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的难点范文

时间:2023-12-22 17:49: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碳中和的难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河南;低碳经济;经济发展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以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从传统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转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桥梁,其核心在于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社会转型。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变革的潮流,更是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但是低碳经济对发展中的中国、特别是发展中的河南来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河南处于工业化加快推进阶段,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减少碳排放面临较大的压力;二是河南以资源为导向的重化工工业结构,本身就意味着节能减排的任务十分艰巨;三是河南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这又加重了经济的高碳特征。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对河南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和难点作一分析。

一、河南处于工业化加快推进阶段,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减少碳排放面临较大的压力

河南是一个由传统农业大省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大省,而且处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时期。一般认为,在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化率在30%~60%之间,2010年河南的城镇化率为37.7%,依此标准,河南省则刚迈入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时期。从河南省工业化增长率来看,河南也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以2000年为界,可将河南省工业化实现程度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2000年间,工业化实现程度由32.15%提高到48.55%,二十二年提高16.4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75个百分点;第二阶段是2000年以来,工业化实现程度由48.55%提高到54.42%,五年提高5.87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17个百分点,表明河南省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使能源需求快速增长,这与发展低碳经济、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是一组矛盾。目前河南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现状不容乐观。据2008年的河南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7年,全省废水排放量296 467万吨;COD排放量30.45万吨,氨氮8.54万吨,二氧化硫156.39万吨,烟尘71.27万吨,粉尘41.49万吨,工业固体废物2.22万吨。全省工业行业废气排放总量达到18 890亿立方米。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节能减排,而且还要加快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样的情况下既要保证自己的发展,保证我们的经济,又要限制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因此这是一个挑战,这个压力是很大的。经济的发展阶段是不可逾越的,低碳的发展方向也是不可逆转的,我们必须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

二、重化工工业结构使节能减排的任务艰巨

河南工业发展呈现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方式,典型地体现了重化工业结构的特点,调整产业结构,谋求低碳发展这是河南发展低碳经济的又一重点和难点。

河南以资源型为主的工业结构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支柱产业相对单一、初级化,煤炭、化工、有色等传统行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过大,经济增长长期依赖并受制于这些产业,在目前的发展态势下,保持工业快速增长与节能降耗的矛盾日益突出。在2010年8月8日国家工信部公布的关停造纸行业名单中,河南有120家企业上榜,全国总关停企业、项目的造纸数量在400万吨,河南就关停了240万吨,占了60%。 不但是造纸行业,河南的水泥、电解铝等也是被关闭数量较多的行业。加工行业的装备水平、研发力量在国内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大部分加工企业的装备都难以生产高端、终端产品。其他行业也是如此,我们迫切需要技术升级及提高装备水平。在国家公告18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中,河南省有15个行业,共涉及企业2 087家,河南有230家,占了1/9,名列第一。河南是工业大省,更是资源型工业大省,河南的能源原材料等资源性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70%左右,但工业领域存在着突出的落后产能问题。

工业是河南省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重点领域,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难点领域。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落后产能退出的政策措施不够完善,激励和约束作用不够强以及部分地方工作认识存在偏差,目前河南一些行业落后产能比重较大的问题仍然存在,成为提高工业整体水平、落实环境保护政策、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等的严重制约因素。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加重了经济的高碳特征

河南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2009年,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为14.3∶56.6∶29.1,其中,三产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5个百分点,连续多年居全国末位。而第二产业具有明显的高碳特征,因此,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又加重了经济的高碳特征。

河南的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相对落后。从服务产业内部结构来分析,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4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4个百分点。这证实了河南服务业的层次低。比如,郑州拥有区位与交通优势,可是河南省的物流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全省80%的物流企业资产不足100万元,尚无一家5A物流企业。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上,金融领域,河南尚无一家跨省经营的区域性商业银行。文化和旅游领域至今没有一家上市企业。来自官方的统计数据显示,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及租赁服务等现代服务增加值2009年在服务业中的占比仅为15.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作为文化资源大省的河南,2009年,河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仅有700多亿元,而湖南文化产业早已突破1 000亿元大关。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既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其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在观念上就不利于服务业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偏重于化工业,也决定了服务业发展不会强。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都应该看到,发展低碳经济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大方向。

四、结束语

河南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在发展低碳经济上不可能唱高调,但我们也必须及早行动起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积极改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产业链条与产业结构。即结合河南的特点,一方面要不断缩短能源、汽车、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高碳产业所引申出来的产业链条,推动这些产业上、下游产业链逐步走向低碳化;另一方面要加快调整高碳产业结构,逐步降低高碳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即向前端延伸,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最终使产业结构逐步趋向低碳经济的标准。

参考文献

[1]河南工业化进程及新型工业化发展情况简析[EB/OL].中国统计信息网,2007-07-06.

[2]李凌,桑晶晶,邱琦.腾笼换鸟富士康促产业升级[N].东方今报,2010-08-10(A05).

篇2

【关键词】用电检查;难点;应对策略

一、用电检查的基本认识

用电检查的定义是“电气企业为了保证公共用电的安全和供电的正常秩序,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采取检查、监督、指导的措施,已达到帮助用电企业和个人安全、经济、合理的用电目的的行为。”

用电检查一般主要针对某些用户利用一些科学技术进行偷电窃电的违法现象。其次用电检查是对原有的用电设备进行安全等检查,确保不因为电力故障或者设备老化出现问题。还有就是一些需要装设备、注销用户、变更业务等需要变换数据的用户。一般用电检查的主要项目有:检查各个用户的电力来源是不是国家批准的;检查用户安装的用电设备是不是符合国家的标准质量;检查各个用户是否采用比较节约的用电设备;检查各个用户的保护安全用电设备是否合格等。

做好用电检查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因为只有把问题检查出来及时处理,才能解决当前的难题以及把危险扼杀在摇篮中。整个电力供电系统常常可能因为用电设备老化,用电形式不符合有关规定,给供电的其业务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给广大人民群众造成生命和财产威胁。只有做好用电检查工作,才能为各个用户带来更好的安全保护以及服务。也可以打击非法用电,保证供电企业的利益。

二、用电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用电检查过程中的窃电现象

随着电力设备的不断改进,如今已经是淘汰了以前及人工抄表,选择了远程载波预先付费的抄表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尽管这样可以让更多的电费得以收回,但是窃电的现象却越来越严重。他们通过一些特殊的科学技术手段,比如对相位或者电压进行改变,变换接线方式非法的得到电力资源,直接危害到整个供电系统的安全,同时也给电力企业带来不少的经济损失。这些个人用户能不但比较方便的窃取电力资源,而且还很难找到作案证据,给整个电力系统和供电企业带来诸多危害,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

