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减排意义范文

时间:2023-12-22 17:48: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碳减排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碳减排意义

篇1

关键词:国际航空组织(ICAO)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计划(CORSIA)碳市场排放配额测量、报告核查(MRV)

国际航空二氧化碳排放占比全球不到2%,但是其未来的增长也较快[1],因此2016年10月6日,国际民航组织(ICAO)在第39届大会上通过了《国际民航组织关于环境保护的持续政策和做法的综合声明―气候变化》和《国际民航组织关于环境保护的持续政策和做法的综合声明―全球市场措施机制》两份重要的文件[2],该文件的出台形成了第一个全球范围内行业市场减排机制。这两份文件既是航空减排谈判的重要阶段性的成果,也是国际航空组织推动运输绿色发展的积极尝试。截止到2016年10月12日,共有66个国家表示自愿参与2021年启动的GMBM计划,这代表了将近国际航空碳排放的865%[3]。

一、国际航空市场机制的进展

(一)国际航空市场机制的由来

航空业和海运业一直未被纳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其中《巴黎协定》中各国提交的自主减排中覆盖的减排目标也仅仅是其国内的二氧化碳排放,国际航空业和航海业的排放则是单独进行汇报,并排除在减排计划中的。由于这两个行业均是涉及到交通运输的大型的移动源,因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分别授权国际航空组织(ICAO)和国际海事组织(IMO)管理各自的碳排放,并向公约秘书处进行汇报。

国际民航组织第39届会议的成果体现了国际航空业向温室气体减排迈出了第一步。国际航空市场机制的全称为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计划(CORSIA),是航空运输业针对国际航线的一揽子减排措施,以减少国际航空的二氧化碳排放,包括技术改进和运行管理方式、促进可持续的航空替代燃料的生产和利用等措施。

CORSIA计划的实施主要是为了实现ICAO确定的2020年碳中性增长目标,照此规定,2020年后各航空公司国际航线产生碳排放的所有增加部分,均需要从国家碳市场上购买配额,以实现“碳中和”,也就是对超额碳排放进行抵消的一种模式。

根据会议的决议CORSIA计划将分阶段实施,各国自愿参加试验阶段(2021―2023年)、第一阶段(2024―2026年)和第二阶段(2027―2035年)。试验期和第一阶段各国自愿参与,其中发达国家将率先参与;第二阶段为强制参与,其中2018年单项国际航空活动的收入吨公里(RTKs)数超过RTKs总数05%的成员国,或RTKs累计数达到RTKs总数90%的成员国,都必须参与。被列为最不发达国家(LDCs)、小岛屿发展中国家(SIDS)和内陆发展中国家(LLDCs)除外,除非其自愿加入这一阶段。同时自2022年起,ICAO理事会将每隔三年审查CORSIA的实施情况,包括其对国际航空业增长的影响,并以此作为是否有必要对下一阶段或合规期做出调整的依据。

(二)国际航空组织市场机制的配额分配

CORSIA中涉及的配额分配基本上是基于“祖父原则”的分配机制,决定自2021年起,某一航空运营商在某个特定年份中所需要抵消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按照以下公式每年进行计算:

航空运营商的抵消义务 =[部门%×(航空运营商在CORSIA下的当年排放量×部门当年增长系数)] + [个体% ×(航空运营商在CORSIA下的当年排放量×航空运营商当年增长系数)];

其中:部门增长系数=(CORSIA下的当年总排放量DCORSIA下2019年和2020年平均总排放量)/CORSIA 下的当年总排放量;航空运营商增长系数=(航空运营商在CORSIA下的当年排放量D航空运营商在CORSIA下2019年和2020年的平均排放量)/航空运营商在CORSIA 下的当年总排放量;部门% =(100%D个体 %)。当部门权重为100%,航空公司个体权重为0时,改配额方案就是部门/行业方案;当部门权重为0,个体权重为100%时,该方案就是个体方案。根据决议,在2021―2035年期间,配额方案逐渐由行业方案过渡到个体方案,而且未来最终的目标就是过渡到个体方案。

按照这一方案,对于航空市场正在快速增长的国家而言,碳中性增长目标以及对未来碳排放增量的中和是相当大的挑战。

(三)国际航空组织市场机制的参与对象

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市场扭曲,CORSIA适用于成员国之间相同航线上的所有航空运营商。决议规定如果两个成员国均加入了CORSIA,那么这两个成员国之间航线上的所有国际航班,均须履行CORSIA下的碳抵消义务;如果两个成员国中仅有一个成员国加入了CORSIA,那么这两个成员国之间航线上的所有国际航班,无须履行CORSIA下的碳抵消义务,但须履行简单报告义务;如果筛龀稍惫均未加入CORSIA,那么这两个成员国之间航线上的所有国际航班,无须履行CORSIA下的碳抵消义务,但须履行简单报告义务。同时也规定了一定的豁免航班,包括国际航空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低于10000吨的航空运营商;最大起飞重量(MTOM)低于5700 kg的航空器;或人道主义、医疗和消防作业,避免了不必要的行政成本。

二、国际航空市场机制关键要素对中国碳市场的影响

(一)国际航空市场机制关键要素

ICAO第39届大会确立了CORSIA的市场机制计划,为2020年实现碳中性增长给出了行动措施的框架,在2020年前,需要在行动措施的具体技术细节做进一步的讨论与构建。CORSIA市场机制的核心是减排目标的确定,配额分配方法、测量、报告核查(MRV)体系以及配额使用标准等。

2020年碳中性增长目标和抵消机制对航空业快速发展的国家来说是相当激进的。ICAO下的减排协议的制定必须在UNFCCC下的授权下进行,因此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CBDR)是平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就像巴黎协定的国家资助减排贡献(INDC)一样,发展中国家只能承担与其自身能力相当的义务,而当前以抵消形式实施的机制,尤其可能对快速增长市场的相关国家承受与其能力不符的减排义务,按照这个方案各个航空公司所承担的抵消比例,必然是高增长市场的航企承担的多,而成熟市场的航企承担的少,这样的模式其实与CBDR是相背离的,因此ICAO在如何真正体现CBDR原则,使得排放得多,尤其是历史上排放得多的国家及其航企,能够成比例的承担其相应责任是重要的议题之一。目前配额分配方案中仅仅分阶段适用不同国家,实质上并没有区分出历史上排放多的国家和排放增长较快的国家之间的差别。

CORSIA下的MRV体系主要是由市场机制谈判小组下设的专家组进行讨论和建设,要求针对MRV系统编制相关的指南文件。目前统计国际航空领域排放的方法主要有3个:欧盟航空排放计算方法、IPCC移动燃烧源排放方法和ICAO标准排放量模型方法。这三种方法的数据需求和复杂程度有较大的不同。首先是方法学的边界问题,三种方法学中都考虑了起飞、降落、巡航等阶段的排放量,其中欧盟方法将整个飞行过程分为起降、巡航和爬升,IPCC方法将飞行阶段分为起降和巡航,ICAO方法将起降阶段分为滑行、起飞、爬升、进近着陆4个飞行阶段,对于巡航阶段则没有涉及。在方法学的适用范围上,欧盟方法学、IPCC方法学都是适用行器层面或者飞行器整体层面,针对不同机型进行分类。ICAO方法学则适用于发动机层面,飞行器的排放特性由发动机型号的排放特性和数量决定。在排放因子方面,欧盟方法学中起降阶段的排放因子由飞机型号决定,而在巡航与爬升阶段,除了飞机型号之外,排放因子还跟飞行的距离有关系。IPCC方法学1有一个前提假设就是起飞和降落阶段所消耗的燃料量约占整个飞行阶段消费量的10%,从而可以求出全部飞行阶段的排放因子平均值,而方法学2则是将起降阶段和巡航阶段分开考虑,不同机型在两个阶段分别有不同的排放因子。ICAO的方法学是根据飞行时间、燃油流量和排放指数来确定的,这里的排放指数就是排放因子,也是在起降的不同阶段分开考虑,各有不同的参数。

以上三种碳排放方法学的核算比较来看,由于考虑的燃料消耗不同阶段,因此数据需求不同,也间接导致了数据报告和数据核查时的难易程度,通常来看,碳市场的数据准确性要求较高,因为涉及到具体航企的配额分配,使得较高质量的数据收集和报告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航企的运行和管理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配额适用标准是为了遴选什么样的配额可以用于国际航空的抵消机制,目前也是由市场机制小组的专家进行论证,要求给出详细的标准,以便配额的买家和卖家体现做好规划和部署。目前关于配额适用标准的争议较大,主要考察的焦c在于环境完整性、额外性、重复计算、流动性和成本等方面如何进行评估,这些焦点要素主要一方面会涉及现行碳市场中的配额能够被纳入,同时也会对未来新建碳市场的基本要素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国际航空市场机制与中国碳市场构建

国际航空市场机制是全球第一个行业市场机制,因此其出台备受国际关注,也是未来行业减排实施效果的试验田。而中国全国碳市场的构建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重大体制创新,预计中国碳市场覆盖的排放量约占全国总量的一半左右,建成后可能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而国际航空市场机制是一种抵消机制,需要从行业外购买相应的配额以便抵消其行业内增加的碳排放,因此中国碳市场未来可能会成为国际民航抵消配额的来源之一。

表一将二者进行了一般性的比较,尽管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均需要构建各自的MRV和交易体系,以便顺利开展碳市场机制。预计中国碳市场在2019年逐步走向成熟,因此结合ICAO下CORSIA的实施进度安排,中国碳市场未来有较大可能与其相连接。表1国际航空市场机制与中国碳市场

CORSIA中国碳市场地理范围全球国际航空业国家地理边界内覆盖部门单一部门多部门覆盖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管理体制国际减排决议国务院减排目标设定已经确定与国家整体减排目标挂钩配额分配祖父原则基准法/历史强度法MRV体系新建新建交易体系新建新建与其他市场的连接必须考虑,多边市场待考虑碳市场的连接问题无论在实践还是理论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探索,未来碳市场之间的连接问题主要需要考虑三个层面上的问题:政治上的可能性、技术上的可行性以及硬件平台的可实施性等。中国碳市场的构建首先是满足国内自身节能减排的需要,其次才是考虑未来与国际碳市场的连接问题。尽管市场的链接或者是参与国际碳市场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包括降低总的履约成本,提高效率和增加市场流动性、稳定价格等优势,但是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考虑潜在的保障措施设定链接的程度,否则会阻碍国内履约的效果等。而具体的链接模式和形式还会显现许多技术和政治上的障碍和挑战,例如各自体系的目标设定严格程度不同,则可能会增加政治上较难接受的风险;各自系统的MRV标准、流程的不统一,会造成一定管理负担。与发达国家较早就在MRV体系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不同,我国碳市场构建是与国内MRV体系同时开展,还处在逐渐发展的阶段,其稳定性、透明性等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因此中国碳市场未来与ICAO下市场机制连接存在一定的可能性,但是目前的政治和技术难度偏大。

