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22 17:49: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物流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14年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城乡基础设施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4―2015年)》(以下简称《方案》)中,对于福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信息化投入及方向给予了进一步的解释,同时也对超亿元的投资项目做出了说明,这预示着福建下一步将以更加稳健的态度,将智慧福建建设延续下去。
基础奠定勇气
在《方案》中,福建将信息化投入划定为四个工程一个平台,这五项计划将牵动福建140个亿的资金投入,在各地谨慎面对智慧城市再投入的时候,福建的勇气不可小看。
按照福建省政府的规划,至2015年,福建将基本建成全省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全面实现城市数字化管理;初步建成智慧城市基础平台,重点领域核心环节初步实现智慧化应用,智慧化应用覆盖率达到20%。
其中,信息网络工程两年力争完成投资100亿元。2014年建成福建省应急通信保障平台,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加快实施数字福建・宽带工程,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建设,2015年建成海峡西岸国际通信关口局,完成全省三网融合工程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实现双向网络覆盖。
公共服务平台两年力争完成投资16亿元。2014年,建成闽台物联网应用示范服务中心,建成北斗位置信息服务平台,带动福建省终端制造等北斗卫星产业发展。2015年,全省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基本建成,市、县政务业务信息化率分别超过60%、50%;建成超算中心二期、大数据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快建设数字福建产业园。
重点应用工程两年力争完成投资10亿元。推进民生领域和市县政务信息化集成建设,2015年完成基础数据空间化改造,推进文件证照、政法信息、决策信息共享工程,整合城管、综治、卫生和计划生育等网格资源,推进智慧城市应用工程,建设两岸经贸与口岸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和两岸电子商务厦门、平潭专区,2015年全面推广应用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消费服务工程两年力争完成投资10亿元。大力开发个性化、定制化信息服务,丰富信息产品。加强全省教育资源、公共就业、公交智能等民生领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2015年全面推广智能公交服务。促进两岸数字媒体、电子教育合作,2015年建成“数字出版平台”,共建“学生电子书包”项目。推进建筑智能化工程和数字家庭示范工程。
信息安全工程两年力争完成投资4亿元。2014年推动福建省成为国家安全可靠工业控制系统产业基地。推进一批安全监控平台、服务平台、应急处置平台和保护测试平台建设。2015年建成重要文件和数据加密存储系统,推广电子认证和签章技术。
从“数字福建”的提出至今,福建关于数字化、智慧化城市发展已经走过了最初的“开荒”时期,且已具备一定基础,因此《方案》中对于项目推进的描述(智慧化应用覆盖率达到20%)似乎略显保守,但从基础设施投入的角度来说,进一步提升城乡信息化投入,在今天也的确需要更为实际的预判。其实,《方案》中对于四个工程与一个平台的描述,在2011年出台的《福建省“十二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中就已经被全面覆盖了,这进一步印证了《方案》的目的在于扎实稳定的推进既定目标的事实,同时也将工程实施的时间表进一步细化至2年内,多处量化标准与目标的提出既细化了前段时间的工作,也更加明确了近期的重点与进度。
点和面的计划
在《方案》中,除了对于信息工程实施的进一步描述,还在其他领域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对照福建的整体建设过程来看,其中不乏点与面的结合与跟进。
其中,《方案》中所列出的3项重点应用工程中的智慧城市应用工程中提到,推进南平、福州、莆田、平潭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同时,在其他设区市推进城市公用设备设施智能化改造,加快实施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水务等智慧城市应用工程。按照福建省政府公布的信息来看,目前该项目属在建阶段,福州、南平、平潭已经列入国家智慧城市第一批试点。2014、2015年重点在交通、环境、资源、民生等领域实施智慧化改造应用。
在建设平潭“智慧岛”工程上,福建下了不少功夫。2013年12月,《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获得批复,福建省通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批复,对于建设平潭智慧岛将是一次极好的发展机会。并表示会按照共建模式推进平潭岛新建道路的配套管道建设,大力推进通信管道和基站的共建共享,力争实现新建道路通信管道共建率达100%,将试验区建成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示范区。不断推进平潭便民服务项目建设,开发家政养老、社区医疗、商务支付、校园学习等应用系统,为社区居民提供信息化服务。建立物流智能管控系统和货物信息可视化系统,实现平潭物流全面智能化。此次《方案》中对于平潭等智慧城市试点的再次强调,也表明了平潭试点对于建设智慧福建整体工作的关键。
篇2
五年前,IBM敏锐地发觉“智慧”的发展趋势,并将智慧城市的概念带入中国。这一概念不仅符合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趋势,也符合中国政府重视民生的政策,因而在中国得到迅速推广。
“智慧”的“自转”与“公转”向人们阐述了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即人人都会成为“智慧”的推动者。现实也很乐观,国内ICT领域的多数企业,甚至传统家电企业都在为智慧城市添砖加瓦,推动部分新概念的落地: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家庭,不一而足。
放眼全球,智慧城市的广泛建设带来很多先进经验,而众多的国际企业成为传递经验的践行者。IBM作为智慧城市的引领者自不必提,而来自日本的NEC也是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作为一家有百年历史的ICT企业,NEC是日本较早倡导智慧城市的企业之一。据NEC信息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中井汪杰介绍,NEC于1977年首次提出“C&C”(Computing&Communication)的伟大构想,预见了计算机与通信融合的大趋势,这也是NEC所倡导的“以物联网与云计算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雏形。在日本,NEC参与了数量众多的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管理模式和系统构筑经验。作为文化相近的东方友邻,日本的智慧城市战略及实施经验对中国来说极具参考价值。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日本,智慧城市和物联网的概念存在多年,日本制定了“e-Japan/u-Japan/i-Japan”等系列国家信息化战略来推进国家ICT建设,最终建成无缝的基础网络,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电子政务”、“医疗保健”和“教育人才”三大发展战略,激活产业和地域的活性并培育新兴产业,从而体现以人为本,创造使国民安心和有活力的社会。
1. 个人信息管理
“i-Japan”战略有一个核心内容——“国民个人电子文件箱”,其目的是让国民管理自己的信息资料,通过互联网安全可靠地完成工资支付等各种手续,达成信息共通并对其进行综合管理,使国民享受一站式的电子政务服务。NEC的云计算共通核心服务系统、信息共享平台等已在日本的长崎市、横滨市、富士市等几十个城市和区域导入。
2. 数字医疗
目前东京的电子病历系统在各类医院已经得到普及。电子病历系统整合了各种临床信息系统和知识库,能提供病人的基本信息、住院信息和护理信息,为护士提供自动提醒,为医生的诊疗活动提供帮助。此外,医院还通过无线网络和移动设备实现了医生移动查房和护士床旁操作。
目前日本的医疗信息化建设基本实现了诊疗过程的数字化、无纸化和无胶片化。其中,NEC不仅参与日本各大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的构筑,还发挥网络技术优势,推动医疗机构之间以及医院和社区之间的信息共享,促进区域医疗服务网的发展。
3.节能减排
日本在2007~2008年间迅速展开了对智能城市构成要素的可再生能源与电动汽车等一系列相关要素的试点实验,并于2010年正式开始建设包含各要素在内的综合智能社区。在官民联手建设智能社区联盟的同时,日本也在横滨市、北九州市、丰田市、京阪奈科学城这4个地方开始了试点实验。
NEC在2012年提出了强化收集及分析“大数据”的业务方针,并成立了专门针对能源的分析组。在何时何地,何种装置生产或消耗多少电力,这些信息正可谓大数据。NEC致力于将自己的数据分析技术充分应用于电力领域。
以上是日本智慧城市建设中关于政务、医疗和能源三个领域的概括。从关系民生的细小之处中不难看出,“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建设正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而NEC正在将这些经验带到中国。
智慧“武器” 民生为本
NEC于三年前启动智慧城市战略,其核心思想是围绕民生的五大问题:安心安全、节能环保、交通物流、医疗养老以及教育,建立一种能够应对城市变化的机制,创造一个安心舒适的居民生活环境。据中井汪杰介绍,NEC致力于在城市的各项功能中,通过云计算和物联网,将人流、物流、信息流整合利用,实现城市的高效运营。
NEC(中国)从2012年起将智慧城市作为公司新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立足中国国情,基于物联网应用,将日本先进的智慧解决方案引入中国并服务于中国日新月异的城市现代化建设。NEC积累了大量基于物联网的行业智慧解决方案,包括智能安防/生物识别、节能环保、智能交通/物流、智能医疗/养老、防灾应急等等,它们组成了NEC攻城拔寨的智慧“武器”。目前NEC在中国重点推进安防/应急、节能环保、养老、物流等方案。
智慧安防——人脸识别/指纹识别
NEC的图像识别技术、状态不变性分析等先进技术能够实现对图片、视频和指纹的智能分析,广泛应用于智慧安防领域。目前,NEC人脸识别及指纹识别技术已经应用在澳门海关和香港海关的通关认证中。在中国大陆,NEC与本地伙伴合作将其导入到国家司法考试的身份认证中。
2011年,NEC为安徽省建设完成的千万级指掌纹自动识别系统,是目前为止中国最大规模的指掌纹系统,平均30秒即可完成一枚现场指纹查询比对工作。新系统启动后不到一年的时间,查破案件数量大幅增长,是2001年以来安徽历年平均破案数量的10倍以上。目前,安徽全省共建设了NEC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终端系统2300多套。今后,该系统还可进行扩容,最大可存储5000万人捺印指纹数据,从而大大提高系统对跨省作案案件的查破能力。
此外, NEC还将人脸识别技术与独特的视像处理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流通行业,以发现内部人员和顾客的偷窃行为或者提前识别VIP客户,革新购买体验,增加营业额。
智慧养老
——老年公寓智慧管理系统
中国正走向老龄化社会,但养老的理念和实践都非常落后。NEC在日本有着多年提供医疗和养老院智慧解决方案的成功经验。从2011年开始,NEC与北京汇晨养老机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出包括移动化服务管理、实时数据挖掘、基于云的数据分享、智能人员定位等特点的智能老年公寓管理解决方案。
智慧能源
——楼宇能源管理系统(BEMS)
建筑物八成以上的耗电来自空调或照明,NEC楼宇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在建筑中安装大量的温湿度及影像传感器,对空调和照明进行能耗控制,实现对大型建筑的分布式能源管理。
此外,在清洁能源方面,NEC拥有世界领先的锂电池技术,目前已成功运用于新能源汽车中,日产的Leaf电动车采用NEC的锂电池曾创下单次充电续航185公里的记录。NEC高性能电池还可应用于家庭储能系统,从而解决由于太阳能、风能的不稳定性而产生的能源浪费问题,实现清洁能源的有效利用。
智慧物流——智能冷链管理系统
NEC的智慧物流解决方案包括:停车场智能管理系统、冷链管理系统、电动车Telematics系统、物流仓储管理系统、移动车牌识别系统等。目前,NEC已将日本先进的智能冷链管理系统引入中,并成功地用于医药流通领域。