2.用电检查的整体工作效率不高

用电检查工作是保障电力企业、保障客户利益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经常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用电的整体工作效率不高。比如:用电的客户非常多,二从事用电检查工作的技术员工少,而且这些员工当中技术熟练、资质较高的很少。另一方面,用于用电检查的仪器以及设备还不够完善,整个电力系统检修工作的工艺流程以及手段非法还不健全,这些因素都将导致用电检查的整体工作效率不高。

3.用电检查的工作人员总体水平不高

用电检查的工作人员的不论是思想水平还是技术水平都有待提高。经过分析与调查,有很多的从事用电检查的工作人员经常受到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的人对用电检查工作感到排斥,所以从事检查的工作人员经常会对检查工作感到反感,当然在现场检查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处,导致他们没有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而从另一个方向来看,当今社会上的各种窃电技术越来越高超,而用电检查工作人员技术水平跟不上或者装备不足导致整个用电检查工作不顺利。

4.用电检查以及查处的成本非常高

用电检查工作是一项重要而又有高科技含量的工作,所以需要大量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同时还需要一定的用电检查设备。所以,对于检查的工作人员的技术以及素质培训需要花费较高,购买用电检查的设备也需要投资。另一方面,检查窃电现象的证据很难获得,即使获得了但对于这些现象的查处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需要通过行政部门才能起到作用,但这样做也需要较高的成本。

5.电能资源用户的安全意识不强

随着电力时代的到来,各种家用电器以及大型用电设备应运而生。但很多用户的安全用电意识不强,因而经常出现一些电力故障。例如总是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没有安全设备、还使用老化的电路等。一般会导致用户不能正常用电,严重时危害到整个电力系统。

三、针对用电检查中所出现问题提出的几点策略

1.增强安全用电的教育及宣传力度

在用电不安全、不规范地方,尤其是窃电现象严重的地区,定时抽调专业的电力检查人员在这些地区设点讲解有关的电力政策、电力方面的法律法规等,通过这种方法使人们认识到窃电的严重性,尤其是安全方面的问题,以此来防止窃电行为的发生。另外,电力部门也可以通过开展安全用电、文明用电的宣讲活动,给安全用电意识薄弱的地区发放电力法律法规宣传单、安全用电手册等,从而使用电客户从心里明白窃电等行为的严重性,彻底杜绝不文明、不安全用电的行为。

2.严格管理相关的用电设备

首先,对电力系统的施工人员要经过严格的资质考察,以此来保证电力系统设计的科学合理。其次,对用户用电要进行科学的管理,严格控制电力系统安装环节上的电力材料和设备的选材,从而避免有可能成为将来窃电漏洞的设备或者安全隐患进入电力系统。另外,对于容易出现问题的电力安全保护装置和电力计量装置进行严格的相关技术测试,以此来保证其使用的寿命和准确度。实际中,电力部门可以通过推广远程电力监控系统和智能化仪器仪表的方法,为电力人员的用电检查带来更加轻松良好的工作条件。

3.提高电力人员的专业化技能水平

首先,用电检查人员要不断充实自己与电力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了解国家政府的用电政策和各个地区的相关电力政策,并且在实践中做到熟悉且活用电力检查知识,这样电力检察人员才能更好的查处窃电者,达到用电检查的实际目的。另外,供电所的相关技术人员要经常参加各单位企业组织的用电检查培训工作,努力掌握先进的电力检查技术,学习新设备的使用,在实际检查工作中不断总结相关的经验,将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日常积累的丰富检修经验结合起来,以此能及时的发现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窃电情况。

4.提高用电检查过程中的工作效率

首先,在实际电力检查过程中,可以结合线损分析,以此来缩小需要做电力检查的范围。例如,在电力检查过程中可以结合每个月的线损分析来进行,建立线路变压器的线损明细表,这样在进行电力检查过程中,就可以突出重点位置进行检查。其次,在实际电力检查过程中,可以采用重点巡查发,进而提高用电检查的准确性。例如,在用户用电现场终端进行巡查时,可以观察用户表箱的锁头和铅封、用户电能表的转盘和用户安装空调机的数量等,来提高电检查的效果和速度。另外,在实际电力检查过程中,可以加强谐波治理,从而提高提供电能的品质。例如,在实际中可以在供电源头增加无源滤波器或者有源滤波器,以此将信号中的谐波和基波分离,主动消除电力谐波。通过以上这些方法就可以大大缩小电力检查的范围,从而减小电力检察人员的工作量,从而提高电力检查效率。

四、结语

随着电力时代的到来,电力资源的发展前景是无可估量的。但我们必须要知道用电检查是整个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保障,只有做好用电检查工作,才能为电力资源用户做到更好的服务。尽管用电检查工作中会出现诸多问题,但我们要不断改进技术,加强意识,做好宣传,最终提高用电检查效率。

参考文献

[1]邓秋红.小议用电需求侧管理在提高用电检查水平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难点;策略

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存在一定的学习难点,影响了这项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因此我就从这些难点出发,探讨如何能破解难题、深化教学。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难点

我针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难点这个问题,专门做过面向教师和学生的调查,统计分析发现,有以下几个难点问题:(1)学生对作文教学的兴趣比较小,喜欢作文的仅占一小部分,大部分持不喜欢也不讨厌甚至讨厌作文教学的态度,主要原因是写作没有新颖的主题,被动写作而不是发自内心地想写,可见如何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一个重要问题。(2)学生的写作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困难,有学生认为写作技巧有待提高,有学生认为不知道如何展开内容,表达有问题。(3)学生的写作没有主动性,写作本来是一个“我手写我心”的过程,但是很多学生因为学习压力等各方面原因,没有足够的写作动力。调查显示,只有不到10%的学生能够在教师布置任务之外经常写作文或者日记等,其他绝大部分都是为了应付教师的教学工作,这种功利性导致学生对写作没有激情和动力,主动性有待提高。(4)很多学生反映,现实中自己没有可以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很多学生周围没有可供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更不用谈写作投稿了。如果能有一些典型人物在报纸上刊登作文,可以想见,对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有莫大的好处。(5)学生对作文反馈结果不重视导致后续不能持续提高写作水平。对于生生互改、教师批改等反馈结果,大部分学生都是一眼带过、不费力气仔细思考再改进自己的写作能力,能主动修改的不到三分之一,可见提高学生的后期思考和改进力度也是值得关注的因素。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探究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作文教学的难点是作文教学存在功利性倾向、无序性问题。针对这两个大的问题,我认为要采取以下重点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功利走开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和最好的老师,教师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价值观,就要让学生先爱上写作。实践中,我多注意指导学生从阅读入手积累素材,让他们发现中文的魅力和故事中的乐趣,让他们有写作的冲动,并布置他们多写一些“放胆作文”而不是命题作文,放开手脚让他们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力争做到我手写我心,不再纠结于一些陈年老旧话题和陈词滥调,从而让他们爱上写作。比如,不再写《记有意义的一件事》《我的妈妈》等这些初中常规作文题目,而是结合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实际,写一些类似于《爸爸,请让我 》的半命题作文或者就韩流等流行文化现象写自己的看法等,这种不限题材和体裁的做法能赢得学生的主动参与兴趣,故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做好阶段性写作目标,让成果积累

