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的好处范文

时间:2023-12-21 17:39: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积极心理学的好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积极心理学的好处

篇1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与课堂效率的提高关系。

(1)、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天做到课前预习,学生家长监督。课后复习要求做到“一日一小结,一周一总结,一章一报告”。

(2)、课堂上动起来的习惯。课堂上我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四动”:动手、动脑、动口、动眼。另外我还常对学生说“学数学,不仅会做题,还要会讲题”。如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

(3)、正确使用数学语言的习惯。在课堂上要训练学生正确表达数学知识,注意三种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与课堂效率的提高关系。

(1)、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天做到课前预习,学生家长监督。课后复习要求做到“一日一小结,一周一总结,一章一报告”。

(2)、课堂上动起来的习惯。课堂上我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四动”:动手、动脑、动口、动眼。另外我还常对学生说“学数学,不仅会做题,还要会讲题”。如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

(3)、正确使用数学语言的习惯。在课堂上要训练学生正确表达数学知识,注意三种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

3、重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正确处理好多媒体与常规方法的关系。

课改中要用到多媒体,这是勿须置疑的。但是用了多媒体,并不代表课改了。课改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课堂潜能。因此在课改过程中,对于多媒体的应用,应该精心安排设计,不能为了“用”而用,要真正让多媒体起到其应有的作用。通常有的老师只是简单地把书上的例题通过幻灯或其它形式演示出来,要么就是让学生上网查询资料,表面看来是用了多媒体,也节省了板书的时间,但是作用不大,其实书上的例题,学生到课本上阅读完全可以。所以,多媒体应与课程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要让多媒体为教学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处理好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

讲,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而听,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一堂生动的课,离不开教师细致于微的讲解。

但在实际当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课堂上,教师在上面讲的津津有味,而学生却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面对这种情况,有的老师一味地怪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其实,我们应该从自身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新课改要求我们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设不同的情境,充分发挥师生的双边互动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进”知识,让学生开动大脑,启动思维,一起动脑想,一起动手做。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充分调动起来,不会再充当观众的角色。当然也不会听得迷迷糊糊了。

5、注重数学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活跃不等于放纵。

为了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完全放纵学生,让学生充分享有自由。这样做,表面看来,课堂气氛确实很活跃,学生有了发挥的空间,个性也得到了张扬。但实际上这样做,时间一长,便会使课堂处于无组织、放任自流的状态,自制力差的学生,在这种课堂氛围下,会变得毫无主动性,甚至失去学习的目标,稍有自制力的学生,也会变得缺乏自制力。 

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精心的去组织、去营造,我们要认真地进行教学设计,创设各种情境。在课堂上,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娴熟的教学技巧,带领学生一起步入课堂,一起去体会、去感悟、去领略,去质疑、去分析、去求解,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才能营造我们所需要的课堂气氛。

6、加强训练,巩固双基,力求精讲多练而不是题海战术。

课改中为了提高课堂效益,我们提倡精讲多练。但是有的老师把精讲多练简单的理解为题海战术。我们这里所谓的“练”,是指有目的的练,针对性的练,分层次的练,是在精讲的基础上练。我们要以练来巩固,以练来补充讲的不足。所以练的题目要进行精心的选择,应选对我们所讲的内容起巩固与提高、延伸和拓展类的题目;应该能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能随便找一大堆题目,丢给学生练习了事,更不能让学生沉溺于题海无法脱身,穷于应付各类习题,以致失去训练的真正意义。

篇2

关键词:历史教学 创新 关系

创新已成为时下教育界谈论最多的话题。不少具有强烈求索和实践精神的老师及时更新观念,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促进了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也应该看到,有些试图创新者脱离教材、学生和社会实际,违背了创新的真谛,造成历史教学中某些无序状况,表面看来很是花哨、热闹,实则让受教育者无所收获或少有收获,甚至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其表现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插科打诨。课堂上博得学生一惊一笑,以为这就是创新。二是滥加臧否。课堂上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个人之好恶,道听途说之材料,任意评说,引起学生认识混乱,以为这就是创新。三是放任自流。课堂教学胸无成竹,缺乏驾驭课堂的能力,扔下几个问题,不加引导与指点,让学生争争吵吵,无结果而散,留下认知上的空洞或缺陷,以为这就是创新。四是活动取代。有的以参观、讨论取代教学,或以“电灌”取代“口灌”,缺乏与课文的有机结合,仅仅停留在历史教学的表面,没有体现出历史学科的特殊性,还以为就是创新……出现这些现象,究其原因,是出于对创新教育的实质理解有误。

