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2-22 17:49: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双碳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双碳存在的问题

篇1

关键词: 双曲线 中点弦 存在性 斜率 平面区域

在双曲线中,经常遇到求中点弦的问题,首先来看一个例子.

例题:在双曲线-=1中被点P(2,1)平分的弦所在的直线方程是()。

A.8x-9y=7 B.8x+9y=25 C.4x-9y=6 D.不存在

学生易用下面的方法解决:

解:设所求弦与双曲线的交点为A(x,y),B(x,y),则有

-=1,-=1

两式相减得:-=0

当弦AB被点P(2,1)平分时,有x+x=4,y+y=2.代入上式可得:=,即得弦AB所在直线的斜率为.由点斜式方程可得弦AB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y-1=(x-2),化简得:8x-9y=7,故选A.

仔细研究发现直线8x-9y=7与双曲线-=1不可能相交,(联立两方程消去y可得:28x-112x+373=0.易求其判别式Δ=112-4×28×373=-112×261方程无实数解)学生的做法看似合理,实际上所要求的弦根本不存在.这样就需要探讨一下双曲线的中点弦的存在性.

问题:双曲线C:-=1中是否存在以P(x,y)为中点的弦?

解:假设AB是以P(x,y)为中点的弦,A(x,y),B(x,y).则有

-=1,-=1

两式相减得:-=0

若AB被P(x,y)平分,则有x+x=2x,y+y=2y代入上式得:

-=0

1.当x≠x,y≠0时,可得AB所在直线的斜率k==,

AB所在的直线方程可写成:y-y=(x-x).

下面需验证直线AB与双曲线C:-=1能否有两个交点.故联立方程组消去y可得:

bx-a(x-x)+y=ab

化简得:

b(ay-bx)x-2bx(ay-bx)x-(ay-bx)-aby=0

(1)当ay-bx=0时,即(bx+ay)(bx-ay)=0且k==±,此时,P(x,y)在双曲线的渐近线上且斜率与渐近线的斜率相同.那么所求的中点弦就与渐近线重合,而渐近线与双曲线没有公共点,故所要求的中点弦不存在.

(2)当ay-bx≠0时,考查二次方程的判别式

Δ=[2bx(ay-bx)]+4b(ay-bx)][(ay-bx)+aby]

=4bx(ay-bx)+4b(ay-bx)+4b(ay-bx)aby

=4b(ay-bx)[(ay-bx)+bx(ay-bx)+aby]

=4b(ay-bx)(ay+bx-2abxy+abxy-bx+aby)

=4b(ay-bx)(ay-abxy+aby)

=4aby(ay-bx)(ay-bx+ab)

=4aby(bx-ay)(bx-ay-ab)

令Δ>0得:bx-ay<0或bx-ay>ab.

即当P(x,y)满足bx-ay<0或bx-ay>ab时,以P为中点的弦存在.

2.当y=0时,则x=0或x=x,

(1)若x=0时,即P在原点,由双曲线的对称性(关于原点对称)可知以原点为中点的弦存在且有无数条;

(2)若x=x时,斜率不存在,方程为x=x,首先保证直线与双曲线有两个交点,即|x|>a.

此时也满足bx-ay>ab.

综合可得双曲线的中点弦存在的判定定理.

定理:双曲线C:-=1中,若P(x,y)满足P在原点或满足bx-ay<0或bx-ay>ab时,以P为中点的弦是存在的,否则不存在.

为了直观判断,还可上述不等式条件可仿照线性规划画平面区域的方法画出对应的平面区域.

1.bx-ay<0即(bx+ay)(bx-ay)<0,其对应的平面区域(不包括边界)如图1所示.

2.bx-ay>ab,其对应的平面区域(不包括边界)如图2所示,加上P在原点的情形,综合可得平面区域如图3所示.

对于文章开头的例题中:a=9,b=4,x=4,y=1,可验证得:bx-ay=4×4-9×1=7>0且7<9×4=ab,不满足定理中的不等式条件.也可画平面区域如图4中P的位置来判断.两种方法都能说明以P为中点的弦不存在.

篇2

关键词:新疆小学语文;双语教学;问题;对策

一、当前新疆小学语文双语教学所呈现出的问题

1.教学模式的创新脱离地区实际情况且对双语教学政策的理解过于片面化

首先,教学模式的创新脱离地区实际情况。在实际落实小学语文双语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很多学校过于强调教学模式的创新,并没有结合自身师资水平以及学生实际能力素质的现状对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定位,总体上存在的冒进现象,脱离客观实际。在实际教学中,从以母语授课为主直接转变为以汉语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得现有师资力量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很多并不具备该教育经验的教师无法有效落实教学任务,加上学生现有汉语能力基础薄弱,致使整体教学效率偏低。其次,对于双语教学政策的理解过于片面化。很多学校领导对于落实双语教学政策内容的理解过于片面化,认为在落实这一教学要求的过程中,必须以汉语教学来取代母语教学,进而导致很多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因为汉语水平低而无用武之地,而汉语水平高并不意味着就能够提升双语教学的质量。落实双语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强化汉语教学的作用,为该地区学生学习好其他学科奠定一定的基础,而由于地区整体汉语水平低,因此,需要以适当母语的融入作为辅助,通过双语教学来提高该地区整体教学质量。

2.小学语文双语教学教材内容不合理

在落实双语教学的过程中,相应的教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落实教学知识内容的根本媒介所在,但是,从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双语教材的现状看,现有的教材内容不合理。新疆地区双语教学主要采用了该地区出版的《汉语》这一教材以及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其中《语文》教材的应用下,由于是针对母语为汉语学生所设计的,因此,对于新疆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来讲,学生的汉语基础差,教师的水平有限,脱离教师与学生实际需求的教材内容,致使无法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落实,与此同时,教材内容多是叙述性的书面语言,并没有将实际生活用语进行有效融入,无法为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提供保障。

3.双语教师自身的能力素质不足且培训工作落实不到位

首先,双语教师的能力素质偏低。从目前双语教学教师队伍结构的现状看,大部分都是当地的民族教师,根据新疆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2011年6月对新疆南北疆地区基础教育的基本情况进行的调研结果来看,双语师资为少数民族老师的比例占到87%,加上当地的民族教师自身汉语知识基础薄弱,学历偏低,致使无法有效落实汉语教学内容;与此同时,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上过于滞后,致使无法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与积极性,严重阻碍了双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其次,培训工作开展不到位。在培训上,主要是以HSK考试成绩为衡量教师汉语授课水平的,因此,这一应试化的培训形式致使无法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汉语授课能力水准,加上培训的普及率偏低,现有很多民族教师的汉语基础过差,致使现有培训工作无法满足实际要求。

二、有效对策

1.实现对双语教学的全面认识,以构建出合理的教学模式

为了确保该地区小学语文双语教学质量能够实现质的提升,就要求该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要针对双语教学以及相应的政策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解读,实现对双语教学目标的全面认识,并结合当地现有师资力量水平以及学生的实际基础状况,科学且合理的制定适用于自身双语教学的教学体系,进而通过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来落实双语教学内容,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在实际构建双语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本着因地制宜这一原则,避免以偏概全或是一刀切,要循序渐进的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与水平。

2.结合实际教学之需来完善教材内容

为了确保该地区小学语文双语教学的有效落实,就需要注重教材内容的制定,要结合当前该地区双语教学的实际状况与需求,实现对教材内容的有效完善。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要求要以构建教材编写队伍为基础,通过对新疆不同地区双语教学的实际需求的调查,结合当前双语教学的实际发展形势,并合理的融入生活用语,确保满足当前不同地区落实双语教学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不同需求,为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小学语文学科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3.提升双语教师的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赫尔巴特就强调课堂秩序的管理,他曾说过:“如果不坚持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教”的任务外,还有一个”管”的任务,也就是协调、控制课堂中各种教学因素及其关系,使之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以保证教学活动的 顺利进行。这一活动课堂管理即为通常所说的课堂管理,课堂管理包括课堂人际关系管理、课堂环境管理、课堂纪律管理等方面。课堂人际关系的管理指的是对课堂 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的管理,包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确立群体规范、营造和谐的同伴关系等;课堂环境管理是指对课堂中的教学环境的管理,包括物理环境 的安排、社会心理环境的营造等;课堂纪律管理指的是课堂行为规范、准则的制订与实施,应对学生的问题行为等活动。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因此, 也必须加强对双语教师教学课堂管理技能的提高。

