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普查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2-21 17:39: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普查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普查的特点

篇1

关键词:普查意义;特点;数据质量;普查登记;数据审核

中图分类号:C8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02

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开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北京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和《密云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我县的经济普查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于2013年开始进行的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是继第一次经济普查和第二次经济普查后的又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我县的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是要全面调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了解产业组织、产业结构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进一步查实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小型企业以及非公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摸清我县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全面更新和维护我县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电子地理信息系统。为本县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本次普查的特点:1.突出重点。以摸清各类单位基本情况,进一步查实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小型企业以及非公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底数为主,辅之以其他必要的内容。2.优化方式。科学设计普查业务流程,普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以提高普查效能,减轻基层负担。3.统一组织。在市级普查机构的集中领导下,统一设计方案、统一布置培训、统一实施调查、统一处理数据、统一数据。4.创新手段。与前两次经济普查不同,本分普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采用手持电子终端设备,健全普查区域电子地图,实现普查数据的采集、报送、处理等手段的自动化、电子化,提高普查的信息化水平。

由于经济普查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除第一产业个体经营户以外所有经济活动,对全面掌握二、三产业发展现状,提高国民经济核算质量,为各级党和政府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为进一步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为推动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宏观调控、开拓新的就业渠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此,各级政府对普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我们作为经济普查的基层组织具体实施机构,在经济普查中起着奠基石的作用,这一级的普查数据质量直接影响整个普查的数据质量,影响各级政府的宏观决策,基层的普查数据是普查工作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严把数据质量关,以筑牢经济普查的基础。

一、影响普查数据质量的因素

从此次经济普查基层统计部门的实践来看,制约普查数据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难摸清:此次普查所设及的个体户分布广泛,数量庞大,经营随意性大,涉及行业多,流动性强,如无照经营个体户,未登记注册私营单位、小作坊、店中店、单位无人、单位关门等多种现象,生产经营与财务资料不健全,数据登记难度大,想摸清普查对象的情况很难。

(二)难配合:本次普查对象以个体私营经济、民营企业居多,法律观念淡薄,配合意识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普查对象往往从自身利益考虑,对普查的配合程度不高,尤其是涉及资本、利润、收入等敏感资料,采取不配合态度,普遍担心普查结果作为征收税费的依据,怕露富、露底、露秘,查实难,填报数字普遍低于实际经营收入。

(三)培训难:经济普查涵盖着大量的会计核算指标有的普查人员还不熟悉这些经济指标的来龙去脉,短期内很难掌握,承担指导普查单位填表并解答问题有难度。特别是本分普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采用手持电子终端设备,健全普查区域电子地图,实现普查数据的采集、报送、处理等手段的自动化、电子化,这给一些年龄相对较大的普查员增大了难度。

(四)找到难:一些企业在一个普查区注册,而在另一个普查区经营,这种现象比较多,这就给普查登记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二、攻坚克难做好经济普查的数据质量控制

经济普查这样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具有不可逆性,必须确保普查的数据质量,根据以上问题,从普查一开始,我们基层统计部门就紧紧围绕以获取高质量的普查数据为中心,把质量控制的思想,贯穿到普查工作的方方面面,并针对普查各个阶段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各种差错的发生率,真正做到事前、事中、事后都有一整套的方式方法,对数据质量进行控制。

(一)普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在经济普查的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有建立机构、经普宣传动员、制定方案、普查培训、单位核查等,这些工作没有直接涉及普查的数据质量,但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必须高度关注这个时期的各项工作。

1.建立机构。我们建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镇普查办公室,这是搞好经济普查的组织保证。由于这次经济普查不仅包括二、三产业全部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还包括二、三产个体户,应此我们要求各村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积极支持各普查区的普查员及普查指导员,确保他们顺利完成此次普查任务。

2.宣传动员。宣传是普查不可缺少的环节,宣传工作到位,使经普的意义、重要性家喻户晓,进一步营造更加浓厚的“群众深刻了解经济普查,单位积极参与经济普查”的良好氛围,加大对经济普查的宣传力度,利用悬挂条幅、电子大屏幕、在村里大集举办了经济普查宣传活动等形式进行宣传,为正式开展的经济普查登记工作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确保下一步经济普查登记工作顺利进行。使每个普查对象都能够清楚地知道,按时、如实地填报经济普查表是单位和个人应尽的义务,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乃至伪造、篡改普查资料均属违法行为,并将依法予以严肃惩处;同时使其明白,只有密切配合普查,及时取得可靠信息,才能有利于自己正确判断行业发展和市场走势,适时做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以及公民个人的自主择业和消费、投资。

3.普查人员培训。普查人员培训的质量控制就是在认真做好普查人员选调和管理的同时,确保普查人员不仅能够精通各类统计标准和指标含义,而且可以熟练地掌握调查访问技巧和方法,以及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能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严格保守国家秘密和被调查者的商业秘密。我们镇普查办认真组织普查员及普查指导员进行培训:以现场讲解并配合观看幻灯片和光盘的形式学习《北京市第三次经济普查非联网直报单位、个体经营户普查培训课件》、《密云县三经普实施方案》,讲解普查工作职责、让普查“两员”明白工作流程,讲解普查报表强调应注意问题。认真组织普查员参加县局队的PDA使用培训,帮助普查员尽快掌据PDA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使用。为下一阶段的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对部分普查对象的培训:我们镇普查办还组织了非联网直报单位进行培训,讲解调查单位需要配合此次普查应做的准备工作,及普查表指标来源,对逻辑关系、填报注意事项等要重点强调。以现场讲解并配合观看幻灯片和光盘的形式学习《北京市第三次经济普查非联网直报单位、个体经营户普查培训课件》、观看《经济普查公益广告片》。

(二)单位核查阶段的质量控制

单位核查是搞好经济普查的基础,它对整个普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旦核查摸底工作结束,普查的大体轮廓就基本出来了,所以要切实做好这一阶段的工作,做到不重不漏,全面掌握二三产业全部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以及二、三产个体户的数量等基本情况。在这一阶段,我们本着认真仔细、不重不漏的原则做好核查工作。

1.各村居经普人员按照“边界清晰,不重不漏”的原则进行核查;

2.为确保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我们要求村级普查员进行“地毯式”核查,对普查对象逐个进行实地登记;

