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智能化范文
时间:2023-04-08 23:36: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智能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现代企业处于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如何从量大、类型多、价值密度低的数据信息中快速挖掘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是其获取竞争优势、把握市场主动地位的影响因素。通过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过程,企业能够有效提高对财务数据的加工和处理速度,提高决策效率,并保证数据输出的准确性,对强化企业信息处理能力并提高对数据时代的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国外会计处理智能化软件如AutoFocus,QuickBook,ERPLY等已得到广泛应用,相比较,我国在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水平还落后于国外,需要结合在企业内部的推广使用和开拓创新不断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的进程。
一、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概述
(一)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定义
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是现代信息技术和会计专业领域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具体是指通过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将会计方法体系和电子计算机有机结合,并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从而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进行自动处理和分析,形成报告和管理建议,并借助网络通信等手段提供给信息使用者。与会计电算化不同,智能化更加强调信息处理自动化,对人工依赖程度越来越低,甚至能够在自主分析基础上进行常规决策。
(二)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动因
通过模拟人类智慧,会计智能在建立具有知识获取、分析和运用能力的计算机辅助系统上能够自主需求解决复杂问题的技巧和办法,因此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的应用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和效率,同时保证数据质量,通过提供决策支持能够将财务人员工作重心转移到非常规的更为复杂的管理问题和决策上来,提高管理专业化水平。
(三)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条件
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实际是将企业会计信息收集、确认、计量、记录和披露环节整体纳入智能化处理系统中,保证会计信息处理流程采用一体化的自动处置,无论是经济业务和凭证编制,还是登记入账和报告生成等工作,都能够实现解放人力、提高效率。企业要建立信息处理智能化应用流程在技术层面需要以下系统的支持和配合:第一,输入系统。首先在硬件设备上主要是鼠标、键盘等输入工具,传统电算化主要依靠人工操作,但在智能化阶段,图纹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发展更新了输入系统的工具创新,也能够进一步替代人工。结合信息化时代来临,企业对外经济联系和业务数据流转都逐渐实现电子化介质传输,例如电子发票、电子货币等出现,为智能输入提供便利,减少以往需要人员操作审核原始凭证和发票信息并进行信息录入工作,用输入系统代替了人工操作,从而减少人为录入出现错误的可能性。第二,数据库系统。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必须建立和维护好对应的数据库系统,通过系统规范的设置,保证数据库系统运行的流畅性和准确性。由于会计核算和信息处理有自己特有的准则规定和制度要求,智能化的数据库系统在进行初始设置时必须要结合核算基础、准则要求和会计制度,设置好规则库,在自动识别规则库的运行规则下对业务数据库进行快速存储和调用,保证数据准确性。第三,智能处理系统。处理系统是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过程的核心中枢,完善的智能处理系统能够根据已生成的规则库要求进行自动运行,快速处理数据信息并通过输出系统进行结果导出和传递。例如,企业对采购业务的核算,在数据库中读取采购合同信息,通过与输入系统中发票信息核对,检查发票金额、采购名称是否与合同、到货单信息一致,并结合付款记录进行增加存货冲减预付款或记录应付款的数据,同时入库处理能够自动生成入库单。从而通过对会计核算进行流程再造,实现自动会计处理和控制,保证全程智能化的运行过程。第四,输出系统。通过智能化的输出系统建设和完善,在传统显示器输出、打印等输出方式基础上又出现了语音输出、移动网络输出等新输出方式,报表形式也日渐丰富,结合管理层需求,可以针对关键科目、阶段不同选择多样化的输出形式,报表维度增加,图表格式更便于阅读,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第五,控制系统。职能处理过程,规则库和知识库相当于系统大脑,决定着会计信息处理的具体操作,因此通过建立控制系统能够保证人工智能操作的合理性。通过适当人工干预强化控制系统对规则库和知识库的更新,推动会计信息处理人工智能的自动化调整,结合技术发展和环境变化,通过控制系统协调各模块和业务流程的相互作用,才能保证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的稳定运行。
二、提高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的对策
(一)转变传统会计核算观念,密切关注信息技术环境
现代信息技术与各专业和产业发展的融合越来越强,在会计管理上,企业必须转变传统核算思维,学会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提高从大数据时代潮流中顺势而为,抓住机遇。在信息技术环境快速构建和完善的背景下,加大对会计核算智能化的技术支持,推进会计系统、业务管理系统和企业管理系统的有机融合。信息技术环境的变化和具体技术的创新会给企业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创新提供新方向,因此,企业还必须密切关注科技领域的技术创新,坚持与时俱进,做好自身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系统的更新。
(二)引进综合型财务技能人才,保障会计智能化有序运行
会计信息处理职能系统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尤其是在初始设置和系统后台运行维护方面,需要企业有专门的技术人才进行操作,因此,现代企业应设立专门部门并指定专门技术人员负责此项事宜。由于会计智能化系统需要遵循专业财务核算原则,因此还必须结合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既能精通智能化软件系统的操作,还应具备专业的会计理论知识和核算技能。通过与高校合作,系统培训综合型财务技能人员,提升专业能力和信息化管理思维,保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供需对口,为企业会计智能化系统的有效运行提供人才保障。
(三)优化智能化信息系统,提高技术风险防范能力
会计信息处理智能系统环环相扣,一旦发生系统崩溃、网络安全漏洞,将会给企业会计信息处理工作和信息安全造成极大破坏,因此必须提供对技术风险防范能力,通过定期维护和检查智能系统各环节关键控制点,核查系统设置的规范性,结合网络防火墙技术、登录密码保密的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提高对风险防范能力。同时,通过做好定期数据备份和应急预警方案,避免突发技术故障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处理工作的瘫痪,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三、结语
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和会计智能化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与会计领域融合三个阶段,通过前两个阶段的经验积累和理论创新,会计智能化成为会计领域向专业化纵深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企业必须从会计管理思维、人员配置和技术支撑上为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提供有效支撑,发挥其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增强企业信息优势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龙庭,肖聪.基于自然语言的会计事项智能判断方法研究[J].财会通讯,2017(07).
[2]李秀金.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核算智能化探讨[J].财会学习,2017(02).
