涨价影响,另一方面还要面临国家出台的烟气脱硫政策,两方面的影响使其盈利能力下降。而水电公司则完全免去了这些问题的烦扰。水电机组一旦投产,其运行成本只有人工与折旧两项,目前中国水电运行成本一般为0.04~0.09分/千瓦时。而火电运行成本约为0.09~0.20元/千瓦时,且作为燃料的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价格将持续上升。中国水电建设潜力巨大,据统计,中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装机容量3.78亿千瓦,水利资源开发利用率不到30%,大大低于发达国家50%~70%的开发利用水平。水电行业的发展从2003年三峡工程的运行发电开始,而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未来约20年内依然是水电行业的高速发展期。经预测,到2020年水电开发率达到68%左右,该行业进入成熟阶段。水电行业,魅力无限……

污水处理领域

污水处理设备可分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两种。按照绿色奥运的目标,2008年,北京污水处理率将由目前的42%提高到90%。为此,北京将投资120亿元,开工建设9座污水处理厂和8座再生水处理设施。届时,北京将逐步实现《奥运行动规划》中污水零排放任务。这为污水处理行业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2000年以前,我国城市的污水处理厂都是由政府来投资建设运营的,污水处理率低下。而现在各个城市及地区都在提倡污水处理项目的BOT,这个领域的市场化正在逐步推进。投资污水处理行业,重要的是选择最佳的运营模式以及顺应政策从而选准最佳进入时机。

BOT模式,是指政府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招标与谈判,交由私营部门直接投资建设,并给予投资者在项目建成后一定时期内的特许权。投资者在此特许期内,通过经营收回投资并取得利润,特许期结束后把该项目完好地、无条件地移交给政府。

2003年底,北京市推出了五座污水处理厂,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选择境内外项目投资人,由政府授予其特许经营权。政府采用BOT模式,明确建设及经营污水处理设施的年限,投资人拥有20年的经营权。稳定的回报吸引了大批境内外投资者前来参与投标。目前,这五座污水处理厂都找到了投资者。

2004年,亚洲环保(AsiaEnvironment)获得总值1.85亿元人民币(3885万新元)的新合约,在中国南昌开展污水处理业务。集团准备以不低于25%的比例在项目中投资,并通过属下在中国进行水务承包工程的机构,开展这项为期20年的BOT工程。这是亚洲环保继取得江苏南通总值2.6亿元人民币的供水合约后,半年内获得的第二个BOT项目。

亚洲环保董事王新说:“和水务有关的承包工程在中国市场所面对的竞争是激烈的,它的盈利也会起落不定,集团因此准备将以往单纯进行承包,转向掌握更多BOT项目,并且让挂牌公司以少数股东身份和较少的持股比例参与投资,再由属下公司来开展项目的部分工程,以稳定投资收益。”从单纯的承包工程调整到BOT经营模式,与政府达成水价协议,便可保证环保企业获得稳定的收益,这是亚洲环保的盈利之道。

新能源领域

发展新能源是实施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新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领域、风能领域、垃圾发电领域等。

航天机电有关人员表示,太阳能相关领域不属于暴利行业,其前景要依赖国家的扶植政策。因此,对于涉足太阳能领域的上市公司而言,短期内显然难以见到明显的效益。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风能应用。据预测,未来五年将是中国垃圾焚烧行业高速发展的阶段,也是其市场化、产业化的形成阶段。而据了解,垃圾发电初期耗资大,运行后发电收益并不如人们预想的那样大。企业只有靠开发销售设备盈利,投资回收期较长,需要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在新能源领域,目前很难在短时期内获得丰厚的回报。因此,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者,多为大型外资集团与国企。民营企业很难介入。

近日,由中央企业神华集团公司直属的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参与开发的一项总投资90亿元的风力发电项目落户于张家口市尚义县,这个项目建设规模达100万千瓦,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风力发电项目。

据报道,香港中国能源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拟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投资建设年产50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以及配套煤田和360万千瓦规模的自备清洁电厂,该项目计划总投资50亿美元。目前可以替代汽油的新能源的主要方式有:甲醇代油、乙醇代油以及二甲醚代油。此外,由于国际市场上80%以上的甲醇生产都是以天然气为原料,目前国际天然气价格也居高不下,导致国际甲醇长期在高位运行。而甲醇又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因此,生产甲醇的利润也极其丰厚。

据显示,香港中国能源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在从去年5月到9月的数月期间,该公司在内地投资数十亿元人民币。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已在国内投资了水电厂、火电厂、炼油厂、化工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近百家。这次,选择投资煤制甲醇项目的原因有几方面:国际原油价格高涨、《京都议定书》的生效等。可以说,该集团是在恰当时间和地方做恰当项目的投资。

把握长期投资机会

环保产业长期来看的投资机会良好,在未来环保产业将有更大的需求和前景。一方面,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政策指向。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就一定会看重环保产业。国家环保总局规划财务司副司长陈斌说:“尽管中国近年来环保投资总量不断攀升,但占GDP的比例依然较低,与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需求差异较大。”我国环保产业销售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2000年,这一数字达到1.89%,但与发达国家环保产业占GDP比重2%~5%相比,还有差距,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预计到2005年,中国环保产业将在现有基础上以不低于12%的速度增长,环保产业市场总额将达到4700亿元,约占当年GDP的3.7%。

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为环保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环保产业发展需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总体经济运行状况的支持。国家宏观经济形势良好,可用于环保投资的资金就充裕。

从以上分析来看,中国的环保产业行业内存在广阔的投资机会,但不同子行业间的差异性很大,对投资机会要仔细甄别,准确把握。

环保产业涵盖领域极广,在对环保产业投资过程中,会遇到截然不同的情景。一方面,会有经过股份制改造的大型国企环保集团寻求投资,以求更大的发展,比如上市。另一方面,更会有民营企业,有了某种新技术的注入而需要寻求风险投资的帮助进行创业。投资这种项目,重点要看新技术的注入是否具有变革性的意义,是否能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具有明确的盈利模式。不同类型的投资者都可以在环保产业中找到合适的领域。

就退出机制而言,风险投资家采用的退出政策有下列几种方式:风险投资企业公开上市;与其他企业兼并或被其他企业收购;股本赎回或私人收购;破产。这几种方式中以公开上市为最佳。据悉,证监会发审委可能会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停止审核股票首发,停止IPO意味着很多大盘股发行A股的计划将被推迟。况且,现在国内的环保行业上市公司多为“国字头”,因此,环保企业若通过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退出可能性非常小。若选择海外上市,2004年美国、新加坡、香港主要三个上市地点中,只有三家环保企业在新加坡上市。上市之路,难以走通。应该说,环保行业的上市退出之路并不畅通。而收购兼并,则是环保行业的发展趋势。

把握好环保业的切入点。环保行业的五个不同子行业,每一个子行业又有不同的内容。子行业间具有不同的发展程度、市场化程度以及不同的国家政策,因此把握子行业间的差异,找准时机结合自身优势进入才是制胜之道。比如由于我国的环保产业不够市场化,在选择行业进入时,要注意其垄断程度。举例说明,如果投资者在政府公共关系上具有相对优势,可优先考虑进入具有资源垄断性、竞争排他性特点的行业。

篇2

雾霾事件的发生,为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空气净化等相关终端企业带来了商机。在北京等地,已经出现了口罩脱销的情况,而室内空气净化器则成为另一个抢手货。企业办公室、家庭等都开始装备空气净化器,这无疑会为生产空气净化设备的企业带来最直接的影响。

与此同时,这场席卷北京等几个大城市的雾霾天气使得大气污染监测与治理方面的投资机会引发了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我们明显感觉到,现在大型的空气净化器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欢迎,尤其是企业和一些富有家庭踊跃购买。说明这个市场已经慢慢培养起来了。”一位关注环保行业的投资人称。

VC/PE们也开始重新寻找着这一细分领域中有望脱颖而出者,对大气污染的检测和治理产业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北极光创投北京公司董事总经理杨磊表示,他们近期对空气处理企业很有兴趣,比如公司将投资的一家空气净化器公司——贝昂科技,这家公司的净化器可以除去小至20毫微米的可吸入颗粒。

这是一个颇为诱人的市场。上述投资人告诉记者,2012年新能源行业一片惨淡,使得看好清洁技术的60%以上的投资人转向了环保产业。事实上,在创业板上市的先河环保、聚光科技等“空气概念股”,已经以其漂亮的业绩对投资者形成了不小的召唤力。

2012年,我国清洁能源行业有2家具有VC/PE背景的企业上市实现5笔退出,累计获得账面回报2.02亿美元,IPO平均账面退出回报率高达32.4倍。其中,东江环保的上市为坚守10年之久的中国风投、永宣创投分别带来了79.09倍、65.63倍的超高账面回报率,而2010年才入股的金石投资仅获得2.07倍的账面回报率;津膜科技的上市为高新投资以及中信建投分别带来了12.21倍、2.98倍的账面回报率。

更大的环保商机

中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对环境的破坏正在产生严重后果。中国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居世界之首,90%的河流受到污染、40%的人口没有洁净饮用水供应、三分之一的土地受到酸雨威胁。中国一线城市的PM2.5年平均浓度都在55微克/标准立方米以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空气质量准则》,当PM2.5年均浓度达到每标准立方米35微克时,人的死亡风险比每标准立方米10微克的情形约增加15%。

对于政府来说,中国的经济必须要变得绿色。对于民众来说,生活环境必须变得更加清洁和宜居。这些愈加迫切的需求和实际待解的问题,使得环保产业在经济寒冬时依然保持稳固增长。政府即将投入千亿元的大气污染治理活动,也将催生和带动多个高达百亿的细分产业组成的空气治污产业群。

上述投资人告诉记者,空气污染对无论家用或是商用的空气净化工具都会有新的市场机遇,也许会催生下一个新的市场需求。而在环境监测方面设备的毛利率普遍在50%以上。

清科研究中心研究员瑄谈到,根据相关企业高管和销售估计,过去一个月,受北方地区持续雾霾天气的影响,空气净化器销量增至原来3倍以上。仅1月25日-29日5天,国美电器北京地区空气净化器和空气加湿器的销售总额已达去年同期的5倍。一些很早就涉及净化行业的传统家电巨头如远大、美的、格力等,正利用集团其他产品的优势加速推广空气净化器产品;霍尼韦尔、松下、夏普、3M等大型跨国公司也依托其长期积累的相关技术,进一步拓展市场;主营健康产品的安利也在近期开始涉足生产空气净化器产品。

随着人们对空气质量关注度提升,一些带有净化环境概念的企业也将受到投资者青睐。获取新鲜空气所需要的代价,也许会催生下一个新的环保商机。

长期关注中国环保产业的领头网站谷腾环保网总经理王新星表示,仅环境监测仪器一项,将催生一个百亿元市场。

2012年11月初,国内首个大气复合污染超级监测站在广东揭牌,总投资超过7500万元。王新星分析说,根据“十二五”规划,仅在空气质量PM2.5监测方面,全国将建设1500个监测站点。仅此一项,将产生20亿元以上空气监测仪器采购市场,而相关监测仪器市场规模将远超百亿元。

作为空气检测领域的领头羊企业,先河环保占据了约30%的市场份额。该公司进入空气检测领域已逾10年,已经具备自主创新的优势,可以预计其后将有一个大的发展。

事实上,空气监测只是其中的一个商机。而从源头上严控、整治污染,将是未来治理环境的方向所在,其间有着更巨大的商机。

2012年12月5日,环保部公布了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大气污染防治规划《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标志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目标导向正逐步由污染物总量控制向改善环境质量转变,由主要防治一次污染向既防治一次污染又注重二次污染转变。

“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万亿级别的数字。环保产业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必选项。”杨磊谈到,仅是处理工业废气,就有几千亿的市场规模。而中国的大气治理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潜力极大。