3.将核查结果与下发的核查名录库资料进行比对;

4.根据比对结果查漏补缺;

5.整合跨区域的法人单位及产业活动单位,形成本镇域范围内实际核查单位名录库。

(三)普查登记阶段的质量控制

1.普查员使用PDA对所有普查对象(军队、武警系统和市直报单位除外)进行入户登记。

2.联网直报单位按规定登录国家统计联网直报平台填报普查表。

非联网直报单位由普查员使用PDA采集《单位普查表》(611表),并填报北京《规模(限额)以下法人单位普查表》(BJ611表)(纸介质)。非联网直报单位按照普查告知书要求事先填写相关基础数据,由有关人员签字盖章后,普查员使用PDA拍照留存;非联网直报单位(不含市统计直报单位)填报北京《规模(限额)以下法人单位普查表》(BJ611表)(纸介质),加盖单位公章后,由普查员收回上交镇普查办。

3.普查的登记阶段,要确保普查对象如实填报各项经济指标,这是保证经济普查数据质量的关键。在这一阶段,我们镇普查办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确保普查登记数据质量:一是与县局队执法队联系,进一步加强统计执法,将普查与执法结合起来。经济普查是和平时期的一项重大的社会动员,仅靠普查人员的努力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到调查对象的密切配合,才能够事半功倍。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等有力武器,确保普查对象不虚报、瞒报、拒报和迟报经济普查数据,确保普查工作顺利进行。二是要求普查员要熟练地掌握调查访问技巧和方法,能够熟练使用PDA设备,对普查数据准确录入。这次经济普查包括第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以及个体户,对个体经济的调查是此次普查的难点,由于大多数私营企业、由于存在思想顾虑和自身利益驱使,一般存在瞒报倾向,要搞准数据非常困难。我们要求普查员认真查找并做好解释工作,确保数据准确上报。三是镇经普办能要求各普查区每天上报填报进度情况,每天将PDA设备中采集的数据导出上交镇普查办。对存在问题及时予以解决,避免错误重复产生。普查登记阶段是普查最繁忙的阶段,镇经普办要求各普查区普查人员每天下午四点之前上报报表填报进度,同时上报当天采集的数据;镇普查办人员还深入到各普查区及时了解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应对措施,这一时期,对于哪些调查对象容易出现问题,填报过程中存在那些技术性的问题,容易出现哪些错误,镇经普办都做到心中有数,并努力予以解决,杜绝同类错误重复发生。在普查的组织实施过程中,镇经普办要求普查人员做到各项措施制度化、规范化,避免随意性和人为错误,这样也就更好地保证填报阶段的质量。

(四)数据审核阶段的质量控制

由镇普查办数据处理组对数据进行审核、检查和验收;在数据采集处理平台上,对普查表的数据进行审核、验收,发现问题逐级退回修改。对于验收不合格的普查区,要进行全面复查,再次验收,直至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

普查表的审核方法有手工审核和计算机程序审核,由我镇经普办人员进行手工初审及经济指标网上初审,通过有经验的业务人员与计算机有机结合的审核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镇经普办要求镇经普人员认真、细致审核所有普查表填报的每个指标、签名盖章,特别是把握好属性指标、计量单位是否正确,普查表的漏项、缺项等指标的完整性和普查表种类是否齐全,普查表单位数及重要普查指标、表内及表间逻辑关系是否正确,做到报表张张过,指标个个看,数据项项审,如若必要,要求普查对象重新补填写普查表,有力地保证普查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努力做好基层数据控制

篇2

第一次经济普查是我国历史上普查信息最全、规模最大、技术要求最高的国情国力调查。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及时、准确地摸清我市行政区域内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以及个体经营户的基本情况,决定选调和培训一支素质较高的经济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队伍,确保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选调普查指导员、普查员的总体要求

根据国家经济普查方案,全市需要3000多名普查员进行入户调查。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大力支持这项工作,积极抽调人员参与所在地的经济普查。具体抽调事项由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统一安排。

二、经济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选配要求

普查员原则上按每100家被调查户数配备1名普查员的比例配备;普查指导员原则上按每1名普查指导员负责指导6名普查员的比例配备。鉴于中心城区普查工作量大且单位性质复杂的特点,普查员应尽可能从机关、企事业单位抽调,并由熟悉普查区情况的人员担任陪调员。普查指导员应比较熟悉相关统计会计知识。

三、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条件

(一)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有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统计会计业务知识或经过短期培训能够理解和掌握各类普查表的填报要求,书写工整清晰。

(三)诚实守信,作风正派,有一定的社会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

(四)身体健康,能坚持工作。

四、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上岗要求

篇3

■ 区街乡镇党政领导:认识普查工作重要性是关键

各级党政领导是经济普查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必须懂政策,明道理,思想认识到位。在工作中要多利用汇报工作、开会、培训、办简报、送信息等机会重点宣传经济普查的重大意义和作用,讲清经济普查在我国经济发展史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及对各级政府提高宏观管理和决策水平的重要基础作用,使各级党政领导充分认识搞好经济普查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解决普查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为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 普查各职能部门:做到部门协作、分工配合很重要

经济普查是政府工程,实际上就是经济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即相关职能部门共同承担的工程,仅靠统计部门一家是难以完成的。经济普查领导小组是由政府各部门组成,它们在经济普查工作中各有分工、职责明确。比如说发改委,重点保障普查物资;财政部门要保障普查经费;人事部门和劳动部门要保障普查的人力需求、普查员的抽调选调;宣传部门要做好对经济普查的宣传工作;工商、税务、编办、民政、质监等部门,要给普查办公室提供他们掌握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名录情况。还有市政管委、建委、商委等,都要按照自己的工作职责,协助配合做好普查工作。在经济普查工作中,部门协作、分工配合很重要。

在对职能部门的宣传上,要讲清完成普查任务是各职能部门的共同责任,决不是某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承担的任务,使他们认清职责,自觉投入到这一重大社会工程中去,积极配合,主动工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普查工作。

■ 普查工作对象:争取理解与配合

篇4

一、普查目的和意义

经济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通过普查,全面掌握我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摸清各类企业和单位能源消耗等基本情况,为重大经济决策和宏观管理提供翔实的基础数据和依据。开展经济普查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制定我省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普查对象和范围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对象是在我省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普查具体范围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等国民经济行业。

