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物流概述范文

时间:2023-12-22 17:48: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能物流概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能物流概述

篇1

关键词:高职物流;数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35-0075-02 收稿日期:2016-10-25

作者简介:张志雯(1980―),女,宁夏盐池人,讲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数学教学、物流管理教学。

数学是高职物流专业中一门不可或缺的基础理论课程,让学生学习与物流专业有关的数学知识及技能,同时能熟练掌握和应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专业知识,扎实学习基础。当前高职物流专业的数学教学课程存在教学定位不明、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等问题,为顺应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物流人才培养形势,对高职物流数学教学改革极为必要。

一、高职物流数学教学现状剖析

1.教学定位未能明确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都开了经济数学这门课程,但不管从教学内容,还是知识架构上看,均为单纯的数学教学,主要是函数、导数及微分、极限等内容,其教学未能基于物流专业来定位。具体而言,在知识架构上,经济数学课程的章节设置、教学内容编排等和本科院校高等数学基本相似,可以说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单是在知识难度、讲课深度等方面有所调整;在教学内容上,不管是例题,还是习题,都是单纯性数学问题,和物流专业相关的实际性问题相对较少。

2.教学内容和专业脱节

一方面,现阶段高职院校的经济数学的教学任务是由数学专业教师来完成的,但大多数教师不具备经管、物流专业的学科基础,对高职数学在物流专业中的应用缺乏足够认识和实践,很难将数学教学和物流实际应用充分结合起来。而另一方面,数学有其独有特点,为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逻辑性,部分教师会花较多时间去讲解基础理论知识和解题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未能考虑到为物流专业的后续学习及学生的未来就业做铺垫,使得高职数学未能有效地和物流专业问题结合在一块。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物流专业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就可能导致物流专业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和专业脱节,这不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物流专业技能及能力。

3.教学方式方法固定单一

现阶段,高职物流专业在数学教学上,教师更为注重数学理论、数学方法、解题技巧等方面的教授,未能充分考虑到高职专业学生的数学能力及职业培养需要。同时,传统教学方法也固定单一,无法针对高职物流专业特色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来教学,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课堂教学的参与感,进而使得学生逐步失去学习的兴趣,而无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在学习考核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仍采取单一的传统闭卷测试,测试内容也基本是单纯的数学知识及运算能力,以常规题型为主,很难全面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物流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高职物流数学改革的可行性对策

1.从独立编写高职物流数学教材

为有效解决传统高职经济数学教材偏于单纯数学知识而缺少和专业实际应用相结合的问题,应遵循高职公共课程教学的“理论够用,方法实用”的原则独立编写出一个针对物流专业的数学教材,教学内容上必须和现代物流业相关,要具备较强的实用性,目的在于推动应用型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强化公共课程和物流专业的融合,全面考虑数学知识架构和物流数学的知识点。同时,要结合院校物流专业课程设置,将教学内容分成多个模块,每个模块不仅要有数学理论知识和方法的讲解,还要有该知识点在物流业中的实际应用。教材编排的例题和习题均应结合高职物流专业的实际,进而真正实现数学理论和物流专业的良好结合。

2.积极开展项目化数学教学

为更好地培养和提升高职物流专业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和兴趣,实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以及更好地实现模块化教学,应积极开展项目化教学。可通过情境模拟、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比如,“物资调运”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先将实际生活的物质调运问题阐述出来,创设一个实际情境,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设置一定的悬念,再对数学建模、线性规划等基础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创建物质调运相关数学模型,然后基于该模型指导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同时,考虑高职物流专业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弱,数学问题分析能力不强等因素,因此,在课堂教学上,应集教、学、做于一体,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先让学生对概念内容进行学习,再由教师进行讲解,然后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最后教师进行辅导及评价。

3.灵活合理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应改变以往固定单一的教学方法,把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方法如:应用问题法、启发法、探究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应用到物流数学的教学中。比如,通过“刘徽割圆术”导入极限教学内容,这就是问题法;对于复合函数教学则可应用启发法;对应极限、导数等基本的概念教学,则可应用使用探究法;对于普通年金计算的内容教学,则可应用案例法进行教学;对于“货物集散场地设置”的教学中,则可尝试应用合作学习法。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材料,灵活应用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此外,应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已在高职院校普遍应用开来,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从以往的单一媒体往不同类型媒体应用转变。充分应用好多媒体的图像、文字、视频等功能,基于视觉、听觉层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为培养高素质的物流人才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

4.积极改进物流数学考核方式

首先,物流数学测试题目不应是单纯数学问题,应以与物流生产作业计划、配送及运输、车辆配装等物流业相关的实际应用题,更为注重考核物流专业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物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应实施教学和测试分离制度,也就是担任物流数学教学的教师均不得参与测试题目的拟定和卷工作,而是由院校其他教师自题库中随机选出题目,这样不但更为客观、真实地检验物流专业数学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督促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另外,为更好推广物流数学教学改革成果,还应充分应用计算机网络、云空间等新型技术,为物流专业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数学的心得平台,增强师生、生生间的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结语

总之,高职物流专业数学教学改革是新时期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物流行业发展的需要,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高素质物流人才为目标,了解并分析当前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考核方式等进行全面改革,以培养高职物流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

参考文献:

孙国芳,赵 静.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5).

曹雄彬.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初探.时代教育,2015,(14):132.

篇2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发展;智能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 A

一、物联网概述

(一)概念

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其核心是物与物以及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简而言之,物联网是传感技术、现代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等多种信息技术的融合与集成应用,使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可进行智慧对话, 从而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

(二)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物联网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层结构:

首先,感知层。物联网要实现人与人、 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的通信,因此,感知层对于物联网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感知层通常由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 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终端、传感器及传感器网络构成, 它与人体结构中皮肤和五官的作用相似,主要用于实现物体的信息识别、捕获和采集。 由于感知层涉及 RFID、传感器、传感器网络、GPS、自组织网络、短距离无线通信等关键技术, 因此其必须解决低成本、 低功耗和小型化问题,并且向着感知能力更全面、灵敏度更高的方向发展。

其次,网络层。物联网网络层类似于人体结构中的神经中枢和大脑,主要完成接入和传输功能,包括接入网与传输网两种。 接入网包括光纤接入、无线接入、以太网接入、卫星接入等各类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方式,为物联网终端提供网络接入功能、移动性管理等。 传输网由公网与专网组成,是基于 IP 的统一、可扩展、高性能的网络,典型传输网络包括电信网(固网、移动网)、广电网、互联网、电力通信网、专用网(数字集群),支持异构接入以及终端的移动性。就互联网的整体而言,网络层可以看做透明的信息传输通道,实现应用层与感知层的数据传输, 这就需要研究异构感知信息之间的互联、互通与互操作的机制,构建物联网发展所需的开放、分层、可扩展的网络体系结构,以便于完成多种设备的接入和服务的融合,因此,物联网必须是异构泛在的。由于物体可能是移动的,物联网的网络层还必须支持移动性,从而实现无缝透明地接入。

