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前景范文
时间:2023-12-22 17:48: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DBS系统;农业机械;应用
中图分类号 S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184-01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是我国“十二五”期间要达到的目标。为实现上述目标,除引进国外成熟的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外,我国已形成一套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田间作业的精确定位、自动导航,以及农业机械智能化。
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COMPASS)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全球定位与通信系统,缩写为BDS,标志如图1所示。BDS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盟的伽利略系统兼容共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并称为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兼具短报文通信能力。BDS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三部分组成。中国正在建设的BDS系统由空间段计划由35颗卫星组成,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27颗中地球轨道卫星、3颗倾斜同步轨道卫星。5颗静止轨道卫星定点位置为东经58°45′、80°、110°30′、140°、160°,中地球轨道卫星运行在3个轨道面上,轨道面之间为相隔120°均匀分布。提供2种服务方式,即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属于第二代系统)。授时精度为10 ns,测速精度0.2 m/s。截至2012年10月25日,我国成功发射北斗二代的最后一颗卫星,至此,我国北斗导航工程区域组网顺利完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由中心控制系统向卫星I和卫星II同时发送询问信号,经卫星转发器向服务区内的用户广播。用户响应其中一颗卫星的询问信号,并同时向2颗卫星发送响应信号,经卫星转发回中心控制系统。中心控制系统接收并解调用户发来的信号,然后根据用户的申请服务内容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对定位申请,中心控制系统测出2个时间延迟:即从中心控制系统发出询问信号,经某一颗卫星转发到达用户,用户发出定位响应信号,经同一颗卫星转发回中心控制系统的延迟;和从中心控制发出询问信号,经上述同一卫星到达用户,用户发出响应信号,经另一颗卫星转发回中心控制系统的延迟。由于中心控制系统和2颗卫星的位置均是已知的,因此由上面2个延迟量可以算出用户到第一颗卫星的距离,以及用户到2颗卫星距离之和,从而知道用户处于一个以第1颗卫星为球心的一个球面,和以2颗卫星为焦点的椭球面之间的交线上。另外中心控制系统从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数字化地形图查寻到用户高程值,又可知道用户处于某一与地球基准椭球面平行的椭球面上。从而中心控制系统可最终计算出用户所在点的三维坐标,这个坐标经加密由出站信号发送给用户。
2 DBS系统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
2.1 在无人驾驶拖拉机上的应用
无人驾驶拖拉机是由固定操作站控制的无人驾驶农业机械。装在DBS系统后,拖拉机上的摄像机把传回的画面显示在监视器上,操作人员通过观看屏幕可对远处的拖拉机进行导航,拖拉机上的车载计算机存储一幅田间的数字化地图[1]。通过DBS导航,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能够沿着直线和不规则的曲线自动行驶,完成各种任务,通过自动导航可减轻驾驶员的工作强度和难度,提高作业质量,对于夜间作业更具有优越性。同时节约燃料,减少化肥用量。
2.2 在农业收割机与播种机上的应用
GPS系统在装载联合收割机与播种机这种精确的生产方式,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使用多年,形成比较成熟的作业方法。我国现有的DBS技术完全可取代GPS。联合收割机收获农作物是利用DBS技术和产量传感器,获得农田作业区内,不同区域、不同地块的农作物产量分布,把这些数据经处理后可生成产量分图。利用农作物产量分布图,可控制收割速度、脱粒喂入量,已达到最佳的收割效果和最大的收割效率[2]。根据分布图得出数据设计出的智能软件。在农田作业时可根据按需投入的原则,进行分布投入,确保在农田作业收获时,按科学方法作业。还能确保播种机、插秧机等农机实现高精度,与设定误差达到厘米计,这样使播种机播种均匀、精良播种、深浅一致,这种精确的播种技术既可节约大量种子,又能使作物在田间获得最佳分布,从而提高作物对营养如太阳能的利用率[3]。
2.3 在农业航空上的应用
DBS在航空作业中时,通过SSM中不同区域(较小的面积单元)所需农药、肥料的用量进行变量喷洒,当飞机到达作业区域时,DBS能实现将作业区域的信息用图像传送到控制平面,达到作业位置精确定位与自动导航最终实现精确施药及喷洒精确对接。DBS与航空农业结合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延伸,其优势是可以省时省力不误农时,可完成地面机械无法完成的项目,节约种子、农药和化肥,降低成本。
2.4 在农机管理上的应用
在农业机械上安装DBS卫星导航接收机和发射机,农机的位置信息就能在几秒内自动传到中心站,监控中心实时全天候监控所有农机的位置、行驶方向、行驶速度、发动与熄火状态,还能随时回放和记忆以前的轨迹、行程,然后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采样、分析可判断农机在哪个区域行程、往返的时间长,以此判定耗油量大、易磨损的区域。在这些区域建立加油站、维修站,不仅可以提高农机作业时的可靠性,还能便于配备DBS接收机的维护人员精确查找中途断油、损坏的农机。DBS系统装备农机还可以全天候、高精度地实现农机自动报警功能、锁车功能。农机可以像车辆一样执行超速报警、防盗报警,被监控所有农机超出监控中心的预设的速度报警值及超出或驶出指定的区域向监控中心响应出响应的报警。在农用飞机上,最基本的要求是确保农业飞机之间或与农作物间的安全距离。利用DBS系统的精确定位与测速优势,可实时确定农业飞机的瞬时位置,有效减小飞机间及与作物的安全距离,甚至在大雾天气情况下,可以实现自动盲降,极大地提高飞行的安全和作业质量。
3 DBS的发展前景与展望
DBS系统不仅在农机方面具有潜力,在精准农业中,用DBS生成图像,利用这些图像数据再配合精准农业,计算农田综合信息,查出土地的湿度、化学成分、排水沟位置,还能计算出最佳的种植方案及所需肥料、种子、农药的数量,还能应用在农业气象监测,提高天气预警业务水平,合理选择最佳种植时间,避免在农业上耽误农时。
卫星导航产业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信息体系,是直接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关键性、系统级的技术平台。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中,美国的GPS遥遥领先、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正在恢复建设中、欧盟的伽利略遭遇资金困境。DBS系统虽面临着竞争,但具有巨大的市场优势。不仅可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区内全天候、高性能定位、授时和通信基本服务,还可根据用户需要提供从系统级到用户端的全方位增值服务。DBS系统应用通过授权具备行业背景的系统运营商进行商业经营,逐步形成行业优势[4]。DBS系统取代GPS系统装备农业机械,是未来中国农业实现自主化、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打破GPS对中国农机导航的长期垄断,提高国家农业产量分布、农业信息的安全性与保密性,中国农业的发展将不依靠国外,如果国外对中国卫星导航技术封锁,可以自如从容地应对,在这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5-6]。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覆盖能力,并完成全球的定位与服务工作,将继续推动我国科技、经济的发展[7]。
4 参考文献
[1] 罗成.无人驾驶拖拉机[J].南方农机,2009(4):18.
