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的特征范文

时间:2023-12-22 17:49: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积极心理学的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积极心理学的特征

篇1

关键词: 网络时代;90后大学生;心理特征;积极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014)02006908

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保持低速增长。与之相比,手机网络各项指标增长速度全面超越传统网络,手机在微博用户及电子商务应用方面也出现较快增长[1]。可以说,网络正在全面影响着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形态。

当前对大学生而言,上网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极其普遍的一种行为,也是他们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和社会化的重要方式。2008年以来,我国高校开始迎来90后大学生。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90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特点与行为方式都经受着碰撞和冲击。因此,本课题希望在实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探索一条有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路径。课题组以定性调查与定量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采用问卷和访谈,在福建省内6所高校开展调查,共向800名1990年后出生的大学生发放问卷,收回有效问卷760份,有效率为95.0%。 其中男生408人,占比53.7%,女生352人,占比46.3%。同时,定性调查访谈了50个90后大学生。调查后,采用 SPSS 19.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并结合定性的访谈结果,分析归纳90 后大学生典型的网络行为及心理特征,深入挖掘影响因素,以期能探寻相应对策,引导和促进90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90后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及对心理的影响分析

(一)网络生活化及其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54.5%的90后大学生表示“几乎从早到晚都要上网”,44.6%的大学生表示“需要的时候才上网”,而只有1.0%的大学生“很少上网”。针对“如果没有网络的话,你的生活会怎么样”这一问题,72.3%的大学生认为会“有些不自在,好像生活中少了什么”,5.9%的大学生甚至会“很焦虑”,而19.8%的大学生认为“无所谓,生活没什么改变”,只有2.0%的大学生认为“生活更精彩”。在网络购物行为方面,9.9%的大学生“频繁网购”,22.8%的大学生“经常网购”,64.2%的大学生“偶尔网购”,只有5.0%的大学生“几乎没有网购”。

这一系列数据表明,网络已经成为90后大学生学习知识、搜索资讯、关注时事、沟通交流和娱乐休闲的主要方式,构成了他们大学生活的常态部分。对于大学生而言,已经不再是“应不应该上网”的问题,而是如何更正面、更积极使用网络的问题。 罗兰・巴尔特指出:当网络传播把一个立体的、更加逼真的、富有虚幻色彩的虚拟世界带到人们面前时,人们的生活空间得到了全新的扩展,想象的空间随之扩大了,主体的认知因素处于空前的活跃状态,对媒介世界意义的理解也得以迅速地更新[2]。网络信息无所不有、内容详实、更新及时、观念平等开放、氛围自由轻松,影响着90后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首先,在学习生活方面,网络的出现改变了大学生传统的学习模式。网络时代下90后大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不再局限于学校,网络世界给他们提供了新的知识来源。课题组调查发现,当需要找生活或学习资料时,有69.7%的大学生首先想到的途径是上网搜索。可见,网络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的积极影响在于:网络使大学生思想活跃,学习主动化,学习工具多元化。但是,另一方面,有的大学生是非判断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容易在网络多元化的价值体系中迷失自我;同时网络剽窃行为的增加,可能导致大学生滋生惰性和依赖性,不愿自主动手和动脑。因而,网络也对90后大学生心理与行为产生消极的影响,可能使他们陷入困惑中。

其次,日常生活方面,90后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度极高,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从最基本的收发电子邮件、看新闻、聊天,到下载音乐、电影电视视频,再到购物、微博、微信等无所不包。通过网络,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最新资讯能够迅速传递到大学生的面前,给他们心理与行为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在于:网络为90后大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生活平台,改变了传统的人际交往的交流方式,他们习惯了在网上维持自己的现实友情,甚至是直接在网络社区里交友。然而,由于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度高,因而出现个别严重的网络成瘾者,他们整天沉溺于网络,导致体能下降、现实中的自我封闭等不良生理和心理反应。

(二)网络便利性及其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 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 4.2 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为74.5%[1]。本课题的调查结果也显示,“手机上网”超越了“电脑上网”,已成为90后大学生上网使用最多的途径,占65.2%[1]。由于手机上网的发展为网络接入、电脑终端可能受到限制的大学生群体提供了便利,90后大学生可以越来越方便地随时获得所需要的网络资讯。调查数据还显示,67.1%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对自己与家人和朋友的联系“几乎没有受影响”, 但也有32.9%的大学生由于网络而减少了与家人和朋友的联系;在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情况上,73.5%的人认为网络有利于自己同外部世界的联系。可见,从现实层面看,即时通讯、网上视频或语音聊天、收发邮件、随时随地搜索信息等方面的便捷、快速、费用低廉是网络的重要优势。网络,尤其是手机网络的便利化极大地满足了90后大学生思维敏捷、反应速度快的需求。

首先,网络便利性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网络的方便获得使90后大学生丰富了资讯内容,开拓了思维空间。网络时代背景下,90后大学生也开始具备全球视角、多元思维,整体而言,他们比传统时代的大学生眼界显得更开阔些,思想更开放些,思维也更活跃些。另一方面,网络运行的快捷性和使用的简便性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效率观念和行为习惯,客观上推动了他们主动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更新。

然而,由于网络信息资源具有良莠不分的混杂性, 大学生在网上获取有益知识的同时,也可能接触一些消极、不健康的东西。当还处于心理不稳定期的90后大学生无法消化吸收各类网络信息时,容易失去思索、推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从而限制了想象力和思维力的正常健康发展。

(三)网络休闲娱乐化及其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影响

对周末空余时间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在宿舍进行与网络相关活动”的大学生占到 60.1%,外出游玩的占 20.8%,运动的占 16.3%, 可见,网络已经成为90后大学生周末空余时间休闲娱乐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就上网动机而言,在大学生“上网目的(多选题)”调查中,发现有67.0%的大学生选择“欣赏音乐、电影、小说等”, 62.9%的大学生选择了“聊天”,21.6%的大学生选择了“网络游戏”,当然也有55.7%的大学生选择了“查找资料”。可见,上网休闲娱乐成为了大学生上网的最主要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它是个人行为的动力,是引起人们活动的直接原因。当代网络环境下,随着休闲娱乐的网络交互行为的日益普及,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休闲娱乐的功能得以加强,由此对大学生产生了更加突出的影响。

首先,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放松身心、释放压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定性的访谈发现,大学生喜欢追求时尚,喜欢娱乐,然而大学实际的学习和生活显得有些无聊、单调和枯燥。大学生在网络上寻找自己的娱乐方式,消磨课余时间,把上网娱乐当作学习之余的调节,寻求情感的寄托,缓解学习压力。其次,网络的休闲娱乐功能为大学生不良情绪的宣泄提供了合理渠道。大学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由于受社会规范的制约,与内心需求造成了冲突,在处理这些冲突的过程中,个体需要不断压抑和克制本我冲动,而网络帮助了大学生把深藏在潜意识中的那些不为社会主流所允许的需要和欲望宣泄出来,从而缓解其不良情绪。

然而,网络的娱乐化也会给大学生带来消极影响。那些总是习惯于在网络里宣泄情感的大学生,可能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能力表现弱化。在定性的访谈中发现,有些同学自控能力差,把大量学习时间用于上网娱乐,沉溺其中,无法自拔,以致荒废学业,有损身心健康。

(四)网络的互动平等性及其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调查数据显示,对“你认为网络带给你主要的收获是什么(多选题)”这一问题,77.4%的90后大学生选择了“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51.3%的大学生选择“在网络上可以做很多现实生活中想做但不能做的事情”。可见,90后大学生很看重网络文化中所表现出的开放、自由、互动的特性。网络中的博客、聊天、交友、论坛、动漫、网游、在线视频等方面的互动应用可以让网络中的每一个成员最大限度地参与信息的制造和传播;网络也以其特有的开放性迎合了90后大学生自由、平等的价值观需求。

首先,网络有助于大学生寻求自我价值感。一方面,网络对90后大学生的影响更为自由和发散,使他们的思想更少受到禁锢,从而可以更自主地发挥自己的智慧,追求他们的自我和个性;另一方面,在网络中,大学生可以跨越时空限制,彼此相识,发展友情,网络的这种互动模式可以促进大学生的独立性、平等性、个性化等人格发展,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由此得以确立和提升。

然而,网络的互动性也给90后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为网络可能是一个交往的平台,但也可能成为交往的屏障。Turkle发现,青年大学生过度上网交友将导致社会孤立(socialisolation)和社会焦虑(socialanxiety)等方面的人格异化和扭曲[3]。Sjeberg认为 “电子化的个体”(electronicindividual)正在逐步增多,网络可能对自我意识的发展与人格的倾向性产生不良影响[4]。

二、 网络时代下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一)从学习特征看,90后大学生追求效率化,认知思维敏锐

认知(cognition)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information processing)的过程,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是个人在重构和应用知识时所具备的能力。网络这个广阔的空间,为大学生打开了一个未知而新鲜的世界,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开发了他们的潜能;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培养了大学生的识别、选择能力,锻炼了他们的思维敏捷性。在“网络对你的影响主要有哪些方面? (多选题)”的问卷调查中,选择“可以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的占65.7%,“选择获取网络上丰富的教育资源,学习成绩得到提高”的占 53.6 % ,选择“网络信息多样,提高了我的思维能力的”占45.5%,选择“花费太多时间上网而使成绩下降”的占 23.4%,选择“沉溺于网上娱乐,不想学习”的占9.7 %。结合这些数据以及定性访谈的结果,本研究发现:虽然也有一小部分大学生因沉迷于网络不想学习,但总体而言,网络对大学生的认知能力、智力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大学生丰富知识结构和自主学习,吸收和运用新知识。正是在这样的网络“浸润”中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认知能力逐渐趋于成熟,对新事物的感知觉比起60后、70后和80后都显得更加敏锐,思维更活跃敏捷,处事行为也更加追求效率化,他们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喜欢怀疑和争论,敢于大胆发表个人的独立见解,同时拥有更丰富的想象力和良好的记忆力。

(二)从信仰追求看,90后大学生崇尚平等自由,思想活跃

90后大学生通过网络的及时更新与评论,可以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与时俱进,培养他们的政治敏感性。网络时代,大学生们不再迷信权威,他们喜欢独立思考,有强烈的权利意识、平等意识和主体意识。本研究调查显示,49.1%的大学生认同“在网络上能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可见,丰富的网络信息使90后大学生的思想更为早熟,对每个事件都会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他们有强烈的“成人意识”,崇尚自由,不喜欢受拘束,思想活跃,喜欢直接批判和自由表达对某些社会现象或问题的不满甚至愤怒情绪,对社会热点、时事新闻活动都能积极参与,并且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比如问题等。但定性访谈中也发现,90后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淡漠,因而做事可能片面化,看问题容易过激化。

(三)从人格特征看,90后大学生个性张扬,渴望关注

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5]。研究发现,大学生具有一种心理与发展的原动力,需要建立自我认同与亲密关系,而网络为大学生提供可以自由创造和发挥、重新自我赋值及自我满足的平台。在调查中发现,对“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这一问题,74.3%的大学生认为是“实现自我”,10.9%的大学生认为是“比周围的人优秀”,6.9%的大学生认为是“当一个普通人”,只有5.0%的大学生选择了“为国为民出力”。可见,90后大学生更关注自我价值的体现,而忽视了社会价值。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以后,还有自我实现这一更高级的需要。网络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大学生自我探索,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为每个人的自我实现都提供了相同的可能性。数据表明,71.8%的大学生感觉到“网络世界比在现实世界有更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90后大学生能够在网络中大展鸿图,获得自我实现的成就感。结合数据分析和定性访谈的结果,本研究发现:90后大学生在驰骋网络的过程中,凸显自我个性,不盲从潮流,喜欢标新立异,同时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渴望得到关注和认同。但有些大学生在网络中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就可能演变成不顾及他人的感受,缺乏团队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四)从情绪特征看,90后大学生情感强烈,积极乐观

在调查中发现,对“你觉得自己生活中基本上处于哪种情绪状态”这一问题,59.8%的大学生认为是“平稳”,16.5%的大学生认为是“快乐”,当然也有14.4%的大学生认为是“无聊”,6.2%的认为是“郁闷”,3.1%的认为是“焦虑”。可见,90后大学生拥有较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大多数90后大学生朝气蓬勃、乐观活泼,直率热情,精力旺盛,积极向上,他们比以前的大学生更善于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情绪。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网络为大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助、宣泄消极情绪提供了更为方便的渠道。通过网络,大学生向网友倾诉,从而获得网友的心理支持、关心和安慰。课题组调查显示,对“你在遭遇挫折和困惑,或在承受压力时经常采取的方式是什么”这一问题,59.8% 的大学生选择了“哭泣或发怒”,16.5%的大学生选择“找人倾诉”,14.4%的大学生表示“独自承受,不想被人发现”。在这些不想被人发现的大学生中,有86.7%的人认同“在网络中,我常常得到网友对自己的关心帮助和安慰”。

(五)从人际交往看,90后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良好,网络关系拓展

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之间的交往形式更加多样,除舍友、同学、师生等关系外,还增加了网络朋友关系。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对自己在当前人际关系方面的表现评价上,有12.4%的认为“善于交往,人际关系十分和谐”,69.1%的认为“人际关系较和谐,偶尔出现的矛盾可以自己解决”,16.5%的认为“不善交往,人际关系一般”,2.1%的认为“人际关系不和谐,不善于处理矛盾”。在与家人的交流频率上,18.9%的大学生“一周联系三次以上”,56.4%的大学生会“一周联系一两次”,只有24.7%的大学生“两三周才联系一次或更少联系”。课题组在访谈中发现,90后大学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电话联系,他们与家人、好友也经常通过QQ视频、微信关注来联络感情。从这些数据以及定性访谈结果,可以看出90后大学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同学和家人交流沟通比较顺畅,并且借助网络这一在时空上可以不受限制的捷径,与家人同学的联系更加活跃[67]。与此同时,在网络中的朋友关系也得到了拓展。网络让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来选择自己的交往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现实人际交往中的身份、不被认可等负面影响的担心。例如,在微博应用上,大学生可以通过标签分类、查询、用户自定义、编辑推荐等方式找到兴趣相投的朋友。有些在现实中不会说或不敢说出来的话,可以发表在微博上,得到他人的反馈和关注,由此推动90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加顺利。

(六)从恋爱与性的观念看,90后大学生渴望爱情,性态度宽容开放

90后大学生的性发育已经成熟,他们憧憬美好的爱情,渴望与异往。同时,网络为原来高中就已开始恋爱的大学生提供了维持恋情的便利,并且增加了网恋的渠道。调查显示,对“你对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如何看待”这一问题,49.5%的大学生认为是“追求美好的爱情”,20.6%的大学生认为是“满足心理、生理的需要”,18.6%的大学生认为是“选择人生的伴侣”,只有8.2%的大学生认为是“随大流,打发无聊的时光”,还有3.1%的大学生的选择是“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对“大学恋爱是否一定要经历”这一问题,22.3%的大学生感觉“一定要经历”,77.6%的大学生感觉“顺其自然”,只有2.1%的大学生明确表示“暂不想恋爱”。结合这些数据以及定性访谈的结果,本研究发现,90后大学生将大学恋爱当作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虽然他们的思想上没有了从前那种不好意思谈或不敢谈的“传统观念”,但是他们仍然把恋爱当成比较严肃的事情来对待,以比较认真的态度来思考恋爱问题。相比而言,90后大学生更加敢于追求和表白爱情,重视与异性彼此之间的关注和欣赏。对于性问题,48.5%的大学生认同婚前,认为“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46.4%的则认为“是对自己/他人的不负责任”。可见,90后大学生对待恋爱中的,不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他们的性态度表现了更多的开放性特征。

