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教学的差异范文

时间:2023-12-21 17:39: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西方教学的差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西方教学的差异

篇1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274-01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发展。语言甚至能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特点,历史,风俗,习惯等。文化的传播亦靠语言这个重要工具,所以要想学习一个民族的语言,应该先从文化入手。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虽能够对英语有一定的语言基础,但还不免因为对英美文化了解的不够全面而导致语用错误。当学生对英美文化不了解时,他们就会从自己民族的角度考虑问题,先入为主地用汉语思维和语言习惯去表达英语,导致表达出来的完全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即中国式英语。这种现象给我们以启示:要想使学生真正掌握英语,表达流畅地道,不光要单纯地传授语言点,语法,表达法,还要讲解他们的由来,西方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和中国文化的差异。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运用英语,才能培养出具有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使其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

一、中西方文化中问候语的差异

中国人见面的时候通常会问对方“吃了没有”,“干什么去”,中国人认为这是一种亲切,自然的沟通开始。但在西方这样的问题会使对方感到摸不着头脑,很奇怪你为什么会这样问,使对方产生误解,认为你干涉了他的个人隐私和自由,使对方无法接受。西方人见面的问候语通常会是关于天气或旅游等问题。比如在大学英语口语考试中经常听到外教问学生最喜欢去哪里旅游,喜欢那里的什么等问题。那是因为西方人觉得这个话题比较轻松,随意,但中国人可能认为这个没必要去谈论。

二、中西方文化中称呼语的差异

中国表示称呼的词很多,关系的表达也很复杂。比如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女儿,儿子,姑,姨,舅,大爷,姑父,叔叔,舅妈,大娘等等表示辈分的词,把对方的性别,关系表达的很详细。而英语中通常只用一个词就可以表示多个称呼:例如用grandpa表示爷爷,姥爷;grandma表示奶奶或姥姥;用aunt表示姑,姨,舅妈等;用cousin表示堂兄,堂弟,堂姐,堂妹;用father-in-law表示公公或岳父;用mother-in-law表示婆婆或岳母。在汉语中我们可以在姓氏后面加“老师,经理,主任,校长,院长,工程师”等词作称呼,表明身份。但英语中不可以把这样表示身份,职业的词直接和姓氏连用,你不能说“teacher Wang”,“manager Zhang”等等。

三、中西方文化中话题的差异

中国人喜欢谈论对方的年龄,收入,是否结婚等话题,认为这是关心的一种表现。然而英美国家却不喜欢这样的话题,觉得这是在窥探其个人隐私。所以在英语中对陌生女子的称呼可以用Ms,而不能在不知道对方是否结婚的情况下冒昧的用Miss或Mrs,也不要随便问人的工资是多少。再比如我们中国人在彼此很熟悉的情况下会比较关注对方的胖瘦,认为这样也是一种关心。但英美国家的人对这样的话题会感到你很不礼貌,使其尴尬,无法回答。所以在与外国人交流时,请不要谈论涉及对方年龄,婚姻,工资,信仰等方面的话题,以避免造成误解和尴尬。

四、中西方文化中礼仪的差异

你很少听到在中国的家庭中家人会为表示感谢而对对方说“谢谢”,这样会让人感到关系疏远,不那么习惯自然。而英美人却无论什么场合,人物关系都可以使用“Thank you”,这是被他们所接受的一种礼节。在收到别人送的礼物时,西方人会当面拆开并表示谢意,表达自己很喜欢这个礼物。但中国人会认为当面拆开很不礼貌和难为情。在听到他人对你的赞美之词后,中国人会很谦虚地说“过奖了,哪里哪里”,而西方人却大方地接受并回答“Thank you”。

综上所述,中西方文化在很多方面都有细微或明显的差异。如果学生对这些文化差异没有一定的了解,必然会犯语用错误,交际起来不那么顺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把中西方文化差异渗透到大学英语教学当中去。

五、在教学中引入文化信息和文化内涵

在原来的外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词汇,语法和句子的讲解,只讲解它们的自身含义和用法,并没有将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内涵讲出来。这样导致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必然记忆不深,实际应用起来也很困难。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学量的西方文化,把词汇,句子和文化联系起来渗透给学生,还可以适度地增加关于西方文化的话题。比如在课文中遇到西方节日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西方节日的历史及庆祝方式,把中国的节日和西方的节日进行对比。中国有其特有的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等。西方也有其特有的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复活节等。而且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加强,中国人也越来越喜欢过一些西方的节日如情人节,圣诞节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树立文化意识,了解西方文化背景。

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增加听说练习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内容多,学生练习的内容少,学生由于缺乏练习就容易出现语用错误。若要解决交流的实际问题,教师应该放弃固有的教学模式,多给学生交流练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听,说的过程中体会西方国家语言的特色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对比记忆。同时可以考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电影,幻灯片,图片等使学生能够把教材与英美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交际礼仪等知识结合起来。通过观看和对话练习使学生对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有更浓厚的兴趣去了解,自然能够耳濡目染。

总之,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教学的过程更应该是文化了解的过程。只有充分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注重实际练习,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交流运用能力,准确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福祥,吴汉樱.文化与语言[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94.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9.

篇2

关键词:语言;中西方文化差异;英语教学;电大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最重要的方式,同时也传递着独有的文化内涵。各种复杂因素的共同作用,比如历史条件、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使中西方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过于重视语言方面的知识,而忽视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教育,导致大学生将英语讲成并不符合英语习惯用法的“中式英语”。这种脱离了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的英语很难真正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所以,要想学好英语,教师就必须让大学生了解英语这门语言形成的文化背景,提高大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使语言恰当得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语言中的具体表现