[2] 杨根华.浅述 GPS 系统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J].硅谷,2010(6):133.
[3] 田珂,周卫军,龙小辉,等.GPS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资讯,2008(8):26-29.
[4] 窦长江.北斗导航卫星应用产业化研究[J].全球定位系统,2006(5):46-47.
[5] 朱伟康,张建飞,傅俊璐.北斗卫星系统在远洋船舶上应用的研究[J].无线电工程,2008(9):35-38.
篇2
关键词:农业机械;新技术;计算机视觉
在农业中大力发展机械新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实施农业机械化建设,采取更多的机械新技术,可以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其次,通过农业机械新技术,可以最大程度的解放农村劳动力。
1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1计算机视觉技术
因为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农业经济效益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产品质量好坏,优质等级的农产品价格会更高。但是如果以人工方式对农产品进行分类,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效率很低。而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其主要是依靠图像处理、视觉模拟等先进技术作为技术依据来对农产品品质进行分级检验。现如今,计算机视觉技术还在农业机械收割、播种等领域有所涉及,但目前还无法有效处理快速获取动态图形信息,为收割、播种这一领域的应用带来了一定的难题,还需要相关人员继续进行研发[1]。
1.2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是当前社会上讨论的热点话题,是最前沿的高科技之一。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传统的农业中是时展的需求,也是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初步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如美国农业已经开始使用激光拖拉机,实现了人工智能操控拖拉机的方向、所在位置和工作动态,极大的解放了劳动生产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操作精准度,也使得农业生产更加舒适省力,尤其适宜大规模的农业生产。
1.3自动控制技术
在农业生产中,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但是还有很大的应用与提升空间,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生产领域,依然还属于机械新技术。例如,在蔬菜大棚的农业生产中,通过自动控制技术就可以自动对大棚内部的温度与湿度进行合理的实时调节,不但使调节后的温度湿度更加科学精准,更适宜蔬菜的生长,也大大减少了人力劳动工作量。
1.4联合耕作机械技术
所谓联合耕作,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械一起使用进行农业耕作。通过联合耕作,可以缩短农业生产时间,提高农业耕作效率。通过采取联合耕作机械技术,可以一边耕地一边播种,也可以一边采收农作物一边打碎秸秆。这样的耕作要比传统耕作更加高效省时,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5液压机械技术
采取液压机械技术,不但能够节省大量的能源,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还能够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不会因为其他因素影响其工作效果。这是因为与其他的农业机械相比,液压机械采取静液压转动技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转速,不但对机械本身的使用寿命有很大益处,也提高了农业机械生产的稳定性。另外,采取液压机械技术,最显著的优势除了节能环保以外,还在于其不会发生任何泄漏,所以不会对土壤造成污染,这也农业机械化生产中很关键的一点。
2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发展前景及对策
农业实现机械化生产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在此形势下,需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农业机械新技术实践运用水平的提升[2]。
2.1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大力扶持农业机械新技术
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为缩短城乡差距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受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农村经济依然比较落后。在此情况下,政府应当大力扶持新型高效农业机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并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和补贴政策,为农民负担一部分的购置机械费用,促进农业机械新技术快速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2.2大力推广农业机械新技术
我国是地大物博的农业大国,各个地区都有农业生产,但是农业机械新技术在研发应用时往往只是先在一部分发达地区实施。而在偏远地区,人依然是最主要的劳动力,新的农业机械无法普及到这些地区,极大的限制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此,新时期下还需要大力推广农业机械新技术,使更多的地区实现高科技的现代化机械生产。
2.3注重机械化生产的节能性
在农业生产中,机械化生产与人工生产之间存在的区别之一就是人工生产时会更加注重对资源的利用,而机械化生产有时则会造成生产原材料的浪费。例如在玉米的采收中,人工采收基本可以实现颗粒归仓。但是机械收割则有可能无法将倒在地面的玉米采收起来。这与农业机械化建设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在使用农业机械新技术时,应该要注意节约资源,避免浪费,实现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益的双赢[3]。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与发展潜力,并且在很多领域都还有很多的可发展空间。这就需要技术人员不断的积极研发更多更高效的农业机械技术,同时还需要国家给予一定的支持,做好农业机械新技术的推广工作,从而最大程度的将人工劳动力解放出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芬.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南方农机,2016(11):22+28.
[2]李锦图.农业机械新技术应用探索[J].农业工程,2016(6):13-14.