(七)从心理健康角度看,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调查数据显示,对于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83.5%的大学生认为“有点压力,但通过自我调节可以保持良好”,9.3%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压力,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而认为“需要通过心理帮助或不知道怎么办,心理健康状况不好”的大学生只占2.1%。由此可见,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没有像人们担心的那样糟糕,总体而言仍然是积极良好的。在访谈中发现,90后大学生会有来自于学习、就业、人际等方面的压力,但通过对朋友的倾诉、家人的支持、网络上的宣泄,再通过自我调节,他们能迅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来完成大学的生活与学习。

三、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

从本课题组的定量调查和定性访谈结果可以看出,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网络对其心理的影响并不都是严重的、消极的、不利的。相反,在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对网络已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有着自己一代人独特的心理及行为特征,对各类事物有自己的一套思维方式,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和教育模式可能已不适用于这一代大学生,高校应充分把握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融入更加科学、积极的思路。而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新的思维模式和教育思路,尤其是对于理解和教育网络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意义重大。

(一)积极心理学的视野

积极心理学是21世纪一种新的理论观点,2000年,塞里格曼(Seligeman)在《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中正式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他指出,21世纪,心理学研究要转变传统的以干预和解决人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为主的病理学方向,而把注意力转向对于人的积极潜能和积极力量的研究和利用[8]。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谢尔顿(Kennon Sheldon)和劳拉金(Laura King)将积极心理学定义为:“积极心理学是利用比较完善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手段,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力量、潜能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门科学。”[9]当今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主观层面上的积极情绪体验、个人层面上的积极人格特质和群体层面上的积极组织系统。

1.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是指当个体需要得到满足后的愉悦感和快乐感等主观体验。密歇根大学的弗雷德里克森(Fredrickson)提出了第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即扩展―构建的积极情绪理论(broadenandbuild),他认为各种具体的积极情绪如高兴、兴趣、满足感、自豪感和爱等,表面看来不同,但均能扩展个人瞬间的知行(thoughtaction)能力,由此反复积累的结果能增进个人资源和心理成长,促进幸福感的提升[10]。积极心理学用实验的方式验证了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扩展人们的注意范围和思维及行动范畴,能够帮助人们建构出沉浸式的个人自主自愿,从而使人们的行为更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

2.积极的人格特质。积极的人格特质,即积极的个性特点,它是积极心理学得以建立的前提和基础。积极心理学提倡研究积极人格特质,认为积极潜能与积极人格能够彼此促进,对个体潜能的挖掘与强化有助于塑造积极的人格特质,积极的人格特质则能帮助人们采取更为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更有效地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因此,只有人自身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如自我决定(selfdetermination)、爱、乐观、感恩、智慧、创造力、才干等积极人格特质,才是心理健康和提升主观幸福感的重要预测指标。

3.积极的组织系统和环境。积极个性品质和积极情绪体验的形成都需要有良好的氛围,积极心理学提倡要有使人类幸福的环境条件。积极的组织系统一是要建构公民责任感和道德等大系统水平上的积极国家环境,二是要培养建立具有良好关系的社区、高效能的校园以及健康的家庭等的积极小系统。积极的组织系统和环境可以促进个体积极的人格特质形成,影响积极的情绪体验。

(二)网络时代下的90后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创新

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认为,心理健康就是减少或消除、甚至是没有心理问题与疾病。这种以解决心理问题为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容易造成教师过分关注学生的问题行为,注重对问题行为的预防和矫正。马斯洛认为:“如果一个人只潜心研究精神错乱者、神经病患者、心理变态者、罪犯、越轨者和精神脆弱者,那么他对人类的信心势必越来越小。因此对畸形的、发育不全的、不成熟和不健康的人进行研究,就只能产生畸形的心理学和哲学。”[11]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运用积极的视角研究人类的行为,重点发掘和培养他们的积极品质,巩固与加强积极力量。

因此,在积极心理学的视野下,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倡遵循90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及教育规律,充分发掘大学生自身的优势,加强潜能和积极因素的开发。注重关注大学生已有的积极心理,坚持积极取向的评价方式,强调大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 借助兴趣、快乐与挑战等积极体验来调动大学生的成长动力,激发大学生内在的激情,帮助他们发展综合技能。形成积极人格,大幅提升心理免疫力和抵抗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增强大学生的幸福感。这种积极正向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才真正符合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的认知、情绪、人格等方面的心理需求和成长规律。

1.始终坚持正面引导的积极性原则

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倡要用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大学生,强调寻找他们身上的积极力量,用积极的视角重新发现和解读出现的心理问题[12]。当前无处不在的网络确实给90后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但如果因为这些消极影响而把网络视为洪水猛兽,甚至提出要限制大学生上网,反而会得不偿失。从各个高校的心理普查结果和心理咨询中心接待的情况来看,大多数90后学生的心理是正常、健康、富有朝气、积极向上的,具有突出心理问题和明显心理症状的学生毕竟只是少数。因此,应该始终坚持正面引导的积极性原则,通过对90后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他们的发展性目标,用积极的理念优化其心理素质,培养其健全人格,从而使大学生更有效地利用网络的积极作用,积极适应社会,积极应对问题,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积极正面的引导才能真正促进90后大学生的心理成熟、人格完善和稳定,帮助他们确定未来的发展目标。

2.构建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层立体网络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一般是以心理咨询、心理讲座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为主。而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则倡导全方位、全过程和全面渗透,以学校分管领导为统帅,以专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师为骨干,以辅导员为载体,以大学生心理委员为朋辈助理,以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和社会环境为正能量氛围,由此形成一个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多维的交叉立体网络[13]。在具体的教育途径和方法上,要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不仅强调知识和认知的接受与改变,而且更加强调情景性、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上,孟万金教授曾列出增进开发心理潜能、完善积极人格、发挥智能优势和主观幸福感等14项核心内容 [14]。根据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国外积极心理学理论发展和国内学者的理论实践探索,课题组提出,90后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概而言之至少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在个体层面上要培养90后大学生乐观、坚定、自信、勇气、宽容、智慧等积极的人格特质;二是在主观层面上要强化90后大学生愉快、幸福、满意、希望等积极的心理体验;三是在群体的层面上要强调促进90后大学生的利他行为、美德、恋爱责任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积极的组织环境系统的完善。

3.开设积极心理学课程

国外已有不少国家成功开设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2006年,本・沙哈尔博士开设的积极心理学幸福课成为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选修课,听课人数超过了多年来一直独占鳌头的经济学。这门课程创下了哈佛大学听课人数最多、最受欢迎的课程纪录[15]。国外课程的成功开设给国内的积极心理健康教学课程带来启示和信心。当然,我国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起步较晚,课程教材还有待编订,教学设计有待开发,课程形式有待创新。但在一些有心理专业背景的高校,可先结合团体心理训练,开设以幸福体验为主题的系列课程,增加学生的积极体验,引导90后大学生获得信心、希望和幸福感。

4.利用网络平台,拉近与90后大学生的心理距离

一方面,网络的应用,可以提高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与效率。如建立心理咨询服务和健康教育网站,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成长、恋爱、就业等方面的疑惑,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和成才的需求,介绍学习方法,进行就业指导等,从而更有效率地做好积极心理知识的普及。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即时工具加强与90后大学生交流,可以在深层次上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想法和需求。课题组访谈发现,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内向的大学生,如果关注他们的空间、微博等,却能发现他们充满激情的、完全不同的另一面。因此,运用网络的方法拉近与90后大学生的心理距离,可以让老师、辅导员与他们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平等对话,从而开辟一个更广阔的接触平台[16]。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30115).[20130202].http:///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1/t20130115_38508.htm.

[2] 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M].王东亮,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53.

[3] TURKLE S. Vitality and its discontents: Searching for community in cyberspace[J]. The American Prospect,1996(24):56.

[4] SJEBERG U. The rise of the electronic individual:A study of how young Swedish teenagers use and perceive Internet[J].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1999(16):113120.

[5] 郑雪.人格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5.

[6] 马.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4116,121.

[7] 曾晓强.大学生道德认同、新社会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49155.

[8] SELIGMAN M R, CSIKSZENLMIHSLYIM. Positive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J].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 514.

[9] SHELDON M,KING L.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3):216217.

[10]FREDRICKSON B L. 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J].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1(56):218226.

[11]弗兰克・G・戈布尔.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M].吕明,陈红雯,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2324.

[12]朱卫嘉.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欠佳的德育背景及教育对策[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03105.

[13]张维贵,李自维,王飞飞.基于积极品质培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及干预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56160.

[14]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38.

[15]王滟明.在哈佛听积极心理学[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1.

[16]史向军,张琼.“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7275.

[17]张晓洪,袁国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途径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2116.

Post90 Generation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ducation Innovation under the Network Era:

Positive Psychology Perspective

ZHANG Xiaoping1, SHAO Yali2

(1.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Department, Fujian Police College, Fuzhou 350007, China;2.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ent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partment, 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 Fuzhou 350108, China)

Abstract:

From the view of network behavior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st90 generation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empirical analysis of statistical and qualitative interview, the analysis summarizes the typical network behavior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st90 generation college students. The results found in the network life, convenience, leisure entertainment and interactive equality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college students, who grew up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The post90 generation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stream are positive. Finally, from the view of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research puts forward innovation path of positiv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o promote post90 generation students’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篇2

关键词:民办高校;“心理贫困”;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097-02

一、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着剧烈的转变。一方面,竞争、效率和权利等符合市场经济内涵的意识和观念被广泛接受,促进了思想上的解放。而另一方面,因为计划经济体制的瓦解,原有的利益格局和分配方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不同社会阶层的收入差距迅速增大,两极分化较为严重,这种经济和政治地位上的巨变对社会原有的价值观念造成极大冲击。特别是在市场经济还不够发达,新的秩序和价值观尚未健全,社会公正、民主与法制等观念还比较淡薄的情况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权力本位、权钱交易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等思潮侵蚀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活动及社会关系。因此人们普遍产生情感矛盾和人格矛盾。在信息时代,由于手机、网络的普及,信息的获得和扩散越来越直接、迅速和普遍,在一定程度上也放大了这种负面影响。

对于民办高校的学生而言,一些典型的“心理贫困”在环境影响下产生叠加作用,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本文以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专生为研究群体,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动机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思考,试图提出合理的对策和建议,为民办高校政治思想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本院16个班级学生中,从一年级到三年级的个专业班级,采用分层抽样法方法抽取240个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中国期刊网为平台,收集和查阅大量有关高校考风现状的文献资料,对各种观点进行分析、整合,为本课题的分析、研究做准备。

2、调查法

(1)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问卷240分,回收率100%,有效问卷240份,有效率100%。

(2)访谈法。对我院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面谈,为本研究提供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3)数理统计法。将回收的问卷调查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Exce1对调查问卷所得的数据进行数据录入、数据管理以及图表的绘制,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本院学生“心理贫困”的主要特征

1、较强的失落感

民办高校本身就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鲜事物。同公立高校相比,现阶段在资金支持、政策优惠、校园环境、设备设施、教学和管理水平以及社会认可程度等方面都有不少差距。对于80%以上的学生而言,迫不得已进入民办高校并不是一种满意的选择。

特别是来自欠发达地区和农村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通过高考“跳出农门”和改变命运的愿望。由于学力不佳或临阵发挥不力,导致高考失利,他们不愿意谈论学校生活,有时甚至会刻意回避自己是民办高校学生的身份。

5%的学生在高中阶段(甚至之前也是)比较优秀,对自己的期望较高。因为高考时身体的原因,或因为追随恋人而进入现在的学校。这些学生的失落感更强烈。

2、缺乏学习兴趣

主要有四种情况。25%的学生原本就对学习没有兴趣,基本上没有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也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基础较差。在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不免会产生困难。又因为不能坚持和吃苦,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兴趣。

50%的学生在没有高考的压力后,精神松懈下来,再加上高校的课程并不紧张,考试也较为容易过关,所以学习的动力自然不足。

5%学生则是因为误报了专业,或者被调剂,而对现在所学专业不感乏兴趣。

2%的学生报着混张文凭的目的得过且过,而且家长对他们要求也并不高,只要不出事情就可以,几乎把学校当成了保姆。

3、缺少成就动机

典型地反映在对于大学生活缺少规划,不明确每个阶段的任务。对于未来的人生目标比较茫然或者不关心。对于集体事务比较冷漠,不热心公共活动,态度消极。部分学生对于前途没有信心,认为即使现在努力,毕业之后找工作也很难或不理想。还有部分学生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影响,意志薄弱。

4、情感上脆弱

主要体现为对于学校生活不适应,不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对于家庭以及辅导员的依赖感强,部分学生特别是女生“恋爱大过天”,一旦恋情出现风吹草动就惊慌痛苦甚至不能自拔,不能正确地面对困难和挫折。

5、经济上的压力

目前在可以享受资助的大一和大二学生共有108人,26人家庭经济困难,比例为24.1%。月均生活费用600元以下的50人,比例为46.3%。部分学生通过贷款和借款维持学业,导致对涉及经济上的事情十分敏感,同时又怕别人看不起。

(二)对本院学生“心理扶贫”工作的对策

1、提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

限于客观条件,以及主观上的认识,国内民办高校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普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而目前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学生的生活管理和稳定校园秩序上,对于学生“心理贫困”及扶助认识不足,并且也缺乏相应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由于待遇和工作条件的问题,班主任和辅导员的流动性大。因此,如何提高待遇,稳定和打造一支优秀的班主任和辅导员队伍十分必要。

2、减小专业设置的波动性

民办高校学生的学历层次参差不齐。有些民办高校涵盖了本科、专科、五年制高职和在职攻读学位等不同的办学层次,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学生群体的心理理问题和干预方法有所区别,加大了心理干预的难度。

而民办高校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就业市场的状况开设专业,并根据招生情况频敏地增减招生专业,调整师资队伍,容易造成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连贯和缺少积累。

3、以人为本,关心学生

始终坚持把学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关心学生特别是贫困学生的成人成才。在工作中,总是能结合自己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的切身体会,尊重和理解学生,关心和爱护学生,认真引导学生勤奋学习、诚信做人,热心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和问题。而全天候、近距离、随时的联系和沟通,确保了我能随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及思想状况,做到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

4、脚踏实地,规范管理

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扎实推进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在学生日常管理及服务工作中踏实严谨,重视班级在党团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文明宿舍建设、毕业生就业等工作。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的变化。通过密切联系学生,关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做到及早发现心理波动与问题,及时跟进和介入,成功地化解了一些学生的心理危机和突发事件,为校园的和谐安全,尽到职责。

5、培养学生的“三自”管理能力

针对各个班级的不同情况,和学生共同讨论制定具体易行的班规,并推行以班干部为主的“三自”管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使学生各方面得到锻炼,增强自信心和成熟感。

学习上,狠抓到课率,杜绝迟到早退现象;加强课堂纪律,及时与任课老师沟通并反馈信息,保证学习效率。对于落后生,组织专人辅导,以跟进班级进度,共同进步。

生活中,要求学生讲文明、懂礼貌,见到同学、老师必须打招呼;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每周的班会活动必须人人上台,并给予鼓励和表扬;定期进行全班交流会,畅谈理想,树立目标;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自治、自信、自强、自律的精神风貌。

每周举行一次班干部会议,对上周的班级事务进行反思、总结;对下周要开展的活动进行安排、分工,落实到每个同学身上;每周由不同的班干部写出总结、计划,公布于同学,并上交辅导员;目的在于培养班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责任感。

6、积极开展各类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及主题教育,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策划、自我主持、全员参与,有效地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个性发展意识,推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切实为拓展学生素质做出实绩。

7、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归因

通过情境教育,活动引导等形式,针对具体情况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不掉队。目前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大多数能够进行正确归因,应对问题与挑战时有了自信,最终在正确分析解问题和积极解决问题中促进身心健康的成长,完善自我。

8、对重点学生时刻关注并进行归因强化

知易行难。学会正确归因只是开始,最终是要能自觉做到正确归因。这是两个不同的阶段,中间肯定会有反复和曲折。因此教育者应该针对一些重点学生和个别例子持续跟进,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和行为表现。此外,还要创造机会对他们进行归因的强化训炼。

四、小结

民办高校学生的经济情况、家庭氛围、性格、修养、价值观、学习基础、兴趣等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和环境下思想认识也不尽相同,“心理贫困”的特征也不完全相同。高校辅导员以及班主任从工作中要注意不断总结和探讨研究学生工作理论,刻苦钻研教育和心理等知识,积极探索新时期大学生特点和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

参考文献:

[1]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彭忠华.谈思想政治工作作用机理[J].山东社会科学,2001,(3).