就现阶段而言,中国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粗放型的能源利用方式造成的。我国消耗的能源中,一半以上是煤,而火力发电脱硫、脱硝都不过关。用的石油一半靠进口,买的都是便宜的含硫量较高的油,炼油厂脱硫工艺也很差。再者,这些年汽车大量增加,发动机质量也不够好,种种问题根源上还是经济缘故:为了降低成本而牺牲了环境。

因为脱硫的需要,上述投资人认为,未来电力行业将成为治理重点。这意味着:“十二五”期间电力行业脱硫建造市场容量将超过500亿元,运营市场到2015年规模将达到32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0%以上。此外,保守预计“十二五”期间电力行业脱硝市场容量将超过1900亿元。

在他看来,脱硫真正的难点,其实是需要提升汽油的炼制水平。据记者了解,目前炼油主要采用含锰添加剂来脱硫,这样比较便宜,但锰对人体有害,不宜采用。采用其他办法成本就要增加很多。但要真正解决雾霾问题,在炼油上就不得不做文章,这需要技术领先。

“环保是一个大产业,每一个行业的顶尖企业都会大有前途。”他表示,不管是哪个领域的企业,只要技术领先,它就会很厉害。同时他认为,环保的治理要看总体,比如即使脱硫治理污染减少到零,但别的污染源还在,大气污染还是照旧。

可见,治污需要做全方位的努力,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空气治理行业是一个永远的朝阳行业,规模会越来越大,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资本的嗅觉

在商机面前,资本早已闻风而动。

近年来,虽然环保产业的投融资态势也呈现出了“雾霾笼罩”的态势,尤其是去年投资状况尤为恶劣,但也有很多基金一如既往地关注并投资这个产业。

典型的投资案例如:青云创投2012年投资了水处理设备制造商宁波沁园集团;泰山投资及方源资本联合对兆恒水电的投资;红杉资本投资了做土壤修复的北京建工环境;经纬和纪源资本投资了石油污水处理企业安洁士;北极光投资了工业污水处理企业东硕环保和污泥处理企业中持绿色等等。

与此同时,一些环保基金也在纷纷成立。2012年4月,国内首只专业推动节能环保投资基金——中宸基金成立,其中用于环保产业的资金规模约100亿元,主要用于垃圾发电。

启明创投创始人瑞斯彻认为,近期节能产业投资与以往不太一样,最显著的是投资者发现很多清洁技术公司估值回到了“更理性的水平”,这使得更多基金愿意投资这个领域。比如2012年,启明创投投资环保产业的比例从不到10%提高到15%,目前他们正在考虑投资一家水处理企业。

上述投资人很认可瑞斯彻的看法,他表示,虽然目前有大量的创业者和资本涌入,但环保产业很难重复新能源的老路,尤其是:在短短数年内产生爆发式增长。据记者了解,中国的新能源投资往往一窝蜂,产能上得很快,但这些企业往往是市场和原材料两头在外,竞争力不强。这也是新能源投资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基金对环保的投资将会更理性。

原因之一是拉动环保产业大发展的主要因素取决于政府。尤其是在垃圾处理、市政污水处理、土壤修复等领域,买单的往往是地方政府,政策市使得这个产业发展同新能源汽车一样,取决于政策的出台,以及各级政府的决策和执行;此外,这个产业的企业多为服务型、工程类的企业,项目周期很长,人的因素占很大比重,这使得环保产业不可能产生爆发式增长。

这可以从所投企业和领域来分析:由于市政污水处理、固废处理等领域政府比较关注,不仅出台政策,各级政府也会为此买单,因此,这类企业更受资本青睐,也出现了不少上市公司;而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相对前两者属于较新领域,吸引资本数量就少一些。由于中国的环保项目最早是从污水处理开始起步,因此污水处理领域的项目不仅回报较高,市场更成熟,对企业也更有吸引力。

“国内很多环保企业的主要盈利模式是靠获取政府补贴及获得政府买单,企业发展受政策影响较为明显。”杨磊表示,污水、固废等方面政府倾注的心血和关注度更高一些,也导致了资本往这些方向倾斜。而靠生产终端设备面对普通消费者的环保企业获得的补贴可能就比较有限。

北极光创投一直非常关注环保产业,其三分之一的基金都会投往相关领域。近年来,北极光每年都会投四、五家环保企业,主要集中于生物燃料、太阳能、储能以及节能环保高端材料等各类环保企业。由于专注也专业,他们所司成长性非常好,即使在去年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有些公司的利润和收入甚至增长了400%。在杨磊看来,如果一个公司的增长低于100%,投资价值就极小了。

“去年,我们融了一个4亿美元的基金,和一个大约1亿美元的人民币基金,用于三四年间的持续投资。”

曾经有机构预测过,在“十二五”期间,环保产业的投资需求将达3万亿。在大气、水、土壤、固废这些细分领域中,都会有巨大的空间孕育出行业巨头,假以时日,一定会出现若干家产值过百亿的龙头企业。

他们认为,那些能够在未来崛起于市场之中的领军者一定要具备两方面的能力:对核心技术的掌控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例如受到众多基金追捧的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曾经以几近完美的解决方案一举拿下著名的紫金矿业污水治理项目。究其原因,在于高能时代凭借其20年的工程经验和极大的技术优势在众多竞争中脱颖而出,不仅能确保被污染的土壤得到治理,同时还能产生经济效益。

再如安洁士获得经纬投资的原因在于:突破了石油工业领域中压裂废水的处理技术。安洁士作为国内第一家攻克压裂废水处理技术的企业,较之于竞争对手,至少领先一到两年的时间,而他们则可以在这个领先速度下,快速占领市场。北极光投资中持绿色的原因之一,也是中持厌氧消化效率可以高于其他竞争对手。

篇3

本文分析了目前学者们对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研究并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了相关文献的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为将来的研究提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运营服务模式;原因;问题;意见和建议

一、引言

我国传统的工业污染治理模式基本上是遵循“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以排污企业为责任主体开展污染治理。由于政府监管不到位、企业的环保意识不强、专业人才不足、管理经验欠缺造成了环保设施安装配置不到位、违法偷排、环保设备的运营效率低等问题,并且这些问题越来越突出。于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大力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这是环境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要以环境公用设施、工业园区等领域为重点,以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为导向,营造有利的市场和政策环境,改进政府管理和服务,健全第三方治理市场,不断提升我国污染治理水平。我国对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研究刚刚起步,文献相对较少,大部分是来自一些报刊的报道。

二、关于第三方治理的相关文献

从微观上讲,对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概念、运营服务模式等方面。

(一)关于第三方治理概念的相关文献

关于第三方治理概念的理解大多是基于排污企业、专业环境服务公司和政府的关系来理解的。如骆建华(2014)[1]认为环境污染第三防治理是指排污企业以签订合同协议的方式,通过付费购买第三方环境服务公司的污染减排服务,以实现达标排放的目的,并与环保监管部门共同对治理效果进行监督。常杪,杨亮,王世汶(2014)[2]认为污染第三方治理是指除污染排放者和政府监管者以外,由独立的第三方也就是专业污染治理企业通过签订合同或协议承担应由污染排放者承担的环境污染治理任务,并从中获取收益的市场化治理模式。葛察忠,程翠云,董战峰(2014)[3]认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指由排污者与专业环境服务公司签订合同协议,通过付费购买污染减排服务,以实现达标排放的目的。张全(2014)[4]认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指排污单位以合同的形式通过付费将产生的污染委托专业化环保公司治理,即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入,由排污者自行治理转为第三方机构具体承担治理任务,实行专业化、社会化建设和运行的有偿服务。

(二)关于运营服务模式的相关文献

多数学者认为,运营服务模式有两种,即委托治理服务与托管运营服务。如,骆建华(2014)[1]认为根据环境服务企业是否拥有治污设施的产权,可将污染第三方运营服务模式分为“委托治理服务模式”和“托管运营服务模式”。所谓委托治理服务模式是指面向新改建项目的覆盖工程设计、采购、安装、运营全过程,环境服务企业全部或部分拥有治污设施产权。托管运营服务是指针对现有治污装置、设施,环境服务企业不拥有产权,指接受排污企业托管,负责其治污设施运营管理。李静(2014)[5]对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运营服务模式的划分也采用的是这种分类方法。

三、对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研究主要是从进行第三方治理的原因、第三方治理的难点以及推动第三方治理的建设和措施等方面展开研究的。

(一)关于第三方治理的原因

张聪(2014)[6]认为,环境污染交由专业化的第三方治理有利于环保部门的监管、有利于排污企业治污效率的提高、有利于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李将辉,高志民指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专业化程度比较强,排污企业利用第三方治污有利于提高达标排放率,同时,政府执法部门可以降低执法成本。常杪等(2014)[2]提出采用第三方治理模式有利于全面提高污染治理的效果,提高治污投资效率;有利于先进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有利于促进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

(二)第三方治理的难点

大部分人认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在运行中存在很多问题。如陈阳(2014)[7]认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盈利模式有待细化、治理评价标准和体系不明确、治污排污企业责任界定不清、税收、融资障碍有待进一步扫清。骆建华指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障碍有责任转移、税收、融资、经济风险及技术。常杪等提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顺利实施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有排污企业与第三方治理去也谁应承担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执法能力建设等方面。葛察忠、程翠云、董战峰(2014)[3]认为第三方治理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如污染治理责任转移问题、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尚未发挥出来、环境污染治理的价格体系尚未形成、环境监管和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农村环境污染专业化治理较少介入。

(三)推动第三方治理的建设和措施

邹春蕾(2014)[8]认为监管严格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提供了土壤。张聪(2014)[6]认为,推动第三方治理的专业化和市场化,首先要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其次要有自上而下推行的配套措施,切实推动市场化进程,最后可以通过税收、信贷、融资渠道等多元化手段推动第三方治理。骆建华(2014)[1]对我国企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概念、现状和发展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企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优势,提出了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建议,即设立国家环保基金、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拓展融资渠道、实施环境保险制度、建立诚信档案制度、加快立法进程、强化政府责任等。常杪(2014)等[2]在梳理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发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对我国环境管理模式转型的影响和意义,提出我国应明确划分环境污染治理责任、加强政府监管部门执法能力、完善第三方治理主体的评价体系,积极引导我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健康发展。葛察忠、程翠云、董战峰(2014)[3]从我国法律、市场、监管等方面出发,分析了当前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为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需要加快调整和完善的具体政策建议,如做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推行的顶层设计,培育有利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推行的市场环境,强化土地、融资、财税等经济政策激励,设立环保产业发展专项基金,试点实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任维彤、王一对日本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进行了研究。文章归纳了日本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主要特征,分析总结了其中的先进经验。基于这些先进经验,作者提出了针对中国的意见和建议:(1)普及环保知识,宣传环保法规,营造全社会依法治污的氛围;(2)培育环境污染治理企业;(3)建立审核、指导和监督机制,规范排污治污企业市场行为;(4)提供金融支持。郭训成(2014)[9]在总结发达国家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从市政公用事业、工业污染源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环境质量检测、环境监督管理、环保技术方面进行了国内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践和探索,在此基础上对山东省实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面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要加快推进山东省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就需要抓紧制定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进一步拓展污染治理思想,完善制度规定和政策体系,健全多元化投资机制,努力把环保产业发展成主导产业。刘卫平(2014)[10]从推动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合作方式方面提出了推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建议,如国家应尽快出台推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发展专项支持政策、探索设立政府和金融机构合作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发展基金、推动政府和金融机构双方的合作能力建设等。张全(2014)[4]认为完善排污者负责、第三方治理、政府监管、社会监督、排污者和第三方治理企业通过经济合同相互制约的市场运行机制,是加快推进环境治理机制改革和不断提升环境治理水平的重要方向。刘超(2015)[11]从制度和法律方面研究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提出了推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建议,即政府应从污染防治市场制度的体系化、环境代执行制度的改进、设立清洁水和清洁空气基金和引入环境污染治理等第三方机构等几个方面构建体系完整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

四、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从国内相关的文献来看,学者们大都研究了第三方治理的优点以及如何推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而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宏观运行机制和微观运行机制方面缺乏相关的研究。我认为宏观的运行机制可以从融资机制、运营机制、税收机制、监督机制、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从基础设施的项目融资来看,融资的类型有BOT模式、PPP模式和ABS模式。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个人认为,环境污染第三防治理更适合PPP模式。但是,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PPP模式融资机制中存在一个难点问题,即政府和私营企业如何分担风险才会激励私营企业与政府合作。运营机制则可以从委托治理模式和托管运营机制方面进行研究。由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企业一旦成立和运营,就需要纳税,如果纳税太高,就会影响民营企业进入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积极性,因此税收机制应该从减税方面来进行考虑。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与学习。我认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微观运行机制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就是如何使排污企业和第三方治理企业做到双赢。我认为这些方面都是值得研究的。

作者:陈宗雯 刘叶 单位:济南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骆建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发展及完善建议[J].环境保护,2014(20):16-19.

