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的背景与意义范文

时间:2023-12-22 17:49: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双碳的背景与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双碳的背景与意义

篇1

【关键词】跨文化护理背景 健康评估 三位一体 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25-02

当今世界文化多元、迅速发展,国际护理人才短缺。而确立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为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开展和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护理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1]。如何与国际接轨,成为高等护理教育的当务之急,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护理专业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双语教学活动[2,3],但传统高校护理的双语教学仅靠开设一门英语课程,大部分学生只能掌握有限的英语,难以到达到专业精通的程度。双语教学是对英语教学规律进行深入探索而得出的一种培养并掌握英语能力的新教学方法,它顺应了近年来“英语教学与学科内容相结合”的趋势(Content-Based Instruction),满足了我国护理对双语人才的需求[3]。为此,在高校的护理专业教学中开展跨文化教育,是高等护理教育和时代进步自身的要求。

1.健康评估课程“三位一体”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模块建设

高校护理专业的双语教学包括护理专业英语和(现代)医学英语的内容,而医学专业基础英语是其语言基础,护理专业英语又是基于现代医学英语基础之上的。因此这一课程是连接普通英语(大学英语)与双语教学及最终达到用英语进行有效专业交流彼岸的桥梁。而在高校的双语教学中,英语水平的提升、专业知识的传授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三者如何相互契合是高校护理专业双语教学课堂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了真实再现高校跨文化教学现状,摸清高校跨文化教学中的根源以及存在的具体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分析研究、改革高校护理专业健康评估教学,培养护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综合双语教学、跨文化交流以及语言沟通文化应用等研究成果,以遵义医学院护理专业的健康评估课程双语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从技能培养、专业教学、教学素材、教学手段、师资培训、考核评价等方面入手,构建“英语+跨文化+专业技能”三位一体的双语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包括:英语(基础英语+专业应用英语)、跨文化交际学知识应用和护理专业技能“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块。

1.1英语(基础英语+专业应用英语)

专业医学英语基础:健康评估课程注重医学英语语言的应用和理解,尤其注意基础英语中一些语法、词汇以及时态在医学英语中的出现和变化的特点。合理的选择各种类型的医学专业英语文章,以培养阅读能力为主,同时配以听说、翻译、临床同步练习等,有利于学生从基础英语转向专业护理医学英语的学习。主要包括以下课程教学板块:

专业医学英语基础I:24学时(本科/研究生)

1)专业护理学术语学2)护理专业经典SCI文章3)临床专业医学英语听说

1.2专业医学英语应用:健康评估课程注重将医学英语的教学与护理研究及临床护理评估相结合。并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与需求,设计以下两个教学模块,包括:医学英语应用I:20学时(本科/研究生)

1)护理文献检索2)英文护理文献的快速阅读及理解 3)英文护理文献写作及翻译

1.3护理专业英语:健康评估课程的教学主要以阐述评估护理对象对生命过程及健康问题反应的基本方法,是护理学的方法论的课程,以约定俗成的护理专业英语术语为基础,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介绍整体护理程序,保证护理程序的顺利进行。使学生掌握护理评估过程的英语翻译与表达。在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同时注重跨文化交际学知识的传播,使学生在了解中西医学文化差异的基础之上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传播护理学、进行国际护理学学术交流。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

护理专业英语:24学时(本科/研究生)(其中临床实践训练8学时)

1)护理学国际会议文献翻译 2)护理学英语临床实践 3)模拟护理学国际会议交流能力

健康评估:8学时(双语教学):1)社会评估2)心理评估3)家庭评估4)文化休克

2.三位一体双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2.1改变传统高校护理专业健康评估课程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堂讲解内容与安排学生自学内容相结合,扩充性课堂讲义内容与课本教材实际内容相结合,与学生互动翻译等练习和组织学生一起评判、讨论并加以分析相结合,组织学生反复练习临床护理相关口语与课程教学光盘的演示相结合。广泛利用多媒体教学和信息网络资源,使用MEDLINE、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等英文医学文献搜索和阅读,并在学校的网络中心进行护理专业英语文章检索与阅读教学、网络医学专业新闻听力训练。注重学生的应用与实践,撰写护理论文常用语段,注重时态和语法的应用;要求通过全国大学生英语六级测试的学生面向全护理学系作护理专业健康评估的双语教学片段或用英语作护理科技报告。

2.2引入护理研究课题导向(Nurs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nPBL)的教学方法

英语护理查房的基本技能培训及对患者进行英语护理程序评估的师生模拟的情景教学比例较高;通过与护理专业双语教师的良好合作,在护理专业学生中分组开展模拟英语护理教学查房,通过分病例、分科室及模拟英文问诊的护理查房训练等,使学生在护理评估的实践环境中熟练运用各个临床科室常用护理专业英语用语,同时从与患者单一的形式交流进一步扩大为:护理问题汇报、门诊评估对话、护理英语查房以及护理病例讨论等在内的多种语言形式交流训练。同时,设计了护理英语专题的临床实践活动,开展在教师指导下的小型护理英语临床实践活动。此法旨在深化课堂双语教学,促使学生将课堂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临床环境中,解决实际的临床护理问题。

最后,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阐述了跨文化能力、沟通言语与护理专业技能三位一体的关系,深入剖析跨文化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明确指出高校《健康评估》教学应是以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为目标的跨文化教学。

3.实践

3.1 科研与临床实践

(1)借助学生的临床见习和假期的大学生实践活动,通过教师设计,师生共同参与临床见习。有针对的训练学生,例如: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英语查房、英语护理交班、双语角色扮演、英语护理病历分析等等。

(2)问卷调查:教师设计信效度较高的调查问卷,师生共同参与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数据分析,了解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统计学中的多因素分析的方法进行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以及相关分析。

(3)师生访谈:教师设计访谈提纲,从情感、认知和行为等方面进行访谈、德尔菲法剖析跨文化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3.2 课程准备与双语教学

(1)课程准备:首先进行《健康评估》课程的试讲,经护理学院专家组评选确定讲课教师。由于现阶段我国尚缺乏《健康评估》双语教材,我们参考了国外一些先进的《健康评估》教材,结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健康评估》教材,教师自行编写双语讲义,发给学生使用。

(2)双语教学:《健康评估》一共82个学时,其中,理论学时56个,实验学时26个。使用全英文PPT,跨文化交流的“三位一体”双语讲授方式。即:课堂上较难的专业词汇翻译解释用汉语,课程中的难点、重点用汉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交替讲解。实践教学环节一共26个学时,采用英文病例或是英文SCI文章导入,采用情景教学法,由教师首先演示临床沟通用语和常见操作,学生角色扮演分小组进行英文沟通交流和评估。

(3)教学评价:采用教师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健康评估》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一共发放问卷140份,有效回收140份。回收率100%。

4.结果

4.1 学生对《健康评估》双语教学的总评:调查学生对整体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授课水平的评价和改进意见。

4.2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知:本次问卷调查结果发现,80%的学生对该模式教学活动持肯定态度,10%的学生不赞成此种教学模式。

5.讨论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以及我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比邻香港、澳门,涉外医院的建立,外资医院在横琴的不断引入,跨文化交际和双语技能是满足今后护理工作中的护理评估与基本交际的需要,因此这样的复合型国际护理人才越来越成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必须[3]。本次研究有80%的学生认为此教学模式对提高英语尤其是临床专业以及科研英语有极大的提高,同时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有益于掌握护理前沿学科知识,开拓国际视野。同时亦说明了该模式教学较适合于现阶段学生的专业水平;但一部分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的整体理解度较低。对此,教师需要增强个体英语表达和翻译、沟通能力;对于学生应努力提高基础和专业英语水平。调查还发现15%的学生认为教师的双语水平不能驾驭双语教学的要求。因此,除了学生,我们的教师也应加强英语专业、基础以及口语训练,提高教学满意度。

对于学生,理想的双语授课比例应该是各占一半,最好是中英文对照的教学模式,因为学生目前的英语水平不是很理想,尤其是专业和口语水平。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应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英文的比重。同时在本次的问卷调查中,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英文回答问题的频率较低,20%的学生表示没有使用英语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些都说明学生在双语教学的主动学习有待提高。

《健康评估》双语教学不但是让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获取护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意义是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双语教学通过英语学习护理专业知识为目的,促进学生对中国和英美两种不同文化的沟通与交际,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双语教学可使学生产生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创造良好的双语学习环境,国家应在教育体制和政策上加大对双语教学的扶植力度,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护理学《健康评估》双语教学模式之路[4]。

参考文献:

[1]衡艳林.《外科护理学》实验课双语教学的实践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9):99-100.

[2]吕探云.《健康评估》[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

篇2

关键词:低碳经济 无形资本 财务战略 预算管理

作者简介:

蒋 冲(1977-),男, 江西广丰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罗 焰(1968-),女, 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跨越,将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潜力发挥到了极致,人们沉浸于大机器生产带来的高效,享受着化石资源带来的便利,通过暴力式的生产,将自然资源迅速转换成人类财富。而与此同时以“碳”排放为标志的全球变暖趋势和人居环境的不断恶化,使人们越来越关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低碳经济”应运而生。作为资源配置方式之一的企业,由于受碳排放配额的约束,在市场准入、税收政策和金融支持等方面颇受低碳化影响,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核心——财务管理活动低碳化倾向明显,企业面临的财务环境较之前发生了的很大变化,理财观念和理财实践亟待创新。

一、低碳经济背景下财务管理现状

( 一 )高碳化财务管理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企业存在的意义在于能使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组合优化,从而创造出比市场配置资源更大的价值。因此,在工业文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心是如何挖掘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的潜能,实现价值增值,表现为:第一,凭借信息和技术优势,企业获得地表和地下自然资源的使用权,通过现代化大机器生产将其转化为具有一般等价物形式的货币财富,并且通过财富的累计效应,加速这一自然资源到货币财富的转化过程。第二,资本作为驱动价值增值的原动力,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居于核心位置,其基本特征表现为创新性、扩张性和掠夺性。资本之创新性、扩张性符合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而实现人类自由社会,进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解的原意(王国坛、王东红,2009),但资本的这种创新性和扩张性所引致的社会或环境负外部性得不到有效抑制,那么其掠夺的劣根性将暴露无遗。第三,劳动力是“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90页),劳动力的使用可以为企业带来未来现金流量,因此,其价值在于未来获取现金流量的能力。如何利用相对不变的劳动力价格,挖掘其价值创造功能,充分发挥劳动力的杠杆效应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之一。工业文明背景下的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基于片面的人类中心论这一伦理假设(王建明,1995),强调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创造价值、为人类服务,并进而实现人类社会自由发展的同时,却忽略了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企业理财过程中,侧重于以未来现金流量为标志的价值管理,而在企业环境成本尚未完全内部化的软约束下,对化石能源的高度依赖成了企业财务活动的理性选择。但是,全球温室气体(CO2)浓度的快速上升,必将扰乱自然生态系统的各种因素(如海水温度、洋流以及太阳辐射)间的微妙平衡,终究影响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自然环境。因此,建立在人类现代工业文明客观基础上的以高碳为特征的理财模式,越来越不适应企业、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低碳化经济和低碳化碳社会众望所归。

( 二 )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低碳化挑战与机遇 由地球生态圈碳失衡和化石能源的掠夺性使用而引发的低碳化思考,其特征主要是:(1)经济性。低碳化在关注碳排放绝对数量减少的同时,更强调提高碳生产率,即每单位碳排放所产生的GDP或附加值更高。低碳化应该是一个在不降低人们生活水准和福利水平下的帕累托改进过程,经济性不仅体现在以较小的碳消耗和碳排放获得较稳定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同时,更体现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以较小的冲突换得长久的和谐共处。(2)创新性。低碳化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更是一种发展观念和发展思维的转变,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的自适应过程,相伴而行的是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是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服务的首次商业性转化,而制度创新则是社会政治、经济和管理等规范的革新,是支配人们行为和相互关系的规则的变更,是组织与其外部环境相互关系的重塑,二者的交互、有机结合是低碳化转变的保证。(3)阶段性。低碳化的阶段性目标主要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使气候变化不至于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基于经济社会低碳化发展的经济性、创新性和阶段性特征表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环境的变化既是对已有财务管理模式的否定,也是对现存理财观念、财务要素范畴和财务决策等财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既面临着挑战也存在着机遇,具体表现为:其一,理财观念的发展。公司财务管理的基本功能是有效培育、配置和运用财务资源,以实现公司价值创造与增值(李心合,2006)。财务价值是一个以未来现金流量作为衡量标准的经济学名词,在无外部性约束的条件下,财务网络对价值创造的支持体现在尽可能多的利用这种外部性来提高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其结果就有可能会导致“公地悲剧”的出现,财务管理的短期化倾向明显。而低碳化理念,是要将这种环境的外部性在理财过程中让其内部化,成为企业获取未来经济利益的一种显性成本,其实质则是从整体的角度考虑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实现,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财观念。低碳化是将可持续发展理财观念落到实处的一种具体方式和手段,有利于摆脱仅从资源配置单一维度出发而引致的财务价值增长的高碳化陷阱,进而从资源创造和资源配置双维视角考察财务价值增长的实现路径。其二,财务要素范畴的发展。资本是企业财务活动的基本要素,也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赵德武,2007)。传统财务管理将能够货币化的资本作为财务管理的要素范畴,旨在通过筹集、投放和分配等活动实现资本的价值创造与增值功能,为了规避货币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而导致价值确认上的风险,财务管理活动中倾向于使用有形或是有市场参照物的资本形态。但是,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不可再生自然资源枯竭趋势不可逆转,财务活动所涉的要素范畴必然要突破有形资本的限制,更多关注那些导致未来现金流量的无形因素对价值创造和增值的影响。财务要素范畴的发展,赋予了财务管理核心概念——资本更多的内涵,必然导致现有理财模式的变革,风险价值以及对不确定性的评价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将越发显得重要,财务管理柔性化发展趋势明显。其三,财务决策评价标准的发展。在筹资、投资和利益分配等财务决策中,常用的评价标准是价值相关性,也就是诸种财务决策行为最后对企业未来现金量的影响方向与影响程度。低碳经济背景下强调经济行为的可持续性,财务决策虽不能脱离未来现金流量的影响,但低碳化的约束使得企业必须在获取现金流量和承担社会责任之间权衡,或者说在伦理上企业在财务决策时必然需要遏制资本的过度创新而导致的掠夺性。因此,财务决策的评价标准面临着非效率性挑战。财务决策评价标准的非效率性挑战,并不意味着对成本效益原则的否定,也不表明理性分析原则的不合时宜,仅仅表明财务决策的效率性评价标准需要完善和发展,财务决策的低碳化评价标准在短期或局部可能带来低效率,但从可持续发展或全局来说抑或是一种高效率。