三、普查时间

普查时点为*年12月31日24时,普查时期为*年1月1日-12月31日。

四、普查组织机构

普查工作在省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

(一)省成立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和协调全省经济普查工作。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成员单位包括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监察厅、民政厅、财政厅、编办、信息产业厅、地税局、统计局、工商局、质监局、国税局和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等单位。各单位要明确职责分工,做到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普查工作。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统计局,负责普查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二)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成立经济普查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组织实施本地区的普查工作;社区(村居委)也应成立相应普查机构。

(三)中央和省属大中型企业应设立普查机构,其他各类法人单位应指定相关人员负责本单位经济普查表的填报工作。

五、普查经费

各级经济普查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并分别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省级财政对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给予适当补助。普查经费应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合理安排支出。对基层聘用的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应给予适当的补贴。

六、普查宣传动员

经济普查涉及范围广、调查任务重、工作难度大,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需要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各级宣传部门和普查办公室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媒体,以及户外广告和群众文娱活动等多种形式积极做好普查的宣传工作。通过宣传,使普查对象和社会公众明确经济普查的目的、意义、权利和义务,积极参与并认真配合做好普查工作。

省、地级以上市、县(市、区)党政机关媒体,特别是党报和电视、广播应在经济普查的重要阶段,刊登或播出当地政府的普查公告和经济普查公益广告。

七、普查主要内容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属性、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能源消耗、主要生产设备、信息化和科技活动情况等。其中:各类被调查单位必须填报的共性内容为:单位基本情况、财务状况、水及能源消费情况、信息化情况主要指标。

普查表分为以下三类:

1.普查通用表。包括单位基本情况普查表(含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表)、企业普查表、非企业单位普查表、水及能源消费情况、信息化情况主要指标;

2.专业普查表。包括规模以上工业、资质内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开发业企业的普查表;

3.部门普查表。包括铁路运输业普查表、银行业及相关金融业(不包括典当业)、证券业、保险业的财务表。

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原则上不要扩充普查内容,如确有需要增加指标和内容,不得影响国家普查方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得变更国家普查指标的名称、解释和编码。

八、普查用标准目录

1.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

2.统计上使用的行政区划代码结构及编制规则

3.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4.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

5.关于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对应调整的说明

6.关于统计上公有和非公有控股经济的分类办法

7.单位隶属关系代码

8.统计上单位划分的规定

9.工业产品生产、销售、库存目录

10.科技统计分类目录

11.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编码

12.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13.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管理办法

14.零售业态分类标准

15.批发和零售业商品类值目录

16.商品交易市场类别目录

九、普查登记和报送原则

法人单位在其主要经营活动所在地进行普查登记,但建筑企业在法人单位注册地进行普查登记。各地区普查机构原则上按行政区域组织实施普查。

普查表的基层报送单位为法人单位;法人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的普查表由法人单位统一组织填报。

跨地区的产业活动单位采取双重报送原则:既要向法人单位报送产业活动单位普查表,又要按其活动所在地普查机构的要求向当地报送产业活动单位普查表,但产业活动单位所在地的普查机构不再将其上报上级普查机构。地方普查机构可以对本地法人在外地的产业活动单位,以及外地法人在本地的产业活动单位资料分别进行汇总。外地法人在本地的产业活动单位资料另行处理。

十、普查方法

对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对个体经营户进行全面清查。

十一、普查的组织实施原则

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按照“全省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

(一)全省经济普查的实施方案和相关的实施细则、办法等由省经济普查办公室统一制定,并向地级以上市、县(市、区)经济普查办公室及有关部门统一布置,统一普查的各项标准、统一数据处理程序和统一重要问题的解答等。

(二)各地级以上市经济普查办公室应按照全省统一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本地区经济普查实施方案并报省经济普查办公室备案后,布置到县级经济普查办公室实施辖区内的普查工作,同时负责做好县(市、区)级的培训和指导工作。

(三)各县(市、区)级经济普查办公室负责本辖区内普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负责组织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和各部门开展普查工作,做好普查员的选调、培训、业务技术指导和单位清查工作;负责向被调查单位布置、收集普查表,负责对基层数据的审核、录入和上报工作。

(四)特殊部门的普查工作,按以下原则执行。军队系统、武警系统的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由中国人民、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经济普查办公室负责组织完成。铁路运输业的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由铁道部经济普查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铁路运输业活动以外,铁路系统从事第二、三产业活动的企业和单位的普查工作,由地方人民政府经济普查机构负责组织实施,铁路系统要积极配合;银行、证券、保险及其他金融业(不包括典当业)的普查工作,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与各级人民政府普查机构共同组织完成。

(五)省普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员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承担以下工作:

省统计局负责制定全省经济普查实施方案及相关细则,负责组织省级普查试点、业务培训、数据处理、数据公报、资料开发等业务工作,并负责组织协调各市、各有关部门开展普查各项工作。

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协调全省调查队系统参与第二次经济普查的有关专业工作,参与省经济普查办公室的工作。

省委宣传部负责协调普查宣传动员方面的事项。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协调普查物资保障及协助普查课题开发方面的事项。

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负责协调国有企业普查方面的事项。

省监察厅负责协调处理各级政府及其普查工作人员在普查工作中违法违纪行为的事项。

省财政厅负责协调普查经费方面的事项。

省民政厅负责协调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名录方面的事项,配合做好普查区域划分,并参加单位清查和清查结果的审核认定工作。

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协调机关和事业单位名录方面的事项,并参加单位清查和清查结果的审核认定工作。

省信息产业厅负责协调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技术方面的事项,并参加单位清查结果的审核认定工作。

省国家税务局、省地方税务局、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协调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名录方面的事项,并参加单位清查和清查结果的审核认定工作。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协调组织机构代码方面的事项,并参加单位清查和清查结果的审核认定工作。

省教育厅、科技厅、司法厅(包括监狱、劳教)、建设厅、交通厅、卫生厅、邮政管理局、通信管理局和劳动保障厅、总工会以及一些特殊行业有前置性审批权的冶金、地质矿产、环保等部门负责提供相关单位名录,并协助做好相关普查工作。国土、测绘、规划部门协助提供绘制普查区的电子地图资料。

