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的缺点范文

时间:2023-12-22 17:48: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技进步的缺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技进步的缺点

篇1

1、他们都是我的朋友,有着不错的理念和主张进步的履历。

2、科学在发展,社会在进步。

3、他过去是班中的差生,但现在他在进步.

4、希望与广大的新老客户一道共同进步,以谋发展、共创未来!

5、当你追溯文明的进步时,你可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6、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一日千里。

7、老师表扬了小明,因为这次考试他进步了。

8、随着社会的进步,汽车已逐步进入了千家万户.

9、这本书论述了文明的进步。

10、这一切妨碍了他的进步。

11、我今天考完月测了,考得还可以吧,应该会再进步。

12、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总是安危相随、泰否相因,始终都是“反交为用”的。

13、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蕴育了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的新阶段。

篇2

耳聋到了轻、中度时,就有必要配助听器了。当然这也要因人而异,如果所做的工作需要听得很仔细,比如听电话、学生听讲,出现轻度耳聋时就应该马上配助听器,以求在听力方面有所补偿。如果没有下降到干扰语言识别,暂时没有必要用助听器;当听力障碍妨碍了正常生活和语言交流时,戴助听器就十分必要了。

如果听力很差,有可能产生心理障碍。另外,还有安全问题。比如开水壶、压力锅等声音都听不见,这是很危险的,弄不好还会造成火灾。

因此,建议有听力障碍的朋友,最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经济实力,配戴一个合适的助听器。耳聋选择什么类型的助听器最适合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还是先介绍一下助听器的种类吧。

1.体配式助听器。这种助听器产生较早,也为很多人所熟悉。它是在身体上配戴的,外观看起来像一个小收音机,装在上衣口袋里,有导线连接,一个耳(塞)机插在耳朵里。它的优点是价格便宜,电源用5号电池,方便易得,电池寿命长,增益(放大倍数)也大。缺点是体积、重量较大,又有一根线连接,必须要插在口袋中,为穿、脱衣服增加了麻烦。戴着它周围什么声音都能放大,连走路时衣服磨擦的声音也能传到耳朵里,听起来很不舒服。

2.耳背式助听器。耳背式助听器有一个小钩子样的东西把助听器挂在耳背上,通过一根小管子把声音传到耳道中。其优点一是没有连接线,戴起来很方便;二是可以把功率做得较大;三是电池寿命长。缺点是助听器在耳廓的后方,“放弃”了耳廓聚音的功能;老年人戴它常和眼镜腿互相干扰;容易脱落,不适于运动时配戴。

篇3

关键词:建筑;日照;战略;三线城市;大型企业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01

一、日照日建集团公司简介

山东日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原日照市建筑工程总公司)成立于1958年,2002年,改制为有限公司。业务范围涉及土建施工、建筑设计、房地产开发、市政工程、设备安装、消防工程施工、钢结构制作安装、物业管理、装修装饰、建材测试、设备租赁、混凝土生产、高端涂料产销等,具有综合承包大中型工业与民用建设项目的施工能力和承包境外工程、境内国际招标工程及工程劳务人员输出、所需设备、材料出口权。

二、产业环境五力模型分析

1.现有竞争者

日照作为新兴的沿海城市,又有联合国人居奖的称号,这吸引了大量建筑企业涌入。除了本地的建筑企业,如日照兴业建筑工程公司、日照永发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日照港建工程有限公司等这些同行业相近规模的企业外,还有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这样的大型国有建筑公司进入日照建筑市场。竞争对手数量多,实力强,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激烈。

2.购买者

由于建筑企业提供的产品都是质量相近的,所以,顾客就会在同样的条件下选择价格较低的公司,这样就造成了顾客的讨价还价能力较强,建筑企业在跟顾客的讨价中处于劣势。这对建筑企业来说是个威胁。只能通过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案,降低施工成本来给顾客提供更低的价格。而降低施工成本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施工工程的质量,这又与日建公司质量至上的施工理念相违背。

3.供应者

供应者主要是各种建材的供应者。由于建材的替代性很强,其次建材的更新换代很快,最后利润空间大的建材很快会有大量的资金涌入,使得该种建材的价格很快回落,所以在跟供应者的讨价还价中,建筑企业会处于有利的地位。

4.替代品

建筑业是不存在替代品的,更替主要是因为科技进步使得建筑的形式发生了变化。比如建筑结构形式的改变,比如隧道取代盘山公路等等。但是这种替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科技进步造成的,是一个潜在的威胁。所以,建筑企业要密切关注科技的进步,要跟上科技进步的步伐,否则这一技术更替的潜在威胁会真正威胁到企业的存亡。

5.潜在进入者

日照作为海滨旅游城市近年来市政及房产行业方面的建设势头迅猛发展,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的目光,已有一些颇具规模的建筑企业进驻日照,但日照的建筑市场并没有饱和,肯定会有更多的有实力的建筑企业涌入日照市场。

三、SWOT分析及战略

1.Strength

(1)机制灵活,适应市场能力强,讲究实效性;(2)三线城市人力资源成本较低;(3)产权明晰,利益目标明确,有合理的监督和约束制度。

2.Weakness

规模比国有大型企业略显不足,抗风险的能力需要加强,资质还需强化,技术实力有待进一步充实。

3.Opportunity

(1)加入WTO后,中国建筑企业在海外的建设机会不断增多;(2)经过多年市场经济的经验积累,国家的经济机构日趋完善。

4.Threat

(1)行业内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日益变小;(2)行业发展速度过快,无序竞争明显;(3)人才流失加剧,高素质人才缺乏;(4)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生产原料价格波大。