4.提高和促进双语教师的反思和总结能力

篇3

(一)碳资产管理

目前,对于碳排放不能仅仅只从环保的角度进行单纯考虑,而必须将其作为一种资产来进行管理。所谓碳资产管理,是指对《京都议定书》中所涵盖的包涵二氧化碳在内的六种温室气体进行主动管理,如:碳监测、碳披露、碳减排、碳交易,以及在低碳时代规避风险、抓住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等其他措施。这些行动的自愿或是强制属性,将取决于企业所在的政策监管环境,其目的是获取更大的经营及品牌价值。碳资产管理是一个科学的体系,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碳资产管理一般包括碳检测、治理与战略、碳绩效评估与披露等。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将碳资产管理分为7个步骤:第一是准备工作,第二是摸底监测,第三是设定目标,第四是信息披露,第五是评估改进,第六是实施计划,第七是碳交易。他还强调,碳盘查是碳资产管理中最关键的程序之一。如果一个企业要实施碳资产管理,就应当清楚地了解自身碳排放情况以及各业务流程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只有通过有效的碳盘查,才能获得可靠的数据,分析、计算企业那些看不见的“碳排放成本”,制定有针对性的战略。碳市场交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严格的碳盘查至关重要。

(二)碳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碳排放市场虽然尚未运行强制减排机制,但是从全球的碳减排情况来看,我国推行强制性减排将会是必然趋势,只是这需要一个过程。所以,碳资产管理是每个企业都要面临的重要课题。但是由于我国碳排放机制尚处于不成熟阶段,所以企业碳资产管理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我国企业的碳资产管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几乎都是空白,关于碳资产方面的研究都滞后于发达国家,相关研究也大都参照西方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结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创新性研究并不多,对于企业在碳资产管理方面尚未能提供充足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这就要求尝试进行碳资产管理的企业自身要慢慢摸索。其次,由于碳排放涉及到环保,所以很多企业把碳资产管理的重要责任放在生产或者环保部门,并没有将其纳入企业整体的管理系统中。再次,很多企业的财务部门认为碳资产的管理跟其无关,并没有认识到碳资产相当于金融工具这一性质,更没有注重碳资产管理对于碳市场价格、财务风险、税务以及对资产负债表和企业利润等各方面的影响。另外,企业碳资产管理的意识薄弱,对碳排放的测量方法和计算工具了解不多,也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碳资产管理流程和管理办法。大多数的研究集中在碳排放权,忽略了碳资产包含的其他内容,研究思路具有局限性,限制了现代企业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最后,我国的碳交易市场尚未成熟,企业对于碳交易产生的收益并没有直观的感受,同时边际成本高的企业在减排的过程中发生了额外成本,这严重打击了企业进行勇敢尝试的积极性。

二、我国企业碳资产管理案例列示———以硫酸行业为例

硫酸行业作为无碳能源行业,其余热利用都可以称之为广义的碳资产,特别是硫磺制酸所产生的热能。所以从无碳能源的角度,整个硫磺制酸的热能源利用都可以视为碳资产。以下仅是以CDM项目产生的核证减排量(CERs)为例。我国硫酸行业最先申请CDM项目的前三位的企业分别是双狮(张家港)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宜昌宜化太平洋热电有限公司和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他们投资开发的项目均是硫磺制酸装置废热回收发电项目,该项目利用我国大型的硫磺制酸装置的中高温余热,引进美国孟莫克公司开发的HRS废热回收系统,回收硫磺制酸生产过程中的废热生产蒸汽,提高酸吸收热的回收率和整个硫磺制酸系统的热利用效率,利用多余的蒸汽发电,所供电量将全部用于满足企业自身生产装置的用电需求。对于该项目,三个公司都是在2008年在联合国EB成功注册,宜昌宜化太平洋热电有限公司在2010年获得减排量的签发,而双狮(张家港)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和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也在2011年分别获得减排量的签发,并且通过此次减排量的签发获得不菲的收益。随后,在此基础上又都相继进行了第二次减排量的签发申请。除了CER这部分碳资产之外,在考虑保证企业正常生产运行的情况下,双狮、宜化和重庆涪陵化工还可以对其硫酸装置的风机、水泵等大功率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降低电耗,提高能效,这部分的减排量也可以通过相应的规则和方法进行量化,实现可监测、可报告和可核查,成为可交易的碳资产。

三、完善我国企业碳资产管理的对策

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环保经济将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企业进行碳资产管理也将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为了更好地在企业中推行碳资产管理,使碳资产管理创造更大的价值,政府和企业需要付出共同的努力。

(一)政府

1.充分发挥政府的权威性。在我国政府作为一种权利的象征,具有很大的震慑力和权威性,在碳资产管理中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权威性,实施必要的强制性规定和管理,监督和敦促企业进行有效的碳资产管理。比如可以强制要求企业定期公布其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加强产品生产过程中各环节温室气体的监测与控制,在产品上粘贴节能标签等。

2.尽快制定碳资产管理相关规定和标准。企业碳资产管理在我国并未有深入研究,因此其实施尚未有相关规范可依。为提高企业自觉进行碳资产管理的意识,政府应进行相应的引导,制定企业碳资产量化管理标准,对相关标准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明确,建立健全企业碳资产信息数据库,主动借鉴国外碳资产管理经验,与国际接轨。3.建立相应的碳资产管理机构。碳资产管理具有一定技术性、特殊性和复杂性,所以这就决定了仅仅依靠企业自身是远远不够的,难度相当大,这就需要政府为其提供一定的支持。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应该考虑建立必要的碳资产管理与咨询机构,他们接受政府的委托和授权,为企业进行碳资产管理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并进行一些前期的技术开发和研究。这样为我国企业碳资产获得最大限度的开发和最有效的管理提供保障。

(二)企业自身

1.企业家应当形成低碳思维。在低碳经济时代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下,中国企业家需要用低碳的思维重新考虑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存问题。如果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对该企业提出低碳要求,企业家必须以低碳的思维对企业如何应对未来更加严厉的碳排放政策、如何应对行业内部的低碳标准、如何应对消费者对产品低碳的要求、如何对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用低碳思维对其进行改造等问题进行重新审视思考,这是具有极大挑战性的。

2.提高企业相关人员的技能和素质。企业要进行碳资产管理,需要企业员工具备相应的素质和技能。但是就目前我国碳资产管理的发展情况来看,企业相关人员的技能和素质并不能满足企业进行碳资产管理的要求,这就需要企业对相关人员进行低碳培训。管理人员要对低碳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学习和掌握,培养调整企业经营发展方式的能力;技术人员要掌握开发和运用碳减排、碳排放的核算标准和方法等;操作人员则需要具有具体执行和实施相关标准的能力。

3.为碳资产管理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我国企业碳资产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的层面,还要积极主动地为碳资产管理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我国企业可以借鉴国外企业碳资产管理的经验,积极主动地成立碳资产管理的民间机构,企业间定期就碳资产管理提供良好提案。

4.制定企业碳资产管理程序并严格执行。企业可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碳资产管理程序,并严格执行,将碳资产管理落到实处和细节上,积极开展碳足迹评估、碳资产会计处理、碳信息披露等研讨。

5.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是国外目前很多企业已经采取的一项措施,我国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学习和借鉴。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重要性堪比财务报表的重要性,它是企业计算每年碳排放当量的表格。我们可以根据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对企业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找出其排放源,在接下来的生产经营中进行针对性的碳减排。

篇4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是以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一系列的科技创新、产业结构的升级、清洁能源的应用等手段和措施,减少高碳能源消耗,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低碳经济最初是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中,被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提出,后被各国逐渐重视和采纳。

(二)宏观调控法的概念

宏观调控法,是指调整宏观调控关系所有法律规范的统称。其主要反馈的是国家对经济的宏观干预,包括了财税法、计划法、金融法三个方面;其调整对象的地位一般是不平等的,其一般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有的时候也有相互合作的关系。

(三)低碳经济与宏观调控法的关系

低碳经济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其是在减少碳排放量,优先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保护我们共同居住家园的目标。在其实行的初期,由于经验和技术的局限,有的甚至由于利益的问题会导致出现阻力,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稳定、长期的手段和措施加以保护,宏观调控法就是保障低碳经济模式实现的有力措施之一。首先,宏观调控法,对低碳经济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法的指引作用包含了确定性指引和不确定性指引,宏观调控法对低碳经济的实现也有着指引作用。其通过规定低碳经济实现应该具备的模式和条件,指引经济发展,引导经济向着低碳经济的目标迈进。其次,宏观调控法,对低碳经济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保障实施作用。宏观调控法,通过规定适合低碳经济的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通过规定必须做的事项,规范未达到甚至破坏相关的法律规定的惩罚措施,保证宏观调控法中低碳经济相关规定的实现。

