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交通理念范文
时间:2023-12-22 17:49: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交通理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surge of motor vehicle holdings year after year, the problem of traffic conges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and the traditional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began to loosen. The article first summarizes the green transport concept and its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principles, then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urban green traffic and the causes, and points out the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strategy under the concept of green transport, and finally demonstrat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lanning measures with examples.
Key words: green transport concept;transportation planning;slow traffic
中图分类号:F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9-0064-02
0 引言
随着我国民众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绿色交通理念也逐渐被应用到交通规划中,该过程使交通运输规划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并与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发展战略高度统一,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价值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各国的绿色交通理念在运输规划中的研究成功颇多,但因在我国的起步研究较晚,因此仍存在交通发展与用地利用不协调、居民出行方式需求多样、交通结构比例失衡、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笔者将沿着前人的研究思路,通^对绿色交通理念在交通运输规划中应用的深入研究,为从根本上改善交通环境,促进交通系统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指明了新思路。
1 绿色交通理念及其规划原则概述
1.1 绿色交通理念
绿色交通理念,指的是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多模式均衡发展的绿色交通,它是基于宏观和微观两大角度,构建社会经济活动中“以人为本”的一种协调的交通运输系统。实际上,绿色交通和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两者并不相同,绿色交通的目的在于推动城市交通与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间的和谐发展。因此,在现代城市交通运输规划中,应把绿色交通理念作为其指导思想,将其融入到城市交通运输规划的优化决策中。
1.2 绿色交通理念下交通运输规划的原则
①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交通生态规划中的可持续发展,应在确保合理利用资源、降低交通成本支出、实现系统最优化的前提下,与环境建立友好关系。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无论哪种交通方式其实都是人们出行的一种工具选择,它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服务的,其目的在于为人们的出行提供安全保障的同时,还能给人一种舒适、便捷的享受感。③坚持一体化原则。其内容相对较为丰富,所需整合的资源有:对外交通运输(公路)和城市交通(城市道路)的有机结合;分属不同行政区间的公路网络的合理整合;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化配置;长途交通和城市公共交通的整合;不同交通出行方式的换乘;地面交通与公共交通的联接;地面交通和快速轨道交通的合理衔接等几大方面。
2 绿色交通理念推进中的问题及其成因
2.1 交通发展与用地利用不协调
由于城市交通量的猛增,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土地占有率很大,不但影响了动植物的生长,而且也使城市用地紧张,不少居民开始青睐在郊区居住,如此一来,不但增加了土地占用率,而且徒增居民出行时间和距离,对交通的需求也更加旺盛。而在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率应与交通发展相协调,过度开发或利用不充分都难以满通运输发展需求。这也是不少大中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和土地利用失衡的原因。表现如停车场的静态交通设施空间布局不合理等。
2.2 居民出行方式需求多样
在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中,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其诱发因素包括交通参与个体和不同交通工具的特点各异、交通系统的容量和承载力水平限制和交通网络的局限性等。而居民选择出行方式时,更注重效用性。目前,我国的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并不高、交通网络不健全、站点和线路设置不佳及公交换乘不便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居民出行对公共交通工具的选择。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出行个体化的发展,私家车数量逐年飙增,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道路拥堵,而公共汽车的服务质量不高和运行效率差,轨道交通、高铁、有轨电车、电动车、电动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多元化发展等综合因素,使选乘公共交通工具的人数下降,而公交企业的经营不善使公交运行仍需要依靠大量的政府财政补贴才得以维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个体化出行的吸引力。
2.3 交通结构比例失衡
近年来,单位和私人客车的出行比例在逐年升高,公交和自行车的出行结构则出现了下滑趋势,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必然带来交通基础设施的超荷载。虽然近年来我国多数地区的交通运输规划均建立在满足机动车交通需求的基础上,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建设道路,但仍然无法解决交通运输的现状。这也表明,道路建设的速度与车辆增速水平不一致,而要想从根本上摆脱新建道路压力不减的死循环,则应将规划重点放在调整交通结构比例上来。
2.4 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城市人口的出行方式主要有步行、自行车、公交、地铁和私家车等几种方式,而在城市交通规划和道路建设中,公众的发言权微乎其微,使得公众的实际交通需求和公众利益难以实现,这就导致公众的环保、节能意识难以被激活,对绿色交通的参与热情不高。
3 绿色交通理念下交通运输规划的新思路
3.1 在静态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方面
加大静态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以往的交通规划中常遇到如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静态交通分布不均问题,使一些好的交通资源难以被充分利用。另一方面是静态交通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在实际运行中会有非常大的需求量,最为常见的表现就是我们所说的交通拥堵问题。为有效解决上述两方面的问题,在规划中必须根据不同城市的实际特征进行规划,确保其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可控性,在规划布局中也必须严格遵循有关指标,使其与动态交通系统间形成良性互动,以有效的推动子系统的良好运行。此外,交通系统的静态设计也必须科学合理,充分结合动静两方面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
3.2 在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方面
为了创造更好的慢行交通环境,在规划中应实行机动车道和慢行交通合理分离的管理方式,用分流管理发挥提高慢行交通方式的安全度、吸引公众主动选择自行车或步行的绿色方式出行、减少道路功能的重叠性和拥堵等优势。基于此,在慢行交通规划建设中,必须结合人们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尽量减少重复性,重视其可达性。
3.3 在公交优先系统规划方面
要在交通运输规划中体现绿色交通理念,首先要注重公交专用道的建设规划。公交作为出行工具的人群比例很大。公交专用道的规划都是在原有道路上完成的,多采用隔离线或隔离栏的方式划出一条公共汽车的专用通道,其专属时间有一定的时间段限制,其他社会车辆是严禁在此同行的。进行此类规划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公交车的车型体积一般较大,而公交专用车道的规划则能很好的改善交通拥堵现状。具体规划中可划分为外侧车道、中间车道和内侧车道三种不同类型。其中外侧车道的优势更为突出,在实际规划中也是应用最广的一种。此外,在城市交通规划过程中,必须结合城市交通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如果条件允许,还可加大对先进的公交管控系统的引进力度。
3.4 在激发公众参与热情方面
绿色交通理念的推行不光是政府管理部门的事情,更是与公众行为和利益密切相关的,规划策略的成功离不开双方的共同参与。基于出行方式的选择角度,如一味追求自由、舒m的个体出行需求,必然造成私家车泛滥、交通拥堵,使道路交通功能下降,另环境堪忧;而基于交通行为的角度,自由出行的无度性会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使道路荷载力增强,而出行方式的合理化选择,则为城市交通的绿色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基于公众角度,绿色交通与其生活质量和生活空间又密不可分,所以在交通规划中,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绿色交通的宣教,采取有力措施唤醒人们的环保、节能意识,自觉节制出行,积极投身于绿色交通的实践中去。
3.5 在降低交通污染方面
当前,在交通运输业的燃料中汽柴油还是主要燃料,而天然气、颜料电池等的清洁能源的应用仍不普遍,且耗油量的车不在少数,环保产品则较为奇缺。有资料显示:每年新增汽车消耗的成品油等同于一座新建的2000万吨级炼油厂,油气排出量约6万吨,而由于汽车尾气中含有成分复杂的有害物质,因此,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及人体健康均造成了不利影响。而面对当前全球化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挑战问题,加大对清洁能源的使用、控制汽车废气的排出量、加强绿化、提高路面质量是交通运输发展和改善城市环境的当务之急。
4 绿色交通理念下的交通运输规划策略的可行性
以石家庄为例,系列措施的实施表明当前绿色交通理念下的交通运输规划策略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①在静态交通系统规划设计方面。根据城市各规划片区土地利用情况和区位特点,差异性地增加了道路网密度,成功将各区交通和各环路对接,并规划出快速路主路,有效降低了城区中心的交通运输压力;而在静态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的典型代表停车场的设置为例,设置多地下及路外停车场,泊位设计便于出入,出入口设计避开城市交通的主干路,进出口的设置根据动态交通状况而定。此外,在停车场管理中引入现代管理系统和智能化停车系统,通过路内、路外停车费用差不同的方式来降低路内停车,大大节约了交通空间。②在慢行交通体系规划中,在非机动车流量大的路段进行机非分隔设置,在城市及工业园区域的主次干路上实施慢行交通一体化,使自行车和人行道共用一道、“拆墙透绿”等方式来优化步行环境,有效节约空间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交通安全。③在公交优先系统规划方面,通过进行公交优先的政策引导、设置公交专用车道和公交优先道路、调整公交价格和线路等方法,提升人性化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④在激发公众参与热情方面,一方面完善换乘枢体系规划,将各交通方式进行快速衔接,另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及媒体宣传等方式,培养公众的绿色交通环保意识,吸引公众自觉绿色出行。
5 结论
综上所述,在绿色交通运输工程在当今的城市城市建设中颇受瞩目,绿色交通理念下的交通运输规划,必须找准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间的平衡点,在避免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坚持以人为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大城市慢行交通和静态交通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加强绿色管理,以确保交通运输规划与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国内绿色交通运输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参考文献:
[1]汪文忠.绿色交通理念下的交通运输规划[J].交通与运输,2016,32(1):26-27.
