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路运输优缺点范文
时间:2023-12-21 17:39: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路运输优缺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货运;五种运输方式;信息化
一、我国的货运发展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提高,我国货物运输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货物运输无论从基础设施到服务,都有了大幅度改善,与此同时,从事货物运输的经营者也越来越多,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运的货运量都在稳步增加。
从总货物的周转量来看近几年的发展状况,图2-1可以看出,从1990年到2010年中,我国货物周转量基本上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截止2003年以前,增长相对缓慢,年增长量约为2000亿t*km,1998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2004年到2007年,总货物周转量增长较快,说明了我国为满足经济条件的需要,在这一时期货物运输发展较快。2008年总货物周转量同2007年相比增长相对缓慢。从这一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货物周转量在不断增加。
图2-1 货物周转量变化
二、货物运输在五种运输方式中的优缺点
水路运输的优点有运输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节约土地资源等方面,水路运输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有时河流的走向与货流的走向不完全一致,在运输布局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内河航道和某些港口受季节影响较大,难以保证全年通航。另外水运速度慢,海船每小时一班只能行25-27公里,内河中航行的速度还更慢些。
铁路运输虽然运量大,安全性能高,但它受轨道的限制,无法实现门到门的服务。我国铁路成为世界上最为繁忙的铁路,铁路的信息化发展更是有待提高。铁路货物运输的服务较差,信息化远远不足,尤其是铁路的垄断地位,直接限制了铁路服务业的发展。目前发展的高铁,也只是刚刚起步阶段,还没有应用于货运。
公路货物运输具有自己独特的优点,比如原始投资少,资金周转快运量较小,机动灵活,适应性强,公路运输车辆可以“无处不到、无时不有”,还可以实现“点到点”直达运输。但我国目前的公路运输还不完善,许多公路都是收费型公路,这就直接导致了公路货物运输成本高,从而导致高速公路货物运输超载严重,不超载就无法赚钱的说法。公路运输的信息化不够完善,车辆结构不合理,技术状况较差等多种问题,并且货物运输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有些货物运输严重超载或司机超速、疲劳驾驶,导致了交通事故频频发生。
航空货运量与周转量近五年来在基数较高的情况下仍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航空货运已经成为我国航空运输发展新的增长点,发展劲头相当可观。单从纵向比较而言,我国航空货运能力确有显著提升,但是通过横向比较,却可以发现我国航空货运能力还是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首先货运航线网络尚待完善,其次是运作模式仍属初级阶段,服务产品单一业务范围狭窄,多是经营单一航空货运或航空企业,最后是航空货运信息资源发展滞后,各个航空公司虽有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但这些系统大都相互不兼容。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实施了西气东输工程以来,管道运输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已经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逐步形成了一些局部网络。然而,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管道运输存在着局部管输瓶颈,从而造成了我国天然气供需紧张,并且管道运输网络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布局,管道由于联络线较少。有些管道运输效率不高,与管道建设配套的天然气调峰设施建设滞后。
三、货物运输发展趋势
从五种运输方式的基础条件及管理程度来讲,多方面都有待于提高。水路运输应更加充分利用天然湖泊河流,这样做到既可以减少成本,又可以提高水路运输的条件。在码头配备方面,应准备更多的现代化装备,加大泊位专用化,从而配合水路货物运输的装卸,大大提高装卸的效率。在港口管理方面,可实行政企分离的方法,使得港口经营实现民营化。铁路运输应当加大高铁的建设力度,同时改善火车站的条件,加强路网的覆盖,对于铁路应急措施应更加规范,从而能更加充分的应对突发事件。铁路的垄断地位应逐步削弱,将权力下放给地方,做好铁路货物运输市场的自由竞争。在信息化管理方面,铁路运输也应当开始加大建设力度,可以效仿国外先进的铁路货运技术,构建铁路物流平台,提高铁路货运的服务水平,放松铁路管制,使其能够实现自由竞争。公路运输仍存在着许多收费公路,我国应该加大高速公路的建设力度,提供更多收费平台,提高收费效率,降低高速路口拥堵的现象,从而降低走高速公路的成本。在货物超载等方面应做到严格的管理,加大惩罚力度,并且提供更多的信息手段来检测车辆是否超载,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以及车辆平均载重量。推进ETC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加快公路运输的信息化建设。航空运输应保证更加完善的管理系统,建立航空货运信息平台,将信息分享给航空货运部门、快递公司等相关部门,同时提供实时信息给生产企业以及销售企业,通过便捷的操作,来提高航空货运的服务水平。
国外管道运输的发展正在向大口径、大流量、多批次方面发展,并且广泛应用管道优化运行软件系统,我国应当适当学习并且向该方向发展,同时更加合理的分配,定期反馈,使其运输更加顺畅。
四、货物运输发展趋势
智能运输将带来货运车联网的大发展,未来将借助于物联网技术,使得货运企业的货物运输信息化与网络化将得到普及,先进的企业会逐步的发展成货、车、路、库全面联网,从而建立智慧运输系统。除此之外,车联网还将会向车辆本身各系统延伸,将车辆控制系统、行驶系统、动力系统也借助车载终端实现联网,从而实现主动安全辅助驾驶、省油模式辅助驾驶、司机驾驶行为分析与改进、运输路径优化等功能,为车队管理带来革命化变革。因此,智能运输系统必将是未来公路运输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何世伟,综合运输体系下快捷货运网络,科学出版社,2010.9.