二、低碳经济视角下宏观调控法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宏观调控法律制度已经不能满足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亟待解决,接下来将分析低碳经济视角下,宏观调控法主要存在的问题:首先,现行的宏观调控法对于低碳经济实现的激励和支持力度较小,不能满足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只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现行的税收制度,虽然有对于低碳经济的优惠政策,但是远远不能满足激励需求。其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的适用范围小,并且比较分散,对于低碳经济实现的激励效果不明显。比如说消费税中与环境有关的课税税种只有、个,与低碳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税种和税目就更少,不能起到对低碳经济的激励和扶持作用。其次,现行的宏观调控法对于低碳经济的规定可操作性较低,缺乏强制性规定,导致违法成本较低,对企业的约束力度不够。现行的立法虽然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定和要求,有的甚至在法律出台的时间方面早于国际水平,但是这些的规定大多数限于原则性要求,实际的执行性和操作性较弱,对企业的强制和约束不够。第一,节能减排方面的法律规定,其规定多限于节能方面的规定,而对于减排的具体数目就没有做出具体规定,比如说对于温室气体的具体排放量就没有进行规定,导致相关规定的可操作性降低。第二,关于节能减排、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法律规定约定的违法成本较低,未能有效的打击破坏环境的行为,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最后,缺乏与低碳经济相关的制度性规定。比如说对于碳税制度,这在国际上已经成为趋势和发达国家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还有关于碳金融制度、碳交易制度等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还没有涉及,但是在国际上特别是发到国家已经开始着手实施,并且成为阻止我们进行交易的贸易壁垒。

三、低碳经济视角下宏观调控法的完善建议

篇5

[关键词]过渡期 碳交易 发展路径

一、过度期的界定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越来越突出。由于人口的大量增加,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过度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产生大量温室气体(GHG)。GHG大量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单靠一个国家和地区是不可能解决的。国际间已经开始在这个方向上寻求解决途径,从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到每年举行的公约缔约方大会,国际气候谈判已经推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在政治、经济、环境等多个层面向纵深发展。

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件一所列缔约方规定了有法律约束力的量化温室气体减排指标,即在2008到2012年的第一个减排期内,发达国家六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平均减少5.2%,其中欧盟国家减少8%,日本减少6%,俄罗斯维持在1990年排放水平。

2008-2012年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第一个减排期,无论2012年中国是否强制减排,这个时期对于中国都是碳交易市场制度构建与完善的难得的缓冲期。南京林业大学的付玉在《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2007年6月)中将2008-2012年这个阶段作为中国碳交易市场成熟之前的过渡期来研究,初步讨论了过渡期的一些政策安排与企业策略。本文采用这一说法,将2008-2012年作为一个过渡期,初步地研究过渡期内中国碳交易市场建立路径。

二、中国碳交易市场现状

为了帮助发达国家完成减排任务,降低减排成本,《京都议定书》规定了三种机制: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联合履行机制(Joint Implementation, JI)和排放权贸易机制(Emission Trade, ET),其中CDM与发展中国家联系最为紧密。 中国目前的碳交易主要局限于CDM碳交易领域。

从2005年中国开始CDM项目以来,数据显示,截止到2008年2月,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获得联合国“核证减排量(CERs)”达3600多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居世界第一位,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基于清洁发展机制的碳市场发展过程中,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与研究,发现目前市场存在的很多问题。

第一,CDM项目结构严重不合理,没有达到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CDM Bazaar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CERs绝大部分来自非二氧化碳、非甲烷气体减排项目占项目总数的57%,大大高于印度的34%;而来自提高能源效率、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及回收利用甲烷和煤层气项目的CERs相当少。实施非二氧化碳、非甲烷气体减排项目只能带来减排量上的收益,很难引入先进的技术,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不明显。CDM碳市场的急功近利行为阻碍了一些资金密集型、减排量较少的能效项目、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发展。

第二,从涉及的部门来看,目前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针对家庭终端用能、交通用能和建筑用能等对象的CDM项目,尽管其总体减排潜力巨大,但因为其活动高度分散,单项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有限,在正规的CDM制度框架下项目交易费用较高,导致此类项目难以开发。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交易成本问题,目前平均一个CDM项目的前期费用都在10万美元以上,CDM项目主要集中在城市或者较发达地区,而真正惠及贫穷地区的项目较少,对就业的促进也不是很大。

第三,从交易方式来看,按现行规定,发展中国家不能直接将配额出售到西方市场,这些企业卖出的减排额主要由一些国际碳基金和公司,或通过世界银行等机构参与后才能进入国际市场,这些投资于“减排权”转让的公司或基金可以从中赚取利润差价。我们没有定价权。碳交易价格一直是由发达国家的中间商和购买减排份额的企业所主导。国际市场上碳排放交易价格一般在每吨17欧元左右,而国内的交易价格在8至10欧元左右。市场混乱,主体分散,议价能力弱,中国碳交易市场与国际市场相比差距不小。而建中国的碳交易市场平台,整合各种资源与信息,形成合理价格,则被认为是一个更有利参与国际市场的途径。因为,建立碳交易市场,不仅有利于减少买卖双方寻找项目的搜寻成本和交易成本,还将增强中国在国际碳交易定价方面的话语权。

以上这些问题,实际上最根本之处就在于目前没有一套合适的碳交易制度安排,碳排放权交易渠道比较单一,没有通过市场去配置碳排放权。通过建立碳排放权的交易市场, 将有利于碳排放权交易的规模化发展, 同时也将促进碳排放配额的出让方以更加低的处理成本和更成熟的污染处理技术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有利于环境容量资源使用的最大化。根据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的经验, 在发展以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为代表的基于项目的碳排放权交易的同时,应积极准备成立基于配额交易的主体市场的建设, 利用市场化的手段配置环境容量资源的使用。

三、过渡期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路径选择--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到2020年左右,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到达顶峰。在202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之前,做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承诺是非常困难的。哥本哈根会议上,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和77国集团认为减排应该是发达国家的历史责任与现实义务,坚决反对发展中国家过早地强制减排。这就决定了要解决中国碳交易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中国必须走自愿减排之路,力争在2012年之前建立起自己的自愿减排碳交易市场体系,促使政府和企业积极参与碳排放市场中,逐步增强国际市场中中国的声音,为以后中国减排期到来做好细致周到的准备。我国企业没有强制减排的义务,所以类似欧盟的ETS体系很难建立,但是这却有利于我国自愿减排市场的形成。

笔者认为要采取如下措施促进碳交易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建立全国统一的环境能源交易所。

全国范围内交易市场的形成对于目前还处在启蒙阶段的碳交易最直接的意义是,提高中国作为卖方信息披露的能力,使得中国的卖方企业更多的了解国际市场的规则和国际买方。同时,也告诉国际买方中国的项目的位置和价值。从而降低交易双发信息不对称以及所带来的成本。尽早建立国内统一的碳交易市场,为全面参与到全球市场做好准备,避免重蹈我国由于没有石油期货市场从而丧失国际石油定价权的覆辙。

第二,建立与完善与碳交易相适应的制度安排,保障交易的顺利实施。

在《京都议定书》框架内,我国并没有明确的减排义务。这意味着,国内企业在理论上并不需要通过购买排放权指标来补偿自身的碳排放。在我国减排目标确定后,如何将数量极其庞大的所有企业囊括在一个统一的减排指标内,其操作难度不言而喻。此外,即便有部分企业愿意以自愿的方式形成某种意义上的“减排联盟”,确定自愿的减排指标,并在此约束上进行排放额度的交易,但这其中谁来监督企业的实际减排效果,以及企业减排量的起始标准,还需要明确的制度安排。政府应尽快推动碳交易机制的设计,完善交易场所、交易平台和交易产品等,理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的关系,并且针对未来碳交易形势的发展,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机制的安排。

参考文献:

[1]《京都议定书》全文. 省略

[2]十七大报告.省略

[3]碳交易催建市场平台.上海国资,2008年07月16日省略

[4]魏一鸣. 中国能源报告(2008):碳排放研究 :P165-167

[5]苏伟.规划方案下的清洁发展机制. 2008年5月: P2-3

[6] 碳交易催建市场平台.上海国资. 2008年07月16日省略

篇6

一、以新思路达成新认识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特色。例如,“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存在、用途、制备”这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思路;“用实验探究事实、用实验验证假设”这是我们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但化学是众多学科中的一个分支,它除了自己的特色外,肯定还存在与相关学科的许多联系与交叉。复习中我们既要静心向内,抓学科特质,又要视线向外,促方法融合。例如,在化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我们要抓住方法形成与思维提升这一核心,要落实规范表述与有效迁移这一关键,要明了总结思想与举一反三这一要旨。而且还应懂得这些内容的落实,不只是我们单学科的属性。比如,问题解决中“守恒思想、平衡思想、极限思想、探究思想、建模思想、统摄思想”的运用,各门自然科学都在强调。所以,我们要以自然科学的思想来指导化学的复习,以哲学的思想来指导自然科学的复习(图1),以此来拓宽复习视野,提升复习效率。

