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路运输的发展史范文

时间:2023-12-21 17:39: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路运输的发展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路运输的发展史

篇1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运输方式的选择不当,易造成运输效率不高及运输费用长期无法降低这一尴尬局面的了解。分析了运输的重要性,概述了几种基本的运输方式,得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无法形成合力,阻碍综合运输效率的提高这一观点。因此,我国运输行业的发展,需采用合理的运输策略以提高运输的综合效率,为企业增加收益。

关键词:运输方式;合力;运输效率

1.运输的重要性

《辞海》中对运输的解释是“人和物的载运和输送”。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国内外许多企业的生产实践表明 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运输是物流作业中最直观的要素之一。运输是在运动中进行的,具有点多、面广、线长、流动、分散等特点,费用较高,在全部物流费用中所占比重最高,一般综合分析计算社会物流费用,运输费接近50%,因此运输成了降低物流费用的最具潜力的领域。而运输成本的降低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在运输过程中采用适宜的运输工具,以达到在确保运输质量的同时,利用最少的运输环节,将货物从始发地运至目的地的目标。那么建立综合运输体系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是很有必要的。且政府对物流行业的支持对其发展实十分有利的。

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以及我们日常生活必需品等等都要依靠运输来解决,运输是人类社会一种不可缺少的需求。

2.各种运输方式概述

2.1 基本的运输方式

最基本的运输方式有五种,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以及管道运输。

(1)公路运输的经济半径,一般在200km以内,国际上在300km以内。①适合短距离运输,但运输车辆的车型结构不合理,造成了公路运输的运输能力小、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

⑵ 铁路运输铁路运输经济里程一般在300——500km以上,在干线运输中起主力作用。其初期建设投资高,营运缺乏弹性,货损较高。

⑶按照国际惯例,500km以上的货物运输应采用水路运输,他是利用船舶和其他浮云工具,在海洋、江河、湖泊、水库及人工水道上运送旅客和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是最早采用的专业化的运输方式。易受自然条件影响(如港口、水位、季节和气候等),可及性差,运送速度慢,在途时间长,会增加货主的流动资金占有量。

⑷ 航空运输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当时主要是进行航空邮件的传递。到1919年,世界乘客量达到3500人。[1]受气候条件限制,可达性差。航空运输只适宜长途旅客运输和体积小、价值高的物资。

⑸管道运输主要利用管道,通过一定的压力差而完成商品运输的一种现代运输方式。现代管道运输始于19世纪中叶,是随石油开发而兴起,并随着石油、天然气等流体燃料需求量的增长而发展的。

2. 2其它运输方式

⑴集装箱货物运输

集装箱被称作20世纪世纪运输发展史上最伟大的“运输革命”,是以集装箱为运输单位进行货物运输的一种现代化的运输方式。适用与水路运输、铁路及多式联运。

集装箱在应用上有诸多的优点,集装箱货物运输有利于提高运输质量,减少货损货差;能帮助节省费用,降低货运成本;提高装卸效率,加速运输工具的周转;简化了货运手续,便利了货物的运输集装箱运输方式把传统的齐全运输串联成为连续的成组运输,可以促进了多式联运的发展。

⑵多式联运

多式联运是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新型运输方式,它是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将不同的运输方式组合在一起,是一种以实现货物整体运输的效益最优化为目标的联运组织形式。

多式联运的快速发展,必然有其可取之处,如手续简单统一,节省人力,物力和有关费用,缩短货物运输时间,减少库存,降低货损,货差事故,②提高运输质量,减少中间环节,加快运送,提高运输管理水平,实现运输合理化。

3.物流活动中运输方式的优势比较

对公路运输而言,国家高速公路网主骨架的建设的加快,给公路运输带来了很多的便利,而且公路运输还可以在灵活、方便的基础上选择多挂车增加运输车辆的运货量。

而在服务里程方面,铁路在所有的运输方式中名列榜首。其中还存在“满载超轴”的优势。

在水路运输成本中存在非常明显的距离经济——“拖带顶推”,带来成本的急剧下降。

3.1.4 航空运输

现代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政治稳定、对外开放和经济繁荣的程度。对航空运输发展问题的研究是民航建设的基础,关系到在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水平,决定着行业内部综合平衡和协调发展。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航空运输处在高速增长阶段。

3.1.5 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是最经济的运输方式,管道运输又被称为文明运输。对一个工业国来说,工业越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越高,耗用能源越大,依靠管道运输的程度就越大。

