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市场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22 17:49: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光伏产业市场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光伏产业市场现状

篇1

【关键词】技术创新 因果关系 光伏产业

一、引言

目前,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越来越快,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巨大,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的技术、环境和市场等不确定性因素,低水平的发展将导致更少的光伏投资,这将延迟光伏技术的进步以及降低成本。一旦出现这个恶性循环,许多私人公司可能会退出光伏产业。此外,可再生能源政策激励措施,如健康和直接在一些国家的补贴,将进一步降低,鼓励私人公司进入循环。如果不考虑这些风险,政府和私人公司可能会造成更大大的PV投资损失。因此,考虑的关键因素和风险包括成本,研发投资,政策,应该分析光伏技术影响因素,为更准确地做出更好的R&D投资提供决策技术。

二、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规模经济特征

规模经济是指随着规模的扩大带来经济效益的增加,通过生产要素的集中程度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其优越性在于:由于产量规模的增加,随着产量的增加,导致企业成本的下降,然而规模经济追求的是最佳经济效益,而不是简单地追求产量规模的扩大;规模经济可以通过加大研发支出,提高技术水平,提升产能的同时提高产品品质。

2015年,全球M件产量大概是60GWp,而我国组件全年产量超过43GW,同比增长20.8%,产能利用率分化趋势明显,晶硅电池仍为主流,大多数企业盈利据统计显示:我国排名前11名的光伏组件厂家均为晶桂电池组件,其产量为26.5GWP的组件,占全国产量的61.6%,PV产业的规模化经济已经形成。

2015年,我国多晶硅产量约16.9万吨,同比大幅增长25%,比2013年增长了约一倍。2015年季度产量逐步提高,一季度产量3.7万吨,二季度产量4.1万吨,三季度产量4.3万吨,四季度产量4.8万吨。单就总产量和总产能而言,2015年国内全年多晶硅产能利用率达到90.9%,其中第四季度产能利用率超过100%。预计未来几年内,随着我国光伏组件产量持续增加,中国光伏市场将会成为世界光伏市场的主体。

三、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干中学特征

干中学,是指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随着生产经验的增加,获得到的知识技能,知识积累的外部性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外溢。近几年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快速,光伏产业链和产量不断发展和完善,但是,与国际光伏产业发展相比,目前我国光伏产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产业的发展一直受到技术和市场的阻碍。

2013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已占到全球总产量的40%,成为名副其实的光伏产品制造第一大国。由于政府的扶持及企业对研发投入的加大,使技术水平大大提升,专利申请也大幅增加,2014年的专利申请数相较是2000年申请数的23倍,这些研发使光伏发电成本大大减低。

四、我国光伏产业技术因果关系图

如前所述,通过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因果关系图,阐释了我国光伏的产业技术评估内外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在系统动力学模型中,系统的状态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因此在研究光伏发电产业系统动力学模型中,需假设其系统状态改变不少随机,而是连续性的趋势变化,是其他变量的因果循环关系导致的。

专注于光伏技术评价,本文建立明显的因果关系图,如图3-1所示。环境因素,包括CO2(二氧化碳)的排放,补贴,税收优惠,政策确定。由于在单位发电成本的差异决定着全国总能耗的比例,进而改变其大小和能源增长率。宏观经济学经济变量是受到这些变化的影响,从而导致不断变化,R&D投资与政府支持的更新,累积研发投资作为光伏的技术评估的一个内生变量。累计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支持。内部变量与外部变量通过反馈回路如图3-1所示。传统的方法不考虑这些因素,因此高估或低估的技术价值观,本文的方法减少这种偏见。

五、小结

本文在可再生能源相关学术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政策讨论等研究基础上,选择我国光伏产业作为研究的对象,考虑我国光伏产业技术创新不确定影响,应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构建出光伏产业因果关系图。通过我国光伏产业的技术特征描述。可以通过专业的因果关系图清晰的分析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与光伏发电产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其关系循环将为今后我国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及实施提供有力的政策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Kouvaritakis N,Soria A,Isoard S.Modelling energy technology dynamics:meth odology for adaptive expectations models with learning by doing and learning by searching.Int J Global Energy Issues 2000;14(1e4):104-105.

[2]Cody G,Tiedje T.A learning curve approach to projecting cost and performance in thin film photovoltaics[J].Record of Photovoltaic Specialists Conference,1996:1521-1524.

[3]HarmonC.Experience CurvesofPhotovoltaic Technology.http://iiasa.ac.at

[4]Isoard S,Soria A.Technical change dynamics: evidence from the emerging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ies[J].Energy Economics,2011,23(6):619-636.

篇2

关键词:金融危机;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

中图分类号:F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2-0162-02

一、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定义与应用

产业技术路线图(technology road mapping of industry)是指“以产业知识和洞见为基础的、关于产业前景的共识(consensus)”。它不仅包括路线图结果本身,还包括路线图的构建和调整过程;不仅考虑技术变量,还要综合考虑政治、经济、文化等变量,综合考察产业发展规律和达致愿景的条件和最优路径。

与以往产业规划方法相比,产业技术路线图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分析理念不同,技术路线图不是以现有资源推动为动因,而是以未来市场拉动为动因,产业资源创新必须满足未来市场对产业的需求。二是驱动力不同,以往产业规划以目标驱动为动因,采取非竞争性资源利用战略;而产业技术路线图是以市场拉动为动因,采取竞争性能力和机会发展规划。三是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过程集聚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人员和信息,提供了全景创意思维情景和方法。四是清晰的时间维度,以确保政策、技术、产品等产业要素协调演进。

技术路线图理论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70年代末,摩托罗拉、通用等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制定了企业技术发展路线图,随后,技术路线图理论在产业布局及国家或地区中长期科技战略规划中得到高度重视,美国、日本、韩国等先后制定了国家层面的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2008年,中国广东省科技厅最先在国内研究制定了基于地区的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

二、制定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的重要意义

光伏产业是低能耗、微污染、高产出的朝阳产业,符合国际和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方向。光伏产业还是新兴的高科技新能源产业,光伏产业的发展有利于缓解全球能源紧张局势、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随着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日趋紧缺,各国都特别重视光伏产业发展,并制定了相应的国家发展战略和扶持计划。2004年西班牙实施《购电补偿法》,采用政府补贴的方式鼓励光伏发电产业发展;2008年,德国下议院通过《上网电价法修正案》,刺激光伏发电企业的发展;美国自2005年起施行光伏投资税减免政策。中国也把光伏产业作为重点扶持的新能源产业之一。总理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支持和推进新能源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积极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2009年8月,财政部、科技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正式启动“金太阳工程”,这标志着中国大规模补贴光伏发电的开始。

光伏产业在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河北省拥有天威英利和河北晶龙集团两大光伏龙头企业,其在全国光伏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天威英利目前是中国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拥有从硅料生产到太阳能多晶硅电池的完整产业链;河北晶龙集团是世界最大的单晶硅生产基地,其产品质量和性能都达到同行业最高水平。但是,两企业都面临着“原料依赖进口、产品依赖外销”的发展困境。由于未能掌握高纯硅料生产技术,两企业95%的太阳能硅料依赖进口;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产业政策支持,企业生产的光伏电池95%依赖外销。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对太阳能电池的需求大幅缩减,多晶硅价格暴跌近70%,但由于国内光伏企业的恶性竞争,进口硅料的价格却不断攀高,光伏产品利润锐减。金融危机将河北省光伏产业“缺乏核心技术、两头在外”的结构弊端暴露无遗,如何改变这种困境,实现河北省光伏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战略课题。

