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2-22 17:49: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光伏行业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近二年光伏行业发展现状
1.全球光伏行业发展现状。从产量来看,2013年全球光伏组件产量达40GW,同比增长9%,其中全球主要组件生产国如欧洲、日本和美国的组件产量分别为3.5 GW、2.8 GW和1.2GW,我国光伏组件产量约为26GW,同比增长13%,连续7年位居全球首位。从安装量来看,根据欧洲光伏产业协会(EPIA)的最新数据,2013年全球太阳能安装量达37GW,其中:中国11.3GW、日本6.9GW、美国4.8GW、德国3.3GW、希腊1.04GW、意大利1.1-1.4GW、英国1-1.2GW、罗马尼亚1.1GW、法国613MW。
2014年,随着行业的整体好转以及由于组件价格下降使得光伏发电成本不断逼近甚至达到平价上网,预计全球组件产量将达到43GW,其中我国光伏组件产量有望超过28GW。但由于多晶硅等原辅材、第三方电池片涨价,以及国外市场的不确定性也将给企业带来经营压力。部分闲置产能相继启动,行业也将承受供需压力。
2.我国光伏行业发展现状。从安装量来看,国家能源局了2013年我国光伏发电统计数据。根据其统计,2013年我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12.92GW(与上述数据比较有所差距,主要是以前年度开工在2013年度完工部分),其中:光伏电站12.12 GW,分布式光伏0.8 GW。这一数字是去年数据的几近3倍(2012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量4.5GW)。至此,截至2013年底,我国累计并网运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9.42 GW,其中光伏电站16.32 GW,分布式光伏3.10 GW,2013年全年累计发电量90亿度。从区域分布来看,截至2013年底,光伏发电项目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累计装机容量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为甘肃省、青海省和新疆自治区,分别达到4.32 GW、3.10 GW和2.57 GW,三省(区)之和超过全国光伏电站总量的60%。分布式光伏项目则主要分布在电力负荷比较集中的中东部地区,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为浙江、广东和河北省,并网容量分别达到0.16 GW、0.11 GW和0.07 GW。
国家能源局于年初下发了《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4年光伏发电年度新增建设规模的通知》,自2014年起,光伏发电实行年度指导规模管理。2014年光伏装机全年新增备案总规模14 GW,其中分布式8 GW,光伏电站6 GW。各地的指标分配为,浙江、江苏、山东2014年新增光伏发电建设规模均为1.2 GW,并列全国首位,其中分布式光伏规模均为1 GW。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今年光伏安装存在以下二个问题:一是分布式光伏发电未有实质性发展;二是总体安装量完成年度目标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2015年光伏行业发展展望
从各主要光伏应用市场来看:欧洲市场热点转移,开始向英国、中东欧等国家转移,总体将保持稳定;北美市场预计将延续近二年良好发展态势;日本市场将在后续二年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市场将总体保持稳定。全球总体安装量将可达到50GW。
二、光伏行业发展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政策。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自国务院2013年7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后,各主管部门纷纷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为稳定我国光伏行业健康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2014年初,人民银行、银监会均明确提出促进银行支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指导意见。2014年度国家工信部开始对光伏行业客户按《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进行名单制管理。
2.行业。如前所述,光伏行业目前进入弱增长周期阶段,国际市场相对稳定,我国市场近二年快速增长。但前几年闲置产能有快速释放趋势,预计,随着光伏应用市场的逐步增长,新一轮“产能过剩”问题将在2015年后逐步显现,进而步入“行业波动期”(但不会如2012年的行业动荡期那么激烈),光伏行业从而进入“弱者被兼并重组,强者进一步集中产能且稳步发展”阶段。
3.外部市场。在经历了美国二次“双反”和欧盟的“价格承诺”后,国内光伏生产企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空间,且光伏应用市场从传统欧美市场开始向其他新兴市场转移,尤其是印度、澳大利亚、南非、南亚国家等市场发展较快。但上述国家(加上日本)均传出对我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的消息,以及目前美国出台的“二次双反”,为我国光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
4、国内市场。如“政策”所述,内外政策均对光伏行业给予积极支持的政策,但在快速发展中,2014年国内市场发展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从宏观来看,光伏行业进入弱增长周期,但产能过剩(行业又进入又一轮扩产周期)、政策配套措施不完善、由过度依赖欧洲转为过度依赖国内、并网难、分布式光伏发展瓶颈等问题仍需在后续较长时间逐渐消化。从微观来看,光伏生产企业虽然市场、盈利、资金等压力有所缓解,但还远没到实质性好转阶段。
5.技术。国内企业虽已掌握光伏关键材料生产技术,产业基础逐步牢固,但新工艺、新技术快速演进使原有投资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全球光伏产业技术发展目前进入平台期。但应注意:光伏行业从第一代的晶硅电池技术,到第二代的薄膜电池技术,再到将来的高效聚光、光热电池等第三代技术,目前我国90%以上的光伏企业均投资于第一代技术,但第二、第三代技术如有重大突破,尤其是第三代技术,则我国光伏企业投资和生存状态将面临较大问题;另外,我国多晶硅关键技术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晶硅电池生产用高档设备仍需进口,薄膜电池工艺及装备水平明显落后。
篇2
关键词:光伏产业;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产业结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化石能源资源的枯竭以及其开采、使用对环境污染的压力增大,使人们不得不寻找和开发新的绿色能源,太阳能是可供选择的绿色能源之一。以太阳能为基础的光伏产业是我国中央政府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自2006年1月1日起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后,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近百条,2013年国内光伏电池产能为42GW,产量达到25.1GW,与2012年相比,增长率约为20%,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2%,位居全球首位。光伏产业的发展受到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一系列帮助光伏产业实现“量变向质变”转化的政策频出,使我国光伏产业政策体系初步形成。[1]
一、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1)多晶硅产量逐年增长。多晶硅是生产光伏电池的原料,在生产硅基太阳能电池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多晶硅。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2014年上半年,我国多晶硅产量6.2万吨,同比增长100%,在产多晶硅企业由去年初的7家增至16家。图1为我国(大陆地区)近五年多晶硅年产量情况。
图1 我国(大陆地区)多晶硅年产量的变化趋势
从图1可知,从2009年至2010年我国多晶硅的产量增幅为137.7%,2010年至2011年多晶硅产量增幅为81.6%,由于多晶硅产能增幅过快,导致国内多晶硅产能的过剩,加上国际多晶硅生产企业对华倾销,造成了2011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多晶硅市场价格一路下滑,整个行业陷入困顿。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多晶硅生产企业已由原来的近50家锐减至7家,产量也由2011年的79000t减至60400t。2014年,随着全球光伏装机市场的繁荣和我国商务部公布对太阳能级多晶硅反倾销调查的最终裁定,多晶硅的生产迎来了一波扩产和开工潮,其年产量由2012年的60400t增至84000t。总体来说,近年来我国多晶硅发展势头强劲且良好。
(2)太阳能电池产量居全球首位。虽然,我国太阳能电池制造业的发展时间不是很长,但发展速度非常快。至2006年,无锡尚德、江西赛维LDK等一批光伏企业在海外上市并取得巨大成功,促使国内太阳能电池制造业规模迅速壮大。从业企业从最初的十几家发展为几百家,太阳能电池产量也呈逐年增长发展态势。截至2013年底,中国大陆太阳能电池组件以25.1GW的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3%。
(3)光伏装机容量迅猛上升。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受国家政策引导和带动,我国光伏产业迅猛发展,自2009年至2011年,我国光伏装机容量增幅非常快,然而2012年受光伏组件、逆变器、EPC总包价格单边下跌,且政策导向不明朗。2012年我国光伏年新增装机容量为1.19GW,大幅度低于2012年初的预期的5~7GW。[2]2013年,在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持下,光伏发电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底,全国累计并网运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9.42GW。其中,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2.92GW。