最后,应用层。应用层包括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和各种物联网应用,实现物联网数据的挖掘、信息的存储和应用的决策,最终在众多领域提供广泛的应用。 应用层涉及大规模数据的云计算、 软件和分布式计算、信息和隐私安全技术、标准体系、标识和解析等多种关键技术。目前, 物联网的绝大多数应用都是由各个行业自己来建设系统,这些系统和终端与特定的应用相关,不仅不利于开展和变更业务,而且还需要有专门的行业服务器。 由于没有统一的物联网标准以及接入、融合的管理平台,各个行业的差异导致物联网尚无法产生规模化效应。

二、物联网关键技术

物联网涉及的新技术很多, 其中关键技术主要有射频识别技术、智能嵌入式技术和无线网络通信技术。

(一)射频识别技术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读取该对象的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既反映了对象的自身特点,又描述了对象的静态特征。 RFID作为一种射频自动识别技术,识别过程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它通过物品标签与阅读器之间的配合,可以基于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RFID标签中存储着数据格式规范的信息, 通过 RFID 阅读器将物品的属性信息自动采集到系统中,实现对物品的自动识别,并按照一定的要求完成数据格式的转换, 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传递到数据处理中心,便于后续“透明”管理。 在“物联网”中,正是 RFID 技术让物品由“死”变“活”、“开口说话”,从而能够基于互联网自动进行信息交换, 其主要为物联网中物品的身份标识提供技术支持。

(二)智能嵌入式(Embedded Intelligence)

智能嵌入式技术是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讯技术等多项技术综合起来与传统制造业相结合的技术,是针对某一个行业或应用开发出的智能化机电产品, 该产品具有故障诊断、自动报警、本地或远程监控等功能,能够实现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和信息化。 通过这一技术,“物联网”使物品具有了“信息生命”,将物理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有机地融为一个整体,使得囊括其中的每一件物品都“活”了起来,具有了“智慧”,能够主动或被动地与所属的网络进行信息交换。 也正是由于与智能嵌入式技术相结合,才能把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如公路、铁路、隧道、桥梁、电网、建筑、大坝、供水系统、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形成物与物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换的“物联网”,并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从而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让所有的物品都能够远程感知和控制,形成一个更加智慧的生产生活体系。

(三)无线传感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物联网的核心, 主要用于解决物联网中的信息感知问题。 如果说 RFID(射频识别)技术描述了对象的静态特征,那么传感网络技术则描述了物体的动态特征,它记录了物体在环境中的物理状态变化, 缩小了物理和虚拟世界之间的差距。 这种网络通过把成千上万的传感器节点散布在特定区域,按照自组织方式构建一个具有信息收集、 传输和处理功能的复杂网络, 协同感知并采集网络覆盖区域内被查询对象或事件的信息,以便于进一步进行跟踪、监控和决策支持等。 传感器网络作为物联网的一部分,通常具有低功耗、自组织、高灵活、高保真、微型化等突出特点。 特别注意,传感网只是物联网感知、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而不是物联网所涉及技术的全部,因此,不能因为传感网在物联网中的核心地位,或者从局部利益或个人目的角度出发将物联网等同于传感器网络。

三、物联网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一) 智能物流

智能物流是采用物联网技术, 使物流体系具有感知、学习、推理判别和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疑问的才能。 传统物流运送中,运送的品种和风险、 物流过程中的运送环节和动作方法以及物流企业的效劳, 都影响到物流运送的本钱和质量。 智能物流在现实中的采用是为每辆配送车辆上装置 GPS 定位体系,并且在每件货品的包装中嵌入 RFID 芯片,经过芯片, 物流公司和客户都能从网络了解货品所处的位置和环境。 一起在运送过程中物流公司可根据客户的需求, 对货品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调配,实时全程监控货品,避免物流丢失、误送等,优化物流运送道路,缩短中间环节,减少运送时间。

(二)智能热网

随着热网环境日益复杂, 热力需求不断增加,为了坚持热网的高可靠性,减少供热中止事端次数,需求进行详尽的监测和办理,智能热网应运而生。 智能热网具有领先的传感触发器和高度安全的网络基础设施贯穿于热源环节、供热环节直到每个家庭和大楼。 这种基础设施由十分多具有感知和调理功用的智能商品构成, 用于提供智能热网的健康状况和用户需求的实时信息, 以便优化智能热网的运转。 采用获知的数据,智能热网可以经过实时的调整来完成精确的热网办理, 然后减少热网的事端,提高热网的可靠性。 无人值守换热站监控、智能热力丈量和家庭能源办理都是智能热网的典型采用。

(三)智能交通

随着对交通需求的提升, 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大城市的一个主要问题, 智能交通系统将是非常不错的解决方案。 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有效集成应用与交通运输体系,而建立起的一个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管理系统,能有效地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缓解交通阻塞,减少交通事故。 目前高速公路全程监控、自动收费、路况气象监测等应用广泛。

(四) 智能医疗

在智能医疗统筹范围之内, 物联网可应用于医疗物资的监督办理、 医疗信息的数字化和长途医疗三个方面。 运用物资办理的可视化技能,能够完成药品的出产、配送、防伪、追溯,完成药品从科研、出产、流动到运用进程的全方位实时监控。 医疗信息的数字化首要应用于患者的身份辨认、化验品辨认、病况辨认和体征辨认等。 通过构建长途会诊和监护效劳体系,可完成长途数据获取、数据剖析、专家长途会诊、移动医疗等,进步基层医疗效劳质量。 智能医疗有利于患者取得最好的医疗作用、最低的医疗费用、最短的医疗时刻。 智能医疗监理、医疗用品智能办理和长途医疗已广泛应用。

(六) 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 采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日子有关的设备集成, 构建高效的住所设备与家庭日程业务的办理体系,提高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完成环保节能的寓居环境。 智能家居涵盖信息设备、通讯设备、文娱设备、家用电器、照明设备、监控设备、水电气热表、家庭求助报警等设备的信息互联,完成了能源办理、家庭远程办理、白叟日子辅佐等功能,增强了家居日子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当前智能家居范畴的采用主要有智能家电、智能照明、家庭安防等方面。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总体上来说, 全球物联网还是停留在概念和研发的起步阶段,有关物联网定义还存在一些混乱,较为公认的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并认为物联网应该具备三个特征:一是全面感知,即利用各种可用的感知手段,实现随时采集物体动态;二是可靠传递,通过各种信息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感知的信息实时准确可靠地传递出去;三是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等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 对物体实施智能化控制。

参考文献:

[1]赵勋. 物联网技术发展与商业模式研究[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1:44+51.

[2]徐利谋,茹倍倍,陈利剑. 物联网技术发展与应用[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2:7-8.

