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物素描教学范文

时间:2023-04-08 02:56: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静物素描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静物素描教学

篇1

【关键词】 基础 形体结构 线 明暗 空间 质感

近年来,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各大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对于艺术生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全国有接近百万人环揣梦想参加艺考大军。很多半路出家的学生想通过这条捷径走向大学的校门。其不知艺考不易,一方面是难以速成的专业基础,另一方面,逐渐增大的文化课分数线让很多考生压力不小。

素描绘画是美术教学的一个基础。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一般素描的课程分为几何形体、静物、石膏头像、人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等。几何体是作为美术基础的基础,几何体的结构可以帮助你提高对形体、空间透视的关系的把握和理解。静物结构素描作为静物素描和几何体的过渡课。静物是在几何体的基础上深入认识形体结构调子、深入刻画。石膏头像结构素描作为石膏像和静物的过渡课,石膏人头像是为画人物头像做准备的,其过渡是头像结构素描。半身像人物素描是肖像素描学习中由人物头像到全身像的过渡阶段。素描静物是对客观物象全方位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以及体现能力,是基础素描训练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以后石膏像头像奠定基础。

很多半路出家的学生存在着美术基础差,对形的把握不准确,对结构理论知识不理解等问题。在上届高三学生中,一些学生在画水粉静物啤酒瓶、主体物罐子的时候,透视结构都仍旧出现问题。我就把静物重新教学:1~4课时(几何体静物组合结构素描4张)、5~8课时(静物结构素描1张)、9~17课时(静物素描写生,主要要求形体结构透视准确,铺大关系,确定大的黑白灰2张)、18~33课时(提高要求,静物素描,进行深入塑造,2张)。在这样的基础上,这样的教学安排是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的。

我把这学期1周课时的素描课分解,从浅入深,每一个阶段训练一个目标,要求学生都做到。第一张几何体作业就要求重点解决画面的构图、透视和形的问题,两课时一张作业,要求单形体必须准确,线条虚实要表现出画面的空间,调子深入问题待以后解决。在课堂上示范和讲解结合,反复强调教学要求,把普遍存在的问题,用具体的方式提出,帮助其加以理解。在具体素描静物教学中归纳为:形体结构、线、明暗、空间、质感这几个方面。

第一,形体结构。形体就是物体的轮廓线;结构即骨架。利用线条的穿插、轻重去表现形体、前后、虚实。用水平线、垂直线、中轴线、斜线、切线、曲线来表现出物体的结构关系。

第二,线。素描中最重要的两个线是结构线即明暗交界线和外在轮廓线。所谓形体是:形是外在轮廓线,体是明暗交界线。在单个静物写生中,明暗交界线要粗一些,实一些,这样体量感就强。在一组静物写生中,靠前的物体和衬布排的线条可以清晰一些,实一些,而远处则可以用手揉揉,线条相对虚一些。一般排线都顺着物体的结构转向排线。

第三,明暗。物体受光照射以后出现的明暗关系,即黑白灰。要掌握三大面、五大调子、观察方法和表现技法等。由于光线强弱、照射角度、物体深浅、所处空间位置不同所呈现的明暗状态不同的各种关系,我们把在物体上的影调层且归纳为三面五调:亮高(最亮)灰调反光调暗调明暗交界线(最暗)。用明暗画法表现物体的影调层次,是着重表现影调的比例关系和限度,只要正确画出彼此的对比关系就可以区别物体的深浅和前后。

第四,空间。静物素描就是在二维空间的白纸面创造表现出物体的三维空间。通过塑造物体本身的形体透视和物体之间的透视关系来表现,通过物体塑造的虚实对比来加强空间感。一个画面中,处于前面位置的物体要画得“实”也就是清楚、具体、详细、对比强烈。相应处于后面位置的物体就要塑造得“虚”也就是模糊、大略、概括、对比比较弱。这样就能加强画面前后关系的对比。通过眼睛观察的时候就能使得空间感觉得到加强。通过对桌面和背景的刻画来表现空间感。空间的空间表现法:前实后虚,近大远小,前紧后松。

第五,质感。即是物体的材质感受。不同的物体质感不一样,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坚硬,有的松软,要利用作画不同的表现方法塑造出物体的这些特性。例如:陶罐是粗糙的,瓷罐、金属器皿是光滑的,毛衣的毛茸茸的。粗质感的静物,如无釉陶器、瓦器具、粗布以及草编工艺品等,它们没有强烈的高光点,也没有过强的反光,受环境影响不大。表现时,可用较松散的线条,色调不要过于均匀,色调中要有较鲜明和较琐碎的笔触,会出现一种粗感效果,这种方法,可根据物体粗糙的程度灵活运用。对玻璃器皿,要充分考虑它的透光性和光滑度。

在实施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对学生进行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美术道路,扎扎实实的打好基本功,让每一个学生的艺术道路越走越宽。

篇2

关键词:素描;几何形体;静物

素描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循序渐进的写生训练,学习造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与审美能力。在学生的素描教学中,要分步骤做起,一般素描的课程分为几何形体、静物、石膏头像、人头像、半身像等。

下面,我仅就几何形体上的一些有关问题,以及它的深入——素描静物,在教学中应如何更好的传授给学生的一些方法,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观点。

一、素描几何形体

素描几何形体的结构问题是素描写生中最为关键而又最为基本的研究课题,因为素描写生是以再现对象的真实性作为衡量的尺度,而不同的对象都有他们各自的形体特征。要想将对象画得自然准确,就离不开对对象形体结构的准确理解与表达。

形体结构是一个外与内的紧密结合体。是学生掌握素描技巧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做到正确地把握形体结构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要我们花费很大的力气来研究的。它不单纯是打轮廓、涂调子、找大关系,表现的是空间的三维体态,塑造体感、量感、空间感和作品的审美趣味,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把造型立足点放在现实的有机体的空间形体结构上和整体和谐的形式经营上。

基本的几何形体大致可分为四类,即方体、圆柱体、球体、椎体。在我门刻画上面的几何形体的时候,不仅强调对客观形体的理解和认识,更重要的是要强调对形体的一个主动的把握,锻炼对形的一个感受和表现。物体的比例关系也是同样重要的,它是学画者应不遗余力进行研究,并且需好好掌握的,比例关系是通过比较而确定的。在写生中的每一步进展都涉及到一个确定正确比例的问题。如从大的外形到局部结构之间的比例,形体之间的长短比例,明暗层次的比例关系,由上至下、由左至右以及黑白灰构成上的比例关系也是通过比较来判断其是否正确。在学习中,常常需依据自己现场测得的各部位的比例,且不可套用某种定式来进行绘画,这样获得的效果才会更好。