[2]李刚、徐亚华、王水平等,起步之举 发展之路,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年1月.
篇2
关键词:多式联运;运输方案;选择;研究
一、多式联运的概念及现状
多式联运主要指的是通过多式联运经营人的承运,借助于媒介集装箱运输方式,使用两种或是两种以上的运输形式等进行连贯运输,运输的特点为“一次托运,包干计费,一票到底,全程负责”。其优势显著,尤其对上门运输服务提供了了高效的途径和手段。
虽然对式联运的优势十分显著,但是其在我国的发展仍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是由于我国当前的多式联运的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而且多式联运本身也没有能够支持其决策的相应系统存在。因此,对于其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鉴于此,本文就多式联运的运输方式的选择依据进行介绍,然后根据选择依据提出了一种模型,并对其建立和计算进行详细介绍,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选择多式联运运输方式的主要依据
要想正确地进行多式联运的具体运输方式的选择,首先需要进行不同运输方式的对比分析。通常来说,可供选择的运输方式主要有四种:铁路、公路、水路以及航空四种运输方式。下表1就其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介绍。其中,单单就其成本进行分析和考虑的话,水路运输的成本最低,可见表2。因而远距离的运输通常会采用水路进行运输,然后即为铁路运输形式。但由于公路运输所具有的独特的便利、直达以及所具有的运输网络等优势,因而进行国内的运输是多数所采用的还是公路进行运输。因此通过对运输方式进行综合考虑和衡量,得出各种运输方式其所有特征的综合评分,其分值越低越好,见下表3。通常来说,除非进行大宗货物出进口必须选择水路进行运输之外,其他尽量采用公路进行运输,若距离过远在考虑铁路运输,而航空运输主要针对那些体积小的、价值昂贵以及不易保存的货物的运输。
表1几种主要运输方式的比较
表2各种运输方式其成本的比较
表3几种运输方式其特征的综合评分
由上可得进行多式联运其运输方式的选择应以以下几个原则作为选择依据:
①安全性原则:即确保货物运输工程中的完好以及运输设备及工具等的安全;
②及时迅速的原则:即确保货物能够及时迅速的运送到目的地;
③准确性原则:即确保货物能够准确地达到目的地的同时,还应进行各种运输单证的办理,运杂费的正确计收以及支付等,防止出现记错和收错等的现象出现;
④经济节约性原则:即尽量节省运输所消耗的杂运费及管理费用;
⑤方便性原则:运输过程中尽量实现手续的简化以及工作层次的减少,但是仍需确保服务的质量。
三、基于最小运输成本的多式联运模型的建立以及求解
1 模型的建立
首先,假设多式联运相关负责人员所需运输的货物因各种各样的原因需要经过多个城市,其中,每个节点城市之间都包含着不同的运输方式,且都可以转换运输方式,而两个相邻的城市间其所拥有的运输方式所需的运输在时间、运输的费用及其能力等方面都各不相同,而且,一旦中途运输过程中发生运输方式的改变时,还需要消耗中转的时间及其一定的费用。而其承运人则需要通过各个节点城市的不同运输方式中进行优化选择以实现最小运输成本的实现以及整个多式联运过程的顺利完成。
为简化该研究的问题对其进行如下的约定:
①各种运输其单价同运输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而且应当注意的是其运输的单价是一个固定的值,同时忽略非满载所提高的那一部分单价;②相同的节点城市中,货物至多可进行一次转载过程;③相邻的两个节点城市之间至多有一种运输方式可供使用;④货物到达目的地所需的时间以及运输过程的中转能力都存在着上限。
以下为所建模型中不同变量的意义:
――城市i到邻近节点城市i+1时使用的运输方式k所需运输的单价;
――采用的运输方式k将货物由节点城市i运输到i+1时所用的运输时间;
――于城市i时,其运输的方式从k转变为l所需的中转时间;
――于城市i时,其运输的方式从k转变为l时所需的中转费用;
――由节点城市i到邻近城市i+1,k运输方式其所拥有载重量的能力;
∈{0,1}指的是将货物由节点城市i运输至城市i+1时,如果采用的是第k种运输方式时,其值为1,反之则为0;
∈{0,1}指的是节点城市i中,若运输方式从k变为l时,其值为1,运输方式不变则其值取0;
T――要求的交货期限;
I――经过的所有节点城市总的集合;
K――全部运输方式总的集合,且铁路、公路、航空以及水路运输时,令k值分别取1、2、3和4;
Q――所运输地货物其总的运输量。
进行模型的建立,得到如下公式:
(1)
(2)
(3)
(4)
(5)