在此情形下,我们认为,应用技术路线图理论研究和制定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是必要而重要的。这是因为:其一,技术路线图理论在指导新兴产业发展上,具有其他产业规划理论不可比拟的优势,摩托罗拉、通用等知名企业以及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实践都已证明了这一点。光伏产业作为新兴的高技术、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在发展初期,难免出现盲目发展的弊病。研究制定符合光伏产业发展规律的技术路线图,对于保持河北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指导意义。其二,能源市场的多元竞争格局要求必须密切结合市场需求,谋求产业未来发展。随着石油、煤炭等资源的日益枯竭,太阳能、风能、氢能等新兴能源产业得到更多支持和发展,谁能在新兴能源产业中占据主流尚未可知。在此情形下,河北省光伏产业必须抓住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的良好契机,结合国内外市场需求及自己实际情况,精确定位未来发展愿景和产业技术路线图,理性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其三,河北省虽然拥有保威英利和晶龙集团两大光伏龙头企业,但由于未能掌握硅料制备技术,在光伏产业链上仍处于劣势地位,因此,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尽快实现在硅料制备、光伏发电等关键技术上的突破,是提高河北省光伏产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而技术路线图理论作为一种技术创新管理工具,对于寻找关键技术创新突破口以及实现技术创新目标的最优路径具有指导作用。其四,正如广东省率先在国内制定区域性产业技术路线图那样,研究制定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对于其他省以至全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具有借鉴价值,有利于提高中国光伏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三、制定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基本原则

第一,弹性原则。产业技术路线图不是封闭的“黑箱系统”和僵化的教条,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既要遵循路线图制定的一般方法,又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灵活调整,以适应特定的研究对象。制定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既要充分考虑光伏产业在河北发展的实际,又要考虑河北省产业结构的整体布局和发展目标,还要充分考察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河北光伏产业发展的传导机制和应对策略。第二,整合原则。如上文所述,产业技术路线图的优势源于路线图的制定过程,而不仅仅是路线图本身。在这个过程中,聚集了不同领域的人,为信息和观点的共享创造了机会,并且提供了一个整体考虑问题和创意思维的方法。要充分实现路线图的好处,可能需要若干次反复过程,正是在路线图的不断整合优化过程中,它有力地推动了产业战略规划。第三,时间原则。产业技术路线图不仅要标明实现产业发展愿景的关键路径,而且要清楚地表明实现路径的时间维度,从而确保政策、资金、技术、产品、服务等要素的协同发展,并及时反映产业发展环境的动态变化等。第四,协调原则。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需要政府、企业、研发机构等多个部门或组织的共同参与,因此,需要统筹协调各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与意愿,在技术路线图制定过程中,尽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促进知识共享,达成并实现共同愿景,推进技术路线图工作健康发展。第五,保密原则。产业技术路线图是对特定范围特定产业未来发展的总体规划,其中可能涉及到相关参与者的核心利益,因此,对于涉及国家安全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信息应事先明确并签订保密协议,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过程及结果应根据事先协议在特定范围内公开和共享 [4]。

四、制定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的主要步骤

组织制定技术路线图的主体和领域不同,绘制技术路线图的步骤也不尽相同,制定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可遵循如下步骤:

1.深入研究河北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编制内容和方法

在制定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时,不仅要充分把握国内外光伏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还要认真研究河北省光伏产业的现状。河北省的光伏产业起步较早,但河北省的光伏产业仍属后发区域,产业结构、技术水平、政策环境等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有很大差异和差距,需要针对特定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2.正确选择河北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分析路径

根据产业技术路线图原理,我们认为,制定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应遵循以下分析路径:产业现状分析产业市场需求分析产业发展目标分析产业关键要素项目研发需求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路径,河北省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分析路径可包括以下内容:(1)光伏产业现状分析,包括国内外省内外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影响河北省光伏产业发展的环境因素等;(2)光伏产业市场需求分析,包括光伏产业在河北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发展趋势和发展动力、产业关联度、产业资源现状、未来产品市场等;(3)光伏产业发展目标分析,包括未来市场对光伏产品的需求、相关产业目标要素、国家及河北省光伏产业发展目标等;(4)光伏产业关键要素分析,包括影响产业发展目标实现的关键技术、政策、管理等以及需要优先解决的关键要素等;(5)项目研发需求分析,包括突破关键要素瓶颈需要培育和提升的能力、技术、政策和管理创新模式。

3.设计河北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编制流程

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大致包括准备、开发和修正三个阶段。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有:选择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的产业,界定产业技术路线图的范围和边界,选择制定技术路线图的参与者,成立课题组和组建工作团队,确定工作流程以及查阅搜集相关文献资料等。开发阶段的主要工作有:设计德尔菲调查问卷,召开头脑风暴系列研讨会,分析判断市场需求、产业发展目标、阻碍产业目标实现的关键要素,绘制产业技术路线图等。修正阶段的主要工作有:研发项目凝练,制定研发投资决策和行动计划,对产业技术路线图进行定期评估与更新等。

参考文献:

篇3

今年1月份天津口岸太阳能电池出口的主要特点

(一)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为主。今年1月份天津口岸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太阳能电池207.5万吨,下降0.3%,占同期天津口岸太阳能电池出口总量的95.8%。同期,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8.6万吨,增长1.6倍。

(二)外资企业是出口主力。今年1月份天津口岸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太阳能电池216.2万吨,增长2.6%,占同期天津口岸太阳能电池出口总量的99.8%。

(三)主要出口至香港地区,韩国和日本。今年1月份天津口岸出口太阳能电池至香港地区63.4万吨,下降2.2%;出口至韩国40万吨,增长0.8%;出口至日本34万吨,下降14.7%。3者合计占同期天津口岸太阳能电池出口总量的63.4%。

今年1月份太阳能电池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国际上低碳理念盛行,太阳能产业发展带动市场需求旺盛。在当今能源短缺的现状下,各国都加紧了发展光伏的步伐。美国提出“太阳能先导计划”意在降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成本,使其2015年达到商业化竞争的水平;日本也提出了在2020年达到28GW的光伏发电总量;欧洲光伏协会提出了“setfor2020”规划,规划在2020年让光伏发电做到商业化竞争。在发展低碳经济大背景下,各国政府对光伏发电的认可度逐渐提高,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得以迅猛增长。据预测,2010年~2020年全球光伏产业的年增长率将达到34%。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其价格也随之高涨,市场出现爆发性增长。

(二)国内产能旺盛,成为出口增长的有效保证。我国自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颁布以来,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迅速,产量已占据全球四成。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作为太阳能利用中最具意义的技术,成为世界各国竞相研究应用的热点,近10年以平均每年30%的速度增长。近年来,我国已成为太阳能光伏的重要生产基地,形成了高纯多晶硅制造、硅锭、硅片生产、太阳能电池制造、光伏组件封装以及光伏系统应用等环节的产业链,光伏设备制造及一些光伏配套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光伏产业出口创汇金额约为158亿美元。目前我国从事光伏产业的企业数量达到580余家,从业人数约为30万人。2009年我国多晶硅、硅片、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产能分别占据全球总产能的25%、65%、51%和61%,太阳能电池产量也占了全球太阳能电池总产量的四成以上。近几年来,国内光伏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资金、人才两大市场要素,实力不断增强,涌现出一批诸如天威新能源、无锡尚德、英利等大型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并跻身国际领先行列。产能的强势,从根本上保证了企业的接单能力,基本上满足了出口的全部需求。

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我国对光伏产业的政策支持,强力推动太阳能光伏发电在国内的大规模应用。2010年12月2日,财政部、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国家能源局四部门宣布,将在未来几年借助财政补贴、“太阳能屋顶”项目等一系列举措,强力推动太阳能光伏发电在国内的大规模应用。明后两年,四部门决定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3个开发区确定为我国首批“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财政部将继续采取财政补贴方式,支持金太阳和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其中对关键设备按中标协议价格给予50%补贴。此次政策的出台预示着政府部门有意拉动光伏电产业,通过政府扶持的方式加大光伏电的市场竞争力,光伏电上网电价也呼之欲出,这将改变我国光伏电长期依赖出口的状况。

