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碳排放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22 17:49: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减碳排放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政府依法参与建立强制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碳排放权交易与普通商品交易不同,碳排放具有外部性特征,而且碳排放交易也并非是一个纯粹的市场行为,很难自发形成市场,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因此,政府参与创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非常必要。没有政府施加强制性的约束,单靠企业的自觉和自愿,难以从根本上带动整个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发展。只有政府参与建立强制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才能真正给二氧化碳的排放定价,引导全社会的预期,有效调动各种节能减排资源。同时,政府参与建立的强制性碳排放交易市场,也会理顺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各方的关系,使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各方在明确各自法律关系的前提下,承担不履行义务的法律后果。目前地方政府参与创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问题在于,对于开展强制性减排是否会对地方经济造成过大影响比较担忧。这也是试点地区一直对是否建立强制性市场犹豫不决的重要原因,也是试点地区决心不够的根源。于是,一些地方政府陷入建立强制性碳排放市场的条件是否成熟的争论中,因而丧失了适时发展碳交易市场的良机。在目前的体制安排和现实条件下,要想让地方领导不顾及强制减排对地方经济的负面影响,是根本不现实的。然而只要强制减排,必然将会对地方企业产生影响,对地方招商引资带来困难。所以,要想让地方领导下定决心在本地开始尝试强制性碳交易,一方面要加强研究,进一步理清建立强制性碳减排市场对地方经济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使其充分认识到率先采取减排措施对地方经济带来的长远利益。另一方面要通过制定地方性立法,依法促进碳排放权强制易市场的建立和完善,使试点地区的强制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具有稳定性,以保障地方经济快速而健康地可持续发展。!"
二、合理制定碳排放权配额分配的法律
碳排放市场建立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明确设置国家的碳排放总量,然后对减排地区及减排行业的排放额进行合理分配,从而赋予碳排放量的稀缺性和碳排放交易的合法性。从国际经验来看,任何国家和地区在准备建立碳排放交易体系之前,都对现状进行了仔细的调查和研究。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建立,一方面要考虑企业有没有进行节能减排的项目,如果有已经进行的减排项目,则应制定一个合理的配额。而对那些没有采取任何节能减排措施的企业,如果给它很高的配额显然是起不到约束作用的。相反,对于那些已经做了很多努力、实现了节能减排的企业,如果对它实行很严格的配额,就等于没有肯定它之前的努力,打击了它节能减排的积极性。从欧盟的经验来看,碳排放权配额分配应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各阶段的配额分配方式有所不同。第一个阶段,欧盟让各个成员国制定自己的排放总量并进行配额分配,在这个阶段排放配额的分配是免费给各个企业的。第二个阶段是“对标”,也就是按照企业和行业的生产排放情况来制定基准的标杆,以此来衡量企业是否达标。第三个阶段是对配额进行拍卖,如果企业需要更多的配额就要到市场上去竞拍。当然,欧盟的经验也不是都适合我国试点低碳省市的实际情况的,怎样做才能适合本地区的需求,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调整。而且,欧盟自己也不是在碳排放交易市场建立起来后就一成不变了,而是每一个阶段都会随现实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因此,我国试点低碳省市在地方性立法过程中既要借鉴欧盟的经验,又要对本地区碳排放配额分配进行全面考虑。其中有四个要素很重要:首先要考虑当前企业达到的排放水平;其次要做一个未来几年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预测,预计企业的排放会有什么变化;再次要估计未来几年国家或地区会新上哪些设施和项目,企业会增加多少排放;最后要考虑国家想减少多少排放,把增长的碳排放减去想减少的部分就是这一地区比较合理的排放需求。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国内政策与履约处副处长王庶表示,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已经将碳排放强度目标分解到各个地区,“十三五”期间还会将这个目标进一步强化,甚至会分解到各个企业。并且将建立电力、钢铁、水泥和平板玻璃、化工、有色金属、航空等六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核算方法和报告制度,下一步,在资金比较到位的时候,还会将陶瓷等更多行业纳入进来。鉴于国家在碳排放强度目标分解问题上的进一步强化,以及国家鼓励试点低碳省市在总量控制和配额分配方面做出的大胆尝试,试点低碳省市的地方人大应尽快通过地方立法制定合理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法律制度,并在分配指标时进一步建立直接对应的法律责任和措施,使碳排放权配额在行业和企业之间的分配有法可依。
三、制定促进碳金融交易的法律制度
篇2
关键词:高层建筑; 给排水; 消防设计; 方法
Abstract: the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not only to meet the design standard, but also for designer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party a also comply with local functional departments design regulations; More to the needs of the users are fully aware that really do it is with the person this, in the equipment selection and space decorate on better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high-rise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discussed the high-rise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ystem design and fire fighting design.
Keywords: high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Fire fighting design; methods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建筑的质量提出了更细的要求, 比如象建筑的给排水与消防设计方面, 就对设计人员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 设计人员即要使设计出来的工程符合国家及地方的法规、规范及规程, 使工程设计更加合理、更加实际, 更加安全, 又要尽量地减少设计费用, 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要很好地掌握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各项法规、规范及规程, 并严格遵守, 做到灵活运用。尤其是高层建筑, 给排水消防设计的质量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同时也是高层建筑质量审核中的重中之重。希望引起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更大的重视, 真正把消防隐患完全消除。
一、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发展现状
高层建筑的建筑标准高。给水排水设备使用人数多,水量大,一旦发生停水或排水管道堵塞事故,影响范围大;竖向分区多;动力设备多;火灾隐患大;高层建筑的排水量大,管道长,管道中压力波动大。
目前,如何合理地设计给排水及消防系统,对高层建筑日常运行的经济性,以及消防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最主要的问题。当前的高层给排水技术总体上日趋成熟,但也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1)新型减压、稳压设备的研制与应用;(2)安全可靠经济实用运行管理方便的供水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3)低成本高效能新型管道材料的开发与应用;(4)高层建筑消防与自动控制技术;(5)提高排水系统过水能力,稳定排水系统压力的技术措施;为了适应和推动高层建筑的发展,必须不断改进和提高给排水的技术水平。
二、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探讨
1、厨房、卫生间的布置。厨房、卫生间的布置从专业分工来说是建筑专业必须考虑的事情,但一到矛盾出来的时候,似乎又变成了给排水专业必须承担的责任。所以,从厨、卫的功能上看应该把厨、卫的布置看成各专业共同的事情,这样便于设计人员转变观念。那种认为建筑专业怎么布置,给排水专业就怎么配管的做法是错误的,必须做到提前介入,变被动为主动。从给排水专业设计角度来讲,小康住宅厨、卫布置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1)应特别强调以人为中心,在设备选择与空间布置上应满足人体工程学的基本要求;(2)给排水主管位置是否合适,支管走向设计是否简捷、顺畅、合理,要注意协调好给排水主管位置与卫生器具布置之间的相互关系。
2、给排水管道的敷设设计。给排水管道明敷设时,常沿墙、梁、柱敷设,并满足施工、维护、检修的间距要求即可,在设计中最常见。给排水管道暗敷设时,给水管相对排水管而言,由于是压力管,且管径较细,故其暗敷有一定的优越性。室内给水管常见的暗敷方式分直埋式和非直埋式。
直埋式又分以下几种方法:(1)埋地或在地坪面层内敷设。给水管埋地敷设时,应避免布置在可能受重物压坏处或受振动而损坏处。埋地管道的敷土厚度,金属管不得< 0.3m;塑料管管径≤50mm时,不宜小于0.5m;管径> 50mm时,不宜小于0.7m。管道如设在地坪面的面层内,可在板面适当剔出管槽,冷、热水管平行走,避免交叉,安装时试崖验收合格后,再作建筑找平。采用卡套式或卡环式接口连接的管道,当敷设在找平层或管槽内时,宜采用分水器向各用水点配管,中途不得有连接配件,两端接口应明露;(2)嵌墙敷设。给水支管若暗装于砖墙内,则在砖墙内开管槽。管槽宽度宜为管子外径大20mm,管槽深为管子外径。给水支管如敷设的墙面是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则应贴于墙表面,并用管卡子固定于墙面,待土建墙面施工时,用水泥砂浆抹平。嵌墙敷设的塑料管、复合管管径不宜大于25mm,嵌墙横管距地面不宜大于450mm。嵌墙敷设的薄壁不锈钢管宜采用覆塑薄壁不锈钢管,并不得采用卡套式连接,管径不宜大于20mm。非直埋式的方法有管道设在管道井、吊顶内,地坪架空层内两种。住宅排水管明敷或暗设布置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使用要求和建筑平面布局确定。
三、高层建筑给排水消防设计探讨
1、高层建筑电梯及探测器的设置设计