[3]易艳阳.社会救助方式的基本类型研究[J].社会工作,2010,(11).

篇3

现状;成人感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1—0037—01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阶段是绝大部分学生的青春期,而青春期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特殊时期,最为明显和突出的变化是青春期骚动,表现为情绪波动大、叛逆意识强。在这种心境和情绪下,如遇到不满、挫折或对抗,很容易暴发突发式的状况,尤其是在父母、老师面前更容易失控,虽然在心情平静下来时也会感到后悔,但又常会复发。

一、毕业班学生的心理特征

1. 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经过三年的初中生活,他们的身体强壮了,知识丰富了,认为自己已经成人了。但由于心理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阶段,其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和社会经验等都处于半成熟状态,于是就出现了自己认为的心理发展水平与现实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是成长中的矛盾,是青春期不能回避的最基本的矛盾。

2. 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存在矛盾。成人感使他们的独立意识强烈起来,他们要求在精神生活方面摆脱成人,特别是父母、老师的羁绊,要有独立自主的决定权。但事实上,此时的中学生心理上渴求独立与实际上仍然存在依赖的矛盾十分突出,表现在情感上的两极性非常明显。

从毕业班面临的形势来看,高中升学考试临近,学生学习负担加重,竞争越来越激烈,教师、家长对其期望过高,加上题海检测频繁,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使绝大部分学生处在疲倦、紧张、沉闷的氛围中,便不同程度地产生抑郁症状。其通常表现为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不愿向外坦露。升学压力的苦恼使他们倍感孤独和寂寞,甚至对自己做出不合逻辑地推理、消极地判断,时而痛苦、时而愤怒、时而羞愧,情绪极其不稳定。

二、应对策略

作为班主任,了解这一心理特征对今后的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班主任应及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措施开展工作。

1. 创设条件,搭建平台,留给他们以宣泄释放情绪的空间,在快乐和集体活动中展现自我,尽情放松,以此冲淡或减轻其抑郁的心情。按常规,临近毕业时学习进入攻坚阶段,许多教师便取消了一切课外活动,一味钻进“题海之战”中,信奉“临阵磨刀三分快”。其实,这种做法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效果并非如愿。相反,越是临近毕业,越要开展诸如爬山、打球、野炊、趣味智力竞赛、文娱表演、演讲以及辩论会等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尽情“发泄”,减轻心理压力。事实表明,诸多活动并未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反而会使学生轻装上阵,极尽潜力,成绩出色。

2. 毫不放松毕业前学生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及理想教育,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讨论,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毕业前夕,学生像饥饿者渴望食物一样非常需要班主任的交谈、鼓励和关心。作为班主任,要把有针对性的专题讨论和个别谈心结合起来,多正面鼓励、表扬,增强学生自信心,切勿严厉批评、妄下结论。临近毕业,许多班主任取消了周会课,而我却精心策划每一节周会课,确定主题,展开讨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健康诸方面的教育。同时重视家访工作,与家长交流有关培养孩子心理健康的活动、方法等,使家庭教育在毕业前发挥特有作用。此外,开辟心理咨询窗口,鼓励学生敞开心扉谈心事,班主任、班干部单独与问题学生交流,及时沟通疏导,及时消除不健康心理。

篇4

[关键词]信息网络;会计特征;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349-01

引言

网络时代改变了整个社会经济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结构,打破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改变了会计赖以存在的环境,由此也动摇了传统的会计理论体系,首当其冲的是影响了原有会计基本前提、会计目标等有关会计理论的内涵及外延,也对以之为基础的会计实践提出挑战。其中,对会计目标的影响在于迫切要求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相关性。在会计实践中,会计目标决定会计的流程和方法,通过会计流程和方法来实现。因此,要实现会计目标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相关性,就必须设计出相适应的会计业务流程。

1 网络环境带来的教育思想的变革

长期以来,会计教育存在着“唯师是从”的观念,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是教学过程中的绝对权威,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教师们偏重会计理论研究,忽视了会计教育理论研究。规范性的教育阻碍了教师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对新的信息化工具的运用还有一定的困难,课堂教学呆板、枯燥乏味。因此,会计教师必须尽快从“专业型”角色,转变为具有一定教育理论素养的“教学研究型”教师。网络环境下未来会计教师的角色应该定位于:学习的组织者,学生的辅导者、领航者。建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积极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向教师提问,提倡富有理性和健康人文精神的争辩,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为此,教师除了需要掌握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外,还需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掌握新的现代教育技术。

2 信息网络环境下会计的特征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会计的电子化、网络化已经成为现代会计的重要趋势。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使传统会计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深刻变化,体现出许多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 会计信息的实时化和集成化

传统会计主要是事后的静态核算,会计信息滞后。在网络环境下,发生交易的数据通过网络传递直接下载到会计应用程序中,使得从原始单据到生成最终会计信息的过程瞬间就可以完成,所需的会计信息随时都可以获得,会计信息的搜集、输入、处理和提供实现了实时化。同时,在这种环境下企业的管理将变成以知识和信息为核心的管理。这就要求企业信息高度集成,会计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这种集成提供了可能。企业通过网络化的集成管理,可整合企业的财务资源,提高企业竞争力。

2.2 会计理论、方法和信息的多元化

在网络技术下,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信息多样,会计理论、内容、目标呈现多元化特征。会计假设得到扩展,多主体、多币种、不等距会计期间成为可能和必要,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并存,历史成本与重置成本并存。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功能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会计核算能够多种方法并用,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网络技术提供了多元化会计信息的功能,使多元化会计信息真正成为现实。

2.3 会计核算的简捷化和动态化

在网络环境下,从会计凭证信息到生成财务报告都由具有强大计算功能的计算机来完成,人工干预大大减少,削减了手工方式下会计处理过程的诸多环节,使核算过程简捷化。计算机还承担起存货计价、成本计算和计提折旧等复杂的核算工作,把人从繁杂的手工会计核算中解脱出来,传统的手工会计处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企业的许多业务可以通过网上交易来实现,出现了电子单据、电子货币。随着银行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开通,结算渠道更为畅通,异地汇划资金实现了逐笔实时处理,资金全额清算。各种数据实现在线输入,电子货币自动划转,使会计核算从静态变为动态的实时核算。

3 网络环境下的会计教学方法探究

3.1 研究型教学法

研究型教学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着眼于学生终生的发展,是网络信息时代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研究型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借助于网络来进行和完成的。教师选择合适的课题在网上,学生在网上选择课题和指导教师,然后在网上与指导教师进行交流,确定课题的研究范围和成果形式。经过网上的资料收集,并通过分析和判断,再加上自己的思考和认识,以论文的形式在网上。这种过程可以是某个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是小组合作方式完成。同一课题的学生在网上成果后,教师再组织他们进行讨论。

3.2 基于资源库的教学

这里的资源库是指根据我国各高等院校现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组织的教学资源库。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库进行备课、制作教案、制作演示文稿、进行演示实验等,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网上练习、网上提问、模拟实验、拓展读等。

3.3 学生专题学习网站

学生专题学习网站即由学生学习小组自行开发的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网站。推动学生开发专题学习网站旨在促进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协作式学习和自主式学习。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与热情,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3.4 跨专业教学

跨专业教学是指跨越专业界限进行会计教学的一种方式。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跨专业会计教学是指任课教师在结合本专业教学的基础上,适度地参与到与会计相关联的其他专业中去。跨专业教学是整合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网络环境使跨专业教学来得更加方便和易行。

结束语

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新型教育环境推动着教育思想的转变,产生了更多更新的教育理论,会计教育必须积极应对新型教育环境下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环境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冬.我国会计学科教育特点及前景概观--以《会计研究》(2003-2012年)为例[J].焦作大学学报,2015(2):101-104.

篇5

【关键词】音乐 心理 教学价值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行,音乐欣赏作为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越来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培养了自己对音乐的兴趣,学到更多关于音乐的知识,也提升了自己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鉴赏音乐的品味能力,在很大的程度上还能由音乐欣赏展开自己的想象空间,因此,音乐欣赏是学生丰富情感、陶冶高尚情操的重要的途径,在实现素质教育的价值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共同探讨欣赏教学的审美教育。

一、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使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往往表现的很积极、很热情,为了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事,进而参与到探索事物的过程中去。学习的动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学生对这门课程、这个知识点的兴趣,兴趣使然,让学生主动对学习投入精神力量。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来自于欣赏音乐之后在心理上产生的共鸣,音乐欣赏教学中,每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状况是不同的,低年级的学生主要欣赏的音乐比较易懂,而高年级的学生因为心智上已经成熟很多,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他们的音乐欣赏往往带有这个年龄段的特点:活泼、上进、张扬个性。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来选择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音乐欣赏教学模式。比如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范唱范奏、课件上的诗文配乐、利用图片展现出直观的意境描绘,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例如,在欣赏《清晨》的教学中,便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世界各国的关于清晨的歌曲,比如班得瑞的《清晨》,然后通过一些图片展现出清晨美好的时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欣赏到清晨的美好,进而激发他们对音乐欣赏的主动性和审美兴趣。

二、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有句话说“一千个人看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音乐欣赏中也有这个特点,并且表现的特别突出。每个人由于成长环境、心情的好坏、性格上的差异、生活阅历的丰富和单调而会对同一首音乐的曲子产生不同的心理。有的学生比较内向,他对音乐的欣赏表现的比较含蓄,但并不是说他不懂得欣赏,有的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在音乐欣赏上敢于抒发自己的感情,活跃课堂上的气氛。因此,音乐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适时的引导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在上音乐欣赏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布设一个轻松地环境,让学生全身心的放松下来,充分的感受音乐给自己带来的感觉,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出来,特别是那些比较内向的学生,更要鼓励他们多发言,给予他们肯定的评价,帮助他们建立信心。

比如,学生们体验《快乐的农夫》这首乐曲时,笔者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用心体会农夫的快乐,然后用自己的动作有节奏地表现出来。乐曲播放后,有的学生做出了大大的笑脸表示高兴,有的学生装扮成一个小农民到处炫耀他的“丰收果实”。但有一些内向的学生不愿意动,有的因为胆小想表现又不敢表现,这时,笔者就鼓励他们并且让其他的学生带动他们,让他们互成一个表演小组,看看哪个小组表演得好。孩子们一听,很快的就组成了自己的表演小组,还自编自排,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在大家的帮助下也表演出自己的动作。由此,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悄悄形成了。

三、把握音乐情感,陶冶学生情操

篇6

阎艳

摘要∶随着幼儿园双语教学(除明确指出的语种外,一般为汉语和英语)的开展,对双语的议论也多起来了,略加归纳,有如下两种说法。

赞同者认为,教育面临培养“全球人”的任务,对幼儿进行双语教学,是时代的需要。

不赞同者认为,幼儿期应先学好母语,把母语学好了,再学外语也不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确定了幼儿在发展中以情感体验,自身兴趣为重,改变以知识为中心的的教学做法。所以本文粗浅论述了从幼儿心理特征方面对幼儿的外语学习的影响以及对策研究。

一.关于幼儿园外语教学褒贬不一的声音。

〔一〕教育工作者

虞永平:

1、是否过了6岁就学不好英文了?

2、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有没有比英文更重要的内容要学?

3、与世界接轨真的要从幼儿学英文开始吗?幼儿承担的责任是否太重了?

4、我们有没有给予幼儿充分听、说汉语的机会?

5、学英文到底是谁的需要?幼儿的?家长的?貌似学者的商人的?

6、今天成千上万的英文教师,真正合格的有多少?

7、把英文作为幼儿园的课程内容有法律依据吗?

8、是否应该关注一下现今幼儿园课程的平衡问题?

