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路运输的优点范文

时间:2023-12-21 17:38: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路运输的优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路运输的优点

篇1

一、水路运输与低碳经济之间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与公路运输发生关系,这也是人们使用最为广泛的运输方式,公路运输具有运输方式灵活,在小范围内运输效率高的优点,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但是,公路运输具有自身的局限性,例如它在长距离的运输过程中,就会丧失自己的优势,无法完成远距离运输的任务。航空运输目前与人们的关系也逐渐密切起来,航空运输的优势是在长距离的运输任务中,效率更高,但是,它的运输量较小,而且具备高能耗的特点,铁路运输的方式具备上述两种运输方式的优点,它能在长距离的运输任务中完成运输,而且运输量很大,但是,铁路运输受铁路线的影响,无法明显的提高运输的总量。这些运输方式或多或少的会存在自身的不足,而且,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难以完成低碳的要求,因此,这些方式需要一种更环保、经济的运输方式进行替代。而水路运输是目前一种非常高效的运输方式,它在我国的对外贸易运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运输方式非常适合低碳经济的要求,即使运输量很大,也不会消耗较多的能源,而且在一定限度内,运输量越大,它的低碳性更强。除此之外,据官方数据显示,水路运输方式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仅占全球全部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的2.5%,比例可谓非常低,要知道全世界的水路运输的总量是非常大的,国际上具有内陆河或者临海的国家,都会建立自己的水路运输体系,可见,水路运输的总量非常高,而它的低排放的优点更是被世界各国所推崇。目前,水路运输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集装箱船,这种船的优势非常明显,它的运输量非常大,能更加有效的节约能源,减少废气的排放量,是我国运输行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水路运输的成本是非常少的,它比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更加节省能源,它的这种优势在长距离的运输过程中更能表现出自身的优势,因此,水路运输方式值得在国家的运输方式中推广,它的节能、经济等特点与低碳经济挂钩,并且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所追求的低碳经济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水路运输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优势

在得知水路运输的方式之后,水路运输在各国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例如我国在明朝时期就使用大型的木船进行出访,最远能够达到非洲,而且,欧洲的大航海时代也是在水路运输的帮助下完成的,因此,在非常早的时期,水路运输就已经被人们所应用,它的优势在当时就已经显现出来。当前,我国的现代社会正在倡导建立低碳经济社会,目的就是减少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使地球能够为人类服务更长的时间,因此,就需要使用环保的生产方式,而水路运输的种种优势恰好适合这种经济形式,因此,重点介绍其优势,具体如下:1.经济性以及低碳优势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并不乐观,许多国家都处在破产的边缘,尤其是一些欧盟国家,它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在这种经济形势下,就需要更多经济性的生产生活方式,降低人类生产生活的成本,减少支出,在这种情况下,水路运输的优势就显现出来,它的经济性非常强,因为在长距离的运输过程中,它能利用自身的特点,减少能源的消耗,避免出现能源危机以及环境危机的可能,当前各个国家都在寻找石油制品的替代品,目的就是减少对石油的依赖,而水路运输所需的石油非常少,所以水路运输仍是最经济最低碳的运输方式。2.政府扶持水路运输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各国都在努力研究的课题,这是应对全球环境逐渐恶化的比较有效的方式,在低碳的要求下,实现经济进步与环境优化的双赢。我国节能减排的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实现这一目标具有较大的难度,必须要让社会企业一同努力。对企业而言,实行低碳经济是一项比较有难度的任务,需要企业内部进行系统的改革,转变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从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率的发展模式向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率的低碳经济转变,要想达成这一目标需要企业在管理层面进行一定的创新。因此,对于节能、低碳的生产方式,政府是非常支持的,这就使得水路运输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为水路运输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同时,国家更加鼓励企业进行水路运输,以应对当前的经济形势,让我国的运输业在更加安全的状态下进行,避免企业的淘汰。

三、发展水路运输的建议

我国已经倡导社会发展低碳经济,水路运输行业必须响应国家的号召,发挥自身额优势,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下逐渐脱颖而出,并且很快就得到了社会和群众的广泛认可,与此同时也得到了来自于政府方面的大力支持,关于发展水路运输的问题,以低碳经济为背景我们提出以下几条建议,从而可以更好的味低碳经济服务。

1.发展国家的内河运输

在各大城市中,交通拥挤、交通阻塞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生活方式并不是人们想要的,因此,政府需要进行科学的设置,减少车辆的使用,在具备水路运输的地方,推广使用水路运输,尤其是我国的内河运输的建设,从而缓解城市的交通阻塞现象,公路运输造就不堪重负,高速公路堵车的事件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再新奇,水水中转以及水水联运可以有效的缓解这个问题,在实现低碳经济的同时保护我们所生存的环境。

2.海运以及铁路运输的有效结合

水路运输在低碳经济的实现等方面有着十分重大的贡献,但是为了确保可以收货更多的利益,将快速的铁路运输与水路运输相结合是我们新提出的一种办法。水路运输与铁路运输实现完全无缝的对接之后,我们的海铁联运就得到了有效的保障,从而提高运输的速度以及运输的广度,从而与低碳经济更为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四、总结

篇2

军用危险品是平战时军事运输的重要对象,其组织管理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科学性,涉及部门多且环节复杂。研究军用危险品水路集装箱运输策略,探索行之有效的运输组织方式和方法,对确保军用危险品运输安全、提高军用危险品水路运输效率、提升军队战斗力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1 确保军用危险品水路运输安全

军用危险品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危险性大,对运输要求较高,其安全运输离不开组织上的严密性和管理上的科学性。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集装箱运输能减小危险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振动,从而更好地保护危险品。此外,集装箱运输的优势还在于:集装箱的密封性较好,能保护危险品不受风雨、沙尘等的损害;集装箱的大型化和装卸机械化有利于实现快速装卸,便于开展多式联运;实行集装箱运输后,危险品装卸转换为集装箱装卸,减少了危险品装卸和搬运次数,运输环节大大简化,运输安全性大大提高。鉴于此,近年来国际上危险品水路集装箱运量大幅增长,军用危险品水路集装箱运输也得到长足发展。例如,美国、俄罗斯等发达国家军队专门研制适用于弹药运输的专用集装箱,开展以弹药为主的军用危险品集装箱运输,运输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1.2 提高军用危险品水路运输效率

集装箱运输具有规格统一及吊运、定位角件固定的特点,可方便、迅速地从一种运输设备转换到另一种运输设备上,大大缩短物资装卸和中转时间,而且中转次数越多,节约时间的效果就越明显。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集装箱运输能使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具有较高的物资运输机动性和灵活性,是较为理想的综合运输方式,能有效提高军用危险品运输效率和军队的战场生存能力。例如,美军在伊拉克战争前5个月内将所需的作战物资迅速安全地运送到前线,这与美军弹药采用托盘式集储、集运的集装式运输方式密不可分。

1.3 丰富和完善军用危险品水路运输理论体系

开展军用危险品水路集装箱运输不仅可以丰富和拓展军用危险品水路运输组织形式,还能通过更新水路运输军用危险品组级代号,优化军用危险品水路运输管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分析军用危险品水路集装箱运输效益,研究运输过程中可能影响军用危险品性质的运输环境条件,探索在当前体制下适合我军特点的水路集装箱箱型,总结军用危险品的进箱条件及船舶配积载、隔离和装载优化方案,归纳军用危险品水路集装箱运输的组织实施要求,可为开展军用危险品水路集装箱运输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从而进一步完善军用危险品水路运输理论体系。