[2]常杪,杨亮,王世汶.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应用与面临的挑战[J].环境保护,2014(20):20-22.

[3]葛察忠,程翠云,董战峰.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问题及发展思路探析[J].环境保护,2014(20):28-30.

[4]张全.以第三方治理为方向加快推进环境治理机制改革[J].环境保护,2014(20):31-33.

[5]李静.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正当其时]J].经济参考报,2014,5(19):第007版.

[6]张聪.工业治污应走第三方治理之路[J].中国环境报,2014,6(10):第009版.

[7]陈阳.第三方治理:开启治污新模式[J].中国经济导报,2014,7(19):第C01版.

[8]邹春蕾.第三方治污市场化遭遇挑战[J].中国电力报,2014,3(11):第007版.

[9]郭训成.推进第三方环境污染治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4(8):34-37.

篇4

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尽管2012年零售业预付卡销售规模仍在增长,但预付卡销售增长率为17.38%,比2011年同比下滑8.31个百分点。即使是信誉度高、品牌大的零售业连锁百强样本企业,平均增长率也比2011年下滑了7.96个百分点。报告认为,经济增速放缓、消费预期减弱、“八项规定”发力,成为预付卡市场增长的缓冲。尽管如此,这些缓冲因素仍无碍预付卡消费总额破万亿元。

点评

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手段,预付卡支付方式便捷,使用范围广泛,发卡企业有相应的刺激消费的激励措施,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选择购卡消费,目前预付卡消费正逐渐由以团购客户为主体转为个人市场和团购市场并重格局。随着个人市场的逐步扩大,预付卡消费将会继续保持不断增长的态势。

国内光伏市场启动十二五将扩容75%

饱受国外市场挤压的中国光伏产业近期迎来重大利好,此前国务院的《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将2015年国内光伏发电装机目标在2000万千瓦基础上再上调75%,今后3年将新增装机容量3000万千瓦,并明确电价和补贴机制以及光伏准入门槛;要求大力开拓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扩大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建设100个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1000个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小镇及示范村,支持偏远地区及海岛利用光伏发电解决无电和缺电问题。鼓励在城市路灯照明、城市景观以及通讯基站、交通信号灯等领域推广分布式光伏电源。

点评

近年来,中国光伏产业在产能过剩、国外市场需求下降的双重挤压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光伏组件价格暴跌超过了50%。尽管如此,6月4日欧盟又宣布对我国光伏产品征收11.8%临时反倾销税,如果中欧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解决方案,届时反倾销税率将升至47.6%。在这种背景下,启动国内光伏市场已是势在必行。此次装机量的扩容和应用市场的扩大,对目前饱受产能过剩之苦的光伏业将是一大利好。业内专家预计,光伏电站投资按平均每千瓦1万元测算,分布式光伏系统按每千瓦1.5万元测算,本次目标上调带动的投资需求将超千亿元。

国内首单RQFLP投资业务开闸 境外人民币投资境内市场渠道进一步拓宽

上海银行近日为首批境外人民币股权投资试点企业提供了首单境内股权投资服务,意味着国内第一笔RQFLP(人民币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境内投资业务“落地”。

据了解,RQFLP试点工作,是上海在开展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工作(QFLP)基础上,允许海外机构投资者合法获得的境外人民币直接投资到上海市设立的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开展境内股权投资的尝试。RQFLP将有别于以往人民币境外合格投资者(RQFII)只能投资股市、债市,而是可投资未上市企业、上市企业的非公开交易股权、可转换债券、产业基金等。

此次RQFLP试点企业的首单境内投资业务,由上海银行参与企业架构设计,并创新了R+Q(即“跨境人民币+美元”的境外资本金出资方式)的试点模式,在经上海市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工作联席会议评审通过后,成为该试点企业的托管银行。

点评

RQFLP试点是继外商人民币直接投资(RFD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之后,境外人民币回流的又一新渠道,将大大拓宽海外资金、特别是离岸人民币资金投资中国内地市场的渠道。

节能环保产业2015年总产值将达4.5万亿

据国家发改委此前公布今年节能减排工作方案披露,“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要达到15%以上,2015年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发改委确定的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包括:实施节能改造、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节能产品惠民、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和节能能力建设等节能重点工程,形成节能能力6000万吨标准煤。实施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脱硫脱硝等减排重点工程,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800万吨,形成化学需氧量、氨氮年削减能力60万吨、6万吨;新增燃煤机组脱硫装机容量700万千瓦、脱硝装机容量1.5亿千瓦,对77条水泥生产线安装烟气脱硝设施,形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年削减能力24万吨、160万吨。

点评

长期以来,我国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保欠账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全面提升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水平,不仅有利于破解资源环境制约、释放消费潜力,而且会拉动有效投资,带动新兴产业成长。可以想见,未来节能环保产业市场将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首座民企LNG加注站投建 民企进入LNG领域破题

舟山群岛本岛定海的东北岬角,新奥集团正计划投资47.5亿元建设国内首座民营企业国际远洋船舶LNG加注站。

今年3月,国家能源局向新奥集团出具了《关于同意浙江舟山国际航运船舶液化天然气(LNG)加注站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函》,允许新奥集团可以围绕这个项目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这意味着该公司开展液化天然气进口、转口、贸易和分销业务获得国家发改委的认可,这也是我国民营企业首次获准进入LNG进口领域。

据悉,根据规划,舟山LNG加注站项目一期工程将包括接卸266000m3LNG船舶泊位1座(远期预留同等规模码头一座)、60000m3LNG船舶装船泊位1座、槽车滚装船(兼工作船)泊位2座、16.0×104m3储罐2座,接收能力为300万吨/年,年销售额达到160亿元。2016年底舟山LNG项目将卸载第一船进口LNG,未来舟山LNG项目接收能力将能达到3000万吨/年。舟山市政府希望新奥集团能推动舟山群岛成为辐射整个东北亚市场的LNG转口贸易中心。

资料显示,2012年,新奥集团旗下最主要的天然气分销平台新奥能源天然气销量62.3亿立方米,较2011年同比上升24.2%;2013年公司预计销量增长25%,达到78亿立方米。近年来,新奥集团以不同方式介入了油气开采、管道运输、天然气液化、出口基站建设和远洋运输等环节的LNG全产业链。

点评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已是不争的事实,今年上半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含LNG)约合247亿立方米,增长24.6%。而长期以来天然气进口一直由三大石油央企垄断,既无法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又阻塞的民营企业的投资渠道。新奥舟山LNG项目的启动或将开启民企进入天然气进口领域的先河。

星级酒店受累抑制三公消费 酒店行业将新一轮洗牌

在抑制“三公消费”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星际酒店难抗需求疲软、业绩大幅下滑的趋势愈演愈烈。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最新的《2013年上半年星级饭店经营情况报告》显示,今年1至6月,全国三星级及以上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为53%,较2012年同期下降6个百分点;平均客房收入同比减少8.5%;平均餐饮收入同比减少17.2%;平均会议收入同比减少17.8%;平均总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1.8%。

调查结果显示,本次在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调查范围内的全国多个城市的2000多家三星级及以上星级酒店的平均出租率已经跌破了60% 的“保本线”。在星际酒店的各项收入中,平均会议收入降幅最大。其中,四星级饭店同比降幅达到21%,五星级饭店同比下降17%,三星级饭店则同比下降15%。

报告还显示,2013年上半年,全国三星级及以上星级饭店对2013年至2015年酒店市场前景判断为“非常乐观”或“乐观”的占26.1%,对前景判断为“非常不乐观”或“不乐观”的占31.1%。

点评

酒店业绩下降与抑制“三公消费”有直接的关系。目前与公款消费相关的政府、国有大型企业、学校各事业单位等经济主体占国民经济50%左右,对这些公款消费依赖性越大的酒店,营收下降越明显。当然,也与今年入境游客数下降有一定关系。1月至7月,我国入境游客数整体下降5%左右,并由此也带来客房出租率的下降。在大兴节俭之风的今天,高端酒店的新一轮洗牌在所难免,酒店业的结构调整转型迫在眉睫。

中储粮订购96万吨美国转基因玉米

美国农业部证实,因进口成本下降而且中国国内价格依旧居高不下,中储粮近期已订购了96万吨美国转基因品种玉米。据悉,这是我国继7月初通过一连串交易购买130万吨美国软红冬麦创下单日近10年来最高纪录后,又创下的至少两年内国内最大一笔玉米进口订单记录。

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玉米进口521万吨,同比增长了197%,基本上都是转基因品种。而我国农业部日前的信息显示,去年就有孟山都、先锋国际、先正达等多家公司的转基因玉米品种获得农业部批准进口,用途都是“用作原料”。此前,已经有中粮、新希望等大型企业进口了国外的转基因玉米,并称此前进口的转基因玉米主要用作了饲料。

点评

近年来中国进口转基因玉米已经进入常态化,包括中粮、新希望等企业都成为美国转基因玉米的重要买家,但作为国家的粮食储备企业,中国储备粮管理公司订购美国转基因玉米并不多见。作为企业行为,中储粮的此次订购更多的是基于市场的考虑。据分析,由于近期天气较为理想,今秋美国玉米收成将创下纪录高位的预期使新作玉米价格此前跌至每蒲式耳不到5美元,为几年来最低水准。而包括运输成本、保险和进口关税在内,美国玉米价格仍较中国国内便宜,目前中国玉米价格徘徊在每蒲式耳10美元左右。

老牌国企唐钢建23家非钢公司 拟后年创收800亿

成立于1943年的唐山钢铁集团公司在全行业吨钢利润几乎为零的情况下,目前正在经历着痛苦的转型。按照规划,未来3年,唐钢将实行大规模“钢厂搬迁”, 22000钢铁工人将告别70年的主业,进入新的产业领域, 2015年新产业创造800亿的收入、20亿以上的利润。

近3年来,唐钢的转型已经在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公司已先后成立了包括LED、房地产、物流、信息自动化、液化天然气、大专院校等22家非钢子公司,正在筹备的第23家子公司,业务方向是环境治理和清洁生产。

按照规划,唐钢将23家非钢子公司,划分成钢材深加工与大物流、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装备制造与工程技术、化工、房地产、服务与教育培训六大类产业。其中商贸、物流、华冶三家公司将打造成年营业收入过百亿的企业。同时,培育支持唐钢气体公司和物流公司上市。2013年,唐钢的非钢产业目标是全年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30亿元,增效3亿元以上。唐钢希能够在8年内收回22家子公司在非钢产业的投资,纯利润率达到12%以上。到2015年,唐钢非钢产业将达到800亿的销售收入,实现20亿以上的利润,而整个唐钢集团到2015年年底的收入目标是1500亿。这意味着,三年后,唐钢的非钢收入将超过钢铁主业。

