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环境卫生学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2-22 17:49: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环境卫生学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环境卫生学的认识

篇1

劳动条件环境卫生健康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认识到人与环境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在著名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曾提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的观点,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人与自然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左传》载有“土薄水浅,其恶易觏,……土厚水深,居之不疫。”西晋《博物志》指出“居无近绝溪,群冢,狐蛊之所,近此则死气阴匿之处也。”[1]社会科学发展至今,人类文明要求我们所对健康的关注不能低于古人;学术发展,百家争鸣,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就是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和劳动条件为研究对象,阐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人体对环境的作用所产生的反应,即各环境与机体间的相互作用。

1学科体系概述

1.1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性质与研究内容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是研究劳动条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和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并研究利用有利环境因素,控制不利环境因素和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对策,预防职业病和与环境有关的疾病,以保障人群健康的一门科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大致有以下的研究方向:环境化学毒物的毒理学、环境与职业流行病学,热与毒物耐受的分子机制,水污染对健康的危害与防治。

2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与健康

2.1健康健康是指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是包括身体、心理、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人体机能最好的状态当属健康状态,可受环境多种影响,还有多种不理想的状态,如亚健康,亚临床,疾病状态。亚健康状态下,人的机体虽无明显的疾病,但活力降低,适应能力成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状态现状、生理功能代谢低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疾病之间的一种“第三状态”。现阶段调查研究表明,多数社会人的健康状况整体下滑,问题不可小觑。其中当以亚健康人群居多。

2.2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与健康的关系

人类赖以生活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及劳动条件都与健康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作用关系错综复杂态。我国人群健康现状与环境作用研究及其问题分析,以及近年来的环境污染事件增多,职业病的患病增加,这些都说明不良的环境的持续作用会对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地危害和威胁,后果严重性已表现出来态。

3讨论

3.1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的发展与健康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研究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以保护和增进人体健康为目的。环境卫生工作是该学科理论知识体系指导下的环境卫生实践工作,其目的是防止环境污染,预防疾病,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环境卫生工作能丰富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的内容,是其理论的具体体现;而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源于环境卫生工作实践,但又高于实践,对环境卫生的工作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目前全国正在进行卫生防病体制的改革,以便能够适应中国社会和经济建设发展的要求,提高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也给环境卫生工作和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新的任务和希望。

3.2发展战略

3.2.1加强研究环境中存在的大量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均可对人群健康产生影响。大量的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产生明显的危害。由于环境化学污染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数量巨大,污染面广,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也最大。因此,化学性污染对健康的危害仍是今后的研究重点。但不同污染物由于其存在形式,人体接触的途径,暴露量,个体敏感性的不同及多种因素的联合作用等,对机体的作用模式和效应可能有所不同,这就更增加了环境因素健康效应研究的复杂性。

3.2.2 新技术,新方法在环境卫生工作中的应用由于环境卫生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在环境卫生工作中提倡创新性思维,及时创建和引进新的研究技术和方法对于提高环境卫生工作质量和研究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引进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的研究技术和分子流行病学方法对于深刻揭示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内在本质至关重要。引进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技术有利于快速检测有害物质,可增强处理环境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提高对新化学污染物的识别能力;应用新的微生物检测技术可快速检测环境介质中的致病性微生物。总之,及时引进和应用相关学科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将会给环境卫生工作和环境卫生学研究带来崭新的局面。

3.2.3 加强卫生工作1997年中国政府提出“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的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为今后的环境卫生工作指明了方向。最近20多年来,由于大量乡镇企业的兴起,城市污染企业的转移,滥施农药化肥等造成的污染以及在村镇建设中缺乏合理的整体规划等,给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带来诸多新的问题。因此,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是中国环境卫生工作者的重要任务。2007年11月6日 ,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等18个部委局办联合了《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2007-2015)》,充分表明了我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态度与决心,为顺利推进环境与健康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郭新彪.环境健康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1.

[2]李蓉.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

[3]李鲁.社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

[4]宋晓明,花小川,郭新彪等.公众对环境与健康工作需求现状的调查分析[J].环境与健康管理,2009.23-28.

[5]傅华. 新公共卫生与21世纪人群健康策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1,13(1):6-8.

[6]李晓明,姚孝元.我国环境与健康标准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3):267-269.

篇2

关键词:过程性考核;环境卫生学;考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1-0148-02

考试自其诞生时起就不是一个目的,而是一种手段。考试作为人才培养及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途径,在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项研究旨在对环境卫生学课程的考试方式进行改革,为预防医学专业课程考试改革提供资料,为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并探讨考试改革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一、环境卫生学课程考试改革措施

1.把考试考核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实验成绩:将学生的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实验结果等评分都详细记入实验成绩一览表。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15%。

平时成绩:增加单元测试环节,引导学生重视课程的学习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部分学生平时不用功、期末搞突击的不良习气,加强学风建设。平时测验成绩占总成绩15%。平时成绩不少于3次。