篇3
关键词:粮食;劳动力;农业机械化;农民收入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3-0036-02
农业机械是优良耕作栽培方法的载体,它拥有人畜力无法比拟的动力和持续力,可以实现人工达不到的更高的耕作质量、先进技术和作业方式,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节本增效;在灾害天气下利用机械可以完成就地抢收抢种。农机在抗灾救灾中,为恢复生产和灾民生活起到了人力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辛街乡农业机械化发展概况
(一)辛街乡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辛街乡位于隆阳区保山坝南部,距隆阳城区15公里,分别与西邑乡、蒲缥镇、汉庄镇、施甸县水长乡、老麦乡等交界。2014年国土总面积141.33平方公里,全乡辖18个村民委员会,98个自然村,232个村民小组,共有20 532户、68 823人。实有耕地面积61 189亩,其中田27 862亩,地33 327亩。
(二)辛街乡农业机械化宣传发展初始期
近十多年来,每年到4―5月份小春收获和大春栽插及9―10月份秋收秋种这两个农忙时节,市、区农机推广站每年都到辛街乡组织2~3次农机耕地和机械收割现场观摩会,准备买农机的人还现场亲手操作农机,学习机械收割、耕地的技术;另外,2008年以前,每年都有外地农机来辛街乡帮助农户机收和机耕,农机跨区作业获得快速发展。
自从国家出台良种直补、农机购机补贴等相关政策以后,农业机械化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了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农民对农业机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这种大环境下,辛街乡的农业机械快速发展。
(三)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
2012年3月20日,辛街乡成立了第一个农盛农机专业合作社,购进1套联合收割机、1辆东风牌沼气车、久保田大中型拖拉机1台、久保田拢墒机1台、插秧机两台;杜家烤烟专业合作社同时也购买了3台大中型拖拉机;经销商陶有宽代农户申报120台微耕机,3台大中型拖拉机;经销商李如军代农户申报申报85台微耕机,两台大中型拖拉机,共计农机购机补贴78.25万元。
至2013年末,农盛合作社拥有旋耕机18台、插秧机16台、龙舟旋耕拢墒机1台、农用运输农机专用工程车1辆,后勤服务皮卡车1辆,后传动农用运输拖拉机4辆。
(四)农机化快速发展期
2013年,辛街乡购机19两台,国补资金61.56万元,省补资金34万元,合计95.56万元;2014年购机29台,国补资金54.72万元,省补资金45万元,合计99.72万元。2014年新增了利民农机专业合作社、辛街乡农机协会。拖拉机由18台增加到704台,其中大中型耕地拖拉机25台、每天可耕整地500亩,小型旋耕机615台、每天可耕整地2 460亩,新增了水稻育秧播种机两台,水稻插秧机19台,其中自走式插秧机5台、每天可插秧200亩,手扶式插秧机14台、每天可插秧280亩,稻麦联合收割机8台、每天可完成收割240亩,排灌动力机械307台,脱粒机械386台,农产品初加工动力机械355台。
2015年辛街乡共购机40台,国家补助金额12.62万元。其中农盛农机专业合作社新增农机15台,即微灌设备10台,深松机1台,旋耕机两台,喷杆机喷雾机两台;利民农机专业合作社新增22台,微灌设备10台,喷杆机喷雾机两台;其余3台(1台微耕机和两台旋耕机)为3个农户个人购买。
(五)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成效
2013年,农盛在胡家、杜家两个村实行机插秧全程作业300亩,每亩收农户290元;每亩机收180元,而人工作业需710元,每亩可节约生产成本530元。
2014年,农盛和利民两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实行水稻机械化播种、机插秧及机收面积800亩(其中农盛500亩、利民300亩),涉及50户。人工作业,每亩需花费1 200元以上,机械作业每亩交520元,每亩可节约680元,800亩面积可节约54.4万元。其中有3户种植大户:第一户是杜家村上杜自然村村民杜文会种植面积19亩,共计节约12 920元;第二户是胡家村张春金种植水稻面积11亩,共计节约7 480元;第三户是邹里村郑国爱种植面积106亩,共计节约72 080元;该农户机械化种植小麦6亩,每亩需280元,而人工作业每亩需320元,每亩节约40元,6亩共计节约240元,两项共计节约2 320元。而且还帮助外乡机耕达5 000多亩,收割麦类、水稻4 000多亩。
2015年农盛合作社水稻实行全程机械化3 000亩,小春仅机耕的面积达11 000亩;利民合作社大春机械收割面积200亩,小麦机耕面积100亩;机插500亩。大春全程机械化每亩需630元,人工作业每亩需900元,水稻机械化作业每亩可节约220元,3 200亩可节约70.4万元;小春机耕每亩100元,人工播种每亩180元,机收每亩120元,3项合计每亩400元;人工作业仅起沟和播种两项每亩要450元、收割及打好麦子每亩要450元,合计900元。实行机械化每亩可节约成本500元,11 100亩可节约成本555万元。
二、辛街乡农业机械化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特点
1.在发展体制上,鼓励和支持农民、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合作组织自主购买使用农业机械,初步形成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竞争并存的发展格局。
2.在发展机制上,面向社会和市场,进行有偿服务,积极推进服务社会化、产业化,初步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主导,各级政府示范引导的发展机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机化结构性问题突出,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设施农业设备、畜牧业机械装备水平与农业生产需求不相匹配。
2.农机专业化服务组织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能力弱,一是农用柴油价格较高;二是购机成本大,资金周转困难;三是没有固定的停放场地和机库;四是农机手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
3.农机化投入渠道单一,虽然购机补贴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但是国家农业开发资金、地方财政投资、社会资金及企业投资用于农机化项目的投资太少,不能满足农机化发展的需求。
4.村与村之间发展有差距,一是经济发展相对不平衡,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缓慢;二是经济发展不均衡,山区和坝区村之间差距大,三农问题突出;三是教育落后,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四是地域分散,气候独特,农作物种植差异大;五是山区的耕地条件不适应现有机械技术性能的发挥。
三、辛街乡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展望
(一)多渠道增加投入是农业机械化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
1.建立农民购机的补贴机制,在继续争取、实施好国家、省财政购机补贴政策的同时,市、区争取资金、适当补贴。
2.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采取投入补贴形式,在一定范围内加大政策性贷款、贷款贴息和贷款担保。
3.金融机构对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购置、更新农业机械要给予借贷支持。
4.逐步建立以政府引导、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投资为主体、社会资金和银行借贷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5.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对购买农机的农户给予一定的燃油补贴,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山区,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政府更应该加大对农机的扶持力度,保证农机化工作健康、稳定地发展。
6.加强科技推广培训、使农机与农技高度统一结合,做好“宣传、培训、服务”。
7.积极争取项目是发展的重要支撑,主要是争取国家购机补贴项目、农机装备项目、农机化先行等项目。
(二)农业机械化将在更广泛的生产领域受到重视
1.新产业就是农机化发展新的突破口,烤烟是辛街乡的支柱产业,2013年、2014年及2015年烤烟面积分别为19 805亩、15 390亩、11 800亩,机耕率达100%,辛街乡有烤烟播种机6台,每台每小时可播种60盘,目前现有的旋耕机、播种机、植保机,为烤烟生产提前节令移栽,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另外,烟草公司给种烟户每亩50元的燃油补贴,这极大地调动了农户使用农机的积极性,以此为契机和切入点,推动辛街乡农机工作的开展。
2.农业生产的多领域和多环节为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发展空间,2015年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3 000亩,仅占总面积2.6万亩的11.5%;辛街乡坝区机耕率已达80%,半坝区机耕率达40%左右;40%以上的麦类、40%的水稻已实现机收,农产品加工、包谷、林业、渔业、畜牧业机械化作业相对较低。由此可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还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篇4