史艳丽:

双语教学在幼儿园里面实施,我认为不能用一个标准来界定,我以为在幼儿园中进行英语教学,必须看你现在幼儿园的条件,是否是其它方面的活动都搞的非常好,是否幼儿有足够的玩的时间,是否你园具备良好的英语教师,孩子们是以听、说为主要学习内容,还是以背下几个单词为学习目的。

jane:

对幼儿是否可以双语教育,不是成人说了算。 而应该看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幼儿快乐就可以学,反之不学。其实我们在这里讨论了半天,也不过只是从成人的角度看问题,以成人的观点讨论问题。成人不能代表幼儿去选择,决定。真正应该讨论的是如何提高双语教师的素质问题,不是该不该进行双语教学的问题,(双语教学在国外的总多研究中都已证明可以进行)双语教学真正的关键还是教师,教法,观念的问题。如何建立规范的双语教师培训机制才是核心。

郭静

我见过有一些幼儿园的外语活动还是不错的,孩子很兴奋,觉得在外语活动中放松了自己,想大声的说话,并是很大的声音,有点象讨论。这与传统教学模式有些出入。这些幼儿园的英语老师也是把孩子的兴趣,情感放在了评价的第一位。并不迎合有些家长只想让孩子多记单词。

王娟

我认为要有很合适的教材,和称职的老师,幼儿是能从英语活动中受益的,对培养语感好处。

〔二〕家长

卫军

孩子上小学已 我觉得兴趣是最重要的,假如我的孩子因为学了英语,而有一定的压力,有了阴影,就得不偿失了。

小乔

孩子已上小学还是不错的吧,多学学好。学总比不学好。

李金娣

我认为发音挺重要的,要有好的老师,教对了学了才有用。我们幼儿园请的外教就不错。

穆林

我们孩子幼儿园老师也教英语,我觉的还可以,反正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了。

柳女士

我觉得孩子现在就应该好好玩,孩子感兴趣就学,不感兴趣不学也无所谓。但话说回来,看见别的孩子都学,自己有时侯也不想让孩子落后。

〔三〕幼儿

杨蒙蒙 4岁 喜欢,我姥姥说我英语歌曲唱得可好听了。

高鹏 4岁 恩。(你想画画还是说英语?)画画。

乔爱婷 5岁 喜欢呀,上次我在公园和外国人说HELLO 呢。他说什么我可听不懂。

李博 8岁 好玩,在幼儿园玩好多的游戏,也不用写作业。

李登耀 9岁 我不喜欢英语,小时侯不喜欢,现在也不喜欢。

二.客观的从理论角度论述。

(一)从幼儿心理特征方面来考虑。

研究者还利用核磁扫描技术对儿童和成人外语学习者大脑的活动情况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幼儿在学习外语时,大脑将外语贮存在"布罗卡斯区",即与母语相同的部位,而成人在学习外语时大脑已无法将外语贮存在该区,只能在大脑的另一部位重新建立记忆结构,新的记忆结构没有"布罗卡斯区"灵敏,在使用时还需要与"布罗卡斯区"建立联系。大脑中负责学习语言的部位"布罗卡斯区"在人的幼年时期非常发达灵敏,人们的母语即存贮在该区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该区域的灵敏性呈下降趋势。

国外学者曾对儿童学习母语和第二语言的胜利机制作过研究。例如Kim等人1997年的实验研究表明,很早就学第二语言的儿童,其母语和地二语言的学习中心几乎是在脑部的同一位置上;儿童如果能用学母语的机制去学第二语言,就会使第二语言的学习边的轻而易举。还有学者做了功能性核磁共振脑造影的研究,发现学习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时间相近,脑部处理这两种语言的区域就越靠近,甚至部分重叠。越早让儿童接触双语,儿童内在的语言学习机制就会越早接受两种不同的语言刺激,而独立的发展起来。可见,母语的学习和第二语言的学习相辅相成,不是对立的。

(二)从外语学习理论方面考虑。

孩子开始英语学习之前所具备的各种能力经常被忽视或低估。实际上,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有他们自己的世界,擅长按照自己的方式理解周围的事物,并且至少已经学会了一门语言。

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在谈到孩子的一般性发展时,皮亚杰(Piaget)认为孩子所接受的社会互动的质量和数量将会极大地影响他本身成长发展的速度。

维果茨(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理论(ZPD: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也强调了高质量的交往互动,如成人引导下的互动或与优于自身的同龄人的互动至关重要(1978:86)。

布鲁纳(Bruner)将这一ZPD理论比喻成"脚手架",喻示孩子在建构自己知识和能力大厦的过程中,他人的引导和帮助象脚手架一样必不可少。

Halliday也支持互动的观点,他认为"母语以及第二、第三语言的学习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它的表现形式就是自我与他人的连续不断的交流"(1975:139)

交际语言教学法则将理解和传递信息作为其核心思想,它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语言的准确性。费舍(Fisher:1990)也强调了人的思想发展中谈话的重要性。这正和维果茨的另一观点相呼应:将思想转化成语言的过程对刺激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对语言的意义进行商讨和协作谈话这一重要原则,在交际语言教学法所倡导的真实的、贴近生活的任务和活动中有充分的体现。在这种真实的活动中,学生们相互交流观点,共同解决真实的问题并达成一致的理解。显而易见,所有的学生都需要思考,交换观点不仅仅是表述客观事实;协作谈话具有真实意义,这才能够激发参与者的谈话兴趣。

孩子的任务是形成能够代表自己社会现实模式意义的语言系统.这个过程将在他的头脑中产生,是一个认知过程.但它的产生需要一个交际互动的环境.除了这种环境再也不可能有它产生的其他方法."(Halliday1975:139)

学习是一个积极的、认知发展的过程。孩子不应再被当作等待灌满的空罐子,而应是语言和思想的积极探索者。正如前文所讲到的,孩子已具有多种能力,这些都是构建新的能力大厦的基石。Barnes这样描述建构主义的论点:"我们每一个人必须通过不断理解周围的事物、积极构建自己的世界才能够达到学习目标"(Norman 1992:123)。费舍(1990)认为,注重以孩子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活动才能够使他们积极地参与、探索语言的意义和答案。

对于能够从认知角度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孩子,他们需要的是挑战和冒险。如果给予的任务或活动没有一定的挑战性或冒险性,孩子将永远无法独立。有些时候甚至停滞不前,丧失学习动力。但这些挑战也必须有教师或同学的适当支持,同时符合ZPD理论所提出的"新的知识必须在接近孩子发展水平的区域内,即'最近发展区'"。

这种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将学习过程看作是'从做中学'的过程- 学生语言系统的发展和形成主要是通过实际参与而获得的."(Skehan,in Willis & Willis 1996:20) 有关如何学习外语的讨论有很多。多年以来,人们总是把语言分割成独立的单位-传统上是结构单位或语法单位-一点一点教授给学生;然后学生自己把这些断续的碎片象玩拼图一样拼在一起去理解这门语言。

然而,孩子在学习母语时并不是这样一个过程。他们置身于广阔的语言环境中,吸收并使用完整的语言,并在更深层次的潜意识中逐渐理解其结构和语法。Lewis(1993)倡导外语教学应该从"多个词汇构成的语言段或完整的语言"出发,发展学生成功使用完整语言(段)的能力。Tough (Brumfit1991) 也曾讨论到课堂教学中"系统化语言"的作用。教师应该象母亲在家里一样,随时替换孩子谈话时所用语言中的某些词汇,构成新的完整的语言。

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的成人和孩子在课堂学习中所接触和练习的语言被局限在了"已经消化"了的句子的层次。但实际上,教师不应该如此简化学习的过程,而应该通过把结构化的学习途径具体化,从而使学生接触更复杂的语言环境。不管学生的学习习惯、喜好、能力、综合发展水平和语言发展水平如何,都能够跟得上这种学习方法。在少儿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多使用故事、歌曲和剧目等,使学生在可理解的、具有实际意义的语言环境中接触和学习完整的语言。

孩子在学习第一语言时并不选择语言环境,学习语言只是他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使用原有的知识去理解新的语言现象,从已知中建立未知,并通过"吸收或同化新知识"不断地调整思维方式。

(三)上述二者相互影响。

1.有益的方面。

美国康乃尔大学的研究机构在1996年第一期《自然》杂志上指出:成年人学习外语时使用的大脑部位与儿童有明显不同,导致成年人掌握外语的速度远远没有儿童迅速。成年人学外语的速度慢,掌握得远没有幼儿牢固,也较难形成基于"布罗卡斯区"的语感,所以,在幼儿期学习外语是有一定优势的。

儿童心理特征既简单又复杂。说其简单主要是相对成年人而言,说其复杂是因为它涉及儿童心理各个方面,而且很多是不易观察的内心世界。

儿童时期是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发展的初期阶段,也是发展思维能力和形成认知方式的重要阶段。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以及不同的环境对以上这些因素的发展和培养有重大的影响,因此这一阶段儿童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可塑性。

对外语学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篇7

[关键词]歌唱 个性能力 气质 性格 心理特征

当你看到孩子们放声歌唱,在歌声中翩翩起舞时,他们那一张张开心的笑脸,一个个活泼的身影,往往能深深地感染你的心灵,如沐春风,使你觉得这些孩子十分可爱,他们像是这世界上最快乐,最幸福的人。那么,歌声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呢?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什么好处呢?

歌唱,是人类用以抒感、交流情感的一种自然而普遍的形式,具有情感表达的直接性、生动性和透彻性。古人云:“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在各类艺术中,唯有歌声才如此直接地打动人的内心世界:唯有歌唱是音乐与语言的巧妙结合,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来表达人们内心丰富的情感。由于它是带有音乐的语言,因此在传情达意上最直接、最准确、最亲切、最易被人们所接受,也最富有感染力,最能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歌唱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诉诸听觉,却直达心灵,给人带来温馨、愉悦的精神享受,给予人无穷的力量和生活的情趣,完美的歌唱经常能以神秘的审美力量,把我们引入情醉心迷的精神境界。专家研究指出,初到人间的婴儿听到中速的抒情歌曲,就如同在母亲的怀抱里,感到格外亲切和舒服,因为早在出生前,他就听了10个月妈妈心跳的声音,这种心跳频率为每分钟72次左右,同中速的抒情歌曲节拍相似。欢快跳跃的歌曲同婴儿自己的心跳频率相吻合,听到这种歌曲,婴儿的哭泣声可以停止,变地安静而专心。幼儿期的孩子听到轻快活泼的歌曲时,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心情会变的愉快,而中速抒情的音乐能使儿童在舒适惬意的气氛中进入梦乡。歌唱对于青少年儿童仍不失其魅力,这一阶段的孩子情绪、情感日益丰富,但又缺乏稳定性,他们对情绪和情感的自我调控能力还处于发展过程中,还不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如果多听多唱健康向上的歌曲,他们的情感就可能逐步丰富稳定起来,从而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歌唱对学生(学习)能力、气质、性格潜在影响的实证调查

以下是科研小组对北京市一所中学初一到高三六个年级的部分同学所做的问卷调查的

结果统计与分析,由于各种原因,调查范围比较窄,但是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比较有针对性,调查结果也比较真实可信,能比较客观的说明一些问题。

表1―1各年级学习成绩前30名学生对歌唱喜爱程度统计表

调查统计表明:绝大多数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都喜欢听或唱歌曲,随着年级的升高,喜爱歌唱的人数有上升趋势。

表1―2各年级分别抽样反应灵活、举止大方、善于交际的30名学生对歌唱喜爱程度统计表

调查统计表明:气质特征好的学生大部分都喜欢听或唱歌曲。

表1―3各年级分别抽样品质善良、乐于助人、团结同学的30名学生对歌唱喜爱程度统计表

调查统计表明:性格品质好的学生绝大多数都喜欢听或唱歌曲,随着年级的升高,喜爱歌唱的人数有下降趋势。

图1―4歌唱对学生(学习)能力、气质、性格影响的成长曲线图

调查结果分析:问卷统计结果表明大部分学习成绩优异,气质和性格特征优秀的学生都喜欢歌唱,也充分说明歌唱对他们能力的提高,气质和品性的塑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图1―4可以看出,能力成长曲线呈正向上升分布,可见歌唱对学生能力的影响,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歌唱可不断开发学生的能力潜能,歌唱对学生能力的影响具有持续性。气质成长曲线呈平稳分布,可见歌唱对气质的影响趋于稳定性。性格成长曲线呈负向下降分布,歌唱对学生性格的影响呈下降趋势,并达到稳定状态,表明学生的性格特征到一定的年龄段就已固定,可见,歌唱对学生性格的影响具有间断性。

二、歌唱对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及作用

关于个性,一般认为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一个方面,与心理过程有密切关系。个性是在心理过程进行和发展中形成的,并且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在心理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特点,就构成了个性心理特征。心理学把这些特征概括为能力、气质和性格,心理学上关于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理论,对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要想全面的了解人,必须首先了解个性,弄清楚是什么导致人们的个性差异,人的生活环境和个人兴趣爱好对个体产生何种影响。如今,艺术尤其是音乐确实已悄悄地进入了每一个家庭,并开始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当前没有什么艺术想歌唱那样,拥有众多的参与着。歌唱作为人们生活实践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会产生多大的作用,对他们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会有何种影响呢?

1、歌唱对学生能力的影响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人所共有的最基本的能力,又称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21世纪是国际竞争的世纪,音乐已成为脑科学家探索人类智慧奥妙的重要研究对象。大量心理研究都充分证明了音乐学习对平衡左右脑、丰富人的感知起着重要的作用。歌唱学习涉及人的认知、技能、语言与情感等领域,他可以开发人的智力、通过音响和音乐形象,唤起人们对相关视觉印象、听觉印象等有关事物的联想,促使人的身体多种器官的协调发展。同时歌唱时学生要用大脑思音、目光视谱、耳闻音响,这一过程中感知力、注意力、模仿力、记忆力及语言能力等在无形中都得到锻炼。美国心理学家德纳在他的《多元智力》中就提出音乐是人类智力的一种存在方式,类似“莫扎特效应”的研究,已证实了音乐在提高人类思维、推理和创造力中所发挥的奇迹。

观察力是指人们通过观察、感觉和知觉,使自己同外部世界联系起来而认识客观世界的带有个性特点的能力。学生通过良好的观察力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开发智力,而歌唱正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力的有效途径。在演唱过程中通过对音乐形象的刻画与分析,使学生较准确和迅速地了解其特征,在音乐空间内描绘事物的各个方面,造成形象上的空间立体感,这样学生观察力的敏锐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记忆力是指把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或从事过的活动在头脑中蓄存起来并再现出来的能力。歌唱则可 以利用其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和语言性特点,借助音乐形象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记忆力。1998年至2002年,中国香港大学临床神经心理学家陈美龄及其同事研究表明,有音乐学习经历的人有很强的词汇记忆能力,那些坚持音乐学习的人,其非文字记忆能力很强,可见,喜欢歌唱有助于通过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而促使其智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想象力是指在人脑中对以往形成的若干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能力,它在创造性活动中具有加速器和催化剂的作用。爱因斯坦曾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歌唱音乐形象的无语义性能把学生带入想象的世界中,让学生欣赏歌曲《春天》,首先启发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理解歌词,用想象产生一幅春天的画面,然后,在启发他们从“画”转入到“音乐”中去。听着音乐,他们仿佛就站在矮篱笆旁,看到黄色的迎春花开了,听到了冰雪融化的滴水声……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无论是让学生感受自然美,或理解社会美,都能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诱导和激发他们的丰富想象力。

2、歌唱对学生气质的影响

气质是指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情绪和情感体验的快慢、强弱,表现的隐显以及动作的灵敏或迟钝方面。气质在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社会生活实践,在后天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并受到人的世界观和性格等控制。决定人的气质的既有遗传素质因素,但更为重要的是人的教育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从定义上看,气质主要表现在情绪和情感发生的速度、强度、外部表现和活动灵活性方面特征的综合,可见,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内在特征将决定他的气质表现。首先,从情绪谈起,情绪是个体受到某种刺激而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一切情绪都是主体生理或心理的反应,情绪通常表现为愉快与烦恼、紧张与松弛、兴奋与抑制等方面。人的情绪变化将对人的身心产生直接影响。如,社会生活中由于生活和学习压力所引起的许多负面情绪(恐惧、焦虑、冷漠、抑郁等)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利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绪复杂而不易控制,但人的情绪具有适应、动机、组织以及信号功能,人们可以借助音乐活动、体育锻炼等注意力转移的方法进行调节,尤其是歌唱对人的情绪调节是通过音响来影响人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而实现的。由于每首歌曲的节奏、速度、音调等都不尽相同,从而可表现出不同的情绪调控效果,节奏明快的音乐使人心跳加快,肌肉绷紧,情感振奋;旋律优美清新的歌曲使人产生快乐、恬静的情感;而节奏舒缓、音调幽雅的音乐具有阵痛、降压、镇静和安定情绪的作用。经常被音乐熏陶的学生,均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往往个性开朗、心胸开阔,利用歌唱对情感进行调节,将日常生活的情感经过调整而艺术化,从而使人的情绪活动保持一个较高水平,具有较高的自我认知,自我调控能力,进而塑造良好的气质风度。

