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范文
时间:2023-12-22 17:48: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六合区农村沼气经过了“两落三起”的发展历程。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出现了发展沼气的热潮,建设了4400多处,但很短时间后多数沼气池就报废了。70年代末期,又掀起了发展沼气热潮,但多数未能持久运行。“两落”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至2005年底沼气保有量仅为7000处。“两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技术服务跟不上,农民欠缺建池施工和日常管理技术,不能及时有效解决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大量病池报废,综合效益难以发挥,资金浪费严重。2006年至今,各级政府把农村新能源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范畴,加大了财政投入,农村新能源建设的领域也得到了扩展,不仅加快了户用沼气池建设步伐,规模畜禽养殖场沼气治理工程也迅速发展。2006—2011年我区共兴建户用沼气池8000多处,沼气工程42处(其中500m3 3处,300m3 2处),秸秆气化工程2处,总投入3439.48万元,其中省级以上投入1578万元,市级配套503.3万元,区级配套174.5万元,农户和企业自筹资金1183.68万元。目前户用沼气池推广的池型是大出料口水压式和强回流沼气池,强调“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圈、改厕、改厨)。该池型密闭性能好,产气量高,出料方便。截止目前,户用沼气池累计推广18000处,已报废3000处,可用15000处,占总农户的10%左右,主要分布在金牛湖、马集、冶山等北部街镇;各类大中小型沼气工程近42处;秸秆气化工程2处;生活污水净化处理池近20处;太阳能热水器80000多台,已在城乡全面普及。
我区严格按照《南京市农村沼气和秸秆气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要求,严格建设规范,按照统一标准、专业施工、统一操作规程组织建设。在质量管理上,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建设标准,坚持技术标准,坚持职业准入制度,坚持招投标制度。在项目程序上,实行做到“三公开一公布”,“三公开”即要公开省市有关扶持政策、建设计划任务、资金补助标准和建设条件,公开项目自愿建设单位或农户名单,公开物资采购价格及分配办法;“一公布”就是网上公布用户档案、项目村电话、各级管理部门电话。同时,严格项目验收,确保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建立健全农村清洁能源工程管理制度,农村清洁能源工程建设与管理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保证金制度,加强农村清洁能源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培训工作。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按照《江苏省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设立专帐规范核算,专款专用,并实行项目资金财政报账制。农村清洁能源工程竣工后,及时组织开展项目工程决算审计和财务审计,由具备相关资质的机构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同时,会同建设单位、施工企业进行项目的初步验收,出具由区县农村清洁能源主管部门、项目建设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和工程施工企业四方共同签字的工程竣工现场验收报告。区内现有农村能源施工企业1个,资质为三级,持证技工近50人,承担户用沼气池、沼气工程(300m3以下)等建设任务。300m3以上的沼气工程和秸秆气化工程按照省市要求严格实行招投标制,今年共招投标沼气工程3个。我区多次被省农委评为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先进集体。
二、存在问题
我区在农村新能源开发与利用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建设速度上还显得不够快。纵向上看有进步,横向上看和江宁、浦口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户用沼气池、沼气工程建设数量显得不足,秸秆气化工程数量也仅有一处。二是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农村沼气服务方面,故障维修不及时,配件供应跟不上,脱硫装置较少进行再生和更换,进出料装备缺乏,大多数沼气农户不掌握综合利用技术,有的沼气池运行了多年,竟没有进行过一次大换料,影响了正常产气,有的农户不按规程操作,换料时不关闭阀门,导致净化器被烧坏,有的农户缺乏安全知识,擅自开盖维修,个别地区导致了事故,沼渣、沼液等优质肥料得不到合理利用,效益打了折扣。三是近两年生猪价格波动较大,发病率高,部分农户和养殖场饲养量下降,造成发酵源不足,产气量下降,甚至不能正常使用。
三、具体对策
1.提高认识
发展农村新能源有利于促进农村卫生状况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提高生活质量,建设文明和谐的新农村;有利于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经济繁荣的新农村。如近年来推广的“猪—沼—果(粮、菜)”能源生态经济模式,就是把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把养殖业所产生的废弃物转换成可再生能源沼气和有机肥,既解决了农村燃料问题,又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改善了农产品品质,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加强宣传
一要向领导宣传,发展农村能源,对于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用能需求、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优化农村环境、提高农村文明程度都具有重要意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农村沼气、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源,可以把农村的“三废”(秸秆、粪便、垃圾)变成“三料”(燃料、饲料、肥料),提高各级领导的认识。二要向广大农民宣传,一户农民建一只8m3的沼气池,年产沼气350m3左右,一般可解决10个月的做饭、烧水、照明的用能需求。还可提供有机肥料约20t,节柴2000kg以上,户均节支增收1000元左右。三要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宣传,发展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能源,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和支持农村新能源建设的良好氛围。
3.加大投入
发展农村新能源建设,是一项公益性事业,要积极争取利用国债和省市项目资金的支持,区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配套资金要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足额配套,同时拓宽投资渠道,引进民营资本投资该领域,同时收取项目保证金后作为工程款,保证自筹资金全部到位。这样才能加快户用沼气池、沼气工程、秸秆气化工程的建设步伐。此外,要安排好工作经费,保障全区清洁能源建设正常有序开展。
4.强化服务
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方便农民群众为出发点,将沼气服务体系建设与沼气发展协调推进。坚持“政府引导、多元参与、方式多样”和“服务专业化、管理物业化”的原则,逐步建立以省级技术实训基地为依托、区服务站为支撑、镇村服务网点为基础、农民服务人员为骨干的沼气服务体系,为沼气农户提供优质、规范、高效、安全的服务,巩固沼气建设成果。同时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除采用协会领办、个人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外,鼓励发展股份制沼气服务公司和民营沼气服务队伍,形成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的沼气服务体系。对各类沼气工程和秸秆气化站内部要确定专人负责,通过参加省市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5.加强管理
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要先进行环境评价,把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作为前置条件,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准备好必备的资金,积极申报国家及省市项目,通过沼气工程进行环境污染治理,沼气作能源或发电,沼渣沼液作优质的有机肥料。项目实施行过程中,在规划、用地等方面要给予扶持。对现有的规模化养殖场,各级政府要责令限期完成污染治理工作,奶牛养殖必须规划好区域,全部进养殖小区,以便集中处理粪便。
篇2
关键词: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利用
1新能源概述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
目前在中国,可以形成产业的新能源主要包括水能(主要指小型水电站)、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是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既是整个能源供应系统的有效补充手段,也是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是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最终能源选择。
当今社会,新能源通常指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气等。按类别可分为: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氢能,地热能,海洋能,小水电,化工能(如醚基燃料)等。
2可再生能源概述
2.1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指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利用、循环再生的一种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海洋能、潮汐能、地热能等。随着世界石油能源危机的出现,人们开始认识到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
人类历史进程中长期依赖的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如薪柴、秸秆等属于生物质能源,另外还有水力、风力等,这些能源大部分都来自太阳能的转化,是可以再生的能源资源。
人类近代社会大规模开发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其能量来源实际上也是源自太阳能的转化,但它们是地球在远古时期的演化化过程中形成和储存下来的,对于我们人类来说一旦用完就无法恢复和再生,因此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资源。
2.2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意义
2.2.1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农村是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薄弱的地区,能源基础设施落后,许多农村生活能源仍主要依靠秸秆、薪柴等生物质低效直接燃烧的传统利用方式提供。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解决农村居民生活用能问题,可以将农村地区的生物质资源转换为商品能源,使可再生能源成为农村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2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充足、安全、清洁的能源供应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保障。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低,能源需求增长压力大,能源供应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不断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除大力提高能源效率外,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重要的战略选择,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本要求。
2.2.3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开拓新的经济增长领域、促进经济转型、扩大就业的重要选择。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广泛,各地区都具有一定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条件。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再生能源也是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有效拉动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扩大就业,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2.2.4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生态系统脆弱,大量开采和使用化石能源对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例偏高,二氧化碳排放增长较快,对气候变化影响较大。可再生能源清洁环保,开发利用过程不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对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环境、减排温室气体、应对气候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现在我国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是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整体上缺乏科学规划,发展不均衡;有的成果实际推广应用成效甚微,新能源规模化生产之前的成本也较高,配套设施跟不上;在新能源产业方面面临着基础设施和基层公共服务能力严重缺失的问题。
4加强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4.1科学评估,加强产业引导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利用,需要科学评估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资源潜力。根据我国国情,考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市场的运行,建立和完善新能源和节能政策体系,建立能源管理机构和咨询机构,使得政策对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制度保障具有综合性和战略性。
4.2加大投资力度与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加大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力度,从人才方面注重新能源研发的技术性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投资巨大、外部性明显的新能源技术研发,必须以足够投入,建立公共研发平台和检测平台,成立工程技术中心,在技术研发、风险投入等方面加大政策倾斜,形成集研发应用于一体的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
4.3实现多元化发展
大力发展除风能、太阳能之外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如生物质能源、沼气、垃圾焚烧、地热等。生物质能源在中国发展潜力巨大,应重点发展农林废弃物(如秸秆)发电、生物质液体话(如生物柴油)和生物质燃料等。
4.4注重基础设施的完善
坚持实用性第一的原则,加强基础设施的完善。如电网布局、新能源汽车赖以运行的充电站建设等,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为新能源的应用提供基本条件;调整能源利益结构。
⒖嘉南祝
