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交通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2-22 17:49: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交通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色交通的意义

篇1

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品质,更重视学生通过情感体验、生活体验去认识世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要创造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成为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阵地,使学生获得能力发展和展现能力的满足感。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 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深入到我教的班, 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样嘘寒问暖,与学生们一起搞卫生、作游戏、侃大山、说故事。有一次,一个校外歹人气势汹汹地 从课堂上把一名学生叫了出去。我见势头不对,安排学生们看书,自己便跟了去。见那人正在打这个学生,我 不顾一切地冲上去,冒着挨打的危险,紧紧护住我的学生,并据理训斥那人,直到学校保卫人员来把他拉走。 此举赢得了学生的敬意,他们把我当成知心朋友,有悄悄话也愿对我说,发生了争论请我评判。我的话,他们 爱听,且坚信不疑。这大概就是“亲其师,信其道”吧。 我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良好的效果。与其它学科相比,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两难:其一,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 有一定差距。其二,社会上的某些重金钱、实惠的诱惑,重经济轻政治的倾向的影响,导致学生轻视思想政治 课。有些政治课教师也心灰意冷,抱着“你们不愿学,我也懒得教”的思想,照本宣科,支差应付,这就造成 了恶性循环。不管是讲概念还是原理,我都注意 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以增强学生对政治课的浓厚兴趣。

思想政治课的任务,不仅是教给学生马列主义基本知识,增强其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 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因此,我竭力以情感化,导之以行。 如讲“孝敬父母”的内容时,我列举大量事例,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慈爱之情。又 挂出《游子吟》的诗句,引导学生们讨论一下:“父母是怎样关心自己的?”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述说父母在饮 食、起居、学习等各方面对自己的关心。我又问:“你们都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吗?”教室立即静下来。一会 儿,有个别同学说出了父母生日,但语气还不大肯定。我叹息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啊!”我启发大 家:“想一想,怎样报答父母生养之恩?不要口头,而是要行动,一星期后向我汇报。”结果没过三天,就有 不少同学对我讲了他们如何帮助妈妈刷锅碗、洗衣服,给妈妈做生日卡,还有的述说怎样跟爸爸到煤厂买煤, 累得满头大汗把煤拉回家的事。列举几例,结合自己实际经历谈感受。让学生敞开心扉,为他们提供一个倾诉的平台。 然后进一步设问:为什么现在会在生活小事上常常与父母产生分歧而烦恼?让学生开展讨论分析原因,从中体会父母的期望、立场、态度、心思。通过这些分析,体会父母的爱。最后设问:现在你能理解父母了吗?你会怎样做?通过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来激发学生对父母真挚的情感,反思过去与父母交往的行为,学会以后在生活中尊重、体谅、理解父母,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在教学中,我不断“升温 ”,使同学们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学习热情。另外,初二教材中的环境问题,倘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仍以不变应万变的用书上枯燥的理论和陈旧的案例授课,不仅学生不感兴趣,我们的教学也无法达到使学生增强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的教学目的。这时,如果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明了道理——实践应用”的模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课余通过书本学习、网络检索、实地观察、调查访问等途径,以探索的目光去关注我们生存的空间,去发现存在的问题,锻炼学生从书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交流、讨论等形式探究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考察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的遗患,从而真正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及其迫切性,使保护环境成为学生自身的行动诉求。最后,根据所收集的资料,所发现的问题,所得出的结论以及所感受的内容撰写完整的调查报告,学习如何选取为己所用的知识,并学会如何将这些知识排列组合出新的阵容,使自己的归纳整理能力得到锻炼。而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之际,更是塑造了学生健康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生活态度,使得学生正向人性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教学是双边活动,需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配合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思想政治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设法调动他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地探索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枯燥单调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变被动为主动.愉快地接受和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形成自觉的、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要圆满完成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工作,就必须改进和优化课堂教学。课堂中教师的麻木冷淡,会造成气氛的死气沉沉;课堂中教师的枯燥讲解,会造成学生的昏昏欲睡;课堂中教师的心灰意冷,会造成学生的信心散失,因此教师的教学应该充满激情,通过充满激情的教学以影响和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让学生在情感、态度、认知、行为上产生积极的反应,进而让学生爱学、乐学、主动学。

实践证明,要做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一颗对学生的爱心。“情”从“爱”来,有了 浓厚的爱,才配当学生的良师益友;也只有情感教学为先,才能促使学生爱学、学会,用好思想政治课的知识 。

篇2

【关键词】交通排放 绿色交通 大数据知识服务 管理系统

信息化发展使当今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充分认识和利用大数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如何借鉴大数据知识服务做好交通管理平台设计和研究,以及提高执行力,是各级党政、交通、经济管理等相关部门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目前,我国交通运输部发表相关的文件也明确了道路交通管理技术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1 系统建设的背景与需求

1.1 绿色交通成为新常态

近年来我国对绿色交通的研究成为了新的热点问题,但研究的技术和理论正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国家对绿色交通管理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交通工具、绿色交通理论、节能减排政策、交通路径选择等方面,而对绿色交通管理系统的结构及评价体系的研究比较少。绿色交通综合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要完成把绿色交通的理念进行实践到具体交通操作层次的各个环节。再者,绿色交通管理系统的评价体系和指标也尤为重要,如果没有城市绿色交通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模型,那么绿色交通的理念也只能停留在理论上,不但没有科学统一定义,而且没有指导实际的作用。另外,如何进行绿色交通发展的规划,特别是对系统建设方案是否满足绿色交通的发展目标提供研判依据,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2 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