篇3

关键词: 物流;SOCKET;数据库;智能串口终端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310147-01

工业信息通讯承担着各个工业系统之间以及设备之间的数据采集、传递和交换的任务,满足各种条件下的通讯要求,保障了工业系统自动化及设备正常运转。

1 系统概述

伴随工业信息化的发展,在企业内部逐渐形成了以基础自动化系统为底层的金字塔式的企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分为四层,分别为基础自动化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制造执行系统以及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如图1所示。

现场数据的实时采集以及数据之间的传递成为了钢铁信息化及自动化的重要环节。莱钢炼钢转炉区域物流采集系统主要负责将现场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通过接口发送至过程控制系统,完成一级到二级之间的完美结合。其主要包括天车采集系统、铁水测温采集系统、废钢采集系统以及信息转换传递系统。

1.1 天车采集系统。天车数据采集系统主要负责对天车行走位置、钢包重量采集以及通过无线发射机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地面接收机。位置采集通过在行车行走路线中安装多个位置模块,在天车行走过程中天车上的定位模块感应位置模块,从而判断当前天车所在位置。天车上的无线发射机利用RS232接口与二次称重仪表进行通讯采集钢包重量,同时将天车位置通过无线发射传输到服务器室内的地面接收机。地面接收机再通过RS232转RJ45的智能串口终端将数据传输到服务器完成对天车数据采集。

1.2 铁水测温采集系统。铁水测温系统通过测温枪进行铁水温度测量,测温表转化数据后通过接口将BCD码发送至仪表显示屏,再通过显示屏自带RS232接口利用智能串口终端完成数据到服务器的传输。

1.3 废钢数据采集系统。废钢采集分为组份信息采集及平板车称重采集。组份采集通过天车操作工在加装废钢料种时,利用废钢操作室内的操作按钮选择废钢组份,通过无线发射机发射至废钢电磁站接收机,称重采集利用安装在平板车上的二次仪表通过电台发送至废钢电磁站内,与组份信息通过智能串口终端一起并入物流采集信息局域网内。废钢操作室再通过称量软件最终将废钢采集信息写入数据服务器内。

1.4 信息转换传递系统。在数据库中建立数据库表,通过数据库访问技术(ADO、ODBC)访问数据库,实现网络上不同平台不同进程的通信。物流采集系统利用SOCKET技术编写信息采集软件,通过工业以太网访问各智能串口终端系统,最终将现场实时数据汇总存入数据库JK表内,其JK表字段如2图所示。

部分字段名意义如下:

REC_ID 记录号

HEAT_ID 炉号

HM-CHARGE_TIME 铁水采集时间

HM_LADLE_ID 铁水包号

HM_TEMP 铁水温度

HM_CHARGE_CRANE 铁水加料行车号

SCRAP_NET_WGHT 废钢净重

SCARP_CHARGE_CRANE 废钢加料行车号

SC1_ WGHT 重废钢

STEEL_ NET_WGHT 出钢净重

物流服务器负责将JK表内数据发送至接口服务器;MES接口负责读取MES服务器生产计划并将数据送至接口服务器,最终副枪二级服务器直接读取接口服务器内的汇总数据及生产计划,同时MES接口读取副枪生产实绩并将其送至MES服务器,完成到二级、三级数据的传送及转换,其数据流程表如图3所示。

2 结论

转炉物流系统,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针对炼钢厂对管控一体化的要求,利用数据库访问技术、OPC技术、Socket技术实现了一级自动化系统生产过程数据的实时采集、匹配、保存以及数据的实时交换。自投产以来,系统运行稳定、功能完整、性能可靠,为一键炼钢打下坚实基础。

篇4

关键词:数据挖掘;物流业;信息系统

一、数据挖掘概述

数据挖掘,是指从大量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它是数据库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融合了数据库、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统计学等多个领域的理论和技术,把人们对数据的应用从低层次的查询,提升到从数据中挖掘知识,提供决策支持的层级。

从商业角度看,数据挖掘是一种商业信息处理技术,特点是对商业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分析等,从中提取可用于辅助商业决策的关键数据。数据挖掘的目标是从大量数据中,发现隐藏于其后的规律或数据间的关系,从而服务于决策。数据挖掘一般有以下几类任务:

分类。分类分析就是通过分析样本数据库中的数据,为每个类别做出准确的描述,或挖掘出分类规则,然后用这个分类规则对其他记录进行分类。

聚类。聚类是把一组个体按照相似性归成若干类别,即“物以类聚”。聚类将没有分类的记录,在不知道应分成几类的情况下,按照数据内在的差异性,合理地划分成几类,并确定每个记录所属类别。

关联分析。数据关联是数据库中存在的一类重要的可被发现的知识。若两个或多个变量的取值之间存在某种规律性,就称为关联,关联分析的目的是找出数据库中隐藏的关联网。

预测。预测是根据对象属性之过去观察值来预测该属性未来之值。数据挖掘自动在大型数据库中寻找预测性信息。

偏差检测。数据库中的数据常有一些异常记录,称之为偏差。偏差包括很多潜在的知识,如分类中的反常实例、不满足规则的特例等。

二、数据挖掘在物流业中的应用

现代物流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特别是全程物流,包括运输、仓储、配送、搬运、包装和再加工等环节,每个环节信息流量十分巨大,使企业很难对这些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为了帮助决策者快速、准确地做出决策,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加收益,就需要一种新的数据分析技术来处理数据。数据挖掘技术能帮助企业在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中,及时、准确地收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对客户的行为及市场趋势进行有效的分析,了解不同客户的爱好,从而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各类客户对企业和产品的满意度。

物流决策系统是一种结合了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的新型经营决策系统,主要通过人工智能对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分销配送到商品销售的各个环节的信息进行采集,并利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对其进行分析处理,确定相应的经营策略。

数据仓库作为数据挖掘的基础,它具有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随时间变化的特性。各个联机事务处理系统作为数据仓库的原始数据源,以文件方式提供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收集的数据资料和报表,同时还有大量的外部信息等数据。基于数据挖掘的物流信息的体系结构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采购进货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是面对供货商的作业,包括向厂商发出订购信息或接收厂商的出货信息、采购决策、存货控制、采购价格管理等信息管理子系统。

销货出货管理系统。其功能是收集客户需求信息、记录客户购买信息、管理销售价格、处理应收货款及退款等。

库存储位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储存管理、进出货管理、机械设备管理、流通加工等功能子系统,负责相关信息的处理。

财务管理和结算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是对销售管理系统和采购系统所形成的应付、应收帐进行会计操作,同时对物流中心的整个业务与资金进行平衡、测算和分析,编制财务报表,并与银行进行转帐。结算系统主要功能是利用现有的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和计算机处理能力,自动为客户提供各类业务费用信息,为广大物流企业的自动结算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运输配送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出货配送管理、运输调度计划、分配计划等功能子系统。

物流分析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应用GIS技术与运筹决策模型,完善物流分析技术。

物流决策支持系统。此系统的功能获取内部各系统业务信息,取得外部信息,并结合内部和外部信息编制各种报告,提供分析图表。通过建立决策支持系统,及时地掌握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所产生的信息并加以利用,在数据仓库技术、运筹学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数据挖掘工具对历史数据进行多角度、立体的分析,实现对物流中心的资源的综合管理,为决策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 统计学院

篇5

【关键词】物联网;电子商务智能物流;综合性平台;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

本论文是参加云计算物联网应用服务项目的阶段总结,该论文介绍了物联网、物联网中智能物流服务平台及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通过参加项目更好的运用到实际工作和教学过程中,顺利地达到预定目标。

1.背景简述

物联网现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发展物联网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与全球同处于起步阶段,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产业和应用基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市场分析

2.1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2011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委托新华社《2010~2011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预计2011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300亿元,安防、交通和医疗3大领域有望在物联网发展中率先受益,成为物联网产业市场容量大、增长最为显著的领域。新华社副社长周锡生在该报告时认为,未来5年,全球物联网产业市场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5年将接近35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接近25%。保守预计,到2015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将实现5000多亿元的规模,年均增长率达11%左右。