在具体画几何形体的时候,在我以往的练习中,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绘制一组几何形体的时候,要观察它的整体构造,比例关系,摆放的位置关系,还有透视的关系。然后定出上下左右点,画出整体的辅助线。画出大致的轮廓。然后画出各个物体的线形的结构,明确物体之间的位置,还有比例的关系,物体之间的前后位置是很重要的,抓住了这点,才能使所画的物体有空间感,有层次的区分。接下来是区分出各物体之间的明暗关系,把物体的明暗用重线和调子表现出来,确定明暗交界线的位置。这一点,是使我们的脑海中有一个明确的绘画的顺序,很好的理清下一步将要画什么,怎么画。在初学者当中,有很多画到一定程度以后,就感觉没有了头绪,不知如何继续下去,所以做画时一定要有所秩序。

在平时的几何形体的绘画时,还容易有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画调子的明暗问题,也就是黑白灰的处理。初学者往往把兴趣过多地集中在中间色的表达上,常见的毛病有:由于缺乏素描明暗关系对比与黑白灰关系的理顺,从而出现某个亮部的局部色块画得太重,远看像抹了一块黑一样;本应画得灰一点的局部,由于画得过于暗了,色调上画得太过了,使得画面出现“脏”和“灰”的感觉。如此看来,懂得黑白技巧比懂得明暗五调子更重要,因为只知明暗五调子这个规律,不知道黑白技巧,那么五大调子可能就会束缚住你的手脚。所以黑白对比的这种绘画形式语言,在画面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几何形体,是素描的一个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打好一个坚实的底子,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过程越困难则会使学生失去信心,相反就要使学生在学习绘画的时候找到一定的要点,来领悟,而不是照本宣科,跟随大溜。让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更有激情,通过把握形体,进而创造形体、创造美,这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所在。

二、素描静物

静物素描是造型艺术领域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造型基础训练之一。他的作用及目的是通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整套的针对物体的观察与结构剖析塑造能力。掌握艺术的自然规律,重要的是培养自身的审美趣味。学习素描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单个静物的塑造是培养初学者对每件物体的结构、明暗、空间、体积、质感、色素、透视关系等的理解与观察表现能力。而组合静物的训练特点是强调物体间的对比、构图,形体间组合表达的塑造能力。这就要求初学者要积累平时的经验,更深入地去观察解决复杂的形体结构塑造关系。

临摹组合静物应分三个步骤进行: ①构图的特点把握,在画一组素描静物时,不要孤立地去观察每个物体,要从整体的观察去理解物体间局部的对比,如质感对比、量感对比、空间形态对比等,无论是结构素描画法还是明暗对比画法都应围绕一个中心去刻画、深入,这就是造型塑造要求的准确性。学生在构图上要多临摹一些优秀作品,了解构图的规律与审美特征。临摹在课堂教学中最为普遍。通过临摹,学习前人的技法,使学生能够掌握较规范的方法步骤和处理画面效果的手段。在临摹中要培养学生的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克服简单的描摹,严格按照绘画的步骤逐步深入。②逐渐深入阶段,在画一组静物时,当各个形体的构图表现完成后,首先应抓住大的明暗对比关系与物体间的空间关系。要有虚实对比、空间对比、质感对比等塑造关系,从明暗交界线入手铺出大的明暗块面关系,注意物体间的空间表达虚实关系。画背景时,用整体的观察和体验去营造画面的素描效果。 ③深入刻画与调整阶段,当画完一组静物时,在对各物体的局部刻画是训练学生能否把握好整体与局部关系的关键所在。很多学生在这方面缺乏这些能力,容易在深入时产生“脏”、“乱”、“花”等素描表现中的弊病。 在画组合素描静物时,与单个素描静物所不同的是讲究构图的重要性。这就意味着学生在更深层次上的知识突破,表现单个静物时,可以孤立地观察某个对象,观察方法也较单纯,相对容易把握好单个物体塑造能力。在表现组合素描静物时,要从整体的布局去观察、理解对象,难度较大,要注意物体间的空间对比,形态对比,质感对比等关系的掌握程度。表现技法上要掌握合理布局,虚实有度、对比强烈、塑造准确等造型要点。

不论是素描几何形体还是素描静物写生,终归都是属于素描范畴,在低年级的素描教学学习中,通过主体对客体的介入在对客观对象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对象的客观原则逐步掌握透视、空间、质感、量感、明暗等规律,高年级的素描教学应强调表现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善于从客观事物的外部表象中得到感受,然后经过理性分析,判断,唤起作画的情感,从而表现和提示客观事物的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内在本质,把一般人们看不到的东西表现出来。在素描训练时应逐步学会主动参与和取舍,面对物体时要有情感的投入和心灵的感应,不要简单地模拟和重复表现客观对象,应有感而发,以情取景,以神写形,用心灵去体验,感受对象特征和内在的心理活动,具体的强化艺术形象,抓住对象内在的韵律予以表现,赋予对象新的生命力。

素描的教学训练应与现实的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能在大千世界中寻找更有生活的想法,跳出以往经验式的概念,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感受可视世界的兴趣,发掘生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华《形体与结构》

篇3

关键词:高考;高中;静物素描;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高中教学一直都是偏向于智育,学生的发展普遍表现出不均衡现状,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在新型教学理念中提出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为了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强化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发展成为目前教学工作重点之一,而美术教学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高中静物素描是美术教学重要内容之一,对高中静物素描教学进行优化十分有必要。接下来,笔者将从教学现状、典型问题,还有教学方法等角度展开论述。

一、高中静物素描教学现状以及典型问题

静物素描教学是进行素描、绘画的基础,也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学改革中也获得了非常多的关注,但静物素描教学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从目前的基本现状来看,还有非常多教学模式单一化的情况,典型问题还有偏重于学生素描技巧能力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的美术修养、美术能力的提高,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美术这一门科目与其他学科相比,更需要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单一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扼杀。除此之外,还有学生对于静物素描教学的重视度不够这一原因。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增大,高中生所承受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不仅需要承受越来越重的课业负担,还需要处理来自家庭、人际交往、青春期心理问题等方面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多学生对于静物素描教学有所忽视,因此,优化静物素描教学需要提升学生对于静物素描学习的重视。