通过此模型目标函数可获得联运全过程其运输及换装费用的最小值。而式(2)、(3)、(4)、(5)都是约束条件。
式中: ――一定量货物从起点运至终点所需的运输费用的总和;
――所有中转费用的总和。
式(2)――代表相邻两个城市之间至多为一种运输方式;
式(3)――代表同一城市至多可转运一次;
式(4)――代表运输的货物量应低于此时间段内某种特定运输方式其具有的运输能力;
式(5)――代表运输及中转时间的总和应小于或等于限定总时间。
2 模型的求解
由于此模型进行其目标函数的计算时,其过程相当复杂。因此根据分析应使用遗传算法以实现高效求解。此算法是根据生物遗传过程所形成的优化概率的搜索算法。其中,方程解可看作染色体,各染色体代表一个体,一定量个体组成群体。群体进化时,根据选择、交叉以及变异进行遗传操作,得到更大适应度的群体。经若干代地遗传操作之后,经不断进化,取得问题的最终的最优解。此法基本的步骤为:
(1)通过对模型其特点进行分析,使得个体基因型以及遗传算法其搜索的空间得以确定;
(2)将量化评价个体适应度的方法进行明确,取得从目标函数值转换为个体适应度的规则。
(3)对遗传算子进行设计,进行选择、交叉及变异运算等的遗传算子其操作方法的确定。
(4)对遗传算法相关的运行参数进行确定,得到群体规模、交叉概率、变异概率等的参数的值。
参考文献:
[1] 荣朝和,魏际刚,胡斌. 集装箱多式联运与综合物流:形成机理及组织协调[M].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2] 林益恭. WTO与我国多式联运的发展对策研究[J]. 铁道经济研究,2001,(04).
[3] 朱晓宁,边彦东. 关于多式联运通道效益综合评价问题的研究[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9,(04).
篇3
关键词:船舶主推进动力装置;发展趋势;环保
1 概述
船舶主动力装置的作用在于通过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所产生的热能再转化为机械能,经过两次能量转换,用以推动船舶前进,是船舶的“心脏”。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船舶运输已成为经济的一大支柱和海上作业船舶的不可替代性,不同船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随之船舶主动力装置也历经了多个演化和发展阶段。向着大型化、专业化以及高速智能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要求具有能耗低、单机功率大、寿命长和可靠性好,同时具有较高的推进效率的特点。因此,出现了多种类型的主动力装置以满足不同用途船舶的发展需要。目前常见的主动力装置有柴油机动力装置、燃气动力装置、联合动力装置和核动力装置。
2 常见主动力装置类型及特点
蒸汽动力装置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常见的主动力装置有柴油机动力装置、燃气动力装置、电力推进装置、联合动力装置、核动力装置。
柴油机动力装置具有良好的启动性、较高的经济性、技术成熟和检修期间隔长等优点;燃气动力装置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质量外形小、产生振动、噪声和污染物低等;电力推进装置的特点在于济性高,操纵性强、可靠性高并且环保;联合动力装置的优点在于重量尺寸小、操纵方便、备车迅速、具有多机并车的可靠性;核动力装置的优点在于具有极大的能量储备,不需要消耗空气,就能获得热能。
柴油机动力装置尺寸和重量较大,柴油机工作中的噪声、振动较大,低速航行不稳定;燃气机动力装置没有反转性,必须设专门的倒车设备,由于空气流量大,进排气管道尺寸大,舱内布置困难,可靠性较差;电力推进装置制造工艺复杂,新能源还有待开发;联合动力装置两种动力装置共同使用一个主减速器,结构复杂,必须配备适用不同机种的燃料及相应的管路;核动力装置重量尺寸大,操纵管理检查系统比较复杂,造价昂贵。
从常见的主动力装置类型优缺点来看柴油机还是最适合当下的发展需要,而电力推进装置更倾向于未来的船舶发展需要。
3 船舶主推进动力装置的发展趋势
3.1 船舶柴油机动力发装置的发展趋势
柴油机动力装置具有输出功率大、技术成熟度高等诸多优点,因此在未来同样拥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首先,柴油机具有很大的体积,占具了船舱内部大量空间。减轻单机重量一直是船舶柴油机的发展方向。
其次,柴油机将会朝向低排放、低污染的具体方向发展,柴油机必然会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升燃油效率。还要安装废气处理的设备,以降低废气对环境污染的问题。