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和学生长期磨合互动,从简单的描写、议论、抒情开始逐渐写更加复杂的主题,因此教师要注意阶段性目标的制定和整个训练的有序性和衔接性。以初中三年共六个学期为例,我就参照课本,对阶段目标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先从学生身边小事开始,鼓励学生写有趣、真实的事,侧重陈述和抒情,再引导学生在初二开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让他们能够有一定的思想性,培养观察和议论的基础,初二开始注重让他们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题材上集中到国家、社会等更为宏大的议题上来,并注意让他们将身边小事和国家大事结合起来,让他们对社会看得更加清楚,对生活有一定的感悟。通过这些做法,学生普遍反映有了很多的写作题目,兴趣也增强了不少,这无疑是有益于写作教学的。

篇4

【关键词】城市规划给水;排水设计;重点难点

(一)城市规划中给水系统的分析

城市整体规划要从宏观、全面的角度,对于城市建设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与构建。给水系统设计是城市整体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其所具有的意义十分重大。在城市规划中,市政相关部门会根据城市的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全新的理念,进行城市发展蓝图的勾画与描绘。在城市给水系统的设计中,设计人员要在熟悉和深入了解城市整体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并结合城市给水的区域需求不同,进而制定出合理、科学的给水系统设计方案,随着现代城市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正在建设或已经完工。城市规划中给水系统的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到超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设计问题。超高层建筑由于层数较多,居住的人口也相对较多,对于给水的需求量也较大。同时,超高层建筑的高度普遍在80 m左右,对于给水的压力需求也很大,在城市规划给水系统的设计中,设计人员首先要考虑的是城市给水的基本需求。城市给水系统主要是为了满足城市工农业生产用水、居民生活用水,以及各类商业用水。城市给水系统设计中要注意到城市的整体功能布局,对于工矿企业较为集中的地区,要适当增加给水管道铺设的数量,并要预想到该地区未来发展的前景,在设计方案中要预留足够的空间,以满足工矿企业增加所需构建的给水系统对于城市居民生活给水系统的设计,一定要保证给水系统的稳定性和耐用性,如果居民给水系统出现故障,必然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甚至会引发社会生活不安定等问题。 1.2给水系统的设计,要符合城市整体规划的要求 ,城市整体规划要从宏观、全面的角度,对于城市建设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与构建。给水系统设计是城市整体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其所具有的意义十分重大。在城市规划中,市政相关部门会根据城市的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全新的理念,进行城市发展蓝图的勾画与描绘,在城市整体规划中,排水系统与给水系统的设计相对应。城市排水系统主要分为:生产废水管道系统、生活污水管道系统。生产废水管道系统主要是排除工农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各类废水,而生活污水管道系统则是排除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污水。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要全面分析城市排水量的需求,以及城市排水管道的建设等问题。

(二)城市规划中排水系统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在城市规划排水系统的设计中,设计人员要认真贯彻和执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城市环境保护原则。目前,国内部分城市在规划中,普遍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现象,城市排水系统主要是对城市各类污水的综合排除和处理,尤其要注意和预防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城市规划中,工矿企业排水系统的设计要注意保护当地饮用水源,尽量减少或避免“三废”污染水源,尤其注意不要把排放有害物质的管道设置在水源地的上游,在城市整体规划中,排水系统与给水系统的设计相对应。城市排水系统主要分为:生产废水管道系统、生活污水管道系统。生产废水管道系统主要是排除工农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各类废水,而生活污水管道系统则是排除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污水。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要全面分析城市排水量的需求,以及城市排水管道的建设等问题,在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的元素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与排水系统设计中。工业废水量标准是指生产单位产品或加工单位数量原料所排出的平均废水量。在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中对于工业生产污水的监控,可参考与其生产工艺过程相似的已有工业企业的数据来确定。当工业废水量标准资料有时不易取得时,可用工业用水量标准作为依据来估计废水量。城市排水系统设计并不是制定出排水管道铺设的方案就完成工作了,而是要在城市规划对于环境保护要求的基础上,对工业生产污水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三)排水系统设计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

近些年我国市场的规模和特点都出现了很大的变革,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也已经从过去单一的目标式发展开始向系统化、科学化管理转变。如何从专业的眼光认识排水系统配件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的转变,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的各个层面进行有效的管理,将成为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激烈企业战略管理已经越来越对企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排水系统配件行业作为切入点,通过对排水系统配件行业特征和统计数据的全面分析,确定排水系统配件行业发展概况和基本特征、把握好经济发展的周期、剖析国家宏观政策走向;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模型,帮助企业掌握市场动向,明确排水系统配件行业竞争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经营及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为企业解决运行中的阻力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思路及方法。制定正确的发展规划、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在危机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发展中更上一层楼,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后,市场经济的运行将使城市规划实施的环境变得不稳定,投资方式、土地使用模式、建设进度、运行管理方式、城市发展机遇等条件变得日益纷杂。规划实施比计划经济时有了相当大变化。因此,本次惠州市排水系统专项规划应在论证城市的合理发展阶段、城市资源与环境承受力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发展的每一可能阶段,合理进行规划分期,使规划富有弹性,每一规划阶段的内容应体现合理性与完整性。同时,应考虑城市发展的连续性,使规划在保持每一阶段完整性的同时,要注意排水工程设施分期开发的可能性,与下一阶段的继续开发建设紧密联系,保持持续发展,使得城市处于动态开发过程中;以往的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大多是在城市总体布局确定后进行配套的专项或专业规划,被动适应于城市总体布局,较少考虑水对城市布局和未来发展的诱导和约束作用。同时,在以往的城市总体规划中所涉及的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内容,由于受专业分工、工作侧重点和工作时间所限,拘泥于一些常规性的工作,缺乏对城市未来问题进行宏观分析与策划。这样往往导致城市发展规模超越水资源容量极限和环境承载力,城市用地布局不合理造成污染环境等问题,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用地一旦形成,再很难改变。这就要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充分考虑当地的水资源条件和水环境容量,做到未雨绸缪和及时应对,为城市规划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

