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物素描范文

时间:2023-03-23 13:38: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静物素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静物素描

篇1

学习素描的中学生应该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素描应该从静物写生学起,然后进入风景写生、人物写生。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要想画好素描静物写生应注意掌握以下画法:

一、观察与分析阶段

作画前,首先要对所描绘的静物作全面的观察和分析:静物是由哪几个立方体组成的,它们的透视比例如何,每个立方体中哪些面是受光的,哪些面是背光的,哪些面是明暗交界线,以及哪里是高光,哪里是反光,哪里是投影,它们的关系如何,怎样处理,怎样表现,画面才能达到最佳艺术效果。“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作为静物写生,站的角度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内容也不同。静物写生,与光的照射角度也有很大关系。教师要告诉学生不要急于作画,要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细致观察,使静物立体展现在自己心中,做到心中有数。只有所描绘的静物形象出现在自己的脑海中,学生才能下笔有深浅,入笔有策略。总之,观察和分析是画好静物的前提,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从最基本的方法入手,循序渐进,而只有考虑以上几点,才能做到胸有成竹而不致于盲目下笔。

二、构图与打轮廓阶段

构图:将静物观察、分析完后,便把对象合理地排列和组合在画面上。构图中,物体的安排和布局要做到生动而有情趣,既变化而又和谐。一般正确的构图方法是:景物的大小要适中,主要物体要突出;两边空间要大致均衡,但不能完全相等,下面空间要比上面的空间大些;注意物体大与小、高与低、黑与白的对比与相对均衡,注意线条的曲与直、繁与简的韵律、节奏。

打轮廓:1.用点定出静物最高、最低、最左、最右的位置,注意留出一定衬布与空间。2.用直线轻轻地把以上各点连接起来,把整个静物简化成为一个几何图形。3.把整体分成若干部分,并根据物体的结构,用直线画出物体的大致形状,即使物体的边线是圆弧形的,也应用直线,用切割角的方法逐步画出它的轮廓曲线。画时要注意比例、对称、中轴线、斜线与重心等。

三、几何造型与结构造型阶段

物体大的基本形确定后,便可转入具体造型阶段,把每个物体的基本形体分析并画出方体或球体的几何形,进行物体的结构分析,运用透视原理,由表及里,把物体的骨架结构具体、深刻地描绘出来。这样,能使我们对物体造型的本质的把握有所帮助,为下一步深入刻画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大体刻画阶段

如果追求结构素描,应排除明暗的因素,把线作为自始至终的表现手段。将结构、透视、比例进一步深化。把影响整体结构的部分舍去,把看见的部分与被遮盖的部分连接起来,充分展现物体的构架本质。画大体明暗时,可以从明暗交界线画起,先画暗部,留出亮部。画暗部时,开始线条要长些,从物体的暗部到投影以及较暗的背景一起画,这样气韵连贯。然后再画出暗部的不同的调子,靠近交界线的调子应重些。

五、深入绘画与整体调整阶段

1.结构素描的深入刻画:深刻表现物体的结构,细致地表现出物体的特征细节。充分发挥线条的表现力,线条要讲究强弱、粗细、疏密变化,以及表达意境、情趣等等。

2.明暗素描的深入刻画:从整体出发,深入观察,反复比较,精心深入地描绘物体的立体感、明暗变化、质量感和空间感。要运用各种手段来画出丰富的内容,表现深刻动人的效果。最后进行整体调整,从整体关系出发,强调突出主要部分,黑白灰关系明确,主次分明,加强对比,加强艺术感染力,同时,还应对对象进行必要的提炼、夸张,从而达到尽善尽美。

阿思海姆在其杰出的著作《视觉思维》中有几段话很是值得我们深思:

“艺术是人类取得活动空间的基本手段,产生于人类理解自身和理解他生存的世界的需要”。

“艺术不管作为一种目的还是作为一种手段都是与科学相当接近的。”

“一旦我们认识到创造性思维在任何一个认识领域都是知觉思维,艺术在普通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便变得十分明显了。”

篇2

自从上个世纪初素描传入我国,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实践和体会,人们日益地把素描作为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来看,并把它作为高中阶段的基础课。如果说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那么静物素描写生更是造型基础训练的“入门课程”。它的目的是在写生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利用黑、白、灰关系或者是利用结构描绘物体的各种技法,训练人眼睛的准确性和手的果断性,提高准确地抓住形体比例的技能以及对物体的空间、质感的把握能力。素描基础教学最主要的最根本的是解决造型和结构,如果这个主要问题解决不好,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举步艰难,遇到几乎是难以克服的困难,而这恰恰又是在教学中最常遇到的问题。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遵循素描教育的规律去研究、掌握它,在工作中正确地运用它。