点评

在全国钢铁产能严重过剩、钢铁行业吨钢利润几乎为零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钢铁企业的转型,各家钢企都在试:武钢养猪、首钢做葡萄酒、唐钢做LED,各家钢厂都在寻找更好的盈利模式。这不仅是为了钱,更是为了生存。以唐钢目前1800万吨的产能,已经难以支撑起3.7万人的重负。唐钢表示,今后几年,唐钢的资金、技术、人员都将转向非钢产业。唐钢期望通过扩大非钢产业完成企业转危为安的蜕变。

中国平安携手eBay为eBay卖家提供量身定制的融资产品

深圳平安金融科技咨询有限公司8月15日与全球在线交易平台eBay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启动双方的合作,推出为eBay卖家量身定制的融资产品。

据悉,eBay是中国卖家开展外贸电子商务的重要平台,中国卖家正崛起成为全球跨境B2C贸易中的新锐力量。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eBay卖家对资金的需求不断提升。而本次金科与eBay的战略合作旨在帮助eBay中国卖家破解融资难题,进一步开拓跨境贸易商机、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根据协议,eBay卖家将授权eBay向平安银行提供自己的商品、交易流水等经营状况的信息,而平安银行会根据这些信息对商户的经营状况和还款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并给予商户一定的授信额度。未来平安金科将依据互联网公司提供的商家交易和行为信息进行风险测评,并与平安银行合作可为客户提供最高100万元的信用贷款额度。与市场上其他的小额融资产品相比,该融资产品既不需要客户提供企业银行流水和财务报表,也不需要卖家提供任何固定资产做抵押或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完全凭借卖家的个人信用及销售数据授信和以卖家交易行为信息作为审核依据,平安金科提供的贷款无抵押、无担保,具有额度循环、还款灵活、申请简便的特点。

点评

电子金融业务的重大拓展!长期以来,许多外贸电子商务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主要是因为其无法提供传统金融机构评估风险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资料,而一般的电子商务平台也不愿提供融资企业的业务信息。此次平安金科与eBay合作将突破传统的线下评估模式,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加真实有效的数据,为互联网商家与金融机构之间搭建一个重要的是信息平台,进而为外贸贸电子商务企业融资提供极大的便利。

快递产业受青睐 招商局中信资本等入股顺丰

快递巨头顺丰速运近日与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中信资本等签署协议,前三者以总体投资不超过顺丰25%的股份,成为顺丰新股东。

据悉,中信资本是通过旗下人民币基金——中信资本(天津)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参与这次交易的。本次交易有望成为本年度人民币股权投资市场最大的交易之一。据了解,融入的资金将深入顺丰核心资源,夯实和强化核心资源的力量,如顺丰信息系统、中转环节及航空枢纽等。投资方入股后,并不会改变顺丰目前的战略方向和品牌主导权。

数据显示,目前顺丰旗下已有30架全货机、5000多个营业网点、150余个一、二级中转场和一万多台营运车辆。2012年,顺丰旗下高端食品网站“顺丰优选”正式上线,并已从北京复制到全国9个城市;同年,顺丰建成22个仓储,推广供应链配送服务。目前,顺丰的年营业收入为200多亿元,占据了快递业较大的市场份额。

点评

产业资本青睐顺丰主要是看好中国快递产业良好的市场前景,此前中通、全峰、天等均已高调引入了外部资本。而此次顺风引入产业资本不仅会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而且也会进一步优化企业的股权结构和企业治理,为进一步走向国际化奠定基础。

中石化认购俄罗斯橡胶厂股权 并参与管理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此前透露,旗下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中国石化化工销售(香港)有限公司与俄罗斯西布尔控股股份公司签署了关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合成橡胶厂股份公司(“克市橡胶厂”)股东协议,认购该橡胶厂“25%股份+1股”,并参与管理。

据协议,合资公司设立后,双方股东将可能探讨将现有丁腈橡胶装置从4.25万吨/年扩建至5.6万吨/年。不止如此,据新华社2011年的报道,中石化和西布尔还打算在上海设立合资企业,商讨生产丁腈橡胶和异戊橡胶的项目可能性。

据悉,西布尔是俄罗斯及东欧最大的石油化工公司,其生产链包括天然气处理,单体、塑料、橡胶、轮胎等,并在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拥有一座产能4.25万吨/年的橡胶厂。2012年4月28日,中石化与西布尔签署了关于在克市橡胶厂基础上设立合资企业、生产丁腈橡胶的合作框架协议。当时,为参与管理,中石化认购了该橡胶厂25%股份+1股。

点评

克市橡胶厂项目是中石化股份公司第一个境外化工项目。该项目的交割标志着中石化股份公司的国际化业务开始向化工领域扩展,同时将进一步稳固中石化在化工市场中的领先地位。从战略意义上看,中石化与西布尔的合作,也将进一步密切中国与俄罗斯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关系。

美国惠而浦34亿元购合肥三洋 持股51%将成大股东

美国惠而浦公司近日宣布,将以34亿元人民币的价格,通过协议收购中国领先的家用电器制造商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达到51%。

据悉,此次交易,惠而浦的子公司将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和三洋电机(中国)手中收购其持有的全部合肥三洋股份,并通过非公开发行认购合肥三洋发行的新股。交易获得批准后,惠而浦将用约34亿人民币(根据2013年8月9日的汇率,约合5.52亿美元)的现金取得合肥三洋51%的股权。该交易预计于2014年年底前完成。惠而浦公司期望该交易在合并后的头12个月便会带来收益。

篇5

“低价厚报”渐成报业主导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报业出现了空前繁荣。引人注目的是不断上演的“扩版热”、“价格战”等把报业竞争推向白热化,其中,“低价厚报”一度演化为主导中国报业发展的常规模式。

盲目扩版,不计成本 据统计,1995年至2005年,全国报纸由2202种降为1926种,但报纸印张总数却由359.6亿印张增长到2005年的1460亿印张,增长了三倍多。报纸动辄数十版,甚至上百版,定价却通常只有几角钱。这还不算,促销期间还要打折赠物。很多情况下,扩版不是以市场论证为基础的理,而是为扩版而扩版。在同质化严重的报业市场,这种扩版冲动很快会成为一种连锁反应,你扩我扩他也扩,没有赢家。

管理落后,浪费严重 成本意识不强,导致报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以人力成本为例,据统计,我国有近1/5的新闻从业人员处于空闲或半空闲状态,有1/10记者写的新闻是内容重复的。《法兰克福报》是全世界著名的报纸,只有400多名员工,其发稿量却是我国一些拥有上千员工的大报的两倍。

重复建设,同质严重 一城多报现象严重,各媒体在新闻资源、发行渠道上等各自为政,壁垒分明,同属国有资产的报业难以进行有效资源整合。甚至同一媒体内也搞重复建设,定位雷同,渠道分散,难以形成错位竞争和优势互补。

无序竞争,两败俱伤 无休止的新闻战、发行战、广告战使各方元气大伤,你死我活、赶尽杀绝的恶性竞争耗尽了报业资源,不讲游戏规则的不正当竞争,损害了整个行业的利益。一个地区广告市场蛋糕每年增量的相当一部分被竞争双方为取得这个蛋糕增量耗费的成本增量抵消了,甚至前一个增量比例还没有后一个增量比例大。

“低价厚报”之痛

“低价厚报”模式是报业市场还不成熟的标志,甚至是一种由恶性竞争和盲目发展导致的畸形结果,对整个报业的可持续发展尤为不利,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也是相违背的。

巨大的发行成本成为厚报“不可承受之重”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报纸并不是越厚就越好,而是有一个“度”,那就是成本核算。据了解,报纸每个印张的印刷成本在0.17~0.20元之间,如果以低点计算,一份4开56版的报纸是7个印张,印刷成本是1.19元,发行成本是报纸售价的36%左右,这样它的印刷、发行成本就达到了1.5元左右,而售价却往往只有几角,净亏损通常在一元以上。以此计算,一份发行量几十万份的报纸,一年就会有上亿元的巨额亏损。而要达到收支平衡,据测算,一份定价1.0元/份的报纸,广告收入至少要达到报纸成本的75%,定价0.5元/份的报纸,广告收入至少要达到报纸成本的83%,方能维持生存。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广告收入的比例还得增加。

“厚报”遭遇读者阅读极限 报纸的厚度必须根据读者需要。事实上,由于报纸同质化严重,以及新媒体的分流,读者的阅报时间一直呈下降趋势。据央视市场研究(CTR)的调查,2001~2005年,中国大中城市读者的读报时间从51分钟减为38分钟,读者结构也在老化,受众注意力越来越转移到网络等新媒体上。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对上海报业市场的一项调查显示,读者希望以0.5元买到的一份4开报纸的最佳版面量为32版。调查还表明,认为报纸版面越多越好的读者人数和认为报纸最佳版面量应该是16版的一样多;而且越是文化程度高、收入水平高的读者,越希望报纸“薄”一些。

这种模式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越来越薄弱 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低价厚报”的是广告的快速增长。统计资料显示,从1990年到2005年,中国广告经营额从25.02亿元增长到1416.35亿元,增长了55.6倍。从2000年到2004年,中国报纸广告收入年增长率保持在21.5%。广告收入成为报纸的主要经济来源(占到了整个报业收入的62.7%),而广告收入又集中在少数几个行业。但从2005年起,报业广告大幅下滑,“低价厚报”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遭遇挑战,现在很多“厚报”采取了“瘦身”运动。除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对房地产、医疗广告的影响外,报业在广告上受到的挑战还有:一是互联网、手机、楼宇电视等新媒体迅速兴起,大量分割报纸的读者和广告市场;二是随着体验经济、直接营销等新的业态形式和营销形式的发展,企业终端促销、展示会、公关活动等“线下广告”的开支不断攀升,减少了对报纸等媒体“线上广告”的投入。在这种形势下,报纸必须探索新的盈利模式,优化自身的收入结构和利润结构,增强抗风险能力。

资源和生态之患 报业虽然不直接制造污染,但新闻纸的过量消耗却间接对生态造成巨大压力。目前,造纸业所用原料的90%来自天然林。据统计,全球造纸业每年吃掉6000万立方米的木材,是森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3倍。我国纸及纸板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二,造纸业每年消耗木材1000万立方米。据悉,2005年全国出版图书、期刊、报纸总印张为2231.67亿印张,折合用纸量524.45万吨,其中报纸用纸占总量的72.28%,相当于砍掉6064万棵20年以上的大树。除此之外,报纸对油墨等的消耗也是很大的。这就是在“显性”的办报成本之外,需要由社会承担的“隐性”生态成本,并且这个成本的增加主要是由扩张无度的“厚报”模式造成的。

发展报业循环经济的路径及策略

一是合理适度控制规模,提高有效信息量和发行量报纸的本质不是“新闻纸”,而是信息的载体,因此版面的增加并不一定带来信息量的相应增加,尤其在信息海量的网络时代,受众对信息的吸收也不是无限的,报纸应当靠“深度、权威、意见”构建核心竞争力。

二是深度整合资源,提高集约化水平 传统上对资源的利用往往是一次性的,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和闲置。发展报业循环经济,就是要树立媒体“资源中心观”,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做好各种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一是以报纸内容为基础,拓展信息增值服务,拉长产业链,如数据库服务、顾问咨询服务、定制内容产品服务等。二是整合营销方式,由“二次销售”转向“N次销售”,对媒体资源进行多次、多级开发,实现最大化效益。三是发挥报业优势,走多媒体、多元化发展的路子,形成新的价值链和产业群。四是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与合作,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和发展路径。