情感是气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情感丰富与稳定程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气质。心理学家说:人类歌唱是为了自我安慰;教育家说:歌唱能使人情感丰富、情思细腻、人格完善。歌唱是情之所使,兴之所至,它使人们充分抒发心灵的百般情感。歌唱对人有巨大的影响,它能够直接而又强烈地影响人的情感,触及人的心灵深处。其根源在于它与人的心灵、人的生命和律动保持着高度的“同构”。苏珊;朗格指出:“我们叫做音乐的音调结构,与人类的情感形式――――增强与减弱,流动与休止,冲突与解决,以及加速、抑制、极度兴奋、平缓和微妙的激发,梦的消失等等形式在逻辑上有着惊人的一致,音乐是情感生活的音调摹写。”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证明,人的情感活动与音乐的运动状态具有心理感受上的一致性,且都有时间上的持续性和过程性,在运动状态上又都表现为力度的强弱和节奏的张驰以及色调的明暗这样一个动力性过程,当音乐所展示的音响运动过程与人的感情发展过程相吻合时,就会引起心理上的强烈反应,产生情感共振。音乐作为美的载体,其孕育着丰富的爱,歌唱以崇高净美的音乐语汇和感人致深的歌词语言唤起人们的爱心。一首幽雅舒缓、感情温和的摇篮曲,是朴实纯洁的母爱之声;一首庄严雄伟、情感豪迈的祖国颂歌能唤起人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一首如诗如画的小夜曲,又把你带到了甜蜜的爱情之中……歌唱艺术以各种美的内容和形式来唤起我们爱人、爱己、爱自然、爱故乡、爱祖国的情感。

3、歌唱对学生性格的影响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的个性中最重要、最显著的心理特征,它在人的个性中起着核心的作用,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集中表现。它体现出一个人的社会性及全部精神面貌,影响着人的成长。性格有积极的性格特征和消极的性格特征,积极的特征对人的成长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古今中外对人类文明进步事业做出较大贡献的杰出人物的性格品质中,追求真理、勇于创新、自信、坦诚、谦逊等特征对他们的成就有重要影响:而消极的性格特征对人的成长则起到限制作用。

对于学生来说,他的性格特征有助于学业的成功。歌唱艺术的旋律美、歌词美、声音美,都可以使学生心旷神怡,精神振奋,从而激发学生的美好向往和对学习的愿望,激起意志上的努力,是任何其他教育方式所无法比拟的。凡喜欢音乐,热爱歌唱的学生,大多热情大方、活泼开朗、思维敏捷、自信心强、善于交际,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多听多唱可逐步丰富学生的情感和精神追求,进而渐渐形成情绪稳定、积极向上、充满自信的性格。那些朝气蓬勃、雄壮有力、抒情优美、欢快活泼的音乐,都会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产生积极的作用。歌曲以感人致深的音乐和具体形象的语言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寓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还能使他们正确地认识生活,认识客观世界,使他们的精神不断得到升华,从而形成良好的性格。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形象生动的歌词,再加上坚定有力的旋律,可极大的鼓舞学生,使他们明白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明白生活道路的坎坷与艰辛。学生们通过日积月累的感染和熏陶,激发起内心的真实情感,使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学生们的行动,从而培养他们坚强的性格。

塑造学生优良性格品质是现阶段教育的主要目的,也是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形式,对于学生优良性格品质的塑造有着不可替代的功效。古希腊的哲人认为:“音乐教育比其他的教育都重要的多……如果教育方式适合,它们就用美来滋润心灵,使它也就 因而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而丑化。”就拿歌曲来说吧,其本身就有教化意义一歌曲表现词曲作家的人生观、世界观、人格、伦理道德等。这些情况,在音乐结构里,通过音乐美的形态被外化出来。安塞尔美说:“音乐的形成力是人的伦理的本质的表现行为,也可以说音乐是人的伦理的美的表现。”一首歌曲具有高度概括性,天然赋予其某种情绪、精神和情感,当我们聆听时,即使不知道它的作者、背景和歌词,也总能感受到它表达的情绪并受到感染。另外,对歌曲音响的接受是最为“自然”的,其“潜移默化”的教育效能是其他教育方式所无法比拟的。(8)由于声音对人的内心具有强烈和直接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无意注意,所以在音乐审美情感反映中,人的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处于协调状态,整个心灵获得充分自由。

三、流行歌曲对青少年学生的负面影响

前几天,我收听一家音乐台的热线节目,为使节目办活,主持人出了几道问答题,说答对了有奖。其中有道题是:“《一千个理由》的演唱者是谁?是哪年生的?是由哪家文化公司推出来的?”这时马上有一专科学校女生通话抢答,全对。

从一位家长的口中了解到他儿子在读高中,以前成绩一直很好。今年来,成绩明显下降,每天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录音机听流行歌曲,特别是粤语歌,随着音乐响起,他飘飘然了,时而神采飞扬,时而神情恍惚。晚上常很晚回家,问他,他说自习去了。这次考试英语考了65分,问他为什么,他才说实话,上星期在“OK”厅打擂台,老板说他的歌唱得简直和香港的x x的一模一样,说他有出息。

一位中学音乐老师这样和我抱怨,学生对课堂上的音乐作品根本不感兴趣,课上刚宣布本节课学习的内容,马上就招来学生一片失望的叹息声,有的学生甚至直言提出学唱X X流行歌曲。

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流行歌曲已经侵害了学生身心健康,不仅仅是学习上,还涉及到道德修养和人生观的问题,这是绝对不能轻视的。

当前,在流行歌曲欣赏者中,青少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中小学中“大流行”;中央电视台《焦点时刻》节目,曾对小学生所唱的歌曲作了抽样调查,被调查的小学生唱的都是流行歌曲,且绝大多数都与“情”“爱”有“缘”。此种现象令人堪忧!如何引导青少年去欣赏高品位的音乐艺术,学唱健康向上的歌曲,从音乐欣赏中吸取精神力量,提高道德修养,激发爱国热情,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不能不说是摆在我国教育界、音乐界、新闻界,乃至全社会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在当前我国青少年中广泛流传的流行歌曲中,夹杂了一些格调不高的作品,而这些作品借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制作出一些格调低下的磁带、影蝶、录像带,有的还配上一些摩登女郎娇媚造作、式动作、买弄的画面;有的歌曲其歌词故作深沉,读后不知所云,有些甚至语法不通,词不达意;有的歌曲本来就写得肤浅,可演唱者却大做文章,演唱时处理的娇柔做作,无病……这些东西在青少年中传播,必然使他们的学习不专心,胡思乱想,追求低级趣味的生活方式,迷失奋斗目标,产生不良后果。

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使他们既是流行歌曲的承受者和消费者,又是检验者和评判着。其次,音乐老师应具备相应的教学水平,加强基础音乐教育,让学生真正掌握一般音乐欣赏应具备的常识,多组织欣赏优秀作品,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再次,电台、电视台不应只从经济效率考虑,对播出的作品要净化、美化青少年心灵的角度出发。制作出版部门要在选题、制作质量上严格把关,杜绝生产、出版质量低略,内容庸俗、颓废的音乐产品。

只要社会各界联合起来,抵制不健康的音乐文化,重视青少年的全面培养,中国的未来将充满希望。

四、结语

篇8

关键词 农民;心理行为特征;新型农民培训;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42;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396-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是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关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现在和未来[1]。勿庸置疑,农民培训是现阶段提高农民素质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手段。农民作为一类特殊的群体,在学习中体现出其特殊的心理行为特征。因此,农民培训必须以农民在学习中的心理行为特征为立足点,构建独立灵活的新型农民培训,为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1 农民在学习中的心理行为特征分析

1.1 实用功利性

一般而言,人的学习行为是根据个人的需求、问题、感觉与希望,为实现某个目标所采用的一系列问题解决行为,是一种主动选择的行为。它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可以是提高修养、掌握技术、拓展世面,也可以是满足欲望、打发时间等。但是对于农民这样一类群体,他们的学习行为发生则带有特别明显的实用功利性[2]。农民的学习行为通常是迫于一定的生活和社会压力,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处理实际问题、解决政策疑惑等。他们学习就是为了切实带给他们看得见、用得上的好处,这样的学习带有很强的针对性,学习效果通常在生活中可以很快得到验证。从实际情况来看,农民对于能够取得技能资格证书的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的积极性最高,实用技术培训次之,政策法规培训较低。同时对于某些新技术的学习,农民通常会考虑成本、劳动力投入、产出、产值等多个环节。增产效果明显但是成本高的,他们普遍不感兴趣;增产效果明显但是费工费力,他们同样不会接受。

1.2 经验指导性

农民所掌握的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技术,甚至一些生活技能大多是经过世代积累并流传完善的经验积累体。这些技能都是因一定的科学性而存在,但是对于农民而言,他们无法用科学的理论去解释和理解这些技能,只能作为一种实践证明的经验教训,影响指导着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学术界一致认为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具有双重性。经验既是学习的助力又是学习的阻力,即它虽然是学习的重要资源,引发学习的兴趣,但它也会造成偏见或先入为主的看法,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农民正是这样一类典型群体,掌握了大量的经验,指导着日常生活,对以后的学习造成了一定影响。他们喜欢按照常规经验办事,经验中没有的,没见过的就不相信,即使听专家讲过、书本上看过也很难下决心。反之,他们看到别人,尤其是自己采用某种技术获得成功后,他们会坚定的继续采用这项技术并长期不变。

1.3 效率低下性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仍然落后,农民的基本素质普遍偏低,接受过的教育程度低下,记忆能力、接受能力、自学能力、应用能力等一系列学习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衰退。每天大量的体力劳动会让他们产生疲劳感,身心疲惫不仅会有碍学习效率,更会消弱学习的积极性。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农民学习的效果。同时,农村的学习环境相对于城市来讲,具有很大的干扰因素,诸如生计、农活、家务、赌博风气等,通常在农民生活中很难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培训中很少有农民会认真记录,对于理论实际、语言通俗的知识点印象深刻,对于充满学术语言的培训容易厌倦,甚至会加以抵制。

1.4 保守学习性

尽管近年来因为国家的一些优惠政策,农民收入有了较大提高,但就总体而言,我国大多数农民的收入消费水平还处在较低的层次上。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 919元,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 109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例高达3.23∶1。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为13 471元,农村居民为4 382元,城市是农村的3.07倍。可以看出,尽管农民逐年增收,但是城乡差距依然明显,农民消费增长乏力仍然难以改变。随着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开支越来越大,农民除了日常必须开销外,通常增加预期储蓄以备不时之需。因此,农民普遍不愿意自己掏钱去学习,特别是当前变相推销农药、化肥和饲料的农民培训比比皆是,导致农民对于许多农民培训持怀疑态度,不愿意浪费时间和精力,甚至产生抵触心理。

2 针对农民学习中心理行为特征的新型农民培训策略

鉴于农民在学习中的上述特征,科学地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势在必行。科学地分析农民在学习中的心理行为特征,可以有的放矢地组织和进行新型农民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讲道德、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更可以为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持。笔者认为,在新型农民培训中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2.1 按需而授,注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农民在学习中的实用功利性的最直接体现就是有明显目的的去选择学习。因此,新型农民培训必须要以农村发展需要和农民需求为前提,科学地分析农业、农村、农民现状,分类选择不同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如针对农民群众在农业生产中种养技术、劳务技能普遍低下等实际,应重点贯彻 “农业技术培训与产业相结合,劳动技能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的方针,开展技能培训。针对当年流行性病虫灾害、农村普遍性法律案件等密切关系到农民致富和农村发展的问题,进行相关内容的专题培训,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切身利益等。

2.2 摸底调研,确保培训安排的科学性

全面掌握当地农业、农村、农民的具体情况,是开展培训工作的基础。主管部门必须掌握当地主导产业主要生产环节、农民外出务工的趋势和相关订单、当地培训师资场地以及培训资金等详细情况,综合制定灵活的农民培训计划。在培训时间安排上,除劳务技能培训以外的农民培训,应该选择在农闲或农忙中适时适地的短期技术培训与指导,使农民当场就能实际操作和应用,学了就会,会了就用,用了就见效[3]。在培训地点的选择上,尽可能让培训指导走进现场,使培训更为形象、生动,贴近生活。在培训师资的选择上,劳务技能培训应该选择有一定师资力量专业职业技能学校的中长期培训为主。实用技术培训的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当地或者某个领域范围内的知名学者以及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也可以选择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养殖大王”、“种植大户”、“经纪能人”等乡土人才。这些人不但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具备与农民沟通交流能力。这将直接影响农民对知识的接受和学习氛围。培训对象的选择上,则应以乡、村干部,种养大户、致富能人为主,他们是农村致富的骨干力量,学习和接受能力较强,思想理念较为先进,首先使他们掌握一些科学技术,提高生产经营能力,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对于农村全面致富能起到很好的辐射推动作用。

2.3 创新形式,提高培训效果的高效性

农民培训是一项务实和创新并举的工作,培训内容要务实,形式则需要创新。围绕农业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多样化的培训形式是提高农民培训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讲座与交流、观摩与实践、培训与订单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总结吸取各地优秀农民培训经验,编写农民易接受的顺口溜、技术要点、明白纸等通俗载体,适当引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开发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作长期定时的科教宣传板块[4]。同时,农民培训在教学上必须注意控制适度的内容量,把握适当的知识深度,筛选实用的内容信息,有效地将教学内容与农民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以增加培训效果,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4 建立基地,增强培训示范的样板性

培训基地的建设能够直接迎合农民直观现实的心理,对培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前大多数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还较低,对一些技术问题的评价和结论往往是急功近利,他们看到技术确实有效时才肯采用,对任何技术都要亲自“实践”检验才肯相信。因此,在培训过程中,要分产业、分行业、分区域建立培训基地,配套基础设施,规范培训流程,完善培训制度,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种养小区、产业基地建设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示范样板作用,带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使培训基地成为农民群众学习技术的阵地、开展培训的课堂、学用科技的平台。

2.5 统筹规范,加强培训管理的统一性

农民作为一群朴实善良的群体,内心也渴望自身知识和技术的提高。但是当前大多数农民培训涉及部门单位较多,管理较为分散,农民培训工作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农民培训工作必须形成由政府统筹,特定部门牵头,农业、财政、劳动、教育、科技等相关部门共同合作参与的综合服务体制,并设立专门办公室,统一规划、集中管理、有效整合资金、师资、场地、教材等培训资源,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的培训资源整合和工作统一,使农民培训的效益达到最大化[5]。并适时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民办培训机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参与到农民培训工作中来,壮大农民培训队伍。这样统一化的培训管理,明确了培训任务和计划,促进了各部门分工协作,保障了农民培训的经费来源,从而彻底改变现阶段各部门各自为政、多头管理、内容重复、场次频繁、效果低下的农民培训现状,同时也可以杜绝个别单位、企业打着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农民培训的幌子变相收费和推销产品的行为发生,提高农民对培训的信任度和积极性。

3 参考文献

[1] 彭玉林.区域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农村教育,2010(8):33-35.

[2] 郭琛,胡胜德.基于农民工消费心理行为特征的消费信贷需求研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31):33.

[3] 朱建红,庞海艳,孙艳丽.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24):395-396.