(4)光伏产业结构。光伏产业的产业链包括多晶硅生产、光伏电池制造等环节。其中多晶硅生产技术密集度最高在产业链中处于高端,市场需求旺盛。全球太阳能光伏电池90%以上以单晶硅或者多晶硅为原材料生产。近年来,我国部分企业已基本掌握了多晶硅材料的生产工艺,已满足我国约50%光伏产品生产需要,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近5年中国多晶硅生产情况
项目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国内多晶硅需求量/t 45000 85000 130000 136406 157000
国内多晶硅产量/t 18300 43500 79000 60400 84000
国产多晶硅占国内年度需求量百分比/% 40.7 51.2 60.8 44.3 53.5
(注:数据来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
但是,我国目前多晶硅的生产总体上工艺技术更新滞后,不仅产品品质与国外相比有较大差距,而且生产成本较高,污染与浪费也较为严重,在国际市场基本不具备竞争力。
在光伏产业链中,太阳能电池制造是其最重要的生产环节。目前,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全球第一,但是国内应用少,大部分产品用于出口。随着电力体制改革,补贴路径的变化,光伏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逐步改善,[3]而国内光伏装机市场逐步兴起,光伏电池组件的国内销售量也在上升,“两头在外”的局面正得以改变。[4]今年上半年,我国光伏电池组件产量达15.5GW,同比增长34.8%,占全球总产量比例超过60%。[5]因此,从产业链角度看,能够对国际市场供应形成较大冲击的是处于中游的国内光伏电池及组件企业,该环节也首当其冲成为此番美欧“双反”的直接对象,进而加深了全产业链的发展困境。
二、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国际市场发展阻碍重重。目前,我国光伏产业总体对外依存度仍较高,特别是太阳能电池销售。然而,一方面在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加深的特定宏观背景下,主要光伏应用市场(欧洲)的补贴下调导致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出现了萎缩[6];另一方面,欧美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纷纷抬头,至2009年以来,我国光伏企业经历了数次美国和欧盟的“双反”调查,无休止的贸易争端势必恶化我国光伏企业生存环境,阻碍我国光伏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发展。
(2)国内产业无序发展。光伏行业的高利润吸引使一些企业在近乎“疯狂”的状态下投资建厂扩能,随着产能的集中爆发,光伏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逐渐显现,“产能堆积”、“产能闲置”问题严重。例如,2011年光伏产业产能以100%的速度增长,而市场需求的增速只有50%,产能扩张的速度远快于市场需求的增速使得这一年光伏产品价格平均下跌近40%。[7]光伏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备受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视。近几年,各省市加速发展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再次刺激了产能迅速扩张。据媒体报道,目前,全国有300个城市发展光伏太阳能产业,100多个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各地区几乎都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发展的新兴产业。[8]
(3)融资渠道不畅通。光伏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融资渠道的通畅与否,直接关乎行业命运。我国光伏上市企业有22家,海外上市的有10家,其中有8家上市公司的市值已经达到了200亿美元。多数光伏企业选择到海外上市多是由于国内金融市场不够发达,相应的融资机制匮乏。投资光伏产业和相关项目的投资回收期长,要获得融资必须以光伏系统安装之后的发电量所带来的收入作为条件,属(下转第页)(上接第页)于项目融资。但是,这种融资方式在目前所能提供的资金非常有限。[9]
(4)光伏发电并网存在瓶颈。与传统发电形式相比,光伏发电的优势在于,功率选择灵活,维护相对简单,拆卸方便,其作为分布式并网的电源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0]20世纪80年代开始,光伏发电开始迅速发展。[11]目前我国正大力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光伏发电系统有效而合理的并网是电力系统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解除了光伏发电并网存在的瓶颈,才能促使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三、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对策
(1)建立健全世界贸易争端解决机制。针对我国光伏企业在国外所遭遇的“双反”威胁,我国光伏行业应建立一个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平台,共同应对来自国际社会的贸易争端威胁。强大的行业调研能力、迅捷的信息预警机制、灵活的应诉能力以及与外国同行间的沟通交流均是该平台应该具备的功能。另外,这个机制平台的建立过程中,相关行业协会、商会等非政府组织应发挥主导作用。
(2)规范产业规划,加强政府调控,助推实力企业提升产业结构。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政府必须依靠宏观调控手段减少资源调配过程中脱节的现象,优化资源配置,促使产业朝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受《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实施影响,光伏行业无序发展态势有所减缓,部分落后产能酝酿或开始退出,产业调整趋势明显。部分企业兼并重组意愿日益强烈,上半年,我国前10家组件企业产量全行业占比近60%,前5家多晶硅企业占比超过80%,集中度持续提高。优化光伏产业发展结构,推动产业调整升级,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12]
(3)疏通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手段。资金的充裕是保障光伏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为了疏通融资渠道,国家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扩大能源领域投资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金融服务的意见》等一些促进光伏产业融资的倾斜政策;倡导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开放社会资本进入行业,以解决“融资难”问题;规范光伏行业上市公司融资行为,适度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光伏项目融资服务平台,鼓励地方政府结合民生项目对光伏发电提供贷款贴息政策。
(4)鼓励太阳能发电设备应用,支持分布式发电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方式主要分为并网运行、离网运行和混合运行三类方式。[13]我国鼓励太阳能发电设备应用,支持分布式发电并网,最近能源局出台《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针对分布式发电并网发展难题提出诸多具体措施。例如,在建筑屋顶资源方面,对屋顶面积达到一定规模且适宜光伏发电应用的新建和改扩建建筑物,应要求同步安装光伏发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地方政府可将建筑光伏发电应用纳入节能减排考核及奖惩制度,消纳分布式光伏发电量的单位可按折算的节能量参与相关交易。在并网方面,要完善分布式光伏发电接网和并网运行服务。在市县(区)电网企业设立分布式光伏发电“一站式”并网服务窗口,明确办理并网手续的申请条件、工作流程、办理时限,并在电网企业相关网站公布。[14]
参考文献:
[1] 李文杰. 2013年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回顾[J].中国财政,2014,661(8):67-68.
[2] 2012中国光伏装机1.19GW大幅低于预期[EB/OL]. 2013-01-16,.
[6] 王文祥,史言信.我国光伏产业困境的形成:路径、机理与政策反思[J].当代财经,2014,350(1):87-96.
[7] 《内忧外患致朝阳产业步入困境_中国信息报》――透视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尴尬局面[EB/OL]. 2012-09-05,http://.cn/jsdk/201209050021.shtml.
[8] 怎样看待光伏产业产能过剩?[EB/OL]. 2012-07-10,http:///energy/2012-07/10/c_123391828.htm.
[9] 袁艳平.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构建整合研究――以基于光伏产业的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2.
[10] 许振超.光伏发电并网面临的问题分析[J].动力与电气工程,2017
(7):119.
[11] T.M.Razykov,C.S.Ferekides,D.Morel,E.Stefanakos,H.S.Ullal,H.M.Upadhyaya,Solar photovoltaic electricity: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J].Solar Energy,2011(85):1580-1608.
[12] 工信部:下半年我国光伏产业有望跳跃式增长_产业经济_财经_中金在线[EB/OL]. 2014-08-20,http:///chanyejingji/
20140820/18732714.shtml.
