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范文

时间:2023-12-22 17:49: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

篇1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应对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relation between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put forward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mechanization of agriculture; modern agriculture; counter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S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5-0020-02

一、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所谓农业现代化是指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武装农业,使传统农业转化为以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现代化农业具有以下3个特征:一是生物技术的科学化,如不断培育和推广应用各种新的高产优质抗逆品种,利用普及新的耕作栽培、饲养护育技术;二是劳动手段的机械化,即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机械体系,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与劳动力形成配套的关系,从田间作业、运输到精选、烘干、入库、加工等全部过程都实现机械化;三是生产组织的社会化,将农业生产从缺乏分工的自然经济转化为区域专业化的商品生产,形成一个产、供、销密切联系高度社会化的经济体系。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所在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农业机械化又是农业科技现代化的核心技术组成,农业机械化始终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如进行的“白色农业”、“绿色农业”、“精准农业”等科技革命,在这一过程中,农业机械化将始终伴随着农业科技进步而不断创新与发展。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取决于农业现代化的进展、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技术应用的手段与载体,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提高粮食单产和改善农作物品质方面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机械化收获、粮食产后烘干、粮食初加工等都是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化支撑着农业现代化。

建设现代农业,科技是基础。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必须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用现代农业工程技术及装备替代人力劳动,彻底改变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新时期是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阶段,农业机械化要适应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总战略的需求,为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有效的装备保障,从技术角度支撑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因此,农业机械化最终要在农业现代化中起决定作用,这就要求农机制造业尽快实施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尽快发展耕作栽培、收获机械、饲料加工机械和运输机械等,以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提高产品竞争力。

二、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比如韩国只用了20年左右的时间就达到了日本战后用40年时间达到的机械化程度。而我国目前农机耕、种、收3项作业水平仅为35%。小型拖拉机多、高性能动力机械少,主机多、配套机具少。农业机械功能单一,利用效率很低,作业效率也不高。我国1台拖拉机所能承担的作业项目平均不到1.5种,而发达国家多采用复式作业,1台拖拉机一次进地能同时高质量完成几项作业。我国机械化生产主要集中在粮食生产方面,在三大粮食作物中,除小麦的机播和机收水平相对较高外,水稻栽植和收获及玉米机收水平还很低。 2.农机产品质量差。我国农机工业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品种不全,除少数机种外,普遍存在使用性和可靠性较差的问题,与国外产品有很大差距,农民对国产农机产品的评价是“能用、爱坏、常修”。我国农机企业多而散、规模小,大部分企业缺乏技术创新动力和科研开发能力,农机产品处于低水平恶性竞争状态,制约了农机工业的发展。目前,国内使用的牧草种植收获机械、饲草饲料青贮机械、设施农业机械、特色农产品采摘和加工包装机械等新型适用的高性能、多功能、高价值农业机械,基本上都是从国外进口的。 3.农机使用成本效益比不高。目前我国农业机械的使用成本普遍偏高,直接影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一是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相比,农机价格相对较高。二是农用柴油价格较高,农机作业服务成本增加。三是农机户税费负担较重。四是中介服务组织发展缓慢,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低,乡镇农机服务站也不稳定,信息服务跟不上,直接影响购机户农机利用率和作业效益。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进一步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社会化程度,仍是今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 4.农机化投入不足。2009—2011年中央财政投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30亿元,中央财政投入力度在逐年加大,但与农民实际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实施购机补贴政策的地区,享受补贴的农民只占申请补贴农民的几十分之一。同时,农村机耕道路和标准化农田建设滞后,农机化推广示范专项经费投入不足,许多农机化新技术难以大面积示范推广。

三、我国农机化发展的应对措施

1.建设农机化专业人才队伍。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增强,传统农业将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势必会对农机化形成强大的市场需求。所以要以强化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为切入点,抓好农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农机经营管理队伍建设、农机技工队伍建设,积极推进专业人才的培养,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促进各地区农机化服务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2.增强农机技术创新能力。我国应把对农机科研投入列入计划,建立以国家投资为主、市场多渠道为辅的农机科研、开发、试验及推广的投资体制,加强重点科研基地的建设,保持科研开发投入的持续性建立超前性的产品技术储备,为农机行业中小型企业不断提供新技术。根据不同农业生产条件及农民需求,研究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先进材料,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积极支持引进、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关键零配件和技术,提高农机科技贡献率。

篇2

正确认识现阶段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是发挥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重要作用的前提。如何建立一个适合天津市的,且能客观全面反映天津市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指标体系,科学地、适时地、综合地评价天津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并划分级别,准确地掌握天津市农业机械化的总体发展情况和所达到的水平,制定切合实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方针、政策,为宏观调控和指导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成为当前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1]。