广州铁路集团负责铁路运输业普查的组织实施,并协助地方普查机构做好对铁路运输活动以外,铁路系统从事第二、三产业活动的企业和单位的经济普查工作。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中国银监会*监管局负责协助地方普查机构对银行业及其他金融单位清查,负责银行及其他金融单位的财务状况普查。中国证监会*监管局及深圳监管局、中国保监会*监管局及深圳监管局负责协助证券业、保险业单位清查,负责相关普查工作。

联勤部、省军区后勤部要按照《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的要求,负责本系统向社会提供服务和产品的队列单位、事业单位的经济普查工作;同时协助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经济普查机构,完成对军队系统所属从事装备修理的企业和租赁军队房地产的地方企业的经济普查工作。

省武警总队后勤部要按照《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的要求,负责本系统(不含边防、消防、警卫部队)对外提供有偿服务的队列单位的经济普查工作;同时协助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经济普查机构,做好武警系统的水电指挥部、交通指挥部所属的生产性企业以及租赁武警房地产的地方企业及消防部队的经济普查工作。

(六)地方经济普查机构要抽调或聘用具有一定经济和统计业务素质的人员担任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抽调人员的工资由原单位支付,各种福利待遇应保持不变。聘用人员应当由普查机构支付劳动报酬。

地方各级经济普查机构对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进行业务培训并考核后,颁发普查指导员或普查员证,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在执行普查任务时,应当主动出示证件。普查员负责组织指导普查对象填报普查表,普查指导员负责指导、检查普查员的工作。

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有权查阅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与普查有关的会计、统计和业务核算等相关原始资料及有关经营证件;有权要求普查对象更正其普查表中存在的错误;有权检举、揭发普查工作中的违法行为。

十二、普查主要步骤

(一)制定普查方案及清查办法。省经济普查办公室根据国家总体方案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省的实施方案、单位清查实施办法和相关的规范性文件来指导和规范全省工作。各地可根据自身特点,在省方案基础上形成具体实施办法。

(二)组织普查试点。省经济普查办公室在普查登记前,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县(市、区)开展普查试点。各地级以上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区)也要组织试点,通过试点,发现问题,完善方案,探索搞好本地普查工作的方式、方法。

(三)划分普查区和普查小区。县级普查办公室在普查前要整理更新12位行政区域代码,并在本行政区域的基础上,按不重不漏的原则,以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为单位划分普查区,并根据需要在普查区内划分若干个普查小区,对普查小区进行编码和绘制普查区图。有条件的地区应采取电子绘图方法。

(四)选调和培训普查员。各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要选调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业务骨干和熟悉社区情况的人员担任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负责本辖区内经济普查的单位清查,协助做好普查登记工作。纳入普查的所有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要选调1-2名统计、财务工作人员作为普查员,负责本单位普查表的填写、审核和上报工作。

(五)开展单位清查。清查全省采取“先清查后比对”的方法。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普查办公室要对相关部门提供的行政登记资料预先进行整理,并与基本单位名录资料进行合并、剔重,形成底册。普查员在进行单位清查时,不带底册上门对所辖区域内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个体经营户,进行“地毯式”清查。其后将清查表按数据录入程序进行录入处理,取得的清查结果与底册进行比对,根据比对情况,组织查漏补缺,确保清查单位不重不漏,符合质量要求。

(六)开展填报培训和实施普查登记。在实施经济普查登记前,各类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应按照国务院经普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做好经济普查基础资料整理和规范工作的通知》(国经普办字〔*〕5号)要求,认真做好有关资料整理、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等基础工作。地级以上市、县(市、区)或镇(街道)普查机构要利用单位清查形成的单位名册,通知全部法人单位和多产业法人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相关人员(统计或会计员),按时到指定地点参加相应的业务培训,领取相应的普查表。

企业填表人在填报过程中必须做到“四核对”:单位各项属性指标与营业执照或证书、行政登记或审批手续等进行核对;法人单位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数与所填报的产业活动单位普查表张数核对;经济指标与单位有关的会计和业务核算资料核对;主要指标与以往统计年报资料核对,对差异较大的要找出原因。企业填报人员对上报的报表经审核无误后按有关报送要求,依时将普查表报到当地普查机构或普查机构指定的地点。

基层收表普查机构要依照相关的普查表收表、初审、签收、装订和上报程序进行操作。

(七)进行复查与质量抽查。各级普查机构要对清查和普查结果按照自查、互查等方式进行全面复查,检查调查单位是否有重复和遗漏、填写是否完整、单位界定和行业划分是否准确、数据质量是否可靠、计量单位是否正确、逻辑关系是否合理等,发现差错,及时改正。复查工作完成后,各级要对单位清查和普查阶段的工作质量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质量抽查。

(八)审核上报普查数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将年报纳入普查,纳入普查范围的单位按普查方式上报。乡(镇)、街道普查办公室对所辖普查区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报送的普查资料必须严格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上报至县级经济普查办公室;县(市、区)级经济普查办公室对乡(镇)、街道普查办公室上报的普查资料认真审核后,进行录入、改错、汇总上报地级以上市。地级以上市普查办公室对县级普查办公室上报的普查资料,经审核、汇总后上报省经济普查办公室。

十三、普查数据处理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处理工作,在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统一组织领导下,按照“乡级录入、县级合并转换、统一数据报送、五级数据处理”的工作模式开展。

各级普查机构要按照“统一组织、统一标准、专业负责、统一上报”的工作原则,严格执行国务院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规定的数据转换标准、数据处理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直接对普查基层表数据进行处理,并按照统一规定的时间、数据格式和要求上报普查数据。

如果乡(镇、街道)不具备数据录入的条件,县(市、区)可集中组织在县一级进行数据录入。数据录入工作是放在乡(镇、街道)一级或县一级完成,由县(市、区)经济普查办公室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按照年报方式采集的规模以上工业、资质内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开发业企业(简称为“三上”企业)的单位基层数据通过各自年报数据处理程序审核净化后,在县一级经过转换处理后,统一导入到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处理软件系统;其他单位基层数据统一使用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处理软件系统进行数据的录入。各专业“三上”企业年报数据处理所使用的企业单位名录,要和普查单位清查后建立的名录库相衔接,并做到一致。年(定)报企业数据在县一级统一进行数据转换,导入到经济普查数据处理系统,形成完整的经济普查数据库,经过县(市、区)经济普查办公室审核确认后统一报送。