篇3
在国家鼓励政策扶持下,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飞速发展,根据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的产业特点,结合投资风险识别理论基础,寻找风险的主要来源并分析该产业所面临的投资风险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以规避可能出现的问题,对于整个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太阳能;光伏发电;投资风险;风险管理;风险因素
0引言
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1]。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安全、稳定、清洁等特点,加快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技术开发,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已成为世界各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为推动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快速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预计2015年底,全国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将达到2100万kW。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资金密集型项目,投资大、周期长,目前尚无完整、全面的投资风险因素分析体系,这将给项目投资带来不确定性[2]。因此,探讨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存在的投资风险因素,提出相关建议和管理措施,对于保障该产业健康发展、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产业特点
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作为新能源产业,不同于传统能源发电项目,如风力发电和水利发电,它有着自己的产业特点。
1.1鼓励政策扶持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的开发设计及并网发电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也正是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才能蓬勃发展[4],这一切都来自于政府基于环境压力及能源结构的长远考虑。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只有在一系列鼓励政策的扶持下,才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
1.2发电成本较高若不考虑环境因素,仅从经济效益角度分析,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的成本高于传统能源发电项目[4],虽然太阳能光伏技术的进步正在使项目成本逐年降低,但目前高成本仍然是制约我国太能能光伏发电项目大规模商业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1.3电量输出不稳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的能量输入源是光能,有太阳光时可以发电,反之则无法提供电能[5]。由于昼夜、季节、天气等因素影响,同一地区的单位面积太阳光能量既是间断的,又是不断变化的,项目的电量输出也随之变化,影响了电网安全运行。虽然可以通过储能技术缓解这个问题,但这将大大增加项目成本,使本来就居高不下的发电成本进一步抬高,不利于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健康发展。
1.4社会认知偏低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在我国还是新鲜事物,其商业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整个光伏市场还处于培育时期,公众对于项目投资额度、发电量大小、使用方式等概念还未形成统一认识,社会认知度水平还比较偏低。
1.5节能减排明显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在并网运营过程中,不但产生清洁电力,且无任何污染物排放,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例如,一座1MW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年发电量约113万kWh等同于节约383t标准煤,减少排放191t二氧化碳及5t粉尘污染物,节能减排效果非常明显。
2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投资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运用各种方法,系统的认识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分析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因素。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只有科学合理的开展风险识别工作,才能全面确定存在的风险因素。
2.1投资风险来源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在新能源发电领域占有的份额逐年增大,其不仅需要鼓励政策的扶持更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持,具有高成本、高技术、低能耗、零排放的特点[6]。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利用形式,其投资风险来源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外部环境。例如全球经济状况、国内政策调整、行业竞争等;
②项目复杂性。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涉及多个领域,多晶硅等核心技术尚未国产化;
③项目局限性。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从设计到施工运行均存在高技术人才储备的局限性。
2.2风险识别过程风险识别是一个既复杂又精细的管理过程,是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风险管理的切入点,需要从多个方面预测分析风险因素,科学提升和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风险管理体系,整个风险识别过程主要包括
:①查阅资料分析内外环境;
②汇总整理风险因素清单;
③确立风险因素分析方案;
④核实风险因素是否存在遗漏并完善风险因素清单;⑤完成分析并结束风险识别流程。
3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投资风险因素
3.1技术风险因素技术风险因素主要是来源于技术本身存在的缺陷或更先进、可替代技术的出现,可分为技术的成熟度、技术的可替代性、技术的生命周期、技术的适用性和技术的保密性等几个方面。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技术产业链条主要包括硅材料提纯、晶体硅片制造、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光伏电站建设等环节[7]。目前我国尚未完全掌握多晶硅核心技术,产业链的部分上游材料供应依赖进口,容易受制于人,给行业发展埋下隐患。
3.2市场风险因素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中各因素的变化波动,给项目竞争优势带来的一种不确定性,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市场规模、产品竞争力、服务水平、营销能力等方面。由于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上网还处于初级阶段,上网电价受国家政策管控,成本核算和费用分配存在波动。此外,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缺乏核心技术支持,存在设备资金“大投入”与电量效益“小产出”的矛盾,导致发电成本居高不下,市场竞争力较弱,给整个产业的发展带来局限性。与此同时,在政策扶持因素影响下,光伏企业的多晶硅产能快速提升且有过剩的迹象出现,产业的无序发展给市场风险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3.3政策风险因素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的自身特点,决定了政策风险是该产业最为核心的风险因素,其可分为两个方面:①整个太阳能兴伏发电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处于初级阶段,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远不及风力发电等新能源项目,需要政府的扶持与引导;②缺乏完善的行业标准体系来保证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健康发展,目前主要依靠政府的规范与监督。因此,政府政策的改变会给整个光伏行业带来巨大影响。
3.4外部环境风险因素产业的发展以其所处的外部环境为依托,来自外部环境的变动导致市场需求发生改变易引发风险[8]。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对国外市场的依赖度较大,一旦国外经济出现问题或市场受到封锁,则太阳能光伏企业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给太阳能光伏产业带来巨大冲击。
4管理措施
4.1风险预警风险预警是为了可以提前避免或减少项目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而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即针对可能引起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风险的因素进行隔离及破坏,以达到降低项目投资风险发生的概率。建立全面的风险预警系统,需要重点从三方面考虑:
①自然条件。从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立项之前,针对目标地区全面开展日照时间、日照强度、空气湿度、天气变化等因素的分析工作;
②设计条件。调查委托设计单位的资质情况、业绩情况、人员情况等,分析工程设计能力;
③运营条件。从经济效益角度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如利润率、现金流动、负债率和毛利率等。
4.2风险隔离风险隔离指通过分离或复制风险单位,使任一风险事故的发生不至于导致项目整体资产受到致命损毁,是针对特定风险的一种重要管控措施,使项目的总体风险得以降低。针对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的产业性质,采取特定的管理制度以实现项目风险隔离,确保项目内部各部分之间不互相影响,维持总体风险处于较低水平。具体管理制度包括:
①特定的并网电价管理制度;
②特定的扶持政策管理制度;
③特定的购电补偿管理制度;
④特定的税收抵扣管理制度等。
4.3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指通过相应的管理措施,实现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等效转移至其他组织,以此来降低项目风险因素带来的损失。目前,最常用的一种风险转移方式就是购买商业保险,通过购买相应的商业保险种类,将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的风险损失转移至保险公司,保证项目总体利益。
5结语
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是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战略的重点领域之一,是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举措,总结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的产业特点,并通过风险识别理论详细分析项目投资风险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为今后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投资提供理论指导,对于推动该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朱震宇.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及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1(13):6-7.
[2]孟强.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现状及产业发展[J].安徽科技,2010(1):17-18.
[3]李伟,李世超.太阳能光伏发电风险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1(5):11-12.
[4]郑志杰.大规模光伏并网电站接入系统若干问题的探讨[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0(2):15-16.
[5]孟浩.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研究评述[J].高技术通讯,2013,23(6):654-66.
[6]张宁.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10.
[7]黄为,王娟娟.投资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J].中国能源,2008(10):21-23.