二、优化高中静物素描教学的建议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法

调查显示,学生之所以没有给予静物素描教学应有的重视,主要是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学业负担沉重,想将所有的时间与精力都放在高考科目的学习上,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静物素描教学太过于无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静物素描教学来说也不例外,有更多的学习兴趣之后,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静物素描学习当中,并且有比较好的学习状态,起到缓解学生压力,培养艺术修养的作用。经过多次教学改革,新型教学理念逐渐被推广,为了提升静物素描教学有效性,静物素描教学也需要做出相应改变,比如说融入更多的新时代元素,比如说网络、转变教学模式等等。自主学习模式是一种比较能够体现新型教学思想的学习模式,经过一定的教学实践,静物素描教学发挥出一定的积极作用。以临摹为例,临摹范作是静物素描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摸索素描的一个重要途径。创新教学手法可以说是优化静物素描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比如说自主组织学习小组。首先需要组织学习小组,安排临摹教学任务,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种教学手法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与积极性,还有比较大的发挥空间,体现新型教学思想。比如说,安排学习任务这一步,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临摹方法与技巧,也可以是靠学习小组自主进行讨论探究,在课堂上教师指出一些重难点,学生临摹结束后再针对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剖析。结合了探究性学习的思想,学生也能够深刻理解掌握知识。比如说,为什么需要淡色起稿、怎样掌握物象的比例等等,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美术学习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经过一定的实践再进行知识、技巧的讲解,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2.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记忆能力

对于静物素描教学来说,观察力是学生所需要的基础能力之一,观察在整个绘画过程中就像是输入,进行素描就像是输出,从某个角度来看,输入决定着输出的质量。因此,提高静物素描教学有效性离不开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对观察缺乏耐心,或者是记忆力跟不上。对此,在静物素描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观察法与记忆教学整合起来。观察物体一直都是静物素描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对静物素描学习要求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水平也需要提高。因此,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将观察方法融入日常教学中。观察力不仅仅与静物素描教学相关,还与学生欣赏艺术的审美能力有关。在美术学习当中,学生不仅需要了解绘画作品的构图、色彩运用等,还需要尝试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感情,可以将一个抽象的物体联想到一个具象的物体上,这有利于学生记忆能力的提高。比如说一个圆坛表面光滑,我们可以将它联想成一个圆圆胖胖的人,需要从多个角度联想,通过整体观察、局部观察、再整体观察的步骤进行。对于物体的联想没有准确的答案,对此,教师可以利用提问教学、游戏法等,比如说提问学生他们所建立的联想是什么,构建整个联想的过程是怎样的。不同学生有不一样的经历,即使是对同一物体也会有不一样的看法,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能够促进思维的碰撞,丰富他们观察的角度,大大拓宽他们的思维方式。在进行静物素描学习时,学生往往需要边记忆边绘画,在进行静物素描时往往会有非常多的细节,比如说形态特征、角度、比例、明暗等。实际教学中比较典型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往往会很快遗忘教学内容,比如外出写生,很可能在回来之后学生就忘了那些绘画的技巧、方法等等。这也是教学中需要不断优化的,比如说在课后作业中布置一些默画,就是简单将课堂上所画的内容重新再画一遍,这不仅能够加深他们对于静物的印象,还能够回顾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对于静物素描学习来说,一定量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学生常常对静物素描学习感到无趣的原因之一,对此,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自由表现的空间,比如说课后练习中,可以对自己喜爱的物品进行绘画。除了在素材上给予学生更多选择空间外,在绘画方式上也同样可以,比如说工具不同、方式不同、材料不同。除了原有的炭笔和纸之外,还可以是布料的剪裁,木头的雕刻,这些都能够锻炼学生运用手的力度、方向等。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教学目标做出更大的调整也是大势所趋,高中静物素描教学也不例外。从发展现状来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美术教学的需要,不仅局限了学生对于高中静物素描学习兴趣的发展,也局限了美术的创作。静物素描教学作为素描的基础课程,优化静物素描教学对于素描教学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优化静物素描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也大有裨益,相信在广大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下,静物素描教学能够不断优化,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影.静物素描[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6(11).

[2]钟延,钟治斌.静物素描[J].高中生,2017(7).

[3]李永平.新课改背景下美术教学中静物素描的研究[J].明日风尚,2016(24).

[4]冯鑫,王铭森.静物素描[J].高中生之友,2017(6).

[5]周磊.如何提高学生静物素描的构图能力[J].教育导刊,2010(11).

[6]杨长松.夯实理论基础画好静物素描[J].新课程(中学),2012(6).

篇4

    问题一:构图

    构图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构图而言有两种,一种是横构图,另一种是竖构图。尽管两种构图都很常见,各有优势,但每一种构图之内都另有讲究。横构图的作品具有平稳、沉着等特点,特别是正三角形的构图。要发挥好三角形构图的优势,就要做好三角形的三个点的定位,把所见物体灵活地安排在三个点上。有些同学在横构图的作品中自认为他容易把握,所以总是随随便便安排物体。其实不然,三点定位尤为重要,因为一旦定不好位置,会出现画面一头重一头轻不稳定的效果。

    问题二:透视

    透视的概念、透视的基本规律,透视分三种:第一种是平行透视,又称一点透视,简单理解就是物体有一面正对着我们的眼睛。第二种是成角透视,又称两点透视,简单理解就是物体两面角正对着我们的眼睛。第三种是倾斜透视,又称三点透视,简单理解就是物体三面的顶点正对着我们的眼睛,多用于仰视和俯视图中。这个有点复杂,以后有空介绍。

    问题三:明暗的表达

    1.分明暗面。 此阶段要求沿明暗交界线,将所有的明暗面淡淡涂上一层灰, 将与静物的白成明显对比的背景也淡淡涂上一层灰,此时物体 便初步呈现出立体的形与光感,空间也由此而呈现。 此阶段可以不分深浅,但线条排列要紧密,不可潦草。