现在的学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普遍存在着美术基础差,对形的把握能力弱,对结构缺乏认识,学习主动性较差等问题,但是个体的程度又不一,表现的方式各有差异。如2002年暑假开学,我接手高二美术特长班的专业教学。当时,学生的情况是刚开学,暑期经过15天的几何形体训练,但学生普遍基础较差,有些甚至一点也不会画。这个学期一共有近20个周的学习时间,而学校安排的课时是一周12课时,时间很少,于是我就分层次教学:1~8周(几何体静物组合结构素描)、9~10周(静物素描临摹)、11~13周(静物素描写生,主要要求形体结构准确,会找大的明暗关系,增加难度)、14~20周(提高要求,部分同学半开静物素描,进行深入塑造)。每天安排半小时的速写。第13和20周分别进行静物素描的考试。应该说经过暑期的几何体训练,在这样的基础上这样的教学安排是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的。

但学生的具体情况差异很大,必须单一辅导。于是我就把静物进行分解,几何体是绘画的基础之基础。任何复杂的物体都可分解成简单的几何体去表现它。这样在教学中碰到难题,学生就可以根据掌握的几何体,把它归纳到几何形体中去,这样就容易抓准形体结构,理解了结构就容易掌握物体的塑造了。也有一些同学基础好一些,有几位同学还具备了一定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我一开始安排了静物写生,甚至提前安排他们画石膏五官模型的写生。这样,摆上几组难易程度不同的写生对象,使程度不一的学生能根据自身的情况有所选择。在讲授中主要讲了素描教学的一些基本法则,及这张作业的主要教学要求,根据情况我再进行范画示范,让学生对静物素描有直观的认识,更容易掌握绘画技法。我把这学期20周课时的素描课分成了若干教学单元,由浅入深,一个教学单元解决一个大的问题,要求非常干脆明确。如第一张作业就要求重点解决画面的构图、透视和“形”的问题;时间可以不限制,单形体必须准确,可以把线条轻重、画面虚实等素描中的一些要素放一放,待以后解决。并在课堂上通过大量的个别辅导,结合示范讲解及具体问题的分析,反复强调教学要求,把普遍存在的问题,用具体的方式提出,帮助其加以理解。其实这样的训练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还有在开始阶段的时候,学生由于基础差,画面上暴露的问题较多,画面进展的很不理想。如,刚开始时,有的同学不会起稿;有的同学构图起稿很草率、随意;有的同学在对写生对象的观察上,缺乏整体观念。很多同学在画面上表现出用笔生疏、构图零乱、松散、没空间感、构图不美的现象,更主要的是“形”的问题很突出,比例、透视严重不准。有些同学由此而影响了信心,使学习积极性下降,不愿意学,有的同学甚至退出美术班。此时,对这些现象,需要的是和同学一起去找出问题,耐心地去帮助解决,并对他们画面上的一些好的因素加以肯定,而切不可嘲讽打击。当时,班上有位同学造型能力较弱,缺乏基本的练习,作画时不假思索地拿起笔就画,在构图上、比例上反复很大,很难达到基本的要求。但他又有个优点,用笔大胆、线条有力,在画面感觉上很大方。这时,在解决他不足的同时,鼓励不丢掉自己的特点。一个单元结束,在下一个教学单元时,我又提出一个新的“重点”问题,围绕它重点解决,如:学生的观察不细、理解及认识能力不足,在画面上表现出来就是“简单、苍白”,这时要求学生先不要急于去画,首先在观察、理解上下功夫,要充分深入地去认识对象,从内在结构上去了解,结合外在形象特征,把这二者有机地联系起来,在把握住“形”的基础上,多做“加法”,只有主观上认识到了,才能在画面上表现出来。

在具体教学中结合课程设置分阶段地向学生讲解素描中的一些概念和要求。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和其他著名画家的理论,我归纳为:线条、形体、结构、明暗、空间、质感、效果。

(一)线条

在线条讲解中理解色交界线、面交界线、外边线、轮廓线等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用线条造型。比如用线条来画物体,首先对物体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可以用线条结成网和结成面的方法来表示物体体面结构的转折关系。当一个面转到一定程度,那个面就成为一条线,也就是线条可以表现体面关系。用一根线表示出其面的关系就应该在这根线的头尾用心刻画,同时注意线条的穿插关系和线条的轻重变化。另外,通过指导欣赏一些用线造型的作品和透明物体的写生去感受它。

(二)形体

形体就是物体的轮廓线。掌握形与形的比例、体块与转折细节等。掌握形的比例的几种基本校正法:A、垂直线与水平线的校正法。B、斜线校正法。C、点的校正法。D、对比校正法等。把各种形体分解归纳成几种比较简单的几何形体。

(三)结构

结构即物体的骨架, 物体的结构也可理解成物体的构造。利用线条的穿插、轻重去表现形体、前后、虚实。用水平线、垂直线、中轴线、斜线、切线以及曲线等分析手段来表现出物体的结构关系。

(四)明暗

物体受光以后出现的明暗关系,要掌握明暗的形成、明暗五调子、明暗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法等。要求学生在作画时,在涂明暗调子的过程中始终树立形体结构的观念。

(五)空间

静物素描就是要求学生绘画时在一维空间的纸面上表现物体的三维空间。让学生理解实空间和虚空间,注意物体边缘线的处理,物体投影的处理,注意从明到暗或从暗到明的转折处,此处是关键点,起到表现体积和空间的作用。空间的一般表现法:前实后虚,主实次虚, 互相衬托。