四、战略及具体实施

1.人才发掘和培养

企业的发展以人为本,一项好的技术或者雄厚的资金实力给予一个企业的推动力远不如一个优秀的团队给与企业发展的推动力大。所以企业的人才战略应该成为一个企业的战略规划中的核心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情况很大程度的决定了一个企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轨迹。因此,日建集团公司在今后的发展中应以开放的态度来接纳人才,给予本公司员工充足的发展空间,使员工能在企业中得到发展,任人唯贤,减少人才的流失,并吸引行业内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公司团队。

2.企业文化建设

一个能长远发展的企业,必定会有极具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有两个方向必须得到重视。首先是学习型企业,在公司能鼓励员工学习和创新,员工的不断进步也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二是团队型企业,在公司内营造“家”的氛围,首先能让员工自觉的努力工作,其次可以加强团队凝聚力,强化员工的团队协作能力。

3.建设特色企业

本地建筑企业要彰显特色。围绕增强和拓展建筑市场服务功能的目标,坚持自我发展与“借船出海”的良性互动,主动与中字号大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实施强强联合、互相驱动,做到优势互补、各显其能、各得其所、协调发展。

本文先对日建集团当前经营情况作出分析,从企业内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用SWOT方式分析了日照建设集团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结合当今主流策略,详细分析了日建在策略指导下的不足与缺点。最后给出了在企业战略方面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小乔治·斯托尔克,等.企业成长战略[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1999.

篇4

关键词:铁路运输专业;就业;实践教学方法改革

引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适用于所有的行业,与之相对应的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对高等院校为各行各业提供的人才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其中,我国铁路在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和行车组织方法与自主研发、培养人才相结合的过程中,成功跻身于世界铁路发展的前沿,然而在铁路交通运输市场前景越发欣欣向荣时,对大量人才的需求也越发紧迫,这一需求给铁路运输专业的教学带来了一定压力。然而,在实际的铁路交通运输专业的教学中,尚且存在着教学与实际脱离,教学盲目崇拜“灌输式”等不注重实践能力的模式,为改变这一现状以更好地满足满足铁路交通运输业对大量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中职院校要对铁路交通运输专业的课程尤其是实践课程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改革、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1中职院校铁路交通运输专业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对教育、人才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与我国教育行业整体水平的进步,我国中职院校铁路交通运输专业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一定水平的进步,然而受到内外综合因素的影响,我国中职院校交通铁路运输专业教学在实践教学方面还是存在相当大程度的不足的。其中,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内因是:铁路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不全面与铁路交通运输专业教学理论不完善。铁路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不全面的体现:当我们阅读相关调查资料时不难看到,在铁路交通运输教学实践课程中,教师对于新技术的讲解往往由于了解不深入或缺乏合适讲解展示的的模型而只能空谈,例如在教材与教案中对具有给列车供电这一新功能的新型客运机车缺乏介绍,只是一带而过;由于场地规模受限,在进行高速铁路的场地布置、调度指挥和行车组织等教学时缺少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法导致相关教学只能走过场;在涉及到客运的知识方面上,因为不能及时有效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获得实践支持而不能对动车组旅客运输进行系统组织观摩与学习。这些事例从各方面表现出:铁路交通运输专业的在实践教学内容上不够全面,尤其是不能跟上技术进步的脚步,从师资上就对新技术缺乏认识。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在铁路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不健全、系统规划缺失、新技术的引进上存在漏洞这一不容乐观的结论。

铁路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理论主要在三个方面不完善:一,在教学模式上,铁路运输专业教学受教学设备体型、重量相对较大,以致移动不便无法的制约,在更多的时候只能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发展性教学的设置与开展相对较少。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学内容无论是否需要见到实物来确定原理也只能以结论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教学模式因为没有遵循理论需从实践中概括总结的教学和认知规律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学生的认识能力不足;二,在进行理论教学时过渡重视系统性而导致重点缺失,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是往往将追求系统性教学效果作为教学目标,反而在教学重难点设计方面模糊不清,没有具体把握,这样的教学设计会导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授课缺乏目标性,从而只能对所有的知识都进行系统的概述;第三,铁路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科本应更为重视实践性,然而在具体的学科设置中,体现出学科理论性太强,行动体系构建缺失的不足,从而导致在具体的教学中传授知识大于运用知识,未免有本末倒置之嫌。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外因是:铁路交通运输专业的实践课教学场地中相关设施设备建设不完善;安全因素对铁路交通运输专业实践课程开展的制约等。

在铁路交通运输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每年对建设实践课场地投入的资金不足,导致校内外实践基地不能跟上当前专业教学对实践场地需求的发展。而且受国家教育改革与高校扩招的影响,中职院校铁路交通运输专业也在不断扩招新生,中职院校学生的增加更加凸显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不完善。同时,受资金与理念等因素的影响,中职院校在引进设备方面,往往也容易跟不上技术发展步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更新换代速度较快,例如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就实现短期内迅速更新,但是中职院校很少能及时接触到新技术并且将新技术安排进教学设计中并且及时教授给学生。

2中职院校铁路交通运输相关课程改革方向

2.1建设良好外部环境

为中职院校铁路交通运输专业相关课程开设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积极拓宽实践教学基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沟通;完善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等方面。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温床,完善的铁路交通运输行业的教学基地对中职院校铁路交通运输专业相关课程的开展具有极高的重要性,而且在目前铁路运输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场地建设不完善的背景下,更要不断加大对基地建设投入,及时了解技术进展不断更新技术设备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掌握科技前沿的动态。以最直观、生动的形式将铁路线路站场作业、各等级车站站型图等铁路线路的整个站场设计展现在学生面前,以便学生能有更深入直观的认识,从而达到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开阔学生视野的目的。积极开展校企沟通,让学生可以真正在一线工作人员的帮助指导之下接触铁路交通运输这一行业,可以在铁路交通场站现场了解相关专业的具体工作内容与需要注意的事项。