民生一直是NEC智慧城市战略关注的重点,中井汪杰表示,在防灾应急、医疗养老和节能环保方面,NEC不只是建立一个物理的系统,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一整套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才能得来。以防灾应急为例,日本这个地震频繁的国家在震后应急通信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中井汪杰举了个例子,在东京都厅联络灾情有专门的屋子,政府设立专门的接线员与各个区进行电话联络。政府对这些接线员有个特殊要求:必须住在步行五分钟可回到联络室的范围内。这是由于一旦发生严重的地震,现代化的交通中断,移动通信瘫痪,只有步行和固定电话是可靠的——这是只有NEC才能提供的经验。
把脉症结 实现智慧
中国的智慧城市事业已从前期“概念导入”进行到“规划和试点”阶段,截至目前,政府已经完成193个智慧城市试点规划。在中井汪杰看来,未来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有两个重要趋势:一是“从方案规划到深化应用”,二是“从单纯信息化建设转向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来带动本地的产业升级”。同时他也看到,目前仍然存在信息孤岛的问题,这是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一大障碍。他说:“各部门已经进行了多个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但系统间缺乏关联,且可能逻辑顺序混乱,信息化投入达不到最优化的统筹运作的效果。”而这个障碍最终还要依靠政府的力量去破除。
篇3
2015年,NEC通过在中国市场的辛勤耕耘获得了丰厚的成果,其中最大的收获就在于通过提供各种IT解决方案和发展相关业务真正地参与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这一年,NEC在中国的民航事业、城市公共设施的能源管理、城市节能减排、医疗信息化,以及养老、教育等民生事业的诸多方面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代表NEC正将目光聚焦于帮助中国构建一个安全、安心、高效、公平、富足的社会,并且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NEC也希望通过创新和转型实现自身的发展。
创新是指NEC将在解决方案交付、产品设计、技术研发、商业模式等方面寻求更多的创新。转型则是指NEC正在把业务专注在社会解决方案事业上。
正如近日于NEC集团中国地区总部举办的媒体见面会上,NEC大中华区总代表、NEC(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日下清文举例所称,NEC将从电脑、手机等硬件产品转向更多地承专注于可以提升社会基础设施的“社会解决方案事业”,解决各类社会课题,以此贡献于全球社会。
沉淀中国
熟悉NEC公司的人都知道,NEC100多年前起家于生产和销售电话等通信设备,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NEC着力于发展ICT领域独特的、具备较强竞争力的技术,包括计算机、通信、网络、半导体等领域的相关技术。NEC很早之前就提出了C&C理念,即计算机和通信的融合。如今,NEC更注重于充分发挥 ICT的作用,为政府和公共事业、企业和行业提供ICT解决方案,以及面向通信运营商和能源市场开展相关业务。这其中,不能不提到中国市场,中国市场为NEC带来了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
1972年,伴随,NEC开始向中国提供卫星地面站建设服务,并参与中国多个国家级的重点工程项目。
在20年前,NEC在驻华代表处(当时已在中国设立了16年)的基础上成立了NEC(中国)有限公司,管理在华投资企业。
在2010年,为了更好地满足中国客户市场需求,NEC决定在中国市场统一发展战略和业务运营体制,将NEC(中国)有限公司提升为大中华区所有业务的统筹管理中心,业务涵盖运营商网络、IT解决方案、IT网络平台、投影机与显示器产品、软件研发与销售。
在随后的几年里,NEC一直都视中国市场为其全球市场战略部署的重点,希望能够进一步结合中国市场的需求来开发解决方案和产品。近期,NEC正在倡导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SDN(软件定义网络)等技术支持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也希望能将基于防灾、消防、能源管理、养老、医疗、交通、物流、水资源管理等领域的技术和经验与中国市场合作伙伴分享。
落实“三个支持”
2015年,NEC在中国市场具体都做了哪些事呢?
NEC大中华区总代表日下清文给出了答案,简而言之就是“三个支持”。“支持安心便捷的城市基础设施、支持企业的高效创新运营、支持人们实现丰富多彩的生活。”日下清文如是说。具体的支持手段就是充分发挥ICT的作用,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
比如,2015年NEC与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Ameco)联合宣布,NEC将为Ameco提供基于RFID技术的MRO物联网解Q方案。NEC作为中国民航的老朋友,多年来一直在携手合作。自1979年开始,NEC就在空中交通管制、机场地面服务、航站楼综合服务、飞机维修等领域与中国民航开展广泛合作,为中国民航提供了先进的雷达、仪表进近、甚高频通信、高质量显示系统等技术领先的设备与解决方案。
此次NEC为Ameco提供的MRO物联网解Q方案,第一期将导入“飞机发动机维修部件RFID实时跟踪管理系统”,这是中国民航将RFID(射频识别标签)技术导入到飞机维修领域的一次实际应用案例,将对飞机维修和航空旅客运输企业的精益化管理起到高效的助推作用,对机维修公司提高质量控制、降低维修成本以及缩短停场时间起到实质性的促进作用。Ameco通过导入NEC的MRO物联网解Q方案后,将实现生产资料唯一性、生产进度可视化、生产过程可追溯。具体来说是:零件、工具、工装及人员实现唯一标识并可快速识别;在生产环节中自动对零件、工具、工装、人员的作业过程进行采集、汇总,并实现作业全过程记录。
2015年,NEC也开始向中国市场的地方团体及企业提供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解决方案,并有多个案例落地。例如,该物联网解决方案可对液化气、化学燃料的储存量和消耗速度进行远程实时监控管理,是基于NEC物联网平台(CONNEXIVE)的系列菜单提供的相应解决方案。作为NEC的物联网服务基础设备,“CONNEXIVE”在启动物联网服务时,通过一站式服务提供必要的应用、系统设施,以及各种传感器设备。NEC通过丰富的系统集成 业绩和长期构筑基础设施所积累的“IT能力”与“网络平台能力”优势、在设备远程监控等广泛的领域中,为实现物联网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除了上述解决方案外,NEC的便携式DNA检测、大型公交枢纽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空气质量监测系统、SDN(软件定义网络)技术、智慧养老信息化管理平台、智慧课堂解决方案等,2015年也都在中国市场陆续推广和落地。而这些解决方案的落地也获得了中国市场的关注与认可。
重装出发
就在不久前,江门市人民政府与NEC签订了建设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备忘录,根据备忘录,江门市与NEC公司将深入研究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内容涵盖“公共安全、创业创新、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物流、工业设计、智慧农业、智慧金融、智慧政务、智慧旅游、云POS服务”等领域。一批以提升城市管理、便民服务、产业升级水平为目标的信息化项目将被陆续建成,比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数字城管系统、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网上办事大厅等。这些信息化项目将构成整体的“智慧江门”,实现公共服务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细化、生活环境宜居化、基础设施智能化、网络安全长效化的目标。
篇4
关键词:智慧物流;动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 related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the developing intelligent logistics are systematacially presented. The motivation of developing intelligent logistics is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consciousness, social needs, economic interests, government polici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so on. Three operating modes are analyzed which are government leading, market leading and the combination of both. The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which include tax preferential policies, loans preferential policies, standards and specifications,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capital investment, talents training an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intelligent logistics; motivation; countermeasures
1 智慧物流的内涵
智慧物流是物流发展的高级阶段,物流的发展经历了粗放型物流――系统化物流――电子化物流――智能物流――智慧物流五个阶段。其中,粗放型物流属于现代物流的雏形,系统化物流是现代物流的发展阶段,电子化物流是现代物流的成熟阶段,而现代物流的未来和希望则是由智能物流向智慧物流发展。智慧物流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借助于物联网、传感网与互联网,实现物流系统中的物品、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的协同及动态管理与控制,通过物流系统的“智慧”决策,实现资源的集成与共享,从而达到系统资源的合理配置。智慧物流具有以下特点:
(1)实时动态性。物流系统所处环境是动态的,其构成要素也是动态的。其它物流形式都是基于静态或周期性动态变化假设,无法实现实时动态决策。而“智慧物流”与其他物流形式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没有不变的模式。
(2)综合系统性。其它物流形式也提及“系统”概念,但这是一种狭义的“系统”,仅考虑物流系统中的物品等核心要素,未考虑人员、设备、基础设施等支持要素。智慧物流将实现物流系统中的物品、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的协同,强调的是广义的“系统”。
(3)大众普世性。物流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涉及众多行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智慧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技术、体制机制、组织管理、系统运行等多个方面,不能一蹴而就。选择那些具有实现“智慧物流”条件,并且能够起带头、示范作用的行业率先进行探索性发展,积累经验,最终实现具有普世价值的“智慧物流”。
(4)多领域协作性。首先,智慧物流的发展以云计算、物联网、传感器、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为前提,并有赖于相关领域的发展和水平提升;其次,智慧物流需要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创新,精细管理是“智慧物流”的管理核心,需要用“智慧”来武装物流管理。
2 研究现状
“智慧物流”的概念于2009年提出,已有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应琳芝、俞海宏、章合杰等(2011)首先阐释了“智慧物流”的基本概念及其功能,然后分析了宁波智慧物流的现状,最后从切入模式、基本目标、建设内容等方面提出宁波智慧物流建设的建议。杨健、焦勇兵、刘伟(2012)在智慧城市概念的基础上对智慧物流进行了界定,并对波市建设智慧物流的动因进行探讨,并利用价值链理论、技术采纳理论、当代组织理论对智慧物流进行理论解释。党建民(2012)阐述了智慧物流的概念以及发展智慧物流的重要性,对徐州智慧物流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并在推广步骤和主体方面提出具体操作建议。张春霞(2013)指出智慧物流的发展需要在战略规划、政策法规、物流标准、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平台、物流人才等方面提供保障。丁俊发(2014)提出发展智慧物流要有全球与公共视野,要融入“智慧城市”,要夯实技术基础,离不开大数据,要向“智慧供应链”延伸。王之泰(2014)重新提出智慧物流的定义,探讨了发展智慧物流的意义、城镇化与发展智慧物流的关系、“智慧物流”的抓手与切入点等问题。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成果主要是对智慧物流的概念、意义,以及实现智慧物流的对策建议进行初步探讨。但“智慧物流”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作为一个系统、综合的概念,它还涉及政府、行业、企业、消费者等多个主体,受政策、技术、经济、社会需求、环境保护等因素的影响,发展智慧物流的动因亟待研究。