三是以成本核算和控制为中心,创新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 集团越大,管理的重要性就愈凸显。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在开展创建节约型集团活动中,仅内部使用残报一项,每年就可节支30万元。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打造新的组织构架、运作机制和管理模式,建立一个高效率、有活力的报业组织系统。这当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建立和完善报业成本核算和控制系统。集团的任何决策,都要以科学的财务核算为基础,不能盲目地铺摊子、上项目。

四是建立旧报回收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报业” 据统计,回收一吨旧报纸,可再造800公斤新闻纸。用旧报再造1吨新闻纸,所耗用的水、电、煤分别比用木浆造纸减少80%、50%、60%,污染总负荷也下降到木材造纸的8%以下。美、日、欧等的报团,都已把旧报回收做成了一项环保产业,创造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德国的废纸回收率已超过70%,日本达到78%,芬兰甚至达到100%。而在我国,废纸的回收率还低于30%。深圳报业集团从2004年开始了“以物换旧报”的报纸回收服务,为订户提供“征订、投递、回收”一条龙服务,打破了传统的发行概念,被列为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五是靠技术创新降低资源消耗 从技术的发展角度看,一种内容即时呈现、免于印刷和发行、阅读和携带方便的“电子报纸”取代目前的纸质报纸是大势所趋。这种绿色环保的电子载体的普及,将是报业的一个划时代革命,为社会带来巨大福音。

篇6

2006年,《IT时代周刊》立足产业,讲述了很多生动的商业故事,也做出了大量前瞻性的产业方略报道,许多预言得到了验证,也有些在风云变幻中成为读者耳边的愉悦。在2007年吹响号角之时,我们回首2006年的精彩瞬间,将那些被岁月印证的10大预言再次重温,并结合最新事态加以评述。历史不会重复,但有助于我们一起来发现和揭示信息产业的发展规律,并对新事物的来临,作预先的思考与解读。

预言1:Linux取得突破性发展

《中国信息产业新一轮发展的10大看点》之10――《Linux将得到发展》2006年1月5日出版

与Windows的满地开花相比,Linux可谓一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也正因为如此,人们都希望能看到颠覆的好戏,业界对Linux的关注也一直与Windows如影随形。

2006年是微软Vista的最后期限,在Vista强势的各种宣传攻势中,本刊仍在2006年伊始就敏锐地察觉到:“随着国际开源世界以及中国Linux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开源产品将进入中国市场开展商业运作。”同时,Linux“与各应用软件厂商之间先天的鸿沟正在被弥合,整个‘生态系统’正在形成之中”。

2006年年中,多家Linux厂商都实现了他们在桌面预装领域的突破,纷纷与电脑厂商签约。

同年6月,中标软件与长城电脑签约,使Linux市场迅速浮出水面。7天之后,中标软件又与浪潮签约,今后2年内浪潮PC将全部采用中标普华的Linux。好消息于是开始不绝于耳:8月19日,北京共创开源软件有限公司与深圳新蓝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协议,新蓝电脑将全部预装共创软件。9月中旬,从中科红旗传来了更让Linux振奋的消息,其与当时世界最大的PC厂商戴尔签约,后者将给其在中国销售的23款台式机和笔记本全面预装红旗Linux操作系统。与此同时,世界PC巨头惠普和联想也相继推出了Linux笔记本电脑。

业内人士指出,Liunx在2006年给电脑市场带来了一系列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的同时,也再次证明了Linux广阔的市场前景。

预言2:NEC等日系手机集体败走中国

《卢雷难扳全面颓势 NEC再演日系手机之殇》 2006年2月20日出版

中国手机市场的广阔前景是国内外手机厂商的共识,也是他们觊觎的一块大蛋糕。然而真正从蛋糕中尝到甜味的厂商,可谓凤毛麟角。

继东芝2005年4月退出中国手机市场之后,日系的京瓷、三菱和三洋等厂商一直是惨淡经营。而当时的NEC在中国市场还算风光无限,时常能在CCTV上看到他们花钱请的俊男靓女大肆宣传自己的手机。在这样的情况下,本刊依然一针见血地指出:“比起拥有自主品牌及多种销售渠道的国内与欧美手机厂商,品牌意识淡薄、销售渠道单一的NEC却不能积极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中国市场。”将难免重蹈日系手机的覆辙,并预言其会“慢慢淡出中国市场”。

事实上,NEC存在的问题也是整个日系手机厂商共有的问题。2006年3月,随着三菱宣布退出中国市场,本刊于2006年3月20日发表报道《日系手机全面兵败中国 市场决策不灵、管理制度僵硬》,对日系手机在中国市场的“不适应”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大胆预言:“要在中国市场卷土重来,日系手机企业的机会微乎其微,特别是在自身还存在市场决策不明、管理制度僵硬、市场营销薄弱等问题的现状下。谁能保证中国市场不会这样说:“永别了,日系手机!”

预言再次得到印证,日系手机在中国市场全面溃败,势如山倒。2006年11月22日,卢雷难扳全面颓势终于应验,NEC决定正式退出中国手机市场。这标志着一贯以傲人姿态亮相的日系手机厂商在苦撑数年之后,以集体退市的方式黯然离别中国。

预言3:UT斯达康遭遇发展磨难

《3G决策失误UT斯达康十几亿投资打了水漂》 2006年2月20日出版

在GSM和CDMA的双重挤压下,仍然创造了小灵通神话的UT斯达康,开始为自己的失误策略买单了。

因为站错了3G队伍,UT斯达康在投给WCDMA的10多亿资金打了水漂后,不得不开始裁员,他们同时盯上了近年来在国内发展“势头不错”的IPTV业务,甚至重新寄望小灵通好梦重圆。

本刊报道指出:“小灵通并不是一个有活力和生命力的产品,IPTV也看不到业务上有突飞猛进的迹象。”,“步伐凌乱的UT斯达康在2006年似乎依然不甚乐观。”

事情果然不出所料,遭受了一连串打击的UT斯达康,很快于2006年3月20日收到了纳斯达克的摘牌通知。此后的6月,虽然他们在上海电信IPTV商用网招标战中夺得了最大的一单,被业界视为情况稍微得到改善,却因为IPTV技术标准与商业模式都尚未成熟,自身发展羁绊重重,前景也很难被业界看好。

正在所有人为UT斯达康捏一把汗的时候,更大的震荡开始侵袭UT斯达康。10月,UT斯达康董事会否决了吴鹰原定的全球CEO职位。吴鹰的离开被视为对他一系列错误决策负责,然而UT斯达康的颓势却没有人能继续负责。11月17日,UT斯达康一年内再次收到纳斯达克的摘牌通告。

2006年对于UT斯达康来说,可谓是命途多舛。本刊的预言得以印证,更多的是因为有一份旁观者的清醒。

预言4:标准之争制约手机电视发展

《标准凌乱争斗不已 手机电视亮起红灯》 2006年2月20日出版

喧嚣许久的手机电视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其原因是“在手机电视热闹繁荣的背后,标准不明成为产业界不容回避的一个隐忧。如不能妥善解决,将有可能造成各方诸侯自立标准的混乱失控局面。”本刊在2006年年初就提出了上述对手机电视发展前景将遭遇标准问题阻碍的担忧。

手机电视标准究竟采纳广电总局的,还是采纳信产部的?这一利益争斗已经影响到了手机电视的初始发展。手机电视在2006年的发展正如本刊担忧的那样,标准之争的扑朔迷离给手机电视的发展蒙上了阴影。

2006年10月16日,让运营商望穿秋水的手机电视国标终于在广电总局的主导下确定为STiMi。然而业界还没来得及高兴,来自电信的不满就浇了一盆冷水:“这只是广电总局闭门造车想出来的标准,这是垄断的产物,而不是市场考验下成长的样本。”在此前的9月21日,信产部副部长娄勤俭公开坦言手机电视业务是个“敏感话题”。

果然,仅隔1个多月之后,面对广电总局抢先制定标准的行为,电信部门便开始了行动。12月11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大电信巨头与中央电视合推出手机电视业务的合作正式开始。此后,双方的口水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媒体上,手机电视标准的前景至今迷雾重重。

预言5:博客盈利前景仍不明朗

《重普及轻服务 2006年博客将依然无利可赚》2006年3月5日出版

2006年仍是博客的风光年。据2007年1月10日中国互联网协会的《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当前中国的博客数量已高达2080万个。同期国际调查公司数据称,在浏览量排名前100名的全球网站中,10%为博客网站。庞大的博客数量加上庞大的博客关注阅读率,无不昭示着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博客时代。

“然而商业价值和盈利模式并不能直接划上等号。2006年,萦绕已久的盈利问题依然没有改观。”

我们看到,2006年中国的博客网站吸引了国际风投的介入,也有个别博客网站获得了广告收入,同时有博客网站开始尝试与博客作者分享广告收益模式。可是这一切看上去很美的景象,都不能掩盖中国博客类网站至今无一家盈利的严酷事实。尤其享有良好口碑的敏思博客在8月1日的关闭,更突显了博客类网站的盈利困境。

博客网站无法盈利的痛苦根源,是连初进IT的实习记者都能提问的“运营模式”,业界人士更是列出了几个影响博客市场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包括充分挖掘现有用户的需求、完善已有的商业模式、加大和其他互联网应用的协作、重视互联网业务和无线业务的结合等。归根结底,就是要注重对博客用户的服务。正如本刊援引博客中国创始人方兴东所言:“怎么给用户带去更多更好的用户体验,才是博客服务提供商需要脚踏实地去做的事。”

预言6:平板电视疯狂降价现亏损

《外商用中国人打中国人 平板电视价格战只有输家》 2006年4月20日出版

平板电视无疑是近2年彩电市场的主角。尽管到目前为止,平板电视所占市场份额仍无法赶上传统CRT彩电,但它几乎吸引了彩电市场的所有眼球。

延续着2005年强劲的发展势头,国内平板电视企业摩拳擦掌,在2006年年初就表现出了更大的市场野心。对此,本刊报道认为:“由于液晶电视70%的成本来自液晶面板,国内厂商充当的仅仅是加工厂的角色,核心技术缺失和经济实力不及,使国内尚无法自主供应用于液晶电视的液晶面板。这让国内彩电企业在调整产品价格过程中身陷被动。”

整个2006年,降价成了平板电视产业当之无愧的高频词。发动价格战的企业打着这样的算盘:用赔本的低价策略先占领市场份额,拖垮竞争对手,到某一个时点再提价赚钱。他们同时认为,价格一直高高在上的日韩家电巨头将固守高端战略,不会“掺和”到中国企业间的价格战中来。然而,他们打错了算盘。在国外平板电视品牌也开始降价的挤压下,国产品牌平板电视降价潮一波一波地袭来。本刊于2006年8月5日发表《政府为“平板热”泼冷水 企业发展不应遵从自我感觉》的报道中,再度对此予以了关注。并更尖锐地指出:“伴随着2005年上游新一代面板生产线陆续实现量产,面板生产规模扩大、成本降低,基本上都是通过进口核心部件生存的本土企业,不约而同地意识到:平板电视正向成熟期过渡。掌握了上游资源的外资品牌,尤其是日韩品牌,迟早会通过价格战,降低市场门槛,限制产品的更新换代,从而最大限度达到控制和占领市场的目的。”

半年过后,市场的反馈表明,平板电视的利润在日益激烈的价格战面前几乎被挤没了。

2006年底,一份由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的《2006年前3季度中国彩电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平板电视中占重要地位的液晶电视,国产品牌在32、37和40英寸液晶电视出现了净利润负值。更让业界无奈的是,一边是中国液晶电视亮起的亏损红灯,一边是液晶拉动的等离子彩电“乐此不疲”的争相降价。在这样的产业生态下还会有赢家吗?!