我们认为,历史教学必须创新,但这种创新不是勉强为之,而是贯穿教师创新意识与求实作风,精心筹划、设计与操作,确有成效的。历史教学的创新,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能力源于知识。试问,对基本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时空都茫然无知,你能说他有历史思维能力吗?当然,知识又有待于转化为能力,单纯地提“知识就是力量”,也有片面性。知识必须经过加工、联系、拓展和重组,才能在今后的实践中应用。当今世界上的经济、文化、民族、外交关系中的盘根错节、风云变幻,深长思之,仍可从古今中外历史现象中找到。水有源,树有根,在历史教学创新中,必须注意知识与能力并重,舍近求远和忽视知识传授、片面强调能力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只传授知识,不教给学生思维方法,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做法同样也是不可取的。

2、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既要讲继承,又要讲发展,对传统教学手段不能一概否定。实际化教学,有形有影有声,入眼入脑,活泼感人,这是创新;站在讲台上,一本书、一支笔或加一幅图,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师生心灵感应,产生情感上、意识上的共鸣,这也是创新。创新的关键不在表面,而在实质。当然,我们不能以此为“满堂灌”辩护。不过,我们历史教学工作者有必要在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上做文章,使自己教学更趋完美。我们不能固守传统教学方法,排斥先进教学手段,而应使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从不使用电化教学手段的,可否试它一试?课堂气氛过于沉闷的,可否注入一些新鲜空气,启疑、激疑、释疑,让教学过程充满思辨性、挑战性、生动性呢?

3、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历史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因课而异,因材而异,因人而异。变化多样的教学形式往往能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感,形式活跃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发挥聪明才智提供适宜的载体。在这方面,不少教师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创造。有的把讨论引入课堂,让学生阐述观点,说明道理,甚至围绕一些史学界尚有争论的问题,把学生分为正方、反方,展开辩论。如郑和下西洋、殖民主义的后果、、运动等对中国有影响的问题,都可作为辩题。不必担心学生越辩越糊涂。在教师的主导下有序进行的课堂争鸣只会带来学生热情的高涨,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提高。

篇3

一 兴趣教学法的内涵

兴趣教学法就是教师把兴趣作为教学的手段和动力,积极创设条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感的愉悦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并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之形成主动学习行为的一种方法。事实上,有关兴趣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古人早有深刻理解,如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有了兴趣,学生也就有了自主学习和深入研究的积极性,并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兴趣教学法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因而,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时,要紧紧围绕教学计划和大纲进行,必须避免兴趣主义,也不能迁就个人兴趣,要从实际效果出发,避免走架势。

二 兴趣法在数字信号处理教学中的实施

关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及其他同事的教学经验,形成了以下几点见解。

1 精心设计第一节课

如果教师能够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以自己的讲授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就不仅意味着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而且也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开了局面。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一机会,精心设计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例如,对于刚接触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学生来说,很自然会产生疑问:数字信号处理有哪些应用?离我们的生活有多远?基于此考虑,在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进行概述之前,可以先列举几个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帮助学生感性地认识数字信号处理,比如移动通信中的回声消除,语音信箱和留言电话中的语音压缩,调制解调器,脑电或心电的自动分析系统等,这些话题使学生感到数字信号处理知识与自己身边的事情紧密相关,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学有兴趣。

这些话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并且使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

针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特点,采用板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对于理论推导等内容,以板书的形式讲解,可以使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来领会课堂知识,在板书的同时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并且板书内容易于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清晰而深刻的印象。而涉及到那些较抽象的、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教学内容或一些有工程应用背景支撑的知识点时,需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配以适合的图片、动画、视频等各种媒体形式演示,使学生通过形象化的观察,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以及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例如,在讲授采样定理时,先利用板书推导出采样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和原连续时间信号的傅里叶变换之间的关系式,然后利用flas演示连续时间信号的采样及采样后频谱的变化,使学生形象地观察到采样后的频谱是原连续信号频谱的周期延拓,并且当采样频率小于信号最高频率的2倍时,采样后的频谱会发生混叠,就无法从采样信号无失真恢复出原连续信号,这种板书和flas相结合的讲授方式,给课堂增添了不少趣味性,也便于学生真正理解相关理论。