2.2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1)应用引领产业发展

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是以应用为先导,存在着从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到企业、行业应用市场、再到个人家庭市场逐步发展成熟的细分市场递进趋势。目前,物联网产业在中国还是处于前期的概念导入期和产业链逐步形成阶段,没有成熟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技术体系,整体产业处于酝酿阶段。此前,RFID市场一直期望在物流、零售等领域取得突破,但是由于涉及的产业链过长,产业组织过于复杂,交易成本过高,产业规模有限成本难于降低等问题,使得整体市场成长较为缓慢。

物联网概念提出以后,面向具有迫切需求的公共管理和服务领域,以政府应用示范项目带动物联网市场的启动将是必要之举。进而随着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应用解决方案的不断成熟、企业集聚、技术的不断整合和提升,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从而将可以带动各行业、大型企业的应用市场。待各个行业的应用逐渐成熟后,带动各项服务的完善、流程的改进,个人应用市场才会随之发展起来。

(2)标准体系逐渐成熟

物联网标准体系是一个渐进发展成熟的过程。物联网概念涵盖众多技术、众多行业、众多领域,试图制定一套普适性的统一标准几乎是不可能的。物联网产业的标准将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标准体系,将随着市场的逐渐发展而发展和成熟。

(3)综合性平台即将出现

随着行业应用的逐渐成熟,新的通用性强的物联网技术平台将出现。物联网的创新是应用集成性的创新,一个单独的企业是无法完全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的。一个技术成熟、服务完善、产品类型众多、应用界面友好的应用,将是由设备提供商、技术方案商、运营商、服务商协同合作的结果。随着产业的成熟,支持不同设备接口、不同互联协议,可集成多种服务的共性技术平台将是物联网产业发展成熟的结果。

物联网时代,移动设备、嵌入式设备、互联网服务平台将成为主流。随着行业应用的逐渐成熟,将会有大的公共平台、共性技术平台出现。无论终端生产商、网络运营商、软件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应用服务商,都需要在新的一轮竞争中寻找各自的重新定位。

(4)有效商业模式逐步形成

针对物联网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将是把技术与人的行为模式充分结合的结果。物联网将机器、人、社会的行动都互联在一起。新的商业模式出现将是把物联网相关技术与人的行为模式充分结合的结果。

物联网的应用也从小环境开始面向大环境,原有的商业模式需要更新升级来适应规模化、快速化、跨领域化的应用。而更关键的是要真正建立一个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这才是推动物联网能够长远有效发展的核心动力。要实现多方共赢,就必须让物联网真正成为一种商业的驱动力,而不是一种行政的强制力。让产业链所有参与物联网建设的各个环节都能从中获益,获取相应的商业回报,才能够使物联网得以持续快速地发展。

3.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叫做物联网技术。我国也把物联网称之为“传感网”。

物联网系统平台架构技术是一种面向物联网系统设计理念和架构技术,它将各类物联网对象之间的交互抽象到一个统一的层面,注重独立实现各个物联网联网对象的系统功能,通过简单、统一的接口进行信息交互和沟通,利用物联网联网对象之间的松耦合特点,保证物联网网络的开放性和规模可扩展性。

云计算物联网应用服务项目包括:智能物流服务平台、企业诚信体系服务平台、企业内训服务平台、云计算呼叫服务中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物联网行业服务中心、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服务平台、消费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网络安全服务平台、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下面就物联网服务项目新建研发的上述应用领域中的智能物流服务物联网及电子商务物联网进行简单阐述。

4.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物流服务平台

4.1 智能物流服务平台概述

目前,国内制造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普遍不高,大都采用“人工+条形码”的方式,该方式效率低、人力成本高,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制造行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需求。智能物流服务平台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基于RFID的物流跟踪管理核心技术,设计并开发一个面向制造业的基于RFID的物流跟踪管理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RFID自动识别技术、JIT及MES的先进管理理念与基本方法,通过车间生产物流信息的实时反馈进行物流数据分析和监控,加强车间物流控制,实现生产节拍、物流、信息流的同步,以改进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物流管理成本,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4.2 智能物流服务平台建设内容

(1)基于企业业务管理层、生产车间管理层和现场数据管理层的三层体系架构的设计与实现。

(2)基于移动(Mobile Agent)的数据访问统一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3)RFID中间件(RFID Middleware)的统一设计与实现,从而实现对底层设备的精确控制,实时采集原始数据,对数据进行过滤,并在其中封装典型的应用逻辑,使物流管理系统接口简单透明,从而达到整个系统的协调、可靠。

(4)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RFID功率自调节控制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5)各功能子模块(包括登录模块、生产计划管理模块、装箱模块、出入库监控模块、跟踪查询模块等)的设计与实现。

5.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5.1 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概述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刷卡、转账消费逐渐成为国人支付的重要方式。到90年代末,电脑、网络走进了千家万户,以淘宝、易趣为代表的电子商务茁壮成长,支付宝等虚拟货币支付方式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将物联网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完善地结合,嵌入电子商务库存、物流、支付、产品质量管理等整体流程,在提升移动电子商务的整体水平的同时,可以随时随地利用RFID射频芯片手机、PDA及掌上电脑等无线终端自如开展衣食住行、购物娱乐和商务谈判。

5.2 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内容

(1)应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对库存物品信息的实时感知,形成自动化库存,达到整个网上零售营销体系实现共享的目的。

(2)实现多样化的手机支付业务,网上零售商可加强与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合作,探索比较合理的新商业模式,借助电信运营商分布极广的充值渠道,增加支付操作的便捷性,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

(3)应用物联网和GPS技术结合的方式,将配送包裹模块化,实现消费者、网上零售商户和物流公司三方实时获悉货物的路线,利用无线视频系统,看到货物运输车辆的现场状态。

(4)建立产品溯源系统。通过物联技术实现产品唯一的识别标志,使用户有效地辨别商品,清楚地了解商品的具体来源,降低用户被骗的风险,提高用户消费的积极性。

6.阶段性结论

篇6

关键词:GPS;道路运输;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GPS技术,GIS技术及网络技术作为道路运输管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领域日趋扩大。建设交通运输信息化高速公路,是交通信息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推动交通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GPS的基本原理

GPS系统主要由空间星座,地面监控和用户设备三大部分构成。

空间星座部分由24颗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内的卫星组成,这24颗卫星在离地面12000KM的高空上,以12H的周期环绕地球运行,在地面上任意时刻,任意一点都可以同时观察到4颗以上的卫星,这就为我们24H实施动态车辆的观察,跟踪,采集信息提供了技术支持。

地面监控部分负责卫星的监控和卫星星历的计算,它包括1个主控站,3个注入站和5个监测站。

用户设备部分主要由接收机硬件和处理软件组成。用户通过设备接收GPS卫星信号,经信号处理而获得用户位置,速度等信息,最终实现利用GPS实行定位的目的。

GPS系统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技术应用

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目前,为了取得广泛的覆盖范围和降低系统投入成本,GPS系统普遍采用成熟的公共移动通信网作为通信通道。当前GPS可用的较先生的通信网为GPRS网和CDMA。基于GPS网的传输速度理论可以达100KBPS以上,而2003年正式开通了CDMAIX网络。由于采用了反向相干解调,前向快速功率控制等技术,理论带宽可达300KB/S,目前实际应用带宽在100KB/S左右,传输速率高于GPRS,可提供更多的中高速率业务。