篇2
关键词:制造企业 中小型企业 库存核算
一、引言
当前会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彻底降低劳动强度,利用计算机来替代会计人员的手工劳动,这也是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趋势。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条件下的会计核算工作成为了当前会计信息处理的关键。而现代企业的库存管理是保证现代制造企业顺利生产与销售的保证。
二、中小型制造企业库存核算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的会计处理方式跟不上时代
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的企业依然是采用手工记账的方式,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企业,由于企业的基础设施以及技术人员等,是导致企业会计处理方式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部分中小企业的电脑也仅仅知识将之用于基础性办公软件的使用。这将导致管理层或者是信息需求者不能及时而快捷的获得准确的会计信息,更加难以给决策者提供管理决策相关的资料。这就导致信息的需求与所提供的信息不相一致,不能够给企业决策者提供最为有用的资料,将导致企业的决策时间过长,给企业带来损失。
(二)管理方式落后导致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缺乏对应的基础
中小型制造型企业的管理方式依然采用的是经验式的管理方式,对管理工作,尤其是对于现代的信息管理方式缺乏理性的认识。管理数据和档案依然采用人工为主的方式,对应的规范与标准缺失。采用这种依靠经验的管理方式将使得当前的产品库存管理工作陷入到了不合理的境地,尤其是在原材料的购买、半成品的需求计算等方面缺乏对应的合理规划。而企业的采购部门通常为了保证材料的供应而从自身利益出发,通常都采用多设置安全库存限额的方式来多采购原材料的,这样虽然可以保证生产的顺利而稳定的进行,但是这也导致了库存的大量增加,尤其是原材料、半成品的大量积压等,容易造成企业资金链的连续性问题。加之部分制造企业为了避免企业由于原材料的短缺而导致的误工问题,通常也容许这种尽量多采购原材料的方式,忽视了对库存的合理管理。
(三)难以实时的掌握企业的库存的真实信息
由于受到发展规模的限制,中小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都是利用以经验为主的管理方式,尤其是在库存管理过程中缺乏对应的信息化基础。在库存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也仅仅只是针对现有的库存量进行流水性质的记录。且在记录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关注业务发生后的库存处理方式,而没有针对一个产品的整体生产过程来进行连续的统计工作,导致整个库存量缺乏连续性。这种断续的库存处理方式难以给企业提供一个及时而准去的库存信息。更加难以通过一个具体时间段的内部库存分析来获得具体的采购信息。
三、中小型制造企业库存会计核算与管理智能化的实现原理
在当前跨级信息标准化日趋严谨的今天,所有具体的经济行为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将之加以核算与表述。这时,对之进行会计核算时就需要采用一个统一的标准与口径。当采用信息处理的方式时,就需要在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会计语言来对之进行程序化处理。同时,计算机人工智能的发展也给跨级核算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智能化的优势,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思维理论得到迅速发展的今天,利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具体思维方式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行途径。
当前广泛采用的会计核算管理软件系统已经可以很好的处理好原始凭证的录入工作,并利用系统自动进行凭证记录以及凭证的汇总工作。之后,还能够进行从明细账进行跨级信息报表的智能处理程序。但是,在进行原始凭证的录入过程依然是采用手工录入的方式,不能实现彻底的会计核算智能化。
要完全实现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过程的整体智能化,其重点工作在于确保计算机智能系统能够对那些需要录入的原始凭证信息进行正确的识别。但是,计算机自身不能直接的对文字加以识别,而只能进行数字代码的识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将日常的经济业务都转换成为对应的标准化代码。当具体的经济业务发生时,会计工作人员只需要识别这些具体的代码就能够自动的生成对应的会计信息凭证。在制造型企业的库存业务核算工作中,会计人员可以通过设置包含如下识别代码的程序来进行原始凭证的录入,如下表1所示:
在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进行全面的管理过程中,利用表1当中的判断依据与规则能够自动的获得需要统计的原始会计凭证。例如,当原材料根据计划成本入库时,就可以在系统终端向其中输入对应的代码1310即可,这时计算机将自动的生成对应的凭证。
库存会计核算与管理系统的程序的编制属于一个繁琐而系统的工程,处理需要熟悉程序的编制工作以外,同时还应该综合会计职业人员的工作经验,并与对应的管理理论相结合才能形成一个完善的核算与管理系统。
四、结语
本文针对中小型制造企业库存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了中小型制造企业库存业务会计核算与管理智能化的基本工作原理,对系统的后续开发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会计职能 研究现状 发挥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161-02
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会计进入了信息时代,变成了会计信息化。这种会计环境的改变,必将影响到会计职能的本质内容发生变化。会计的职能由原来的核算和监督扩展到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职能,这必将对传统职能产生深远影响。
一、会计信息化带来了会计职能的发展
1.有利于更好地执行监督职能。在传统的会计当中,我们都是用手工做账的,容易出现越权的情况。比如可以记账和审核时同一个人。这样会导致账目反应的内容不正确,更影响了企业内部的管理,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而在信息化的情况下,我们运用计算机来辅助做账。会计信息化的会计管理系统,包括会计账务系统,采购系统,存货系统,成本系统,销售系统,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无形资产系统,基础数据系统和计划预算系统。这样能实现核算的一体化,产销存一体化,核算与管理相结合,有利于更好地执行监督职能。其次,在信息化的会计管理系统中,每一个职务在登录系统时都有一个密码,这样能使每个职务的职能更加的突出,有利于防止越权的现象,强化监督。
2.有利于更好地执行核算职能。在传统的会计中,会计核算工作要由许多人共同完成,实现会计信息化后,输入一张会计凭证,系统可自动进行记账、汇总、转账、结账、出报表等一系列工作,对于大量重复出现的业务,系统可以按模式凭证自动生成记账凭证。而对于编制会计报表、运用移动平均法进行成本计算等非常复杂和时间性要求很高的会计核算工作,会计信息化系统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由计算机计算,及时抽取数据,随时输出报表,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不仅变得简单、迅速,而且大大提高了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实现会计信息化后,利用计算机可以采用手工条件下不愿采用甚至无法采用的复杂、精确的计算方法,从而使会计核算工作做得更细、更深,更好地发挥其参与管理的职能。
3.有利于更好地执行会计其他职能。通过从会计信息化带来了会计职能的发展,会计信息化发展进程中所实现的会计控制,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中财会人员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过程进行实时对比和实时分析,通过指导、调节、约束、促进等环节干预企业的经营业务,提供决策支持,以实现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从而达到企业价值增值这一终极目标。而对执行监督职能,执行核算职能,执行会计其他职能进行讨论,信息技术和会计的不断融合,使会计的职能逐渐发展和演变,我们要全面地去分析,精益求精。传统会计理论把会计的职能界定为反映和监督。会计管理主要局限于会计事项本身的记账、核算和审核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会计界人士认识到会计职能会有所转变,会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得到提升,尤其是当网络技术的极大发展,会计的管理职能便在这一趋势下得到实质性的转变,会计不再是核算型会计,而应该是管理型会计和决策型会计;会计应该更加注重怎样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管理性信息、决策性信息、前瞻性信息等可贡献价值的信息,而不是形式化的僵硬的会计信息。
二、会计信息化带来了会计职能的挑战
1.改变了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传统会计核算形式的处理环节比较多,主要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等。