该课程还将Matlab软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基本概念的同时,可以利用Matlab演示相应知识点的对应结果,能够更加生动直观地揭示其所包含的物理含义。例如,在讲解FIR数字滤波器的窗函数设计法时,通过Matlab软件的仿真,给出不同窗函数设计的滤波器幅频曲线以及不同窗宽设计的滤波器幅频曲线,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窗函数类型与窗宽对所设计的滤波器的影响。这样,抽象的概念立刻变得鲜活和生动起来,不仅可以使学生直观地领会和深入地理解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提问或者设置疑点。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促进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还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在学生刚接触离散傅里叶变换时,可以设问:傅里叶变换有哪几种形式?为什么要引入离散傅里叶变换?通过观察几种傅里叶变换(连续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FT、连续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FS、离散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DTFF、离散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DFS)的时域和频域特点,发现前三种傅里叶变换至少在一个域是连续的,只有第四种傅里叶变换在时域和频域均离散。而计算机只能处理在时域和频域均离散且有限长的信号,因此引入了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并且DRI"具有快速算法,更凸显其应用价值。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鼓励学生对已有观点提出质疑,并适时引导,这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开拓学生思路是非常重要的,也有利于教师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3 强调概念的物理意义和应用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学科,大量的理论和结论都是通过数学推导得到的,学生往往过于注重公式的推导,而不能理解其实质。针对这种情况,应对学生特别强调结论的物理意义和应用。例如,离散傅里叶变换是频域分析的有效工具,在该章的教学中,除了讲授其相关概念和性质外,还应对其应用进行举例,比如一个信号由几个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组成,在时域中不能看到信号的频率成分,只有通过离散傅里叶变换,才能看到信号的不同频率成分。又例如,系统的频率响应通常用幅频响应和相频响应来表示,从物理概念上,幅频响应反映的是系统对不同频率信号的选择性,相频响应反映了系统对不同频率信号的处理时间。

4 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开设的常规实验内容,一般包括数字信号处理理论基础实验(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的时域分析,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的频域分析)和数字滤波器设计实验(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这些实验都是以验证性为主。随着课程学习的深入,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并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后,会迫切希望找到所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切入点。因此,除了常规的验证性实验外,还应积极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其特点是:教师给定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和设计要求,实验室提供条件,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并撰写完整的实验报告;实验内容应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的知识。

课程组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和科研工作,提出一定量的适合本科生的综合设计性实验课题。下面以语音通信的调制解调仿真这一实验课题为例,说明综合设计性实验的设计。该课题需学生综合应用以下几方面的知识:采样、调制和解调、滤波器的设计、信号的频谱分析。

(1)实验内容

采集一段语音,对其进行采样;对采样后的信号进行幅度调制;对调制信号加入高斯白噪声;设计滤波器对混入噪声的调制信号滤波;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相关解调;播放语音源文件和恢复的语音信号,进行比较。

(2)实验要求

1)采集语音信号及信号采样,采样手段由学生自主选择。

2)对语音通信系统中各阶段所得信号的频谱进行频谱分析。

3)在去噪和相干解调阶段,需设计数字滤波器。

4)采用Simulink系统仿真实现语音通信的调制解调功能。

5)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方案、程序设计、实验测试方法、实验结果分析、总结。

篇4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教学辅助

1.设计与背景

由于数字信号处理这款软件涉及大量的运算,所以教师自己绘制图像时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如果通过一个简易的软件来绘制图像,就会大大减轻教师的工作。

根据数字信号处理这门课程的基本内容,我们将这款软件分为4个模块来进行开发,具体分为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复频域分析以及滤波器四大模块,每一个模块又由一些功能模块组成,它们各自对应了数字信号处理这门学科的内容。

在涉及这款软件中,我们尽量要做到界面友好简易,教师不需要了解软件代码,只需要填写绘制图像的最基础特征,然后图像即可绘制,并且,尽量使用大学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从而使得教师不需要单独安装另一软件,经过刷选,Matlab拥有自己独特的数字信号绘制图像语言及界面开发工具,完全符合开发的需求。

2.软件开发

2.1 软件的整体结构

如前文所写,在开发软件时,我们按照数字信号课程分成四个模块,并加入一个帮助模块,这样,软件开发的基本结构就成型了,如图2.1所示。

2.2 软件的具体设计

在具体设计软件时,又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用户使用的界面,目标是简明易懂,用户可以直接操作,通过简单地操作完成自己的目标。

因此,软件主界面图以MATLAB为平台,如图2.1所示,这种平台具有操作方便,功能完善,能够更方便直接的对数据文件进行计算和处理,输出形象直观等特点。

首先用MATLAB的GUIDE建立开始主界面,然后在主界面设置按钮,分别对应六大功能,设置好后,分别设置跳转功能,使得点击开始界面后可以跳转到各个功能的子界面。子界面的设置与主界面大致相同,但是要多设置”返回”按钮的功能,通过返回按钮,返回到之前的开始界面,在子界面之下,则是功能界面,也就是各个不同子界面绘制功能的具体界面,通过跳转功能,使得子界面和功能界面连接到一起,在功能界面,关键是一个界面上实现多个功能,这就要求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分配好各个按钮和生成图像的位置。

第二阶段则为数字图像处理各个具体功能绘图的代码编写,通过matlab进行编写,下面是一个巴特沃斯低通模拟滤波器生成代码,:

3.结果展示

软件编写结束后,子界面成果如图3.1所示。

由图3.1可以看到,进入复频域子界面后,有两种不同功能的绘图模式,并且有着返回和退出功能。

图3.2是DTFT功能界面,由图可见,当输入需要绘制图形的参数后,选取确定,则相关图像就会绘制出来。

4.结束语

论文完成了一个Matlab教学辅助程序的开发,从而克服了数字图像处理难以绘图的缺点,拥有简单直观,便于操作的优点。

参考文献

篇5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平等中的首席。课堂教学要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以讲授为主走向以指导学习、回答疑问为主。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屏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要积极实施新课程理念,挖掘新教材蕴涵的深层次的功能,努力营造高效课堂。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新课程的核心是学生的主体参与,上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师生一起分享快乐,体验成功的过程。这必然使得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屏弃强制性的统一思想、统一语言、统一行动,淡化教师权威,允许多元思想并存。与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着精神交流与人格碰撞的新型师生关系。

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新课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即让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书刊等,实现自主学习,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学习。在设计教学活动中,缩减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讨论、观察及自主探究等等,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合作教学强调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合作交流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本质观。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学习氛围,创设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帮助学生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多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增加学生间的互动时间和形式等;或给学生充分的自,让学生主动提出课堂合作学习的形式,自由选择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实现“师——生”、“生——生”的合作与成长。 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学生们主要是在“听”中学和在“看”中学。即学生听教师讲解,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音像,在听或看后思考、记忆,这是接受性学习。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即教师暂不把现成的结论给学生,而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进而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思考问题、自行解决问题。和以前相比,更加注重过程。实践证明,不管是重结论轻过程,还是重过程轻结论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合乎课改的观念。在学生经历了研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还没有得出规律性认识时,需要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演示和讲授。两种学习方式缺一不可,不能走极端。

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篇6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教学方法;知识耦合

作者简介:王秋生(1971-),男,河北丰润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崔勇(1982-),男,河南漯河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讲师。(北京 100191)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探索和实践”(项目编号:40037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5-0046-02

随着通信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并广泛用于军事、航天、航空、遥感、控制、雷达、医学等各种领域。[1,2]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不再局限于通信与电子工程学科,已逐步成为自动控制、模式识别、生物医学、计算机应用等学科的重要选修或必修课程。与此同时,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教学研究日益深入,涉及教学内容[3,4]、双语教学[5,6]、实验教学[7]、辅助教学[8]、教学改革[9-12]等方面。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有如下特点:一是内容抽象。用抽象的数学符号描述数字信号分析与处理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二是内容丰富。包括数字信号和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处理技术和典型应用等。三是实践性强。课程内容与工程实践紧密联系,基本概念来源于工程问题,而分析和处理结果又应用于工程实践。

在自动化学院开设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存在如下问题:课程内容抽象使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与工程联系紧密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课程内容丰富与学时较少之间的矛盾突出;名称相似或相近的概念较多,容易产生混淆;缺少先修课程基础(受学时所限没有开设“信号与系统”课程)使得学习困难;课程设置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适值研究生入学考试准备阶段,部分学生存在抵触情绪。

针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知识耦合关系的教学方法。它充分利用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通过建立完整的概念体系和知识结构从宏观上理解和掌握授课内容,避免学习知识的孤立性和盲目性。

一、基于知识耦合关系的教学方法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主要讲授数字信号/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典型应用。虽然涉及内容很多,但是彼此联系密切、耦合关系很强。基于知识耦合关系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系统分析和信号分析两个方面。

1.系统分析的知识耦合关系

数字信号处理的系统分析以线性时不变系统为对象,以傅立叶变换和z变换为主要工具,以分析系统的线性、时不变性、因果性和稳定性为核心,在时域和频域分别论述有理系统的分析方法和实现技术,包括时域卷积、系统函数、信号流图、差分方程、有理函数系统(FIR和IIR系统)等。彼此之间的耦合关系如图1所示。

在图1所示的知识耦合关系中,时域卷积是从系统输入、系统输出和单位脉冲响应角度描述系统;系统函数是应用有理函数在复频域(z变换域)描述系统;差分方程是从输入与输出关系角度描述系统;信号流图是从实现系统的体系结构角度描述系统;频率响应是用特征函数在傅立叶变换域描述系统;有限长单位脉冲响应(FIR)和无限长单位脉冲响应(IIR)是线性时不变系统的两种重要形式。

根据图1所示的知识耦合关系,在授课过程中以时域卷积为出发点、以系统函数为中心,侧重强调时域卷积、系统函数、频率响应、差分方程和信号流图的等价条件和转换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讲授FIR系统和IIR系统,对于建立数字系统的概念结构和知识框架、从宏观和系统角度理解数字系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信号分析的知识耦合关系

数字信号分析涉及信号转换、信号表示等内容,授课内容的耦合关系如图2所示。其中和分别表示模拟非周期信号和周期信号;和分别表示的拉普拉斯变换和傅立叶变换;和分别表示数字非周期信号和周期信号;和分别表示的z变换和傅立叶变换;和分别表示的离散傅立叶变换(DFT)和的离散傅立叶级数(DFS)。