(二)欧洲各国削减太阳能应用补贴,对我国光伏行业出口产生严峻考验。欧美国家近几年对光伏发电的补贴政策直接促发了太阳能产业的勃兴。而自2010年起,欧洲主要太阳能应用企业正在纷纷退出或者逐渐削减享受补贴比例。2010年7月1日起,德国对屋顶光伏系统和和移除耕地农场设施的补贴额将减少13%,从今年10月1日起,总补贴额进一步减少3%。2011年9月,捷克出台政策,规定明年3月,建在农业用地上的太阳能发电厂将不再获得政府补贴,预计将减少700兆瓦太阳能电站的投资。10月,英国政府将大幅下调公共开支,其中,太阳能补助名列其中。自2011年12月31日起,意大利决定开始削减对太阳能光伏项目的补贴。未来几年,欧洲的需求将经历巨大的市场波动。这对以欧洲为重要市场的我国企业是严峻考验。为了赶上每个国家对光伏补贴的末班车,短期的订单量提高和产能释放可以预见。但长期来看,2010上半年欧元对人民币累计贬值20%和产业补贴政策的不确定性都加重了国内光伏出口的负担。国内光伏组件出口市场参与者在积极关注我国能源规划和光伏发电项目的各类计划的同时,还要时刻了解国外主要光伏组件进口国的市场变化。

(三)两头在外的行业现状,削弱国内光伏企业发展前景。尽管我国制造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光伏产品,但两头在外的市场布局,却让我国的光伏产业无法逃脱一条锁链。近期,美国贸易代表USTR办公室公告称,应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申请,美方将按照《美国贸易法》第301条款,对我国政府所制定的一系列新能源政策和措施展开调查。厚达5800页的申请书内,指控了我国政府所谓“不公平支持”的罪名包括出口限制、歧视外国公司、商品进口要求技术转让、补贴国内公司等多种。身为最大的出口国,国内光伏企业却似乎并没有多少国际话语权。两头在外,依旧是这个行业的现状实情。如何扭转日益狭仄的发展空间,启动国内市场无疑是业界共识。政策的制约是推动一体化的重要壁垒,尽管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标准,但太阳能利用方面的管理体制仍过于分散,激励政策体系仍需进一步健全。

相关建议

篇4

关键词:光伏产业 全面质量管理 新能源 产业升级

中图号】:F426.6;F273.2

我国光伏行业由产业大爆发到低迷似乎在产业发展之初已经埋下了“地雷”,产业大多集中在资金、技术门槛较低的产业链中下游环节(硅片、电池片、组件),产业扩张速度远大于技术更新速度,产品质量长期处于无标准状态,包括原材料进料控制环节、关键辅助材料的进料控制、生产过程质量监控、成品检验环节等等都无统一控制标准,甚至有些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还不健全,缺乏系统的有效的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人员大多都是有生产人员兼任,缺乏系统质量管理知识,缺乏质量管理意识,这是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旨在通过使顾客和所有相关方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将全面质量管理运用到光伏企业质量管理的实践中,将有助于提升全员的质量意识,降低影响产品质量的隐患。本文将结合光伏产业的现状,对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光伏产业现状进行深层次分析和探讨,全面质量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将会助推光伏产业在现阶段集体低迷阶段寻求一种新的突破,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行业由不规范走向规范的必要手段。

1 光伏产业现状

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称之为光伏产业,光伏产业链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5个环节。

上游产业为硅料、硅片环节;中游产业为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下游产业为应用系统环节[3]。

光伏产业目前主要问题是光电转换效率的瓶颈,影响转换效率的因素是个复杂和综合的因素,硅片生产原材料中金属杂质含量的控制,原材料生产环节的环境,硅片成品质量的控制,电池工艺,组件封装所使用原辅材料都是质量管理的重点,都是影响光电转换效率及光伏产品寿命的关键因素。而目前由于质量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各个环节的控制都有待加强。

2011年下半年,受欧债危机及美欧双方的影响,光伏行业出现前所未有的危机,企业纷纷出现减产,甚至倒闭的浪潮。

光伏产业除了面临外部市场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外,自身也存在方方面面问题,前几年各企业在纷纷抓住欧洲光伏市场,大搞企业规模扩张,产量至上的同时,却忽略了企业自身技术更新,新产品研发投入相对较少,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曾经一度行业内出现“拥硅为王”的局面,无论产品质量如何,只要有硅料就能赚钱的局面,原材料进料检验形同虚设,企业只是单纯忙于应付订单,质量控制完全处于失控状态。

2 全面质量管理在光伏产业发展中作用

2.1 全面质量管理在光伏企业中的应用

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是通过对产品、服务、人员、过程和环境的持续改进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或各类组织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

上游多晶硅企业,由于其技术多半来自与国外,中下游需求量的巨大缺口,使得企业无暇顾及质量管理环节,诸多产品质量纠纷频发,中下游客户投诉较多,而且终端出现较多低效产品。因此引入全面管理,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管理在各生产环节、质量监控环节的有效贯彻,把全面质量管理在其他行业的经验借鉴到光伏企业中,人人参与企业管理,人人加强质量意识,并有效贯彻,才能有效降低下游企业的风险,降低本企业成本,增加自身竞争力。

处于产业链中游的单晶硅片、铸造多晶硅片、电池及组件生产企业,对于原材料的控制,包括合格供应商的评定,在光伏市场好的时机,只是把更多精力放在抢市场上,企业在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上有时会流于形式,在质量管理中明显存在以下误区。

(1)基层管理者或一线员工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认识仅停留在很肤浅层次,存在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与质量体系无关,而且质量管理属于品质管理部门的事的误区。

(2)有些企业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太过沉迷于理念,以宗教般的狂热去培植它,而不注意创造成果。如过多地将精力投放在产品质量、成本控制、员工培训和改进过程上,而不是关注如何提高顾客满意程度、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上,没有以产品的市场和顾客接受程度作为质量管理的标准,而是盲目追求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在过程和形式。

(3)光伏企业由于属于新兴行业,生产、技术、研发、质量管理各部门对于质量管理存在各司其职,对于产品质量问题存在相互推诿,各扫门前雪的现象。

(4)全面质量管理虽已在各部门 ,各个环节建立,单个部门各环节对于全面质量管理还存在理解上及应用上的偏差。

另外由于缺乏对上下游产品的了解,没有从本质上去深入研究造成电池片低少数载流子寿命、低转换效率、高光衰减等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首先表现为无法有效对上游原材料进行控制,究其原因固然有检测手段、检测人员的因素、检测方法不完善,无标准可依的因素,但根本性问题还是缺乏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缺乏有效贯彻质量管理体系的意识和手段。因此到了下游光伏电站建设阶段,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都由点积累起来形成线和面,集中凸显出来,但是一旦电站建设完毕,再去考虑原材料质量的问题,已经于事无补,所以光伏产业各环节各链条的质量控制都至关重要。

2.2 全面质量管理促使光伏产业升级

光伏产品质量问题,尤其是光电转效率及寿命问题,属于光伏产品的核心问题,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光伏产业链中的每个控制环节不健全不完善,都会为光伏产品的光电转效率及寿命存在直接或潜在影响,在生产和质量控制的每个环节都要做到零差错,从这点来讲,全面质量管理重要性不言而喻。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开展以质量为中心,以本组织全体成员参与为基础的一种管理方式。它的目标是通过顾客满意和该组织全体成员和社会受益,以达到长远成功。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本质是全员参与,全员获益,因此引入到新兴的光伏产业中,更能规范光伏企业发展的盲目性,更能提升整个产业链产品的档次,从原材料开始控制,而且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达成统一的质量控制目标,以最终建设高质量,高光电转效率,高寿命的光伏发电系统为信念,就会在原料采购、产品生产、出厂检验各个环节各司其职,严格遵守质量管理体系规则,最终促使光伏产业持续升级,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转型升级;光伏产业;政府救助