篇2
关键词:绿色交通;交通规划;理念;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 U49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绿色交通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
绿色交通的基本内涵
绿色交通是随着城市交通问题的日益严重而提出来的一种发展思路与目标模式。由于我国城市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土地使用紧张、交通堵塞等不良状况,不仅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阻碍作用,而且给城市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污染。从某种程度来说,绿色交通理念是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相伴而生的。城市绿色交通理念内容涵盖较广,主要有以下的几个方面:城市交通网络体系完善、交通工具先进多样、交通功能安全经济、交通载体以公交为主、交通污染问题得到缓解、城市交通缓解良好等。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深圳市盐田区交通规划也应该具有三个方面的表现,即为交通规划的协调性、连续性和系统性。如果深圳市盐田区在对交通规划上缺乏对交通系统和环境之间关系的考虑的话,无法形成一个满足城市居民出行要求和城市生态环境的统一,不仅如此,城市交通的基础设施也无法得到完善。因此,深圳市盐田区的交通规划对交通的政策和管理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势必难以解决城市中环境污染的问题和绿色交通的实现。
绿色交通的基本特征
深圳市盐田区进行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交通规划实际上与解决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对城市交通规划中公共汽车、有无轨道电车、轻轨地铁等交通运输工具的合理的规划,可以达到城市交通规划通达有序、安全舒适的目的,并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所以绿色交通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且是一个具有实践性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一般而言,深圳市绿色交通的规划一般是为了缓解城区交通堵塞、降低交通污染、控制交通维护费用而提出的一个建设性意见。一般来看,绿色交通最为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其环保型和协调性。协调性在于绿色交通理念包含了城市交通中生态环境的协调、交通发展未来的连续性、交通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协调以及城市交通与社会的协调性。另外在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上也可以通过绿色交通规划来实现,但是在特征的表现上也是以规划经济能力为前提、需要较大的财力支持、社会发展可持续等。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也体现出了深圳盐田区绿色交通规划必须要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而达到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的局面,迎来公共交通大发展的,不仅如此,还可以高效的缓解由于汽车排放尾气而引起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改善深圳市盐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交通发展,也进一步带动城市的社会经济进步。
绿色交通理念的深圳市盐田区交通规划的方法
制定深圳市盐田区绿色交通规划方案的原则
首先绿色交通规划方案的制定必须在结合深圳市盐田区城市现有交通基础设施的前提下进行,从而才能有效的保证规划科学性及合理性,一切从实际出发才可以准确的把握绿色交通理念,促进城市交通的发展。其次根据绿色交通的理念,深圳市盐田区绿色交通规划的方案也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即平等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平衡性原则和延续性原则这五个主要方面。深圳盐田区的绿色交通规划平等性主要体现在城区基础交通设施的发展和使用上,不能仅仅限于当前盐田区发展的需要。协调性则主要是要考虑到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土地使用之间的关系,因为盐田区随着社会发展,土地空间明显不足,因此必须要提高绿色交通规划中土地的使用效率,不仅如此,协调还应该注重交通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切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为绿色交通规划的目的就是在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因此在城市生态环境这一点上要尽可能的做出卓有成效的考虑和具有建设性的规划。有序性和平衡性主要是要在交通规划中尽可能的合理布局,通过减少居民和车辆用量的方式来实现交通设施使用的有序平衡。延续性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在对深圳盐田区绿色交通规划时应该满足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并具有长远的目光,真正做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良好效果,减少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成本。
深圳市盐田区绿色交通规划探究
交通系统的规划
1.1公共交通系统为主
由于盐田区的土地资源较为紧张,应该在规划中尽可能的采取措施来减少私家车量的数量,合理的增加公共交通工具,加大电动汽车或油电混合型汽车的投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到了的通行能力,而且还可以缓解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同时要加强路网的规划,注重公共交通车辆的换乘系统并做好交通衔接,从而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1.2控制小汽车适量
我国城市道路上的交通堵塞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小汽车数量过多问题导致的,我国近年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小汽车数量也急剧增加,但是这种局面严重的影响了盐田区的道路通行,而且由于尾气排放造成了巨大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政府应该对小汽车的通行采取抑制措施或者鼓励人们选用公共交通工具。
1.3增加慢行系统
其次增加慢行交通系统,并使步行、自行车与机动车出行有机结合,有效的缓解盐田区交通压力。另外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的方式,提高城区人民的积极性,短途可以利用步行的方式来减少城市拥堵问题,并能锻炼身体,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也可提高绿色交通的效果。
绿色交通规划需要注意的方面
绿色交通的理念下的交通规划必定要达到绿色的效果,因此在盐田区绿色交通规划上,应该研究和采取先进的绿色交通技术。比如在与交通有关的车辆和燃料上,应该予以适当的检验,检验的标准也应该结合盐田区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深圳市盐田区绿色交通规划其实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上的问题,在规划工作中还需要科学合理的进行。因此绿色交通规划工作必须要基于政府、公众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标准,政府在盐田区进行绿色交通规划师可以建立一个对于今后交通体系发展的一系列法规,从而进行一系列有效的宏观调控工作。另外调动公众的积极性也十分重要,通过在社会上广泛的听取人民群众对绿色交通规划的意见,实际上也是提高了公众对于保护城市环境的积极性。
深圳盐田区绿色交通规划探索和实践的总结
总而言之,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深圳市盐田区交通规划并不是一种新的交通理念,而是更深一层的研究和革新,不仅如此,通过对盐田区绿色交通规划探索和实践,可以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行能力,并能有效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另外在探索和实践中,提高了盐田区公众对绿色交通的认识,提高了人们绿色出行和保护城市环境的积极性,这对于盐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盐田区在实际的绿色交通规划探索和实践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问题,因此规划中必须要注重结合盐田区的具体情况,在保护生态环境、协调城市间经济、环境和城市交通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从而优化绿色交通体系,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亚洲开发银行《中国公路交通资源优化利用:绿色交通》[J]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03
篇3
关键词:城市交通;绿色交通;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U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9-0098-02
城市交通同城市人口、经济、环境和资源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便利的城市交通促进了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与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城市交通也引起了诸如大气与噪声污染、道路拥挤、土地占用等一系列问题。绿色交通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绿色交通是一个新的理念,也是城市交通的一个实践目标。它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从国外引入中国的,近几年在国内日渐扩展。所谓绿色交通,简言之,就是协和的交通,即交通与环境的协和,与未来的协和,与社会的协和(安全、以人为本)和资源的协和。绿色交通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连,它只有符合可持续发展才具有生命力,而可持续发展通过它的发展得以实现。因此,又可以说绿色交通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观念所发展的协和式交通运输系统。
绿色交通是“环境革命”这一理念在交通方面的具体化。为了解决日趋严重的城市环境危机,呼唤绿色就成了全人类共同的呼声。因此,可以说,绿色交通是世界发展对21世纪交通提出的一种更高的要求,它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解决长期以来一直困扰我们的交通发展与交通对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矛盾的重要途径,其中“以人为本”思想也要贯穿其中,它们的实现与否关乎这个生态环境是否被破坏。
一、我国城市交通发展面临问题及绿色交通的指导作用
(一)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城市化步伐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及扩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及人口的不断增长使我国城市交通发展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由于城市空间的限制,交通变得愈加拥挤。这种交通供求关系的不平衡以及长期形成的城市混合交通导致了交通拥挤与阻塞。
第二,城市扩建、居民外迁,结果既占用了大量土地面积,又增加了居民出行距离和出行时间,从而增加了交通需求量,使得土地利用不尽合理。
第三,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扩大与人口的不断增长,这将刺激人们对交通设施的需求,导致能源消耗大量增加,这将进一步加剧中国能源供给的结构性矛盾。
第四,汽车尾气的排放、交通噪音、振动、电磁波等严重危及着人们的生理与心理健康,使得环境污染更加严重。
(二)绿色交通的指导作用
时代的发展已使城市交通到了发生质变的关键时期。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和发展绿色交通,是目前我国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与以往交通规划不同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交通规划必须完成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这一指导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而其中绿色交通理念又要贯穿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始终。绿色交通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要以绿色交通理念进行科学的交通预测和分析。科学的预测和分析是保障交通可持续发展、长远实现绿色交通的重要前提之一。城市交通规划首先要将绿色交通理念贯穿实施到城市交通预测分析中。
其次,要以绿色交通理念合理确定客运交通结构而且要统筹制定各单项交通发展战略。为引导客运交通向合理的客运交通结构转变,必须统筹制定各单项交通战略和措施,它们既有有机联系、相互协调,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要把绿色交通的理念作为主线贯穿其中。
二、全方位实施绿色交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实施绿色交通的内容和措施
绿色交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交通运输的每一个环节和相关要素,包括车、路(设施)、交通环境、交通组织乃至其所处的整个社会系统。因此,凡是能促进交通系统“环保、健康、安全、高效”的举措都属于建设绿色交通的范畴。另外,绿色交通还有一层含义,就是使交通服务对象感到安全舒适、感觉愉悦、心理不紧张,也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
具体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1)把完善城市道路网建设和发展合理的交通方式放在实施绿色交通、促进城市交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第一位;(2)以加强城市交通管理软件的建设改善交通环境促进绿色交通发展,针对交通需求总是趋于或超过交通供给的现状,就需要在交通管理控制上加以引导,以缓解和解决交通问题;(3)以现代科学技术推动绿色交通工程的实施。