4.综合效率的研究

五种运输方式各有优缺点,将这几种运输方式结合起来、协调发展,发展多式联运才是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必经之路。以最小的成本投入实现最高经济效益,建立一个高性能的综合运输系统。

以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这五种基本的运输方式各自的优缺点,货物特性、运输量、运输距离、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等为依据,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比较,选择最为合理的运输方式组合。

结合运输活动中的现实情况和环境,选择最合理、高效的运输方式的一种综合运输的方法。

在集装箱业务下发展起来的多式联运,是物流行业发展的方向。这种运输方式的优越性,在国际和国内的货物运输中都得到了体现。建立集装箱货运站,联运网点,必须设备,联运路线,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对多式联运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对社会和国家的经济效益的增加有很大的推动力。

5.结论

现代运输强调物流的系统观念,在拓展港口功能、充分发挥港口集疏运作用的前提下,建立以港口为物流中心的、由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优化组合的多式联运系统。相对高速发展的经济和物流需求而言,我国铁路运力偏紧、沿海水路运力偏紧、港口疏运能力不足,区域交通与物流一体化水平不高。

多式联运不仅仅是将各种运输机能有效地联结起来,而且追求系统的整体效率,在流通过程中追求综合价值链中的利润。我国的多式联运服务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的物流资源整合形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并逐步融入全球一体化当中,多式联运的发展有着可观的前景, 对改善我国运输环境,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意义。

注释:

[1]张敏,黄中鼎.物流运输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267.

[2]黄中鼎.现代物流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20.

[3]范军.中国航空运输发展战略对策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03:103.

[4]阎子刚.物流运输管理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7.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7-0112-02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运输方式的选择不当,易造成运输效率不高及运输费用长期无法降低这一尴尬局面的了解。分析了运输的重要性,概述了几种基本的运输方式,得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无法形成合力,阻碍综合运输效率的提高这一观点。因此,我国运输行业的发展,需采用合理的运输策略以提高运输的综合效率,为企业增加收益。

关键词:运输方式;合力;运输效率

1.运输的重要性

《辞海》中对运输的解释是“人和物的载运和输送”。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国内外许多企业的生产实践表明 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运输是物流作业中最直观的要素之一。运输是在运动中进行的,具有点多、面广、线长、流动、分散等特点,费用较高,在全部物流费用中所占比重最高,一般综合分析计算社会物流费用,运输费接近50%,因此运输成了降低物流费用的最具潜力的领域。而运输成本的降低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在运输过程中采用适宜的运输工具,以达到在确保运输质量的同时,利用最少的运输环节,将货物从始发地运至目的地的目标。那么建立综合运输体系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是很有必要的。且政府对物流行业的支持对其发展实十分有利的。

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以及我们日常生活必需品等等都要依靠运输来解决,运输是人类社会一种不可缺少的需求。

2.各种运输方式概述

2.1 基本的运输方式

最基本的运输方式有五种,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以及管道运输。

(1)公路运输的经济半径,一般在200km以内,国际上在300km以内。①适合短距离运输,但运输车辆的车型结构不合理,造成了公路运输的运输能力小、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

⑵ 铁路运输铁路运输经济里程一般在300——500km以上,在干线运输中起主力作用。其初期建设投资高,营运缺乏弹性,货损较高。

⑶按照国际惯例,500km以上的货物运输应采用水路运输,他是利用船舶和其他浮云工具,在海洋、江河、湖泊、水库及人工水道上运送旅客和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是最早采用的专业化的运输方式。易受自然条件影响(如港口、水位、季节和气候等),可及性差,运送速度慢,在途时间长,会增加货主的流动资金占有量。

⑷ 航空运输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当时主要是进行航空邮件的传递。到1919年,世界乘客量达到3500人。[1]受气候条件限制,可达性差。航空运输只适宜长途旅客运输和体积小、价值高的物资。

⑸管道运输主要利用管道,通过一定的压力差而完成商品运输的一种现代运输方式。现代管道运输始于19世纪中叶,是随石油开发而兴起,并随着石油、天然气等流体燃料需求量的增长而发展的。