    2.分明暗层次 。此阶段可按由重至浅的顺序将画面上的调子分成若干等级,如音乐之音阶,从最重处开始画上一遍。此时仍是大体明暗阶段, 涂每一部分皆从明暗交界线开始到形体投影边缘为止。千万不可过早深入局部,尤其暗面的反光一定要呆在暗面里边, 灰面与亮面可暂时不管。

    3.深入分析反复调整。逐渐丰富细节,找到各形体的转折,使形体结构更加紧凑,头、颈、肩的造形关系更加明确具体。 调子顺序排好后,即可一遍一遍深入下去。每画一遍加重一层, 内容丰富一层,形体感愈来愈强。

    4.在作画的时候要经常用一些观念审视自己的画面。诸如体积、厚 度、光感、整体、空间、主次、节奏等,尤其是整体观念时刻不能忘记。隔一段时间就要站出来远观自己的画面,以便发现问题及时修正。要避免出现灰、花、脏、腻、浮等易出现的问题。基础较好、 整体把握能力强的同学, 明暗面分好后可采取局部 推进的办法,一步画到位。

    5.回到整体、概括完成。深入细节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细碎、灰、花等弊病,因此最后还要进行大关系的再整理,从而使整体造型更加明确、突出。个体处于自己应有的位置,黑白、虚实效果也更加强烈。

    6.结构素描的表现、画法。步骤基本与全因素素描相同,只是不对光影做很客观的描述, 不进行丰富的调子处理,运用几何形体的归纳态度,以线和简略的明暗将复杂的头部形体作出简化的提炼概括,以将其基本体面结构强烈地突现出来,从而强化和加深对头部形体结构的理解。

    问题四:观念意识的形成

    1.光影与黑白意识。一切物体能够被看见都缘于光影,光影产生明暗,明暗构成黑白,它是构成完整视觉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光影是我们知觉空间中最重要的标志物;明暗是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结构的反映;物体本质结构,决定了物体明暗值的变化,而物体的形状和它本质结构又不随光线的变动而变化。

    2.明暗色调虚实节奏变化意识。整体地观察与局部刻画应贯穿于作画的始终。在进行明暗深入的过程中,使学生意识到亮部与亮部之间、暗部与暗部之间、中间灰色调之间,通过人的视觉所产生的有节奏感的渐变规律。通俗地讲,物象最亮、最暗之处,只有一处;其它次亮、再次亮……依次递减,从而产生色素调子有秩序的变化规律。

    3.立体塑造与空间意识。体积感与空间感,是整个素描训练过程的追求目标之一,也是素描观念的直接体现。既要有整体的体积,又要有细节的体积。作画前,首先要分析形与体的关系,关注形体结构线、转折点;注意形体的细致入微的起伏变化,外形与明暗交界线的位置和变化,与形体的起伏变化都有着直接的联系。整体体积的意义就在于把握透视规律,并服从于画面的整体。

    4.质感表现意识。物体本身的材质所形成的物理表象,其重要性在于它表面的纹理组织。如玻璃制品、金属器皿、木材、皮毛、粗陶、花卉、丝线、布绵等制品,在视觉和触觉之间形成平滑或粗糙、坚硬或松软、干涩或湿润等各自不同的视觉感受。

篇5

美术教材将这个内容安排在初中第四册的第三部分。从教材安排的教学顺序来看,教学应在让学生掌握了绘画色彩的作用及表现形式后,运用色彩的表现基本技法塑造形象,按先学“淡彩静物”后学“水彩画”的程序进行。众所周知,水彩画是较难掌握技法的画种,对于普通中学来说,教材在这方面的要求似乎太高。但是,“淡彩静物”只需在素描画面上涂上一层颜色,而教材又只要求学生涂上物体的固有色,这种简单的技法对初中生来说是不困难的。因此,普通中学的美术课应因地制宜地舍去水彩画要求较好,将教学重点摆在“淡彩静物”上为宜,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淡彩静物”的学习。“水彩画教学”可以放在美术第二课堂酌情进行,以满足美术尖子生的求知欲。

 

“淡彩静物”,也称“铅笔淡彩”,就是在素描画面上涂上一层淡淡的颜色后开成的美术作品,其特点是素描与色彩相互配合,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由此可知,“淡彩静物”所用颜色应具有透明度很高的特性,以保证涂色后不影响素描的表现力,这就非水彩颜色不可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明确肯定:“淡彩静物”不是素描,是色彩画,而且是最简单的水彩画。这种肯定,实质上就是对“淡彩静物”的定位,也突出了“淡彩静物”对色彩透明性能的要求,对学生学习“淡彩静物”的涂色技法,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淡彩静物”的素描稿和涂色是“淡彩静物”课堂教学的两个组成部分,素描稿是基础,涂色是重点,在教学中应正确处理好这两个内容之间的关系,决不能片面地只强调素描稿或涂色效果而影响了课堂整体教学效果。

 

 素描稿在“淡彩静物”中起着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空间透视、质感量感等重要作用,是“淡彩静物”的关键内容,它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成功与否。从普通中学的学生素质来看,这又必然是教学中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普通中学的“淡彩静物”教学宜用一课时专门进行“淡彩静物”的素描稿教学及训练。在教学中,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素描稿与与以前学过的明暗素描的表现方法及要求不同。什么地方不同?如何要求?教师必需讲述清楚,使学生懂得:①“淡彩静物”的素描稿不需要变化微妙的中间灰调子,因为过多的中间灰调子在涂色时极易使色彩纯度变化,使画面变脏;②用线简洁、肯定;③“淡彩静物”的素描稿是线面结合的结构素描。

  

“淡彩静物”的素描稿要求清楚以后,就应开始技法的教学了。素描稿的技法要求可以归纳如下:①执笔要轻;②线条明确;③明暗分明;④透视正确;⑤慎用橡皮。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示范讲解:怎样握笔才是执笔轻?什么线条才是符合要求的线条,用多了橡皮擦会产生什么不利因素等等,让学生从直观上领略到技法要领。为了强化教学内容,此时教师应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明间素描”与“结构素描”范画,对比指出结构素描省略了哪些中间灰调子,哪些线条是应该肯定、明确、强调的结构线,怎样突出等,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及切实的技法掌握标准,从而理解并掌握素描稿的技法,这“淡彩静物”的淮我教学作好准备。

   