篇3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兴起了新一轮新能源技术革命,不仅直接对存在国际能源供求格局产生冲击和影响,也对我国能源技术发展提出了新挑战。如何应全球范围内兴起的新能源技术革命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已经成为我国能源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和课题。一般而言,新能源是指以传统的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相区别的可再生能源类型,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核能、水及海洋能等,具有低污染、可持续利用、应用前景广阔等特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则把新能源分为三大类:大中型水电;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Small-hydro)、太阳能(Solar)、风能(Wind)、现代生物质能(Modernbiomass)、地热能(Geothermal)、海洋能(Ocean)(潮汐能);传统生物质能(Traditionalbiomass)新能源革命则是指以新兴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特别是传统化石能源的技术变革。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主要的能源生产与消费大国,必须适应国际新能源革命的需要,不断提高能源生产与消费效率,大力推进新能源技术领域的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
同时,我国必须大力培养适应新能源技术发展需求的各类人才,高等能源职业技术教育则承担着新能源发展领域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重任。已有学者注意到能源新技术革命对我国影响与冲击(林伯强,2008)。西方国家在新能源开发与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周茂荣、祝佳,2007),有学者(李俊峰,2009)认为新能源行业是一个新的高风险和过度竞争的产业。但还没有专门文献从人才培养特别是高等能源职业技术人才培养角度探讨我国应对新能源技术革命的政策选择问题。
二、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技术革命特点
新能源技术研究开发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大国之间产业与技术竞争的主要领域之一。如果不能够在新能源技术研究开发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则我国难以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发挥比较优势、不断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发展差距。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新能源技术革命具有如下四方面的突出特点。
第一,新能源技术革命关注可再生和可持续利用能源的开发问题,专注于能源再生与可持续利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除非宇宙和自然发生重大的不可逆的重大事件,地球上存在着大量的可再生与可持续能源可以被开发和利用。例如风能、水能、太阳能、潮汐能等都可以再生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第二.开发和寻找低污染性和环保型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是新能源技术革命的重要目标。如果不能够有效地减少碳排放和对环境生态环境的破坏,则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难以实现。低污染与环保型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第三,新能源技术革命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充分利用太阳、地球和自然界天然存在的能量,促进不同自然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应用,使得自然能力转化为推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动力。自然界的能源具有多样性和可转化性,新能源类型多样,例如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能等,虽然不同类型的新能源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的可能性,但必须掌握必要的技术和必要的资金投入。
第四,新能源技术革命在强调新能源技术开发投入的同时,还关注新能源技术应用带来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大规模新能源技术应用导致的规模报酬递增效应。新能源技术应用具有显著规模经济收益效应,随着开发规模扩大和开发网络扩展,新能源开发的经济与社会效益随开发规模扩大、开发网络扩展而递增。即使新能源技术没有取得根本性的进步,随着其推广应用范围的扩展,也会带来报酬递增效应。简言之,新能源技术革命关注可再生能源开发和能源可持续问题,有利于建设低碳经济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各种自然能量之间的转化特别是太阳能与其他能源之间的转换,新能源技术开发及其应用能够带来规模经济效应。
三、新能源技术革命对我国能源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带来的挑战
新能源技术革命给我国能源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传统的以矿物能源开发为重点的高等能源职业技术教育如果不进行改革和转型,则难以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专门职业人才。新能源技术革命对我国高等能源职业技术教育的挑战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新能源技术革命需要具有大量开拓性与创新性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但现有的高等教育与科研体系难于满足需要。如果不改革高等教育和科研体系,则我国难于参与其他大国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大国之间的国际技术竞争,难于维护我国的能源利益和安全利益。
第二,在新能源开发的关键技术领域缺乏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机制。我国现有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航空制造与发动机技术、电子信息与现代通信网络技术、空间探测技术、大型舰船制造与海洋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等领域与发达国家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新能源技术职业人才培养方面起步较晚,主要培养传统能源技术职业人才。
第三,我国能源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投入不足,学科体系不健全,不能够满足新能源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需要增加对新能源相关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我国基础科学发展、新能源技术研究与市场脱机现象仍然存在,新能源技术成果转化率不高。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新能源技术开发与应用人才不足,根本原因在于高等能源基础与职业技术教育投入不足,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技术开发与应用人才培养体系。
简言之,我国能源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着全球范围内的新能源技术革命的挑战,拔尖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不足,传统能源职业技术人才比重较高,新能源技术人才培养不足,投入不足,学科布局不合理与学科体系不健全是面临的主要问题。
四、结论与应对措施
为了提高我国高等能源职业技术教育水平,充分利用全球范围内出现的新能源技术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需要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具体而言,我国高等能源职业技术教育需要在如下五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把新能源高等职业教育纳入国家新能源技术开与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统筹兼顾,不断完善新能源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机制,为我国乃至世界新能源技术革命提高充足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保障。新能源技术与产业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和比较优势能否充分发挥,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我国的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需求把新能源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之中。
第二,不断改革和优化高等能源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方向,增加新能源技术职业教育比重,逐渐减少传统能源技术职业教育,淘汰不适应新能源技术革命需要的一些落后专业。例如,增加太阳能、风能、海水能、核能与生物能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比重,增加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数量,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篇4
新能源是相对常规能源而言的,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尚未大规模作为能源开发利用,有的甚至还处于初期研发阶段;资源赋存条件和物化特征与常规能源有明显区别;开发利用技术复杂,成本较高;清洁环保,可实现二氧化碳等污染物零排放或低排放;资源量大、分布广泛,但大多具有能量密度低的缺点。根据技术发展水平和开发利用程度,不同历史时期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新能源的界定也会有所区别。发达国家一般把煤、石油、天然气、核能以及大中型水电都作为常规能源,而把小水电归为新能源范围。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科技水平跟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和消费结构跟发达国家有着明显不同,对新能源的界定跟发达国家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小水电在我国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装机容量占全球小水电装机总容量的一半以上,归为新能源显然是不合适的。核能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不长,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很低,仅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比发达国家的水平更是低得多,核能在我国应该属于新能源的范围。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把新能源范围确定为: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天然气水合物、核能、核聚变能等共9个品种。生物质能在广义上分为传统生物质能和现代生物质能,传统生物质能属于非商品能源,是经济不发达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的主要能源,利用方式为柴草、秸秆等免费生物质的直接燃烧,用于烹饪和供热;现代生物质能包括生物质发电、沼气、生物燃料等,是生物质原料加工转换产品,新能源中的生物质能仅指现代生物质能。传统生物质能和大中小水电可称之为传统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则统称为新型可再生能源,是新能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资源评价
跟常规能源相比,新能源最显著的优势就是资源量巨大(见表1)。太阳能是资源量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即使按最保守的可开发资源量占理论资源量1%计算,每年可供人类开发的太阳能也有1.3万亿toe,约相当于目前全球能源年需求量的100倍。风能的可开发资源量较低,但开发技术难度和成本也较低,全球陆上风电年可发电量约53亿kWh,相当于46亿toe。生物质能可开发资源量为48~119亿toe,不过由于存在粮食安全和环境问题,可开发资源量难以全部转化为能源。地热能的热源主要来自于长寿命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每年的再生量可达200亿toe以上。按照目前的技术进展情况,全球40~50a内可开发地热资源为1200亿toe,10~20a内可开发地热资源为120亿toe。海洋能资源量并不算丰富,按照全球技术可装机容量64亿kW、年利用2000小时计算,只有11亿toe。天然气水合物属于新型的化石能源,资源量相当于传统化石能源资源量的2倍,达20万亿toe。全球铀矿资源量为992.7万t,如果用于热中子反应堆,所释放的能量约相当于1400亿toe,而如果用于快中子反应堆,所释放的能量可提高60~70倍。核聚变所消耗的燃料是氘,海水中的氘有40万亿t,理论上可释放出的能量为3万亿亿toe,按目前能源消费量计算,可供人类使用200亿年以上。氢能的制备以水为原料,燃烧后又产生水,可无限循环利用,既是二次能源也可在广义上称之为可再生能源。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能源资源完全不存在短缺或枯竭问题,人类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碍是开发利用的技术和成本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能源价格的上涨,目前不可开发的新能源资源有可能变为可开发资源,因此,对新能源来说,理论资源量是相对不变的,而可开发资源量却可能会大幅度增加。
开发利用现状
不同种类的新能源在资源分布、技术难度、使用成本等多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各不相同。在新型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发展势头良好,已经进入或接近产业化阶段,尤其是太阳能热水器、风电以及生物燃料,已经形成较大的商业规模,成本也降至可接受水平。核能技术已经成熟,核电在国外已过发展高峰期,在我国则刚刚兴起。核聚变、氢能、天然气水合物、海洋能仍处于研究和发展之中,距离商业化还有较大距离。
截止到2009年2月,全球核电装机已达3.72亿kW,年发电量2.6万亿kWh,在全球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约为6%左右。相比而言,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还很低,以2006年为例,其在全球一次能源供应量中的比重仅为1%左右,占全部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也仅为8%左右。2007年,全球新型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量为1.65亿kW,相当于全球电力装机总容量的3.7%(见表2)。德国、美国、西班牙、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化水平已达到较高程度,其市场规模和装备制造水平跟其他国家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我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大国,太阳能热水器产量和保有量、光伏电池产量、地热直接利用量以及沼气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不过,我国对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多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供暖和制热领域,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水平和利用规模方面跟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新型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仅为905万kW,占全球5.5%,远低于我国电力装机总容量占全球16%的比重。