智能导航终端。在国内,安华北斗,奥星等公司最近已推出CDMAIX通信功能的GPS导航设备,与国外导航设备功能大致相当,能够实现导航功能,电子地图,转向语音提示功能,定位功能,测速功能,显示航迹。

电子地图。智能交通系统的大部分信息都需要通过电子地图来表示,电子地图作为空间信息特别是交通信息的可视化产品,将交通路线及周围环境以视觉感受的方式传输给用户。

GPS技术在现代运输管理中的应用概述

GPS技术的监控系统应用。

GPS技术的运输管理监控指纹组成。

GPS技术的运输管理监控系统。(1)运输跟踪方面。(2)运行监控方向。(3)信息查询方面。

GPS在绥化市道路运输信息服务系统中的具体实现方式

GPS在绥化市道路运输信息服务系统中应用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基于互联网,GPS,物流控制技术的实时监控及调度,管理服务平台,具体功能有:超速行驶监控管理,异常驾驶监控管理,客运车辆监控管理,物流配载,服务和管理,危险货物运输动态,运行跟踪报警系统,实现以上项目日,周,月,年的报表等。

GPS车载终端运作方式和技术指标

我们采用的是MDT-200B车载智能移动终端,该设备通过GPS定位模块接收,处理,解算卫星数据,得到准确的用户车辆在当前的经度,纬度,速度,方向等信息,然后通过智能控制模块对用户的位置信息进行数据平滑处理,生成短信息数据包,按照系统指令发送至GSM网络,经GSM网络和系统通讯平台传输到系统监控中心,使得用户自己可以随时随地的上网查询车辆。

GPS在交通运输管理发展中的概述

经过多年培育,GPS市场已逐步成长起来,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需求十分明显;紧急救援报警,物流控制技术应用市场将进一步扩大,车辆调度管理应用产品市场会有爆发性的增长;GPS定位系统将急剧发展;与交通运输相结合的GPS产品市场的需求量会逐步成为各项之首,与智能交通系统的紧密结合是卫星定位系统的发展方向。

随着各类科技的发展,GPS定位导航系统,公共交通优先系统,不停车收费系统,停车诱导系统及美国新近研制的自动驾驶系统等,都极大地推动了智能交通(TS)的发展与应用。

GPS在实际推广应用中的几点体会

政府政策导向应突出提高道路运输行业的专业化管理和集约化经营的程度,大型规模化专业经营公司所具有的管理和集约化经营的程度,大型规模化专业经营公司所具有的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远低于全社会平均数的事故指数是规范化管理,规模化经营效果最好的说明。

落实“安全第一,人命关天”理念的有效抓手。作为习惯于以传统手段管理企业安全事务的专业运输专业,对GPS定位系统的应用经历了从怀疑,观望转为接受,肯定,历经了思想统一的过程。这一变化过程是企业在行车安全管理理念上的重大变化和飞跃,事先预控型动态安全管理模式以GPS定位系统应用为标志有了具体化的运作手段与载体。

GPS监控系统的应用,有赖于安管人员和全体驾乘人员安全教育的深入程度,公司对安装GPS车载设置的承租人,驾驶员进行现场培训,使他们熟悉并使用好该装置,加强对安管人员,驾驶员,一二级平台监控人员的GPS车载设备故障判断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培训,从而进一步提高GPS监控水平和保障入网车辆GPS监控设备的完好率。

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具体表现。要使GPS定位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在企业中普遍应用并真正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生产实际效果,企业自身必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安全价值追求,要使公司的安全管理需求,系统的运行环境,项目的技术系统,系统不断升级和完善等具有持续的推进力量。只有通过应用企业尝到安全管理成效的甜头并主动自觉在安全管理上加大工作力度时,GPS等相应系统和先进技术才能在安全管理上发挥更好更大的积极作用。

结束语

现代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越来越明显,同样GPS管理系统在现代物流,客货运管理运营中,已经成为必然选择,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比传统管理方式,在实时性,大容量数据储存,及时智能调度,自动报表生成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也成为几乎所有物流,海洋运输,客货长途运输,公交,出租车,汽车租赁等单位的首选,GPS在未来发展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永达,GPS在道路运输企业中的应用,《交通企业管理》,2007年第1期。

篇7

关键词:物联网;物流管理;物流产业;应用

一、物联网概述

(一)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提出已有十余年了,它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Auto-ID研究中心于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最初的含义是指把相关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以达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目的。2005年11月,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TU)了题为《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的报告,在这一报告中进一步扩展了物联网的概念。这一报告指出,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物品上嵌入一种移动收发器,世界上所有的物品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2009年,在北京举行的物联网与企业环境中欧研讨会上,欧盟委员会信息和社会媒体司的负责人也提出了一个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一个动态的网络基础设施,它具有基于标准和互操作通信协议的自组织能力,其中物理的和虚拟的物具有身份标识、物理属性、虚拟的特性和智能的接口,并与信息网络无缝整合。

根据上述国外机构对物联网的定义,我们可以提炼出一个简单的易于理解的物联网的定义,即物联网就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信息传感技术把物品与物品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以实现信息交换的智能互联网。由此可见:①物联网仍然是一个互联网,它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拓展出来的新网络;②物联网的用户端已经延伸到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即世界上所有的物品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③由于物联网应用了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信息传感技术,因而它具有智能属性。

(二)物联网在当今世界的发展

物联网最早是在美国提出也是首先在美国引起广泛关注和政府重视的。2009年1月,IBM公司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构想,建议奥巴马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而物联网就是实现这一构想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尔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对IBM公司“智慧地球”这一构想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并将其提升为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将物联网和新能源一起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从此物联网引起了全球各国的广泛关注。我国也在高度关注和重视物联网的研究。总理曾做了三次关于物联网发展的讲话。2009年8月,总理在视察中科院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所时,对于物联网应用也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要求,提出了“感知中国”的概念。物联网已被正式列入我国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并且我国目前已经把传感网明确列入了《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物联网在中国可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此外,欧盟也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

二、物联网在未来物流领域的应用

物联网的用途十分广泛,可广泛用于公共安全、工业监测、老人护理、平安家居、政府工作、智能交通以及现代智能物流等社会各领域。物流行业不仅是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一,也是信息化及物联网的重要应用领域。有报告预测,在2011、2012和2015年,中国物联网应用于物流市场的产值将分别达到230亿元、350亿元和650亿元。就物流领域的应用而言,物联网的应用可以实现物流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高效化和低成本化,可以说物联网的引入将彻底颠覆和改造传统的物流产业和物流管理模式。这不仅能为企业带来物流效率的提升、物流成本的控制,也从整体上提高了企业及相关领域的信息化水平,从而达到带动整个产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目的。