2. 2其它运输方式

⑴集装箱货物运输

集装箱被称作20世纪世纪运输发展史上最伟大的“运输革命”,是以集装箱为运输单位进行货物运输的一种现代化的运输方式。适用与水路运输、铁路及多式联运。

集装箱在应用上有诸多的优点,集装箱货物运输有利于提高运输质量,减少货损货差;能帮助节省费用,降低货运成本;提高装卸效率,加速运输工具的周转;简化了货运手续,便利了货物的运输集装箱运输方式把传统的齐全运输串联成为连续的成组运输,可以促进了多式联运的发展。

⑵多式联运

多式联运是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新型运输方式,它是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将不同的运输方式组合在一起,是一种以实现货物整体运输的效益最优化为目标的联运组织形式。

多式联运的快速发展,必然有其可取之处,如手续简单统一,节省人力,物力和有关费用,缩短货物运输时间,减少库存,降低货损,货差事故,②提高运输质量,减少中间环节,加快运送,提高运输管理水平,实现运输合理化。

3.物流活动中运输方式的优势比较

对公路运输而言,国家高速公路网主骨架的建设的加快,给公路运输带来了很多的便利,而且公路运输还可以在灵活、方便的基础上选择多挂车增加运输车辆的运货量。

而在服务里程方面,铁路在所有的运输方式中名列榜首。其中还存在“满载超轴”的优势。

在水路运输成本中存在非常明显的距离经济——“拖带顶推”,带来成本的急剧下降。

3.1.4 航空运输

现代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政治稳定、对外开放和经济繁荣的程度。对航空运输发展问题的研究是民航建设的基础,关系到在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水平,决定着行业内部综合平衡和协调发展。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航空运输处在高速增长阶段。

3.1.5 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是最经济的运输方式,管道运输又被称为文明运输。对一个工业国来说,工业越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越高,耗用能源越大,依靠管道运输的程度就越大。

4.综合效率的研究

五种运输方式各有优缺点,将这几种运输方式结合起来、协调发展,发展多式联运才是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必经之路。以最小的成本投入实现最高经济效益,建立一个高性能的综合运输系统。

以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这五种基本的运输方式各自的优缺点,货物特性、运输量、运输距离、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等为依据,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比较,选择最为合理的运输方式组合。

结合运输活动中的现实情况和环境,选择最合理、高效的运输方式的一种综合运输的方法。

在集装箱业务下发展起来的多式联运,是物流行业发展的方向。这种运输方式的优越性,在国际和国内的货物运输中都得到了体现。建立集装箱货运站,联运网点,必须设备,联运路线,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对多式联运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对社会和国家的经济效益的增加有很大的推动力。

5.结论

现代运输强调物流的系统观念,在拓展港口功能、充分发挥港口集疏运作用的前提下,建立以港口为物流中心的、由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优化组合的多式联运系统。相对高速发展的经济和物流需求而言,我国铁路运力偏紧、沿海水路运力偏紧、港口疏运能力不足,区域交通与物流一体化水平不高。

多式联运不仅仅是将各种运输机能有效地联结起来,而且追求系统的整体效率,在流通过程中追求综合价值链中的利润。我国的多式联运服务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的物流资源整合形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并逐步融入全球一体化当中,多式联运的发展有着可观的前景, 对改善我国运输环境,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意义。

注释:

[1]张敏,黄中鼎.物流运输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267.

[2]黄中鼎.现代物流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20.

[3]范军.中国航空运输发展战略对策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03:103.

篇2

关键词: 交通 城市发展 影响机制

德国人文地理学家f.拉采尔曾指出“交通是城市形成的力”。纵观古今中外城市发展的历史,无数实例都证明了交通对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城市交通之外的大交通,与城市发展更是具有深刻的渊源关系。

一、城市发展中交通的重要作用

透过人类发展史,可以看到交通与城市发展之间有着不解之缘,在城市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处处留下了交通的印记。

1、古代内河航运引导城市布局

在可以查证的有关城市的记载中,城市最早出现于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以及黄河等大河流域,在历史上较有影响的城市也大都分布在河流的沿岸,如底比斯城位于埃及南部尼罗河畔,巴比伦城位于幼发拉底河下游右岸。交通运输能实现互通有无,平均所余物资,交通不同地区特有物资的职能,促进了市场的形成,而市场本身也是城市生活安定性及规律性的产物。水运是古代大规模运输最为有效的方式,这些河流无疑都是最早的交通要道,可见,城市起源于大河河谷地区并非偶然。