我国发展新能源的政策建议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发展新能源具有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增加能源供应、减轻环境污染等多重意义,同时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国政府把发展新能源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而加以重视,陆续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和配套措施。
从近几年的总体发展情况来看,我国新能源发展势头良好,增速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新能源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障碍和瓶颈仍未消除,主要表现在:资源评价工作不充分,技术总体水平较低,成本跟常规能源相比不具备竞争力,产业投资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市场规模偏小,公众消费意愿不强,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完善。结合国内外新能源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借鉴全球各国新能源发展经验,针对目前我国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正确选择新能源发展方向
根据资源状况和技术发展水平,确立以太阳能为核心、核能和风能为重点的发展方向。太阳能是资源潜力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风能、生物质能及某些海洋能都间接或直接来自于太阳能,地球每年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相当于当前世界一次能源供应量的1万倍。我国的太阳能热利用已经走在世界最前列,太阳能光伏电池的产量也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不过在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面却与光伏电池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符。我国应进一步扩大在太阳能热利用方面的优势,同时把发展并网光伏和屋顶光伏作为长期发展重点。风能是利用成本最低的新型可再生能源,风电成本可以在几年内降低到常规发电的水平,目前已经初步具备市场化运作的条件。我国风力资源较丰富的区域为西部地区及东部沿海,属于电网难以到达或电力供应紧张的地区,发展风电应是近期和中期的努力方向。核燃料的能量密度远高于常规能源,核电站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大量建造,迅速弥补电力装机缺口,最近国家发改委已经把核电规划容量提高了一倍多。
(二)加大新能源技术研发力度
我国从事新能源技术研究的机构分布在上百个高校和科研机构,数量虽多,但由于力量分散,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建议整合具有一定实力的新能源研究机构,成立中央级新能源科学研究院。抓住当前因金融危机而引发全球裁员潮的有利时机,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国外高端研究人才。以新能源重大基础科学和技术的研究为重点,加强科研攻关,尽快改变我国新能源科学技术落后的面貌。密切与国外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CDM机制,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并进行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努力实现技术水平的跨跃式发展。
可再生能源大多具有能量密度低、资源分布不均衡等缺点,对其进行低成本、高效率利用是新能源开发的首要问题。显然,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的复杂程度要比常规能源高得多,涉及资源评价、材料和设备制造、工程设计、配发和管理等多个领域,必须进行跨学科联合攻关,这对我国目前相对封闭的科研体制提出了挑战。国家需要在搞活科研创新机制、打造科研合作平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方面做更多的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三)有序推进新能源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只有实现新能源的大规模产业化和市场化,才有可能使新能源的利用成本降至具有竞争力的水平,为新能源普及打下基础。在新能源开发成本较高、使用不便的情况下,推进新能源产业化和市场化必须由政府作为推手。促进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措施涉及电价、配额、示范工程、技术转化、税费减免、财政补贴、投资融资等,要对各种新能源的不同特点进行充分分析,分门别类地制定合适的激励政策。为保证政策的长期有效要建立完善的督促检查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惩处,以维护国家政策措施的严肃性。
国家应及时更新新能源产业的投资指导目录,引导、鼓励企业和个人对新能源的投资。同时,也要对新能源投资行为进行规范,避免一哄而上,造成局部重复投资或投资过热。防止企业借投资新能源套取财政补贴、减免税费或增加火电投资配额等不良行为。约束高污染新能源行业的投资行为,尤其是多晶硅副产品四氯化硅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值得关注。
(四)及早实施“走出去”战略
我国是铀矿资源贫乏的国家,资源量远不能满足未来核电发展的需要,铀矿供应必须依赖国际市场。有关资料统计世界上铀矿资源丰富的国家有澳大利亚、美国、哈萨克斯坦、加拿大、俄罗斯等,这5个国家的资源量合计占全球的比重为三分之二。其中,澳大利亚和哈萨克斯坦都是无核电国家,所生产的铀矿主要用于出口。我国与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关系良好,可作为实施铀矿“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目的国。合作重点应该放在最上游的勘探、开采领域,争取获得尽可能多的探矿权和采矿权,为我国核电站提供稳定、长期的核燃料来源。
目前全球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地质工作程度还非常低,这为我国获取海外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在油气资源领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把全球的优质资源瓜分完毕,而在天然气水合物领域,我国还存在较多获取海外资源的机会。太平洋边缘海域陆坡、陆隆区及陆地冻土带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丰富,这一地带所涉及的国家主要是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应努力争取获得跟上述三国合作开发的机会。拉丁美洲国家沿海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也比较丰富,要充分利用这些国家技术力量薄弱、研究程度低的现状,加强与这些国家合作,以期能够在未来取得这些国家的天然气水合物份额。
东南亚处于热带地区,自然植被以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为主,特别适合油料作物的生长,是发展生物柴油产业的理想区域。东南亚国家是我国的近邻,可为我国的生物柴油产业提供丰富而廉价的原料。我国可采取以技术、市场换资源的合作方式,在当地设立林油一体化生产基地,产品以供应我国国内为主。
(五)调整、完善新能源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
我国已经出台的新能源发展规划有《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等,部分行业部门和地方地府也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了各自的发展规划。国家级的规划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发展目标定得偏低,如风能到2010年的发展目标为1000万kW,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为3000万kW,而事实上,1000万kW的目标已经于2008年实现,3000万kW的目标也可能提前于2012年左右实现;二是缺乏设备制造产业和资源评价方面的目标。
国家有关部门应密切跟踪国外新能源现状,充分考虑新能源资源量、技术发展水平、环境减排目标、常规能源现状等因素,对我国新能源发展规划作出适当调整和完善,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指导。我国有关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规定和政策措施并不比国外少,但这其中有许多已经不再符合我国的实际,应立即对不合时宜或相互矛盾的规定和措施进行清理,制定出切实可行、可操作性高的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
(六)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新能源统计体系
篇5
[关键词]新型能源;电力行业;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M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322-01
一、新型能源种类分析
(一)风电
目前,我国风力发电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发展还不成熟,需要国家加大资金投入。当前风电基地规划主要是在西北,规模比较小,传输距离远,并且存在许多复杂的技术和经济问题。所以风力发电技术有待进一步改进,促进节省成本,提高发电效率。同时风力发电由于投入成本高,市场竞争能力弱,大大抑制风力发电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国家在这一领域投入相关优惠政策,进一步促进风力发电的发展。
(二)太阳能光伏
太阳能是最常见的新能源,目前有待进一步开发。加强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起到一定的功率峰值。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垄断,我国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较少,所以还需要加大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研发力度。
(三)核能
核能是一种清洁、高效的新能源,但是具有高风险,应重视对核反应堆技术的改进。当前使用的核反应堆技术还不成熟,核能源的使用范围也过于狭窄,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实现技术开发上的突破。核能的发展存在核泄漏的风险,由于技术不成熟会导致放射性危害极大,恢复也比较困难,因此在核能技术的利用过程中应加强监督使用。
二、电力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性
(一)发展新能源可以解决能源危机
我国能源的需求非常大,能源需求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电力新能源作为能源可以改善能源结构。新能源的使用可以极大地缓解用电压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煤炭的紧张局面,解决能源危机。
(二)发展新能源有利于节能减排
新能源的使用直接结果就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将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化石能源的需求,煤矿的开采将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将减少对大气的污染,有利于节能减排。使用新能源发电将使非法煤矿开采量大大降低,并促进空气污染水平降低。
(三)发展新能源满足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我国目前煤发电和北方冬季取暖是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的基础上,加强新能源的使用可以有效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电力新能源发展不仅能满足人们对电力的需求,而且还可以改善环境质量。因此,电力新能源发展已成为电力行业的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我国电力新能源发展的现状
就风能发电而言,我国规划的风电基地所在地区电网规模偏小,通常会带来复杂的电力系统技术和经济问题,对电力新能源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我国风电新能源发展数量多,但电网规模小,对电网的顺利运行需要依靠更高电压的支持,才能可以实现远程传输。同时风力发电的大规模发展造成了系统调峰和频率调制新问题。掌握核心技术不够,关键部件所需的设备仍然依赖进口,同时无创新平台开发新技术。同时,当前太阳能发电技术发展缺乏社会的支持。作为一种新的能源技术,太阳能发电的实施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深入使用。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发展过程缺乏社会支持导致其应用活性研究受到严重限制。管理制度不健全带来了电网建设和新能源发电的发展不协调,加之新能源的开发成本增加导致新能源发电设备闲置。
四、加强我国电力新能源发展的战略分析
(一)创新新能源发展制度,完善资金保障机制
我国产能过剩现象极为严重,所以国家应根据新能源,在充分调查和评估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电力行业中的新能源发展目标进行合理设定,加强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进行合理规划,明确发展的主要思路和阶段性任务。对新能源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制度不断进行创新,对新能源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建设。继续完善投融资体制,鼓励民间资本,商业银行和国际资本进入新能源产业,并加快制定和完善各种财政补贴,解决新能源产业投资成本高的问题。
(二)注重新技术的研发,突破技术发展的瓶颈
使用技术研究和发展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瓶颈。首先必须确保新能源技术研发投资稳定增长,支持新能源和工业产品发展,增加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引进力度,在创新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先进技术。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加强技术合作,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促进新能源科技成果产业化,推进新能源的发展和使用。
(三)规划新能源基地建设,积极推广新能源的使用
积极规划未来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建设综合能源基地的规划建设工作,将来能更好的适应可持续发展。在电力行业中大力推进新能源使用,加强新能源基地建设,结合各地不同资源结构头部,基于相关行业发展的规模,进一步解决新能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而推广新能源的使用,有效改善电力行业发展中的能源结构。
五、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能源的需要越来越大,能源发展形势和面临问题越来越严重,虽然我国在发展新能源和电力的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在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实际效果还有待提高,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和解决一系列问题。因此,新型能源在未来电力行业中所处地位及前景具有极为重要意义,电力行业的新能源开发利用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创新电力新能源开发利用策略,总之,新能源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有很大的潜力,对我国未来的能源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影响着我国新能源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蒋坤云.论电力新能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02).