(六)质感

篇3

2、然后画大形,包括投影的形状,明暗交界线的位置。

3、画第一遍调子,把所有的暗面都铺一遍。

4、第二遍调子加重明暗交界线,投影加深。

5、把投影深入刻画,加重,注意虚实变化。

6、把药瓶和石膏的明暗交界线深入刻画,明暗交界线强调加重,要保持黑白灰的层次分明。

篇4

关键词:美术教学 静物素描 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237-01

1 目前中等专业学校美术教学中,基本技能训练不到位情况突出的原因

在美术教学中,静物素描是基本技能训练。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美术基础相对薄弱,加强静物素描这一基本技能训练更为必要。笔者认为目前中等专业学校美术教学中基本技能训练不到位的情况是比较突出的,仔细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其一,学生绘画基础差。笔者对中专一年级的新生进行了一次绘画水平的测试,方法是让他们自选一个比较简单的静物进行结构写生。写生结果,从画面不难看出:构图不合理,线条不流畅,造型不准确的现象是十分严重的。能够比较好地表现物体形体结构的同学为数不多。这些都充分说明绘画训练不到位的情况是普遍的。

其二,学生对完成绘画练习的态度差。由于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着重从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出发,训练不得法,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而造成学习在练习时出现厌做、不做或抱应付态度,从而使学生绘画训练达不到理想效果。

2 改善目前中等专业学校美术教学中基本技能训练不到位情况的途径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应引起我们广大美术教师的重视,也值得我们进一步地探讨和研究。

笔者认为:静物素描教学必须立足于绘画基本功训练,坚持从基础抓起,在“认真”两字上下功夫。着力抓构图、透视、线条、造型、明暗的表现。相对来说,一年级以抓好形体结构训练为主;二年级应主要抓好明暗调子的训练;三年级重点进行整体效果训练。按过程、按步骤、按方法进行三大阶段的训练。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这三大阶段的训练方法。

第一阶段,认真抓好形体结构训练。利用线条表现物体形体结构应从一年级抓起。画准形体结构,这是画好静物素描的基础,也是绘画的第一关。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这其中的形体结构的训练也可以说是绘画教学中的第一楼吧。因此要培养学生运用多种训练手段,来提高对形体结构的表现能力。

要提高学生对静物画形体结构的训练水平,首先应从观察训练入手。在进行形体结构训练教学中,首要问题不是教学生怎么画,而是教他们怎样看。也就是说,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静物进行观察、分析和理解。如在《静物写生——线条表现的彩陶器物》这个内容里,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彩陶的构成部分和彩陶的形体比例关系。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比较,很容易得出:彩陶构成是由陶口、陶身、陶底、陶柄构成;它们之间比例关系分别是:彩陶最宽度是陶身宽度的2/3,陶口与陶底的宽度又是总高度的1/3,同时又是陶身宽度的1/2。学生通过观察训练把握了彩陶比例关系,从而对表现形体结构,就会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为造型能力表现打下一定基础。

其次,要注意构图能力训练。构图是画面结构的总体,是指形象之间的整体关系,是思想性、艺术性的体现。因此,教师应启发学生重视构图知识的学习和构图能力的训练。在《构图基础知识——静物画的构图》一课教学中,笔者用纸板做好几个物体的平面图形,在画框大小尺寸不变的情况下,拼贴出各种不同的纸板模型,来演示构图原理,并让学生动手进行操作训练,体会单个物体的构图“大小适中”的合理性。

最后谈谈线条表现形体结构的训练。观察物体是绘画的前提,表现物体则是绘画的关键。在强调学生用线条形体结构训练的同时,也要讲究训练的方法。例如,画圆球的轮廓时,应先把它理解成一个方形体,逐渐把其四个角削圆,最后形成圆的轮廓。而不是顺着圆的边缘线一次画成,这样,既难将圆的轮廓表达准确,线条也容易显得呆板。教师通过正确讲解、演示以及引导,使学生在训练中起到事半功倍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对绘画产生兴趣,避免学生厌画或不画的情况。

第二阶段,抓明暗调子的训练。素描基础训练的技术性很强,需要艰苦的劳动、刻苦磨练、反复的实践才能掌握它。但如果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作指导,路子不对头,就不会收到显著的效果。在素描静物实践训练过程中,除了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还要注意明暗调子基本技能的训练。明暗调子是用线条来塑造的。因此,教师应强调学生加强线条的训练。笔者在《明暗表现物体》一课教学中,让学生自己着手进行线条训练,通过反复练习,从而总结出用线的一些规律:用力越轻色调越浅,用力越重色调越深。通过实践得出用线规律的教学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第三阶段,抓画面个性的训练。画面修改能力的训练,是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关键。在写生课教学中,集中评讲画面修改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以往一般都是由学生唱独角戏,自行修改自己的习作。为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笔者改变习惯做法。在素描作业画面修改训练评讲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修改训练。要求每个学生对自己和同学的作业展开讨论,从观察方法、表现方法、构图、形体、质感、空间感等方面对每张作业作具体分析、研究,然后小组交叉集中讨论,允许学生表达相反的意见、甚至辩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论的积极性,然后教师再作总结性讲评,把握正确导向,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学得主动,容易认清自己画面的优缺点,改起画来就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训练的主体意识增强了。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个性审美标准,又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篇5