一、引言

近年来,依托太阳能开发利用而形成的光伏产业已经成为继IT行业后又一爆炸式发展的行业。截至目前,全球光伏太阳能并网发电30余万千瓦/年,已经成为继水能、风能之后的第三大可再生能源,产业前景十分广阔。自2003年起我国光伏产业链条逐步形成并取得了快速发展,产能、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其中90%以上产品出口至国外,也就是产品生产在国内、光伏应用在国外,这与世界光伏发电的快速发展息息相关,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光伏发电,需要大量的太阳能电池及电池组件,而这给我国光伏产品生产带来了契机,在劳动力成本低及政府补贴的刺激下,全国各地纷纷以战略新兴产业的名义上马光伏项目。我国光伏产业的重点集中在光伏电池及组件的生产及出口上,而不是大面积的光伏应用。在2011年欧债危机与欧美“双反”的情况下(近期由于中欧达成光伏产品出口承诺,出口量会出现反弹),严重依赖出口模式的光伏产业受到严重影响,光伏企业大面积停工甚至破产。基于此,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尽可能支持光伏企业走出低谷。截至目前,无论是实务界还是理论界,对光伏产业走向基本达成一致:转型支持国内光伏发电产业。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以东营光伏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东营光伏)为案例,在我国整个光伏产业快速增长的大环境下,通过对东营光伏发展历程的回顾,重点分析太阳能光伏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其发展规律中政府与市场的激励相容机制,通过对政府救助模式规范性与实证性的分析,探求我国光伏产业未来发展中政府行为的着力点及行为边界。

二、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困境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到2012年末,我国共有光伏企业达460多家,其中硅片生产商69家,组件生产商349家,电池组件企业42家。目前我国光伏产业链已比较完备。

(一)多晶硅产量快速增长,但核心技术缺乏,高纯度多晶硅依赖进口。硅材料是整个光伏产业的基础,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没有硅材料的提纯、生产就不会有光伏产业。从2005年至2011年,我国多晶硅产量从80吨猛增至7.9万吨,增长了986.5倍,年均增长速度高达215.6%。虽然我国多晶硅产量快速增长,但是由于生产技术落后,产品质量相对较差,每年仍需从国外进口大量高纯度多晶硅。

(二)光伏电池产量居世界之首,出口多、应用少。太阳能光伏电池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核心部分,光伏电池生产也是光伏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在补贴政策刺激下,德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光伏应用市场大幅扩张,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猛增,对太阳能电池需求猛增。受此因素推动,我国太阳能电池行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到2012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达到20.5GW占世界产量的39.04%,光伏电池产量连续7年居世界第一,是全球名副其实的光伏电池制造中心。与我国巨大的太阳能电池产量相比,我国的光伏装机容量却很小,2012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约为20GW,而国内装机量只有5000MW,仅相当于国内产量的10%,超过90%的太阳能电池要出口到欧洲、美国、日本等光伏应用国家。

(三)传统模式受困,光伏应用扶持政策力度小、企业难以形成有效预期。对比国内外光伏发展政策,我国光伏政策不足之处:第一,虽然我国于2011年7月24日了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规定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为每千瓦1元,此外,根据项目核准时间和地点的不同,部分情况实行每千瓦时1.15元。但是该政策并没有规定此标杆上网电价实施的年限,不能给国内光伏市场投资者一个获取投资收益的预期。其次,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光照条件差异巨大,单一水平的电价无法推动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最后,对于项目的申报审批程序,项目的并网规定,该政策都没有涉及。业内担心光伏电站有可能出现类似风电那样无法并网的情况。第三,缺乏国家性的税收优惠政策。第四,缺乏技术扶持和光伏人才培养政策。

国外光伏产业、光伏发电市场的成功经验可归纳为: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大力支持技术创新以及市场支撑政策的实施。尤其是德国的法律环境、日本的技术支持、美国的市场支撑,都有效地促进了该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进程。

三、东营光伏政府救助产业转型案例

东营光伏(简称东营光伏)于2005年在东营成立,注册资金4亿元,公司目前涉足太阳能级硅棒生产、电池片制造、光伏组件封装和光伏系统集成等多个光伏产业环节,2008年在欧交所创业板alternext市场成功上市,成为第三家在alternext上市的中国企业。东营光伏的发展模式与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模式一致:政府支持―依赖出口―规模扩张―出口受限―产业转型。

(一)企业出口扩张阶段

东营光伏在政策刺激、当地政府支持下,积极出口光伏组建以满足国外光伏应用市场,无论是光伏组件生产还是出口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是遭受欧债危机以及欧盟双反,从2011年开始出口创汇以及电池产量出现明显下降。东营光伏在积极出口创汇的同时,由于光伏产业的主要市场是欧美发达国家,光伏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最大,光伏组件价格不断下滑,同时2010年以及2011年,包括德国在内的多个国家下调对于光伏产品的补贴措施。2011年11月,美国商务部展开对中国75家光伏企业的“双反”调查。美国商务部先后初裁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2.9%至4.73%的反补贴税和31.14%至249.96%的反倾销税。产品90%出口欧美市场的东营光伏受到重创。根据东营光伏年报显示,2011年其收入为2.12亿欧元,同比2010年2.6亿欧元有所下跌,而运营利润为2710万欧元,同比前一年的2956万欧元也已下降。2011年的净利润则为负数。随着市场需求的大幅下降,东营光伏几条生产线仅在零星生产,而产品也只能经过台湾企业再销往欧美市场,这也使得本来就不高的利润进一步被压缩。最终使得东营光伏面临退市清算的可能。

(二)光伏发电转型阶段

在东营光伏依赖出口促进发展的同时,积极进军光伏发电市场,尤其是在受到金融危机及欧美双反的情况下,从积极出口到积极建设光伏电站,东营光伏走出了一条成功转型之路:从光伏组件出口到光伏电站建设。东营光伏于2009年进入光伏发电市场,第一个发电站是总投资4600万元的960KWp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站,在当时是山东省内规模最大、也是首家并网发电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东营光伏发电站的建设一方面是为了应对未来市场的波动,另一方面也是当地政府的支持,当地政府将以960KWp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为先导,发展与光伏发电产业配套的服务业和相关产业,促进光伏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和发展水平,拓展产业集聚空间,形成有东营特色的光伏产业链及衍生的光伏产品生产与检测设备、原辅材料制造产业基地。随着政府支持光伏发电市场政策的出台以及欧美双反政策的实施,我国光伏发电市场开始大规模启动。

2010年东营光伏7兆瓦太阳能光伏并网电站工程并网仪式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东营光伏7兆瓦太阳能光伏并网电站工程由东营光伏太阳能有限公司承建,是山东省首批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之一。工程总投资2.25亿元,年发电量为948万kWh。该工程环保效益显著,年可节省标准煤3309吨,减排二氧化硫102吨,减排氮氧混合物32吨,减排二氧化碳9000吨,减排可吸入颗粒4吨,减排灰渣1015吨。东营光伏7兆瓦太阳能光伏并网电站创造了多项“第一”。在规模上,它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晶体硅并网电站;在产品上,它在国内光伏电站中第一个使用200W高效能电池组件;在工程施工上,它是全国第一个使用地锚式结构作为工程基础的光伏电站;在建设标准上,这也是国内第一个以欧洲标准建设的光伏电站。被列入“金太阳示范工程”的中国光伏集团东营7兆瓦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站项目,自2010年12月29日并网发电以来,已累计发电124万千瓦时,日均发电2.6万千瓦时。该项目设计年均可向电网输送948万千瓦时的清洁电能。