篇9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核心竞争力 人才特色 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吴炜(1975- ),女,江苏建湖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南京 21117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4-0083-02

随着教育大众化的深入,用人单位对高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大学生树立竞争意识、蓄积力量、培养自己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在就业市场找到位置的关键。综观在就业市场笑傲江湖的高校毕业生,可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有自己独特的服务社会的本领和优势。因此,对于迫切需要提升其“产品”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高校而言,凝练出人才特色来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其面临的严峻课题。

一、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诠释

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指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所拥有的有价值的、独特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和替代的竞争能力,是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能使大学生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核心能力,即能创造性地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独特能力,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特异性。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作为大学生所特有的就业优势和能力,应该是不同的成长背景、环境塑造、学校培养模式以及自身先天素质的差异所形成的个性化发展的产物。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异性表明,大学生就业核心能力越突出就越难以效仿,其优势就越明显、越持久。

2.整合性。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是个体综合能力的反映,是不同的知识结构、业务技能、综合素质的总合,是通过同化、顺应、重组等多种方式实现的。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整合程度越高,其就业竞争力就越强,也就越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3.过程性。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与其气质品性、行为模式、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度,其培育取决于知识、经验、理念的不断学习、长期探索和逐步积淀,必须经过一个长期优化整合的发展过程,短期内难以被模仿和复制。过程性保证了拥有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学生在一段时期内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

4.发展性。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考核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不断发展、完善、提高的走势。因此大学生应该适应现实社会的变化,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满足社会的客观需求,使其就业核心竞争力处于动态发展不断提升之中,这样大学生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

虽然人们对于就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的认识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不是诸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各要素经过有机的协调整合,并不断加以培育、发展,从而形成大学生在面临市场竞争时独具特色的优势与能力。因此,要培养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识别和确定核心要素是前提。大学生要具备就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具有一定的就业优势,有优势才有实力,有实力才有发展,这种发展产生于各种要素所形成的合力:专业理论的积累养成理论能力,广博知识的拓展表现个人魅力,训练有素的专业技能实现职业能力,全面培养的综合素质挖掘发展潜力(如图1所示)。

二、人才特色是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高校一旦培育出自身的人才特色,势必在培育竞争壁垒、抢占市场份额方面发挥作用,成为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篇10

关键词:铅锌矿;地质特征;物质来源;成矿条件;微量元素;成矿动力背景;秦岭;陕西

0引言

秦岭地处中国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缝合部位,其西端位于甘肃省境内,东段延伸至河南省西部,主于陕西省南部与四川省的交界处,长约1 500 km。本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具有成矿规模大、矿种多、矿床成因复杂、成矿时代跨度大等特征,是中国重要的铅、锌、钼、金、汞、锑、钴、镍等金属的矿产地。

陕西秦岭的铅锌资源十分丰富,矿床规模多以中小型为主,个别达到大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陕西省秦岭共发现矿点以上矿产地(含矿点)80余处[1],主要分布于南秦岭泥盆系地层中,代表性矿床有凤太矿集区中的铅硐山铅锌矿和八方山铅锌矿、山柞矿集区的桐木沟铅锌矿和银硐子银铅锌矿、镇旬矿集区的锡铜沟铅锌矿,其次分布于旬北盆地志留系地层中,以泗人沟铅锌矿为代表。近年来,在扬子地台北缘震旦系地层中发现了马元铅锌矿床[2],在奥陶系、侏罗系、白垩系地层中也发现了铅锌矿点。

20世纪50年代后,陕西省地质矿产开发局对该区进行了1∶200 000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普查。进入80年代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陕西省地质矿产开发局以及“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在陕西秦岭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34]。薛杉等对陕西铅锌矿进行了矿床成因研究[56];贾润幸等对陕西典型铅锌矿床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714];赵国斌等对陕西铅锌矿床进行了分布特征和成矿规律等研究[1519]。在全面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对不同矿集区内铅锌矿床的成因类型、时空分布规律、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系统总结,对成矿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探讨。

1矿集区的成矿背景

陕西铅锌矿集区位于南秦岭海西―印支褶皱带。根据大地构造单元和铅锌矿产的空间分布,将其划分为4个矿集区,分别为凤太矿集区、山柞矿集区、镇旬矿集区以及马元矿集区(图1[19])。这些矿集区集中了陕西主要的大中型铅锌矿床,如马元铅锌矿床、铅硐山铅锌矿床、桐木沟铅锌矿床等。矿床类型以热水喷流沉积型(SEDEX型)和密西西比河谷型(MVT型)为主。

1.1凤太矿集区

凤太矿集区南北两侧均被区域性大断裂所限制,北侧限于走向近东西的凤县―山阳断裂,南侧限于走向近东西的酒奠梁―王家院断裂,向东延伸并入江口―镇安―板岩镇断裂中,北东向、南东向分别被太白花岗岩基、华阳岩体切割[1921]。该区控制了铅硐山、二里河―八方山、银母寺、峰崖等一批大中型铅锌矿床。该矿集区矿体产于3个不同的层位,大部分矿体赋存在与星红铺组接触处的古道岭组顶部硅岩中,在古道岭组上部的结晶灰岩中也有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与围岩整合产出,还有少量矿体赋存在星红铺组千枚岩与灰岩透镜体的接触处。

1.2山柞矿集区

山柞矿集区位于柞水断陷盆地内,北侧限于商丹大断裂,南侧限于山阳大断裂。断裂两侧有一系列基性―超基性岩体和中酸性岩体侵入。盆地内褶皱构造以北西向的线形褶皱为主,主要为营盘―二峪河―过风楼复向斜及其两侧的2个大背斜[18]。矿体主要赋存于泥盆系青石垭组下段的深灰色绢云千枚岩及其上段的绢云结晶灰岩中。本区已经发现银硐子铅锌银矿床、桐木沟铅锌矿床以及小河口和黑沟等铅锌矿床,均为典型的热水喷流沉积型矿床。

矿床产地:1-银洞梁;2-手搬崖;3-峰崖;4-铅硐山;5-长沟;6-八方山;7-银母寺;8-王家楞;9-银硐子;10-黑沟;11-桐木沟;12-银洞沟;13-锡铜沟;14-月西;15-大黑山;16-大岭;17-赵家庄;18-泗人沟;19-关子沟;20-南沙沟;21-山西沟;22-马元

1.3镇旬矿集区

镇旬矿集区内褶皱和主干断裂均呈东西向或者近东西向延伸,北侧限于镇安―板岩镇断裂,南以旬阳志留系与泥盆系不整合面为界限,总体为一大复式向斜带,主要包括2个构造单元,即金鸡岭复向斜和南羊山向斜。区内铅锌矿床分别赋存于泥盆系和志留系地层中。矿体在泥盆系地层中主要位于大枫沟组上段的泥质灰岩和生物灰岩中,代表性矿床有锡铜沟铅锌矿床;在志留系地层中,含矿层位集中于双河镇组和下志留统梅子垭组中,代表性矿床有泗人沟、关子沟、南沙沟等中型铅锌矿床,近几年还发现了黄石板、周家沟、大磨沟等矿床(点)。

1.4马元矿集区

马元铅锌矿集区位于扬子陆块北缘汉南地块,北侧限于勉县―洋县―镇巴弧形断裂带。区内构造总体上为一大型穹窿构造,由前震旦纪形成的结晶基底和震旦纪以来的沉积盖层组成双层结构。基底由新元古代火地垭群及澄江期中酸入岩等组成。盖层由上震旦统―下寒武统碳酸盐岩碎屑岩系组成。矿体主要赋存在上震旦统灯影组角砾状白云岩中。

2矿床主要成因类型及特征

秦岭铅锌矿床的成因类型主要以SEDEX型和MVT型为主,大部分矿床受到后期不同程度的改造[2223]。其中,SEDEX型矿床储量占全省储量的80%以上,主要赋矿地层为泥盆系,部分产出于旬北盆地南缘志留系地层中;MVT型铅锌矿床目前只在扬子板块北部陕西省南郑县马元地区碑坝隆起翼部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发现,以马元铅锌矿为代表。不同矿集区不同时代的典型矿床特征见表1。

2.1热水喷流沉积型矿床

陕西秦岭SEDEX型矿床分布较为广泛,在各个矿集区均有一批大中型铅锌矿床产出。笔者以各个矿集区内的典型矿床为例进行说明。

(1)凤太矿集区铅硐山铅锌矿床:

铅硐山铅锌矿床(图2[18])的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水柏沟―铅硐山复式背斜西部倾伏端的南分支――铅硐山倒转背斜中[18],受背斜控制明显。背斜的鞍部、倒转翼及其倾伏端是矿化最富集、矿体厚度最大的部位。

该矿层位于中泥盆统古道岭组生物微晶灰岩和星红铺组千枚岩之间。矿体以整合的鞍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其中,主矿体已控制延长1 067 m,平均厚36 m,延深454 m[18]。矿石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铁矿,含少量黄铜矿和毒砂;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和铁白云石,含少量方解石和重晶石。矿石结构包括它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交代溶蚀结构以及

矿集区带马元矿集区凤太矿集区山柞矿集区镇旬矿集区

主要矿床马元(大型)银洞梁(大型)、铅硐山(大型)、八方山(中型)、峰崖(中型)、手搬崖(中型)、 银母寺(小型)银硐子(中型)、桐木沟(中型)、黑沟(小型)南沙沟(大型)、黄石板(中型)、锡铜沟(中型)、泗人沟(中型)、关子沟(中型)、红土坡(中型)、韩氏沟(中型)

典型矿床马元铅硐山桐木沟泗人沟锡铜沟

大地构造位置扬子板块北部碑坝古陆核活化杂岩区铅硐山―水柏沟复式背斜西部倾伏端南秦岭礼县―柞水华力西褶皱带东段南秦岭印支褶皱带与北大巴山褶皱造山带衔接部北缘岷县―两当―镇安大断裂南侧,羊山复向斜西部

赋矿地层震旦系泥盆系泥盆系志留系泥盆系

矿床类型MVT型SEDEX型SEDEX型SEDEX型SEDEX型

容矿岩石主要赋存于角砾状白云岩中生物微晶灰岩、生物礁灰岩、绢云千枚岩、铁白云石千枚岩绢云千枚岩,黑云角岩和黑云方柱角岩粉砂质千枚岩,灰色生物碎屑灰岩、粉砂岩生物碎屑灰岩、生物礁灰岩、白云质灰岩

矿体产出方式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呈鞍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呈层状、纹层状产出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呈板状、透镜状、脉状切层产出

主要矿物组合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辉银矿白云石方解石重晶石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石英方解石铁白云石重晶石闪锌矿黄铁矿方铅矿磁黄铁矿方解石石英钠长石绢云母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白云石方解石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黝铜矿石英方解石绢云母白云母

特征矿石构造以角砾状构造为主,局部为块状构造、脉状构造、网脉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团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角砾状构造、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千枚状构造、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斑杂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块状构造

围岩蚀变白云岩化、弱硅化、重晶石化、碳化硅化、重晶石化、铁白云石化钠长石化、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重晶石化

铅锌含量Zn为1.05%~1082%,平均4.03%;Pb为055%~7.54%,平均2.23%Pb为1.07%;Zn为768%Zn为0.5%~10.0%,平均13.41%;Pb为100%~4.00%Zn为1.37%~36.0%,平均5.36%;Pb为067%~5.68%,平均0.37%Zn为0.46%~6.18%,平均3.34%;Pb为029%~100%,平均0.89%

资料来源文献[24]文献[19]文献[19]文献[25]文献[18]

假象、包含、共边结构等;构造主要有角砾状、条带状及团块状。其围岩发生硅化、重晶石化、铁白云石化。矿石的有用组分为Pb、Zn;Pb的平均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173%,Zn为768%,Pb与Zn的平均含量比值为0.23。

(2)山柞矿集区桐木沟铅锌矿床:

桐木沟铅锌矿床位于南秦岭礼县―柞水华力西褶皱带东段的葛条坪―马鹿坪向斜北翼(图3)。区域构造线呈近东西向,岩石区域变质程度低,岩浆活动不显著。

该矿体主要位于中泥盆统青石垭组下段的绢云千枚岩、黑云角岩和黑云方柱角岩中。目前,已圈出锌矿体8个,铅矿体1个。其中1号主矿体锌储量占矿床总储量的96%,与围岩整合产出,已控制延长1 380 m,斜深499 m。矿石矿物较为简单,金属矿物主要为闪锌矿和黄铁矿,方铅矿、磁黄铁矿次之;脉石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石英、绢云母等。矿物常呈细粒它形结构、交代结构、碎斑状结构等;构造主要有条带状、层纹状、角砾状构造。与成矿有关的蚀变主要为钠长石化、黄铁矿化、毒砂化[19,26]。矿石的有用组分为Pb、Zn;Pb含量为10%~40%,Zn为05%~100%,最大值达1644%,平均为284%。

1-下石炭统二峪河组千枚岩;2-上泥盆统下东沟组千枚岩夹大理岩;3-中泥盆统青石垭组上段二层绢云板岩;4-中泥盆统青石垭组上段一层钙质板岩;5-中泥盆统青石垭组下段绢云千枚岩、黑云角岩和黑云方柱角岩;6-中泥盆统池沟组上段长英角岩、大理岩;7-中泥盆统池沟组中段黑云角岩、粉砂岩;8-角砾岩;9-断层;10-矿体;11-地质界线

(3) 镇旬矿集区泗人沟铅锌矿床:

泗人沟铅锌矿床位于北大巴山造山带与南秦岭印支造山带的缝合部北缘[8],即扬子板块北部活动大陆边缘裂陷沉积盆地东段,镇旬古生代沉积盆地的南缘。该区地层经受过浅变质作用[27],变质程度一般仅达低绿片岩相。

该矿体主要赋存于中志留统双河镇组地层中,容矿岩石主要为灰绿―灰色粉砂质千枚岩、生物碎屑灰岩,局部夹砂质条带。经勘探,圈出3个矿体,其中Ⅰ号矿体为其主矿体,长1 800 m,控制延深460 m[28],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受层间破碎带控制。矿石矿物以闪锌矿和方铅矿为主,含黄铜矿;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绢云母、绿泥石、白云石、方解石次之。矿石结构主要有不等粒晶粒结构、胶状结构等;矿石构造为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其次有千枚状构造、脉状构造。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Pb含量为067%~568%,Zn为137%~360%[25,29]。

2.2密西西比河谷型矿床

该类矿床以马元铅锌矿为代表(图4[11])。矿床位于扬子地台北缘碑坝隆起东南缘一带。矿化带长大于60 km,宽10~200 m,可分为南、东、北3个铅锌矿化带,已圈出40余条铅锌矿体,赋矿地层为震旦系灯影组角砾状白云岩中。矿体长100~2 560 m,厚08~3253 m。锌含量为105%~1082%,铅为055%~754%。该矿床矿石矿物主要为闪锌矿、方铅矿,含少量黄铁矿、辉银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方解石、重晶石次之。矿石构造以角砾状结构为主,角砾多为白云岩,局部为块状、脉状。矿石结构以中―细粒结构为主。该成矿带受地层层位控制,具有形成超大型矿床的前景[12,24]。

3讨论

3.1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在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大量统计的基础上,笔者总结了四大矿集区典型铅锌矿床铅锌元素背景值和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2~5、图5~7)。