在会计信息化后,原有的手工账务处理由手工做的变成由计算机做。在计算机上做账,不像手工做账,会计核算工作要由许多人共同完成。在计算机做账,只需输入一张会计凭证,系统就可自动进行记账、汇总、转账、结账、报表汇总等一系列工作,对于大量重复出现的业务,系统可以按模式凭证自动生成记账凭证。虽然会计信息化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对于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而言,这会使人们依赖于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对于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不熟悉或一窍不通,改变了会计的核算方法。
2.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在运用的计算机做账更容易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因为控制会计基本信息的人员为了会计主体本身或相关主体的局部利益,不顾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和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要求,故意篡改、伪造、编造有关的会计凭证,虚报、漏报、瞒报有关的会计数据而造成报出信息与会计主体本身的实际信息不符的,在计算机上做账,更容易出现伪造、编造记录或凭证,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而在传统的手工做账的环节中,能从记账凭证上找到相关的原始凭证,相对于计算机做账来说,没有那么容易出现会计信息的失真。
会计信息化是一把双刃剑,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也是有好有坏的。矛盾具有统一性,要求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一方面,我们要看清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的好处,另一方面,也要知道其不好的地方。在会计信息化的运用过程中,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会计职能;信息化;传统会计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1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成果,传统的会计核算、反映、监督和决策等职能开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不仅表现在传统会计职能在本质上的改变,还表现在会计职能的监控手段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助于企业现代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会计信息化指的是企业借助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开展业务核算、决策分析和会计信息的管理等工作,对传统的会计业务流程进行整合,逐步建立起高度融合与开放的现代化会计处理系统,促进传统业务会计向信息的共享化和业务处理的高度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进而实现传统会计职能的丰富与发展,充分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一、会计信息化的主要特征
(一)全面性
会计信息的全面性指的是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与会计相关的各个领域:①在会计实务工作、会计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信息性;②信息技术对会计业务流程的整合以及会计服务的信息化;③会计监督、会计核算、会计决策、会计决策等会计职能的信息化;④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
(二)智能性
会计信息化系统中涵盖了会计人员、计算机硬件设备、信息数据、网络软件系统等多种因素,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综合应用系统,在具体应用实践中,会计信息是一个人机交互作用下的智能型系统。
(三)开放性
随着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企业会计信息的处理高度自动化和共享化,使得会计数据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相关系统中直接采集和传递,促进了会计信息系统的不断开放。
(四)多样性
会计信息化的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①会计信息提供时间的多样性;②会计信息收集渠道的多样性;③会计信息处理方式的多样性。
二、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职能发展的影响
(一)有助于会计核算职能的更好执行
在传统的会计核算业务模式下,会计核算工作通常是由多人共同参与进行的,而在会计信息化模式下,只要向会计信息系统输入会计凭证,便可以自动进行会计的记账、汇总、结账、转账、出报表等工作,对于很多重复性的业务,更是能够自动完成,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此外,在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对时间性要求非常高的会计核算环节,会计信息系统能够借助预先制定的程序执行规范性的操作,从而使繁杂的会计核算工作变得更加简单,计算结果更加准确,因此,会计信息化促进了传统会计核算职能向更细、更深的方向发展。
(二)有助于会计监督职能的更好执行
在传统的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会计人员主要是通过手工方式进行做账的,因此很难完全避免会计越权的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到会计账目反映内容的准确性,还会对企业的经济决策和经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随着会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在企业内部的贯彻与执行,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做账功能,建立完善的会计账务系统,如会计采购系统、销售系统、账务系统、固定资产系统、无形资产系统、存货系统、成本系统以及计划预算系统等,帮助企业快速实现产销存一体化以及会计核算的一体化。同时,企业可以为每一个会计职务设定一个密码,避免了越权行为的发生。因此,会计信息化使得传统会计的监督职能得到了进一步的细化和强化。
(三)促进了传统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决策型会计的积极转变
传统的会计理论将会计的职能主要界定为会计反映和会计监督,会计管理工作也主要集中在会计事项本身的记账、核算和审核等环节,但是随着会计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会计的职能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除了对会计核算、监督等职能的深刻影响外,会计的管理职能也得到了实质性的转变,促进了传统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和决策型会计的积极转变,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实用性和贡献价值。
三、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传统会计职能的转型
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随着企业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会计的内涵和外延都已经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会计职能也要及时实现相应的转型,为企业的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和监控分析系统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具体说来,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职能的转型主要涵盖两个方面:
一方面,要实现会计反映职能向会计核算和信息服务职能的积极转变,这不仅要求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反映更具及时性和准确性,还要求实现财务会计信息在企业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更好的分解、传递和交换,能够为企业会计信息需求者提供更加高效、准确的财务报告。
另一方面,要实现会计控制职能向会计实时控制和预决策支持功能的积极转变,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信息要更具前瞻性,不要仅仅局限于事后核算,而是应当加强会计信息处理与业务活动之间的关联性,对业务经营过程进行动态化的控制,使传统的会计核算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与决策支持方向迈进。
结语
总之,在会计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企业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丰富和扩大会计的职能与作用,逐步建立起能够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的会计新模式,增强企业在控制、决策、预警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使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能够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实现更大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职能 对策