“师者,所以传到授业解惑也”是各个专业的教学实践中的,师资队伍综合素质的整体水平影响着整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升中职院校铁路交通运输专业师资整体水平可以从重视专业教师的职业教育,加强教师对新技术以及新设备的认识以及掌握尤其是安全监控设备、检测设备以及事故救援设备等;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相关专业机构技能培训活动,如考评员培训等;鼓励教师先于学生深入到一线生产工作,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鼓励教师进行铁路运输专业实践教学的科研、教研工作,及时完善实践教学教材,跟上科技进步的步伐等几个方面着手。只有专业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中职院校铁路交通运输专业不断提高整体师资队伍水平,才能培养出符合新时期铁路交通运输行业要求的高素质、实践型学生。中职院校铁路交通运输相关课程开展还要注意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2.2相关课程设置注重内部改革

中职院校铁路交通运输专业相关课程的内部改革可以从:以理论为基础,加强理论教学,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加强计算机技术在铁路交通运输专业实践课程中的应用;注意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训练等几个方面作为突破口。强调理论教学重点是保证学生掌握一定时期内不会过时的定义与理论,并可以在熟悉的基础上可以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同时要注意强调理论教学不等同于鼓励学生死读书,更为重要的是能将理论与实际完美的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进行理论教学时要注意对地铁轻轨、国外铁路动态等铁路的热点问题保持时刻关注。我国现有的中职院校铁路交通运输专业的实践场地建设不完善是当前受资金、观念等因素影响在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实践场地有确实对实践学习起到重要的作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解决中职院校实践场地缺失这一现实问题提供可能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充分运用计算机模拟系统的应用。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各行各业都步入数字化时代,要注意保证学生对前沿技术的敏感性与掌握。

3结束语

为了能够保质保量的为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不断提供相关人才,中职院校铁路交通运输专业相关课程要不断进行改革,改变授课模式,注重实践教学,更新授课理念,做到教学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跟上科技进步的脚步。

参考文献:

[1]马驷,王琳.国内高校交通运输专业培养计划的比较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2]任萍.中职铁道运输专业运用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实践[D].河北师范大学,2010.[3]滕勇,刘奇.高职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0.

[4]陈东,吴刚,孙景冬.铁路特色专业校外集中实践教学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1,(6).

篇5

关键词:媒介文化;经济;科技;河北;协调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0-0206-03

今天,媒介文化日益重要,它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甚至让我们患上了“电视依赖症”(麦克卢汉语),而且它成为了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载体,所以,国家以及河北省都大力发展媒介文化。那么,媒介文化具有怎样的身份,又担负怎样的责任?

一、媒介文化的身份和责任

关于身份,媒介文化具有着极大的包容性,体现在两方面:形式的多样性与内容的丰富性。具体而言,形式的多样性,指媒介文化包括着广播、电影、电视、网络以及手机作品等,即它是一个包容极强的大家族,它几乎覆盖了人们所有视听领域,并且随着新技术的涌现,这个家族还会扩大。当然,包容性媒介文化的形成具有着历时性,即由仅用来听的广播发展到可以看的电影,由内容单一的电影进化到内容让人目不暇接的电视,由相对笨重的计算机进步到携带方便的手机,可以说,每次进步都是一次技术革命和思想解放。而今,媒介文化这个家族共时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召唤着我们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媒介,采撷着自己喜爱的文化资源。而内容的丰富性,指媒介文化传承着传统文化,又制作着现代文化;呈现着本土文化,又传播着异域文化;再现着既有的文化,又创造着一些新文化。因此,依靠着媒介文化,人们无须亲身体验所有事情就能了解到它们的情况。如电视具有着“全景式”(威廉斯语)功能,它的新闻、艺术、地理、体育等频道,洞开了人们的不同知识领域;电视还传播着不同地域的文化,让人身处斗室之中就知晓各地的人文风情。可以说,媒介文化的包容功能确保着它从人们生活的一个配角上升为一个主角,因为以前人们依赖文学来建构自己的世界,而今人们借助着媒介文化丰富自身、了解世界。而且就鉴赏而言,许多人逃避了文学有难度的阅读,而选择了影视轻松的观赏,从而媒介文化堂而皇之地占据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至于媒介文化的责任,一方面,它满足着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提供着真善美的资源;另一方面,它促进着经济、科技乃至社会的发展。当然,这两方面彼此联系,因为今日文化很大程度上就是经济[1],即人们在消费文化产品的同时,就推动着经济和科技的进步。具体地讲,在精神文化方面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有了一定的审美需求,“仓廪实而知礼节”。但纸质的作品已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于是媒介文化应运而生,它快速制作、批量生产,及时地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尤其是今日快节奏生活和消费氛围带给了人们无形的压抑,而媒介文化容易让他们宣泄这些压抑,从而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去迎接更多的挑战。虽然媒介文化的娱乐性和肤浅性遭到很多理论家的批判,如阿多诺批判当代音乐致使听众的听力退化,“当代听力已经退化,即陷入幼稚阶段。不仅要听的科目与选择的自由和责任都丢失了,而且他们顽固地摒弃了音乐有意识的洞察力,此洞察力从远古时期到一个小群体就已经形成了。”[2]不过,媒介文化还是提供着真善美的资源,因为有些媒介文化直接取材于文学作品,这保证了它的严肃性和深刻性,呈现着崇高式人物,阐释着高尚的伦理观。而对于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媒介文化的贡献越来越明显。美国的影视作品每年所创造的利润是可观的,单单好莱坞的电影每年票房就超过100亿美元,其中就有一大部分是开拓世界市场的结果。正是基于媒介文化这样的潜能,所以各个国家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即把媒介文化视作一种载体来多方位地发展经济。并且由于媒介文化暗藏着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文化的同化,因此,为了保护本土文化,各个国家希望通过繁荣自己的本土文化来抗拒外来文化的入侵。至于科技,媒介文化则是其施展的一个广阔平台,如数字技术在电影的广泛应用带动了类似的技术研发。而当下,人们注重媒介文化的原因,更在于它是一种“绿色经济”,它投资少、效益高、污染小。对于日益恶化的生态和气候而言,媒介文化是最适宜提倡的产业之一。