二、无形资本战略的财务视角诠释与意义

( 一 )无形资本战略的财务视角诠释 (1)资产与资本。资产通过不同资产形态的转化给人们带来满足是其效用或价值实现的主要方式。资本是一种依附于具体资产的权力,资本一旦投入就被抽象为一种为获取未来现金流量的权力,因此,增值是资本的天然要求,否则其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资产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而进行创新,资本为了增值而创新,资产不具备扩张性,其存在的意义在于围绕着满足人们的需要而在不同资产形态之间的转换,而资本极具扩张性,并且为了满足扩张的愿望敢冒任何风险。汪丁丁(2006)曾从“精神维度”解读资本的特征,认为基于资本所承载的累积效应,它能够把对剩余(利润)的追求转化为“意识形态”,即对剩余或净收益的崇拜。建立在公平、公正和自由基础上的市场经济是通过人们主观能动的劳动以实现通过对物的依赖摆脱贫穷与落后,进而通过以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为基本特征的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来实现人类的解放和自由。因此,近、现代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本质上是以资本的运营和扩张为特征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扩张过程(徐大建,2007)。(2)无形资本。资本的使命在于增值,而资本本身不会运营,只有通过人格化的资本即资本家才能运营,资本一旦人格化后实现资本增值的手段就会变得自利而且贪婪。通过暴力的方式开采自然资源,将自然资源转化成其投入资本的增值;通过对普通劳动者劳动时间的侵占,将劳动者维持自身和家庭所需要的劳动资料转变为投入资本的增值;通过制度安排,将未来不确定性的风险转嫁给信息弱势群体而实现资本的增值等。资本人格化的结果就是:以资本为核心,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要素实现增值以证明其存在的意义。伴随着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劳动权益保护的加强和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等,资本通过简单、野蛮方式实现增值的空间越来越小,资本需要寻找一种文明的、可持续的载体重新焕发生命力。资本增值的源动力在于能激发人们不断通过创新将各种要素投入引起的未来现金流量变现,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与创新最匹配的要素是以技术和制度等表现形式的无形要素,这些无形要素依附于具体的资产形态,通过市场行为寻求价值的实现,这种以无形要素为载体,在经济活动中不断追求价值实现的权力就是无形资本。(3)无形资本战略。财务管理活动是在既定环境下,通过各种形态资本要素的组合,形成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期,并在实践过程中有效识别和占有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一种组织行为。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围绕着“创新”展开,在价值形成和实现过程中,智力、组织文化、渠道等无形要素的凝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财务管理的重心是如何挖掘、组织、协调这些以无形要素为载体的无形资本的运营,因此,低碳经济背景下应从战略高度确立无形资本财务运行的规律和特征。无形资本战略的核心就是通过无形要素的使用,创造出某种稀缺性和特质,并通过市场的认可进而获取未来现金流量的权力,如果无形要素在企业未来价值凝结过程中的稀缺程度越高,那么通过这种要素的占有而获得的对未来现金流量的要求权就越大。无形资本战略跳出了“就财务论财务”的狭隘财务观,强调无形资本在企业价值驱动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并通过无形资本价值转移的灵活性增加组织适应财务环境的弹性,保持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

( 二 )低碳经济背景下实施无形资本战略的意义 财务管理以价值管理为纽带,以资本运营为核心,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的财务环境、财务决策依据以及财务评价体系等发生了很大改变,以无形资本为核心的价值链系统左右着财务管理活动的得失,为企业未来、长远和整体发展提供持续的财务动力,进而实现企业均衡现金流量、建立核心竞争力的财务目标。低碳经济背景下实施无形资本战略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相对于其它资本形态,无形资本的累积效应较强,边际资本价值不受递减规律的约束,通过无形资本的正向累计效应,增强企业对财务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企业财务竞争力。(2)基于无形资本财务循环的环境友好性,企业价值创造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利益与整体绩效,有利于创造并维持企业的财务优势,可持续发展能力强。(3)无形资本形成主体的多元化和产权交易的市场化,能有效缓解竞争的对抗性导致的效益损失,提高企业整体职能的协调性,进而提高企业的财务协同效应。

三、无形资本战略财务管理的发展与完善

( 一 )低碳财务理念的发展 理念是一种理性化的思维活动模式或者说理性化的看法和见解,财务理念是企业财务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理性化思维结果,无形资本战略是低碳经济背景下财务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在财务核心概念、财务本质和财务目标等方面都有所突破。财务核心概念历来都是大家争论的一个焦点,曾有过“资金论”、“本金论”和“价值论”等诸多观点。“资金论”认为财务活动的基本职能是保证企业经营活动中资金运动的顺畅和均衡,甚至将“确保企业资金均衡有效流动并最终实现企业总体战略”作为企业财务战略目标;“本金论”认为财务活动是以垫支为前提的本金保值、增值活动,明确了本金与基金在资金运动过程中的本质区别,反映了财务活动的保值、增值特征;“价值论”认为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管理的一种风险管理活动,较全面概括了企业财务活动的现状。上述观点虽然反映了财务管理的某一方面的特征,但未能揭示财务管理的本质,诸种概念不适合作为财务的核心概念。财务核心概念应该是能统驭整个财务概念体系的轴心,能够反映财务活动的本质,财务本质是在制度或环境约束下的财务效用最大化,财务效用在商品经济时代表现为以一般等价物表示的人们对物的依赖带来的满足程度。因此,将在物的维度具有天生累积效应,并在精神维度将对剩余的追求转化为“意识形态”的“人格化”资本作为财务核心概念较其它财务概念更能反映财务的本质。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财务环境的变迁引起了财务资源的柔性化转变,资本形态在环境硬约束下出现无形化趋势,无形资本在低碳财务概念体系当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财务核心概念体系,财务活动将资本作为基本的财务要素,通过筹集、投放、回收和分配等手段寻找和激励资本保值、增值的动力。低碳经济背景下以创新为特征的无形资本是诸多资本形态中最活跃的一种,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财务活动的基本目标应该是如何实现无形资本收益的最大化。根据财务本质是价值与权力相融合的财权流观点(伍中信,2006),财务活动过程中与价值相关的权力应该是统一的,但是无形资本的价值溢出效应使得在无形资本战略下出现价值与权力的非对称状态,因此,在 “财务目标集”中应该增加价值与权力统一的目标元素。财务活动过程中价值与权力的对称是指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形成与对其的要求权要统一,在以实物资本或是货币资本为主要价值驱动因素的工业经济时期,这两者的统一较容易实现,但是将无形资本作为主要的价值驱动因素后,两者的统一会存在很多干扰因素。

( 二 )财务预算管理的完善 无形资本战略下财务活动以无形资本作为中心,将各种资本形态有效组合,挖掘和发挥各种资本形态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潜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基于无形资本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外部性、不确定性和相对的垄断性等,无形资本战略相对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更需要在财务预算管理方面进行完善。财务预算管理是在企业总体战略的指导下,按照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各方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诉求,将企业各职能部门的责、权、利等关系进行量化的制度体系。无形资本战略下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确立无形资本价值创造的核心地位,保证了企业价值驱动的持续性和竞争优势的长期性;从权力配置的角度均衡其它资本形态所有者与无形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保证了企业价值的顺利实现;从风险控制的角度防范和降低无形资本的不确定性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影响,增强企业价值创造对环境的适应性等。财务预算管理以资本循环为逻辑起点,以价值链管理为参考依据,是企业推行无形资本战略的有效手段,在实践中财务预算管理的重点体现在: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中各利益相关者根据自身掌握的信息进行利益博弈的方式之一,预算目标是各方讨价还价的妥协结果,低碳经济背景下无形资本价值创造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非标准化等特点,使得博弈过程更加反复,因此,建立有效、规范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是保证无形资本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要素之一,在企业的组织机构方面更趋向于网络化和扁平化,倡导沟通、共同参与和团队精神。在财务预算管理的方法上,以市场作为导向,通过作业基础预算增强预算的精准性、运用EVA等价值指标增加预算的价值导向、借助平衡记分卡等综合业绩评价改善预算的财务特性等,增加无形资本战略下预算管理的弹性,避免财务预算管理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财务预算管理的执行上,密切关注无形资本的累计效益和溢出效益,围绕着无形资本的开发与储备,实时调整各资本预算的执行进程,并根据资源基础理论,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提高预算管理的执行效果和增强预算管理的战略实现意图。

四、结语

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活动围绕着创新展开,创新的财务价值需要通过无形资本循环运动实现,以无形资本作为财务战略重点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无形资本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企业从战略高度挖掘无形资本的价值创造功能,通过财务上的优势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但是,财务环境的多变和财务活动的复杂性,特别是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价值计量问题,使得无形资本战略的实施面临诸多的挑战,因此,如何在动态中把握无形资本价值运动的规律,如何通过相对价值模型计量无形资本价值,以及如何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财务制度建设等是无形资本战略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本文系2013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低碳经济背景下无形资本财务战略创新研究”(项目编号:GL1354)和江西科技大学科研项目(项目编号:KY2012SY05)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第4期。

[2]唐跃军、黎德福:《环境资本、负外部性与碳金融创新》,《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第6期。

[3]李心合:《财务管理学的困境与出路》,《会计研究》2006年第7期。

[4]赵德武等:《财务管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篇3

[关键词]辽宁省;低碳旅游;低碳经济

低碳旅游,顾名思义,即是一种降低“碳”的旅游,也就是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行,倡导在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表现。其中包含了政府与旅行机构推出的相关环保低碳政策与低碳旅游线路、个人出行中携带环保行李、住环保旅馆、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较低的交通工具甚至是自行车与徒步等方面。

一、辽宁省发展低碳旅游的现状

(一)政府层面。国务院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是在减排的大背景下,国家为配合低碳经济发展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信号,而旅游业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行业。和其他行业相比,旅游业很早就有了“无烟工业”的美称,本身属于服务行业,占用资源少,卖的又是环境和文化,而这恰恰与节能减排的目标相吻合。辽宁省应借此时机紧紧把握大力发展低碳旅游事业。例如,随着辽宁省辽阳龙峰寺知名度的提升,其所在地下达河村成为“旅游专业村”,下达河乡成为“特色旅游乡镇”,旅游者逐年增多,环保压力也越来越大。这里又处于汤河水源生态保护区,环保更时刻不能疏忽。为此,该乡政府仅2009年一年,就投入520万元用于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尽到了政府责任。

(二)企业层面。旅游景区是最早倡导低碳旅游的。自从多年前一些旅游景区,禁止机动车进入,改以电瓶车代替,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后,辽宁省的大部分景区也紧跟时代潮流,积极推进生态旅游、绿色旅游,以减少污染,提高景区环境质量。目前旅行社服务机构也在积极推进低碳旅游的新型旅游模式,旅游产品设计上将收获阳光、隐身大自然、徒步、拼车、自行车旅游等内容加入旅游行程中;饭店在创办绿色饭店的理念下,逐渐改善设备设施,节能减排,倡导新的住店消费模式等。

(三)旅游者层面。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自觉地把低碳作为旅游的新内涵,出行时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自驾外出时,尽可能地多采取拼车的方式;在旅游目的地,多采取步行和骑自行车的游玩方式;在旅途中,自带必备生活物品,选择最简约的低碳旅游方式,住的时候选择不提供一次性用品的酒店等。作为旅游主体的广大旅游者,要为低碳旅游出把力,则相对容易得多。假日去郊外的旅游者,只要稍稍改变一下习惯,在汽车后备箱中放上一辆折叠自行车,开车至郊外,改骑自行车,去体验野外的自然风光,便能在回归自然的同时,切实为低碳作出贡献。骑单车或是徒步,这两种以人工为动力的旅游,是每个人都能采取的最简约的低碳旅游方式。2010年农历七月初七到来之前,锦州市民举行了低碳婚礼。“让我们依靠双脚,骑向幸福!”他们骑行在锦州街头时,市民们不仅驻足观看,更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婚礼当天,新郎新娘的身后有许多穿骑行服、戴头盔的自行车车友前来祝福,他们不仅加入了“少用车队,减少浪费”的行列,更倡导“低碳环保,绿色节能”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不过,对于正在摸索低碳旅游可行性措施的旅游业界来说,要将现有的整体上比较粗放的旅游发展方式,彻底扭转到低碳、环保的发展道路上来,可以做的文章还有很多。

二、辽宁省发展低碳旅游的必要性

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2006年,节能减排指标首次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9年12月2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落下帷幕。在此前的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一指标将与节能减排指标一道纳入“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我国将正式进入节能减排和碳总量双约束指标控制时代。《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旅游节能减排,5年内将星级饭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为顺应潮流发展,辽宁省必须实施低碳旅游,其必要性已经提上日程。

(一)发展低碳旅游是辽宁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形式。低碳旅游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为核心,通过控制碳排放量来获取旅游经济、环境、社会等多重效益,其本身就属于可持续发展的范畴,必然会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辽宁省旅游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旅游资源盲目开发,造成滥砍滥伐、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旅游经营模式中造成的资源浪费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公众环保意识缺乏更使得旅游活动中产生大量垃圾,碳排放量随之增加。这些无疑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可见,发展低碳旅游应当成为辽宁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篇4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育龄期;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血糖;体质量指数