(1)价值观差异。价值观差异使中西方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西方人个性张扬,中国人则谦虚恭谨。受西方人文思想的影响,西方人崇尚个性的自由和解放,注重人生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取得荣誉或者是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时,他们会非常开心地与人分享并期望获得所有人的祝福。他们甚至会兴奋地大喊:“Congratulationstome!Iwonthefirstprize!”同时,他们对他人的优点或成绩也不吝赞美之词:“Oh!Lookyou!Youaresobeautiful!”面对他人的赞美,西方人一般会坦然接受并回之以“Thankyou”就可以了。而中国人受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影响,比较推崇中庸思想,视谦虚谨慎、低调内敛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中国人面对他人的赞美时,往往会回答“没有,没有”“还行”“一般”等谦逊之词。在与西方人交流的时候,这种中国式的谦逊会使西方人产生误解和困惑,给双方的交流造成阻碍。(2)差异。西方国家大多是宗教之国,人们普遍有自己的。尤其是基督教,对西方国家文化影响深远,并由此衍生了很多相关词汇与俗语。比如,在英语中大家经常会听到西方人用“Oh,myGod!”“ThankGod!”等词语来表达惊讶、惊喜、焦急、伤心或者愤怒等心情。甚至西方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如ChristmasDay(圣诞节),ThanksgivingDay(感恩节),就是与宗教相关的节日。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大家要本着的原则,维护自己信仰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信仰。例如,与外国友人一起用餐时,看到他正在虔诚地祷告,这时候你不妨与他一起祷告,只是简单的一句“Amen”就可以无形中拉近你们的距离。在日常交流中,如果不了解宗教方面的知识,最好不要轻易谈论。(3)传统风俗习惯差异。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而独特的文化促使中西方形成了各自特有的风俗习惯。中国有句俗语叫“入乡随俗”,实际上就是对他人文化习俗的认同,这种认同利于打破彼此之间的文化隔阂,达到愉快且有效交流的目的。所以,要学好英语,了解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是十分必要的。中西方国家风俗习惯的差异赋予了语言迥然不同的内涵。首先,对相同语意的表达,中西方的说法各不相同。比如,汉语俗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英语中的表达是“Romewasnotbuiltinaday”。但如果你对外国人说“Three-feeticeisnotformedinaday”,他就会感到莫名其妙。再如,“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英文表述是“Theforemostdogcatchesthehare”。还有大家所熟知的“raincatsanddogs”,是英语中用来形容大雨尤其是风雨交加的天气。因为在北欧神话中很多动物都是有寓意的,狗代表大风,猫代表雨,所以才会有此一说。如果不了解这句俗语背后的文化背景,就很难想象为什么风雨在英文中却成了猫和狗。其次,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文化里引发了不同的联想,代表了不同的寓意。典型的比如“望子成龙”,可以说成“longtoseeone’ssonsucceedinlife”,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直译是“longtoseeone’ssonbecomeadragon”,但是“龙”在中国和西方文化中是有完全不同的寓意的。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幸运、威严,是一种神兽,而在西方文化里,“龙”却会使人联想到邪恶和凶残。所以,在用英语表达语意时,要避免将“dragon”这个词用作褒义。还有人们常用的数字,因为读音的关系,中国人讨厌数字“4”,喜欢“6”和“8”。但在中国具有幸运含义的“666”,到了西方恰恰成了恶魔的代名词。(4)社交礼仪差异。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但中国式礼仪并不一定适用于西方国家的社交场合。比如,中国人日常交际中会时常问及对方的年龄、职业、配偶和收入等问题,以表达对对方的亲近和关心,但是西方国家却对此类问题非常反感,认为这侵犯了他的个人隐私。“Howoldareyou?”“Whereareyougoing?”“Whatisyourmonthlysalary?”这些在中国常见的问题在西方国家反而会使人感到不愉快,感到自己正在被人盘问生活方面的隐私。这时,他们大概会毫不客气地回你一句:“It’snoneofyourbusiness!”所以,礼仪理解的偏差也会影响正常的交流。西方人总是觉得中国人“好为人师”,就是由于双方礼仪上的差异所造成的误解。西方人崇尚独立思维,除非他向你寻求帮助,否则不要对他们“嘘寒问暖”。比如“It’sraining,don’tforgettotakeanumbrella.”“Youshouldseeadoctor.”“Becareful!Theroadisslippery”,这些以中国人角度来看是好心的叮嘱,却会让西方人觉得你在对他的生活指手画脚,横加干涉。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唤醒了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意识。长期以来,中国的英语教学过于专注语言本身而忽略了语言自带的文化内涵。要改变这种现状,实现文化教育与语言教育的巧妙结合,英语教师就必须认识到文化教育对于英语教学的重要性,然后通过不断学习来汲取相关的知识,丰富自己的文化修养。(2)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了让大学生直观感受英美国家的文化氛围,各种多媒体素材都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例如,经典英文原声电影、英文歌曲、英文小视频或是图像素材等,这些多媒体素材的应用会让沉闷的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起来。相对于传统的文字素材,多媒体素材会给大学生营造一种更直观的文化氛围,让大学生更能融入到语言情境当中,同时也激发了大学生了解英美国家文化的热情和兴趣。(3)调动了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文化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庞杂的知识体系,课堂上的教学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教师要鼓励大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比如,大学生可经常阅读一些英美报纸、杂志、文学作品等,借助英语角或是网络聊天等方式与西方人交流,如果时间和金钱还算充裕的话,到西方国家游历一番也是个相当不错的选择。当大学生从中发现乐趣并从教师引导学习发展到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逐渐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时,文化背景知识也就在这样的习惯中一点点累积起来了。

三、中西方文化差异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语言代表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这个国家人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有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都在语言中得以体现,并随着语言的发展不断传承下去。而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用英语这门语言进行交流,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就具备了交际能力。过去的教学方法针对的是应试教育,但长此以往,忽略了语言产生的背景文化和环境而去孤立地看待一门语言,只能让大学生的英语变成哑巴英语。教师只有将文化教育结合到英语教学之中,逐步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从语言了解文化,以文化丰富语言,才能在学习中取得长足的进步,真正掌握这门语言。如今,中国与世界各个国家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中西方文化差异教学对于克服语言交流障碍、消除文化隔阂、增强民族间的交流与合作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巫正洪.英语教学要为跨文化交际奠定基础[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06).

[2]孟蕊芳,马鹏飞.大学公共英语文化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06).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08).