二、以新视角构建新框架

对知识框架的建构,在一轮复习中我们要做扎实,在二轮复习中,亦不能忽视,因为,它是承载能力的基石,是解决问题的源头。二轮复习对知识框架的构建,应该把点状问题分析得更全、线状问题延伸得更长,这样,就自然会丰富与充实知识的立体网络。

1.析全点状问题

例如,过滤是固液分离的一项基本操作。当沉淀的颗粒较大,晶体容易沉降时,可用倾析法;当沉淀颗粒不是太小,也不属于胶状沉淀时,若想加快过滤速度,得到较干燥晶体,可用减压过滤法;对一些随温度变化溶解度变化较大的溶质,为防止其在降温时结晶析出,可用趁热过滤法。化学分析常用到筛分混合物的“筛子”,滤纸就是一种筛分固体和液体的筛子。许多硅酸盐具有多孔的结构,孔的大小与一般分子的大小相当(图2),这样的硅酸盐具有筛分分子的作用,人们把它们称为分子筛。分子筛常用于分离提纯气体、液体混合物。这时的分离就由一般过滤的二相分离,发展为既可以二相分离也可以同相分离。电渗析法和反渗透法淡化海水时所运用的离子交换膜和渗透膜,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电解食盐水时所运用的选择性离子透过膜,它们所筛分(选择)的也是同相的分子或离子。新教材中存在着比老教材丰富与深邃的问题,需要我们及时发现与透析。

2.延长线状问题

线状问题的构建有众多抓手,我们可以从一种现象出发,从一种操作出发,从一种装置出发,从一种流程出发,从一种组成出发,从一种结构出发,从一种性质出发,从一种用途出发,从一个概念出发,从一条原理出发,从一个规律出发,从一种反应出发,从一道习题出发,从一种方法出发,从一种思想出发等等。如何切入,首先要关注《考试说明》的总体要求,同时要关注学生的目标需求。构建知识、形成方法、归纳思想有着不同的切入法,定向功能、收敛功能、发散功能的实现也有着不同的切入法。例如,就离子在介质中的移动状态而言,我们可逐一提出下列问题:(1)请描述NaCl溶液中离子的运动状态。(2)若将浓、稀NaCl溶液置于渗透膜隔开的渗透与反渗透装置中,离子运动状态如何?(3)使离子由自由运动到定向迁移的现象还有哪些,其产生原因各是什么?(4)电解装置中使用的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与硬水软化中使用的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的作用是否相同?(5)单液原电池与双液原电池中离子迁移方向是否相同?(6)单液原电池与电镀槽(或电解精炼装置)中离子迁移方向是否相同?(7)电解池中若用活泼金属作阳极,该金属是否一定转化为电解液中的自由离子?(8)不同介质的燃料电池中离子移动情况是否相同?这种线状问题的组织,我们使用的就是收敛方法。就实验条件的合理控制而言,我们可逐一提出下列问题:(1)从反应的温度分析,CH4===C+2H2的发生条件为高温。(2)从试剂的用量分析,过量的NaOH溶液才能把Al3+与Fe3+分离。(3)从试剂的浓度分析,Fe和少量浓H2SO4在加热条件下产生的气体为SO2、H2。(4)从溶液的酸碱性分析,用高锰酸钾试剂测定过氧化氢的含量时,在中性或弱碱性介质中,MnO-4被还原为MnO2。(5)从反应物的性质分析,用NaNO3与浓H2SO4制HNO3时不能用带有橡皮塞子的传统装置,应该在曲颈瓶中进行。(6)从试剂的保存分析,用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的NaOH溶液(忽略水的蒸发),以甲基橙作指示剂通过滴定法测定盐酸浓度时,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7)从溶剂的种类分析,要使Ca2+与SO2-4沉淀更完全,乙醇是比水更理想的反应溶剂。(8)从试剂加入的顺序分析,用新制氯水和CCl4鉴定I-时,必须把氯水滴加到含I-和CCl4的试液中,若反之,则CCl4层不会显紫色而仍是无色。这种线状问题的组织,我们使用的则是发散方法。众多线状问题的组织方法,我们要因地制宜,取其所长,合理运用。这样的组织,从表面看只是丰富了学生对知识建构的方法,实质上已经疏通了学生在提取与运用知识时的各种瓶颈。

三、以新情境创设新问题

分析众多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化学试题,我们不难发现,其考点不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或运用所给情境)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把“对学习能力的考查”转变为“对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的提升,给我们的复习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所以,在化学复习中,寻找新素材、确立新情境、提出新问题就应该成为教学的重要环节。

1.运用视角转变法创设

有许多典型问题,历年高考虽然已经考过,但同一核心问题其外延存在不同属性,选取新的视角仍然可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例如,对弱电解质中有关电离平衡知识的考查,2010年浙江理综卷中曾经要求考生提取与运用图3信息,判断25℃时,HF电离平衡常数的数值Ka,并说明得出该常数的理由,这是由图像情境对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若我们把这一考点设置成:通过数字传感器实验,测得冰醋酸随着水的加入其导电性变化,如图4所示。(1)你能解释Ⅰ点导电性最高的原因吗?(2)某学生对图4中的Ⅰ~Ⅶ点测得了下表所列的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pH和电离度,你能确定表中b、c、d的数据吗?(3)你能发现表中第Ⅶ组及以后各组数据的规律吗?请画出横坐标为pH,表达冰醋酸稀释过程溶液中溶质粒子的分布曲线图。改变后的试题,一是要求学生能从图表情境对数据进行处理,二是要求学生在处理所给数据后,能继续归纳与提升数据规律,并把抽象表达转变为形象表达,三是要求学生能了解冰醋酸中存在缔合二聚体的特性。所以,转变视角,仔细研究某一核心问题,从其不同的外延属性入手,就可不断创设新的情境与问题。

2.运用素材筛选法创设

时代的发展给了我们许多新的素材,其中有不少是适合高考考查的。做有心人,发挥专业敏感性,会积累与筛选到许多有效素材。例如,氢能源的开发是21世纪的一个热点,如何得到H2?传统方法常由H+发生还原反应制H2,或由H+与H-发生归中反应制H2。现代科学技术又给出了许多得到单质氢的新方法,如用光催化分解水、用超声波照射分解水等等,这些方法的实质是什么?关键是提供能量,通过减弱或打断H2O分子中H-O键的结合力,让氢原子间相互结合得到氢分子。所以,在理论指导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的发生就是一个命题的新素材。又如,如何创造新材料、合成新物质是化学工作者的永恒话题,在各项合成中如何控制变量,也是一个命题的热点。有人研究过勒夏特列原理的适用范围,在恒温恒压下,可逆反应N2(g)+3H2(g)葑2NH3(g)在某一容器中达到平衡后,在该体系中逐渐增加反应物N2的量,发现,随着N2的增加,先出现了Q<K,即平衡正向移动,但接着出现了Q>K的情况,即增加反应物的量,平衡反而逆向移动。勒夏特列原理错了吗?其实,这一情况下的条件改变并非单一变量,而勒夏特列原理是适用于单一变量的一个平衡移动原理,故有此现象。由此可见,把热点问题与经典理论结合起来,创设新问题的天地会更宽广。

(三)运用有序排查法创设

化学试题对能力考查的呈现,主要集中在主观题上,理综化学卷的4道主观题尽管已经考了多年,但还有不少核心内容未曾考查,对这些内容我们要引起足够重视,并作出有序排查,以此来创设新问题。例如,反应H2(g)+I2(g)葑2HI(g)能自发进行,决定该反应自发进行的因素主要是ΔH,且其值小于0。外界条件改变对反应速率有一定影响,但决定因素还是反应本身,对H2(g)+I2(g)葑2HI(g)实质上是分两步完成的,即:①I2葑I+I(快)②H2+2I葑2HI(慢)所以,决定其速率快慢的有效碰撞类型是三个粒子之间的碰撞。反应②比反应①慢的原因主要是三个粒子在正好条件下发生有效碰撞的几率要比两个粒子间发生有效碰撞的几率小得多。像上述这些属于中学化学的核心内容,而又未曾考查的考点,应该成为创设复习新问题的新选择,这样的复习教学才能适应高考年年考、试题年年新的高考新模式。

四、以新模式落实新要求

高考复习中常流传一句话,考试是学生的事,复习是教师的事。笔者认为这有失偏颇,在新课程化学复习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遇到问题必须让学生争够、议足、想透,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成效。