[2] 陈月阳,朱冰,王聪.浅析新时期电力新能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J].科技资讯,2014(01).
[3] 郭淑贞.新时期我国电力新能源产业发展对策分析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2(08).
[4] 连杰,王璐.新时期我国电力新能源产业发展对策分析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13(11).
篇6
关键词:农村 可再生能源 开发意义 作用
要解决我国当前能源潜在危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推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改善能源结构,大力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用清洁的能源逐步替代高含碳量的煤矿燃料能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是实现能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好选择。
1.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指可连续再生、永续利用的一次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应用最广泛、历史最悠久的可再生能源是生物质能。国际上将可再生能源划分为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和新的可再生能源。传统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大水电和直接燃烧的生物质能,新的可再生能源利用主要指现代技术利用的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固体废弃物(沼气、秸秆发电、垃圾焚烧和垃圾填埋气发电,生物质密致成型燃料、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地热能、海洋能等。本文中的可再生能源均指的是新的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相比,可再生能源是清洁的能源,生产、消费过程中基本不产生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可以循环使用、资源分布广泛、储量巨大、种类多、开发利用可就近、分散等特点。但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具有较强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能量密度低,因此它需求较高的开发利用技术。
2.农村应重点发展沼气
2.1沼气是适合农村资源环境的清洁环保能源
沼气是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经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而生成的一种可燃性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和二氧化碳。沼气是一种可再生无污染的能源,只要有太阳和生物的存在,就能不断的周而复始地来制取沼气。制取沼气不会产生污染,相反,传染疾病的病源——人畜粪便以及城镇有机废物,经过沼气池厌氧发酵、沉淀作用,能杀灭病菌和寄生虫卵,有效防止疾病传染。沼气原料来源广泛,可以就地取材,人畜粪便、作物秸秆、植物的枯枝落叶、淤泥垃圾、含有机物的工业废渣、废水等均可作为制取沼气的发酵原料,不需要特殊的生产条件,池温稳定在10℃以上就可产气。我县年平均气温较高,只要注意沼气池的越冬管理,一年四季均可产气。
2.2沼气工程可为生态农业、农村环境建设做贡献
沼气不仅是一种优质高效清洁燃料,而且所产生的沼液、沼渣也有非常广泛的用途。沼气余渣的肥效是普通农家肥的三倍多,可有效地促进作物增产,提高产品质量;沼液可以用来施肥、养殖鱼虾、浸种。通过走“猪—沼—果”、“猪—沼—菜”等种养殖业生物链模式,可改善土壤长期使用化肥出现的板结情况,有机肥成分明显提高,农村水体污染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使农产品品质得以提升,可见沼气不仅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而且将农户的生产、生活、种植、养殖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农业资源的再生增值和多级利用,改善农村环境,引导农民脱贫致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带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2.3沼气是技术发展成熟的可靠能源
经过20 多年的摸索,农村沼气技术已经发展成熟。统一采用“一池三改”(建沼气池、改厕、改圈、改厨)模式,全县各乡镇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程和标准,逐村调研,逐户设计,统一施工,做到建一口用一口,切实为改善农民生活和促进农业生产发挥实效。2.4沼气开发利用的效益体现目前我县每年产生数以万t的粪便,绝大部分不能得到有效利用,通过建设沼气工程,可以化废为宝,生产大量的优质燃气,代替燃烧秸秆,可大大改善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农户建一口8m3的户用沼气池,可年产沼气600m3,可基本满足一家4-5人的生活用能需求,节约燃料和电费2000 元左右。
3.合理开发利用农村能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3.1农村能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加剧了环境污染
由于农村能源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致使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目前,大部分乡村的能源消耗还是以煤炭、薪柴、秸秆为主,存在较为严重的能源浪费现象,并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给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主要表现在: 生产上因用能增加,加重对环境的危害; 一些地区,因过度放牧导致森林和植被破坏; 农村小煤矿的开采更是加重了环境污染; 生产用能增加了煤炭的消费,加大了二氧化碳排放; 生活用能因消费生物质能源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从而造成区域性的大气污染; 此外,一些地方过度消耗薪柴也使植被遭受破坏,加大“温室效应”;大量使用秸秆和畜禽粪等作燃料会使秸秆还田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肥力下降,造成土壤生态环境恶化。一些以消费商品能源( 煤、电、燃气) 为主的农村地区,虽然减少了秸秆和薪柴等的消费,但是却出现了在田头堆放与焚烧秸秆的现象,同样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3.2合理开发农村能源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3.2.1有利于保护林草植被,巩固生态环境建设
成果农村能源是低碳能源,合理开发利用,既优化了能源结构,又提高了能源效率; 既得到了能源又保护了环境。开发利用农村沼气将有机废弃物变废为宝,为农村提供优质生活能源。一个户用沼气池所生产的沼气,每年平均可替代薪柴和秸秆1.5t 左右,相当于 0.23hm2林地的年生物蓄积量,同时还可减少 2t CO2的排放。全国 4000 万户沼气池,约相当于保护了933.33万 hm2林地,减少8000 万 tCO2的排放。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利用废弃的秸秆资源,通过热解气化技术使其转化为优质能源供农户使用,实现农村炊事燃气管道化,减少了秸秆焚烧,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在有条件的地方合理开发微水电,能有效解决生产、生活用电问题,特别在大电网难以覆盖的偏远山村,发挥的作用更大。福安市一个叫坑源的小山村,蓄水建了一个微水电站,以此发电供应全村路灯和广播用电,昔日寂静的小山村,如今热闹又明亮。
3.2.2有利于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在农村发展沼气,通过“一池三改”( 建沼气池带动改圈、改厕、改厨) 和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形成了“畜禽—沼—果( 茶、菜、鱼) ”的生态农业模式,猪进圈,粪入池,沼气到户,沼肥下地,厨房无炊烟,厕所无臭气,农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卫生状况大为好转。规模养殖场畜禽粪尿的有效利用,能减轻农村面源污染,阻断疫病传染源,实现养殖场畜禽粪污的“内循环,零排放”。同时,通过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开发利用太阳能等,短期内即可低成本地改变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改善人居环境,美化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3.2.3有利于改善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当前,我国化肥年施用量4000 多万 t,单位面积施用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农药施用量近 130万t,不同程度地遭受农药污染的农田面积达到 906.67 万 hm2。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不仅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而且严重影响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沼液、沼渣是一种优质高效的有机肥料,富含氮、磷、钾和有机质等,能改善微生态环境,促进土壤结构改良,通过施用沼肥,可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产量,节省农业生产成本。一个 8m3的沼气池,年产沼肥 10-15t,可满足0.13-0.2hm2无公害瓜菜的用肥需要,可减少20% 以上的农药和化肥施用量。沼液喷洒作物叶面,灭菌杀虫,秧苗肥壮,粮食增产 15%-20%,蔬菜增产 30%-40%。按沼气户年均增收节支 1450 元计算,全国年可增收节支 580 亿元。
3.2.4有利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农村能源能有效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如目前推广的"猪—沼—果( 菜、茶、鱼) "生态农业模式,就是把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把养殖业所产生的废弃物转换成沼气和有机肥料,既解决了农村燃料问题,又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粪便利用方式和过量施用农药及化肥的农业增长方式,有效地节约水、肥、药等重要农业生产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是发展循环经济、显著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
4.农村能源合理利用途径和措施
农村能源开发和建设,必须树立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指导思想。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人口的增长,农村能源消费量也随之增加,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合理利用和保护能源资源,不仅关系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还关系到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农村能源的开发与建设,一定要以服务于“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基本出发点,把农村能源开发和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结束起来,与农民致富和建设小康社会结合起来,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提高农民生活环境质量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农村能源开发和建设,应认真贯彻“开发与节约并举”和“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实效”的发展方针,首先把节约能源放在优先地位,积极发展薪炭林,大力推广省柴节煤灶,稳步发展沼气,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小水电和小煤窑,搞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能源开发利用的试点示范。调整农村能源区域布局,建立合理的农村能源结构,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能源建设道路。农村能源开发和建设,应充分开发与综合利用当地的能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新能源,节约使用商品能源,建立起相互协调的能源供应体系,增加农村地区能源的有效供给。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广高效、清洁的能源利用技术,提高优质能源的比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农村能源商品进程,有效利用商品能源。发展农村能源产业,完善服务体系。根据农村能源建设需要,制定农村能源产业规划,有计划地改建和扩建一批生产农村能源产品的骨干工厂,实行定点生产;抓好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举办农村能源新产品展销活动,加强信息交流,活跃购销市场。建立农村能源服务公司,扩大服务功能和服务能力。制定农村能源政策,完善农村能源法律、法规。包括农村能源开发扶持政策,鼓励发展薪炭林政策,农村开发能源技术政策,农村能源产业发展政策,科技和资金投入政策,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等。
5.推进农村新能源开发利用必须立足长远,多策并举
5.1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农村新能源的推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推广、接受、再推广过程,才能够使广大农民认识和接受新能源。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新能源的发展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但不能因此产生消极和怀疑情绪。
5.2当前农村新能源推广
当前阶段农村新能源推广应首先着力于这些收入水平比较高的农民群体。增加农民收入水平就成为农村新能源长远发展的基础。农民收入水平的增加不仅可以提高农民利用农村新能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可以使其更加注重能源使用质量,从而提高农民利用农村新能源的意愿。
5.3农村新能源利用要尽量采用劳动力节约型技术
目前我县农村劳动力,特别是比较富裕的农村劳动力的机会成本比较高,如果农村新能源利用所耗费的劳动力数量比较大、劳动强度也较高,就会抑制那些最具有利用新能源能力和意愿的农民进入农村新能源领域。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妇女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农村新能源利用技术也应根据农村的这一发展趋势来进行技术推广。
5.4加强教育、宣传和培训
农村新能源不仅技术含量较高,还需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这对许多农民(特别是农村妇女)来说,无形中就存在一个门槛,使得许多农民对新能源望而却步。因此,通过对广大农民进行农村新能源的教育、宣传和培训,可以提高农民利用新能源的自觉性。4.5加强农村新能源服务体系的建设当前,农村能源在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产业开发、社会化服务等方面都没有形成自己的发展体系。乡级农村服务网点少之又少,一般以提供沼气技术的咨询和服务为主,服务范围窄,工作力度小。要发展农村新能源,必须加强农村新能源的科研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农村新能源利用要与村庄整治相结合。目前,我国许多地区正在进行以“归村并点”为主要方式的村庄整治,村庄整治不仅可以为农村新能源的规模化利用提供条件,还可以通过新能源管网建设与村庄整治相结合,降低发展农村新能源的固定资产投资,吸引更多的农民利用新能源。
5.5全新看待生物能源的开发
把发展生物质能源作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一个尝试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与农村、农民之间形成更紧密的经济联合体。这不仅能有效解决生物质能资源分散性、易变质性与大工业生产集中性、连续性的矛盾,还能促进农村新兴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要优先考虑农村能源的需求,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建议国家设立专项资金,加大投入,实施农村生物质能源利用惠民工程,从农民需求入手,以提高传统生物质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农林剩余物能源利用为重点,着力加快省柴节煤炉灶的升级换代,大力普及沼气使用,积极开发秸秆气化、秸秆致密成型等小规模、分散性、直接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的生物质能源产业。
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的理念,有利于合理有效地利用农业资源,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有利于增加农村地区能源供应,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农民增收节支,实现生活富裕的目标;还有利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也有助于在农村推广现代科技,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开发利用农村可再生能源不仅对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人类生存环境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程国栋.西北地区发展应借力可再生能源[J].电网与水力发电进展,2008,24(2).