预言7:YouTube引领播客成为网络新贵

《人气大幅攀升 播客或成下一个网络传奇》2006年7月5日出版

网络从来都不缺少英雄和传奇。在互联网宽带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网络一面愈加平民化,一面会毫不吝惜地把平民打造成明星。以文字为载体的博客和以相片分享的网站已经让人们体会到了平民自主传播的魅力,然而这还不够,人们希望看到更为生动真实的东西。于是,在线视频分享网站在中国悄然出现。本刊认为,“当在线影音消费和产出需求都到位之后,链接中间的分享环境,便顺理成章地扮演起串连价值链的角色,而且成长的趋势一发不可收拾”,同时更进一步指出:“继博客和相片分享(影像)之后,在线影音分享似乎成就了网络产业的下一个硅谷式传奇。”

是金子就会发光,是传奇总会得到赏识。

2006年10月10日,互联网巨头Google宣布,它将以16.5亿美元的高价收购YouTube。YouTube在创办1年多的时间里就创造了如此巨大的商业财富,无可争议地向世人证明,在线视频分享已经成为正在发生的网络传奇。

于是,视频风遍了中国。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视频网站200多家,而在2006年年初之时,这一数字为30余家。只是,这些视频分享网站在YouTube被收购的刺激下出现,大量的是相似,没有自己的特色。它们好多甚至连盈利模式和流量的持续稳定增长方式也没有找到,只是靠娱乐圈的一些丑文炒作、弄一些黄来达到网站初期发展的流量激增。本刊对“在线视频分享网站将大为盛行”的观点得到印证感到欣喜的同时,对目前中国这些网站的发展十分担忧。

预言8:英特尔加紧应对AMD强势反攻

《拒称AMD为友商 英特尔推服务器芯片利剑》2006年7月5日出版

自2004年开始,业界发现,在已经声名远播的“英特尔”身影旁边,“AMD”的名字越来越响。2005年5月,后者在紧跟英特尔了双核处理器的同时,更是公开“暗示”英特尔的双核为假双核,让业界着实吃了一惊。这些都还不算完,2006年7月,AMD先于英特尔推出了双核炫龙64位移动处理器,赢得了市场先机,打乱了英特尔的战略计划。

面对AMD咄咄逼人的气势,一向沉稳的英特尔再也坐不住了。他们不再称呼AMD为“友商”。本刊对此认为:“英特尔始终没有放弃垄断芯片市场的幻想,这表现为英特尔在国内的一系列平台化战略上。”同时本刊指出:“技术仍然是英特尔与AMD竞争的主导力量,英特尔要想回到以前充当主角的独舞时代,就不能再在产品研发上犯任何错误。”

于是在2006年下半年,业界看到了英特尔步步反攻AMD的战略。

7月27日,“酷睿2”双核处理器在上海首度亮相,英特尔不遗余力地为其进行宣传。各种攻势应接不暇的同时,英特尔董事会主席克瑞格・贝瑞特也成了对决的形象代表。10月,克瑞格・贝瑞特博士访华。与以往不同,贝瑞特此次走进了大学校园,走进了农村。他避谈商业,只谈教育,尤其关注中国农村的基础教育。他仿佛做起了公益事业,计划到2008年时,英特尔将为中国农村学校免费提供超过1万台功能齐备、可以连接互联网的个人电脑。

尤其能反映英特尔反攻AMD迫切心理的是,在双核大战硝烟尚未散去之时,11月14日,英特尔在北京抢先推出了30多款面向服务器、工作站和高端个人电脑的四核处理器,先于AMD撞开了四核时代的大门。英特尔此举不但标志着其在平台化战略上迈向了一个新台阶,也是对AMD步步紧逼的反击。

不难看出,英特尔的一系列高调的举动正应了本刊所言:建设产品平台,抢先产品研发。

预言9:外资并购门槛越来越高

《外资收购徐工案引发大争论 牵一发动全身聚集国家经济安全》2006年9月5日出版

就在1年多以前,许多人还理所当然地认为,利用外资创建、改造或发展国内企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良好手段和必经之路。于是国内许多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纷纷整装待“嫁”,吸引外资的到来。

直到凯雷收购徐工案的发生,让一些人开始意识到,这有可能使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半壁江山沦入外人之手,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关于外资并购要不要限制的争论在业界展开。

本刊纵观这场争论,认为:“2006年是中国入世的第5年,今年底中国入世承诺的5年过渡期即将结束,此后中国将从入世承诺约束下的开放转向WTO框架协议约束下的整体开放。基于这一原因,中国政府希望进一步加强法律,防止外资在本国一些行业造成垄断,同时帮助本土公司提升竞争力,从根本上防御境外资本的垄断企图。”

真理总是越辩越明。政府开始逐步提高外资对行业并购的门槛了。继2006年8月8日,商务部等6部门联合公布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之后,11月11日,国家发改委了政策文件《利用外资十一五规划》,以引导未来5年中国对外资的利用。其中明确表示:“部分行业龙头企业被外资并购情况增加,个别领域出现外资垄断或垄断迅速扩大的苗头。”,“这可能对国家经济安全特别是产业安全形成威胁”。该文件强调,需要遏制可能威胁“国家经济安全的外资垄断现象”。

刚进入2007年,又从政府部门传出消息,商务部和发改委正在共同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行第4次修订。正在修订的版本将保留原《目录》中对外商投资领域分为鼓励、限制和禁止3大类内容的格局,但会根据新的情况对具体行业进行调整。关于调整的具体内容,商务部明确表示,未来5年中国将会重点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环保产业等5大产业。

同一时间,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完成了一份报告,其中对外资并购和产业安全问题提出了系统的政策建议。其中列出了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18个行业和关键领域,今后将对这些领域的重大外商投资项目要重点审查,这一名单与2006年12月由国资委的《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中所列行业基本一致。

业内人士认为,这是政府在外资疯狂进入中国的态势下,防范可能威胁国家经济安全的外资垄断现象的积极措施。

预言10:网吧治理转向行业内容整治

《运营商撤退全国连锁网吧失败 文化部需重新制订牌照政策》2006年9月20日出版

2003年,文化部为规范网吧、改善网吧环境,发起了连锁网吧计划。经过3年的运营和摸索,这一计划在铁通和联通关闭全国连锁网吧业务的现实面前,宣告失败。

本刊历数政府在网吧治理方面的政策规定,认为:“网吧在中国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行业,单纯想依靠连锁这样的经营业态来改变网吧发展的现状根本不可能。由于网吧行业社会地位偏低,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不愿介入,网吧行业整体投资不足,此外,政府的监管政策使得网吧成为一个封闭的投资市场,阻碍了网吧行业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自然转型和产业化进程。”

篇7

据统计,我国手机用户数量现已达11.46亿。仅去年一年,全国就销售4.25亿部新手机,同时有近4亿部手机被淘汰。在这个手机更新换代比眨眼还快的年代,我国旧手机的回收和无害化处理措施却没能跟上,不少淘汰下来的旧手机都面临“无处可去”的尴尬。

现状

根据调查显示,近五成受访者的手机更换频率在一年以内,六成以上的受访者选择把旧手机“闲置在家”。多数网友认为,自己目前的旧手机处理方式存在“浪费”或“不环保”的问题,更有近七成网友建议有关部门出台奖励制度鼓励大家回收二手机。

从被动更换到主动更换

随着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一年换一部手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调查数据显示,27.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手机更新频率在数月至一年之间,还有20%的受访者承认自己是苹果手机的“死忠粉”,基本上也维持一年一换的步伐。“新手机功能性能更好”和“旧手机已经损坏或丢失”是受访者更换手机的两大原因,分别占比36.8%和46.5%。

在线下采访过程中,不少消费者的回答也印证了线上数据的分析结果。上海市某广告公司公司的副总经理陈先生表示,为追求更多新功能,至少一年更换一部手机。供职于深圳市某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的刘先生则承认,自己“对新手机比较狂热”,“喜欢新款的高性能手机”,更新频率也在一年一次。现阶段,更换手机的理由也从损坏、丢失等被动原因逐渐转变为个人需求转变的主动因素上。

多数旧手机难逃“闲置”命运

手机更新速度如此之快,那么大家换下来的旧手机究竟去哪儿了呢?调查显示,高达61.3%的受访者对旧手机的处置方式是“闲置在家”,其次还有19.4%的受访者会把旧手机转赠给家人或朋友使用。而选择经二手市场出售和送往回收站回收的受访者只有9%和不足1%,选择“直接当垃圾扔了”的网友也仅占4%。

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处理旧手机的主要方式是转手给家人使用或拿到二手市场去卖。“目前如华为、苹果等品牌商回收机制不健全,而且回收价格低廉,所以我才会去二手市场处理。”陈先生周围的多数朋友则把旧手机留着作备用手机,除非维修成本过高。在刘先生看来,国外一部新手机就等于两三餐饭的价格;而在国内,一部新手机可能相当于普通人半个月的收入,所以大家一般不愿把换下来的旧手机当废品直接丢弃。可是如何处置这如同“鸡肋”的旧手机真成了问题。

据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手机出货量达4.25亿部,而新入网用户却仅有5698万,算下来仅去年一年,国内就有近3.7亿部手机被闲置或淘汰。而按照业内人士的预估,这些被闲置和淘汰的旧手机,最终被正规拆解回收的仅不足1%。

据德勤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全球14个发达国家市场中,约70%的智能手机用户更换升级周期为1年半,更新频率远高于其他电子设备。而与更换速度形成鲜明对比,则是旧手机回收渠道的匮乏。旧手机电池等设备对环境有着极恶劣的影响,应交由正规渠道销毁;然而一些被小商人收购走的旧手机,往往会被恢复之前信息,用于不法勾当,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手机回收的困难性。

网友呼吁健全旧手机回收机制

换下来的旧手机“无处可去”,多数受访网友也备感困扰。超过六成受访者认为目前自己处理旧手机的方式存在问题,其中36.1%的人认为不够环保,28.4%的人认为浪费钱,太可惜,仅有两成受访者对于自己的处理方式表示满意。

为增加二手手机的回收和无害化处理率,超过六成的受访者建议,应当增加二手手机的绿色回收站点,及时告知公众回收手机的渠道和方法以及“出台奖励制度鼓励大家回收二手手机。

这里我们访谈了一位专职于手机销售回收商李先生,他拥有3年手机销售、维修、回收经验。对于回收到手的旧手机,李先生首先会对机身做检验,对损坏的零件进行维修,估值后卖给华强北的二手手机商,再经由手机商整修外表进入市场。不过他表示,自己平时只回收苹果、三星等档次比较高的手机,华为等国产手机因为利润较低皆不回收。“我认为最好的手机回收方式应该是品牌商能以旧换新,让消费者在享受最新科技性能的同时,不浪费旧手机的价值。”

另一位同行知情人士也在访谈中则表示,如果遇到一些不能正常使用的手机,回收商会将有用的零件留下售卖,而其他没用的部分大多直接丢弃。“国外有很多回收废弃手机的商家,将不能用的零件变废为宝。而国内这类商家较少,所以导致许多环保问题。”同时他也呼吁,希望有关部门能多设一些便民回收手机的站点,不要让废旧手机成为环保隐患。

环境污染不要让悲剧重演

废旧手机中对环境可能有害的物质至少有20种,其不同部位元器件中含有的铅、铬、汞等有毒有害物质,一旦处置不当或随意抛弃,就会严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并对人体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其中,废旧手机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危害百倍于普通干电池,仅一块废旧手机电池就能污染6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

但同时,废旧手机的回收价值也要远高于废弃的传统家电,能够提炼出大量可再生塑料及金、银、铂、钯等贵金属。如环境危害最大的废旧手机电池,每吨就可提炼出多达100g的黄金,具有极大的回收再利用价值。

曾几何时,中国就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最大的电子垃圾倾销基地,大量的良田、自然水域被污染,虽然近几年国家针对环保问题加大了惩罚力度,但治标不治本。现在,大量出自于中国自己生产的手机,会成为下一个电子垃圾污染源吗?