篇4
预披露提前
根据证监会的《关于调整预先披露时间等问题的通知》,自今年2月1日起,发行人需将预先披露时间提前至初审会之前。
由于“监督周期”进一步拉大,拟IPO企业隐藏的问题被充分曝光,社会各界尤其是媒体的监督效果立竿见影。据广发证券投行部一位负责人称,“这是一次证监会对发行审核制度中信息披露的重大改革,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公司的预披露时间甚至达到了3个月之久。我们发现今年几乎所有的报会企业都遭到检举。”该负责人还表示,预披露提前不仅对发行人和中介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在律师的尽职调查、保荐机构的内核把关、材料报送证监会后的后继管理等方面,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大压力。
关联交易仍是重点
“预披露提前使得新股IPO审核重点产生些许变化,发审委更倾向于‘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审核方式,同时强调上市公司的治理规范,以实现权力机构的归位尽责。”该人士称,“一个IPO项目的反馈意见有上百条之多,在实际操作上,我们感觉今年发审委对于关联交易、利益输送等方面甚为看重。”
据了解,今年1月9日,由广发证券承销的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白云电器)IPO首发再度折戟。这是该公司第二次IPO冲刺失败,对此,广发证券表示,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被否,主要是由于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胡氏五兄妹,其子女又共同投资设立白云电气集团,并通过该集团参、控股12家企业—关联方与公司同属于输变电设备行业,并且存在持续关联采购和销售的行为。
行业趋势更为明显
行业低谷之下,公司在劫难逃。截至8月中旬,已有10家光伏企业折戟IPO,受政策影响,房地产企业表现也差强人意。
篇5
关键词:光伏产品;“双反”调查;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3-0257-02
一、中国光伏产品遭遇“双反”调查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能源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产和生活需要,新的能源越来越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对象,如风能、核能、太阳能等。因此,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重新调整了能源战略格局,制定了相应的新能源战略规划,不断研发新能源技术,尤其是光伏技术。光伏技术是直接将太阳的光能转换为电能的技术,由于太阳能既环保又是可再生的能源,因此,发展光伏产业有利于节能环保,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近年来各国竞相发展光伏产业的原因。然而,近几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发达国家的光伏产业出现低迷趋势,美国已有个别光伏企业宣布破产,此时,中国的光伏产业正经历着快速发展的阶段,出口日益增加,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着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这无疑给西方发达国家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使其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2011年以来,中国的光伏产品多次遭受美国与欧盟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二、中国光伏产品遭遇“双反”调查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中国光伏产品实行“双反”调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中国自身的原因,也有欧美等国加强贸易保护主义的因素。
(一)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不断提升,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中国自建国以来,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尤其是近年来,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引发了世界的关注。中国实行的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战略,使中国已经成为跻身世界前列的贸易大国。据世界贸易组织总部公布的2012年各成员国贸易量统计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在全球的货物贸易额排名中位列第二,仅比美国少150亿美元。在服务贸易方面,中国仍是全球服务贸易第三大国。在全球贸易增速缓慢的时期,中国的贸易地位显著提升,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缩小,这无疑给欧美等发达国家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二)中国光伏产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为了促进中国光伏产业的顺利发展,政府给予了诸如税负减免、价格补贴等很大的优惠政策,使中国光伏产业迅猛发展,产能不断增长。虽然中国光伏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但中国国内对光伏产品的有效需求有限,导致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较大。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光伏产品总产量的近80%需要销往海外市场,而总出口量的78%则要销往贸易壁垒高筑的欧美市场。在国内,中国的光伏企业产能严重过剩,在国外,光伏产品出口屡遭限制,这种“内忧外患”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光伏产业继续发展、乃至生存的主要障碍。
(三)这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实行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在新能源技术市场,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在大力发展其本土的光伏产业,而此时中国光伏产品的大量出口必然会对其国内市场产生一定的冲击,成为其国内企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因此,实行贸易保护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保护本土企业和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且呈现出了隐蔽性、突然性、密集性、针对性和同时性等特点。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并已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国,这无疑使中国成为其他经济体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最集中的国家。对于发达国家来讲,反倾销是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最有效的一种方式,通过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来削弱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在连续十年来成为接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的原因。
三、中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应对欧美的“双反”调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行业协会在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有效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等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协调作用。当中国光伏企业遭遇欧美的“双反”调查时,应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功能和作用,由行业协会牵头,积极组织应诉并进行抗辩,及时跟踪案件发展动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调查,争取最大限度地获取中国在国际市场中的有利地位。
(二)加强光伏企业的市场调整,推进光伏行业整合,增强市场竞争力
相比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光伏产业,中国的光伏产业起步较晚,底子较薄,企业没有形成规模经济。虽然中国的光伏产量巨大,但是中小企业很难与国际市场上的大企业相抗争,因此,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必须推进资源整合,促进经济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淘汰落后产能,同时加强企业的技术研发,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升光伏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三)打开国内市场并积极开发新兴市场
中国光伏企业的产能过剩,其销量对国际市场有很强的依赖性,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国内需求不足。要想从根本上摆脱这种局面,为中国光伏产业寻求更好的发展前景,还得从根本着手,即扩大国内市场,拉动国内需求。由于光伏产品使用成本较高,这就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只有政府出面才能保证国内光伏市场被带动起来。
另外,中国的光伏企业还应该积极探索光伏产品出口多元化的方式,不能将产品的出口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新兴环保能源是全世界所共同需要的,还有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而其光伏产业发展缓慢,中国的企业应该积极挖掘这样的国家和地区,为中国的光伏产品出口寻求更好的出路。
(四)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预警机制
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量逐年增加,在国际市场中所占的份额逐年加大,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时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因此,中国应该不断根据国际新形势和近年来出现的新问题加强对相关国际法规的研究,健全和完善中国在对外贸易领域的法律法规。同时,还应该建立贸易保护快速预警机制,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解决,尽量规避和减少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慧,于佩.浅析中国光伏产业“双反”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2,(15).
[2] 陈金亮,付丽娜.中国频遭欧盟反倾销的原因及对策[J].特区经济,2012,(9).
[3] 崔晓玲.欧盟反倾销案添企业胜诉判例[J].中国对外贸易,2012,(9).
[4] 尹玉涛.浅析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J].中国经贸导刊,2010,(11).
[5] 刘梦飞.遭遇调查的光伏产业[J].中国金属通报,2011,(4).
[6] 王江,徐婷.中国光伏产业国际化发展中的困境与应对之策[J].对外经贸实务,2012,(07).
[7] 郝军芳.中国光伏产业竞争性分析[J].生态经济,2012,(3).
[8] 徐燕.国际反补贴法中的“非市场经济”问题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9] 向凯.多边贸易体制下反补贴法律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学院,2003.
[10] 刘迅.中国实施对外反倾销的经济效应分析及对策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6.
[11] 孙加燕.美国对华反补贴博弈分析[D].苏州:苏州大学,2011.
[12] 车文娟.国外对华反补贴成因及对策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0.
[13] 朱孟婷.欧盟反倾销与中国企业的对策[J].中国商贸,2011,(2).