当前形势下,工业、建筑和交通是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的三大主战场,交通排放成雾霾重要来源。目前,相关部门提出了交通现代化重点发展“四个交通”的基本思想,把综合交通作为绿色交通发展的核心,把智慧交通作为绿色交通发展技术的关键,用绿色交通理念来引领交通的发展,把平安交通作为其他思想的一切基础,为其保驾护航。绿色交通的全局角度出发又提出了绿色交通发展核心。把资源环境的保护为绿色交通发展的基础,对所有资源有效节约,以保护自然环境各种资源为主要目标,促进绿色交通基础设施进行有计划性建设,推进绿色交通运输装备的应用,发展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2 系统设计框架与大数据支撑

大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支撑下,绿色交通管理的相关理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对城市绿色交通的系统和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系统建设的目标是满足绿色交通规划编制、实施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的模型工具、数据资料与成果共享等需求,核心功能是绿色交通的政策分析、指标设计、评估诊断、方案优选、影响分析、监测预警等,最终目标是实现“数据、模型、知识与软件”的一体化管理平台。主要功能有:满足绿色交通规划编制、实施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的模型工具、数据资料与成果共享等需求;核心功能是绿色交通的政策分析、指标设计、评估诊断、方案优选、影响分析、监测预警等;“数据、模型、知识与软件”的一体化管理。因此,基于大数据知识服务支撑下的绿色交通管理平台主要内容包括数据模块、功能模块、软件支持等,结构如图1所示。

大数据知识服务支撑内容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政策综合分析、节能减排数据分析计算、能源经济政策知识分析等。其中,政策综合分析是支撑平台的关键技术,利用政策法规数据库和政策分析主题库形成项目案例库和研究文献库,同时形成政策分析指标体系。能源经济政策和节能减排数据库主要功能是用大数据分析平台评价车辆路径综合管理指标。大数据分析平台需要法律政策数据库系统和统计数据库系统的支撑,主要包括评价指标库、标杆库、空间数据库、政策法规库等,实现指标库管理、指标体系管理、标杆库管理、指标查询、指标体系查询、指标对标评价、达标率统计、报表统计等功能,这些法律法规数据是车辆路径调度管理决策依据。节能减排分析计算主要解决数据来源于交通运输部公路网交通量实施监测、参数库的选择等重要问题;能源经济政策知识分析主要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对宏观经济背景统计数据分析。

3 结论

绿色交通已经成为国内对城市交通管理研究和实践的热点,目前已经研究出许多相关理论和实践成果。本文从大数据知识资源服务支撑的角度出发,根据当前绿色交通发展的相关理论,提出了绿色交通系统发展的需求和结构功能,对于系统的实际应用是未来可以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分析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白雁,魏庆朝,邱青云.基于绿色交通的城市交通发展探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10-14.

[2]蒋育红,何小洲,^秀成.城市绿色交通规划评价指标体系[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9):1399-1402.

[3]陆化普.城市绿色交通的实现途径[J].城市交通,2009(06):23-27.

[4]潘慧,黄美庆.大数据构建绿色城市交通体系――走访中山大学智能交通研究中心[J].广东科技,2017(02):41-45.

作者简介

唐德权(1979-),男,湖南省东安县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为数据挖掘,信息技术。

篇3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开展"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精神的重要举措,为共同营造"优选公交、绿色出行"的城市公共交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公交公司十分重视"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并将此项活动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成立了领导小组。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工作领导小组还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的各项工作。加强领导、精心筹划、严密组织、落实责任,确保了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精心筹划,严密组织,圆满完成各项主题活动

一是集中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组织人员围绕"公交优先、绿色出行"宣传主题,通过出租车显示屏、公交车张贴宣传标语、组织驾驶员学习、发放宣传资料等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进行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了公共交通对推进节能减排、减少空气污染、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意义,通过宣传,使"公交优先"理念融入人心,引导广大居民自觉行动,优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遵守公共秩序,为创建自治区文明旗贡献一份力量。二是开展公交交通调研。组织人员向居民小区、学校、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发放了公交服务质量调查问卷,并乘坐公交车对公交公司营运线路进行跟车调研,广泛征询社会公众对公交服务和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服务弱势群体出行,将营运线路延伸至人民群众日常候车场所,最大限度为群众出行提供便利条件。三是推出公交便民利民惠民新举措。在"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期间,推出了公交便民利民惠民的新举措。例如:近期阴雨天,公交车内为乘客及时提供雨伞,学生及老人上车无零钱或忘记带钱的,给予免收或下次补交形式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并针对城区弱势群体出行需求,公交公司不断优化、衔接运行线路,有效的改善了人民群众的乘车环境。四是开展最美驾驶员推选宣传活动,组织开展安全驾驶、优质服务、爱岗敬业人优秀公交驾驶员遴选,广泛宣传先进事迹,树立行业好形象,传播行业正能量。

篇4

9 月22 日是世界无车日,为进一步贯彻和落实上级部门的 要求,我校围绕"优选公交、绿色出行"主题开展了城市无车日的相 关宣传教育活动,现将此次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

节能减排是国务院确定的重大战略。目前,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模 式已刻不容缓,开展城市无车日的活动是推进城市交通领域节能减 排,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今年中国城市无 车日活动的主题为"绿色交通,城市未来" ,强调在国家发展低碳经 济的大背景下,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应得到保护和重视。各中小学校有义不容辞的教育责任和宣传责任。

二、精心组织

围绕"绿色交通,城市未来"活动主题,学校集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1、教师垂范 根据教育局的活动要求,我校首先召开了全校教师员工会议,学习上级文件精神, 了解开展城市无车日活动对于促进和改善城市发展环境,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要求全体教职员工率先垂范,带头在 9 月 22 日"无车日"活动中采用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 绿色交通方式出行,并延伸到个人的日常生活。