1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设置和评价标准确定

从天津市实际出发,现阶段农业机械化评价的主体仍界定在种植业机械化上。根据《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研究》,结合天津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实际,从影响性、可获得性、针对性和差异性等方面考虑,建立了天津市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分为2个层次,第1层次由3项一级指标组成,第2层次包括14项二级指标[2]。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1.1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

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反映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实际作用的大小,即农业机械化生产方式替代传统生产方式已经达到的程度。它是农业机械化评价的基础,下设农作物耕整地机械化程度、栽播机械化程度、收获机械化程度、灌溉机械化程度和植保机械化程度5项二级指标。随着田间管理在农机化作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从天津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基本农机作业项目评价指标的(耕、种、收机械化程度)的基础上,增加灌溉机械化和植保机械化两个指标。

1.2农业机械化综合保障能力

农业机械化综合保障能力反映农机人员、农机装备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对提高农业综合发展能力、实现发展目标的保障能力。用4项二级指标来评价农业机械化综合保障能力,即农业劳动力人均农机原值、单位播种面积农机动力、农机人员受教育程度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程度。

1.3农业机械化综合效益

农业机械化以经济效益为核心,才能持续、健康发展,达到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的。下设5项二级指标,分别为农业劳动力人均年产值、农业劳动力人均播种面积、百元农机原值纯收入、千瓦动力农机作业收入和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例。评价标准制定的目的在于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起监督和指导作用。考虑天津市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时应达到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参考《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研究》和NYT1408—2007《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制定出天津市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时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标准值。评价值是实际值与标准值之比,用达到的百分数反映达标程度。

2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为了保证影响因素权重值的准确性,以确保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计算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符合天津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平均指标权重值进行测算。

2.1构建层次分析图

应用层次分析法时,首先要从复杂众多的因素中选取最重要的关键性评判指标,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制约关系构成多层次指标体系[3],按层次划分作出层次分析图(见图1)。要形成科学、合理的判断,就需要应用有关专家的知识与经验。为此,设计了“农机化发展水平评价因素重要性调查表”,并邀请天津市农业机械化各个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共计22人填写调查表,得到天津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权重。

2.2层次单排序

层次单排序实际是求单目标判断矩阵的权值,即根据专家填写的判断矩阵计算对于上一层某一元素而言,本层次与其有关的元素的重要性次序的权值[4](表1~4)。

2.3层次总排序

据各层次单排序的数据进行层次总排序,得到表5。

2.4确定权重

由表1~4可以看出,4项的一致性指标CI和一致性比率CR均小于0.1,一致性较好,结果可以接受,得到天津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权重(如表6)。

3天津市农机化发展水平评价

3.1计算数据的采集

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个二级评价指标都可从《天津经济年鉴(2011)》、《天津年鉴(2011)》和《天津市农业机械化管理统计报表(2011)》中获得。3.2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根据2011年天津市农机化发展水平单项指标值和指标权重,采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法,求得2011年天津市农机化发展水平,见表7。

4结果分析

由表7可以看出,2011年天津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较高的区县有塘沽、西青、蓟县、静海;水平综合评价值较低的区县有汉沽、大港、津南。另一方面,天津市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如农机化水平最高的西青(56.73%)与最低的汉沽(41.91%)相差14.82个百分点。究其原因是经济发达区县的农机装备水平高,加之劳动力、产业结构和规模经营都得到比较合理的转移、调整与开展,因而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而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低的宝坻、宁河等区县除了经济相对落后等因素外,还与其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效益相对较低有关。

篇3

农业机械化管理是目前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而言,农业机械化管理,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并且在很多方面都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在近几年的工作中,农业机械化管理进入到了一个平缓时期,虽然未有太大的成就,但固有问题也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我国目前实施的是可持续发展路线,农业机械化管理应在公共管理视野下开展,运用公共管理方法,更好地实现农业机械化管理,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机械化管理,是按照有序的方法,促使农业机械能够更好地服务农产品的种植和生产,减少人工劳作,提高劳动效率。以往的个体管理虽然提升了经济效益,但在侧面导致农业机械化陷入了一种比较混乱的局面,这并不是人们所需要的。利用公共管理,开展农业机械化管理,能够从很多方面来纠正错误。在此,主要对农业机械化公共管理与服务展开讨论。

1农业机械化公共管理与服务的目的

对于农业机械化而言,倘若不加以管理,势必会导致机械化各方面的作用下降,并且无法确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管理的类别较多,过去的个体管理虽然比较适合当时的情况,但目前的个体管理反而会影响整体的进步。因此,在农业机械化管理方面,开展公共管理是很有必要的。农业机械化管理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了确保经济的稳步增长,必须通过公共管理,设定一个比较统一的目标,以此来协调农业的各个组成部分。通过在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开展公共管理的相关工作,能够更好地服务市场和农民,减少各种矛盾和冲突,有助于从根源上解决农业方面的问题。农业机械化公共管理,可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以此来促使农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补给和帮助,满足百姓的需求。