2 外军军用危险品水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经验

集装箱作为物资装运不可或缺的载体,在军事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各国军队都十分重视军用物资集装箱运输,尤其在弹药等军用危险品集装箱运输方面加大开发力度。

2.1 科学的管理体系

目前,各国军队中军用物资集装箱运输管理机构最完善、管理手段最科学的是美军。美国国防部早在二战时期就开始发展集装箱运输,并于20世纪70年代初建立由美军运输联合司令部领导的联合部署系统,其中包括集装箱运输、中转和装卸设备系统以及战时征集和租用民用集装箱运输船队和车辆的组织管理系统等,负责指挥和控制美军军用物资集装箱运输,并指导各军种发展集装箱运输系统和联运系统。此外,美军实现集装箱运输管理信息化,其开发的集装箱运输可视系统融合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使美军能够实时并准确地收集、处理、传输、使用相关信息,实现在储物资、周转物资和在运物资的可视化,使相关部门能全程跟踪装备流和物资流,从而保障军用危险品运输的安全、准时和高效。

2.2 完善的集装箱标准化体系

美军在加强军用危险品集装箱运输硬件建设的同时,在软件建设方面也投入大量资金,尤其重视发展与集装箱运输相关的军用标准。美军拥有最完善的军用标准体系,其在内容、范围和配套性方面的优势超过其他任何国家的军用标准(甚至民用标准)。美军对弹药运输的环境条件非常重视,已形成一整套规范。美军对弹药运输的环境测试主要包括:(1)弹药包装研制阶段的性能试验,考核新研制弹药包装制品的强度及其对弹药的防护能力;(2)工程鉴定试验,考核弹药对特殊运送流通环境的适应;(3)勤务鉴定试验,用于弹药包装托盘化和运输组装研制和试验。这些标准测试在美军军用危险品集装箱运输中发挥重要作用。

2.3 军用危险品的集装箱储运比重日益增加

由于集装箱运输具有安全性能和防护性能较高、包装简化、包装费用较低等优点,美军十分重视弹药等军用危险品的集装箱运输。为保证弹药集装箱运输的安全性,美军大力发展弹药托盘集装化运输,将托盘和集装箱一并视作弹药的包装单元,无论是小体积的引信,还是大口径的弹药,全部实现托盘集装化装运。美军的弹药托盘已成为工厂向各弹药补给站运送弹药的主要装载工具。美军还为此专门成立弹药和导弹集装箱运输执行小组,其任务是改进军用危险品集装箱积载的衬垫和紧固方法,降低集装箱运输费用。当前,美军本土弹药已经100%实现集装化运输,运往欧洲的弹药80%实现集装箱运输。

2.4 配套装卸系统日臻成熟

高技术条件下战场物资装卸是集装箱运输最薄弱的环节。无道路条件下的设备装卸是发达国家军用危险品集装箱运输配套系统的发展重点。美军针对不同的军兵种特点研发多套集装箱整装整卸配套系统,如岸上集装箱卸载系统和岸上两栖后勤支援系统(又称集装箱卸载和转运系统)等。这些系统的成熟发展大大充实和完善美军军用危险品集装箱运输系统。

3 我军军用危险品水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策略

3.1 完善组织管理机构

篇3

关键词:运输方式,选择机理,货运,因素

在时代的发展下,对货主而言,选择怎样的运输方式能将货物安全、高效率、低成本地运送到目的地这一问题是目前我们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一、各种运输方式的概述

(一)公路运输

对于公路运输而言,是指在公路上运送旅客和货物的运输方式,是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承担短途客货运输。现代所用运输工具主要是汽车。因此,公路运输一般即指汽车运输。在地势崎岖、人烟稀少、铁路和水运不发达的边远和经济落后地区,公路为主要运输方式,起着运输干线作用。其具有一下特点:

1.灵活性,公路运输最显著的特点是其灵活性,在所有运输方式中最强。

2.货损货差小,安全性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发展、汽车技术性能的改善,公路货物运输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3.送达速度快。公路运输一般是门到门直达运输,运输速度通常较快。

4.投资少,资金周转快,回收期短。对相关从业机构、人员而言,与其它运输方式相比,运输设备的购置费用低、资金周转快、回收期短。

5.运输成本较高。由于是小批量运输,劳动力成本、动力成本都较高。

6.环境污染。汽车引起的噪声、废气等公害造成的环境污染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

(二)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是使用铁路列车运送客货的一种运输方式,主要承担长距离、大数量的货运,在没有水运条件的内陆地区,几乎所有大批量货物都是依靠铁路来进行运送,铁路运输是在干线运输中起主力运输作用的运输方式。

铁路运输的最大特点是适于长距离的大宗货物的集中运输,并且以集中整列为最佳,整车运输次之。其优点是:运输批量大、速度快、可靠性高、准确性和连续性强、节能、远距离规模运输费用低,以及一般不受气候因素的影响等。但是,铁路运输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为:近距离货运,运输费用较高;灵活性差,由于铁路线路和场站固定,不够灵活机动,不能实现"门到门"运输。因此,铁路运输一般用来整车装运大宗散装产品,如长途运输煤、沙、矿物和农林产品等。

(三)水路运输

水路运输主要承担大批量、长距离的运输,是在干线运输中起主力作用的运输形式。在内河及沿海,水运也常作为小型运输工具使用,担任补充及衔接大批量干线运输的任务。水路运输主要有运输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能耗小、占地少、投资省等优点。但是,水路运输也有一些缺点,表现为运输连续性差,速度慢时间长,装卸搬运费用较高,而且航运和装卸作业受到水域、码头、港口、船期等条件的限制,和季节、气候、潮汐等自然条件的制约等,因而一年中中断运输的时间较长,这些都是水路运输的不利方面。

(四)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在我国运输业中,其货运量占全国货运量的比重还不很大。对那些体积小、价值高的贵重物品,以及要求迅速交货、紧急需要的物资如救灾抢险物资等,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运输方式。航空运输具有速度快、质量好、机动性大、基本建设周期短、投资少等优点。而航空运输也存在很多的缺点,飞机机舱容积和载重量都比较小,运载成本和运价比地面运输高,不适合于低价物品和大批量货物的运输,气象条件对飞行的限制会影响运输的及时和准点性,航空运输速度快的优点在短途运输中也难以充分发挥。

(五)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是借助高压气泵的压力把货物经管道向目的地输送的运输方式。和其他运输方式的区别在于,运输工具是静止不动的。其主要特点主要表现为:1.运输管道与运输工具合一。2.高度专业化,适于运输气体和液体货物。3.永远是单方向运输,起讫点固定,无回空运输问题。4.不受地面气候影响可连续作业。5.运输的货物不须包装,节省包装费用。6.货物在管道内移动,货损货差率低。

二、影响货主对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

在货主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时,总会对每种运输方式的各方面能力进行考察,并选择运输方式决策时,应当权衡以下各种主要影响因素。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主要有:

(一)运输费用

运输费用因货物的种类、重量、容积、运距以及运输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往往是托运人在做出选择时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最敏感的因素。在考虑运输费用时,必须注意运费与其他物流子系统之间存在着互为利弊的关系,不能只考虑运输费用来决定运输方式,要由全部总成本来决定。