2、校园广播站专题广播 校园广播站是校园宣传活动的主要阵地。我校专门组织优秀播音 员安排了以"绿色交通,城市未来"为主题的广播节目,在校园内营 造了良好的宣传环境和舆论氛围,提高了广大师生对该项活动的目 的、意义和内容的知晓程度,增强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主题班会 围绕"绿色交通,城市未来"活动主题,我校还组织各班级开展 了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活动。活动中,同学们踊跃发言,共同讨论, 交流保护环境策略,探索低碳生活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活动效果。

4、 "小手牵大手" 除了在校园内开展的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外, 我们还采取发放倡议书的形式,组织学生向家长、 向亲戚朋友进行宣传, 以实现 "小手牵大手"的辐射宣传效果。从反馈的情况看,大部分家长在孩子的 影响下,在全国无车日活动当天,都能"绿色出行" 。部分家长还表示,将尽量少的使用小汽车,为保护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出一 份力。

篇5

三年级绿色出行倡议书【一】

尊敬的家长朋友、亲爱的同学们:

20**年9月**日是第7个中国城市无车日。我们特别发出倡议:9月22日(本周日),也就是中秋节放假回来的第一天,让我们回归传统与自然,给小汽车放个假,选择步行、自行车或公共交通等绿色方式出行。如果你和孩子是绿色出行,请同学们把我们的绿丝带佩戴在书包上,届时学校绿色出行志愿者同学将把大家的环保出行抓拍下来,并进行调查统计!

为贯彻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促进城市交通领域节能减排,加快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转变,预防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降低城市空气污染(尤其是pm2.5)倡导绿色出行,住房城乡建设部决定继续在全国开展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无车日起源于1998年法国,迄今为止全球已超过1500个城市加入了这一活动。

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绿色交通清新空气,旨在突出强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既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居民的义务,需要大家共同提高认识、采取行动,进一步改善绿色出行条件,更多地选择绿色出行的方式。

群山环绕、清泉淙淙、杨柳依依,泉城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发展绿色交通,治理交通拥堵,建设美丽泉城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和责任。每人向前一小步,社会文明前进一大步。无车日不仅仅倡导少开一天车,更倡导所有人多一分环保的意识。请您用热情传播环保的理念,以具体、日常化的行为,支持城市生态的改善,保护好我们美丽的家园。

为了身边的青山甘泉,为了美好的明天,我们特别发出倡议:9月22日这一天,让我们回归传统与自然,给小汽车放个假,选择步行、自行车或公共交通等绿色方式出行,r让绿色丝带飘起来,一起来享受清新的空气,体味平静生活的快乐!

三年级绿色出行倡议书【二】

全市广大市民朋友 :

为深入推进我市文明城市创建,为全省第八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特别向全市广大市民朋友倡议:绿色出行,文明出行。

一、做绿色出行、文明出行的宣传者。低碳生活无处不在,绿色出行就在身边,文明出行人人能做。希望广大市民朋友提高低碳意识,树立低碳理念,践行低碳出行。向身边人宣传绿色出行、文明出行的意义和方式,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我们的城市多一片蓝天,多一丝绿色,多一路畅通,多一些文明。

二、做绿色出行、文明出行的践行者。在旅发大会期间,请广大市民朋友尽量选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秉承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出行理念,尽可能采取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等方式出行,减少交通拥堵,让我们共同体验清洁、畅通、高效的城市生活。出行中,人让人,车让人,车让车,让出一份公德和文明。过马路请走人行横道,不在机动车道上拦乘车辆;驾车时按规定系好安全带,不向外抛洒物品,夜间市区行车不使用远光灯,驾车时不接打手机,在市区驾车不随意鸣号。

篇6

    生态城市的交通规划变革,必须与城市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性,需要从观念、理论上进行创新,进一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和城市环境对交通不断增长的需求,逐步淘汰传统的已经不再适应经济发展的旧的交通规划。

    1 生态城市交通规划的生态思想

    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规划不可避免的需要变革,需将变革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微小的幅度之内,需将生态学思想的可行性纳入变革的设计之中,以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之间的矛盾、关系角度作为切入点,以科学的、系统的生态学观点作为指导,进行交通规划和建设,解决交通问题,确保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系统受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人为的改变了能量转化、物质循环、空间机构。城市系统的各个要素、组成部分所产生的能量,对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自然环境的稀缺在城市中显得极为明显,能源、土地、动植物、清洁空气等等都呈现稀缺的状态。城市的活动过程所产生的废弃物,很难与自然界的废弃物分解相提并论,废物在城市之中的积淀和滞留,不能得到有效的分解,对人们健康、城市环境有着巨大的负面影响。

    2 生态城市交通规划方法论

    以城市整体规划的方法论作为生态整体规划的理论基础,城市交通规划的理念将全新的纳入遵循生态的价值观念,成为一种新的规划理念,通过把交通规划系统与城市系统完美的融合、三维层面完美的结合来实现所规划的目标,使得城市系统的各个部分协调联系和发展,成为一个有机主体。

    2.1 空间层次上的结合

    保持空间外延在交通规划上的扩展性,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实现国家、城市、区域规划上的不同的地域、空间、层次的有机结合。在统一的生态规划思想指导下,促进地域的空间发展、需要的紧密联系和不同地域、空间的紧密联系。

    2.2 时间上的结合

    即城市交通规划的时效性。使空间资源科学合理的进行优化配置,取得最大限度的时效性,体现生态学的角度。交通设施的优化,通过自然资源时空效率的最大化来体现,综合的对自然资源的时间效率进行考虑,实现自然资源与时间效率的有效结合。不同区域的规划、不同资源的配置过程也要体现与时间效率的结合,包括确定规划时间、划分规划阶段、规划工作时间、同步性等等。

    2.3 功能上的结合

    生态城市系统由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构成,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有机主体。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就好像树木的枝杈,互助互利。生态交通作为人工环境的组成部分,作为子系统,要与三大系统有机结合,完美融合,达到一体化,正确合理的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而交通规划,要考虑到社会规划、经济规划、物质规划的相关需求,四者需达到统一。改善改进土地的利用、开发模式,更正传统的交通规划理念,进而改善社会的生活形态,最终实现清洁能源、高效资源、社会增加活力、促进经济发展、美化城市、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等等。