篇6
9月14日,在国家发改委举行的新闻会上,有记者问及如何看待关于产业政策的争论。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表示,不同发展阶段的各国都在运用产业政策,并指出我国的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他同时坦言,“我们现有的产业政策确实存在与新常态不相适应的地方。”
国家发改委的新闻发言人在定时定主题新闻会上回应有关“林张辩论”的问题,足见这场辩论已经超乎学术层面,而是折射出人们对于什么样的产业政策真正有效、产业政策的边界究竟何在等问题的关注。
近几年,从光伏产业政策到新能源汽车骗补,人们看到了不少“失败”的产业政策。在此次辩论中,即便不像张维迎那样呼吁废除一切形式的产业政策,林毅夫也认为多数的产业政策是“失败”告终。
产业政策带来的“惨痛记忆”
就在9月14日发改委新闻会伊始,赵辰昕通报了国务院在全国对钢铁煤炭化解过剩产能工作进行专项督查的情况。
而如果查看目前“产能过剩”的行业,其中有一些便在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政府推出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列。
2009年,国务院曾陆续出台十个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这些产业包括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石化、轻工业、有色金属和物流业。规划意在通过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兼并重组、技术改造、自主创新等,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但国务院的规划似乎并未改变各行业产能扩张的趋势。2013年,“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表述开始出现在政府高层的讲话与文件中,当年10月,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及,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2%、73.7%、71.9%、73.1%和75%,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
张维迎在辩论中表示,中国经济持续存在的结构失调、产能过剩,哪一个不是政府产业政策主导的结果?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也撰文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产业政策似乎依然乏善可陈。要么浪费很多资源,不了了之;要么一窝蜂,在短时间内造成全行业过剩。前者的例子是现在各地方政府响应中央倡导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纷纷开办创业孵化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产业引导基金。各地的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千差万别,却要走同一条独木桥,运动式地搞创新,很难避免资源浪费。后者的例子是光伏产业,产能过剩问题已经十分突出。现在中国已成全球最大的光伏生产国和使用国。但如果没有政府补贴,绝大多数光伏企业仍然无法自负盈亏。他在文中直言,“我现在有点担心新能源汽车可能会重蹈光伏的覆辙。”
光伏产业政策也被张维迎视为“产业政策会误导企业家,使他们将资源投入不该投入的领域和不该投入的项目”的典型案例。
从21世纪初开始,中国的光伏产业迅速发展,而政府补贴的范围涵盖了从初始投资补贴到光伏电站补贴、分布式光伏补贴等各项内容。
国内“光伏基地”也一度遍地开花,全国 31个省份均把光伏列为优先扶持发展的新兴产业,有300个城市发展光伏太阳能产业,光伏产业基地超过100个。
但从2011年开始,随着欧洲各国政府削减光伏补贴,欧洲、美国开始对中国光伏产业实施“双反”调查等因素,中国光伏企业开始普遍陷入亏损泥潭,无锡尚德、赛维LDK等行业巨头相继陷入困境。
外国也有“产业政策”,
乔布斯是受益者?
虽然许多国家的产业政策失败,但是林毅夫也指出,尚未见不用产业政策而成功追赶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和保持持续发展的发达国家。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也表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比如美国提出了“先进制造伙伴计划”,还有“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也有人将之称为“制造业回归”。比如日本实行了“产业重生战略”,德国也了“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这些都是不同国家运用产业政策的具体体现。
奥巴马政府投入超过5亿美元用于“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包括投入3亿美元用于合作投资与创新技术产业,投资超过1亿美元使美国企业发现、开发和应用先进材料的速度提高到目前的2倍,耗资1.2亿美元开发创新的制造工艺和材料等内容。
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前署长罗思义也援引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创新经济学教授马里亚纳・马祖卡托的经典研究著作《创业型政府》论证产业政策的重要性。
篇7
关键词:光伏;企业发展;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2
自上世纪70,8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至今,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我们国家光伏行业虽起步较晚,但在21世纪初不少优秀光伏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并蓬勃发展,由于其门槛低,作为国家新兴行业,更有政策的扶持,不论大小规模,人们纷纷投资建厂,扩大产能,只为能分得这一块大蛋糕。
可是好景不长,从2012年起,自美国对我光伏产品启动“反补贴反倾销”调查后,我国对美国光伏产品的出口总额从2012年1月的3.87亿美元减少到8月的0.85亿美元,下降八成,加上欧盟甚至后来的印度也启动“双反”调查,而以欧盟为主的欧美市场是我国光伏产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曾今是光伏界的“大哥大”尚德不得不宣布破产,江西赛维LDK正寻求自保之路。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光伏企业发展的问题就全都暴露了出来,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光伏行业的发展,并且亟待解决。
一、我国光伏企业目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自主研发创新能力欠缺
光伏产业中技术要求最高、难度最大的就是产业链上游部分,而我国在上游领域发展的企业只是少数,发展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生产规模小、相关技术落后而且缺乏竞争力。我国光伏企业普遍呈现产能过剩、规模扩张的特点,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先进技术加以辅助,企业依旧难以长久发展。
我国光伏企业同国外同行业竞争者相比,自主研发创新能力较为缺乏,国内创新企业较少,可是技术或者设备更多的是先从国外购买再进行模仿、复制,而模仿、复制的先进技术或设备只能暂时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一旦国外企业不再提供技术服务或设备,都会对我国光伏企业发展造成严重制约。
2.企业产能普遍过剩
我国光伏行业尚处在成长初期,进入门槛不高,自2008年起我国光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加,生产规模也是不断扩张,但是2012年之后,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光伏企业数量大幅度下降,尤其是小规模企业,可就算大量的小企业退出后,2012年我国的光伏组件产能依旧达到4500万千瓦,而2009年的7倍之多。我国光伏产业产能严重过剩,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产业已建立产能合计超过了全世界总装机量。
3.融资环境困难
鉴于目前光伏行业发展前景短期内不容乐观,商业银行将更少可能贷款给企业。不得不说,光伏行业自身的“三高”特点和银行贷款时所考虑的资金安全系数高,盈利效果好等因素相违背,光伏行业风险高,技术高同时收入也高,现阶段想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恐怕很难,就目前而言,都是国家政策性的银行对光伏企业给予帮助,商业银行充其量就是少部分的流动贷款。所以光伏企业目前融资环境困难,亟需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4.过度依赖海外市场
我国光伏企业主要依赖于出口经济,也就是国外市场,而对国内市场近年来才稍加关注。举例来说,以前的产业巨头无锡尚德的光伏组件出货量曾经连续五个季度拔得世界头筹,按理来说,继续发展下去应该更加辉煌,可是国外贸易保护主义一抬头,面对“双反政策”,巨头尚德也无奈选择了破产重组。这种依赖国外市场的发展模式弊端尽显无余,这样的发展终归只能看别人的脸色。
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其实还没有到来,我国目前太阳能电力市场还未开发或者说刚刚起步,一旦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建立了电价和上网机制,迎来光伏发电的春天是迟早的事。因此,光伏产业想要健康成长,就得不断发现并解决眼前的问题,这样我们的光伏产业才会走上正轨,稳定发展并成熟起来。
二、我国光伏企业发展困境的相关建议和对策
(一)转变贸易战略,合理充分利用产能
1.转变贸易战略,开拓国内市场