[中图分类号] R711.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1(a)-0073-02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常见的异质性妇科内分泌疾病,全球患病率为6%~10%[1]。该病具有遗传背景,是由雄激素分泌过多而引发的内分泌功能紊乱,且该病常伴随代谢系统、生殖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异常。约有50%~80%多囊卵巢综合征妇女存在胰岛素抵抗。目前研究认为,高胰岛素血症可抑制肝脏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的合成导致血中雄激素水平升高,外周脂肪组织则将雄激素转换成雌酮的能力也升高,进而导致黄体生成素的分泌增强,最终加重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系统及生殖系统的紊乱。该研究则对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改变生活系统、调节内分泌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以期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妇产科门诊2012年8月―2015年8月就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72例。纳入标准:①年龄25~40岁;②临床表现为月经稀少或闭经,可伴有多毛、肥胖、不孕、痤疮等症状,超声检测任一侧卵巢体积≥10 mL,或直径2~9 cm的卵泡数≥12个,实验室化验检测呈高雄激素血症;③空腹静脉血糖≥7.0 mmol/L和葡萄糖耐量试验的2 h血糖≥11.1 mmol/L。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6例,年龄25~38岁,平均年龄(30.5±3.6)岁,不孕时间(3.2±0.5)年,其中月经紊乱18例,闭经14例,多毛10例。对照组36例,年龄25~35岁,平均年龄(31.2±2.7)岁,不孕时间(3.0±0.5)年,其中月经紊乱16例,闭经12例,多毛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1片含炔雌醇35 μg、醋酸环丙孕酮2 mg,国药准字H20140240)治疗,于月经周期或撤退性出血第5天开始服用,睡前1片/d,每个月经周期连续服用21 d。对照组在糖代谢紊乱中采用生活习惯控制,如控制饮食(每日热能摄入量较以往少500 kJ)、增加体育活动。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0.25 g,国药准字H32025018)0.25,餐后30 min口服,3次/d。共治疗半年。

1.3 观察指标

激素指标:卵泡刺激素、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及血清睾酮。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标:体质量指数。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半年后上述指标变化。记录两组患者随访期间排卵、妊娠及不良反应情况。随访时间不少于1年。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统计处理数据。各血液化验指标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排卵、妊娠及不良反应情况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卵泡刺激素(7.0±0.9)U/L,雌二醇(166.4±28.8)pmol/L,黄体生成素(13.5±1.5)U/L,血清睾酮(4.3±1.0)nmol/L,空腹血糖(8.5±0.4)mmol/L,糖化血红蛋白(7.1±0.8)%,体质量指数(28.4±2.4)kg/m2;治疗3个月后卵泡刺激素(4.3±0.5)U/L,雌二醇(123.2±20.5)pmol/L,黄体生成素(6.3±1.2)U/L,血清睾酮(2.6±0.6)nmol/L,空腹血糖(5.5±0.6)mmol/L,糖化血红蛋白(4.7±0.5)%,体质量指数(21.4±1.8)kg/m2。对照组治疗前卵泡刺激素(6.7±1.1)U/L,雌二醇(172.3±27.3)pmol/L,黄体生成素(13.0±1.7)U/L,血清睾酮(4.1±1.3)nmol/L,空腹血糖(8.7±0.5)mmol/L,糖化血红蛋白(6.9±1.2)%,体质量指数(27.8±2.6)kg/m2;治疗3个月后卵泡刺激素(4.6±0.7)U/L,雌二醇(130.6±13.7)pmol/L,黄体生成素(8.7±1.5)U/L,血清睾酮(3.4±0.7)nmol/L,空腹血糖(7.9±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6.1±1.3)%,体质量指数(25.5±2.0)kg/m2。两只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半年后观察组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φ兆榘肽旰舐雅荽碳に亍⒋贫醇、黄体生成素、睾酮及体质量指数较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年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雌二醇、黄体生成素、睾酮、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发生恶心15例,恶心伴呕吐1例,低血糖3例,均为短期轻微症状,7 d内缓解。对照组发生恶心3例,恶心伴呕吐1例,低血糖2例,均为短期轻微症状,7 d内缓解。观察组不良反应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又名英_-35,是一种口服避孕药,可通过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改善高胰岛素血症[3],从而促进月经周期正常化,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一线药物,但该药物对患者胰岛素抵抗、血糖及血脂改变并无效果。苑晓薇等[4]研究发现单独应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其血脂紊乱和胰岛素抵抗还有加重趋向。此外、糖、脂代谢紊乱及肥胖均是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重要因素[5]。故临床干预有重要意义。二甲双胍可通过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促进糖原在肌肉等外周组织的积累及利用和糖的无氧酵解,减少糖异生,从而降低血糖水平,进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该研究结果显示,二甲双胍可显著降低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说明了二甲双胍对糖代谢紊乱的改善较生活习惯的干预有更为积极的意义。此外,在研究中观察到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案例较多,但符合糖尿病诊断的较少,且这类患者多伴有肥胖,肥胖具体比例及其与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否合并糖尿病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半年后观察组体质量指数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林薇等人[3]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并未说明是否合并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中,治疗后两组雌二醇、黄体生成素、睾酮比较并无差异。裴慧彬[6]研究发现联合用药的观察组雌二醇、黄体生成素、睾酮降低显著于但单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的对照组。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半年后观察组雌二醇、黄体生成素、睾酮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邹晖[7]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后排卵率、妊娠率及流产率分别为87.5%、37.5%、9.4%。该研究结果发现随访1~3年,观察组正常排卵28例(77.8%),自然受孕16例(44.4%),早胚死亡2例(5.6%),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但其具体比例与邹晖[6]报道的排卵率、妊娠率及流产率分别为87.5%、37.5%、9.4%有一定差异,这可能与纳入病例的标准不同有关。此外,杨迪[8]总结了二甲双胍降糖外作用,其在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外,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癌症及心血管方面的治疗有积极意义。二甲双胍在有发生癌症、心血管风险的中老年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或可有临床效益。

综上所述,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可显著改善患者内分泌紊乱和糖代谢等整体,提高患者的生育能力,值得临床推广,用药前应向患者说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杜尚明,马梦君,林淡钰,等.PCOS对女性健康影响的共识:ESHRE/ASRM在阿姆斯特丹发起的第三届PCOS共识研讨会(上)[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3,32(3):222-224.

[2] 母义明,刘敏.胰岛素抵抗和多囊卵巢综合征[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3):185-188.

[3] 林微,李书艳,冯卫群,等.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及对相关激素分泌水平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35(5):763-764.

[4] 苑晓微,张燕萍,邓继红,等.二甲双胍用于改善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糖、脂代谢的临床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4,22(4):252-254.

[5] 刘玲娇,吴静,张婉,等.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超长链脂肪酸的变化及其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4):249-254.

[6] 裴慧琳.达英-35和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性激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73-75.

[7] 邹晖.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4,35(16):2614-2616.

篇5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煤炭消耗;EG协整检验;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

中图分类号 X2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2104(2011)08-0107-06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08.017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持续的高速发展阶段,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逐年增加,一系列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让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陷入矛盾局面。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带来了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资源的大量消耗,由“黑色能源”引发的碳排放问题成为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的代名词。相较于天然气、水电、风电消耗而言,煤炭消耗所释放的CO2量平均要高出近50%,虽自1990年以来,我国煤炭消耗比重呈下降态势,然而碳排放总量却逐年上升,由高速经济增长所抵消的环境负面增长促使碳排放强度缓慢降低,但碳排放强度的降低究竟源于煤炭消耗比重的下降还是源于GDP的分母拉动性值得我们为之思考。因此,考察一定年份区间内煤炭消耗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交互冲击效应,有助于从深层次挖掘二者的作用机理,为未来高效控制碳排放量乃至碳排放强度,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性,提供措施借鉴。

1 文献综述

从已有的研究文献来看,考察碳排放量以及排放强度变化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其中,徐国泉等人[1]采用Divisia分解法定量分析了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变化对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影响;冯相昭等人[2]对1971-2005年期间影响中国CO2排放量的因素展开分析,研究发现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结构是影响CO2排放量的主要因素;宋德勇、卢忠宝[3]采用“两阶段”LMDI方法,将能源消费产生的CO2排放的相关影响因素分解为产出规模、能源结构、排放强度和能源强度四个方面;Stephen D-Casler 和 Adamrose[4]运用两阶段KLEM模型对影响美国碳排放量的诸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Christopher Yang和Stephen H- Schneider[5]认为CO2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可以分解为人口规模、富裕程度、能源强度和单位能源消耗的排碳强度。以上研究只能大体计算出影响因素之间的重要程度,而无法显示单一因素或者某几个重要因素的变动,特别是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强度的变动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尽管国内外一些学者已经尝试进行相应的研究,例如帅通、袁雯[6]计量分析了上海市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变动对碳排放量的影响,苏方林等人[7]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与向量自回归方法建立广西碳排放量及影响因素间关系的实证模型,杜官印等人[8]测算了1997-2007年中国分省化石能源碳排放强度变化趋势,邵帅等人[9]基于STIRPAT模型的上海分行业动态面板数据得出煤炭消费比重对碳排放规模和强度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然而,碳排放量是建立在能源消耗和经济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单纯考察碳排放量值的高低或仅仅通过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无法更好地将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耗和经济发展联系起来。

综上所述,本研究尝试将碳排放量进行数值转换处理,换算成碳排放强度,采用VAR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对能源消费结构中的煤炭消耗比重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动态冲击关系进行计量研究,进一步考察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耗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从而为未来如何降低碳排放量乃至碳排放强度提供措施路径导向。

2 实证研究

2-1 模型数据

碳排放强度:本研究采用碳排放量与GDP的比值来衡量,记为CI。其中,碳排放量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1990-2008)、中国能源统计年鉴(1990-2008)公布的1990-2008年中国能源消费构成中按照万吨标准煤折合计算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耗量,经各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折算而得到的碳排放量;GDP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90-2008),根据以1990年为基期的GDP指数和1990年GDP数据计算获得,得到的GDP数据均为1990年不变价格的实际GDP。

煤炭消耗:本研究采用中国统计年鉴(1990-2008)中能源消费构成表中的煤炭消耗比重数据作为煤炭消耗的衡量指标,记为CP。

能源的碳排放系数是在查阅有关权威结构的文件的基础上,取各类机构官方公布的排放系数的平均值作为本研究中能源的碳排放折算系数,具体模型数据经过换算整理后如表1所示。

2-2 ADF单位根检验

在建立VAR模型和进行协整分析之前需要对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即没有随机趋势或确定性趋势,否则在进行最小二乘回归时易产生“伪回归”现象,单位根检验是判断数据序列是否平稳的常用方法,例如ADF检验、PP检验等。本研究采用ADF检验法对模型数据的原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年 第8期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具体的平稳性检验报告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在5%的显著水平上,零假设(时间序列非平稳)被拒绝,Prob值也远远小于0-05,由此说明,CI、CP两个时间序列都是平稳的。

2-3 序列的EG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是通过多个变量的线性组合关系来验证变

量之间具有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协整检验的经济意义在于对若干个具有各自长期波动规律的变量,如果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则也同时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因此,本研究在已经验证模型数据序列具有平稳性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Engle和Granger提出的两步协整方法,对CI、CP两变量序列进行最小二乘回归,然后对模型残差进行平稳性检验,如果残差通过平稳性检验,则证明两变量在长期内存在均衡关系。具体回归方模型残差的单位根检验报告如下所示:

如表3所示,残差序列的ADF单位根检验值小于5%水平上的临界值,由此说明残差序列是平稳的,CI、CP两变量是协整的,碳排放强度与煤炭消耗比重虽在短时间内呈现出逐年波动变化态势,但二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即煤炭消耗比重变化的一次冲击会使协整变量暂时偏离平衡位置,但煤炭消耗比重变化的长期冲击会使协整变量自动归于平衡位置。

2-4 VAR模型构建

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是由西姆斯于1980年提出的,是在模型的每一个方程中用当期内生变量对模型中全部内生变量的滞后值进行回归,从而将单个变量的自回归模型推广至多元时间序列变量组成的“向量”自回归模型。

VAR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

Yt是内生变量向量,Xt是外生变量向量,n是滞后阶数,T是样本数,α1到αn以及β是待估计的系数矩阵,εt是随机扰动向量。通过运用Eviews 6-0计量软件,构建出如下VAR模型。

从表4可知,CI、CP方程的调整后R2值分别为0-916 554、0-888 738,由此说明此向量回归模型方程具有较强的解释力,F检验通过,AIC与Sc值的大小也符合模型基本要求,因而该VAR模型在理论上成立,但需要进一步进行模型的平稳性检验,具体检验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VAR模型全部特征根在单位圆曲线之内,说明模型是一个平稳系统,可以进行脉冲响应分析。综上所述,建立碳排放强度与煤炭消耗比重的互动关系的VAR模型整体拟合情况较好,解释力较强。

因此,碳排放强度CI与煤炭消耗比重向量CP自回归

由方程(2、(3)可知,碳排放强度受CI其自身滞后一阶变化影响较大,煤炭消耗比重CP受CI滞后一阶变化影响较大,但这种影响关系无法显示出未来变化时期内CI、CP两变量的冲击影响,因而需要借助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具体分析。

2-5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描述的是系统对冲击扰动在不同滞后期的的动态反应,以衡量来自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内生变量当前和未来取值的影响,即在随机误差项上施加一个标准差大小的新息冲击后对内生变量的当期值和未来值带来的影响,由此来判断变量间的动态关系[10,11]。在VAR模型中,第i个变量的冲击不仅直接影响到第i个变量本身,而且会通过VAR模型的滞后结构传递到其它内生变量。

由于VAR模型的估计系数难以解释,需要根据脉冲响应函数来衡量来自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变动是如何影响变量现值以及未来值。因此,在上述检验及模型构建基础上,本研究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煤炭消耗比重与碳排放强度的变化对变量自身以及对对方变量的动态冲击影响。具体冲击函数曲线以及分析如下:

从图2可以看出,碳排放强度对其自身的一个标准差立刻有较强反应,影响率达60%,第二期达到最大值78%,之后呈现出逐渐减弱的趋势。碳排放强度对来自于煤炭消耗比重的波动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在第一期没有响应,第二期则迅速反应,达到最大正影响值18%,从第三期开始呈现出负影响趋势,并于第六期达到最低值。由此可见,煤炭消耗比重的变化对碳排放强度的冲击影响具有滞后性和波动性,煤炭消耗比重的降低短期内不会造成碳排放强度迅速下降,但长期会产生较好的减排效应。