篇3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 差异 教学 交际 能力

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英语课程的任务里有这样的描述: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事业,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见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于英语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展交际能力。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

一、称呼语

人教社JEFC教材Book3Lesson14 The man upstairs中,出现过“I’m sorry to trouble you,comrade.”的道歉语。“comrade”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称呼,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如果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以comrade相称,他们就会感到莫名其妙。

又如学生知道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上课时的问候语往往是“Good morning,teacher!”也就相应地把“李老师”称为Teacher Li。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李老师=Teacher Li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感觉别扭。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Miss,Mrs.等。

二、感谢和答谢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 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现在这种习惯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接受。)

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drink?),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please.” 若不想要,只要说“No,thanks.”就行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和英语国家人的不同风格。

三、赞美及回答

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表现等。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如,A:Your skirt looks nice.B:Thank you.而我们对于别人的赞美往往谦虚地说:“没有,没有。”,“哪里,哪里。”不敢喜形于色,以防被人说骄傲。

四、隐私

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如在JEFC Book1Lesson 16中有这样的对话:“How old are you, Mrs Read?”“Ah,it’s a secret!”为什么Mrs Read不肯说出自己的年龄呢?因为英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的“你去哪儿?”(Where are you going?)和“你在干什么?”(What are you doing?)在英语国家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

五、打招呼

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

六、介绍

人教社JEFC Book 1中“What’s your name?”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解释。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Your name,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们就会觉得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七、节日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 Year’s Day)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 Mid-autumn Day等,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节),April Fool’s Day(愚人节),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和Christmas Day(圣诞节)等。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这在人教社JEFC教材中有充分地体现,如JEFC Book2 Unit3 Mid-autumn Day和Book3 Unit13 Merry Christmas!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当面不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篇4

关键词: 中国课堂文化 西方课堂文化 英语口语教学方法

口语,顾名思义就是要说。而如今却出现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学生能够听懂别人的英语,但无法有效地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据报道,甚至有些大学生因为英语口语能力差而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深入。很多英语作为母语的外籍教师来我国任职。一些外籍教师发现自己很难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互动很难进行,学生只是看着而不愿或很少发表意见,以及提问题,其实这是课堂文化的不同。本文将着重阐述中西方课堂文化的差异及其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影响。

1.课堂文化的定义

课堂文化是指在课堂当中教师和学生所共享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信念,以及行为模式的总和,是教师和学生等多种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风气,同时老师学生的行为,以及最终的教学的效果又都受到既定的课堂文化的影响。

2.中西方课堂文化的差异

2.1中国课堂文化

在国内课堂上,通常发生这样的一幕:教室的正前方,老师手持教案滔滔不绝地讲授书本知识,时而在黑板上板书,时而威严地看着学生以防学生上课讲话或走神。学生安静地坐在教室里,时而专注且敬畏地看着讲台前的老师,时而低头奋笔疾书。他们不主动向老师提出任何问题,或怀疑老师的讲课内容是否有错误。课堂很安静,纪律问题也很少出现。在这种教学形式下,老师是知识的化身,处于中心地位,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之课堂提问和练习。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是知识的传授对象。社会和学校都认为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而尊敬、顺从、配合老师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且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以终结性的考试作为评定依据。

2.2西方课堂文化

在西方课堂上,教学形式较为多样化,有讲授课、讨论课、活动课、实践课和参观课,等等。课堂上,老师偏向于将学生分成多个讨论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并且这种形式被广泛推崇。西方教学中,学生是中心,注重强调师生交流的重要性。西方教师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突出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和独立思考能力。而他们评价一个学生优秀的标准是:“有自己的见解,喜欢独立思考问题,能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且有勇气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观点。”西方学生的成绩取决于出勤率,以及课堂讨论参与度。

从以上阐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课堂文化和西方课堂文化存在很大的区别,而这样的区别在英语口语的教学中更为明显。

3.中国传统英语口语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日趋国际化、全球化及其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外语水平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口语教学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然而由于各方面不可控因素,相较于在英语写作方面的研究,口语方面的研究显得较为薄弱。

在传统英语口语课堂上,至少有一半的时间是用来教词汇、对话,以及这些语句是在什么样的情形下使用。语言学习被看做是包括记忆规则及要素的学科,在这样的情形下,英语口语学习者大多认为口语学习非常枯燥,因为需要不断地记忆大量枯燥而无用的语法及词汇,而在仅有的口语训练中,也只是用刚刚记过的语法及词汇来造句而已。例如,学生通常会被要求大声朗读书上的句子并用新的词语来代替其用法,然后背诵。英语考试始终以笔试为主,听力和口语考试为辅,在最终的中考及高考中,即使有口试,也较为简单,这也使得平时的英语口语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在传统的英语口语课堂上存在“三个中心特点”:老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语法、单词为中心。这三个中心特点表现出了中国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对于老师、书本,以及语法的过度依赖。无形之中将学生放在了对语言学习时只会用记忆和听来学习的被动角色上。而英语口语是作为一项交流工具来使用这一点却被忽略。虽然传统口语教学有种种弊端,却沿用了很久。

4.传统英语口语教学方法延用很久的原因

二十年来,传统的口语教学方法一直很受欢迎。而传统的口语教学方法为什么能持续风靡这么多年,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传统的口语教学方法与中国的传统学习文化是相对应的,那就是把死记硬背当做学习语言的最基本的方法。

第二,传统的口语教学方法强化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形象。因为整个课堂都聚焦在语法和翻译这些环节上,所以还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心理上和学术上对于老师的依赖性。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也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地位。

第三,在传统英语口语教学课堂上学生的被动地位可以避免一种传统文化问题,那就是“丢面子”。例如老师的偶然理解差错或者口语不够熟练造成的在学生面前有失颜面这种事情就都可以避免发生。

5.外籍口语教师遇到的问题

现如今,随着英语的广泛使用,英语口语也逐渐引起了整个社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了口语课,并聘请英语作为母语的外籍教师前来执教。然而外籍教师又遇到了新的问题。

5.1学生很喜欢上外籍教师的口语课,感觉很轻松,喜欢他的小活动。可是在交流时,学生总是很害羞而不愿意说,经常低头保持沉默,或者和同桌的同学讲中文,他们不是很活跃,也不是很积极去探索或发现问题。

5.2学生在读自己准备好的Presentation 的时候都很流利,可是一到用英语互动交流就常常不知如何表达,有的甚至翻笔记,查字典,凑出整句话,互动活动常常难以顺利进行,甚至学生之间讲起了中文。有的小组干脆不交流,坐等结束。

5.3学生基本上不提问题,而且不愿发表自己的观点。

外籍教师在口语课堂上尝试了很多种交流的方法,但收效甚微,课堂上学生不积极,不愿交流自己的想法。

6.学生在外籍口语教师课堂上种种表现的原因

学生虽然已经学过几年的英语,并且非常努力地通过了各项考试,然而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是记新单词,注重语法点和句子结构,并不能够用英语流利地表达自己。另外,他们发现口语书上满是对话和句子,基本上没什么新单词及词组,觉得没什么用,于是就束之高阁。