3 发展智慧物流的动因
3.1 意识自发力
(1)拥有“智慧物流”的全球与公共视野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采购、生产、流通、消费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整合也成为新的挑战。首先,智慧物流的发展要有全球视野,要把智慧物流放到全世界范围去观察、去研究,通过智慧物流的发展来推动智慧国家、智慧地球的实现;其次,智慧物流不是单个企业为了追求利润而实施的,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整个供应链的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拥有着眼于社会利益的公共视野。因此,智慧物流的发展不可能靠企业单打独斗,要打破企业、行业、地区间的隔阂,放眼全球、着眼全局,促进企业智慧物流、区域智慧物流、国家智慧物流、全球智慧物流间的有效衔接和协同发展。
(2)认识到“智慧物流”对“智慧城市”及“智慧国家”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在经济总量、城市规模、城市面貌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变,在国内、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但民众幸福感不高、要素集约程度低、公共服务增长缓慢、生态文明建设有待改进等问题日益显现。“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模式的改变,由“重数量、轻质量”向“重人文、宜居住”转变。物流是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智慧物流”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子系统之一。近年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社会物流体系瘫痪、食品药品安全无法溯源跟踪、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困境、物流成本高、物流能耗高等问题,有些甚至影响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发展智慧物流是满足百姓民生需求、实现社会公共服务良好运行的可靠保障,智慧物流重点关注“民生”领域,现代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果也会最先体现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3.2 社会需求拉动力
(1)产业结构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社会产业结构已经从农、工、服务业向信息业及知识产业方面变动,特别是与物流活动很少直接联系的服务业、信息业和知识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大。物流总需求量的增长也将越来越困难,物流企业、行业必须转变传统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物流发展要更加具有“智慧”。
(2)贸易结构变化。随着贸易结构从“以进出口原材料及初级加工产品为主”转向“以高度加工的精密机械、海外高级食品等为主”,对物流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为智慧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3)需求结构变化。需求结构特征的变化首先体现为“节约消费”,企业对原材料需求计划更科学,对加工过程中的损耗控制更严格,对半成品和产成品库存控制更精确;其次体现为“个性化消费”导致产品种类很多,最终形成小批量、多批次的物流需求。
(4)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往往导致χ腔畚锪鞯男枨蟛煌,人口总量、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均可支配收入、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各产业规模和比重、物流需求系数等参数是主要指标。
3.3 经济利益驱动力
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物流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客户的物流需求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由于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较大,随着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地位的确立,很多企业开始把降低物流成本做为公司战略,对物流合理化提出了新要求,催生了智慧物流的需求。相对于其它物流形式,智慧物流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动、快速识别,提升物流效率。传统物流中涉及的物流单元、物流工具、物流环境多种多样,对“物”的识别与控制往往受制于工具和流程。智慧物流利用电子标签和射频技术,只需要0.1秒就可以自动完成物品的识别,而机器读取条形码花费2秒;没有条形码易污损破损、单件操作的缺点,电子标签和射频技术可以对“物品识别”进行批量操作。
(2)全程跟踪与追溯,确保物流安全。智慧物流借助于物联网技术,不仅关注流通环节的“结果”,同样关注“过程”的质量。从原材料采购,半成品、产成品的加工,到商品配送、废品回收的整个闭环供应链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被记录在案,以备跟踪和追溯。
(3)实时动态处理,提高物流服务的反应速度。传统物流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环境,天气情况、交通状态、特殊运输要求、各类突发事件无一不在考验着物流产业的智慧。通过实时监控技术、图像处理技术、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实现供应链的动态控制与处理,可以提升物流服务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
(4)智能决策与优化,管理更科学。一般情况下,物流服务水平与物流成本之间存在二律背反的关系,很难二者兼顾;且服务水平和成本影响因素多,并随环境动态变化,难以完全量化,给决策带来了很大难度。智慧物流可以做到信息高度集成、数据实时更新,运用优化决策理论与方法,使服务水平和服务成本达到一种理想的均衡状态,管理更科学。
3.4 政府政策引导力
政府政策影响着智慧物流未来的发展方向、基础设施配置、结构调整与升级、智慧物流产业的空间布局。基于以下三点共识,多地政府出台了发展智慧物流的战略规划和相关政策:
(1)发展智慧物流有利于提升国际竞争优势。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物流产业规模急剧增加,但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依然高居不下,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生产要素的全球性采购、生产、销售成为常态,物流成本的降低成为提升竞争力的新途径,对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发展智慧物流,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物流成本与物流服务水平的协调发展,不仅能够帮助我国相关产业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环境,并且能够增加国际竞争优势,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抗风险能力,保持相关产业的平稳发展。
(2)发展智慧有利于适应贸易结构和销售模式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导,能源、原材料、商品的进出口贸易额显著增加;与之相配套的物流活动组织与管理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向传统物流提出了挑战。制造行业的物流外包比例进一步增大,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规模不断增加,同时对物流服务的时效性、反应速度、成本控制要求也更高。“互联网+”战略的提出,为传统行业的发展迸发出新的生机,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处理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进行,但是物流依然是“互联网+”的瓶颈,需要推动智慧物流的发展来配合“互联网+”行动计划。
(3)发展智慧物流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智慧物流体现信息化、系统化、集成化、实时性、动态性的特征,强调供应链伙伴间的信息共享、资源集成,注重供应链的动态过程控制,追求供应链的系统整体优化。智慧物流以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发展为前提,以信息系统、信息平台的建设为基础,以数据集成与挖掘为手段。因此,智慧物流的发展必将带动一批与智慧物流产业配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涉及自动感知、识别、可视化、卫星导航等关键技术的研发、试验、集成与产业化;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信息系统构建技术;大数据环境下的物流决策与优化、基于云计算的物流技术应用等方面。
3.5 环保强制力
(1)资源节约要求。①优化配送体系。在现有经济、技术和社会环境下,市场需求呈现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的特征,企业分散经营的配送模式受成本的约束,很难满足此种市场需求特征的配送要求。智慧物流配送模式可以优化配送网络,合理布局配送节点,降低配送系统的总库存量,提高车辆的满载率和使用率、减少车辆出行量,从而降低企业和社会物流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集约化水平。②创新库存控制机制。传统的库存机制是假设供应链各企业间在资源的调度管理上是没有任何联系、完全独立的,无法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协同;智慧物流模式下,将供应链各企业虚拟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和一体化调度,实现“分散资源集中管理”和“集中资源分散服务”。
(2)环境保护要求。①提升运输工具满载率、减少运输工具使用量。物流服务带来的噪音、震动、大气污染、海洋污染等已经成为社会化问题。智慧物流可以提高物流组织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通^运输路线优化、运输方案优化等措施提升运输工具满载率,从而减少车辆等运输工具的出行量,对解决交通堵塞、空气和水污染、噪音等社会问题都将起到明显作用。②减少土地占用。智慧物流通过资源整合和系统优化,提升供应链系统服务能力,在保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可以减少仓库、配送中心等建设数量,从而减少土地占用面积。
3.6 技术进步促进力
信息技术的先进程度是现代物流发展水平的标志,借助手机、视频电话、呼叫中心、PC、摄像头、RFID、传感器、智能卡、GPS等感知技术;通过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传感网等网络技术为智慧物流信息的自动识别与存储提供支持。云计算数据中心、智慧物流信息中心、专业信息平台、物流专业服务平台、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政务系统等信息平台也为智慧物流提供资源集成与优化平台。技术革新改变了物流服务原有的技术路线和技术特征,实现了信息快速、真实的传递,资源的高度集成和共享,既降低了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又提高了物流服务水平,让物流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从而促进了物流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进一步扩大物流市场需求。
4 发展智慧物流的对策
4.1 选择合适的运营模式
智慧物流的建设运营总体上有三种模式可供选择:
(1)政府主导型。政府是建设和运营的主体,一是以项目为载体,通过课题申报或招标方式推动智慧物流技术创新和研究,并推动成果转化;二是以公共信息系统建设为纽带,带动信息和资源的集成;三是以行业或区域智慧物流项目建设试点为手段,注重经验、模式的总结和归纳,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2)市场主导型。以企业为主导,利用市场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激励机制吸引企业参与并积极推动智慧物流建设,最终实现社会物流的智慧化。主要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模式、大型制造企业模式、物流园区模式等。
(3)共同推进型。政府和企业共同建设、共同管理,政府侧重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建设和资源保障,企业侧重于运营与管理;注重彼此之间的分工和合作,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智慧物流的良性发展。
4.2 完善相关制度
第一,做好顶层设计,政府出台智慧物流发展总体规划,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制订智慧物流发展路线图,做好智慧物流发展的整体布局。第二,成立专门的项目工作小组,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运用宏观协调能力和政策手段,协调政府各部门的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制定监督制度、激励机制、协调机制等管理制度。第三,在财政税收政策、贷款政策、土地征用政策等方面给予优惠,提高企业参与发展智慧物流的积极性。第四,尽早开展智慧物流标准和规范的研制,做到有章可循,为智慧物流发展提供行动指南。第五,政府应该抓紧制定与智慧物流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4.3 提供资源保障
第一,加大财政投入,大力推动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专业信息平台、专业服务平台、政务系统、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为智慧物流建设打下良好基础。第二,成立智慧物流发展专项基金,鼓励企业进行智慧物流设施设备与信息系统建设,推动企业智慧物流系统和社会智慧物流系统的融合,对积极推进智慧物流发展的企业或单位给予税收或贷款优惠。第三,积极推动智慧物流项目、智慧物流中心、智慧物流园区建设,做好示范和推广工作。第四,加强智慧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各院校以物联网技术、物流管理专业为基础和平台,把握智慧物流人才的技能要求,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完备的课程体系,注重对智慧物流技术、智慧物流运营与管理方面人才的培养,推动智慧物流专业建设;企业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加盟,或者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参与智慧物流人才培养。
5 结束语
发展智慧物流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是创新社会管理、提升社会公共服务的基础动力,是提升企业及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提升科技水平、推动自主创新的有效手段。但智慧物流是跨企业、跨行业、跨区域的新兴产业,涉及交通、商贸、环境、经济等众多领域和管理部门的系统对接、信息整合、数据处理和政策协调,需要企业间、行业间、政企间、区域间的协同与联动。因此,提升政府、企业参与智慧物流建设的积极性,提供可靠的组织、制度和资源保障对发展智慧物流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王之泰. 城镇化需要“智慧物流”[J]. 中国流通经济,2014(3):4-8.
[2] 应琳芝,俞海宏,章合杰. 宁波市智慧物流建设策略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11(17):94-96.
[3] 杨健,焦勇兵,刘伟. 宁波智慧物流建设的机理分析――基于管理学理论视角[J]. 物流技术,2012,31(7):377-379.
[4] 党建民,王晓珍. 徐州智慧物流发展定位及推广模式思考[J].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4):138-140.
篇5
关键词:贸易;义乌;智慧;交通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2
作为以市场、贸易、商业、物流等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国际小商品城义乌,城市化率高达71.22%,如今面临着城市化进程中交通发展的瓶颈问题,交通问题对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城市建设、物流运输的行业发展、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出行方式、节能环保等生态环境等各方面,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根据义乌城市发展和交通运营的现状,针对城市交通的需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进行分析,致力于探讨义乌智慧交通体系的建设,以有助于解决义乌城市发展中的交通问题。
一、义乌城市发展和交通概况
1.义乌城市区域和人口发展
义乌是一个典型的商贸城市,1982年义乌全面开放小商品市场,进而提出“兴商建市”发展战略,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义乌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2002年义乌建成区面积为38万平方公里,2012年达到96.4万平方公里,以每年约5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加。2011年底户籍人口75.3万人,暂住人口159.5万人,按照《义乌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到2020年义乌中心城区规划面积将达到429.3平方公里,人口规模估计达到市域常住人口185万人、城镇常住人口160万人的规模。
2.义乌城区道路和汽车的增长
随着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义乌市城区道路也在不断延伸,1995年城区道路长度只有7.63万米,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为1.13平方公里,至今城区道路长度已超过45万米,道路面积共计13.27平方公里。
2005年义乌的民用汽车拥有量为7.30万辆,到2011年底,已达22.49万辆;私人汽车拥有量则从6.20万辆增加到20.69万辆。城镇居民年末每百户的汽车拥有量从2003年的8辆增长到2011年48.4量,几乎每两个家庭就有一辆私人汽车,农户年末每百户的汽车拥有量从2003年的3辆增长到2011年的21辆,增长势头非常迅速。
除私人汽车以外,公交汽(电)车的数量也在稳步增长,近五年来每年增加5辆;出租车的数量进行了有效控制,近五年都维持在1300辆左右。
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背景下对义乌交通的要求
1.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对交通的要求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不断调整和变化,对外贸易和市场发展中的矛盾不断突显,为了促进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2011年国务院批准施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该方案中,建设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义乌港”这两大任务,对义乌的交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使之能够切实配合义乌物流平台的构建和“义乌港”的全方位建设。义乌是浙江省重要的内陆港,各类物流企业2311 家,其中国内物流企业1126家,国际货代仓储企业1051 家,快速物流企业134家,经营面积105.2万平方米,全社会货运量4331 万吨,物流从业人员157273 人,在义乌通行的道路货运车辆3万辆,其中,异地备案集装箱运输卡车5268辆。
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下,交通需求大幅上升,如何在义乌打造便捷高效的物流平台,建立现代物流产业链,对义乌交通运输的运输网络、运输时间、运输成本、运输效率、运输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2.城市居民生活对交通的要求
近20 年来义乌城市人口持续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人口总量稳步上升,城市规模日益壮大。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外来人口的增加加大了交通出行的需求。2011年底,城市化率达71.22%,户籍人口70多万,常住人口达150万。
从2005年到2011年,义乌汽车拥有量的增幅明显数倍于道路面积的增长率,6年间,道路面积发展到原来的146%,年平均增长率为6.51%,而汽车拥有量一共增长了416%,平均年增长率为26.8%,是道路面积增长速度的3倍多。汽车上牌数量以每月近3000辆的速度在增长,机动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使得道路的交通负荷、停车需求大幅提高,交通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尤其在贸易改革试点正式推行后,城区主干道明显变得拥堵,堵车、噪音、污染等问题越来越多,反映了义乌现有城市基础设施与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脱节”等深层次的问题,同时也对城市交通体管理提出了更为艰巨的任务。
对照上海的道路发展和汽车增长的数据,1990s以来,上海的道路面积142%,修建了地铁、高架路、跨江大桥、越江隧道等许多道路基础设施,中心城区现代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但同期的机动车总量却增长了470%以上。该数据同义乌近6年的增长数据有着惊人的相似度。城市化带来人口急剧增长和汽车保有量爆发式的增长势头(年均增长率超过20%),拥堵现象日趋严重,据建设部的信息反馈,我国城市公交车速已越来越低,平均车速只有10公里/小时,已低于自行车12公里/小时的速度。与10年前相比,公交出行时间平均延长10分钟,居民对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不满意率高达70%。义乌中心城区道路已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城中中路、稠州中路等主要城区道路高峰期流量超过2400辆/小时,一旦遇交通事故或周末交通流量大的时候,就会引起城区大面积的交通拥堵。
图1 2005-2011年义乌市汽车拥有量增幅和年末实有道路面积增幅
义乌城区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时段,主干道上堵车现象已成常态。因此,如何科学地规划和发展我市的城市交通,提高道路使用率,保障城市道路通行顺畅,是目前义乌城市化进程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出行便捷的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3.节能环保对交通的要求
《义乌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节能方面,突出抓好交通运输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污染防治方面,突出抓好交通运输和民用等重点领域的污染物减排工作;低碳技术方面,推广应用节能减碳和低碳技术,大力发展低碳交通。
2012年底,义乌登记在册的机动车有38.3万辆,全年机动车尾气排放量约30万吨,其中汽车尾气排放量近15万吨,特别是柴油车、公交车、外地车和大型货运车辆的尾气不达标。义乌自2012年10月开始检测PM2.5以来, 根据检测结果分析,机动车尾气是PM2.5的最大来源,目前汽车尾气已成为空气污染的最主要污染来源,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以及大气中PM2.5的重要原因。因此解决交通问题同时也是节能环保刻不容缓的要求。
三、解决对策:建设义乌智慧交通体系
2008年,IBM最先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即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全球每个角落的医院、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通过互联形成“物联网”,而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人类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达到全球“智慧”状态。在此理念上IBM又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而智慧交通则是智慧城市的具体应用体系之一,旨在用物联网实时采集交通数据,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传输技术等进行数据互联,运用计算机处理技术等高新技术将各类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将最新的交通数据实时传输给居民,以减少交通拥挤程度,实现城市畅通有序的智慧交通道路体系。