(三)当地政府托管阶段

为了保护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当地政府紧急出台相关方案,将东营光伏进行托管,2012年11月5日,东营光伏宣布公司所有权重组计划,根据卢森堡大公国法律组建的公开股份有限公司,东营光伏接下来将进行所有权重组计划来加强公司的发展。另外,东营光伏因为目前的光伏行业危机正在经受着严重的资金流问题和子公司东营光伏归还银行到期贷款及履行其他承诺,因此相应来说东营光伏必须尽快找到其他融资措施。鉴于此,由东营市政府控制的公司提出了购买东营光伏50.38%的股份,东营光伏是中国光伏卢森堡的一个全资子公司也是公司的唯一资产,购买对价是1000万美金。经与东营光伏管理层的协商,东营光伏董事会认为该协议可以接受并且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公司股东和雇员的利益。东营光伏董事会因此建议在2012年11月5号召集股东会来对此给予批准。其东营光伏的股份交易也将在该信息发出后下一天进行复牌。将50.38%股权转让给东营市政府后,东营光伏依托当地资源积极进行业务转型,转向国内市场,将业务重点转向独立电站的生产和建设,在其战略部署中光伏发电业务占将到公司营业额的40%。东营光伏的选择,正是目前陷入全行业困境的山东光伏企业的共同选择。在东营光伏之前,包括力诺光伏、华瀚光伏等,都已转向光伏电站的建设。2012年11月9日,东营光伏(东营光伏)正式通过了将50.38%股权转让给东营市国资控股企业的决定,这也标志着继江西赛维之外,政府直接出手光伏“救市”又添一例。鉴于行业内外交困的现状,目前整个光伏业“国进的态势”已经十分明显,而东营光伏“依赖出口―转战国内―国资控股―建光伏电站”的自救路径,在国内光伏行业尤其具有代表性。

东营市政府雪中送炭注入的1000万美元,将使东营光伏获得更多的资金流动性,并通过电站项目增加产业多样性,在行业大萧条背景下保持盈利和增长。而就在东营光伏宣布转向光伏电站建设,并希望这一业务能占到公司营业额40%份额前1个月,财政部、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多部委联合了补贴小型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补贴计划,这一总补贴额度超过700亿元的庞大计划,意在通过扩大内需,解决目前光伏企业存在的出口难和产能过剩问题。2013年随着10MW并网光伏电站的启动,东营光伏政府救助后的转型之路正式启动。

四、案例分析及结论

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前景已形成全球共识,回顾德国、日本等国光伏应用的过程,政府扶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相比传统化石能源发电,光伏发电成本高昂,严重制约着光伏应用市场的扩大,进而限制了太阳能电池市场规模的扩张。从产业政策上来看,由于光伏产业还处于生命周期中的初创期,因此对产业政策的依赖性较强,必须依靠政府产业政策弥补高成本、技术不成熟的不足。而当前我国光伏产业扶持政策还十分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光伏市场的扩大,进而造成我国大量太阳能电池产量不得不出口国外。我国光伏电池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状况,使得我国光伏产业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大。

结论一:东营光伏在政策支持、地方政府支持以及国外光伏应用市场需求扩大的拉动下迅速发展成为当地战略新兴产业的支柱企业;但是发展靠出口、国内光伏发电市场发展缓慢的现状使得其发展受制于国外市场,这种产品生产在国内、应用在国外的发展模式并不能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真正发展。

结论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往往存在目标函数不一致的情况。在我国光伏行业出口受阻、大量企业破产的情况下,中央政府紧急出台光伏发电政策,启动国内市场的同时真正促进光伏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应用。许多企业的生存发展交由市场决定,但是在政策落实中,地方政府出于考虑财政税收、人员就业、银行贷款质量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积极对光伏企业进行救市,东营光伏仅是其中一个例子,大多地方政府采取了类似政策,选择支柱企业进行资金、政策支持,尽量不被破产清算。

篇6

关键词:光伏企业;风险管理;融资模式

我国的光伏产业发展起步相对比较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光伏电池大规模生产发展后,我国在光伏领域的发展投资就加大了比例。光伏企业发展中的融资以及风险管理成为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只有在实际中的融资以及风险管理的整体水平上得到了提高,才能真正有助于促进光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光伏企业融资模式和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1.1光伏企业融资模式分析

光伏企业是比较典型的国际新创企业,对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拓展有着积极意义。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对能源的需求量比较大,传统的能源利用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愈来愈严重,在这一基础上将光伏产业的发展力度进行加强就比较重要。光伏企业要想得到迅速发展,需要注重融资的能力提高,在融资模式层面优化选择。光伏企业的融资模式总体来说主要有两种类型,一个是直接融资,一个则是间接融资模式。

从光伏企业融资模式中的直接融资模式分析来看,也包含着诸多内容,有风险投资以及项目融资等。例如项目融资的内容,这是对大规模资金项目需求开展的金融活动,在主要的特征上就是项目自身的资金规模比较大,在经济效益的强度层面也比较大。其中也有建设经营转让模式和TOT模式等。对于光伏企业的间接融资模式层面,在资金的需求方以及资金原始供应方下所发生的直接交易关系。这其中又包含着民间借贷活动以及政策性融资等。间接融资的特征也比较鲜明,主要表现在借贷的形式相对比较灵活,在期限上比较短。

1.2光伏企业融资和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从当前我国的光伏企业融资以及风险管理的现状来看,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相应问题,一些光伏企业盲目的扩张,从而就出现了产能过剩的危机。我国的光伏产业除了终端环节,在产业链生产环节的大幅投资扩张的现状也比较突出。光伏新能源在近些年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各个省份也都制定了相应发展策略,为加强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全国性的投产以及开工建设生产线大大超过预期,产能过剩的问题较为突出。

光伏企业融资的工具相对比较单一化,在市场层面也相对比较集中。国家开发银行对光伏发电项目提供的为长期贷款以及短期和流动资金贷款,而光伏产业融资的模式比较单一化,主要还是以贷款为主,这一单向的融资模式对当前光伏企业的发展情况已经不能有效适应。加上在风险管理层面的不规范以及财务制度建设没有完善等,这就必然会影响光伏企业融资模式风险管理的水平提高。

另外,光伏企业发展中的融资过程中,在政策风险的因素影响下,对光伏企业产业融资也有着诸多不利。这就体现在补贴政策层面的不确定性,由于政策层面支持不稳定,在一些细则上没有完善制定,这就对金融业的分布式光伏行业发展的信心支持有着诸多不利。再有就是光伏电站卖点风险的存在,对光伏企业的产业融资有着诸多不利。

光伏企业融资在全球化经济发展背景下,将会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在产业结构失调以及资金结构不合理和技术落后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光企业的融资以及风险管理的质量水平提高,就有着很大负面影响。积极应对以上的问题,才能真正有利于光伏企业的良好发展。

2.光伏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策略的科学实施

光伏企I融资模式的优化及风险管理的优化,需要从实际出发,国家开发银行层面的支持就比较关键。在国家出台了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金融服务意见后,这就为光伏企业的融资带来了很大方便。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要注重为光伏应用羡慕从利率以及贷款年限上给予优惠支持,可在贷款的年限上进一步延长,在贷款的利率方面能适当的下浮。国家开发银行的支持融资的业务也要进一步扩大化,构建完善化的光伏发电贷款风险管理制度,从而进一步推动光伏企业的良好发展。

加强光伏产业链完整性。光伏企业融资风险管理实施中,要注重内部危机的解决,加强光伏企业的重组转型效率的提高,在产业链的完整度层面加以保障。我国在终端市场的发展方面,空间还比较大,在分布式的光伏电站建设的速度上能进一步加快,光伏发电站的电力并网操作的解决优化目标要尽快实现。政府方面在一些可操作性的细节规范上加以完善,对光伏终端市场积极开启,将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化,这样就可有效降低对国外光伏市场的依赖。

注重融资渠道的多样化。光伏企业的融资发展水平提高,银行金融机构方面就要注重新融资渠道开启,对有着实力的企业转型发展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地方政府可作为中间人,向金融机构协调,对光伏企业的贷款融资给出方便,在银行压缩贷款的幅度上有效降低,对光伏企业的资产实施盘点核实,在资产的质量层面能准确性的评估。这样就能有助于融资的顺畅性。在融资的渠道方面,也可通过众筹模式的应用等,在行业写作以及自律管理的工作上规范实施。

强化风险管理的能力。光伏企业在面临当前的发展时代,要注重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不断的强化自身经营管理整体水平,在各个环节能进行有效优化,并要能结合市场的实际状况在资本结构的调整上加强,从而在成本管理上不断提高。