总结:

在现代城市整体规划中,给排水的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城市给排水设计是否合理、完善,直接关系着城市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城市给排水设计工作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设计理念和思路来开展和进行。给排水的设计方案是城市给排水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施工与工程监理的主要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因此,在城市给排水工程的设计中,设计人员一定要严抓给排水设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对给排水设计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与完善,以确保城市给排水工程的顺利进行,进而促进城市整体规划工作科学、和谐、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水文地质,勘察,难点,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 A

目前我国在工程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上,很多项目没有对地质勘察的基础设计"实际施工情况和地下水的影响进行综合考虑,以至于造成因为地下水存在的问题致使建筑基础下沉,或建筑物墙体有开裂的现象。因此,改进水文地质勘察,针对地下水存在的问题进行预防和研究,保证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进行,才能提高建筑质量。

一、常见水文地质勘察中的难点问题

据统计,地下水与岩土体互相作用所造成的地质灾害具有类型的多样性"机理的复杂性"分布的广泛性"灾害的严重性和可控性等特征。目前在项目和科研实践中对地下水作用致灾的重要性认识及勘察研究投入还是远远不足,在工程地质勘察评价中对地下水作用的定性定量分析还是一个很薄弱环节。

1、水文地质勘察的评价

最容易被忽略的往往是很重要的细节问题,在水文地质勘察中我们应该首要考虑在水文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评价内容。在实际的勘察工作中,勘探成果里因过少直接涉及水文参数的利用,水文地质问题往往只被认为是象征性的工作继而不被重视。在勘察中大多只是简单地对天然状态下的水文地质条件作一般性的评价,在勘察报告中往往也是一带而过。在一些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区,由于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研究不够深入,设计中忽视了水文地质问题,导致经常会发生由地下水引发的各种岩土工程危害相关的问题,令勘察和设计处于比较尴尬的境遇。

2、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技术和方法

现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技术方法分为测绘、钻探、物探、实验、监测五个类型,在实际运用中,应当考虑到相应技术的运用所带来的不足。测绘,是严格遵守(测绘法)规定,按一定比例尺要求,对测绘范围内水文地质现象进行准确的观察测量与描述记录,形成地质测绘图件并进行总结,对地下水的形成与运动规律进行研究分析。测绘的优点是覆盖面广,其缺点是工作量大,针对性差。钻探的方法是运用钻机设备从地表向地下钻进成孔,从而达到水文地质普查、取得地下水文地质资料等目的,特别实在深层水的开发利用中是目前唯一的技术手段。钻探的优点是直观、准确,缺点是技术较为复杂、成本较高。物探,是利用地球物理原理,根据各种岩石间的密度、磁性、电性、弹性、放射性等区别,采用先进的探测仪器与方法测量了解水文地质的勘察方法。物探的优点是针对性强、速度快,缺点是物探只是一种辅方法,必须配合其他方法使用。实验,是为得到水文地质参数,解决水文地质问题进行的各种实验,实验方式多元化。实验的优点是针对性强、参考价值高,缺点是不够全面。监测,是一项日常性、基础性勘察工作,包括监测各种基础参考指标。监测的优点是针对性强、参考价值高,缺点也同实验,不够全面。

二、常见水文地质勘察中针对难点的改良措施

总结以往的经验与教训,在水文地质勘察中有针对性地改良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有效的避免许多因细节问题而造成的严重后果。

1、水文地质勘察的评价改进措施

在水文地质勘察的评价这一方面,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相关的防治措施。另外,工程勘查要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查明有关水文地质的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从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例: 拟建供水水厂一座,供水量2×100m3/d 。其供水水源地初步定于A城区北部,需进行A城区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根据建设方意向,水源地开采满足2×100m3/d,连续20年左右开采期限要求。结合目前掌握的水文地质资料,须进行详查勘察阶段的水文地质工作。在初步圈定可能富水地段的基础上,结合水源地开采,实施探采结合勘察方法。查明拟建水源地范围内的水文地质条件,进一步评价地下水资源,提出合理开采方案,探明地下水允许开采量满足B+C级精度要求,为水源地施工"设计及批准开采提供依据。

B级精度要求如下:

(1)查明拟建水源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与供水有关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提出开采地下水必须的有关含水层和数据。

(2)根据一个水文年以上的地下水的动态资料和群孔抽水试验或开采性抽水试验,验证水文地质计算参数,掌握含水层的补给条件及供水能力。

(3)结合具体的开采方案建立和完善数值模型,计算和评价补给量,确定允许开采量。

(4)预测开采条件的地下水位"水量"水质可能发生的变化。

(5)提出不使地下水水量减少和水质变差的保护措施。

C级精度要求如下:

(1)基本查明含水层的空间分布和水文地质特征。

(2)初步掌握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其动态变化规律。

(3)根据带观测孔的单孔抽水试验或枯水期的地下水动态资料确定有代表性的水文地质参数。

(4)结合开采方案初步计算允许开采量,提出合理的采用值。

(5)初步论证补给量,提出拟建水源地的可靠性评价。

2、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技术方法改进措施

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技术方法有测绘、钻探、物探、实验、监测五个类型,在实际操纵中应注意取长补短运用。

水文地质测绘是认识地区水文地质的最基础方法,也是全部水文地质工作的基础。测绘的内容应包括: 1) 地貌形态、成因类型及各地貌单元间的关系; 2) 地形、地貌与含水层的分布及地下水情况; 3) 地层的成因类型、时代、层序及接触关系; 4) 地层的厚度、分布、透水性、富水性等情况; 5)地质构造的褶皱、断层、泉井、地表水的位置、类型、规模、富水性等情况。

钻探的基本任务是在测绘和物探基础上,进一步查明含水层的构造、层次、岩性、厚度以及水质、水量、水温等水文参数,一般采取“以探为主、探采结合”的打井方法。钻孔选择应有测绘物探基础,勘探点与线应合理选择,满足抽水成井需求。岩石要用清水清洗,松散层也应用泥浆冲洗,以保证钻探质量,提高岩芯采取率,完整岩层、粘性土大于70%,破碎带、溶蚀带、碎石土、砂性土大于30%。

在应用物探的方法时,要注意方法的针对性与适用性,采取电阻率法、浅震、电磁波法、声波法等多种方法确保其科学性。物探的方法与测绘及钻探方法配合使用,可较准确查明水文地质情况,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验分为室内实验与室外实验,室外实验包括抽水、放水、注水、渗水、压水、连通、弥散、流速、流向等测定,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抽水试验,抽水试验段应尽量布置在富水性好和拟选择的水源地,确定抽水孔的特征曲线、实际涌水量,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推算井孔的用水量,确定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为评价地下水资源提供依据。室内实验测定包括分析、测定、模拟实验地下水及岩石水理、力学性质,岩石侵蚀机理、含水层颗粒成分。