关键词:玉米机械化、收获、阻耐、前景
中图分类号:S22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174-1
蛟河市地处吉林省东部,长白山西麓,松花湖畔,幅员面积6429平方公里,辖8镇2乡6街,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一个县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47万。是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也是吉林省玉米生产重要县,玉米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75%左右。有着得天独厚的玉米生产自然条件。但是就玉米机械化作业而言,还是近几年刚刚起步,整地、播种、脱粒等生产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玉米收获机械化还很低,严重制约了蛟河市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1 玉米机械化收获的现状
目前,蛟河市农机总动力为46.7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23985台,配套机具30219台(套),有大中型拖拉机2673台,玉米收获机74台,水稻插秧机125台,水稻收割机69台。2012年完成机械耕整地面积163.5万亩,是2011年100.6千公顷的162.5%:2012年玉米机械化收获完成10.2千公顷,是2011年5.3千公顷的192.4%。
1.1 机械化耕整地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近几年蛟河市耕整地无论是旱田还是水田,小型拖拉机还是大型拖拉机都实现了机械化翻地、耙地、脱粒等。有的还使用复式作业机一次完成旋耕、灭茬、起垄、施肥、播种任务。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每年春季播种10天左右就能完成,水田耙地插秧20天左右就能完成。
1.2 旱田播种大多数还是采取人工扎眼器作业,机械化精良播种还很少。
1.3 水稻、玉米机械化收获还刚刚开始,随着机具增加逐年增加,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民需求。
1.4 综合农机化水平还不高,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加强。
2 玉米机械化收获的阻碍因素
2.1 种植面积零散偏小,限制了机具效率的发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实现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广大农民分散零散的经营方式给机械化发展制造了障碍,也妨碍了农业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农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严重影响机械收获技术的发展。种植品种不同,也不连片,不便于规模化作业,从根本上制约了玉米机械化收获效率,阻碍了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发展。
2.2 机械质量不过关,一些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
我市通过几年的试验示范表明,玉米收获机械质量不过关,作业质量低。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割台及输送部位经常堵塞,摘穗部件及运器底部损伤玉米穗,籽粒破损率较高等。
2.3 机具价格依然偏高,投入产出效益不佳
近几年尽管政府对购买玉米收获机享受购机补贴,在政策上给予很大扶持。但是玉米收获机价格仍然偏高。一台自走式玉米收获机都在26~30万左右,一台背负式玉米收获机价格为6~8万元左右,再加上配套脱粒运输成本,机械组成本都在10万元以上。
3 玉米机械化收获前景的分析
3.1 蛟河市玉米种植面积64.6千公顷,因此,机械化收获浅力就大。按照目前机械化收获面积10.2千公顷,只占6.3%,由于近几年人工收获成本不断增加,农民对机械化需求越来越大,用机械收获每亩80~120元,而人工收获要100~150元,还不能一次摘穗,扒皮。效率还低,一台自走式玉米收获机一天能收获3~5公顷,是人工的10倍多。
3.2 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快,连片作业集约经营已经是大势所趋。蛟河市现有农机合作社23个,集中作业面积已经达到4000千多公顷,未来发展前景极其可观。
3.3 有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农机购机补贴政策逐年增加,农民购买农机积极性认识的提高,从而推动机械化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
3.4 有各级政府财政支持重视,社会力量投入,各级推广部门积极引导,试验示范推广成熟的新型农机具,再用5~10年时间蛟河市玉米机械化收获一定达到大面积应用。
篇5
一、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前景
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方式,使很多大型农业机械空负荷运转率高,导致了大型机械的使用成本上升,农民负担加重,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分散经营的承包方式不仅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不利于农业生产的结构调整,而且农民难以依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种植模式,抵御市场风险。
农机合作社是农民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在明确土地所有权、稳定家庭承包经营权、放活土地使用权的基础上,以农业机械入股、实行集约化经营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农机合作社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要求,形成的一种新型农机管理机制,以实现节约成本,提高大型农业机械的利用效率,发挥农业产业化的优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农机合作社依照现代企业的管理办法和模式,实行规模化经营,可充分发挥大型农业机械、新型农机具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二、建立农机合作社的意义
1.有利于土地的合理流转,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
对于长期在外打工或无力经营土地的农户,可以将土地直接转让给农机合作社经营,增加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土地经营收入。农民也可以在不改变土地收益和权属的前提下,将农业机械以入股的方式集中于农机合作社统一经营,获得收益。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统筹安排农业生产,可大大提高农机具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利益的“双赢”。
2.有利于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服务范围广泛,农业机械化的作用能够得到真正发挥,特别是通过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能够彻底打破多年来束缚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特别玉米机械化收获存在的“瓶颈”问题,可以有效实现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另外,还可以遏制农田扬沙,防止耕地土壤水蚀和风蚀,提高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3.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装备结构优化,机具性能先进,有利于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深松整地、机械化精量播种等新技术的推广,加快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步伐。据统计,依靠新型农机技术,水稻平均亩产可增加15%到20%,提高工效30倍至50倍,每亩节约生产成本20元以上,每亩地增加收入100元以上。另外,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还可以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或输出就业,有效增加农民的非土地经营收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4.有利于农机规模化经营