2农业机械化公共管理与服务的开展实践

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分析发现,理论上农业机械化公共管理完全可以和农业机械化管理相互融合,并且创造的效益比较突出,值得社会肯定。未来,我国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和发展力度会更大,仅仅依靠现有的管理手段,并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为此,还应积极地在公共管理视野下开展工作,以此来实现农业机械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2.1建立健全保护农业机械化服务的法律制度

农业机械化管理,单纯地依靠人工管理或者是主观上的管理,并不能实现强大的约束作用。未来,在公共管理视野中,必须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法律的存在是一种硬性的规范,能够将一些边缘化的东西变得更加清晰。健全农业机械化服务的法律制度,可以更好地解决公共管理下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农业机械化管理的法律制度,既是独立存在的,也是与国家其他法律相互结合的,以此来交织成一张巨大的法律网络,对各种问题进行约束和处理。依据现有的农业机械发展情况,制定各种不同的法律,包括装备、设施、操作、管理等,促使农机安全管理制度能够更加规范,更加贴合实际情况。

2.2完善农业机械化管理体制农业

机械化管理在公共管理视野下,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确保多项工作的良性循环。在今后的农业机械化公共管理中,还应积极地完善农业机械化管理体制,通过主观和客观的结合规定,处理更多的固有问题,建立农业机械化管理的健全体系。而且必须依靠政府的大力支持,借助市场机制的作用。农业与市场和政府都是密不可分的,将来的工作要从多方面着手,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规范,市场机制的自然调节,可促使农业机械化管理能够更加顺利,与公共管理高度贴合。此外,必须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监理部门的监理职能,通过监理部门来进行管理、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减少一些因素的负面作用。

2.3大力推广有偿农业机械作业服务

所谓的有偿农业机械作业指的是由农民和农业生产组织组成的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民事合同关系,在此组织中农民和农业生产组织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而且对于农业机械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政府部门应发挥其职能,制定保护有偿农业机械作业服务的法律法规,使其步入法律轨道,并得到大力推广。日后的有偿农业机械作业服务,需根据实际需求来决定,弹性地制定服务内容和具体的价格标准,要以推动农业发展为目的。

3结语

篇4

首先,农业机械化的推广鼓励政策不够完善。农村农民农业这三大问题始终关乎中国发展的命脉,只有保证“三农”问题的妥善解决,国家才可能始终保持长期稳定发展。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发现,很多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推广鼓励政策都不够完善,政府部门虽然已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政策和实际推广还是存在一定的落差,这使得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十分困难。其次,农业机械化推广资金投入不足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政府部门在农业机械化推广中能做的基本上就是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单从资金扶持这一方面来看,资金投入虽然很多,但是很少能用到刀刃上,在很多不必要的地方发生了浪费,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那么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推广及应用将会举步维艰。

2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推广及应用策略

2.1做好农机推广项目的立项工作

农业机械推广并不是立竿见影的工作,只有事先做好宣传、建立农民群众对于农业机械的认知基础,才可能在后续推广中取得可观的成效。而推广立项工作的重点就在于结合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推广内容,比如说我国各地区存在纬度、地势等自然环境的差异,不考虑实际情况就进行推广,是很难取得推广效果的。所以说,要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做好推广。

2.2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国家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其所带来的也不仅仅有各种积极影响,也会折射出我国农业生产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我们需要强化农民群体的培训工作,提升农民对于农业机械化的了解程度和认可程度。在过去的农业发展中,很多农民没能认识到农业机械的重要性,对于农业机械的使用方法更是一窍不通,这使得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推广及应用变得分外困难。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关人员需要做好农民群体的培训和引导,安排专业人员深入基层开展农业机械知识讲解工作,并且把最新的农业机械技术传达给农民,帮助他们了解和明确农业机械的作用和操作方法。另外仅仅凭借理论讲座是不够的,推广人员还应该做好田间示范,根据种植的作物选择合适的农业机械给农民展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农业机械的用处和使用方法。

2.3加强对农机推广的扶持力度

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只有保证资金供应的畅通,农机推广工作才可能更上一层楼。现阶段来看,农业机械化的推广资金基本上都由政府拨付,为了进一步地提升农业机械化推广效果,有关部门需要根据推广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分析和整合农业机械化推广需要的资金数额,并且制订科学的采购方案。另外,还需要对农民群体购买农业机械以一定的优惠,比如说设计一定的优惠政策,为农民节约大量的资金。还有的地区可以根据农业机械化建设的情况,制订几种优惠的套餐内容,这样一来农民就能根据自己生产的需求,购进有针对性的农业机械。当然,有的农民在购进以后很难快速掌握机械应用方法,此时需要选派专门的工作人员为农民群体答疑解惑,从根本上促进农业机械化推广的发展。