从图3可以看出,对于煤炭消耗来说,煤炭消耗比重对其自身的一个标准差立刻有较强反应,影响率达80%,此后期间逐渐下降,并于第六期开始呈现出负影响态势,之后趋于稳定。煤炭消耗比重对来自于碳排放强度的波动对煤炭消耗比重的影响在第一期就迅速达到62%,此后呈逐渐下降趋势,

并于第六期达到最低值。由此可见,

注:横轴表示冲击的滞后期间(单位:年),纵轴表示响应数,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虚线表示两倍标准差的偏离线。

煤炭消耗比重的变化在初始阶段会受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冲击影响,但随着周期推移,这种冲击会逐渐减弱,即扩大GDP的分母拉动性或强制减排措施产生的减排效应在短期可以对能源消费结构产生微调,但持久性较差。

由图4可知,碳排放强度发生增加变化冲击后,煤炭消耗比重的增加也开始出现明显的正向反应,并于第二期达到最大值,此后冲击力度开始衰退,随后煤炭消耗比重的增长率开始出现明显的负向反应,并于第六期达到负向反应最大值。由此说明:碳排放强度对煤炭消耗比重的冲击影响在短期内较剧烈,但不具有长记忆,碳排放强度发生增加变化的初期,煤炭消耗比重也会出现明显的增加反应,但随着冲击周期的推移,在碳排放强度增加的同时,煤炭消耗比重可能出现降低的负向反应,这也验证了模型原始数据中某些年份碳排放强度下降的同时却对应着煤炭消耗比重的增加,因而碳排放强度变化对煤炭消耗比重的冲击影响不明显。

由图5可知,煤炭消耗比重的增长发生冲击后,碳排放强度的增加也开始出现明显的正向反应,并于第一期就达到最大值80%,此后一直保持着较强的冲击力度,直到第六期开始才逐渐转为负向影响,并逐渐趋于稳定。这说明给煤炭消耗比重一个正向冲击,会造成对碳排放强度在很长时间内的同向冲击,即煤炭消耗比重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作用是长期持久的,因而在较长周期变动中,可以通过降低煤炭消耗比重来达到降低碳排放强度的目的。

3 研究结论及启示

与已有的对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的不同,本文将碳排放量转换成万元GDP的强度值,即碳排放强度,基于VAR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对我国1990-2008年期间的煤炭消耗比重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相互动态影响进行考察。具体研究结果如下:①碳排放强度与煤炭消耗比重的时间序列数据是平稳协整的,尽管二者在1990-2008年间呈现波动变化态势,但仍旧存在长期均衡关系;②煤炭消耗比重的变化对碳排放强度的冲击影响具有一定滞后性和波动性,但冲击作用长期持久,煤炭消耗比重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会带来碳排放强度同方向的冲击变化,即煤炭消耗比重的降低会促使碳排放强度下降;③碳排放强度对煤炭消耗比重的冲击影响在短期内较剧烈,但长期冲击影响不明显,煤炭消耗比重的变化冲击多是来自于变量自身,因而长期内依靠降低碳排放强度来达到降低煤炭消耗比重的目标是不可行的。综上所述,煤炭消耗比重与碳排放强度有很强的关联性,煤炭消耗比重的变化冲击会在长期内带来碳排放强度的同方向变化,并且这种冲击效应是长期持久的,因而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有效途径就是降低煤炭消耗比重。

鉴于以上结论,本研究认为降低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关键在于降低煤炭消耗比重,在能源刚性需求难以降低的背景下,煤炭消耗比重的下降可以通过结构性降低、产业传导性降低、技术性降低来实现。具体措施如下:①结构性降低: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调整对工业碳减排,特别是绝对量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政府部门应该积极鼓励发展构建多样、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供应和消费体系,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传统的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煤炭消耗比重,提高风电、水电和核电等清洁能源的替代性消费比重,大力开发生物质能、太阳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由依靠传统化石能源向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转变;②产业传导性降低:推动产业结构演进由增加碳排放向减少碳排放的方向转化,是中国碳减排的产业潜力所在,推进第三产业发展,促进第二产业高耗能部门向低耗能部门转化,重视人为产业政策干预,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促使高耗能产业内部煤炭消耗和环境成本内部化,从而达到控制高耗能行业比重、降低煤炭消耗强度的目的;③技术性降低:重视技术植入,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贯彻采选源头的优选控制、燃烧过程的洁净控制和污染物排放的达标处理控制等机制,降低开采、生产、消费整个全生命周期链条过程中的煤炭消耗量和损失量,提高单位耗煤的利用效率,从而达到减少耗煤数量、降低碳排放量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6):158-161-[Xu Guoquan, Liu Zeyuan, Jiang Zhaohua- Decomposition Model and Empirical Study of Carbon Emissions for China, 1995-2004[J]-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6,16(6):158-161-]

[2]冯相昭,王雪臣,陈红枫-1971-2005年中国CO2排放影响因素分析[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8,4(1):42-47-[ Feng Xiangzhao,Wang Xuechen,Chen Hongfeng- Analysis of Factors Impacting China’s CO2 Emissions During 1971-2005[J]-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2008,4(1):42-47-]

[3]宋德勇,卢忠宝-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及其周期性波动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19(3):18-24-[ Song Deyong, Lu Zhongbao, The Factor Decomposition and Periodic Fluctuations of Carbon Emission in China[J]- 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9,19(3):18-24-]

[4]Stephen D, Adam R-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in the U-S- Economy: A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 [J]-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1998,11(34): 349-363-

[5]Christopher Y, Stephen H S- Global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Scenarios: Sensitivity to Social and Technological Factors in Three Regions[J]-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 1997,2( 4):373-404-

[6]帅通,袁雯-上海市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变动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18(10):885-888-[ Shuai Tong, Yuan Wen- Effect of the Changes of the Industry Structure and the Energy Structure in Shanghai on Carbon Emission and the Strategies Response [J]-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2009,18(10):885-888-]

[7]苏方林,宋帮英,侯晓博-广西碳排放量与影响因素关系的VAR实证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9:140-144-[Su Fanglin, Song Bangying, Hou Xiaobo- VAR Analysis about Relations of Carbon Emiss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Guangxi [J]-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0,31(9):140-144-]

[8]杜官印,蔡运龙,李双成-1997-2007年中国分省化石能源碳排放强度变化趋势分析[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26(5):76-81-[Du Guanyin,Cai Yunlong,Li Shuangcheng- FossilFuel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Change of Each Province in China during 1997-2007[J]- Geography and GeoInformation Science,2010,26(5):76-81-]

[9]邵帅,杨莉莉,曹建华-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的上海分行业动态面板数据实证分析[J]- 财经研究,2010-36(11):16-27-[ Shao Shuai,Yang Lili,Cao Jianhua- Study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2Emissions from Industrial Energy Consumption: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STIRPAT Model and Industrial Sectors’Dynamic Panel Data in Shangha[J]-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10-36(11):16-27-]

[10]王舒健,李钊-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的脉冲响应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7,26(3):385-390-[ Wang Shujian, Li Zhao- A Pulseresponding Analysis on Mutual Effect of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J]- Application of Statistics and Management, 2007,26(3):385-390-]

[11]王先柱-VAR模型框架下房地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J]-经济问题,2007,(7):31-34-[Wang Xianzhu- The Empirical Test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l Estate Industry and Economic Growth Based on VAR Model [J]-On Economic Problems,2007,(7):31-34-]

Analysis of Impact Effect Imposed on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and Coal Consumption of China

ZHAO Ao WU Chunyou

(Faculty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Liaoning 116024, China)

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海运;国际竞争;港航业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5)02-0067-03

[作者简介]张燕(1990-),女,汉族,江苏南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我国发展“绿色交通、绿色水运”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中国港航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据调查显示,目前交通领域的能源消费比30年前增加了一倍,排放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占到全社会排放总量的30%。而港航企业作为交通运输业的耗能大户,更应该履行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实行标准化的减排责任。因此,实施低碳化战略是港航业的必然趋势。

一、我国港航业发展现状

(一)港口吞吐量

据网的2013年全球十大港口货物吞吐量排名显示,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在全球十大货港中所占比重,由2012年的8019%进一步提升到8111%,且自2012年起这十大港口中有8个是中国港口。2014年前2个月,全国一些主要港口的货物及集装箱吞吐量与2013年同期相比,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宁波、舟山港凭双港合并的优势,增长最快,同比增长113倍。从总体运行情况来看,全国港口主要生产指标表现较为稳定,港口生产形势良好。表12014年2月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单位:万吨前十名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前十名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港名自年初累计2月自年初累计同比(%)港名自年初累计2月自年初累计同比(%)1宁波―舟山港1405662221130南京3358165010852上海1080547101018苏州7387352510393青岛802836781052南通3417155011274天津742335001016泰州2552126111125唐山724734021070镇江2235106010316大连708533051035重庆204788010207广州692731611074江阴18248509038日照576528371085芜湖145868011419营口593528001072岳阳1382677117310秦皇岛40571988962无锡1160538921表22014年2月我国前十名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单位:万吨港名自年初累计2月自年初累计同比(%)港名自年初累计2月自年初累计同比(%)1大连13792632710276天津20007970010552上海520722210010577广州2181920810933深圳34384125859738厦门11645514310684宁波―舟山港298121255110709连云港854541609645青岛2661411755106710营口912341401084数据来源:中国交通运输部

(二)航运企业运力规模

从2012年初,BDI走势一泻千里。国内航运企业近8成亏损,由于每年仍有大量新船交付,航运运力还在增加,年均增速都在15%以上,而需求的增加却不超过5%。因此,在运力过剩的情况下,如何进行船队“瘦身”和调整运力规模迫在眉睫。近年来,各航运企业针对这一现状,开始纷纷优化自身运力结构,船舶大型化、专业化态势日趋明显。从不同船舶类型来看,经营油船小型企业的数量较多;化学品船和液化气船运力结构调整也加快,大型化趋势明显;干散货船运力增速加大,而地方中小民营和货主投资的航运企业则增长迅速。

(三)碳排放情况

港航企业在加速发展过程中,往往受经济效益的驱动而淡化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导致发展超过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提高了社会成本。国际油轮独立船东协会的研究报告表明,目前世界航运业每年消耗20亿桶燃油,排放了超过12亿吨的CO2,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6%。有预测数据表明,到2020年全球航运业大约需要4亿吨燃油,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将在目前基础上增加75%。此外,以上海港为例,每天靠港大型船舶造成的有害物质排放达393吨,CO2排放达31万吨,这无疑会对周边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尽管港航业还处在从危机中回暖的过程中,但从国际公约的要求以及全球能源战略上看,迫切需要提升海运业的安全和污染管理水准。转变发展方式、开展绿色海运已经成整个海运业的共识。

二、低碳经济理论对我国港航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低碳经济是实体经济领域中的绿色经济,即倡导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模式,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体,以对资源高效利用及循环利用为核心,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达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碳排放问题的全球性特征,港航业作为连接国际贸易的纽带,应大力将低碳发展应用到港航业的发展过程中。低碳经济理论提出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节能减排技术、节能减排操作方面的措施、相应配套经济措施以及综合性的减排措施等方面,对港航业低碳发展的具体实施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三、我国港航业低碳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必要性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我国一些航运企业船舶标准化程度较低,落后船型多,专业化船舶比例低。我国沿海和内河有很多老旧船舶,不仅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而且能源效率比较低,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和环境大气污染。

2部分港口能源需求仍依赖化石燃料,特别是石油,而对其他能源尤其是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利用很少,从而导致能源结构整体单一和碳排放量过高。

3很多港航企业只是一味地从国外进口先进设备,效仿国外模式,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的资金很少,导致我国低碳技术落后。

4相关部门和机构在低碳港航的开发、规划和运营管理方面缺乏科学全面的评价指标,使得环境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二)必要性分析

1宏观分析

首先,港航低碳发展道路已成为一种国际趋势,尤其是主要发达国家。例如,美国率先提出,凡是新建码头都要采用环保措施,即船舶改用岸电电源供电,为靠港船舶提供相对价廉、高效的能源,降低靠港船舶在港期间运营成本,提高码头的竞争力。其次,在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我国政府对世界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的CO2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并且将此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因此,港航业作为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领域之一,理所应当要响应国家号召,发展低碳经济,制定节能减排指标。

2中微观分析

经济全球化趋势已不可逆转,我国港航业同样面临着国际竞争。目前,我国大陆地区能源供应量有限,说明我国大陆地区正面临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必须加强这一领域的工作。

其次,低碳航运还是企业最大限度降低经营成本的必由之路。同时,只有加快低碳经济的发展,才能抵挡各国的绿色贸易壁垒,从而在国际市场中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多利润。

四、加快我国港航业低碳发展的政策和建议

(一)制定低碳经济发展规划

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应制定统一长期的规划,切实把节能减排作为港航管理工作的重要领域,加大资金投

入;引导企业建立低碳发展模式,制定科学全面的评价指标,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

(二)应用可再生资源

我国港口应逐步发展核能、风能、太阳能以及碳排放低的生物质能,如生物乙醇、生物柴油、沼气等。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如电能。而港口的地理位置也使其具备了比较容易获取清洁电能的优势。如福建省的港口岸阔港深,沿海风能资源丰富,应该逐步改用潮汐、波浪、海流、温差等发电。另外,应对高碳能源进行低碳化处理,发展循环经济。

(三)降低船舶航速

中远集运通过试验发现,将船舶的航行速度从24 海里/小时降低到18海里/小时,1年可节省18万吨油,相当于减少54万吨CO2排放。同时,船舶减速也能节约船舶运营成本,这对于目前处于运力过剩形势下的航运企业来说,能切实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四)推进低碳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并举

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要素,而我国对该技术的掌握落后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因此,要鼓励港航企业加快低碳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的进程。

旨在解决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问题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为世界海运业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我国的海运业能否在未来走进世界海运强国的行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海运业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我国海运业必须尽快采取行动积极应对这种严峻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李国荣,杨雪峰港航企业理论化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基本思路[J]港口经济,2013(8):13

[2]胡洪军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中国港口发展研究[J]中国水运,2012(12):12

[3]黄晓科,曾静海西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0(12):27-28

[4]其东以低碳经济引领绿色港口发展[J]中国港口,2010(5):3

篇7

关键词:有机地球化学;原油;生物标志物;链烷烃;萜烷;甾烷;惠州凹陷;珠江口盆地

中图分类号:P618.130.2;TE122.1+13文献标志码:A

Comparison of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wo Kinds of Crude Oils in Huizhou Sag of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WANG Fang1,2, BAO Jianping1,2, ZHU Cuishan1,2

(1. Key Laboratory of Oil and Gas Resource and Exploration Technolog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Yangtze University, Wuhan 430100, Hubei, China; 2. School of Earth Environment and

Water Resources, Yangtze University, Wuhan 430100, Hubei,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s and compositions of various biomarkers from different crude oils in Huizhou sag of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they can be classified into coalderived and lacustrine oil. The coalderived oils from well HZ921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Pr/Ph value (more than 4.5), abnormally abundant C24 tetracyclic terpane, steplike decreasing pattern for C19C26 tricyclic terpanes, more abundant C29 norhopane and C31 homohopane, lower neohopanes in C27C35 hopanes, and absolutely predominant C29 rearranged and regular steranes in C27C29 steranes. These features are the main indicators to discriminate coalderived oils from other oils. However, for lacustrine oils, their Pr/Ph values are relatively low (less than 3.0), the abundances of C24 tetracyclic terpane and C26 tricyclic terpane are similar, the distribution of C19C26 tricyclic terpanes is normal with the main peak of C21, neohopanes and rearranged hopanes are moderate, gammacerane index indicating paleosalinity is very low. It is noted that 2methylhopanes and 4methylsteranes indicating cyanobacteria and dinoflagellate input are very abundant respectively, and the variation of their relative abundances has a normal correlation, representing a specific ecosystem condition to be suitable for the growth of two kinds of microbes. They have an important role in oilsource correlation.