从表2可以看出,在凤太矿集区,泥盆系星红铺组和古道岭组地层中Pb、Zn平均含量均比地壳克拉克值高,可能为该区铅锌矿床提供了部分金属来源。在山柞矿集区,泥盆系青石垭组地层中Pb、Zn含量背景值分别为7.3×10-6、60×10-6,池沟组地层中Pb、Zn背景值分别为208×10-6、86×10-6,基本都低于地壳克拉克值,显然泥盆系不是矿源层。在镇旬矿集区志留系双河镇组地层中,Pb、Zn平均含量分别为1382×10-6、139.24×10-6;在梅子垭组地层中,Pb、Zn平均含量分别为24.1×10-6、117.4×10-6,均高于地壳Pb、Zn的克拉克值,暗示志留系地层可能为成矿元素Pb、Zn的来源之一。在马元矿集区,赋矿地层灯影组中Pb、Zn平均含量

分别为12×10-6、71×10-6,均低于地壳Pb、Zn克拉克值,但是在灯影组下部基底岩系火地垭群和澄江期花岗岩中,Pb、Zn平均含量为地壳Pb、Zn克拉克值的5倍左右,说明火地垭群和澄江期花岗岩可能为成矿元素的主要来源之一[24]。

硫同位素变化范围相对较大,暗示本区硫化物中硫的来源不是单一的,而很可能是来自当时海水硫酸盐的还原硫与深部硫的混合源。山柞矿集区桐木沟、银硐子矿床的δ(34S)变化范围很大,为(-19~251)×10-3上述4个矿集区的硫同位素研究表明,陕西铅锌矿床硫的主要来源为海水硫酸盐。

(3)在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铅储库可分为4种:地幔、造山带、下地壳和上地壳。其中,造山带铅可视为地幔和地壳混合的结果。从图6(a)可以看出,四大矿集区典型铅锌矿床的铅同位素投点大部分都落在造山带演化线左侧附近。

以看出,投点大部分都落在上地壳和造山带演化线附近,表明该区铅锌矿床具有壳幔混合的特征,但以壳源为主。

(4)利用Sheppard的氢氧同位素图解,对各铅锌矿集区典型铅锌矿床的氢氧同位素值(表5)进行投点(图7)。结果表明:凤太矿集区八方山铅锌矿的1个投点落在雨水线上,其余投点均与其呈水平方向排列,铅硐山的投点也均落在雨水线和变质水之间,成矿热液可能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并混入了变质水;山柞矿集区桐木沟锌矿床只有2个样品点落入岩浆水的下方,可能代表封存的海水或建造水,其他点均落在岩浆水附近,可能为封存海水与岩浆水的混合水[29]。银硐子矿床的投影点落入变质水附近,成矿热液可能主要来自于变质水。在镇旬矿集区中,投点基本上都落入原生岩浆水区域内或其附近,而在本区基本没有岩浆活动,因此其合理解释是成矿热液可能来自于深部封存的变质流体[28]。李厚民等测得马元铅锌矿石石英包裹体中水的氢同位素组成δ(D)为(-113~-92)×10-3,落入大气降水δ(D)((-200~20)×10-3)变化范围内,而与变质水和岩浆水相差较大。因此,马元铅锌矿的成矿热液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11]。

3.2成矿盆地和成矿条件研究

硫同位素研究表明,陕西铅锌矿集区铅锌矿床中的硫主要来源于海水硫酸盐。矿床中硫化物的δ(34S)特征与成矿盆地类型密切相关。在封闭盆地中,海水硫酸盐被还原后得不到充分补充,使得还原形成的硫化物中具有偏富重硫的特征。而在开放盆地中,硫酸盐被还原后有充分的外来物质加入,使得还原形成的硫化物中δ(34S)接近于0。在封闭和开放交替变化的盆地中,经过海水硫酸盐还原形成的硫化物中δ(34S)变化范围较大,一般可以从负值变化到较高的正值[17]。

在凤太矿集区,硫化物δ(34S)为(0.6~12.2)×10-3,反映了当时凤太成矿盆地的封闭程度相对较低,可能属于半封闭―半开放盆地。在山柞矿集区,硫化物中δ(34S)大部分为(11.0~21.0)×10-3,明显富集重硫,反映了成矿期矿集区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镇旬矿集区志留纪形成的泗人沟、南沙沟和黄石板矿床中,δ(34S)为(-9.81~14.31)×10-3,变化范围较大,而泥盆纪形成的锡铜沟矿床的δ(34S)明显偏高,且分布集中,说明镇旬矿集区在志留纪时是一个开放和封闭交替变化的海盆,而在泥盆纪时变为一个封闭的海盆。在马元铅锌矿集区,δ(34S)变化范围较小,且均值达到1563×10-3,说明马元铅锌矿集区在成矿时为一个封闭的海盆。

3.3微量元素指示意义

Cd、Ge、Ga、In元素的晶体化学性质与Zn相似,因此在成矿过程中经常以类质同象的形式替换闪锌矿中的Zn而进入晶格。高温条件下,类质同象替代容易进行,因此在高温时In在闪锌矿中富集。而Cd、Ga在高温条件下具有亲石性,在中―低温条件下具有亲硫性。Ge在高温、中―低温时分别以Ge4+和Ge2+状态存在。在低温条件下,Cd、Ge、Ga在闪锌矿中相对富集[18]。因此,在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与岩浆热液作用和火山热液作用有关的铅锌矿床闪锌矿富In,而Cd、Ge、Ga含量较低;在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层控型铅锌矿床闪锌矿富Cd、Ge、Ga,而In含量较低。在黄铁矿中,Co、Ni的含量对矿床成因也具有指示意义。在高温条件下,Co的晶胞系数比Ni小,因此Co比Ni优先进入黄铁矿晶格,使黄铁矿相对富集Co;相反,在低温条件下,黄铁矿中则相对富集Ni。韩照信等统计了这2类矿床闪锌矿、黄铁矿中微量元素含量(表6),通过其给出的值可以大致判别矿床的成因类型。

表6 陕西秦岭典型铅锌矿床闪锌矿和黄铁矿中微量元素和分散元素组成

Tab.6Compositions of Trace and Dispersed Elements in Sphalerite and Pyrite from Typical PbZn Deposits of Qinling, Shaanxi

矿床锡铜沟八方山铅硐山桐木沟马元层控型热液型

矿物闪锌矿黄铁矿闪锌矿黄铁矿闪锌矿黄铁矿闪锌矿黄铁矿闪锌矿

样品数量1811551041585

w(Co)/10-65.0248.0124.2

w(Ni)/10-646.05 300.0223.1

w(Zn)/10-262.5759.2560.9459.5963.84

w(Cd)/10-20.290 00.120 00.230 00.190 00.399 8

w(Ge)/10-672.47.032.01.9472.5>10.0

w(Ga)/10-6253.828.028.44.9>30.0

w(In)/10-69.301.304.3013.3018.0030.00

w(Ga)/w(In)27.3021.506.600.37>1.00

w(Ge)/w(In)7.785.387.440.1426.25>1.00

w(Zn)/w(Cd)218519305311160>300

w(Co)/w(Ni)0.110.471.180.551.011.50

资料来源文献[18] 文献[19]本文文献[37]文献[38]

注:w(・)为元素的质量分数。

从表6可以看出,在凤太矿集区中,铅硐山和二里河矿床闪锌矿中微量元素的各项值基本在层型铅锌矿床范围之内,说明该区铅锌矿床主要为层控型铅锌矿床,几乎不受后期岩浆热液或者火山热液活动的影响。山柞矿集区的桐木沟矿床w(In)、w(Zn)/w(Cd)落入层控铅锌矿床范围内,但是w(Ge)、w(Ga)/w(In)在热液型铅锌矿床范围内,笔者认为该矿床为层控型,但是可能受到火山热液的改造。在该区矿体的围岩中发现了凝灰质物质,与上述结论吻合[38]。在镇旬矿集区中,锡铜沟矿床各项值均与层控型矿床的值接近。根据闪锌矿中微量元素反映的信息,暗示锡铜沟矿床成因类型为层控型。马元矿集区中,除w(Zn)/w(Cd)属于热液型矿床外,其他各项指标均在层控型矿床指标范围之内,因此,笔者认为马元铅锌矿床为层控型,侯满堂等将本区矿床归为MVT型[24],佐证了笔者的结论。

在各矿集区内,典型铅锌矿床中黄铁矿的w(Co)/w(Ni)均小于15,落入层控型矿床范围之内,与闪锌矿中通过微量元素含量得出的结论一致,表明本区铅锌矿床主要为层控型,几乎不受后期热液的影响。

3.4铅锌矿成矿动力学背景

陕西秦岭铅锌矿床成矿时代主要集中于泥盆纪、志留纪和震旦纪。区域动力学背景的不同,造成了铅锌矿床成矿时代的差异[3941]。秦岭地区大规模的碰撞造山活动主要集中在晋宁期、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印支期,每次的碰撞过程都伴随着壳幔物质的相互作用。在2次碰撞造山过程之间的相对稳定时期,开始了新的陆内沉积演化,此时陆壳进入松弛阶段,形成新的开裂,并伴随着大规模的滑脱、推覆和断陷。

晋宁运动(800 Ma)之后,南秦岭与扬子板块北缘连为一体,属于扬子板块北部的被动大陆边缘部分,但是南秦岭和北秦岭仍处于扩张分离阶段[42]。寒武纪中晚期,扬子板块北缘汉南地块基底隆升使震旦系灯影组地层和下寒武统郭家坝组地层抬升,在灯影组白云岩中发生层间滑脱形成角砾岩带。加里东运动早期,成矿流体在构造运动的驱动下上升至浅部角砾岩带中充填交代成矿。典型矿床有位于震旦纪灯影组地层中的马元铅锌矿床。李厚民等测定其闪锌矿RbSr等时线年龄为(482±12)Ma,处于早奥陶世[11,4346]。

加里东运动晚期―海西运动早期(约405 Ma),扬子陆块和华北板块背向移动[47],勉略洋盆打开,属于扬子板块北缘的南秦岭被动分离出来,变为秦岭微板块,形成了扬子板块沿着勉略带、秦岭微板块沿着商丹带依次俯冲的大地构造格局。秦岭微板块由于受俯冲作用的影响,其内部扩张裂陷,形成构造裂陷带。这些裂陷控制了3个成矿海盆,即凤太、山柞、镇旬海盆的形成。镇旬海盆在志留纪底部沉积柱中的地层水受地热异常影响变热,盐度和酸度增高,在对流循环过程中溶解了地层和围岩中的成矿元素形成含矿热卤水,同时海盆边缘同生断裂活动为含矿热卤水运移提供了上升和喷溢的通道,卤水随断裂通道进入海底,形成海底卤水层。当地质环境发生改变时,与海水混合形成了热水喷流沉积的铅锌矿胚[32,48]。志留纪末期,华北板块、扬子板块初步拼接,并发生碰撞造山,秦岭海盆消失,旬阳地区发生抬升,并伴随着扩张裂陷活动。志留纪末到泥盆纪初,两板块背向移动,造成其拉张变薄,再次发生海侵[47],这时镇旬海盆是广阔的浅海。在镇旬海盆南部,同生断裂活动导致热卤水再次发生喷流沉积作用,形成具有工业意义的矿床[27];典型矿床有泗人沟矿床、南沙沟矿床。而凤太、山柞海盆直到中泥盆世末期(约370 Ma),盆地边缘同生断裂的开启程度变高,含矿热卤水才开始了大规模喷溢[19,32],如银硐子矿床中热水沉积作用形成的钠长石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364.9±109)Ma。热液在向上运移过程中,从深部萃取的成矿物质部分沿着围岩裂隙进行充填交代形成交切矿体,大部分成矿物质随着热液沿断裂溢出海底后又发生运移,在有利的环境中沉积形成铅锌矿床或矿胚。典型矿床有山柞盆地的银硐子矿床, 铅硐山、八方山、银母寺等矿床在此时形成矿胚,只有在局部地段富集成矿。从晚泥盆世(约378 Ma)开始,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发生初步的拼接。

印支期(230 Ma)开始,在南北向挤压应力的持续作用下,两大板块发生大规模的碰撞造山运动。秦岭地区海相沉积历史彻底结束,开始了陆内俯冲构造活动,发育大量的走滑、断陷、推覆和逆冲等构造形式[49],导致板块深部熔融体上升、侵入。如二里河铅锌矿床中闪长玢岩的锆石UPb年龄为(214±2)Ma[10],柞水二长闪长花岗岩岩体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2136±18)Ma[50],但是这些岩体并未对铅锌矿床的形成产生直接影响。而推覆构造对印支期前形成的铅锌矿床或矿胚进行了改造,引起成矿物质的活化转移,导致矿层重复叠置、加厚和变富等,形成具有工业意义的矿床。典型矿床有凤太矿集区的铅硐山、八方山、银母寺矿床,镇旬矿集区的锡铜沟、泗人沟矿床以及山柞矿集区的桐木沟矿床等。

燕山期(195 Ma)开始,秦岭发生全面的陆陆碰撞造山活动,形成板块的俯冲碰撞造山带,并伴随着中酸性岩浆上侵。由于该时期热流值极小,各铅锌矿床基本没有成矿组分的带入带出变化[18]。铅锌矿床受到构造挤压作用,发生了部分位移,使得各矿床最终就位。

4结语

(1)陕西秦岭铅锌矿成矿时代主要集中于泥盆纪、志留纪和震旦纪。按大地构造位置和铅锌矿产的分布,将陕西分为4个矿集区:凤太矿集区、山柞矿集区、镇旬矿集区、马元矿集区。

(2)陕西秦岭铅锌矿床的成因类型主要为热水喷流沉积型和密西西比河谷型。闪锌矿和黄铁矿中微量元素研究也表明,本区铅锌矿床类型主要为层控型,而非热液型。

(3)陕西秦岭铅锌矿床硫、铅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流体中硫主要来自于海水硫酸盐;矿石铅主要来自于上地壳。氢氧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热液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4)凤太矿集区在成矿时为一半封闭―半开放的盆地,山柞矿集区和马元矿集区在成矿时为封闭的海盆,镇旬矿集区在志留纪时是一个开放和封闭交替变化的海盆,而在泥盆纪时已变为一个封闭的海盆。

(5)区域构造背景研究表明,马元铅锌矿集区形成于晋宁运动后扬子板块北缘所处的伸展环境。凤太铅锌矿集区、山柞铅锌矿集区、镇旬铅锌矿集区大规模的成矿作用形成于晚古生代扬子板块和秦岭微板块分别沿勉略带和商丹带俯冲形成的陆壳伸展扩张环境。[KH*2D]

参考文献:

References:[KH*2D]

[1]齐文,侯满堂.陕西铅锌矿类型及其找矿方向[J].陕西地质,2005,23(2):120.

QI Wen,HOU Mantang.Types and Prospecting Trend of Lead and Zinc Ores in Shaanxi Province[J].Geology of Shaanxi,2005,23(2):120.

[2]李厚民,王登红,张长青,等.陕西几类重要铅锌矿床的矿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J].矿床地质,2009,28(4):434448.