在《高层民用建筑消防设计规范》当中对于民用建筑普通住宅中的防烟楼梯前室、消防电梯前室等是否需要安装自动喷水系统或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做出了明确的规范。发生火灾时,前室和建筑内的走廊、楼梯等是烟气容易流过或者聚集的地方,也是住宅内的居民疏散的必经通道,因此应该设置相应的自动喷水系统等探测器。
2、管井防火门设计
《高层民用建筑消防设计规范》当中明确的规定,竖向管道井应当采用丙级防火门。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为了使用的方便,很多高层建筑都将消火栓或者水表设置在管道井当中,且在管道井的每一层用混凝土进行封堵。从客观上来讲,管道井已经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和《高层民用建筑消防设计规范》当中的规范不相符合。另一方面,因为防火门的密封程度比较的高,使管道井当中的水汽难以排出到外面,从而对管道井等消防设施造成损坏,影响消防设施的寿命,给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埋下了隐患。
篇3
【关键词】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意义
目前来讲,由于能源密集型行业,全国的钢铁企业能源使用量能达到我国总使用量的15%。2011年我国能源总使用量为255421亿 t标准煤,而仅钢铁企业能源消耗量就达到了41934万t 标准煤,约占总消耗量的16%。并且众所周知,钢铁企业的能源使用效果,直接决定了它在生产过程中废气、固体废弃物及废水的产生量。2011年,钢铁企业SO2排放量达到 2639万t,约占工业总排量的7%,钢铁企业烟尘排放量为达到 69万t, 约占工业总排量的9%,钢铁企业废水排放量为达到19亿t,约占工业总排量的9%,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全国钢铁企业密集型地区,钢铁企业已严重威胁到了当地的环境,成为污染的主要源头。因此我们认为钢铁企业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它是达到我国“十一五”提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 10%”的重要保障。从而本文认为钢铁企业应增强节能减排的认识,并针对节能减排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
1 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1)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是更好体现了社会责任。节能减排是中央从经济发展全局出发,站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出发点,做出了节能减排的重大战略决策,促进科学发展稳步向前,是所有钢铁企业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长期坚持且务必抓好的政治任务。在实现自身企业利益和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同时,应该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把节能减排真正融入到企业发展中来,推动节能减排取得大成效,在节能减排中争当表率。
(2)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工业化不断加快,钢铁企业迎来了发展良机。但最近随着钢铁产能过剩,需求减缓,原料成本过高等因素,钢铁企业利润逐渐下滑,2011年,钢铁企业利润同比下降4.51%。在利润下滑的影响下,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能源消耗影响显现,钢铁企业面临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恶化,节能减排已经迫在眉睫,提上钢铁企业发展日程。
(3)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是自身发展和价值观的体现。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再像以往以资本技术和设备先进为主导,而是逐渐向企业社会形象、公信力、品牌影响力等因素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资金和技术等实力慢慢接近,而节能减排、企业发展前景、企业社会价值等问题将会影响未来钢铁企业。
2 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节能减排意识和自觉性。 “意识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只有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才能激发企业全体职工自觉地参与到节能减排工作。 因此,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培育全体职工正确的节能观念和环保理念,提高节能减排意识,是钢铁企业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实现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工作。 充分利用会议、新闻媒体等各种场合和宣传工具, 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企业高层领导的节能减排意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抓好节能减排工作作为自身的重要使命。
(2)将节能减排纳入企业发展战略。 节能减排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既是当前的迫切任务,也是长远的战略需要。 钢铁企业要把节能减排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正确处理科学发展与经济增长、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结合战略和规划的实施,研究制定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和措施,把节能减排工作融入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切实发挥战略和规划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控制作用,从源头把好节能减排关。
(3)推进结构调整 ,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 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要求,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是破解发展瓶颈、优化发展环境的要求,是推进节能减排的要求,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因此,钢铁企业应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充分认识推进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统一思想,结合企业实际,抓紧制定和实施企业淘汰改造落后生产能力计划,按规定及时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 并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以优质、高效、节能、安全、少无排放为重点,对落后产能进行改造,确保完成淘汰落后的目标任务。 同时加快调整产品、工艺和能源消费结构,促进生产技术优化升级,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技术含量的先进生产能力。
(4)采用先进技术 ,不断降低能耗和减少排放 。 科技创新是钢铁行业节能减排重要手段。 钢铁行业要加大科技投入,努力研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行业在节能减排重点领域的技术研发、 技术改造和技术推广的话语权。 钢铁企业应加大资金投入,每年在节能减排技术研发、推广和改造方面安排专项资金, 按年度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并积极争取各级政府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扶持和银行、投融资机构信贷支持,积极推动烧结余热发电、炼焦煤调湿、蓄热式燃烧、干式高炉炉顶压差发电、干熄焦等一批先进适用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企业竞争力。 并以企业技术研发机构为平台,加强节能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成立节能减排攻关小组,加强新产品、新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提升节能新产品、新技术应用效果。
(5)与现代化管理相结合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 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是钢铁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 钢铁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管理节能。 当前,一部分企业对现代化企业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或措施不足,已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因此,钢铁企业应当将节能减排工作与现代化管理紧密结合,建立能源管理体系,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目的,利用系统的思想和过程方法, 以及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确保能源管理活动持续进行、能源节约的效果不断得以保持和改进,从而实现能源节约的目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钢铁企业应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对标管理系统,选取国内外先进标杆企业,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通过与先进企业指标进行对比,发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并制定阶段性、有依据、可量化、可实现的目标,将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到基层单位和个人,建立起责任明确、分工协调、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目标责任体系,确保任务落到实处,做到权责明确、奖惩分明。 加强节能管理,提高企业能源管理人员素质,更好地发挥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3 结语
当前钢铁行业的生产量大幅度提高,特别是粗钢产量已经呈现了供大于求状态,同时钢铁行业的利润已经降低至冰点甚至亏损状态,这样节能减排的工作越来越得到重视,钢铁行业能源二次利用率得到提高,污染物排放量降低,使钢铁行业努力建设成为绿色、生态环保型行业。
参考文献:
篇4
伴随我国国民经济日益发展,环境保护、能源消耗、水土流失、大气变暖等问题日益重要。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到环保话题不能不说到碳排放问题。据统计,从1990年到2003年的14年间,我国的能源消耗增长占世界的25%,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占世界的比重为34%。预计到2015年,我国CO2 排放量将占世界总排放量的20%,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温室气体大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1]。