    附中专业的基础教学是沿袭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展开的,立足于传统具象写实的原则。进行造型规律,形式规律的探索、研究与教学。引导学生以对客观物象的研究作为素描入门之本。譬如在素描静物教学中,以几何形体作业作为素描学习的开始。使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体积、结构和在空间中的透视原理,以及几何形体的普遍意义在其他物体上的反映;引导学生由摹写过渡到造型语言的思考和把握。在静物素描的教学中,我们以线性结构素描,色调素描及多种对比关系与表现列为教学单元,分别展开教学。

    一、线性结构素描。

    用线条的方式观察和表现客观自然物象的结构特征。对物象内在构造上加以理性分析,以达到对物象的深刻认识;进而从形体结构中感悟骨架结构、空间构成,提炼线条自身的美感形式。线性结构素描教学侧重于透视法则的掌握,合理的结构分析,和画面的有序组织这三方面的把握。

    1、透视法则的掌握。其要点是使学生明白平行透视(一点透视),余角透视(二点透视)的基本规律;并通过石膏几何体的反复描摹加以理解。为了清晰地把握物体的透视,并准确地掌握角度、比例,应把看不见的部分(虚体)也画出来,让学生明白圆柱体、圆锥体是由长方体“切割”变化而来。

    2、合理的结构分析。结构是构成形体的各种体块的组合连接关系。物体结构分骨架型、积量型两种类型。素描学习中应引导学生从物体绪构方面去认识,在构造上去把握,本质地把握其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从而达到掌握素描表现的深刻性。

    3、画面的有序组织。即画面的构成因素,“通过圆柱、球体、圆锥来表现自然,把一切都放到透视里去……”塞尚的观点是从自然法则中用几何形式去发现有序结构的绘画形式,也就是运用归纳法,整体地去观察和认识客观自然世界。静物素描教学中遵循此法,要求同学从物象中的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以及物象之间的组合关系,物象与背景的生存关系,对布纹进行有意味的主观取舍,从而构成画面一个有序的整体。

    二、色调素描。

    用明暗塑造的方法,概括表现出客观物象的三大面、五大调,以达到光影真实,具立体感的视觉效果。这也就是我们通常称之为全因素素描。在色调素描课题训练中,应加强光影与黑白意识,关注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以及增强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

    1、光影与黑白意识。光影产生明暗,明暗构成黑‘白,它是构成完整视觉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光影是我们知觉空间中最重要的标志物;明暗是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结构的反映;物体本质结构,决定了物体明暗值的变化,而物体的形状和它本质结构又不随光线的变动而变化。由明暗而产生黑与白,要引导学生关注物体与背景的正负空间,以及物体明暗生成画面的黑白构成关系。其中关于黑白中心的关注、黑白对比与节奏、黑白分割与衔接、黑白灰布局、黑白基调等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2、明暗色调的变化的节奏规律。整体地观察与表现应贯穿于作画的始终。在进行明暗深入的过程中,要同学意识到亮部与亮部之间,暗部与暗部之间,中间色之间,通过入的视觉所产生的有节奏感的渐变规律。通俗地讲,物象最亮、最暗之处,只有一处;其它次亮、再次亮……依次递减,从而产生色素调子有秩序的变化规律。

    3、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体积感与空间感,是整个素描训练过程的追求目标之一,也是素描观念的直接体现。既要有整体的体积,又要有细节的体积。作画前,首先要分析形与体的关系,关注形体结构线,转折点;注意形体的起伏变化,外形与明暗交界线的变化,与形体的起伏变化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整体体积的意义就在和透视规律,并服从于画面的整体。

    三、多种对比关系与表现。

    具体地说,就是物体本身的材质、造型、色度在具体环境中产生各种对比关系的观察和表现。在多种对比关系练习中,我们抓住从质感表现,对比意识,艺术处理这三点来展开并实施教学。

    1、质感表现。物体本身的材质所形成的物理表象,其重要性在于它表面的纹理组织。如玻璃制品、金属器皿、木材、皮毛、粗陶、花卉等制品,在视觉和触觉之间形成平滑或粗糙、坚硬或松软、干涩或湿润各自不同的视觉感受。如何表现观者内心感受呢?要观察物体纹理的规则:是紊乱的、粗糙的还是细腻的。这是表现的突破口。通过线条有序的排列、或揉擦或涂抹,或点、刮等多种手段去摸拟纹理的质感,从而达到视觉的真实感受。

    2、对比意识。线条本身的粗细、长短、曲折、图形的大小、方圆、正负、明暗的黑白、强弱、色彩的冷与暖、红与绿,以及物质材料所形成的坚硬与松软、平滑与粗糙、干涩与湿润,等等,均会产生两极相压的对比。对比形成反差,反差生成视觉束激。在静物素描教学训练中,运用反差对比,可达到生动、活泼、丰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审美感受。