Key words: organic geochemistry; crude oil; biomarker; chain alkane; terpane; sterane; Huizhou sag;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0引言

图1珠江口盆地构造划分

Fig.1Tectonic Units of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珠江口盆地是中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已发现了众多的油气田和含油气构造,惠州凹陷是珠一坳陷一个富油凹陷。油气勘探实践表明,惠州凹陷油层主要分布在珠江组和珠海组,文昌组湖相泥岩和恩平组煤系源岩是其主要生油岩系[16],它们对已发现油气均有贡献[78]。大量文献涉及了珠江口盆地油源研究[819]。研究结果表明,惠州凹陷原油分为3类,分别来源于文昌组湖相烃源岩、恩平组煤系烃源岩及前两者的混源油。主要分类根据是姥植比(Pr/Ph值)、C27~C29甾烷碳数组成、4甲基甾烷和奥利烷及双杜松烷等陆源三萜烷相对含量及碳同位素组成特征[1618]。特定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烃源岩具有一系列与之对应的地球化学特征[20],很少有文献注意到惠州凹陷原油中各类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特征和相互之间的变化规律。本文通过对取自惠州凹陷的12个原油样品中各类生物标志物分布与组成特征的系统分析,明确了这些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鉴定依据,并首次探讨了这些原油中代表蓝细菌贡献的2甲基藿烷系列和代表浮游藻类贡献的4甲基甾烷系列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利用2甲基藿烷系列和4甲基甾烷系列的相对组成划分研究区原油成因类型,为该地区油源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

1地质背景

珠江口盆地位于南中国海北部、华南大陆边缘(图1),面积约175 000 km2,是在加里东、海西、燕山期褶皱基底上形成的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2124]。该盆地由北向南可划分为5个NE向大型构造带,即北部断阶带、北部坳陷带、中央隆起带、南部坳陷带和南部隆起带。珠一坳陷位于珠江口盆地北部坳陷带,为一个NE向展布的狭长坳陷,长550 km,宽70~100 km,面积为39 910 km2。惠州凹陷位于珠一坳陷中部,由惠西、惠北、惠南、惠东和陆西5个半地堑和惠中、惠东2个低凸起组成。

珠江口盆地发育经过了古新世―早渐新世的盆地断陷发育期和晚渐新世―第四纪坳陷期两个阶段[25]。文昌组湖相烃源岩形成于始新世断陷裂谷阶段深水环境,而恩平组含煤烃源岩系则形成于早渐新世的滨、浅湖沼泽环境,上渐新统珠海组和下中新统珠江组则发育了主要储集层段。

2样品采集和试验方法

选取惠州凹陷的12个原油样品进行对比研究。样品用正己烷沉淀原油中的沥青质,而后采用硅胶/氧化铝柱色层法把脱沥青质原油分离成饱和烃、芳香烃和非烃。

饱和烃色谱质谱分析仪器为惠普公司GC6890/5973MSD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色谱柱为HP5 ms石英弹性毛细柱(30 m×0.25 mm×025 μm)。升温程序为:50 ℃恒温2 min,从50 ℃到100 ℃的升温速率为20 ℃・min-1,从100 ℃到310 ℃的升温速率为3 ℃・min-1,在310 ℃恒温15.5 min。进样器温度为300 ℃,载气为氦气,流速为1.04 mL・min-1,扫描范围为50~550 amu。检测方式为全扫描,电离能量为70 eV,离子源温度为230 ℃。

3链烷烃系列分布与组成特征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原油中的链烷烃主要包括正构烷烃系列和植烷系列。不同原油中的正构烷烃系列总体分布特征较为相似,碳数范围宽(C9~C38),中高分子量化合物丰度高,没有碳数优势现象,碳优势指数(CPI)近于1.0(图2、表1),显示成熟原油的特点。但在植烷系列组成上,不同原油间的差异较大。从表1可以看出:HZ921井原油以强烈的姥鲛烷优势为特征,其Pr/Ph值介于4.57~5.29之间,这与恩平组煤系烃源岩的特征相吻合,显示出煤成油的特征;而在其他原油中,姥鲛烷优势较弱,其Pr/Ph值介于1.40~2.35之间,这与惠州凹陷文昌组湖相烃源岩中植烷系列的组成特征基本一致,显示湖相油的特征。

图2链烷烃系列质量色谱

Fig.2Mass Chromatograms of Chain Alkane Series

植烷系列的组成特征与烃源岩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性密切相关。一般而言,还原环境形成的烃源岩具有一定的植烷优势,其姥植比常小于10;而形成于弱氧化环境中的烃源岩则具有明显的姥鲛烷优

势,其姥植比常远大于10。这一特征会被各自所生原油继承下来,从而成为油源对比的重要依据。由此可以判断具有高姥植比的HZ921井原油应该来源于恩平组煤系烃源岩,而其他低姥植比原油则应该来源于文昌组湖相烃源岩,介于两者之间的原油可能属于两类原油的混源油。

4萜烷系列分布与组成特征

4.1三环萜烷系列

三环萜烷系列在烃源岩和原油中普遍存在,但在不同性质样品中其分布特征差异较大,因而它具有特定的地球化学意义。一般而言,湖相和海相烃源岩及其相关原油中的三环萜烷系列呈现以C21或C23为主峰的正态分布,而在煤系烃源岩和煤成油中三环萜烷系列呈现出C19~C26的相对丰度呈阶梯状依次降低[26]。高丰度的C24四环萜烷是陆源有机质输入的指标[27]。

在所研究的原油中,三环萜烷系列呈现两种不同的分布特点,表明相应烃源岩的母质来源和沉积环境有着较大差异。从图3可以看出:HZ921井原油中三环萜烷系列C19~C26相对丰度呈现阶梯状依次降低,C19三环萜烷/C23三环萜烷值(C19TT/C23TT值)较高,介于21~32之间,C24四环萜烷相对丰度远高于C26三环萜烷,两者的比值(C24Te/C26TT值)大于6,可能暗示着该类原油的烃源岩中陆源有机质贡献较大[27],这与煤系源岩和煤成油的特征一致[26];而在其他原油中,C19~C26三环萜烷系列呈现以C21为主峰的正态分布,C19TT/C23TT值小于30,C24四环萜烷丰度与C26三环萜烷丰度相当,两者的比值约为0.50,显示出湖相油的特征。在C19TT/C23TT值C24Te/C26TT值的关系图上,原油聚集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区域,表明它们可以较好地区分研究区原油的成因类型(图4),而且可以预料由两类原油构成的混源油应该分布在这两类原油之间过渡区域,混源油中不同类型原油的相对贡献决定了它们在混源油区是靠近煤成油端元还是湖相油端元。

4.2 三萜烷系列

所研究原油中的三萜烷主要包括C27~C35藿烷系列、C28~C362甲基藿烷系列、伽马蜡烷、奥利烷和双杜松烷,这些不同化合物常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意义。一般来说,重排藿烷起源于含有黏土并沉积在弱氧化到氧化环境沉积物中的菌类有机质[28];新藿烷的前身物可能为里白烯和里白醇或C29降藿烷类,而不是C35细菌藿烷多醇[29];升藿烷的分布特征与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性密切相关,常用C35升藿烷指数(C35/(C31-C35)值)作为衡量标志,C35升藿烷指数小于0.06代表底水或沉积物形成于氧化环境,大于0.1指示缺氧环境[30];伽马蜡烷来源于原生动物四膜虫醇,可以指示沉积水体的古盐度[31];奥利烷来源于陆源被子植物,是衡量陆源有机质贡献的标志化合物[32];双杜松烷是由被子植物的达玛树脂经过生物聚合形成的,是一类指示高等植物树脂输入的标志化合物[33]。

在三萜烷系列分布特征上,HZ921井原油中藿烷系列表现为新藿烷(Ts和C29Ts)含量很低,重排藿烷(diaC29H和diaC30H)含量中等,C29降藿烷较丰富,C29H/C30H值介于0.72~0.82之间(图5),这与富含陆源有机质烃源岩生成的原油中C29降藿烷相对丰度较高的认识一致 [34]。该类原油中,C31升藿烷含量高,C31升藿烷指数小于0.06,且伽马蜡烷含量极低,介于0.03~0.05之间,指示弱氧化的淡水沉积环境,这一系列特征与煤系烃源岩和典型煤成油中的藿烷系列具有较好的相似性,这可能与偏氧化的沼泽环境在成岩阶段细菌活动强烈有关。而在其他原油中,新藿烷含量较高,重排藿烷含量与HZ921井原油相差不大, 但C29降藿烷含量低于HZ921井原油,升藿烷指数略高于HZ921井原油,介于0.05~0.07之间,伽马蜡烷含量极低,伽马蜡烷指数小于0.01,这与惠州凹陷文昌组湖相烃源岩中的藿烷系列组成特征具有较好的可比性,表明它们之间存在成因联系[8]。

Tm和H代表17α(H)藿烷;Ts代表新藿烷;MH为2甲基藿烷

图5三萜烷系列质量色谱

Fig.5Mass Chromatograms of Triterpane Series

新藿烷相对丰度(Ts/Tm值、C29Ts/C29H值)一方面与成熟度有关,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28],另一方面受岩性[35]、成岩条件(包括氧化还原电位(Eh)、pH值)及生源影响[29],即沉积有机相条件的影响。鉴于所研究原油的C29甾烷20S/(20S+20R)成熟度介于042~0.48之间,表明其成熟度基本一致,可见成熟度不是影响原油中其丰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此时,烃源岩性质及形成的沉积成岩条件可能是主要影响因素。

包建平等首次报道了惠州凹陷文昌组湖相优质烃源岩中含有丰富的指示蓝细菌贡献的2甲基藿烷系列,而恩平组烃源岩中则几乎检测不出这类特殊生物标志物[36]。本文所研究的原油样品中来源于文昌组湖相烃源岩的原油较来源于恩平组煤系烃源岩的HZ921井原油明显富含甲基藿烷系列,前者的甲基藿烷指数大于0.10,而后者的小于0.06。由此可见,2甲基藿烷系列的相对组成特征也是鉴别惠州凹陷湖相油与煤成油的重要依据。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原油具有明显不同的三萜烷组成,从而较好地把它们区分为两个不同的成因类型(图6),这与前述依据三环萜烷和四环萜烷组成得到的认识一致,表明三萜烷标志物相对组成也能较好地甄别研究区原油的成因和来源。如果存在由两类原油构成的混源油,那么它们应该分布在两个端元油之间的过渡区域,从而为研究区混源油的确定提供了鉴别依据。

5甾烷系列分布与组成特征

原油中甾烷系列的分布与组成可以提供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37]。一般来说,C27~C29规则甾烷的碳数组成受控于有机质的性质。C27甾烷指示浮游植物藻类的贡献,C29甾烷则指示陆源有机质的输入[38];

重排甾烷的发育除与成熟度有关外,还与源岩中的黏土和酸性介质条件密切相关[28],因为偏酸性的介质条件和较高的Eh值是甾类分子结构中甲角基发生重排转化的必备条件[39];C304甲基甾烷一般来源于沟鞭藻生物体中的4α甲基甾醇[40],在中国东部断陷湖盆始新统湖相烃源岩中广泛分布,但只有在珠江口盆地文昌组和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湖相烃源岩中以高丰度的形式存在[8,36,41],表明这类生物对此类烃源岩的成烃具有特殊意义。

在所研究原油中甾烷系列的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从图7可以看出:HZ921井原油中C29规则甾烷和重排甾烷占绝对优势,而C27和C28甾烷含量明显偏低,基本缺乏4甲基甾烷,显示典型煤成油的甾烷碳数组成,这与三塘湖盆地塘参1井煤成油和吐哈盆地煤成油中甾烷分布特征具有较好的可比性[26,42],表明陆源有机质是其主要原始生烃母质;而在其他原油中,C30 4甲基甾烷异常丰富,其相对丰度基本都超过C29规则甾烷,其与C29规则甾烷的丰度比值介于1.23~2.47之间,而常规的C27~C29甾烷因丰富4甲基甾烷系列的干扰导致在质荷比为217的质量色谱上难以分辨,这无疑会影响与此相关参数的计算。C304甲基甾烷指示了浮游生物沟鞭藻属的贡献[40],因此,原油中丰富的4甲基甾烷表明这类浮游生物在该类湖相油的生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与惠州凹陷发育的文昌组湖相烃源岩的甾烷组成特征是吻合的,因而也是研究区进行油源对比的主要依据[8]。由此可见,4甲基甾烷是鉴定惠州凹陷湖相油和煤成油的重要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所研究的12个原油样品中同时检测出了2甲基藿烷和4甲基甾烷系列,而且不同成因原油其相对丰度变化呈现良好的正相关性,这在C30升藿烷指数与C30 4甲基甾烷/C29甾烷值关系图(图8)上得到了较好的印证,同时又把研究区两类原油很好地区分开,而且依据两类原油在图8中的分布特点,比较容易预测相应混源油中这两个参数组成特征。这一现象不仅说明文昌组沉积时期的古生态条件适宜沟鞭藻类和蓝细菌的共同繁盛,同时也表明它们在研究区的油源研究中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微量元素与4甲基甾烷相互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惠州凹陷烃源岩中C30 4甲基甾烷/C29甾烷值与w(V)/(w(V)+w(Ni))值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其中,w(・)为元素质量分数。