(二)绿色交通方式之城市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在21世纪之所以备受各国青睐,最重要的是与道路交通相比,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时间准、污染少和安全舒适,且与城市道路无平面交叉等无可比拟的优势。此外,噪音和空气污染等环境方面的损失仅为道路交通工具的6%~10%,所以城市轨道交通是在满足城市居民交通需求的 条件下全社会总付出最少的方式,也是满足人文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最佳方式,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据有关资料分析,我国单位运量能耗,公路是铁路的13~16倍;公路运输产生的废气对环境的污染,比铁路高30倍;在同样的运量条件下,修筑公路所占用的土地面积是修建铁路的4倍。特别是随着铁路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铁路运输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优势,显得更加突出。
城市轨道交通以运行方式舒适、准时、占地面积少、环境污染小、节省能源、快捷方便且运量大而得到广泛的运用。地铁列车以电力作为动力,基本不存在空气污染问题。轻轨列车有电力和内燃之分,但考虑到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城市轻轨一般用电作为动力,而内燃轻轨车主要用于市郊轻轨。因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是绿色交通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今后对轨道交通的不断完善将会在更大程度上推动绿色交通的发展。
三、 “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
(一)“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
在传统的道路设计理念中,“以车为本”长期以来一直是道路交通设计的出发点。交通并不仅仅是车的移动,而是人或物的移动,规划时,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可达性。根据Chris Bradshaw所提出的“绿色交通体系”并结合我国城市人口密度大,自行车、步行的出行比例大的特点,我国城市绿色交通体系建设的优先级顺序为: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出租车、货车、摩托车。
在规划建设上,它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综合考虑效率、公平、协调、有序等绿色交通原则,兼顾国家经济和宏观政策,着力建设步行、自行车、公交系统。因此,把“以人为本”应用到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中,并探索其实现的过程显得尤为迫切。
(二)“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的交通
“以人为本”理念首先体现在道路线型设计上。良好的线型设计,不仅为城市交通运输提供安全迅速便利的条件,而且也能与沿线两侧自然环境和景色相融合,以消除乘客路途的疲劳。从景观和安全观点来看,用较大半径的圆弧曲线,要比漫长的直线和短线为佳,除了主干道路和交通性干道不宜采取较多的转折外;一般的道路都可以采用适当的转折,设置较大的曲线,使沿线两侧建筑物和自然景色有所变化,以消除长直线的单调感,解除司机的疲劳,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街道设施是为人服务的,因此街道设施的规划设计要体现对人的关怀,集功能与环境景观于一体。如在人流集中的步行商业街周围,设置足够的停车场使人们出行更方便;休息座椅与高大乔木或花坛相结合,使人在休息时既亲近了自然又可以避免夏日的暴晒;林荫小道、座椅、路灯及电话亭等,提供人们小憩的空间。
以人为本不仅要考虑到正常人的需求,还要考虑到伤残人、老人和儿童等弱势群体的特殊要求,努力创造一个公平、平等的社会环境。如在街道必要的地方设置残疾人坡道和盲道;提供儿童专用的坐具、场地和设施;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设置厕所蹲位等。从城市道路建设的细节处,更多的体现对人的关怀、关心与帮助。
四、结语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们在交通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采取了车辆政策、燃料政策及交通系统管理政策。这些政策对保护环境做出了很大贡献,这也给我们下一步发展绿色交通提供了很好的材料,而且我们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想,因而“以人为本”思想尤其需要重视。通过对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现状的考察以及对目前交通发展制约因素的分析,我们认为,欲使城市道路交通在尽可能长的时间段内保持生机与活力,就需要从长远的角度进行思考,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交通体系。
针对绿色交通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我们给出以下建议和构想:
1.在指导思想上,采用“以人为本”的规划思维,注重人的舒适性,考虑人的可及性大于车辆的可及性。充分考虑人的舒适安全,不仅要考虑车上乘客的舒适安全,也包括考虑路网周围居民是否受到大气污染、噪声、振动等的危害。
2.必须注重步行、自行车系统的规划研究。
3.尽快建立城市快速路及快速轨道网络等“快速通道”。
4.发展合理的城市形态和结构,减少出行次数和出行距离。
5.着力分析商业服务中心对城市交通发展的重大影响,尝试现代步行街系统。
6.尽快建立价格合理的公共交通系统。
相信绿色交通将会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取得长足发展,而绿色交通在融入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后,我们身边的道路也将朝着和谐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陆化普.城市通现代化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2]孙翔.现代城市交通规划的弹性思考[J].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0,(4).
[3]任福田.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03,(9).
[4]马荣国,杨立波.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2000,(10).
[5]陈洪转.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交通体系构建的思考[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
[6]李莹.城市公共交通BRT与MRT模式的比较[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6,(3).
[7]周小群,宏.以人为本的城市道路设计探讨[J].科技信息,2007,(7).
篇4
摘 要:本文以石家庄市为例,首先认真分析了石家庄市道路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着重针对关于如何推动石家庄市道路运输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 :石家庄市 道路运输业 绿色可持续发展 探讨研究
引言
道路运输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是相对于传统道路运输而提出来的,尤为强调运输过程当中的低污染、低排放和低耗能,其优化的切入点是基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质在于道路运输的绿色发展。石家庄市作为河北省的省会城市,其道路运输业的发展问题无疑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不断探索如何推动石家庄市道路运输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石家庄市道路运输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石家庄市道路运输业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主要成就包括以下方面:第一,运输供给能力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增长;第二,在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第三,在城市客运管理方面取得了进一步突破;第四,车辆技术的管理水平得到了稳步提升;第五,驾培行业管理取得了卓越的成果;第六,信息化应用水平得到大大增强;第七,维护安全稳定工作扎实有效;第八,市场秩序得到了进一步规范;第九,农村客运行业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第十,行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1]。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石家庄市道路运输业的发展在行业内表现出了一系列问题,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问题,即货运行业、客运行业、出租汽车行业、汽车修理行业以及驾驶员培训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清晰的发展理念和明确的发展思路;法制建设的滞后和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缺乏合理的产业结构;道路运输站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客货运输经营业务发展不平衡;道路客货运输的生产组织比较落后且形式较为单一;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比较低[2]。
2、关于如何推动石家庄市道路运输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2.1 积极树立绿色交通低碳化理念
要想不断推动石家庄市道路运输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积极树立绿色交通低碳化理念。只有从思想层面真正意识到道路运输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才能够充分确保石家庄市道路运输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顺利实施。具体而言,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作为道路运输的需求者,对于道理运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交通问题应该有所了解,并且应该从自身做起,为推动道路运输的绿色化发展出一份力。比如,对发展绿色道路运输的企业给予积极的支持;出行时选择更加环保的公共交通方式;对有悖于绿色道路运输的行为进行监督等[3]。第二,作为道路运输企业,必须能够充分认识到只有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才能够为本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道路运输企业的相关管理部门应该积极传播绿色理念,从上而下培养各层次员工的环保意识,使他们逐渐培养的起良好的环保行为。第三,作为行业指导部门和政府管理部门,必须积极树立发展绿色道路运输的理念。
2.2 不断研发和应用绿色载运工具
要想不断推动石家庄市道路运输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还必须不断研发和应用绿色载运工具。新能源指的是生物气体、生物乙醇以及生物柴油等生物燃料和氢作为未来低碳化运输的主要燃料。随着新能源的产生,绿色的运载工具也将应运而生,不断研发新能源和绿色载运工具,并予以积极地推广使用,不仅可以使当前所面临的能源危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还嫩巩固充分保证对环境的低污染。在未来,石家庄市的道路系统必然会得到不断完善,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不断研究新技术,并予以积极的推广应用无疑是实现绿色交通的关键所在。新技术的主要开发领域包括氢和燃料电池车、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生物燃料、新型车辆技术以及能量存储技术等。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城市已经对双燃料出租车和电力及液化天然气公交车进行逐步改造,与普通燃油汽车相比较,这些电动、天然气汽车将会节省约30%以上的燃料成本,并且可以使尾气排放量得到大幅度减少,从而实现环境保护。
2.3 努力构建绿色化发展考核机制
要想不断推动石家庄市道路运输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绿色化发展考核机制无疑也是有效途径之一。具体而言,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管理部门,必须严格规定道路交通中交通工具的相关事项,比如排放尾气和购置标准等,并且应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切实落实,最大限度降低对环境造成污染,充分保证污染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作为政府部门,则应该在行业工作绩效考核过程中努力构建出道路运输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考核机制,不断加快绿色道路运输各项指标体系的完善工作,如采集体系、方法体系以及统计指标体系,并且应该不断强化各项指标的工作、预测工作、分析工作以及统计调查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努力建立起能够充分适应道路运输业绿色考核评价的检测网络[4]。另外,作为交通运输企业及其内部从业人员,应该对行业管理部门和政府部门所建立的绿色交通交通发展考核机制做出积极的响应,共同努力,一起推动石家庄市道路运输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国民经济当中,道路运输业属于基础性产业,其发展旨在最大限度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推动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的城市交通取得了较快发展,交通能源和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发展低碳交通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然而,要想不断推动石家庄市道路运输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我们认为,则必须积极树立绿色交通低碳化理念、不断研发和应用绿色载运工具以及努力构建绿色化发展考核机制。
参考文献
[1]李善.交通运输部重点联系道路运输企业2009年经济运行分析报告[J].中国道路运输协会运输研究所,2010,66(06):2345-2347.