三、结论与建议

(一)国内碳市场的建立需要与时俱进考虑国际环境的重要变化

国际民航组织第39届大会气候变化谈判取得重要成果,形成首个全球性的行业碳减排市场机制,其中有关CORSIA的议题需要引起国内碳市场建设过程中的重视,各个负责部门在建立碳市场过程中产生的标准和经验,对推动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也对未来中国碳市场能否与国际航空组织市场机制对接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我国是国际航空增长较快的市场,还需要一定的发展空间

民航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成为全球增长最快、最重要的民航市场之一。全行业平稳较快增长,2015年全行业运输周转量比上年增长138%,国内航线占比65%,比上一年增长10%,国际航线占比34%,比上一年增长219%[4]。预计2020年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将分别达到1450亿吨公里、72亿人次和1000万吨[5],其中国际航线的周转量还会以两位数速度的增长。因此ICAO碳中性目标的确定无疑为中国国际航空的发展提出了一定的制约,我国国际航空的发展还需要争取到一定的空间,处理好发展和减排之间的矛盾。

(三)航空运输业的节能减排对策选择空间有限,需要考虑未来的碳抵消成本

航空运输业的能源消费主要以航空公司的航油为主,以二氧化碳的排放为主,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非常有限。2015年,民航吨公里油耗大约为0294kg,比2005年下降135%,节能降耗效果显著。《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规定,2020年民航单位客货运周转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10 年降低11%左右,年均下降1%左右。2015年民航节能减排专项基金220个项目,上亿的资金规模,年均减排二氧化碳90余万吨,显示航空运输业的节能减排对策选择空间非常有限,而且成本极高,因此未来ICAO的市场机制需要从行业外购买配额进行抵消,这就增加了航企的运营成本,需要提前考虑未来的碳抵消成本的因素,有研究分析显示由于中国航空公司增速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碳抵消的成本支出到2035年或将高达210亿元[6]。

(四)尽管国际航空业是国际化程度相当高的行业,但是目前的管理运营水平存在较大的国际国内差别

国际航空业属于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但是从目前国内MRV体系构建的基础和采用的核算方法与国际标准还具有较大的差异,国内MRV基本沿用IPCC基于燃料消耗的统计基础,以公司法人作为核算边界,而ICAO下的MRVw系则采用机群作为核算边界,这种精细化MRV体系的管理要求,无疑会增加我国航企的运营管理负担和成本。

参考文献:

[1]On board a sustainable future ICAO Environmental Report 2016 http://wwwicaoint/environmental-protection/Pages/ENV2016aspx,2016

[2]国际民航组织决议Consolidated statement of continuing ICAO policies and practices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 Global Market-based Measure (MBM)scheme http://wwwicaoint/Meetings/a39/Pages/documentationaspx

[3]Carbon Offsetting and Reduction Scheme for International Aviation(CORSIA) http://wwwicaoint/environmental-protection/Pages/market-based-measuresaspx,2016

[4]中国民用航空局 2015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caacgovcn/XXGK/XXGK/TJSJ/201605/t20160530_37643html,2016

[5]2015年民航发展基本数据 http://wwwcanaorgcn/news/224/224320html

篇2

[关键词]低碳城市;成本收益;减排成本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3-0181-04

1 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

近年来,自然灾害加剧,终于引起人类的注意,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间已经开始在这个方向上寻求解决途径。从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到每年举行的公约缔约方大会,国际气候谈判已经推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在政治、经济、环境等多个层面向纵深发展。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生效,要求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在2008―2012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2007年4月联合国大会首次对气候变化与安全问题进行了讨论;2007年6月,气候变化再次成为八国集团峰会的首要议题。低碳城市与低碳经济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并很快成为研究热点。

世界的人口在迅速的增加,我们处在一个城市化的阶段。城市化是世界的潮流,城市化也是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标志。城市是我们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它贡献了全球主要的GDP,近5/8的城市人口贡献了全球80%以上的GDP,但是,同样城市也消耗了全球的大部分资源,给世界带来了很多新问题。据统计,目前温室气体释放量60%~80%是城市排放出来的,其中CO2是75%,还有城市热岛效应,环境的污染,交通的拥挤等,所以解决低碳经济的重要核心就是建设低碳城市,城市化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只有在发展低碳城市才能解决。

中国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缔约国,需要承担保护全球气候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中国又是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之中,需要较大温室气体排放空间。协调好气候目标和发展目标的可能途径,就是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减缓气候变化之间寻求平衡点。因而,研究如何建设低碳城市对我国来说意义十分重大,发展低碳城市是我国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

2 减排角度下成本收益法分析

2.1 城市温室气体减排成本与收益的定义

(1)城市温室气体减排的成本

温室气体减排的成本,本文是指在对一个城市实施温室气体减排方案的过程中,以及这项方案完成之后的未来一段时期内,所需要耗费的社会总资源或社会所作的总的消耗。

(2)城市温室气体减排的收益

城市温室气体减排所创造的收益是指减排项目完成之后的未来一段时间内,减排能够为社会所带来的社会总效应的增加。本文从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两个方面进行衡量。一般而言,对于收益,应是可以计量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的优点就在于其可计量性,但如收益的含义所述,一些收益的计量,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3) 温室气体减排成本和收益的时间效应

任何一个减排方案,其所产生影响决不仅局限于当下眼前,往往会对若干年后甚至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尤其是其环境时间效应更是不可小觑。

2.2 减排成本与收益的要素甄别与赋值

要对温室气体减排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对成本和收益进行赋值是必要的。但这也是本研究的最大难点之一。本文认为,由于气体减排的复杂性和其影响的深远性,因而气体减排实施的成本和收益是不可穷举的,本文只能就现有的认识水平和本研究的需要列举其中的一部分。

(1)减排成本要素的赋值

这一成本的构成要素主要从排放主要来源入手,来甄别要素组成。能源成本可以

参考城市的能源结构和能源需求总量,根据当期市场价格计算出城市的能源消费;根据能源系数换算能量需求,在相同的能量需求下,根据减排的标准,转变能源消费结构,重新计算能源消费,两者的差值就是城市的能源成本。

(2)减排收益的要素甄别与赋值

收益要素的赋值即减排方案收益的量化是温室气体减排成本效益分析的另一难点。减排收益的衡量是不易的,尤其是对于减排的社会收益和生态环境收益。这些收益的显现的时间很长。这种收益可能是在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内才会逐步的体现出来。

一是直接收益。在减排的实施中,最直接的收益就是CO2的减排量。我国在国际上已经对CO2气体的减排作出了一定的承诺,因而直接的减少CO2的排放量就是对我国建设低碳城市最有效的贡献。那么其量化标准就用城市的计划的减排量来作为直接收益。

二是间接收益。社会收益表现为生活环境的改善给公众带来的社会福利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还包括由环境改善带来间接的经济报酬。城市减排会提供更加清洁的各种能源,并会提供与其配套的设施,会给城市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与清洁能源有关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减排之后,城市环境气候并不断地改善,使人们在更加健康的城市环境中工作、生活,会使城市中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增加,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也是发展低碳城市的根本目的。

2.3 减排成本收益合并分析

在作决策时,我们必须比较方案的成本和收益。在一般的成本收益分析中,一般用到公式:净收益=总收益-总成本。但是,正如上文所分析的那样,很多间接收益很难用经济指标直接赋值,所以用一般的成本收益会有一定的困难,因而本文准备采用将收益固定化,来讨论成本的方法研究分析。固定的收益就是计划减排CO2量,然后计算减排单位的CO2需要的能源成本是多少。

利用各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温室气体排放量与能源消费量的比值,可计算能源结构调整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变化值。若以某年为例进行研究,先保证满足基年经济发展所消耗的能源总量不变,调整煤炭和石油的使用比例,计算得出煤炭消费减少1%,石油消费增加相应量引起的CO2排放量的变化量。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减排潜力=单位煤炭消费排放的CO2量×(调整前煤炭的消费量-调整后的煤炭消费量)-单位成品油(或天然气以及清洁能源)消费排放的CO2量×(调整前的消费量-调整后的消费量)(1)

减排成本=单位成品油消费市场价格×(调整前的消费量-调整后的消费量)-单位煤炭消费市场价格×(调整前煤炭的消费量-调整后的煤炭消费量)(2)

3 北京市能源减排成本分析

3.1 北京市能源消费概况

(1)北京市能源消费量与能源结构

要计算北京市能源成本,必须对其能源消费情况有一个具体的了解,表1是北京市2007年的能源消费总量以及各种能源消费情况的数据,根据表1的数据可以得到图1的能源结构图,从北京市的能源结构上看(如下图所示),煤炭仍然是比重最大能源消费,因而减少煤炭使用量,利用清洁能源来替代煤炭对于北京市的节能减排具有重大的意义。

(2)北京市能源市场价格概况

从表2的能源价格来看,石油是最贵的,其次是天然气,而煤炭最低,因此单从目前的价格来看,煤炭竞争力最强,其次是天然气,石油竞争力最弱。但未来的竞争力走势就未必这样,如最近北京市天然气在终端能源中的比例在不断提高,北京天然气价格小幅上涨。因此,还应结合能源储备量及未来能源政策等因素,对能源消费进行分析。

3.2 北京市各能源消费成本计算比较

(1)单位各种消费排放的二氧化碳量

由能源消费产生的排放量的计算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以详细的燃料分类为基础的计算方法,第二种是以详细的技术分类为基础的

通过查阅有关文献,收集有关能源消耗的碳排放系数并进行比较计算,本文最终取平均值确定为各能源消耗碳排放系数(见表3):

由上式知在计算CO2排放量时需要北京市历年一次能源的消费标准量mi的统计数据。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的能源消耗数据统计为以实物消耗量为标准,所以在利用公式进行计算时需要对能源统计数据进行相应的换算,统一折合成标准煤。表4为折标准煤的系数以及各种能源的发热量(平均低位发热量将会在后面计算用到):