目前低碳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2],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抉择。国家“十二五”规划已经把大幅降低单位GDP能耗、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这对中国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已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污染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是不争的事实。因此,研究低碳发展,必须要摸清碳排放的底数。
二、我国碳排放量
碳排放量是指燃烧化石能源释放出的热量所对应的碳量。其中,电力、 热能等二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均来自于其生产过程中化石能源的能量转换与能量损失。因此,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即为各类化石能源的终端消费(不包括作为原料的化石能源)、能源转换及能源损失所产生的相应碳排放量。
三、描述性统计分析
中国碳排放量总体呈上升的趋势[3]。1994—2002 年期间,碳排放量以 1.6%的速度呈缓
慢上升趋势,年均碳排放量 7.9 亿吨。2003 年以来,碳排放量增加迅速,年均碳排放量 13.9 亿吨,平均增长率为 11.1%。造成中国碳排放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中国经济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1994—2002 年 GDP 的年均增长率为 8.9%,2003—2009 年GDP 的年均增长率上升为 11.1%。1994—2009 年间,我国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71%,石油消费占 19%。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离不开能源的支持,而能源消费的增长也得益于经济增长,最终导致近几年我国碳排放量的不断增加。
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着巨大的资源环境约束和压力,主要污染物的排放超过了环境承载能力,环境污染问题日趋恶化。在众多的污染问题中,空气质量问题尤为突出:工厂生产废气、人们日常生活排放废气、汽车尾气的无限制排放,都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带来了沉重的负荷。另一方面,城市绿化面积不断减少,而玻璃建筑、空调等的增加,都使得我们生活环境的气温逐年升高,空气中有毒成分的含量明显超标。随着政府对环境问题认识程度的不断深入,逐渐加大了环境规制的强度,但由于环境规制与经济、技术、政治、文化等因素之间存在复杂的关联关系,各年环境规制力度的强弱往往是政府在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做出的决策[4]。
四、制约推进低碳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是一次能源消耗总量及其结构。深究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居高不下的原因,核心在于临港重化工业、能源基地特色定位等导致能源消耗总量过大和能源结构、发电结构比例失调问题,碳排放强度高的能源主要是原煤和石油产品,高排放领域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中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业、大型公共建筑能源消耗;居民生活中私家车出行的能源消耗所占比例呈现逐年增大趋势。
(一)工业能源消耗总量与碳排放结构比例。工业增加值能耗强度是衡量工业企业创造价值过程中能耗水平和碳排放强度的主要考量指标。
(二)交通运输能源消耗总量与碳排放结构比例。
(三)建筑能源消耗总量与碳排放结构比例。调研显示现有建筑节能改造滞后,建筑围护结构隔热保温性能差,空调夏季制冷、冬季制热能耗大,成为电力负荷高峰的主要因素,也是夏季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居民建筑能耗相对较低,但宾馆、商场、医院、政府及大型企事业单位办公楼、写字楼等公共建筑能耗巨大,能耗水平大约是居民建筑的10—20倍。
(四)电力、热力行业燃料消耗总量与碳排放结构比例。要推进低碳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电行业的总量控制和发电结构的调整优化是一道绕不过去的槛,必须下大力予以化解。与先进发达国家相比,日本每度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418克;德国每度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497克;美国每度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625克。根本原因是电力生产使用的一次能源化石燃料比例较高。
(五)居民生活能源消耗总量与碳排放结构比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居民生活用能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居民生活用能消费总量持续增长,私家车增加导致的成品油增长幅度最大,电力、成品油消费在居民生活碳排放中已经占据主导地位。
五、实现低碳发展的路径与对策建议
(一)突出以第二产业结构优化为重点,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双重控制。
(二)狠抓节能降耗,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调整优化能源结构,降低单位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强度。
(四)纵深推进环境整治,以大气污染减排带动低碳发展。
(五)发展生态种植业,着力增加农林碳汇
(六)加强政策创新,引导绿色低碳消费。
(七)培育低碳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六、结论和建议
鉴于此[6],我国在制定碳排放增长控制政策时应注重以下几点:第一,把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 由投资拉动型向技术进步型、 由技术引进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的经济增长方式。 第二,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通过技术创新和引进,更新、 改造落后生产工具,提高能源密集部门的能源效率。大力发展节能环保、 新能源、 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三,通过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两大类规制政策,有效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机制,推进环保收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资源环境产权交易机制,对低碳经济复杂系统中的利益相关者的行为进行调节,以达到保持环境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目标。参考文献
[1]宋杰鲲,张宇.基于 BP 神经网络的我国碳排放情景预测
[2]王国印.环境规制与企业科技创新—— —低碳视角下波特假说在东部地区的检验性研究[J] . 科技与经济, 2010,(137): 70-74.
[3]刘晓,熊文,朱永彬等.经济平稳增长下的湖南省能源消费量及碳排放量预测[J] .热带地理, 2011,(3): 310-314.
[4]李程.环境管制: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J] .经济与管理,2011,(3) .
篇5
【关键词】中国碳交易市场 排放权配额分配
一、我国处于国际碳排放交易链条的底端
自2005年《京都议定书》签订,碳排放权交易已成为各国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该市场也不断发展成熟。大多数国家都抓住这一契机,努力实现本国减排环保和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如欧盟于2005年启动了温室气体总量控制的排放贸易体系,实现了碳排放权交易机制间的结合,其交易金额占到全球总量的75%。[1]美国虽然拒绝参加这一公约,但其气候政策也以节能减排为方针。从2009年众议院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可知,美国国内制定了分阶段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提出以2005年为基准,2020年时温室气体排放量须降低17%,至2050年排放量须降低83%的目标,并将仿效欧盟推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2]而我国虽然是全球核证减排量(CERS)[3]一级市场中最大的供应国[4],但由于缺乏自己的交易市场,在碳排放权交易的游戏规则及交易价格形成中没有话语权,只是以极低的价格将核证减排量卖给国外企业,处于碳排放权交易的微笑曲线末端。而事实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所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未对后京都时代的各国减排义务做出实质性安排,但是从未来国际气候大会的谈判走势来看,全球减排已是不可扭转的趋势;中国作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国,[5]也必然会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因此,与其对碳关税等贸易壁垒进行反对,不如尽早构建国内碳交易平台及相关法律制度,逐步在这一国际交易中掌握主动权,既有利于十二五规划中环保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在国际市场上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
二、国内产业结构升级要求实现碳排放资源的最优配置
碳排放权交易及其配额分配的法律制度的建立也是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需求。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在提倡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资金和低碳推广技术是制约产业升级的主要障碍。而逐步市场化的碳排放交易行为,可为我国应对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国家发改委CDM项目管理中心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12月23日,我国已有82个项目的0.96亿吨经核证减排量获得国际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签发,这为我国企业带来的直接收益已达近7亿美元。[6]因此,建立以市场导向为主的国内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就可以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实现碳减排技术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达到环保和经济升级的双重目标。