图2所示的知识耦合关系主要包括:模拟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和傅立叶变换及其相互关系、数字信号的z变换和傅立叶变换及其相互关系、数字非周期信号的离散傅立叶变换和周期信号的离散傅立叶级数及其相互关系等。此外还包括模拟信号的采样与重构、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的相互关系等。具体内容参见相关文献,不再赘述。

根据图2所示的知识耦合关系,在授课过程中以数字信号的转换关系和表示形式为中心,重点讲授采样和重构关系、时域和频域表示、离散傅里叶变换、离散傅里叶级数等内容。在授课过程中,既强调多种变换之间的转化条件、表示方法又强调数字信号表示方法的物理意义和转化关系,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概念和方法的混淆,降低学习过程的盲目性。

二、教学实践与体会

虽然图1和图2所示耦合关系分布在不同章节,但是它们的内在联系非常严谨,且涵盖了绝大部分的授课内容。在讲授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时,充分利用授课内容的耦合关系,一方面能够使讲授内容更加系统,避免讲授知识的孤立性,使教学过程更加顺畅;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获得完整的概念框架和知识体系,有利于正确和全面地掌握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主体内容。

上述基于知识耦合关系的教学思想是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其有效性已经得到教学实践检验。四年多的教学实践表明,在授课过程中不断渗透基于知识的耦合关系对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听课学生普遍反映,授课过程中的概念清楚、重点突出、内容完整,所学知识的印象深刻、联系密切;与此同时,基于知识耦合的教学方法也得到有关专家的认可和赞同。

三、结论

针对数字信号处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基于知识耦合关系的教学方法,并对系统分析和信号分析进行了全面论述。它通过建立授课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获得完整的概念体系,有利于全面掌握课程内容;所提出的教学方法得到了教学实践检验,赢得了有关专家和广大学生的认可和赞同。该教学方法非常适用于概念抽象、内容多样、知识耦合关系复杂的专业课程。教学研究工作受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教改立项项目的支持和资助,特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Mitra S K.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A Computer-Based Approach(Second Editon)[M].Mcgraw-Hill Companies,Inc.2001:1-40.

[2]Oppenheim A V,Schafer R W,Buck J R.Discrete Time Signal Processing(Second Edition)[M].Pearson Education.1999:1-7.

[3]高军萍,王霞,李琦,等.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体会[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2):19-21.

[4]李梅,陈玉东,崔艳云,等.“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泰山学院学报,2005,27(3):96-100.

[5]阔永红.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双语教学体会[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82-85.

[6]彭启琼.“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双语教学的初步实践与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5(4):12-14.

[7]袁小平,王艳芬,史良.基于Matlab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1):58-60.

[8]翟因虎,潘保昌.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改试验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s1):131-132.

[9]朱学勇,杨谏,蔡竟业,等.浅谈“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27(4):13-15.

[10]汪西原.“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5,63(5):95-98.

篇7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教学软件;球物理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267-03

一、引言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公式、性质的推导和证明繁琐,是电子、通信、计算机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这类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常以《信号与系统》等相关课程为基础。但是地球物理学科的学生不能够像电子、通信学科的学生那样系统地学习与《数字信号处理》相关的基础课程,那么就需要教师在授课时进行一些必要的补充,由于课时影响以及学生基础的限制,给授课教师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为推动物探技术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教学也在地球物理专业受到了相当的重视。笔者作为“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主讲教师,结合地球物理专业的特点,对该门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建设硬件平台来强化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字信号处理中的采样等基础概念。另外,教材中涉及的很多概念,如频谱分析和滤波器的设计和实现,也是构成物探信号处理技术的基础,因此,在本校地物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基于matlab的教学软件,鼓励学生通过程序来实现数字信号处理概念,如:实现典型序列,实现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滤波器的性能比较,以及结合本专业的地震正演应用,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进一步了解数字信号处理中相关的抽象概念,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不仅了解相关的概念知识,而且进一步深化课程与地球物理专业之间的联系,实现地球物理学科讲授数字信号处理的目的。

二、教学软件的基本框架

本软件一共分为六个部分(如图1),分别为:典型序列,FFT应用,地震正演应用,滤波器性能,相位差监测以及听音辩数。当然这六个部分是整个软件的框架,具体功能的实现需要学生通过matlab的GUI来进一步的实现。运行到主页面时,通过鼠标点击相关的实验部分,完成相关功能,每个部分需要完成的功能如下:

其中,典型序列的表示及特征分析模块包括图形显示区域组合菜单栏、应用按钮、退出按钮,组合菜单栏包括单位取样选项、单位阶跃选项、矩形序列选项等。FFT应用模块包括题目要求、过渡点个数选择按钮和画图按钮、过渡点取值滑动栏和复位按钮、滤波效果画图按钮、补零影响画图按钮、退出按钮。地震正演应用模块包括图形显示区域、检波器个数输入栏、采样间隔输入栏、V0速度输入栏、V1速度输入栏、V2速度输入栏、V3速度输入栏、运行按钮、退出按钮。滤波器性能模块包括图形显示窗口、FIR滤波器设计说明下拉菜单、IIR滤波器设计说明下拉菜单、退出按钮。其中,FIR滤波器设计说明下拉菜单包括频率采样法、窗口法、最大最近法等子菜单。IIR滤波器设计说明下拉菜单包括脉冲响应不变法、双线性变化法等子菜单。相位差检测模块包括图形显示区域、仿真信号真实信号按钮、强信号真实信号按钮、弱信号真实信号按钮、退出按钮。听音辨数模块包括图形显示区域、听音变数组合菜单栏。听音变数组合菜单栏包括打开按钮、分析按钮、辨别按钮、辨别结果显示栏、运行状态显示栏、退出按钮。

三、软件的使用及功能

此软件是本校地物学生数字信号处理上级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机实验之前,每一学生得到一份最基本的软件框架,学生以个人的形式完成其所需的各种功能,在上机过程中,学生可能除了相关的matlab知识之外,还需要一些matlab GUI的相关知识,我们通过实习指导书的附录补充以及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来完成相关知识的传授,如怎样进入GUI界面,如何页面进行设计,以及如何将所需按钮和相应程序进行链接。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演示自己所编写的程序以达到上机要求。所有实验中,前四个实验是基本的教学实验,后面两个实验是学生兴趣实验,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下面主要介绍前四个实验。

(一)典型序列的表示及特征分析

当鼠标在主页面选中典型序列选项,关闭主页面,形成一个新的名为“典型序列”的页面(图2),在此页面中,建立一个单选按钮组(button group),分别代表单位取样,单位阶跃,矩形序列,单边指数,正弦序列。选择序列后点击应用,则出现相应的序列形态。如图:

(二)FFT应用

所要实现的相关功能有:①依据题目在选择过渡点数的同时,求得相应的传递函数,画出相应的频率响应曲线,改变过渡点取值,得到最佳值的经验数据。②在过渡点数为1的基础上,对于不同函数的频谱进行滤波效果的比较。③用图示说明,对于序列做不同点数的FFT,幅度谱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后端补零对于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影响。

(三)地震正演应用

假设有一个三层界面的地质模型,输入检波器个数,采样间隔,以及相关的地质参数,如层速度利用matlab中的褶积公式,来最终形成一个地震正演波形图(图4),其中假设的采样点数为2048。

(四)滤波器性能比较

此部分需要完成通过IIR和FIR进行滤波器设计的比较(图5),其中,IIR方法包括脉冲响应不变法和双线性变换法,FIR中包括频率采样法、窗口法和最大最小比较法。图形的显示应该包括原信号、加入噪声后的频谱、滤波器的频谱、滤波后的信号和滤除的干扰波的频谱等。

四、结论

本软件贯穿整个数字信号处理的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完成软件所需功能的各种实现。不仅使课堂效果更加的生动,也能通过在动手编程的过程中,使学生对于相关概念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学生先从最简单的序列的实现入手,通过序列的实现了解各种序列的特性。在FFT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事先编好的程序让学生理解FFT的滤波作用,以及不同点数,不同过滤点数对于FFT的影响。通过地震正演,学生可以比较直观地感受到正演图形的形成。滤波器性能分析和比较可以辅助学生理解滤波器不同设计方法的特点以及设计实现的步骤。之后的各种功能都是在之前的基础上对于学生能力的一种拓展,让学生体会到数字信号处理无论对于科学研究还是日常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并掌握其基本的原理。

参考文献:

[1]卜凡亮,赵守国,王锁柱.“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研究型教学改革与探索[J].成都: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81(2).

[2]薛昀,韩桂明,梁桂英,马姝靓,周斌,韩传久.“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改革探讨与实践[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6).

[3]程佩青.数字信号处理教程(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4]郑晶,彭苏萍,朱国维,等.地球物理专业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教学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3,16(1).

[5]郑晶,邹冠贵,姜.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2013,(34).

篇8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教育;实践

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迅速发展。人口众多,竞争压力大,学生压力也大,家长给孩子报很多学习班,强迫孩子学习,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厌烦学习,对学习失去兴趣,孩子的心理也会出现很多问题。以积极态度看待问题的积极心理学也越来越被看重。本文将首先给出了“积极心理学”的具体概念,然后指出其在教育中的运用。

一、什么是积极的心理学

积极的心理对于人本身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把一个人好的方面和价值体现出来,对我们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可以提高我们整体素质。

积极心理健康学研究的是人自身正面的部分,在此基础上用合理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将人的潜能激发出来,可以帮助人获得自信心,以更好、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和未来。