[2]关海禄.水电———潜力巨大的绿色能源[J].广西电业,2005,69(12).
篇7
一、内蒙古新能源产业发展及财政扶持状况
近年来,为了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一系列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自治区各级财政部门纷纷出台相应的财税扶持政策,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截至2010年6月底,风电累计并网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60万千瓦,占全国风电装机容量的1/3,风力发电量85.24亿千瓦,占全国风力发电量237.4亿千瓦时的1/3以上,二者均位居全国第一。光伏产业也起步发展。目前,已投产的太阳能发电量205千瓦,有13个项目(总容量为2.56万千瓦)已被列入国家“金太阳工程”,还有包头市、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的3个2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和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的太阳能热发电项目已经列入国家近期开展的特许权招标项目;生物质发电项目已投产5.4万千瓦;已建成沼气发电1660千瓦;安装农牧民户用风光互补系统1.8万套。此外,围绕风电和光伏产业的发展,已投产或正在实施的风电制造规模达3870台套,容量750万千瓦。其中,整机制造厂12个,零部件生产厂30个,设计生产能力为风机主轴1000只、塔筒2745套、叶片2740套;单晶硅、多晶硅在建规模3.75万吨,已形成产能5000吨。
自治区各级财政大力支持煤炭的清洁利用和深度加工。神华集团108万吨煤制油和伊泰集团16万吨煤制油、乌兰察布市新奥集团地下煤气化示范项目、通辽20万吨乙二醇等项目已投产;神华集团60万吨和大唐集团46万吨烯烃项目今年投产,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大唐40亿立方米煤制气和鄂尔多斯汇能16亿立方米煤制气项目得到了国家核准并已开工建设。
二、内蒙古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内蒙古的新能源发展整体看属于起步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发展成就,但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对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促进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我区有关部门在落实国家政策方面与国家的要求仍存在差距,突出表现为思想认识不足、政策落实不够到位。如我区是资源大区,资源型经济发展比较繁荣,但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能源资源制约感受不深,对通过发展新能源促进我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作用认识不够,对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不够深入,未能根据国内外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态势,及时出台和完善相应的产业激励机制、政策配套措施。另外,一些新能源企业满足现状,对目前新能源产业的残酷竞争性和不进则退、小进亦退的现实认识不足,缺乏企业发展的大战略、大举措,而且所有制结构单一、缺乏战略投资者的支持,没有完整清晰的公司发展战略。从消费者的角度看,由于消费者对新能源产品了解不够,而且产品的成本一般偏高,价格补贴政策不健全,导致消费者对新能源产品的消费积极性不高,也影响了产业的发展。
(二)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亟待跟进
内蒙古的新能源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当前的技术、市场等条件还不成熟,如蒙西电网范围内目前风电装机占发电总装机的14.2%,占最高发电负荷的25%以上。加之蒙西电网内电源结构单一,缺乏水电等灵活的调峰容量,蒙西电网再增加风电接入能力非常有限,风电的市场消纳问题制约着风电产业的发展。发展新能源产业仅仅依靠企业自身是不够的,还需要相关部门在投资、税收、价格、财政等方面出台针对性强的激励、扶持政策,才能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进行有序、有效的引导和扶持。而我区已出台的新能源产业激励政策力度较弱,稳定性和协调性较差,且没有形成长效机制,亟待跟进。
(三)新能源产业结构单一、整体规模小
目前,我区的新能源产业初具规模的是风电产业,而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地热能开发利用和光伏产业等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新能源汽车、核能及替代能源钍的开发利用尚未开始,产业结构单一,产业整体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国外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成功经验
新能源产业具有投资成本大、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产业的发展需要予以大力的政策支持和消费激励来推动。本文主要分析归纳了美国、德国、日本等新能源产业发展领先的国家其政府有效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经验。
(一)对生产企业进行财税补贴
在美国,政府对新能源发电企业一般采取财政直接补贴的方式,如在新能源发电企业开始生产的前10年,对其提供的全部电能给予1.5 美分/kwh的资助。德国颁布的《电力供应法案》,要求电力公司必须让风能等新能源发电上网,按居民电力零售价格的90%收购全部电量。对投资新能源的企业,以低于市场利率1―2%的优惠向其提供相当于设备投资成本75%、长达12 年的优惠贷款。此外,还实行投资直接补贴政策,对风力发电 1kw 安装提供120 美元的补贴。
(二)对产品市场给予政策推动
美国《公用事业管理政策法案》(PURPA)规定,电力公司必须收购由新能源输出的电力。《能源税法案》(ETA)规定,对安装太阳能光伏系统提供每瓦3美元的资金补贴,家庭安装专用的太阳能热水系统,也可获得相当于成本30%或2000美元的减税。美国农业部还将从2008年起的两年内,每年拿出1.5亿美元补贴生物柴油等生物燃料的使用。日本2001年制定的《关于推进采购环保产品法》,规定政府机关、公共设施建设必须依法采购太阳光发电系统和利用太阳能的热水器系统,采购低能耗、环保型汽车等。2003 年出台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法》,规定所有能源公司提供的能源总量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要占有一定的份额。
(三)组织实施新能源发展专项计划
美国政府每年安排7.7亿美元在36个州的大学、国家实验室等成立46个能源前沿研究中心;拨款4400万美元用于促进核能技术的升级;拨款7.9亿美元,推动下一代生物燃料的发展。1997年,宣布实施“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法国政府划拨4亿欧元,用于研发清洁能源汽车。德国于1999 年实施了“10 万个太阳能屋顶计划”,通过 5.1 亿欧元的财政扶持使其成为本领域世界最大的政府扶持项目。从1974-1993年,日本先后制订并实施了“阳光计划”、“月光计划”和“新阳光计划”,其目的都是促进新能源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
(四)制订完备的产业发展规划
科学系统的产业发展规划对企业和市场具有显著的引导作用,对处于发展初期的产业尤为重要。美国2009年制订的新能源战略计划在未来10年内,每年投资150亿美元,创造500万个新能源、节能和清洁生产就业岗位;确保新能源发电量到2012年达到总量的10%,到2025年达到总量的25%。核电在2020年前,要实现新增核电装机5000万千瓦的设想目标。德国明确提出到 2020 年新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要达到20%的目标,强调将进一步采取市场刺激措施,用贷款优惠及补贴等方式鼓励新能源企业进入市场。欧盟27国出台了新的共同能源政策,计划到2020年实现生物燃料乙醇使用量占车用燃料的10%。
从政策的作用机理来看,美国、德国、日本3个国家都是着眼于在新能源发展的市场建立及扩张、技术开发扩散、外部环境创造等方面提供一些政策支撑。这些政策成为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强有力举措。
四、国内部分地区发展新能源的成功经验
在新能源领域,我国一些沿海发达地区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其中不少地区已经具备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但主要集中于风电和光伏两大产业,总结其成功的经验主要有如下四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新能源发展工作
江苏省成立了省级新能源暨光伏产业推进协调小组,建立协调统一的管理机制。协调小组由副省长担任组长,由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建设厅等多个部门联合参与。
(二)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太阳能光伏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究平台
江苏省组建了“江苏省太阳能光伏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业技术国际转移中心”等科研机构,全省在单晶硅拉制、电池片产业化关键技术、光伏组件工程化技术、应用产品集成化技术等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60多项,发明专利近 20项,部分产品获得多项国际质量和技术认证证书。一些领先企业还建立了实验室或产品研发中心,如无锡尚德建有300多人的国际尖端实验室,最近研发成功的冥王星技术刷新了全球光伏产业的新纪录,令单晶硅转化效率提高到了18.8%,多晶硅提高到了17.2%。其生产的电池组件比传统技术能够多输出约12%的电量。
(三)积极推进试点示范,提升光伏发电应用水平
江苏无锡尚德于2008年底建成的总投资超2亿元,设计容量为1兆瓦有光电幕墙正式投入使用,全年发电量将超过100万度,占尚德总用电量的80%以上。江苏首座10千瓦的光伏电站――天合太阳能屋顶电站已成功投入使用,较好地发挥了示范效应,这些都推动了全省的规模化光伏发电。
(四)加快光伏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和产业科学布局
江苏省围绕高纯多晶硅、晶硅电池、薄膜电池、生产及检测设备、集成系统设备设计和制造等关键环节,狠抓基地建设。以徐州、扬州和连云港为重点发展硅材料产业,以无锡、常州、苏州、南京和镇江等地为重点发展光伏垂直一体化产品,以苏州、南通等地为重点发展新一代薄膜太阳能电池,以苏州、无锡和常州等地为重点发展光伏生产与检测设备产业,以镇江和泰州等地为重点发展配套材料和集成系统。与此同时,江苏一些城市还加大对光伏产业配套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在土地出让、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科技专项资助、产业生态环境等方面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新能源领域高端人才、优质企业进入光伏产业园区,以完善当地的光伏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条。
(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江苏还设立了光伏发电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省内光伏产业的发展。另外,总额为20亿元的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专项引导资金、10亿元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也明确将扶持重点向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倾斜。
五、促进内蒙古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