1.使学生在辨析中有序思考

有机化学同分异构体书写中,一开始学生不是书写较慢,就是缺失或重复,原因是什么?关键是缺少有序思维的训练。例如,请写出符合下列条件时,HOCH2CHO的任意6种稳定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1)分子中除一个六元碳环外,无其他环状结构;(2)六元碳环上的1H核磁共振谱有两种特征峰;(3)分子中不存在碳氧双键。题中稳定结构的要求是什么?它不应包含烯醇式结构、累积碳碳双键结构与六元碳环上的碳碳叁键结构。题中六元碳环上的1H核磁共振谱有两种特征峰的要求是什么?说明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具有较高的对称性。题中不存在碳氧双键的要求是什么?它排除了醛、酮、羧酸、酯等结构。题中存在一个六元碳环外、无其他环状结构的要求是什么?综合有关因素,说明除成环条件体现一个不饱和度外,另外两个不饱和度应该体现在存在两个碳碳双键上。这些就是学生们在争议、辨析中形成的,有了这些思考,学生们觉得,书写该有机物所存在的二十余种同分异构体中的任意6种,要求并不是很高;有了这些积累,学生们感到,思考其他问题也必须遵循规律、有序进行。

2.使学生在辨析中开放思考

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属实验考查的较高要求,不少学生囿于传统思维,方案设计会受到一定制约。例如,对单质镁在空气中燃烧,其产物是否同时存在MgO与Mg3N2,我们曾要求学生加以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有较多学生表述为:加水或NaOH溶液后,若固体不完全溶解,且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和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证明有MgO和Mg3N2。这是一种典型的受定性思维束缚的思考方法。上述方案中,对“固体不完全溶解,且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这两个现象是很难区分的,如何合理设计,我们也组织学生讨论过,结果获得了如下方案。称取24g镁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称量冷却至室温后的固态燃烧产物,若称量结果小于40g,则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固态产物同时存在MgO与Mg3N2。称取ag固态燃烧产物,将其溶于热的强碱溶液(或水),收集产生的气体并换算成Mg3N2的质量为bg,若b<a,则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固态产物同时存在MgO与Mg3N2。称取ag固态燃烧产物,将其溶于水,再过滤提取沉淀物,充分灼烧沉淀物并冷却至室温,称得质量为bg,若a<b<1.2a,则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固态产物同时存在MgO与Mg3N2。取适量试样,用元素分析仪加以分析,若存在Mg、O、N三种元素,则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固态产物同时存在MgO与Mg3N2。

篇7

关键词:建筑装饰工程;装修施工;“低碳化”

Abstract: with the global temperature rise, natural disasters emerge in endlessly, people to "green low carbo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our country's introduced gradually buil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friendly society under the policy,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peopl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decoration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in "low carbon" the importance of construc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finally to the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project "low carbide in the key points of construction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the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project; Decorate construction; "Low carbide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建筑装饰工艺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装饰原材料不断更新,人们对建筑装饰工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促使“低碳化”装饰成为建筑装饰工程新的发展方向。据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建筑物总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25%~28%,二氧化碳排放量占社会总排放量的40%左右。建筑的“节能”、“低碳”已然成为了我国降低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内容,同时建筑装饰作为建筑建造的末端环节更应该参与到建筑的“低碳化”过程中来的。低碳减排是以降低能耗、保护生态又不降低生活质量为宗旨,是为人类创造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室内空间。“低碳化”装饰施工是探索人类社会生存和生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有利于人类的健康及安全。如何将低碳减排的理念与现代装饰施工技术相结合,创造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室内环境,将成为今后建筑室内装饰的重点。

2建筑装饰施工过程中“低碳化”问题分析

建筑装饰工程的“低碳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装饰装修的全过程,包括设计、材料选购、现场施工、维护与更新、拆除与重新利用等几个部分。将低碳的理念渗透到上述各个环节中去,控制总体碳排放,是有效实现建筑节能减排、全面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目前存在于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主要有:施工单位对施工“低碳化”认识不足;装饰材料仍为高碳材料;我国在推行低碳施工方面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激励机制;缺乏施工阶段碳排放评价体系。

2.1施工单位对施工“低碳化”认识不足

虽然随着建筑装饰“低碳化”研究的不断发展,低碳施工已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甚至已经成为建筑装饰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与趋势。但是人们对建筑装饰工程低碳施工的意识仍然十分淡薄,同时其也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就目前而言,低碳施工没有明确的概念,导致施工单位对低碳施工认识不清;第二,低碳施工有哪些什么内容,包括哪些环节,有什么具体要求,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等没有被明确提出;第三,国际上对低碳施工有些什么经验,存在哪些惯例等没有明文规定。正是基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从而使建筑装饰施工单位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对低碳施工的认识和理解还仅仅是停留在文明施工、绿色施工上。

2.2装饰材料仍为高碳材料

施工阶段是将设计转换为实物的阶段,这一过程将消耗大量的资源,施工阶段所用材料仍属高碳包括两层含义,第一由于我国的“低碳化”研究还刚刚开始,很多装饰材料不能满足低碳节能的要求,在使用过程中仍然会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第二,装饰材料的生产仍属于粗放式生产,消耗大量以煤炭、电力为主的能源,而这两种能源又是我国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同时根据市场经济理论,需求决定生产,大量高碳材料的使用,从而促使装饰施工阶段处于高碳环节。

2.3我国在推行低碳施工方面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激励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对能源和碳排放的管理偏向于重工业和交通节能,对建筑装饰低碳施工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同时国家在低碳施工过程中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及责任,没有明确的界定和规范,使其在法律方面存在着不少空白。

2.4缺乏施工阶段碳排放评价体系

当前我国建筑装饰行政管理部门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主要体现在文明施工,对于低碳施工还没有系统科学的制度来予以促进、评价及管理,缺乏必要的评价体系,无法以确定的标准来衡量企业的低碳施工水平。实现对建筑装饰工程低碳施工的评价,需要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所以首先必须确认哪些指标因素应在招投标文件及工程合同中予以要求,哪些因素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予以监督和评价,并根据低碳施工发展现状选择评价指标,明确各指标需要利用何种模型进行评价,以及现阶段可接受的评价标准,从而最终建立低碳施工的决策支持系统。

3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低碳化”的重点环节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低碳化”主要体现在:明确低碳施工的概念和内涵;建筑装修的节能设计;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及新工艺的应用;“低碳化”施工等。

3.1 明确低碳施工的概念和内涵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纷纷提倡低碳施工,但令人尴尬的是迄今低碳施工尚没有准确的、大家一致认可的定义,所以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是低碳施工的概念问题,明确给出低碳施工的定义是当务之急,只有这样施工单位才能对低碳施工有较好的认识与把握,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并且不断改进不足之处,逐步实现全行业的低碳化。

3.2 建筑装修的节能设计

在进行建筑装饰装修设计时,应根据房屋自身节能效果以及用户要求进行装饰装修的节能设计。设计要求是在满足建筑物功能的基础上,同时确保不为达到节能目标而增加节能投资和运行费用,并依据经济效益使增加的节能费用在尽可能短的时问内回收。另外,对于选用的节能新设备,要在对其原理、性能、效果详细了解和进行经济技术比较之后才能选定。选择节能新设备应坚持以下原则:

1、能充分发挥建筑物功能;

2、经济效益好;

3、能源浪费少。

3.2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及新工艺的应用

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及新工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装饰装修施工过程中安装节电节水器具时,限制或禁止使用高能耗的技术、材料、工艺等。对材料及设备要对其质量进行双控,首先要在合约中对其标准做出规定,其次这此设备必须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对于一些设计中未提出的设备需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或者在施工方案中说明。耐火性能是建筑装饰工程的性能指标之一,因而必须对耐火材料的耐火性能提出具体要求,使其符合规范要求。

3.3“低碳化”施工

在“低碳化”施工过程中首要的是提高建筑装饰过程中的“低碳化”意识,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该通过宣讲、教育等形式加强全民节能意识,从根本上推进我国建筑装饰“低碳化”施工事业。其次是编制“低碳化”施工技术方案,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前,施工部门需要首先编制相关“低碳化”施工技术方案,并向建设装饰监理单位审批。第三,应建立“低碳化”施工考核激励制度,通过相应奖惩制度中的规定,激励施工人员在各自工作过程中节约能源,进而实现装饰工程“低碳化”。

4结语

建筑装饰工程是一个高耗能服务型工程,对其进行“低碳化”施工对我国的低碳环保事业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虽然我国建筑装饰工程“低碳化”施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解决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问题。但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建筑装饰人员的不懈努力,建筑装饰工程“低碳化”施工的意识将逐渐深人人心,相信不久的未来,我国的建筑装饰工程将逐步走上“低碳化”施工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宗小平.建筑室内装修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研究[J]. 福建建筑. 2007.6 (108):101-102.