在对外贸易方面,光伏企业应该减少对欧美国家的产品出口,采用并购或新建等方式,将生产基地建立在其他国家,在当地进行生产与销售,或在第三国生产,然后再出口到其他市场,这样可以有效地规避部分国家如“双反”等贸易保护政策,而不是之前那种直接自己生产销售、出口海外的模式。同时,企业还通过对外投资,收购、兼并欧美技术型中小企业等方式,弥补国内在研发和创新上的不足。
目前,开拓国内市场是企业的首要考虑。国内光伏产品的应用领域主要是光伏发电市场,尤其是光伏并网发电,大都集中在西部及边远地区无电或少电的地区,而用电量大的东部地区光伏发电市场很小,应加大宣传,让消费者充分认识、了解光伏产品,培育东部地区光伏发电市场,以缓解用电紧张的局面;同时运用营销策略,扩大国内光伏产品的应用领域与范围。当前民企与国企之间在成本上明显显示出不对称性,这间接地对民营企业进入光伏并网发电领域形成了挤出效应。诸多民营企业应加强与下游电力企业的合作,努力扩大国内市场份额,同时政府也应该予以相关政策支持配合。
2.停止过热发展,重组淘汰过剩产能
在产能过剩没有根本改变的大背景下,中国光伏产业盲目扩张、爆炸式膨胀的时代已结束,将在较长一定时期内处于加速洗牌和行业调整阶段。需要强调的是,目前所面临的企业过剩是相对过剩而非绝对过剩,只要光伏企业调整思路,光伏业仍然是未来的朝阳产业。
近年来以单晶硅为首等产品价格的急剧下降,国外成本费用比较高的大型光伏产品企业破产倒闭,我国诸多企业处于待重组状态,企业破产、兼并重组也成为当今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可促成光伏市场结构由完全竞争向垄断竞争的范式过渡,使市场上消失一批恶意拼价格、没有竞争力的品牌和企业,进而改善如今产能过剩的局面。
(二)拓展融资渠道,政府政策支持
1.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
目前,企业提高融资效率的根本途径就是不断改善企业融资方式,开拓并拓宽新的融资渠道。企业应进一步采取审慎的财务管理措施,保持健康的现金流状态。而只有保留足够的现金流,才能吸引更多的贷款及投资。对此,企业应该针对市场需求状况,适当调整对新增产能项目的投入,避免原料和库存积压,尝试用股权置换的形式来合并中小企业,从而努力提高售款的回流速度。同时企业内部财管部门和结算中心也要发挥积极作用,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及时调剂资金余缺,进而提高资金运作效率,降低资金使用成本,这样做将会使企业的财务风险有效降低,向金融机构贷款也会有更多成功的可能性。
2.金融机构放宽限制,政府出台相应政策
金融机构可以考虑在保持客户授信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有可能的话进一步提高授信效率,持续保持对光伏产业支持力度的稳定增长。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应做好配套的政策出台,协调光伏企业的发展,可以考虑以产业基金的行式,为光伏企业提供以“过桥”资金和风险补偿等支持,同时政府也对大力支持光伏企业的金融机构实施奖励等。
(三)加大核心生产技术研究和掌握
1.加大研发资金投入,掌握核心制造技术
目前,我国企业对光伏技术专利的申请较少,国内光伏企业所掌握的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重要技术也是比较缺乏的。企业应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力度,提高自主研发创新能力,掌握核心先进技术。加紧光伏电池与组件封装的专利布局,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在未来的技术竞争和经济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一旦新产品的技术过硬,其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随之增加,进而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品牌知名度,提高售前售后服务质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再加上利用规模效应和品牌优势加强对中小企业生产线的兼并整合,进一步降低行业成本,减少光伏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材料损耗,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2.人才培养形成机制,加强国外技术合作
最近几年不少高校有了与光伏相关的专业和学院,为企业发展进行“订单式”培养,为光伏企业的发展,培养和积蓄了大批人才,还可每年拿出部分资金建立技术研发中心,高薪聘请国内外光伏产业专家和技术研发人才。
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国家级光伏研究中心或研究所,大力培养和引进光伏产业高技术人才,加强与诸如欧洲美国一些光伏产业发展已较为成熟的国家进行技术交流,学习和借鉴别的国家先进生产技术,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为我国光伏业发展做出贡献。
三、结束语
2013年8月6日,欧盟委员会批准的中欧光伏贸易争端的“价格承诺”协议正式开始实施,这意味着中欧通过谈判阶段性地解决了因光伏产品而起的贸易摩擦,欧盟暂时不会向中国输欧光伏产品征收“反补贴”税,且对做出承诺的企业不再征收高额反倾销关税。但企业自身必须意识到,如果不进行贸易战略转变,这样的噩梦将再次发生。
总体来说,我国光伏产业依旧在不断发展,遇到的各类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产业的成长,无论是企业、政府或者其他相关社会各界,都必须重视起来,只有社会各界相互配合和帮助,我国光伏企业才能够逐步真正做大做强,稳步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凯,邹玉清,许志平.无锡市光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金融纵横,2012(06):70-71.
[2]吕秀.影响江西省光伏企业产业发展的因素研究——以江西赛维LDK为例[J].江西师范大学,2011.
篇8
一个月前,52家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下称《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出现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称工信部)的网站上。令业界惊讶的是,有74家进入初审名单,但最终近1/3企业被残酷淘汰。
这已经不是光伏企业第一次面临这样的大考。
去年9月,共有400余家光伏企业进入了第一批申报名单,但经各省经信委核实推荐250家,经过专家复核后仅存133家进入公示,最终仅有109家进入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
从数据看,大量企业被剔除出公告名单,近乎严苛,然而这正显示出我国光伏产业回暖的同时依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隐忧。
虽然中电电气旗下有两家光伏制造企业进入第一批符合条件的名单,但是在第二批申请中只有中电电气(南京)新能源有限公司进入了拟公告名单,最终还是被刷了下来。
“为了将生产线升级为全自动,我们有一段时间没有生产,产能存在一定的问题,虽然我们也提交了说明材料,但是最终还是没能进入名单。”中电电气战略发展总监刘薇薇说。
在第二批公告名单中,既有江阴市常新配件工业有限公司、中利腾晖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宇骏(潍坊)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第一批进入公示而最终未能入选的幸运儿,也有浚丰太阳能(江苏)有限公司、常州兆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舒奇蒙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等两次进入名单,最终依然出局的失意者。
如今,进入公告名单的皆大欢喜,没进入名单的有的重整旗鼓,准备再战。
“我们正在准备资料,争取进入第三批。未能进入名单,会对一些大项目的投标产生影响,但是毕竟有两家兄弟公司进入名单,所以造成的影响还不算大。”刘薇薇说。
名单背后
一年前的7月,在光伏制造业产品出口受阻导致过剩的背景下,国务院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为行业规范管理提供了依据,而且指出了基本要求和最终目的。《意见》中提出市场监管和行业管理 “制定完善并严格实施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规范光伏市场秩序,促进落后产能退出市场,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8月27日工信部下发了《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并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以公告形式了《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把行业范围界定为从事“光伏用多晶硅、硅锭、硅棒、硅片、电池、电池组件”的生产企业,从多方面明确了规范条件,对行业规范提出了具体要求。如,多晶硅企业要达到每年1500吨的产量,硅片公司则需要有2500万片的产量。另外,还对多晶硅、单晶硅电池的转换效率提出要求,不低于16%到17%,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也不能低于14.5%等。
随后,10月11日,工信部以通知形式印发了《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就企业的公告申请和公告名单,企业的监督管理作出了详细说明,并明确了首次公告申请截止日期。
曾经多次参与企业现场核查不愿具名的专家告诉记者,在审核公告名单时,执行相当严格的标准,专家组抵达企业仔细查看生产设备,衡量产能,查看各种报表以此来判断企业申报材料的真实性。
浙江宝利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成功进入第二批公告名单的幸运儿。台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专门进行政务信息通报,以表示庆祝。宝利特新能源是台州市新能源行业的骨干企业,涵盖了组件、电池等产业链各环节。2012年到2013年产量增长了30%,这被认为是入选的亮点之一。