水体中浮游藻类的繁盛造成湖底环境缺氧,使V元素在沉积物中富集,反映水生生物勃发与沉积环境对微量元素富集有影响[43]。文昌组烃源岩沉积时,湖盆水体较局限,珠江口盆地彼此分割为北、南2个断陷带与相邻断隆带相间分布的构造格局[44],推测当时的沉积水体可能处于一种富营养状态。大量N、P等营养物质的存在是导致沉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此时有利于一些浮游生物(如蓝绿藻等)的异常繁盛,而生物的异常生长引起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下降,结果又会导致生物的死亡,并形成富有机质的沉积地层,研究区湖相油和烃源岩中丰富的2甲基藿烷系列可能就与这一特殊的水化学条件有关。Summons等认为2甲基藿烷系列来源于蓝细菌体内的2β甲基细菌藿烷多醇[45],但Ricci等通过大量的培养基试验和基因组证据认为,蓝细菌不是2甲基藿烷类化合物的唯一来源,2甲基藿烷类不是可靠的指示蓝细菌的生物标志物,而是一种特定生态环境的生物标志物,在以低氧、低固定氮和高渗透压力为特征的固着微生物群落(Sessile Microbial Communities)栖息环境中,2甲基藿烷类化合物非常丰富[46]。因此,惠州凹陷文昌组湖相烃源岩沉积时水体的富营养化可能是丰富甲基甾烷和甲基藿烷系列化合物存在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HZ921井原油属于典型的煤成油,呈现高姥植比、C29重排甾烷和规则甾烷占绝对优势的特征,但在此类原油中同为指示陆源有机质贡献的奥利烷和双杜松烷丰度明显偏低,甚至低于研究区的湖相油,这与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的煤成油形成鲜明对照[2]:前者的奥利烷指数(奥利烷/C30藿烷值)约为010,而后者的介于010~030之间。McCaffrey等指出在河流三角洲体系,奥利烷与藿烷的丰度比值不是总和指示陆源有机质输入的指标(比如C29甾烷丰度)成正比,或是与指示海相有机质输入的指标(C30或C28甲基甾烷丰度)成反比[47]。Murray等认为,奥利烷的丰度不仅与陆源有机质的输入量有关,而且在早期成岩作用阶段,奥利烷的丰度对Eh值和pH值的变化非常敏感,还原的沉积成岩环境可能有利于奥利烷的形成,因为陆源有机质占绝对优势的腐殖煤(总有机碳为64%)中奥利烷含量明显低于陆源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的页岩(总有机碳为1.6%)[48]。这一现象应该表明丰富的陆源有机质并不是奥利烷形成的唯一条件,可能还需要特殊的成岩环境。湖相烃源岩的形成环境较沼泽环境形成的烃源岩还原性强,在偏还原的沉积成岩环境中可能有利于奥利烷的形成,因此,惠州凹陷某些湖相油中奥利烷含量可能高于典型煤成油。由此可见,在判断研究区原油成因和来源时,仅仅依据奥利烷这一个生物标志物的相对丰度显然是不够的,应该综合利用各类生物标志物所提供的地球化学信息。

6结语

(1)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湖相油的Pr/Ph值较低,C19~C26三环萜烷系列中呈现以C21为主峰的正态分布,C24四环萜烷与C26三环萜烷的丰度相当,新藿烷和重排藿烷含量中等,2甲基藿烷系列和C30 4甲基甾烷十分丰富;而典型煤成油中Pr/Ph值较高,C19~C26三环萜烷系列相对丰度呈现阶梯状依次降低的现象,C24四环萜烷的相对丰度远高于C26三环萜烷,新藿烷含量很低,C29降藿烷较丰富,C29规则甾烷和重排甾烷占绝对优势。这是鉴定惠州凹陷湖相油和煤成油的主要依据。

(2)尽管在研究区奥利烷是一个指示被子植物来源的陆源有机质输入的可靠标志,但特殊的形成条件决定了丰富的陆源有机质并不一定导致高含量此类标志物的形成,这是HZ921井煤成油具有低奥利烷丰度的原因。因此,在判别原油成因时需要综合利用各类生物标志物提供的相关地球化学信息。

(3)惠州凹陷湖相油中甲基藿烷和甲基甾烷系列含量的协同变化可能与文昌组主力湖相源岩沉积时水体出现了富营养化有关。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朱伟林,张功成,高乐.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J].石油学报,2008,29(1):19.

ZHU Weilin,ZHANG Gongcheng,GAO Le.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xploration Objectives of Hydrocarbons in the Northern Continental Margin Basin of South China Sea[J].Acta Petrolei Sinica,2008,29(1):19.

[2]傅宁,米立军,张功成.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烃源岩及北部油气成因[J].石油学报,2007,28(3):3238.

FU Ning,MI Lijun,ZHANG Gongcheng.Source Rocks and Origin of Oil and Gas in the Northern Baiyun Depression of Pearl River Mouth Basin[J].Acta Petrolei Sinica,2007,28(3):3238.

[3]刘明辉,梅廉夫,杨亚娟,等.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北部裂陷期与拗陷期沉降作用时空差异及主控因素[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5,37(2):3143.

LIU Minghui,MEI Lianfu,YANG Yajuan,et al.Temporalspatial Differences of Subsidence Between Syn and Postrift Stages in Northern Huizhou Sag of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and Their Main Control Factors[J].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vironment,2015,37(2):3143.

[4]王维,叶加仁,杨香华,等.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纪多幕裂陷旋回的沉积物源响应[J].地球科学,2015,40(6):10611071.

WANG Wei,YE Jiaren,YANG Xianghua,et al.Sediment Provenance and Depositional Response to Multistage Rifting,Paleogene,Huizhou Depression,Pearl River Mouth Basin[J].Earth Science,2015,40(6):10611071.

[5]余烨,张昌民,李少华,等.惠州凹陷珠江组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8(1):512522,595.

YU Ye,ZHANG Changmin,LI Shaohua,et al.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Mudstones from Zhujiang Formation of Huizhou Depression[J].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Natural Science,2014,38(1):512522,595.

[6]袁彩萍,徐思煌,薛罗,等.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主力烃源岩测井预测及评价[J].石油实验地质,2014,36(1):110116.

YUAN Caiping,XU Sihuang,XUE Luo,et al.Prediction and Evaluation with Logging of Main Source Rocks in Huizhou Sag,Pearl River Mouth Basin[J].Petroleum Geology and Experiment,2014,36(1):110116.

[7]傅宁,李友川,汪建蓉.惠州凹陷西区油源研究[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1,15(5):322328.

FU Ning,LI Youchuan,WANG Jianrong.Oilsource Correlation in the Western Huizhou Sag[J].China Offshore Oil and Gas:Geology,2001,15(5):322328.

[8]张水昌,龚再升,梁狄刚,等.珠江口盆地东部油气系统地球化学:Ⅰ,油组划分、油源对比及混源油确定[J].沉积学报,2004,22(增):1526.

ZHANG Shuichang,GONG Zaisheng,LIANG Digang,et al.Geochemistry of Petroleum Systems in the Eastern Pearl River Mouth Basin:Ⅰ,Oil Family Classification,Oilsource Correlation and Mixed Oil Analysis[J].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2004,22(S):1526.

[9]FU J M,PEI C M,SHENG G Y,et al.A Geochemical Investigation of Crude Oils from Eastern Pearl River Mouth Basin,South China Sea[J].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n Earth Sciences,1993,8(1/2/3/4):469486.

[10]黄正吉.珠江口盆地陆相烃源岩与油气生成[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8,12(4):255261.

HUANG Zhengji.Nonmarine Source Rock and Petroleum Formation of Pearl River Mouth Basin[J].China Offshore Oil and Gas:Geology,1998,12(4):255261.

[11]傅宁,李友川,徐建勇,等.珠三坳陷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新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模式与油源对比[J].中国海上油气,2012,24(4):1319.

FU Ning,LI Youchuan,XU Jianyong,et al.A New Biomarker Combination in the Wenchang Formation Source Rock of Middledeep Lacustrine Facies and Oilsource Correlations in Zhu Ⅲ Depression[J].China Offshore Oil and Gas,2012,24(4):1319.

[12]马宁,侯读杰.珠江口盆地烃源岩及原油新四环萜烷组合模式[J].特种油气藏,2014,21(2):2427.

MA Ning,HOU Dujie.The Combination Model of New Tetracyclic Terpane in Source Rock and Crude Oil of Zhujiangkou Basin[J].Special Oil and Gas Reservoirs,2014,21(2):2427.

[13]李友川,张功成,傅宁.珠江口盆地油气分带性及其控制因素[J].中国海上油气,2014,26(4):814.

LI Youchuan,ZHANG Gongcheng,FU Ning.Hydrocarbon Zonation and Its Control Factors in Pearl River Mouth Basin[J].China Offshore Oil and Gas,2014,26(4):814.

[14]HU Y,HAO F,ZHU J Z,et al.Origin and Occurrence of Crude Oils in the Zhu1 Subbasin,Pearl River Mouth Basin,China[J].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2015,97:2437.

[15]朱扬明,谢建明,孙林婷,等.珠江口盆地原油中新二环、四环萜烷的检出及其地球化学意义[J].地球化学,2015,44(4):313322.

ZHU Yangming,XIE Jianming,SUN Linting,et al.Identification and Geochemical Significances of Novel Bicyclic and Tetracyclic Terpanes in Crude Oils from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J].Geochimica,2015,44(4):313322.

[16]傅宁,朱雷.珠一坳陷惠州西凹混源油研究[J].石油地质,2007,12(2):2026.

FU Ning,ZHU Lei.Research on Mixed Oil in Western Huizhou Sag of Zhu I Depression[J].Petroleum Geology,2007,12(2):2026.

[17]李友川,陶维祥,孙玉梅,等.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及其邻区原油分类与分布特征[J].石油学报,2009,30(6):830834,842.

LI Youchuan,TAO Weixiang,SUN Yumei,et al.Classific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Oil in Huizhou Depression of Pearl River Mouth Basin[J].Acta Petrolei Sinica,2009,30(6):830834,842.

[18]马宁,侯读杰,施和生.惠州凹陷原油成因研究[J].断块油气田,2012,19(5):545549.

MA Ning,HOU Dujie,SHI Hesheng.Study on Oil Genesis in Huizhou Depression[J].Faultblock Oil and Gas Field,2012,19(5):545549.

[19]国朋飞,何生,柴德蓉,等.珠Ⅰ坳陷油源对比及恩平组烃源岩的相对贡献[J].地球科学,2015,40(7):11771186.

GUO Pengfei,HE Sheng,CHAI Derong,et al.Oilsource Correlation and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Source Rock from Enping Formation in ZhuⅠ Depression[J].Earth Science,2015,40(7):11771186.

[20]包建平,朱翠山,倪春华.北部湾盆地不同凹陷原油生物标志物分布与组成特征[J].沉积学报,2007,25(4):646652.

BAO Jianping,ZHU Cuishan,NI Chunhua.Distribution and Composition of Biomarkers in Crude Oils from Different Sags of Beibuwan Basin[J].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2007,25(4):646652.

[21]LI P L,RAO C T.Tectonic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History of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J].Tectonophysics,1994,235(1/2):1325.

[22]张功成,杨海长,陈莹,等.白云凹陷:珠江口盆地深水区一个巨大的富生气凹陷[J].天然气工业,2014,34(11):1125.

ZHANG Gongcheng,YANG Haizhang,CHEN Ying,et al.The Baiyun Sag:A Giant Rich Gasgeneration Sag in the Deepwater Area of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J].Nature Gas Industry,2014,34(11):1125.

[23]龚晓峰,何家雄,莫涛,等.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惠陆油区含油气系统与油气运聚成藏模式[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5,26(12):22922303.

GONG Xiaofeng,HE Jiaxiong,MO Tao,et al.The Petroleum System and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Mode of Huilu Oil Region in Zhu 1 Depression of Pearl River Mouth Basin[J].Natural Gas Geoscience,2015,26(12):22922303.

[24]施和生,何敏,张丽丽,等.珠江口盆地(东部)油气地质特征、成藏规律及下一步勘探策略[J].中国海上油气,2014,26(3):1122.

SHI Hesheng,HE Min,ZHANG Lili,et al.Hydrocarbon Geology,Accumulation Pattern and the Next Exploration Strategy in the Eastern Pearl River Mouth Basin[J].China Offshore Oil and Gas,2014,26(3):1122.

[25]CHEN S Z,PEI C M.Ge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Source Rocks of the Eastern Pearl River Mouth Basin,South China Sea[J].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n Earth Sciences,1993,8(1/2/3/4):393406.

[26]包建平,马安来,黄光辉,等.三塘湖盆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类型[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9,26(4):2529.

BAO Jianping,MA Anlai,HUANG Guanghui,et al.The Origin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rude Oils from Santanghu Basin[J].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1999,26(4):2529.

[27]PHILP R P,GILBERT T D.Biomarker Distributions in Austrian Oils Predominantly Derived from Terrigenous Source Material[J].Organic Geochemistry,1986,10(1/2/3):7384.

[28]PETERS K E,WALTERS C C,MOLDOWAN J M.The Biomarker Guide:Biomarkers and Isotopes i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Earth Histor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29]MOLDOWAN J M,FAGO F J,CARLSON R M K,et al.Rearranged Hopanes in Sediments and Petroleum[J].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1991,55(11):33333353.