二、积极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1.教育工作者要用积极心理学的观念看待心理健康

以往传统的心理学认为没有扭曲变态的心理疾病就是心理健康。人们对心理健康的看法很片面。积极心理学看待的是整个群体,关爱的是每一个人,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正确认识到积极心理学的具体含义,用正确的观念去看待心理健康,才能在实践中去真正运用。

2.要改变单一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长期以来,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都是以学生是主体,自己有问题就去咨询教师。教师从来没有主动传授一些知识。但是,真正能够正视自己内心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很多人不好意思咨询,有些人甚至根本不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心理。所以,我们要建立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将心理学带进课堂,也可以举办讲座等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教育。

3.创造整体化的和谐健康的教育氛围

积极心理学要求我们以社会和团体为主,站在全体的角度上。因此,学校要创造整体化的、和谐健康的氛围,培养教师学习积极心理学,改变以往的心理教育观点。与此同时,学校要多举办与心理健康有关的活动,将心理健康融入生活和学习的各个角落,这样才可以培养出心理健康的优秀学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积极心理学引导学生站在正面积极的角度来处理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努力将其融入日常教育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

篇9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健康教育;中职学生

一、应用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分析

(一)让学生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事物和挑战

社会的高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比如物质文化发展与精神文化发展不协调,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与心态滋生,部分人的心态出现扭曲,面对一切事物都不乐观,喜欢采取消极的态度去应对。众所周知,乐观的心态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巨大,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可以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乐观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功,乐观的人也会对社会及国家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中职生的教育中,可以让学生在乐观的心态中去学习、生活,去培养自己的自信和意志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社会的高速发展,除了让人们的物质生活变得更为丰富之外,也让很多人的思想变得更加“追名逐利”,他们不但追求奢侈的生活,还追求更多所谓的“特权”,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职生也会跟风,不管是在人格上还是思想上都容易发生扭曲。基于此背景,中职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中职学生明白,幸福是需要自己双手去创造的,努力才能获取回报;在成功之后不能忘本,更不能利用自己的“特权”去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只有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解析

(一)让积极心理学与中职课程进行有机结合

中职课程才是应用积极心理学的最佳渠道。教育活动对于学生而言才是主要活动,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等特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在教育的内容上,教师要安排积极向上的教学内容,通过一些手段去吸引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体会到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例如,针对一年级的学生,教师要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角色转变为目的;而针对二年级的学生,则教师要注重就业、生涯规划上的引导;而针对三、四年级学生,教师则要多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让学生在升学压力、就业压力之下,能够从容应对困难,克服困难。同时,教师还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每位学生的优点进行夸奖,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以教师为榜样去学习。

(二)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中职生由于以往学习成绩不好、学校忽视他们,加上家庭方面的因素(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存在缺乏自信、害怕与人交往的心理问题。如何消除他们的心理困惑,成为了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可以组织相关活动,有计划、有目的的吸引学生,去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的性格能够开朗,让学生能够放开自己,与同伴进行面对面的对话,只有让学生消除自身的自卑感、恐惧感,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美好,感受到学校及社会的美好。

(三)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多渗透积极心理学

班主任作为学生的楷模,既是学生模仿的对象,也是学生中的权威,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应当多渗透积极心理学,多为学生创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班主任也要学会在面对这些“问题学生”时,多理解、多关心他们,多放大他们的优点,多去表扬他们,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同时为学生设定阶段性的长足目标,让学生朝着班主任所设定的目标去努力。班主任还要改变单一性的评价策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特长,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并增强他们的自信,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获取成功感,让他们更喜欢与他人分享成功的喜悦,同时不断超越自我。

(四)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对中职学生的教育应当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还要联合家长进行教育,让社区甚至企业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去,只有家、校、企、社等多方面联动,才能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达到真正的“渗透”,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无处不在,才能让他们从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中转向另一个更加充满正能量的环境中,这就叫公共品质的培养。对于目前而言,中职学校与家、校、企、社的合作和渗透还不够,如何让学生走进社区,走进企业等,如何让学生体验幸福,体验成功,体验乐观心态所带来的好处,是每一位中职教师都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篇10

信息时代心理学教育面临的新情况主要有以下四点: 

1.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人们受到了信息社会的极大影响 

对于互联网,不仅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宝藏,也是不良信息的集散地。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中,人们不但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还会潜移默化的改变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类产生极大的影响。若一些心志不够成熟的青少年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那后果是极为严重的,会在信息垃圾中迷失自己,形成不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毁了自己的一生。 

2.在信息时代中,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极大的冲击 

会导致一些道德问题成为时代迷思。在这样的状况下,很容易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同时,互联网社交平台的发达,使得一些别有目的的人以网络为媒介,传播不良信息,宣泄个人不良情绪。长期受到这样的网络环境的影响,人们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最终突破道德底线。 