学生考勤:采取随堂随机抽样形式,每生抽取次数不定,考勤占总成绩的10%,即满分为10分,缺课1次扣2分,扣完为止。

期中考试改革:采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式考试形式,以学生为中心,提出当下环境的热点问题,比如雾霾、天津港爆炸事件等热点中与环境有关的问题,围绕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公共卫生人员能够做什么展开讨论,学生代表计分,教师作总结的考核模式。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25%。

2.对期末考试内容进行调整。在期末考试中,依然采用闭卷的考试形式,但是结合了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内容,并增加了案例分析等主观题的分值,减少记忆性知识的考核,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能力。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

二、问卷调查分析

1.学生对考试改革的态度调查。问卷设计从教师教学表现、学生对改革的综合意见、学生的基本掌握情况等几个方面,通过对预防医学2011级51名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有65.5%的学生认为过程性考核方式有助于对课程内容、知识点的掌握;有23.1%的同学认为可增加多方面的过程性考核方式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9.3%的同学认为过程性考核比以前的考试形式紧张,对综合能力的考核要求比较高;2.1%的学生认为此种考核方式涉及知识面太广,不好掌握。

2.综合能力提升调查。57.3%的同学认为在原来的考核形式下,与本门课程相关的课外知识基本不看;28.4%的同学会在老师布置了课外作业或者论文撰写的时候查看相关参考书。学生普遍存在主动学习意识不强,接受知识比较被动的情况。新的考核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有助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学生成绩分析。(1)试题难易度及知识点分布情况。试题类型:本次考试题型有六种,各种题型及其所占分值如下:单选题(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多选题(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填空题(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名词解释(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简答题(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论述题(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从试卷的试题和学生答卷情况看,可得出以下结论:试题的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符合教学大纲,能够合理衡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把握程度。试题内容以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为主,相应知识点在理论与实验课上均进行了重点强调和系统讲解。试题难易程度中等,题量适中,符合对该专业的知识要求。(2)分析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及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试卷来看,大部分学生对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掌握情况较好,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较好。可能存在的问题有:①该专业学时少,授课时间较为集中,部分学生由于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学习方法不正确,只是死背硬背,对知识没有做到真正的消化吸收。少数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②试卷论述题部分涵盖所讲授的12章内容的知识点,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有一定难度,学生普遍丢分严重。③学生对课程重视度不高,复习不够扎实,基础应用理解不好,从论述题的情况可以看到,对知识点的应用也不够全面。

三、考核成效分析

1.过程性考核,促M教风学风建设。过程性考核,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式讨论为主,内容较为广泛。这就要求教师要更好地把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大量查阅文献,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改变教师以往照本宣科,改完试卷得出分数,即认为课程结束、教学任务已完成的认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死记硬背式地应付期末考试,拿到理想分数而缺少学生综合能力评价的现状。

2.过程性考核,加强考试管理力度。根据对传统考试模式存在的弊端及其消极因素影响的分析,增加多种考核形式的过程性评价,明确教学与学习的目的,调动双方的积极性,促进教育水平与质量的全面提升,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相应锻炼,培养出的学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素质好、能力强。通过考试改革,增强了学生公平竞争的意识,形成了良好的考试氛围,调动了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其懂得只有端正学习态度,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培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才能顺利通过考试。

3.过程性考核,提高考试管理内涵建设。目前,大多数高校考试的内容仍然是侧重于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或简单应用,忽视能力、素质、创新因素的检测。而在评分方式上,注重答案的规范化、标准化,要求任课教师出试卷时必须附交“标准答案”,缺乏求异性、创新性意识。这种考试与评分的弊端在于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它把高校教与学的活动仍然禁锢在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没有体现出高等教育探索性、研究性、创新性的特点,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力不够强、综合素质较差、缺乏创新性,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更大程度地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帮助。

4.^程性考核,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性考核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与注重,增加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提高自学能力。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果也明显提高。同时,授课教师也需要加强学习,掌握学生的状态,努力研究教学规律,根据环境卫生学的课程特点,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育教学改革必然要通过教师去实施完成,教师对教学改革认识的深度,直接影响着改革的效果。另外,在过程性考核模式下,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观评价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总之,相比常规考核方式,尝试对环境卫生学课程进行过程性考核是一种注重过程性学习,将考查和学习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的考核方式。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下,都可以实行过程性考核,积极营造紧张的过程性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更能实现过程性考核的价值,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邓义桂.当前高校考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151-157.

[2]王后雄.论教育考试的功能性缺陷与价值冲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1):47-57.

[3]潘效红.高校现行考试制度的弊端及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10,(06):1090-1092+1101.