1.交通问题的解决对策举例
义乌城区面积仍在不断扩张中,加长道路里程、拓宽道路面积也是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法之一,但是义乌汽车拥有量的增长三倍于道路面积的增长,而且对于已建成的中心城区,拓宽道路面积的可行性不大,而且需要长期的施工和限制通行,加重其他道路的交通负荷。在新建城区则当切实做好道路规划,但是不可避免的是车辆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道路面积和里程的增长速度。
目前针对义乌交通拥堵问题,在行的整治措施主要是依靠提前设置警力和清障力量,在早晚高峰派出民警进行路面疏导分流和全天候的巡逻管理,加强警情信息的收集、分析、研判,一旦发现拥堵苗头,马上指令路面民警前往处置,便于及时消除拥堵现象。该方法侧重于事后控制,且需要民警进行现场控制疏导,需要较多人力,无法从根本上有效解决主要问题,且只能在拥堵产生之后进行事后缓解,未能有效做到防患于未然。
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其他城市出台相关政策,如尾号限行、车牌拍卖、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等,拥堵得以一定程度的缓解,却未得到根本解决。义乌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较为合理,但是后期管理和施行过程中,却发现有许多问题,高峰时段,公交车专用车道上汽车、摩托车、三轮车、电动车、自行车等都共用一线,严重制约了道路的使用效率。如果限制汽车出行,又有可能会抑制义乌市场贸易经济和物流行业的发展。许多城市在考虑收取“交通拥堵费”,但是这仍然属于强制性的行政管理措施,并不能真正意义上彻底解决交通问题。
2.智慧交通是根本解决之道
不仅要结合义乌市场特殊的发展需求――打造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同时要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方便居民出行、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要节能环保,以尽量减少交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综合上述多方需求进行考虑,在诸多缓解交通问题的对策中,建设智慧交通的应用体系是合适义乌目前城市发展的根本解决方案。
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建设过程中,义乌物流行业面临着全新的转变和技术提升,物流和交通有着紧密结合的关系,建设智慧交通,在此基础上,打造义乌的物流平台,方便居民的生活和出行,并改善环境质量。
在物流平台建设方面,在关键交通节点安装物联网传感器,运用各种方式采集交通路况数据,同时运用GPS技术和RFID技术对车辆和货物进行实时跟踪,掌握车辆的实时信息,以此全程动态掌握货物的流通状况,真正实现现代物流产业链的快速便捷流通。
在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上,在关键交通节点上的传感器,将路况信息进行采集,并传输到数据中心,之后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同时将结果传递给出行者,帮助居民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选取合适的出行方式和路线,避开拥堵路段和故障车辆。
在节能环保方面,据测算,智慧交通系统若运用得当,将会使交通运输效益显著提高,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交通拥堵,而且还能减少油料消耗和废气排放近30%。
3.建设义乌智慧交通的注意事项
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个具体应用,建设智慧交通需要前期较大的投入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特别是信息化水平,需要强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建立技术先进、不断升级改造的网络基础设施。同时,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需要进行充分的考虑和全盘规划,而智慧交通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应用体系,要求在“城市综合发展”的层面上进行综合考虑,与其他方面如商业、贸易、人口、能源等一起紧密结合,共同促进城市发展。
义乌的特殊经济和社会发展背景,决定了义乌智慧城市建设中必须考虑和强调的重要元素,如市场、贸易、物流、人口流动等。浙江省科技厅厅长蒋泰维希望:“义乌应围绕智慧国际贸易体系建设,打造与实体市场相结合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物流平台、支付平台和信用平台,促进无形市场与有形市场融合发展,并应积极运用电子商务、智慧物流、智慧商贸等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商贸市场,探索发展适应义乌实际的新型电子商务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智慧交通的建设需要切实结合义乌城市当前和远期的发展情况,充分结合市场和物流的行业特点,共同打造新型商贸城市。
参考文献:
[1]浙江省义乌市统计局.义乌市统计年鉴(2005-2012年)[M].义乌市统计局.
[2]数字化义乌――2010.义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R].义乌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2011.
[3]杨红艳.“智慧城市”的建设策略:对全球优秀实践的分析和思考[J].电子政务,2012(1):81-88.
篇6
多层因素,催生智慧物流
201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25万亿元,是“十五”末期的1.26倍。物流业增加值每多一个百分点,就会多10万个工作岗位。可以说,物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脉和基础产业。2009年2月25日,金融危机时,国务院就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物流业成为惟一入选的三产行业。
电商网购业务的蓬勃发展,对我国物流业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然而物流行业相对的落后状态已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据世界银行的估计,时下我国社会物流成本相当于GDP的17%,美国上世纪就已低于10%。而该比例每降低1个百分点,我国每年就可降低物流成本1000亿元以上。市场研究公司 Yankee Group 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全球消费品和零售行业由于供应链效率低下而造成的损失每年约为 400 亿美元,相当于其销售额的 3.5%,只要看看堆满空集装箱的世界港口和跑冤枉路的集装箱卡车就能明白这一点。
此外,低效的物流供应链消耗了更多的油料,造成大量的碳排放,污染环境,损伤了产品竞争力。我们知道,汽车、轮船、飞机每天都在陆地、水面和天空留下碳排放的足迹,不但产生油费,还增加了成本。为发展绿色产业,时下英国的零售商会在产品包装上粘贴一条标签,标明碳排放量,当产品价格都一样时,顾客会选择碳排放量较低的产品。专家认为,也许不久之后,欧美国家会在碳排放标准上设置门槛,如果中国产品碳排放量达不到标准,或将失去出口的资格。为此,欧美零售商、消费者将来会选择更多来自巴西、墨西哥的产品,因为来自中国的产品运输路线太长,会产生更多的碳排放,大为增加经营成本。
以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推进我国物流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在成本降压、市场需求和技术革新的多层因素的推动下下,催生了智能物流(Intelligent Logistics System, ILS)。智能物流,又被称作智慧物流,源于IBM提出的“智慧地球”。
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奥巴马提出将“智慧的地球”作为美国国家战略,认为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以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全面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
“智慧物流”风生水起,应用广泛成效明显
目前,不少发达国家许多大型物流企业、制造企业、零售企业的物流系统已经具备了信息化、数字化 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敏捷化、可视化、自动化等先进技术特征,很多物流系统和网络采用了最新的红外、激光、无线、编码、认址、自动识别、定位、无接触供电、光纤、数据库、传感器、RFID、卫星定位等高新技术,而这种集光、机、电、信息等技术于一体的新技术在物流系统的集成应用就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应用的体现。
随着全球技术的日趋进步与广泛推广,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RFID)、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NSS)、地理信息系统(GIS)、智能交通系统(ITS)等亦纷纷进入国内一些企业和公用单位应用领域。我国一些大型企业现代物流系统已经具备了先进物联网技术特征,打造智慧物流。
时下,国内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已经开始积极探索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应用的新模式,实现智慧物流,以较大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营管理水平。目前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智慧物流主要有四大应用:一是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二是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三是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四是智慧企业供应链。
德隆物流公司每辆配送车上都安装了GPS定位系统,通过网络与客户共享物流信息。被德隆物流运载的产品则在包装中嵌入RFID芯片,芯片具有识别各种产品特性的功能。通过芯片,在物流过程中,不只是物流公司,相关的物流客户都可以通过网络随时了解物流货物所处的位置和环境。而物流货物上的芯片,装卸时会自动收集物流货物内容的信息,卸货检验后,用嵌有RFID的托盘,经过读取通道,放置到具有读取设备的货架,物品信息就自动记入了信息系统,实现精确定位、入库,缩短了物流作业时间,提高了物流运营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目前,中远物流包揽了几乎所有家电企业的物流配送,如海尔、海信、康佳等。以海信为例,中远在西安、沈阳、天津等都设有制造工厂,如何把每一台冰箱以最优的路径、最低的成本、最低的碳排放量,准确无误地送到全国近八千个销售商手中,对中远物流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后来中远采用IBM的智慧物流管理系统,创建先进的自动化物流中心,基本实现了机器人队码垛,无人搬运车搬运物料,分拣线上开展自动分拣,计算机控制堆垛机自动完成出入库,整个物流作业与生产制造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与网络化系统。通过智慧物流系统,中远成功将全国分销配送中心的数量从100个降至40个,分销成本削减23%,节约了25%的燃料,并减少了10%~15%的碳排放,相当于种植283公顷阔叶林。
食品跟踪与追溯解决方案也是目前国内智慧物流的一个亮点。如在一个现代超市,各种食品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拿起一只苹果,再用扫描器对准苹果的条形码,瞬间,电脑屏幕上就出现了“运输”、“果园”、“超市”三个项目。点击“果园”后,苹果的生产厂商名称、生产时间、农药喷洒时间及数量、采摘入库时间、装车出库等信息都一目了然;再点击“运输”,运输公司名称、驾驶人及行驶路线等信息便自动展现在记者面前,而那些对温度有特殊要求的食品,还可以通过点击运输过程中的不同地点,轻松获知温度、湿度等情况。
而目前,无锡新建的粮食物流中心探索将各种感知技术与粮食仓储配送相结合,实时了解粮食的温度、湿度、库存、配送等信息,打造粮食配送与质量检测管理的智慧物流体系等。
企业如何创建智慧物流管理系统?