在保证满足当年经济发展所消耗的能源消耗能量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计算当煤炭的使用量减少1%的情况下,其所消耗的能量被石油或天然气所替代,则石油或天然气的增加量。根据表的数据换算得到石油和天然气的增加量分别是14.925万吨和16.03102412万吨。

(3)各能源消费成本比较

利用表4的数据以及换算的能源结构调整后的能源消费变化量,根据公式(1)和公式(2)计算得出将原油或天然气替代煤炭之后的减排潜力与减排成本(如表6所示):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原油还是天然气都有巨大的减排潜力,根据其成本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安排来逐步代替煤炭燃料是可行的,也为发展低碳城市提供了更好的依据。

4 相关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4.1 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

从北京市的能源结构上看(如上图所示),煤炭是比重最大能源消费,因此,北京市在满足经济发展用能需要的同时,要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CO2,只有实施能源结构战略调整,降低一次能源的消耗总量,才能实现CO2的减排目标。应该逐步利用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碳排量较少的清洁能源来替代煤炭燃料。从表5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北京市在未来的能源发展中,应该以天然气为主要能源,天然气的减排潜力要大于原油,而成本却要比原油小很多,是既经济又有效的减排发展措施。

4.2 认识化石能源资源的局限性,提倡新能源的开发

改变能源结构是减排中效果比较明显的措施,因为CO2的排放大多是来自于化石能源燃烧,但是改变资源结构也是有其一定局限性的:首先是资源的有限性,不论是石油原料还是天然气其含量都是一定的,又是不可再生资源,其有限性决定了对其不可太过依赖,而要积极发展可再生的清洁资源,只有这样减排才不会是高成本的无限投入,也不会受国际原油等资源波动的影响,可以长期而有效地坚持下去。

4.3 放眼长远利益,提高政府和企业的生态意识

我国是一个煤炭大国,煤炭的含量占了我国化石燃料的绝大多数,产量也是居首,在有低成本的资源供给时,为了生态环境而提高城市的成本,这的确给城市的政府、企业、居民提出了挑战,可能需要牺牲短期经济利益来满足长期生态及社会效益的利益。

另外,减排收益的获取要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那么对成本与收益的时间观就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突出在对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态度上。温室气体减排从长远来看,能促进城市的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但是若做长期成本和短期成本的考量,这种生态环境治理的价值主要体现为一种连续的长期收益,即收益的获得可能不是在一届政府中可以实现的,有可能要在数届政府长期连续成本投入中得以显现,所以政府一定不能局限于眼前增长的短期利益,而要放眼未来,注重城市生活的环境效应和幸福指数,同时加强对企业和居民的低碳宣传,让整个城市都加入到低碳生活中。

参考文献:

[1]张耘.首都资源―收益―成本与比较优势[J].经济界,2008(5).

[2]姜克隽,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成本优势――2050年能源和排放情景分析[J].绿叶,2009(5).

[3]付允,汪云林,李丁.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2).

[4]张烨,牛东晓.北京市终端能源的价格竞争力比较及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8(2).

[5]陈英姿,李雨潼.低碳经济与我国区域能源利用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3).

[6]郭运功.特大城市温室气体排放量测算与排放特征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5).

[7]陈晓浩.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城市建设规划方案的选择与评价[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9(5).

[8]王雪娜.我国能源类碳源排碳量估算办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6

[9]王菊,崔秀平.基于总成本分析的全球温室气体减排量谈判囚徒困境博弈模型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2).

[10]邢芳芳,欧阳志云,等.北京终端能源碳消费清单与结构分析[J].环境科学,2007(9).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资助(项目编号:JE011012201001)。

篇3

关键词:低碳减排 博弈 合作

当前,长三角制造业在中国乃至世界已经占据了非常突出的地位。随着该地区基本进入工业化后期,其产业发展与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的矛盾日渐凸显。同时,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召开使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因此,长三角制造业低碳减排工作已成为现阶段“转型升级”的重要命题与核心理念。

在政府与制造业企业有关低碳减排发展的博弈问题上,业界与学者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对企业低碳减排工作的政策性扶持,诸如“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减税、设立产业发展基金、银行优惠贷款等政策措施扶持低碳经济发展”,而鲜有学者对政府就企业低碳减排所作努力的监管效应开展研究。事实上,各制造业企业为低碳减排发展所付出的努力不尽相同,产生的效果也大相径庭。同时,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具有其作为公共物品的两大显著标志,即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收益的非排他性,故区域性非合作博弈只能引起“公地悲哀”。因此,本文将统筹考虑上述问题,针对低碳减排工作,建立当地政府与制造业企业的博弈模型与长三角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博弈模型,以期为长三角政府应对制造业企业低碳减排发展选择合适的监管力度与配套环境,同时为该地区政府间政策性合作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一、企业低碳减排发展的政府――企业博弈模型

(一)假设前提与参数设置

博弈标准式表述需要具备以下要素:参与人、每个参与人可以选择的战略以及支付函数。出于简化研究的考虑,本文仅以长三角某一城市地方政府以及该市某一代表性制造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并就博弈模型作如下假设:

1、存在两个参与人:地方政府与某一制造业企业,i=1,2。

2、地方政府与企业均为“理性经济人”,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且地方政府为风险中立型,企业为风险规避型。

3、地方政府与企业均有两个可以选择的战略,即地方政府选择监管与不监管,企业选择低碳减排与不选择低碳减排。

为了更好地说明在低碳减排工作中当地政府与企业的行为及其相互关系,对博弈模型设置以下参数:当地政府对企业低碳减排的监管成本(B),由企业选择低碳减排带来的社会福祉(H),由企业不选择低碳减排带来的社会损失(L),企业选择低碳减排耗费的成本(C),企业选择低碳减排而带来的形象提升(R),企业不选择低碳减排而带来的形象受损(D),企业不选择低碳减排而受到的政府处罚(P),企业不选择低碳减排未受处罚的效用(V)。

(二)模型建立与支付矩阵分析

根据上述假设前提和参数设置,低碳减排发展的政府―企业博弈模型如表所示。对支付矩阵分析可知,该博弈模型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故以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加以分析。设某企业对低碳减排发展的选择概率为p,则不选择概率为1-p。地方政府对企业低碳减排的监管概率为q,则不监管概率为1-q。

U1=q[ p(H-B)+(1-p)(H+P-B-L)]

+(1-q)[ pH+(1-p)(H-L)](1)

U2=p [ q(V-C+R)+(1q)-(V-C+R)]

+(1-p)[ q(V-D-P)+(1-q)V-D)](2)

(1)、(2)两式分别表示地方政府与某企业的期望效用。鉴于两者均满足“理性经济人”假设,追求效用最大化,因此将(1)、(2)式转化为求极值问题。

(3)

(4)

1、企业选择低碳减排的概率及其成因分析

从(3)式结果计算可知,,即企业选择低碳减排的概率p是B的减函数,是P的增函数。说明地方政府对企业低碳减排工作的监管成本越高意味着政府监管难度越大,则企业选择逃避低碳减排发展的可能性较大。同时,地方政府对企业高能耗、高排放的处罚力度越大,则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低碳减排发展模式。

2、地方政府选择对企业低碳减排监管的概率及其成因分析

从(4)式结果计算可知,,,,即地方政府选择对企业低碳减排监管的概率q是C的增函数,是R、D和P的减函数。说明企业选择低碳减排发展成本越高意味其选择低碳减排发展的主观意愿越弱,则地方政府会加大监管力度。此外,由于企业开展低碳减排工作带来的社会形象越好与不开展低碳减排工作带来的形象损失越大都在无形中催生企业更自觉地选择低碳减排发展模式,故地方政府势必会降低监管力度。同时,与上文分析类似,当地方政府对企业高能耗、高排放的处罚力度较大时,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低碳减排发展模式,则地方政府也会相应减小监管力度。

(三)模型启示

由于制造业企业与地方政府在目标取向和自身利益上存在差异,协调双方利益的关键取决于支付矩阵中的相关参数情况。现阶段,制造业低碳减排工作已成为新一轮经济工作重点,因此,结合上文就企业与地方政府在低碳减排工作上的选择与否和监管与否展开的概率分析,提炼相关结论,对指导长三角制造业低碳减排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科学管理,降低政府监管成本

上述分析表明,无论是政府监管成本的降低而引发的主观监管力度加大,或是企业由于选择低碳减排发展成本过高而引发的客观监管力度加大,都从一定程度上刺激企业选择承担低碳减排发展的社会责任。现今,我国在整体范围内对企业低碳减排发展工作多以政策性扶持为主,鲜有政策性监管,这与政府监管成本过高不无关系。因此,以科学化管理模式降低政府监管成本,加大监管力度显然是行之有效的。

2、完善立法,合理利用处罚机制

企业对低碳减排所持态度不同,努力程度也不尽相同。当前,长三角制造业企业仍以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居多数,与技术革命、品牌创新等转型升级理念相比,企业对低碳减排理念的积极性相对较低,面对政府监管时可能会出现消极应对现象并利用双方信息不对称加以掩饰。我国在低碳减排问题上的法规约束、处罚机制尚不完善,而上文分析恰恰证明高处罚能在减少政府监管的同时促进企业自主选择低碳减排发展。因此,健全的法规制度与合理的处罚机制将是企业低碳减排发展的助推剂。

3、广泛宣传,创造良好舆论环境

低碳减排发展模式的外部性特征决定了舆论环境在其中不可忽视的作用。上文分析也证明由低碳减排发展带来的社会形象变化是企业行为的一个重要指南。值得庆幸的是,随着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召开,公众的低碳意识已日渐加强,诸如低碳生活、低碳旅游这样的新名词不断为公众熟悉。以公众环境考问企业良心,以社会舆论施压企业行为,构筑企业低碳减排发展―形象提升―效益增加―低碳减排投入加大―低碳减排进一步发展的良性发展态势将是制造业企业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企业低碳减排发展的政府间合作博弈模型

(一)企业低碳减排发展的政府间非合作博弈模型

虽然全世界都开始意识到低碳减排发展的必要性,但是现阶段要求个别企业自觉执行减排任务依然困难重重,上文政府―企业博弈模型的结论也确实表明,政府层面的努力对企业低碳减排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然而,长三角地区资源禀赋、人文特征相似,制造业无论是结构或是发展水平都非常接近,巨大的竞争压力与迫切的经济利益追求可能会使地方政府忽视低碳减排工作的远期价值。同时,由于长三角地区行政独立,各省、市容易形成各自为战的局面,即非合作状态,必会引起“公地悲哀”。