[2] 陈迪飞. 节能环保化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J].节能环保. 2011.10(8):138-139.

篇8

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意,新近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也突出了民生至上的原则,对于去年第四季度以来CPI持续上涨的宏观经济状况,政府已出台了贷币紧缩、管理舆论、地方首长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责任、整顿流通领域乱象乃至于对非国有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产品的限价劝告等极端措施。眼下,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已升至20.5%,从世界范围比较,算是高得吓人,但周小川行长在前几天清华大学的论坛上表态说:“存款准备金率没有上限”,似乎表明,只要通胀压力不缓解,存款准备金率还可能提升N次。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从金融体系中回收流动性。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流动性需要回收呢?小川行长在同一讲话里也道出了其中的缘由,就是在强制结售汇制度下,多年来中国资本项目与经常项目的双顺差迫使央行投入基础赁币,而央行发行央票和提升存款准备金率目的旨在对冲。也就是说,国际收支失衡才是金融体系流动性过剩的真正原因。国际收支双顺差又生成了一个金融怪圈,即:美元大量流入一央行被迫购入投放基础货币,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央行用央票和提升存款:在备金率回收流动性。这个金融怪圈和经济怪圈(即:政府和企业在国民收入分配中份额过大+地方政府和企业有足够的投资冲动和能力一产能过剩结构失衡加剧,随着经济高速成长,政府和企业拿走得更多)之间既存在差异又存在某种联系。在通胀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政府目前所依赖的宏观调节手段只是升息、提升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规模控制,但由于形成两个怪圈的背后因素没有消除,因此,中央银行在动用政策工具时总有所顾忌,例如,CPI不断走高时,国际公认的调节手段是升息,但提升利率又会加剧国际资本流入,因此,央行可自由裁量频繁使用的手段只剩下提升存款准备金率。能不能在中国现阶段找到一种兼顾中国短中长期问题解决的有效调节办法呢?

我认为,目前中国的宏观管理者们可以解放思想,大胆启用汇率工具。

我大概从2004年以来一直呼吁当局人民币要与美元脱钩、要重视汇率工具的运用,让汇率成为调结构的有力工具等等,但在现在的背景下再谈汇率工具的运用,我更强调它在管理通胀预期方面的积极作用。

众所周知,在去年第四季度的CPI指数中,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的贡献度已近3/4,其中蔬菜价格的上涨贡献度为最大,但到了最近几周,全国许多地区都程度不同地出现了蔬菜滞销、农民卖菜难的现象。尽管如此,3月份的CPI仍高达5.4%,4月、5月的数据尚不得而知,但也不会很乐观,这说明,即使是信贷紧缩已持续了三个月以上,即使是蔬菜已大量上市,但中国CPI仍然有另外的强力推动因素,现在看,这个因素就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今年是“十二五”开局的第一年,各地都在大干快上,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房地产投资在货币紧缩背景下增速不降反增,这说明,我们应当重新思考宏观调控的工具选择问题。中国经济目前已融入全球化,高速经济增长格局下形成的大宗商品国际市场依赖已要求我们必须将汇率纳入贷币政策工具篮子,用人民币主动升值、明显或较大幅升值的办法来应对输入型通胀。

多年来,我们在人民币汇率政策上始终强调自主性、渐进性、可控性三原则,三原则背后既有对稳步扩大可贸易商品市场份额和维持就业及经济增长的种种考量,也有对“升值有害论”和“阴谋论”两种主流舆论意见的顾及。

按照“升值有害论”者的说法,人民币一旦大幅升值,沿海外向型企业就会大量破产倒闭,工人失业会巨量增加,这会对中国的经济成长和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而在持“阴谋论”看法的一些官员和专家们看来,美欧日等经济体压迫人民币升值就是想让中国重蹈日本“广场协议”后的覆辙,让中国经济在人民币大幅升值后也进入所谓“失去的十年”。这明显是将贷币问题经济问题政治化。

从世界经济史角度看,上个世纪下半叶西德马克和日元都有过短期大幅升值的经历,这两国货币大幅升值的原因都是由于积累了20多年的高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因而存在本币升值的内在要求,但两国货币升值后又是持续多年保持贸易顺差。我们的人民币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币值单边向上预期,其背后的原因就是中国连续30多年年均近10%的高速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实际上,IMF和世行在很多年以前就用购买力平价方法将美元与人民币的比价定为1:4,并用这一标准来衡量中国的人均实际收入。我们自己由于缺少自信,由于看到太多的内部经济金融弊端因而不敢相信人民币在国际市场能够获得这样高的评价,这颇有些妄自菲薄的意味。我们不仅对人民币缺少自信,对中国的企业家也缺少自信,许多人以为人民币大幅升值就会使外向型企业遭受重创实际上是低估了中国企业家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结构自调节能力。

我们都知道,现今世界上不仅美欧日认为人民币币值低估,就是新兴市场国家也大都持此看法,所以将经济问题政治化完全没有必要。没有谁想通过压迫人民币升值来搞垮中国,世界上也没有哪个国家有此能耐。相反,人民币一旦大幅升值从目前的国际国内形势说,对中国肯定会利大于弊。

首先,国际收支失衡状况会迅速得到矫正,一旦升值幅度足够且宣布几年之内币值不动,国际热钱的流入就会自动停止。双顺差终结的最大好处之一是中央银行再不用这么累地去建这个“池子”那个“池子”了。

其次,在国际油价、大宗商品价格日渐攀升的情况下,我国的进口成本会大幅下降,中国的对外贸易条件会明显改善,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会在国际市场换来更多的东西,,

再次,能在控制通胀预期上发挥积极作用,大量商品包括生活用品相对变得更便宜会提高中国工资劳动者的实际收入水平。

篇9

【摘要】近年来,气候、环保、能源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低碳经济,特别是对外贸易的低碳化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前提。合肥市作橐桓龉ひ祷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省会城市,却长期拥有着以能耗高、污染高、排放高为特征的粗放型对外贸易结构模式。因此,面对现存的发展状况,合肥市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以更好的姿态去顺应低碳化发展的潮流。文章通过对合肥市目前对外贸易低碳化发展现状的分析理解,提出了面临的许多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发展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合肥市;低碳经济;对外贸易

2003年,英国政府在《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此后能源与环境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所谓低碳经济,就是指通过科技进步、制度创新等,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达到一种和谐的经济发展状态。

2016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已达到24.33万亿元人民币,在这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是自然资源与能源的与日耗竭,是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不断增加,是全球气候的持续变暖,是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我们不得不反思警醒,不得不坚持科学发展观,将低碳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低碳化作为我们进一步发展的目标。作为国家组成和发展的重要一员――城市,它的兴旺发达是一个国家蓬勃发展的基础。因此,从城市的自身做起,不断的改革进步,创新发展对外贸易的低碳化,是国家进步的关键环节。

一、合肥市对外贸易低碳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目前合肥市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化工制品、机械器具、塑料玩具,纺织制品等,这些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耗能高,污染大,而且是属于低附加值产品。大量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虽然促进了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但是它们对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的消耗巨大,往往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引起了气候环境破坏,资源匮乏。截至2015年,合肥市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已达2073.1亿标立方米,对外贸易的低碳化迫在眉睫。

(一)对外贸易的低碳化发展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曾经,人们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追求对外贸易的扩大,以满足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满足人们对物质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以至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紧张。截至2016年合肥市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786.9万人,环境的恶化、资源的枯竭让人们越来越有危机感。

近年来,对外贸易的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让人们认识到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合肥市政府在省委政府的领导与指挥下,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法规,引导社会关注并在低碳经济上有所行动。在“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旗帜下,一批批新能源技术应运而生,太阳能光伏产业蓬勃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在低碳产业发展方面更是夺人眼球。不仅仅是政府和企业从自身做起,每一位市民也更是身体力行。

(二)外贸低碳化发展伴随着碳排放量的合理增加

首先,碳排放总量逐年增加速度低于GDP增长速度和进出口总额增长速度。表1是2009-2013年合肥市经济发展和碳排放情况。由表中数据可得,合肥市GDP总值从2009年的2101.13亿元上升到2013年的4672.91亿元,GDP逐年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2852%,34.61%,14.51%,12.21%;相应的进出口总额也从642754万美元增长到1819000万美元,且每年增长速度分别为54.92%,23.61%,43.33%,31.08%;以此同时,伴随着经济发展是碳排放量的逐年增加,从2009年的3633.15万吨上升到2013年的5887.87万吨,然而我们可以看到,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分别为20.46%,24.69%,5.35%,2.46%,它们远远小于GDP增长速度和进出口总额增长速度。