诚然,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是一项及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法律、政策、理念等各个方面进行创新。而其中,对碳排放权配额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是整个交易机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且是保证交易市场成功运作的基石。因此,下文将以对碳排放权配额分配为重点,从法律的角度分析其运作基础、制度设计、操作流程及与清洁发展机制的关系等。
三、建立国内碳排放权配额分配制度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国内碳排放权配额分配应以行政许可为运作原理―法律界定
毋庸置疑,二氧化碳等六种温室气体现已成为国际市场中极为稀缺的资源,从而使其拥有了一定的价值、价格,也就促成了交易的发生。那么,在进行国内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时,首先应该解决的就是碳排放权分配的法律界定问题。法律地位和功能的界定对资源配置具有根本性的影响,[7]只有对配额分配在法律上的运作原理进行明晰,才能降低社会成本,并保证后续交易的顺利进行。
结合国内外的有关实践和我国实际情况,可对碳排放权配额分配作出如下界定:它是由政府环保部门对于企业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进行的一种行政许可,持有排放配额的企业拥有在规定时间内、按照法定方式和途径排放不大于被许可量的温室气体,和在节余时进行碳排放权配额交易的权利。但是,当许可申请出现欺诈等不符合法律规定或是企业实际运营出现应被撤销配额许可的事项时,环保部门有权撤销配额许可。
碳排放权的配额分配本质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行政许可,但由于其独特的生态属性和社会公益属性,对其实际许可、分配时也应有自己的特点。第一,它以市场为主导进行分配和交易,最终目标是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因此,在确定许可分配的具体数量时,应当充分考虑各个企业节能减排技术的运作成本和发展潜力;对于可能运用高科技的新型企业和污染严重的传统企业予以不同的配额分配,并对其未来竞争力的变化趋势作出相应评估。[8]第二,由于碳排放权配额的分配许可具有环保领域的社会公共利益和示范――推动效应,必须使公众意见成为决策制定中重要的一环,把公众参与提升为公众决策。此外,还应给予率先实行减排、交易的企业一定的优惠,并对新加入的企业作出相应规定。
(二)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分阶段确定排放总量目标―分配前提
排放权初始配置是指在制定排污总量的基础上,对环境容量这一公共资源的使用权实行的一种分配行为,它是进行有效配额分配的前提条件,也是决定“排放池”资源总量和交易水平的重要因素。[9]事实证明,排放总量超过或低于实际需要,都不利于减排目标的实现和交易市场的持久繁荣。若排放总量过低,减排目标过高,势必会给企业造成较大的减排成本和节能压力,影响企业参与减排的积极性;若总量大于实际需要,减排目标过低,又会导致碳交易市场的萎靡甚至是虚置。因此,在制定总量目标时,必须充分考虑一国当前的环境容量、排放情况和未来科技减排可能达到的水平,寻求可行区域的最优化选择,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既能保证企业的正常盈利,又能促进节能科技和交易市场的快速发展。
此外,我国还应借鉴德国等国的经验,采取分阶段推进的总量控制形式,规定以十年为一个减排期,首先为2012年到2022年确定总量目标,如2022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12年减少20%,下一个减排期的总量目标可根据上一阶段的执行情况相应提高,并以此类推,按这种模式逐步推进。
(三)合理设计分配制度―分配方式及许可流程
分配制度是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法律制度的核心,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可供排量和利益分配。目前各国碳排放权的分配制度依是否需要支付费用可分为无偿取得和有偿取得,有偿取得又可分为固定价格取得和拍卖取得两种方式。[10]在我国,国家环保部门应当按照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目标、现阶段的减排目标、企业科技水平和市场活跃度预期等进行立法上的科学分配。
首先,在分配方式的选取上,应当采取从无偿划拨到有偿购买方式的转变。碳交易市场建立初期,鉴于调动各参与者的积极性是这一时期的主要需求,应按照祖父分配法[11]对排放配额进行分配,对满足条件的企业无偿划拨当年的排放配额。企业若通过节能减排、技术革新实现配额节余,则可将节余指标或保有、或在碳交易市场上进行交易;而对于超额排碳的企业,则必须按照规定购买超过的数额。当然,为保证企业交易的积极性,超额配额购买的成本应当小于或等于企业自身治理碳排放的成本。当市场较为成熟后,分配方式更需体现企业的公平竞争和经济效益,应逐步降低无偿划拨的数量,提高有偿购买的配额比例。至于购买的方式,可采用招标、拍卖、协议认购等。总之,应从各个阶段市场机制最重要的需求出发,采取渐进方式,逐步实现从无偿划拨到有偿购买的过渡。
其次,上文已经提到,碳排放权的配额分配在法律上属于行政许可的范畴,即应遵循“申请―许可”的分配流程,但由于配额本身缺乏严格的界定标准,实际许可的运作就必须兼顾这一特点。因此,宜采用“申请―评估―听证―批准”的许可流程:
第一,由企业向主管碳排放交易的环保部门提出配额分配申请,由主管部门进行初步形式审查后进行公示;第二,进入公示的企业向环保部门指定的专业评估机构申请评估,由评估机构根据祖父分配法来确定可行的排放数额,并将这一意见反馈给环保部门;第三,环保部门将评估数据公开并召集听证会,由各利益相关主体充分讨论数额分配的合理与否,并形成听证报告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第四,环保部门根据评估机构出具的意见及听证报告,审核并批准一定的排放配额;第五,通知企业并向社会公示。
此外,环保部门还应对企业的排放配额进行年度审核,根据企业当年排放状况、交易状况等对排放数额进行动态调整。例如若企业将过多的节余配额保有而不进行交易,则应相应地减少其配额分配,以促使企业积极参与排放交易,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整体减排目标的实现。
(四)配额分配与清洁发展机制的关系―制度衔接
目前,我国参与碳排放权全球交易的主要途径是清洁发展机制、核证减排量的交易以及相关金融中介服务。据有关专家测算,2012年以前我国通过清洁发展机制减排额的转让收益可达数十亿美元,中国已被许多国家看作是最具潜力的减排市场。因此,建立国内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以及作为其基石的配额分配法律制度,必须考虑如何将其与基于项目进行交易的清洁发展机制有效衔接。
清洁发展机制是《京都议定书》下的一种双赢减排方式,它允许工业化国家的投资者从其在发展中国家实施的并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减排项目中获取经证明的减少排放量,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2012年以前不需要承担减排义务,在我国境内所有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都可以按照《京都议定书》中的清洁发展机制转变成有价商品,向其他国家出售。但是,国内企业低价出售二氧化碳排放权,低成本的CDM项目已成为西方投资机构眼中的“廉价肥肉”,例如,国家发改委规定二氧化碳保护价是8~10欧元/吨,而国际市场价格是13~14欧元/吨。国际上的一些碳买家低价从中国购买企业的碳排放量,再转手卖掉,就能获得超过30%的利润,[12]这样的交易模式极大地了损害我国碳交易的收益权;最后,也缺乏专业的技术咨询体系来帮助金融机构分析、评估和规避项目交易风险等。因此,由于种种不确定性,中国碳排放交易的长远重心应是国内碳排放交易机制。在国内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建立之初,清洁发展机制应与配额分配机制相结合,统筹国际、国内配额资源,不仅有利于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节能技术,更能提升国内企业的减排积极性。当碳排放市场相对成熟后,我国的重心就应转移到国内碳排放交易机制,建立自己的分配及交易体系,不断提升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的话语权。此外,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我国中西部地区可以开展清洁发展机制,以达到整体减排的目的。
四、结语
目前,《京都议定书》缔约国尚未对后京都时代的减排方案达成共识,各国都有可能根据国家利益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而调整减排策略。但是,从长远来看,中国不承担减排义务的局面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中国最终要加入减排行列。面对这样的趋势,我们应当尽早建立国内碳交易市场和配额分配制度,对接国际战略。只有从国际化的视野提升我国的减排实力,才能增加我国在这一国际环境贸易中的话语权。
国内碳交易市场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碳排放权配额分配只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其他各个要素,如交易监管、融资方案及配套措施,特别是统一交易平台的形成,都需要法律对其加以设计和构建,使这些要素有机形成碳排放交易机制这一复杂而高效的网络。在这一机制的逐步构建和完善中,我们应当进行一系列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从节能减排的角度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冷落生:《构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法律政策思考》,《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10年第7期。
[2]新华网:《美众院艰难通过清洁能源安全法案》,http :/ / news. xinhuanet . com/ world/ 2009 - 06/ 28/content_11612795. htm.
[3]核证减排量,Certification Emission Reduction 的英文缩写。核证减排量是清洁发展机制(CDM)中的特定术语,指联合国执行理事会(EB)向实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企业颁发的经过指定经营实体(DOE)核查证实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只有联合国向企业颁发了CER证书之后,减排指标CER才能在国际碳市场上交易。
[4]根据联合国CDM项目执行理事会公布的数据,我国注册项目671个,占全球总数35.15%,获得的合法CER1.686亿吨,占总量47.51%,项目数量和减排数量均居世界首位,排第二的是印度,第三是韩国。
[5]有关研究预测显示,虽然我国目前的人均排放量很低,但是年排放总量却已经超过全球总量的10 % ,成为位居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户,并有可能在2010~2020 年间成为全球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参见张坤民,何雪炀:《气候变化与实施清洁发展机制的展望》,《世界环境》1999年第4期。
[6]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清洁发展机制在全球范围及我国的进展概述》,http :/ / cdmfund. org/ list_detail. asp? ID_ID = IDID090226101751165802.