省、市、县各级经济普查办公室,设立本级的经济普查数据处理组。如果数据录入工作在乡(镇、街道)一级组织,则必须组建乡一级经济普查数据处理组。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处理坚持“分级、分专业负责,就地解决”的原则,严格控制数据处理工作的质量,切实保证数据处理结果的准确性。各级经济普查办公室要制定数据处理质量抽查方案,并组织质量抽查工作。

十四、普查质量控制与数据验收

各级普查办公室应根据国家的统一规定,建立数据质量控制岗位责任制,制定质量控制工作细则,并指定专人负责、指导和检查质量控制工作。质量控制应包括对人员培训、单位清查、普查登记、分表收表、审核整理、数据录入、数据处理、抽查验收、数据与普查资料出版等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要采取多种形式,从上至下逐级培训普查人员,特别是要加强对基层单位填报人员的培训。

单位清查必须覆盖全社会,保证基层普查单位不重不漏。对内部组织结构比较复杂的多产业法人单位,必须派人进行指导,保证填写内容有根有据,防止出现逻辑性和技术性差错。单位清查后各级都要对普查区(小区)的清查质量进行抽查,达不到要求的必须进行重新清查。

普查数据录入必须严格按照有关的规程和质量控制要求进行。对汇总结果的逻辑性和客观性要进行分析判断,有问题的必须查明原因,并核查校正,校正要有记录和签名。

各级普查机构要建立普查工作质量验收制度。上级普查机构负责验收下一级上报的普查数据,验收合格后,由验收负责人签字。对数据质量有问题的报表,将退回报送单位复查校正后重报,直至验收合格为止。

省经济普查办公室统一组织全省普查数据的事后质量抽查验收工作,抽查结果将作为评价全省及各地区普查数据质量的主要依据。

各基层单位的填报人员、各级普查机构的普查员、编码和录入人员应爱护和妥善保管普查表。普查表要按照每一个单位的“单位基本情况,能源消费情况、信息化情况主要指标及各专业普查表”整套表进行装订。

十五、普查数据公布、资料管理和开发应用

各级普查办公室须对普查汇总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和综合评估。对外同级普查公报,须经上一级普查办公室核准。对外提供普查数据需经上一级普查办公室最终核实认可之后,方可对外提供和使用。普查数据,要严格执行统计信息新闻管理的有关规定。

各级普查办公室要做好普查资料的保存、管理及对外服务工作。要动员和组织社会有关力量对普查资料进行开发和应用。

普查办公室及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和《*省统计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认真履行对普查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被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经济普查取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严格限定用于经济普查的目的,不作为任何单位对经济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依据。

十六、普查表彰和处罚

各级要建立普查工作责任制,落实各项目标;对在经济普查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要予以表彰奖励;对在普查工作中严重违反本实施方案有关规定的普查办公室和普查人员应提出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要依法处理。对普查工作出现重大疏漏或完不成调查任务的县(市、区)要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对虚报、瞒报、迟报、拒报普查资料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政府统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和《*省统计管理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各级经济普查机构应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对经济普查中单位和个人违法行为的检举和监督,并对举报有功人员予以奖励。

十七、普查工作进度安排

普查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年12月底前为普查的准备阶段。主要工作包括:组建机构、落实经费和人员、拟定工作计划、制定经济普查方案和实施细则、宣传动员、部门协调、组织试点、编印教材、划分普查小区、普查员的选调与培训、普查物质准备、单位清查、数据处理准备工作、课题研究准备工作等。

(二)2009年1月-4月为普查登记阶段。主要工作包括:普查登记、收表、整理、审核、复查验收、汇总上报。

(三)2009年2月-6月为普查数据处理阶段。主要工作包括:组织各级数据处理工作,进行数据录入、审核、质量抽查及数据的汇总上报。

篇5

今天我们召开的全旗第二次经济普查办公室主任暨清查摸底培训工作会议,是在全旗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全旗第二次经济普查即将全面实施。自3月末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下发后,我旗积极行动,在全旗各级普查机构和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经济普查前期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圆满完成了组建普查机构、抽调普查工作人员、前期宣传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现在普查工作已经进入了清查摸底阶段,下面,我就圆满完成全旗经济普查任务,确保清查摸底工作顺利开展,讲几点意见:

一、要正确认识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重要意义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促进科学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国务院决定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目的是为了系统总结和评价经济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摸清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能源消费家底,掌握国民经济和能源消费的总量、结构和分布,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和地理信息系统。经济普查数据是国家直接核算GDP、修正常年统计数据、监测“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和编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依据。认真搞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对于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全旗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地学习和领会,进一步提高对经济普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把这次普查工作提高到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我旗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这个战略目标的高度,认真对待,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同时,我们要对这次经济普查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有足够的认识。经济普查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此次经济普查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是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组织难度大,协调任务重,面对这样一项综合性极强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我们各级普查机构要切实加强领导,根据旗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XXX旗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共同参与”的原则,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特别是普查成员单位和各企事业单位要积极配合此次经济普查工作,按照普查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送相关数据和报表,做到不迟报、不漏报。

二、精心组织清查摸底,为普查登记打下坚实基础

单位清查是经济普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准确确定普查对象总体,规范各类普查报表实施范围,保证普查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只有把调查摸底做全、做实、做细,才能保证普查登记的不重不漏,从一定意义上说,如果清查摸底搞得比较扎实到位,普查登记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清查摸底工作意义重大,是整体普查准备阶段的重中之重。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经济普查正式登记前必须进行单位清查摸底,其目的就是通过清查摸底,为经济普查的培训、普查表的发放、普查登记等一系列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提供依据,做到心中有数,增强工作的预见性。

经济普查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重大国情国力普查,也是一项重大的组织动员工作,离不开单位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清查摸底工作的重要意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领导,科学组织,确保普查摸底工作质量,这次清查摸底综合工商、税务、编办、民政、质检等成员单位提供的普查初级名录库,以此作为清查摸底的参考依据,清查摸底要借鉴历次普查的做法,采用科学实用的方式方法,充分预见正式普查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掌握工作主动权。

此次清查摸底工作将于即日起实施,于11月中旬全部结束,在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要摸清全旗基本单位、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数量,掌握其基本情况,做到不重不漏,确实不易。这就要求各苏木乡镇普查机构一定要发挥基层统计机构的作用,加强对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精心组织普查各阶段的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认真对待摸底工作,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正视困难和问题,提前防范,确保清查摸底工作圆满完成。