篇6

在静物素描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把握结构素描的方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透视原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积极掌握静态素描的教学方法。

一、提升学生静物素描的整体意识

在素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整体意识会影响整幅作品的效果和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整体意识是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具体要求。如果学生不具备整体意识,在观察的过程中只注重局部,甚至注意力一直局限于细微的地方,很容易产生因小失大的现象,甚至造成整体构图混乱、失真,作品也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水平。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刚接触素描的学生中,所以,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在观察静物时把握整体的画面,注重整体的形态和气质。

比如说,在以瓷器作为素描对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瓷器各部分的比例以及整体的构成情况,让学生对瓷器各个部分的大小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比例有基本的认识。例如,瓶口的宽度是瓶身的二分之一,瓶身的宽度是瓶高的三分之一等等。再如,在以水果为素描对象时,除了关注水果之间的比例外,还要关注水果与果盘之间的比例。这样的观察不仅能够让学生在下笔之前对素描有一个整体认识,也为学生在细节方面的构造提供了基础。

二、提高学生结构素描的水平

结构素描是要勾勒出静态素描对象基本的形体结构,也是为学生在静物素描过程中打下的基础,是学生将感性认识转化成理性认识关键的一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学生在结构素描方面的培养和练习,提升结构素描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结构分析格外重要,所以在高中美术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多注重学生对图形结构方面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图形的形状、结构,为静物素描提供基础。简单地说,就是要引导学生对体型进行观察,要将复杂的图像转化成简单的线条,再让这些线条构成图案,以点成线、以线成面,最终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学生的结构素描是提升素描创造能力的关键,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思想进行积极的引导,增强他们对不同形象之间整体结构关系的认识,在艺术方面有自己的理解及感悟。

三、灵活运用素描中的透视原理

在素描过程中,除了整体意识和结构素描外,透视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透视是素描过程中制造空间感的主要方法,运用黑、白、灰三种颜色画出相应的空间和色调气氛。对于刚接触素描学习的学生来说,透视的准确决定着造型的准确。透视的缩型变化是让图形在同一平面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的关键,透视的明暗远近和近实远虚等手段将空间感展现得更为彻底。

四、静物素描教学方法的运用

篇7

专业加试类别及考试科目

类别

专业名称

学制

学习形式

办学

层次

考试科目

音乐类

音乐学

5年

业余

高起本

视唱;声乐键盘器乐任选其一

表演类

舞蹈编导

基本功、自选舞一段

美术类

美术学

素描静物、色彩静物

艺术设计

素描静物、色彩静物

动画

素描静物、色彩静物

表演类

音乐教育

2.5年

业余

高起专

视唱;声乐键盘器乐任选其一

音乐表演

视唱;声乐键盘器乐任选其一

舞蹈表演

基本功、自选舞一段

服装表演

基本功、自选舞一段

影视表演

基本功、自选舞一段

戏曲表演

基本功、自选舞一段

美术类

美术教育

素描静物、色彩静物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

素描静物、色彩静物

环境艺术设计

素描静物、色彩静物

电脑艺术设计

素描静物、色彩静物

人物形象设计

素描静物、色彩静物

装潢艺术设计

素描静物、色彩静物

广告设计与制作

素描静物、色彩静物

影视动画

素描静物、色彩静物

动漫设计与制作

素描静物、色彩静物

服装设计

素描静物、色彩静物

摄影类

摄影摄像技术

摄影基础知识、素描静物

篇8

关键词:构成;意识;设计素描

全因素素描、设计素描,这两类以不同思维模式为指导的基础素描,是高校艺术教学工作开展的重点基础课。但我们看到,许多刚开始学习艺术设计的学生,在经过入学前长时间的全因素素描训练后,一旦开始创作设计素描,往往有一种找不到头绪、从新起步的感受。这是因为,在考前阶段,学生接触的全因素素描,大都强调的是对客观事物的忠实描写,牢牢树立了“写实”的惯性思维,久而久之,忽视了自我主观感受的表达,对入学后开展设计课程有很大的影响和限制。而设计素描,恰恰成为写实思维模式向主观创造性思维转变的关键过程。在这里设计素描的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模式的培养,开发学生艺术创造潜能,为以后设计专业课程的开展指引正确的方向。

那么,如何实现学生思维模式的转变?开展设计素描的最终目的是设计,在设计素描这门基础课教学中,以往先是开展注重结构的设计素描,让学生自发的“悟”出设计思维跟以往全因素素描思维模式的不同,之后再依次开展三大构成的训练课程。在这种教学模式中的学生,有的领悟快,有的却始终迷失在设计思维转化的过程里,往往影响了以后一些课程的开展。我们这教学中不妨反其道而行之,直接以设计的艺术法则为基础,以素描作为这些法则的载体来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能够很快用自觉的意识领会“构成”,进而明确的区分出进入大学后专业课的学习方向,能够积极地投入到专业的学习中,省却了学生们从高考学习向高校学习的漫长转变过程。艺术设计最基本的法则是“三大构成”,我们就用“三大构成”中最基础的法则来指导设计素描。这样一来,设计素描就能依照系统而科学的理论指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循序渐进中理解“设计”,达到思维能力、造型能力、创造意识普遍增强,在完成设计素描课程教学目的的同时,也为后续的设计专业课程深入开展做铺垫。