[7]参见洪名勇,施国庆:《论制度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8]参见李蜀庆,张香萍:《论建立我国的排污权交易法律制度》,《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0期。
[9]李挚萍:《与温室气体国际减排交易制度》,《环境保护》2004年第2期。
[10]参见任捷,鲁炜:《关于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构想》,《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11]祖父分配法是指基于企业的历史排放量或者相应的可以印证排放量的相关数据,或者在历史数据无法取得的情况下根据目前的排放量推算,来确定分配给每一企业或者其他个体的碳排放权数量。
篇6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施工;质量;控制
建筑给水排水施工中的工程质量对于国家的安全、社会的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建筑给水排水施工的分项工程,应按系统、区域、施工段或楼层等划分。分项工程应划分成若干个检验分批进行验收。施工单位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工程质量验收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施工组织或施工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工程的施工应按照批准的工程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施工。只有在保证质和量的基础上,才能满足人类生存、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维持良好和谐环境的需求。
一、给排水系统应注意的问题
1.要合理安装地漏。如果室内地漏的安装高出地面, 则积水不能从地漏里流出,造成积水现象,影响使用环境。或者地漏过低,则在地面上形成地坑, 容易使污物堆积在地漏上,影响地面的洁净且不便行走。公用卫生间不宜采用钟罩式存水弯地漏, 钟罩式地漏过水横断面小,杂物不易通过,易产生上部堵塞。而且钟罩地漏水流转弯急,水头损失大,易导致悬浮物下沉产生下部堵塞。因此建议采用格栅型地漏,减少堵塞的可能性。
2.坐便器排水口位置的选择应该注意。由于目前生产的坐便器型号非常多,各种型号所需的排水口位置也不尽相同。所以在设计和施工中应尽量选择合理的位置以便适应多种坐便器型号对排水口位置的要求。
3.UPVC 排水管道现已大量用于现代建筑的排水系统中, 当UPVC 排水管道穿越楼板、屋面、基础、地下室外墙等处而未设置套管等保护措施, 或加设的套管不满足防水要求,存在渗漏隐患。根据《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程》要求,排水管道在穿越上述部位时均应加设、预埋刚性防水套管,并且当排水立管管径大于或等于110mm 时,在楼板贯穿部位还应设置阻火圈。
4.有的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将室内雨水管道接入生活污水管道或天面雨水与阳台合用, 可能会导致多雨季节超出生活污水管道的排水能力,使得污水外溢,影响环境卫生。《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规定建筑物雨水管道应单独排出, 而且天面雨水应与阳台分开,以防止雨水季节的污水外溢现象。
5.还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在安装施工过程中, 有的施工人员为迁就预留口的位置和接管尺寸,将排水支管做成无坡度、坡度小、甚至倒坡。由此会导致卫生洁具下水口与支管连接不好,排水管道排水不畅通,严重时会造成堵塞现象。
6.我国在广东、福建、广西等省将排水管装在外墙,这样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建筑外墙的立管容易发生歪斜的情况,影响水流量,增大水流阻力和管道的稳定性,严重时会堵塞排水管道。
二、建筑给排水施工的质量控制方法
1.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1)做好图纸审查工作
按照安装给排水工程的要求,施工单位需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设计图纸与现行的规范是否相符,同工程所在地具体施工技术、宏观经济政策等工程规定是否相符;
第二、设计图纸能不能达到使用功能上的要求;
第三、设计是否能够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从施工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如果需要采用特定的技术措施,技术上的可行性有多大,能不能保证施工安全;
第四、施工图纸上管线尺寸、坐标、标高及管线交叉连接是否与设计相符,卫生器具安装的基础、空间是否适宜;
第五、审核施工中主要给排水设备、材料的型号规格和使用要求;
第六、在施工前,消防设施和给水泵房的位置、管道线路都需要经过当地主管部门的认可,并得到施工指导。
第七、协调各专业工种之间的配合,以土建之间的协调为重点,特别是给排水设备安装基础建设、各管道的预留孔洞以及预埋管道的技术交底。
(2)编制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由施工准备、施工技术、施工进度等内容组成。施工准备主要包括技术准备、物资准备、施工现场准备和施工人员的准备;施工技术说明所采用的管材及附件、连接及敷设方式、防腐保温要求、工艺流程、质量标准、允许偏差、冲洗、试压、测试测量要求及步骤等;施工进度计划按照本专业施工所需的条件和工序搭接要求、阶段性工期要求及总工期要求进行安排,画出施工进度计划表;施工技术措施包括质保措施、成品保护措施、降低成本措施、安全措施、文明施工措施、冬雨季施工措施等。
(3)重点控制给排水主要设备、材料的采购质量
由于给排水设备以及材料的种类繁多, 而且对设备质量、安全性都有很高的要求,施工单位应对给排水设备统一管理和采购,这样可以尽量降低采购成本。有关采购部门应根据给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的型号与规格,按照给排水工程采购的具体要求来办理采购事宜。采购部门需要提供所采购设备的质量保证书、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等技术保证资料,关键材料需要送到当地质检部门检测。对露天堆放的设备材料要做好防雨、防锈、防盗等各项防护措施。
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预留洞的施工
建筑工程中卫生间和厨房都需要采用现浇板。在进行土建施工时,应当积极配合土建做好预留洞的施工,确保预留的位置、大小都要正确,避免事后砸洞、修洞,既破坏已经浇筑好的楼板又耽误工期。
(2)给水管道的施工
生活饮用水管道主要有镀锌钢管、给水铸铁管和PVC管。所用管子管径、材质及管道接口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时重点做好三个方面:
第一、管道连接(以镀锌钢管为例) 。管螺纹加工前检查绞板和管端,管子外径符合要求,端部圆整、平齐;用手将管件拧上后管螺纹应留有足够的装配余量可供拧紧;填料顺时针方向薄而均匀地紧贴缠绕在外螺纹上,上管件时使填料吃进螺纹间隙内,填料不得被挤出;选用合适的管子钳上紧管件,一次上紧螺纹,不得倒回,拧紧后的螺纹根部外露螺尾要符合有关规定;螺纹连接后应清除外露油麻,破坏的镀锌层应防腐。法兰连接质量控制要在安装前清除内螺纹及法兰封面上的铁锈、油污及灰尘,剔清密封面上的密封线;装上的管螺纹法兰中心线与管中 心垂直,两片法兰间平行;垫片的放置正确并拧紧螺栓。
第二、管道安装。其质量控制要点包括定位正确,横管坡度符合设计要求且引入横管坡向泄水装置, 安装好的管道横平、竖直,纵横方向弯曲及立管垂直度等偏差要符合有关规定。
第三、支架。支(吊、托) 架的型式、加工质量及位置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支架孔眼采用电钻或冲床加工,支架和管座设在牢固的结构物上。
3.排水管道的施工
目前, 建筑室内排水的材质大多采用排水塑料管( PVC管) ,管道安装的质量控制要点如下:
(1)管道接口的粘接使用配套的粘合剂,正式粘接连接前应事先清洁处理好管道,当把胶粘剂涂于承插口连接面后5~15s 内应立即将管子插入承口, 并使管子插入后有大于1 min 的定位时间。
(2)排水管的坡度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坡度均匀,严禁倒坡。
(3)坐标和标高的允许偏差、立管的垂直度误差及水平管道纵横向弯曲误差符合规范规定。
(4)支(吊、托) 架的吊钩或卡箍的位置设置及间距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4.管道附件及卫生器具的施工
阀门安装时应将其关闭,连接应紧密,安装完的阀门应符合使用功能要求;水表安装时外壳距墙外表面的净距离为10~30mm,表前后直管段超过30mm 时应煨弯使超过管段沿墙敷设;卫生器具给水配件的连接应美观,铜管弯曲均匀,椭圆度
5.隐蔽工程的检查和记录
给排水隐蔽工程的施工应及时、主动地配合土建施工对需要有技术指标的隐蔽工程如排水管道的灌水试验,在隐蔽前做到测试合格,以确保其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隐蔽工程须及时隐检,当场记录。检查中发现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后重检直至合格,对未经隐检而隐蔽的工程视为不合格。
三、施工后期的质量控制
现场施工基本结束后,还应做好后期质量控制。工程竣工前应对所有阀门、水表、消火栓、卫生器具等设施作全面清理,保证箱、器具等内无污物,表面清洁。检查给水管道的水压试验、给水系统的吹洗、阀门的试压、排水管道的灌水试验及通水试验等测试项目的测试及测试报告的编制,整理汇总所有隐蔽工程检查的隐蔽单、各种给排水技术资料、合格证书、质保证书、各种电器及材料的测试报告等,并装订成册。根据工程实际施工情况编制完整的工程竣工图,整理汇总并装订成册,作为工程验收的依据和建设单位今后维修的原始资料。
我国目前由于给排水造成的给水、排水问题令人困惑, 造成的水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 水问题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所以给排水施工过程中, 加强给水排水管道工程的施工管理,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确保工程质量, 做到安全生产, 节能减耗, 提高经济效益, 保证安全与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这样可以减少由于出现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有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保障安全用水、排水, 可以提高我国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水平, 保障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慕志毅,滕艳,霍红. 浅谈我国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J]. 知识经济, 2011,(09) .
[2] 胡明祥. 我国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发展问题探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1,(04) .