(二)运输时间

运输时间通常指货物从起点运输到终点所耗费的平均时间。平均运输时间是头等重要的运输服务指标。不同运输方式中,有些能够提供起点终点之间的直接运输服务,但是我们在对不同的运输方式进行对比的时候,为了保持一致性,会统一使用门到门的运送时间来衡量。一般采用平均运输时间(天数)来体现这个指标。

(三)运输能力

由于不同的运输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受各自运输线路、运输工具、通行能力等的限制,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输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公路受汽车运输能力的限制,公路运输所能承运的货物的种类和数量只能是小件的、少量的货物;空运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飞机货舱尺寸和飞机承重能力的限制,决定了其只能是承担小件的、昂贵的、轻重量的货物;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的承载能力较大,其运输能力也很大。

(四)可靠性

可靠性指各种运输方式下多次运输间出现的时间变化。起点终点相同、使用同样运输方式的每一次运输的在途时间不一定相同,因为天气、交通拥挤、中途经停次数、合并运输所费的时间不同等都会影响在途时间。我们一般可以用平均运输时间的方差或者标准差来衡量运输服务的稳定性,标准差越小,说明其越可靠。

(五)安全性

不同的运输方式对所承载的货物的安全性的影响不同。运输途中货物的灭失或者损坏也是我们在选择运输方式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六)可达性

可达性是指在一地到达另一地之间某一种运输方式的运输线路情况,或者说是一种运输方式从某一地区到达另一地区的便利程度,如水路运输,如果两地之间没有水运航线,则说明水路运输是可达性为零。

三、货主对运输方式的选择机理

综上所述,影响货主对运输方式的选择的因素较多,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对货主对运输方式选择的机理进行了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货主对于运输方式时的选择较为关注的是运输价格和安全性,当然在一定程度上时间也是必然的要考虑的一个方面。因此,本文最后简要分析了货主对运输方式选择的经济机理。

对于货主对运输方式的选择方面,首先,货主要对货物的物资类别、外形尺寸、重量等信息进行分析;其次,关于货物价格的影响,对于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运输价格的影响是较为明显的;第三,对于时间上的要求较为明显的时候,其他的条件都不会过多的影响,时间是较为关键的因素。总之,对于每种货物的而言,会有具体的要求,都会在满足本身需要的因素进行完善,但是在没有特殊需求或满足项目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运输成本较低、安全性较好的运输方式,实现最基本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许庆斌,荣朝和马运等,运输经济学导论,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1995,(52-65)

[2]沈志云,邓学钧,《交通运输工程学》,交通运输出版社,2003年版

[3]刘大鹏,《物流化背景下的货物运输联盟合作与博弈研究》,中南大学,2010年

篇4

关键词:绿色物流;运输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F5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绿色物流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其实质就是追求环境与人类和谐生存和发展。在物流运作过程中,运输成本所占比重最大,运输成本占了物流总成本中的40%~50%,也是碳排放量最大的作业过程。从世界范围看,交通运输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我国是当今世界第一交通增长国,目前我国交通运输费用占GDP的比重高于发达国家,运输是影响环境的最重要因素,树立绿色物流思想,优化运输体系刻不容缓,关系到人与环境的和谐生存与发展。

二、现代物流运输体系的构成及特点

按照运输设备、运输工具及线路的不同,物流运输方式主要分为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其特点如下:

1、铁路运输。铁路运输是陆地长距离运输的方式,其优点主要是稳定、安全、节能,对环境污染小。据测量,铁路运输中二氧化碳每公里排放量是公路运输的一半、是短途航空的四分之一,可以说铁路是运输方式中当之无愧的低碳绿色交通;其缺点是不能进行门到门服务,货物滞留时间长,不适宜紧急运输。

2、公路运输。公路运输一般使用汽车,目前我国货运汽车仍然保持大型货车和小型货车相结合的汽车运输体系。其优点是灵活、便捷,已成为物流运输中不可缺少、且越来越重要的运输方式,公路货运越来越成为现代物流系统中的支柱性运输方式;其缺点是能量消耗高、废气排放高、运输利用率低,是各种运输方式中最不环保的一种运输方式。

3、水路运输。航运被认为是最具低碳效率的一种运输方式,其优点是水运能耗少,污染小。据国际油轮独立船东协会的研究报告,航运业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6%,并且在大批量和长距离的运输中价格便宜,可以运送大型超重对象;但缺点是航行速度比较慢,货物装卸搬运费用比较高,无法实现“门到门”运输。

4、航空运输。航空运输的货物多为高价、急需物资,其优点主要是速度快、时间短;但缺点是运输费用高,运输重量小,而且航空运输消耗大量的石油,造成的巨大噪音困扰着机场附近的居民,同时其排出的大量废气直接对大气造成很大的污染。

三、绿色物流思想下运输体系优化的措施

为降低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恶性后果,涉及交通运输的各方均应积极地寻找对策。在我国,运输成本占物流成本的50%以上,因此寻求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效益(包括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物流运输体系,对物流活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建立和规划高效低碳交通系统。为了减少因交通造成的碳排放,建立和规划高效低碳交通系统,加强物流园区的开发,公路、铁路、民航、港务等各部门都要统一协调规划,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通过高层次的物流园区统筹规划,实现区域内物流园区的协调发展。

2、物流运作与节能管理相结合。实现低碳物流策略不仅需要技术创新,而且需要管理创新,尽量实施联合一贯制运输。在选择运输方式时,必须对运输方式所具有的特性进行综合评价。通常是在保持运输安全、环保的前提下,尽量实施联合一贯制运输,通过运输方式的转换可削减总行车量,包括转向铁路、海上和航空运输。联合一贯制运输是物流现代化的主要形式之一。

3、开发高级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高级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可以将通信、计算机、物流技术融为一体,网上车、货的动态信息,使货主通过因特网方便地查询拖运货物的动态信息,还能够与企业现有的调度、财务和仓储等系统集成,实现物流管理一体化。

4、加大对绿色运输工具的开发与生产,重视物流装备的低碳化。绿色运输工具是绿色物流的基础,运输业使用燃料所释放的气体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交通运输领域应大力发展电力机车,研发利用太阳能和电力相结合的混合动力机车等;在物流设备方面,设备的省力化、清洁化技术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包装材料及包装方式的处理上,要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可重用性、可降解性。

毫无疑问,绝对的绿色运输是不可能实现的,偏爱公路运输和空运的运输产业发展和环境的可持续性之间的矛盾几乎不可调和。然而,在内部与外部的双重压力下,发展绿色运输也是大势所趋,可以相信,通过各方的努力,绿色运输的前景依旧光明。

(作者单位:江西蓝天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夏春玉,李健生.绿色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8.