不仅如此,城市发展与航运改进具有很强的同步性,从我国城市发展的历史来看,水路运输对城市格局的形成和演化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魏、晋、南北朝以后,长江流域逐步发展成为主要的经济基地,而隋大运河的开凿,把逐渐成为中国经济中心的长江流域与仍作为政治、军事中心的黄河流域以通畅便捷的水运方式联结起来,大运河成为中国主要商品流通通道和经济发展的命脉,在沿河两岸形成了中国第一条南北向城市发展轴线,沿岸的楚州(淮安)、扬州、苏州、杭州在当时并称四大都市。

2、近代铁路交通促进城镇迅速崛起

工业革命后,铁路交通的开始发展,使得大宗货物在陆地上远距离运输成为可能,此时,在铁路交通发达的地理位置迅速发展起来了一批新型的城市,如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兴起就是凭借优越的铁路交通条件而迅速发展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20世纪初,石家庄村的面积还不足0.1平方公里,仅有200户人家,600余口人。由于公路交通十分落后,货物运输严重依靠铁路交通,而由卢汉线运往当时的重镇——正定的物资都要在石家庄下站,再由石家庄运往正定,石家庄也因此成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并进一步诱发了工商业、服务业、金融业的全面兴起。1941年2月,石太、石德、京汉三条铁路在石家庄接轨,使石家庄的交通经济地位进一步提高。1947年石家庄市解放,当时全市人口19万,有大小工厂27家,工业总产值2000万元左右。

3、现代高速公路推进沿线地区城市化

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一条高速公路,特别是大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建成后,就会使两端的大城市沿高速公路逐渐延伸发展,形成以高速公路为轴线的城市群,在各处出口或立交桥附近形成一系列卫星城镇,这些卫星城镇更主要的功能是对中心城市功能的有益补充。如贯穿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的被称为“加拿大的主要街道”的高速公路,其日交通量达35万余辆,高峰期超过40万辆。之前,安大略省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多伦多南部,1962年,该高速公路建成,工业布局逐渐向北延伸,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轴线的工业走廊,集中了全加拿大70%以上的工业,相应地促进了高速公路沿线商业、文化设施的发展和中小城镇的发展。目前,这一地区为全加拿大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4、综合交通带动城市群的发展

法国城市学家戈特曼(jean gottmann)在其论文《megalopolis》(1957)中首次提出城市群的概念,并预言:城市群是城市化高级阶段的产物,若干都市区的空间聚集是城市化成熟地区城市地域体系组织形式演进的趋向,在20世纪和21世纪初将成为人类高级文明的主要标志之一。

长江三角洲被称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其城市空间格局的形成和演变具有明显的交通导向性。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基本形成了沿长江和沿运河的两条城市发展轴;随着1904—1911年沪宁、沪杭铁路,1912—1949年沪杭甬铁路的建成通车,长江三角洲铁路沿线城市带开始形成;改革开放后,公路已成为长江三角洲人员和货物流动的主要通道,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空间格局的主要框架;长江三角洲目前的主要交通方式有汽车、火车、轮船、飞机,是世界上港口和机场密度较高的地区之一;今后,长江三角洲将进入高速公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交通条件的革命性

变化,产业将在长江三角洲内重组,城市空间格局将随之发生重大变动,长江三角洲的产业竞争力和城市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

二、交通对城市发展影响的内在机制

通过对城市发展进一步解析,可以看到,交通是通过改变产业布局、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人口迁移等来影响城市发展的。

1、交通改变产业布局

依据经典的产业布局理论,运输条件是产业区位选择和产业布局调整的重要影响因素,运输条件的改变往往直接导致产业布局的形成与改变。

在交通运输较为落后的阶段,高额的运输成本限制了城市间外部贸易的发展,工业活动在城市间难以形成专业化分工,大多数工厂在其选址时会把城市经济作为首要条件,落后的交通条件将经济的多样化限制在城市范围内。随着交通的发展,区位约束不断减小,长距离的商品运输成为可能,围绕着中心城市的腹地市场开始增长,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开始出现,工业生产可在不同城市间实现专业化分工,这促进了聚集经济效应的充分发挥,推动了城市向外分散型发展,更多城市将会出现。此外,便利的交通还能够促进沿线地区人口的快速流动,加快地区经济的对外联系,从而带动沿线周围的旅游、餐饮、房地产等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推动沿线经济的产业结构升级。