1以“构成”的造型元素重塑物象

在注重创造形态的构成中,无论是体现黑白关系的平面构成、还是体现空间关系的立体构成,都提倡通过观察把握典型特征,促成由具象到抽象的提炼和转化,把物象抽象归纳为:点、线、面、体等造型元素。在课程开展初期,学生确立了点、线、面的概括能力后,引导学生学会认识和使用构成中的造型原则,来重塑物象的造型,最后到达理想的画面形态。

1.1解构与重构

这一部分通过静物写生的方式来训练。“形”是物象外在的形状和特征,“结构”结构是物象内部的转折和构造。不同的结构决定不同的外部造型。所以结构是需要学生深入分析和探解的,并不是直观的。

第一阶段,在静物写生过程中,并不要求学生将静物画的“像”,而是注重分析静物内部各结构之间的排列组合关系,找出里面关键的、有特征的组成部分。在这个阶段注重研究和分析,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解析静物结构、反复强调静物的特征,能够渐渐抛弃原来只看光影的习惯,学会多层次、多角度解析物象造型,深入静物内部研究,比较透彻的分析出静物构造,进而能够分解出静物的结构,培养“解构”静物的能力。这一阶段最终目的是要求通过分析和刻画看得见的外在形态,来帮助学生理解看不见的内部结构,使学生可以随意分解静物的各个部分。

第二阶段,在解构静物的基础上,通过对静物的剖析和拆解,选取有鲜明特征的部分,用重叠、罗列、融合等方法,重新构造出新的造型,这就是“重构”的训练。这一阶段,要求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可以把同一类型的静物拆分再重组,合,也可以把不同类型的静物嫁接组合,以打破学生原有的造型定势,产生新的形态。这一过程,不容易放开思路去联想,还是应该注重构思小稿的联系,要求每个造型绘制三个方案出来,最后选择一个最佳方案作为素描作品的主要造型。

通过这两个阶段的联系,学生就能用新的眼光对待自己作品,也能引起学生更多的积极性来刻画自己感兴趣的静物,从原有的物象中发现新的造型,利于发散性的形成,避免了学生盲目写生的情况。

1.2形的平面化

在学生全因素素描的学习中,养成了学生利用光影等手段,尽可能塑造物象立体感的惯性思维,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要想摆脱原有的造型方式,创造出新的造型,不妨把静物写生变成平面化写生的过程,把静物有特征的部分单纯化,简化形状之间的穿插组合,将立体的静物,压缩在有限的几个层次上,更有利于静物特征的突出。

这一造型方法,要求学生灵活的处理不同的形状,把丰富的造型压缩简化,以形成新的形态,这更要求学生的创造能力,在纷繁复杂的写生过程中学会分析和取舍,让思维扩散。同一个物体,在不同学生的平面化处理后,会形成不同的新造型,互相交流学习后,同学们的造型能力会有明显进步,思路也更加开阔,画面也更加生动和放松。如图,静物设计素描中采取了平面化的造型语言,同时也模糊了空间感。

1.3肌理的变换

肌理是素描中一直都很注重的因素,现代设计中,材质在科技的带动下也越来越影响艺术设计。设计素描中写生中,围绕着不同肌理特征的材料,形成了不同的视觉感受,启发学生从原有的自然物象中选取有质感、有肌理美的静物,嫁接到完全不同类型的物体上,形成不同以往的视觉心理感受。

这一造型方法要求学生准备多种材质的个人物品,如金属类的手机、mp3、钢笔;织物类的棉布衣物、缎面衣物、毛衣、皮毛衣领;塑料类的饮料瓶、眼镜;木制品类的课桌、画板等物品,对照所摆出的静物,“移花接木”式的转换肌理效果,引导学生关注材料,关注材料的视觉效果。通过挖掘材料在质感和肌理上的感染力,把肌理也作为一种表达方式,使原有的物象造型与转化肌理后的新造型一并存在,使肌理感的刻画避免原来无参照物、呆板的情况,激发学生对比、嫁接的想象力,扩展设计素描造型方式。

2以“构成”的美学法则塑造画面气氛

通过前期利用构成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在造型上的创新能力,学生已基本摆脱全因素素描的禁锢,能够创造出符合视觉习惯的新造型。但素描绘画讲求整体布局和画面氛围的营造,这就需要教师在构成造型原则基础上,再更深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构成的美学法则,学会运用“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稳定与轻巧”等构成法则,来表达设计素描作品的情感,最终把握好画面的气氛。

2.1空间的创构

空间感在画面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夸张的空间感可以增加透视或增加物体的真实性,虚幻的空间感可增加画面的趣味性。充分运用构成的美学法则,调动画面体积感、量感和空间感,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