篇5

关键词:物流;公水联运;必要性;成都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249-03

一、引言

四川地处长江黄金水道上游,水运资源丰富,以长江、岷江和嘉陵江为骨架的“一横两纵”水运通道已基本形成。成都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型经济区,不靠海、不沿边,与沿海主要港口的运输距离超过2000km,高昂的物流成本已经成为制约成都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成都公水联运是指以成都龙泉物流中心为基地,通过公路连接重庆港、泸州港、宜宾港、乐山港等对接港口,实现成都地区的物资连长江、通上海、达全球的一种新型的多式联运方式,是四川建立现代物流中心重要环节。

二、公水联运及其公水联运物流模式的作用

公水联运是多式联运的一种,是指按照公水联运合同要求,采用公路、水路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通过信息流、资金流的整合,由公水联运经营人作为合同承运人统一组织全程运输,按货主要求将货物从接管地点运至指定交付地点。其本质是将两类不同的运输方式组合成综合性的一体化运输,通过一次托运、一次计费、一张单证、一次保险,由各运输区段的承运人共同完成货物的全程运输,即将全程运输作为一个完整的单一运输过程来安排。建立这种多式联运模式具有以下优点和作用。

(一)降低物流成本

2011年上半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达3.7万亿元,同比增长18.5%,与GDP比率回升到18%,但与发达国家10%的水平相差较远。1-5月份,重点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0.9%,成本同比增长33%,业务利润增长4.2%,利润增幅同比下降33.2%,在成本上升和服务价格下行的双重挤压下,物流企业经营困难依然较大。成都地区物流企业也是如此,要缓解这种状况必须降低物流成本,而水路运输运能大,单位运量的燃耗远远低于公路或铁路运输,具有较好的成本比较优势。因此,充分利用长江天然航道,加快公水联运物流发展是降低成都物流成本的有效途径。

(二)缓解铁路运输压力

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铁路的路网密度低,建设严重滞后,但运输密度大。1978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4.86万km,2007年达到7.8万km,29年增长了60.5%。与此同时,29年间我国GDP却增长了4330%。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落后的铁路路网越来越无法适应货运需求的高速增长。

西南地区铁路建设更加滞后,成都到上海的铁路距离长达2351km,到广州的铁路距离达2527km,而且沿山路而行,很难提速,运能有限,而几千公里的长江干线运输能力相当于4条至6条同等长度铁路的运输能力。要缓解成都货物外运的压力,大力发展水路运输,推广公水联运是最有效的途径。

(三)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2009年1-6月四川累计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03.8亿美元,进出口总值、进口总值、出口总值均居中、西部之首,全国第11位,较2008年同期增长8.1%,增速居全国第3,也是全国外贸进出口实现正增长的3个省、区之一。成都进出口总值占据四川省进出口总值的70%左右,是四川省对外贸易最主要的区域。

成都公水联运物流基地的建立,能够将港口功能从沿海延伸到腹地,通过沿海带动腹地经济发展,实现港口与腹地经济共同发展。

(四)满足进出口企业便捷通关的需要

进出口企业通过成都公路口岸报关、报检、分装、配送、存储、运输、集疏港、订舱等多功能一条龙服务,能够达到减少环节、便捷通关的要求,实现了生产企业、港口企业和区域经济三方共赢。过去成都企业要到重庆港办理报关业务(包括货物集港、装运业务)一般需要2-3天,而在成都公路口岸办理报关业务则可实现在一天内办结。海关及检验检疫等部门在全面推行7×24小时全天候通关制度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通关环境,确保进出成都货物企业物流顺畅。

(五)推动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

商品流通的长途运输,往往不是一种运输方式所能完成的,而是多种运输方式互为补充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各种运输方式、各个中转环节衔接得越好,商品在途时间就越短,资金周转就越快,物流的效率就越高。集装箱运输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而产生的,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交通运输业共同的发展方向。公水联运是一种典型的多式联运方式,从现有的优势分析,成都龙泉物流中心公水联运物流基地具备发展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条件。

三、成都公水联运与其他物流方式比较分析

选择运输方式的判断标准包括货物的性质、运输时间、运输成本、运输批量、运输的机动性和便利性、运输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对货主来说,运输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运输费用的低廉性以及缩短运输总时间等因素是其考虑的重点。从业主来看,制造业重视运输费用的低廉性,批发业和零售业重视运输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以及运输总时间的缩短等运输服务的质量。

(一)各种运输组织形式的货物对象

由于管道运输有一定的特殊性, 承运的货物比较单一,也不容易扩展管线,不是四川的货物运输过程中最常见的运输组织形式。因此在比较运输组织方式时不考虑管道运输。成都不同运输方式如表1所示。

公路运输的合理里程有限,当涉及长距离运输时如果采用单一的公路运输组织形式会使运输费用大大增加,影响其经济效益。公空联运一般适用于高附加值、体积重量小、时效要求高、长距离运输的货物。这些货物类型与公水联运的货物性质相差较大。因此成都公水联运最大的竞争对象为公铁联运。

(二) 公水联运与公铁联运的比较优势分析

一般来说,300km以内,用汽车运输;300-500km的区间,用铁路运输;500km以上,用船舶运输。成都与沿海的距离超过2000km,因此从运输距离上来说应该采用公水联运方式比较合适。

1.从运输成本上的比较。水路运输与铁路运输在线路建设上成本相对较低,但是从运输工具的角度来说,铁路运输稍占优势,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各有优劣,水路运输的效率稍好,从总体上来说,从成都经公水联运或公铁联运到上海港,20尺柜与40尺柜采用公水联运运输方式较公铁联运方式低20%-30%左右的物流费用,如表2所示。因此,从运输成本的角度来说公水联运的效果较好。

2.运输时间上的比较。从成都到上海公铁联运的时间大约为4天,而公水联运的时间为6-10天,从时间上考虑公铁联运的效果较好,但是公水联运的货物往往对时效性要求不高。此外,铁路运力困难,部分企业在铁路运输时间上的优势也被完全抵消甚至变成劣势。

3.从运输能耗上比较。每加仑燃料,大型柴油卡车可完成货运量95t・km,火车可完成325t・km,内河船运可完成827t・km。水运的耗能是公路运输的八分之一左右,是铁路的二分之一左右。考虑1t的货物从成都到上海的能耗,公路的能耗最大,是公水联运与铁路运输的3倍多,如表3所示。公水联运与铁路运输能耗低,虽然相差不大,但运量大时,公水联运的能耗优势就能显现出来,因此从能耗的角度,公水联运最具经济合理性。

4.从运输供给能力上比较。从运输供给能力上来说,西南地区的铁路运输供给能力已经严重不足,并且铁路建设速度慢,投资造价高,短期内很难提高西南地区的铁路运输供给能力。而长江水路运输具有极好的运输条件,具有4-6条铁路的运输供给能力,并且长江改造费用低,有利于运输能力的提升。因此,从运输供给能力上来说,公水联运的效果较好。

5.从企业生产安全的角度考虑。由于长江水运运输能力很大,便于企业货物运输组织和管理,能在预计的时间内完成原材料的和产品的外运。而铁路运力紧张,车皮调度困难,很难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求,这完全抵消了公铁联运在时间上的优势。因此从企业生产安全性的角度来考虑,公水联运比公铁联运更合适。

总之,从运输距离、运输成本、运输供给能力、运输能耗、企业生产安全等角度来考虑,公水联运具有综合比较优势。

四、成都公水联运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公水联运发展缺乏统一的管理与规划

公水联运业务主要涉及综合管理部门、运输服务企业、货主三个方面。而上述部门自成体系,在公水联运过程中缺乏协作和配合。

1.公路和水路运输方式独立经营,并随着多式联运的发展,相应产生各自的运输、服务、收费和管理办法以及发展设想,在规划和运作中缺乏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与配合,缺少全程服务,不利于降低运输成本,阻碍了公水联运的发展。

2.通关和其他检验手续繁琐,与运输部门和货主配合差。成都地处内陆,公水联运物流环境较差,存在查验单位手续繁琐、时间长、效率低和费用高的问题,造成货物的延误,从而影响了客户利用公水联运的积极性。