[30]PETERS K E,MOLDOWAN J M.Effects of Source,Thermal Maturity,and Biodegradation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Isomerization of Homohopanes in Petroleum[J].Organic Geochemistry,1991,17(1):4761.

[31]VENKATESAN M I.Tetrahymanol:Its Widespread Occurrence and Geochemical Significance[J].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1989,53(11):30953101.

[32]NYTOFT H P,BOJESENKOEFOED J A,CHRISTIANSEN F G,et al.Oleanane or Lupane? Reappraisal of the Presence of Oleanane in CretaceousTertiary Oils and Sediments[J].Organic Geochemistry,2002,33(11):12251240.

[33]VAN AARSSEN B G K,COX H C,HOOGENDOORN P,et al.A Cadinene Biopolymer in Fossil and Extant Dammar Resins as a Source for Cadinanes and Bicadinanes in Crude Oils from South East Asia[J].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1990,54(11):30213031.

[34]BROOKS P W.Unusual Biological Marker Geochemistry of Oils and Possible Source Rocks,Offshore BeaufortMackenzie Delta,Canada[J].Organic Geochemistry,1986,10(1/2/3):401406.

[35]SEIFERT W K,MOLDOWAN J M.Applications of Steranes,Terpanes and Monoaromatics to the Maturation,Migration and Source of Crude Oils[J].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1978,42(1):7795.

[36]包建平,朱俊章,朱翠山,等.惠州凹陷文昌组烃源岩及相关原油中的2甲基藿烷系列[J].地球化学,2012,41(1):7077.

BAO Jianping,ZHU Junzhang,ZHU Cuishan,et al.2methylhopane Series in the Source Rocks and the Related Crude Oils from Wenchang Formation in Huizhou Sag[J].Geochimica,2012,41(1):7077.

[37]王汇彤,张水昌,翁娜,等.生物标志化合物甾烷、藿烷的定量分析新方法[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44(8):17131722.

WANG Huitong,ZHANG Shuichang,WENG Na, et al.A New Analytical Method for Quantifying of Sterane and Hopane Biomarkers[J].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2014,44(8):17131722.

[38]包建平,刘玉瑞,朱翠山,等.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徐闻X1井油气地球化学特征[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17(3):300304.

BAO Jianping,LIU Yurui,ZHU Cuishan,et al.The Geochemical Properties of Natural Gas and Crude Oil from Xuwen X1 Well,Maicheng Sag,Beibuwan Basin[J].Natural Gas Geoscience,2006,17(3):300304.

[39]KIRK D N,SHAW P M.Backbone Rearrangements of Steroidal 5enes[J].Journal of Chemical Society,Perkin Transactions Ⅰ,1975,22:22482294.

[40]WOLFF G A,LAMB N A,MAXWELL J R.The Origin and Fate of 4methyl Steroid Hydrocarbons I.Diagenesis of 4methyl Sterenes[J].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1986,50(3):335342.

[41]黄保家,黄合庭,吴国u,等.北部湾盆地始新统湖相富有机质页岩特征及成因机制[J].石油学报,2012,33(1):2531.

HUANG Baojia,HUANG Heting,WU Guoxuan,et al.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Eocene Lacustrine Organicrich Shales in the Beibuwan Basin[J].Acta Petrolei Sinica,2012,33(1):2531.

[42]程克明.吐哈盆地油气生成[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CHENG Keming.The Oil and Gas Generation in Tuha Basin[M].Beijing:Petroleum Industry Press,1994.

[43]马宁,侯读杰,施和生,等.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烃源岩发育的主控因素分析[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2,36(3):1934.

MA Ning,HOU Dujie,SHI Hesheng,et al.Analysis of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Source Rocks of Huizhou Sag in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J].Journal of Daqing Petroleum Institute,2012,36(3):1934.

[44]崔莎莎,何家雄,陈胜红,等.珠江口盆地发育演化特征及其油气成藏地质条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9,20(3):384391.

CUI Shasha,HE Jiaxiong,CHEN Shenghong,et al.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and Its Geological Conditions for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J].Natural Gas Geoscience,2009,20(3):384391.

[45]SUMMONS R E,JAHNKE L L,HOPE J M,et al.2methylhopanoids as Biomarkers for Cyanobacterial Oxygenic Photosynthesis[J].Nature,1999,400:554557.

[46]RICCI J N,COLEMAN M L,WELANDER P V,et al.Diverse Capacity for 2methylhopanoid Production Correlates with a Specific Ecological Niche[J].The ISME Journal,2014,8(3):675684.

篇8

养牛业瘤胃尿素蛋白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畜牧业是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畜牧业的经济,是一种不完全的国民经济。牛是具有多种经济价值的家畜,在世界上头数多、分布广,无论数量和产值均居畜牧业首位。这决定了养牛业在畜牧中的重要地位。养牛业的发展对充分利用草原、草坡和发展农副产品,提高农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发展农村经济,提供工业原料及外贸出口物质,加速国民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养牛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其中尿素代替一部分蛋白质饲料饲喂牛更具有重要的饲养意义。

尿素是由天然气、水和空气化合而成的化合肥料,纯尿素中含氮

46.7%。在成年牛的日粮中添加尿素,可替代一定量的蛋白质。牛吃进尿素后,在脲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氮。瘤胃中的微生物利用这些氨,繁殖生长合成微生物体蛋白质,而后这些微生物体蛋白质又被牛消化利用。据试验,用1公斤尿素作产奶母牛的补充饲料,可形成相当于10公斤牛奶所含的蛋白质。尿素的利用效率,青年牛比成年牛高5%~8%。

尿素作为蛋白质补充饲料,只有在粗饲料日粮中缺蛋白质时才有效,特别是将尿素与糖浆混合加入时,效果更为显著,因为糖分是瘤胃微生物利用氨的能源。尿素的用量按日粮的干物质计算不宜超过1%,按精料计算不宜超过3%,按体重计算,每100公斤体重喂20克~30克。

为了提高尿素的利用率并防止氨中毒,添加时应注意应掌握以下原则:

第一,在补加尿素的日粮中,必须有一定量易消化的糖类:瘤胃微生物在利用氨合成菌体蛋白的过程中,需要有能量和碳架的供应,这些可以由可溶性糖类如淀粉的酵解来供给。

第二,只能在瘤胃功能成熟后添加。按牛年龄估算应在生后3个半月,或要求一般牛体重200公斤,大型牛250公斤。正在哺乳的犊牛、有病的牛,均不宜饲喂尿素,早添加会引起尿素中毒。

第三,尿素不能单独饲喂或溶于水中作饮水用:因为尿素吸水性强,容易分解成氨,氨大量进入血液内会引起中毒。一般将尿素溶于少量的清水或糖稀中,拌草后再喂。

第四,不得空腹喂,要搭配精料:精料蛋白质含量必须低于12%,如超过14%,则尿素不起作用,尤其是纯放牧的牛,不得空腹喂尿素。

第五,尿素喂牛时,不能把一天的用量集中在一次喂给,要分成三次,以防中毒。

饲料中添加尿素代替部分蛋白质,尿素在脲酶的作用下分解为氨,由于脲酶的活性很强,使尿素在瘤胃中分解为速度很快,如果尿素的喂量过大,很容易导致氨中毒。动物氨中毒的表现为:运动失调、肌肉震颤、痉挛、呼吸急促和口吐白沫等,上述症状一般在喂后1小时内发生,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死亡。因此,要严格控制喂量并注意喂法。

1.注意喂法

饲喂尿素时,须将尿素均匀地搅拌到精、粗饲料中,严禁单独饲喂或溶于水饲喂。可采取以下措施:

(1)在补加尿素的日粮中加入脲酶抑制剂,如醋酸氧肟酸、辛酸氧肟酸、脂肪酸盐、四硼酸钠等抑制脲酶活性。

(2)饲喂尿素衍生物,如双缩脲、磷酸脲、脂肪酸脲等,与尿素相比,其降解速度慢,效果好。

(3)对尿素进行包被处理,用糊化淀粉与尿素均匀混合后饲喂。可用玉米面糊或高粱面糊制成糊化淀粉。

(4)饲喂尿素精料,粉碎的谷物(70%~75%)、尿素(20%~25%)和膨润土(3%~5%)混合后,经高温高压喷爆处理。

(5)饲喂尿素添砖,将尿素、糖蜜、矿物质压制成块状,让牛羊舔食。

2.控制喂量

尿素的喂量约为日粮干物质的1%或者是日粮蛋白质需要量的20%~30%。注意生后2~3月内的幼龄反刍动物,由于其瘤胃功能未发育完全,不可饲喂尿素,以免发生中毒。

尿素代替日粮中的部分蛋白质,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生物体内一切最基本的生命活动几乎都与蛋白质有关,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不足是限制牛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蛋白质的营养师必不可少的,而蛋白质的供给,对于牛来说,又可以利用部分尿素。因此,在牛生产的过程中,利用好尿素代替蛋白质就更为重要,尤其是尿素利用的原则,方法喂量就更为重要了。

(上接第10页)爱国情怀与抱负只是寄托希望在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的想法和决策上面,还要依靠统治者的重用才能建立自己为国奉献的伟大事业。他还把对抗外敌、舍命救国的志愿常与个人的功名成就紧紧纠缠在一起。于是,当他一旦遭到了最高统治者的厌弃和打击时,便会顿感失去力量与支持,而产生一种孤独、空虚、悲观的思想感情。遂他时而面对现实的残酷采取逃避的态度,时而以“狂放”“旷达”“不羁”的性格从精神上将自己麻醉。所以在他的诸多诗篇中有不少消沉、感伤的情绪融入其中,有时甚至在他写得那些慷慨淋漓的诗中也避免不了夹杂一些消极的情绪。难能可贵的是,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直至终寝时候,还写了一首感人至深的《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可见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情怀是多么的深厚和挚烈。

陆游的诗歌以南宋现实残酷的环境为背景,广泛真切地反映了南宋前期的社会黑暗,跳动着这一封建时代的脉搏。他的诗歌内容显得颇为丰富、有力,所涵盖的层面涉及了当时社会的各个生活方面。陆游诗歌中所洋溢的炽热的爱国情怀,风格多种多样、气壮语豪,感情真挚、激昂、慷慨,从诗歌的本质特征来说,是无比自然地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人文精神。它就像一泓清灵却看不见底的深泉,一旦激发,却具有震人心弦、贯穿人心的巨大艺术力量。后人对其诗歌中爱国情怀的深入研究和宣传,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精神,是极其必要而有深远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游国恩.中国古代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2\]严修.陆游诗集导读\[M\].成都:巴蜀书社,2009.

\[3\]游国恩,李易选.陆游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篇9

2006年,KEEN品牌正式进军中国市场,相继在上海、北京开设旗舰店。将KEEN品牌最新的产品和文化带到国内,倡导户外生活的新方式。如今,在国内的各大城市越来越多的看到KEEN品牌身影。

KEEN的理念代表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重视环保,肩负强烈的社会责任、积极分享经营效益、领导产业并突破创新,将环保原料最优利用。

破茧而出

KEEN品牌的崛起得益于品牌创始人出身于鞋业世家的扎实背景,以及设计师的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KEEN立足于环保和公益的品牌信念。

KEEN的品牌创始人Martin Keen出身于鞋业设计世家,天生才华横溢,同时也是世界级的风帆好手。他曾在Hyde Athletic(即现在的Saucony)、K-Swiss、Nautica、Rockport、Clarks、Northface等诸多知名运动品牌工作过;当年在Hyde Athletic时设计出的“Grid”系统,至今仍被沿用在Saucony的一些高级慢跑鞋中;作为第一位被K-Swiss聘用的设计师,Martin Keen在1994年就建立了“KEEN DESIGN GROUP”;其后在1999年受邀加入Nautica,领导鞋子的设计和开发;2001年被Tommy Hilfiger挖角,特聘为资深设计执行长……在创立KEEN品牌之前,Martin Keen已经交出了这样一份近乎完美的履历表,堪称为世界级的鞋业设计大师。

Martin Keen年轻的时候,曾是J-24 五人风帆赛世界冠军队中的光荣一员,本身就是一位世界级的风帆好手。正是因为有着对风帆赛的热爱,有着对人性的一种关怀,才会诞生世界上第一双可以在比赛风帆时穿着、并能够同时保护脚趾的凉鞋。自Martin Keen设计出第一双在风帆赛中可以保护脚趾头的凉鞋开始,Keen这个品牌就此诞生。2003年,Martin Keen拿着一双为自己设计的凉鞋参加在美国举行的WSA Show(美国拉斯维加斯鞋展),Keen知名度由此打响。

由一双革命性的凉鞋,奠定了KEEN这个品牌。以创新、高品质、高科技、舒适为特色,崇尚大自然环保理念,承载高度关爱社会的企业文化,这是KEEN能在众多同类品牌中脱颖而出的关键。第一年就在美国本土创下销售奇迹――一个成立8个月的品牌,推出了一款全美最热卖的新鞋,卖掉七十万双、总共三亿美元!这听上去很像奇迹或者天方夜谭,然而,这确实是个真实的记录。这一年,《时代周刊》将KEEN赞为“神像上的荣誉”!