由于受中国课堂文化的影响,课堂上的学生就像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习惯了以老师为中心,被动接受老师教给他们的知识。因而,在任何教学活动中,学生偏向于将老师视作直接向导。口语这门课却不可以被教,而是需要学生作为中心来习得,而这恰恰又与中国的课堂文化很难相适应,所以虽然外籍口语老师利用自己的方法来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但是受中国课堂文化的长期影响,学生很难习惯外籍教师的方法,往往会因为失去向导而不知所措。

7.新口语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

随着与西方国家不断的交流,课堂文化的不同引起了教育学家的关注,传统的口语教学方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新的口语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已经出现并占据主要的位置。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测试的分数)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并且主动地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此过程中自然地习得目的语和发展语言能力,从而感受成功的心理体验。任务型教学在使用过程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任务活动要使课堂成为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场所。

只有为学生提供发展“创新思维”的平台,才能让学生最终获得和发展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勇于求异,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欣赏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对待和看待学生,给学生发挥个性的机会。课堂教学中的任务活动要尽可能留给学生交流的空间和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尽情发挥。

第二,教师在任务链中起到的是“支架”的作用。

支架(Scaffolding)的本意是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待楼房建好之后脚手架便完成了使命而被拆掉,这里用来形象地比喻教师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即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为学生的深入学习作必要的铺垫,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同时强调教师的指导成分逐渐减少(好比撤去支架),最终使学生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教师在实施任务过程中始终充当设计者、组织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有时还会变成学生的活动伙伴,共同参与活动:在任务活动前给学生简明、清晰、扼要的指示,使学生明白活动如何进行;在任务活动中走进小组中间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使活动能顺利开展;在任务活动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和对活动的结果进行评价,始终起着“辅助”的作用,把学生放在任务活动过程的“主体”位置,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任务型教学的实行过程中,虽然由于方法运用不够成熟可能会出现类似任务难度掌握不够准确,占用的时间无法掌控等问题,但学生的口语水平还是得到很大的提升,自主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相较于传统的口语教学方法,新的口语教学方法有着很明显的优势,如侧重交流,学生可以自由地运用语言,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形式也得到彻底改变,更侧重英语学习的过程,等等。新方法已经在教学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学生的口语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然而,新方法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还需要教育家通过不断探索和研究来完善,从而使得学生的口语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季邵斌.英语口语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系.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2):51-54.

[2]李战子.从会话分析看英语口语课课堂活动.外语界,1996,(2):18-25.

[3]刘引娣.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6):281-283.

[4]梁兴莉,罗凤文.英语口语课教学教授文化的重要性.理论界,2006,(3):155-156.

[5]English test for English majors[J].Foreign Language World,2001,(4):24-28.

篇5

关键词:仿头模;实践教学;性别差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205-02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操作性非常强的专业,要求专业课程不仅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及融会贯通,而且要求非常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的培养和提高[1]。常年的教学经验给许多教师的印象是女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要高于男生,而男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强于女生。研究表明,男女两性不仅存在着生理差异,而且在心理上也有不同。正是由于心理方面的差异,导致他(她)们学习的行为产生差异,从而使他(她)们对待理论或实践操作的学习态度上存在差异。针对男女生在实践操作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差异,我们设计了两种仿头模临床教学模式,并在操作后进行临床技能评分及问卷调查,探讨更加适合口腔仿头模实践教学的方法。

一、方法

1.教学及调查对象。广州医学院2008级全日制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学生32名,其中男生13名,女生19名。所有学生在此调查之前均未有仿头模实践操作经历。

2.课程设计。选取《牙体牙髓病学》仿头模“牙体备洞”实践教学课进行教学课程设计。将全班32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人,其中A组男生6人,女生10人;B组男生7人,女生9人。A组采取传统式教学法:首先由教师讲述I类洞型的概念,洞型制备要求,示教I类洞备洞的方法和步骤;再由学生在仿头模上制备I类洞,教师给予指导。B组采取自学探索法:课前让学生预习I类洞型的概念及制备方法。上课时教师介绍制备窝洞的器械,学生讨论器械的使用方法。学生按照课前预习好的方法在仿头模上进行I类洞的制备,再由教师示教并指正学生操作中的不足,学生进行修改。在II类洞制备中,A,B两组学生交换教学法,即A组采取自学探索法,B组采取传统示教法。之后的Ⅲ、Ⅳ、Ⅴ类洞均继续采用传统示教的教学方法。

3.成绩测评。每次课程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在仿头模上的制备洞型进行评分。

4.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分别从课程入手;积极性;知识掌握程度及适合度方面了解学生对两种用于实践课的教学方法的评价,实践课后由学生填写反馈,共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32份。

5.统计分析。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男女生操作成绩采用t检验进行样本间比较,问卷调查采用两独立样本的Chi-Square Tests方法进行组间比较。

二、结果

1.男生的初期实践操作中动手能力成绩优于女生(男生84.38,女生77.47),经过训练培养后,女生成绩提高明显,男女生毕业时实践操作总评成绩无差异。(男生79.84,女生77.43)(见表1)

*p=0.038

2.采用不同教学方法(仿头模示教或自学探索法)进行实践操作教学对女生操作影响较大,在仿头模上示教后学生操作成绩78.63比自学成绩75.68高,但无显著性差异。而对于男生的影响不大,成绩分别为80.15和79.38。(见表2)

3.男、女生对教学方法的感受不同,采用自学辅导方法后,女生有52.63%的学生认为该方法可以掌握知识更牢固、积极性更高;仅有7.69%的男生有同样的认为,所有的学生均更加认可传统的教学方法。(见表3)