乡镇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不仅很好的解决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机利用方式带来的浪费,而且还解决了单机作业不能满足大农业规模化生产的问题,以及农机户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难以购置先进、高效的新型农机具的问题。
三、关于农机合作社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大资金投入,优化装备结构
农机专业合作社组建工作在我县刚刚起步,政府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国家财政补贴力度和增加补贴机具类型,激发农民建设和加入农机合作社的积极性。只有提高了农民对合作社的认识,从中得到实惠,合作社才能得到农民拥护,才能使合作社建立在牢固基础之上。
2.强化部门协调,提供便捷服务
为切实抓好农机合作社的组建工作,各级政府应精心组织、协调好各有关部门,努力创造有利条件,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相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政策,认真落实机具补贴资金,做好农机专业合作社机具配套、选型指导工作。同时,为了使农机专业合作社组建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规范化发展,农机部门应当对农机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操作机手加大培训力度,促其规范操作,安全生产。
3.加强督促检查,确保运行质量
为搞好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机部门应当深入到乡镇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进行有效的督导,发挥应农机合作社应有的作用;积极联系各农机具生产厂家,开展农机具作业期间的技术指导和售后服务。只有做好了人员培训、农机维修、信息网络和农产品销售等一系列农机化服务工作,才能确保农机专业合作社沿着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方向发展。
篇6
关键词: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现状;未来前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一体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步实施,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此同时,劳动力成本提高也推动我国农业发展逐渐朝着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方向转变,尤其是现代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以信息自动化和自动控制技术为支撑的各种农业机械设备和机电产品也已经逐渐深入应用到我国农业发展中来,形成了体系化的农业发展模式,对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价值。随着现代控制理论和自动化技术的持续发展,我国农业机械设备的智能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结合当前的发展现状对农业机械化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1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的必要性
1.1有利于解决农村地区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大多数青壮年人群都离开城市涌向城镇谋求更高水平的生活,导致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严重不足,在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发展规模的同时,也不利于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的提升。而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对农产品产量的需求十分巨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的提升,一方面,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农村青壮男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的应用也能够提高我国农业作业效率,有效降低由于劳动力因素带来的成本较高问题,有效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对于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1]。
1.2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日益提高,生活观念也在发生着十分深刻的变化,人们开始追求高质量的产品,与此同时,生产者对于提高劳动的生产力以及增加劳动舒适性的要求也逐渐提升。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使我国的农业生产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竞争压力,急需要通过改善农产品生产条件以及降低成本等方式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通过使用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农业行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2]。
2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分析
2.1农业机械及装置的自动化控制水平
在我国农业机械化设备和装置的应用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八种自动化设备:1)联合收割机。该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既能够实现收割高度的自动化控制,也能够结合稻麦的生长高度,自主控制行驶的速度和方向,感应收割区域和未收割区域,从而形成自动化运转,保障农业机械化水平。2)插秧机。该设备的自动化尾插秧部件,能够通过对部件的水平控制在转弯时自动提取插秧部件,并形成自动化减速过程,进而完成自动供苗上苗。3)拖拉机。农用拖拉机广泛使用的油压式机械调节系统装置和电子三点连接式调节装置都能够提升拖拉机的自动化控制水平。4)移栽机。移栽机内部自动化水平的实现是通过自动供苗塑料装置以及自动移栽装置构成的,其中传动链式自动移栽装置的应用能够有效保障系统的自动化运行。5)挖掘收获机。该机器自动化控制是通过挖掘深度自动调节装置和自动感应石块及筛选装置来完成的,从而完成在农业生产中的土壤翻面等工作环节。6)施肥播种机。施肥播种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一步,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十分大,利用自动化装置例如计数器和感应器等装置能够实现自动施肥和播种,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最大程度节约劳动力要素成本。7)喷雾机。该设备的自动化主要是能够根据喷雾时的风向、风速以及作业速度等自动调节喷雾流量,同时也能够结合农作物的种类自动调节喷洒密度,自动感应杂草的位置。8)干燥机。该装置能够通过自动功能调节热风温度装置的运行来保障发生事故时在第一时间切断物料供给,从而避免过多供给影响农作物的稳定生长[3]。
2.2无人自动操作农业机械装置
无人自动操作农业机械装置能够结合农作物种类和土壤的基础特性,以及对天气状况的自动感应来收集信息,例如可以结合土壤的硬度差异来自动区分已作业区域和未作业区域,还能够利用传感器来感应已收割区域和未收割区域。此外,自动化的喷雾机和收割机等都能够实现田间作业,减少对劳动力的使用需求。另外,在农业机械化设备中还存在固定式的机械设备,例如全自动谷物干燥机和全自动分选机等都能在固定模式下发挥作用,从而保证农业生产过程的顺利开展。
3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前景分析
机械自动化是制造业和自动化技术的融合领域,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较为漫长的过程,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自动化也逐渐应用到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中来,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尤为明显,因此,结合机械自动化在我国农业的应用现状进行展望,对于丰富和优化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3.1朝着多元化和协调化方面迈进