[2]张鹏飞.实现山西道路运输业的跨越式发展——记前进中的山西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J].今日山西,2012,33(04):1456-1458.
作者简介:
篇5
绿色出行倡议书全市广大职工:
为深入缓解城市拥堵,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与市民生活品质,在9月22日"世界无车日"和我国"城市无车日"来临之际,在全市深入开展以"绿色生活,从身边做起"为主题的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为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示范带动作用,在此,我们向全市广大职工倡议:
1、提高认识,传播文明,争做"绿色生活,从身边做起"活动的传播者。
我们倡议广大职工树立低碳环保理念,自觉做"绿色生活,从身边做起"活动志愿传播者,主动承担起绿色出行宣传的责任和义务,上街道、下社区、进厂房,向广大市民宣传"绿色生活,从身边做起"活动的意义,提升人们对自行车、步行和公交健康出行方式的认识和关注,改变出行观念。
2、倡导新风,从我做起,争做"绿色生活,从身边做起"活动的践行者。
我们倡议广大职工朋友树立"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出行理念,积极参与到交通"135"行列中来,即:1公里内步行、3公里内骑自行车或互联网租赁自行车、5公里内选乘公交车,让我们的城市少一时拥堵,多一分顺畅;少一缕尘埃,多一片蓝天。
3、积极劝导,示范引领,争做"绿色生活,从身边做起"活动的倡导者。
我们倡议广大职工积极开展绿色出行劝导活动,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同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努力营造低碳、清洁、畅通、高效的城市环境,让我们的城市少一些污染,多一份健康。
职工朋友们,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呼吸着一样的空气,为了你我的健康,为了城市的美好,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秉承低碳环保,选择绿色出行,让绿色遍布城市角落,让环保响彻牧野大地,为建设幸福新乡、文明新乡、和谐新乡、美丽新乡作出自己的贡献。
绿色出行倡议书市民朋友们:
“绿色出行”活动的主题为“绿色交通·智慧出行”,通过选择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等经济集约的绿色交通方式,减少出行所带来的时间、经济、健康和环境成本。为进一步树立绿色化交通发展理念,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建设绿色交通体系,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倡议:
一、自觉遵守活动规则。
在9月22日“世界无车日”当天,市、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公务车及私家车除执行特殊公务或紧急用车外,原则上停开一天,希望全体市民大力支持、积极参与、自觉遵守。
二、倡导绿色出行方式。
生态丽水是我家,净化空气靠大家。大家出行,应尽可能选用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出行方式,使绿色出行能够在我市普及化、常态化、持续化。
三、坚持文明良好行为。
遵守城市交通秩序,文明驾驶、文明乘车、文明行走、绿色出行,共同营造畅通、安全、环保、有序的交通环境。
市民朋友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绿色出行,少开一天车,减少空气污染。我们相信,有了你我的共同努力,丽水的空气将会更清新,丽水的天空将会更蔚蓝,丽水的未来将会更美好。
绿色出行倡议书尊敬的村民、群众们:
为守护我们家园的蓝天白云,保障大家的身体健康,我村特向辖区村民、群众发出如下倡议:
一、做“绿色出行”的宣传者
低碳生活人人能做,绿色出行就在身边。提倡广大村民群众们提高环保意识,树立健康理念,践行绿色出行,向身边人宣传“绿色出行”的意义和方式,以个人的自觉行为,带动家人、朋友和更多的人参与绿色出行,将绿色出行作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让我们做一颗绿色出行的种子,使我们的家乡和生活多一丝绿色,多一片清新,多一路畅通,多一些健康!
二、做“绿色出行”的先行者
保卫蓝天由我先行,低碳生活点滴做起。倡议全村村民、辖区学校等驻街单位从业人员全民参与,在“绿色出行”中停用机动车,主动选择公共汽车、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坚持每周少开一天车,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活动中来,为建设我们的美丽家园多做一份贡献。
三、做“绿色出行”的实践者
篇6
一、绿色物流的内涵及产生的理论基础
1.绿色物流的内涵
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的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是链接绿色供给主体和绿色需求主体,是克服空间和时间阻碍的有效快速的绿色商品和服务流动的绿色经济管理活动过程。
绿色物流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它既包括企业的绿色物流活动(如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等)又包括社会对绿色物流活动的管理。绿色物流也称环保物流,即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和利用。
2.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满足需要的能力”。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现代物流体系进行研究,形成一种与环境共生的综合物流系统,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促进经济和消费生活健康发展的现代物流系统。国内运输业目前资源浪费惊人,对环境的破坏也相当严重,有些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是不可避免的,但更多的是人为因素。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必须要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自然环境。绿色物流正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的,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促进绿色物流的健康发展,达到环境与物流发展的和谐共生。
纵观国内交通运输的发展史,原来的交通运输发展观认为交通运输所依赖的资源在数量上是不会枯竭的,即使短时期内的供给小于资源的需求,但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饮鸩止渴式的发展观日益显出弊端。国内科学界人士不仅仅讨论交通与经济的关系,一个新的名词“环境资源”日益出现在各个领域及科学理论中,直至今日人们开始呼吁交通的发展必须考虑环境与资源,要考虑与其协调发展,即运输业要在环境和资源承载力允许范围内发展,并保证与自然环境同步发展。这是运输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因此我们必须在社会、经济、环境及运输内部寻找其有效的方法来解决、研究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交通运输业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发展现状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通过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和运输路线实现商品场所、空间的移动,创造商品的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进而实现商品增值,是物流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功能要素之一。同时,运输过程也产生了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消耗。
目前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仍存在很多弊端,比如对自然环境的污染、能耗过大、造成环境破坏、资源浪费,交通运输各部门分割,管理政策不当,运输网规划不合理,运输系统不完善等。
国内物流业才刚刚兴起,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浅薄,尤其是在一些运输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大多是各自为政,仍受计划经济“小而全”、“大而全”的旧观念束缚,使得物流成本高居不下,运输资源闲置浪费惊人,严重背离了发展现代物流的理念。
(2)存在问题
①对环境的污染
国内环境污染中,交通运输污染占很大比重,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是环保的一大难题,不合理的货运网点及配送中心布局,会增加车辆燃油消耗;另外,在运输过程中,货物损坏、丢失、污染物泄漏等问题,都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第一,对大气造成污染。在运输过程中运输工具的排放物不仅对空气质量有影响,也影响到全球气候,据有关资料显示:空气中有67%的一氧化碳,30%能产生臭氧的碳氢化合物。42%的氮氢化合物和44%的悬浮物质都是由运输产生的。
第二,噪声的污染。汽车轮胎在高速行驶时产生的噪声、船舶振动产生的噪声、飞机起降时的噪声、火车进出站的噪声等,这些运输工具鸣笛产生的噪声,对附近的居民更是有害至深,噪声的污染危及人的健康,造成人头晕、视力不清等症状。
第三,废弃物等方面的污染。运输过程中废弃物、油料泄漏的污染,废弃的油料渗入到土壤和水体中,不可避免地造成水质污染。特别是货物的装载和卸载、设备维修,燃料加注,解冻和清洗等都会造成环境污染,水上运输船舶排放的垃圾对海洋环境也造成一定的污染,鸟和海洋生物等易受这种污染的影响,据资料统计大约每年有100万只鸟死于这个原因,严重影响了海洋生态环境。
②安全隐患方面
在运输过程中货物因保管或运输不当发生泄漏,有毒有害物质,如酸液、有毒类药品、油类、放射性物品和对环境构成威胁的物质等,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据金黔报道, 320国道(晴隆县往光照镇方向14公里花保田处),一辆载有14.5吨液化氨气的大型罐车侧翻并发生泄漏,造成车上3人当场惨死,高腐蚀性氨气弥漫在空中,由于氨气的泄漏使空气的质量大大下降,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③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浪费