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经历了尝试、自发发展、有组织有计划地稳步发展和具有人工智能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四个发展阶段。从1988年开始,经过20多年的实践,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势头较好,会计软件已成为我国软件行业的一面旗帜。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会计电算化在具体应用中存在着认识不足、人才短缺、发展瓶颈等一系列问题。
一、会计工作内容在电算化与传统手工记账方面的异同
传统手工方式下,会计的工作就是记录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登记明细账总账,编制科目余额表、丁字帐,大量的重复抄录工作,并且极易出错,有时为几分钱造成借贷不平衡,耗费大量的人力去查找原因,结果也只达到账账相符,对经营管理上的财务分析贡献不大,只能根据财务报表进行简单的事后核算和测算,极少参与管理预算及经营的角色,是单纯意义上的记账会计。
会计电算化下,会计只需要按照正确的科目准确的记录会计凭证,计算机就可以及时记录、汇总和分析会计信息,准确迅速地反映企业的资金运行状况,成本利润的盈亏情况,不仅解决手工记账的错记遗漏等问题,极大程度地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与速度,避免了手工处理账务时大量的重复抄录工作,节省了时间、人力,并且使会计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节约大量时间进行财务数据分析,大大提升财务数据的信息价值,软件强大的核算分析功能也促使会计角色的悄然转变。
二、电算化背景下对会计的新要求及存在的问题
1.记账工作的弱化 管理应用能力要不断增强
实现电算化后, 会计只要将记账凭证输入计算机,大量的数据计算、分类、存储、传输等工作都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使传统会计工作内容的绝大部分由计算机替代,电算化赋予会计新的职能,加强对软件功能的深度应用和财务数据的分析核算。由于企业的会计信息占企业管理信息的60%以上,而且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是企业经济预测、决策、投融资的重要依据,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企业也愈来愈提高对财务人员的要求,财务软件的应用可促使会计人员随时为领导出具分析报表、出谋划策,提供有价值的财务数据信息,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会计,成为智囊团的重要一员。电算化极大程度弱化记账功能,强化财务人员对软件的管理应用分析能力。
2.会计素质亟待全面提升
目前,电算化操作人员大都是财务人员经过财务软件公司的短期培训而来,知识掌握不全面,很少有既熟悉计算机知识又精通会计业务的人员。大多数会计人员计算机专业知识匮乏,对财务软件的认识存有局限性,一般只能按照固定的模式机械的操作财务软件,不能灵活运用软件所提供的各项功能特别是一些辅助核算功能的运用,很多单位因为缺乏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使多数企业的会计电算化仍停留于对手工记账核算的简单模仿,使用功能较多的还是记账及出具报表,辅助功能开发的较少,没有全面将软件强大的分析功能开发出来,难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整体水平。另外,电算化下要求财务人员比传统记账下的会计素质要求也更全面,财务人员必须熟悉公司的业务活动,根据企业需求初始化及设计辅助功能,以保障公司各种经营分析需要,然而目前大多数财务人员自身角色尚未转换,软件的应用仅仅是将自己从繁重的记账工作中解脱出来,只是代替了手工记账的功能,因此对自己的定位也仅仅是记账会计,对电算化的认知及角色的转变造成整体会计人员素质提升的瓶颈。
3.财务人员岗位设置未得到及时调整
有些企业依旧延续传统财务环境下的岗位设置,面对蓬勃发展的电算化浪潮尚未及时、有效地进行岗位调整,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也遏制了整体财务人员素质的提升。如传统环境下,有些公司业务活动简单,但业务量较大,可能需要配备2-3名记账会计,但电算化的应用,极大程度解放了记账工作,在原有业务量不变的情况下,公司可以及时调整人员,只设置1名记账会计,1名核算分析员,既节约了人工成本,还有效提高财务整体素质和水平,及时反馈财务经营活动详细精确的信息价值,但目前大部分企业依旧延续旧的人事制度,不但造成人力资源极大的浪费,电算化的水平也未被充分发挥利用。
三、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几点建议
1.加强人员培训培养
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所以复合人才的短缺问题在电算化环境下表现得尤为突出。要注重加强对财务人员电算化知识的全面培训,及时更新电算化专业的财务人员。由财务部门牵头,通过测试考核或适试用,重点筛选能充分利用电算化各项功能并及时反馈公司经营分析的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2.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
对原有的会计人员岗位职责进行细化、组合、补充和完善,以适应会计电算化的新情况,发挥会计人员的 积极性和创造性。具体单位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及人员能力高低,设置管理会计岗位,加强和提升会计管理预算分析的职能作用,提升财务整体水平,同时设置记账会计,并根据业务量多少及复杂程度,设置记账会计,电算化下记账会计不再需要像传统环境下多个记账会计,因此公司审慎设置岗位的需求。
3.重视电算会计初始化的设置
电算化下的财会人员不仅要学习掌握有关电算化知识, 更要熟悉公司的业务流程、考虑决策层的管理需要,在初始化时根据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结合相关财务科目,尽可能全面周到的考虑发生的各项业务,严谨审慎的进行初始化设置,在符合会计制度与本单位核算管理要求同时,根据所用软件的特点结合本单位会计核算的实际情况来建立本单位的会计电算化体系和核算方式。
参考文献:
[1]刘鹏、刘涛.浅谈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J]. 财政监督,2010(6)
[2]张鸿冰.会计电算化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影响[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S2)
篇6
会计行业逐渐转变,引发了两个与职业能力有关的重要问题:
*如果想在当今的会计行业获得成功,应具备哪些职业能力?
*这些职业能力在会计专业课程中是否得到了有意识的开发?
我们猜想,对第二个问题回答“没有”的人不在少数。换句话说,会计界正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重的“职业能力危机”,也就是说获得职业成功所需的能力与大学课堂所教授的能力之间存在差距。
我们建议采用“三管齐下”战略或策略来化解这种能力危机,帮助会计专业毕业生更好地应对他们即将面对的、充满挑战的世界。首先,所有会计从业人员需要了解会计行业已经发生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预测那些即将发生的变化;其次,我们需要教育自己和未来一代的会计人员,以便携作拓展职业能力组合,满足当今不断发展变化的组织需求;第三,作为专业组织和个人,我们应该具备超前思维,思考我(或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会计行业化解职业能力危机?
向整体思维转变
许多文章和白皮书都详细描述了会计行业在过去数十年间所发生的变化,为了紧扣本文的主旨,我们将这些变化提炼成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会计职能如何为组织带来价值?会计人员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演变,从仅仅传递信息的支持类员工变为与组织领导层共同做出决策的关键人物。会计人员和领导层一起制定战略,参与决策的制定过程,并通过执行战略来为利益相关者增加价值。换而言之,会计人员已经演变为企业绩效经理(EPM)。从支持功能向EPM角色的转变极大地影响了会计行业对成功决定性因素的界定,成长为合作者和“整体思维者”成为最为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下面,我们以一项常见但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商业决策程序――资本投资分析为例展开讨论。当然,相关税后现金流量的估计以及净现值(NPV)等贴现现金流量决策模型的应用等都涉及专业技术知识,是分析决策的基础,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非常的重要。但是,整体思维者在制定这些类型的决策时,会在组织战略的理解基础之上,综合运用更为宽泛的职业能力(不仅仅只是专业技术或基础知识)。例如,整体思维者会思考人的行为心理问题将对资本投资决策程序造成怎样的影响。编制资本投资数据的经理都乐于见到所参与的投资项目获得通过,实现自己的既得利益,因此,他们NPV分析中的财务测算数据会过于乐观。
此外,决策者还需要考虑如下问题,例如是租赁还是购买资本资产,以及由此对财务报表、投资者和贷款人关注的财务指标所产生的影响。与拟投资项目有关的非财务因素有哪些?很显然,其中包括资本投资决策的税务影响、与决策相关的新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措施、以整体思维思考的各种会计职业能力。
而且,想要真正成为管理层的合作伙伴,会计人员所需的不只是简单地整合各类会计职业能力。这意味着会计人员要像管理层或CEO那样思考。回到前述的资本预算示例,一个整体思维者会探寻以下问题的答案。
*因投资方案而引发的监管风险有哪些?
*如果需要对海外业务进行投资,我们将面对哪些社会和环境因素?
*如果我们开展投资活动,将遭到哪些员工的抵制?我们如何消除这些抵制行为的根本成因?
*我们是否能够以及如何评估与投资方案有关的未来选择?例如,在获取新信息之后,是拓展还是收缩投资活动?
*我们应该使用债务工具还是权益工具来为投资方案提供资金?