[4]周伟国,丁金昌.高校考试改革:致力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J].高等农业教育,2003,(03):45-48.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Process-oriented Assessment in the Examination of the Curriculum of Environmental Hygiene

LI Jin-juan,PEI Ling-yun,LIU Xiao-xia,ZHAO Yi,WAN Xue-zhong

(Gans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anzhou,Gansu 730000,China)

篇3

1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实验教学以单纯验证学科基本理论为主要目的,忽略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往预防医学实验内容中环境与健康部分属验证性实验,教师讲解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学生只要按部就班的进行就可到预期的实验结果。这种被动式的学习,影响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甚至使部分学生对实验课失去了兴趣。同时预防医学的验证性实验内容大部分与实际生活脱节,造成学生感觉学无所用。因此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①对预防医学实验课不重视,不提前预习实验的内容,对实验前的准备,学生很少参与,各种仪器的操作、试剂的配制完全不了解,导致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实验结果不准确甚至没有结果。②学生动手能力差,有的学生只注重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出现的问题不知道怎样分析,甚至有的学生不进行实验,最后抄袭别人的实验结果。③团队协作能力差,许多学生只知道自己做实验,不与其他同学协作,不会的不懂得去询问,应付了事。④实验报告不规范,课后忽视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一律照教材上的内容分析,没有创新意识。

因此,为了培养、造就一批集医疗、预防、保健综合能力的创新人才,我们要加强预防医学的实验教学。通过实验不仅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更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创新思维。所以要改变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明确教学目标

预防医学实验主要是针对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学等开设的一些实验内容。实验教学的关键任务之一是促进学生动手与动脑,动手即是训练学生亲自或独立进行基本的专业操作技能。动脑即是引导学生思考与理解实验项目的基本原理和对结果的正确分析。为了利于课堂理论与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我们提出实验教学的条主线:一是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实验前期准备工作的全过程,从玻璃器皿的清洗、药品试剂的配制、仪器的调试等,并对每步进行详细记录。二是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正确记录与有效分析,尤是注重用自己的思维去分析,去创新。

3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3.1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

我院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内容安排和学时数,具体安排见表1。表1医学本科生预防医学实验项目与教学目标实验项目学时教学目标饮用水消毒3掌握饮用水消毒的原理、方法和余氯的估计膳食调查3掌握膳食调查的方法和食物成分表的应用食物中毒案例讨论3熟悉食物中毒分类和调查处理的原则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测定3熟悉原卟啉测定的方法胆碱酯酶活性测定3熟悉胆碱酯酶测定的原理、方法和结果分析尘肺片阅读3掌握尘肺X线片特点和尘肺的防治措施环境汞污染3了解汞污染的来源和防治措施气象条件的测定3熟悉气象条件测定的方法数值变量资料的描述5掌握数值变量资料的描述指标,统计软件的应用t检验2掌握t检验的适用条件和步骤方差分析2掌握方差分析的适用条件和公式分类变量资料的u检验等2熟悉u检验的适用的条件和资料的类型χ2检验2掌握χ2检验的公式的应用秩和检验2熟悉秩和检验的步骤直线相关与回归2掌握直线相关与回归的概念和分析步骤样本含量估计、统计图表2掌握在科研设计中n估计,统计图表的特定。

3.2预防医学实验内容的特点

上述实验内容注重从实际工作出发,打破学科间壁垒、改变传统“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克服学科间实验内容低水平重复、综合性实验及创新设计性实验开设不足等缺点,将实验内容分类整合、优化体系,并增加近年来公共卫生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等内容组织教学。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该课程中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创新实验及社会实践等课程内容的系统教学与专业训练,培养学生掌握预防医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系统地掌握该课程的基本实验方法、基本思维方法及基本科研方法,使学生具有从事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实际工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宏观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预防医学实验内容是根据预防医学专业主要内容有机整合而成的一门综合性实验课程,其内容包括预防医学领域的主要实验方法和实践技能,涉及医学统计与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毒理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环境卫生学中相关实验方法,按照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创新性实验、社区与网络健康教育实践等分层次组合,其基本理论源于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卫生毒理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学生必须先修完相应课程的理论知识,并系统掌握,让后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该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保特学科发展的连续性、教学秩序的稳定性、课程设计的科学性与创新性。实验教学中,通过老师讲解、示范,学生自已操作、对问题的讨论分析和课程实验设计,在注重传授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实验的目的和基本原理、实验涉及的基本理论与相关的操作方法,提高对实验相关内容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综合分析与处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及运用知识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实际工作能力[2]。

4实验教学改革办法

4.1实验教学的改进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将实验的原理、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讲解和示范,学生只根据教师的讲解按部就班的操作就可以,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观点指导下,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和社会需要,以及学习兴趣得特点,我们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改革,减少了验证性实验的数量,增加了与我们生活相关的实验内容。例如环境汞污染,我们组织学生到水库,采集水样,检测水中的污染物,同学们就体现出极大地兴趣,并一起探讨环境污染的来源,污染物的在自然界的转归,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用实际数据来体会注重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在实验教学,还引入典型的案例,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同时,我们还把教师的科研课题的部分融入实验教学中,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分工,有组织的查阅资料,经充分讨论后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又能充分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工作的兴趣,让学生逐步意识到科学研究是为社会实践服务的,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造思维。

篇4

降污延寿

美国杨伯翰大学和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科研人员说,1978年至2001年美国人平均寿命从先前的74岁延长至77岁,这3年中有4.8个月要归功于空气质量的提高。