    3 生态城市交通规划建设思想

    3.1 交通网络

    生态城市的交通网络规划属于生态网络。不同的城市具有差异性,具有不同的城市规模、不同的城市形态、不同用地布局、不同的人口分布等等,都决定了生态城市规划的不同,需要从城市规划的整体角度进行考虑,针对城市用地的不同功能,进行分区,统一规划思路,将功能分区比喻成细胞组织,自行车或步行比喻成组织内部的支路,看做是微循环系统,以此来改善城市道路的一个网络,提高城市的通达性;通过主干道和次干道将每个区域进行连接,加强不同功能分区的联系,保持不同分区的紧密性;而市郊以及与城市相邻的区域则比喻为细胞组织的边缘部分,采用高速公路、快速路进行连接和疏通,引导城市道路的主要流量。

    3.2 交通环境

    生态交通规划包括受到交通规划影响的部分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景观环境等等方面,是城市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生态城市的交通规划过程中,对交通环境直接的内在联系要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严格控制交通规划系统对各个环境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建设具有无污染、低噪音、生物多样、环境良好的生态交通,进而提高人们出行的舒适性,实现生态城市下的交通规划。

    3.3 交通对象

    广大的市民群众是生态城市交通的使用主体,建设“生态交通”,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生态城市的交通规划,不仅是有关政府部门的责任,更是广大群众的权利和义务。可组成宣传小组,专门性的针对广大市民进行有关城市交通的法律法规讲解、宣传,增加市民的交通知识。征求广大市民对建设生态交通的宝贵意见和建议。通过有效的宣传举措,向市民推广绿色的交通工具,包括政府支持绿色交通相关技术的开发和研究,确立公交优先的制度,并建立相关网络系统,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部分的出行舒适性和便捷性,同时对私人购置汽车、摩托车进行限制,进而减少机动车数量,鼓励、引导广大市民在出行时选择乘坐更加舒适、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

    3.4 交通工具

    在鼓励、引导广大群众选择乘坐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的同时,注意提高交通工具的相关环保性能,推广轻型化、小排量的新车种,加大使用环保型能源的新车种的研发力度,推广新的绿色交通方式。大力建设和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作为动力系统的轨道交通方式。保证机车时刻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需经常性的进行保养、维护和修理,将电车噪音小、费用低廉、节能、无污染等方面的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不断的研发、推广高新技术,提倡使用无轨和有轨电车,大力推广自行车的应用,不断提升公共交通的适应能力和乘坐舒适性,增强竞争力。

篇7

【关键词】低碳化;城市景观;审美文化

到2030年,中国将有10亿人口住进城市,城市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可以说中国的未来就在于城市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城市的形态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发展程度,不论是能源模式的选择,还是用水和农业经营方式都直接受到所选择的城市形态的推动,而城市的形态的确定直接受制于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设计。

一、城市景观设计和城市建设所面临的困境

西方现代建筑运动对中国城市建设的影响是巨大的,现代主义建筑作为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的西方建筑文化的最新代表,改变了中国许多城市的面貌,它促使城市形态走向简化。现代建筑的时尚性以及因朴素简洁的外观形象而带来的造价经济实惠的优越性得到普遍的接受,特别是建筑的商品化使得业主及建筑师对这一新式风格倍加青睐,建筑师已接受了“功能主义”、“理性主义”的城市景观设计观念,充分体现了现代主义机器美学的审美观念,但在现代主义设计思想指导下的我国很多城市存在刻板的功能分区和非人性的大尺度的设计缺陷,特别是在城市交通的布局和交通方式的选择方面已经显现出城市形态特征的弱化、宜人尺度的丧失、人类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等城市景观现实性问题, 一方面,随着城市人口不断集中,工商业日益发达,交通更加拥挤,交通事故更加频繁,建筑更加稠密,缺乏空地、阳光、绿地、新鲜空气的现象也更加严重,城市居住环境恶劣、周边支撑系统破坏使城市变成了传染病的发源地,城市医疗、卫生、电力、通讯、供水、排水等许多公共服务设施不能满足市民要求。问题还不仅如此,缺水和水污染正进一步威胁着城市的用水安全。目前在全国600多座设市城市中,有近400座城市缺水,其中缺水严重的城市达130多个,全国城市每年缺水60亿立方米,日缺水量己超过1600万立方米。缺水城市中,城市的河湖水体已经是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局面。另一方面,城市垃圾、工业和城市建筑工程排出的废渣和污水处理的污泥不断堆积,不仅占用了城市的大量土地,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而且还又造成大气、水和土壤的循环污染。城市人口集中、工业集中,在创造更多财富和繁荣的同时,也加剧了城市环境甚至是周边环境的污染,造成城市环境恶化的累加循环。离开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人们的健康难以保证,创造多少财富都没有意义。因此,使人们开始怀疑繁荣昌盛目标是否真的可以实现,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可能失去正确的发展方向。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强调人文主义的回归和对人性空间的重视的“低碳化”的城市景观设计观在城市的扩张和其环境更新整治中越来越扮演着主导的角色。

二、城市景观设计的低碳化是绿色城市建设的引擎

低碳城市是以城市空间为载体,发展低碳经济,实施绿色交通和建筑,转变居民消费观点,创新低碳技术,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城市。低碳城市景观设计是从不同城市形态、城市建筑材料、不同建筑群体构成出发,以低碳城市为发展目标,合理布局城市景观用地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景观工程建设。就目前来看,城市景观设计的低碳化主要是将低碳理念融入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的专题编制体系之中。实际上,只有建立低碳城市景观独立的、完整的规划与设计理论体系和方法,才能更好的引导“低碳城市”发展,并以此来化解由于工业革命以来200年的“高碳”城市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风险。