KEEN代表的不仅是一个时尚品牌,事实上,KEEN是一个相当专业的户外休闲鞋品牌。设计师的设计才华赋予其城市休闲鞋的美感,他的运动员背景又使他能很好地满足专业户外运动热爱者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Martin Keen此前与众多以时尚为主的品牌合作期间,就一直希望能够发展一些“真正的东西”,希望能打造出一个“实用”超过“时尚”的品牌,希望能创立一个能延续他对于风帆狂热感情的品牌。KEEN的诞生,注定与众不同。

内外兼修

KEEN起源于那一刻纯洁的愿望:站起来,寻找新的道路,重新感受户外的魅力。

KEEN追求多样的产品,将户外人群作为一个社区并且邀请每一个人加入。不断追求创意,对旧问题提出新的解决办法,永不妥协。KEEN代表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责任、效益、原料的最优利用,总之,代表了将理想转化为行动,通过个体兴趣的改变来创造一个社区,创造新的生活方式―Hybrid life。

2007年,KEEN更是以创新技术和高科技材料为推动力,以时尚个性为设计宗旨,秉持实用且时尚的品牌理念,引导Hybrid的生活方式,积极投身环保公益活动,得到越来越多户外爱好者的认同和支持。

KEEN深信真正专业的鞋子除了合脚以外,舒适也是很重要的元素,鞋子的设计正是让你可以在甲板上、森林小道和休闲逛街都适合穿着,可以行走陆上也可以深入水中。KEEN注重每一双鞋子的手工和材质,将品牌不断创新且融入生活。KEEN的每一款成鞋均出自最优秀的设计师之手,追求健康、绝对的实用性和舒适感是每一款成鞋诞生的首要使命。因此,每一位KEEN的穿着者都能感受到一种浑然天成的幸福。

一个把鞋的概念延伸为工具的户外运动行家,所关注的往往是鞋的结构、品质、工艺,是否适合自己将要面对的野外恶劣环境,因为这一切选择的正确与否,将影响整个户外活动计划的顺畅性。

KEEN深谙此道,产品如此受欢迎的原因在于专业舒适的设计、高科技的材质和时尚夺目的外观的完美结合。高抓地力耐磨纤维合成的橡胶大底,专利的脚趾保护楦头设计,格外柔韧轻巧的配皮鞋面或者尼龙网面,透气性绝佳的event专利防水排汗面料,富有都市韵律的时尚外型,加上立体环绕式鞋身和易穿脱的设计,让人感受到的不仅是KEEN的专业和舒适,还有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所表达出的体贴和关怀。

倡导环保理念

KEEN以创新、高品质、高科技以及舒适为目标,崇尚大自然环保理念,肩负高尚的企业文化。在南亚海啸期间,KEEN就大方地将年盈余的三分之一捐给了有关单位。

KEEN公司高层表示:自从2004年因海啸灾难创立KEEN基金会以来,我们已经向那些对我们有重要意义的机构捐助100万美元,包括The Conversation Alliance、Big city Mountaineers、 Leave No Trace 、 Surf rider Foundation 等。利用有限的资源和各类不同的项目,这些机构通过社区、教育等已经铺好了改造环境的通路。他们分享的是关心、善意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而他们取得的成绩是无价的。我们代表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责任、效益、原料的最优利用。我们相信对质量的追求是财务成功的职责,尊重环境是公司最基本的意识。

“KEEN基金会基于此理念而建立。我们和环保机构广泛合作,特别是那些致力于联系人们参与户外运动的团体。我们的合作伙伴相信解决问题要从根部开始,因为那是问题开始的地方。我们最在意的是持续发展的多样性。我们有机会用不同的方式做事,这意味着更负责地从事商业、对社区投资、关心环境、减少地球上人类集体的脚印。”在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面前,KEEN公司一直视环保为企业的重要责任。

每一季的新品中,KEEN都会以环保为出发点,将无穷的创意转化为最新的科技工艺,并且娴熟运用于每一件产品。无论是将回收的可乐铝罐头和其他铝制废品重新熔制成小小的鞋扣或者背包拉链,还是利用回收的米袋、废弃的橡胶做出环保的背包,你所能想到和想不到的创意都被KEEN应用在产品上面了。

在专业的领路人(TRAILHEAD)系列中,KEEN特色的双气候调节大底,不仅继承了KEEN领先的加碳橡胶大底的防滑性和耐磨性,更能够应着地表气温的变化而自动调节大底的软硬度,为穿着者提供舒适及安全性,让大底的使用发挥到最佳状态,延长鞋子的使用寿命。四层大底的结构设计,依着人体工学的原理为穿着者提供最佳的舒适和安全性。

2007年,公司启动一项名为“Hybrid Stand”的活动,这是一项旨在激发和奖励消费者提出的可持续性发展建议的活动。这项活动围绕着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三个方面的评审和奖励。奖励那些通过设计、艺术、图片、文章和视频传达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的个人;奖励那些通过自己对户外运动的激情,影响和改变人们对于可持续性发展认识的个人;奖励那些发展新的有利于环境方法的人们。激发所有人参与到环保与可持续性发展的事业中来。每个类别奖金高达25,000美元,连同一些5000美元的单项奖,总奖金额超过150,000美元。活动在全美的70多所高校开展,促进年轻的消费者积极提出他们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想法。

关注公益事业

2007年10月,KEEN携手“多背一公斤”公益组织,前往中国最西南的云南贡山县丙中洛秋那桶村葛干堂小学开展公益旅行活动。

贡山县位于三江并流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内,靠近,风光旖旎,民风淳朴,这里住着多个少数民族。同时,这里的交通十分不便利,很多地段都无法通过车辆,塌方也很常见,那桶村葛干堂小学没有公路,从山脚下走到学校至少需要一个半小时的路程。

为了鼓励当地的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换取成果,大家特地在学校举办了一次小小的运动会,将比赛分为篮球、乒乓球、跳绳等几个项目,由学生自主报名,分别赛出一二三等奖。KEEN为这次的活动赞助了适合孩子们穿着的童鞋,得奖的学生可以优先拿到KEEN的鞋子。

当KEEN和“多背一公斤”一行准备离开学校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自发地集合在一起,怀着深切的依恋送别大家。这给KEEN公司人员很大的触动,如今,KEEN仍在持续深入地关注着葛干堂小学这54名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篇10

一、有关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新研究

(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发展是实现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的重要支撑和战略选择。甘肃省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鲜静林教授、陈治华副教授对自主创新内涵进行了剖析,指出自主创新不完全等于技术创新,它具有鲜明的自主性、市场性和科技与经济的融合性等特征。鉴于我国的具体情况,自主创新要把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各种教育培训机构、社会中介等五个层面结合起来,突出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和核心地位。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措施:在政府层面,创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在企业层面,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在自主创新中的中坚作用;把引进技术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等。山东省委党校经济学部孔宪香副教授的研究则强调了研发型人力资本作为创新执行主体的重要作用,认为从政府层面构建研发型人力资本创新的激励制度尤其重要。具体来说,政府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科技奖励制度;加大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创造良好的科研和创新环境;完善财税激励政策、教育培训激励政策;完善科技评价体制,建立鼓励研发型人力资本创新的相关配套政策等。科技型中小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需要重视对其金融支持力度,实现科技与金融的最佳结合。针对此类企业特殊性所导致的融资困难问题,天津市委党校经济学部王雪梅以天津市滨海新区为案例,提出了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创新性的具体融资方式。她指出,滨海新区作为金融创新先行先试的改革实验基地,实现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坚持产业为本、金融为用,推动了科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其他地区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新兴产业的核心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一般都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大多数新兴产业处于产业生命周期中的导入和成长阶段,还没有显性的市场需求,产业化发展存在难以克服的瓶颈制约。因此,新兴产业培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无锡市委党校蒋佳林教授认为,在新兴产业培育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又要发挥好政府的引导、协调和扶持作用。针对新兴产业培育机制的完善,与会学者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首先,需要着力降低新兴产业的准入门槛,除涉及国家安全的领域外,要鼓励包括外资在内的各类资金进入,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促进市场竞争。同时,加快培育稀缺资源的中介服务,实现产业之间、地区之间的要素流动,完善有利于产业融合的公共服务体系。针对新兴产业的特殊生命周期阶段,还应大力鼓励其实际应用,构建新兴产业市场成长的补贴机制,对新技术应用的消费者、生产者实施补贴政策,特别要发挥政府支持项目的引导示范效应。此外,在“十二五”开启之际,新兴产业培育要与本地的要素禀赋优势相结合,进行合理规划,努力克服新兴产业的区域性产业重构,防止新兴产业短期内的产能过剩。

(三)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金融

绿色经济是建立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基础之上的、以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可持续经济。作为可持续经济发展的更高形态,绿色经济得到了与会学者的关注。重庆市委党校经济学教授崔如波指出,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绿色经济与绿色浪潮的态势,西部大开发必须彻底摒弃传统的资源消耗型与环境污染型的“黑色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西部绿色经济,培育西部生态化、知识化和可持续化的绿色经济发展新模式。崔如波进一步指出,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和西部实际,西部绿色经济发展必须着力培育绿色农业、生态工业、环保产业以及生态旅游业等。碳排放权交易有利于增强社会低碳意识,促使参与碳减排行动,改善能耗结构,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和促进低碳产业发展等。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李炯教授剖析了中国现行碳排放权市场制度的不足与困境,并提出了转型的具体路径。他指出,一步到位、实施总量限制的双强制模式既不利于发展,从国际人均能源消耗维度看也不公平;通过完善相对约束条件下的碳排放交易机制,实现总量节能减排目标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性选择。但国内现行的相对约束自愿碳排放交易市场在制度设计上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有必要实现碳排放权市场从自愿型市场向强制性市场转型。从具体的转型路径看,可以考虑以下层面:构建碳排放总量控制机制;完善自愿减排交易模式;开发创新衍生品交易和服务;主动启动区域内市场,积极接轨全国性市场和国际市场等。

二、有关“三农”问题研究的新进展

(一)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农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快速增长。河北省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张宏升、宁夏回族自治区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朱丽燕副教授在回顾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历程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的改革对策。朱丽燕强调,应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指导下,以家庭经营为基础,运用利益机制,依托法人主体和中介组织,将农业生产流通等连为一体,进行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农产品流通在促进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和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张宏升则指出,应当重点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建立、健全和完善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培育多种形式的流通中介组织;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加强农产品市场的信息化建设。

(二)林权改革贵州省委党校郭蓓副教授深入分析了贵州省清水江流域林业契约文书对林权改革的启示。她指出,清水江林业契约适应了当地林业生产特点和要求,是该流域林业生产经营的财产权利制度保障,表现出制度对林业经济运行的高效维护。清水江林业契约对深化林权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第一,要保持林业制度和林业产权的政策稳定性,为林业创造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第二,确立和明晰林业产权应尊重地方民间林权制度,加强集体自决权;第三,在实施机制方面需要优化林业的执法服务,创新林业财产安全保护机制;第四,应引导和建设林业规模经营模式;第五,应建设完善林权金融支持配套制度、创新林业金融产品等。

(三)城乡统筹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体制的建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黑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梁謇教授在对我国城乡二元体制演进逻辑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主张积极进行制度创新,从而破除二元体制。具体来说,他认为应该重点做好以下方面:推进城乡资源配置均衡化,建立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有效机制,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创新农村金融制度;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就业制度一体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等。云南省委党校肖雁教授以云南省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例,探讨了西部省份不同类型的区域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径及对策。她指出,西部省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各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条件有很大差异,因此,“分三个层次,差异化统筹,分类指导,梯次发展”是其统筹城乡发展的出发点。重庆市委党校李沛君教授,基于重庆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践,将城乡统筹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归类为五个方面,即“人往哪里流”、“地往哪里转”、“钱从哪里来”、“业该怎样就”、“制应如何改”;其中“,制应如何改”是问题的核心。

三、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改革研究

(一)收入分配体制的调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居民收入较大幅度地增长,收入差距也逐步拉大。重庆市委党校甘强、王骏明确提出了重庆缩小三大差距的理论支撑体系,即“民生公平和谐理论”。这一理论支撑体系涵盖“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社会经济活动的四大主要环节,囊括“发展协同论、分配优化论、交换公平论、消费调控论”等四大支柱。其中,发展协同论是指统筹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分配优化论是指初次分配注重体制和结构、再次分配强调社会公平和均等;交换公平论是指确保等价交换、保护弱者利益以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消费调控论是指扩大公共消费和调控分层次消费等。河北省委党校副教授彭红利分析了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从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等三个层面进行改革与完善:第一,进一步完善初次分配制度,注重公平实现;第二,完善再分配机制,合理有效调节收入;第三,推进“第三次分配体系”的建立,充分发挥其收入分配调节的补充功能。江西省委党校涂颖清提出了调节收入差距过大更为具体的对策,如加强对垄断行业工资的调控,建立健全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防止“权钱交易”的非法收入等。贵州省委党校田爱民副教授强调,初次分配不公是导致当前收入差距过大的关键,而微观基础———产权关系的异化是造成初次分配不公的根源,因此,改革和完善产权关系迫在眉睫。

(二)财税体制的改革改革开放以来,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国家财政实力显著增强,但我国财税体制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国家税务总局党校韩晓琴教授指出,一个良好的税制结构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税制结构必须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不断优化。借鉴OECD国家税制,必须对我国现行税制进行改革,构建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税制结构:在流转税方面,逐步扩大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建立起以增值税为主、消费税为辅的流转税结构;逐步提高所得税占GDP的比重,强化所得税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功能;研究开征社会保障税,扩大资源税范围;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制定有利于节能环保、拉动内需、鼓励出口、促进技术进步的税收政策体系。河北省委党校管理学部徐慈贤指出,必须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他结合河北省具体情况,基于四个层面提出了河北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对策:第一,继续推进省内财政体制改革,如实施新一轮激励性财政体制、调整部分财政收入归属、推进县乡财政体制改革、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第二,完善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的财税政策,包括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持科技进步与创新以及支持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第三,加大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投入力度,如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快推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第四,强化科学管理,提高财政管理绩效。

(三)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民营经济是经济主体中最活跃和最具生命力的部分,民资进入垄断行业是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必由之路。天津市委党校程明研究表明,当前我国民间资本的发展环境并不理想:在国家大力鼓励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垄断行业的同时,垄断行业依然坚挺,持有重资的民营企业家仍然站在垄断行业门外。其原因主要在于:政企合一的管理机制;审批条件模糊、相关执行文件明显落后、程序繁琐、缺乏透明度;缺乏有效的优惠扶持政策,民间投资激励不足;民间投资存在监管多而服务少的问题。程明指出,要想真正让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不仅要破除垄断行业的准入限制,更重要的是要消除各种无形障碍和阻力,为民间资本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融入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一个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发展环境,促进公平竞争。大中型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又一次成为研究热点。吉林省委党校蔡跃教授通过对一汽集团的实地考察与调研,强调了现阶段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和所应发挥的作用。他指出,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和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发展阶段,国有企业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缩短与发达国家差距的现实选择,是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坚力量,是培育和发展跨国公司的首选对象,是我国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重要载体。

四、我国对外开放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