研究人员通过观察这20多年里美国51座城市的空气悬浮粒子污染程度的变化与人口平均寿命的关系,并排除吸烟习惯、收入、受教育程度和移居等一些有可能影响人均寿命的因素,最后得出结论表明,降低空气污染程度有助延长人的寿命。

研究主要锁定PM2.5的污染程度。PM2.5是指由固体粒子和液态粒子混合组成的、粒径小于2.5微米的细粒子。它们可以深入肺部,加重哮喘和引发心脏疾病。

列为研究对象的城市中,悬浮粒子物质浓度水平从每立方米21微克降至每立方米14微克,与此同时人口平均寿命延长2.72年。

影响明显

科学家早已认识到污染的空气对人体的危害。空气中的微尘和悬浮粒子可以深入人的肺部,增加患肺病、中风和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数据显示,匹兹堡、布法罗和纽约市治理空气质量的效果最明显,空气污染值降至每立方米14微克,人均增寿约10个月。

研究报告主要作者、杨伯翰大学流行病学家阿登・波普说:“我们发现,空气污染减轻最多的地方,人的平均寿命增幅最大。”

他们发现,每立方米空气中悬浮粒子每减少10微克,当地居民的人均寿命就可延长7个多月。加拿大渥太华大学专攻污染问题的丹尼尔・克鲁斯基说,这一发现可以有力证明空气质量的改善有益健康。

努力改善

美国环境保护署在一份声明中说,这项研究为他们制定空气中悬浮粒子的标准提供了重要信息。环境保护署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美国空气中悬浮粒子平均含量已降低11%。

政府调查人员2008年报告,美国人平均寿命首次超过78岁。华盛顿大学环境卫生学专家约埃尔・考夫曼博士说:“这证实国家为控制环境污染所付出的努力与花费值得。”

对于美国的研究数据,英国伯明翰大学的乔纳森・艾尔斯认为寿命值的估算偏高,但承认“研究对几年来在减轻污染方面做出的贡献给予了肯定”。

篇5

7月的天,骄阳似火,我和弟弟怀着紧张而激动的心情来到熟悉的校园,看见同学们三五个一群,兴奋又紧张地扎在一块,认真“研究”着招生计划手册,揣摩着自己梦寐已久的大学……我和弟弟也找了个安静的角落,开始填报志愿。

“哗哗…哗”,很快翻到了我要报的学校——××大学,没有更多地犹豫,我选择了预防医学,没有更多的去了解她以后的发展,对这个专业的认识只是处于感性认识,只是那种源于内心懵懂的执着决定我想学预防医学。

当我回到家兴冲冲地把自己填报的志愿告诉父亲时,父亲大发雷霆,坚决不同意我学医。于是我搭上夜里最后一趟末班车去了学校,在害怕、矛盾中,我最终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至于父亲那里最终是不了了之。

进入大学后,在与老师和师哥师姐们的交流中,得知自己的专业目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尤其女生。一时间我似乎有些后悔没能听父亲的话,觉得自己选错了专业,彷徨和焦虑让我不知所措;但又经过自己认真地考虑,觉得一个人应该坚持自己的选择,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于是我给自己定了目标:不管专业现在和以后的发展情况如何,我既然选择了,首先必须用心学好专业知识。

事物总在不停地发展变化着,XX年的“sars”,使预防医学的发展受到了重视;随后的“禽流感”又是将预防医学专业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人们对疾病控制,预防医学专业有了更新的认识和需求。一向对预防医学懵懂执着的我,更加坚信了自己的选择,工作、学习和生活更起劲了。在逐渐与专业贴近的学习中,我知道自己的专业更需要尖端性人才,需要有硬本领和敢于勇往直前的人,于是本科毕业后,我选择了继续深造,顺利地考取了我校环境卫生学专业的研究生。一年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近两年的实验室做课题,使我对自己的专业和今后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和想法:专业方面一定要具备过硬的本领;为人方面一定要诚实守信。我在充实和忙碌中,很快毕业,也找到了满意的工作,父母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现在刚参加工作不久,我对新的环境和工作充满兴趣和好奇,记得第一次和同事们亲临茭白交易市场进行狂犬咬人后的现场消毒处理工作,不仅要迅速对现场进行消毒处理,还要对在场的人员讲有关被狗咬后如何积极地注射狂犬疫苗和处理现场的知识等,我觉得自己学习的知识只是一点点,理论和实践存在一定的区别,还需要不断结合实际,积累工作经验和实践知识;逐渐体会到作为一名防疫人员的职责和重要性,当疫情出现时,作为一线防疫人员,必须时刻准备着,准备着随时投入战斗,首当其冲地控制疫情蔓延,尽快做好预防工作的各个环节;一些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更需要我们卫生防疫人员与其他救援人员共同协作,发挥强的凝聚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篇6