低碳城市景观设计侧重于研究一个城市整体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它是在低碳经济学研究的基础上,融入低碳经济学、循环经济理论、区域经济学、城市生态规划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等多学科的思想,通过区域分析法、多方案比较法、问题导向目标定位法等,对城市形态和景观进行现状分析、专题研究、规划编制,并建立一系列低碳城市景观建设的综合评价指标,从而前瞻性地制订出城市景观建设方向整体框架,它强调城市景观建设远近结合,是实现城市资源永续利用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相继提出建设低碳城市,顺应了城市发展的未来方向。对于低碳城市景观设计,同济大学的潘海啸等提出了低碳城市空间规划策略,提出以区域公共交通导向的走廊式发展模式,在总体规划层面提倡绿色交通支撑的空间结构,实现短路径的土地混合使用,适合人与自行车的地块尺度,以公共交通可达性确定开发强度,在详细规划层面主要以居住区规划为例,建议限定居住小区规模,避免大街区空间,来促进步行和自行车的使用。目前国内对低碳城市景观设计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且以战略层面为主。深圳的光明新区结合“绿色新城”建设,在《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之新城规划》中提出“低碳”城市建设理念,通过着力培育低碳城市机能、加快推进经济的低碳转型、建立公交主导的交通系统和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等措施,2008年3月,光明新区被建设部列为首个“绿色建筑示范区”,并进行了一系列的低碳城市建设实践探索。《中新天津生态城规划》提出了促进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措施。《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布局的理念主要是公共交通走廊引导居住用地开发,交通枢纽引导城市服务业发展。由于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形成广泛共识的城市景观建设的低碳化评价标准,因此尚无得到公认的低碳城市景观建设模式。

低碳城市理念之所以能够迅速得到广泛认可,是由当今时代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增大的新变化决定的。随着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既定的科学事实,世界各国对于城市景观建设低碳化的共识不断得到加强,发展的理念也随之更新,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说,低碳城市就是“使城市景观低碳化建设”,它既是一种发展理念,更是建设的一种模式。低碳城市发展速度的快慢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建筑、交通和生产三大领域内的低碳发展模式如何选取,工业、交通、燃气等模式与传统模式的冲突以及人们观念上的转变。低碳城市不仅包含低碳能源、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和低碳技术,还包含绿色建筑、城市景观设计等。

三、城市建筑景观设计如何体现低碳化

(一)按照低碳化理念搞好低碳城市景观建设专题规划设计。规划和设计是一个城市景观建设的龙头。建设低碳城市,必须在低碳城市景观建设专题规划的指导下有序进行。低碳城市理论在低碳城市景观建设专题规划层面上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如何安排低碳城市空间布局、如何引导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低碳化、如何合理安排景观布局、如何建设低碳绿地系统规划四个方面。

(二)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城市生态功能的核心。作为保护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绿地系统,其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我国传统的绿地系统规划缺乏从区域与城市生态的角度构筑城市绿地总体结构与布局,未能从整体上考虑城市形象塑造,加上各地区资源禀赋各异,往往只能“见缝插绿”,许多城市都未形成“绿廊”、“绿带”、“绿色网络”。因此,低碳城市景观布局应采用合适的尺度,保持一个良好的视野。视觉是人类对外界最重要的感觉方式,通过视觉获得外界信息。一般认为,对于正常人大约75%-87%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同时90%的行为是由视觉引起的。外部空间往往通过形状、色彩、光影来反映空间形态,最终表达空间的比例尺度、阴影轮廓、差异对比、协调统一、韵律结构、意蕴美感等,这完全是视觉意义上的空间概念。建筑环境同样属于视觉上的空间,城市景观的空间形象,道路的组成,绿地的处理,小品等会带来某种心理感受。

(三)交通运输是一个城市的命脉,人们的任何日常生活和工作活动都与之息息相关,通过优化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可以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实现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规划是重中之重。目前没有一个城市的交通让人满意。解决的思路有赖于巧妙的设计。其中最重要的是完善一流的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快速公交系统、步行和骑自行车。比如快速公交系统这种先进的工程设计,它具备地铁的速度和载客量,但成本只有地铁的5%到10%。这可具有重要意义:同样的载重,成本却低90%,这是一个可以改变城市面貌的重大变化。当然公共交通系统很了不起,但并非适合所有出行或所有人。另外两种解决方案是骑自行车和步行。这些手段非常平凡,而且廉价、健康、安静,没有碳排放,可达性高,也让社区变得更加宜居。这些都是极大的优点。这三项策略――一流的公共交通系统、骑自行车和步行――都是汽车的高质量替代方案。至少 可以带来三大好处:第一,城市变得更加宜居,街区富于活力,拥堵缓解,并拥有更好的交通替代方案。第二,交通能耗下降,最多达三分之二,相应的空气污染也会有所减轻。第三,通过限制扩张,中国城市将减少对水的消费和对耕地的占用。

参考文献:

[1]李国亮,任镇英,龚葳.低碳城市规划理论研究[J].山西建筑,2010.12:32-34

[2]张泉,叶兴平,陈国伟.低碳城市规划――一个新的视野[J].城市规划,2012.2:13-20

[3]潘海啸,汤,吴锦瑜,等.中国“低碳城市”的空间规划策略[J].城市规划学刊,2008(6):57-64

[4]侯亘,李小伟.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绿色城市交通规划的思考[J].中国水运,2010.6:71-74

[5]崔晶泉.低碳城市理论下的城市规划[J].安徽科技,2011.8:31-33

篇8

关键词:城市交通 交通管理 绿色交通

交通运输系统作为现代国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合理控制生态环境污染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有效的交通系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综合考虑土地使用、城市规划和其他许多社会经济因素。 中国绿色交通发展的理念和“十二五”期间的主要工作:

一是健全有利于绿色交通发展的政策法规和标准;

二是积极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三是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

四是加强科技和信息在绿色交通中的应用。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国务院确定的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重大战略方针,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人们出行难的根本措施,是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和节约用地的重要工作。国务院明确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任务和要求。选择绿色交通出行方式,还可使人们感受到以下益处:

(1)提高效率:绿色交通方式可以改善交通状况,减少机动车对道路资源的占用,缓解交通拥堵,从而使城市总体出行时间减少;

(2)降低成本:绿色交通可以减少城市道路、停车场等交通设施的需求、建设和维护费用,减少直接交通费和油耗,降低城市运营成本和节约能源;

(3)促进环保:机动车排放的大量有毒有害污染物在局部区域可以达到高浓度,严重影响环境空气质量并对健康产生明显影响。减少小汽车的使用可以降低城市空气污染,有助于实现城市环境管理的目标。

1我国城市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交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严重滞后于交通需求的增长速度,大城市正处在从中心区向郊区扩展的过程中,新建道路主要分布在新开发的市区和郊区;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市中心区的商业、办公用地集中导致交通过度集中,造成道路超负荷运载。

1.2交通结构失衡

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典型的交通结构是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占较大比重(超过50%),多种交通方式并存。城市的用地形态模式多为中心外扩密集布局,其用地紧凑集中,人口密度大,因此居民中短距离出行量所占比重较高,平均出行距离较小。

1.3交通管理弱化

在城市交通的许多方面,现行的机构设置和职权划分不清,发生机构重叠、职权交叉,使原本是一项系统工程的城市交通被人为分割,交通规划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被大打折扣。

1.4居民出行选择构成不合理

出行时间、出行费用、延误时间、道路状况、道路拥挤程度以及天气状况等都可以影响居民的出行。公共交通网络缺乏整体性,站点、线路设置不合理,各种公交方式间缺乏协调配合等,表现在准时性差和运行速度低、舒适性差,都直接影响居民的出行和对公共交通工具的选择。

2建构成都市城市绿色交通。

2.1要大力推广现代交通工程科学技术的运用

交通工程技术是随着国外小汽车发展运用而生的,中国即将步入小汽车时代,特别是我国城市人口密度高、建筑容量大,小汽车进入家庭,处理不妥必将给已有城市交通雪上加霜。交通工程科学技术的推广运用,不仅可以合理解决已有的交通问题,也可从城市交通的发展层面,对城市交通需求进行动态调控,使交通需求与设施供给之间取得协调一致。

2.2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建立公交优先网络系统

成都是四川省的省会城市,是省内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随着成都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机动车保有量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远远超过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城市交通拥堵、交通污染、交通事故等一系列问题日趋严重,并已成为影响我市可持续发展的梗阻。因此,发展中的成都市比从前更需要一个方便、快捷、舒适、安全、低公害的交通环境。

2.3要建设园林化的绿色交通空间

成都是国内著名旅游城市,良好的城市道路空间本身就是城市一道亮丽的流动风景线,近年来,我市坚持改善交通与改善道路生态环境同步进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方面的工作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要多种植树木,使车辆行驶的浓郁的林荫之中。从人行道的铺设方式、公交站点的设置型式、到站点至主要人流的集散路线均要采用城市设计手法、体现以人为本,形成宜人的绿色交通空间。此外,人流、车流聚集较多的广场和交通枢纽均要引入绿色交通空间的设计理念,使交通与绿色结合在一起,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色交通空间。

2.4要积极推行绿色环保公交车辆的使用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公交车辆在道路上运行必占一定的主导地位,因此,车辆与燃料技术的优先改良,消除和改进高污染车辆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在旅游城市,洁净的空气,与优美的环境显得同等重要。成都现已有不少洁净的天然气公交车、出租车取代了传统的柴油、汽油公交车、出租车,这一步伐还有继续加快。随着燃料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如以燃料电池作为公共汽车的动力,可真正实现大众运输车辆的废气排放零污染。

绿色交通与目前人们所称谓的绿色食品、绿色建筑一样是一个全新的理念,绿色交通同样除要追求经济的可持续性、社会的可持续性和环境的可持续性之外,还要实现财务上的可持续性。实现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进步是人类永恒的目标,而在都市发展中贯彻绿色交通的理念正是实现这一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人们已经认识到合理的交通体系、健康的交通秩序和优质的交通服务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城市化和化在正方兴未艾。因此,把握这一契机,以绿色交通的理念来指导城市发展的方向,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千秋功业的基本战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年 .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十二五”发展规划》,2012年1月.

篇9

关键词:绿色交通;交通规划;理念;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 U49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绿色交通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

绿色交通的基本内涵

绿色交通是随着城市交通问题的日益严重而提出来的一种发展思路与目标模式。由于我国城市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土地使用紧张、交通堵塞等不良状况,不仅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阻碍作用,而且给城市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污染。从某种程度来说,绿色交通理念是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相伴而生的。城市绿色交通理念内容涵盖较广,主要有以下的几个方面:城市交通网络体系完善、交通工具先进多样、交通功能安全经济、交通载体以公交为主、交通污染问题得到缓解、城市交通缓解良好等。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深圳市盐田区交通规划也应该具有三个方面的表现,即为交通规划的协调性、连续性和系统性。如果深圳市盐田区在对交通规划上缺乏对交通系统和环境之间关系的考虑的话,无法形成一个满足城市居民出行要求和城市生态环境的统一,不仅如此,城市交通的基础设施也无法得到完善。因此,深圳市盐田区的交通规划对交通的政策和管理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势必难以解决城市中环境污染的问题和绿色交通的实现。