农业机械自动化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一门融合了多项科学技术的交叉学科,这一领域融合了计算机科学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等多个方面的专业技术,在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及创新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在自动化运行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不同专业的技术优势,在农业生产环节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促进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制造行业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以及销售和运营方面都呈现出各自独立的状态,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势必要对自动化设备进行创新应用和升级改造,而这种相互独立的状态既无法对农业机械化设备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改造,也无法将改造的设备直接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甚至于一些产品设计者也无法直接了解农户的设备使用需求,进而无法对产品进行针对化的设计和创新,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在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中应当主动实现机械设计、设备制造生产以及生产销售环节的一体化开展,形成紧密结合的发展趋势,实现我国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共同朝着多元化和协调化的方向迈进[4]。
3.2向着智能化和互联网方向发展
我国信息社会的深入发展使得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对智能化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农业机械自动化行业发展在追求高速、高效和高精度的基础上也随着社会发展步伐逐渐向智能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在机械设备的制造和运行过程中要利用科学技术来实现劳动力和机械设备的深度融合,在提升设备运行效率的同时确保自动化精密度水平的有效提升。首先,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要将设备的生产过程与智能化技术进行紧密结合,在相关信息技术的应用下,设备智能化水平的提升能够对各种运行条件作出及时的响应,从而结合不同的作业情况形成科学合理的反馈,实现作业效率的有效提升;其次,在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生产目标来看,要求机器能够充分做到像人一样思考,即实现智能化运行,这样一来既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目标,也能够生产出符合人类发展需求的商品,对于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设备向数字化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最后,在智能化的方式应用下,对设备生产工艺的时间也需要进行有效的缩短,同时也要保障农业机械设备的作业精度,确保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在农产品种植和维护过程中的智能化应用和开展,对于推动我国农业和工业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3.3朝着环境友好型和绿色化趋势发展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我国经济社会和农业发展也在朝着绿色化的方向迈进,因此,在这一社会发展形势下,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的生产和应用也应当朝着环境友好型和绿色化的趋势发展,任何设备的制造和应用应当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政府也应当加大对农业机械自动化生产和应用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管控力度,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要严格制止。机械自动化制造设备的绿色化要求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也在不断提升,这就要求在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绿色设计理念,将绿色制造、绿色加工以及绿色应用贯穿在绿色设计始终,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相关设计和应用标准执行,从生产工艺作为起始点来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推动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的及时更新换代,实现农业机械制造朝着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3.4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为了推动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创新化发展,需要加强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深化人力资源改革,以专业人才的队伍建设为出发点,采取强有力的人才培养政策和措施来推进机械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引进工作。同时还要加强在职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通过学习先进的专业技术和应用理念来激发行业活力,实现人力资源在创新型社会的合理配置。
篇7
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农业机械的广泛推广应用。
(一)提高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良好的机械化生产是先进生产力的表现,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促进新型农村的建设。建设新农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传统农业转型,提高农产品质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应用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发展,有利于新型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二)加强农业机械技术体系建设农业机械技术的体系建设对于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现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都缺少农机推广试验基地,农业机械推广的信息化建设也比较落后。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完善用人机制的建设,为机械设备的推广配备专业的人才,在农业生产领域实行就业资格考试政策,完善就业分配制度,将农业人员的待遇与绩效挂钩,并且公布结果,促进社会对他们的监督。第二,建立农业机械的应用推广体系建设,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第三,积极寻求各种农业机械的应用推广模式,扩大服务的领域和范围。遵循“政府引导外加市场运作”模式,培育农机市场,引导农业机械的合理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与组织化水平。
(三)加强农业机械推广的培训与教育首先,要加强对基层人员的知识普与概念更新。他们常年奋战在在生产线的第一线,因此,对他们的教育十分重要。但是,农业机械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年龄层次也不同,因此,要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分类教育,促进他们对知识的学习,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其次,要加强网络建设,促进农业机械的推广,并且可以同农业相关的技术学校进行合作,共同建设网络。通过网络建设促进农机使用者对理论的学习,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农机操作的技巧与使用维修的技能。
(四)紧抓新农村建设机遇,促进农业机械的推广工作,加强农业机械的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摆在了重要的位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定义,统筹城乡发展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全面促进小康社会建设。根据各个地区的特点,要坚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举措,突出地区发展的重点,推行不同的发展方针。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要因地制宜地考虑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以及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适当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完善种植制度,确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在重点的区域、地区以及关键环节进行重点发展,不搞一刀切。积极探索有利于农业增收、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的模式,改善耕作方式。