简而言之,会计人员已演进为整体思维者,通过与管理层合作承担起EPM的职责,从而为组织增加价值。然而,随着EPM逐渐成为会计行业价值主张的中心议题,会计教育却踯躅不前,未能接纳EPM概念。为了弥补上述差距,我们进一步建议,在推进下一代成功会计人员的培养教育工作时,应凸显能力整合和EPM相关概念。
会计教育:不再是旁观者
由来自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和美国会计学会(AAA)管理会计部(MAS)的成员组成的一个工作小组致力于职业能力问题:会计教育应如何进行根本性变革,以弥补能力缺口?工作小组提出了一个会计教育框架,详见图1。该框架并不是根据税务、鉴证服务以及公司财务等特定专业来编制的,因此具有通用性,可适用于所有会计专业的学生。会计教育框架的开发理念是:通过综合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会计教育工作者能够向学生更好地传递会计行业的EPM价值主张。
图1揭示了三个层次的职业能力:基本能力(沟通、利用技术的能力、分析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其他)、全面的管理能力(包括领导力、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流程管理和提升)以及会计专业能力(外部报告和分析;规划、分析和控制;税务:合规和筹划;信息系统;鉴证和内部控制;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和态度)。框架的重要性在于提供了一种假定,即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正式教育(包括继续教育)、培训以及工作经验的综合作用下,图1中的职业能力能够得到提升和整合。
在培养会计行业整体思维者的道路上,整合过程有可能达到怎样的层次?首先,正如图2所示,会计教育工作者可以对单一的会计能力进行整合。所以,回到上文我们的资本预算讨论,传授NPV分析等计算模型、检查与资本投资决策相关的系列行为问题就是对图1中的“规划、分析和控制能力”进行整合的范例。
其次,会计教育工作者可以对各种会计能力进行整合。例如,如果将资本预算讨论拓展至财务报表影响、税务后果以及内部控制等问题,那么就可以整合图1中的“外部报告和分析”、“税务:合规和筹划”以及“鉴证和内部控制”能力的议题。
第三,会计课程应涵盖图2中所列举的管理能力。例如,从变革管理(领导力)、社会和环境问题(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监管关注点(治理、风险和合规)以及资本结构(额外核心业务能力)等方面对投资方案进行评估,以CEO的视角来参与决策进程。
篇7
关键词:企业会计 监督 职能 对策
会计工作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固有的职能就是反映、监督与参与经营决策。而会计监督是会计的首要基本职能,它贯穿公司经济活动如终。
会计监督职能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可分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事前监督是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前,即审核其是否符合有关政策、法令和制度的要求,对于违法的经济活动,要坚决加以限制和制止。事前监督可以起到防患以未然,使会计监督处于主动地位。事中、事后的会计监督是对会计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情况及有关资料加以检查和分析。通过检查和分析可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对已发现的问题,要拿出整改意见,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调整经济活动,实现规定要求的预期目标。
一、企业会计监督职能内容
(一)对企业原始凭证的审核监督
原始凭证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最基本证据, 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也是保证会计数据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关键,是基本的、密不可缺的。因此对原始凭证的审核监督,是公司经济活动依法进行的重要环节。其审核监督要点有: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这五大项也好比生命的四大元素,缺一不可。
(二)对企业资金收支的审核监督
控制不合理的资金支出,等于带来了等量的资金流入。但如何判定哪些支出合法、合理,而哪些支出有问题、有“嫌疑”呢?关键是看支出程序是否合法、合理。为此,要做到“四审四看”,即:一是审支付申请,看是否有理有据;二是审支付程序,看审批程序、权限是否正确,审批手续是否完备;三是审支付复核,看复核工作是否到位;四是审支付办理,看是否按审批意见和规定程序、途径办理。四审四看就等于对不合理的支出添了一道关卡,把一切不合理的支出统统锁住了。
(三)对企业资产安全、完整的审核监督
内容包括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的审核监督。例如:定期或不定期、全面或部分地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债权债务进行清查核对、对在建工程领用物资进行严格控制,对成本消耗进行统计核对,等等。这些审核监督的手段宛若一层层防护膜,将企业利益安全笼罩其中。
二、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体系不健全,会计难以有效行使监督职能
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不全,主要表现在有的企业根本就缺乏内部监控制度,有的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如某企业是集团公司,下属有几家子公司,就有可能造成集团领导将一些个人消费者拿到下属公司报销的问题。因为一般来说,下属公司费用审批相关人员不敢对集团领导所报销的费用作太多的询问和了解,就算明明看出这些费用存在问题,也可能会做个顺水人情。
(二)企业负责人不重视,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企业负责人在工作上自己说了算,为了追求短期效益,可能要进行冒险活动。而财务人员在当中表现出来是谨慎,只是“管、卡”,所以企业负责人往往从思想上轻视会计监督,甚至于有意避开会计监督。
(三)企业信息不畅通,会计监督不到位
会计监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而往往有些事企业部门各做各的,互不知晓。譬如公司汇香港一笔货款6800美元,合同约定是即期信用证付款。这里我们可以计算一下费用,如开证呢手续费最低是300元、邮电费300元、加上其他单据费用等将有近1000元。而改成电汇呢,支付手续费仅150元,其费用差距可见一斑。企业信息不畅通,会计监督自然不能到位。
(四)会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不高,职业敏感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的经济现象不断涌现,会计方面所涉有的学科和内容也不断增加。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有的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有的还是无证上岗。这样,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淡薄,监督意识不强,职业判断能力弱,自我管理能力差。
三、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原因
(一)会计定位所造成的会计监督的局限性
所谓会计,人们习惯性定位就是记账、算账、报账,然后就是应付各职能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士。只要会计会干对付税收、工商检查,甚至帮企业少纳税等一系工作就算完成了职责,会计提出监督管理的建议,也不会得到采纳,甚至实施了会计监督就可能面临被辞退的风险,在这种环境下造成了会计监督的局限性。
(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不规范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组成,分权与制衡是公司治理结构的要害,也是公司制度运作的基础。但许多企业出现了严重的公司治理结构失衡,如股东大会形同虚设,常不按章召开,更有从公司成立以来,从未召开过股东大会。即便召开,股东大会也往往流于形式,也根本不可能对董事会报告等提出异议。就公司决策机构———董事会、经理层而言,董事会结构不合理,董事与经营层融为一体,使公司减少一层监控制约。同时,董事长与总经理多为一人担任,一系列不规范酿成内部人控制现象,会计监督职能失去有效的落实基础。
(三)内部控制不重视,内部审计未发挥作用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为维护企业财产的安全与完整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但有些企业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各种监督制度,甚至连起码的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也不设置。有的既使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但不落实、不执行、不考核、形同虚设,从而会计监督职能失去有效保证。
篇8
1、使用导航栏,可以方便快捷地将您带入主屏幕、回到上级界面、退出应用程序或查看最近使用的程序。
2、打开设置,点击系统 > 系统导航方式 > 屏幕内三键导航 > 更多设置 ,选择您需要的导航栏组合,并根据使用习惯,打开或关闭导航键可隐藏开关。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关键词:知识点模块化教学 民族院校财会专业 技能型人才 资金时间价值论