1、假设条件

假设长三角16个城市政府都意识到低碳减排工作的必要性,摒弃地区间竞争,放弃追逐短期经济利益,对辖区内所有制造业企业展开行之有效的监管工作,配合合理的处罚机制与良好的舆论环境使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加大对低碳减排工作的投入力度。

为了研究方便,本文以各地碳减排量qi(i=1,2,......16)衡量低碳减排工作成效,则长三角总减排量为。假设各地效用函数为Ui=U(ai,qi)(ai为各城市制造业企业利润总和),不妨设,,以满足企业发展和低碳减排工作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模型建立与分析

根据16个城市地方政府在企业发展与低碳减排之间追求效用最大化,得:maxUi=U(ai,qi)

s.t. Tiai+Biqi≤Mi

其中,Ti为企业利润增长的成本;Bi为各城市地方政府为低碳减排工作承担的监管成本;Mi为各城市预算约束。根据拉格朗日乘数法,可知:

(5)

由(5)式一阶条件为0,计算得:

(6)

(6)式说明对于各城市地方政府而言,每个城市在企业经济利润与低碳减排之间追求效用最大化过程中,经济利润增长的边际效用与低碳减排工作的边际效用与对应的成本呈正比,即任一单位成本用于企业利润增长或企业低碳减排工作带来的效用是一致的。

对于整个长三角地区而言,效用函数最大化问题的表述为:

其中,ri为某一城市在长三角地区所占的权重,与该城市GDP、人口、面积等因素有关。同样使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可知:

(7)

由(7)式一阶条件为0,计算得:

(7)

将(6)式、(7)式加以比较分析,当且仅当B1=B2=......=B16时,

。即只有长三角16个城市地方政府对企业低碳减排工作的监管成本一致时,从整个地区角度考虑的帕累托最优效用与单个城市角度考虑的最优效用相等。然而,由于各城市地方政府监管成本完全一致几乎难以实现,故强调个别最优的非合作博弈在长三角制造业企业低碳减排工作中是无效率的。

(二)企业低碳减排发展的政府间合作博弈模型

合作博弈强调团队理性,旨在通过对各参与人而言具有约束力的协议以明晰各方收益分配问题。基于长三角地区地缘、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制造业结构等各方面的相似性,国家已出台多项政策以促进该地区在合作的基础上统筹发展。在长三角众多制造业企业的低碳减排工作中,该地区政府间的协同合作将使长三角在继续承接全国甚至世界制造业基地重任的同时,更好地完成以低碳减排为重要命题与核心理念的“转型升级”工作。

1、假设条件

假设长三角16个城市地方政府就制造业企业低碳减排发展形成统一联盟,协作制定各城市制造业低碳减排任务书。由于长三角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制造业结构相似,故假设联盟赋予每个城市具体减排任务后,各参与人均能接受。

2、模型建立与分析

合作博弈模型的关键在于理性解的求得。在该合作博弈模型中,理性解需要保证各城市地方政府形成联盟后在企业发展与低碳减排之间获得的最大效用大于其不形成联盟时,另一方面,形成统一联盟后的联盟总效用大于未形成联盟时各城市地方政府单个效用之和。也就是说,对16个城市而言,存在一个理性解x=(x1,x2,...... x16)满足xi≥U(ai,qi),,则合作博弈是理性的。

为了解释企业低碳减排发展的政府间合作博弈模型,本文将采用“优超法”来获得理性解。“优超法”基本思路在于,让联盟中每个参与人意识到联盟赋予其效用将大于其不加盟时的效用。优超的定义为:设有n个参与人,每个参与人都有可以相应选择的战略,在所有可能战略上定义其效用函数,若联盟后发现分配y大于分配x,则将放弃y,转而选择x。只有不被优超的x才是所有参与人满意的理性解,从而形成合作博弈。

设长三角各城市地方政府在未形成联盟时,即不需要承担具体低碳减排任务时效用为yi,在联盟形成需承担具体任务时效用为xi。yi与xi相比,环境效用与政府形象明显下降,经济效用可能略有增加。但经济效用增加值显然小于环境效用与政府形象减少值。究其原因在于,长三角地区已进入工业化后期,制造业发展进入瓶颈,亟待转型升级,其利润增长率已非常有限。同时,该地区作为我国最发达地区之一,对环境、政府形象等偏好强于欠发达地区。因此,总体而言,可知yi<xi,即xi就是该合作博弈模型的理性解。

(三)模型启示

我国政府已正式宣布: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但是,就各地方而言,还没能就此目标形成具有约束力的合作机制。通过上文分析,企业低碳减排发展的非合作博弈显然是没有效率的,故各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长三角作为我国制造业基地与经济发展的龙头,其低碳减排工作的成功将为我国到2020年实现预期减排目标夯实基础。因此,长三角16个城市地方政府应尽快协同合作,形成低碳减排联盟并对联盟各成员赋予具体减排任务,从而破解各城市各自为战的无效率状态。

三、结论

本文通过企业低碳减排发展的政府―企业博弈模型和企业低碳减排发展的政府间合作博弈模型对长三角制造业低碳减排发展的博弈机制展开分析,认为:

第一,政府单纯政策性支持辅佐对企业低碳减排发展产生的效果并不明显,若能在政策性支持辅佐基础上努力降低监管成本,合理利用处罚机制以提升政策性监管力度,并配合良好的舆论环境,将在很大程度上加快该地区制造业企业的低碳减排发展,从而刺激企业转型升级工作。

第二,鉴于长三角地区在地缘、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和制造业结构等多方面的相似性,地区竞争性较强,易形成各自为战的非合作局面,从而陷入无效率状态。因此,长三角地区各地方政府应尽快牵头形成企业低碳减排联盟,对联盟各成员赋予具体减排任务,以合作博弈态势破解非合作博弈下的无效率状态。

参考文献:

①张照贵.经济博弈与应用[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版社,2006:209-220

②陈洪波,蒋天文.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政治博弈[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10):58-63

③余光英,祁春节.国际碳减排利益格局:合作及其博弈机制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5):17-21

篇4

加速度,增强核心竞争力

调结构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主旋律之一,我国原有产业结构偏重,产品结构偏向中低端,能耗偏高,能源消费增速快,应着力将高耗能高排放向低耗能高附加值转变。而发展低碳经济与我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契合,这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兴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能源界的代表、委员指出,从能源产业的角度看,能源企业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具有双重身份:第一,能源企业是提高能效、节能降耗的重要力量;第二,能源企业是调整能源结构的积极参与者。“双重身份”决定了能源企业是我国转向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能源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促减排,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指出,要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其中,工业、交通、建筑是推进节能、提高能源效率的重点行业。传统能源企业是工业企业中的能耗大户,也是温室气体排放大户。

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郑楚光说,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二氧化碳减排工作的长期性、独特性以及所面临的严峻形势。限制燃煤的二氧化碳排放已成为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碳减排的最重要指标。与此同时,二氧化碳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源,可利用其提高石油采收率,置换原油而长期储存于油岩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规模减排。

温总理提出,今年要新增80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燃煤机组必须同步建成并运行烟气脱硫设施。“‘十二五’规划即将制定,电力行业‘上大压小’应作为长期不变的基本政策来实施。”国家电网电力科学院名誉院长薛禹胜说。

而另一类耗能大户石化企业,也即将启动石化行业低碳技术示范工程,把精细管理、技术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竞争优势的着力点。

调结构,加快清洁能源利用

大力开发低碳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也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很多能源界代表、委员提出,要实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15%的目标,必须要改变能源结构,加快新能源特别是水电、核电的发展。

篇5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企业新闻传播已经成为企业宣传的重要方式。大多主流企业都十分重视新闻传播对于提升自身品牌的作用,特别是大中型企业,他们往往利用对新闻或事件的炒作,达到宣传企业的目的。同时,新闻传播对企业品牌的建设,在某些领域,不次于电视广告的优势,特别对于年轻人时,效果更加明显。许多企业都成立了专门的职能部门,来负责企业的新闻传播,来实现自身形象的建设。可以说,现代企业谁抢占了市场话语权,谁就占有了市场先机,谁就是这个的领头者。借助新闻传播之东风,发挥新闻传播之优越性,把握好新闻传播运用的技术,充分利用好新闻传播这个高效平台,对于企业品牌的建立与提升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企业新闻传播内涵与特点

企业新闻传播就是企业以大众媒体为平台、通过新闻报道的方式把企业目标信息传播出去。在这一过程中,大众媒体是企业建设自身品牌所运用的一种手段,简言之,媒体新闻是一种为目的的形式。经过媒体传播出去的信息具有较强的“打造性”,这种信息是经过企业滤选过的,是企业希望传播出去的信息。企业新闻传播的本质是一种营销形式,是通过新闻形式来表现。在企业新闻传播中,新闻是形式,营销是本质。企业的新闻传播,不同于报纸、电台等社会媒体的新闻宣传,企业新闻的宣传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为企业”。企业新闻传播反映的是企业内部各种新闻事件等信息,当然要为企业服务。

三、企业新闻传播的优势

大量企业新闻传播的实践证明,与广告传播等媒介相比,企业传播具有广告传播等所不具备的优势:

第一,新闻传播信息量大。广告本身特有的属性,决定了它不可能详细具体的对信息加以表现;新闻传播就不相同,它可以借助文字、视频等更准确、更详尽地传达企业的目标信息。现在很多企业借助专题企业新闻传播,让企业更全面、更立体的呈现在公众面前,让公众对企业有更深层的了解。由此可见新闻传播比其他传播形式包含了更丰富的企业信息。

第二,新闻传播非常及时。新闻传播的价值在于时效。当企业大量正面事件发生后,需要传媒在第一时间把具有对外宣传价值的事件传播出去,否则就减弱了事件的价值,甚至会失去事件的新闻价值。这种即时、快速是其他传媒所不具备的。

第三,企业新闻能够实现再传播。所谓再传播就是企业信息被一个媒体传播出去后,别的媒体能够再转载。这种传播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它因高频出现,能够对大众的视觉产生强烈震撼,能够产生连锁效应。