2.4完善组织管理机制

除了上述提到的几点之外,为了尽可能提升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推广及应用效果,我们还需要从组织管理方面入手。政府方面需要对管理体系和考核体系进行调整,特别是把关注点放在基层内部管理上。对技术管理人员进行综合性的监督和管理,提升基层农业机械化推广人员的入职门槛,从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2个方面入手,强化他们的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政府部门也需要参与到推广中去,带动和鼓励研究所、高等院校等力量参与到农业机械化研究和发展中,为强化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推广应用做出努力。

篇5

现代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强农业机械化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本文基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提出了一系列的针对性措施,以期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对策

通过机械装备,可以为农民日常生产活动的开展提供帮助,进而减少农业生产者的劳动量,提高生产劳动的效率,实现农业经济效益与农民的收入有效增加,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加强农业机械化发展意义重大。

1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由机器代替人力、畜力的方式已广泛用于生产劳动作业活动,其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不断增加农业生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由此可以看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一部分农业劳动者的劳动量,从而使农民寻求另外的工作,实现农民收入的有效提高。在发展过程中,资源与环境问题一直是一个重点关注的问题。通过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可大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升对资源的利用。

2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2.1农业机械结构不合理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数量、品种日益增多。我国2010年~2013年联合收割机、机动脱粒机、农用排灌柴油机、大中型拖拉机的数量均呈现为上升趋势。但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农业机械结构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如小型的机械占多数,大中小机械的比例不合理,大中型拖拉机与小型拖拉机的数量依旧存在较大的差距,配套的机械设施少这都大大降低机械的配套率。加工业、养殖业和畜牧业方面可以使用的机械较少,但在种植业方面,能够使用的机械品种却很多。

2.2地区发展不均衡

由于区域生产条件与经济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其发展特征也各具特色。例如在我国发达地区,因其经济较为发达,农民对机械的购买力水平也相对较高,基于此,农民购买机械意向就会较多一些,进而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但在我国不发达的地区,经济水平较低,农民的购买力水平也相对较低,在此情况下,农民拥有的机械就比较少,收入水平也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3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生产规模相对较小

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依旧较低。除了小麦播种收割的机械化水平较高一点之外,水稻和其他经济作物的播种与收割的机械化水平都较低,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2.4农业机械服务体系有待完善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服务该项目的组织数量也在逐渐增多,但都存在规模较小、服务水平较低的问题,其经营管理方面也存在许多漏洞,而且还缺少符合农业需求的发展策略。上述问题的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

3.1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

基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可以发现,大多数农民都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购买大中型农业机械,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农业扶持的力度,从而为农民解决机械购买资金问题提供帮助,可通过提供无息贷款来解决这一问题。除此之外,还需要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方面的问题。通过农业机械化,能够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还具有应用效应和自身再生产的属性。基于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情况,选择资金与技术密集发展措施。我国许多农民购买农业机械不仅是将其用于农业生产,还是其致富方式之一,从而在进行社会化服务过程中收获回报。基于此,通过健全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不仅能够推动农机使用效率的提高,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够满足农民对机械化作业的需求,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3.2重视农业机械化区域化发展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因区域限制存在不同,而不同的农作物对机械化的要求也不同。所以,要想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必须重视其非均衡发展问题,这就要求依据地区与发展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在体现各地区区域优势的前提下,按照当地农产品布局情况来发展。

3.3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形成规模经营

近年来,我国实行的耕作制度是一种以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为主,这严重阻碍了大型高效农业机械的应用与发展。针对此问题,各地区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确保农民利益的前提下,促进耕地有序流转,从而形成规模经营。此外,对于那些转移出来的富余劳动力,可以从事其他产业。

3.4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制

对于我国目前农业机械化服务方面的问题,应当建立健全农机服务机制,这就要求在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为手段的基础上,建立一体化的新型农机服务体制,从而以农机社会化服务来推动机械化发展。

4结语

总之,通过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能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基于此,在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进行全面了解之后,要以客观角度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相应的、合理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蕾.浅析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6):270-270.