民族院校财会专业技能型人才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传统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因而,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富有民族院校财会专业培养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得以检验、改进和发展,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本文以资金时间价值论教学为例,打破课程壁垒,整合课程资源,优化专业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构建知识点的模块化教学,培养民族院校财会专业学生的综合技能。
一、知识点模块化教学含义及意义
(一)知识点模块化教学的含义 朱建君(2006)认为模块化教学,是指将主干课程按单位会计工作的具体岗位划分为若干模块。财会专业的模块化教学的特色就是将财会专业的主干课程从学科体系转化成岗位体系,以强化主干课程中对岗位职业能力实践操作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李艳(2008)和韩意(2010)认为模块化教学是国际劳工组织为提高劳动者素质而开发的技能培训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专项能力课程内容为单元模块,整个教学过程围绕一个个模块展开。王晓辉等(2008)认为模块化教学,是按照程序模块化的构想和原则来设计教学内容的一整套教学体系,它是在既定的培养目标指导下,将全部教学内容按照一定标准或规则进行分解,使其成为多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块,且各教学模块之间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有选择性地重新组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取向在模块之间进行选择搭配,以实现不同的目标,从而达到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和实践要求。卓成秀(2009)认为模块式教学是指根据培养目标的职业要求,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确定该项技能所需的知识内容(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按照技能的特点和分类,建立若干教学模块,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蒋胜梅(2010)认为模块化教学,是由师生双方共同明确学习内容和任务、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并最终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实现三个“中心”的转变: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知识模块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师生共同参与学习和实践活动为中心。沃雅珍(2008)认为能力观、基础观、过程观是实现模块化教学的前提条件,特点是对专业采取核心课程模块与就业方向性课程模块的有机结合。笔者认为知识点模块化教学是指从素质技能培养为本位的教育观念出发,从强调系统性、理论性、独立性的“学科体系”,向体现定向性、应用性、整体性的“行动体系”转变,实现多维度的课程目标,打破财会专业主干课程分割,优化和整合知识点及能力面,将理论教学、能力培养、岗位实训有机结合在一起,划分成若干独立的知识模块,为学生呈现解决问题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以及研究性学习、发现式学习的立体化教学体系。具有相对独立和便于灵活组装等特点,有利于财会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也便于改革和创新,形成个性化课程群和知识群。知识点模块化教学以财会课程群和财会知识群为主体,可以把财会专业课课程切割为专业基础理论支撑模块、专业技能应用模块、会计职业发展模块。在理论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切入点和平衡点,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创新性。通过模块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二)财会专业知识点模块化教学的意义 在传统教学中财会类专业涵盖的职业岗位群,不能被高度仿真模拟,并且现有课程设置自成体系且各自为政现象,阻碍了财会专业总体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学具有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特征,造成课程设置内容与实际需要脱节、教材适应性差、教学形式陈旧、不同课程之间教学内容交叉重复。如关于长期投资决策的内容,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和投资学等课程都将其视为重要的知识点,是几门课程都要讲但都不深入。财会专业知识点模块化教学加强了同一结合点上相关专业课程的协调配合,避免了知识重复讲授。为此,知识点模块化教学,可以打破主干课程分割,优化和整合知识点及能力面,将理论教学和能力训练有机结合,突出素质技能的培养,正确地解决了会计学科体系的系统性与会计职业岗位所需知识综合性的矛盾。现行“学科化”教育以知识为本,财会专业使用的课程及教学模式仍以理论教学为主,现有财会专业教学计划对实践教学中教学内容、时间、组织方式方法不明确,更没有系统的实施方案,致使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缺乏计划性,实践性教学的环节与现实单位具体的岗位操作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教学与学生就业岗位脱节,影响了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形成、“学科化”教学体现不出专业培养目标的层次化,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需要实施知识点模块化教学。现行财会专业以课程为主的考核方式,不利于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知识能力的发展。现行课程结业考核,以及格为通过标准,继而,开展下阶段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在通过该门专业课程考核后,课程的核心知识点遗忘殆尽,缺乏将多门专业课相同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和整理分析的能力。实施财会知识点模块化教学,可将课程知识点有效串联起来,弥补知识能力构建不系统、不全面的缺陷,还财会知识集群的本来面目,克服单门课程单独结业,互不影响的弊端,变知识识记导向为能力应用导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知识点模块化教学实例:以资金时间价值为例
(一)核心知识点:资金时间价值的本质及来源 资金时间价值论是现代财务管理的基础观念,它准确地提示了不同时点上资金之间的换算关系,在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资产评估、项目投资中有广泛的应用,是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证券投资等课程重要的交叉知识点。笔者将该知识点的教学优化核心知识点、思维全新拓展、能力点交叉、决策实际应用四个层面,核心知识点是基础,思维全新拓展是激发,能力点交叉是深化,决策实际应用是提高。四个层面构成四个维度,将财会专业课程中有关货币时间价值的知识和内容凝练在一起,构成一个资金时间价值论的知识模块。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关于资金时间价值来源的解释,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从资本家和消费者心理出发,认为时间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灵活偏好、消费倾向等心理因素。投资者进行投资就必须推迟消费,对投资者推迟消费的耐心应给以报酬,这种报酬的量应与推迟的时间成正比。显然,这些没有提示时间价值的真正来源。因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流通的形态是G——W——G’,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其中的 G’=G 十G,G’比G有G的增值额,即等于原预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值额。可见,原预付价值不仅在流通中保存下来,而且在流通中增加了自己的价值量,称为剩余价值。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精辟地论述了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机制和过程,因而,资金的时间价值只能来源于生产过程,由工人的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马克思不仅揭示了时间价值量的规定性,还指明了时间价值应按复利方法来计算,他认为,在利润不断资本化的条件下,资本的积累要用复利方法计算,因此资本将按几何级数增长。从综合技能培养的层面,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并非所有的资金都具有时间价值,只有投入到社会化大生产的资金,才具有时间价值。同时,善于从阶级分析的观点理解资金时间价值的来源,货币时间价值不是时间和耐心创造的,真正唯一的来源只能是工人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二)思维全新拓展:资金时间价值系数的相互关系 资金的时间价值随时间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即资本总量在循环和周转中按几何数增长。