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2009年的H1N1甲流、2014年的埃博拉(Ebola)病毒的爆发对我国的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在传染性疾病的早期阶段具有高度的传染性。由于缺乏适当的医疗设备和卫生训练,疫情的大规模流行往往发生在那些没有现代化医院和训练有素的医务人员的贫困地区。在出现疫情时,感染风险较高的人员为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在救治传染病病人时与其直接接触,若没有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就可能增加被感染的机会。卫生系统各个层面(医院、诊所及卫生站)的医疗卫生工作人员都应当了解传染性疾病的性质及传播途径,并严格遵守所推荐的感染控制防护措施。我国的基层医生很少参与到传染性疾病的防护演练中,大部分医生认为穿白衣戴口罩就算防护了,然而当传染性疾病疫情发生时,患者首先被送往医院,而不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这也大大增加了没有防护观念的临床医生被感染的机会。综上所述,在预防医学的教育过程中,应让学生掌握疫情发生后,如何进行个人的防护及应采取哪些措施防止疫情的迅速扩散。国家培养一名医生要付出大量的财力和物力,然而在我国所经历的几次疫情中大量的优秀临床医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使国家损失了大量医疗人才。为了防止悲剧再次重演,在临床专业学生本科预防医学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预防观念变的尤为重要。因此,在预防医学实践课中,应该组织学生去当地相应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加疫情防控演练,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传染病的爆发是一场无声的战争,我们要时刻做好迎战的准备。

2增强临床医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公共卫生事件是一项重大的社会问题,关系到人群整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既关系到公众的健康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因此已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医院环境下,常见的公共卫生事件包括大规模的食物中毒、不明原因的群体疾病、重大意外事故等。因此,临床医生在短时间内接诊大量的患者,工作量及工作难度剧增。很多医生面对如此情况,常常出现混乱、工作无秩序等问题,使患者没能得到良好的救治,没能充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甚至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3临床专业学生预防医学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

由于临床医生直接接触患病群体,能够获得较为的可靠的患者健康相关资料,并且患者在回答医生问题时较为认真,因此相关资料的可靠性较好,临床医生对病人的健康指导也具有权威性,若能将我国的临床医生纳入到实施疾病预防保健的群体中来一定会收到更好的健康干预效果。长久以来我国临床专业学生的预防医学教育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具体表现在学生不重视预防医学课程,认为该课程对其今后的工作应用程度不大,预防医学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与临床医学课程存在一定的脱节,预防观念没有贯穿于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我国多年的医学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临床医生缺乏预防观念,更重视治疗,轻视预防。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临床学生认为预防医学与临床工作相差很大,对今后的工作用处不大,因而对预防医学不重视,常常是为应对考试而学习,没有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在预防医学的教学体系中缺乏实践教学这一重要环节,是影响预防医学教学效果的一个主要原因。许多医学院校正在尝试探索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的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果。6临床专业学生预防医学教育改革的探索通过对临床专业学生预防医学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通过教学过程培养临床专业学生的预防观念尤为重要。为了了解这种教育的实际效果如何,以及了解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体系的建议,我教研室对我校临床专业学生进行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的问卷调查,并随机抽取往届120名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座谈,听取他们对学习预防医学课程在学习过程的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将讨论结果与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系统的整合形成一套详细的改革方案。具体的改革方案包括:

(1)理论授课过程中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增添TBL、PBL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给予学生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

(2)在理论教学中增添案例教学,讲授预防医学如何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3)教育者应端正教学态度,才会致使学生更加重视预防医学课程,改正学不学都可以的态度。

(4)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拘泥于书本知识,还应增添预防医学专业最新的发展动态,让学生深入了解预防医学的发展趋势,给学生传输现代医学的理念。

(5)不断在教学中渗透临床工作与预防医学的紧密结合的重要性,促进学生预防观念的形成。

(6)将预防医学课程分成7大模块:包括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食品营养学、慢性病管理、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学、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等内容。

篇7

关键词:公共卫生;预防医学;联系;现状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形式和内容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异性,预防医学会涉及到很多的专业知识,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公共卫生要对各项工作进行统筹,工作非常复杂,但是只有二者兼容并济、相辅相成,才可以完善公共卫生行业,为广大群众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为了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就必须要理清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之问的联系,明确工作内容和形式,从本质上提高服务质量,为公众提供更有效、更健康的安全卫生保障。

一、公共卫生服务的现状以及内涵

公共卫生服务是临床医学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主要通过完善各项保障措施、落实各项医疗政策、评价各项医疗服务等来切实促进国民的身心健康,属于一种服务性的模式。而公共卫生就是通过对有关监测指标进行细化,综合考评各级医疗机构、卫生组织,对其工作进行有效监督,从而促使其不断进步。近数十年,我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充分重视中央、地方等各级地区的公共_卫生服务,深入公共卫生服务理念,同时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杜绝形式主义,同时以服务人员为公共信仰,健全有关制度、体系,保障公共卫生服务的顺利开展,解决国民的健康问题。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看,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社会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进程将贯穿在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之中。但是目前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遇到了一些问题,一些重大的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国民的身体健康,所以在今后很长~段时间内,公共卫生服务都应该以此为重点,加强对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措施,降低重大传染性疾病对国民造成的危害性,同时,公共卫生应急处理突发、紧急事件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没有形成统一的、科学的联动机制,问题发生后,经常会出现互相推诿责任的现象,倒是应急处理能力和工作效率得不到提高,此外,国家一些落后地区以及农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由于缺少足够的人力、财力投入,导致工作质量不高。