二、媒介文化对经济和科技的支持

篇6

关键词 新课改政治教师定位

一、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政治教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1、树立新型的教师观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唐代文学家韩愈对教师的职责作了极为精辟的概括。随着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以科学和教育为支撑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特别是由于知识与技术、人才与科技相互促进,互为需求,承载着知识与技术为主体的人才,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各国经济发展和技术竞争中的争夺对象。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师,责任尤为重大。

(1)教师是学生潜质的开发者。现代科学知识量极大,教师要在短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可能的,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传统地位被动摇了。另外,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了,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职能也变得复杂了。不再只是传授现成的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2)、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应具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学情景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要做到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上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种“行动研究”能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它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是教师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其全面发展的同时,促进个性发展,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心境;让学生学习有关青春期知识,以及在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完善方面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2、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对待学生创造活动中一切合理的挫折和失败,注意发现和肯定学生在失败的学习创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学习热情和进取精神,呵护学生的灵感。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承认学生具有巨大的潜能,坚信人人都可以成功,每个学生都有待于完善,允许其犯错误并改正错误。把学生的错误当作教学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培养他们获取信息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宽厚的基础知识、活跃的思维方式、较强的动手能力,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3、要充分认识到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育人价值

从课程设计来看,新的高中政治课程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既保持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的系统联系,又体现内容目标的递进层次。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既着眼于学生升学的需要,又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既体现作为德育课程的特殊性质,又反映思想政治课程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的特有价值。

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转变

1、教学策略

一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我定向、自我探究、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激励。二是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帮助、引导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由单纯的讲解式教学方法走出来,向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人格,创造一个愉快、和谐的教学环境。

3、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资源合理的结合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多媒体制作和使用知识以及网络知识。对于多媒体的制作和使用,应该熟练掌握一些简单的素材制作软件,图片加工处理软件,及合成工具等。利用创作工具,使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都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制作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它们各有特点,也各有优缺点,关键是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的有效结合。作为核心力量的人———教师,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全过程、全方位的整合,优化整个教学系统才是最关键的。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观念、策略和方法等诸多方面不断提升自己。

三、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格

良好的教学风格是教师向学生有效传授知识的促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与学生在情感行为、认知领域的学习有密切的关系。友好的态度、坦诚的性格,富有戏剧性变化的语言和行为使教学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高中政治教师要努力改变以往那种严肃、刻板、僵化的教学行为模式和态度,加大情感的投入,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平等对待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让政治课的教学变的更加丰富多彩、富有活力,也变的更加有效。

篇7

关键词:高速公路;动态称重;工作原理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1-5253-02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路网也日渐成型,货车计重收费的快速、高效性等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车辆动态称重系统(weight-in-motion,WIM),具有适应范围广、占地面积小、车辆称重效果明显等优点,广泛使用于各高速公路出口收费车道。

1 常用计重系统及工作原理

1.1秤台式动态称重系统

1.1.1 工作原理

车辆进入安装有秤台式动态称重系统的收费车道的车辆,其汽车车轴依次压过铺设在车道路面中的称重平台,称重平台传感器内由电阻应变计构成的多组电桥失去平衡,从而产生瞬间的不平衡输出信号,通过信号线缆传向数字接线盒,利用一组高速A/D转换器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再经线缆传向室外控制柜内的数据采集器,经专门的程序处理,计算出其轴重、轴组重和速度,并依次累加出车辆总重。当车辆完全通过后,将称重信息传输到车道收费计算机。车道收费计算机依据计重收费费率对车辆实行计重收费。

1.1.2 系统构成

秤台式计重收费系统是由称重平台、红外光栅车辆分离器、数据采集器、轮轴识别器、收尾线圈、相应的软件和必要的辅助材料等组成的独立系统。

1.2 弯板式动态称重系统

1.2.1 工作原理

进入安装有弯板式称重系统的收费车道的车辆,其汽车车轴依次压过铺设在车道路面中的称重弯板,弯板式计重传感器内由电阻应变计构成的多组电桥失去平衡,从而产生瞬间的不平衡输出信号,通过信号线缆传向数字接线盒,利用一组高速A/D转换器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再经线缆传向控制器,经专门的程序处理,计算出其轴重、轴组重和速度,并依次累加出车辆总重。轮胎识别器可检测出胎型,安装在路侧的红外线车辆分离器可准确判别车辆是否完全通过。同时通过独特的逻辑分车装置判断是否有不同形式的倒车、溜车等现象,当车辆完全通过后,将称重结果、车型判别结果、车速等信息传输到车道收费计算机。车道收费计算机依据计重收费费率对车辆实行计重收费。在称重系统部件出现故障时,称重系统可向操作软件发送错误信息,便于维护。