资金的时间价值的计算方法有单利和复利,单利的核心思想是“本金计息,息不生息”,复利的核心思想是“本金计息,息又生息”,可谓生生不息。复利方法计算方法更为常见和实用。复利和年金都是资金时间价值的表现,复利是年金概念的基础和平台,年金是复利概念的延伸和深化。年金按收付的时间和次数的不同可分为普通年金,先付年金,递延年金和永续年金。本文涉及的年金是指普通年金,又称“后付年金”,是指每期期末有等额的收付款项的年金。这种年金形式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最为常见。积极引导学生拓展专业思维,推导出资金时间价值系数之间存在的九个关系式:复利终值系数和复利现值系数互为倒数关系;年金现值系数转化为年金终值系数;年金终值系数转化为年金现值系数;年金终值系数递推公式;年金现值系数递推公式;年金现值系数分解公式;复利现值系数分解公式;复利终值系数分解公式;年金现值系数半期分解公式。以上关系式是笔者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需要耐心细致地引导民族院校财会专业学生,让他们不能仅仅满足现有教材的知识点内容,要把知识点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在知识点培养的过程中构建扎实的综合技能。以年金现值系数和年金终值系数的相互转化为例,从实际过程来看,如果利率和计息期相同的条件下,年金现值系数和年金终值系数实为同一笔资金在不同时点的价值,其内在的联系是复利现值和复利终值,年金的计算是复利计算的延展和深化,此例形象地揭示出了复利和年金之间内在的联系,比单纯的理论推导更加生动。
(三)能力点交叉:资金时间价值论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影响 固定资产折旧,指固定资产由于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而按照一定的方法转移到产品中的价值。有形损耗是指固定资产由于使用和自然原因而引起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损失,如机械磨损和自然条件的侵蚀。无形损耗是指固定资产由于科学技术进步而引起的价值上的损失。从专业的角度讲,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是因为固定资产服务潜力的消逝(功能的降低或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将其成本逐渐转化为不同期间的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既然固定资产折旧就是固定资产价值转移及补偿的过程,计入生产成本或计入经营费用的过程,那么,合理地计提折旧,能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转移过程,贯彻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利润,保证固定资产投资回收与更新改造的顺利进行,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可分为两类:直线法和加速折旧法。直线法包括平均年限法、产量法、工作时间法等。加速折旧法包括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偿债基金法和年金法等。我国规定,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笔者以平均年限法为例,探讨货币的时间价值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影响,其包含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两大知识模块。开辟此主题教学,目的是引导民族院校财会专业学生找出相关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培养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和交叉应用能力。平均年限法下若不考虑时间价值,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应该为:(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使用年限,即D=(C-S)÷N,若考虑时间价值,固定资产折旧额的计算实际上是求年金问题。可以将给定的最低收益率或银行储蓄利率为贴现率,首先把净残值贴现,然后用原值因素以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速度大大加快,这正符合加速计提折旧的思想和基本要求。在当前科技飞速发达的形势下,新技术应用层出不穷,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固定资产无形损耗在损耗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迫切需要加速计提折旧。由于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长的特点,时间价值因素的影响不容小视。考虑时间价值可使固定资产每年计提的折旧额增加,因而可加速固定资产的更新与改造,为企业带来纳税的好处。因此,从优化产业结构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除现有规定外,即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且技术进步快的电子生产企业、船舶工业和船舶运输企业、飞机制造企业、汽车制造企业和汽车运输企业、化工生产企业和医药生产企业以及经财政部批准的其他企业,其机器设备可以采用国家规定的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还应鼓励其他企业在使用直线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可以考虑时间价值的影响。此外,应积极引导民族院校财会专业学生以知识模块化的思维掌握资金时间价值论在证劵股价、长期投资等领域的应用。如资金时间价值计算时,应特别关注:(1)前提假设的规定性。在股票分段计算价值时,往往会忽视时间的阶段性,而简单套用永续年金现值的计算公式,由于期数的有限性,计算结果出现偏差。(2)现值和终值计算的相对性。由于时间点选择的相对性,使时间价值的计算具有相对性,只有时间点的参照物选定后,才有现值和终值的具体数额,复利和年金概莫能外。(3)东西方计息方式的差异性。在经济实践的具体应用中,我国金融机构计算存贷款利息时采用的是单利计息的方式,而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计算存贷款利息时采用的是复利计息的方式。为真实反映资金时间价值产生的过程和结果,理论研究中大多默认采用复利计息的方式。(4)不要忽视时间价值对项目投资回收期的影响。不考虑时间价值前提下计算出的回收期为静态回收期,考虑时间价值前提下计算出的回收期为动态回收期。
(四)决策实际应用:资金时间价值论在定期存款转存临界点计算中的应用 资金时间价值论在决策中的实际应用相当广泛,利用资金时间价值计算定期存款转存临界点。每次央行加息时到银行办理转存业务的人数都会骤升,储蓄存款利率上调后该不该转存?转存是否真的能够获取更高收益?储蓄搬家与转存都需要谨慎,因为根据储蓄条例规定,支取未到期的定期存款,银行只能按活期利率付息。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执行《储蓄管理条例》的若干规定,“第二十六条《条例》实施后,新存入的各种定期储蓄存款,在原定存期内如遇调整利率,不论调高或调低,均按存单开户日所定利率计付利息,不分段计息。第二十七条 《条例》实施后,新存入的定期储蓄存款,全部提前支取和部分提前支取的部分,均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利率计息;未提前支取的部分,仍按原存单所定利率计付利息。”如果定期存款存入的天数已大于转存临界点就不要进行转存;如果小于转存临界点,就可以转存。银行界人士提供的存款临界点的计算公式为:转存临界点=360天×存期年限×(新利率-原利率)÷(新利率-活期利率),需要说明的是,按《储蓄管理条例》规定,储蓄存款计息每年按360天,每月按30天计算。存期超过这一时限的存单转存反而吃亏。此实例涉及三个知识点:货币的时间价值、盈亏平衡点分析、决策方案选择,为了培养民族院校财会专业学生的综合技能,激发他们学习货币时间价值理论的兴趣,拓展他们发散思维的能力,一年定期转存的计算公式按货币时间价值的思维,可以表述为:转存临界点÷360×活期利率+(360-转存临界点)÷360×新利率=原利率,这要比银行界人士提供的存款临界点的计算公式要易于理解和应用。如央行决定自2011年4月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达到了3.25%。如市民在2011年4月5日和4月6日分别存入一万元一年定期存款,则到期后利息分别是300元和325元,调正后要比调正前多出25元利息。如张先生持有一年定期的80,000元储蓄存单,计算到此次加息的当天,该笔定期储蓄存款已经存了20天。是提前支取后进行转存合算,还是继续持有这张存单合算?一年期定期存款的转存临界点=360天×存期年限×(调整后定期年利率-调整前定期年利率)÷(调整后定期年利率-活期年利率)。即:一年期定期存款的转存临界点=360天×1年×(3.25%-3.00%)÷(3.25%-0.50%)=33天。笔者建议,做定期存款期限不要太长,以不超过半年的短期为宜,以定期转存临界点为决策的标准。这样,一旦利率再次提升,投资者存款到期后可迅速转存,享受新利率带来的溢出收益。
*本文系中南民族大学教学研究项目“民族院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JYX1101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蒋胜梅:《浅谈模块化教学法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及策略》,《新课程》2010年第6期。
[2]李艳:《高职成本会计模块化教学探讨》,《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10期。
[3]汪冠群:《模块化教学模式在财经类专业综合实训中的运用对策》,《当代经济》2010年第6期。