政策的倾斜对于入选名单的企业来说无疑是利好。“公司的组件以出口为主,如果能够获得相关退税政策的支持,那么利润将增加不少,我们将更有信心扩大投资,开展产品创新等。”宝利特新能源赵东说。
赵东认为,工信部设立的“门槛”对光伏行业来说意义重大。《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将有助于光伏企业优胜劣汰,引导小企业开展兼并重组。未来一些不达标的企业将不能享受政策支持,加上不断升高的生产成本等因素,生产经营困难加剧,被迫关停也将成为可能。
虽然中电电气(南京)新能源有限公司没有进入名单,但刘薇薇同样也认为,“严格执行《太阳能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对调整光伏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规范条件》提高光伏行业门槛,要求企业执行严格的标准,有助于规范光伏产业发展秩序,提高行业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光伏产业转型升级。”
然而过去一年中光伏行业的重大重组已经印证了《太阳能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带来的效果。
重组见效
此前的2013年,中国无竞争力的光伏企业相继被并购重组。
2013年3月20日,曾经名噪一时的太阳能光伏企业无锡尚德被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据《破产法》裁定,实施破产重组。3个月后,开始正式公开招募战略投资者。随后,顺风光电接盘无锡尚德的方案最终获得了96%的债权人支持,就这样,这家创办十多年的企业交到了进入光伏行业不到一年的顺风光电手中。至此,昔日光伏首富掌管的无锡尚德归属终于落定。
顺风光电30亿美元收购尚德,使得尚德这一品牌得以继续发展壮大,同时入股赛维LDK,将其硅片业务做大。值得一提的是,顺风收购尚德的具体方案是以平均31%左右的偿还比例,用总计30亿美元偿还无锡尚德高达94亿美元的贷款。
同样,2013年也发生了备受瞩目的通威集团以8.7亿元价格成功接手合肥赛维。通威通过收购打通了多晶硅到电池组件环节,加速拓展和完善了通威新能源产业布局。
此外,晶科集团就近兼并尖山集团,获得了500MW的电池生产产能;天合也就近并购其代工工厂东光伏,获得近400MW的电池组件产能。青海省通过相关政策支持和引导,推动省内企业围绕黄河上游水电、亚洲硅业等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工作,引导企业抱团取暖,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过去一年中,在政策引导下,重组整合是有效果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说。
今年以来,光伏行业的整合依然在继续。3月,深陷困境的太阳能设备公司超日太阳能无法全额支付即将到期的第二期8980万元利息,创造了中国债券史上首宗违约事件。3个月后,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上海毅华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申请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破产重整案。超日太阳能成为上海首例民营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通过两批公告后,技术不精及债务负担过重的企业可能成为破产重组对象,而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因此做大做强。
按照政策制定方的规划目标,到“十二五”末,国内要形成1家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光伏企业,35家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光伏企业,34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光伏专用设备企业。
隐忧重现
两批公告过后,《太阳能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对光伏制造业规范起到了明显作用,然而这毕竟不是准入文件。
2014年,随着国内装机规划、上网电价和补贴资金等政策的陆续出台和完善,国内市场加快扩张,预计光伏发电的建设规模将提高两成,达到14GW。同时,日、美等亚太地区光伏市场的崛起使得全球光伏市场失衡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产品价格企稳回升,我国光伏行业逐步回暖,行业经历了连续近6个季度的亏损之后,骨干企业大部分扭亏为盈。
然而,市场的回暖和价格的回升加快了企业产能扩充的步伐。国内企业纷纷上调产能目标,扩产欲望强烈,又有掀起新一轮扩产热潮的趋势,在内蒙古、新疆等光照资源富集地区新项目规划已提上议事日程。
篇9
经历这些年的激流勇进,太阳能光伏成为可再生能源中的“佼佼者”。全球市场及中国市场对光伏产品的需求,也推动这个行业“一路狂奔”。而紧接着的“大洗牌”,致使不少光伏产能在沉浮中倒下。在我们以为这个行业终于理性发展之时,数据似乎又了这种想法。国家能源局4月公布的数据表明,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光伏装机达到7.13吉瓦,同比增幅高达42%。
“现在光伏行业有一个导向,那就是未来将形成大企业寡头垄断的局面。”德国莱茵T?V大中华区太阳能及燃料电池副总裁邹驰骋在上海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同时中小光伏企业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将更多地投入到终端化、应用化的产品中去。”
身不由己扩张
经历几轮大起大落,如今光伏行业正向产业链下游的电站倾注更多投资,带来了又一轮投资热。
作为国内首家提供光伏出口检测认证服务的机构,从我国光伏行业起步之时,T?V莱茵便一路陪伴相携,见证了这个行业的井喷式扩张,也目睹了企业的痛苦厮杀。对于这一轮投资热,即使是邹驰骋这样的资深人士也有些不能理解。但他同时指出,选择继续扩张的策略,光伏企业也许有太多的身不由己。
从国家层面来说,节能减排是大势所趋,而改变现有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才是出路所在。太阳能依靠其安装相对方便的优势,获得了更多政策和投资青睐。国家能源局的“十三五”太阳能利用意见稿指出,到2020年太阳能光伏电站累计装机量应达150吉瓦。这或许可以从一个方面解释现在的光伏投资热。
“光伏行业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较大,若政策不好,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往往处于被动的境地。”邹驰骋进一步说,在产品策略上,企业差异化的空间较小,同时实现突破性的技术革新也困难重重,更多的是在现有技术层面进行升级。
不进则退,现在很多大型光伏企业已开始从产业升级、制造管理等方面倾注心力,以提高自身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同时,出口也由“双反”重灾区欧美向东南亚等新兴市场转移,甚至在当地投资设厂。
寻机革新技术
在光伏产品中,光伏逆变器、光伏组件占据较大的比重,特别是光伏组件。从目前来看,光伏组件出口较多,产能占全球70%以上。逆变器出口也在增长,但是在全球所占份额不如光伏组件。分析其中的原因,邹驰骋说:“中国逆变器发展相对滞后,它对电力电子设备技术门槛和要求比较高。”
不过,需要承认的是,目前国内对光伏革新型技术的研究还比较少。以光伏组件制造为例,最初其技术提升多是通过设备引进实现的,并在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做一些革新和升级,迅速拉近了与国外的技术差距。以邹驰骋对这个行业的了解,他认为,我们现在所用的大多是能够满足于大规模生产的应用型技术,而不是革新型技术。当外部出现技术升级时,企业能形成合力,迅速抓住这种新技术并产生效益。
“事实上,在光伏行业利润率较高时,企业对技术研发还是非常重视的,研发投入也比较多。但是,现在企业的利润率不断下降,竞争和生存压力都很大,对拿出大规模资金投入技术研发显得力不从心。”邹驰骋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在中小型企业身上反映更为明显,它们更多的是技术升级的跟随者。而大型企业对技术研发仍不遗余力。
国际标准将大变化
针对不同的光伏产品,认证标准也是不同的。例如,光伏逆变器标准更多地关注安全方面,以及一些并网要求;光伏组件标准更偏重产品性能及安全。邹驰骋说,我国对光伏产品标准的制定还是比较及时的,早期就推出了一些能效指标。这对整个光伏行业的发展是有推动作用的。
就光伏产品国际标准,特别是多年未变的组件标准来说,邹驰骋预测:“2016年会有一些比较大的变化。”他举例说,现在业内比较关注的光伏组件1500伏系统,虽然目前应用还不多,但确实是一个技术趋势。一旦升级到这个标准,未来相关产品设计就要做出调整,产品成本可能也会受到影响。
实际上,由于光伏产品发展的历史还不长,并且属于工业品,因此相较其他一些出口产品,比如消费品,面临的国际认证体系较为简单。邹驰骋也坦言,光伏企业在出口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企业在去开拓目标市场之前,就会提前进行布局,向T?V莱茵咨询目标市场的准入标准和法律法规,进而调整产品。还有一些大型企业内部就设有产品测试部门,提前对新材料、新产品进行摸底,认为产品比较可靠了,才会对其进行定性。一般来说,这样都会比较顺畅地拿到T?V莱茵的相应证书。
“这是我们看到的一个很好的变化。” 邹驰骋说,当然也有一些企业拿到订单之后,要交货了才向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咨询出口目的地的准入标准,往往得不偿失。
作为本土化的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T?V莱茵一直与企业并肩作战。邹驰骋甚至认为帮助企业应对国内外标准变化,是T?V莱茵的义务和职责。他说,虽然现在一些新标准还属于草案,但是T?V莱茵内部已经做好为企业宣讲新测试方法的准备。
T?V莱茵为光伏业排难