学生掌握了“淡彩静物”的素描稿技法,再学习淮色就容易多了。值得一提的是:“淡彩静物”是学生用色彩塑造形象的启蒙课。不同于前面学习过的图案色彩的涂色学习,所以,教师必须用一课时的时间教会学生认识物体的固有色及如何涂上物体的固有色。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色彩的基本知识,掌握了三原色、间色、复色、色性及色彩混合等理论知识,为了教学的需要,可用适当时间复习一下以上内容,重点应放在色彩混合上。例如,通过“红色与绿色”的混合告诉学生,互补色一般不要混合,否则得到的色彩纯度低、容易脏、乱,影响色彩效果。通过有目的的复习,以达到巩固学生色彩混合基本技法的目的。

  

“淡彩静物”的涂色技法要求并不高,只需要将物体的固有色相涂准确,色彩涂均即可。对于普通中学的初中学生,涂均匀颜色还是比较容易的,但要将色相涂准确就很困难了,显然,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这里。为了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最好实施以下方案:

  

第一步进行某两种确定颜色(两种原色或间色均可)的不同比例的混合训练,让学生注意观察 色相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特别是纯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第二步再实施调配某种指定颜色的训练。例如,让学生用“红、黄、蓝”三原色调配出赭石,用“橙、蓝”两种颜色调配赭石,并提醒学生注意色彩纯试想的变化,让学生通过实例得出“混合的颜色种类越少,调出颜色的色彩纯度就越高”及“一种颜色(三原色除外)可以通过多种色彩混合途径得到”的结论。

第三步方案,就是教师出示色相明确、纯度适当的的色物体(最好不用固有色是三原色的物体)对照实物进行固有色的调色示范讲解,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涂色方法虽然是本节重点,但却不是难点,教师可以直观地进行施教,让学生明白:①水彩色调配好后要平涂均匀;②颜色不要涂得太厚,要注意透明度,否则就会破坏素描稿的表现力。总之,涂色教学要注重一个“淡”字。

篇6

(一)科学技术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空前繁荣。数码相机、计算机已经走进普通百姓家庭,把图像转化成数字图像,成为非常便捷的工作。这就为数字图像技术在基础素描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了可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图像技术的功能也日益强大,图像编辑功能便捷、迅速地处理画面,为数字图像技术在基础美术素描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奠定物质基础

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带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在城市中基本得到普及,为数字图像技术在基础素描教学中的实施提供了设备保障。

(三)教育部门对中职教育的重视

教育部门对中职教育的日益重视,给专业教师提供大量的继续教育学习培训的机会,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不断更新和提高,为数字图像技术在基础素描教学中的实施提供了师资力量。

二、数字图像技术在中职造型基础素描教学中的实施运用

笔者以数字图像技术在素描几何形体、静物构图环节中的运用为例。

(一)数字图像技术在静物的合理组合搭配构图中的运用

1.教学实践准备

教师可收集静物数字图像素材。获得数字图像静物素材的渠道比较广泛,可根据需要拍摄,也可通过网络下载等方式获得丰富的数字图像静物素材用于构图知识的教学。还可收集各种类型的静物素材:器皿类(玻璃、陶瓷、金属等)、瓜果蔬菜类、文化用品类、日常生活用品类等,做好图像编辑抠图处理备用。

2.教学实践实施

让学生选取电脑中储存的静物数字图像素材,以自由便捷地进行静物的合理组合搭配构图练习。在便捷的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习静物合理组合搭配的原则,同时融构图形式美法则的知识于其中,以实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由于电脑操作有迅速撤销更改、复制、移动及保存的功能,使得静物的合理组合搭配构图练习,较之传统素描教学中教师讲授构图理论更加直观生动、形式新颖,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教学实践评价

针对学生的构图搭配练习(图1),进行学生间的互评,并结合教师点评以及通过简便的操作,对不理想搭配构图进行修改再构图,巩固构图知识点,达成教学目标。

(二)数字图像技术在起稿构图示范教学中的运用

1.教学实践准备

教学设备准备:电脑、投影仪、电脑手绘板等。写生用具:摆放几组写生静物。

2.教学实践实施

使用电脑手绘板链接电脑、投影仪,教师做电脑手绘板起稿构图示范(图2),全体学生可以通过投影仪直观地观看到教师的整个起稿构图过程,避免了传统素描教学分组小范围示范的局限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在观摩学习了教师整个起稿构图示范后,在16开纸上进行多角度的静物写生构图小稿练习,教师做巡回指导。

3.教学实践评价

把学生的写生构图练习当中具有典型性构图问题的作业以及优秀的构图作业放到投影仪上展示出来,通过直观的比较分析加深对构图知识点的理解。

(三)数字图像技术在修改不理想构图并进行再构图中的运用

1.教学实践准备

教师把学生存在典型构图问题的作业拍成数字照片,运用图像编辑功能进行修改再构图。

2.教学实践实施

图像软件的多项功能,可以对不理想的构图进行修改再构图,由此直观生动地对构图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图像编辑功能中的裁剪、复制、擦除等工具,能够快速解决“空”“偏”“呆板”和“不均衡”等常见的构图问题,并使学生能够非常直观地理解以上问题所在。

3.教学实践评价

教师把经过数字图像处理软件处理后的学生作业与处理前的作业进行比较,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理解自己在构图环节中的问题所在,并且印象深刻(例如图3—图5构图问题调整前后对照)。

三、效果及反思

(一)教学效果

实施数字图像技术的辅助教学,在以下几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1.数字图像技术的辅助教学形式新颖,符合中职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知识点的掌握。

2.数字图像技术的辅助教学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把复杂的概念简单化,以便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吸收。

(二)教学反思

篇7

一、静物素描的基础知识

在学习静物素描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静物素描”这个概念的理解是比较模糊的。什么是静物素描呢?一般来说,在绘画中素描指的是单用线条或明暗描写、不加彩色的绘画。而静物素描则是以静物为对象,用单色或简单的颜色和相关工具来描绘静态对象的轮廓、结构、体积、空间、质感等基本造型的绘画。这是素描练习中的基础训练,对以后的绘画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静物素描可分为静物结构素描和静物明暗素描。前者注重的是物体的结构透视关系,这种素描的特点是不施明暗,没有光影变化,主要以线条为表现手段来强调突出物象前与后、外与里的结构特征,这些结构特征要从具体的形体中提炼和概括出来。而后者则注重画面物体的明暗、体积、空间和质感等关系,以明暗调子来塑造对象,强调素描艺术的直观真实性。要表现一个物体的明暗调子,正确处理其色调关系,首先就要对这个物体的形体结构要有正确的、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二、静物素描的写生步骤