此外,柴油机动力装置还将会拥有更强的智能化,能够对柴油机动力装置进行最为稳定的调控,提升柴油机做功质量和效率,还能够保持船舶运行的稳定性,不断提升柴油机动力装置的综合经济效益。
3.2 燃气动力装置的发展趋势
燃气轮机一直以热效率低、油耗高、还要使用高质高价的蒸馏油为诟病,导致其推广使用受到了严重的阻碍。随着国外厂商对航空用燃气轮机进行船用化改型成功后,高速船需求量增加,发动机排放量越来越严格,燃气轮机船舶也越来越受欢迎。
增大功率、提高效率、克服了油耗高的缺陷,是高速船的理想选择,在高速船中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但是提高燃气动力装置效率技术还需要科学的摸索前进。
3.3 电力推进装置的发展趋势
常规电力推进装置基于其重量轻、尺寸小、布置安装灵活、适用性强、可靠性高、环保等特点,在未来将会受到极大的推广使用,来代替污染较为严重、性能低下的船舶动力装置。
此外,电力推进装置还会继续在目前IPS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化进一步降低损耗和提高系统效率,实现节能减排。另一个大趋势是开发新能源,在石油危机之前,真正实现“全电船”。
吊舱式电力推进装置是目前关注度最高的电力推进装置,它是一种全方位转动的动力装置。具有推进效率高,重量轻、噪音低的特点,目前,在豪华游轮、军事舰艇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且逐步在工程船、天然气运输船等船舶上应用。
3.4 联合动力装置的发展趋势
联合动力装置的设计和研发,试图通过集成其他动力装置的优点来提升船舶整体的性能。但是,联合动力装置也面临着很多的技术难题和发展任务。首先,联合动力装置必须提高系统各部件性能,使联合动力装置的性能得到改善。此外联合动力装置也要对自身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修的改善,使寿命、机动性等多方面提高。同时,联合动力装置必须还要对新能源进一步的探索,为保障联合动力装置有源源不断的能源。
3.5 核动力装置的发展趋势
虽然说发展船舶核动力装置有极其多的优点,但是核动力装置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环境污染问题,因为人们担心放射性物质污染航道、港口和城市环境,因此大多数港口拒绝核动力装置船进入港口。目前对核燃料使用后的核废料也还缺乏妥善处理办法。所以,核动力装置还没有被商用船舶所采用。有的一些已经建成的核动力船舶,在试航一段时间后,出于法律和民意方面的原因都已改装为常规动力装置船。核动力装置作为船舶主动力装置的优点有目共睹。为了充分利用核动力,扬长避短,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改进核动力技术,推动船舶核动力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船舶动力装置技术在竞争中不断进步,动力装置类型显著增多,从柴油机动力装置到联合动力装置,其各自都具备一定的优点,在不同用途的船舶都有自己的领域。但是,柴油机作为船舶主机的地位和现阶段远洋运输的不可替代性,未来10年柴油机动力装置依然是市场的主导,不可能有根本性变化,不过接近顶峰的柴油机动力装置很难再有大的变化。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未来船舶动力装置动力装置的智能化水平也将不断地提升,将向着更清洁、更环保和高效的方向发展,以满足不同类型船舶的实际需求,为水路运输和海洋军事活动提供更为可靠的技术支持。随着石油能源危机的逼近,电力推进装置必然受到人们欢迎。
参考文献
[1]徐汇涛.船舶动力装置发展研究[J].机电技术,2015(02):23-25.
[2]李强.基于船舶动力装置发展的新趋势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07):101-102.
篇4
根据内容结构特点以及课标要求,为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究学习,课文设计了以下课堂探究活动。
活动一:了解交通运输的概念和特点
交通运输业的概念和特点,教材正文进行了介绍,但由于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教材设置了两个活动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交通运输的概念和特点。
活动任务1: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说明什么道理?