一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财政、税收、价格、法律以及上下游产业配套支持政策。一方面,要严格贯彻落实已有的各项新能源产业政策,努力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将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具体项目建设上来;另一方面,要逐步建立和完善配套支持政策体系,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策和法律保障,促进新能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构建多元化投融资平台,破解新能源产业融资难题
新能源产业具有投资大、成本高、回收周期长等特点,民间资本和外资不愿积极投入。因此,应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新能源产业投融资机制,引导和激励社会资金支持内蒙古新能源产业发展。
1.强化政府引导功能,搭建新能源产业投融资平台
内蒙古政府要加大新能源产业投入,通过对日信集团等已有的自治区级投融资平台注资等方式,搭建我区新能源产业的投融资平台,提高新能源产业投融资能力,重点投入新能源产业和项目,并积极引导境内外资本加大对我区新能源产业的投入。
2.支持新能源重点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和信托基金融资
鼓励并支持符合政策条件的新能源企业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发行中长期企业债券,以信托公司为平台,开发设计新能源产业信托基金,帮助新能源企业扩大融资能力。
3.加大对新能源企业贷款和融资担保的支持力度
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对新能源企业提供贷款支持,推进新能源资源和金融资源的结合。各级政府的融资管理机构在分配政府信用贷款额度时,将成效突出的新能源企业纳入支持范围。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的长效机制,鼓励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积极开展对新能源企业的融资担保。
4.支持新能源企业重组上市融资
新能源企业投资数额大、回报周期较长,通过银行贷款等传统方式融资十分困难,而通过上市融资,是新能源企业获得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国内新能源领域有上市公司70多家,而内蒙古没有一家上市公司以新能源为主营业务。建议各级政府应将上市融资作为新能源产业融资的重要手段。争取重组从事新能源产业的公司,也可由地方投资公司和其它战略投资机构参股,组建新的市场经济主体,尽快谋求上市融资。这样,既扩充了资本规模,增强了抗风险能力,也有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壮大。
(二)统筹规划,明确重点扶持对象
1.鼓励发展风电、太阳能光热应用及光伏发电、煤层气发电、核燃料或其替代燃料钍资源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利用、煤炭清洁利用及其他配套或相关产业,构建特色鲜明、带动能力强的新能源产业。
2.鼓励光伏发电与光伏产品制造一体化开发建设,鼓励光伏发电企业与光伏产品制造企业联合开发光伏发电项目,鼓励光伏产品的生产企业使用自治区本地化产品,建设光伏发电项目。
3.支持符合条件的新能源企业申报国家的各项专项资金和科技重大专项、高技术产业化专项、重点行业结构调整专项和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和国债资金的支持。
4.积极推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本地化,重点发展兆瓦级以上风力发电机组、太阳能光伏电站等成套装备以及整机装备,提高关键组件、零部件专业化协作配套能力。通过配套服务形成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及产业龙头,带动和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凡使用本地化风机及太阳能光伏发电材料的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及其配套项目,优先列入自治区年度重点项目计划。
(三)设立专项资金,扶持新能源产业
按照“存量调整结构、增量适当增加”的原则,在争取国家支持的同时,建议将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引导资金,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清洁生产专项资金、新能源汽车推广奖励资金等进行整合,按一定比例安排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每年适当增加预算。
1.设立新能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自治区财政设立新能源发展专项资金,通过财政补助和贴息方式,重点支持以下项目:一是新能源产业基地的建设;二是新能源开发利用重点示范工程的建设,包括学校、医院、政府机关等公共建筑实施的屋顶及建筑一体化示范项目和集热利用示范项目;三是在农村地区实施的农村屋顶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四是自治区内光伏发电骨干企业建设的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和工程实验室等科技创新支撑平台;五是填补自治区新能源上下游产业链空白并形成一定市场份额的项目;六是对国家支持的“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县)”以奖代补。
2.设立新能源科技发展专项资金。自治区财政设立新能源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和鼓励自治区相关企业和机构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内先进水平的新能源领域内关键、核心技术。
3.设立新能源产业风险投资资金。自治区财政设立新能源产业风险投资资金,建立与企业投资风险共担机制,鼓励企业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重点是太阳能电池新材料开发、风电核心部件国产化、太阳能光伏并网和风力发电并网技术和控制系统研究、屋顶光伏并网电站安全性技术研究以及上述成果的转化应用。支持和鼓励企业突破关键技术瓶颈,降低单位能耗,减少材料损耗,提高转化效率,降低光伏产品和光伏发电直接成本所进行的相关活动,支持企业对秸秆和垃圾发电、煤层气发电技术和项目的风险投资。
(四)完善新能源产品政府采购制度,推动新能源产品推广应用
要把新能源汽车、节能灯、节能建筑材料、生物质燃料等新能源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实行优先采购;对太阳能屋顶工程和城市美化亮化工程,优先推广采用我区太阳能光伏和光热制造企业的产品。我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要优先采购节能建筑材料和节能照明材料;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和旅游景区,要推广或要求使用一定比例的新能源交通工具。此外,在自治区境内开发建设的风力发电项目,在本地风机规格、性能价格比与区外风机相近的条件下,鼓励优先使用本地化生产的风机。
(五)完善新能源产业税收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篇8
财经界:新能源产业在中国的发展态势如何?
史立山:新能源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速。“十一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呈跳跃式发展,我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3亿吨标准煤,占当年能源消费总量的9.6%。各种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规模明显增长,体现了我国可再生能源加速发展的趋势。
“十二五”时期,我国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还将显著上升,可再生能源将发挥调整能源结构、减排温室气体、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将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充分发挥水电在增加非化石能源供应的作用,按照集中与分散并重的原则,高度重视电网接入和电力市场消纳,继续推进网电规模化发展,提高网电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按照集中开发与分布式利用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推动太阳能的多元化利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大型光伏电站,重点支持与推广与建筑结合的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提高太阳能发电的经济性和统筹各类生物能资源,合理选择利用方式,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源。
按照2015年非化石能源达到能源消费11.4%的目标以及培育和发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部署,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将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可再生能源产业。
如果说“十一五”是新能源发展的起步阶段,那么,新能源将在“十二五”走向大规模应用,并将更加重视分布式能源的发展。
财经界:新能源的特点是什么,目前开展新能源示范城市评选有何现实的作用?
史立山:新能源具有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环境影响小、可永续利用开发的优势。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分散,最好是分布式利用发电,过去各地很重视设备制造,也重视大型电站建设,对终端用户主场开拓不够,如果在开发各类发电大市场的同时,能对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或者对一些有积极性的城市,或者有基础的一些城市,通过制定规划,选择几项优势技术,能够成规模的去推广应用,这样来探讨对新能源进行利用的模式,或者管理特点,对其他的地区起到示范作用。这就是我们开展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的初衷。前两年的绿色能源示范县是从解决农村用能的角度进行的,现在是针对城市来做一些示范,提出这样的概念。这里没有非常严格的意义,任何一项技术,只要能形成规模,相对集中,能够起到示范效益的,大家都可以做,所以就提出至少有一两项技术形成规模。如形成上百万平米的热水器的利用、几万千瓦的光伏发电、大规模沼气利用和电动汽车等,如果实现这样的目标,每个城市都可以作为新能源示范城市来申请。但是现在有个难度就是没有政策,只是提出一个概念。首先鼓励各地进行规划,对自己城市的特点分析,到底哪些资源是有优势的,是太阳能好还是风能好,还是生物质的条件好,然后说具备这个条件。第二要有规模目标,不论是太阳能生物质能利用,还是电动汽车、沼气公交车等,都要有一定的规模。比如说燃料生物质颗粒燃料替代城市锅炉,一定要有规模,绝大部分锅炉都要燃烧生物能颗粒,而不是建了一台就可以了。第三,地方要有配套政策保障这些目标的实现,有些需要资金支持,有些需要政策等保障,如城市锅炉要禁燃烧炭等,这需要地方提出方案,大家来讨论,在哪些地方具有示范的条件,所以希望各个地方能结合规划去考量,去实施。实际就是提出了这么一个概念,需要各地创造性的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运用。
财经界:财政部和国家能源局目前对新能源示范城市有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
史立山:现在各地都想要政策,希望国家有财政支持,但现在还没有。虽然没有政策,但是国家在倡导,有些地方就会重视,比如你们刚才介绍的云南楚雄市,他们非常重视新能源城市的创建,市长亲自抓,我看就很好。这样能源局和地方就互动起来了。虽然前期没有政策支持,也许随着发展,慢慢就会有政策,比如税收、企业投资等,逐步形成这个气候,这需要一个过程去积累能量。绿色能源示范县也是在公布了名单后跟财政部商量,得到了一定的资金支持。
财经界:新能源示范城市对新能源产业会有怎样的影响?