*p=0.009

三、讨论

口腔医学的临床工作是诊断与治疗操作紧密结合的,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而培养合格的口腔医学临床医生不但要求医学生掌握良好的医学理论知识,同时强调培养他们扎实的临床操作技能。口腔医学临床课程的教学如“牙体牙髓病学”的实践课程占总学时的一半以上,实践操作多在仿头模上进行,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模拟临床操作。因而实践操作技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医疗质量。长期以来教师都抱有男生实践操作能力强于女生的观点。这可能是由于男生思维较活跃,主动性强,愿意进行实践操作,敢于冒险尝试;而女生则在思维方式方面表现出过多的保守,心思细腻,操作不够主动造成的影响[2]。本研究调查中发现男生在初期的实践操作成绩优于女生,并有显著差异。但由于女生做事仔细,学习态度认真,在后期的操作成绩均有所提高,同男生成绩无明显差异。因而作为教师应改变原有“操作能力女不如男”的观念,尽力创造多的操作锻炼的机会,提高操作技能水平。一般情况下,男女生都会完成实践内容达到教学目标,但由于男女的思维方式有所不同可能会导致实践教学的效果有所差异。从智力方面看,存在性别差异较小。而特殊智能方面,女生在语言、记忆方面都呈现出比男生更为明显的优势;相反,在数学和空间想象能力中,女生则稍逊于男生。因而我们教师应针对男女生思维差异和行为差异的不同,多寻找不同的方法进行实践教学。在实行传统示教和自学探索法教学中,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传统示教后学生的实践成绩优于自学探索,但无显著性差异,同时几乎所有学生认为传统示教法使学习操作更易入手,更适合自身学习,这与我们传统的教学结果相一致。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师教授的内容就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学生长期处于这种被动接受、被动模仿的状态,学习方法形成了惯性,很难改变。当改变教学方式为自己主动学习,探索性操作时便会出现无从下手,十分不习惯的感觉。但值得注意的是,有52.63%的女生认为自学探索法更能提高实践操作的积极性,使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而仅仅只有7.69%的男生有同感。这可能源于男女的思维方式不同。男生本身对实践操作有较强的兴趣,有冒险探索精神,因而采取何种教学方式对他们的影响不大;而女生较为文静,不爱动手,因而改变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她们操作的积极性,刺激她们更多的加以思考,同时女生记忆方面存在优势,可以结合理论知识更加提高她们的自信心和主动性。综上所述,教师在实践操作教学中,应根据男女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应在实践教学初期给予女生更高的关注,专门设计一些方法提高她们的积极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观察、多留心,及时打消学生消极的实践态度。在实践操作后期,多鼓励学生特别是男生,精益求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加牢固掌握所学的相关知识。教师应时刻关注男女生的差别,调整教学方法,促进实践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消除性别差异,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江千舟,陈智,彭彬,常珍,陈一峰.口腔医学教学中仿真人头模型的作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5,4(2):102-103.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差异

【中图分类号】G543.48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3-0057-01

我校是一所市重点中学,来我校就读高中的学生部分来自城里初中,部分来自乡镇初级中学。根据入校后进行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操作水平现状调查”统计,信息技术属于零起点的约占30%,基础一般的约占40%,基础较好的约占30%,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存在参差不齐的状况,直接给我的教学带来了负面影响。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较大的差距,通过与不同学生进行了解,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学校硬件条件和领导重视程度存在差异

由于近几年才开始在我市普及信息化教育,每个学校的电教化应用水平不同,部分学校存在硬件设备严重不足的状况,就本区来说,有一重点中学只有二个微机室,20个班级共用,部分乡镇中学甚至存在没有微机室的情况,根本不能满足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要求。其次,部分学校领导不重视,有设备也不给学生用,信息技术课改上自习。这种现状自然导致了以后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

二、家庭教育存在差异

有些同学家里有电脑,平时接触电脑的时间和机会多,通过家庭熏陶,耳濡目染,对信息技术教程中的大部分知识已基本掌握,相对于家庭没有电脑在中小学也没有接触过电脑的同学来说是一种明显的差距,比如我班有一位女同学,我叫她重新启动计算机,她居然关掉显示器再打开进行重启。家庭教育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一个班上信息技术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给班级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三、学生的学习态度及个体间存在差异

有些学生学习态度非常主动,有些则非常被动,不同的学习态度对学习内容、教师教学方式以及完成教学任务情况均有较大差异。还有就是学生的个体间包括学习兴趣,动手能力,接受知识的能力方便存在差异,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班级中信息技术水平存在差异。

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对课堂教学有哪些影响呢?从教师角度看,教案编写增加难度,教学内容和方法难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学习的时候也难以把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目标,造成“教”与“学”之间难以平衡。从学生的角度看,基础好的和基础差的学生存在“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现象,基础好的学生可能会失去学习兴趣,或把时间和精力用在电脑游戏或其它与计算机课无关的事情上,基础差的学生由于消化不了,也可能不愿主动请求帮助,产生厌学情绪,不会操作了也跟着玩QQ,打游戏。

为了在教学中能够有效的减少学生水平差异对教学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改善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展教学,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才有成效呢?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

一、采用“分组合作”教学法,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每学期开学通过开展“信息技术知识与操作水平现状调查”,及时了解学生水平,在第一至二周内成立合作学习小组,每组成员4-6人,每组安排一名理论水平较高、操作能力较强且有一定组织能力的组员担任组长,在学习时起联络、监督、指导作用。在完成教学任务时,组长及时指导基础差的同学,组员间优势互补、互帮互助,齐心协力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也可以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探索和协作学习。在此学习环境中,学生获得知识、能力与方法是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通过独立探索或者同伴协作交流,进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进行的,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分组合作”教学法,学生们的整体水平大大提高,还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学习情感,为他们提供了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二、采用“任务分层”教学法

所谓“任务分层”是指教师在具体组织教学活动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既定的目标来确定对应的任务。通过对学生已有学习水平和学习兴趣的了解,设立分层次的学习目标和多样化的活动任务,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不断的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都能在自己的努力下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比如:在讲授photoshop中“图层的使用”和“蒙板的应用”时,集体教学目标是“使用photoshop制作一张有淡入淡出效果的图像”,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是“制作一组围绕某主题的淡入淡出效果的图像”。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任务进行练习。我们也可以在进行“任务分成”教学法前,用预先编写好的学案直接发送到学生机上,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可以根据学案里的教学目标、学法指导、思维拓展等内容,能有效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起到导学的功能,让学生步步深入、各得其所。

三、个别辅导,培优补差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特别是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以及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基础比较好的同学有时出现“吃不饱”的现象,针对这部分同学我们应该通过个案辅导和个别教学,或者课外辅导,尽量挖掘出其闪光点,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优势发挥出来。在课堂教学中基础较差的同学有时也会出现“吃不了”的现象,针对这部分同学教师要查找原因,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达成学习目标。

四、进行“差异化评价”,及时反馈

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教师评价应该要体现差异性原则,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综合的、客观的、真实的评价,多鼓励,少批评,使他们产生自我超越意识是学好信息技术的催化剂。对基础好,进步快的学生,自信心比较强,对他们的评价要严格,不但要求他们能够正确解答,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还要求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或对某一操作进行扩展。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自卑感较强,应尽量地寻找他们的成功之处,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时常得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学生水平差异这一现状在全国各地、各个学校都存在,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多鼓励,少批评,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出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英语教学;中西方文化差异;教育;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5-0164-01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分析