运输工具的燃油消耗和燃油污染是运输业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不合理的货运网点及配送中心布局导致货物迂回运输,增加了运输工具的燃油消耗,加剧了废气污染和噪声污染;集中库存虽然能有效地降低运输企业的物流费用,但由于产生了较多的一次运输,从而也增加了燃油消耗和道路占用的需求;即时配送强调无库存经营,从环境角度看,即时配送适合于近距离企业间的输送,如果供应商与生产商之间距离较远,要实施即时配送就必须大量利用公路网,使货运从铁路转到公路,这样又增加了燃油消耗。不合理的货运网点及配送中心布局,不仅增加运输工具的燃油消耗,还会造成交通拥堵;另外,在运输过程中,货物损坏、丢失、污染物泄漏(如,原油泄漏)等问题,都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2.与国际绿色物流的差距
国内物流业的起步较晚,绿色物流才刚刚兴起,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浅薄,在绿色物流的服务水平和研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上先进技术国家在绿色物流的观念上、政策上、技术上均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在观念上,领导和政府的观念仍未转变,绿色物流的思想还没有确立,并且,经营者和消费者对域外物流绿色经营消费观念认识模糊,绿色物流的思想几乎为零。
第二,在政策上,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在绿色物流的政策引导下,制订了诸如控制污染发生源,限制交通量和控制交通流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可是国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虽然也制定、颁布了不少,但针对运输行业的还不是很多。
第三,在技术上,发展绿色物流关键在于绿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而国内的物流技术和绿色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在机械化方面运输机械化的程度和先进性与绿色物流的要求还存有一定距离,运输材料的使用上,与绿色物流倡导的可重性,可降解性也存在巨大的差距。另外,在运输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环节上,绿色物流更显欠缺。
由此可见,国内的绿色物流与发达国家比较尚有较大的差距,物流绿色化对国内来说还有相当漫长的一段路程,加强运输业的物流绿色化,建立完善的政策和理论体系,对运输业的物流活动组织等进行改进与调整,实现运输系统的整体最优化和对环境的最低损害,这将有利于国内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政策,对于国内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面对运输业在绿色物流等方面的需求和差距应加快运输业发展绿色物流的步伐。
三、交通运输业发展绿色物流策略
绿色物流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倡导保护环境,搞好清洁生产,通过设备改进,开发新型环保能源等措施降低运输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环境,而运输绿色化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能源浪费,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贡献。为此,构建出国内运输业绿色物流发展的相应策略。
1.制定法律法规
各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使运输业发展绿色物流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源头上控制运输企业的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制订运输工具废气排放标准,禁止排放超标的运输工具上路;对运输工具的噪声进行规制,制定噪音标准;限制城区货车行驶路线,收取运输工具排污,淘汰不符合环保标准的旧运输工具等。还可以考虑采用法律规定改进运输工具的设计以减少运输工具运行对环境的危害。例如,发动机设计的改进能降低燃料需求,减少噪音及污染,较好的悬浮设计能减轻震动。另外,通过有关法规控制交通流,如制订道路停车规则,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等,通过合理规划交通流线,减少交通阻塞,提高配送运输效率。同时,制定有关法规控制交通量,如推动企业从自备车辆向社会化运输体系转化,大力发展绿色物流,以最终实现高效率的运输效率。
2.运输策略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实施绿色运输策略。绿色运输首先要对货运网点,配送中心的设置做合理布局与规划,通过缩短路线和降低空载率,实现减少交通阻塞、节能减排的目标,如近距离配送,夜间运货等,绿色运输的另一个要求是改进内燃机技术和使用清洁燃料,以提高能效,如采用排污量小的货车车型,降低废气排放量等。实施绿色运输可降低运输过程对环境的污染。
3.改进运输设备
运输工具的尾气严重超标,给净化处理技术带来了一定的限制,因此,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控制技术,提高燃油的燃烧率,安装防污染处理设备和采取开发新型发动机;二是行政管理手段,采取报废更新,淘汰旧运输工具,开发新型的运输工具(即无污染物排放的机动车)从控制燃料使用标准入手。将尾气超标严重的运输工具进行改进并研制使用更清洁能源、更节能的运输工具。而在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中也应广泛使用电能,充分发挥电能的高效性和清洁性,发展替代能源。提高运输工具的运行速度及配送效率。从而达到降低运输成本,保护环境的目的。
4.优化运输结构
运输结构应向高效节能型转变,由于不同运输方式之间能耗比重不同,且不同运输方式中的运输设备在效率和终端利用率上也有所不同。因此,实现可持续运输结构不仅要保证综合运输网中各种运输方式是综合资源消耗量最低的,而且还要实现各种运输方式内部运输工具的组合是综合资源节约的结构。这将是未来运输结构的可能优化结构。
5.加强对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
绿色物流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 要求运输企业经营者足够重视起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把绿色物流作为绿色环保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绿色物流的建设和管理。加快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物流经营人才和物流技术人才已势在必行。具体途径:(1)运输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绿色物流意识的培养,使员工充分理解什么是绿色物流。(2)运输企业对在职人员应进行岗位培训和专业绿色物流培训,提升物流人员素质和能力。例如,在运输企业中广泛组织与物流业务相关的各类人员的在职岗位培训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鼓励在职人员参加社会组织物流业从业资格认证考试,以考促学,逐步提高运输业物流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3)运输企业应与设有物流相关专业的高校实行校企结合,共同培养绿色物流管理人才。
四、交通运输业发展绿色物流前景展望
1.实现交通运输业的业态调整
众所周知,交通运输业的业态调整是伴随着运输手段、运输工具、新能源变革,以及运输理念的更新而进行的。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的业态结构急需调整,发展绿色物流,将成为实现这一调整的有力推动力。同时,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绿色壁垒逐渐兴起,外国企业的进入,势必给运输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交通运输业的业态调整步伐会逐步加快。
2.打造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
交通运输业业态调整的最终目标,是打造出符合现代经济发展、适应未来经济变革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绿色物流,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在充分利用现有的运输资源和设备的基础上,大胆更新观念,以树立大交通理念、采用新技术、新能源,注重发展绿色物流,打造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应对未来挑战和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3.推进环保系统工程的进程
交通运输的发展不仅会耗用大量能源、燃料,而且会产生噪音、废气,破坏环境,环境能源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运输业发展绿色物流,提倡的是高效节能、绿色环保,将会有力推进环保系统工程的进程。首先,通过采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作为主要燃料,不仅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而且对发展新能源的研发和利用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随着交通运输业发展绿色物流,对全社会的环保系统工程将带来深远的影响,围绕绿色物流所开展的物流服务,树立环保型物流发展理念,是环保系统工程重要的一个环节。
篇7
碳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是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
旧模式下的中国的城市发展走在外延扩张的发展之路上,是一种典型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旧的城市规划模式导致了城市空间结构的无序规划、低效开发,降低了城市土地利用率,引起了城市的不平衡发展。故新时期低碳理念下经济的发展模式约束着旧模式的发展,是一次用低碳能源、低碳技术在城市发展上的新调整,也是新时期城市规划模式脱胎换骨所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2.低碳城市规划的概念及内涵
2.1低碳城市及其规划
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是指以城市空间为载体,以低碳理念为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和方向,以低碳社会为城市社会发展样本和蓝图,以低碳生活为城市生活方式和导向的城市。实际上是,低碳经济理念、低碳社会理念、低碳生活理念在现代城市规划中的综合应用[1]。