我们离智慧物流或已不远。先进的企业及其CIO应洞悉未来,先人一步,提前布局,把建设智慧物流迅速上升为企业战略,抢占先机,全面建设推广智慧物流,使之成为驱动企业未来发展的强劲增长点。
而未来在引进物联网、推进智慧物流建设的过程中,企业应如何未雨绸缪,遵循怎样的推进步伐、建设内容,创建企业智慧物流管理系统?愚以为:
一是建立基础数据库。建立内容全面丰富、科学准确、更新及时且能够实现共享的信息数据库是企业建立信息化建设和智慧物流的基础。尤其是数据采集挖掘、商业智能方面,更要做好功课,对数据采集、跟踪分析进行建模,为智慧物流的关键应用打好基础。
二是推进业务流程优化。目前企业传统物流业务流程信息传递迟缓,运行时间长,部门之间协调性差,组织缺乏柔性,制约了智慧物流建设的步伐。企业尤其是物流企业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客户的利益和资源的保护为出发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最新管理理论对原有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再造,包括观念再造、工作流程优化和再造、无边界组织建设、工作流程优化(主要指对客户关系管理、办公自动化和智能监测等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再造)。
三是重点创建信息采集跟踪系统。信息采集跟踪系统是智慧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信息采集系统主要由RFID射频识别系统和Savant(传感器数据处理中心)系统组成。每当识读器扫描到一个EPC(电子编码系统)标签所承载的物品制品的信息时,收集到的数据将传递到整个Savant系统,为企业产品物流跟踪系统提供数据来源,从而实现物流作业的无纸化。而物流跟踪系统则以Savant系统作为支撑,主要包括对象名解析服务和实体标记语言,包括产品生产物流跟踪、产品存储物流跟踪、产品运输物流跟踪、产品销售物流跟踪,以保证产品流通安全,提高物流效率。当然,创建信息采集跟踪系统,要先做好智慧物流管理系统的选型工作,而其中信息采集跟踪子系统是重点考察内容。
四是实现车辆人员智能管理。车辆调度:提供送货派车管理、安检记录等功能,对配备车辆实现订单的灵活装载;车辆管理:管理员可以新增、修改、删除、查询车辆信息,并且随时掌握每辆车的位置信息,监控车队的行驶轨迹,可避免车辆遇劫或丢失,并可设置车辆超速告警以及进出特定区域告警;监控司机、外勤人员实时位置信息以及查看历史轨迹;划定告警区域,进出相关区域都会有告警信息,并可设置电子签到,并最终实现物流全过程可视化管理。实现车辆人员智能管理,还要能做到高峰期车辆分流控制系统,避免车辆的闲置。企业尤其是物流企业可以通过预订分流、送货分流和返程分流实行三级分流。高峰期车辆分流功能能够均衡车辆的分布,降低物流对油费、资源、自然的破坏,有效确保客户单位的满意度,对提高效率与降低成本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车辆人员智能管理也是智慧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模式,在选型采购要加以甄别,选好选优。
五是做好智能订单管理。推广智慧物流一个重点就是要实现智能订单管理,一是让公司呼叫中心员工或系统管理员接到客户发(取)货请求后,录入客户地址和联系方式等客户信息,管理员就可查询、派送该公司的订单;二是通过GPS/GPSone定位某个区域范围内的派送员,将订单任务指派给最合适的派送员,而派送员通过手机短信来接受任务和执行任务;三是系统还要能提供条码扫描和上传签名拍照的功能,提高派送效率。
六是积极推广战略联盟。智慧物流建设的最后成功需要企业尤其是物流企业同科研院校、研究机构、非政府组织、各相关企业、IT公司等通过签订协议契约而结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要素水平双向或多向流动的战略联盟。战略联盟具有节省成本、积聚资源、降低风险、增强物流企业竞争力等优势,还可以弥补建设“物流企业”所需资金、技术、人才之不足。
七是制定危机管理应对机制。智慧物流的建设不仅要加强企业常态化管理,更应努力提高危机管理水平。企业尤其是物流企业应在物联网基础上建设智能监测系统、风险评估系统、应急响应系统和危机决策系统,这样才能有效应对火灾、洪水、极端天气、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瘟疫、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对智慧物流建设的冲击,尽力避免或减少对客户单位、零售终端、消费者和各相关人员的人生和财产造成的伤害和损失,实现物流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篇7
智慧城市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当前智慧城市主要是依托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借助视频监控、GPS、移动终端等感知设备,通过交换共享、数据挖掘、主动推送、智能分析等信息系统功能,实现民生服务均等便捷、企业发展创新有力、城市管理敏捷高效、政府决策及时准确的目标。
赛迪设计认为,智慧城市不是单纯的城市信息化建设,而是通过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城市运行和管理模式优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三者之间的支撑和引领,打造基于历史分析、现状改善及未来规划的良性发展机制,以完备的基础设施、高效的业务运作模式以及敏捷响应的信息化环境,为公众提供优质便捷服务,为企业提供创新发展驱动力,同时支持敏捷高效的城市管理和及时准确的政府决策目标的实现。
当前对智慧城市理解的误区
智慧城市建设“操之过急”。当前各省市急于完成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同时学术界和咨询行业也急于争取合作项目,导致智慧城市的深层次研究分析比较薄弱,针对智慧城市建设目的、分期目标、建设路径等内容,大多停留在宏观理论层面,没有和中国的发展形势、城市发展定位等现状充分融合,缺乏可操作、论证充分的指导方法。
智慧城市建设重信息化,轻业务。当前各地出台的智慧城市规划中,尚没有脱离传统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仍然以信息化重点工程为依托,阐述智慧城市建设内容。城市基础设施支撑业务运作,业务运作支撑信息化运行,而智慧城市不仅是信息化建设,而是将城市各构成要素进行充分融合和调动,以一个充满创新活力和可持续良性发展的动态有机体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智慧城市该如何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首先应回答四个问题:智慧城市是什么?有什么?做什么?怎么做(谁来指导、谁来主导、阶段计划)?赛迪设计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是立体的、有机的、动态的、持续改善的统一体。在既定规划期限内,从建设时间、建设阶段和建设主体三个维度考虑,可逐层细化到具体的建设方案和建设内容,最终可拆分出若干建设任务。
明确统筹协调部门,引领智慧城市建设理念。面向上级领导、中层干部、实施和技术人员及相关接口部门进行定期培训,以加强对国内外智慧城市形势、解决方案、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等内容的了解。同时借助外脑,通过专业第三方咨询机构提供的专业指导、分析评估、技术交流、技术支撑等服务,在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建设内容等方面达成统一思想,保证后续机制改善、业务梳理、项目建设及运营顺畅执行。
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的管理流程。一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运营和管理机制,包括组织机构(决策层、管理层、实施层、应用层)、监督管理机制(工作流程、点检制度、考核机制等);二是资金政策,完善适应实际情况的智慧城市资金投入和管理办法,实现集中统一、高效、低成本的管理制度;三是建立既符合国家要求、又符合实际的智慧城市标准规范体系。
协调智慧城市建设任务。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归口部门,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和各方积极参与,首先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目的、框架和路径,由此在组织协调后续规划和建设工作中,能以清晰的思路对第三方咨询公司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对各层领导、各个部门清晰灌输智慧城市建设理念和各项建设要求,充分发挥智慧城市中枢神经的作用。
清晰划分建设阶段。基于信息化和业务的融合层次不同,将智慧城市建设分为如下三个阶段,在每一阶段可根据不同领域发展特点,拆分出多项建设内容。
一是信息化支撑业务运作,取代手工。比如支撑公文办理、会议活动(视频会议)、督查考核、档案管理、信息公开、在线办事等业务的协同办公平台。
二是信息化促进业务优化。比如物理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以智慧交通为例,包括基于信息化指导的停车场、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业务运行优化和管理机制创新等基础环境建设。通过基础设施规划、运行和管理模式优化、信息化建设三者之间的支撑引领和深度融合,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
三是信息化引领业务创新。比如以电子商务为纽带连接产业链各环节以及企业与市场,建立形成高效快速的市场开拓模式,提高行业物流信息化和供应链协同水平,促进以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平台为核心的新型生产业发展壮大。合理安排建设主体。基于智慧城市建设范围不同,分为如下四类建设模式,并可分解出不同的建设主体:
统筹建设:针对光纤、宽带、地下管网等信息基础设施项目、基础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建设、信息资源整合,以及协同办公平台等面向大多数部门的信息化项目,都由信息化主管部门牵头建设。
多部门联合建设:针对城市应急、城市运行管理、政府智能决策、市民服务等涵盖多部门业务的领域,需由相关部门共同参与项目启动、业务梳理、需求分析、项目执行等整个建设过程。
行业内独立牵头建设:若某一部门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其他部门在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提供支持,则这类项目由该部门独立牵头建设,比如针对为公众提供出行信息、驾车诱导等服务的出行管理系统,需要交通部门在各方配合下牵头建设完成。
单部门独立建设:某一部门为支撑自身独立业务运作或提升管理,进行单个信息系统建设,比如林业局的森林远程防火预警、统计局针对各种数据的统计分析软件、交通部门的交通仿真与决策系统等。
篇8
一、智慧城市和智慧旅游的关系