(二)公水联运存在公路转运成本高、通道单一的问题

1.公路转运成本高制约成都公水联运辐射范围的扩大。公水联运货源不足主要是公路运输成本过高所致,一方面是高速公路收费过高,另一方面是由于公路运输超限超载划款过多过重造成的。2011年7月1日起,开始执行新颁布的《公路安全保护条例》。《条例》对公路超限运输给出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厉的处罚措施。尤其是对集卡车不得超重55吨的规定,一辆集卡车箱货重22吨,车自重17吨左右,如果一车运1箱企业亏损不划算,一车运两箱则要超重被罚款。

公路运输成本几乎占到“公水联运”总成本的50%以上。从成都、贵州运输一个集装箱经重庆至上海,公路运输成本分别为4300、5500元,加上水运费3000元,总运价分别为7300、8500元。如果选择铁路从当地直接运至上海,总运价分别为7100元和8300元。“公水联运”和铁路运输价格基本相当,还多一个中转环节,时间也更长,这严重影响了成都公水联运物流辐射范围的扩大。

2.成泸通道单一制约成都公水联运的发展。目前成都龙泉公水联运物流基地与泸州港之间的通道单一,仅有一条成渝高速相连,而成渝高速公路修建年份早,使用时间长,路面破损严重,弯道、坡道很多,尤其是龙泉山隧道,经常发生堵车事故。由于通道单一,堵车事故发生后一般都要堵两三个小时,严重影响了成泸之间货物的流通,也影响了企业的生产安全。

3.长江航运存在枯水期的问题。长江干线航道总体上已呈现“两头深、中间浅,两头通、中间堵”的状况。长江上游三峡截流后,水位大幅提升,航道条件大为改善,原来最大的船只有1500吨,现在万吨级货船能到达重庆。长江下游在实施南浏段航路改革和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后,深水航道从长江口上延,航道水深条件良好,船舶航行安全系数和营运效率极大提高;然而长江中游部分河段依然处于自然状态,河道迂回曲折、河势不稳,浅滩变化频繁。其中下荆江段素有“九曲回肠”之称,历来是长江枯水期“肠梗阻”高发水域,几乎每年枯水期都有部分航段交替淤积碍航。大型货轮到达中游就被卡住脖子,不得不进行转载。

五、加快成都公水联运物流发展的对策

(一)营造有利于公水联运物流发展的环境

成都公水联运物流发展的关键是引进市场机制,通过市场来整合公水联运资源,建立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公水联运市场体系。

1.坚持市场领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创新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注重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引导和规范市场,建立和完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大市场开放力度,消除市场堡垒,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2.引入市场经营机制,合理整合现有货运场站资源。公水联运不同于传统的公路、水路联合运输,而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理念,整合公路、水路两种运输资源,实行一体化的公水联运通道运营模式。

(二)加快成自泸高速公路建设缓解成泸通道单一的问题

成自泸高速全长约294km,起于成都绕城高速,经眉山、内江、自贡,止于泸州。成自泸高速于2009年9月开工建设,预计2012年9月全线通车。这条高速公路建成后,从成都前往四川省最大的泸州水运港口,仅需要3个小时。该条高速公路的建成一方面能缓解成泸公水联运通道单一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将形成成都前往珠三角、北部湾的一条“通江达海”的高速通道。

(三)出台政策鼓励集装箱运输

按照扶大扶强的原则分别在成都和泸州两地各选择几家拥有30辆以上自有车辆的专业集装箱拖车公司,以公司化运作方式,采用标准化的集装箱拖车和国际集装箱,专门从事成都与泸州港之间的公水联运集装箱运输。对这几家公司的运输车辆实行成都至泸州高速公路通行费优惠措施和相应的不检查不罚款扶持政策,营造出比成都至重庆更具价格竞争和市场环境优势的公水联运物流通道;另一方面通过政策的扶持,可以培育出成都泸州物流通道的龙头企业,改变目前集装箱运输企业的“多、小、散、弱”的无序竞争市场环境。

(四)强化长江航道建设和管理

一方面要加快长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长江航运的通行能力。结合水利河势控制工程,加快长江航道治理,全面改善航道通航条件,尤其是改善中游航道条件,加快实施荆江河段航道治理工程,整治沙市、窑监、藕池口等主要碍航水道。另一方面研究制定“长航局跨临河建筑物通航管理办法”,以跨临河建筑物管理、采砂管理为重点,固化现有的管理工作模式,完善工作程序和工作规范,实现审批和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

(五)加快培育龙头企业

为了加快公水联运物流业的发展,提高物流效益和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成都市政府应积极培育物流服务市场,支持传统交通运输、仓储配送、货运和联运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培育物流支柱企业,重点选择民生物流、宝湾物流等影响较大、基础较好、有发展前景的、已经入驻龙泉物流中心的企业作为扶持对象,给予政策倾斜,使其做大做强,全面提升成都公水联运的集约化、组织化、信息化水平。利用国家政策和自身优势,加大对外开放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合资合作、强强联合、强弱兼并等多种方式,改组、整合现有物流企业,壮大市场主体。

六、结语

随着成都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运输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物资运输的要求,而公路运输受到成本高的限制,不宜采用长途运输。公水联运将水路运输运量大、成本低的优势和公路运输门对门的便捷性充分利用起来,能有效缓解西南地区铁路运输的压力,是一种经济、合理的运输组织方式。文章介绍了成都公水联运物流发展的必要性、公水联运与其他运输组织形式的比较优势、成都公水联运物流发展存在的风险以及应对措施等内容。

参考文献:

[1]王浩天,刘栋.重庆港口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前景展望[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7.

[2]苗光营.黑龙江省公水联运业务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3]综合运网的通道分析与系统配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篇6

关键词:液化石油气;储存;运输;安全技术

1 液化石油气的储运方式

液化石油气的储运过程实际上就是将液化石油气从气源场地安全的运送到供应基地的过程,常见的储运方式有公路汽车运输、铁路槽车运输、管道运输以及水路槽船运输等方式。在选择储运方式时,我们必须充分的分析运输的距离、交通的条件以及供应基地的实际情况等内容,同时还可适当的进行技术经济性比较,这样才能确定最为合理的储运方式。

1.1 公路运输

汽车槽车是这种储运方式的常用运输工具,其主要的优点有方便调度、运输量可随时调整以及运送灵活,但缺点是运送的成本较高,因此,这种液化石油气的储运方式更适合于中小型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的运输,对于大型的供应基地来说,建议公路运输可以作为辅助的运输工具,同时槽车也是可以作为活动储罐来使用的。现阶段,在我国所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主要有活动槽车、固定槽车和半拖式槽车三种,在对汽车槽车进行管理、制造、设计以及验收等工作时,必须严格的遵循我国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安全管理规定中的各项要求。

1.2 铁路运输

火车槽车是这种储运方式最主要的运输工具,其主要的优点为运送成本低、灵活性高并且装载量大,但是与汽车运输和管道运输这两种方式相比,对其进行调度和运行管理工作就有很大难度,并且铁路专用线路建设以及铁路接轨等因素对其也是有限制作用的,因此,这种液化石油气的储运方式较为适用于运输量大并且运送距离较远的供应基地。

1.3 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这种液化石油气的储运方式在运输成本、运输量以及运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都是有着明显的优势的,而这种储运方式的唯一缺点就是一次性的投资成本较高,要消耗大量的管材和金属。当运输距离不远并且运输量不大时,也是可以采用这种液化石油气的储运方式的。