一个案例

在谈及回收前,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一个鲜活的案例。广东贵屿和浙江台州是我国两个最大的废旧电子垃圾拆解基地,贵屿每年要吞吐掉约三百万吨电子垃圾(大部分源于走私,由于地方政府获利高,国家屡禁不止),在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各种各样的可利用资源的大量回收的同时,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引起世界性的关注,2002年2月,美国西海岸的两个环保组织―巴塞尔行动网络( Basel Action Network,BAN) 和 硅 谷 防 止 有 毒 物 质 联 盟 ( Silicon ValleyToxics Coalition, SVTC ) 联 合 发 表 了 长 篇 报 告《Exporting Harm: The HighTech Trashing of Asia》。通过大量实地的调查和访问,绿色和平组织于 2005年出版了《汕头贵屿镇电子废物拆解业的人类学研究报告》。国内外环境科学工作者也对电子垃圾拆解造成的区域 PTS 污染及其导致的健康风险问题高度关注,从 2000~2010 年,国际学术期刊上关于电子垃圾的论文呈显著增长。

十多年来,虽然有一系列政策出台,垃圾拆解给当地政府带来巨大收益,但情况并未得到根本改观,并且开始影响相邻乡镇。有学者将贵屿与相邻乡镇陈店儿童血铅现状进行了研究,贵屿儿童血铅浓度范围在 44. 0~326. 7ng / ml,平均为 153ng / ml; 陈店儿童血铅浓度为 40. 9~231. 0ng/ml,平均为 99. 4ng/ ml。参与研究的对象中,81. 8% 的贵屿儿童和 37. 7% 的陈店儿童血铅超标( 100ng/ml) 。即便对于不从事电子垃圾拆解工作的居民来说,危险和拆解工人相当:国家环保机构曾测定了贵屿拆解地及农业区居民血液及尿液中铅、镉和铜等重金属含量,未发现拆解区和农业区人群中重金属含量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由于电子垃圾拆解已经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导致当地居民所受暴露水平与职业工人相 当。

虽然当地人都已经意识到这样原始的拆解方式对环境对自身必定带来极大的伤害,但是丰厚的利润所造成的“财富效应”让电子垃圾处理产业没有萎缩反而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本地家庭开始采用雇佣外地农民工的方法进行低技术、高污染、高度还回收,在贵屿从事电子垃圾拆解的外地民工约有20万。

电子垃圾中含有非常多的有害物质,在回收处理过程中可能导致严重的污染,因而电子垃圾的回收与拆解一直是国际性的难题。但是贵屿的电子垃圾拆解业大部分是由家庭作坊来进行,这些作坊通常没有必要的设备和相应的技术,更没有充足的资金来降低污染。为了节省成本,家庭作坊往往采用最原始直接的方式进行电子垃圾的拆解,于是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严重的污染―尤其对土壤和地下水。这些污染在本世纪初引起了香港媒体的注意,并很快就把原本不为人所知的贵屿推向了世界关注的前台。

同时,这个问题又和电器产业整体的环保问题相关联。这种牵扯使得贵屿的问题更加复杂。全世界范围内的电子垃圾的数量将大得惊人。而这些电子垃圾中的50%~80%要出口到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去。(其中80%出口到亚洲,其中又有90%进入到中国)。

国家正制定厂商主导回收制度

的确,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旧手机等电子垃圾造成的环境问题已经不能忽视,亟需一个环保的解决方案。同时,我们知道,全球环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或许你此刻离贵屿很远,但难保其产生的有害物质没有对你造成影响。反观日本,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旧手机回收项目,通过环保的手法处理这些废旧电子垃圾。

据了解,废旧手机回收后的拆解、贵金属提炼、垃圾处理等工序成本都不低,但2011年实施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规定的废旧电器中并不包括手机,相关拆解企业也因此无法获得国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基金的拆解补贴,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废旧手机流入正规回收渠道的难度。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家相关部委正在制定相应的回收引导政策。今年6月,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科技部就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工作通知》,明确指出生产者在电器电子产品设计、生产、回收、资源化利用等环节具有主导作用,要求厂商承担其产品的回收、拆解、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如该政策能真正落地,或许将极大地改善目前废旧手机回收的尴尬现状。

无害化回收门槛高

废旧手机回收后之所以还能够层层转卖,无非是因为商家有利可图。由于要将废旧手机进行无害的正规拆解处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并有着很高的技术门槛,因此以翻新、拼装的方式处理废旧手机不仅简单,而且通过再次销售往往能够带来远高于正规拆解处理的利润;而那些不能进行这种处理的废旧手机,则会被送到广东一些“作坊式”的拆解企业,进行简单的暴力拆解后,对其中的贵金属、塑料等进行提炼回收,往往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目前,国内大多数地区尚无无害处理废旧手机的能力,也是这些废旧手机最终大多流向广东等地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国内每年产生的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这五大类废旧家电,进行正规拆解回收处理的比例尚不足10%。

个人隐患

眼下,我国法律法规对旧手机处置没有明确规定,旧手机回收利用市场显得较凌乱、不规范。随意翻新、拆解、组装具有很大的潜在危害。丢弃、焚烧废弃电器电子也会给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作为现代人最贴身的消费电子产品,智能手机已经和我们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扯上了关系。

二手手机回购网是现在比较新型的一个网络平台,不过回收的价钱参差不齐。笔者在联系了多个回收渠道后发现,同一部手机在不同渠道的价钱都不一样,这或许与行业缺乏标准有关。笔者也曾将闲置的电子产品卖给街边搞回收的,结果在价格上被坑了。所有人希望这个行业更加透明化,用互联网的形式提供估价平台。对于回收上来的手机,这些回购平台会对其进行性能评估,将它们分为报废和可二次销售的手机。

其中,报废的手机会交由环保企业对其进行处理,通过环保技术将其提炼为金属形态。这部分比例只有5%左右。其余大部分手机都会以二手手机的形式进行销售。目前,回购网的销售网点有五十多个,包括线上和线下的合作伙伴。二手机会明确标明“二手”字眼,且以低于新手机很多的价格销售。

不同款式、出厂时间、成色的二手手机出售价格都不一样,但总体会比回收时的价格高出一百元左右。除了回购网,目前市面上有了一批回收平台,如爱回收、易回购等,每个平台的定价方式会不一样,报价也就有所不同。以易回购为例,该平台目前已在北京部分商场铺设了网点,网点内的触摸屏会对手机进行部分测试,根据性能测试算出最后回收此部手机的价钱。一位易回购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在所有的性能指标中,维修过主板和icloud无法注销是最影响回收的两个因素,具体每个指标的算法由网站制定。

这种模式与美国的EcoATM回收亭相似。它通过运行一套复杂的算法,在人们将旧手机扔进去的时候,即时提供一个回收价格,将人们的回收成本降到最低。而在美国,手机门店和线上回收已经比较成熟,在这些手段的作用下,全美2013年总计回收了约2900万个电子垃圾。

虽然比美国市场兴起的时间晚了一些,但在回购网周旭创业五年后,他还是深切感受到了市场的变化。“起初一个月线上仅收了100台机子,当时感觉不到二手手机市场的存在。但到了今年6月,回购网每天平均收到的手机是600台。目前回购网已经达到每年上亿的销售金额。这足以证明上千亿的市场是存在的。”周旭说自己逐渐看到了希望。

对于平台而言,目前成本最大的部分是回收原始资本、环保处理和销售渠道的建设方面。随着业务的扩大,手机厂商纷纷对二手手机市场表示兴趣,7月底,回购网与魅族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对接双方的生态资源,开启以旧换新服务。随着用户更新速度加快,厂商白热化竞争刺激了整个市场,未来的市场将会是万亿级的。

正规军在行动

2015下半年起,各大手机厂商宣布了他们的回收利用计划。华为、魅族、奇酷360等手机品牌在新品的同时,纷纷宣布正式介入二手手机回收市场。二手手机回收产业,正迅速成为手机厂商、互联网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在今年4月,苹果公司也在国内开启了二手旧手机的回收计划。只要是iPhone4以上的机型(不包括iPhone6和6Plus),都可抵扣一部分现金换新手机。几乎与此同时,富士康也开始了二手手机的翻新及销售业务。可以说,目前的二手手机回收市场,各种手机回收模式此起彼伏,仿佛进入了战国纷争的时代。

一直稳居全世界手机销量首位后,今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增速开始出现下滑。但是,手机的回收利用却在升温。在2015年3月底苹果公司开始在中国内地市场推出“重复使用及循环利用计划”以来,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参与到这个本不起眼的市场中来。三星在4月份启动了针对S6系列的以旧换新计划。7月底和8月份,魅族、华为和360也都相继推出了手机回收计划。

据360最新的《旧手机回收价值调研报告》数据显示,用户更换手机周期已经从18个月缩短到15个月,有20%用户一年之内就会换手机。工信部统计数据则显示,截至2015年2月,中国的手机用户已达15.3亿,每年产生的废弃手机大约有2亿部。市场普遍认为,中国的废旧手机回收率尚不足1%。巨大的手机闲置数据和目前极低的回收比例,这似乎意味着国内二手手机市场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政策层的重视度也在提高,据媒体报道关于废旧手机回收的补贴政策和其他细则正在研究制定当中。这块被业内称为万亿规模的巨大蛋糕正在被切开,竞争才刚刚开始。

环保产业链阻力太多

然而,现阶段正规军的介入并没有让回收二手手机回收业务迅速火爆起来。归根结底,源于二手手机回收和无害化处理工艺相对比较麻烦。

香港新界的粉岭,一个“看上去并不高科技”的厂房里异常闷热,几台“其貌不扬”的大型机器摆在中央。这是一家做手机回收业务的环保企业,而且隶属香港处理量最大的环保企业。通过这几台机器,就可以完成一部手机从“验收”、“拆解”、“打孔清数据”再到“粉碎”的过程,不过这不包括后期对金属碎粒的熔炉和提炼环节。看上去略简陋的厂房和机器,据魅族科技副总裁李楠介绍:“苹果品牌手机的回收也曾是由这个工厂完成。”

不过现在这个工厂是魅族mCycle的合作方。按照魅族对废旧手机处理的描述,一般会经过“工厂再处理循环利用社会化再利用”的循环回收模式。这也是魅族Mcycle计划的环节之一,并喊出了“为手机负责到底”的口号。魅族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访谈时反复强调“环保”和“责任”。

但魅族同时也坦言:“我们并没有能力处理完手机回收产业链的所有问题,但我们尽力制造一种舆论环境。” 魅族的这种无奈,从市场教育以及政策支持上都不无原因。首先,中国一年销售四亿多部手机,但实际上回收的比例低得可怜。魅族以粉领这个工厂举例称:“看起来这么小的工厂甚至超越了现在整个行业回收手机的能力。”按照一位在美国和新加坡都有环保经验的业内人士判断:“从用户角度来看,可能要从95后、00后来培养这种意识。”

其次,政策上的支持并不明朗,甚至有手机回收圈的业内人士称:“受制于环保等因素的影响,这部分未来的门槛会越来越高。”可以比照的是,包括日本在内不少国家政策及补贴相对到位。早在五年前,日本的经济产业省便在预算中拨出5亿日元用于支持废旧手机的回收,全年回收手机600万部,日本人还把电子类废弃物叫做“都市矿山”。

篇8

为什么需要激励政策

循环经济之所以被称为经济,必然要在企业生产中产生经济效益。根据一般规律,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产生效益的主要来源有三方面:一是废弃物转化为商品后产生的经济效益;二是节约原材料带来的成本下降;三是减少的废弃物排放收费或污染物治理的资金投入。