篇6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发展

前言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标准。高效设施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可以减轻农民压力,提高工作效率,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关键所在。

1 农业机械化发展之路

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之路,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开始,到合作化时期,农机化开始起步,推广新式农具。

第二阶段,时期,一直到改革开放前,农机化得到一定的发展,建立了大批国有和集体所有的机耕队、代耕队,大型国有农场的机械化水平也有较大提高,大中型农机具发展较快。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初始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比较特殊,大中型农机具发展几乎是停滞的,而适合农家小户使用的小型农机具则大量发展。由于适应了分包到户的一家一户生产模式,这种小型农机具,使得田间作业的机械化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是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时期,农机装备和农机服务都出现了令人瞩目的进步,数量急剧增加,马力逐渐提高,尤其是大马力农业机械,增长极快。

第五阶段,以2004年为界,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更新换代频率加快,大马力农机具大量增加,农业生产机械化率也有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农垦系统,一些农场、管理区机械化作业率几乎达到了100%。

2 农业机械化给农业生产力带来巨大变化

自1978年我国正式开展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有了一种新的经营土地的模式。为了更好的去种植自己负责的土地,农民开始关注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如今,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我国绝大多数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途径。

农业机械化大大的提高了农业的生产率。减缓了农民在农作上繁重的劳动,挖掘出人们农闲时间的剩余价值,农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农业机械化使农作物抗御天灾祸事的能力大大提高,保证了农业经济的稳定性。农业机械化对于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是一个重要前提,农业机械化也是现代农业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座里程碑。

农业机械化对于巩固我国农业的地位,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也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农业机械化将会成为我国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拉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大了我国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大有裨益。

3 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现实困难

3.1 劳动力转移困难 由于我国工业发展水平和规模等因素的限制,农业劳动力很难转移到非农产业中去,客观上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另外,发展农业机械化对劳动力需求的数量减少,但素质要求提高。而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多,素质差。

3.2 资金困难 农业机械化的农机科研开发、投入生产和农民购买农机产品需要大量的资金。一方面,自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户为单位经营后,农业资金难以集中使用。另一方面,我们国家的财政暂时拿不出很多的资金来投入农业机械化,这对农业机械化造成了很大困难。

4 发展农业机械化应注意的问题

4.1 实事求是,有差别地发展 我们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量力而行。

4.2 加快工业发展,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工业以及其他非农产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能吸收农村多余的劳动力,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出去创造条件。

4.3 拓宽投资渠道 实现农业机械化,需要大量的资金,离不开国家的帮助。

4.4 注意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农业机械的发展为解放生产力、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与此同时,现代化农业机械的使用加速了生态环境的破坏,采取相应工程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已经刻不容缓。

5 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的措施

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要根据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总体状况和实际需求,找准发展定位,多渠道增加投入,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以强化科技创新为主要手段,提升效益和效率为主要目标,加大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力度,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实现速度、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沛县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

目前在沛县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是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一是菜农对机械化作业的认识。多数农民认为机械化作业达不到人工作业的质量,不愿接受。二是菜农在核算成本时,并不考虑自己劳动力成本,认为机械作业成本较高,一时接受不了。三是对于购买机械的机手来说效益不突出。四是设施农业对作业机械的要求较高。

针对如上问题,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了解农业机械的好处,提高对生产机械化的认识。二是建立示范基地,为设施农业机械生产厂家提品示范表演的场所。三是协调政府各部门,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四是积极改善设施条件,适应机械化作业要求。五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购买力。六是要求设施农业机械各生产厂家加强技术革新,保证产品质量,加强售后服务,让用户满意。

篇7

1.1农业机械化不断创新与普及

经过几十年的农业机械化大发展,中国的农业机械普及率有了巨大的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的品种研发不断加快;农业机械的自动化水平也在不断推进;农业机械朝着自动化,大型化方向发展。加快了农业生产的劳动生产效率。

1.2农业机械的生产水平大幅提升

全国农作物的耕种与收割作业中农业机械的作业比例在不断提高。农机产业的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其每年的工业总产值都保持较快的增速。

1.3农业机械的作业范围在不断扩大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正在朝着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思路发展。农业机械从传统的农作物种植向畜牧养殖业领域延伸;从农作物的简单收割进一步涉及食品加工业;农业机械化朝着纵横两个方向发展。

1.4农业生产结构与模式正在不断整合

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的生产关系与生产结构正在随着实际情况的发展在不断的调整与优化。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要求也愈加严格。第一方面是对于农机的装备量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强;第二方面是对于农业机械的品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第三方面则是对于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向节约型,循环性方向发展。

2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2.1农业机械化发展在区域之间发展失衡

由于我国各个区域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的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均衡;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以及农业生产力的不同;每个区域都会因为所存在的条件因素的限制对于农业机械化发展都会有有所不同。对于像东部的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化程度高,农民的经济水平同其它地区相比较高,因此其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发展程度相比来说就会比较高。但是因为其土地资源稀缺,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少,因此对于农业机械化程度的要求就会比较严格。而在像中部,西南部地区等相对不发达的地区来说;虽然其耕地面积比较多,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是这些地区的经济不发达,工业化程度低,农民的经济水平低;所以这些地区的农业机械的普及率就会很低,农业的劳动生产效率就会很低,与此同时对于机械化程度的要求也不会高;而恰恰在这些地区对于发挥农业机械化作用是最高的。