三、要认真对待清查摸底业务培训

对于这次清查摸底的培训工作,我旗将采取一步到位的方法,直接由旗普查办的同志对最基层的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进行培训,还要对旗直各单位统计人员进行全面业务培训,希望大家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珍视这次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培训工作要下大功夫,讲解要详细到位,我们之所以要求各苏木乡镇、各有关单位选派业务骨干参加这次培训,就是要确保培训的质量,保证准确无误地把全旗普查方案传达下去,努力把全旗的清查摸底工作落到实处。

四、确保清查摸底数据质量为提高清查摸底工作质量,各苏木乡镇普查机构及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必须严格执行统一的普查方案,按照细则所规定的清查摸底步骤开展清查摸底工作,不搞形式主义,不走过场。要按照全旗清查摸底工作进度要求,按时完成清查摸底工作,为正式登记填报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要切实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统计工作是各级领导科学决策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统计在反映社会经济形势,服务党政机关,满足社会公众需求方面的地位日益突出,任务也日益艰巨。目前,统计工作在经济和社会管理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如何夯实统计基础,更好地发挥统计的服务职能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仍然有个别地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没有真正将统计工作重视起来,不履行统计义务的现象时有发生,统计调查工作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相对滞后,不能完全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经济市场化、利益主体多元化,统计调查对象日趋复杂化,数据采集难度不断加大,统计人员与统计任务不适应,统计经费不足,基层统计人员流动性大,稳定性差,越来越显示出统计基础建设的薄弱性。三是统计调查对象配合程度差,尤其是个体户、私营企业瞒报统计数据的问题比较普遍,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四是各部门关注统计、参与统计及依法治统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些状况,面对不断增加的统计工作任务,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都很难得到保证,统计工作的权威性也将面临着严峻考验。

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以这次经济普查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统计工作的通知》精神,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对基层统计工作给予更大的关心和支持,紧紧围绕旗委、旗政府的中心工作,把握大局,突出重点,做到领导重视,组织到位,在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改善统计工作薄弱环节方面做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不仅要保证基层统计人员队伍稳定,还要从提高业务素质入手,加大对基层统计机构办公设备、人员经费的投入力度。统计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做好统计工作的主动性和适应性,提高统计调查能力和水平,以数据质量为核心,进一步提高统计调查能力和服务水平,调整统计内容,完善经济统计,健全社会统计,加强资源环境统计,创新统计方法,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指标体系,客观、准确、全面地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尤其是要科学准确地反映增长方式的转变、节能降耗情况,为推动全旗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统计保障。

篇6

统计部门坦言此次经济普查有“五难”:经费落实难,人员选调难,入户登记难,保证登记质量难,部门协调难。针对“五难”,有关方面出台了相应举措:普查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同负担,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普查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才能上岗;专业统计人员对普查数据进行分析,集中“过滤”可疑数据;部分重大投资项目和核心企业直接上报国家统计局,不经过地方政府;拒不接受普查,不如实、不按时填报普查资料,自行修改及强令、授意篡改、编造普查数据的单位及其负责人,将依法严肃查处。统计部门还专门作出了三项承诺:第一,经济普查所取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严格限定用于经济普查的目的;第二,对经济普查中所知悉的普查对象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各级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必须履行保密义务;第三,任何单位不能以经济普查结果为依据,对普查对象进行处罚。

虽经如此周密部署、三令五申,但普查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仍值得担忧。以往的统计调查结果往往不够理想,有时甚至令人啼笑皆非:正面的数据如GDP,各省上报的增长速度总比中央最后核准的高两三个百分点;负面的数据如人口,几个省均出现瞒报上千万的问题,如果全部相信地方上报数据,全国总人口居然不升反降。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如何让人们说真话?这是统计工作的首要课题。

信息经济学揭示了一个简单的真理:如果激励与约束措施不到位,人们普遍缺乏说真话的动力。现行统计制度在激励与约束方面显然不尽如人意:在数据造假之风影响下,人们看不到如实填报的好处,却普遍担忧“秋后算帐”;即使统计对象自身倾向于如实填报,有时也迫于上级压力而不得不作些“技术处理”,有些地方干脆就是领导一支笔出数据,先定任务指标,然后层层分解下去;至于处罚措施,许多人根本没放在心上,工商、税务部门的处罚手段与处罚力度比统计部门如何?大家还不是照设两本账?

篇7

凡在我国境内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所有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都有义务接受经济普查机构和经济普查人员依法进行的调查。所有普查对象必须严格按照统计法和经济普查条例的规定,按时、如实地填报普查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数据。

五年开展一次的全国经济普查,是国家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为全面详细了解我国二、三产业发展状况而统一组织的,是国家为摸清“家底”、掌握国情国力而采取的有效方法。通过普查得到的客观、真实反映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全貌的信息,能够为国家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翔实的参考依据。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主要目的是对我国第二产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布局及规模进行全面调查了解,了解我国产业组织、结构、技术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进一步查实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摸清我国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全面更新覆盖。

通过这次普查,可以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根据《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三产业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是调查本区域内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摸清农垦总局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基本情况,通过此次全面的经济普查,为加强和改善农垦总局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第三产业是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澳塔哥大学教授阿.费希尔与1935年提出来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把所有经济活动区分成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部门。农业为第一产业,包括种植业、林业、养殖业、渔业;工业为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具体包括运输业、通讯业、仓储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科学、教育、新闻广播、公共行政和国防,以及社会事务、娱乐和个人服务等。对服务的需求,是在经济达到一定的水平,人们有了剩余的时间和金钱以后而产生的,是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是人类更高层次的消费。目前第三产业统计的行业是:批发及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住宿及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和其他服务业。

第三产业是在人类的物质生活丰富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行业,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第三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影响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阶段。

垦区目前尚处在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格局中,第三产业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发展,在经济中的比重偏低,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十分严重。

2012年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经济总量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2012年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完成生产总值11434000万元,比2011年增长21%,保持连续10年两位数增长。