我们平常所说的静物素描一般指的是静物明暗素描,其写生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学习效率会不断逐渐提高。

1.观察

开始不要急于动笔,先观察,把所有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思考画面中各个物体之间的主次关系和前后透视变化等,然后在一张小纸或原画纸的右上角画小稿图,定下画面的最高点、最低点和左右两点的位置,把基本构图确定下来,然后再逐步进行描绘。

2.构图

静物素描离不开构图,它是一幅静物素描成功与否的关键,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在观察的时候要画小稿图的原因。在构图的时候,一般先注意选择静物中的主体,也即是指形状较大、占据画面主要位置的物体,然后选择相比较小的物体,并使这些物体之间产生大小、长短、高低等对比呼应变化,使画面具有形式美感。最基本的构图形式是不等边三角形,它能使画面形成左右不对称但均衡,能给人予均衡、稳定中带有活泼的视觉感受,是初学者常用的构图形式。除了不等边三角型之外,还有S型、多边形等构图形式,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在绘画练习的过程中尝试运用不同的构图形式。

3.定外形

这里要考虑所画静物的形体结构、比例、空间、透视、大小等因素。在这些因素里面,静物的形体结构相对复杂一些,不过我们可以把它们理解为简单的几何形体,先整体观察和比较各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与高宽比例,接着观察与组织不同静物之间的大小、朝向、形状等,然后用较浅的短直线画出静物的大体轮廓,舍去一些小的细节,使画面看起来更为整体。

4.找明暗交界线,铺大调子

观察光线照射的角度,用肯定的线条画出物体的明暗交界线,找出黑、白、灰三大面,铺大调子,画出大体明暗。铺线条时要有主次、虚实,要灵活。

5.深入刻画,整体调整

在这个环节里,要分析和理解物体的结构特征,细节的刻画不要面面俱到,要有所取舍;主体物刻画的细节与层次要丰富,注意物体的透视变化。同时要学会调整,看看物体的形是不是画准确了,主要结构的表现是否较为理想,物体的形体和结构是否准确并具有韵律感;接着观察画面的整体效果,比较物体与物体之间虚实、主次的处理是否合理等。

三、多元对比关系与表现素描

多元对比关系与表现素描,从宏观上讲,就是对物体本身的材质肌理造型、明暗色度在真实环境中产生各种对比关系的观察和表现。在错综复杂的对比写生训练中,我们首先要抓住质感表现、对比意识和艺术处理三个重要环节。

1.质感表现

物体自身的材质所固有的自然表象,它们的重要性在于表层的肌理组织,譬如玻璃杯、金属器皿、木制板凳、皮革毛绒、粗陶、精瓷等等,在视觉和知觉之间形成粗糙与平滑、坚硬与松软、干涩与湿润等各种不同的视觉感受。

2.对比意识

线条本身的长短、粗细、直曲,形体的大小、方圆,明暗色调的深浅、浓淡、强弱,色彩的冷暖、明度、鲜度,以及物质材料所形成的平整与粗糙、坚挺与松软、干涩与湿润等等,都会生成强烈的对比关系,对比生成反差,反差造成视觉冲击力。在素描静物写生训练中,要充分运用反差对比的力量来达到生动、活泼、丰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审美感受。

3.艺术处理

整个素描写生过程都在运用理性思维规律去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在教学中,可以要求初学者把对形象的认识提高到艺术美和形式美的高度,创造静物置放的形式美感,造型的力度感、体积感、秩序感和节奏感,以及明暗色调的变化等。还可以运用点、线、面、黑、白、灰、体、块、面等素描语言,准确有效地表现对象,感知自然,进而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

四、线性结构素描

线性结构素描是用线透视的方式,用变化的线条认识和表现客观物象的结构特征,通过对客观物体透视规律进行理性分析,达到对其本质的认识;然后从形体结构中提取框架结构、空间秩序,丰富线条自身的美感。线性结构素描教学,把对透视规律的掌握、理性的形体结构分析作为重点,其次是组织有序的画面。

1.掌握透视的基本规律

要想让学生掌握透视的基本规律,重点是使初学者认识掌握平行透视(单点透视)、成角透视(双点透视)的基本规律,并通过各种不同石膏几何体的反复训练加深理解。为了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几何形体的透视现象,掌握透视缩减规律等,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合理联想把看不见的部分(虚拟线)也画出来,使学生明白各种不同的几何形体与真实的客观物体在本质上的内在联系。

⒉用线条组织有序的画面

线条是构成画面的基本因素,“通过圆柱体、球体、立方体来表现自然,把一切都放到空间里,透视里去……”这是印象派大师塞尚的艺术观。他提出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用几何形式去发现有序结构的绘画形式,充分运用归纳法,宏观地观察和认识客观存在。素描静物写生过程中要遵循此法,要让学生从物体的点、线、面,到几个物体复杂的组合关系,以及和背景之间的关系,对画面的整体进行掌控和取舍。

五、明暗色调素描

篇8

1.创新设计各类素描写生素材

在进行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写生教学时,其素材大多由摆放的静物和周围的环境组成。为此,在设置静物时应注意其对学生的启发作用,在注重和谐、稳定的同时,创新摆放方式,让学生在写生时能够产生创新性的思维想法,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结构素描中的静物布置,其最重要的是选择复杂性与规范性并存的事物,以便学生能够从多层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明暗素描则不需要过分考虑光源性的因素;意象素描写生的静物布置,应该注意选择多种素材,并注意其组合的新颖性,既可以将某件物品作为主体,也可以用多个物品打破某件物品的独立性,还可以通过物件之间的交叠、散置等构成场景的多种可能性。

2.注重表现不同事物的内涵特质

视觉是思维的一种基本工具,而艺术是一种视觉形式。为此,要想了解视觉形象,就必须注意认识、了解造型对象的特质,感受设计对象中所包含的设计特征。视觉语言是人们用以表达主题的手段,可以与其他艺术语言一样用于表现人的喜怒哀乐,而设计对象的形象和质感则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这种感知的过程也是相对个性化的,可以缩短设计者与设计对象之间的距离,进而达到提高素描写生教学成效的目的。