2.2农机供不应求,存在问题多

一是农业机械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新产品的研发周期比较长。二是农机的搭配不平衡,一般是运输农产品的机械多于收割等作业机械,会容易产生木桶效应。三是缺乏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大型农业机械。四是与农机相应的辅助设施质量不高并且装备率低。五是农机的科技含量和作业效率都适应不了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的不断优化。

2.3农业的机械种类装备低和配置设备不完善

目前在不同农产品的生产作业方面,其农机装备情况都是存在差异的。从整体来看,整个农业的机械化水平都不高。从单种的农作物的农业机械化程度来看;机械化程度如果迟迟不能满足于农作物生产需求,往往就会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生产力可能会有所转移;此时对于农机的需求量也会下降,造成循环。此外,农业机械还存在不符合当前节约型,循环性的农业发展模式,农机的配套设施不完善,装备率不高。这两个方面影响了农业机械的大面积推广;因此农业机械化应该加快系统化,全面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

2.4农机的购买力和使用效益低和推广效益差

因为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有限,而往往一台农业机械的购买价格难以负担。此外农民的知识技术素养程度不高,对于机械往往不会保养和维修,不能将机械的功能完全发挥出来。其次是农业生产管理部门对于农机的优惠政策开展的不够完善;对农机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足。

2.5农机产品的研发供应链动力不足

目前农机产品的研发周期长,农机产品的研发缺乏一套完整的产业链和及时传递动态信息的反馈系统。这使得产品的研发往往滞后于农业生产对于农机产品的需求,造成需求与供给的脱轨。

3如何做好农业化机械技术的推进工作

实现现代化农业是当前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这一任务的关键点。小康社会的建成重心在三农问题,最大的挑战也是在三农问题。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也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于当前新情况下如何做好农业化机械技术的推进工作,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1系统优化,发挥农业机械化的强大生产力

在优化农业机械化的系统过程中;一要坚持纵横两个方向的发展即多方位多领域的系统优化和产前,产中,产后的一条龙式机械化。而是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此外农业生产管理部门要做好优惠补贴政策切实到位以及进一步推广农业机械。同时也要加强对于从事农业生产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和教育。最后就是要加强农业机械的配套设施的装备;提高农机作业效益和农机性能;加快完善动态信息反馈途径和优化农机产业链。

3.2加快农业机械化的技术革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的核心就在于农机技术的不断革新。技术革新遵循以下几条特征:一是新技术的革新要紧密联合农业生产现状和了解生产的需求因素;研发核心技术,及时投入到农业生产当中,加快农业生产效率和提升生产效益。二是新技术的研发要同科技研究部门,农机生产制造企业建立一条高效的合作途径,优化配置好产品研发资源。三则新技术则是要进行广泛的实验和大面积的推广。

3.3推进农业机械区域化生产,形成跨区合作

农机化生产要将区域化生产联动起来,合理配置好区域化农业生产资源;将农机化生产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化;加快区域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消除区域间农业机械化生产资源的不协调性,形成区域一体化和有限机械生产资源的流动。完成区域一体化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和农民生产群体以及机械生产企业之间密切高效的合作。

4总结

篇8

关键词:公共管理;农业机械化;管理;服务

农业机械化不仅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机械化管理,是按照有序的方法,促使农业机械能够更好的服务农产品的种植和生产,减少人工劳作,提高劳动效率。以往的个体管理虽然提升了经济效益,但在侧面导致农业机械化陷入了一种比较混乱的局面,这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利用公共管理视野,开展农业机械化管理,能够在很多方面来纠正错误。在此,主要对公共管理视野中农业机械化管理与服务的开展实践进行讨论。

1农业机械化公共管理及服务的目的

对于农业机械化而言,倘若不加以管理,势必会导致机械化的各方面作用下降,并且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也无法得到肯定。管理的类别较多,过去的个体管理虽然比较适合当时的情况,但目前的个体管理反而会影响整体的进步,因此,在农业机械化管理方面,开展公共管理是很有必要的。农业机械化管理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了确保经济的稳步增长,必须通过公共管理,设定一个比较统一的目标,以此来协调农业的各个组成部分。通过在农业机械化管理中,开展公共管理视野的相关工作,能够更好的服务市场和农民,减少各种矛盾和冲突,有助于从根源上解决农业方面的问题。农业机械化公共管理,可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以此来促使农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补给和帮助,满足百姓的需求。

2公共管理视野中农业机械化管理与服务的开展实践

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分析,发现公共管理在理论上,完全可以和农业机械化管理相互融合,并且创造的效益还是比较突出的,值得社会肯定。未来,我国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和发展力度会更大,仅仅依靠现有的管理手段,并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为此,还应该积极的在公共管理视野下开展工作,以此来实现农业机械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2.1建立健全保护农业机械化服务的法律制度