智慧城市由2008年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衍生而来,指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等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截止目前,全球许多国家和城市开始了智慧城市建设。欧洲国家的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集中在城市的生态环境、交通改善、医疗卫生、智能建筑等民生领域;美国迪比克市、哥本哈根、多伦多、斯德哥尔摩等城市也都相应进行智慧城市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我国于2013年1月首次公布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共90个,这些城市主要分布在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基本形成东部沿海聚集、中西部热点涌现的总体建设格局。
二、襄阳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建设现状
襄阳是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和第二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之一,加快创建智慧襄阳成为全市“十二五”期间重大战略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之一。早在2011年,襄阳就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理念。2013年初,襄阳市政府作出了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部署,并分别摘得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科技部授予的两块建设“国家智慧城市”的国牌。2013年12月《襄阳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方案》确定将借助新一代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将人、商业、运输、通信、水和能源等城市运行六大核心系统整合起来,提升城市公共管理效能、居民生活幸福感程度以及产业发展水平,加强襄阳区域副中心城市的作用,成为汉江流域智慧城市中心示范城市。
襄阳的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涉及医疗、旅游、交通、社区、物流、智慧云制造等十一个领域。经过一年半的努力,襄阳智慧城市建设在通信基础设施和智慧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基础设施方面,襄阳已经建成TD制式4G基站1300多个,覆盖襄阳的城区和各县市主城区;“无线襄阳”项目全面覆盖万达广场、人民广场和鼓楼等主要商业圈的1032个商家,未来还将建设4万5千个无线襄阳网点。在智慧应用系统方面,襄阳市城区沿线的公交站台已经首批安装了50台智能公交站牌,可以方便市民乘车和查询车辆到站时刻,用于改善交通、优化路线及道路规划;2012年底,高新区通过引进博派汽服公司,试验开发了一套全国领先的基于车联网的智能招车系统,并于13年7月在全市出租车全面推广和应用。智慧社区方面,13年初,某社区联合襄阳启扬软件开发了综合管理信息化系统,并搭建综合管理平台,利用3G网络所有处理过程依照程序进行,并自动保存大量数据信息形成档案,对辖区管理建设、维稳、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具有较高指导意义[6]。智慧物流方面,2013年10月IBM云计算中心项目在高新区投资运营,该中心将依托襄阳强大的物流和汽车产业,在襄阳搭建起汽车企业服务、物流集散和中小企业云服务三大云平台。智慧云制造方面,2013年襄阳市先后引进华为、IBM等世界500强企业,奠定了以云计算、软件服务外包和北斗产业为主的“襄阳云谷”产业聚集基础,逐步形成全国重要的云计算基地和中西部地区最大的云呼叫产业城。
三、襄阳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建设策略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3D技术、移动物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基于新技术、新媒介的智慧旅游将成为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旅游经济新业态的重要力量。目前襄阳旅游业景区建设、功能完善、产业配套、要素配置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襄阳智慧旅游建设应针对这些问题,利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分别从资源、服务、营销等方面积极开拓发展特色智慧旅游,打造襄阳旅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具体而言,应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以智慧城市平台为基础,完善智慧旅游基础设施
智慧旅游建设需要利用智慧城市平台以及多部门协作创新才能实现,智慧旅游是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业的创新应用。襄阳智慧旅游的实现,依赖旅游信息资源共享、3G/4G网络建设、物联网建设、传感技术、3D技术等整体信息化水平的大步提升,其本身将提供大量公共服务,同时在游客安全保障、紧急救援、景区环境保护等方面又需与其他部门共同协作。
2.借助科技创新,促进襄阳智慧旅游产业融合和转型升级
智慧旅游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与旅游产业融合,是实现襄阳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襄阳市旅游主管部门应认清智慧旅游的产业价值、智慧化与襄阳旅游产业三者之间自然演进规律的匹配问题,借助智慧旅游建设中的科技创新,在智慧旅游服务方面有所突破,完善智慧旅游网络应用平台、旅游自助自驾平台、旅游触摸查询平台和旅游咨询投诉平台,利用互联网或移动网络方便游客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等信息,促进旅游产业要素的合理配置和融合,实现旅游产业的结构升级。
篇9
深夜23点。莞深高速。
行驶的车辆渐渐稀少。司机细心点就会发现:道路两旁的路灯正在悄悄变暗。或许他们早就注意到,这批2011年6月新换的路灯似乎“颇通人性”:每当刮风下雨,或是发生交通事故,相应路段的路灯就会自觉
变亮。
这是广东荣文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文)“智能路灯”的应用案例之一。在赛迪顾问广州分公司为东莞所做的《东莞市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智慧东莞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初稿中,智能路灯被列为“智慧生活”七大领域之一―其它分别为智慧安防、城管、交通、电网、水务及医疗。
近来多个场合上,东莞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冼周恩常以“三化”概述智慧东莞的定位:“生产制造智能化”,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新型制造业城市;“物流高效化”,实现现代物流智能化快速运转的高效城市;“生活智慧化”,实现社会管理智能化的宜居城市。
智慧点状图
2010年9月之东莞,依然闷热似蒸笼。近10天里,张天翼奔波在东莞的多个镇街。作为广东赛迪顾问广州分公司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张天翼需要与同事一起,尽快摸清东莞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并以此制定《规划》初稿细则。
“到一家企业,调研,座谈,然后去下一家企业。那段时间基本保持‘每天三家’的频次,不轻松。”张天翼回忆道,“欣慰的是,那些企业都积极献言建策,他们的意见大多被吸收进了《规划》初稿中”。
主张节能而“零投资”的荣文路灯给张天翼留下了深刻印象:“按需照明,可节能60%;政府不仅不用花钱,还可获利。”张天翼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荣文路灯,可谓东莞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一大
亮点”。
这是一家无法低调的企业―至少在谈及智慧东莞时,人们很难忽略它的示范意义。荣文董事长李毅强介绍,2006年起,面临诸多发展瓶颈的荣文开始了从灯具、照明工程建设向智能路灯转型的探索。“分析了国内及欧美市场之后,我们逐渐发现,把传统钠灯通过新材料、新技术大幅提升光效,并加装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按需照明’智慧管理是未来路灯应用的发展方向。”李毅强告诉记者,从2008年开始,荣文与美国埃施朗和法国SLV公司就智能路灯项目达成战略合作关系。经过两年技术攻坚,2010年6月,荣文在东莞长安镇首次实现了“物联网智能路灯控制系统”大规模应用。
“荣文的控制中心可监控每盏路灯的运行情况,并进行远程诊断,在路灯出现隐患时就能介入处理,改变了以往只有路灯不亮才去处理的被动局面。”李毅强的这番话,解释了本文开头所叙场景发生的缘由。
不过,荣文路灯被看好的更大卖点则是其互惠互利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对路灯系统进行智能化节能改造时,不用地方政府掏一分钱,我们将路灯更换与维护外包给专业公司,然后以当月电费为基准,与有关部门9:1分成。”在李毅强看来,大概没有人会拒绝这样的诱惑,因为“节省的这笔电费相当可观,每一万盏路灯一年仅维护费即可节约100万元左右。”李毅强调,“荣文路灯的节能绝非以牺牲亮度为代价,而是以保证亮度提升10%以上和亮灯率不低于98%为前提”。如今,荣文已在东莞改造路灯3万多盏,据东莞市供电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这批路灯年节电2256万千瓦时,折合标准煤7896吨。
在张天翼看来,荣文路灯不过是东莞智慧城市建设合格的注脚之一――《规划》正式出台前夕,东莞的“智慧”已形成了一幅“点状图”,在生产制造、物流及城市管理与民生服务三大环节,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了“智慧”大军。
在东莞永洪印刷有限公司办公大楼的一间工作间里,有一个小型的“RFID Shop”。像真正的超市一样,所有商品都被打上了价格标签,只是这些标签全部采用RFID技术。顾客只需将手中的商品在收银台轻轻晃动,关于此次购物的信息即会被保存――如果你想再次进入超市购买一款连衣裙,售货员早已根据之前购买行为,了解到你喜好的颜色、款式,甚至尺寸,或许还会在你到达试衣镜之前,把很可能不会令你失望的连衣裙递到了你的手中。这对商家的好处同样显而易见,它让“零库存”的实现成为可能。在永洪印刷董事长刘绚强看来,虽然目前此类市场更多见于欧美国家,但“国内市场一旦开火,发展必然迅猛”。如今的永洪印刷已经实现了RFID小批量生产。
俯瞰智慧东莞行进轨迹,可以看到一条规整的路线:通过“试点”带动智慧产业,进而通过《规划》总领全局。东莞经信局副局长刘炯贤告诉记者:“东莞力图通过各项典型示范应用的建设和推广,拉动智慧东莞总体发展。”