篇7
关键词:排水管;堵塞;防治
室内排水管道堵塞是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中常见的一种质量通病,室内排水管安装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民用建筑的正常使用。如果室内排水管道经常发生堵塞,将会对民用建筑的正常使用造成严重的影响, 轻者耗工疏通,重者凿打砼地面,甚至会破坏装修,返工拆除管道重新安装,这样既耗工耗料,又影响工期,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对施工单位的信誉也会带来不良影响。本文从实际经验出发,阐述室内排水管施工过程中避免发生堵塞的施工方法和预防措施。
1 造成排水管道堵塞的主要原因
1)埋地排水管道因管道上受集中或局部压力(如载重车、压路机或蛙机夯实地基等),造成排水管局部凹陷、变形或断裂而堵塞;管道基础垫层质量不合格造成管道坡度不均匀、局部存在倒坡等现象而造成管道堵塞。
2)排水管道接口配件选用不当如安装三通或四通时未按规范规定施工,造成管道局部阻力过大而出现排水不畅或堵塞。
3)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未采用必要的防堵措施,异物落入立管折弯处造成堵塞;如木条、碎石、垃圾、砂浆等,特别是管道安装后,管口用水泥砂浆封闭,还往往被人打开,作为打磨水磨石地面或清洗、水泥找平地面的污水排出口,泥浆水进入管道内,沉淀凝固后堵塞管道。
4)支架型式或间距布置过大、过墙无支撑、造成横管半月形下凹。
5)在屋顶上的建筑垃圾、异物落入雨水立管管内,易堵塞管道,还不易找到堵塞的位置。
6)不按规范规定进行通水试验和通球试验,或通水试验和通球试验不合格,有时也会出现堵塞现象, 所以造成堵塞的原因不一而足。应引起参与施工和管理的相关人员足够的重视,才可能减少或消除排水管堵塞事故。
2 安装排水管时预防管道堵塞施工方法
1)在管道安装前,应认真疏通管腔,清除杂物,按规范规定合理、正确使用排水配件。管道安装施工符合设计要求与规范规定,排水管口采用堵头或水泥砂浆封口等防堵措施。
2)排水埋地管道和横向支管安装时,坡度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验收规范,严禁出现倒坡现象。
3)埋地和底层排水管道,在隐蔽前必须做灌水试验,其作用是检查管道和接口严密性,确保管道无渗漏、无堵塞。灌水试验灌水高度不低于底层地面高度。灌水时将室外的管口用堵头封住,从室内的管口灌水,灌满水二十分钟后,液面不下降为合格。合格后将室外管口的堵头拆下、放水。
4)排水管道安装时,横管与横管、横管与立管连接,应用45°三通或45°四通和90°斜四通。立管与排出管端部的连接,宜采用两只45°弯头,以防管道局部阻力过大。
5)排水立管应设透气管,并设置卫生透气支管。其作用是透气的同时防止管内积存压力气体而堵塞管道。
6)正确合理设置检查口,以便于对立管的检查和清扫。检查口的标高距地坪1米,其朝向便于检修。在立管上设置检查口,每两层设置一个检查口,但在最底层有卫生洁具的立管和最高层立管处必须设置并应高于该层卫生洁具上边缘0.15米。
7)在连接2个及2个以上的大便器或3个及3个以上的卫生洁具的污水横管应设置清扫口。当污水管在楼板下悬吊敷设,可将清扫口设在上一层楼地面上,污水管起点的清扫口与管道相垂直的墙面距离,不得小于0.2米;若污水管起点设置堵头代替清扫口,与墙面距离不得小于0.4 米;污废水横管在弯头处,应设置门弯或清扫口,以便于对横管进行清扫。
8)排水管道支、吊架型式要正确、间距要合理、安装要牢固,防止管道接口处与管身发生半月形下凹现象(下凹处易积聚杂物、异物,造成管道局部堵塞)。
3 预防措施
1)凡暗装和埋地铺设的排水管道,在隐蔽前必须做罐水试验,罐水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土或隐蔽,其罐水高度应不低于低层地面高度.灌水试验以满水15min,再灌满延续5min液面不下降为合格。对生活和生产管道系统,管内灌水高度必须达到一层楼高度(不超过0.05Mpa).雨水管道的灌水高度必须达到每根立管最上部的雨水漏斗. 灌水试验合格后,采用排水管帽或堵头封堵管口,防止杂物进入管内。
2)在排水立管施工过程中,为防止混凝土等杂物进入管内,应采取“上部堵口,下部开口”的施工方法,下部开口可使进入管子的杂物、异物直接掉下来,不会堵住。立管和底层出户管待土建完工,立管和出户管清理完毕后接驳联通。
3)在排水立管和埋地管接驳前,必须将各卫生间预留管口封堵(如采用管堵或堵头),所有预留管口周围垃圾清理干净、卫生间防水层和立管补洞口防水试验合格及雨水地漏安装好。
4)通水试验: 通水试验程序应由上而下进行,在浴盆、面盆等处放满水,然后通水试验,以不漏、不堵为合格.
5)对支管中的马桶、浴缸、地漏等排水管口一定要用堵头堵住或上封,如封闭不好,一旦堵住,疏通就很困难。
6)通球试验是检查排水管是否畅通的关键。其方法是将皮球(根据管内径大小选择皮球,皮球直径约为排水管径的3/4),从排水立管顶端或顶层检查口投入,以落到阴井并浮起为合格,否则要查明堵塞位置,用重锤疏通或用水流冲刷堵塞部位,无效则返工.
篇8
【关键词】关天经济开发区;碳排放交易权;建议
关中—天水经济区地处亚欧大陆桥中心,处于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要地,是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越、人文历史深厚、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2009年六月,国务院发改委印发通知对该经济区进行发展规划。规划中,关于环保政策,通知中提出建立初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排污权交易机制,探索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政策和税收政策。目前,关于碳排放交易权试点已在广东等省展开,广东省全面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首批7800万元碳交易大单签出,4家水泥企业签订认购书,总共认购了13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权配额,这是全国首例总量控制下的配额交易。广东省实行碳排放权有偿使用制度,碳排放权配额初期采取免费为主、有偿为辅的方式发放。作为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城市,广东省在“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18%、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19.5%的目标,均高于全国各省市的指标。据测算,在没有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约束的情况下,到2015年,广东省重点行业的能源消费将达到3.76亿吨标煤,排放8.72亿吨CO2。一边要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一边要进行节能减排,这成为广东当前所面临的困境。作为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关天经济开发区,对于碳排放交易权将如何处理,笔者在此做一有益的探索。
一、我国碳排放交易权现状
碳交易是指买卖双方通过购买合同或者碳减排购买协议,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其基本原理是,购买方向出让方购买温室气体减排额,再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目前,中国碳排放权交易的主要类型是基于项目的交易。CDM就是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中国合作,在中国实施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项目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用于发达国家履行《京都议定书》的承诺,即以“资金+技术”换取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权。目前,中国碳排放权交易的主要类型是基于项目的交易。CDM就是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中国合作,在中国实施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项目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用于发达国家履行《京都议定书》的承诺,即以“资金+技术”换取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权。中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10年单位GDP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减少10%。在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通过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努力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必将有大批项目可被开发为CDM项目。目前中国还没有完整的碳交易平台。国内已成立的计划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机构有:北京环境交易所、天津碳排放交易所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这3家交易所的成立时间都很短,只是个别小规模交易的平台,国内碳交易仍不具备明确的法律框架或政策。
二、关天经济开发区碳排放交易权制度建设的几点建议
目前,关天经济开发区以宝鸡、渭南、铜川、商洛、天水等地为重点,加快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及深加工。宝鸡重点发展铅锌、钛产业,建设钛材料生产和集散基地。渭南重点发展煤炭、化肥、钼精深加工等产业,建设钼产业生产科研基地。铜川重点发展铝加工、建材、陶瓷等产业,建设现代建材基地。商洛重点发展钼、钒等采冶加工和多晶硅等新型材料产业。天水以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建材产业。延安、榆林、平凉、庆阳等地出产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能源化工产业分布较广。由此看来,关天经济开发区生态保护任务繁重,要实行节能减排,在实行资源综合利用的同时,探索碳排放交易权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合理规范碳交易的领域和规模
碳排放交易权作为一种战略性的资源,碳排放权的低价出售,可能给区域内企业带来风险。因此,在制定碳交易整体战略时应当把握适度原则,合理规范碳交易的领域和规模,防止过量出售碳排放权。
(二)加强对气候变化政策环境的认识
从国外的实践经验来看,企业是碳排放的主体,也是能最有效地管理自己排放的主体。建议区域内众多企业加强对我国乃至国际有关环境政策的认识,对自身排放情况有充分的了解,积极关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发展,努力规避政策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区域内企业决不能为了出售碳排放交易权的收益,而饮鸩止渴,把自己逼向绝路。
(三)建立权威易中心
建议区域内政府部门应尽快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吸取其他省份碳排放交易权试点的经验和教训,稳妥开展本区域碳排放交易的试点工作。设立官方权威性的交易中心,用市场导向来指导区域内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的实施,实现低成本减排。另外政府部门应培养自己的碳交易专门人才,建立和健全本土的中介咨询、金融服务机构,让区域内企业对于碳排放有一定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四)采取有效的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互补
目前实现节能减排的手段主要有两种: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节能减排的市场手段主要通过征收能源税或环境税等价格调控手段,促进社会各界节约能源,降低排放。实现方式有两类:一是放开价格管制,促进能源和环保产业的市场化,如碳排放交易权市场化;二是征收能源税或环境税。节能减排的行政手段通常以颁布各类行政规章和标准的形式实现政府对能源利用和经济发展模式的引导。通过上述两类手段的实施,旨在实现三大结构调整目标,即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调整、进出口贸易产品结构调整。相比行政手段而言,市场手段影响范围广、收效快,对能源供需双方的行为引导更为(下转第71页)(上接第68页)直接、有效。
三、结语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在国内还属于探索适应阶段,对该制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对我国而言尤为重要。一些发达国家取得的经验,对于正处在工业化进程当中,同时享受经济发展成果和饱尝环境问题苦果的中国具有非常特别的意义。政府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把节能减排工作真正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调整现行粗放扩张的政策,完善节能减排政策措施,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依靠技术创新,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同时,有关财税政策应向节能减排企业倾斜。只有这样,关于碳排放交易权,区域内企业乃至国内更多企业在国际上才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参考文献:
[1]李莉.我国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2008(8):103-104,113.