为了更好地进行中西方文化差异教育,就需要对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进行必要的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其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更好地英语教学的发展。具体来说,中西方文化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1.存在的差异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关于信仰、宗教等方面也几经变迁,最后行为了儒家、道家、佛家三足鼎立的局面,所以我们经常会说“仁爱”、“阴阳”、“神明”、“菩萨”、“如来”等词汇;而在西方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基督教在其生活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这种文化,就使得在其语言中出现和基督教有关的词汇,诸如我们熟悉的angel(天使)、religion(宗教)等。

2.生活状态、环境存在的差异

在西方的文化中,很多词汇都是和英国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的,其很多词汇中都很航行、水、鱼等涉及到大海的词汇有关,诸如我们比较熟悉的a ship in the sea(萍水相逢之人);all at sea(不知所措);to teach a fish to swim(班门弄斧)等;我国主要的还是以陆地环境为主,有关航海、大海等方面的词汇并不是非常多,但是我国生长竹子,所以有相应的势如破竹等相关的词汇,地理环境、生活方式存在的差异,也使得双方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3.历史典故存在的差异

双方的典故的来源不一样,西方典故主要来自于《圣经》、喜剧、英美文学、罗马神话等方面,诸如Achilles' hee(l唯一致命弱点)、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等;我国的历史典故则包罗甚广,不但包括名著小说,还包括民间传说,一些正史、野史以及传统的体育项目,其中比较经典的“曹冲称象”、“刻舟求剑”、“烽火戏诸侯”等,这些内容都反映了我国深化的历史文化内涵。

4.价值观存在的差异

西方注重自由、民主,自我意识比较强力,这种“自我”(self)的观念已经深入其文化中,具体体现在self-absorption(自我专注)、self-admiration(自我赞赏)等方面。而我国讲究的是先人后我的思想,讲究的是奉献,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非常强烈,诸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就充分的体现了这种思想。

5.风俗习惯存在的差异

中西文化的差异还体现在风俗习惯上,诸如我们认为将人家唤作狗是十分不礼貌的用法,但是英国人却将狗作为昵称。诸如此类风俗习惯在中西的文化中体现之处比较多,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6.社会礼仪存在的差异

我在我国的家庭文化中,“谢谢”这个词很少被提到,家长照顾儿女,儿女孝顺父母被当作理所应当的事情,这主要是受到我国深厚的伦理积淀的影响。如果偶然在家庭成员中说出了“谢谢”,反而疏远了彼此之间的关系。而在西方的社会礼仪中,“thank you”被使用的频次非常高,几乎在所有人之间都会遇到。在这里就体现了双方社会礼仪方面存在的差异。

二、加强中西方文化差异教育的措施

在了解了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之后,就需要为改善这种状况而努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英语教学的长远发展,使学生能够在文化背景的支撑下更好地学习英语,激发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对应于文化内涵的渗透

中西方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可能产生疑惑,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纵向深入和横向发展,对于学生英语的终身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制约。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但应该注重对学生能力的教育,还应该在教学中渗透相关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语言和社会是分不开的,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不同时代其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在语言中不但传承着民族的文化、风俗、历史等,还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对于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加强对文化内涵的渗透,加强对社会文化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加深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更好地促进其英语水平的提高。

2.完善相关西方文化方面的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更好地进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教育,就需要拥有足够的素材,只有加强对英语国家相关文化的了解,开展相关的情境对话、实践活动,才能更直观地向学生展示英语文化中的人文风俗、地理文化、神话典故等方面的内容,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更加自觉地加强对西方文化素材的挖掘,加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这样就能使其更好地明白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使其更加分明地利用英语进行交流。

3.挖掘和扩展教材中的相关的文化知识

教材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如果离开了教材,那么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学生的英语成绩将很难保证。进行中西方文化差异教育要为学生的能力素质的提升服务,因此,教师在进行相关的安排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教材的要求,联系教材输入相关的文化,只有津贴教材,才能使这些西方文化知识能够更好地提高学会僧的英语能力和水平。此外,教师还可以安排相关的活动,来对教材进行相关的扩展,诸如英语角、兴趣小组等,只有尽量创造真实的情境,才能激发学生交流、沟通的兴趣,才能增加其沟通、交流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8

由于历史背景及社会发展情况的不同,中西方茶文化存在着显著差异。中西茶文化比较对于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代大学应该充分利用中西茶文化中差异元素,对中西茶文化进行全方位对比,以多元文化充实英语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当代大学生西方文化适应能力,养成跨文化交际意识。

关键词:

中西;茶文化;比较;大学英语

在当前茶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更加频繁,这不仅引起了当代社会对跨文化交际的重视,更对当代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但是当前很多英语学习者在英语语境中以中国思维理解、判断西方茶文化现象,出现很多文化误解和矛盾。鉴于此,如何以中西茶文化对比充实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内容;如何以茶文化对比为基点,吸引英语学习者跨文化学习兴趣,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当代大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中西茶文化内涵比较

1.1中西方茶文化物质内涵对比

物质文化是异质文化进行比较最直观、最客观的外在形式,而在中西茶文化的物质形态方面,中西方在茶叶选择、茶具选择等各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首先,茶叶选择的差异。中国作为典型茶叶出产国,茶叶种类繁多,无论是红茶、绿茶还是白茶、黑茶、黄茶都深受我国社会青睐,尤其绿茶更是在我国茶文化中以其自然、未发酵的特点,自古以来受到一致好评和推崇。然而西方很多国家,例如英国受制于海洋气候,无法产茶,在茶叶选择上更青睐发酵性、易储藏的红茶。其次,茶具选择的差异。我国茶文化在茶具上受到儒家、道家哲学思想影响,崇尚自然淳朴,以瓷器为主。同时无论茶壶、茶托、茶盅、还是水方等辅茶具都讲究“雅趣”二字。而西方茶文化中茶具多以西方宫廷贵族元素为特点,尽显奢华和高贵。无论茶杯、茶碟还是糖罐或点心盘都凸显物质品味及贵族气质。

1.2中西方茶文化行为内涵对比

中西方在茶叶饮用中饮茶习惯、礼仪等方面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首先,饮茶习惯的差异。中国茶文化受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思想的影响,重视饮茶中对茶叶自然味道的保持,注重茶味的单纯,提倡“清饮”的饮用方式。而西方茶叶消费者崇尚口感与个性,在茶叶饮用中掺杂各种材料,如:牛奶、糖等,推崇“混饮”的多重生理感受。其次,饮茶时间差异。我国茶文化中没有饮茶时间的固定要求,而西方茶叶消费者根据其生活习惯形成了“早茶、午茶、下午茶”的社交和饮用习惯。除此之外,中西方在饮茶上存在很多行为差异,但是都讲究饮茶的礼仪,只是因为社交礼仪的不同认识,在礼仪表现上两者略有不同。