监测主要包括对地表水、地下水的动态检测,包括其水位、水量、水温、水质等进行的监测,以方便对地下水进行全面评估与掌握。

三、结语

为提高工程勘察,在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工作尤为重要。随着工程勘察的发展,水文地质工作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工作将对勘察水平的提高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徐伟军工程地质勘察与水文地质[J]城市建设

[2]韩爱臣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J]今日科苑

篇6

【关键词】微课;导学;示范;因材施教;疑难点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课堂的氛围变得活跃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师生合作多了。但随之而来令我们感到困惑的是:45分教学任务如何完成?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疑难点该如何解决?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该如何面对课改带来的这些问题呢?

“微课”作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过程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正逐渐的得到教育领域的认可,其碎片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让不同年段的学生利用课间休息或睡觉前几分钟,随意打开手机,根据学习模块所需或学习中的疑难点,进行自主学习,补缺补漏。微课营造出一种自由的学习空间,让课堂45分钟得以延续,使教学得到有效的补充。由于它独具一格的魅力,正不断的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认可。

一、利用“微课”导学解决教学中的疑难点

新课程改革后,福建省采用了苏教版化学教材,其中的活动探究与整理归纳部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观察思考与交流讨论部分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拓展视野部分则增长了学生的见闻,激发了学生对化学探究的兴趣。若在新课导学中合理应用“微课”的声音、图片、影音等多功能技术优势,对某些模块重要的知识点或学法加以指导,不仅可以适当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导学中通过微课的启发诱导,让学生在课堂有话可说,有疑可问,有据可辨,让课堂更高效,更精彩。

例如在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比较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的教学中,苏教版的课本中并没有系统归纳出相应的知识点,在课前预习或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时常觉得看过之后不知所云,练习无法入手,课堂中也雾里看花,懵懵懂懂。知识点的堆积造成考试遇到同样问题就发怵。针对上述现象,教师可按照设定的教学目标,制作相关的微课如《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利用微课简化本节的知识点,通过例题将Na2CO3溶液可能存在的电离及相关离子的水解以树杈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如图所示)。

微课中以教师的分析、推理、引导为主线,让学生了解溶液中微粒的来源,理解溶液中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等概念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动手写出溶液中带电微粒的相关守恒,再通过学生自我订正来掌握该节的知识点。若仍存在不懂的问题可将微课进行重复收看或将问题带进课堂与教师同学讨论。利用微课导学之后,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练习书写相似溶液如NH■Cl、CH■COONa、NaHCO■中的几个守恒关系,实现学以致用。微课的使用解决了教学任务紧张的问题,45分钟的课堂可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练习中及时发现、解决问题,让教师的教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率。针对有能力的学生教师也可制作《如何快速书写溶液中质子守恒》等微课,让优生进行自主学习,达到知识的升华。

同理《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一节中,原电池或电解池作为近几年高考的必考题型,其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格式课本也只是简单的介绍。学习中遇到相关的燃料电池或特殊的电池,若没有相关的教辅材料,学生的自学同样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可制作《原电池的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及《直接法书写燃料电池电极方程式》等相关微课,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在课前或自习时间随意找出几分钟,理解该节的难点,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在线提问了解问题所在,使教师有的放矢的利用课堂实战,达到解决化学教学难点问题的目的。

在新课教学中利用“微课”导学,用较短的时间将课本中某个主题讲清楚。让学生在预习中明确学习任务,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多媒体这个共享平台,让45分中的教学延伸,让学生能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的利用适宜的微课进行解疑,从而达到知识巩固、补缺补漏的目的。

二、利用“微课”的示范作用解决实验中的疑难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学生最初就是被化学实验中的发光、发热以及变化莫测的颜色所吸引。教师的演示实验,常常让他们兴奋不已,但教师讲解了什么反而被忽视;走进实验室,桌面的瓶瓶罐罐让他们感到新奇而激动,直接将老师的要求忽略,探究活动结束也因过于兴奋而没有留下什么印象。

微课作为一种可视化学习资源,可用于演示教学中的一些危险性实验,模拟一些抽象的微观世界,也可以将一些知识技能可视化,加深学生的印象。如《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一节,我们可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实际,将配制溶液的知识技能制作成相关的视频,将实验的操作规范、注意细节放大、放慢,在课前抽出几分钟让学生自行观看,引导他们将课本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效的结合,进而掌握溶液的配置过程,若观看后仍有不懂的可以将问题带入课堂,通过亲身的实践去验证,我们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同理在《酸碱中和滴定》一节,实验的误差分析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如滴定前后的俯视、仰视、有无气泡的存在对滴定结果有何影响等问题,若课堂只凭教师枯燥的讲解,学生能理解的人数不多,课后教师常常被学生包围,不厌其烦的帮助他们分析原因,但收效不明显。为此根据需要可制作相关微课,让学生根据个人所需进行在线学习,快进、慢放,随心所欲,让他们自己去消化、研究,疑难点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在选修五《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教学中,可利用微课视频的可视化,将金属的四种基本堆积方式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找出不同晶胞的均摊微粒个数,配位数及空间利用率等相关知识,使抽象而微观的教学变得直观化。利用微课视频化将问题放大化,具体化,使教学中出现的疑难点在反复巩固的过程中解决。

三、利用“微课”进行知识整合、方法传授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就是说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更重要的学习方法的传承。教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面向参差不齐的学生,我们可以借助于微课为他们架起不同的桥梁。若学生能学会一二并学以致用,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微课其碎片化、零散化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随着教材同步微课平台的构建可将化学中的某些模块知识系统化、持续化,最终实现化零为整的目的。例如在《平衡常数的计算及应用》的教学中,教师可分别制作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常数、溶度积常数的相关微课材料,将常数的学习变成碎片化的教学,达到逐一攻破的目的。每个微课中再灵活的结合历年的高考真题,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解题技巧,在练习中了解高考的动态,在练习中克服高考的恐惧感。在分别攻克难题后,再次通过相应的整合微练习,将相应的常数计算形成完整的常数微课体系,通过微课管理平台、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主题式的训练,从师生的交流、沟通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在高三复习课上教师可以做到就事论事,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效率。微课系统的完善最终实现化学模块知识的整合。