LI Houmin,WANG Denghong,ZHANG Changqing,et al.Characteristics of Trace and Rare Earth Elements in Minerals from Some Typical Leadzinc Deposits of Shaanxi Province[J].Mineral Deposits,2009,28(4):434448.

[3]许寻会,胡希有,王海岗.陕西镇安枇库沟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西北地质,2012,45(3):109115.

XU Xunhui,HU Xiyou,WANG Haigang.Geological Feature and Prospecting Direction of Pikugou Leadzinc Ore in Zhenan County, Shaanxi[J].Northwestern Geology,2012,45(3):109115.

[4]骆必继,张宏飞,肖尊奇.西秦岭印支早期美武岩体的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J].地学前缘,2012,19(3):199213.

LUO Biji,ZHANG Hongfei,XIAO Zunqi.Petrogenesis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 of the Early Indosinian Meiwu Pluton in West Qinling,Central China[J].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12,19(3):199213.

[5]薛杉.旬北盆地中部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初探[D].西安:长安大学,2008.

XUE Shan.A Study of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eformation Type of PbZn Deposit in the Central Part of Xunbei Basin[D].Xian:Changan University,2008.

[6]杨兴科.秦岭凤太地区铅硐山铅锌矿床成因评述[J].西北地质,1991,12(4):5255.

YANG Xingke.Discussion on Leadzinc Deposit Genesis of Qiantongshan in Fengtai Area of Qinling Mountains[J].Northwestern Geology,1991,12(4):5255.

[7]贾润幸,郭键,赫英,等.秦岭凤太成矿区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J].中国地质,2004,31(2):192198.

JIA Runxing,GUO Jian,HE Ying,et al.Ore Fluid Geochemistry of Gold Polymetallic Deposits in the Fengtai Ore District,Qinling Mountains[J].Geology in China,2004,31(2):192198.

[8]方维萱.柞水银硐子特大型银多金属矿床矿物地球化学研究[J].矿物学报,1999,19(3):349357.

FANG Weixuan.Mineral Geochemistry of a Superlarge Silverpolymetallic Deposit in Yindongzi,Zhashui County,Shaanxi Province[J].Acta Mineralogica Sinica,1999,19(3):349357.

[9]杨耀民,方维萱.大西沟―银硐子超大型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成矿堆积环境及成矿作用多阶段性[J].西北地质科学,2000,21(1):5361.

YANG Yaomin,FANG Weixuan.Sources of Mineralization Constituents and Accumulation Environment of Oreforming in DaxigouYindongzi Sideritesilver Polymetallic Superlarge Ore Deposit[J].Northwest Geoscience,2000,21(1):5361.

[10]王瑞廷,李芳林,陈二虎,等.陕西凤县八方山―二里河大型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J].岩石学报,2011,27(3):779793.

WANG Ruiting,LI Fanglin,CHEN Erhu,et al.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Prediction of the BafangshanErlihe Large Leadzinc Ore Deposit,Feng County,Shaanxi Province[J].Acta Petrologica Sinica,2011,27(3):779793.

[11]李厚民,陈毓川,王登红,等.陕西南郑地区马元锌矿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时代[J].地质通报,2007,26(5):546552.

LI Houmin,CHEN Yuchuan,WANG Denghong,et al.Geochemistry and Mineralization age of the Mayuan Zinc Ddeposit,Nanzheng,Southern Shaanxi[J].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2007,26(5):546552.

[12]王晓虎,薛春纪,李智明,等.扬子陆块北缘马元铅锌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J].矿床地质,2008,27(1):3748.

WANG Xiaohu,XUE Chunji,LI Zhiming,et al.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yuan PbZn Ore Deposit on Northern Margin of Yangtze Landmass[J].Mineral Deposits,2008,27(1):3748.

[13]张海,何明友,李方林,等.陕西凤县二里河喷流沉积型铅锌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证据[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1,33(1):6469.

ZHANG Hai,HE Mingyou,LI Fanglin,et al.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Evidence of the Erlihe SEDEX PbZn Deposit in Fengxian,Shaanxi[J].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vironment,2011,33(1):6469.

[14]韩金生,姚军明,邓小华.东秦岭沙沟银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来源的锶同位素约束[J].岩石学报,2013,29(1):1826.

HAN Jinsheng,YAO Junming,DENG Xiaohua.Srisotope Constraint on the Source of the Fluids Forming the Shagou AgPbZn Deposit,Eastern Qinling Orogen[J].Acta Petrologica Sinica,2013,29(1):1826.

[15]赵国斌.旬北地区志留系铅锌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D].西安:长安大学,2005.

ZHAO Guobin.Metallogenic Law and Exploration Direction of Silurian Leadzinc Deposits in the Northern of Xunyang County[D].Xian:Changan University,2005.

[16]李智明.扬子北缘及周边地区铅锌成矿作用与找矿方向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7.

LI Zhiming.The Study on Mineraliation of Leadzinc Deposits and Prospecting Direction in Northern Margin and Surrounding Area of the Yangtze Platform,China[D].Xian:Changan University,2007.

[17]隗合明.秦岭凤太铅锌矿田的海底喷气成矿类型及其空间分布规律[J].地质论评,1990,36(5):394403.

WEI Heming.The Submarine Exhalative Mineralization Types and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the Fengtai PbZn Ore Field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J].Geological Review,1990,36(5):394403.

[18]王集磊,何伯墀,李健中,等.中国秦岭型铅锌矿床[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

WANG Jilei,HE Bochi,LI Jianzhong,et al.Qinlingtype Leadzinc Deposits in China[M].Beijing: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1996.

[19]祁思敬,李英.秦岭泥盆系铅锌成矿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QI Sijing,LI Ying.Leadzinc Metallogenic Belt of Devonian System in Qinling Mountains[M].Beijing: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1993.

[20]李红中,周永章,杨志军,等.秦岭造山带西段八方山―二里河地区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岩石学报,2009,25(11):30943102.

LI Hongzhong,ZHOU Yongzhang,YANG Zhijun,et al.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Cherts from BafangshanErlihe Area in Western Qinling Orogen[J].Acta Petrologica Sinica,2009,25(11):30943102.

[21]李红中,周永章,杨志军,等.西秦岭八方山―二里河PbZn矿区硅质岩的微区成分特征及演化[J].地学前缘,2010,17(4):290298.

LI Hongzhong,ZHOU Yongzhang,YANG Zhijun,et al.A Study of Microarea Com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volution of Cherts from BafangshangErlihe PbZn Ore Deposit in Western Qinling Orogen[J].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10,17(4):290298.

[22]曹纪虎,向世红,薛春纪,等.豫西南周庄铅锌银矿床地质和成矿流体地球化学[J].地学前缘,2011,18(5):159171.

CAO Jihu,XIANG Shihong,XUE Chunji,et al.Ore Geology and Oreforming Fluid Geochemistry of Zhouzhuang AgPbZn Deposit, Southwestern Henan Province[J].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11,18(5):159171.

[23]王国芝,刘树根,陈翠华,等.四川盆地东南缘河坝MVT铅锌矿与古油气藏的成生关系[J].地学前缘,2013,20(1):107116.

WANG Guozhi,LIU Shugen,CHEN Cuihua,et al.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MVT PbZn Deposits and Paleooil/Gas Reservoirs at Heba, Southeastern Sichuan Basin[J].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13,20(1):107116.

[24]侯满堂,王党国,邓胜波,等.陕西马元地区铅锌矿地质特征及矿床类型[J].西北地质,2007,40(1):4260.

HOU Mantang,WANG Dangguo,DENG Shengbo,et al.Geology and Genesis of the Mayuan Leadzinc Mineralization Belt in Shaanxi Province[J].Northwestern Geology,2007,40(1):4260.

[25]侯满堂,唐永忠,王党国.旬阳地区志留系铅锌矿成矿时代探讨[J].陕西地质,2006,24(2):17.

HOU Mantang,TANG Yongzhong,WANG Dangguo.The Metallogenetic Epoch of Silurian Leadzinc Mineralization in Xunyang District[J].Geology of Shaanxi,2006,24(2):17.

[26]马国良.桐木沟热水沉积铅锌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J].西安地质学院学报,1993,15(4):103107.

MA Guoliang.Isotopic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ongmugou Hot Water Sedimentary PbZn Deposit in East Qinling[J].Journal of Xian College of Geology,1993,15(4):103107.

[27]朱华平,张德全.从南沙沟铅锌矿床地质特征讨论秦岭志留系铅锌矿的找矿前景[J].矿床地质,2002,21(增):557560.

ZHU Huaping,ZHANG Dequan.Discussion About Exploration Direction of Silurian Leadzinc Mineralization in Qinling According to Some Geological Features of Nanshagou Leadzinc Deposit[J].Mineral Deposits,2002,21(S):557560.

[28]朱华平,张德全.陕西南秦岭志留系中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J].地质找矿论丛,2004,19(2):7682.

ZHU Huaping,ZHANG Dequan.Research on Ge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Silurian Clastic Rockbearing Leadzinc Deposit in Southern Qinling[J].Contributions to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Research,2004,19(2):7682.

[29]朱华平.柞山地区铜锌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D].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2004.

ZHU Huaping.Geology and Geochemistry for Copper and Zinc Deposits of ZhashuiShanyang Area[D].Beijing: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2004.

[30]韩吟文,马振东,张宏飞,等.地球化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

HAN Yinwen,MA Zhendong,ZHANG Hongfei,et al.Geochemistry[M].Beijing: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2003.

[31]李延河,蒋少涌,薛春纪.秦岭凤太矿田与柞山矿田成矿条件及环境的对比研究[J].矿床地质,1997,16(2):171180.

LI Yanhe,JIANG Shaoyong,XUE Chunji.A Comparative Study of Oreforming Environments and Conditions in FengTai and ZhaShan Orefields,Qinling Mountains[J].Mineral Deposits,1997,16(2):171180.

[32]马国良.陕西桐木沟锌矿床中沉积喷气成矿作用的早期产物――钠长角砾岩[J].西北地质,1993,14(2):1217.

MA Guoliang.Early Product of Exhalative Sedimentary Metallogenesis in Tongmugou Zn Deposit of Shaanxi Pronvince―Albite Breccia[J].Northwestern Geology,1993,14(2):1217.

[33]陈在劳.陕西柞水银硐子银多金属矿床基本地质特征[J].矿产与地质,2009,23(6):519523.

CHEN Zailao.General Geological Feature of Yindongzi Polymetallic Ag Deposit in Zhashui[J].Mineral Resources and Geology,2009,23(6):519523.

[34]ROSLER H J,LANGE H.Geochemical Table[M].Amsterdam:Elsevier,1972.

[35]吕仁生,隗合明.八方山层控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J].西安地质学院学报,1990,12(4):1017.

LU Rensheng,WEI Heming.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tic Investigation of Bafangshan Stratabound Polymetallic Ores in Shaanxi Province[J].Journal of Xian College of Geology,1990,12(4):1017.

[36]杨志华.边缘转换盆地的构造岩相与成矿[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YANG Zhihua.Construction Lithofacies and Mineralization of Edge Conversion Basin[M].Beijing:Science Press,1991.

[37]曾永超,黄书俊,贾国相,等.岩浆热液型和层控型铅锌矿床某些金属矿物的特征元素及其地质意义[J].矿产地质研究院学报,1985(3):8489.

ZENG Yongchao,HUANG Shujun,JIA Guoxiang,et al.Eigenelements of Some Metallic Minerals in the Magmatic Hydrothermal and Stratabound PbZn Deposits and Their Geological Significance[J].Journal of Mineral Resources Research Institute,1985(3):8489.

[38]韩照信.秦岭泥盆系铅锌成矿带中闪锌矿的标型特征[J].西安地质学院学报,1994,16(1):1217.

HAN Zhaoxin.The Typomorph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Sphalerite in the Qinling Devonian System Leadzinc Metallogenic Belt[J].Journal of Xian College of Geology,1994,16(1):1217.

[39]宋忠宝,张雨莲,张照伟,等.青海锡铁山铅锌矿的成因讨论[J].西北地质,2012,45(1):134139.

SONG Zhongbao,ZHANG Yulian,ZHANG Zhaowei,et al.Genetic Discussion of Xitieshan Leadzinc Deposit in Qinghai Province[J].Northwestern Geology,2012,45(1):134139.

[40]江思宏,聂凤军,白大明,等.内蒙古白音诺尔铅锌矿铅同位素研究[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1,33(3):230236.

JIANG Sihong,NIE Fengjun,BAI Daming,et al.Study on the Lead Isotopic Features of the Baiyinnuoer PbZn Deposit in Inner Mongolia[J].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vironment, 2011,33(3):230236.

[41]池国祥,薛春纪,卿海若,等.中国云南金顶铅锌矿碎屑灌入体和水力压裂构造的观察及流体动力学分析[J].地学前缘,2011,18(5):2942.

CHI Guoxiang,XUE Chunji,QING Hairuo,et al.Observations of Clastic Injection and Hydraulic Fracturing Structures in the Jinding ZnPb Deposit, Yunnan, China and Hydrodynamic Analysis[J].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11,18(5):2942.

[42]张国伟,孟庆任,于在平,等.秦岭造山带的造山过程及其动力学特征[J].中国科学:D辑,1996,26(3):193200.

ZHANG Guowei,MENG Qingren,YU Zaiping,et al.Orogenic Processes and Their Ki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Qinling Orogen[J].Science in China:Series D,1996,26(3):193200.

[43]周灵洁,张正伟,张中山,等.MVT铅锌矿床的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及其成矿系统探讨[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1,30(2):223233.

ZHOU Lingjie,ZHANG Zhengwei,ZHANG Zhongshan,et al.Study on Metallogenic Systems and Geochemistry Methodology of MVT Leadzinc Deposits[J].Bulletin of Mineralogy,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2011,30(2):223233.

[44]HALL W E,HEYL A V.Distribution of Minor Elements in Ore and Host Rock,IllinoisKentucky Fluorite District and Upper Mississippi Valley Zinclead District[J].Economic Geology,1968,63(6):655670.

[45]ANDERSON G M.Precipition of Mississippi Valleytype Ores[J].Economic Geology,1975,70(5):937942.

[46]KESLER S E,MARTINI A M,APPOLD M S,et al.NaClBr Systematics of Fluid Inclutions from Mississippi Valleytype Deposits,Appalachian Basin:Constraints on Solute Origin and Migration Paths[J].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1996,60(2):225233.

[47]张瑞林.秦岭海盆演化及“中国型盆地”[J].岩相古地理,1992(2):1320.

ZHANG Ruilin.Evolution of the Qinling Marine Basin and the “Chinesetype Basin”[J].Sedimentary Facies and Palaeogeography,1992(2):1320.

[48]王晓虎,宋玉财.大陆碰撞环境沉积岩或变质岩容矿PbZn矿床的发育特点和成矿机制[J].地质论评,2012,58(1):6780.

WANG Xiaohu,SONG Yucai.Continental Collisionrelated PbZn Deposits and Their Metallogenic Mechanism[J].Geological Review,2012,58(1):6780.

[49]王平安,陈毓川.秦岭造山带构造成矿旋回与演化[J].地质力学学报,1997,3(1):1020.

WANG Pingan,CHEN Yuchuan.Tectonominerogenic Cycles and Minerogenetic Evolution Through Geological History in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J].Journal of Geomechanics,1997,3(1):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