低碳城市规划(Low-carbon City Planning):是指从原有的城市形态及城市发展模式、建筑群体布局出发,以低碳城市为发展目标,合理布局、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交通等基础设施,最终建成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低“碳”排放量型城市形态[2]。
低碳城市是中国处于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气候变暖和能源短缺问题,所引出的城市发展模式需要。而低碳城市规划则为达到低碳城市模式的目标,在以“低碳”为宏观导向下的城市规划手段。两者共同为低碳时代的产物,而低碳城市规划是低碳城市模式的接生医生。
2.2建设低碳城市的内涵
仇保兴在“2009城市发展和规划国际会议”上提出,将低碳经济理念和城市规划理念两者有机组合,形成了“低碳城市规划”[3]。即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城市规划发展中的具体化,亦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态化发展理念在城市规划发展中新结合。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推广低碳理念,减少浪费,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做好城市规划的前期介入工作,实现一种理念的转变。其主要内涵包括:(1)以低碳理念支撑城市规划主导模式,实现城市规划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2)以政府低碳政策为杠杆,引导低碳城市规划;(3)以城市规划布局为手段,实现低碳城市的几何空间结构,以低碳技术为支撑,倡导新能源适度替代,推广低碳能源应用。(4)体现城市居民生活观念、意识的提高,以低碳理念、特征转变现代城市生活方式;(5)以人为本,人类居住环境与自然整体合一、互惠共生的经济高效、低碳环保、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区形式。
3.低碳城市规划策略
3.1 城市规划布局层面
3.1.1城市低碳交通规划
城市交通是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载体,是城市的经济活动命脉。城市交通体系的良性循环对实现城市功能,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学术角度出发,同济大学潘海啸等教授从空间规划的角度,提出了区域层面的公共交通导向走廊式发展模式、总规划层面的绿色交通支撑的空间结构和详规层面的小街区模式,通过合理的交通布局来减少交通排放[2]。因此,倡导“绿色消费”的交通系统规划模式,以低碳环保的原则,利用有限资源,实现交通系统内部的协调性和效益性,引导城市交通规划系统逐步组建合理的结构为国内学者研究的重要方向。为在未来城市交通规划可持续发展中实现“低碳交通”,其策略如下:
(1)城市交通规划的内部优化
一方面,优先规划公共交通系统,减少交通能源消耗。如,结合城市规模灵活规划城市快速轨道交通(RRT),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发展高品质、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低成本的快速公交(BRT)系统,牵引低碳交通格局;倡导“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TOD模式),鼓励沿着现有邻里交通走廊沿线实施填充式开发或者再开发。
另一方面,发展环保型交通工具,研发智能交通,规范小型交通工具,重视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发展。如,开发研制新能源、小排量、轻型环保类交通工具,推广以人力为主的小型交通工具飞应用;适度合理的限制小汽车的无节制使用,解决其所引发的过多占用城市规划用路、能源浪费、尾气污染等问题;引进智能交通系统(ITS),加强人与交通设施、工具间的有机联系,从而充分利用交通系统的“时空”资源。
(2)城市交通规划的外部协调 将低碳交通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当中,协调城市开发强度与交通容量的关系,使交通系统的规划支撑城区土地规划;研究交通规划外部的需求分析、规划模式,从整体把握交通系统以及城市布局;强调节能环保的交通理念,在道路规划建设中,注意对环境的影响,充分考虑与之相关的要素,实现城市交
通的“绿色性”;建立全民参与机制,提高全民交通素质水平,培养绿色交通消费的意识,树立有节制的交通观念。
3.1.2城市空间结构规划
在城市结构空间规划方面,解决紧凑形的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与人口密度之间的矛盾,合理规划城市总体空间结构形态是其实现低碳城市规划目标的关键。
首先,打造低碳城市空间结构应解决人口密度与紧凑型城市发展的矛盾。一方面要遏制城区摊饼式膨胀,引导疏散高密度人口区域,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减少城市夏季电力降温能源消耗。又应实行有控制的紧凑型疏解,推进以绿稧间隔为辅的公共交通走廊型城区空间方式扩张,将新的规划布局于公共交通纽带。结合城市发展的步伐,在走廊方向进行分段分时序的规划发展,最大程度的地吻合人口增长的不确定性需要。
其次,在城市整体结构形态方面,通过对各种空间布局形态在减少碳排放方面的效应进行分析、对比、评估,得出不同的低碳建设结论,进而对比选择出最优城市空间结构方案。如,在城市不同的功能区,居民区、产业园区、CBD新区的规划与设计等,其建设空布局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城市规划设计时应结合实际用途,确保规划方案的可行性[4]。在居民区引导低碳生活和消费理念、全面建设绿色、高效可再生利用能源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区内环保能源利用率;产业园区规划方面,重点分析不同类型产业布局的能源损耗率,提高废物能源的再生利用率;在CBD规划方面,合理组织不同功能的用地和建筑布局,优化规划布局中的能源集中供给、绿色碳汇、绿色建筑技术等方案。
3.1.3 城市土地规划
在城市土地规划利用方面,探索不同用途组合,科学制定城市土地用地性质和开发强度。结合紧凑型城市空间规划,以“大分区,小混合”的原则构建以多功能混合使用为主的土地使用模式,减少资源的利用实现低碳目标[5]。规避城市总体规划中惯用的功能分区方法所导致的功能区用途单一、资源浪费的现象,并对已按原则规划的土地,通过对其混合功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甄别,纠正功能分区僵化的布局。
拓展以公共交通为支撑,适合人与自行车等非机动车辆的用地地块面积,规避大中城市越来越多的拓宽城市基础建设、加大城市街道等大尺度的建设倾向。学习中新天津生态科技城项目,加强城市非传统建设用地的开发,倡导高密度混合型的土地规划模式;曹妃甸生态城项目,探索低碳生态城市之集约利用土地、积极利用可再生资源、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用地规划模式;中新苏州生态科技城项目,按照低碳生态理念的“改进”,而非在场地原生状态下的规划模式。
3.2 低碳技术层面
3.2.1 倡导节能型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和运行是城市能源消耗的大户,科学合理的节能型建筑设计技术应用亦是低碳城市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节能型建筑则需要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而且能为长期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工作和生活空间。
节能型建筑的设计[6]包括:建立建筑节能型政策与法规;建立切实可行的建筑节能设计评价体系,明确建筑的量化数据和量化指标;供热计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可再生资源、新能源和低能耗技术产品在城市建筑规划设计中的推广应用;推广节能型建筑设计,促进建设主管部门、建筑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工业生产企业等就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进行有效的沟通。
在应用节能型建筑减少碳排放的同时,推广普及绿色节能建筑。针对不同地区方位,提出不同的节能建筑设计认证系统和相关制度,作为对城市和建筑设计的节能标准做出审核、评价。把具体的节能建筑设计过程及其内容按照不同的方面加以评审,确保实际设计中建筑节能化、绿色化的应用可行性。
3.2.2 推广低碳能源应用
更新原有能源结构,扶持城市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在城市主打石化能源中,煤的含碳量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气的单位热值碳密集只有煤炭的60%。而如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等属于无碳能源[7]。推广清洁能源的应用,规划山谷地块的分布式能源系统试点,通过冷、热、电三联供技术,实现对能源的梯级利用,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从低碳城市规划策略的角度看,扶持低碳和无碳能源,促进城市能源供应的多样化发展,处理好高热值碳密集能源与无碳能源之间的协调关系,是适用低碳城市规划策略的必要技术路线。 加强技术创新,发展“碳中和”技术,发挥清洁生产的作用。低碳技术和清洁生产是实现低碳经济主要方式,通过“碳中和”技术实现城市总体碳排放量和单位排放量的减少;通过清洁生产从资源的开采
篇8
关键词:绿色;低碳;城市;规划;发展
Abstract: low carbon urban planning theory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s the key to low carbon cities, will be in low carbon concept for when the city planning,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related theory of the researc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dicator system, and low carbon cities of planning,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trol the size of the construction land and energy consumption, and actively promote low-carbon technologies. Combining with the city space structure planning, transport planning, land use planning, energy conservation planning, green construction, showing how to effectively construction low carbon cities.