2、交通促进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是其他任何行业都无以企及的,加大交通投资力度,对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机会将产生积极作用,而且交通运输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即交通建设对其他部门的生产和服务需求的影响较大,这也将促进经济的发展。

根据清华大学胡鞍钢教授测算,1985—2006年,中国交通运输投资每增加1%,将会带动gdp增长0.28%,其中,交通运输投资的直接贡献为0.22%,由于其外部性的存在而导致的经济增长为0.06%。也就是说,如果考虑交通运输的正外部性,交通运输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年均13.8%。总体而言,1985—2006年交通运输投资带动gdp每年增加248亿元,其中196亿元来自投资的直接贡献,另外52亿元为交通运输的正外部效益。同时,交通基础设施对我国的就业率也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能够有效地促进就业。

3、交通影响人口迁移方向

尽管人口的集聚看起来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但在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人口集中程度却随着交通的改善而变化。由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尤其是公路水路交通的发展,使得客运和货运成本、距离等都有所下降。另外,交通又提供、创造了较多的就业机会,迁移的“拉力”不断增强,迁移通道的阻力随之减小,这使更多的农村人口愿意迁往城市。

随着集聚程度的不断提高,尤其是进入城镇化的中后时期,城市中心地带生存空间日益狭小、交通条件日益拥挤以及地价日益上涨,而高速公路等高技术交通和现代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以及家庭轿车开始普及,距离已不再是居民进入城市的障碍。因此,人口在向城市集聚的同时,也会使得大批富人外迁,并最终导致了郊区化的形成。

三、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建议

从城市发展的历史和经验来看,交通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它决定着生产要素的流动、城镇体系的发展,甚至是城镇的兴衰。交通线路走向决定着产业和城市的空间分布及发展方向,交通线路的空间组合状况决定着产业和城市的空间组织结构,主要交通方式的效率决定着产业和城市空间布局的灵活性与高效性。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建设的加速阶段,人在空间运动上向城市超强集聚,物也呈现向城市强集聚和弱扩散的现象,经济与城市化取得了快速发展,同时也显现出一系列的问题,如城市交通拥堵、房价高涨等,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由于这一阶段也是交通发展的成长期,因此可以考虑借助交通运输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力,引导城市健康发展。

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中,交通和城市分归不同部门,不同运输方式的管理和规划也分属不同的部门,这就使得城市与交通发展不同步,而且本应为弱替代性的不同运输方式,表现出来更强的竞争性,使有限的资金又有一部分用于了重复建设。为加强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协调,要求政府部门或者委托中介组织对交通项目的决策进行监督和协调,以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思想为指导,统筹考虑城市与交通的协调发展,不同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埃德温·s·米尔斯:区域和城市经济学手册(第2卷)——城市经济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 刘易斯·芒福德著,宋俊岭、倪文彦译: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 胡鞍钢、刘生龙:交通运输、经济增长及溢出效应[j].中国工业经济,2009(5).

[4] 王先进、

刘芳:基于重力模型的交通对人口迁移影响分析[j].综合运输,2006(1).

篇3

[关键词] 长江黄金水道 长江流域经济 人均GDP 翻两番 小康社会

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要实现这样的小康,就必须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仅次于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尼罗河,自古就是我国东中西部交通的大动脉,也是连接东中西部经济联动发展的“黄金纽带”。沿长江经济带覆盖了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重庆、四川等七省二市,是我国最重要的高密度经济走廊。2007年,这片仅占国土总面积15.4%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却占到了全国的46%。充分利用这样一条黄金水道,对于顺利实现我国到2020年比2000年“人均”GDP “翻两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长江黄金水道的优越条件

1.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临水而居是人类的天性,沿江沿河总是社会文明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长江流域工农业经济基础和科学技术基础均比较雄厚,并兼有沿海和内地两方面的经济特征,在全国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近代经济发展中,长江流域是我国工业的发祥地。后至70年代末,我国区域开发以大规模向内陆地区推进为特征,内陆地区经济建设取得很大成就,长江流域沿海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居先地位。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区域之一。长江水道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穿越三大经济区,成为加速东部、促进中部、带动西部经济发展的纽带。长江水道建设的加强,为实现沿江经济发展战略,协调三大经济区的发展,繁荣全国经济提供了优越条件。