微课移动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特点具有独特的魅力,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其在情景营造、新课传授、技能展示、复习归纳、评价反思等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它暂停、慢放、快进等功能满足学生个体按需学习的要求。但微课在教学环节的使用应该做到张弛有度,不能试图用微课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一切问题。只有把握好微课使用的度,扬长避短,才能更好的发挥微课对化学的教学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难重点 小组设计

要评定小学数学的教学成果,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是否找准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重点,并让学生掌握这些难重点。如今,小组教学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各科的教学过程中,也逐渐成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并掌握难重点的重要方式,但如何根据这些难重点设计小组教学,还需要教职人员更深一步的探究。

一、小学数学小组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学长期处在一个乏味单一,只重讲解不重学生接受程度的模式之下,导致学生自小就对数学失去兴趣,思维能力也得不到良好的培养。优良的小组教学会迫使教师对教学的难重点进行多方位的分析,迫使每一个小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通过相互交流,通过和同学一起亲耳听到、亲眼见到或者亲手制作来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存在,理解数学的使用价值和趣味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难重点

1.小学生基础差,知识接受能力有限。小学是一个培养孩子思维能力、情感认知、辨别是非等多方面意识的过程。因为小学生年龄尚小,对许多事物和感情的认知能力都还相对薄弱,接受知识的过程也相对缓慢,接受知识的范围更相对有限。数学是一个需要一定思维能力的学科,所以,教职人员在教授相关课程的同时,还不得不加强对其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难点和必须要教职人员加强关注的重点。

2.学生认知水平不同。出生背景、家庭教育及生活环境等条件的不同导致不同学生对相同事物的认知能力不同,相同学生对不同事物的认知不同。有的学生有一定认知能力,但是无法将认知能力有效地拓展,产生丰富的想象,导致数学学习中所需要的思维拓宽能力不足。简单举例,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有的学生会认为那就是一个圆,但有的学生会认为那是天上的月亮,是地上的大饼。

3.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无论是在小学还是其它的学习时段,数学对学生来说都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在多数小学生心中,无非就是加减乘除不停运算的一门学科,不仅难学,还枯燥麻烦,无聊至极,从而造成学习兴趣的丧失。在不得不学的情况下,也只是被动学习,被迫学习,基本没有积极的主动意识。

三、依据小学数学教学难重点设计小组合作学习

1.根据小组教学,丰富教学技巧。其实小学教学中遇到的许多难点都是因为教职人员的教育方式匮乏而产生的。小组教学是教职人员丰富教学技巧的重要方式。设计小组教学过程中,教职人员会根据教学的内容,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设定与之对应的分组。在这过程中,教职人员不仅能更加系统确切地掌握教学内容,更能对不同的学生加深映像,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性地为其讲解。

2.创造情景教学,因材施教。学习氛围是学习过程别需要教职人员引起注意的一个方面。学习氛围的不同带来的教学成果也截然不同。小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户外教学等情景教学来带动学习的氛围,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观察,进而因材施教。例如:几何图形面积求解课题。教职人员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好学生分组之后,将学生带到教室外面,要求以组为单位,寻找校园中的存在的几何图形,并根据其找到数量的多少对其加以奖励。通过实践和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其理解面积的基本概念,提起对几何面积求解学习的兴趣。然后,利用多媒体,让其结合看到的几何图形根据面积这个概念进行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之后再将各种几何图形及相关公式以有趣的图片形式呈现在他们面前,在让他们慢慢感知知识的同时,又不觉得乏味。

3.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习兴趣。教科书上的数学无非就是文字公式,在配上一些相关的图片。完全提不起拥有强烈好奇心的小学生的兴趣。这就需要教职人员以原有的教学任务为基础,适当加上些小故事,小道具等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不断丰富教学的内容。例如:对一百以内的数的认识。教职人员可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发一百根小木棒。然后,教职人员由少至多随便说出一个数字,要求学生用木棒的数量来体现其说出的数字。在此过程中,教职人员可将团结就是力量的故事做为教学辅助,要求各组学生对不同数量的木棒进行折断,让学生亲身感受木棒少和多时折断木棒的难易程度,从而在让其认识到相关数字的同时,深刻意识到团结的力量。

结束语:教育的蓬勃发展已经不允许教学模式再守于陈旧。一切都需要创新,教育模式上的创新更是重中之重。小学数学是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关键之一,在相关的教育方式方法上,需要教职人员投入更多的关注。针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重点进行的小组教学,必须要结合多方面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罗朝汇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教学[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1,(12),162-162。

篇8

关键词:天然气制甲醇;一段转化;二段纯氧转化

作为已有近百年成熟工艺的天然气制甲醇从当初的国外引进。到国内的小型、中型、大型化的逐步扩大,工艺的日趋完善成熟。相对流程较为简单,主要分为天然气的转化、新鲜气的压缩、合成、以及精馏提浓四大块。工业化生产甲醇基本采用CO、CO2、H2三种新鲜气在特定的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而成。合成甲醇的新鲜气如何制取。天然气工艺则采用天然气与水蒸气在特定的温度压力和催化剂下得出。同时CO、CO2、H2合成出的甲醇含有一定成分的水,根据要求行业标准精馏提浓。故简言之天然气生产甲醇工艺的大步骤即为转化、压缩、合成、精馏。

1 天然气制甲醇工艺的转化

简言之即为将天然气中的主要成分(甲烷)加水蒸气在特定的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CO/CO2/H2(即合成压缩所需要的三种新鲜气)转化工艺本身是成熟工艺以工业化较长时间。甲烷加水蒸气生成CO/CO2/H2为典型的吸热式反应,需要大量的热量来源。主要讲讲转化反应的设备转化炉。一般的反应温度约在750-1000℃之间均有。先介绍常见的两种,一种为单一的一段转化 (反应温度一般控制在800-850℃)左右居多,另一种为一段转化配套二段转化。一段转化温度时控制温度700-780℃,其后配备的二段转化温度控制950℃左右(也有控制900~1000℃)。

对于前面提到的一段转化和二段转化。便于通俗的理解一段转化即为外部燃烧产生热量通过辐射管内的气体在催化剂上反应。(属于外供热反应),二段转化一般指反应的天然气中一部分燃烧产生热量供剩余的天然气反应的热(此反应为自供热,其反应直接接触供热在一个设备罐内进行),一段供热为外供热通过燃烧辐射对流在转化管外,而反应气体在管内(装有催化剂)。