2013年前三季度,垦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0.9亿元,同比增长13.7%,增幅比一季度、上半年分别回落3.8和2.5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省、全国上半年平均水平5.0和6.1个百分点,在全省13个地市和农垦总局排名中名列前茅。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00.4、198.8和161.7亿元,分别增长2.7%、16.9%和17.8%。对垦区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9%、51.6%和43.5%。从主要行业看,工业和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分别拉动GDP增长6.6和6.0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的较快发展,促进了市场的发育,提高了国民经济整体经济效益和效率,缓解了资金、资源供求矛盾和就业的压力,为第一产业的加强和第二产业的优化升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协调发展。

第三产业发展呈现一下特点:

第三产业总量规模逐年扩大。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统计数据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宏观管理和决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产业内部各产业结构变化显著。

其他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占第三产业份额较大,增长势头依然强劲。其他服务业已成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半壁江山。

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较快增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平稳发展。金融业持续稳步增长。房地产业微弱增长。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快递发展,推动全市总体经济增势向好。

由于近几年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大,拉近了城乡距离,为第三产在经济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垦区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在年底即将全面开始,做好此项工作,充分挖掘潜力,发挥好第三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全国统计年鉴》

[2]《2009年统计年鉴》

[3]《2010年统计年鉴》

篇8

关键词:基本单位;构成分布;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基本单位是法人单位及其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的总称,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元素,也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要来源和载体。通过第三次经济普查,系统了解基本单位产业组织、产业结构现状的构成,进一步查实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为研究和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1 基本单位现状

红兴隆管理局第三次经济普查基本单位共1272个。

法人单位604个,其中:农业65个,工业143个,建筑业24个,房地产业开发业9个,批发零售业160个,住宿餐饮3个、交通仓储邮政业23个、服务业177个;规模以上各企业单位共29个,其中:工业法人企业20个,有资质内建筑法人企业6个,房地产法人企业3个。

产业活动单位668个,其中:农业90个,工业48个,建筑业9个,批发零售业128个,住宿餐饮业12个,服务业381个。

基本单位构成情况:按产业划分,从事第一产业法人单位65个,产业活动单位90个,分别比重为10.8%、13.5%;第二产业法人单位167个,产业活动单位57个,分别比重为27.6%、8.5;第三产业法人单位372个,产业活动单位521个分别比重为61.4%、78%。

2 基本单位发展变化特征

2.1 基本单位稳步增长,国民经济实力明显提升

2013年年末该局普查基本单位共计1272个,二经普基本单位830个,五年间该局增加442个,增长53.2%,基本单位的增加推动了该局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2013年年末该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6.6亿元,比2008年年末增长136.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008年的23098元增至2013年的58460元。

2.2 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运行稳步增长

从三次产业分布看,第三次经济普查该局法人单位从事第一产业单位155个,比第二次经济普查多28个,占该局法人单位总比重12.2%,同比增长22.05%,从事第二产业法人单位224个,占该局法人单位总比重17.6%,同比增长20.4%,比第二次经济普查增加38个。从事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快,第三次经济普查法人单位893个,比第二次经济普查增加376个,占比重70.1%,同比增长72.6%。

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构成发生了变化,2008年年末该局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是59.8%、17.1%和23.1%;而2013年年末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是51.0%、25.5%和23.5%。第一产业明显有下降趋势,下降8.8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增加8.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0.4个百分点。

2.3 企业数量的增加与质量的提升加快了经济的发展

工业2008年年末工业增加值14.3亿元,2013年工业增加值30.8亿元,增长115.4%,工业法人单位个数只增长了0.7%。

建筑业,二经普时建筑业法人个数8个,三经普建筑业法人24个,增加6个,增长33.3%,2008年年末建筑增加值4亿元,2013年建筑增加值19.3亿元,增长382.5%。

房地产开发业,二经普时法人单位8个,三经普法人单位9个,同比增长12.5%,2008年年末房地产开发投资额28773万元,2013年年末房地产开发投资额56536万元,增长96.4%。

批发零售餐饮业,二经普法人个数140个,三普法人个数163个,增长1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8年的116906万元,到2013年年末的259544万元,增长122%。

2.4 基本单位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特点

基本单位的总体状况和结构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特点。从基本单位的地区、行业分布和经济结构的情况看,基本单位数量相对多的地区,其经济总量相对较大,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基本单位数量相对多的行业,其行业创造的增加值也越多。也就是说,基本单位分布与经济结构之间具有极强的相似性。

3 基本单位分布和结构变化存在的问题

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均衡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农业结构不合理,除常规种植业外,高产出、高效益经济作物比例不高,畜牧业下滑,林业经济比重较低。

结构不平衡。从行业分布来看,工业、批发零售业、服务业占基本单位中的比例较大,达23%以上。比重最小的是住宿餐饮业占基本单位总数的0.5%。

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少,有影响、有带动力的法人企业较少。2013年该局规模以上各类企业29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总数的4.8%,规模以下企业仍占较大比重,该局较多企业处在小规模经营状态,缺乏大型支柱产业,市场竞争力就较弱,整体发展也很缓慢。

4 基本单位合理布局,加快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基本单位的发展对促进经济增长具有直接作用。当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该局大力发展基本单位、合理布局生产要素,推进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把红兴隆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向前进。

一要在重点项目建设上求突破。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加快构建管理局粮食收储加工及物流产业链。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重点推进米业、葡萄酒产业、绿色有机杂粮加工等食品产业项目,统筹推进秸秆、稻壳等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项目,打造全产业链经济。

篇9

经济普查资料开发应用是经济普查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经济普查工作成果的重要体现方式。北京市海淀区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有重点、有步骤地对经济普查资料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开发利用。

一是注重总体研发。经济普查资料开发应用,紧紧围绕海淀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和城市管理的决策需要,有重点、有步骤地对经济普查资料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开发利用,为评估“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进行GDP核算和计算万元GDP综合能耗提供基础依据。

二是突出地域特点。健全覆盖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为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健全统计监测和预警、预报系统奠定基础。充分利用经济普查资料,对海淀区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以及新兴产业、区域经济发展特征等基本情况开展系统的分析研究。

三是发挥资源优势。按照“统一规划、分级负责、重点突出、形式多样”的总体思路进行安排和部署,充分发挥海淀区专家资源优势、人才优势,立足自身的研究力量,整合资源,分别成立普查资料开发组和普查资料开发专家小组,各自明确职责,做到组织、人员双落实,确保资料开发工作顺利进行。