1.2.2 系统构成

弯板式动态称重系统构成如图2所示。

1.3 石英式动态称重系统

1.3.1 工作原理

石英式动态称重仪的基本原理是:汽车轮胎经过埋设在公路上的压电传感器时(如图3),将施加一个压力给传感器。与其它传感器不同,石英式称重传感器受压后,将产生一个电信号,经过电荷放大器捕捉并放大后,通过测量其输出的电压或电荷,便可推知该轮胎作用于传感器上的压力,把所有轮胎作用于传感器的压力累加起来,即可获得汽车的总重量。

1.3.2 系统构成

石英式动态称重系统构成如图4所示。

2 对比

2.1 性能对比

称台式、弯板式和石英式的性能对比如表1所示。

从表1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弯板式和石英式称重系统在动态称重时稳定性较好,更加适合于高速公路快速通行的要求,当车俩通行速度>40 km/h时,石英式动态称重系统的优势更加明显。另外,石英式动态称重系统的工作稳定性非常强,几乎不受外界条件的干扰。

2.2 价格对比

称台式、弯板式和石英式的价格对比如表2所示。

从长远角度考虑,石英式动态称重系统的总体耗费成本最低。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秤台式与弯板式以其初期投入少的优势,将占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市场。

2.3 防范异常过秤能力

称台式、弯板式和石英式防异常过秤能力对比如表3所示。

从表3对比可以看出,秤台式动态称重系统的防异常过秤能力较差,弯板式与石英式各有其优缺点。在实际应用时,应充分发挥其各自的特长。例如,在高低速超限预检系统中,高速称重部分采用石英式称重传感器,低速复秤部分采用弯板式或秤台式,取长补短,使其各自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3 结束语

篇8

关键词:信息化;微课;物理

一、信息化与微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各种先进的媒体设备已经融入教育,这些年来,“微”风阵阵,涌现了一系列的“微”事物,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带领我们进入了“微”时代.微课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F代化、快节奏、高信息量的学习要求,为自主学习提供了一种可操作的学习模式,所以“微课”的研究对于物理教育很有意义.

二、在物理教学中引入微课的意义

初中物理学科的特殊性在于从形象思维转变为逻辑思维,特别是在初三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对物理现象全面分析,对物理过程能够想象和对物理条件能够做出细致筛选,是学生思维的一次大跨越.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有的学生认为物理难学、有的学生认为很有趣、有的学生认为学习起来很容易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因材施教,为不同潜能的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从而使每个学生能“跳一跳,够得到”,实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教学效果,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

“微课”更能切合当下学生的认知特点,将微课应用于物理教学可以为传统课堂提供重要补充,也更能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三、微课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的设计要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原则”和“交互性原则”,笔者认为最适合切入初中物理教学的微课模式,是在物理常规教学中作为教学的补充应用,即“将微课应用于课外辅导”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微课应用的主阵地.将微课应用于课外辅导,可以有效提高学困生的转化效率,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网络的发达和覆盖率,可以满足将微课应用于学生假期中的需要,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初中物理的特点之一就是研究对象和情景的理想化,例如真空、完全光滑等条件模型和轻质杠杆、细绳、轻弹簧等对象模型,都是在研究过程中对具体物体或情景进行抽象而概括出的“理想模型”,匀速直线运动等都是“理想过程模型”,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但这些理想模型又是研究现实情境的基础.在物理学习中,概念的建立、规律的发现都是思维的概括和抽象的过程.如何将理想化的模型展示给学生,可利用电脑科技,制作成微课视频在课堂上播放,形成学生的形象直观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如何设计一节微课

1.选题要小而精

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加工时,一节微课围绕一个典型问题或是一个特定知识点展开,时间短内容精.

2.关注重难点

由于有的学生课堂上不能把握本节课的重点,突破这节课的难点,所以在讲授类的微课中主要强调学科知识的重点,难点和考点.

3.注重过程

习题类的微课重在针对典型例题的解题思路进行讲解分析和过程推理.

4.展示教学实验

其中一类教学利用电脑软件可以制作出理想模型情景,帮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理想的实验情况.另一类教学可以教师事先录好视频后插入到微课制作中,教师对教学实验进行设计、操作、演示、分析.

5.以学生为中心

由于微课的主要对象是学生,所以要为学生的学而进行设计,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据此选择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知识点(重难点、考点、突破点)要细致,合理安排知识呈现的内容和顺序,15分钟左右将一个知识点讲解透彻明白,一般不超过20分钟.

6.对教师有要求

物理教师在录制的过程中要使用规范学术用语,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表达清晰、准确、逻辑性强.根据教学的节奏,语音快慢适当,强弱交叉,对于教学的重点、难点特别是突破点,慢、稳而准.

7.如何录制

摄像机录制,加上后期制作.这种方法适合录制实验插入微课中,成本较高,后期制作量大,噪声也会大一些.

手机录制,加上后期制作.这种方法最方便快捷,缺点是成像效果较差,稳定性不高,噪声大.在讲解时有时会使用PPT,电子白板等无法解说明白的知识点,如右手定则,这时候就可以用到我们的手机.

电脑录制,需要在电脑上安装录屏软件,麦克风等支持软件,相对成本不高.在录制屏幕的同时同步录制自己的课程,然后在软件中对PPT再加以编辑,圈出重点,这种方法除了成本低,而且操作方便、画面清晰、语言清晰,几乎没有杂音.在美国非常流行的“可汗学院”的讲解视频就是这种方式.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应愈走愈稳,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应用先进的媒体技术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利用微课在教学中发挥辅助作用,争取培养出更多的物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纪荣宏.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及思考

[2]戴晓华,陈琳.我国中小学微课发展现状及其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

[3]王觅.面向碎片化学习时代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3.