第四,新闻传播能够实现最优性价比。典型的是格兰仕新闻传播案例。细想,不难发现,格兰仕在广告媒体出现的频率很少,但格兰仕却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是一个老牌企业。为什么格兰仕广告投入少,却享有很高的美誉度,形成一个品牌,除了本身的质量因素外,靠的是新闻传播,和广告相比,新闻传播最具性价比。

第五,丰富的表现形式。新闻传播与其他传媒相比有着更丰富的新闻表现形式,更具综合性:文字、图片、视频等绝大多数表现形式新闻传播都可以利用,使企业的新闻呈现更具感染力、影响力。

四、新闻传播对企业品牌建设的意义

新闻传播的优越性使新闻传播在企业品牌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品牌的建设至关重要。新闻传播可以很好的实现对内传播。企业文化对内传播具有辅助企业文化形成的功能,又兼使企业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激发员工自豪感功能。一个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积累都与企业文化对内传播有密切的关系;新闻传播可以实现企业文化的对外传播。企业文化对外传播具有树立企业形象、提高品牌忠诚度和竞争力的功能,同时也兼有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文化进步的作用。企业文化的对外传播是一种文化交流,不是单向的文化输出。全面准确地对外展示、传播本企业的文化,最终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留下一个美好印象,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第二,引导企业正面舆论宣传。“正确的导向是新闻媒体的生命和灵魂”①企业品牌的建设离不开品牌内涵的有效传播。新闻传播能够帮助企业有效策划,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制造品牌专题,策划品牌背后的故事,快速引起社会的关注,实现广而告之的目的。北京富来涂料,原本是无名小卒,老板“无奈”当众一喝,使农夫山泉瞬间成名;农夫山泉凭借自身品质,合理的运用新闻传播,在新闻媒体上策划天然水与纯净水的“口水战”,最终拉开与对手在品牌上的距离。企业新闻策划功不可没,不仅扩大了企业知名度,也很好地传播了企业品牌内涵。

第三,刺激消费者对企业的消费欲望

“任何一种新兴媒介都对人类事务的尺度、进度和标准产生影响,从而强有力地改变了人类感觉的比例和感知的图式”②企业新闻传播虽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有效的新闻传播能够向社会传递企业的责任心与企业的价值取向,使企业得到公众的尊敬与赞誉,提升企业的美誉度。企业形象提升,能够有效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五、结论

篇6

>> 基于欧盟ETS借鉴的中国碳排放权分配机制探索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研究 西方国家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及借鉴 碳排放权配额分配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碳排放权分配、确认及计量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及其对安徽的启示 欧盟航空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评析及中国的应对 借鉴欧盟模式建立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 气候正义下的国际碳排放权及其分配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基本要素 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体系构建 碳排放权会计核算体系的构建 发电部门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研究 欧盟排放交易机制总量设置和调整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中国碳交易试点省市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研究 碳排放权会计确认和计量问题的探讨 基于CDM的碳排放权会计处理探讨 碳排放权交易的相关会计问题探讨 欧盟碳排放权价格波动特征研究 国内碳排放权交易的进展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004,1.

[4]The European Commission.2005.Further guidance on allocation plans for the 2008 to 2012 trading period of the EU Emission Trading Scheme[DB/OL].http://ec.europa.eu/clima/news/index_en.htm,2005,12.

[5]European Commission.2011.Guidance Document No.2 on the harmonized free allocation methodology for the EU-ETS post 2012[DB/OL].http://ec.europa.eu/clima/news/index_en.htm, 2011,6.

[6]The European mission Decision of 27 April 2011 determining transitional Union-wide rules for harmonized free allocation of emission allowances pursuant to Article 10a of Directive 2003/87/EC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DB/OL].http://ec.europa.eu/clima/news/index_en.htm, 2011,4.

[7]The European mission Decision of 26 March 2013 on determining Member States ’annual emission allocations for the period from 2013 to 2020 pursuant to Decision No 406/2009/EC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DB/OL].http://ec.europa.eu/clima/news/index_en.htm, 2013,3.

[8]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2005.Annual European Community greenhouse gas inventory 1990-2003 and inventory report 2005[DB/OL].http://ec.europa.eu/clima/news/index_en.htm, 2005.

[9]The European Parliament, Council.2003.Directive 2003/87/EC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13 October 2003 establishing a scheme for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allowance trading within the Community and amending Council Directive 96/61/EC.12.10.2003

篇7

摘要病患者对品牌的偏好,使品牌与非品牌在市场上的差别越来越明显。谁先创造出了自己的品牌名牌,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而没有文化管理的品牌建设,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近年来,河北省中医院在医疗技术提升、服务质量改善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医院创新开展的“家园文化”的引领与支撑。通过建设“职工发展的家园”“患者康复的家园”构建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大大提升了职工凝聚力、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人本管理家园文化品牌建设

一、品牌建设、文化管理两者关系

目前,医疗界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并存,医院是知识分子相对集中单位,因此,医院更适合在科学管理基础上开展文化管理。医院文化是指医院在长期医疗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以人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河北省中医院通过打造“家园文化”构建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建设“职工发展的家园”“患者康复的家园”。

文化管理包括品牌建设,品牌建设是文化管理内容之一;

文化管理综合体现于品牌建设,如果能打造出医院品牌,就证明文化管理是成功的;没有文化管理的品牌建设,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只有抓好文化管理,品牌建设才能浩浩汤汤、欣欣向荣。

二、抓好六个环节,建设家园文化

(一)总结提炼价值观,明确文化核心

磨刀不误砍柴工,统一价值观是一个漫长艰巨的过程,但是统一价值观产生的作用也是巨大的。观念不变原地转,观念一变天地宽;人心齐,泰山移。总结提炼价值观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根基,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发展和升华。医院必须要有继承,不能割断历史,也必须着眼于发展,发挥导向作用;二是内生和导入的关系。医院文化具有内生性,但这并不妨碍导入,导入新观念恰恰是医院文化成功的重要保证;三是管理层和职工的关系。必须在事先评估、搞好引导的基础上,做到从职工中来,到职工中去。不要把总结提炼价值观仅仅理解为院长提出,职工认同、遵守,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文化建设的无效劳动。

(二)制定发展战略

一个组织要进行文化管理,必须要思考三个问题。组织为什么?组织到哪里去?组织怎么去?制定发展战略,明确文化管理目的。河北省中医院通过制定三年倍增计划、五年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目标。

(三)制定规章制度

出台《职工奖惩办法》,对于模范执行者予以奖励,对于违反者予以处罚,进行正强化和负强化。制度与价值观一致,制度就有力量。制度是医院文化的骨架,必须强制执行。制度管行为,文化管思想,最终影响行为,达到最佳管理效能。

(四)评选英模人物

价值观是理念,比较抽象、枯燥,不容易记忆。英模人物可以完美地展现价值观。英模人物的评选可以实现医院价值观的人格化,易于为全体职工所把握。

(五)举办典礼仪式

借助于典礼仪式,可以使价值观情境化,给人以真情实感,促进职工对医院价值观的认同。

三、打造“家园”品牌,实施品牌带动

(一)打造职工发展的家园

职工发展的家园,含义就是职工在医院安心地工作,一方面为医院发展做贡献,一方面享受医院发展成果,随医院发展而发展。为什么要把职工发展的家园写在前面?因为没有满意的职工,就没有满意的病患者。

1.创建学习型医院,实现医院和职工可持续发展。领导班子学习:成立学习中心组,建立中心组学习制度,规范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创建学习型医院带好头;处科室学习:建立处、科室学习制度,利用处、科务会形式,采取“轮流讲课”等多种方法,学习行业政策和专业技术;职工自学:鼓励全体干部职工结合岗位加强自学,进一步提高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采取多种行之有效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2.建立“赛马不相马”机制,给想干事、能干事的职工提供舞台。职工发展的家园不是去发现人才,而是去建立一个可以出人才的机制,并维持这个机制健康持久的运行。这种人才机制应该给每个人相同的竞争机会,把静态变为动态,把相马变为赛马,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质,并且每个层次的人才都应接受监督,压力与动力并存,方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出台《中层干部动态管理办法》《后备干部管理办法》,加强中层干部和后备干部管理。创新中层干部任期届满聘任工作,使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为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提供施展的舞台。

(二)打造患者康复的家园

一是倡导“精益医疗”理念,打造重点专科、优势病种,看病才是硬道理,治愈率有效率才是硬道理;二是实施“优质护理”计划,给患者贴心护理;三是实施“优质服务”计划,让患者宾至如归。

通过打造职工发展的家园、患者康复的家园,医院品牌知名度逐步上升,香港艾力彼的《2015中国医院竞争力・中医医院排名100强》中,河北省中医院位列第35位。国家、省有关部门和外宾、同行到多次到医院调研、访问,医院品牌美誉度逐步提高。

(三)实施品牌带动,“一体两翼”发展

篇8

关键词:碳减排;治理机制创新;利益相关者;界定与分类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4)05001708

如何进行环境治理,减少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从目前我国碳排放治理的实践来看,存在着企业投资动力不足,科研机构创新精神不够;政府管理部门多、杂,权利交织导致调控力下降,治理成本高;管理方式行政化,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严重等问题。本文对碳减排利益相关者界定为对碳减排负有责任、拥有相应的权力和减排手段,对碳减排目标实现具有较大影响,与碳减排利益关系较大的组织。

这些问题表明了我国碳排放治理中政府单方治理的高成本、低效益,同时利益相关者的力量未得到有效利用。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作者将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角度对碳减排治理模式进行创新研究,为我国碳排放治理开辟新的途径。本文将对我国碳减排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界定和分类,回答谁是利益相关者,并对其进行分类,明确其在碳减排中的角色地位。

一、文献综述

目前与碳排放利益相关者分类直接相关的研究文献尚未检索到。

碳排放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能源消费等的关系及碳排放的因素分解等方面[1-4]。学者研究认为我国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人口因素、城镇化建设等方面,据此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能源效率和人口素质等方面的建议[5-7]。这些丰硕的研究成果是本文进一步研究的基础。碳排放治理的文献侧重于政府单向治理,如碳减排政策的制定、取向分析和政府在碳减排中的职能等[8-11]。李欣研究认为环境治理中政府管制手段的优点是强制性高,效果明显,缺点是简单粗暴,经济效益差以及深层次的无法回避的制度缺陷[12]。学者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机制、碳税、碳金融政策等方面也有大量研究成果[13-15]。如樊纲为代表的学者明显倾向于碳税政策[16],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则明确建议采用碳市场制度[17]。财政税收手段属于双刃剑,一方面会带来碳排放量的下降,另一方面其对能源产业、收入分配、就业、国际贸易及公平性等方面的影响难以确定[18-19]。碳排放市场交易手段在国际层面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初始碳排放的国际分配及界定方面,难以达成国际共识,在国家层面其关键问题是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及市场机制的完善问题,也难以发挥利益相关者的推动力和积极性。