[4]王晓辉:《谈启发式教学在高校模块化教学模式中的运用》,《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5]朱建君:《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主干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的思考》,《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年第17期。
[6]卓成秀:《会计专业模块教学浅析》,《现代企业教育》2009年第2期。
[7]苏亚民、翟华云:《财务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8]王华、石本仁:《中级财务会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9]李金泽:《银行新业务法规手册》,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
篇10
关键词:信息能力;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0-0242-02
信息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学习、就业、生活的一项基本应用能力,特别是对于财经类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能熟练掌握、驾驭相关信息的能力更显得十分重要。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就是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实践教学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教学环节。信息时代,在会计电算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财经人员应具备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会使用财务软件,等等信息能力。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是财经类大学生熟练掌握会计软件的重要途径和渠道。高等职业学校在实践教学中合理规划和制定会计电算化教学环节,就能提高学生掌握信息能力的学习效果和实践兴趣。
基于上述观点,笔者结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所积累的教学经验,提出通过会计信息采集与规划训练、会计信息录入训练、会计信息查询训练、会计信息分析训练、软件综合运用训练等方式,实现在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中融入信息能力训练的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提高学生信息驾驭能力的目的。
一、信息采集与规划
在实践教学的初期,实践教学中,首先要训练财务软件的安装与计算机操作环境规划,分别尝试采用不同品牌的财务软件进行安装与调试,在不同版本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下进行安装,设置数据库环境安装,等等。其次,对于财务软件相关权限要按照会计准则进行相应的设置,确定各角色的操作权限和功能,使得学生了解角色、权限和功能之间的关系。第三,将手工状态下财务处理的流程与财务软件中相应的模块进行有效对比分析,进一步认识会计电算化运转过程中会计信息采集与会计信息规划的全流程。例如,在会计电算化流程中,软件如何将录入的信息按照权限进行相应的分工,使得不同权限控制的会计信息内容有所不同,并将学生进行分组轮换着模拟会计有关权限岗位进行实际操作,使学生加深相应岗位通过权限进行信息控制的实际认识和感受。
二、会计信息录入训练
在学生已经熟悉有关会计信息采集和规划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创建核算单位并建立帐套,进行财务软件的初始化设置、完成有关会计科目设置、往来单位设置、人力资源设置、进销存等实际操作,然后将模拟单位的有关会计单据信息录入财务软件,通过生成相应凭证、转换不同的会计角色进行会计核算。指导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除了要着重训练学生的会计信息录入能力外,还要提高学生对于会计科目的级次、会计科目代码的长度、供应商和客户的关系、核算单位的财务机构设置、商品原材料的采购、商品生产销售以及产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的库存管理等相关环节原始信息的分析、归纳、判断的会计信息预处理能力。同时还要分角色的录入原始单据,生成虚拟单位的相应凭证、账簿、报表等有关汇总数据,以达到训练学生对于财务软件初始化环节、流通运转环节、生成账册帐表环节等过程的控制能力。例如: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开展采购、生产、加工、入库、出库、结算等流程的单据引用和录入,还可以虚拟设定相应的过程错误,使得学生感受到软件对于信息错误的判断和复核等。
三、会计信息查询训练
在学生熟悉各类会计信息的采集、录入后,还需训练如何利用已有的会计信息进行查询、分类、汇总,并加以利用。获得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企业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而会计信息的质量高低决定着企业的有效运行是否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目前经济社会中的各类企业在运行中多少都存在一些问题,如资产流失、证券市场发育不良、社会交易费用高昂、企业筹资困难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都与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训练学生利用财务软件的查询、分类、汇总的有关功能获取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例如:核算单位在接到销售订单后,学生所模拟的角色进行产成品库存、资金状况、原材料库存、生产状况等各种关联查询,根据查询结果组织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及加工,以满足现有销售订单的需求,并实现基于财务软件各流通环节的劳动力、资金、材料等各项资源的最优配置。
四、会计信息分析训练
学生在进行会计信息采集、录入、查询汇总等基本训练后,已逐步掌握了核算单位会计信息的流向和变化。会计信息是投资者决定投资方向的依据,无论是外部投资者、债权人,还是股东,都拥有一定的会计信息,了解已投资或计划投资核算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能较好地帮助他们进行合理决策。会计信息可以评估公司资金运动轨迹,预测现金的流动方向。会计信息的分析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策划和评估公司未来的经济业务活动,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最终依据。还可根据这些会计信息及时发现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相应做出有效决策,采取补救措施,改善生产经营管理。所以,通过分析会计信息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并通过会计信息分析训练,逐渐掌握了这种分析能力,能较全面地通晓行业运转规律和模式。例如:通过年度财务报表,了解到模拟核算单位生产成本较高,经查找相关数据,系原材料采购不合理。通过建议调整采购渠道或供货方式等,合理降低生产成本,开源节流,提高利润,还可建议调整之后在保持利润不变的前提下降低产品销售价格,增加销售量以期实现市场占有率和行业竞争力的水平。
五、软件综合运用训练
学生在熟悉财务软件的系列操作和运行之后,要进行会计信息数据的导出(备份)与导入(恢复)训练,加强信息安全教育,学会防范计算机病毒和木马,还要加强不同财务软件的操作实训,了解市场上常用财务软件的异同。通过实训,增强学生对于不同财务软件的适应能力,了解不同财务软件针对的核算单位类型,使得学生在毕业后能扩大就业范围。同时在财务软件使用中,专门安排一些容易出现的预设的人为错误,使得学生能找到解决这些人为疏忽所导致的问题的解决办法。同时,还要继续加强计算机和软件之间的相互配合训练,通过模拟设置一些财务软件使用过程中常见计算机软硬件故障,教会学生如何排除这些故障,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驾驭能力。
六、结语
为了达到更好的学生实践教学效果,在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开课前,要求学生应具备相应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熟悉基本的会计信息分类,了解基本的会计业务流程。同时,学生还应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本文所提到的实训课程应开设在大学二年级,在学生已初步学习过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会计基础类课程和相关的会计专业课程之后。
通过上述流程的信息能力训练,能较好地提升学生的会计电算化能力。通过实践教学,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兴趣浓厚,掌握信息能力的效果较好。同时,通过回访毕业生,上述基于会计电算化的信息能力训练对于学生就业有较大帮助,能使之较快进入职业角色,获得用人单位的较好评价。特别是通过这种训练使得学生有了财务管理的基本思维,自主创业过程中对于中小型企业的运转规律和经营策略等管理策略也有了较大帮助。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重在职业能力和技术能力的训练,在会计电算化实践课程中融入信息管理的能力训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专业视野,强化了信息社会信息驾驭能力的重要性,使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赵立桢,赵欢乐.信息检索与利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