我国光伏产业刚起步时,出口检测认证只有T?V莱茵一家在做,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回忆起光伏产业最辉煌的时期,邹驰骋不免唏嘘:“我们在国内建了很大的实验室,但仍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T?V莱茵是一家全球化的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在全球各地设有分支机构,能够快速了解海外市场的特定需求,以帮助企业顺利开拓当地市场。另外,T?V莱茵能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比如产品的度电成本、发电能力和产品可靠性等。
据邹驰骋介绍,针对这些方面,T?V莱茵开发了一系列的专业服务和解决方案,能将企业产品的可靠性以量化形式展示给买家。这些服务包括户外发电量测试、发电性能参数测试、逆变器可靠性测试及组件的长期可靠性测试等。这些测试能帮助企业实现产品差异化,同时也能推进光伏行业向更高性能和可靠性方向发展。
篇10
据太原海关的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全省光伏产品出口仅有1.4万美元,这在同期全省出口总额中几可忽略不计。而来自我省商务厅的数据则显示,2011年,天能出口额尚为1163万美元;2012年,这一数字已经大幅下滑至622万美元;今年8月基本停止出口。
龙头企业尚且如此,省内其他光伏产品出口企业的日子更不好过。据统计,山西省内其他光伏企业2012年出口额超过50万美元的屈指可数。其中,2006年成立的山西纳克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在2012年的出口额也仅为125万美元。
“这是每个新兴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秦海滨认为,未来这样的贸易摩擦还会经常发生,不过在一定程度上,危机不一定就是坏事,而是会加速行业整合速度,也会为天能以及国内其他大型企业的发展带来一次新的市场机遇。
现在,天能已经由过去单纯依赖欧洲市场逐步向南美洲、澳洲、南亚等新兴市场转移,再加上国内一系列鼓励政策的出台,新兴市场的份额会随着当地政府对新能源的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加强逐渐显示出来。天能和全国光伏行业企业都面临同样的环境挑战,“只要活着,就会有继续发展的信心,及时抓住迎向未来行业发展的机遇与转折。”
“承诺”不等于“救命稻草”
此番中欧双方达成的“价格承诺”虽然峰回路转,有助于稳定欧洲光伏组件产品市场,对于绝大多数参与价格磋商的中国光伏企业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不少企业在欧盟市场上遭遇“灭顶之灾”的可能,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承诺”未必就是“救命稻草”。
对于本次“价格承诺”中的执行难点,价格承诺执行方面的专家、锦天城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向东就认为,除了众多参与企业让监管难度空前加大,需要中国企业和协会创造先例之外,碍于企业的经营模式特殊性,产品价格波动明显,第三国产品的竞争强度将会加大。
根据协议,从2013年8月6日到2015年年底,欧盟将按照从价、从量的原则向中国企业提供光伏出口配额,配额总量约占欧盟市场的一半左右;出口价格将定在每瓦0.55欧元到0.57欧元之间,同时中国输欧产品年总量不超7GW。
然而在全国150多家应诉光伏企业中,仅有94家获得此市场配额。在这份有着94家“幸存”企业的名单中,细心的人会发现,榜上有名的大多是像力诺光伏看齐的大企业,且分布地多集中在浙江、安徽、江西一带。
“对欧洲出口,原本就是大型企业占主导。7GW的配额限制意味着欧盟订单将更集中到有限的大企业手中,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配额。”青岛捷诚太阳能光伏有限公司负责人陶训圣认为,“11.8%或许还可以与客户商量,共同分担,但已经麻烦重重。如果升到47.6%,那就完全没有回旋余地了,我们跟欧洲本土产品相比,将完全丧失竞争力。”
长期以来,我国光伏产业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缺乏核心竞争力等问题,对于中小型光伏企业来说,通过这次“双反”调查,欧洲市场已经渐行渐远,面对如此重压,即使奋力一搏也很难改写被淘汰的命运。反而对那些有一定实力的大企业来说,这是扩大市场份额的一次时机。
天能董事会秘书曾坚强也认同这样的说法,“这个时候就看谁真正有市场、有品牌、有技术和实力了。经过这一次洗牌,大批中小企业将被淘汰出局,而一些大的企业会迎来更加健康的发展环境。”
对此,天能表示 “早已做好准备”。首先,新兴市场已经成长起来,出口重点已经转向澳洲与南美洲等地,不再单纯依赖欧洲市场。其次,国内市场已经列入公司主要发展目标之一。“这样的布局也能反过去倒逼欧美市场,给他们增加一定压力。”
光伏过剩是否必然
我省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潞安集团、国际电力等企业为核心,涵盖全产业链的光伏产业发展格局,共有光伏生产企业26家,约占全国总数的4.4%,主要集中在太原、长治、晋城、朔州、大同等地。
从资源方面看,我省具备了太阳能辐射和硅矿资源优势。以长治为例,仅平顺县的硅储量就在50亿吨以上。全省全年日照时间为3000小时,为太阳能光伏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地理优势;从技术方面观察,地处太原的中电科第二研究所,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多晶硅片铸锭炉等设备,可与进口设备相媲美;而天能从建厂初始就建立了自己的研发团队,尤其与中科院建立了我省首家光伏工程和器材研究中心,目前已经拥有23项发明专利和2项省级科研成果。此外,潞安等煤焦企业的转型,还为光伏产业带来了资本支援。
不过,即使我省光伏产业在制造水平、产业体系、技术研发等方面已经具有一定发展基础,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现有的光伏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市场影响力较低、创新研发薄弱,加上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占主导地位,光伏业发展还较为缓慢。
光伏行业已经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本次欧债危机导致的美国与欧洲“双反”两次大冲击,很多新入企业早已遍体鳞伤。这也可以从侧面看出,我国光伏产业过分依赖海外市场,很多地区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
对此问题,秦海滨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所谓‘过剩’是相对于整个市场因欧债危机导致的市场需求暂时调整而发生的相对过剩,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必将经历这一阵痛过程,比如煤炭、钢铁和汽车行业。欧美国家在本国经济情况不太乐观的情况下,就会采取贸易壁垒措施。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世界多数国家都把发展光伏等新能源产业作为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抢占未来发展先机的战略产业,太阳能光伏产业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可以同步参与国际竞争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行业。所以未来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有量的积累,才可能引发质变。”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感觉到,山西省内的光伏企业普遍希望政府可以从重视和保护我省光照资源、扶持能真正带动地方税收和就业增长的本省骨干光伏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闲置荒坡、荒地、公共建筑空置屋顶以及在各级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大力推广分布式光伏电站和太阳能路灯、景观照明,并优先使用本省骨干光伏产品来加速我省转型跨越发展的步伐。
“多条腿”走路
根据工信部于2013年7月中旬印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正式,并对规范光伏行业发展、扩大国内应用市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工作做了统筹部署。
《意见》认为,随着我国对美韩多晶硅“双反”初裁、中欧光伏“双反”和解方案初步达成、国内光伏市场加速启动等,产业发展外部环境不断改善,下半年我国光伏产业整体发展有望企稳回升。
山西省经信委产业政策处处长李志松认为,我省应该立足全局从长远考虑,引导集聚、扶优扶强、打造品牌,加快推进技术进步,降低成本抢占全球绿色能源产业技术发展制高点,并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多方资源,启动本省市场,摆脱市场困局,促进山西光伏产业规范、健康发展。
我国中电光伏、阿斯特等光伏企业均在海外设有工厂,而经历了此番行业洗牌之后,国内不少处于第一梯队的光伏企业也打算在海外建厂以规避贸易壁垒。
不过,关于在海外建厂是否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的问题,我省大多业内人士态度较为保守。他们认为,现阶段以欧债危机为代表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尚未真正消除,是否在海外建厂还需要视市场变化来及时调整全球战略布局,不会贸然考虑海外建厂,而是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多与国内外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展开学研合作,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山西建设光伏产业研究基地和创新平台,提高我省光伏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