篇7

【关键词】 光伏产业; 融资; 对策

被喻为21世纪“金色产业”的光伏产业代表了新能源的发展方向,世界各地纷纷把光伏产业作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宁夏自治区政府根据国内外发展形势和区内实际,将太阳能光伏产业等新能源产业,确定为宁夏自治区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在这一政策指导下,近年来,宁夏自治区光伏产业迅猛发展,成为全国发展最快的省区之一。但发展光伏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现阶段,资金已成为制约宁夏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如何解决宁夏光伏产业的融资难题已成为其发展中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宁夏光伏产业发展及融资现状

(一)宁夏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当前,宁夏发展光伏产业已具备了众多有利条件,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 974小时,无霜期168天,最高气温38℃,是全国光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境内硅石资源储量大,品位高,赋存条件好,是生产工业硅、多晶硅的优质原料;全区电力供应充裕,输变电系统完备,可以满足光伏材料生产的电力需求和光伏发电上网的配套需要;人口相对集中,可利用的荒漠、荒地较多,为发展光伏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土地条件。

据了解,宁夏目前涉及光伏产业的企业有30余家,其中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企业20家左右,建成、在建的电池组件生产企业4家,其余为光伏材料生产厂家。现在,宁夏光伏产业已初具规模,截至2011年底,已形成年产多晶硅约1万吨的规模,建成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约20万千瓦,预计到2015年将建成6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项目,到2020年将建成200万千瓦;同时形成了从硅石、多晶硅、单晶硅、切片、电池生产、组件封装一直到太阳能电站的完整产业链。

(二)宁夏光伏产业融资现状

1.投融资缺口大。光伏产业链是一个跨度很宽的内部各环节复杂、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而且还处于高速成长的行业,发展光伏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宁夏发电集团为例,即使该公司拥有从硅矿石到光伏发电完整的产业链,“十一五”末光伏产业项目资金缺口仍然达10亿元,“十二五”初步规划的光伏产业项目资金缺口高达40亿元以上。作为宁夏光伏产业龙头企业的宁夏发电集团融资尚且如此之难,其他涉足光伏产业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程度更是可想而知。面对企业大量的资金需求,金融支持光伏企业仍显不足,资金短缺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2.银行贷款为主要融资渠道。由于区内光伏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盈利能力有限,能够提供的内部资金主要是资本金。然而受资金短缺所限,区内光伏企业的资本金到位率只能达到相关规定的下限,即光伏材料生产企业30%,光伏电站20%。且资本金提供的资金也仅占企业资金来源的15.27%,83.74%的资金需求要由银行贷款满足(见表1)。

3.政策性银行抵押贷款为主要融资方式。调查显示,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提供的项目收益权及资产抵押组合方式贷款是区内光伏企业(特别是光伏发电企业)项目建设资金唯一的融资方式。

二、宁夏光伏产业融资问题分析

(一)融资环境有待优化

1.国际市场不容乐观。当前欧美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主要光伏市场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再次消减补贴,加上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出口美国的太阳能电池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光伏出口形势艰难,国际多晶硅、光伏电池组件价格持续下跌。2012年2月国际多晶硅价格维持在28美元/公斤至32美元/公斤,多晶硅光伏组件跌破6.3元/瓦,这意味着处于产业链中上游的宁夏光伏企业的亏损将继续增大而现金流将进一步减少,并最终导致企业偿债能力下降、财务风险增大。

2.国内相关政策有待完善。现阶段光伏市场仍是政策市场。国际经验表明,国家能源政策和发展战略的支持是光伏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为此国家和自治区政府相继提出了一系列扶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一方面为宁夏光伏产业发展提供了清晰明朗的政策环境,对宁夏光伏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区内光伏产业的融资能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光伏产业的部分政策还存在不尽合理之处,需要不断完善。如,按接受太阳能辐射量的大小,全国太阳能资源大致上可分为五类地区,每一类地区的光伏发电成本是不同的,一类地区最低,五类地区最高。光伏电站所在地太阳能辐射量不同,成本就会不同,价格就应有区别。但国家发改委于2011年8月1日的《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明确规定对非招标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实行全国统一的标杆上网电价,这明显不合理。仅就宁夏而言,北部属太阳能一类地区,光伏发电成本低于属二类地区的南部,那么,在上网电量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宁夏北部建光伏电站的企业具有更强的融资能力,因为其所得利润和现金流肯定会大于在南部建光伏电站的企业。

(二)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

篇8

作为新能源产业的重要代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光伏产业飞速发展,再次让全世界领略了“中国制造”的震撼。2004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仅占全球产量的1%,到2010年已飙升至50%以上。但由于国内市场容量远远跟不上产业的发展,导致我国太阳能电池“墙内开花墙外香”,九成以上产品出口至国外。2009年和2010年我国分别出口太阳能电池1.7亿个和2.4亿个,月度出口量也从2009年1月的374.5万个一路攀升至2010年11月3063万个的历史高位。然而,制造大国并不等于产业大国,我国光伏产业光鲜外衣下,掩藏着产业链“两头在外”的尴尬和企业利润持续下滑的无奈。

出口热度不减

2011年以来,我国太阳能电池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前4个月我国出口太阳能电池9488万个,比去年同期(下同)增加41.1%;价值84.3亿美元,增长1倍;出口平均价格为88.8美元/个,上涨44.4%。其中,以一般贸易方式出H67397万个,增加17.1%,占同期我国太阳电池出口总量的71%。

出口市场更趋集中

欧盟是我国太阳能电池出口的主要市场。今年前4个月,我国对欧盟出口太阳能电池6479万个,增加89.2%,占我国太阳能电池出口总量的68.3%,所占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17.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国太阳能电池对美国、南非等新兴市场开拓进展良好。我国对美国出口太阳能电池803.6万个,增加4.1倍;对南非出口344.2万个,增加7.1倍。

出口企业外资独大

作为我国光伏行业的排头兵,外商投资企业一直是我国太阳能电池出口的主要力量,且出口份额不断提高。今年前4个月,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累计出口太阳能电池7182万个,增加55.1%,占同期我国太阳能电池出口总量的75.7%,占比较去年同期的68.8%提高6.9个百分点。同期,我国民营企业出口太阳能电池1887万个,增加90.9%,占19.9%;国有企业出151420.2万个,减少62.1%,占4.4%。

过半出口在江苏

江苏省光伏产业起步较早,长期在我国太阳能电池出口中占居主导地位。今年前4个月,江苏出口太阳能电池5392万个,增加1.4倍,占我国太阳能电池出口总量的56.8%。同期,河北出口太阳能电池1397万个,减少12%;辽宁出口696.1万个,去年同期几乎无出口。此外,广东和浙江分别出口太阳能电池432.5万个和417.6万个,分别减少46%和36.6%。

出口迅猛原因分析

国际需求旺盛

德国将在今年7月进一步下调光伏发电补贴,下调幅度在3%到12%之间;意大利将在9月实施新的光伏发电补贴政策;西班牙屋顶系统补贴率也将下调8%。受此影响,德国、意大利等国企业纷纷加快装机步伐,抢搭补贴末班车。与此同时,美国、加拿大、南非等新兴太阳能市场迅速成长。据全球知名光伏行业研究咨询机构IHS iSuppli预测,2011年全球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为22,2GW,同比增长39.3%。其中,美国装机量将达到1.9GW,比2010年的878MW,增长1.2倍。

产量快速扩张

在国内光伏产业快速扩张的带动下,近年来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持续攀升,自2007年起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已连续4年居世界首位。201 1年以来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国家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11年前2个月我国太阳能电池生产同比增幅达123.8%。国内产量快速增长推动我国太阳能电池出口的大幅增加。

国内需求不足

我国是世界公认的未来全球最大光伏市场,但这一市场却没有真正启动。到目前为止,我国仅仅启动了“光明计划”、“金太阳计划”的产业扶持政策,其对光伏产品需求量极小。据统计,2010年我国光伏发电市场装机量为380MW,仅占全球总装机量的3%。而同期,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则超过8GW,占全球太阳能电池总产量的53%。