3.借助多种材料媒介拓展视觉形式

只有借助创新思维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对设计专业素描写生教学来说,教师应注意借助多种材料与媒介拓展视觉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作体验。如,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该摒弃仅仅采用一两种绘画工具进行素描写生教学的习惯,要综合采用多种工具与材料,为学生制作更具吸引力的设计对象。一方面,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素描写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材料的混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设计素描的快乐。

4.注重抽象形式的设计表达

在素描写生的表达过程中,通常会经历从具象到抽象的归纳过程,学生通过感知设计对象的表象、概念等,过渡到深入了解设计对象的内涵与本质,再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发展到抽象认识,抽离出设计对象中最有吸引力的部分。如,对事物本质的把握可以让学生设计出不脱离事物特质且独具特色的优秀写生作品。这种从具象到抽象的思维发展过程,体现了创造性意识的作用。在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写生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打散重构的创造性思维方式,通过在设计作品中加入新元素,创造出更具想象力的素描视觉形象,让设计与素描融合,从空间比例到明暗对比都能展现完整的抽象形体空间。

5.加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对素描写生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学会与自己的想象对话,诱导学生发挥抽象思维。如,教师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素描写生基础技能之后,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让学生学会把技能技巧与创新思维相结合,以实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素描写生教学的教学目标。

二、结语

篇9

关键词:静物素描 形体结构 明暗空间 质感效果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行,高中教育事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加上近几年艺术尤其是美术类学科报考的持续升温,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对我们从事美术教育的人来说,既感到兴奋,也感到充满了挑战与责任。如何能在新时期、新课改的条件下,结合高中美术特色班的特点,把初中美术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培养更多的美术人才,为高中美术教育打下坚实的素描基础,已是摆在我们初中美术教师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由于近几年来学习美术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学生的素质存在着很大差异,有的基础好,有的基础较差,这样那样的问题较多,学习的态度、积极性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从突出的问题入手,进行灵活、求实而又严格的教育。我从事美术教育数年来,稍微积累了一点经验,下面就谈一谈我在静物素描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素描基础教学最主要、最根本的是解决造型和结构,如果这个主要问题解决不好,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举步艰艰,遇到几乎是难以克服的困难,而这恰恰又是在教学中最常遇到的问题。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遵循素描教育的规律去研究、掌握它,在工作中正确地运用它。

现在的学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普遍存在着美术基础差、对形的把握能力弱、对结构缺乏认识、学习主动性较差等问题,但是个体的程度又不一,表现的方式各有差异。如2008年秋天,我接手九年级美术特长班的专业教学。当时,学生的情况是刚开学,暑期经过15天的几何形体训练,但普遍基础较差,有些甚至一点也不会画。这个学期一共有近20个周的学习时间,而学校安排的课时是一周12课时,时间很少,于是我就分层次教学:1~8周,几何体静物组合结构素描;9~10周,静物素描临摹;11~13周,静物素描写生,主要要求形体结构准确,会找大的明暗关系,增加难度;14~20周,提高要求,部分同学半开静物素描,进行深入塑造)。每天安排半小时的速写。第13和20周分别进行静物素描的考试。应该说,经过暑期的几何体训练,在这样的基础上这样的教学安排是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的。

在具体教学中结合课程设置分阶段地向学生讲解素描中的一些概念和要求。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和其他著名画家的理论,我归纳为线条、形体、结构、明暗、空间、质感、效果。

一、线条

可在线条讲解中理解色交界线、面交界线、外边线、轮廓线等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用线条造型。比如用线条来画物体,首先对物体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可以用线条结成网和结成面的方法来表示物体体面结构的转折关系。当一个面转到一定程度,那个面就成为一条线,也就是线条可以表现体面关系。用一根线表示出其面的关系就应该在这根线的头尾用心刻画,同时注意线条的穿插关系和线条的轻重变化。另外,可通过指导欣赏一些用线造型的作品和透明物体的写生去感受它。

二、形体

形体就是物体的轮廓线。要掌握形与形的比例、体块与转折细节等,掌握形的比例的几种基本校正法:A.垂直线与水平线的校正法;B.斜线校正法;C.点的校正法;D.对比校正法等。可把各种形体分解归纳成几种比较简单的几何形体。

三、结构

结构即物体的骨架,物体的结构也可理解成物体的构造。可利用线条的穿插、轻重去表现形体、前后、虚实,用水平线、垂直线、中轴线、斜线、切线以及曲线等分析手段来表现出物体的结构关系。

四、明暗

即物体受光以后出现的明暗关系,要掌握明暗的形成、明暗五调子、明暗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法等。要求学生在作画时,在涂明暗调子的过程中始终树立形体结构的观念。

五、空间

静物素描就是要求学生绘画时在一维空间的纸面上表现物体的三维空间,让学生理解实空间和虚空间,注意物体边缘线的处理、物体投影的处理,注意从明到暗或从暗到明的转折处,此处是关键点,起到表现体积和空间的作用。空间的一般表现法为:前实后虚,主实次虚,互相衬托。

六、质感

篇10

【摘 要】观察是表现的先导,科学的观察方法是指导表现的利器,而整体、联系、比较、本质、理解地观察是培养观察能力的指南,小构图训练和教师的示范引领是培养观察能力的保障。也是素描学习的思路和向导。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素描教学;观察方法;观察能力;培养

美术又称视觉艺术,简言之,就是“看”的艺术。但观察不等同简单的“看”,观察是有目的的,积极地、研究性的去看。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把钥匙,也是我们认识事物,探索规律,积累知识的基本方法。因此,在美术教学中,通过训练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尤为重要。

为何要在素描静物写生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这是因为,相对风景和肖像而言,素描静物写生既不像风景写生那样受气候、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也不像肖像写生那样要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抓住人物表情特别是眼神那种稍纵即逝的微妙变化那么高的难度。素描静物写生可以在室内进行,光源相对稳定,摆放的物品静止不动,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主题,搭配不同质感的物件,深入、细致、长时间的观察研究和反复描绘、修改。因此,素描静物写生是小学高年级阶段训练观察方法的最佳课题。