1.3中西方茶文化精神内涵对比

茶文化在我国封建社会经历了数千年发展,已经将我国传统哲学思想融于其中,可以说茶文化在我国已经升华为更高的价值观层面的思想内容。其中儒家、道家哲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天人合一、中庸、自然”观念让茶饮超越了物质层面,让饮茶者在茶俗及茶事中获得更高的精神领悟或道德感受。相比之下,西方茶文化因时间较短,与西方传统价值观及哲学思想发展不同步,导致在精神层面上西方茶文化更倾向于物质文化方向,茶被视作解决消费者生理需求的物质象征。西方文化中,茶具有典型的实用主义色彩,茶、茶具、茶俗成为代表财富和修养的重要内容,茶饮活动也更多被赋予社交意蕴。

1.4中西方茶文化语言应用对比

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反映出不同的文化内涵,而中西方茶文化在语言方面也存在明显的不同。一方面,语言含义不同。我国茶文化中语言多立足茶俗及茶相关活动,含义质朴简单,指向性较强。而西方茶文化中语言的含义被极大的拓展,多具有隐喻性和暗示性社会含义。例如,英国茶语中出现了大量“隐喻、转义”的词汇,将茶的词性和词摆脱了中国茶文化的底蕴,形成了个性化语言结构。例如“Blacktea”(红茶)与中国茶文化中的“黑茶”完全不同。另一方面,西方茶文化中语言交际范围较窄。据统计,西方常用茶语如“teaparty、teafight”等仅有不到200个,与我国茶文化中茶语言的词汇数量难以同日而语。

2中西茶文化比较对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影响

对中西茶文化内涵进行比较,正确理解中西茶文化差异,能为当代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提供重要的视角或教学资源,可以极大提高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的文化性,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2.1培养大学生西方文化思维

中西方茶文化的比较可以让大学生在英语课程中形成对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思维,尤其在跨文化交际方面让学生能以西方思维审视西方人群的行为选择,进而在语言应用中注重自身语言习惯的规范和实用性。例如通过中英茶文化对比,学生可以认识到英语的印欧语系本质,在历史文化、社会文化方面与我国汉语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在茶文化的引导下,大学生可以西方文化视角和内涵理解西方茶俗、礼仪及其他行为,形成英语思维和英语行为习惯。

2.2丰富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内容

通过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比较,学生和英语教师都能充实西方文化认知,例如可以对中西方茶叶历史、饮茶习惯、饮茶风俗中涉及的物质文化、语言文化元素形成直观认识。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对中西茶文化的比较,丰富了跨文化教材的教学内容,让课堂跨文化案例更加形象具体,有助于学习形成对西方文化的辩证性认识。大学生可以在中西方茶文化元素的冲突和矛盾中,正确认识、理解英语国家文化选择,将英语语言内容与文化内容结合在一起,提高自己对文化现象的理解力和接受能力。

2.3创新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方法

茶文化蕴含丰富的趣味性文化元素,能以形象、生动、具体的案例吸引大学生对文化实践及语言学习的兴趣,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茶文化比较让大学跨文化教学摆脱了传统的书本教学模式,形成了较为现代的体验式教学方法,以文化体验、参与激发大学生对中西方文化、语言的感受和判断积极性。同时这种文化比较解决了纯文化灌输的枯燥性弊端,大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得以解放。同时中西茶文化中很多文化元素相较传统书本知识,更容易和多媒体、互动教学、任务式教学模式结合,提高大学生英语跨文化兴趣及实践能力。

3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与茶文化比较的接轨

大学英语要想将中西茶文化对比纳入日常跨文化教学,就必须从培养大学生交际能力出发,开发茶文化与大学英语结合的校本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现大学英语与中西茶文化的接轨,提高跨文化教学的质量。

3.1开发中西茶文化跨文化校本教材

当前,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应该将茶文化、茶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形成以中西茶文化为基础的校本跨文化交际教材。首先,学校应组织跨文化专家、茶文化专家、英语教师共同编写相关教材,教材的茶文化比较内容既要符合跨文化理论,又要满足英语学习和实际交际需求。其次,校本教材不仅要介绍中西方茶叶文化的理论知识,更要组织丰富对比性元素全方位展示西方文化与我国文化的区别和相似之处。最后,校本教材必须立足真实的、实用的文化语境,教学内容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能与学生日常英语应用形成呼应。如茶叶名称英、汉区别对比、茶叶饮用习惯对比,应该予以重视。

3.2构建茶文化主题的英语跨文化教学活动

中西茶文化差异性元素为教师开展跨文化交际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此英语教师应该根据中西茶文化对比选取代表性内容,进行案例教学、任务式教学、情景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法。例如:英语跨文化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中西茶文化中“Darktea”的含义区别,采取案例教学,让学生分组讨论“黑茶”在中西文化中的不同含义,进而归纳中西茶文化在语言、历史文化、社会认知心理上的差异,培养大学生思维能力和文化对比能力。另外,教师可以根据茶文化设置情景,例如“西方茶饮礼仪”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异域文化体验中,将英语语言、西方礼仪和茶俗知识结合在一起,在文化体验中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3.3形成茶文化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

大学跨文化课程应该充分利用中西方茶文化中丰富的比较资源,以将其与多媒体结合在一起,直观生动的吸引学生在英语环境内理解中西文化差异,增加跨文化交际的感性认知和娱乐性,为培养跨文化意识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可根据西方“早茶、午茶、下午茶”过程中不同茶、茶点、茶室的图片、视频,甚至电影让学生在直观的音像世界中感受茶的魅力及西方文化魅力。同时教师可以制作中西茶文化对比的PPT动画情景展示,让学生了解茶词汇、茶饮礼仪及用具的差别,了解特定茶叶词语意义及文化特殊性。例如通过“taketeawithsomebody”一词的PPT情景展示,学生直观了解到其真正含义表述“与某人发生冲突”。可以说,视频、图片、PPT可以让中西方茶文化生动直观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英语氛围下了解西方文化的特定内涵。

4结语

中西茶文化在物质、行为、精神、语言层面的差异,为我国大学英语开展跨文化教学提供了丰富有益的文化元素,对当代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大学英语教学应从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认识高度,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将中西茶文化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密切结合,让茶文化比较真正融于跨文化教学体系中,培养大学生英语跨文化的应用能力。

作者:肖少华 王立宾 单位:河北工程技术学院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丽娟.中国与英美茶文化的跨文化比较研究[J].福建茶叶,2016(2):255-256.