[4]肖骁,邢.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方法显化研究[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篇9

【关键词】环境污染;存在问题;管理对策

现如今,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给环境保护造成了不小的负荷,同时,环境保护的形式也越来越严峻,环境污染的处理类型主要包括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废水处理、渗滤液处理、垃圾处理厂四大类,此四大类需通过不同方式来处理处置。本文从专业技术方面着手,深入探究环境污染防治设施在实际运行中暴露的缺陷和要采取的监管对策。

1.环境污染防治设施运行中暴露的问题

1.1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的问题

我国由于人口众多、经济社会的高速增长而带来的固体废弃物污染是值得关注的。我国每年所排放固体废弃物的再生资源利用率明显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固体废弃物自身本来产生量就大、堆积而成的数量相当惊人;这类污染物在处理处置方面均受到一定的限制,并未走向产业化和资源化的进程,从根源层面没能有效地遏制废弃物的肆意排放,尤其是在回收循环利用方面尚且有很长一段道路要走。

1.2废水处理工程运行中的问题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进步和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废水排放量居高不下,在面对废水污染严重的现实状况时,在防治设施方面创新力度不够大,最为典型的是在废水处理模型、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控管设置、废水在线处理的流程与监测设备和废水处置后的净化工艺等方面研究不多、专业领域内的技术较为迟滞,这往往使得废水处理流于形式、“治标不治本”,没有形成遏抑废水排放的强劲合力。技术方面的不成熟、研发力度不大也是亟待解决的缺陷性问题。

1.3渗滤液处理中的问题

渗滤液是一种浓度高的有机废水,而且其成分转化速率相当快,用单一化的方式很难实现将垃圾渗滤液良好处置的效果,这也成为环境污染防治中的一大技术性难题。除此之外,渗滤液的回收利用技术不完备,尚且不能实现渗滤液的“零排放”,渗滤液在处置中需投入较大数量的开支,技术工艺不够灵活和兼容。

渗滤液处理技术是发达国家普遍运用的一种环境污染防治手段,这个技术成果能促使蒸发尾气消耗殆尽,也会合乎标准排放,然而却要耗用大批量的燃料,需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以免在设备运行中造成对环境的破坏。

1.4垃圾处理厂运行中的问题

毋庸置疑,目前垃圾处置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焚烧、填埋和堆肥三种,然而,垃圾处理厂在实际运行中并未顾及到后期对环境带来的损坏,填埋这种方法严重危害大气环境和公众身体健康,不过尚未被叫停;在用堆肥处置垃圾时,占据的土地比较多,设施也显得老套一些。

2.环境污染防治设施的监督管理对策

2.1加强科技攻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改进固体废弃物处置模式

针对固体废弃物污染的防治在实际运行时遇到的技术性难题,我国需大胆尝试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结合目前现状,加大固体污染物的立法力度,改进落后的废物处置模式,创新前沿的、利用再生能力强的、循环程度高的、对环境危害小的新工艺流程,推行综合管理,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加强监督管理的实效性和延续性;促使废弃物变废为宝,特别要加强分类回收利用,推进经济方面的可行度。

2.2注重废水处理技术的革新,摒除落后技术对设施运行的不利影响

我国的废水处理绝不能停留于“初级阶段”,而应在技术上大胆突破,才会有所建树。有鉴于此,环境污染防治部门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参与技术研发,制定并出台新的废水处理技术政策,对于一些废水处理器械和设备必须定期改进工艺和操作规程。在处理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等方面,需研制地埋式生活废水处置设施、压滤机以及气浮机,推动废水集约化、循环化、有序化和综合化应用,提高废水回收和再利用的进程。

2.3创新渗滤液处理工艺以及技术手段

垃圾渗滤液往往水量变化较大,其处理方法必须实现同步改进,有采用生化方法去除COD,努力实现国家规定的排放规范指标;采用物化方法去除渗滤液的重金属、COD,目前物化方法主要用于预处理或与其他方式结合运用;根据渗滤液成分繁杂的现状看,可选用膜生物组合这样一类处置方式,规避相应的处理缺陷。

2.4选取最经济、对环境污染代价最小的垃圾处理工艺

针对现有的垃圾处置可选取最实用、最环保的策略,在垃圾处理过程中不断注入技术力量,依托于创新驱动垃圾处理走向集约化和规范化轨道。在监管的同时遇有对环境严重损坏的环节,需立马停止相应的项目。

3.总结

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环境污染的防治处置工作需从根本着手,从各个方面统筹兼顾,加强技术革新,改革落后的、不适合于环保新趋势的污染防治设备,重视在实践中解决运行中的不足与缺点,将环境保护落到实处,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向盛斌.环境管制过程中的管制者与被管制者行为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09).

[2]刘云兴,王晓东,段颖.电子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及管理[J].北方环境,2012(04).