[2]倪红日.运用税收政策促进我国节约能源的研究[J].税务研究,2005(9):3-6.
[3]付玉,金银亮.我国碳交易市场建立规划[J].科技创新导报,2008(9).
[4]杨志,郭兆晖.碳交易市场的现状发展与中国的对策[J].中国经济报告,2009(4).
[5]熊焰.低碳之路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篇9
关键词:航运碳交易;市场;对策
中图分类号:F51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3-0110-02
一、航运碳排放交易及其市场潜力
1.碳交易及其航运碳排放交易。碳排放交易(简称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通过艰难谈判,于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通过了《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排放交易或碳交易。
航运碳排放交易主要针对航运业的碳排放权利(或把碳排放权利作为商品)的交易。
2.航运的碳排放量总量。据统计,世界贸易运输量的90%由航运业承担。截至目前,航运是能源效率最高的远距离货物运输方式,航运的碳排放量占全球每年碳排放总量的3%—4%。而我国航运市场的发展,碳减排市场需求巨大。
3.国内碳排放市场潜力。我国船舶拥有数量巨大,因此船舶节能减排有广泛的市场基础。从航运船舶看,其包括国际远洋、沿海和内河船舶。而我国仅国内机动船与驳船的净载重量从1980年的1 695万和1 713万载重吨吨,增加到2011年的21 264万和3 242万载重吨,年均增长40.47%。见图1。
同时,我国水运及远洋货运数量看发展潜力巨大。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对外贸易的不断增长,船运贸易量也在不断增长。水运量与远洋运输量分别从1978年的43 292万吨和3 659万吨,分别增长到2011年的425 968万吨和63 542万吨,年均增长29.8%和52.5%,见图2。
另外,同时港口吞吐量从1985年的31 154万吨,到2011年增加到616 291万吨,年均增长131.4%。这些都是建立航运排放交易的市场基础。
二、我国建立航运碳排放市场的可行性
1.我国已把开展碳交易试点作为“十二五”期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项重点工作。2013年启动包括上海在内的7个省份的碳排放交易试点,是为了鼓励试点地区结合自身的实际,探索建立区域碳排放交易体系。上海市已《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为建立我国航运碳交易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条件。
2.航运低碳减排已成为未来我国航运业市场发展的目标任务。2010年,交通运输部了“十二五"水运节能减排总体推进实施方案。指出,到2015年,与2005年相比较,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下降8%以上;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15%以上,其中海洋和内河船舶分别下降16%和14%以上。港El生产单位吞吐量CO2排放下降10%以上;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CO2排放下降16%以上,其中海洋船舶和内河船舶分别下降17%和15%以上。
3.在船舶技术规范层面,交通运输部2008年制定了《营运客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和《营运货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行业标准,此外还正在加紧制定《营运船舶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以上这都对建立航运碳交易市场提供了政策支持。
三、建立我国碳减排市场的对策建议
1.建立目标体系和研发关键技术支撑体系,为政策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故亟须突破的关键技术包括建立公平公正的排放指标分配体系,初始排放权价格形成机制,建立航运碳减排管理平台,消除交易信息不对称的技术方法,不同企业、不同区域之间的交易比率,提高污染源违法行为成本的措施,航运碳减排过程中触及的有关税收问题的解决方案,点源与非点源交易技术,航运碳减排与排放收费、排放许可证、环境影响评价等相关制度和政策之间的衔接,等等。
2.制定公平合理的指标分配体系,推动一级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因此,需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制度,规范一级市场中排放权的产权,明确总量控制目标和初始指标的分配方法,明晰国家与地方环保部门的职责分工,确定排放权有偿取得的条件、程序、时限要求,建立指标动态管理台账,探索排放权有偿使用初始价格的形成机制。通过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分配与指标管理体系,实现排放指标分配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公开性,构建并不断完善航运碳减排的一级市场。
3.建立激活航运碳减排市场的制度体系,提高航运碳减排配置环境资源的效率。应做好以下工作:明确二级市场政策的主要作用对象和作用范围;对于新企业,允许从二级市场中获得排放指标,或者从政府预留的指标有偿取得。
4.在交易价格设计上,定位为政府指导下的市场自我调节机制;制定交易规则,防止出现交易市场垄断行为;构建交易信息平台,增强信息的对称性,对指标的交易进行跟踪监管;通过立法等手段,有效制止滥用和非法转让排放指标,杜绝蓄意囤积居奇等扰乱市场的买卖行为;明确交易违约责任,对超标排放企业进行严厉处罚;配套实施相关的积极财税政策,激励市场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进行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真正激活航运碳减排市场。
5.构建航运碳减排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政策推行的法律供给能力。建议在修订《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单行法时,应明确排放权有偿取得的法律地位。同时,抓紧制定有关污染物排放权有偿取得实施管理办法、排放交易管理办法、排放有偿使用资金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排放指标初始分配、排放指标有偿使用、航运碳减排中政府和企业以及中介主体等分配主体和交易主体的责权利和违法责任等,规范航运碳减排制度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提高航运碳减排市场运行的稳定性,确保航运碳减排实施有法可依。
6.完善污染源监督管理体系,强化试点区域和行业航运碳减排运行的监管能力保障建设。全面推行航运碳减排,需要加强污染物排放监测和监管能力建设,如加大构建污染源基础数据库信息平台、排放指标初始分配管理平台、污染源排放量监测核定平台、污染源排放交易账户管理平台的力度,建立企业污染物排放台账制度,全面管理参加排放指标分配和航运碳减排体系的污染源。从而消除航运碳减排政策机制的前端可能出现的“失位",保障各类污染物的排放在有效的监控之下。
参考文献:
[1] 中国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中国经济网,http://.cn.2012-02-01.
[3] 蔡博峰,冯相昭,陈徐梅 .交通二氧化碳排放和低碳发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4] 傅志云,胡思继,姜秀山.中国交通运输中长期节能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04.
[5] 沈满洪,钱水苗,冯元群,徐鹏炜.排污权交易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6] 刘建翠.中国交通运输部门节能潜力和碳排放预测[J].资源科学,2011,(4).