篇9

1.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英汉语中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汇

如动植物词汇、颜色词汇、地名词汇、数字习语等通过对比分析英汉部分词汇的文化内涵,展示中西方文化差异西方人重理性和逻辑思维,汉民族重悟性和辩证思维,通过让学生了解这种思维习惯上的文化差异。体会其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 进而学习英语语法,减少中国式英语的错误 ,在传递文化知识的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以英语思维模式学习英语 排除母语文化和母语思维的干扰,按西方人的观念和思维进行有效的交际,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广泛收集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如各类报刊,[:请记住我站域名/]文摘 杂志等,通过大量的阅读 学生可以开阔眼界,有助于在深层次上对异域文化有所了解,教师可以借助此幻灯片,娱乐电影等,增加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 。

2.英语教学应注意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交际能力不但包括对语言形式的掌握 而且包括对语言使用社会规则的了解和熟识 ,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遵循语言分析和文化比较相结合的原则 注意对比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 要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语言不但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而且在交际规则上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学英语的学生不但要了解而且要深入学习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 风俗习惯 交际规则,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的知识,与此同时 教师还必须不断引导学生加强对本国文化的学习。使他们逐步提高对本国文化的认识,在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基础上把握二者之间的差异,从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文化冲突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我们与西方的交往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很多文化方面的冲突,直接影响到了跨文化交往的效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极有必要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措施

2.1 授课教师要转变观念在我国目前的教学体系

外语教学多半只在课堂上进行,教师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如果教师只把重点放在语法和词汇教学上,学生就不可能学会语言的实际运用,也无法获得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授课的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切实认识到文化冲突的危害性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把握英语文化知识教育的量与度,以及教学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2 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一直以来

小学的英语教学侧重点都放在了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加以控制,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举办一些专题讲座,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出具有较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改进教学方法时,一定要使新的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紧密联系,并与语言交际实践紧密结合。

篇10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

首先一定要注意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人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人受不同的区域文化背景影响,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必然造成词义、句义、联想意义、比喻意义等语言现象的差异,不同的文化传统可以影响人们思维语言的表达。

1.人生观差异

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使得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统治地位,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世哲学,这便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西方国家价值观以崇尚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这种个体性文化特征崇尚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因此中国人的表达习惯先整体后局部而西方国家则习惯先局部后整体。举个例子,我们班级有56名学生。英语表达:There are 56 students in our classroom.但是中国学生就习惯 Our class has 56 students.这样非正规的表达方式。这就是观念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2.价值观差异

正是因为中西方传统的影响,形成了差异极大的人生观,也就有了价值观的差异。中国文化推崇团体之上的价值观,一切以集体利益为主,不计较个人价值。而在西方文化上,则呈现了截然相反的观点,它推崇个人主义,强调个体存在的价值,注重个人隐私。这也是当中国人以关心的口吻提及外国人的婚姻年龄状况,总是引起极大的反感。这就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之一。比如“老”在中文里表达尊敬的概念,如老祖宗、老爷爷、老先生等,“李老”“王老”更是尊崇有加。中国人往往以年龄大为荣。和别人谈话时,年龄越大,资格越老,也就越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姜还是老的辣”。然而,西方国家极少有人愿意倚老卖老而自称”old”。在他们看来,“old”是“不中用”的代名词,是“老而无用”的含义。在西方文化中,老人叫做senior citizen.老人更期望别人恭维他们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是多么年轻。

3.思维方式差异

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西方人在思维表达方式上习惯把主体做什么先表达清楚,而后再添加其他东西,而中国人则习惯把要表达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如以下例句“I met one of my old friends in the bookstore this afternoon.”中文翻译应该是“我遇到一位老朋友在书店今天下午”。然在汉语中我们则会说“今天下午我在书店遇到了一位老朋友。”英语中不被分开的“我遇见老友”这一主体在中文中就被隔开,被整合了。英语的文章通常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主题,通常在篇章的开始。而后文章的发展就以此为主,在各个段落几乎都能找到以此相关的内容,而且段落主题句通常在开头句。中国的文章以语义为中心,语义自然衔接,前后贯通,上下呼应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体现整体思维就可以。在英语文章中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连接词语充分理解上下文的联系,而中文就无法这么直观。

二、文化差异与教学结合

中西方的文化存在着很多差异,在英语教学中就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英语教师也应当不断钻研中西文化差异,并且和教学有效融合。

1.与词汇教学结合

在词汇教学中要注重讲解词汇在两种语言的语义差别,真正明白词汇的概念。如“practice”一词,学生学习就只掌握“练习,实践”之意,但是它作为“习惯,习俗”学生常常忽略,这就造成理解偏差。再如有关这一颜色“白”,在西方文化里有美好、希望、幸福、快乐的涵义,如“a white day”(吉日),“days marked with a white stone”(幸福的日子)”。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白色代表不祥。

2.与听力教学结合

中西文化差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体现尤为明显,而中学阶段就常常以听力形式加以检测。所以在听力教学中要强调中西文化差异,指导学生得体使用语言。正确使用社交用语,包括如何表扬、如何道歉等等。学会使用委婉表达,避免使用禁忌话语。

3.与阅读教学结合

在学校学习中我们更多是通过阅读各类文章来加深巩固英语学习。阅读能够接触各类话题,这些原汁原味的文章无穷尽地体现中西方文化差异,学生在阅读时往往因为对这些差异了解度不够,造成语义偏差,不知所云的情况。教师应该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始终注意强调这些差异,引导学生深层次的学习。

4.与写作教学结合

在课文学习和写作教学中都要注意讲解中英文体的差异。文章要分析结构特征及表达方式,体验文章的韵味,欣赏文章的措辞,学会文采的应用。然后让学生以范文为例练习写作。比如议论文、事实说话、事实证明。不要把个人观点强加于人,过急体现个人情感。

总之,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汉语的干扰,会不自觉地用汉语知识套用在英语上,如何使学生摆脱干扰,又能利用母语进行迁移?教师在英语课堂上一定要重视这种文化差异,要指出英汉区别,充分把教学和文化差异相结合,才能取得真正实效。英语老师要能纵览本民族文化,站在中西方文化比较的高度上把握英语教学,才能真正“授之与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