一段转化受到转化管材质的要求和限制温度一般为不超过930~950℃,催化剂床层温度控制则在800~850℃居多,对应的残余甲烷含量也在3%左右。而二段转化属于内部浇筑一个设备内进行。其温度控制相对较高,一般控制950~980℃(以上温度均指气体出口温度),而其床层温度可达到1100~1200℃,对应的残余甲烷一般均低于0.5%。在二段转化过程中分纯氧转化和加空气转化。反应燃烧机需要O2,一种为直接加入氧气,另一种为加入空气。

在天然气制甲醇工艺中如采用二段转化则采用纯氧燃烧。而合成氨工艺中二段转化采用的为直接加入空气,合成按工艺需要的有效气体为H2/N2,N2即从加入的空气中得取。

在转化中重点提出两点:一转化管材质、下猪尾管的运行维护和一二段转化炉的配套问题。

2 一、二段转化炉的配套问题

前面提到转化反应在其它外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转化温度,残余甲烷降低一般的二段转化其参与甲烷含量低于0.5%,同时残余甲烷在合成新鲜气中属于惰性气体,理论上讲转化气中的残余甲烷含量越低越好。那大家会讲为什么化工生产不采用二段转化还有很多采用一段转化了。此处设计的内容较多主要集中在平衡和能量的综合利用以及厂区建设的情况等多方便。

2.1 对于单一的天然气制甲醇工艺流程

工厂没有配备相关生产工艺流程(单一化)。采用二段转化的前提条件即为纯氧转化。纯氧的来源需采用空分装置(空分装置是一个配套装置,制取氧气和氮气)同时在制得氧气的过程中将有大量的氮气剩余。对于单一的天然气制甲醇装置如果采用二段纯氧转化,氧气利用大量的氮气将浪费,经济上不合理。氮气主要作用为置换、充压保压、以及机组均有配套的工艺生产线,以保证空分装置运行时的综合能耗。即多大能力的一段转化,其对应的就会有二段转化的相应数据同时配套的空分装置。一般经过多次计算和实际的生产工艺过程。选择合适空分装置,一二段转化炉相匹配。一般不是就某一个设备而言的。

2.2 一、二段转化炉的配套问题

装置的产能以及一段转化的温度直接决定了配套的二段转化所需要的纯氧(即空分装置的大小),一段转化负荷重、一段转化炉出口温度高,则残余甲烷含量较低,进入二段转化相应负荷较轻。需要的转化热少,纯氧少对应的空分能低可以降低。反之一段转化负荷较轻、转化炉出口温度低,增加二段转化负荷。需要配备相对能力大的空分。一段路转化气出口温度高,一段炉的控制相对的弹性较小。而一般情况控制一段炉出口温度750℃左右(残余甲烷10-20%)较多,一段炉控制弹性幅度较大,同时二段炉配备的空分装置合理。一段炉负荷轻,二段增加纯氧用量变相增加空分产能,过剩氮气则是浪费;一般选择项适合的配备一段转化、二段转化和空分装置。

2.3 二段转化的控制

相比较一段转化的控制,一段转化炉控制出口温度,温度高低直接增加燃料天然气和配套的鼓引风机,相对柔和。而对于二段纯氧转化,温度的控制直接决定于加入的纯氧量的多少,反应所需要的热量来源于加入的氧气和一段转化来的CO/H2/CH4反应。进来的新鲜气一部分直接自己燃烧产生热供没有燃烧的气体反应。氧气加过量反应放出热多,自身反应所需热少。不平衡则超温。氧气加入少反应放出热少,自身反应所需热量不够。温度降低。残余甲烷不能保证。故在二段纯氧转化中控制转化炉的床层温度(纯氧的加入量比)对于操作至关重要。

一段转化管材质、下猪尾管的运行维护此问题在工业生产过程天然气制甲醇一段转化是一个直观重点和攻克难点。单一的一段转化残余甲烷含量不能控制过高(惰性气体含量高、驰放气多反复循环做功能耗高)所以一般还是控制残余甲烷的含量一般为2-3%,此项也决定了一段转化炉的温度,高温转化。转化炉炉管的材质要求和炉管的高温变化(停产和生产期间的热应力膨胀)对上下猪尾管的要求。(1)转化炉炉管的材质要求;(2)上下猪尾管;(3)工艺条件:原料气的净化程度硫含量,工艺蒸汽盐含量等:(4)开车停车时的升温降温;(5)频繁的开停车次数(紧急情况);(6)精心的调节操作。

天然气制甲醇工艺已是成熟工艺,在大型化工的实际操作中上述也浅谈了关于转化合成的工艺控制,一二段转化炉及空分配套、转化炉炉管、转化炉下猪尾管以及实际日常操作过程中热平衡问题。把握住重点天然气制甲醇工艺操作控制也就变得相对简单。

参考文献

[1]一段炉炉管的操作维护[Z].

[2]一段转化炉出口温度控制复杂控制系统[Z].

篇9

关键词:滴定分析;中和滴定;拓展教学;教学研讨

文章编号:1005C6629(2015)9C0073C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滴定分析是重要的化学分析方法。中学化学课程重点介绍和要求掌握的是酸碱中和滴定,但包括高考在内的各种考试,考查的重点却是其他类型的滴定分析,借以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在全国各地的化学高考试题中,滴定分析业已成为重要的考点,高三复习教学别需要拓展滴定分析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对滴定分析的认识。

1 教学难点与教学策略分析

中学教材介绍的酸碱中和滴定在滴定方法上属于直接滴定,也只涉及一步化学反应,滴定原理比较简单。学生常常因为认识局限于酸碱中和滴定而难以理解其他类型的滴定分析,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为什么酸碱中和反应之外的其他反应也可用于滴定分析?

(2)除酸碱中和反应外,还有哪些反应可用于滴定分析?

(3)间接滴定、返滴定、置换滴定、双指示剂滴定的原理是什么?