篇10
【关键词】 航运;碳减排;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
0 引 言
随着海运减排日益成为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部分,船舶的温室气体排放越发引起人们的重视。欧盟委员会声明称2013年将引入一项针对航运业的措施,用以监控、核查和报告航运业的温室气体排放。上述措施是建立未来可能的市场机制的第一步,这些市场机制包括将航运业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
对我国航运业来说,欧盟有一个类似的“豁免条款”,即我国若能在欧盟征收航海碳税之前先行设立自己国内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则欧盟将不再把我国的航运业纳入欧洲的碳排放交易体系。
正因为存在着这样的“豁免条款”,交通运输部正在组织相关科研院所开展研究,对不同市场措施的利弊进行研判,并考虑先在国内航运业内部试运行碳交易或碳税二者之中的一种模式。
上海正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国务院近日提出:上海要找准国际产业发展新方向,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切实当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排头兵。因此,上海应不负期望,抓住机遇,积极开展航运碳减排的试点工作。
1 国际海运温室气体排放及其 减排趋势
据统计,世界贸易运输量的90%由航运业承担。截至目前,航运是能源效率最高的远距离货物运输方式,航运的碳排放量占全球每年碳排放总量的3%~4%。国际能源机构(IEA)统计显示,2006年全球海运消耗万t油当量,占交通全部燃油消耗量的9%。国际海事组织(IMO)2009年的研究表明,2007年船运业排放的CO2达10.46,占全球CO2排放总量的3.3%(见图1),其中国际海运排放的CO2达8.70亿t,占全球CO2排放总量的2.7%。报告预测,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至2020年,水运船舶排放的CO2量将在目前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基础上增加75%,达每年亿t;2050年将会比2007年增加150%~250%,占届时全球范围内允许CO2排放量的12%~18%。如果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高船舶能源效率,将能够实现CO2排放量减少25%~75%。
海运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与海运贸易额密切相关。国际油船独立船舶所有人协会研究报告显示,全球远洋航运和海运贸易的快速成长,增加了燃油消耗,进而增加了CO2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根据日本2008“冷冻地球”计划所设定的目标,要实现2050年CO2排放降低50%,单位货运周转量CO2排放应比目前标准降低85%。然而,按照现行增长趋势预测,2050年世界海运贸易额将比当前增加226%。
2 我国航运碳减排市场潜力和机遇
我国作为全球第一的贸易大国、航运大国和造船大国,其航运碳减排市场潜力巨大。我国大陆地区各远洋船舶总载重吨在全球排名第四,为万t,占全球远洋船舶市场的8.9%;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分别为万t和万t,占全球远洋船舶市场的3.3%和2.8%。
从我国国内运输船舶数量来看,截至2011年,机动船和驳船共计艘,从1980年的万t净载重量增加到2011年的万t净载重量,增长了11.5倍。从目前我国内河船舶的发展趋势来看,淘汰旧船、老船、高能耗船,增加和建设大吨位船舶是必然趋势。这些都是未来航运碳减排市场的潜力所在。
交通运输部了《“十二五”水运节能减排总体推进实施方案》,指出到2015年,与2005年相比较,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下降8%以上,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15%以上,其中远洋和内河船舶分别下降16%和14%以上;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CO2排放下降10%以上,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CO2排放下降16%以上,其中远洋船舶和内河船舶分别下降17%和15%以上。
由于水运是能源效率最高的远距离货物运输方式,其低成本的优势一直为各国政府所推崇。随着2013年我国大部制改革和大交通运输部的组建,综合运输体系建设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综合运输体系中的结构性变化将提高水运的比重。
我国已把开展碳交易试点作为“十二五”期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项重点工作。此次启动涉及包括上海在内的7个省份的碳排放交易试点,鼓励试点地区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建立区域碳排放交易体系,为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进行有益的探索。
从时间上看,我国将在2015年建立全国性的碳减排市场,如图2所示;从推广地区来看,从核心减排区到预备减排区,再到经济欠发达区,如图3所示。
3 建立上海航运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议
作为经国家发改委确认的全国第一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之一,上海市应主动顺应国际主流趋势,运用市场机制,在全国第一个推进航运节能减排,利用建立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积极推进交易平台及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和机制的创新,为建立全国航运碳排放交易市场创造条件。
航运碳排放交易的实施需要苛刻的基础条件,如制定上海市航运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方法,建立对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的制度或者明确的信用减排制度等。航运碳排放交易的实施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必须有硬件技术和软件管理作为支撑条件。
3.1 确定航运碳减排的范围
航运碳减排交易的基础条件包括边界确定、核算方法、量化办法、数据获取方法、相关参数确定、监测方法、监测计划和监测实施要求等。
3.2 对污染物实施排放总量控制
在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中,总量控制与航运碳排放交易是互为表里的依存关系,总量体现了环境目标,而交易体现了效率目标。一体化的航运碳排放交易政策体系必须以总量控制为核心,以航运碳排放交易为实施手段,以管制手段为保障,形成行政管制与经济刺激并存的政策体系。因此,航运碳排放交易必须以总量控制为前提。首先,通过总量控制来明确环境资源的稀缺性,使环境资源具备成为经济物品的基本条件;其次,通过总量控制来明确企业允许使用的环境资源额度,从而为交易市场的建立和运作提供条件。许可的排放总量规模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根据美国二氧化硫排放交易的经验,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有活力的、可持续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许可的年污染物排放总量通常需要在400万t或者400万个排放配额以上。
3.3 建立公平、公正的总量分配体系
排污指标分配为航运碳排放交易机制的一级市场,其政策目标是落实排放总量目标,公平地分配初始排污权,建立政府主导的一级排放市场,即所谓的基于公平目标的排污指标一级市场分配。在这一过程中,参与主体是政府和排污者,且由政府主导。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指标分配的公平问题,政府需要基于公平、公正原则制定统一的总量指标分配方法,以保障减排任务具体落实到源,为企业遵纪守法、落实减排责任提供公平的环境。同时,这也是形成具有活力的二级市场的基本条件。
3.4 具有明晰的污染源排放清单
从航运碳排放交易管理平台数据交换系统来看,污染源排放清单,即污染排放基础数据库,是实施指标分配、航运碳排放交易和排放监管的中心枢纽。由此可见,基础数据系统是总量控制和航运碳排放交易政策实施的基础。排放源所涉及的数据项的多少,数据的准确性、精确度、完整性及代表性,直接影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及航运碳排放交易政策实施方案的质量。因此,详细而准确的污染源数据是必不可少的。在设计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之前,必须进行系统的污染源调查工作。实际上,根据美国及其他一些国家的经验,碳排放交易下的总量控制就是有限污染排放源下允许的污染物排放量之和。
3.5 具备准确连续计量的监督条件
航运碳排放交易政策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环境经济政策,必须以准确计量排放量作为实施的基础条件,原因是每单位指标都有其经济价值,排放量核定的准确性代表着资金流动和资源配置的准确性。如果不能准确计量排放量,势必导致交易市场的失灵甚至丧失,导致交易政策行同虚设,甚至导致交易腐败产生。反观排污收费或排污税等政策,虽然污染排放计量不够精确时对税收总量会有影响,但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这项政策的有效性和对企业加强污染减排的激励性。因此,在衡量排污交易方法对于解决环境问题是否适用时,决策者应该考虑在航运碳排放交易计划所覆盖的区域内,污染源排放量的计量数据是否足够准确和连续。
3.6 建立航运碳减排的两个市场
(1)基于公平目标的排污指标分配一级市场。排污指标分配为航运碳排放交易机制的一级市场,其政策目标是落实总量控制目标,合理设定“增量",公平地分配初始排污指标,建立政府主导的一级市场。由于环境资源产权属于国家,从国家的角度讲,初始排污指标的出让应该体现权益,应该获得资源权益金或者出让金;对企业来说,初始排污指标的获得则应该缴纳资源租金。这就是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分配的一级市场。从一级市场的运行模式来看,一级市场的分配主体是行使政府职责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在分配方式上,考虑到环境容量的地区性差异,应采取国家与地方分配相结合的方式,即环境保护部门与地方环保(厅)局一起代表政府进行分配;对于分配客体,新老企业应区别对待;在分配方法上,建议实行基于排放绩效的分配方法;在分配的时效设置上,考虑到操作性以及与五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效衔接,可以五年进行一次排污指标的分配;在资金管理上,有偿分配取得的资金可作为环保专项资金,统一管理,用于支持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减排技术等。
(2)基于效率目标的资源配置二级市场及交易机制。排污指标的自由贸易和流通是航运碳排放交易机制的二级市场,是提高排污指标一级市场分配效率、提高减排效率和降低污染减排全社会成本的重要措施。从二级市场的运行模式来看,二级市场的政策主体主要是污染物减排企事业单位和政府;在交易方式上,允许企事业单位在符合交易规范的前提下调查市场排放总量;在制订控制方案之前,必须进行系统的污染源调查工作。此外,应建立健全航运碳排放交易机制,包括账户类型、账户管理、交易主体、结算和登记系统等。
参考文献:
[1] 蔡博峰,冯相昭,陈徐梅.交通二氧化碳排放和低碳发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