Keywords: green; Low carbon; The city; Planning;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和认识程度的改变,现在各行各业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保护环境,尤其现在流行的低碳出行、低碳生活、低碳住区、低碳城市等等新型理念的出现,作为一名城市规划设计者,我们也应该去思考一些问题,我们如何利用我们合理的规划,
满足人们减少碳排放量的要求,所以低碳理念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就要引起我们规划设计者的重视。
一.低碳城市概念解析
低碳城市强调以低碳理念为指导,在一定的规划、政策和制度建设的推动下,推广低碳理念,以低碳设计和低碳产品为基础,以低碳能源生产和应用为主要对象,由公众广泛参与,通过发展当地经济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而为全球碳排放减少做出贡献的城市发展活动。目前对于低碳城市的概念在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中提出:“低碳城市,即通过零碳和低碳技术研发及其在城市发展中的推广应用,节约和集约利用能源,有效减少碳排放”;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在《2009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则认为,“低碳城市是以城市空间为载体发展低碳经济,实施绿色交通和建筑,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创新低碳技术,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由此可知,低碳城市的概念是强调以低碳理念为指导,以城市空间为载体,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和方向,通过一系列的规划政策、技术手段、管理措施,在保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实现有助于减少碳排放的城市发展模式。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对于城市的发展有指导性作用。城市的物质环境一旦建立起来就很难改变,并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低碳城市的建设首先要在城市规划上入手,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建设低碳城市的第一步,并由此引领其他方面的低碳建设。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根据我国特殊国情,走环境友好的低碳型城市发展之路,发展低碳城市应重视城市规划、建筑节能和规划环评等领域。
二.低碳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具体应用
1规划理念的转变
规划师必须转变现有的城市规划理念、理论和方法,并且将低碳落实到平时的生活当中,从关注城市功能的用地平衡表走向重视城市发展的碳氧平衡,并在城市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产业发展策略、城市空间布局与交通组织中,注重低碳导向的规划策略与模式的引入,逐步更新现有的不符合低碳要求的城市规划技术规范和指标体系。城市规划的核心问题是空间规划,规划师应考虑到如何优化城市空间使用模式,减少城市交通系统的碳排放,减少采光和通风能耗,减少热岛效应。有数据证明,当前广为流行的大面积绿化的城市空间模式产生的交通碳排放可能要远大于传统的、紧凑的城市空间结构。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应该注重政策、产业、交通和生态方面的分析研究。
2节能型规划
2.1建筑风环境
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高层建筑的室内外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建筑风环境涉及行人的安全和舒适,小区气候和居民健康,绿色建筑与节能,污染物的扩散与空气自净等问题,建筑风环境问题在发达国家已经引起了相当的重视。许多城市已经制定专门的法规来管理和监督新建或改建城市街区和住宅小区的建筑风环境问题,对于较大型的工程项目都要进行风环境的强制性评估,通过行政和司法手段有效控制城市不良建筑风环境的产生。风环境还涉及建筑节能。住宅小区室外风环境不良,在夏季可能阻碍室内外自然通风的顺畅进行,增加空调的负荷;在冬季又可能会增加维护结构的渗透风而提高采暖能耗。因此,设计良好风环境品质的建筑能有效地降低建筑能耗。对于街道、广场、人行与交通安全有影响的街道风、穿堂风,规划师可以采用改变建筑物的布局、外形,尽量把引发不良风环境的根源,消除在建成之前。被动方法也可采用挡墙、格栅、种植乔灌木林带来改善风环境,以保证车辆行驶与行人的安全,并确保高楼后广场、花园的洁净。
2.2交通系统
低碳城市的规划需要有绿色交通体系的支撑,大量研究表明,减少出行的需求和出行距离,支持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限制小汽车是可持续发展交通土地规划的一般法则。我国提出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国家政策,但是应当明确的是,公共交通的优先应首先保证在重要的交通走廊上的优先,全面的公交优先是难以实现的。加强公共交通在交通战略可以从两个方面实现,控制私人交通出行的数量,降低单位与私人交通工具的碳排放。“低碳交通”就是在日常出行中选择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交通方式,这是城市可持续交通发展的大势所趋。
2.3建筑朝向
建筑物朝向对冬季太阳辐射得热量、空气渗透热量和夏季通风降温都有影响。在其他朝向相同的情况下,东西向板式多层住宅建筑的传热耗热量要比南北向高5%左右,空调能耗或遮阳成本将增大很多。从有利于节能出发,新标准要求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和设计应有利于冬季日照、夏季自然通风,其朝向宜采用南北或接近南北向,主要房间宜避免夏季东、西向日晒。
2.4绿色建筑
建筑施工和维持建筑物运行是城市能源消耗的大户,低碳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需要既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又能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工作和生活空间。绿色建筑的建设包括:建筑节能政策与法规的建立;建筑节能设计与评价技术,供热计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和低能耗、超低能耗技术与产品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等;推广建筑节能,促进政府部门、设计单位、房地产企业、生产企业等就生态社会进行有效沟通。在减少碳排放的进程中,绿色建筑的普及和推广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3节地型规划
3.1用地控制:城市化过程中需要土地,所以需要一定数量的耕地,这样规划师应处理好城市化用地、农业用地与工业化的关系,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节地目标。
3.2日照控制:高层住宅前后建筑间距不小于30米,侧向间距不小于13米,并且需满足日照时数。如下表:规划师在设计中,应本着最大化利用土地的原则,对每一栋楼进行日照测算。
3.3地下空间的控制:合理利用地下空间,把地下构筑物(如地下车库、污水处理厂、商场、餐饮、休闲娱乐、人防等)、综合管线和工程配套设备尽可能建于地下,实现土地的多重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节地的要求。大中城市高层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应该占到整个小区停车位的70%以上。
3.4地形利用控制:针对地形比较复杂的坡地、山地,能够合理利用,规划师通过竖向设计,本着不大填大挖的原则,合理处置填方、挖方的土石方量,因地制宜的做好土石方平衡,使整个场地规划的用地最经济。
4 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在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可以为城市塑造宜人的景观环境,还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具体到低碳城市的建设上,绿地系统能吸收CO2,同时绿地系统可以通过减缓热岛效应,调节城市气候,减少空调的使用,间接减少碳排放,故绿地系统规划可以为低碳城市的建设提供较好的基础支撑。我国现在大多数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中都只是“见缝插绿”,并没有从总体来把握。要建设低碳城市,绿地系统以不仅仅是绿地数量上要求,更重要的质量上的要求,在城市绿地的布局上应做到点、线、面状的绿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分布均匀的绿色网络,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改善城市环境,减少碳量。
三.绿色低碳城市发展规划
1尽快建立、完善适应中国国情的绿色低碳建筑标准和政策
我国绿色低碳城市起步晚,基础差,理论研究不足,工程实践少。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技术都尚处于研究阶段,我们在制定标准时要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的国土与资源有限,
人口数量巨大,不能照搬国外的标准。需要尽快建立、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标准和政策。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借鉴国外的经验。
2探索有效的绿色低碳城市开发与管理模式
为了推动绿色低碳城市的发展,建立一套有效的绿色建筑开发与管理模式是至关重要的。绿
色建筑的开发和管理必须走政府激励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道路。首先由开发商向政府主管部门申报,提出绿色建设方案及设想,政府主管部门经过初步审查后将该项目备案,然后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监督该项目的建设过程,并根据该项目在规划、设计、施工等过程的情况对该项目进行绿色性能的综合评价,将结果分成不同的等级。政府针对不同等级的绿色项目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同时评价结果也可作为市场选择的依据。开发商通过政府的优惠政策和对应信息下的市场选择获得应得的投资回报。
3加强全程监管,强制执行四节和环保标准
要在建筑的立项、规划、设计、审图、施工、监理、检测、竣工验收、核准销售、维护使用等各个环节加强监管,层层把关,做到不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不批准、不立项、不施工,在根本上控制不达标建筑的建造。推行使用当地材料,规定建筑材料运输范围,减少材料运输环节中的能源消耗。结合当地特点,广泛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减少能耗和对环境的污染,达到最高效率地利用当地资源、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目标,做到绿色低碳城市发展要求。
4加强技术研究和材料开发,系统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我国的绿色建筑关键技术和设备十分缺乏,需要组织科技力量,加强对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出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和材料。系统的引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取得的成熟技术和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加以创新和发展,采取成本最低的办法来加快绿色低碳城市的进程。
四.结论
低碳城市规划建设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会,已经成为中国各个城市规划追求的目标。而要推动低碳城市规划,我们必须突破传统的规划方式,开发新的思维理念,破解面临的技术
难题,在城市规划的方法和手段上应用低碳城市理念,进行新的尝试。在城市规划中,低碳
城市应该被看做是充满生机的个体,它通过低碳技术与城市建设产生联系、相互作用,是对
可持续性城市建设活动的积极鼓励,也是我们城市规划在新的环境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和应承
担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张京祥.对我国低碳城市发展风潮的再思考[J].规划师,2010(5):5-8.