二、预防医学的现状以及内涵

预防医学也是临床医学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是公共卫生服务的前提和基础。主要以人群、环境的健康为基点,借助于临床医学、环境卫生学、基础科学的理论研究结果,来探讨人类健康和环境因索之间的细微连接,从而将其适用于人类,寻找有关疾病的防治规律,以预防为主为理念,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对预防医学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清晰的发现预防医学具有以下特点:

预防医学重视环境、健康和人群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强调微观、宏观统一分析的研究理念;(2)预防医学非常重视和临床医学之间的结合,以预防、治疗有机融合作为基本的医疗理念,不仅仅强调理论的指导性作用,更加注重实践的重要性。(3)预防医学涉及到的对象不仅仅是单一的个体,还包括以区域划分的人群,尤其是没有身患疾病的人群。

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之间的联系

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从表面上看,是两个工作内容、发展方向各不相同、并且分工明确的学科,但是二者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只有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才可以不断提高二者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首先,公共卫生服务是预防医学的实践应用。如果说预防医学是一种理论性的研究,那么公共卫生服务就是一种实践性的检验,两者不可以混为一谈。虽然公共卫生服务和预防医学的目的都是为了国民的身体健康,但是都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配合。预防医学更加倾向于研究,研究健康、人群、环境三者之间的微观联系,研究控翩疾病发展、保障公众健康、改善环境的方法,而公共卫生服务则更加倾向于实践,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检验理论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及时反馈理论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所以,可以这样说,公共卫生服务经过长时间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制度,一种可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的重要制度,而预防医学无论经过多长时间的发展,都仍然属于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其次,预防医学是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有关工作实践分析,公共卫生服务在某种程度上涵盖了预防医学的部分内容,也就是说,可以将预防医学划分到公共卫生服务的范围内,这种说法虽然可以清楚的显示二者之间的联系,但是却有很大程度上的片面性。预防医学通过有效的研究。

对疫情的传播和发展实施了有效的控制,防控效果较好,所以可以说,预防医学是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效力的关键环节。

最后,公共卫生服务和预防医学是互相促进、互相发展的关系,公共卫生服务需要预防医学为其指导发展的方向,而预防医学也需要公共卫生服务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只有实现二者的紧密结合,才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二者的工作效力,不断发展,互相促进。

综上所述,预防医学决定了公共卫生工作的深度,而公共卫生服务决定了公共卫生工作的广度,只有最大限度的扩大公共卫生工作的广度,使其覆盖公众生活的各个方面,才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工作效力,并且,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不仅是保障国民身体健康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我国卫生服务质量的重要基础。

作者:李传信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动物疫病;防疫;隐患

一、农村动物防疫的薄弱环节

1.农村动物防疫工作一般由乡镇乡镇畜牧兽医站组织,由村级兽医员进行免疫注射,主要对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猪丹毒,猪口蹄,鸡新城疫,禽流感等进行防疫。由于村级兽医员没有什么待遇,只是依靠动物防疫和出诊收费来维持,但是,大多数村级兽医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而技术有限,许多人只会打预防针,治疗水平太低没有得到当地群众的认可,经济收入难以保证,影响了队伍的稳定,这是影响农村动物防疫的薄弱环节。

2.基层领导对动物防疫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尤其是乡镇的领导。二是农民认识不高,受经济条件和农村“重养轻防,轻防重治”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所养家畜没病,不愿打防疫针,三是村级兽医员认为畜禽打了防疫针,得病少了,就会影响治疗收入。

3.依法治疫难,在农村,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达的乡村,疫情发生后,隐瞒疫情,阻碍执法现象严重,病死动物尸体不能依法处理,传染源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造成了农村动物防疫工作执法困难。

二、强毒菌株的出现和病毒变异,使动物防疫难度加大有些养殖场(户)在某病免疫后不久,畜禽又发生该病

这主要是因为免疫后疫苗还没起效,机体还未产生免疫力,畜禽又感染强毒或者该病出现毒株变异,而使疫苗根本起不到效果,反而会加重疫病的流行。

三、疫苗的质量和不规范使用

一般情况下,疫苗的质量取决于生产工艺、技术、运输和储存等环节。在使用疫苗时,应选择国家指定的定点厂家生产的疫苗。在实际操作中,稀释后的疫苗应尽快在规定时间内用完,否则就会降低疫苗的效用,导致疫苗保护率下降。若一次用不完,剩余的应弃掉。同时,还要避免运输储存过程中温度忽冷忽热,对疫苗质量造成影响。

四、免疫和消毒脱节

病原体的存在,是畜禽健康养殖的大敌。而要消灭和根除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必不可少的办法就是消毒。消毒是兽医卫生防疫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预防和扑灭传染病的最有效、最可靠的措施。另一方面,从社会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的角度来看,兽医消毒工作也是防止和减少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人类环境卫生、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之一,但在农村,由于受经济条件、消毒意识、防疫体制等因素的制约,绝大部分地区都存在免疫和消毒脱节的问题,使动物防疫存在重大隐患。