1.4 水路运输

采用水路槽车储运液化石油气这种方法通常比较适用于水路交通条件比较方便的区域,一般我们将水路运输分为河运和海运两种方式,在液化石油气的国际贸易中,海运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其运输量很大,有时可达到数万吨,低温常压槽船是海运液化石油气海运时的主要工具,其运输的设备以及安全保护的技术都是较为成熟的。而对于液化石油气河运这种储运的方式,其常用的工具为常温压力式槽船,与海运的操作相比,其运输量只能达到百吨或是几千吨,因此,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液化石油气的储运成本,建议有水运条件的地区应大力的发展海运和河运这两种运输方式。

2 液化石油气储运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2.1 爆炸危险

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气体和液体的液化石油气在容器的内部和外部是始终处于两相平衡的状态的,一般情况下,容器的气相压力应不小于980千帕。而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区的温度情况是有着明显的差异的,公路交通的发展水平也不同,经常会发生车辆的交通事故。所以,在长时间的液化石油气的运输过程中,汽车难免会遇到受热、撞击以及震动的问题,这样就可能会出现爆炸的危险。如果在管道、汽车以及钢瓶等设备中有液化石油气泄漏了,也可能发生爆炸事故。

2.2 着火危险

液化石油的储运设备主要有输气管道、钢瓶以及槽车储罐等设备,在其长期使用或是人为操作错误或是没有定期的进行维修的情况下,其性能就无法得到保证,通常就会有气体泄漏出来。这部分泄漏出来的气体在空气中一旦遇到明火、电火花或是汽车排气筒喷出的火星,就有着火的危险。

2.3 液化石油气储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对驾驶人员、装卸人员以及押运人员等工作人员都没有进行严格的业务培训工作,所以在储运的过程中就经常会出现疲劳驾驶、操作错误以及违章装卸的现象,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爆炸事故以及翻车泄漏等问题的发生;(2)道路运输安全监管的体制不完善。对于超载、混载以及无证驾驶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够,在工作八小时以外的交通管理工作做的十分不到位,并且由于液化石油气的储运工作都是在晚上或是清晨进行的,这也增加了监管工作的难度,对异地运输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我国绝大部分的危险化学品都涉及大吨位、长距离以及异地运输;(3)没有对液化石油气的运输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检查时应严格的遵守规定,发现质量不过关的槽罐车和钢瓶等设备应立即销毁,一旦继续使用了就会出现重大的泄漏和爆炸事故,另外,还要严禁超载行为的出现,这也是我国液化石油气储运工作中的最大的安全隐患。

3 液化石油气储运过程中的安全技术

3.1 管道输送的防火安全技术

作为输送远距离的液化石油气的最常用工具,管道系统是由管道、计量站、起点泵站、起点储罐、中间泵站以及终点储罐等设备共同组成的,安装设备时必须严格的遵守相应的安全规定,管道的材料建议选择无缝钢管。连接管道时应选择焊接的方式,并且配以法兰连接,从而为检查提供方便。而管道系统是绝对不可以穿越有腐蚀性液体和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也不能够穿越有液化石油气设施的建筑物,其与各建筑物的间距必须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输送管道的埋地深度应大于0.6m,当管道需要与公路和铁路交叉时,应在公路和铁路的下面穿越,同时应设置保护套管,并且还要具备一定的安全高度。管道需要与湖泊和河海交叉时,应选择河底穿越或是架空穿越的方式。

3.2 液化石油气储运的防火安全技术

在选择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地址时,建议选择城市的边缘地区,应选择散发火花和明火的侧风向和下风向,在其周围应用不可燃材料建立一道高度超过2m的实体墙,在辅助区内设置办公室、配电室、修理室和值班室等场所,在生产区内设置烃泵室、储罐区、附属气瓶库以及压缩机室等场所,布置相应的设备以及站内的建筑物是应严格遵循安全技术的规范要求。单独布置烃泵室、附属气瓶库和压缩机室等场所,防火间距要大于13m,为保证储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要定期的对储罐进行养修和维护。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对液化石油气的储运方式、液化石油气储运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分析以及液化石油气储运过程中的安全技术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在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科学生产高速发展的今天,液化石油气等化工产品的储运安全对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都是有着重要的影响的,同时其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石油液化气的储运过程中,应注重提升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专业素质和法律意识,发生事故应及时处理,从而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郭海鹏.浅谈液化汽船液货储运安全风险评估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4.

篇7

据了解,船舶靠港期间一般依靠燃油发电机发电,以满足通信、照明等用电需求。因其燃油消耗量大且油品质量较低,已成为港区内废气排放的主要来源。船舶岸电则是在船舶停靠码头时,停止使用船上的燃油发电机,改用由码头提供的供电系统为其供电。船舶岸电具有控制排放、减少噪音、提高能效等优点,是实施港口节能减排的重要技术,是建设“绿色港口”的有效措施。

随着高压船舶岸电的投运,再加上全电力装卸系统、全电动接箱平台、全锂电池驱动自动导航小车AGV等新技术的采用,远海码头成为国内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电动、零排放、全自动码头,不仅彻底解决了噪音大、污染重的顽疾,而且与同规模传统集装箱码头相比,减少20%以上综合碳排放量,降低20%以上直接成本,对传统集装箱码头转型升级具有示范和推广意义。(林泽贵 黄旋旋)

国内首座水上油水气合建加注站下水

12月20日,由江苏海企港华燃气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企港华)投资兴建的油水气加注趸船“海港星02”在南京八卦洲船舶建设基地下水,该船是目前已投资建设完成的全国单体最大最全的水上油水气综合能源补给趸船。

“海港星02”总投资6100万元,型长136米,配备有2个250立方米的LNG储罐,柴油仓可储油2000余吨,该船布设于长江江苏段19号水上服务区,可同时为长江运营的LNG/柴油燃料动力船提供加注服务。江苏海事局副局长王士明介绍,长江江苏段是整个长江水路运输的“钻石段”,再加上江苏水运经济发展迅猛,在国家倡导“长江大保护”的背景下,长江江苏段的水源地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要求更高,“海港星02”在江苏试点,解决了目前长江江苏段水上LNG加注站数量不足,LNG动力船无处加气的局面,对于保护长江水域清洁,保护沿江生态,具有示范和指导意义。

据海企港华负责人介绍,目前LNG水上应用刚刚起步,江苏海企港华将进一步优化完善加注站体系建设,计划在长江江苏段再新建5座水上LNG/柴油加注趸船,分别设立在长江江苏段南通5号服务区、张家港6号服务区、泰兴9号服务区、仪征17号服务区、南京26号服务区。

据了解,随着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的,针对长江流域污染物排放控制的需求越来越迫切,LNG作为清洁能源完全满足目前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要求,对治理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篇8

关键词:港口 港口物流 指标体系 发展现状

如今全球各国运输往来主要靠海上水陆运输,那么港口物流就成为其中的主体。港口物流是水运模式下的现代物流集成系统,随着人们对现代物流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对发展港口物流已经越来越重视。据统计,在2004年我国上海港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货运港口,这就标志着我国已经逐渐成为世界航运业的中心。

1.港口和物流的基本概念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以低成本形式,将物品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从供应地向接收地准确及时的、安全的保质保量的送到门的合理化服务模式和先进的服务流程。