农业机械化管理,单纯的依靠人工管理或者是主观上的管理,并不能实现强大的约束作用。未来,在公共管理视野中,必须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法律的存在是一种硬性的规范,能够将一些边缘化的东西变得更加清晰。加强农业机械化服务的法律制度,可以更好的解决公共管理视野下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农业机械化管理的法律制度,既是独立存在的,也是与国家其他法律相互结合的,以此来交织成一张巨大的法律网络,对各种问题进行约束和处理。依据现有的农业机械发展情况,制定各种不同的法律,包括装备、设施、操作、管理等,促使农机安全管理制度能够更加的规范,更加贴合实际情况。

2.2完善农业机械化的管理体制

农业机械化管理在公共管理视野下,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确保多项工作的良性循环。本文认为,在今后的公共管理视野中,还应该积极的完善农业机械化的管理体制,通过主观和客观的结合规定,处理更多的固有问题,建立农业机械化管理的健全体系。必须依靠政府的大力支持,并且借助市场机制的作用。农业与市场和政府都是密不可分的,将来的工作,要从多方面着手,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规范,市场机制的自然调节,可促使农业机械化管理能够更加顺利,与公共管理高度贴合。必须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监理部门的监理职能。第三方机构在目前获得了社会上的重视与肯定,通过监理部门,可作为旁观者来进行管理、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减少了一些因素的负面作用。

2.3大力推广有偿农业机械作业服务

所谓的有偿农业机械作业指的是由农民和农业生产组织组成的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民事合同关系,在此组织中,农民和农业生产组织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而且对于农业机械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发挥职能,制定保护有偿农业机械作业服务的法律法规,使其步入法律轨道,并得到大力推广。日后的有偿农业机械作业服务,需根据实际需求来决定,弹性的制定服务内容和具体的价钱标准,要以推动农业发展为目的。本文对公共管理视野中农业机械化管理与服务的开展实践展开讨论,从目前的工作来看,在公共管理视野下,农业机械化管理与服务水平更高,告别了过去的恶性循环,多项工作都获得了高度的认可。日后,应在机械化管理方面与公共管理进一步结合,通过大环境的掌控,减少农业机械化管理和服务中的矛盾冲突。

参考文献

[1]张桃林.准确把握农机化发展新常态开辟农业机械化事业新篇章——张桃林副部长在2014年全国农机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节选)[J].农机科技推广,2015(02):4-7.

篇9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转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501047

本次研究分别从农业机械化以及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协调度以及各省际间农业机械化的区域协调发展情况等多个方面来完成定量的评价,分析我国目前农业机械化的协调性情况,将我国目前农业机械化区域协调面临的几点主要矛盾有效的揭示出来,借此寻找到一条可以满足我国目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路径[1]。

1 转变发展方式以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对策分析

1.1 加快劳动力转换,为农机化发展提供机会

需要有效的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对农民开展针对性强的培训以及教育,我国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政策激励不充分、培训手段缺乏以及培训资金不足等。国家以及企业都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及关注;进一步促使第三产业的壮大,促使小城镇化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第三产业主要反映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以及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如此还直接象征着现代化经济。想要有效的强化农业生产的后劲就需要按照实际需要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深入工业、农业的生产社会化以及专业化质量。不仅可以有效的优化相应的产业结构,还可以提升市场的活跃度,促使其充分的发育,进一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的、快速的以及健康的发展下去。

1.2 运用新制度,实现生产规模最大化

开展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模式以及规模化经营模式。我国地大物博,在农地流转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不一致的地域特点、土地资源条件以及目前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根据实际需要实施相应的土地流转模式以及规模化经营模式。开展多主体的土地流转模式以及规模化经营模式。农民家庭是一个最基本的单位,并且也欢迎其他性质的经营主体的积极参与。促使能够有效的吸收资金或者是吸收技术雄厚的经营组织积极的参与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中去[2]。与此同时,土地能够有效的实现农户跟农户之间的流转,不仅如此还可以实现农户跟经营组织之间的流转。采取分阶段的土地流转模式以及规模化经营模式。

1.3 加强局部农业机械化发展

需要有效的强化区域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的建设,形成一个连接区域的信息通道,为广大农民提供农机化管理服务、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以及农机创新服务,并且为他们时刻提供农机市场需求信息。省与省之间的合作,强化区域内的农机具制造能力以及开发能力,强化区域跟区域之间的合作,与此同时还要有效的强化省与省之间的合作。实现农机生产、科研方面以及协作作业等各个方面的合作,共同发挥自身的作用。最后是严格按照农业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不仅需要有效的强化国家级农机技术研发机构的资金投入额,还要有效的强化农机推广的力度以及研发的力度[3]。不一致的区域,其农机的发展也不一致,这时候就需要有效的结合区域的实际特点来有效的推广适合区域农业生产的农机具类型,这样才可以促使区域农机协作作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不仅需要严格的做好上述提供的几点,还需要有效的根据实际特点来制定适合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路线。