篇10

Key words: invest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economic growth;generalized C-D production function;error correction model;VAR model

中图分类号:F015;F2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9-0059-04

1 研究背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在党的十三五规划中,强调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历史上,“亚洲四小龙”经济的迅猛发展就与科技进步密不可分,1970-1980 年,“四小龙”中的台湾和韩国GNP和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8% 和9.5%,而此间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台湾为48%,韩国为40%。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科技重视程度的增强,财政科技投入由1999年的544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050亿元,10年间财政科技投入翻了近6倍。政府将一定比例的财政收入投入到科技研究中,了解这部分资金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对制定政策方针具有战略上的意义。

长期以来,科技投入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的关注。1928年,柯布(Cobb)和道格拉斯(Douglas)共同提出的 C―D生产函数,可计算出某一时刻的技术水平对新增产值的贡献。Griliches(1986)通过分析 1957-1977年间美国1000家规模较大的制造业企业数据,得出科技经费投入对企业生产力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Romer(1990)研究发展发现政府在R&D上的财政支持能激发和鼓励企业投入更多资源进行R&D活动,推动经济的长期增长。Boskin和Lau(1996)将生产投入要素分为资本、劳动、人力资本和R&D资本四种,在C-D生产函数基础上,新构造了生产函数,将不能由这四种投入要素解释的经济增长归结为技术进步的贡献,利用六个国家的数据进行研究,得到由R&D引致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非常大。

国内学者则是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来探讨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单红梅等(2006)应用C-D生产函数得出中国的科技投入不但对当期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而且还存在滞后效应,滞后期为3阶。姜庆华、刘贵基(2010)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与生产函数模型,得出科技经费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强于人员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且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现出波动上升形态的结论。卢方元(2011)等采用 2000-2009 年全国 30 个省区市的R&D投入和经济增长的有关数据,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研究R&D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凌江怀、李成、李熙(2012)以1991-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科技投入的数据为基础,认为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不同于以往研究,本文引入R&D经费支出作为内生变量,建立广义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在对所有变量进行平稳性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结合协整回归、误差修正模型及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多元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测算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试图揭示经济系统的动态影响机制。

2 理论模型及研究方法

2.1 变量选取及数据处理

利用1995-2012年度的经济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选取GDP(亿元)代表全国的经济发展水平Y,R&D经费支出(亿元)作为科技投入指标S,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扣除R&D经费支出后作为资本投入K, R&D人员全时当量(万人)作为劳动力投入指标N,对原始数值取自然对数,以压缩变量的尺度差距及削弱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分别记为LnY、LnS、LnK、LnN。

2.2 理论模型及研究方法

2.2.1 广义C-D生产函数

通过对式(4)进行回归分析,即可估计出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同理,?琢与?茁分别表示资本投入贡献和劳动投入贡献?酌,剩余项则代表技术水平。

2.2.2 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

1987年,Engle和Granger提出协整理论,为非平稳时间序列的建模提供了新的思路。如果单个时间序列非平稳,而它们的线性组合却表现出平稳性,则这些变量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这种协整关系能够有效区分真实回归与虚假回归。误差修正模型(Error Correction Model,ECM)改进了时间序列模型忽视原非平稳变量信息的缺点,将长期稳定关系与短期动态特征综合在一个模型中。

2.2.3 向量自回归模型

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 Auto Regression,VAR)基于统计性质,将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表达为所有内生变量滞后值的函数,从而将单变量自回归模型推广到由多元变量组成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常用于预测相互联系的时间序列系统及分析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中的动态冲击,进而解释各种经济冲击对经济变量形成的影响。

3 科技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3.1 平稳性检验

采用ADF(Augmented Dickey Fuller)单位根检验对各变量的平稳性判断,回归方程为:?驻Yt=c+?酌t+?籽Yt-1+■

?准?驻Yt-(i-1)+?着t,依据数据特征及贝叶斯信息准则(SBIC)确定检验形式和滞后阶数。其中c代表常数项,t代表趋势项,p代表滞后阶数,c=0表示不含常数项,t=0表示不含趋势项,反之c=1表示含常数项,t=1表示含趋势项。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4组时间序列数据在5%显著性水平下不拒绝原假设,为非平稳序列,而进行一阶差分后均为平稳序列,因此4个变量均为同阶单整I(1)序列,可进行协整分析。

3.2 协整回归及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是用来检验非平稳变量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的方法,如果存在协整关系,则变量间的非均衡误差是平稳的。本文基于广义C-D生产函数进行协整分析,对式(4)的模型采用Engle-Granger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

第一步通过OLS最小二乘法对式(4)进行协整回归,第二步使用残差序列代替随机干扰项,进行平稳性检验,若残差序列平稳,则可确立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回归结果如下:

lnYt=5.349687+0.375095lnKt+0.159395lnNt+0.226243lnSt

S.E.=(0.35536)(0.109971) (0.130783) (0.061246)

t=(15.05444) (0.3410855) (1.218781) (3.694004)

R2=0.998203,F=2592.043,D.W.=1.540770(5)

由于OLS采用方差最小的估计方式,使得对残差序列进行ADF检验时,结果倾向于平稳序列,SC统计量

-4.172473, t统计量-3.913603,传统10%临界值为

-3.310349,参照麦金农(Mackinnon,1991)的临界值分布表,矫正的10%临界值为-3.676593,残差序列在5%显著性水平下非平稳,但在10%显著信水平下平稳,可认为式(5)确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存在,为协整回归方程。

3.3 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根据协整回归方程(5)的结果,科技投入对经济的产出系数为0.2262,即R&D经费内部支出每增加1%所贡献的GDP增长率为0.2262%;而0.3751和0.1594分别是资本和劳动的投入产出系数,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和科技人员就业人数每增加1%,可以带来经济增长0.3751%和0.1594%。由此看出,现阶段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还是靠投资拉动,科技投入虽占据一部分,但产出效应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由于科技活动的周期性与投入产出的时滞性,仅依据某一个观测时点难以纵向把握经济规律,因此,从2008年开始逐年测算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以期发现近几年各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变化趋势,进一步探讨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效果。依据理论模型及协整分析技术,得出测算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得,资本投入自2008年开始出现下滑,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经营困难,利润增长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而科技投入贡献呈波动上升趋势,说明科技投入的产出效应开始显现,R&D经费投入与科技人员的投入保障了科技研发活动的需求,逐步转换为对GDP增长的贡献。