“加工”的角色

行业扩张盲目

尽管国家一再敲响光伏业产能过剩警钟,但仍难以抑制行业盲目扩张现象。目前全国约有18个省正在打造光伏产业基地,100多个城市将太阳能作为支柱性行业。以浙江省为例,截至2011年3月,浙江省共有176家太阳能光伏企业,其中78家成立于2010年9月后,半年时间内其光伏企业数量翻了一番。而据最新统计预测,2012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能将达到27个GW,较2010年的11.5个GW,增加1.3倍,年均增长率高达53.2%,远远超过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

外部需求放缓

在国内光伏产业快速扩张的同时,国际市场需求再次走到了十字路口。近期,在全球最主要光伏产品消费市场中,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相继出台削减光伏行业补贴的方案。这预示着经过去年井喷式增长后国际光伏市场开始进入调整期。而且,被寄予厚望的美国市场也出现变数。近日,为冷却增长过快的光伏市场,美国联邦政府决定将太阳能电池板补贴削减1000美元,削减幅度达21.3%。这无疑给对美国市场充满期望的人们泼了一盆冷水。外部市场需求放缓无疑将给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我国光伏产业带来巨大冲击,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将进一步恶化。

“两头在外”受制约

上游原料和下游市场“两头在外”的困境,使得我国太阳能电池行业面临“议价能力低”、“抗风险能力低”的“双低”局面。国内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不得不在夹缝中求生存,而国际市场需求放缓使得这一尴尬局面更加凸显。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太阳能电池价格持续下滑。3月份我国多晶硅电池的均价为1.25美元佤,比2010年12月下降了9.4%;4月份现货交易价格进一步下滑至最低0.95美元,瓦。与此同时,今年4月我国多晶硅进口均价已上涨至75美元忪斤,同比上涨42%,创2009年5月以来的最高值。上下游双向夹击导致国内光伏电池组件的毛利率从2010年的15%-20%降至目前的5%-8%,甚至更低。

恶性竞争严重

篇9

关键词:光伏太阳能;双反;中美贸易;对策建议

一、引言

随着能源利用技术不断进步,太阳能、风能和核能即将成为人类社会的主流能源,其中太阳能在分布、技术上的优势使其前景和市场更加广阔。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新能源战略计划,大力推进光伏等新能源的科研应用,使得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受欧债危机影响,世界光伏市场随之萎缩,美国已先后有三家光伏企业宣布破产,而反观中国,金融危机后在新兴产业振兴规划的推动下,光伏产业等新能源产业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市场份额逐渐超越欧美,这让一直以清洁能源技术作为重振美国经济关键的奥巴马政府受到巨大压力。2011年10月19日SolarWorld 公司联合其他6家生产商,对中国75家光伏企业出口的太阳能电池(板)提出“双反”申诉。本文以“双反”为切入,分析中国光伏产业发展问题及遭遇“双反”原因,探讨应对策略,并对中国光伏产业今后发展提出建议。

二、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特点

1.较高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一国的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可反映一国某产业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或竞争地位的变化,比例提高说明该国该产业或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增强。由联合国数据库数据计算得出中国和其他几个主要国家光伏产业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见表1。由表 1结果可以看出: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从 2000 年的2.47%上升到 2010 年的 44.46%,相比下,美国由10.37%下降到5.74%,市场份额被中国挤占。

2.产业发展迅速,产能剧增

随着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兴起,太阳能市场需求激增,行业队伍不断壮大。小企业不断进入的同时大企业也在扩大产能规模。2010 年,无锡尚德的电池出货量位居世界第一,全球十大光伏电池供应商中,5家来自中国大陆, 2011年中国光伏企业产能扩充幅度为全球首位,2011年底,国内晶体硅电池和组件制造环节产能足以满足当年的全球光伏市场需求。

3.光伏产业链日渐完善

为避免光伏产业重蹈低端 制造强国的覆辙,国内光伏企业一开始便注重产业链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产业垂直一体化是众多光伏企业改革首选战略,江苏天合光能2009年投资建设年产500MW光伏产业垂直一体化产品生产基地,这个项目促成天合在规模扩张和营运水平上的双重提升;无锡尚德,则是通过战略性投资来形成产业链一体化,借助投资参股的方式与上下游企业合作;其他一些企业也在走“多晶硅-电池-太阳能发电”路径,使中国不仅仅是“电池和组件制造大国”。

4.依赖政府政策

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政策导向型,目前我国新能源的发展还处于需要政府扶植的阶段。我国从2008年开始实施“太阳能屋顶”政策和“金太阳”示范工程政策,国内的安装量逐渐增多。2011年,随着国家光伏上网电价的落实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相继颁布实施,我国光伏产业规模逐步增大,国际化程度愈加增强,正是由于政策的大力扶持,导致了产能过剩价格下跌,利润空间减少,也是引起美国对中国光伏业进行“双反调查”的因素之一。

(二)中国光伏产业中的问题

1.产业与市场倒挂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产能、产量均居世界第一,90%以上产品依靠出口。产品生产在国内、光伏应用在国外,市场倒挂现象使得光伏产业严重受制于人。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光伏产品过去一直很昂贵,在人们观念中属于奢侈品,所以在国内市场使用很少。国内消费市场迟迟未能打开,与中国光伏产业强劲发展势头相互矛盾,国内企业只能寻求国际销路。

2.三头在外,大进大出

我国光伏企业发展没有形成良好的经济循环模式,原料、关键技术设备、市场需求“三头在外”的现象,早已成为我国光伏产业的严峻现实。2005年至2009年我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出口额增长超过10倍,出口比例占九成以上。有近 80%的原材料是从国外进口的,同时有超过 90%的光伏电池组件出口到国外。严重依赖国外市场使得国内光伏产业极易受到国际经济和政治因素的影响,抵御风险能力也较差。

3.贸易摩擦加剧

随着光伏应用市场的急剧萎缩,各国都在积极维护本国产业市场,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有所发展。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就美对华“双反”做出初裁,认定中国出口的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价格低于其合理价值,对美国的光伏产业造成损害。美国商务部将继续展开“双反”调查,美国的连锁反应将会引发欧洲光伏市场做出同样举措,这种形势不利于我国光伏产业在国际市场的发展。

4.产业链价值低端

中国的光伏产业逐渐嵌入到了全球光伏产业链当中,但中国的企业大多是处于光伏产业链的最末端的环节,中国光伏产业优势主要集中在价值链低端的电池封装、光伏组件的生产制造。其中组装企业约占全行业的 70%,造成光伏产业的基础非常不稳。导致中国光伏产业在国际贸易中只能依靠成本、数量等低层次因素取得竞争有利地位,而太阳能光伏技术的整体水平并不是很高,核心技术基本上都是依赖于国外。

三、原因

(一)国外原因

1.Solarworld公司在补贴的定性上采取双重标准

SolarWorld提出“双反”申请,而在2007年,SolarWorld在俄勒冈州新厂项目中接受了总额约为4300万美元的税收优惠和公共补贴。另外其在欧盟也接受了多种形式的政府资助,其金额不少于1亿3690万欧元。由此看来欧美各国在新能源产业上的补贴也是多种多样的,并且一定程度上比中国政府对光伏产业的支持力度要大得多。在新能源领域,对光伏产业的补贴是无可厚非的,很多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对这一领域和产业提供相关补贴,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补贴和扶持。很显然SolarWorld公司在这个问题上对人和对己上采取了双重标准。

2.政治势力与产业利益相关联

2012年是美国大选的关键一年,奥巴马必须在经济改革上做出重大改进,实现重大经济战略,才能在新一轮的选举中产生一定影响。美国当局政府在保护自身排斥中国产业的同时却忽略了我国光伏产业对美国经济以及就业作出的贡献。SolarWorld公司2011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2011年其在美国雇工也增加了11%。中国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断从美国进口相关设备和技术,并支付大量费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对美国下游产业的发展也做出了贡献。此外,数以百计的美国工程技术人员在中国光伏企业工作,也为美国公民提供了大量海外就业机会。美国如果对来自中国的光伏电池及组件征收100%的惩罚性关税,就将在未来3年内净损失5万个工作岗位。