【活动目标】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并讨论,让学生理解开发自然资源和发展经济等都需先发展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业具有先行发展的特征,训练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活动任务2:你了解现代化大都市内部的交通工具吗?请将图片与相关文字内容相联系。
在活动任务2基础上,教师还可补充以下两个活动任务:①从运输业对象划分,交通运输业分成哪两种类型?②交通运输业概念中,“特定路线”指什么?有哪些“特定路线”?
【活动目标】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交通工具,促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交通工具,理解交通运输业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活动二:明确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这部分内容没有直接对应课标要求,但此内容有助于学生了解交通运输业及其作用以及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正文介绍我国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线路里程大幅度增长,我国交通运输业布局的变化及取得的巨大成就,再通过活动进一步说明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取得成就巨大。
活动任务1:以家乡为例,说说交通条件的改善及由此带来的便利。
【活动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交通条件以及因交通条件改善所带来的便利;让学生意识到交通与生活密切相关,体现出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地理。
活动任务2:读图4-31中国公路通车里程的增长、图4-32中国铁路营运里程的增长、图4-33中国民用航空航线里程的增长,完成下列任务:①在中国公路通车里程、铁路运营里程和民用航空航线里程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哪一个?②据图说明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情况。
【活动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归纳得出“我国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线路里程大幅度增长并发展迅速”这一结论,学生由此体会我国交通运输的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和归纳的能力以及民族自豪感。
活动三:掌握我国铁路分布的格局
“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这部分内容对应的课程标准是“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其标准可细化为:了解我国铁路干线分成南北向干线和东西向干线两大类,在地图上说出我国主要的南北向干线和东西向干线,运用地图说出主要干线相互衔接和交汇所形成的铁路枢纽,在地图上归纳出我国铁路干线分布密度的东西差异等。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能在地图上找出主要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而且能够根据地图信息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培养学生描述和归纳信息的能力。“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是本节教材的一个重点内容,教材通过正文归纳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再配以活动对知识进行巩固。
活动任务1:读图4-34中国铁路线干线分布图,填出表1 中铁路干线交会的铁路枢纽名称。
为更好达成学习目标,学生完成该活动前,教师让学生在空白纸上分别将中国的铁路干线按南北向和东西向分别描绘出来,然后将铁路的起止点、铁路干线相互衔接和交会的地方,即铁路枢纽加以标注。
【活动目标】熟悉和掌握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和主要的铁路枢纽以及铁路线的布局,也是将“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这一课程标准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归纳能力。
活动任务2:乘火车需要查看时刻表。读北京-广州客运简明时刻表,完成下列任务:①从北京到广州的T13次、K598/K599次列车,途中各需要多少时间?②如果乘火车从广州到郑州,希望早上到达,应乘哪一次列车?
学生阅读列车时刻表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列车时刻表,包括出发站,终点站,到达站的时间及各站停留时间等内容。教师还可以拓展延伸,让学生理解列车时刻表中的列车车次前的字母所代表的含义,更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使用列车时刻表。
【活动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学会查看列车时刻表,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体现“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课程理念。
活动四:理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
“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这部分内容对应的课程标准是“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这一课程标准内容可细化为:了解我国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的种类、学会比较各个交通运输方式的一般特点、了解我国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分布)特点、初步学会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或路线)。掌握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也是本节教材的一个重点内容。教材设置了活动进行巩固和延伸。
活动任务1:说说乘坐过的交通工具及乘坐感受。
【活动目标】引导学生从自身体验入手,描述乘坐的交通工具及乘坐感受,引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为讲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做准备。在引导学生活动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让学生区别交通工具和交通方式。
活动任务2:中国高速铁路迅猛发展,“高速铁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收集相关资料并说出你的看法。
实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展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在课前可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课堂中展一个小型辩论赛以体现这一理念。
【活动目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了解高速铁路的修建状况,知道修建高速铁路有利有弊,但可做到“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通过辩论赛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和辩证思维的能力。
活动任务3:内河航运利用现有河道,基本不占用耕地;平均运输成本只有铁路的1/2、公路的1/8,单位能耗仅为铁路的1/4、公路的1/9,讨论加快内河航运发展,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有哪些好处?
【活动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水路运输的分布及发展状况之后,利用此活动题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交通运输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观念,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活动任务4:根据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尝试将以下运输任务与适宜交通运输方式用直线连接并说明理由。
此活动任务的安排是为巩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这一重要知识。完成此活动时可引导学生根据前面所学内容,完成表2。
【活动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每一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交通运输方式。落实“比较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逐步学会恰当选择交通运输方式”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