篇8
我国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农业大国之一,农业发展的相当成熟。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加上我国在新世纪之后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地球村”的概念在农业上的体现越来越强烈。我国与国内外各地区之间的农业技术交流越来越频繁。随着我国的现代农业相关理念不断推进,农机科技创新以及推广工作正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全面推进。但是由于我国的现实国情,在这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笔者将在下文中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一定的见解,以飨读者。
2农机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创新与推广经费不足
在现代的市场经济的体制下,任何一个项目的推进都是需要大量的经费堆砌的。在大量的工作以及调研中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一些地区的政府对于农业的发展的关心程度不够高甚至有不闻不问的趋势,转而将发展的重点投入到了第二以及第三产业的建设中。承认第二第三产业的附加值以及其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的确比第一产业高,但是这样偏向于第二第三产业的复杂模式是畸形的。大量资金的缺失造成了农业发展的停滞不前,也正是由于资金的缺失,我国的农业机械的科技创新程度始终不能与国际接轨,也谈不上领先国际。同时,由于相关政府部门的不重视,部门内的工作人员其工作态度也自然是散漫的,其对于农业机械的推广工作也抱着一种“混日子”的工作态度。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造成了我国目前一些地区农机科技创新与推广的窘境。
2.2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影响深远
在我国,农业一直都不是一种能够让人快速致富的行业,到了第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农业的地位更是受人排挤。而且我国的农业发展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传统的耕作方式对于农民的影响程度不是简单的现代农业机械的宣传工作就能替代的。许多农民对现代的农业机械保持着一种怀疑的态度,他们更信赖于传统的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这样的做法不仅制约了我国的农业发展,更加对我国农业机械哈的发展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2.3农机从业人员匮乏
我国的许多高等院校已经开设了农业机械的相关课程,并且有大量的实践课程与之配套,但是每年能够参加到农业机械的创新以及推广工作中来的大学毕业生是少之又少的。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学生对本专业不感兴趣,另一方面是由于大学毕业生一时间受不了农村基层的艰苦环境。
2.4农业机械创新以及推广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许多地区的农业机械创新以及推广人员都是从上世纪末开始就一直工作至今的。他们的思想观念、动手能力以及相应的对市场的认识和推广口才能力明显不如现代的年轻人,其专业素质已经被拉开了差距。这样的专业层次是不能够与市场很好地对接的,也严重地制约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步伐。2.5推广服务环节存在一定问题我国的农民朋友不是不能够接纳新式的农业机械,他们所担忧的是购买农业机械之后相对的服务质量跟不上。然而,农民朋友这样的担忧在许多地方成为了现实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许多农业机械推广人员都认为将机械卖完了就算完事。造成了农民朋友不知如何使用、维护、维修农业机械。这样的做法严重伤害了农民朋友对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美好憧憬,对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3改进农机创新以及推广工作的几点建议
3.1加大各方面的经费投入
在这一措施的投入上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方面,加大对科研经费的投入,重点将经费投入在科研环境以及仪器和人才等方面,用最顶尖的仪器和最精锐的人才来帮助科研的进步;另一方面,加大对农业机械推广的力度,重点将经费放在对农业机械的宣传以及规模扩大等方面,将农业机械的好处与原始农业相对比,就能够使得农民朋友全方位地分辨出优劣所在,才能够推进农业机械的创新以及推广工作,使得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更进一步。
3.2加强从业人员的引进以及现有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
专业人才的匮乏以及现有从业人员的素质过低是我国许多地区、许多行业正在面临的窘境。对此,一方面,由地方政府出面,将农业技术部门与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农业技术部门每年为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提供实习机会甚至是工作岗位,而高等院校则利用其强大的教育资源为现有的农业技术部门提供专业素质的再培训。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设立一个类似于模范员的岗位标准,使得从业人员能够一个学习的方向,为其职业生涯以及专业水准树立标杆。
3.3提高农业推广服务的后续
这一建议的重点在于一方面加强对农民朋友的宣传工作,使得其能够对农业机械的好处以及意义有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在对已经购买农业机械的农民朋友,相关的技术部门要及时地进行技术上的跟进以及辅导,对农业机械的维护以及使用、维修等方面要作出全方位的跟踪指导,确保农民朋友在购买机械之后能够会用、会修,以此来达到农业机械的真正目的———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农民朋友增产增收。
4总结
篇9
关键词: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职能工作;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200-1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保障,是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农机化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开展农机化技术推广、科技宣传培训、农机购置补贴、农机安全生产和市场监管、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工作的主力军。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建设如何,直接影响到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前景。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已进入千家万户,现阶段的农机管理模式落后于农机化发展的步伐。在新形势下,就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的主要职能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 做好管理职能工作,促进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在现阶段农村社会经济条件下,农机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关于农业机械化的各项方针政策,维护农机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二是规划指导乡镇管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三是组织农机经营者的服务活动,提高农机的功效。我们的管理工作要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要,吸收农机管理的先进经验和技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工作,实现农机的功效增大,体现管理是一种资源,是一种特定形态的生产力价值,以促进农机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 履行好服务职能,为农机经营者提供良好的服务