[2]王有为.实施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J].浙江建筑,2008(9).
篇9
2017年6月为节能宣传月,其中6月11日至17日为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是“节能有我,绿色共享” ,6月13日为全国低碳日,活动主题是“工业低碳发展”。
为弘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宣传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培育和践行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社会风尚,在全社会营造节能降碳的浓厚氛围,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现提出如下倡议:
一、从我做起,争当节能领跑先锋。节能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作为淅川大家庭的一员,每个人都应为淅川的美好明天贡献一份力量。节约节能,从我做起,营造人人争当节能工作“领跑者”的氛围。公共机构更应该发挥表率示范作用,珍惜每一度电、每一升油、每一滴水、每一张纸,培养绿色生活、绿色办公、绿色消费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积极培育,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人人有责、节能成果全民共享。各公共机构应倡导绿色办公、低碳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自觉推广和使用节能环保产品,切实将绿色发展落到实处;鼓励广大干部职工参与节能宣传,了解、接受、践行绿色健康的生态文明理念。
三、低碳创新,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倡导使用高能效电器、节水型器具等节能环保低碳产品。倡导绿色低碳出行,鼓励和引导公共机构工作人员骑自行车、乘公共交通工具外出,加大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应用。形成崇尚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推动形成绿色化生产生活方式。
篇10
绿色交通Hierarchy),其主要论点为“绿色交通等级层次”,即绿色交通工具使用的优先级。对绿色交通的定义从单纯的交通工具的绿色化,延伸到了交通方式、交通材料、交通观念等三个方面,对绿色交通予以新内涵,并就新的定义下的绿色交通几个方面以及其建设做出探究。对现代交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的更为综合、全面综合的绿色交通理论。
关键词:绿色交通 新内涵 发展 探究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7-033-02
1 绿色交通定义的探究
绿色交通,对其规范的定义,先目前还未达成权威性的共识。而绿色交通又可以说是一种理念,一种目标。绿色交通旨在通过促进环境友好型交通方式的发展,在满足正常交通的通达、通过功能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更为高效地利用能源,更为合理地利用资源,使得城市更为适宜居住,满足可持续发展,力争构建交通系统的和谐。
1994年加拿大人克里斯·布拉德肖(Chris.Bradshaw)提出的绿色交通,其主要理论仅从交通工具一个方面对交通体系的发展做出了论述。而交通是个多元化的体系,绿色交通的实现更可以从交通材料、交通能源、交通工具乃至交通观念等多个方面去认识和发展。
绿色交通是一个全新的理念,但它又是交通系统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是现在交通可持续发展、交通和谐建设的必然之路。绿色交通其本质,是以最少的社会成本实现最大的交通效率,以最小的能源损耗、最小的环境破坏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是建立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以满足人们和社会的交通需求。它强调的是城市交通的“绿色性”,即保证交通畅通,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交通效率。这些目标的实现,更是仅有交通工具的发展和改变所不能做到的,因此发展综合的、多方位的绿色交通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2 绿色交通实现的几个方面
除了已有的交通工具方面去实现交通系统的绿色化外,还可以从交通材料、交通能源、交通观念等方面去实现交通系统整体、全面、综合的改善与发展。
2.1 绿色交通材料
(1)交通设施材料的绿色化
交通系统的的建设,离不开交通建设材料。现目前很多交通设施的建设,材料选用达不到对环境友好的要求,设施的利用也未能实现高效的目标。在的交通系统的发展中,应该把绿色交通的思想融合到交通材料的选用、布局、利用中去。
交通设施的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交通建材,现目前还是停留在使用水泥混凝土、沥青、沥青混合物等传统建设材料上。这些材料对环境的破坏极大,更次生了很多的污染源。例如,刚性路面(包括水泥路面)会产生很大的噪声,扬尘现象严重(如沙石路面),危害公共交通及生活环境。据研究表明,如若车辆在柔性路面上行驶,则既能满足旅客舒适的要求,而且产生较小的噪声,因此这种柔性的沥青路面的研发与推广就成为绿色交通实现的一个途径。又如,在道路照明方面,道路照明设施的建设、布局应尽量发挥照明材料的配光特性,取得较高的路面反光的亮度和较好的光线分布的均匀度,并注意尽量限制产生眩光。这样,既保证夜间行车安全,又节约照明设施的使用。
(2)交通工具材料的绿色化
交通工具的绿色化,是指力争在交通工具的生产制造、使用运行等各个方面,做到材料对环境的无污染、低能耗又充分利用材料和资源,满足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交通工具的绿色化,以汽车为例,是要争取做到从原件开始的一系列材料,以及使用过程中基本无污染、低能耗且对环境友好。并且积极发展废弃淘汰汽车的的回收利用率,充分利用这些材料、避免材料资源的浪费,又要避免对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衡量一个交通工具是否绿色化,其制造材料是否可以、是否方便于回收和再利用,也是一个要求。
2.2 交通观念的绿色化
从发展交通系统绿色化的整体来看,交通观念从原来的通行转变到绿色交通才是最重要的,俗话说“思想决定行动”。而绿色交通观念,其中公交优先观念尤为重要。
现目前有部分人认为,公共交通是穷人的交通,是低层次生活的选择。然而,我们必须马上从思想上认识到公共交通的必要性与迫切性。面对日益拥挤堵塞的交通现状,建立快捷、高效、舒适、安全的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系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实现绿色交通的必然选择。必须从思想观念上充分认识到,与使用私人汽车相比,公共交通运输系统节约道路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自然应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交通的必经之路。
当然不可否认,目前国内许多城市的公交系统已经引起重视,但其取得的实际效果却有限,乃至不尽人意。即便许多区域的表面看上去公共交通拥挤程度很大,但客观上看其使用率和利用率还很低。而城市公交系统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为提高城市公交对民众的吸引力,要用最新的技术、材料和管理模式装备城市公交,推进它的环保化、高效化和节能性,以达到安全、环保、舒适、快捷的目标。让更多的人从实际上认识到公共交通的优越性,从而从思想观念上转变对公共交通的认识,从行为意识上向绿色交通靠拢。
2.3 交通能源的绿色化
交通工具的使用运行离不开能源。现阶段,在能源使用方面,人们已经有所觉醒与注意。如汽车尾气排放,其危害性已经被人们重视,为了避免尾气中的金属铅污染和废气量的较小,无铅汽油和尾气净化器正在各大城市强制推广,但它们只能被看做是“事后”一种补救措施。使用绿色燃气汽车,从源头上减少由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以及烃类引发的臭氧和光化学烟雾等对空气的污染。因此,压缩天然气(主要成分CH4)、甲醇和乙醇等醇类燃料,作为环境友好的机动车燃料正逐步推广。尽管如此,只要有燃料直接燃烧,就难免会有氮气(N2)与氧气(O2)在高温高压下化合,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就难以避免。想要到达标本兼治的效果,还是太阳能、电能等绿色动力,以及环保的新能源的研发,才是解决交通能源绿色化的根本途径。
3 绿色交通建设与执行
政府的能力、科学技术的水平和公众参与的程度,是绿色交通建设与执行的三个关键的方面。
3.1 政府的能力
在各级政府方面,核心问题是如何建立交通法规体系,使其有效的适合当前和今后发展,以及如何依法行政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相应的宏观调控。绿色交通应该成为国家和各级政府选择和坚定发展的发展模式。为此,国家、各级政府在政策制定时候,要有意识的引导和指导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和建设以及交通工具、交通建材的使用向着绿色交通的方向发展;要在相应的产业、技术、经济、投资、财税、标准、规范等方面为绿色新交通体系进行全方位引导和鼓励;还要发挥政府机关的权威性和指导性,在广大市民中进行大力宣传,号召市民积极地参与绿色交通体系建设与维护。
3.2 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对绿色交通快速起步与高效发展和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在绿色交通的概念深入深化前,交通系统的阻塞问题是交通系统在技术层面的发展与运用关心节点,旨在怎么样使交通通过、通达功能发挥的更好。随着综合绿色交通的建设与执行,应逐渐将发展目标转化到绿色交通系统的建设与实现上,环境、资源以及高效问题应逐渐列入交通系统发展的重要位置。为了构筑绿色交通系统, 需要各个领域的相关技术。包括交通本身以及与交通有关的建材、能源,车辆生产与工程建设等科学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