碳减排政策建议从客观上来看是降低碳排放的有效途径,而政策的实施要依赖于利益相关者去执行,其实施效果取决于利益相关者群体的执行程度和积极性。同时,目前的治理模式不能发挥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和推动力量。因此,提高碳减排效果还需要研究利益相关者及其在碳减排中的角色地位、利益要求等。

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早期主要应用于公司治理的研究,近年来扩展到了生态旅游和可持续能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碳排放治理领域,试图突破目前的碳税治理和碳排放权治理模式的研究,为我国碳排放治理研究新的途径,提供新的选择。

二、方法与数据

(一)研究方法

根据本文对我国碳减排利益相关者的界定,选择政府、生产企业、银行、碳排放权交易机构、研发机构、能源供应行业、新闻媒体、公众团体、投资者、中介机构等10个组织进行调查研究。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管理碳减排的部门有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国家及各级环保部门和各级节能减排部门,在控制碳排放事务方面他们属于互补关系和上下级关系,共同为治理碳排放任务工作。因此,在本文中中国政府管理碳排放的部门统称为政府,以下不在说明。

借鉴学者提出的“多维细分法”和“米切尔评分法”的分析思路[20-22],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性、权利属性和利益要求的紧急性三个维度对中国碳排放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界定和分类。

根据界定与分类方法,本文编写了调查问卷,要求调查对象分别从合法性、权利属性、紧急性等三个维度对所给出的10种利益相关者与碳减排的相关程度按着从大到小进行排序,排名第一用1分表示,排名第二用2分表示,依次类推。因此,1分表示相关程度最大,2分表示相关程度第二大,依次类推,10分表示相关程度最小。

其中,合法性,表示该组织是否在法律或道德或特定的被赋予了减少碳排放的义务、责任,或承担了碳减排风险;权力属性,表示该组织是否拥有影响我国碳减排的能力、地位和相应的手段,对碳减排目标实现影响力的重要性程度;紧急性,表示该组织与碳减排的利益相关程度和实现碳减排目标的迫切性程度。

(二)数据来源

通过对调查对象的分析、选择,本次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750份,实际回收586份,回收率78.13%,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529份,回收问卷有效率90.27%。调查对象的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对象的分布情况

分类频数百分比(%)

性别男29655.95

女23344.05

年龄30岁及以下18534.97

30-40 岁16431.00

40岁以上18034.03

学历本科24345.94

硕士研究生 19436.67

博士研究生9217.39

工作行业大学417.75

研发机构499.26

政府部门6311.91

生产企业6913.04

金融业438.13

中介组织529.83

能源供应行业489.07

新闻媒体519.64

碳排放权交易机构529.83

公众团体6111.53

从调查对象的分布情况来看,调查对象性别、年龄结构分布合理,学历为本科以上层次,对碳减排能有较为准确的认识和理解,从工作行业来看分布在大学等10个行业,包含了碳减排的利益相关者行业,调查对象来源较为广泛。从调查样本数量来看,除其它行业外最少的分类变量数据大于40个,数据量可以满足统计分析的基本要求。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利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包括调查数据描述性统计、配对样本T检验。

(一)描述性统计

首先,对调查结果从合法性、权利属性和紧急性三个维度进行描述性统计。三个维度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分布如表2、表3和表4所示:

表2 利益相关者合法性维度上评分的描述性统计

(N)(Min)(Max)(Mean)Std D.

政府529172.155 30.703 6

生产企业529181.135 90.931 2

银行5292105.935 01.410 4

碳排放权

交易机构5291108.841 71.160 6

研发机构5292103.791 31.468 1

能源供应行业5293104.660 21.531 4

新闻媒体5291105.201 01.240 1

公众团体5291107.188 30.857 6

机构投资者5292108.233 00.988 4

中介机构5294106.730 10.703 6

注:根据调查问卷的按相关程度大小排序要求,1分表示相关程度最大,2分表示相关程度第二大,依次类推,10分表示相关程度最小。表2、表3的含义相同。

如表2所示,从碳减排的合法性维度上来看,按平均得分的大小,合法性程度从高到底依次为:生产企业、政府、研发机构、能源供应行业、新闻媒体、银行、中介机构、公众团体、机构投资者、碳排放权交易机构。

表3 利益相关者权利性维度上评分的描述性统计

(N)(Min)(Max)(Mean)Std D.

政府529151.679 60.542 2

生产企业529192.18641.088 4

银行5292105.820 42.106 1

碳排放权

交易机构529198.956 32.093 2

研发机构5291104.272 81.285 3

能源供应行业5292105.101 91.310 0

新闻媒体5291103.252 41.596 6

公众团体529187.762 11.506 1

机构投资者5291106.757 31.091 7

中介机构5294107.168 01.251 3

如表3所示,从碳减排的权利属性维度来看,权利大小从高到底依次为:政府、生产企业、新闻媒体、研发机构、能源供应行业、银行、机构投资者、中介机构、公众团体、碳排放权交易机构。

表4 利益相关者紧急性维度上评分的描述性统计

(N)(Min)(Max)(Mean)Std D.

政府529151.626 21.727 0

生产企业529192.132 01.448 2

银行5292107.077 71.655 6

碳排放权交易机构5291108.664 81.3798

研发机构5292105.193 21.580 8

能源供应行业5293104.889 30.928 8

新闻媒体5291103.786 42.269 8

公众团体5291104.089 31.462 9

机构投资者5291106.359 21.942 8

中介机构5293107.972 80.807 0

如表4所示,从碳减排的利益要求被关注的紧急性维度来看,从高到底依次为:政府、生产企业、新闻媒体、公众团体、能源供应行业、研发机构、机构投资者、银行、中介机构、碳排放权交易机构。

(二)配对样本T检验

利用配对样本T检验(Paired-Samples Test)进一步判断上述利益相关者每两个变量均值之差与0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

合法性维度利益相关者评分均值差异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合法性维度评分均值差异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123456789

1.政府

2.生产企业0.98**(7.77)

3.银行7.18**(7.36)6.20**(4.83)

4.碳排放权交易机构5.29*(4.32) 4.31**

(6.91)1.89(2.71)

5.研发机构5.64*

(4.25)4.66**

(7.51)1.54**

(5.35)0.35**(5.52)

6.能源供应行业4.50**

(5.40)3.52**

(8.79)2.67**

(4.77)0.78**

(5.80)1.13**

(6.37)

7.新闻媒体7.65**

(5.25)6.67**

(8.01)0.47**

(4.84)2.36**

(6.04)2.01**

(7.75)3.14

(2.09)

8.公众 团体3.73**

(6.52)2.75**

(9.24)3.45**

(8.52)1.55**

(4.72)1.90**

(8.02)0.77**

(9.70)3.91**

(8.54)

9.机构投资者5.08**

(4.48)4.10**

(4.79)2.10**

(8.25)0.21**

(5.44)0.56**

(7.38)0.57

(1.25)2.57**

(7.75)1.34**

(3.69)

10.中介机构6.17**

(4.38)5.19**

(9.15)1.00**

(4.10)0.89**

(3.82)0.54**

(5.31)1.67**

(5.87)1.47**

(4.88)2.44**

(6.15)1.10**

(8.01)

注:未加括号的数据表示某两类利益相关者在该维度上评分的均值的差,括号内的数据为配对样本T 检验值。*表示均值之差通过了95%置信度的检验,**表示均值之差通过了99%置信度的检验。均

值之差的数据下方有横线者,表示未通过检验。表6、表7含义相同。

从表5可以看出,从合法性维度来看,除个别利益相关者未通过配对样本检验外,绝大部分检验结果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意义上的差别,表明绝大部分利益相关者的排序都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上的差别。因此,合法性维度上利益相关者的评分均值可以反映其在碳减排中合法性程度的大小关系。

权利维度利益相关者评分均值差异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权力维度评分均值差异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123456789

1.政府

2.生产企业0.89**

(4.24)

3.银行7.03**

(4.16)6.14*

(5.36)

4.碳排放权交易机构2.17**

(5.02)1.28**

(6.29)4.86**

(5.81)

5.研发机构1.79**

(4.53)0.89**

(5.22)5.25**

(4.96)0.38**

(6.20)

6.能源供应行业3.82**

(6.33)2.92**

(7.27)3.22**

(7.13)1.65**

(7.96)2.03

(1.23)

7.新闻媒体6.47**

(4.95)5.57**

(5.72)0.5**7

(6.36)4.30**

(7.81)4.68**

(7.63)2.65

(1.92)

8.公众团体0.02**

(4.26)0.92**

(5.28)7.06**

(5.94)2.19**

(5.22)1.81**

(6.73)3.84**

(5.85)6.49**

(4.24)

9.机构投资者3.97**

(6.24)3.08**

(7.22)3.06**

(7.58)1.80**

(7.91)2.18**

(6.34)0.16**

(6.21)2.50**

(6.39)4.00**

(7.03)

10.中介机构5.78**

(5.08)4.89**

(7.19)1.25**

(7.06)3.61**

(6.10)4.00**

(6.76)1.97**

(6.18)0.68**

(7.25)5.81**

(6.89)1.81**

(7.82)

从表6可以看出,从权力维度来看,仍然是绝大部分检验结果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意义上的差别,表明绝大部分利益相关者的排序都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上的差别。因此,权利维度上利益相关者的评分均值可以反映其在碳减排中权利的大小关系。

紧急性维度利益相关者评分均值差异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如下页表7所示。

从表7可以看出,从权力维度来看,大部分检验结果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意义上的差别,表明绝大部分利益相关者的排序都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上的差别。因此,紧急性维度上利益相关者的评分均值可以反映其在碳减排中紧急性程度的大小关系。

(三)分类结果

根据各个利益相关者在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均值及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中国碳减排的利益相关者分类情况,如表8所示。

根据表8中的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在三个维度的评分分布情况,本文对我国碳减排的利益相关者分类如下:

核心利益相关者,至少在2个维度的得分在4分以下。他们在中国减少碳排放的作用不可或缺,承担着碳减排的责任和义务,与减少碳排放具有紧密的利害联系,在碳减排活动中,有一定的利益要求和权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碳减排目标的实现与否。 他们包括政府、生产企业、新闻媒体。

重要利益相关者,至少在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在4分以上和6分以下。他们已经与碳减排形成了较为密切的关系,付出了专用性投资,在实践中承担者一定的风险。在正常状态下,他们一般表现为一种显性契约人,而一旦其利益要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或受到损害时,他们可能从潜在状态变为活跃状态,从而直接影响我国碳减排目标的实现。他们包括研发机构、能源供应行业、银行。

一般利益相关者,至少在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在6分以上。他们对我国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发挥辅助作用,往往被动的受到碳减排活动的影响,不能对减少碳排放直接施加影响,对实现减少碳排放目标的重要性程度较低,其实现利益要求的紧迫性也不强,他们包括中介机构、公众团体、机构投资者、碳排放权交易机构。

表7 紧急性维度评分均值差异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123456789

1.政府

2.生产企业1.31**

(5.04)

3.银行6.15**

(5.49)7.45

(1.08)

4.碳排放权交易机构3.74**

(5.07)5.05*

(4.51)2.40**

(8.06)

5.研发机构0.54**

(3.84)0.77**

(8.30)6.68**

(4.13)4.28**

(5.87)

6.能源供应行业3.26*

(4.95)4.56**

(3.64)2.89*

(4.33)0.49**

(5.24)3.80**

(4.86)

7.新闻媒体4.85**

(6.26)6.16**

(3.12)1.29**

(4.23)1.11**

(5.26)5.39

(1.98)1.60**

(4.24)

8.公众团体1.26**

(6.98)2.56**

(6.08)4.89**

(7.18)2.49**

(6.36)1.80**

(5.24)2.00**

(5.82)3.60**

(6.33)

9.机构投资者5.93**

(3.92)7.23**

(4.08)0.22**

(3.89)2.18**

(4.32)6.47**

(5.16)2.67**

(4.91)1.07**

(4.56)4.67

(0.12)

10.中介机构5.14**

(3.75)6.45**

(4.32)1.00*

(4.78)1.40**

(3.81)5.68**

(3.97)1.88**

(5.01)0.29**

(4.61)3.88**

(5.58)0.79

(0.69)

表8 中国碳减排利益相关者三维分类结果

评分[1,4][4,6][6,10]

合法性生产企业、政府、研发机构能源供应行业、新闻媒体、银行中介机构、公众团体、机构投资者、

碳排放权交易机构

权力性政府、生产企业、新闻媒体研发机构、能源供应行业、银行机构投资者、中介机构、公众团体、碳排放权交易机构

紧急性政府、生产企业、新闻媒体公众团体、能源供应行业、研发机构机构投资者、银行、中介机构、碳排放权交易机构

四、结论与展望

通过广泛的问卷调查和分析,本文将我国碳减排的利益相关者划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重要利益相关者和一般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在不同领域对我国碳减排发挥作用。

从核心利益相关者来看,控制及减少碳排放具有公共事务的性质,因此调查对象普遍认为政府在碳减排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包括政策制定、管理机制、利益关系调节等政府均应发挥领导作用。生产企业是主要碳排放者和减少碳排放的直接执行者,因此是实现减排目标的关键。生产企业在生产中担负着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开发、引进技术设备减少碳排放、提高产品的环保性能等重要作用。同时,减少碳排放在一定时期上将增加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价格,因此,生产企业实现减少碳排放需要外部力量的介入及资金支持。新闻媒体在碳减排中具有强大的舆论宣传优势及监督能力,被调查对象给予了厚望。政府、生产企业及新闻媒体分别在领导、执行、监督三个方面对我国实现碳减排目标中发挥核心主导作用。

从重要利益相关者来看,研发机构一方面为减少碳排放提供政策建议、决策支持,另一方面提供技术支持,提高我国能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减少碳排放。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能源供应行业可以通过控制能源供应的种类、数量及价格来影响能源的消费数量及种类,促使消费者加大节能投入,同时,可以开发新的绿色能源,从而减少碳排放。银行在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对融资项目进行环保评价控制资金的供给和使用方向来引导节能减排行为,也在客观上承担了减排责任和风险。但目前其作用还非常有限。研发机构、能源供应行业和银行分别在技术支持、能源供给种类及数量、资金供给等方面对我国碳减排发挥重要作用。

从一般利益相关者来看,中介机构在碳减排中负责检测、检验认证、咨询策划等,可以帮助和促进碳排放交易的顺利进行,降低交易成本和费用。公众团体可以通过举办活动向社会宣传能源、气候及环境状况等,提高社会公众的节能减排的认识,也会通过一些活动向污染较大的生产企业进行抗议,对其施加压力,督促其减少碳排放。机构投资者可以为企业实现减排目标提供资金支持,但其以盈利为目标,其投资活动将以其预期盈利目标为前提。碳排放权交易机构是解决碳排放的问题的市场机制,促进具有成本效率的碳减排。现阶段由于碳排放治理是市场机制还处于起步阶段,他们能发挥的作用还非常有限或尚未发挥作用。随着市场机制的成熟和完善,这些利益相关者在碳减排中从碳检测认证、投融资、市场交易等角度对我国碳减排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

明确了利益相关者在碳减排中的角色地位可以为我们构建合理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促进利益相关者在碳减排中发挥积极作用和推动力量提供指导。参考文献:

[1] 孙作人,周德群,周鹏.工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一种生产分解分析新方法[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 ,2012(5):63-74.

[2] 何小钢,张耀辉. 中国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与CKC重组效应―基于STIRPAT模型的分行业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 [J]. 中国工业经济,2012(1):26-35.

[3] Ang J B.CO2 Emission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in China[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9, 68: 2658-2665.

[4] Betül zer, Erdem G rgün, Selahattin ncecik. The scenario analysis on CO2 emission mitigation potential in the Turkish electricity sector: 20062030 [J]. Energy, 2013(49): 395-403.

[5] 林伯强,蒋竺均.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4): 27-36.

[6] 陈诗一.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波动下降模式及经济解释[J]. 世界经济,2011(4): 124 143 .

[7] 王小鲁,樊纲,刘鹏.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J]. 经济研究,2009(1):4-16.

[8] Apergis N,J. E. Payne. CO2 emissions, energy usage and output in central America [J]. Energy Policy, 2009, 37(8):3 282-3 286.

[9] Thanh Cong Nguyen, Jackie Robinson, Shinji Kaneko, et.al. Estimating the value of economic benefits associated with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A case study of improvements in tropical cyclone warning services [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13, 86 (2): 117-128.

[10] 途正革.中国的碳减排路径与战略选择-基于行业部门碳排放量的指数分解分析 [J].中国社会科学,2012(3):78-94.

[11] Henri L. F. de Groot, Erik T. Verhoef and Peter Nijkamp.Energy saving by firms: decision-making, barriers and policies [J]. Energy Economics, 2001, 23 (6):717-740.

[12] 李欣. 环境政策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13] 李昊,赵道致. 基于多Agent 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建模与仿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48(25):9-14.

[14] T. Callan, S. Lyons, S. Scott, et al. The distributional implications of a carbon tax in Ireland [J]. Energy Policy, 2009, 37(2):407-412.

[15] Philip James. Overcoming barriers to low carbon dwellings: the need for innovative models of finance and service-provision [J].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2012, 2(4): 6-17.

[16] 樊纲. 走向低碳发展:中国与世界-中国经济学家的建议[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1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理论框架和解决方案[J]. 经济研究,2009(3):4-13.

[18] 沈满红,吴文博,魏楚. 近二十年低碳经济研究进展及未来趋势[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1(3):28-39.

[19] Chuanyi Lu, Qing Tong, Xuemei Liu. The impacts of carbon tax and complementary policies on Chinese economy[J]. Energy Policy, 2010, 38(11): 7 275-7 278.

[20] Freeman R E. Response: Divergent Stakeholder Theory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9, 24(2): 233-236.

篇9

【关键词】建筑设计;给排水;消防防护

如今,许多高层建筑对给排水方面的设计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篇文章从建筑的给水排水与消防系统这三个方面探讨了给排水设计在高层建筑中的设计和应用。

1.高层建筑中给水工程的设计

过去给水管道的材料一般采用的是热镀锌钢管,但这种钢管容易锈蚀,不能够满足日常生活用水的水质卫生标准,而且使用寿命也较短。因此建设部正在大力推广和应用塑料输水管。塑料输水管和金属管道相比,其质量更轻、耐压的强度也更高、并且输送时液体阻力小、使用寿命长。国内外建筑经常使用的供水设备一般分为以下几种:高位水箱供水、无水箱变频泵供水以及气压水箱供水。这些也是国内外的高层建筑中供水系统里普遍采用的三种形式。给水系统中的分区是指沿着建筑物外墙的垂直方向,按照顺序合理地将其划成若干个供水区域,每个供水区域都具有完整的供水系统。对供水纵向分区的确定是高层建筑在整个供水系统设计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环节之一,纵向分区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供水系统的运行、维修、使用、节能和管理的情况与效果。如果分区过大,会因为下层管网水压过大,从而给用户使用带来诸多不便,并且由于水压过高,极易造成管材损坏,就易导致回流污染和水锤噪声。如果分区过小,将会使得高层建筑的供水分区数增加,从而也会使得给水系统管道、设备与土建投资和维护管理工作的增加。

为此,对于管道及其设备的布置问题,应该在满足了用户对水量与水压的大致要求下,通过合理地选择布置路段、水管直径以使得铺设水管的投资最小化。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对管道设备的布置优化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其中原因可归结于是因为和城市的管网相比,建筑方面的管网管段较短、管径也较小,并且整个管道网络的投资也较小,优化之后的经济效益也没有城市管道网络那样明显。但是,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内部的设施逐渐趋于完善,这就使得建筑里的管道类型会相应增多、数量也将持续增大,并且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高层建筑对管道的质量与性能要求相对较普通建筑较高,这自然也会增加在这方面的投资。