(一)传统物流模式的局限性

所谓物流就是将货物从供应地向接收地准确、及时、安全地进行物品配送的过程。传统的物流模式虽然可以说达到了物流的基本要求,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现代物流要求的提高,传统物流模式的局限性日益显现出来。传统物流模式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①物流企业没有给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服务,如在货物配送过程中,客户无法清楚地知道货物的配送状态;②传统物流将采购、运输、仓储、生产、配送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过程孤立开来,相互联系的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之间缺乏协作联系,从而造成低效的供应链管理;③传统物流的成本比较高,效率低下,不仅影响到微观企业的利润空间,也会使全社会物流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过高。

(二)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应用的优势及积极作用

物流领域是物联网最有现实意义的应用领域之一,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会大大提升物流产业的自动化、智能化、高效化和低成本化,可以推动物流服务各环节的有效整合,对物流产业的发展将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从物流服务各环节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生产物流环节

企业的生产物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的物流活动,即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燃料等投入生产后,经过下料、发料,运送到各加工点和存储点,从一个生产单位流入另一个生产单位,并按照规定的生产加工过程进行加工、存储的实物流转过程。如果在生产物流环节引入物联网技术,则可以实现生产环节对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产成品的全过程跟踪和识别,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人工跟踪识别的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跟踪识别的效率和准确率。

2.运输物流环节

运输物流主要是指运用运输基础设施如公路、铁路、海运、运输车等基础设施,把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等生产要素从购买地运输到生产地或者把产成品从生产地运往销售地的过程。如果在运输物流环节引入物联网技术,即我们只要在运输的货物和车辆上贴上电子识别标签,并在运输线路上安装一些信息接受和转发设备,就可以实时了解所运货物的具置和相关状态了。这样可以使对处于运输物流过程中的货物管理更加透明,可大大提高运输物流的可视化程度。同时还可以加强物流企业应对运输途中意外事故的预测和处理能力。如可以根据道路交通情况,优化设计更便捷有效的交通路线,从而提高运输物流环节的效率。

3.仓储物流环节

仓储物流就是利用企业的库房、场地,储存、保管、装卸搬运和配送货物的过程。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仓储物流管理,一方面可以实现存货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把存货盘点由以前依赖于人工盘点转换为依赖于物联网信息技术来自动进行货物盘点,这可以大量节约存货盘点时间和企业劳动力。另一方面,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迅速准确地了解库房的存货情况,即每一种货物的存储量在当前还有多少,与企业的需求状况一比较,就可以迅速地做出补货决策,这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库存管理能力,也减少了无效库存的发生。这样,仓储物流效率的提高必然会增强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4.配送及销售物流环节

在配送环节引入物联网技术能够迅速准确地了解物品的具体仓储位置,这可以大大减少货物找寻的时间和相应的劳动力成本,从而能够节约挑拣货物的时间,加快货物配送速度。同时,还可以避免人工挑拣货物的错误,保证货物配送的准确度。另外,运用物联网进行配送服务还可以实时跟踪货物的配送状态,准确合理地计划和管理货物的预期送达时间。在货物销售环节,传统的物流模式是售货员人工找寻货物并出售产品,如果在销售物流环节引入物联网技术,则当顾客提取贴有电子标签的货物时,智能售货系统会通过信息自动感应并识别货物,

这样一方面可以迅速标识出顾客提取的商品数量和价格,提高销售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某些顾客偷盗商品的行为,避免企业或销售方的无谓损失。

目前,我国的物流业信息化水平仍不高,自动化水平也很低,整个物流行业的总体效率还有待提高。物联网的出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给了物流业一个巨大的发展良机,我们一定要借力物联网来主动地全面提升我国物流业的智能化、自动化与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姜彬.谈物联网在我国物流领域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6).

[2]赵昱.物联网对物流活动影响之展望[J].企业导报,2010,(6).

[3]邵顺增.物联网应用及发展[J].硅谷,2010,(24).

[4]赵国庆.物联网在物流运输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商界,2010,(6).

篇8

关键词:物联网 综合服务 产业应用 公共服务平台

公共服务平台对于管理公共服务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它是公共服务得以正常实施的基本保障。由于公共服务数量繁多,种类多样,如何管理好这些公共服务就面临很大挑战。为了给公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物联网技术应运而生,它以可以管理物体的优势迅速发展起来,与公共服务平台的初衷契合。

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的概念最初是199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Auto-ID Labs根据EPC网络架构提出的:主要是以电子产品码(EPC)标准及射频识别(RFID)技术来构建商品身份认证系统,使每项物品的辨认、最终查询、验证机监控管理等功能均可透过网络来实现。直至2005年,由国际电信联盟所发表的网络报告,为物联网下了定义:今日网络化的时代将进入新的阶段,以往人们能在任何时间及地点透过网络与人互相联系,并与物进行资讯的交换,同样的任何物体之间也可藉由网路运算搭建起资讯互通平台,为资讯与通讯科技的发展趋势加入新的维度(国际电信联盟,2005)。

基于上述描述,笔者认为物联网就是把所有事物透过无线射频识别等讯息,将感测设备与网络连接起来,实现智慧化的识别和管理的技术。在整个网络的基础上,利用RFID自动识别和资讯获取、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将架构一个包含世界所有事物的相连接。无线射频率识别技术及相关识别技术将成为物联网的基础。在整个网路中,所有的物件能够自动识别,互相进行资讯交流。

根据欧洲物联网研究计划小组等机构对物联网的定义,其架构主要分为三层,底层为“感知层”,由各种资讯获取、识别的感知元件所组成;中间为“网络层”,各种不同种类的传输技术;最上层为“应用层”,为物联网的各种应用领域。毫无疑问物联网是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重大变革,它的架构预示了资讯和通讯的未来发展。

物联网行业发展及应用领域

目前物联网的应用层已包括,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水利、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方面。物联网快速纵深发展于各个行业,在不同的领域都建设有物联网应用的示范工程,培育出了完整的市场应用服务体系。同时也为物联网行业的发展、不断创新提供了有利环境。总结来说物联网重点应用在以下三个领域:

一是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主要是,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等,主要目的是提升工业、农业、物流行业的工作效率、有效改善管理工作精细程度,比如,在农业精细化中,由传感器、无线采集器、智能网关、无线控制器、监控管理系统5个基本部件组成,可采集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6种常用环境参数,结合3G通讯技术、图像监测技术,对温室环境进行有效地监测控制,达到节省成本,增产增收效果。

二是应用与公共管理领域。智能交通、智能公共安全、智能环保、智能灾害防控等方面,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公共管理水平,改善公共生活环境,例如,用于环保领域,可以整合信息资源,实现对有害物质的有效监测、统计、考核,以控制空气质量。

三是应用于公众服务领域。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打造平安、和谐、宜居城市。

物联网在公共服务平台中应用

公共服务平台在公共服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决定了公共服务的质量。而物联网的初衷与公共服务平台管理的目的正好契合,为了保证这些种类繁多的公共服务能够有序进行,十分有必要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

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是中国特色的物联网产业联盟环境的核心,可以说是当前阶段我国众多商业模式中生命力最为活跃的平台。平台提供的物联网信息服务功能,可以组成以企业作为重点核心的物联网信息传送互换及以重点企业为中心的行业物联网应用服务核心的双核心公共服务环境。其核心思想是将物品连接起来,就像互联网中的计算机一样。连接起来的目的是让彼此可以通信,从而实现管理的功能。在物联网的系统组成中,“物”不仅指代参与信息交互的各参与者,同时还代表了建立通信和交互的环境信息,并能够根据预定的设置实现在有人或无人的情况下,按照相应的程序来采取具体的操作或动作。由此可知,对物联网的“物”来说,不仅是具体的实物,也可以是虚拟的物,或者是处于中间态的用一定数字形式表示的中间体,从而实现了“物”与数字信息世界的数据集成。