绿色交通的基本特征

深圳市盐田区进行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交通规划实际上与解决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对城市交通规划中公共汽车、有无轨道电车、轻轨地铁等交通运输工具的合理的规划,可以达到城市交通规划通达有序、安全舒适的目的,并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所以绿色交通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且是一个具有实践性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一般而言,深圳市绿色交通的规划一般是为了缓解城区交通堵塞、降低交通污染、控制交通维护费用而提出的一个建设性意见。一般来看,绿色交通最为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其环保型和协调性。协调性在于绿色交通理念包含了城市交通中生态环境的协调、交通发展未来的连续性、交通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协调以及城市交通与社会的协调性。另外在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上也可以通过绿色交通规划来实现,但是在特征的表现上也是以规划经济能力为前提、需要较大的财力支持、社会发展可持续等。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也体现出了深圳盐田区绿色交通规划必须要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而达到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的局面,迎来公共交通大发展的,不仅如此,还可以高效的缓解由于汽车排放尾气而引起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改善深圳市盐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交通发展,也进一步带动城市的社会经济进步。

绿色交通理念的深圳市盐田区交通规划的方法

制定深圳市盐田区绿色交通规划方案的原则

首先绿色交通规划方案的制定必须在结合深圳市盐田区城市现有交通基础设施的前提下进行,从而才能有效的保证规划科学性及合理性,一切从实际出发才可以准确的把握绿色交通理念,促进城市交通的发展。其次根据绿色交通的理念,深圳市盐田区绿色交通规划的方案也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即平等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平衡性原则和延续性原则这五个主要方面。深圳盐田区的绿色交通规划平等性主要体现在城区基础交通设施的发展和使用上,不能仅仅限于当前盐田区发展的需要。协调性则主要是要考虑到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土地使用之间的关系,因为盐田区随着社会发展,土地空间明显不足,因此必须要提高绿色交通规划中土地的使用效率,不仅如此,协调还应该注重交通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切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为绿色交通规划的目的就是在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因此在城市生态环境这一点上要尽可能的做出卓有成效的考虑和具有建设性的规划。有序性和平衡性主要是要在交通规划中尽可能的合理布局,通过减少居民和车辆用量的方式来实现交通设施使用的有序平衡。延续性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在对深圳盐田区绿色交通规划时应该满足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并具有长远的目光,真正做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良好效果,减少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成本。

深圳市盐田区绿色交通规划探究

交通系统的规划

1.1公共交通系统为主

由于盐田区的土地资源较为紧张,应该在规划中尽可能的采取措施来减少私家车量的数量,合理的增加公共交通工具,加大电动汽车或油电混合型汽车的投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到了的通行能力,而且还可以缓解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同时要加强路网的规划,注重公共交通车辆的换乘系统并做好交通衔接,从而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1.2控制小汽车适量

我国城市道路上的交通堵塞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小汽车数量过多问题导致的,我国近年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小汽车数量也急剧增加,但是这种局面严重的影响了盐田区的道路通行,而且由于尾气排放造成了巨大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政府应该对小汽车的通行采取抑制措施或者鼓励人们选用公共交通工具。

1.3增加慢行系统

其次增加慢行交通系统,并使步行、自行车与机动车出行有机结合,有效的缓解盐田区交通压力。另外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的方式,提高城区人民的积极性,短途可以利用步行的方式来减少城市拥堵问题,并能锻炼身体,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也可提高绿色交通的效果。

绿色交通规划需要注意的方面

绿色交通的理念下的交通规划必定要达到绿色的效果,因此在盐田区绿色交通规划上,应该研究和采取先进的绿色交通技术。比如在与交通有关的车辆和燃料上,应该予以适当的检验,检验的标准也应该结合盐田区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深圳市盐田区绿色交通规划其实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上的问题,在规划工作中还需要科学合理的进行。因此绿色交通规划工作必须要基于政府、公众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标准,政府在盐田区进行绿色交通规划师可以建立一个对于今后交通体系发展的一系列法规,从而进行一系列有效的宏观调控工作。另外调动公众的积极性也十分重要,通过在社会上广泛的听取人民群众对绿色交通规划的意见,实际上也是提高了公众对于保护城市环境的积极性。

深圳盐田区绿色交通规划探索和实践的总结

总而言之,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深圳市盐田区交通规划并不是一种新的交通理念,而是更深一层的研究和革新,不仅如此,通过对盐田区绿色交通规划探索和实践,可以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行能力,并能有效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另外在探索和实践中,提高了盐田区公众对绿色交通的认识,提高了人们绿色出行和保护城市环境的积极性,这对于盐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盐田区在实际的绿色交通规划探索和实践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问题,因此规划中必须要注重结合盐田区的具体情况,在保护生态环境、协调城市间经济、环境和城市交通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从而优化绿色交通体系,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亚洲开发银行《中国公路交通资源优化利用:绿色交通》[J]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03

篇10

【摘要】人们对所处环境的氛围的感知是跟周围的环境景观设计离不开的的,本文以景观设计中问题和对绿色城市的贡献作为议题,举例论证了在景观设计中的几种营造手段,对景观设计的指导意义作出分析和阐述,指出景观设计的研究将帮助设计者更好地处理人—环境—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本文结合生态设计理念,对环境景观的主要要素提出了绿色设计的策略,以期对我国特别是北方的景观设计活动有所借鉴。