港口是指为船舶提供装卸的码头或者相应区域。区域也包括船舶待泊的水域,使得船舶能够停靠,补充给养和供应品等,或者供乘客上下的水路连接地。体现一个港口能力的主要指标包括港口的吞吐量,操作量,装卸自然吨。

2.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现状

全球发展中国家会有后发优势是因为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导致各国经济活动紧密相连,国家与国家经济活动也逐渐频繁,这种情况下,技术、资金、人力资源和管理思想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早些年,我国的港口物流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航海国家,例如荷兰、西班牙等国家,针对我国港口物流相对落后的现状,我国把港口物流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概念,这使得我国港口物流业得以迅速发展。港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我国港口有天然的优势,在我国沿海地区都纷纷建设起具有相当规模和综合性较强的物流基地和物流园区,我国深圳港是吸引外资建设码头基础设施,并同时引进了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手段,这对开发本地的港口物流园区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另一方面,我国其他港口城市,例如天津港、大连港、青岛港等也都在加快对港口现代物流的建设。不难看出,我国正在积极的将传统物流港口逐渐向现代化物流型港口转型。

目前,各省市地方政府积极推动,物流园区与各类运输牛等设施已经在稳定的建设当中,港口物流的积极和辐射功能进一步被增强,我国各地的主要物流企业基地建设也在快速建设当中。随着物流技术的发展和推广,我国港口现代物流发展的重点任务是发展港口货物运输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水平和服务体现建设。现代港口已经不再单纯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水陆交通枢纽,它已经升级为对全世界经济具有支持作用,对国际贸易发展产生推动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发展国际大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全世界贸易往来的中心环节。我国港口发展的最大变化是我国港口物流已经逐步将现代物流形式成为我国现代港口的重要发展方向。

3.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状况中的三大成就

3.1通过多年管理思想和先进技术的引进,我国大部分港口已经形成了现代化的物流体系,港口的设施与管理都在不断的进行完善,可以看出,我国港口的布局分布日益合理化,产业结构不断被升级进而得到优化。总体来说,我国港口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齐全、河海兼顾,同时还做到了各自的优势互补,这就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现代化港口体系,尤其是大型港口的设计建设所取得成就非常明显。

3.2港口供应链各环节功能完善,港口物流规模不断被扩大。我国已经形成五大区域港口群——长江三角、珠江三角、环渤海湾、东南沿海、西南沿海五大区域。这标志这我国港口的基础设施规模明显扩大,生产能力增加。据统计,我国港口数量和泊位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同时我国港口的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已经多年连续保持世界第一位,单单亿吨大港我国就拥有二十个。

3.3我国港口功能在不断扩展的同时已经成呈现出专业化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港口物流业的发展已经与其他产业相连接,且链接密度越来愈高,这样的好处在于容易形成港口产业集群,最大优点在于产业集群会使得极化效应和蝴蝶效应很好的得以体现,进而带动内陆相关上游产业的迅速崛起。利用港口本身位置优势,在港口周边发展现代物流额临港产业也是带动沿海沿江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方式。目前,我国沿海港口已经建成了比较成熟的煤炭、石油、粮食、集装箱、铁矿五大运输系统。

4.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的三大不足之处

第一、我国虽然在港口物流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我国港口物流基础性设施的完善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物流企业及物流市场的规模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因为物流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具有相互作用,二者任何一方的发展跟不上都会影响这个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进行港口物流现代化建设以来,物流园区已经是企业进行物流运作不可缺少的场所。依据现状来看,我国还没有想出快捷、畅通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物流规模化程度还没有达到相应要求,辐射范围较窄。我国物流企业规模都还比较小,这样形成规模经济就比较有难度,从而造成运输费用升高,成本相对就升高。

第二、我国港口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我国信息化投入和通信等技术设备的投入都没有达到最好状态。信息资源利用尚不充分,我国还未建立一个各种管理体制健全的现代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物流企业对物流管理信息的重要性还没有较强的意识。

第三、人才匮乏。我国现代物流管理理念落后的原因就是缺少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优势是港口物流方面的人才尤其匮乏。虽然在我国高校都开设有海运、物流等管理的专业课程,但是知识体系存在断层,没有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很难培养出适合现代港口物流发展的钻也猜测。

5.总结

针对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现状,简单列举了三大优点和三大不足之处,为了弥补不足,我们所应坐的就是加强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保证港口物流的正常规范的运营,对企业转型升级应加快速度,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港口物流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应加大力度,推动基础设施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黄静康,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中国国情国力[J],2010(02).

篇9

冷链物流的运作基本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运输,二是仓储。冷链运输是冷链管理的重要部分,冷链运输成本高,而且包含了较复杂的移动制冷技术和保温箱制造技术,冷链运输管理包含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冷链运输包含航空运输,船舶水路运输,铁路冷藏集列运输和公路运输。我们这里主要谈的是公路冷链运输,也是冷链运输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冷链运输车辆的选择

1.冷藏车辆形式的选择

冷藏车辆的选择是冷链运输首先遇到的问题。市场上冷藏车辆种类繁多,选择什么形式的车辆最适合本企业的运作模式,是购置车辆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公路冷藏运输车辆按形式分可以分为冷藏集装箱形,冷藏箱式车,冷藏连杆箱式车等。按制冷机的安装及形式分可为单机制冷式,双温控箱式等等。我国目前公路车辆开始标准化,非标准车辆将受到限制,所以运营单位选择车辆的范围首先要考虑交通部批准的冷藏车辆系列。像国外冷藏连杆箱式车还没有被允许在中国的道路上行驶。选择车辆的形式要根据行业特点,产品特性等因素综合考虑。比如服务于海关的运输企业选择拖挂式冷藏集装箱车,运输单一温度的长途车辆选择冷藏箱式车,而服务于超市多温度产品的运输企业可以考虑双温控箱式车等。

2.冷藏车辆大小的选择

冷藏车辆吨位大小会影响到运营成本并限制车辆的使用安排。车辆的运营成本由车辆折旧,燃油费,修理费,人工费,路桥费,保险和养路费等费用组成。在国外,司机的成本占了车辆运营费用的1/3,是非常大的一块。我国目前人工成本相对较低,但此种现象不会长期延续下去。车辆的费用很大一部分和车辆的行驶距离直接相关,所以加大单位距离的运载量是多数情况下优先考虑的因素。一般来讲,车辆越大单位货物的运输成本越低。这也是为什么国外道路上跑的很多是大吨位的车辆,而国内受多方面条件的限制,选择车辆考虑的因素要多一些。选择车辆大小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运输业务模式:是批量长途运输还是小批量配送。长途运输应尽量选择大吨位的车辆。运输道路限制:一般市内配送受车辆限行的影响,在一定的期间内大吨位车辆不许进城,所以城市配送要考虑此因素。订单批量:订单的小批量是目前运输企业特别是配送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单位时间内一辆车能送几单货将制约车辆的装载能力。

3.冷藏车辆制冷能力的选择

冷藏车辆的功能主要是保持货品的温度,而不是降低货品的温度。车辆配备的制冷机的功率大小取决于冷藏箱尺寸,货品温度要求,箱体保温材料及环境温度等。一般而言,在特定的区域内冷藏车辆的制冷机有标准配置。我们选择车箱的大小,对应相应温度有与其相匹配的制冷机。但在货品质量及对冷链控制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高一级的制冷机配置。