3.信息世界纷繁复杂 

有很多的内容吸引着人们,将大把时间消耗在网上冲浪上。人们通过网络进行社交活动,忽视了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很多人因此染上了网瘾,网络幻想症,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 

4.信息时代会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好处 

人们通过网络获得了许多的学习途径和学习方式,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信息时代加剧了竞争的激烈、残酷,所以人们在信息时代中,需要直面压力,需要学会承受心理冲击,直面挑战。 

二、信息时代教育心理学改革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了崭新的信息時代,人们对信息采集和处理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在现代科学技术技术的帮助下,信息的传播也越来越便利和快捷。与此同时,具有“魔力”的网络正在深层次的影响着我国青少年的成长,并且改变着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这样的变化使得心理教学工作者在心理学教育工作中面临着新的挑战。理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学生主体精神的健康,同时促进受教者积极主动的进行心理疾病的预防,使得受教者的心理处于良性的循环,形成优质的心理元素,培养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在信息时代中,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在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行业,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对人的影响越来也大。我们无法避开时代的发展,因此必须通过合理的心理教育,帮助人们规避风险,在信息化浪潮中游刃有余的发展。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实施多年,并日趋于普及,但与信息时代面临的新特点结合不够紧密。如何在新形式新背景下促进教育心理学的改革,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既需要规避信息时代带来的风险,又要运用信息时代带来的丰富的科技技术,提高教育心理学改革的质量和效率。 

三、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措施 

面对新的形势,针对上述问题,作者经过精心缜密的思考,并且结合多年的关于心理学的教育教学经验,得出了信息时代教育心理学改革的良策,主要有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1.要找准心理学教育改革的方向、目标和突破点 

在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心理学教育的改革,要认清与时俱进的方向,明确完善受教者心理素质的目标,看重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因素,积极主动的去调动和培养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学习积极性,挖掘出他们的内在潜力。因此,心理学教育改革一定要具有行之有效的开新措施来实现上述目标,教育者不仅要熟知心理学知识,还要善于充分合理的利用网络这种新兴的传播手段,通过新鲜有趣的授课内容,来满足青少年对知识的需求。

现代教育观倡导者认为,教育所授课程本身不是一种包裹形式,它应该是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参与者通过不断的反思,获得知识的提升和个人的升华,而课程也会随着教育的深入,环境的变化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之中。学生通过课程有选择的进行吸收理解,最后转化成自己的行为意识。学生和老师的地位与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老师的权威和主导地位受到了撼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老师更多的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学生成为新型教育模式下的主要参与者。同时学生应具有批判意识,在先进科学技术的面前,要学会不断质疑和探索,推动社会对进步。因此心理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懂得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青少年着想,创造出心理学教育新的方法和方式。 

2.利用心理学教育重新塑造孩子的心灵世界,教育者和受教者需共同努力 

在信息时代,心理学教育的改革一定要抓住规律,顺应时展的需要,按照规律展开改革工作,依照规律不断创新,遵循规律向前发展。只有抓住规律,才能找到关键点,才能以不变应万变,适应当下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紧跟时代的进步。当然,我们应该注意到,心理学教育既有一般规律、长期规律,也有特殊规律、短期规律。这些规律需要教育者在进行心理学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地进行总结、探讨、理顺,然后再用这些已经掌握的规律去指导心理学教育教学工作,改革心理学教育。教育者只有在掌握了大量心理学方法论后,才能够高效的完成心理学教学任务,创造出可行性高的教育理论,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3.化消极为积极,借住信息化技术实现教育心理改革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心理学教育改革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同一把双刃剑。负面影响其实并不可怕,如果用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样的变化和发展,并主动去预防和避免其中的不利影响,便可以化消极为积极,强化心理学教育的成效。心理学教育的改革,还要借助于先进的网络技术,利用受教育者对网络迷恋及网络渠道的畅通,依托网络平台,把他们关注的学习热点问题以新颖的方式体现出来,帮他们剖析各种学习难点。依托网络交流平台,调动受教育者主动学习的能动性,培养对心理学的兴趣,在主动学习和交流中找到进步和提高的突破点,更好地实现心理学教育改革的目标。 

四、结束语 

在本文中,我们针对信息时代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分析出了信息时代心理学教育面临的新情况,阐明了信息时代教育心理学改革的重要性,并且针对信息时代面临的教育心理学改革问题给与了三点改革意见,我们认为,信息时代教育心理学改革,一定要要找准心理学教育改革的方向、目标和突破点;教育者和受教者需共同努力,利用心理学教育重新塑造孩子的心灵世界;同时,我们要学会化消极为积极,借住信息化技术实现教育心理改革。总之,信息时代,既是机遇,又处处包含挑战。我们要学会充分利用机遇,要善于面对挑战。在信息时代中,心理学教育出现了许多的新型问题,分析并掌握这些问题的特点,遵循规律,便能成功的完成教育心理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杨稣,武成莉.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J].理论导刊,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