史立山:新能源城市从长期来看是个发展方向。比如说这个城市将来就不烧煤了,用风电、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供暖,公交车用沼气来代替天然气。就当前来讲,核心是需要应用。如果所有的建筑,都用新能源发电。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就增加了,部分新能源产业就能带动起来,新能源市场就兴旺了,新能源设备才会真正形成市场,如果没有大规模的应用,你的设备将来去卖给谁呢?当下中国光伏产业遭遇困难,就是这个产业的市场基本都在国外,现在欧美经济危机,产品出不去,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如果中国城市的新能源市场真正建立起来了,新能源企业的发展才会健康长久。
财经界:目前新能源产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史立山:目前我国新能源的发展总体是健康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在50%以上的城市都在做新能源产业,包括多晶硅的生产,太阳能电池的生产等等,但是推广应用做的不够。很多地方都去投资搞设备,进行零部件生产,单纯卖产品。但新能源应用却重视不够。如果这种趋势这样发展下去,新能源产业就无法真正形成和发展。
财经界:现在新能源的发展不均衡,如何有效合理的来推广分布式能源?
篇9
关键词:新能源;产业;连云港
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7-0172-02
2009年6月国务院通过江苏沿海发展规划,连云港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连云港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这次危机中,一定要找准产业定位。而新能源正是适合连云港发展的重要产业,因此,连云港要借此重大战略机遇,结合当前形势,在新一轮发展中抓住机遇,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
一、新能源的定义
长期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对于“新能源”的定义比较含混,范围不够清晰,人们对于“新能源”的认识存在着一些争议,一些观点趋向过于狭义化。本文中认为这个“新”不仅区别于工业化时代的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利用形态,而且区别于旧式的只强调转换端效率,不注重能源需求侧的综合利用效率;只强调企业自身经济效益,不注重资源、环境代价的旧的传统能源利用思维模式。
传统能源生产利用形态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转换系统加大,中间损失增加,环境污染加剧,资源浪费严重。特别是集中排放二氧化硫造成酸雨问题和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还有就是安全问题,大电网和超高压输电为供电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频发等问题,脆弱的电网成为和敌对势力要挟的把柄。再则,这种规模化的能源大生产格局,无法调动社会和民众的积极性来参与节约和优化系统能源,使能源的经营者成为孤家寡人和众矢之的。因此,人类需要在能源问题上寻找到一条新的出路,需要有多种新的能源转换和利用形态,建立多源新的能源供应体系,创造多维的能源交易机制来解决人类文明的动力问题,减少污染排放,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这就是 “广义新能源”。
二、国际能源产业情况展望
1.全球能源的消费量将持续增长。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最新预测结果,随着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来世界能源需求量将继续增加。预计,2010年世界能源需求量将达到105.99亿吨油当量,2020年达到128.89亿吨油当量,2025年达到136.50亿吨油当量,年均增长率为1.2%。
2.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随着世界能源消费量的增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灰尘颗粒物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化石能源对环境的污染和全球气候的影响将日趋严重。据EIA统计,1990年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为215.6亿吨,2001年达到239.0亿吨,预计2010年将为277.2亿吨,2025年达到371.2亿吨,年均增长1.85%。
面对以上挑战,未来世界能源供应和消费将向多元化、清洁化、高效化、全球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
3.新能源在各种能源消费量比重中逐步增大。世界大部分国家能源供应不足,各国努力寻求稳定充足的能源供应,都对发展能源的战略决策给予极大的重视,其中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尤为引人注目。化石能源的利用会产生温室效应,污染环境等,这一系列问题都使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范围内升温。从目前世界各国既定能源战略来看,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新能源,已成为未来各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再生能源发展很快,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新能源作为能源政策的基础。从世界新能源的利用与发展趋势看,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展最快,产业前景最好,其开发利用增长率远高于常规能源。风力发电技术成本最接近于常规能源,因而也成为产业化发展最快的清洁能源技术,风电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能源,年增长率达27%。
国际能源署的研究资料表明,在大力鼓励可再生能源进入能源市场的条件下,到2020年新能源(不包括传统生物质能和大水电)将占全球能源消费的20%。
三、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1.中国新能源产业存在着科技创新水平相对落后,大型设备制造能力薄弱。国家“十一五”规划指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实行优惠的财税投资政策和强制性的市场份额,鼓励生产和消费新能源。国家政策和规划要求,运用科技创新手段来加快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整合现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资源,完善技术和产业的服务体系,加快人才的培养,全面提高新能源技术的创新能力,培育自主创新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研发和推广,促进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新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2.中国新能源产业集群在低端的锁定情况表现非常严重。一方面,高端一旦出现一些好企业,跨国公司就可能进行收购、并合,以此来保持其在中国的优势。另一方面,企业由低端向高端发展难度很大,集群升级更加困难重重。
3.新能源市场潜力巨大。在中国现有能源供给的约束条件下,中国面临着能源供需结构性矛盾,能源自给安全压力以及巨大的环保压力。发展替代能源,实现传统能源之间、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替代是解决中国能源供需瓶颈,供需结构性矛盾以及减轻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
发展新能源是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十一五期间,在现有的能源和资源边界的约束下,新能源这一有助于解决经济可持续发展瓶颈问题的产业,孕育着重大投资机会。
四、连云港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江苏省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连云港市电力发展十一五规划》、《可再生能源法》,连云港市结合自然地理等条件,以及全市跨越发展战略定位,不断加大新能源建设力度。截至目前,核电装机212MW,占比达到62.8%,生物质发电与利用、太阳能制热和发电、风能发电等其他新能源利用占2%。连云港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正逐渐壮大,但除去核电,其他能源形势总体规模仍偏小,尚未形成完整配套的产业链。
(一)新能源建设情况
1.核能发电。国家在“九五”开始建设田湾核电站,按8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规划。目前1号、2号机组2007年已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按照国家核电发展规划,田湾核电站将最终建设8台1000MW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同时,连云港市还加紧建建抽水蓄能调峰电厂的有关研究,并积极向上级申报,力争与核电二期工程同步实施、配套建设。
2.风力发电。目前,连云港市陆上风电场规划两处,南区灌西盐场――燕尾港一线沿海滩涂及湿地,一期10万千瓦项目于2007年11月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已由华电集团和中能联合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开工建设;北区赣榆县一线海堤外侧区域,可建规模10万千瓦。目前,测风工作已完毕,正在编制项目可研报告,争取“十一五”末开工建设。
海上风电场规划在赣榆县秦山岛附近水深-5米~-15米区域建设50万KW海上风电场,在灌云县开山岛附近水深-5米~-15米区域建设50万KW海上风电场,中广核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正在两处区域开展前期测风工作。
3.生物质能利用。目前,连云港市已有多处生物质能利用项目。在赣榆、东海、灌云、灌南等4个县各建有一处生物质发电项目,总装机规模114MW,年可利用秸秆类农田废弃物约90万吨。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建设一处垃圾焚烧热电项目,装机规模18MW,建成后可日处理垃圾900吨。此外连云港市还在争取年产1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
4.太阳能利用。连云港市太阳能光热产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现已形成较好的技术与产业基础。目前已有太阳雨、苏阳、响亮、利民、昊升、天马、三金等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36家,品牌60多个,年产量近150万平方米,总产值约15亿元。连云港市的光热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五、壮大连云港市新能源产业的对策
1.抢抓机遇,摸准最新产业政策。连云港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连云港已成为江苏实施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和沿海开发战略的主要承担者,国内外市场要素合理衔接的战略要点,在江苏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国在气候问题上面临巨大压力,中央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在减排温室气体问题上的大国责任,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将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消息表明,关于新能源扶持计划的政策和声音近期密集出笼。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近期也表示,拟定中的新能源产业振兴计划力度将比现有政策“大得多”,且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将尤其受到鼓励,该振兴计划可望于近期完成草案制订。
2.结合实际,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连云港要借此重大战略机遇,结合当前形势,走适合自己的路,才能在新一轮发展中抓住机遇,形成自身的发展特色。所以,连云港市要在温总理对本市的战略定位基础上,将新能源产业与民生需要、港口建设、工业布局等结合起来,充分考虑新能源产业与上下游产业的关联性,突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留足产业发展空间。同时,要对新能源的关联产业做好深入的研究,在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同时,不断引进新能源设备制造、新能源技术研发等,拓展产业空间,延长产业链,做强做大新能源产业。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形成新能源产业基地。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要强化政策引导,针对新能源生产、新能源设备制造及配套材料等,建立投资、价格、税收、补贴、加速折旧等方面的经济激励政策,促进现有新能源类企业做大做强;扩大招商引资,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引进能源设备生产制造企业,加强与院校及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不断延伸、完善和壮大新能源产业链;出台有关专门的优惠政策,鼓励有实力的民间企业集团加盟新能源生产和建设,加快引进新能源基地建设所需的各类人才,抓紧做好有关人才储备,为形成新能源生产基地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连云港市要壮大新能源产业,必须吃准国家产业政策,抓住新一轮产业调整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自身区位、资源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才能真正做强做大新能源产业。
参考文献:
[1]《江苏省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可再生能源法》、《连云港市电力发展十一五规划》.