【关键词】 景观设计绿色生态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绿色城市这个发展模式是前几年就有人提出了,现在也算是个时髦词,人们对这个词也理解不同。所谓绿色生态城就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目的,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环境景观设计先行。如果组成我们城市的物质实体都不能体现绿色、生态的理念,试问绿色生态城市将焉附。环境景观设计对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贡献是巨大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有绿色生态设计的理念,要有节约能源、降低能耗的理念。追求时尚、豪华,讲究排场是我们当前景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很大的误区,不但费时、费工、浪费建设资金,生态效果低,而且意境差、可持续性短,与我们所提倡的绿色生态设计理念严重相悖。景观的绿色生态设计要求我们的景观是绿色景观,单位景观的能耗低,具有较高的生态附加值,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研究现状 国内现状。作为绿色生态城市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环境景观建设的研究并不多,而且主要集中在绿色建筑的理论研究上,而宏观的景观概念相对宽泛,除建筑外还包括道路系统景观、水系水体景观、城市环境照明系统景观、植物景观等。作为城市景观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绿色生态城市建设中,把各个景观元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研究,使之成为一个系统,进而成为一个研究领域,为建设绿色生态城市做出贡献,非常有必要。特别是绿色景观的概念还没有被提出。 国外现状。国外的绿色生态城市建设进行的比较早,取得了丰硕成果。19世纪60年代美国的景观设计师提出景观规划的生态理念,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景观生态规划理念已深入人心。走过工业化时代的西方国家,碳排放控制在很低的水平。 城市环境景观绿色设计策略 从城市景观的构成元素及其选材入手,选择节约能源、低能耗材质为主,尽量选择自然材质,避免大量人工合成材质的选用;以利用为主,改造为辅的设计原则,尽量体现简约的设计理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人们对绿色景观的认知程度和接受能力,不光让设计者,也让景观的享用者了解绿色景观;绿色植物是组成绿色景观的重要元素

景观建筑的绿色生态设计策略。 整体性策略。设计师在设计中将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经济条件等众多因素考虑其中,将设计的过程看成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带着一种尊重、补偿的思想与这个系统交流对话,让建筑有机的融入自然,像是从地上长出来一样。在适宜的采用高技术时,应该更为注重的是采用高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体系策略。绿色建筑降绿色排放量的主要途径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要想降绿色排放,发展绿色建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节约能源是一方面,立足于国情,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更是当务之急。仅仅是开发还不够,还要形成产业体系,这样才能使得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更加高效和合理化。 绿色建材策略。计算建筑材料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和CO2排放时必须考虑建筑材料的可再生性。材料的可再生性指材料受到损坏但经加工处理后可作为原料循环再利用的性能。如果能将木材广泛地应用到新农村建设中,那么所节约的能耗,所减少的碳排放量是很可观的。 地域性被动式策略。我国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在不同的地域人们因地制宜,因材施用,创造了适合当地居住的形式。 发展中国特色绿色建筑战略,我们要根据地域的特点,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吸取传统建筑中的有利建筑元素,与现代创新语汇相结合,使建筑具有较强的气候适应和气候调节能力,更加展现了我们民族建筑艺术的魅力。 城市交通系统的绿色设计策略。作为城市动脉的城市交通的绿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成为衡量我国国民经济绿色化进程的重要方面。随着绿色概念的引入,由于对传统的煤炭和石油的使用对环境的破坏,人们对绿色能源开始关注,包括太阳能、电能、生物质能、风能、核能等。随着研发的深入,社会的关注和需求量的增加。 彻底的“以人为本”理念。保障步行及自行车交通的路权,改变目前以车为主,忽略行人的城市交通规划理念,保证人行道、自行车道的专用道路系统足够宽度、良好照明、安全、连续无障碍,并且合理与其他交通方式实现方便换乘,共同构筑绿色的绿色城市交通。 交通功能明确。道路交通规划体现客、货运功能的细化;城市主干道增加小城镇、开发区、旅游景观、轨道交通主干道;严格划分公交尤其是快速专用道、自行车道的专用道、出租车专用道等;根据优化后的城市交通规划,重新分配停车区域,尤其是中心城区,合理有效解决停车问题,实现城市交通的动静平衡。 充分发挥公交优势。大城市应形成以大运量快速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汽电车为主体,出租汽车等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成区任意两点间公共交通可达时间不超过50min。布有地铁、轻轨交通线的城市主、次干路上不再重复设快速公交专用道,但这些道路上应设常规公交通行的专用道。注重各种交通工具综合换乘枢纽的规划,缩短换乘时距,方便快捷实现换乘。 改善车辆行驶环境,在良好的道路条件(路面平整度、路面宽度、平纵线形等)和良好的交通状况(快慢车分道行驶、无非机动车、横向干扰较小等)时,车辆运行状态稳定,其耗油量相对较小,因此有必要持续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保证通的同时,具有有效的行驶速度,向和谐、高效的模式发展。 沥青路面材料、工艺的改进。沥青在加工、施工等过程中存在污染环境等情况,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废轮胎橡胶粉、路面再生、温拌沥青等材料和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这一棘手问题有望得到有效解决。此外,路面再生技术为沥青路面废料的合理利用找到了出路,对于绿色贡献和节约投资,均是很有意义的。 植物造景的绿色设计策略。植物是构成城市环境景观的重要元素,规范合理的植物种植对一个城市生态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大量绿色植物的应用不但能节约人工合成的建材,进而降低能耗,而且对于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也是必备的。植物景观的绿色设计策略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景观设计和绿色生态建设互相促进发展。但二者又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并促进城市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意识的提高,会更加重视城市的生态建设。

绿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目前城市绿化中的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往往不能真正体现出绿地的生态效益。在统计学上,大片草坪的绿地率很高,但并不见得比大乔木下硬质铺地的绿化形式更符合城市人居的需要。而立体三维绿化能大幅增加城市的三维绿量,降温除污减噪效果显著,却不能纳入城市绿地的统计中。生态绿化不仅要提高绿地率,最主要的是高绿地的叶面积指数。鉴于此,我们应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群落光合效率,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能耗,提高市民与自然环境的连接感;选择耐污染和抗污染植物,能发挥绿地对污染物的吸附和同化作用,降低城市污染,促进城市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