应当看到,循环经济生产方式中试图实现减量和循环的多数环节,并不是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必然选择,废旧物资的再生利用过程也存在着可以替代的生产过程。现行市场条件下源自再利用和再生利用的原料不仅性能上常常不占优势,而且价格上也不占优势,以致循环经济的发展很难自发进行。从总体上看,目前普遍存在原材料价格障碍,以及由于收费、税收减免或国家优惠政策等原因导致的物质循环过程中的成本障碍,使得循环经济发展主体的经济效益难以显现出来。造成这种情况有多种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因为自然资源和再生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同。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等公共资源的“私人”使用与社会付出成本的不对称性,使得初次资源和再生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同。私人资本(包括所有非社会共有资本)总要在开采一次资源与利用再生资源之间进行成本比较,试图免费或低价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通过排放废弃物节约私人成本。

二是跨国公司基本垄断了国际上品位较高的矿产地,现有世界资源供应体系主要是满足发达国家市场需求的,这就导致在国际分工中存在着对原材料和能源提供国明显的价格不利因素。由于发达国家比较早地开发并利用了自然资源,本国资源大多已经被耗竭或开发成本增高,因而利用经济、技术乃至军事上的优势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快速脱贫,在没有能力建设完整工业体系的情况下,只能依靠廉价出卖原材料和能源积累资金;当发展中国家成为“后来者”需要利用外部资源时又常常受到排挤,并表现为价格歧视、没有定价权或话语权,明显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发展的资金成本。这种国际分工不利于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以大规模、集约化为特征的现代生产体系,使得大多数资源原材料的开采和加工成本日益降低,而对各种废旧产品和废弃物的集中回收成本却比较高,再利用和再生技术发展滞后,规模效益差。有些废旧电子电器的回收利用产生的效益,如果考虑环境成本,低于一次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益。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既要廉价利用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又要通过各种法规、公约或指令,要求产品出口国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生产者延伸责任”。

由于以上三个原因,再利用和再生利用原料的成本常常比购买新原料的价格更高,由此构成了推进循环经济的成本障碍。也就是说,从成本的角度考虑,企业不会优先选择循环经济的项目建设或生产方式的。

此外,由于各种“协议”收费的存在,按地区的优惠政策,以及国家政策的执行走样,税收环节的执行成本高等问题,导致再生资源使用没有成本上的比较优势。

资源价格和产权制度的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非常关键而又最难以推动的环节。由于实施赶超战略,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采用了生产要素低价的政策工具,如压低资本投入品价格、低农产品价格等。尽管经济体制改革已历经多年,但价格改革相对滞后,资源价格还不能反映真实成本,资源原材料被无偿或廉价使用。以“产量收费”的政策,不仅容易带来“挑肥拣瘦”、浪费资源的问题,还加剧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促成了有害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采用经济政策的作用不外乎有两类:一是激励作用,一是约束作用。用我们通常所说的话就是“胡萝卜+大棒”,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企业从中受益,而违反规定的企业受到惩罚。

激励作用。通过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经济政策的建立与实施,以鼓励那些率先实行低消耗、低污染的经济活动。这是因为资源消耗越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就越少,其经济行为的生态效率和效益就越好,从而激励经济行为主体采取科学的、先进的技术,把经济发展真正建立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实现生态环境和资源的科学、高效配置。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制度可以激励人们的经济行为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约束作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经济政策措施的实施,可使得经济主体不得不放弃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行为。因为资源消耗越高,生态环境的影响或破坏就越严重,其经济行为的生态绩效就越小,从而要求经济主体采取果断的技术经济措施转变经济行为方式,以利于实现生态环境和资源的高效配置。从这一意义上说,目前人们各种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必然在这一系列经济制度的制约下逐步转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轨道上来。

总之,要使企业生产中的物质能够“循环起来”,必须通过以制定政策为主的制度创新构建资源再利用和再生的生产环节的盈利模式,使市场条件下循环型生产环节有利可图,这样就可以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自发机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循环经济法》需要建立的激励政策

从总体上看,对于减量化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生产活动,应更多地采用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杠杆和税收手段,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对于构建循环经济系统,需要经常性的直接财政补贴的支持,从产业政策、财税政策、投资政策、价格政策、进出口政策等方面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制度和政策措施,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创造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1、利用财税政策激励循环经济的发展

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是指一国或一个地方政府在财政预算支出中给予某些经济活动的财政支持或税收减免。财政支持的途径包括建立专项基金、投资倾斜等;税收优惠则是对某些经济活动收入给予税收减免。其作用:一是通过财政补助(如贴息、直接拨款等)以降低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的投资成本;二是通过税收或收费以增加能源资源的使用成本。通过这两种手段的使用以调节人们的资源能源节约的行为。

我国在推动节约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就有专门的政策,包括对从事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等活动的有关企业及产品实行财政补助或税收优惠政策。

所得税:这是引导社会投资方向,优化产业结构的政策工具。国家对生产和制造节能设备和产品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所得税优惠。如在《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利用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可在5年内减征或者免征所得税。在《关于印发〈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的通知》和《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使用《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中的国产设备,经批准可实行加速折旧办法。

增值税:依据《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家“对利用废物生产产品的和从废物中回收原料的企业”,减征或者免征增值税。

基金:我国目前用以推动与循环经济有关的专项资金,主要有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清洁生产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创业基金等。

我国已经制定资源税和补偿政策。例如,我国实行资源补偿费制度,《矿产资源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和《水法》等均做了相关规定。

在激励循环经济的发展上,我国现有财税政策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有:

(1)增值税已经向资源综合利用倾斜,但增值税设置不合理。其一,我国目前的税收设计是以生产环节税为主,特别是增值税的政策设计实际上不是鼓励企业节约资源。因为企业越是节约,增加值的比例就越高,支付的增值税也就越多;其二,增值税的税率设定对国内外企业不公平,在“两法合一”后,一些实施细则尚需进一步完善和出台实施;其三,不少的企业为了少交增值税甚至逃税,想方设法通过收支账目达到不交或少交税的目的。因此,应借鉴国际经验,结合国内实际进行税制改革,从投资引导逐步向税收调节转移,使之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目标相适应。

(2)有税收优惠政策但没有惩罚性的税收政策。目前收取资源补偿费的范围狭小,许多资源仍处于任意、无偿使用的状态;就收取的额度而言,远远低于自然资源本身的价值,无法通过市场供求关系反映资源的稀缺性,导致社会上存在“资源无价值”的观念。资源税征收仅针对原油、天然气、煤炭、金属矿产、固体盐等资源,其目的主要是调节从事资源开发企业由于资源本身的优劣和地理位置差异而形成的级差收入,属于矿产资源占用税性质。这些资源税,一方面税率过低,起不到促进合理利用资源的作用;另一方面范围狭窄,如土地、淡水、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没有列入。又由于资源税收入大部分归地方,而且是对使用自然资源所获得的收益征税,往往起到了鼓励地方对资源过度开发的作用。更主要的是,我国的税收是建立在已经创造的财富基础之上的,对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经济活动没有相应的惩罚性税收。

(3)没有专门的环境保护税种,税收优惠措施不够。虽然我国已经在财政支出账户上列出环境保护目录,但税收体系中,没有专门的环境保护税种,可以勉强归入环境税行列的有资源税、消费税、车船使用税、城市建设维护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等,但其环境功能并不突出,也没起到相应的作用。此外,一些政策的操作性不强。例如,目前已经出台的环保节能的设备和技术标准推荐和禁止目录不多,使得许多政策难以操作。长期以来,我国鼓励资源综合利用,但一些地方对某些经济活动缺乏相应的标准和技术界定,给执行时带来不确定性。

最近一个时期,国家出台或调整了一系列政策,主要包括:国家发改委出台的控制产能过剩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投资导向目录,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和产品目录;调整资源型产品的价格及其价格形成机制,促使资源型产品的价格能反映其供求关系、稀缺程度和外部成本;调整进出口产品的关税税率,逐步取消资源型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对于高能耗、高物耗、重污染的资源型产品不仅不退税,还征收一定的关税。2005年以来我国已经进行了出口退税政策的多次调整。此外,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政府采购目录中,也将资源节约、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产品纳入政府优先采购目录,通过市场培育,促进循环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

根据已有政策和目前的现实,《循环经济法》中应明确规定以下内容:

(1)设立循环经济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循环经济技术、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示范项目和重大项目;开展循环经济的宣传、培训、教育和能力建设;开展循环经济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对发展循环经济做出突出贡献者进行奖励。

(2)科技支持。应将循环经济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自主创新研究、应用示范和产业化发展列入科技发展规划和高技术发展规划,并安排财政性资金予以支持。利用财政资金引进循环经济重大技术、装备的,应制定消化、吸收和创新方案,报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并由其监督实施;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协调机制,对重大技术、装备的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实行统筹协调和资金支持。

(3)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活动给予税收优惠。各级政府经济综合宏观调控部门对列入国家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鼓励名录的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进行认定。企业采用或者生产经过认定的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4)投资倾斜。各级政府经济综合宏观调控部门在制定和实施投资计划时,应当将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列为重点投资领域。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金融机构应当给予优先贷款等信贷支持,并积极提供配套金融服务。对生产、进口或采用列入淘汰名录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的企业,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授信支持。

(5)制定相应的价格、税收和收费政策。应当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对高消耗行业中的限制性项目,实行限制性的价格政策。对利用余热、余压、煤层气以及煤矸石、煤泥、垃圾等低热值燃料的并网发电项目,上网电价按照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确定。因地制宜,对生活垃圾的产生者征收垃圾处理费,并专项用于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贮存和处置,不得挪作他用。鼓励通过押金、以旧换新等方式回收废物。

2、培育绿色产品市场

绿色消费是重要的循环经济理念之一,是一种适度消费、节俭型消费、健康消费、安全消费和无污染消费。绿色消费要求在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使自然资源的消耗最少,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使消费的结果不致危及人类后代的需求。

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选择主要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如果仅靠环境意识,绿色消费就无法成为社会大众消费的主流行为。因此,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引导和促进绿色消费。政府是最大的消费者之一,对各种产品和服务的绿色采购具有很大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所谓“政府绿色采购”,就是在政府采购中引入对资源能源与环保的要求、方法和程序,在条件相当的情况下优先选择符合“绿色”标准的产品和服务。政府采购的绿色标准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资源节约、环保标准,而且要求产品研发、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再利用和再循环、处置的整个过程都符合相关标准。

政府绿色采购是一种重要的环境经济手段,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几乎涉及政府办公的所有方面和环节,如电话、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照明设备等室内办公用品,各种车辆、小型船舶等室外办公用品,以及办公建筑等。

2003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9条要求“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目标,包括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同时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16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优先采购节能、节水、废物再生利用等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产品。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通过宣传、教育等措施,鼓励公众购买和使用节能、节水、废物再生利用等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产品”。这为我国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提供了立法依据。

其后,国务院、国务院相关主管部门制定了一些有关政府绿色采购的政策、规章,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相关的实践。一些地方政府已颁布了或正在制定地方的政府绿色采购法规。随着政府绿色采购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一些行业、企业也主动地开始实施绿色采购。另一方面,我国的政府绿色采购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虽然《政府采购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对政府绿色采购义务做出了明确规定,但相关条款仅仅是原则性的政策宣示,而没有详细、具体的可操作性条款,没有对绿色采购的主体、责任、标准和清单进行准确界定。《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和《关于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的意见》虽然较为明确、具体,但效力层级较低,权威性较差,而且实践中随意性和不规范性较大,还存在着各自为政的弊端,冲突、衔接问题较为突出。

二是绿色产品的定义模糊,标准和清单不一,使得采购者往往无所适从。目前,我国不仅有全国性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以及某些地方政府制定的地方性政府绿色采购清单,还存在着多种正在使用的节能、环保标志。这些清单和标志既相互独立各有侧重,又相互重叠互不相属,不利于政府绿色采购义务的落实。

三是政府绿色采购清单范围过小,占政府采购的比例很低,无法有效推动政府绿色采购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