1.4 运用政府扶持政策,确保农业发展有序开展

需要进一步强化相应的农机法律法规建设力度,转变其发展的基本理念,各级政府需要强化对农业以及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视以及关注,分析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法规法律,转变其发展理念。各级政府能够适应通过电视的方法以及发放宣传册的方法来有效的提升农民的法制观念。进一步扩大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

2 结束语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使用相应的农业机械化来有效的加快我国农业经济法方式的转变,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农业机械化系统,按照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化、科技化以及现代化发展方式的基本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上述的研究成果能够将我国过去 20 年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程真实的反应出来,还能够正确的指导以及帮助管理部门开展农业机械化发展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 陈进,陈敏.亚洲发达国家及地区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四川农机,2010,09(5):133-135.

[2]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中国农业机械化科技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09:256-279.

篇10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不利因素;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060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科技水平很高的今天,传统农业生产的各种步骤已经几乎可以全部用机械代替人力,机械化的农业比较传统的人力农业,有了太多这样那样的好处,因为大家从小都被普及实现四个现代化,农业的现代化就是自动机械化,我国虽然也在朝着农业机械化前进,但存在的问题依旧很多,要想提高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就需要合理的分析这些问题。

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农业机械化发展造成对人力劳动力的需求降低,因为机械取代了人力,而且生产效率也比人力更高,导致劳动力过剩、农民对机械化的需求不高。我国一些地区的农民收入不高,农民对于土地的投资也就相对较少,而产出收益又由市场决定,导致许多农民的产出是供大于求,收益增长越加缓慢,而农业机械化又需要投入不少的资金,这也导致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较为缓慢。

我国农村人口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很多农民并不了解机械化的农业,对于农业机械不会使用或者使用时出现各种问题,更不用说维护和保养,这就导致农业机械的寿命大大降低,这样不但造成了各种浪费,也会造成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不信任,对于推广农业机械化产生了负面的作用。

我国实施的是,这样虽然在当时对农民有很大的积极性,但在现在,由于土地过于零散、规模狭小,这也导致农民对于农机产品的购买欲望不够强烈,而农业机械作为一种劳动工具,要想发挥它最大的工作效率,就需要对大片的土地进行劳作,在这种情况下将土地集中利用才是农业机械化的最好选择。

我国的农业机械在装备结构上有一定的问题,大中型的农业机械数量较少,小型的农业机械较多;农业机械的配套设备不齐全,适用于渔业、畜牧业和农副产品的机械相对较少,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的机械相对与产前和产中也较少。农民购买农业机械时候强调的是价格、实用性和简单操作,而目前的农业机械在这3个方面很难达到统一,这也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2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我国的综合农业机械化发展在稳步提高,农机装备总量增长,装备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传统作物的种植面积逐渐减少,经济作物和水果蔬菜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对传统农业机械产品的需求在逐渐降低,对于经济作物机械、果蔬机械以及渔业、畜牧业机械特别是优势产品的农业机械的需求也逐步提升。农机作业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作业领域也在不断扩大,集整地、播种、收获于一体的复合型农业机械应用范围也在不断的增加。

3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策略

培养专业人才,农机人员是直接面对农民的人,是一个中间服务机构,对于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应该加强对基层农机管理服务工作的指导,加强对农民的文化和技术培训,注重对农机人员的培训,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型农业机械的需求。

对农业机械技术进行创新,多种多样的地理形势,各种各样的农业产品,对于农业机械的需求也各有不同,这就需要科技人员通过对各种情况的实际了解来创新、改进各种农业机械,使得农业机械更好为中国农业服务。

建立农业机械互助合作组织,因为我国大部分地区实行的都是小农经营,成立农业机械互助合作组织,集中农业机械,实行合作购置,这样减少了农民对于农业机械的投入成本,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工作效率,也有助于农村劳动力结构缺乏的问题,实现农业生产效率的最大化,可以集中发展土地经营,合理规划土地,适应农业机械作业。

规划建设农业生产专业片区,政府和农民可以集体协商,集中田地成片种植相同的农作物,这样既增加了农业机械的工作效率,也减少了收获之后的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因为政府可以按需种植,对优势的农产品进行大量的种植,这样对农民的收入也是一个极大的提升。

对于各种农业基础建设进行扶持,与农业机械化发展配套的不仅是农业机械和劳动力,还需要各种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相配套,我国的农村土地还存在道路纵横,堰塘密布或者灌溉设施不合理等等问题,这对于农业机械化发展也非常不利,国家应该对于这些基础建设增加投入,鼓励农民进行有效的水利基础建设。

3 小 结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建设新农村和促进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虽然现如今农业机械化发展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也需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让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健康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