其次,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经济有“低碳化”转型趋势。由表1还可以看出,我市的碳排放强度是逐年递减的,碳排放强度即每万元的GDP增长相应的需要多少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2010到2013年的碳排放强度环比下降速度分别是前一年的6.39%,7.41%,8.00%,8.69%,2013年碳排放强度是1.26吨每万元GDP,比2009年共减少了0.47吨。这些可观的数字表明自从我市开始加强低碳经济的发展,碳排量还是得到了一定治理,外贸的低碳化发展也著有成效。

(三)低碳化发展使贸易格局初有改善

由于合肥市对外出口的产品多集中在一些原料制成品,纺织制品,化工制品,它们都是一些低附加值、高耗能、技术含量低的产品,且它们构成了合肥市对外贸易中的一种主要贸易方式――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多存在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出口企业中,对环境的污染破坏严重,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由此合肥市的碳排放量会超过国家有关标准,而一些对低碳技术要求高的国家就会限制此类商品的进出口,进而影响进出口量。在对外贸易的低碳化盛行之下,有关政府和企业会转而关注和加大对低碳产业的投入和产出,一般贸易和低能耗、绿色商品的比重随之加大,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得到大力支持,使合肥市的贸易格局初有改善。

二、合肥市对外贸易低碳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合肥市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纵观整体,面向未来,合肥市对外贸易的低碳化发展仍然呈现许多问题,和国家其他城市发展对比仍处于落后状态,更不用说面对国际上的一些大都市。我们必须首先发现问题,才能对症下药。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出口商品结构待优化

由表二可以看出,合肥市近几年来的GDP总量逐年上升,且上升的幅度较大。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五年来,第二产业所占的比例一直在半数以上,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在40%左右,第一产业则一直在5%左右。第二产业占比重大,说明城市的发展包括外贸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工业、制造业等环境污染大,能源消耗高的产业,相应的企业创新能力弱,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也导致了对外贸易的出口类型多为产品型贸易,而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无疑会增加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人力和物力的消耗,加大对环境的污染。虽然目前出口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货物贸易,但是发展以劳务输出型为主的贸易更加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更能在增加贸易的同时,保护到本地区的环境,达到双赢的状态。因此,合肥市目前的出口结构以服务型贸易偏少,出口商品结构有待优化。

(二)出口企业成本增加,商品国际竞争力弱化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各国对进出口贸易的商品要求越来越高,如碳关税,碳排放等指标限制应运而生,以达到它们实行贸易保护的目的。如果本土企业产业不相应的作出改革和创新,就将会面临被阻挡于国际市场的大门之外,到时候外贸经济的发展可能会一蹶不振。基于此情况,一方面,出口企业为了增大出口,符合限制标准,不得不高价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投入资金研究创新新能源技术,力图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减少在研发和生产环节所产生的污染物。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将会放弃原有的主营产品,转而销售绿色,环境友好型产品,或者转型为服务类企业。最终由于生产成本和投入资金的增加,企业不得不通过提高价格来获得必须的利润率。而目前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们,外贸经济的快速发展,最主要来自于劳动力成本低廉,产品低附加值,产品成本存在优势。当为了保证一定的利润率,提高产品价格后,低成本优势不复存在,相应的国际竞争力将会减弱。

(三)出口品牌低下,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对于合肥市的外贸出口品牌,多为一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耗能产品,这些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是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特别是本地的自然资源为代价的。同时自主创新能力的缺乏,一味的模仿和制造,致使在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背后是环境资源的大量破坏和耗竭。低碳经济发展要求我们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尽可能地生产并贸易技术密集型产品,它们对环境和资源是有好的。更要求我们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研发自主品牌,走环境友好型道路,因此这一问题我们必须严格对待。

(四)能源结构单一,环境瓶颈日益严重

随着我市外贸经济的快速发展,合肥市作为“世界工厂”的其中一员,在向国外提供各种外包业务,加工贸易的同时,也给自身的环境发展,能源消耗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危害。合肥市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中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同时能源消费仍以煤炭为主,不仅能源消耗总量居高,而且能源的利用率低下,导致了碳排放量不断增长和能源资源不断枯竭的问题。新能源技术发展还很落后,未实现普遍利用,这一能源结构单一,环境瓶颈日益严重的问题将成为未来合肥市低碳化发展的一个严重的制约因素。

(五)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政府监管力度薄弱

法制是社会运行的基本保证,是社会进步的有力保障,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也会对目前低碳经济的l展产生重大阻碍。目前中国已经颁布了《煤炭法》(1996年)、《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6年)、《节约能源法》(1998年)、《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可再生能源法》(2005年)、《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年)等和低碳经济发展有关的各种法律文件。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有些文件内容已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而有待我们去更改完善。相应的,政府方面有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够,执法不到位也使法律的实施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些都会致使外贸的低碳化发展滞后,不能紧随时代的潮流。

合肥市目前对外贸易的低碳化发展也因存在上述方面的问题而亟需法制保障机制的建设,亟需我们探寻多样化的低碳化发展路径。

三、合肥市对外贸易的低碳化发展路径

(一)积极调整出口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1.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传统产业升级

由于合肥市第二产业常年占比GDP总量一半以上,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无疑经济发展的背后是碳排放量的不断增加,资源能源的不断消耗。在当前的产业结构下,经济发展已经不能响应国际上对于低碳经济的呼声,我们必须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利用高新技术和低碳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合理改造,正确引导,由原来的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品结构转型升级为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品结构,由粗放型生产模式向集约型生产模式过度。另外,也要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利用产业,确保它们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改善出口结构,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合肥市货物贸易的繁荣,但相比于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消费的能源少,对环境的污染少,更加符合低碳经济发展方式。因此政府要鼓励那些经济效益好,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出口企业,特别是在服务贸易上有所创新的企业,给予政策上的鼓励和资金上的支持。也可以通过出口退税和征收出口关税等政策,引导出口企业向低碳方向调整,并禁止企业进口高碳原材料等商品。极力改变当前合肥市集中在纺织制品、塑料玩具、工业制品等低附加值、高耗能特质的出口商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鼓励旅游、金融、通讯、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贸易发展,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

(二)加大技术研发,有效提高出口商品竞争力

面对低碳规则逐渐在国际范围内被公认,合肥市众多出口企业生产的不能达到国际标准的产品,也将会陷入被他国拒之门外的窘迫境地。如何才能突破重围,继续保持国际市场地位,成为当务之急。不断的模仿、吸收和消化外国先进技术,的确可以努力达到低碳规则的某些要求,但是也会因成本的大幅度增加而降低了出口商品竞争力。企业政府必须要加大技术研发,引进技术人才,对传统产业在能源利用上加大研发,对新兴产业在产品开发上加大研发,对低碳产业在市场开拓上加大研发,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要立足长远发展的目标,保证利润存在的前提下,即使成本增加,也可以真正有效提升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

(三)培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打造自主品牌

1.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一个公司发展的灵魂。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生产力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政府方面,可以设立“企业创新项目基金奖”,鼓励支持企业创新创造,也可以鼓励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培训教育,以适应社会创新人才的需求;在公司方面,公司可以实行内部员工创新机制,对有思想有作为的人才给予奖励和提拔,不断增强自身创新能力。特别是出口企业,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尤为重要,提高了产品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附加值,也就提高出口企业和产品的国际影响力。

2.实施出口品牌战略

品牌效应是一个公司得以持续发展的前提,要想在国际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首要的便是打造出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我们不能只会模仿别人,然后制造出山寨产品,或者永远做别人的代工厂,这样只会陷入无限的深渊,不断消耗自身的资源,直至枯竭。合肥市相关企业要学习改变经营策略,要与国际接轨,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参照国外先进企业的标准,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关的出口品牌战略。可以通过广告、网络、新闻媒体、交易会等渠道大力宣传,提高自身产品知名度,强化品牌效应,使公司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仍具有出口优势。

(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不断开拓新能源

目前,合肥市工业发展和外贸发展过程中大多使用煤炭、石油这些传统能源,而传统能源在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温室气体,造成对环境的大量破环。要使传统工业的发展更符合低碳经济理念,不仅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要不断开拓新能源。首先,由于新能源的开拓需要技术和时间,不能立刻代替传统能源,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技术创新,通过节能减排,提高这些高碳能源的利用效率,尽可能减少碳排放。

其次,需要不断开发如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废气物能等新型能源,它们具有可再生性,且属于环境友好型能源。同时鼓励研发清洁能源、低碳能源,以应对经济发展对能源的大量需求。