[2]黄树香.新能源界定范畴探讨[EB/OL]国研网,2009-7-14.
篇10
关键词:新能源;青海省;经济影响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给青海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收录日期:2013年1月13日
当前青海省经济发展仍然长期过度依赖传统能源,能源消费结构主要还是以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为主。而伴随着这些传统能源储存量的日益趋减,经济的发展无疑会遇到阻碍。因此,青海省必须重新审视能源的消费策略,大力开展新能源的建设。
一、青海省新能源发展现状
(一)太阳能、风能发展现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日光暖棚、户用光伏电源等太阳能的利用设施在城镇和农牧区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但总体利用程度和效率还比较低,大多数都是以家庭小规模的应用为主,而且大多数项目的开发都是主要靠政府的扶贫政策来支撑,发展空间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大型综合利用项目大多都还处于筹划和试验阶段,技术利用方面还不够成熟,尚未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和利用。
青海省的风能发展早在20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陆续开始了。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国家“送电到乡”工程启动后,青海省风能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截至2010年,建设风能和风光互补电站100余座,虽然还有一些电站项目仍处于规划阶段,但是由于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风能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
目前,青海省6州23个县共建成太阳能光伏电站、风光互补电站121座,为100多个无电乡约4万无电人口带来了环保、清洁的基本生活用电。青海省还将计划实施无电村通电工程,并规划在青海湖等地建设大中型风力发电厂。这为未来解决农牧区基本用电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水利水电发展现状。青海省由于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因此本省水利水电的建设在近几年进入到了黄金发展阶段。而且,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和“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给青海省黄河上游水电的加快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青海省目前可开发的建设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94万千瓦,年发电量近670亿千瓦时。
(三)生物质能发展使用现状。在生物质能的使用方面,青海省的发展品种还是很单一的,项目开发数量又较少。到2010年,青海省在大通、互助、湟源等县城的农村建设使用沼气池共10,820座,养殖小区沼气池53座,大中型沼气池6座。虽然沼气池的利用推动了部分农村的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是由于熟练掌握沼气池使用技术的人才缺乏,从而导致新能源设备建成投产后后续服务工作滞后。而且受到文化水平和经济水平的影响,农民对新能源设备的了解程度还不够高,造成很多新能源设备无法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使很多设备废弃或者产能不高,影响了新能源产品发挥作用,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给青海省经济带来的影响
(一)新能源的发展推动了青海省产业经济发展
1、新能源开发带动工业化进程。青海省有丰富的新能源资源,新能源发展又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些条件为青海发展新能源经济提供了支撑。发展新能源经济不仅可以开辟新的能源供应途径,有效增加新能源供应量,还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有利于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新能源产业已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由新能源产业发展而带动的电解铝、有色金属等产业发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因此,新能源的建设会带动青海省工业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对青海省经济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
2、新能源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近几年随着青海省新能源项目的崛起,青海省积极鼓励推动中小企业在新能源产业中的发展,并选定在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海东循化工业园区、海南共和工业集中区、海北西海工业集中区、海西德令哈工业集中区等5个地区开展对中小企业发展改革的试点工作。这不仅推进了新能源项目的开展,更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3、新能源项目成为青海循环经济实验区发展特色。大力开展新能源项目以来,格尔木充分利用盐湖的各种有利资源,延伸盐化工产业链条,成为了“中国盐湖城”。钾盐资源首先被大规模开发利用,至2009底年百万吨级规模的青海钾肥二期工程,这个项目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06亿元、利润74亿元。目前,格尔木的钾肥产量约占全国钾肥总产量的3/4,是我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
2010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复《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标志着柴达木发展循环经济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德令哈利用柴达木盆地丰富的资源在这里开展的百万吨纯碱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项目总投资达25亿元,对盐湖、煤炭、石灰石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3亿元。青海省循环经济实验区发展以新能源生产的特色,为未来推动经济区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新能源的发展对农牧民生活和经济的改变
1、沼气的利用可以改善衣牧区的环境。2011年青海省农牧区沼气综合利用项目建设进度已跃居全国第三位。2006~2011年青海省农牧区沼气池从21,070座增加到112,700座,沼气户从60,000户增加到130,050户,成逐年递增趋势。使用沼气后,农牧区的环境得到了净化,同时为巩固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天然林草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沼气在建设利用过程中很好地改造了农牧区的棚、圈、厕,并很好地结合了这些地方产生的生物质能造福于农牧民,减少了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造成的污染现象,有效改善了农牧区环境卫生状况。
2、沼气的利用可以增加衣牧民的收入。沼气项目的建设可以变废为宝,节省农牧民的开支。一座厕所、猪圈、沼气池“三位一体”的项目户年均可增收2,000元左右,而一座厕所、猪圈、沼气池、菜棚“四位一体”的项目户年均可增收4,000元左右。每座沼气池每年可为农户供气170~200天,使用沼气可使每户每年节约煤炭燃料开支480元;沼气池残渣作为有机肥可使每户每年少购化肥100公斤,可节约化肥开支200元。
沼气池的建设同时为农牧区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沼气发酵剩余物的应用,使土壤肥力显著提高,同时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发芽率,增强抗病能力,使农作物增产5%~20%。沼液作为饲料添加剂喂猪,可提前20~30天出栏,节约成本大约在40元左右;沼渣栽培蘑菇,可以增产20%~30%,用沼气灯对温棚里的蔬菜增施二氧化碳气肥,能增产20%以上。
3、太阳能的利用可以提高农牧民的生活水平。青海省地广人稀,部分农村贫穷落后,部分牧民居无定所,每年随着草场的变化而迁徙,无法建立固定的通电系统。光伏电站的项目实施后,基本解决了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以及海南、海北、黄南、玉树等四个藏族自治州的56个无电村落、3,680多户、10,400多人的用电问题。玉树州无电地区独立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建成后,为玉树州134个无电村的31,749户农牧民解决了基本生活用电问题,同时还解决了当地学校、村医务室等公益设施的用电问题,为学校和医院开展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另外,对太阳能暖房、太阳灶等设备的利用还可以解决农牧民的采暖问题。
(三)新能源的发展带动了青海省国际贸易发展。青海省经济较为落后,市场规模薄弱,这就决定了青海经济应该是外向型的。但其资源性内陆省份的地理位置以及交通运输费昂贵给对外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障碍。近几年随着新能源项目建设力度的加大,尤其是太阳能带动的各项产业发展,不断促进青海省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进步。
1、新能源促进青海省硅材料加工贸易业务的发展。近几年,青海省太阳能的开发有了显著成效,太阳能发电的发展带动了与此相关的硅业、电池组件等配套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大大促进了青海硅材料加工贸易业务的发展。其次,青海省硅材料加工贸易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解决了传统硅生产中的废液污染。
2、新能源带动青海省有色金属的出口。对于有色金属行业而言,新能源的发展,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方面,很大程度地提升了对有色金属的需求。从2009年开始青海省政府实施《青海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纲要》,到2010年青海省各大有色金属工业实现销售收入上升到310亿元,预计到2020年销售收入达到630亿元,使青海由铝工业大省转变为铝工业强省。因此,随着新能源的不断发展,有色金属的对外贸易量也会随着需求量的增加而增加,不断带动青海省未来有色金属的发展。
三、青海省发展新能源的建议
凭借自身的有利条件,以及未来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的经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必将成为青海省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产业。但是,青海省在发展新能源产业时,必须注重合理地开发和有计划地进行。
(一)重视新能源的技术开发和人才引进。新能源的建设必须依靠先进的技术、专业的人才和雄厚的资金。所以,青海省要积极创造良好的优惠政策,通过各种方式、各种途径不断开发新技术,吸收和创新引进技术,同时要不断引进优秀人才。一旦技术成熟,人才具备,注意力就转向示范并进一步降低成本。
(二)集中发展特色新能源产品。青海新能源的应用与发展在全国来说起步比较早,特别是光伏产业,在“十五”期间就奠定了基础,现在产业布局基本完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也已经形成。目前,青海省培育新能源经济的线路图要围绕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的产业链发展,最终形成光伏产业多晶硅提纯、单晶硅拉制、多晶硅铸锭、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光伏技术系统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以及太阳能、风能互补,太阳能、生物质能互补的产业发展模式。尽快提高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建成具有突出优势和鲜明特色的全国重要的太阳能光伏、新材料产业基地。
(三)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链。挖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产业关联性,从产业链的延伸、上下游关联产业的带动发展等方面充分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形成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形成区域绝对竞争优势。
(四)正确处理传统产业与新能源产业的关系。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密不可分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不是两条平行线,而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可以充分发挥作用。所以,要合理处理传统产业和新能源产业之间的关系,将两产业相结合,以新能源产业带动传统产业的进步,以传统产业稳定新能源的发展,使其“双轮驱动”,互动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冯秀红,青海工业奇葩竞放[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1
- 上一篇:乡村道路建设的必要性
- 下一篇:低碳出行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