2.长江流域隐藏有丰富的水力资源。由于长江落差达5400米,因而水力资源潜力很大。在土地、环保的压力下,‘十一五’期间该是交通规划考虑航运的时候了。航运对环境的污染最小,黄金水道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交通。由于另一条大河黄河季节性的枯竭,长江承担起更多联动东中西部的水运重任。长江黄金水道和沿江地区交通体系已经成为我国很重要的一个交通大体系。

3.三峡工程是长江航运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今天,过往三峡的船舶将不再翻坝,一坝之隔的川江水域不再为险滩、急流、礁石困扰,川江从此告别航运难,长江的黄金水道美称也因三峡蓄水名副其实!三峡大坝初现高峡平湖的壮景,这意味着长江最险的航道结束了“险、急、浅、弯”的历史。三峡蓄水已经为支流航运、干支直达做好了准备。长江航道网已成雏形,将直接促进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三峡工程“防洪、发电、通航”的三大蓝图正逐步变成现实。

4.长江旅游面临新的机会。在三峡坝址水域断航期间,长江三峡也从不曾“断游”。三峡坝区的凤凰山、坛子岭游人络绎不绝。尽管135米水位以下的一些景点已永沉江底,但与此同时,一些平湖新景傍水而生,一些三峡新秀“浮出水面”。库区沿江各区县正着手打造蓄水成库后峡江旅游的新亮点。巫山县又探出了一个全长30多公里的“小小小三峡”,峡中溪流湍险,沿岸风景秀丽。“三峡明珠”石宝寨也成为了“水上蓬莱”。顺江而下,沿岸有气象万千的庐山、景色秀丽的黄山等名胜古迹,是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游览长江的中外游客将成倍增加,旅游事业也必将越来越兴旺。

二、影响长江黄金水道诸因素

长江作为我国的黄金水道,虽然年均完成货物周转量为全国内河周转量的80%以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其自身资源远未利用,长江水运的发展水平还相当低。无法同密西西比河、莱茵河等国外河流相比拟。其实,长江的自然条件,那不是莱茵河能比得了的。长江全长6300多公里,莱茵河全长只有1320公里;长江年均流量9600亿立方米,而莱茵河只有790亿立方米;长江包括支流的通航总里程约57500公里,莱茵河包括支流的通航总里程约1600公里;长江河口的航道水深10米,莱茵河河口的的航道水深只有3至3.3米深;长江河口地区可通行五万吨海轮,三峡航道可通航万吨船队,莱茵河上行驶的只是1500到3000吨轮船;长江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莱茵河流域面积只有22.4万平方公里。长江的水量是莱茵河的6倍,但运输量却仅为莱茵河的六分之一。因此,相当于14条铁路的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当前,影响长江黄金水道的因素主要有:

1.长江是近年来世界上受破坏最严重的河流。2006年春,三峡工程清水下泄造成长江沿岸河堤溃塌,长江航道走势发生变化。夏季以来长江上游来水不足,多处航段出现历史最低水位,造成船舶通行困难,尽管管理部门规定船舶要减载运行,但还是出现船舶搁浅事故,有的航段被迫停航。从长江向中国北方大规模调水的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以及西线调水工程即将实施。三条调水线路,少则每年要从长江抽水四百亿立方米,多则八百亿立方米(相当莱茵河的流量)。另外还有从长江向云南、贵州等地的调水计划。这些对长江航运事业来说是雪上加霜。

2.条块分割,管理交差,政出多门,严重阻碍了航运生产力的发展。长航体制改革后,长江航务管理局主要代交通部对长江全线行使管理职能。这与沿江各省市地方交通部门对水运的管理在不少方面互相重叠,不可避免的出现管理多头、政出多门的现象,严重影响到航运企业的生产经营。长江表面上看来形成了“千帆竞发”的景象,但也隐藏了许多危机。

3.跨江大桥不断增加,对长江航运构成重大威胁。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到1995年长江干流上有8座大桥。截至目前,长江宜宾至上海段已建成通车的桥梁有39座,在建的11座,近期拟开工建设17座。到2020年,长江上还将建桥(包括隧道)70座,未来10年内,长江大桥将突破100座,2020年将达到124座。2800公里的长江干流上,平均不到30公里就会有一座跨江大桥。然而一些桥梁由于没有进行科学的论证分析,没有严格按照通航标准设计建造,导致建成的桥梁净空高度、通航桥孔宽度、选址等都存在阻碍航运的问题,最终落下“铁锁锁江”的后遗症。