(五)鼓励植树造林,净化空气,改善贸易出口环境

在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绿色植物碳汇能力,吸收和转化大庵械亩氧化碳等气体,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改善空气质量。一方面,政府要起到带头作用,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企业和居民个人植物造林,扩大绿化面积,积极发展森林碳汇,减少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要严厉打击乱砍乱伐等违法行为,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加大群众对绿色植被的爱护。以此来不断改善合肥市内的空气环境,给贸易商品一个健康的生产环境,也在改善贸易出口环境的同时,提高了本地出口商品的低碳值。

(六)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政府、企业积极响应

当前相关的法律文件多是制定时间已久,或者仅从某个方面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并且涉及到外贸低碳化的内容少之又少。因而亟需国家和政府制定一部完全意义上的《低碳经济法》,不仅要包括各方面的低碳经济发展,促进具体法律实施,更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特征,早日实现国家各地区各行业低碳经济的健康科学发展。并且可以适时适量的制定和修改有关律法的相关配套性文件,及时更新和报送相关数据,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政府部门监管和执行力度,打击关闭违法生产并危害环境的工厂企业。积极开展一些企业、群众的宣传活动,让人们对低碳经济给予了解和关注,并对出口企业集中培训教育学习,更好的实现当地对外贸易的低碳化发展。

四、结论

如今的合肥,如同一只正在展翅高飞的雄鹰,只有把握好当下的机会,留心周围的环境,才能拥有更远大的前程。国际背景下的低碳经济发展不仅给合肥市的对外贸易带来众多挑战,也给其带来了更多机遇。我们的政府、企业和每一位公民,都有义务把握机遇,顺应时代潮流,促进外贸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协同作用,追求经济在低碳背景下健康发展,实现合肥市的现代化都市地位。

参考文献:

[1]陈菁.合肥市低碳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

[2]曾翔F.武汉市发展低碳经济和建设低碳城市的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3]张雪梅,王双,韩光.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1(14)

篇10

[关键词]不锈钢 焊接工艺 现状及发展

中图分类号:T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3-0307-01

1.不锈钢的类型及其特点和焊接性

1.1奥氏体不锈钢

奥氏体不锈钢是应用最广的一种, 高铬镍钢及高铬锰氮钢均属此类,其中,铬镍奥氏体不锈钢是最通用的钢种。18-8钢主要用于耐蚀环境下,25-20钢主要用作热稳定钢,提高含碳量则可用做热强钢。奥氏体不锈钢是不锈钢中最重要的钢种,由于其在高温、极低温度(-196 ℃)下均具有优良的塑韧性、冷热加工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因此大量用于石油、化工、宇航及核工程等重要焊接结构。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接头的刀状腐蚀和应力腐蚀开裂,以及含镍较高的单相奥氏体钢接头热裂问题, 有时也会有接头热强性和再热裂纹问题。

1.2 铁素体不锈钢

铁素体不锈钢由于热膨胀系数与碳钢接近而比奥氏体小,并且S、P等杂质元素在铁素体中溶解度大,Si、Nb等又是铁素体形成元素,因此,焊缝结晶时不易形成低熔点共晶,热裂纹的倾向比奥氏体不锈钢小得多,同时焊接热影响区超过临界温度的区域形成的马氏体量也少,比马氏体不锈钢的延迟裂纹的敏感性小。铁素体不锈钢在焊接中的主要问题是晶粒易于长大形成粗大铁素体而脆化和475℃脆化问题。

1.3 马氏体不锈钢

马氏体不锈钢的主要问题是接头的冷裂和脆化。马氏体型不锈钢与铁素体型不锈钢相比,其铁素体形成元素铬的含量较少,含有较高的奥氏体形成元素碳。这类钢中高温下存在的奥氏体在通常不太慢的冷却条件下会发生奥氏体到马氏体的转变,属于淬硬组织的钢种。在焊接时,由于焊接热循环的作用,焊缝和热影响区焊后状态的组织为硬脆的马氏体组织,易形成冷裂纹。并随着碳含量的提高,形成冷裂纹的倾向会越来越大。另外,马氏体钢也有较大的晶粒粗化倾向。在冷却速度小时,近缝区就会出现粗大的铁素体和碳化物组织,因而塑性和韧性显著下降;若冷却速度大,由于产生粗大的马氏体组织,塑性的韧性也要下降。

2.不锈钢的焊接工艺特点及存在问题

2.1 奥氏体不锈钢

由于奥氏体不锈钢( 主要是指铬镍奥氏体不锈钢) 应用最广, 所以焊接技术也最为成熟, 研究也最为深入, 许多问题已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且由于奥氏体组织本身的性能特点, 只要选择适当的焊接工艺,奥氏体不锈钢就易于得到合格的焊缝。

2.1.1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工艺要点

奥氏体不锈钢可采用各种熔焊方法,其中使用最多的是焊条电弧焊和气体保护焊,以机械化快速焊为好。焊接奥氏体不锈钢时必须考虑产生较大变形的倾向,因此焊接时应遵循以卜原则:

(1)焊接接头的坡口形式应尽可能选择U形、X形、双U形等,以减少焊缝金属的填充量,降低焊缝的收缩应力,防止热裂纹的产生。即使焊薄板的时候也要开坡口。

(2)尽可能地采用固定夹具,尤其是焊薄板时,避免角焊缝。

(3)先从中间开始焊而后向两边焊或采用分段退焊技术。

(4)由于焊丝的电阻率大、导热系数小,所以熔化系数大,焊丝伸出长度要短一些。

(5)尽量采用短弧焊并不做摆动,以防止合金元素不必要的烧损。

(6)为了防止焊缝中产生气孔,应尽量限制气体来源并改善气体逸出条件。

2.1.2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工艺参数

奥氏体不锈钢导热系数小、电阻率大,焊接时母材和焊材都容易被加热、熔化,故选择焊接电流应较小,短弧快速焊,采用窄焊道、窄焊缝,减少高温停留时间。

一般情况卜,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时不需要预热,但对焊缝铁素体很少或根木没有铁素体时,奥氏体焊缝可能会产生热裂纹。这种情况卜,预热是必要的。

为了防止和消除焊接接头的应力腐蚀开裂,有必要进行焊后热处理。常规碳含量不锈钢结构需要进行固溶处理;含稳定化元素的和超低碳的不锈钢结构需进行稳定化和消除应力热处理。

2.2 铁素体不锈钢

铁素体不锈钢焊接时,由于加热时没有相转变发生,热影响区的晶粒易于长大而形成粗大铁素体,且不可能通过热处理来改善,因而会造成明显的脆化的后果。无论采用何种焊接方法,都应采用小的热输入、少层次的焊接,层间温度控制在200℃以卜,以减少焊缝和HAZ晶粒过分长大和碳化物和氮化物析出,引起接头脆化和晶间腐蚀倾向。

铁素体钢焊接工艺要点可总结如下:

(1)如果要求焊缝和母材的性能相同,特别是要求焊缝颜色、拉伸强度、疲劳强度和母材一致时,则要用含v(Cr)12%的填充材料进行焊接。

(2)当构件承受交变载荷时,焊缝的拉伸强度和疲劳强度更重要。

(3)当焊后不能进行热处理时,最好采用奥氏体填充材料。焊条或焊剂在焊前应烘干。严格控制焊接热输入。多层多道焊时,层间温度应根据板厚确定上限。

2.3 马氏体不锈钢

马氏体不锈钢在焊接过程中焊接性较差。因为在焊接冷却过程中出现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由于体积发生变化,促使硬度增加和塑性降低,致使有强烈的淬硬倾向。母材含碳量越高,淬硬倾向就越大。在焊缝扩散氢和焊接应力作用下,焊接残余应力较大,易产生裂纹,因此,根据焊件厚度和刚性大小,焊接时应采取焊前预热、焊后缓冷等工艺措施。马氏体钢一般是在调质状态下焊接,焊接工艺要点可总结如下:

(1)控制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主要取决于焊接材料,最好是用与母材金属成分相同或相接近的焊接材料。但焊缝与热影响区将会硬化变脆,有很高的冷裂纹倾向,需限制S、P、Si的含量,并添加少量Ti,、A、1,、N以细化晶粒和降低淬硬性。使用与母材金属化学成分不相同的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材料时,可防止冷裂,但强度不与母材匹配,且由于焊缝与母材在物理、化学、冶金的性能上都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可能反而容易出现破坏事故。

(2)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对于用同质焊接材料焊接马氏体不锈钢时,预热是防止冷裂纹的重要措施。预热温度与钢淬硬倾向有关,淬硬倾向越大,预热温度也应选择越高。焊后热处理可降低焊缝金属与热影响区的硬度,改善焊接接头的韧性,降低焊接结构的残余应力。采用奥氏体焊接材料时焊接构件可不进行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

参考文献

[1] 张先龙.L360Q NS钢含硫天然气管道焊接工艺应用研究[J].金属加工(热加工).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