五、消毒药品使用不当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根据当地的具体隋况和消毒对象选择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消毒,若选用不当,不但达不到消毒目的,还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会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篇9

    环境工程是一项科学技术,主要是对防治环境的污染的研究以及环境质量的提高。环境工程与生态学以及环境卫生学、环境医学有一定的关系,因为环境工程还处于起步的阶段,学科领域在不断的发展,但是,它主要的核心就是治理环境污染源。

    一八五四年,周密调查了在英国发生的霍乱疫情,发现成疫的主要原因是一个水井被患者的粪便所污染。因此,对饮用水进行了相应的过滤与消毒,有效的控制了水媒病的发生。所以,卫生工程与公共卫生工程逐步发展成了一门新的学科,主要内容包括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卫生、垃圾处理以及水分析等。

    人类的活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自然环境受到污染以后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污染物的数量只要不超过一定的数量,环境还是可以保持正常的状态,自然生态系统也能维持住平衡,我们把这个污染物量称之为环境容量。环境容量对于环境的质量与环境的本身的条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数量巨增,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的冲击与破坏,人体的健康与生活深受环境污染的影响,并且已超过了卫生一词,卫生工程也被改称之环境工程。努力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保护环境的最好途径,目前,最主要的污染就是工业造成的污染,其中一些废气、废水以及废渣中的原材料或副产品都是不能利用的。有效防止环境污染的途径就是在工业的生产管理方面不断的加强,政府方面把相应的经济措施运用起来,使工业革命新技术得到促进。但是,生产与生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非常严重的,所以,环境工程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对环境的污染进行有效控制。

    二、新时期我国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种种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对城市的污水没有完善的处理,城市生活的污水来源主要有生活污水、城市径流污水以及工业废水。而城市生活污水是城市污水的重要来源,生活污水多来自于家庭、城市及商业区的卫生公共设施等。这些地方会产生很多的洗涤污水、粪便等污染物,经过城市的排水道进入地下污水区。要想使这部分的污水得到相应的处理,就要对城市的污水厂进行建设,污水由污水厂进行处理以后再进行排放。这些水最大的特点就是周期循环。工业废水在城市污水中也占有很大的比例,在全国的每个城市都有工业污水的分布,尤其是以工业为主的城市,污水排放更是严重。在城市工业污水的处理方面也更加严格,由于这些污水中含有很多污染物,对人体具有很大的伤害性,所以,必须经过科学的技术方法对此进行处理。另外,还有一个污水源就是城市径流污水。它们具有季节性,并且具有复杂的成分,主要的造成原因是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物对大气产生的影响,也有一部分是来源于地面的垃圾与废物,经过城市的河流所致而成。在城市环境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处理污水,然而,现在主要的问题就是处理污水的实施并不先进,并且,在各个区域建设中也没有一定的平衡性。没有及时处理污水,对污水没有高回收率等。这些问题对于城市环境工程的建设来讲都是急需解决的。

    其次、生活垃圾没进行分类处理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的比重不断加大,城市生活消费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因此而带来了很大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城市生活垃圾来源有很多方面,包括家庭生活垃圾、商场垃圾、餐饮服务行业等等方面的垃圾。据调查统计资料显示,大型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多达几千吨,小型的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也在几百吨以上。如果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城市很有可能变成一个堆满垃圾的地方,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和人们的生活。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还停留在传统的做法上,或者采用运输到郊区进行填埋焚烧处理而已。这种办法存在着投资大、运转成本高且易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垃圾中的有用资源也会被烧毁。现有国内焚烧厂运行均比较困难。没有进行生活垃圾的无公害处理是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最后、园林绿化建设没跟上发展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也相对发达国家相比较为落后,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各地的城市发展当中,建设水平也不一致。园林建设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降低城市的噪声和空气污染,还能够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提升居住品质。但是在我国的城市建设当中,对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重视不够,片面地强调加大商品房和高档住宅的建设,导致很多城市密切在一起,没有足够的绿化空间,我国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相对落后于城市的高速建设发展,将会严重限制未来城市的进步,是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难点。

    三、笔者多年工作研究经验下的解决对策分析

    第一,资源综合利用,开发二次资源,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原料以及燃料费用大概占产品成本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例如石油、煤、盐以及矿石等这些基础的工业原料都具有多样的化学成分,很多生产厂家只能用到其中的一部分有用的,其它没有用的部分都变成了废物,这不但提高了产品的成本,并且也对资源造成严重的浪费,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我们国家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只有百分之三十的利用率,工业发展迅速,各种各样的废弃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很多国家对废品回收利用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对生产过程及消费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认识到生产与消费中能做到多次循环,这样还能避免环境的污染。所以,在国际上很多国家把对资源的再次利用作为经济的重要战略,大力提高了资源的再次利用率。所以,我们国家对于资源的再次利用也有了足够的重视,对资源进行综合性的利用的意识不断的加强,相当,这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第二,对工艺与设备进行改革,对流程进行全新的开发。在西方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非常重视清洁生产的工艺,这不但对工作环境有非常明显的改善,并且,可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对物耗与能耗都有一定的减少,同时,使产品质量以及市场的竞争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第三,物料进行闭路循环,综合利用废物。在工业生产中过程中流失的原料、副产物以及中间体被称为三废,特别是我们国家燃料以及农药行业,主要的原材料只有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四十的利用率,而以三废形式排入环境的占到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在生产的过程中不难实现的就是用水闭路循环,我们国家已经研制出了处理三废的技术,并且,还在不断的努力创新,进行技术的改革,使得我国的废物处理率得到明显的提高。