东莞路径
套用一句网络名言:人类已经无法阻挡智慧城市的脚步。如今的“智慧城市”正在越来越多的城市规划中成为高频词汇,往往言必称
“智慧”。
将目光随意定格在全国智慧城市分布图的几个网格。2011年12月1日,无锡首个智慧项目“智慧梅村光网联通”启动;12月13日,武汉市云计算“黄鹤白云”计划启动,同一天,神州数码在东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集成项目招标中拔得头筹,助力东莞打造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为智慧东莞建设提供支撑。
“智慧东莞”的概念始于2010年8月31日举办的东莞第三届特约研究院聘任会议。其时,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谢鹏飞提出打造智慧东莞的口号。就在这个月,东莞获批省市共建“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东莞物联网产业基地”。“早在2006年,面对越来越大的土地、能源、环境等资源压力和人口压力,东莞市委市政府就已提出要从过去的资源主导型经济向创新主导型经济转变;物联网技术由于对提升经济‘存量’和创造经济‘增量’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是推动‘两化融合’,建设智慧城市的最佳途径和选择。”冼周恩向记者表示。而在2010年11月17日“东莞物联网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亦表示,东莞作为制造业之都,物联网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物联网在东莞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将大有所为。
在冼周恩看来,落选国家物联网试点城市的“不幸”似乎并未给东莞带来太大影响。 “东莞发达的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制造业,蓬勃发展的现代信息服务业,以及巨大的物流市场等等优势,为东莞发展物联网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冼周恩表示,“目前,无论从上游的标准制定、核心传感部件、核心芯片的研发生产,还是到中游的系统集成、应用方案、网信信息服务,再到下游的终端产品制造、应用服务等环节都各有多家核心企业聚集,东莞物联网产业链已基本形成。”
刘炯贤则用数据展示了东莞一年多以来,在物联网领域获得的新优势。“自确立为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一年多以来据不完全统计,省市用于扶持东莞物联网产业的专项资金超过6000万元,带动企业投资达2亿元以上。”
刘炯贤告诉记者,东莞目前共有多个项目获得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金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专项扶持。比如,东莞市泰斗微电子的“面向卫星导航重点领域应用的北斗/GPS双模‘换芯’工程”,东莞宇龙通信的“物联网手机的开发及产业化”,广东生益科技的“应用于物联网的新型基板材料的研究开发”,东莞市依时利的“物联网技术在港口生产管理的应用”,广东志成冠军集团有限公司的“区端网络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5个项目。
“此外,与其它城市不同的是,东莞的行政结构分为30多个镇街,资金分散,管理相对独立,因此东莞市信息化推进工作以宣传和引导为主,并结合自身的行政架构和经济结构,拥有自己的特色。”刘炯贤说,“比如,4月启动的‘智慧石龙’,11月召开规划评审会的‘智慧松山湖’
等等” 。
桎梏与机遇
广东一一五科技有限公司总部在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这里环境清幽,政策诱人,但这家力争在虎踞龙盘的全球云存储领域做第一名,且用户量已居国内第一的草根企业,直言“在这个快的时代输不起慢的代价”。为此,公司董事长赖霖枫执意在北京开设分公司。“东莞信息产业高端人才匮乏,观念也较保守。”赖霖枫告诉记者,“东莞本土相当部分科企都是从京沪引进所需的高级人才,特别是网络技术、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人才缺失问题尤其突出” 。
对于骤因一场经济危机风光难续的“世界工厂”―东莞而言,发展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最重要的必修课,而构建智能、高效的“智慧城市”则是那张并不好答的考卷。
东莞想要顺利毕业并非易事。就连冼周恩对此亦毫不讳言。“东莞目前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企业目前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基础相对较薄,规模相对较小,相关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产业配套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同时,专业人才及专项资金的缺乏,导致智慧东莞建设缺枪少炮。这些都是东莞急需突破的瓶颈。”不过,据冼周恩透露,东莞市经信局一直在积极争取设立专项资金,制定了《东莞市促进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含物联网)发展财政扶持实施细则》,现已形成送审稿拟报送市政府。“根据送审稿,东莞将自2011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在东莞市科技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中安排3000万元用于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含物联网)专项,对智慧城市应用和物联网关键技术产业化等领域给予重点扶持。”冼周恩表示。
除此之外,本刊记者此次前往东莞走访中,收集到了来自企业与专家对于智慧东莞建设中所存在问题的不同
声音。
“一直以来有个疑惑,不知道究竟应该把智能路灯归为智能电网还是智能交通,亦或是其它?”李毅强的困扰或许在《规划》正式出台后会得到解答;永洪印刷刘绚强则迫切希望社会加强对降低RFID成本研究的重视,“只要成本降下来,RFID一定会迅速普及。”
在广东省RFID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杨淑港的理念中,“智慧城市”绝不仅仅是政府规划里的一个高频词,亦或者企业宣传口号里的一个噱头。“智慧就是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办事效率,原先需要找十个部门解决的,现在通过物联网等信息手段,只需要跑两个部门,这就叫智慧生活。”他认为,目前东莞智慧城市建设难以做到面面俱到,“最好先发展几个好的项目,以点带面,让少数企业先做起来,否则就算钱再多,撒胡椒面一样平均用力,几百万元扔下去也不会有太好的业绩。”杨淑港指出,“目前智慧东莞建设似乎更多只是政府积极牵头,科研机构拿经费做方案,其中不少方案要么不可行,要么中途夭折,很多项目并未真正到企业中实现产业化。这一点还需要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加强执行力”。
参观过多个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之后,杨淑港有一个感受――很多地方的“智慧城市”概念似乎仍只停留在墙上,“甚至做成了旅游业”。赛迪顾问副总裁柳絮对此有不同的看法。“目前国家各地市智慧城市建设大致可分为三个梯队:第一个梯队的成员不仅出台了‘十二五’相关规划,制定了具体的可实施方案,并且已有针对性地展开工作;第二个梯队只有总体规划,具体配套体系尚待加强;第三个梯队多为中西部城市,它们大多还没有智慧城市的概念,甚至仍然停留在‘数字城市’的理解范畴。”柳絮表示,“整体来说,现在国家智慧城市建设不过两三年时间,没有哪个城市已经做得相当成熟。从‘挂在墙上’到‘落地生根’需要一个长期的探索历程。期间或许会有一些城市出现跟风、浮躁的现象,但这是新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杨海成的观点与柳絮不谋而合,他认为,当智慧城市成为大势所趋,地方政府“不跟上,就落后了”,而“摸索阶段难免会犯错误,当然,必须吸取教训,尽快找对路子”。
篇10
近日,科华恒盛携高端电源产品和解决方案成功中标合肥市第八中学(以下简称合肥八中)机房项目,为其关键设备提供高可靠绿色电源保障。
合肥市第八中学创办于1956年,教学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先后荣获“国家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集体”、“合肥市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基于本项目广播室和机房实际负载的技术要求和重要性,科华恒盛提供了高端UPS及其相关的核心部件,依托高端集成技术,设计了包括高可靠并机系统、网络监控、多级保护和全数字化控制系统,以及绿色环保等多种系统在内的综合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的实施让合肥八中广播室和机房具备超宽输入电压范围、高整机运行效率及保护能力,并可以方便地监控管理和升级扩容等;其高可靠特性,可以有力保障合肥八中关键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另外,科华恒盛携高端电源解决方案成功中标濮阳市满天星(二期)项目,为其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提供高可靠的绿色电源保障。
濮阳市将“满天星”工程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列为2013年“平安濮阳”建设10项重点工作之首,全市累计投入资金2.3亿元。“满天星”工程按照政府出资、公安机关承建的要求,在全市主次干道、重要路口、案件高发地区、大型场所以及省市县界、高速公路出口等重点部位建设高清监控摄像头1446个,整合原来建设的公共监控摄像头4492个、电子卡口监控摄像头147个、中小学幼儿园监控摄像头5100个、全市道路交通监控、电子警察105个,以及全市五县两区84个乡镇(办)已建成市县乡公安三级技防平台、社会技防平台1240个、接网平台监控点5938个,全市视频监控摄像头共达2万多个,实现了视频图像资源监控全覆盖。
在该项目中,科华恒盛基于用户机房应用环境和技术要求,提供了高端电源UPS及相关核心部件,为其监控系统提供高可靠的电源保障。科华恒盛依靠高集成技术,设计了超宽电压输出值和灵活的组网监控方案,以及由自主专有技术的MMBM智能电池管理功能系统组成的产品解决方案,可极大限度地降低故障,提升整体抗负载和保护能力;减少占地空间,方便公安机关维护和管理;凭借其高可靠智能特性,实现安全、稳定、智能、易于管理的需求。
同时,随着该项目后期的扩建,科华恒盛还可以提供升级或扩容等增值方案和服务,为构建“平安濮阳”提供持续、有力的支持。
- 上一篇: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
- 下一篇:职业病危害防治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