但是,作为小学生,因为观察能力的欠缺,在素描静物写生中会出现诸多问题。那么,如何培养观察能力呢?这是众多美术教师一直在研究,积极尝试的问题。笔者认为,从如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极其有效的。

一、培养学生整体观察的能力

整体观察是一种科学而且行之有效的观察方法。所谓“整体观察”,是指不要只盯住某一局部,某一物件去看,而是要纵观全局的看。既要看到整组静物中精彩的主体,也要看到与之呼应的客体;既要看到大的物件,又不要忽略小东西;既要看到离自己近的物品,又要将视线往纵深推进看到远处的东西,包括衬布的布纹及走向,色彩的深浅,与物品的前后遮挡关系。没有经过整体观察训练的学生,就不具备整体观察的能力。他们在写生时喜欢从局部入手,会将某一局部刻画得很完整了,而其他物件还停留在轮廓阶段甚至连大体轮廓都没有。画面就显得支离破碎,看不出整幅画大体黑白灰关系,更谈不上画面的感染力。起稿阶段主要是通过整体观察,确立画面的布局,勾画出各物体的轮廓。这一步骤一般的学生通过训练都能理解。但接下来在深入塑造时,问题就出来了,多数同学会从某一自己感兴趣的物体开始塑造,忽略其他与之相关的物体,比如只画花瓶而忘了画其他水果和盘子。

所以,针对初学素描者而言,正确的观察方法应该是,从起稿阶段到画出大体明暗关系,再到深入塑造直到最后调整完成,都应该整体推进,兼顾全局。这就好比盖房子,要四面墙一起上,而不是一面墙盖好了,再盖另一面墙。

二、培养学生联系观察的能力

世上万事万物,没有一样是孤立存在的,都会和周边环境发生联系,形成一个矛盾的统一体。素描静物写生也一样,当一组静物摆放好以后,这组静物中所有的东西就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物体与物体之间就构成了联系。任何割裂、孤立地对待某一件物体都是不正确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养成联系观察的习惯。

什么是联系地观察呢?就是指在观察时,既要看到物体本身,也要看到物体与周边环境、各物体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观察的目光要具有“放射性”。既要留意左右,也要兼顾前后。这样,在平面的二度空间上才有塑造出三度空间的可能。小学生因为没有养成联系观察的习惯,在写生时会不自觉地将物体与周边环境割裂开来,孤立起来,这样画出来的作品就会因为缺少联系而显得生硬,不生动。除此之外,我们除了要看到整组静物之间各物体的相互联系,还要留意物体与空间背景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说,我们将看得见的物体比作“正形”的话,那么,背景与看不见的空间就是“负形”。正负形是同时存在的,它们相互依存形成一个矛盾又和谐的统一体。在表现时要正、负形一起画,画面除了表现出立体感,更要具有空间感,似乎充满了空气一样。当然,这就牵涉到如何去表现的问题了。

三、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

当一组静物摆放好以后,各物品之间就形成了黑白灰关系。如何去处理这些黑白灰关系呢?这就需要观察比较,正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当同一组静物中有两件或两件以上的物品造型、色彩很接近甚至完全一样时,就需要我们去进行比较,区别对待,不能画得雷同。初学者在观察时往往比较得不够,将相近的物品画得一样,缺少变化。会将处于暗部、阴影中的黑白关系也刻画得很强烈,到处都是强烈黑白对比,整个画面支离破碎不说,后面的和处于暗部的物体会因为刻画强烈而和前景的物体“抢风头”退不下去,从而大大影响画面的整体性、空间感和感染力。在绘画中,即使后面的黑白对比很强烈,只要和前景的关系一比较,他就会弱下去。这时的观察要遵循“前实后虚,近实远虚,上实下虚”的原则。所以,作画者特别是初学者将眼睛眯成一条缝来观察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使画面前后虚实更有区别,从而使画面更加整体。

四、培养学生理解观察的能力

除了整体观察和联系观察,对物体结构的理解也是不容忽视的。马克思说过“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它”。在美术作品中,物体都具有其自身的造型特征和个性,概念地去表现显然是不正确的,这就需要学生理解地去观察。正如哲学家莱布尼兹所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概念化是美术学习的大忌,因此就要求我们在观察阶段就必须敏锐地发现物体各自的特征,理解物体各部分结构。比如一堆苹果,即使是同一棵树上摘下来的,它们的造型和色彩也是千变万化而各具个性的。一堆陶罐,它们各自的造型和色彩、质地也是极具个性特点的。对物体结构的观察和理解,不仅是为了画准对象也是提高审美能力和掌握艺术表现语言的需要。

五、让学生养成作小构图的习惯

那么,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怎样解决在简单的静物写生中养成科学的观察习惯呢?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发现作小构图的训练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小构图就是将画面的尺寸缩小到32K画纸,就好像一张5R相片一样大小。在这么小的画面里进行构图,便于小学生驾驭整个画面,眼睛的视角有利于统观全局,小画幅因为勾画的物件相对小,没有多大空间让小朋友去死扣细节,所以画出来的东西相对更整体一些。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慢慢地加大画面的尺寸,就能很快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了。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就提高了观察能力。

六、教师的示范引领

除此之外,教师的示范引领也至关重要。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小学生毕竟年龄偏小,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够成熟,在进行素描学习时很多相对抽象的概念不能很好地理解。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讲演示范,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进行示范时要严格按照整体观察、联系观察等科学观察方法进行。例如,在摆好的一组静物面前,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这组静物共摆放了几件物品,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哪个最高,哪个最低,哪些聚在一起,哪些又比较分散,物品与衬布之间形成了一个怎样的联系,物品与物品之间有哪些前后遮挡关系,等等。其次,每一个绘画步骤都要严格遵循整体观察,整体表现的方法,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必要时,每画一个步骤都要停下来细细讲解,让学生认真体会。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能力,让学生从小掌握整体地、联系地、比较地、理解地观察方法,结合小构图练习和教师的示范引领,就可以克服孤立地、局部地、表面地观察问题的错误。诚然,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只要我们在上述观察方法的指引下,通过长期不懈的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一定能提高!

参考文献

[1]丁厚祥,师范院校公共美术教程,南高大学出版社,1993,9

[2]《教学对话》编委会,教学对话——素描静物,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

[3]上海书画出版社编,素描学习——静物精品,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