4.航道仍处于“天然状态”。长期以来,国家对于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投入明显不足。有数据显示,从1949年到2000年的50年间,我国对长江航运的总投入仅为90亿元,其中用于航道疏浚投入的只有26亿元。很多碍航的礁石、浅滩、险段、沉船都未得到治理。以沉船为例,仅武汉至长江口一段,就有历史沉船307艘,至今未得到完全打捞。解放后新的沉船也很多,每年都有上百艘。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沉船被及时打捞的只是极少数,除非沉船自身价值大于打捞费用。此外,还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水雷、炸弹,虽然解放初期几经清扫,但仍有隐患,行船触碰沉船的事时有发生。所以,长江航道之现状,已严重制约着长江航运与流域经济的发展。

三、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的构想

1.建立研究长江总体开发、开放的专门机构。第一,这种机构要有完整的统计资料和准确及时的信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考虑长江开发、开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防止地区、部门重复建设、浪费资源,形成统一的开发、开放战略,包括长江流域产业发展、项目配置的统一规划、长江流域区域关系、区间协作的统一规划、长江资源利用、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规划,逐步完善长江航运国家、集体、私营一起办,干支、江海能直达,中央、地方、企业都投资,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种经济成分的运输结构体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第二,对长江航运实行统一管理。长江贯穿我国东西、支流辐射南北,维系“半壁江山”。因此,对长江航运必须实行统一管理。第三,加大对长江的保护。水路运输,在工业发达国家中被誉为“绿色运输”,因为它占用土地少,噪音小,单位能耗低,废气排放量低,和环境相容性好。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加工厂,“两头在外”,从国外进口大量原材料和能源,然后再把产品销往国外。“世界加工厂”的大部分布置在长江沿线的地区,长江水运最主要的任务是承担原材料、煤炭和原油的运输。因此,应站在宏观的角度,既治标,更要治本,千万不要再做傻事、错事。长江应该受到特别重视和保护。

2.严格限制在长江上建桥。长江作为我国的“黄金水道”,只有一条,因此,在长江上建桥,必须慎之又慎。“长江建桥热”如何引导?笔者认为应尽可能建设江底隧道。国家应该采取措施,原则上在长江干线武汉以上江段,桥距控制在80公里以上,武汉以下江段桥距控制在100公里以上,安庆以下除去已规划的大桥外,不宜再新建大桥。

3.让长江流域成为新型经济增长带。从1984年第一批长江流域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起的20多年的时间里,流域内闵行、虹桥、漕河泾、宁波、南通、昆山、杭州、萧山、武汉、芜湖、合肥、成都、南京、长沙、南昌、重庆、昆明、贵阳等18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苏州工业园区、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和宁波大榭开发区经过不断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长江流域内开发区以外资密集、内外结合、带动力强的特性,在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窗口、示范、辐射作用,成为我国推进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要力争流域内开发区GDP、工业增加值、税收收入、出口、引资额等指标在未来10年翻两番。同时,单位面积土地投资强度、单位面积土地产出和效益,基础设施投入产出比、区内外企业配套率、技术转移和吸收率等指标,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实现区域经济内涵型可持续增长。发展长江流域经济,不仅对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加强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区的横向联系,实现资源、技术、经济优势互补,促进生产力布局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4.让长江“黄金水道”名副其实。长江航运是长江运输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流域经济合作的重要纽带。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水运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与铁路、公路相比,水运成本最低,运输能力却最大。长江流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迫切需要尽快形成以长江为主轴,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相互衔接顺畅的长江运输大通道,尽快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以更好地拉动沿江经济发展。充分挖掘长江航运潜力,进一步发挥长江航运作用,综合整治势在必行。让长江真正成为一条安全、畅通、便捷、高效的现代化航道。

随着“长江巨龙”龙头浦东的开发和龙尾三峡工程的竣工,为长江流域经济的腾飞带来了新的契机。开发长江、建设长江、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的战略出发点在哪里,笔者认为,应以强化社会化大生产的大交通观念为出发点,确保长江水道畅通无阻,为运量大、运距长、运价廉的大宗货物创造集疏运条件,让长江“黄金水道”为实现我国到2020年比2000年人均GDP “翻两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骆温平:中国水运物流研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李二和:中国水运史[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第二次全国航道普查资料汇编[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4]青岛远洋船员学院、中远巴拿马公司编译.巴拿马运河操作规则与过河须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