对应到公共服务平台,“物”可以指代公共服务平台的具体服务。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从自身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全面推进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比如在现代物流行业中,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将物流中的商品从采购、加工、包装、运输及销售等环节进行精确的定位,通过全程信息化服务平台,大大提高了生产制造、仓储成本、销售服务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特别是对商品进行有序标识,并转换成数字化应用环境后,实现了对商品的智能化调度,降低物流流通费用,促进物流管理的合理化,增强了整个供应链的可控性。在电力行业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运用。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随着智能化电网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物联网技术在电网系统的应用,有效提高了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比如在电网中引入智能传感器,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各节点的运行状态和信息进行及时的收集,利用嵌入式处理器可以实现对状态信息的存储和计算,并结合分布式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对整个电网运行参数的有效处理,并对其中的故障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对相应反馈信息实现记录和统计,以实现对整个电网和用户用电情况进行全面的监控,确保电网系统对电能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模式-以智慧图书馆为例

自2009年8月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公共服务平台从最初发展的雏形到现今借助于物联网技术,不管从服务能力,还是从服务规模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计划是推动智慧化生活创新应用,以主动贴心服务为发展内涵,为不同的使用者提供创新服务,达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皆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相互沟通的智慧环境。

图书馆是公共服务的一个典型代表,随着科技资讯的发展,其从书本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网络图书馆、虚拟图书馆不断的进步演化,无论是书本时代还是数字时代,归根结底其核心都是“服务”,是追求服务品质不断提升的过程。图书馆在发展上,不断的致力于思考如何提供及时、有效的资讯给使用者。例如,当图书馆购买了新书目或者增加了新服务,如何简单的告知使用者并让其清楚流程。再如,图书馆中总是会有一部分热门书目,其使用率会较高,导致不容易借阅,但事实上还有许多书目和热门书目属于相同类别的、读者有可能感兴趣,由于使用者搜索技巧、习惯、方向的原因,而未被调阅、利用。结果,丰富的馆藏和服务因此被浪费,也给读者带来了不便。因此有必要运用物联网建立其创新的服务应用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图书使用者利用图书馆资料,还可以整合、优化图书馆的服务流程。

本文服务模式是以物联网的概念进行构建,现有的图书馆或网络中的资讯服务大部分以发送电子邮件、登陆网页才能获取相关信息的方式,这种资讯的获取方式是被动的,因此可能会造成信息遗漏或不及时。本文架构的服务模式中使用者只要在网络覆盖区,在搭配感测器的终端装置,即可随时随地享受服务。

本文依据物联网概念作为服务模式构建基础,以“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层为架构系统,模拟服务方式。该模式最大特点,使用者可以主动获取信息,而且还可以查到使用者的借阅记录,方便查询你借阅数目的归还期限,还可以依据借阅的历史记录为使用者推荐可能感兴趣的书目,避免资源浪费。

从图1中可以看出该模式可分为三层:首先是感知层,使用者藉由射频感知、晶片感知等,透过感测器,读取使用者的登录信息。然后,进入网络层,不特别界定网络的形态,能够搭配各种或多种综合网络形态,连接后形成系统平台。最后,应用层藉由使用者的基本资料、借阅相关记录等信息,筛选出图书馆内相同类别的馆藏资源,并进一步透过借阅次数、最近一次借阅时间等信息,分析使用者可能感兴趣的书目,最终通过关联资料的筛选,得出一系列信息,并推送到“服务平台”,平台通过图形化界面相结合的终端装置,将信息呈现给读者。

综上所述,基于物联网的服务平台,可以使图书馆实现“技术支撑服务,资料随时可得,信息共享空间”的效果,使用者可以享受到更人性化的服务,在图书馆内的,即对印刷型文献资料进行科学合理布局,让读者随手可得,还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推送感兴趣的信息。成员之间也可以做到信息实时共享。平台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实用性。后台通过对使用者的相关借阅、查询等数据进行系统计算、分类、分析,最终得到决策性信息,并使信息自动反馈给读者,形成系统循环,从而提高读者的借阅效率。

结论

随着公共服务平台的不断深入以及物联网关键技术的不断革新,作为新一代的互联网络将步入新的时代,网络末梢效应及其边缘价值将成为未来物联网发展的重点,并在不断的开发新的面向应用的服务上,改变着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以全国范围内的智能化综合服务平台系统的建立,将开拓出更加广泛的增值服务,促进新兴经济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洪波,杨龙祥,朱琦.物联网产业化发展思路与泛在无线通信技术研究[J].中兴通讯技术, 2012(2)

2.李其中.物联网技术及其商业模式探讨[J].商业时代,2011(18)

3.赵志军,沈强,唐晖,方旭明.物联网架构和智能信息处理理论与关键技术[J].计算机科学, 2011(8)

4.宁焕生,王炳辉. RFID重大工程与国家物联网[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

5.SOA-based RFID public services infrastructure: architecture andits coreservices[J].Journal of 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Vol.20,No.1,2009

6.谢印成.物联网环境下物流产业升级路径和政策趋向研究[J].商业时代,2012(36)

7.王辉,沈洁,石英琳.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发展新趋势[J].商业时代,2010(26)

篇9

【关键词】 物联网 Zigbee RFID 追溯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之后,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已经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现阶段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集约化、设施化、信息化水平很低,主要沿用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式经营的传统养殖模式。这一模式导致生态失衡、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问题日益显现;不合理的投饵、施药、施肥等恶化了水产品的生长环境,导致食品安全问题严重。

一、系统模型总体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海洋水产养殖系统是专门为人工水产品养殖到销售环节设计的,采用无线传感技术、网络化管理等先进管理方法对养殖环境、水质、鱼类生长状况、药物使用、废水处理、运输环节等进行全方位管理、监测,具有数据实时采集及分析、食品溯源、生产基地远程监控等功能。

海洋水产养殖物联网系统包含6个子系统及1个数据库,涵盖了渔业水产养殖、加工、运输及销售环节的物联网技术运用(图1)。

二、系统的组成

2.1 水产品智能环境监测控制系统

水产品智能环境监测控制系统集成水质传感器、无线传感网、无线通信、嵌入式系统、自动控制等技术,可自动采集养殖水质参数,上报到智能平板终端及物联网云中心。并通过无线传输方式自动控制各继电器给给排水设备、增压泵、水温控制设备工作。

2.2 水产品智能养殖管理系统

水产品智能养殖管理系统包含水产品养殖辅料管理、水产品管理及水产品出库管理。

水产品养殖辅料管理主要针对饲料、药物的出入库、投饲进行登记。水产品管理主要通过在养殖池上放置RFID设备对鱼苗种类、数量、出入库等进行登记。水产品出库管理主要通过在水产品打捞网箱上放置RFID设备,读取并存储水产品出库时二维码条码信息。