    第四,鼓励多元化的社会投资,对环境工程的体制建设不断强化。城市环境工程需要巨额的耗资,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但需要政府提供一定的财力支持,还需要社会的多元化投资。无论是城市生活污水的建设,还是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公害处理,以及城市的园林绿化工程建设,都要有较为规范的体制进行维持。要想城市环境工程进入良性的运行,就要鼓励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参与进来。除此之外,还要把环境引导的机制建立起来,并不断加强宣传,对于参与者要进行相应的奖励,把他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使社会各界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工作中来,对城市环境建设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篇10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75-2156(2009)04-0151-01

1 建立和健全组织机构,加强护理管理

在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中,要成立由分管业务站长领导,增设了专职工作人员,科室指定兼职人员,负责全站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每周定期或不定期下科室督促、检查和监测,加强全站医院感染的管理力度。要把护理管理自始至终贯穿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由责任心强、专业素质高、有一定管理水平的护理人员担任专职监控护士和兼职监控员。从制度的制定、措施的落实到环境的监控各个环节都有护理人员的参与,形成完整的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监控管理链,保证医院感染控制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 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职责和制度是管理的保证,是使管理工作按照一定的规律和程序有效运行的保障。因此,在实施医院感染管理的过程中,要重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级组织和人员的职责,以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贯彻落实。

2.1 提高认识,统一标准 过去,由于对医院感染控制意识的整体认识不足,形成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之间的不协调,在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标准上存在分歧,在制度的落实上存在差距,甚至对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检查存在抵触情绪,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形同虚设。随着医院感染管理的日益成熟和人们对医院感染认识的加深,进一步认识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了对医院感染知识的宣教力度,认真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统一了思想和认识。在医院感染控制的标准上,以相应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达到了和谐统一。

2.2 落实岗位职责,保证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 防制医院感染是涉及全体医务人员的系统工程,护理人员是该项工程的主力军。从献血者的体检一直到献血结束回归社会,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必须把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落实到每个班次、每个护士、每个护理操作环节。要着重抓医疗用品的消毒与灭菌、隔离与无菌技术以及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的护理;要加强环境卫生学及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污水污物的处理,重点部门的管理。同时加强对重点部门和特殊部门的双重管理及技术指导,做到既分工又合作,目标明确、管理到位。如不慎被切伤、刺伤或有体液溅到眼睛、鼻腔或口腔时,要及时正确地进行处理。洗手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措施之一,每名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有效的六步洗手法,接触献血者前后均要洗手或用快速消毒剂洗手,必要时戴一次性手套,保证工作人员手指带菌数不超过5cfu/m3。献血者的血液、体液、分泌液、排泄液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染源,一次性物品采购时必须索取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产品注册证》,以确保一次性物品的合法性以及质量的可靠性;在使用一次性灭菌物品前应核对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厂名、产品商标、无菌有效期、生产批号、卫生许可证等,包装密封性好方可使用,如遇有过期、不合格、不配套、被污染、潮湿、破裂、字迹模糊等严禁使用。无菌医疗物品应专柜存放,离地面20cm,距墙壁5cm,距顶50cm,柜子清洁干燥,通风好,温度与湿度要适中,并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医疗污物管理是控制医源性感染的重要环节,应对其进行科学的、有效的管理,采取分类管理、集中存放、统一登记、定向委托、密闭运输、无害处理等措施。非锐利废弃物用黄色编织袋装好,需终未处理的用双层黄色编织袋装好,锐利废弃物用利器盒放置后用黄色编织袋装好,收集至集中存放点,进行无害化处理。

3 普及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知识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新传染病的出现和新医疗技术的应用,医院感染越来越难以预防和控制。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加强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把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纳入护理部业务学习计划之中。血站每年要举办1次学习班,组织1次专题学习讲座,每年组织医院感染知识考试,遇有突发事件,利用发放学习资料,观看录像的方式进行全员培训。对新上岗的护理人员,由相关部门进行岗前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要定期指派监控员外出学习,了解医院感染的现状和新进展,之后传达学习精神,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共存,以点带面,以充分发挥监管职能,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水平。要训练与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与无菌观念,在加强医院感染知识教育的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从自我保护、免受感染的认识,提高到献血者安全的高度,使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环节得到有效控制及改善,以大幅度降低医院感染率。

4 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加强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