朝阳局队确定信息化工作重点

日前,北京市朝阳局队召开领导班子专题会和中层干部会,传达市、区工作会精神,确定2009年朝阳局队主要任务,其中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一、规范统计数据工作,提升统计服务水平。制定《统计数据目录》,规范数据方式,使信息化更好地应用于统计服务,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二、完善数据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加强对数据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维护,明确职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进一步推广系统应用,提高系统的操作和应用水平。

三、加强网络和系统安全管理。调整“朝阳统计信息网”的内容,完成网站主页改版,研究网站群的建设规划;完善落实信息系统应急机制,强化数据备份和系统备份,保证数据安全。

四、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培养复合型人才。对全局干部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修订完善局队计算机操作能手评选办法,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拔人才,提高统计业务效率,加强对干部的培养锻炼。

丰台局队开展短平快专项调查

篇10

关键词:国计民生;数据质量;统计执法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这是所有统计人都明白的一个道理,也是我们搞好统计分析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颁布以来,各行业对统计法认识都有普遍提高,统计数据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日趋提高。统计执法是统计法制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统计工作整体水平的有效措施。近年来,成武县统计部门在统计执法方面做了一些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由于统计执法的各种措施和制度还不够完善,如何为高质量统计数据提供强有力保障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新形势下如何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统计执法之路,推进县级统计事业向更高层次迈进,是迫切需要我们解决的现实问题。

1 当前统计执法工作的开展情况

1.1 不断加大统计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成武县统计局定期精心组织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不断提高每个社会公民的统计法律意识,印发统计法律法规宣传手册,发放到各镇(办、区)及县直各单位。结合 “十进”、“十联”活动,利用农村自然集会的时间,在集市街头和县委机关门口举办统计法律咨询活动,共接待咨询人员近1500人次。2013年成武县统计局利用三经普这次契机,对《统计法》、《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达到了全县每个村庄全覆盖,有效增强了社会公民的统计法制观念,为进一步提高源头统计数据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2 强化学习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成武县统计局每年至少组织两次统计执法培训活动,组织局全体人员、乡镇统计人员,特别是统计执法人员,认真学习新《统计法》、《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山东省统计管理条例》、《行政处罚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并就新《统计法》的特点、亮点进行了讲解,使全局干部对新《统计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提高了依法行政、依法统计的能力。

1.3 深入开展统计执法大检查活动。为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夯实统计基础,摸清基层单位在贯彻执行《统计法》、《山东省统计管理条例》中存在的问题,查清当前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原因和表现形式。成武县统计局抽调各股室业务骨干,每年开展两次统计执法检查活动。重点检查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情况,各单位各部门组织学习和宣传统计法律法规情况,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建立情况。严肃查处日常统计报表中存在的统计违法行为,重点检查各单位上年度劳动工资、工业、贸易业、投资年报和本年度定期报表活动中存在的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等统计违法行为。近两年来,共检查单位256个,立案23个,结案23个。

1.4 认真做好经济普查执法工作。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对于全面准确掌握我国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去年以来成武县统计局高举依法普查旗帜,严格执行《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严肃查处普查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根据经济普查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认真分析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抓住单位清查和普查登记这两个关键环节,集中力量开展执法工作。对妨碍、阻挠、不配合普查人员清查、登记、拒绝接受普查任务的、提供不真实、不完整普查资料等行为,坚决依照《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处理。在经济普查执法工作中,始终坚持教育为主、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履行好普查中的各项告知义务,使广大普查对象明确自己在普查中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增强如实及时配合普查工作的自觉性。对于普查中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区别情况,分类进行了处理。属于认识不足造成失误的,通过批评教育,及时予以纠正;违法行为轻微,尚未造成危害后果的,责令其改正;对于故意违法,或者拒不改正违法行为,以及违法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严格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坚决予以了查处。同时,强化执法监督,加强案件审查、备案工作,保证规范执法、公正执法。

2 执法检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对统计法的认识不到位。在执法过程中,有些基层单位领导及统计人员认为《统计法》是“豆腐法”,约束力不强。统计系统中的个别工作人员自身对《统计法》的学习不够,底气不足,主要表现为对不按时报报表或报送统计数据不负责任、敷衍了事的单位一味迁就,不敢拿起法律武器。

2.2 统计执法不到位。有的执法人员怕查处案件影响了单位间的关系,有的执法人员总觉得执行起来不如税务、工商、公安部门令人生畏,执法力度不够。

2.3 统计普法宣传不到位。统计普法对象不仅是统计部门,还涉及到社会各个部门单位、调查对象、自然人等,统计部门的报表、国民经济核算等项目需要各级各层面的协作和配合。而对《统计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还没有覆盖到所有企事业单位、农民、工商户、居民等社会各界。

3 强化统计执法,提高数据质量的几点建议

3.1 勤学。我国已逐渐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政府职能也在不断改变,由管理型向服务型方向转变,统计工作也要跟上形式,与时俱进,走上依法行政、依法统计的轨道。每一位统计工作者必须用法律法规知识武装头脑,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行为。建议把统计法的学习纳入县党校领导干部培训课程,强化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统计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切实提高领导统计法律知识水平。

3.2 善用。统计系统全体工作人员首先要带头转变观念,善用《统计法》这一“尚方宝剑”,坚决维护统计法律法规严肃性。如对抵制统计数据上报、虚报瞒报数据的单位及时发出《统计报表催报通知书》或《统计检查查询书》,并一一记录在案,对情节较重者坚决依法查处。深入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定期对各镇(办、区)、各部门、各单位、各企业的数据质量、报表报送时效性等情况进行统计执法检查,一经发现有违反《统计法》的行为,坚决依法查处。

3.3 多宣传。大力宣传统计法律法规,努力营造良好的统计氛围。充分利用电视、报栏等宣传媒介,大力宣传《统计法》所规定的统计调查对象和统计部门的法律义务、责任和权利。深入到各企业等单位,面对面宣传讲解,说明统计部门对调查对象负有的保密责任,打消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对如实上报统计资料的思想顾虑。

总之,加强统计执法,切实提高数据质量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统计法律法规的完善、统计管理体制的理顺以及统计队伍的建设都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我们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正视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强统计法制宣传和统计基础建设,在发展中逐步解决存在的问题乃是正确选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