2.高层建筑中排水系统的设计

在超高层建筑中,排水系统最核心的问题就在于怎样解决水气混合的流体排泄顺畅。在排水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是高层建筑排水对管道内壁的冲刷,其次需要考虑水气混合产生的水流对卫生器具密封性的损坏。如果水管中的气压产生了激烈地变化,则会形成正压喷溅或者负压抽吸,这对排水管中的卫生器具密封性的稳定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因而造成卫生器具的损坏,更可能导致排水管道的系统不能正常地工作。为此,针对高层建筑排水的特点,在设

计之中应该特别考虑其中三个方面:

第一:必须进行严格的水力计算,来控制水管的设计流量不会超过规范中最大流量值;

第二:我们需要在排水管中采取一定的措施,以减少水流在下降时带来的冲击力,尽量避免由于水流的冲击对水管内壁的破坏;

第三:我们需要保证水管的安全,一般就是设置专门的通气管道和大气相通,这样就可以释放排水管道中的气压或补进空气以减小负压带来的影响,由此可以保证水管内的空气流通的同时抽除排水管道中残留的有害气体,以保护卫生器具的密封性,来延长卫生器具的使用寿命。

3.高层住宅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重点应该放在户内设计上,在本人看来以下几点应该着重考虑:

第一:铺设给排水管道的位置和怎样铺设的问题。我们的设计研究人员现在应当提倡本层的管道铺设在本层的铺设原则;

第二:水表的设置问题。如果水表设置在户内,不但抄表员的工作量会很大,而且会使住宅的安全性大大降低。因此,高层建筑的分户水表适宜设在户外而不是户内;

第三:我们还需要考虑地漏的设置与洗衣机机位的预留,地漏和存水弯两者的配合问题在规范上并没有具体规定,但这确实会影响用户在使用时的性能表现;

第四:我们还需要考虑空调冷凝水的排放,空调正逐渐地进入了千家万户,但是如果空调的冷凝水总是无组织排放会严重污染高层建筑物的外墙,会严重影响建筑物的外表美观。建筑在进行给排水设计的同时也应该考虑空调冷凝水的有序排放;

第五:我们还需要解决热水管道的铺设问题,在目前的情况下,住宅小区集中供应热水的情况较少,大多数都是住户入住后自己安装热水器以提供洗浴和生活热水,为此,我们的建筑设计人员应该在整个布局上多加以考虑。

第六:还应充分地考虑节能方面的问题:高层建筑由于其自身的限制,给水系统带来的能耗非常大,并且在这其中用于将生活用水从地面输送到高层而消耗的能量占了非常大的比例,这也使得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节能、节水的问题不容忽视。

4.消防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

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日渐提高,高层建筑的消防系统也对给排水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外部消防力量没有办法对高层建筑进行全方位保护时,自救就成为了高层建筑消防的主要特点。根据规定,我国大多数单体建筑、住宅小区和高层建筑,都应当设置消防水池进行二次加压。

从城市规划方面的角度,我们更应当关注区域集中式消防供水系统,但这里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怎样合理地设置消防水池的位置。由于考虑到为了减小消防泵启动时需要的启动负荷,我们应当在出水的管道上设置多功能的控制阀,这样,水泵在起动的时候就能自行打开阀门,在停止的时候自动关闭阀门,在控制的同时还能有效地防止水压过大给水泵带来的危害。

自动喷水系统正在由之前的大水量喷淋系统逐步向小水量系统进行过渡。据我所知,目前已经有大公司开发出了更为先进的产品,可以将水流对电器设备的损害降到最低值,甚至完全不损坏。高层建筑宜采用小水量喷水系统来减少日常消防用水的储备,大幅度减少消防设备占用的空间,并大大增强对火灾的预判和探测能力。之前,高层建筑常采用的是烟感、温感元件,而现在火灾探测器正逐步被红外控制器所取代,这样,一旦检测到信号后再经电脑逻辑判断是否是火灾,并对喷水系统进行开关控制,这样就能够使火灾还处在萌芽的状态时就被扑灭,将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点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灭火效率。

5.结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高层建筑对给排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自身的发展趋势也将更加趋向于人性化、环保化、智能化的方向。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注意事项

Abstract: today, as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economy into a high-speed development period,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scale and the increasing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construction quality problem increasingly. This paper combining with engineering practice,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trol, the timely discovery in every link of quality problem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sidenti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Keywords: architectur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note

中图分类号: S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社会发展需求,高层建筑建设规模越来越大。给排水施工是建筑工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然而在建设工程中存在土建与给排水专业缺乏必要配合,设计上不够完善等原因,影响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和使用功能,甚至会降低建筑结构承载力。

目前,建筑行业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更新。本文分析了建筑给排水工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产生原因,以提高建筑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保证其正常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 给排水施工前工作准备

1.1 图纸审查

审图主要原则是图纸设计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政策和规范要求。图纸资料能否满足施工现场需要。图纸中的标注有无错误、遗漏。管道编号、设备型号是否完整无误。相关部位坐标、位置标高、坡度是否正确。

①设计图中的有关技术要求是否明确。设计是否符合企业施工技术装备条件。如需要采用特殊措施时,能否保证施工质量与安全。

②设计意图、工程特点、设备设施及其控制工艺流程等要求是否明确,能否符合工艺流程和施工工艺要求。

③设备、管道组件的技术特性,如温度、工作压力等是否明确。需要采用特殊施工方法、施工手段、施工机具的部位要求和作法是否明确,有无特殊材料要求,其规格、品种、数量能否满足要求。

1.2 施工图审图注意事项

①看设计总图时要审查总设计用水量是否匹配,当地平均水压与选用的管径是否合适。以及水质的洁净程度。需核对管道与其他管道或建筑物有无影响或妨碍施工。

②对于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给水施工图时,需审核消防用水系统。不能与一般供水管道共用,应有设置单独管道,单用阀门。放置阀门井的位置是否便少启闭,周围有无障碍物,以确保消防时紧急使用。

③对排水室外部分主要是审核管道坡度是否注明,坡度是否足够,应注意检查井的位置是否会污染环境及影响易受污染的地下物。

④土建图与给排水施工图互相校核的内容主要是标高,给排水管穿梁时在某些部位会影响结构,使梁的截而减少,导致梁的强度削弱,特别是阳台外悬臂挑梁的根部,不允许有排水管穿过,否则无法保证悬臂的强度,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2 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的纲领性文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工程概况,详实说明建筑形式与结构做法。编制依据必须与施工图纸、现行相关规范标准以及施工合同等相符。

②施工技术方案按照相应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说明所采用管材及附件、连接及敷设方式、质量标准、防腐保温要求、工艺流程及测试要求等。

③施工进度计划的提出需按照本专业施工所需条件、工序衔接及工期要求进行安排,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工程质量提出施工进度计划表。

④施工技术措施,包括质量保证措施、安全措施、文明施工、冬雨季施工措施等。

3 材料采购与管理

给排水设备材料规格、品种繁多,为确保设备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能,应统一采购。采购的设备材料应提供相应的合格证、质保书、测试报告等技术保证资料,部分材料应经当地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对进入现场的设备、材料要做好防雨、防锈及防碎等防护工作。传统的给排水管材大都采用镀锌钢管,镀锌钢管易锈蚀且使用寿命短,输送生活用水不能满足水质卫生标准。塑料水管与金属管道相比较,具有质轻,耐压强度高,输送液体阻力小,耐腐蚀性强,安装方便等优点。

4 施工技术要点与方法

①PP-R管材有螺纹、热融等连接方式。热融连接较为安全,连接前应清除管道附着物,连接时应无旋转的把管道插入加热套管内,当达到预定深度,同时无旋转的把管件推到加热头加热,达到加热时间后,需立即把管子和管件从加热套管与加热头上同时取下,迅速无旋转的均匀用力插入到所要求的深度。管材和管件加热时应防止加热过度,连接完毕,须紧握管子与管件并保持足够冷却时间,确保管与管件连接牢固。

②UPVC管材用排水胶粘接连接。管道和插口部位必须清理干净,粘接时严禁粘水。按施工现场环境温度,对伸缩节插入深度控制,以免温度降低时插口脱出橡胶圈导致管道中断、温度升高时损坏接口。

③预留预埋。预留预埋的孔洞、套管及管井的准确与否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强化此项工作能有效预防对构筑物结构的破坏,并可减少事后凿孔的可能和预埋套管的偏移,做到事前控制。在保证位置准确的情况下,应对预留孔及预留套管周边加强振捣,避免套管周围出现孔洞导致预留孔和套管的偏移,预留预埋是给排水乃至整个建筑物工程施工的关键,施工过程应予以充分重视。

④分区施工。由于高层建筑面积大、垂直高度高、施工组织管理难度大等特点,所以要采取分区安装施工方法。分区施工能充分利用高层建筑的垂直空间,可缩短施工工期、避免施工作业面混乱,也便于管理,分区施工以后能够系统的组织施工、监督及控制工程质量。

⑤给水管道试压。在管道安装完毕后应全面检查核对已安装的阀门、管道等,全部符合设计和技术规范规定后,拆除配件更换临时短管,管道开口处封闭。系统加压时须考虑应急措施,如发现异常应立即中止。

⑥隐蔽工程的检查和记录。给排水隐蔽工程施工应积极配合土建施工,对需要有技术指标的隐蔽工程如排水管道的蓄水试验,在隐蔽施工前达到测试验收合格,以确保其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隐蔽工程须现场检验、记录,检查中发现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的,限期整改后重新检验直至合格。

⑦安全控制。施工人员应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规程中的相关规定,加强现场安全教育工作,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交底制度;在施工现场危险区域采取支护措施,并标识明显的标志牌;严格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和《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执行。

5 施工后期质量控制

现场施工结束后,应做好后期质量控制。工程竣工前应对所有水表、阀门、消火栓、卫生器具等设备设施作全面清理,确保正常维护与使用。检查给水管道的水压试验、阀门的试压、排水管道的蓄水等试验等测试项目报告的编制,整理并汇总隐蔽工程检查的隐蔽单、给排水技术资料合格证书、质保证书、各种电器及材料的测试报告等,装订成册。根据工程实际施工情况编制竣工图,作为工程验收依据和建设单位后期维修的技术资料。

6 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给排水施工工程应精心组织,各工序严格把关,并针对施工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优先采用先进工艺与技术,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节省空间、使用方便、经久耐用和美观舒适的效果。建筑给排水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故我们应不断总结设计和施工安装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高建筑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保证其正常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郭志福,郭杰,朱胜明.成熟度法推算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应用[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