在练习中,可以要求学生以教室或者教学楼为空间单位,进行多角度空间的混合和多类型空间混合表现的手法:使同一空间不同角度的取景共同组织在一幅画面当中、平面空间和立体空间共同组织在同一幅画面当中。这样一来,空间中的透视、光影因素都进入到画面当中来,就需要学生协调好各种因素对画面的烘托作用,作品也因这些因素显得更加丰富和有感染力。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每个学生关注的空间感是不同的,可以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将自己感兴趣的三维空间中增加平面化的物体或者添加进有漂浮感的物体,从而产生透视或体量上的视错觉,以此营造画面的氛围,使学生在空间这一研究领域寻求到设计性和趣味性,最终领悟到一个全新的空间观念。

2.2意象的表达方式

对客观物象的刻画是基于写生联系得来的,对虚拟世界的描画就要通过意象的表达方式。在观察和研究客观物象的特征后,通过联想、想象,营造出梦幻般的世界,从而培养学生德意象创造能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学生的主观意念。

在练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反向思维、发散思维,把不同特征、不同时空、不同动态的物象构成画面。这种表达方式在摄影作品和电影作品中多有出现,可以鼓励学生受优秀的摄影和电影作品启发,让学生在设计素描中也当一回“导演”,调动各种可用的因素,整合成一幅作品。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画面氛围的营造始终是一个难点,学生要么找不到合适的主题,要么有强烈的情感却表达不到位。在这时,可以将学生分组,将相似主题的学生分为同一组,互相探讨和启发,能够把几名同学间共同的诉求表达到理想的状态。将找不到合适主题或者表达吃力的学生贯穿在里面,有利于优秀的带动落后的,共同进步。

3结束语

设计素描是一项综合性、创新性的课程,需要调动学生主动创造的思维,树立构成的意识,在趣味性的课程中体会“设计”的内涵,避免被动的、枯燥的学习。只有这样,设计素描才能真正的担当起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的重任,才能使学生有充分的能力投入到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中。

参考文献:

[1] 刘刚,史国强.素描[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3.

[2] 张会元.素描教学[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93.

[3] 周至禹.形态表象研究[M].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

篇9

(一)科学技术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空前繁荣。数码相机、计算机已经走进普通百姓家庭,把图像转化成数字图像,成为非常便捷的工作。这就为数字图像技术在基础素描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了可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图像技术的功能也日益强大,图像编辑功能便捷、迅速地处理画面,为数字图像技术在基础美术素描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奠定物质基础

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带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在城市中基本得到普及,为数字图像技术在基础素描教学中的实施提供了设备保障。

(三)教育部门对中职教育的重视

教育部门对中职教育的日益重视,给专业教师提供大量的继续教育学习培训的机会,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不断更新和提高,为数字图像技术在基础素描教学中的实施提供了师资力量。

二、数字图像技术在中职造型基础素描教学中的实施运用

笔者以数字图像技术在素描几何形体、静物构图环节中的运用为例。

(一)数字图像技术在静物的合理组合搭配构图中的运用

1.教学实践准备

教师可收集静物数字图像素材。获得数字图像静物素材的渠道比较广泛,可根据需要拍摄,也可通过网络下载等方式获得丰富的数字图像静物素材用于构图知识的教学。还可收集各种类型的静物素材:器皿类(玻璃、陶瓷、金属等)、瓜果蔬菜类、文化用品类、日常生活用品类等,做好图像编辑抠图处理备用。

2.教学实践实施

让学生选取电脑中储存的静物数字图像素材,以自由便捷地进行静物的合理组合搭配构图练习。在便捷的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习静物合理组合搭配的原则,同时融构图形式美法则的知识于其中,以实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由于电脑操作有迅速撤销更改、复制、移动及保存的功能,使得静物的合理组合搭配构图练习,较之传统素描教学中教师讲授构图理论更加直观生动、形式新颖,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教学实践评价

针对学生的构图搭配练习(图1),进行学生间的互评,并结合教师点评以及通过简便的操作,对不理想搭配构图进行修改再构图,巩固构图知识点,达成教学目标。

(二)数字图像技术在起稿构图示范教学中的运用

1.教学实践准备

教学设备准备:电脑、投影仪、电脑手绘板等。写生用具:摆放几组写生静物。

2.教学实践实施

使用电脑手绘板链接电脑、投影仪,教师做电脑手绘板起稿构图示范(图2),全体学生可以通过投影仪直观地观看到教师的整个起稿构图过程,避免了传统素描教学分组小范围示范的局限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在观摩学习了教师整个起稿构图示范后,在16开纸上进行多角度的静物写生构图小稿练习,教师做巡回指导。

3.教学实践评价

把学生的写生构图练习当中具有典型性构图问题的作业以及优秀的构图作业放到投影仪上展示出来,通过直观的比较分析加深对构图知识点的理解。

(三)数字图像技术在修改不理想构图并进行再构图中的运用

1.教学实践准备

教师把学生存在典型构图问题的作业拍成数字照片,运用图像编辑功能进行修改再构图。

2.教学实践实施

图像软件的多项功能,可以对不理想的构图进行修改再构图,由此直观生动地对构图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图像编辑功能中的裁剪、复制、擦除等工具,能够快速解决“空”“偏”“呆板”和“不均衡”等常见的构图问题,并使学生能够非常直观地理解以上问题所在。