2.3 水产品加工管理系统

水产品加工管理系统主要分为入厂登记环节和出厂登记环节。

对从养殖池运输来的水产品进行相关检疫并在电脑客户端软件上登记水产品来源信息,把信息通过RFID写入到挂钩上的RFID条形卡上,同时上传到云中心进行储存。

待加工好后的水产品出厂时,对包装好后的成品进行称重,读取批发商的IC卡信息生成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码并打印,在水产品包装上赋码,并上传到云中心进行储存。

2.4 水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系统

水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系统主要通过在车辆运输中使用的水产品包装箱上放置RFID温度采集标签,通过无线网络手持式交易监管终端读取数据传输至物联网云中心。

2.5 水产品交易零售系统

批发商对所批发的水产品进行零售时,利用智能溯源电子台秤上配置的手持式条码扫描枪扫描条码,打印出小票。

2.6 水产品溯源查询系统

客户通过在销售商处购买水产品时拿到销售票据,登录查询追溯网站输入相应的追溯码可以查询到从水产品养殖生产到消费者购买为止的过程中的相关信息。

三、结语

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反应的各种物联网技术在海洋中的典型应用有:水上物联网、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智能集约化水产养殖、精量饲喂系统、智能冷链、水产品追溯等。物联网、3S技术等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发展,是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海洋资源开发和物联网技术的结合对国家战略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马建.物联网技术概述[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3月.8-12

[2]邹振涛,杨宏,李宏.水产养殖实时监控系统设计[J].农机化研究,2011(9):124-127

篇10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就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包括计划、采购、制造、配送、退货五大基本内容。

在供应链管理中对各种制约因素的“能见度”或认识程度十分重要,它要求透过各种纷繁复杂的表象洞察供求关系的规律,从而为更好地平衡协调整个供应链夯实基础。可视化技术可以帮助解决所谓的“能见度”问题。比如说,它可以在企业准备供应计划时将各种不同类型的包括原材料的供应,企业内部生产部门和外包企业产能的使用情况,物流公司的配送的能力等制约因素用动态图形表示出来,这样一来就能轻易找出供应链中最薄弱的环节;关于供应计划提到过可视化技术对企业降低库存量的影响,企业通过向供应商定期提供供应要求以及商议供货合约控制供应方面的变化并确保稳定的供应量。

二、可视化管理概述

可视化管理是指利用IT系统,让管理者有效掌握企业信息,实现管理上的透明化与可视化,这样管理效果可以渗透到企业人力资源、供应链、客户管理等各个环节。可视化管理能让企业的流程更加直观,使企业内部的信息实现可视化,并能得到更有效的传达,从而实现管理的透明化。

信息可视化(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的内涵是将数据通过图形化、地理化形象真实地表现出来,并且找出数据背后蕴涵的信息。信息可视化相关技术能够实现对信息数据的分析和提取,然后以图形、图像、虚拟现实等易为人们所辨识的方式展现原始数据间的复杂关系、潜在信息以及发展趋势,以便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资源。

供应链可视化就是利用信息技术,采集、传递、存储、分析、处理供应链中的订单、物流以及库存等相关指标信息,按照供应链的需求,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供应链可视化可以有效提高整条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控性,从而大大降低供应链风险。

三、可视化技术在供应链管理的运用

1、订单管理系统

订单管理系统是提供基于订单进行业务沟通、执行物流服务和订单跟踪的系统。通过对订单的流程管理和规则控制,实现物流运送计划,有效降低货物库存。支持统一客户订单管理,统一订单调拨,实现订单全流程的可视化,并且还具有灵活可配的自定义工作流程及规则引擎。

在物流信息平台,可以实现订单的跟踪功能,通过对物料的标签进行扫描,来记录产品的使用及现有状况和来源等信息;通过对半成品的在生产中的所经历过的工序记录和数据统计来跟踪其生产细节,可以在返品或者生产过程中能够追踪到在生产中的哪道工序、哪些物料、哪个机型、哪些人员等等存在问题;通过对成品的包装、入库、库内调整、出库、还有质检等工序记录、统计来跟踪成品在最后阶段的状况以便需要时进行查询操作;最后实现对整个生产从部品到半成品到成品的单个、类别以及全部的产品追溯、质量控制和流程管理,建立完整的生产追溯管理系统平台。

可视化订单系统,可以有效帮助生产计划与排产,成为适应订单、节约产能和成本的有效方式;有效的生产过程控制,防止零配件的错装、漏装、多装,实时统计车间采集数据,监控在制品、成品和物料的生产状态和质量状态,同时,可利用条码或RFID自动识别技术实现员工的生产状态监督。

2、仓储管理系统

通过在物流公司总部设立一级报警与监控中心,建立主控中心,实现对前端所有仓库的集中监控管理,中心用户按权限通过网络浏览管理前端仓库状态与信息。主控中心(一级监控中心)是报警监控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利用视频识别分析技术、计算机网络、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开发的整合式集中智能综合监控管理控制应用平台,中心汇接各前端仓库相关信息,将所需的视频、数据等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存储和共享,并根据授权进行远程调阅、查询,由开放的接口实现互联、互通、互控及其它多种应用,为各级领导决策、指挥调度、取证提供及时、可靠的第一手信息。

超越常规仓储系统的限制,提供全过程的货运信息可视化给客户及客户的客户。通过优化仓库内信息和存货的流动,显著提高货运和库存的准确性。仓储管理支持多货主多级多仓管理能力,系统并具备灵活全面的收货、上架、拣货、发货、库存管理等业务功能,用全面支持条码与RFID等自动化设备。

3、运输管理系统

运输管理系统支持多种运输模式(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短驳、多式联运、移库作业和提货作业等)和多种运营模式(包括自营、对流、外包、主流业务处理和零散业务处理等),帮助客户提高运输管理效率,增强系统化执行管理。支持多调度中心和客户订单整合、分拆与运输车辆资源和路线的优化,并可对车辆、订单实现全过程的可视化监控。

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损毁、丢失和被盗等问题,如何在移动过程中有效的监控运输过程和货物状态,确保货物能及时、安全地到达目的地,成为物流公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与实现移动载体综合监控分系统,利用全球定位、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运输过程中车辆和货物的有效管理与监控。该系统由车辆监控与管理、货物运输过程状态监控和无线数据传输部分组成,通过3G无线网络与主控中心管理系统实时通信。基于GPS的车载定位系统能够及时将货车的位置信息发送回位于公司总部的总控中心,由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实时更新和显示;在货车驾驶室内架设摄像头,可监控行车过程中司机的精神状态,防止出现疲劳驾驶,杜绝事故苗头;通过数据传输部分的无线网络,可将压缩后的监控视频和分析结果传输至总控中心备份保存。

四、小结

供应链管理是当今制造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环节之一,研究供应链管理不仅仅局限于物料供应或物流控制。当今未来供应链的可视化管理会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1]张峰.可视化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软件工程,2006:1.3.

[2]陈新河.无限射频识别(RFID)技术发展综述[J].标准与技术跟踪,2005(7):20.24.

[3]上海阿法迪(RFID)智能标签系统技术有限公司[J].RFID系统工作原理及其结构.

[4]周玲.供应链管理技术及其研究现状[J].兵工自动化,2001,21(1).

[5]孙洪海.供应链中信息风险规避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li(5):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