(4)滴定分析有哪些注意事项?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进行高三复习教学时,借助高考试题创设的问题情景,通过对滴定分析的“全”归纳(归纳滴定分析的反应类型、滴定计算原理、滴定方法和滴定分析的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多种常见的滴定分析,了解不同化学反应和不同滴定方法在滴定分析中的广泛应用,达到对中和滴定知识迁移和拓展的目的。

2 哪些反应可以用于滴定分析――归纳滴定分析的反应类型

通过列举有关滴定分析的试题,让学生从中感受并据此归纳出用于滴定分析的四大反应类型,教师进一步整理每一种反应类型用于滴定分析的要点,侧重讲解和点拨有关反应规律和指示剂的选择。

2.1 酸碱中和反应

题1 (2014・北京理综,节选)碳、硫的含量影响钢铁性能,碳、硫含量的一种测定方法是将钢样中碳、硫转化为气体,再用测碳、测硫装置进行测定。

(1)采用装置A,在高温下将x克钢样中碳、硫转化为CO2、SO2。

(2)将气体a通入测硫装置中(如图1所示),采用滴定法测定硫的含量。

归纳与点拨:

(1)双指示剂法是测定混合碱(Na2CO3与NaOH或Na2CO3与NaHCO3的混合物)的重要方法。先以酚酞为指示剂,NaOH完全被中和,Na2CO3被滴定成NaHCO3,NaHCO3不被滴定,此时为第一化学计量点,设滴定体积为V1mL;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橙黄色变为橙红色即为终点,NaHCO3被中和成NaCl,此时为第二化学计量点,设滴定体积为V2mL。

(2)根据V1和V2可以判断出混合碱的组成:当V1>V2时,试液为Na2CO3与NaOH的混合物;当V1

5 滴定分析的注意事项――归纳滴定分析的重要知识关联点

在中学,滴定分析是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一项基本实验技能,特别是实验的规范操作、指示剂的选择、滴定终点的判断、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

5.1 实验仪器

包括滴定管的选用、检漏、读数等。

5.1.1 滴定管的选用

(1)酸性、氧化性试剂一般用酸式滴定管,因为酸和氧化性物质易腐蚀橡胶管。

(2)碱性试剂一般用碱式滴定管,因为碱性物质易腐蚀玻璃,致使活塞无法打开。

5.1.2 酸式滴定管的检漏

向滴定管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固定在滴定管夹上直立静置两分钟,观察有无水滴漏下。然后将活塞旋转180°,再静置两分钟,观察有无水滴漏下,如均不漏水,滴定管即可使用。

5.1.3 滴定管的读数

(1)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点保持水平,视线与刻度的交点即为读数(即凹液面定视线,视线定读数,如图2所示)。

(2)至于俯视和仰视的误差:滴定管刻度从下到上逐渐减小,并且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是两次体积读数之差,分析时还要看滴定前读数是否正确,然后才能判断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是偏大还是偏小。

(3)估读一位,精确到0.01。

5.1.4 排除滴定管尖嘴部分气泡的方法

对于酸式滴定管,可迅速转动活塞,使溶液急速流下,将气泡带走;对于碱式滴定管,可将橡皮管向上弯曲并在稍高于玻璃珠处用两手指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处喷出即可排除气泡(如图3所示)。

5.2 操作步骤

5.2.1 滴定前的准备

(1)滴定管:查漏洗涤润洗装液并固定排气泡并调整液面记录初始读数。

(2)锥形瓶:注碱液记体积加指示剂(注意:锥形瓶不能润洗,洗涤后也无需干燥)。

5.2.2 滴定操作

左手控制活塞或小球,右手振荡锥形瓶,眼睛始终注视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变化;速度先快后慢(如图4所示)。

5.2.3 终点判断

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指示剂变色,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视为滴定终点并记录末读数。

5.2.4 数据处理

重复操作2~3次,取体积的平均值计算待测物的浓度。

5.3 指示剂的选择

(参照上文中的“归纳滴定分析的反应类型”)

5.4 滴定终点的判断

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溶液变成某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表述滴定终点的现象时,注意三个关键点:

(1)最后一滴:必须说明是滴入“最后一滴”溶液。

(2)颜色变化:必须说明滴入“最后一滴”溶液后溶液“颜色的变化”。

(3)半分钟:必须说明溶液颜色变化后“半分钟内不再恢复原来的颜色”。

5.5 数据处理

正确“取舍”数据(特别是要舍弃离群数据),计算“平均”体积,根据反应式确定标准液与待测液浓度和体积的关系,从而列出关系式进行计算。

5.6 误差分析

根据反应方程式写出计算式,分析操作对V(标)的影响,得出对最终测定结果的影响;对读数时的视线问题要学会画图分析,切忌死记硬背结论。

在中学教学中,特别是在高三的复习教学中,可以借助习题或试题中的某些“题材”,在学生认知水平可以接受的前提下,通过借题发挥、总结归纳,对化学课程中的一些知识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展或补充,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可以实现旧知识的升华和能力的迁移应用,有益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体验学无止境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华中师范大学等编.分析化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431.

篇10

第一课时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苟体扬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一些主要用途;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3、认识氧化反应。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综合分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初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极其变化的方法。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用实验来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三、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自主学习法

四、仪器和药品

分液漏斗、锥形瓶、集气瓶、玻璃片、燃烧匙、石棉网、水槽、带活塞的导气管、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蜡烛、木条、澄清石灰水、细铁丝、木炭、硫粉

五、教学步骤

(一)复习并引入新课

1、提问: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含量最多的是,其次是,我们又是怎样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

2、讨论:你知道在空气中占了五分之一的氧气的哪些性质?你又有什么事实能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同学们在热烈地讨论着他们觉得很“熟悉”的氧气的同时,我用课本图片指出火箭升空图,并说明火箭升空,液氧作助燃剂。

3、引入谜语:无影无形摸不着,火焰见它跳得高。呼吸作用它参加,动物生长离不了。(打一物质)

(二)制取氧气,了解其物理性质

1、利用双氧水制取几瓶氧气,简介制取过程,观察收集的气体,说出其颜色、状态、气味、密度和溶解性,及其三态变化。(板书)

(三)实验探究,掌握化学性质

1、学生协助完成木炭、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1)观察比较:蜡烛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2)思考:燃烧后生成的产物相同吗?如何证明生成物是什么呢?

(3)进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注意:a、把木炭、蜡烛直接伸入氧气中会燃烧吗?(突出条件的重要性)b、木炭、蜡烛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有何不同?

(4)交流讨论:完成课本32页的实验记录。

2、教师演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1)设疑:说出为什么铁丝要绕成螺旋状?为什么铁丝末端要系上火柴梗?为什么要待火柴梗即将燃尽时才伸入集气瓶中?

(2)演示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引导学生讨论:铁在空气中能燃烧吗?能举例说明吗?(用铁匠加工铁器的实例说明)。(瓶中先装的水)这水有何作用呢?

(3)完成课本32页实验记录。

3、教师演示硫粉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1)观察现象有什么不同?

(2)思考:为什么要在集气瓶中事先装少量水?

(3)完成课本32页的实验记录。

4、小结:引导学生比较得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有助燃性。5、讲解: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氧化反应分为剧烈的氧化反应和缓慢的氧化反应。并举例说明。

6、学生讨论课本第34页图2—7,总结氧气的用途。

(四)总结归纳:用多媒体展示的形式

(五)板书设计

一、 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很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支持物质的燃烧。例如:

(1)碳+氧气 二氧化碳

(2)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 水

(3)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4)硫+氧气 二氧化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