农机服务在农村涉及范围很广,几乎包容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建设等领域。农机为这些领域提供社会化服务,涉及了党和政府关于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政策和农村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条件。农机管理服务部门对农机经营者的服务是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农机管理服务部门应做好的主要服务工作有:农机科技推广,农机技术培训,农机具引进、试验、示范,机具及零配件供应,组织和协调,农机安全生产等服务工作。
3 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存在的问题
3.1 农机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技术薄弱
人员配置不足,特别是偏远山区,一人站还多有存在,以致机站不能全面开展管理服务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一是不足人员逐年从农业机械化大、中专毕业生中补给;二是招聘有实践经验的机手充实管理队伍。
3.2 管理人员素质差
农机服务人员普遍学历低,素质不高,技术落后,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服务意识不强,由于缺乏对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的培训和再提高机制,经费匮乏,对管理服务人员没有相应的鼓励机制,使得农机管理人员进修积极性不高,不能快速提高和及时更新自己的农机管理技术知识,很难全面履行其管理服务职能,从而影响了农机管理服务的发展。对策:一是逐年补充农机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二是对现有人员分期分批选送培训,提高管理队伍素质。
3.3 基础设施简陋,服务功能不全,服务能力(人力、物力)较差
多数管理服务站纯属管理机站,无一服务项目,少数的管理服务站,由于设施简陋,人员素质差,经济基础薄弱,也仅能开展1-2个服务项目,很难适应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要求。开展农机服务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和维持,没有资金,新的技术和工具难以引入,加之上级相关部门对农机管理服务工作不够重视,既限制了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又影响了农民发展农机的积极性。采取的对策:一是以农机市场经济来指导农机管理工作的发展,上服务项目,争取资金投入,增强实力,自我发展;二是靠政策扶持,促进发展;三是联合农机经营者,走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发展的道路;四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深化改革、拓宽视野,与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中的其他部门配合协调、共同努力,联合发展。
4 加强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建设的对策和思考
篇10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因此,农机事业的发展同样需要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指导,根据县情民意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做切合实际的统筹规划和部署,夯实发展基础,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推进,为此就我县农机化发展做以下探讨。
一、我县农机化发展的现状及水平
我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是青海省的一个农业大县,也是农机大县,面积3423.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0.8万亩,可机耕面积5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8.7%)。辖19各乡镇,294个行政村,78762户农户,总人口3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8万人。我县农机经过漫长曲折的发展,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达45.62万千瓦,拖拉机拥有量达38294台,拥有脱粒机4305台,联合收割机96台,各类农副产品加工机械3302台,各类农机人员达43566名。2012年完成机耕面积81.3万亩,机播面积50.2万亩,机收面积10.3万亩,机械脱粒量11689万公斤。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48.4%。农机经营,作业服务总收入9200万元,全县平均每2.1户就有一台农用拖拉机。
二、当前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地理条件复杂,农机发展受限。土地联产承包的一个原则是“使耕者有其田”,田地都实行平均分配,还要实行远近搭配、好坏搭配,平田、坡田相搭配,让本来就不太集中的田地更加分散,更加零乱。尤其是山区耕地面积很小,山地多、农机具运用范围小,复杂地形和零散且高低不平地块限制了农机的推广,绝大部分农田无法进行农业机械化的操作。
2.传统的种植方式与生活习惯,使得农民习惯于套种作业,习惯什么都种一点,主要是为了让粮食、食用油、蔬菜自给自足,种植单项作物不成规模,机播、机收都很困难,严重阻碍着农业机械的程序化,规模化操作。
3.配套设施落后。受山区地域条件限制,农机作业的配套设施不能适应农机化的发展。由于是山区,田块作业面积小且分散,坡度大,机耕道路的延伸率不高,机耕道路有许多是断头路,使农机具不能到达作业场所,很难让大多数田块通机耕路,更不用说全部,从而严重制约了农机化的发展。
4.农业机械使用效率低。农业机械使用效率低、服务周期短,没有充分发挥农机的作用,从而影响经济收入。自中央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后,农民购机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小型耕作机械发展迅猛,但是使用效率低,有的农机具就是一年拿来耕作自家的几亩地,常年闲置在库房里,没有充分发挥农机具的最大效益和作用。
三、今后我县农机化发展思路
1.认真分析山区特点,确定农机化发展模式
从多年的实践中认识到,农机化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推广使用的农机具必须与当地的地理环境、生产条件、生产方式相适应,因为只有符合客观条件,农机化才能有发展前景:二是农机化要符合经济规律,就是说使用农业机械必须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机化才有生命力.从这两点出发,确认山区农机化发展应实行“小、多、全”的发展模式,所谓“小”,既坚持发展小型机械为主的方针。考虑互助县地处山区,坡地多,平地少,地块小而分散,难于连片作业的情况,因此要执行小型机械为主,综合配套,协调发展的原则。所谓“多”,即由于山区气温偏低,地形复杂,作业条件差,可开发作业项目多,因而要求配套农具相对于平原地区要多,并且要求机械使用方便、可靠、多功能和适应性强,农民欢迎。所谓“全”,即要有国家,集体经营的大中型和个体经营的中小型的机械,要在林、牧、副、农等方面全面开发,要将管理服务有机地融为一体,实行全方位优质服务。农机化发展,要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因而要在积极引进先进机具和先进技术的同时,积极更新改造现有机具,适应山区特点,提高机械化综合水平。
2.以“两新”推广引路,推动山区农机化
以人为本,服务农民。就是要尊重农民的意愿,调动好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从农民最急需的环节入手,解决农民最迫切的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发展农机化,服务农民。农机要大上,推广要先行。推广中必须抓住“两新”(农机新技术和新机具),只有把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农业才会得到较快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才会真正提高。一是帮助农民选择好农机,积极向广大农民推荐质量可靠,价格合理、先进适用以及可以享受国家政策补贴的农业机械。对适合当地使用推广的机型及时引进,并认真做好技术培训和示范表演,让农民懂原理,会操作,调动农民养机用机的积极性。二是指导农民使用好农机,加强对农机手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整体素质。三是组织好农机化生产,提高农机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在耕、种、收等其他生产环节上推广应用,打造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品牌,进一步扩大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的规模和范围,提高组织化程度,完善各项服务措施,提高服务水平,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业,社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3.采取有效形式和得力措施,确保山区农机化模式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