(二)国内原因

1.中国光伏企业的迅速崛起,给美国造成一定压力

中国光伏产业的膨胀是此次“双反”案的直接原因。中国的光伏产业在2004年之后飞速发展,连续5年的年增长率超过100%,已经连续4年太阳电池产量居世界第一,中国的光伏产量今年将超过世界总产量的50%。2011年1月至8月,中国企业光伏产品出口美国金额为16.9 亿美元。相比2010年同期,太阳能电池组件产品子增幅高达240%。但是,中国长期以来的市场优势是源自市场竞争,而不是欧美等国认为的低价倾销或政府补贴。恰恰相反,我国光伏企业在政府方面得到的补贴远远低于美国企业,因此反而要承担比欧美同行更高的利率成本,甚至在行业的周期内会出现亏损和危机。

2.中国政府补贴方式与欧美的差异造成误解与分歧

欧洲和美国都是直接从安装环节进行补贴,即直接补贴电价。而中国则往往是提供大规模的现金津贴及其他补贴,例如赋税减免、优惠的原材料价格、打折的土地、电力和用水费用、数十亿美元的优惠贷款、出口补助金及出口保险优惠,对企业进行相应的扶持,也就是在生产环节进行补贴,易造成补贴政策产生误解和质疑。

四、应对“双反”及中国光伏产业对策

(一)政府扶持

首先,转变补贴方式。在国际上,德国采用的是提高光伏发电上网电价补贴,美国则允许光伏项目享有30%的税收抵免。而我国政府主要采取的是给予税收、土地、贷款等的优惠政策,因此不同的补贴方式造成欧美与中国的分歧误解。我国不必局限于资金上的补贴,可以运用税收抵免、分摊电价等补贴方式。同时应分区域、分主体进行差异化补贴。区别东中西部地区,区别家庭、企业与公共部门,实施不同程度的补贴,大力促进中东部地区及家庭对太阳能的使用。其次,开发国内市场,降低对出口的依赖是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新的机遇。反倾销的严峻形势让企业开始转向国内,国内市场在目前的发展中是最具潜力的。因此政府应采取一系列相关推动和鼓励政策来开发国内市场,扩大国内需求。将光伏的应用逐步引入市场的同时也要注意居民、工商业和公共系统在光伏市场中的均衡发展。另外,政府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中规则的制定,增加中国的话语权,为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减少阻力。

(二)行业整合

一方面,需建立统一的行业联盟,应对外部危机。我国光伏企业组织松散,仅有的几个省级光伏产业协会的作用非常有限,因此,有必要在我国建立一个光伏行业组织并制定组织协调机制,协调国内和国外市场和企业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另一方面,调整产业格局,以行业骨干企业为基础,建设国家级共性技术服务和支撑平台;扶持技术先进和已具一定规模企业的发展,尽快制定行业标准,让企业生产做到有例可循,同时在应对反倾销和反补贴时也有据可查

(三)企业自救

首先,企业应熟悉掌握程序,积极应对“双反”。很多企业在遇到此类双反案时大多处于很被动的境地,或单纯依靠律师来解决问题,或干脆放弃海外市场。“双反”调查是一个长期过程,企业需要制定长期战略。此次光伏“双反”案的调查持续近4个月之久,企业完全可以在这段时间内积极调整自己的生产方式或采购渠道,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和转变机会,从而降低应诉后的成本。

篇10

【关键词】当前政策 分布式光伏企业 机遇与挑战

光能是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资源,随着世界能源危机的到来和环境的恶化,如何更好的发展光伏产业成为各个国家的重点话题之一。对于我国而言,分布式光伏产业的发展,对我国新能源的开发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在当前的背景下,分布式光伏企业的发展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企业积极的行动起来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一、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特点

相比于大型的光伏发电站来说,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其突出的优势。首先分布式光伏发电单个项目的投资较少,光伏发电厂可以分布在每一个用户的场地上,所发的电就地利用。分布式光伏发电每个站点的建设规模较少,每兆瓦需要投资的金的大约在1000万左右。每个家庭的装机容量大约在4千瓦左右,如果每家每户都改用分布式光伏发电,每个家庭改装费用大约在4万元左右。从这点便可以看出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投建成本较低,适合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其次分布式光伏发电对电网的要求较高,建立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电网要求电网整体可以实现“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电网平衡”。这就要求在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地区要实行电网的升级,以实现响应的功能。当前电网建设较为成功国家是德国,德国的分布式光伏电网系统的智能化较高,但电网建设的成本也比较高,这无疑成为分布式光伏发电推广过程中的阻碍。

二、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意义

对于我国的分布式光伏企业来说,进行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推广的困难无疑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市场,二是政府。对于市场来说,当前我国光伏组件的产能是过剩的。据统计2012年全球光伏组件的产能是50GW,这其中中国的产能就有35GW。仅2012年一年我国的光伏组件产能达到21GW,但我国国内的光伏组件需求量仅为2.8GW,大部分的过剩的产能需要依赖出口。但由于欧美国家对我国光伏组件的“双反”调查,我国的光伏组件的出口受到严重的限制,这导致我国光伏产业受到巨大的冲击。分布式光伏产业的推广和发展可以拉动国内市场对光伏组件的消耗,通过拉动内需的方式帮助我国的光伏市场消耗过剩的产能,这对整个光伏市场来说是一件好事。国内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空间巨大,依靠投融资支持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对消化国内光伏企业光伏组件过剩产能具有积极意义。

对于政府而言,随着世界气候的变化和我国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政府也要积极的行动起来解决当前的危机。分布式光伏发电作为一种绿色健康的新型能源,对缓解我国对燃煤的依赖、减少排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当前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必须优化现有能源结构,减少对燃煤的依赖,加快发展新能源。我国中东部地区经济较发达,环境污染问题也相对较为严重。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个别城市每年出现雾霾天气的天数超过200天。据统计,我国东部地区面积仅占我国国土面积的8%左右,却消耗了全国近半的煤炭、石油、钢铁、水泥等资源,形成了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同时我国中东部地区又是太阳光照较强的地区,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推广应用将有效缓解我国能源消耗和我国能源产业对燃煤的依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三、当前我国分布式光伏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在我国分布式光伏产业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就市场而言我国有足够的光伏组件产量,可以满足分布式光伏市场的需求。同时对政府来说,我国的政府大力的支持分布式光伏产业的发展,这对当前的分布式光伏企业来说是机遇。例如很多地区针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小、单个项目投资少、成本较高的特点,设计并采用了不同的补贴结构和模式:一是对“事前补贴”和“事后补贴”采取不同的资本金比例、偿债覆盖率要求等;二是对“事前补贴"、“事后补贴”和“无补贴”等不同类别项目的信用结构做出有区别的合理安排,极大的降低分布式光伏设备在地方的推广难度。

分布式光伏企业应当抓住这个机遇,通过市场积极的推广自己的产品,通过优惠的政策吸引人们对自家的供电设备进行改造,迅速的占领市场。但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分布式光伏企业也同样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首先是资金问题,光伏产业的建设的投入资金一般较大,如果盲目的扩大市场将会造成整个企业的资金困难,严重的会使整个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因此盲目扩大市场的方式是十分危险的,企业应当适当放慢分光伏设备推广的脚步。由于我国是以火电为主,火电对于普通居民来说成本低廉,这就给分布式光伏设备的推广带来了巨大的困难。除此之外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当前我国的电网建设还没有针对分布式光伏设备进行具体的改造,单方面的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融入到整个电网中的难度很大,成本也很高,这在无形中降低了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这些都是当前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对每一个分布式光伏发电企业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推动分布式光伏产业的发展。

四、结语

随着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产能过剩的问题日益严重,应当通过拉动内需的方式解决当前的危机。分布式光伏设备无疑是当前技术较为成熟,可以进行大面积推广的一种光伏发电技术。因此,分布式光伏企业应当抓住机遇,面对挑战迎难而上,解决分布式光伏产业在推广和建设中遇到的困难,推动我国光伏产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