4 科技投入与中国经济增长的互动机制

4.1 误差修正模型

继协整回归对变量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分析后,构建误差修正模型对该协整关系的短期动态特征进行探究,得到估计结果如表3。

其中,ECMt-1=lnYt-1-(5.349687+0.375095lnKt-1+0.159395lnNt-1+0.226243lnSt-1)为误差修正项。

从表3可以看出,误差修正项ECM t-1的系数为

-0.899017,即协整回归方程前一年的非均衡误差以89.90%的力度进行反向修正,89.90%的调整速率也显示了协整系统对出现非均衡偏差的修正反应之强,正是这种显著的短期负反馈机制,使得经济系统始终趋于稳定,其长期均衡关系才得以维持。此外,在短期动态关系中,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弹性为0.112281,即短期内科技投入每增加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23%,亦低于资本投入0.218182及劳动投入0.125491。

4.2 VAR模型

为重点考察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将资本投入(已扣除R&D经费支出)从内生变量中剔除,建立GDP、R&D经费支出、科研从业人员数之间的VAR模型。

首先,确定适当的模型滞后阶数。利用Eviews8.0计量软件,进行滞后期从0到3的模拟试验。据AIC与SC信息准则,当滞后期为3时,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可兼顾模型稳定性与自由度。

接着进行模型估计,得到如下结果:

lnYt=1.070lnYt-1-0.954lnYt-2+0.852lnYt-3+0.444lnSt-1+0.031lnSt-2-0.340lnSt-3+0.221lnNt-1-0.116lnNt-2-0.216nNt-3-0.068

lnSt=1.037lnYt-1-0.388lnYt-2-0.225lnYt-3+0.521lnSt-1+0.169lnSt-2-0.595lnSt-3+0.268lnNt-1+0.172lnNt-2+0.140lnNt-3+0.274

lnNt=-0.233lnYt-1+0.658lnYt-2-0.531lnYt-3-0.401lnSt-1+0.482lnSt-2+0.345lnSt-3-0.237lnNt-1+0.044lnNt-2+0.052lnNt-3+0.297(6)

各方程的判定系数分别为:0.9992、0.9995、0.9994,拟合程度较高。

4.3 Granger因果检验

Granger因果检验实质上是检验内生变量是否可以作为外生变量对待。若一个变量受到其他变量的滞后影响,则称它们具有Granger因果关系。

对估计出的VAR模型中各方程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各内生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在LnY方程中,检验结果在5%的置信水平下接受了LnN不能Granger引起LnY的原假设;在LnS方程中,检验结果在5%的置信水平下接受了LnN不能Granger引起LnS的原假设。这表明科技从业人员数并不是LnY与LnS增长的Granger原因。

与之相反,检验结果在5%的水平上拒绝了LnS不能Granger引起LnY的原假设,同时拒绝了LnY不能Granger引起LnS的原假设,表明R&D经费支出与经济增长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

4.4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用于衡量来自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内生变量当前和未来取值的影响。利用Eviews8.0计量软件对估计出的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计量各变量对模拟外部动态冲击的反应,结果见图1。其中,横轴表示滞后时间长度,纵轴表示变量对外部动态冲击的反应程度。

如左图所示,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GDP变动一个百分点时,对R&D经费支出始终具有正向效应。在第一期,GDP的变动使R&D经费支出增长约为0.05%,此后大致围绕1.5%的水平上下波动。表明经济增长对科技投入的增加具有稳定的促进作用,应当在发展经济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对科技的投入力度。

分析右图,易知,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R&D经费支出受到正向冲击时,对GDP的影响一直呈现正向趋势。具体表现为:第一期至第三期,使得GDP处于持续上升状态,并在第三期达到最大值;第三期至第八期,对 GDP的影响逐渐减弱――从0.2%逐渐趋于0.02%;第八期之后,对GDP的影响又开始加强。

5 结论及建议

本文主要依托增长理论,在传统柯布-道格拉斯拉斯生产函数基础上,引入R&D经费内部支出进行扩展,综合多元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对科技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和相互间动态作用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理论模型得到实证分析的良好支撑,具体研究结论包括:①R&D经费内部支出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约为22.62%,贡献程度波动上升。②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R&D人员及R&D经费内部支出具有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弹性为11.23%,系统内存在显著的调节机制,有效维护长期均衡特征。③Granger因果检验证实,R&D人员数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还不明显,而R&D经费内部支出与经济增长间具有明显的正向效应。④由脉冲响应函数分析,R&D经费内部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相互冲击具有时滞性和正向持续性,表明经济系统将形成:科技投入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科技投入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相互促进良性循环机制。

据上述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如下:

5.1 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

由LnY与LnS冲击的脉冲响应曲线可知,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期数很长,但在后期呈现一定下降趋势,可能由于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应当持续提升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一方面扩大资金来源,创新投入方式。应完善科研经费筹措机制,并通过直接财政投入、间接税收优惠等多种方式进行科研投入;另一方面应建立相对应的科技经费管理制度,提高科研经费投入及利用的规范性、有效性。

5.2 提高科研人员业务水平

由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结果,科研人员数量与经济发展之间并没有显著的联系,实际上科研人员是科学研发的主体,科研人员的研发能力是科学研发的关键所在。应当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为科研人员进行研发创造良好的研发环境,提升科研人员研发的积极性;同时加大对科研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可以与知名高校和研究院所等合作,建立多层次的科研培训体系,提高科研人员的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