3.教学实践评价

教师把经过数字图像处理软件处理后的学生作业与处理前的作业进行比较,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理解自己在构图环节中的问题所在,并且印象深刻(例如图3—图5构图问题调整前后对照)。

三、效果及反思

(一)教学效果

实施数字图像技术的辅助教学,在以下几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1.数字图像技术的辅助教学形式新颖,符合中职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知识点的掌握。

2.数字图像技术的辅助教学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把复杂的概念简单化,以便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吸收。

(二)教学反思

篇10

【关键词】结构素描;光影素描;多种对比关系

在静物素描教学中,以几何形体作业作为素描学习的开始。使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体积、结构和在空间中的透视原理,以及几何形体的普遍意义在其他物体上的反映;引导学生由摹写过渡到造型语言的思考和把握。在静物素描的教学中,我们以线性结构素描、色调素描及多种对比关系来进行教学。

一、结构素描

用线条的方式观察和表现客观自然物象的结构特征。对物象内在构造上加以理性分析,以达到对物象的深刻认识;进而从形体结构中感悟结构、空间,提炼线条自身的美感形式。结构素描教学侧重于透视法则的掌握、合理的结构分析和画面的有序组织这三方面的把握。

(一)透视法则的掌握。其要点是使学生明白平行透视(一点透视)、成角透视(二点透视)的基本规律;并通过石膏几何体的反复描摹加以理解。为了清晰地把握物体的透视,并准确地掌握角度、比例,应把看不见的部分(虚体)也画出来,让学生明白圆柱体、圆锥体是由长方体“切割”变化而来。

(二)合理的结构分析。结构是构成形体的各种体块的组合连接关系。物体结构分骨架型、积量型两种类型。素描学习中应引导学生从物体结构方面去认识,在构造上去把握,本质地把握其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从而达到掌握素描表现的深刻性。

(三)画面的组织。画面的组织即画面的构成因素,“通过圆柱、球体、圆锥来表现自然,把一切都放到透视里去……”塞尚的观点是从自然法则中用几何形式去发现有序结构的绘画形式,也就是运用归纳法,整体地去观察和认识客观自然世界。静物素描教学中遵循此法,要求学生从物象中的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以及物象之间的组合关系,物象与背景的生存关系,对布纹进行有意味的主观取舍,从而构成画面一个有序的整体。

二、光影素描

用明暗塑造的方法,概括表现出客观物象的三大面、五大调,以达到光影真实,达到立体感的视觉效果。这也就是我们通常称之为全因素素描。在色调素描课题训练中,应加强光影与黑白意识,关注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以及增强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

(一)光影与黑白意识。光影产生明暗,明暗构成黑白,它是构成完整视觉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光影是我们知觉空间中最重要的标志物;明暗是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结构的反映;物体本质结构,决定了物体明暗值的变化,而物体的形状和它本质结构又不随光线的变动而变化。由明暗而产生黑与白,要引导学生关注物体与背景的正负空间,以及物体明暗生成画面的黑白构成关系。其中关于黑白中心的关注、黑白对比与节奏、黑白分割与衔接、黑白灰布局、黑白基调等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二)明暗色调的变化的节奏规律。整体地观察与表现应贯穿于作画的始终。在进行明暗深入的过程中,使学生意识到亮部与亮部之间、暗部与暗部之间、中间灰色调之间,通过人的视觉所产生的有节奏感的渐变规律。通俗地讲,物象最亮、最暗之处,只有一处;其他次亮、再次亮……依次递减,从而产生色素调子有秩序的变化规律。

(三)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体积感与空间感,是整个素描训练过程的追求目标之一,也是素描观念的直接体现。既要有整体的体积,又要有细节的体积。作画前,首先要分析形与体的关系,关注形体结构线、转折点;注意形体的起伏变化,外形与明暗交界线的变化,与形体的起伏变化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整体体积的意义就在和透视规律,并服从于画面的整体。

三、多种对比关系与表现

具体地说,就是物体本身的材质、造型、色度在具体环境中产生各种对比关系的观察和表现。在多种对比关系练习中,我们抓住从质感表现、对比意识、艺术处理这三点来展开并实施教学。

(一)质感表现。物体本身的材质所形成的物理表象,其重要性在于它表面的纹理组织。如玻璃制品、金属器皿、木材、皮毛、粗陶、花卉等制品,在视觉和触觉之间形成平滑或粗糙、坚硬或松软、干涩或湿润等各自不同的视觉感受。如何表现作画者的内心感受呢?要观察物体纹理的规则是紊乱的、粗糙的还是细腻的,这是表现的突破口。通过线条有序的排列、或揉擦或涂抹,或点、刮等多种手段去模拟纹理的质感,从而达到视觉的真实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