4.冷藏车辆制冷形式的选择

目前冷藏车辆的制冷形式主要分为独立车载发动机制冷,冷板制冷,外接电源制冷,和压缩气体制冷等形式。外接电源制冷主要用于船运制冷集装箱,压缩气体制冷形式在日本冷藏车辆上部分使用。在中国公路冷藏车辆中主要是独立车载发动机制冷和冷板制冷两种形式。独立车载发动机制冷形式应用的较普遍,它的优点在于不受时间和运输距离的限制,可调节不同温度范围。冷板制冷的优点在于车厢内温度较稳定,可多次卸货并且没有途中发动机损坏的风险,但缺点是温度范围较窄,需制冷等待时间和不能接力运输等。

二、冷链合理运输与配载

1.增大订单批量

冷链运输中制约装载量的因素除道路限行等因素外,主要是订单的大小。在一定时间段内订单数量不足,或订单的量太小,以致于车辆不能满载运输是目前冷链运输特别是城市配送环节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增加订单批量,实现车辆的最大化装载是冷链运输所追求的目标。从客户来的订单可以通过批量差异价格的方法鼓励加大订单量,减少订货次数来化解。也可以对客户的供应系统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以实现加大订单批量,减少订货次数,并实现供需方共赢。

2.路线合理化

冷链运输在城市配送环节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客户需求越来越苛刻,运输的环境的限制越来越多。面对如此变化的外部环境,如何控制运输成本就成为城市配送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配送的路线合理化是指车辆装载最大化的前提下综合运输距离最短。在订单数量较少,配送店数较少的情况下,可以由人工凭经验来编制完成。但随着订单数量的增加,用IT系统来完成配送路线的优化就成为必然的选择。目前车辆管理软件较多,但具有路线优化功能的不多。Menugistic的TR3是具有路线优化功能的运输管理系统。

3.多温度运输

为了实现车辆运载能力的重量和体积的最大化,并且满足客户减少接货次数和缩短接货时间的要求,冷藏运输可以采用多温度运输的方法。一个车厢可以有两种或三种温度。实现不同温度区域的控制可以采用双温车来满足温度要求,也可以用隔温板加温控器的方式分隔不同的温度区间。国外有连杆车厢的形式,不同温度不同车厢,但我国目前连杆车厢还没有被批准在公路上行使。

三、冷链运输温度控制与记录

1.运输中的温度保持

冷藏车辆在运输途中要保证产品的温度满足接货温度要求。长途运输车辆要定时检查制冷机的工作情况,并查看车门关闭情况。城市配送车辆要采取适当措施,以减少车厢内温度的散失。要尽量减少卸货次数,以减少开门的次数。要尽量缩短接货时间,以减少热空气的进入。也可采取车厢内隔离或单元箱的方式,以减少热空气对产品的影响。

2.装卸货时的温度控制

冷产品的温度散失非常容易发生在货品的装卸货过程中。货品装载方法会影响冷藏箱内冷空气循环的效率,装货时由于没有车厢预冷,也会影响货品温度。所以,货品装车一定要按照装车指导,在货品的上下前后留下冷循环空间。车辆在装车之前要进行预冷,以防止接触车厢底板和侧壁的货品在短时间内发生过大的温度变化。一般冷冻货品装车温度预冷要达到-5至+5度范围内,视产品情况而定。

3.温度记录与跟踪

篇10

境外项目的物资运输主要采取海、空、陆三种运输方式,根据工程项目的需求,现对其优势和劣势进行比较分析。

海运可运输物资最为广泛,运费成本较低且运力大,集装容器也具有多样化,如开顶柜、半开门、框架柜等特殊容器适合于大宗物资及设备的运输。对于石油、化工、电力等项目的设备机械,具有体积大、重量大、不易拆装运输等特点,海运也是首选运输方式。但是,水路运输时间较长,船期相对不是很密集,而且受自然条件(如水域、港口、水位、气候)影响大。此外,一些相对较偏远的目的港,可选择的运输线路较少,如果不是采用直达的线路,有可能会出现在中转港耽搁的状况。

总体来说,海运是一种低成本、长周期的运输方式,只适合于运输时间要求不高,对于运输环境没有特殊要求的货物。需要注意的是,海运运单的法律效力相对较高,作为一种物权凭证,要求甚为严格。对运单的制作和各个环节转接需要比较谨慎。针对第三国采购的货物,要提前与相关公司做好沟通,落实好实际的运单收货人以及运单的去向,以保证货物到港时能够尽快的清关提货,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滞港费用。

空运的优点是运输时间短、航班密度高,可以作为海运运输的有效补充。但是,空运运输成本较高,海空运成本比率高于1:10,比较适用于一些需求急、价值高、体积相对较小的物资运送,以解决项目的燃眉之急。空运的网络较为宽泛,航空线路多,能够直接到达的内陆点较多,可选择的航空公司也多,有利于我们针对物资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运输线路和运输方案。对于现场急需的关键设备,还可以考虑采取包机包舱等方式来保证运输时间。

近年来国际油价不断上涨,空运燃油附加费持续攀高,甚至出现燃油附加费高于运费的现象。有时候空运费波动较大,根据市场货量的状况价格调整较为频繁,实际操作过程中,运输成本可能与计划成本差距比较悬殊,成本控制相对较为困难。而且,由于机型、集装器以及目的港中转港的操作平台的限制,对所运输货物的体积、包装和重量都有一定的限制。另外,空运对所接受的货物种类也有限制,特别是对于一些危险品和隐含危险品的运输,对包装的要求极为严格,运输成本也更为高昂。

陆路运输可分为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这种运输方式可接受的货物范围较广,针对大型物资的运输能力也较强,机动性较强,运输密度大,运输成本相对较低。可以通过固定线路的卡车或者铁路运输,也可以根据运输计划进行包车运输。但是,这种运输方式很大程度受限于运输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安全环境。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运输管理人员要根据第三国的实际情况和工程施工需求,采取多式联运即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配合运用,以保证物资能够快速、安全的到达施工现场。

第三国采购物资由于其特殊性,在境外项目的运输管理中难度最大,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选择优质货代,充分发挥其协调作用

第三国采购具有发货地分散,货量不稳定的特点,因此工程承包企业在这些不同的发运国的运输安排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第三方物流,也就是货运。

在货运的选择上,除了要考虑价格因素外,还应该综合考虑其国际网络、综合实力,服务质量、业务操作速度、优势航线、发运国和目的国操作经验以及清关能力等因素。第三国采购过程中,对于目的港当地的港口状况,运输环境,不同线路的熟悉程度以及在发运国的船公司和航空公司的签约状况,都可以直接影响到运输安全和运输成本。

如果货运在当地有自己的分公司或者长期签约的合作,在操作过程中就会事半功倍。特别是对于一些DDU/DD P/EXW等成交方式的货物,拥有良好的国际操作平台的货运,就会游刃有余,操作成本、运输价格、流程控制都要优于只能通过临时当地进行合作的货运。此外,如果货代与发运国的船公司、航空公司、当地海关有比较好的合作关系,其控舱能力就比较强,能有效避免甩货现象的出现。综合实力强的货运,还能够提供一些相关的延伸服务,例如协助客户监装,提供包装服务、制作相关单据等。

因此,选择一个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货运,对于第三国运输业务是非常重要的,这对工程物资运输流程的安全性、完整性和流畅性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国物资的运输安排应早计划、早安排

我国企业境外工程所在的国家多为不发达国家,工期经常会受到战乱、疫情、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Ⅱ向,而且这些国家的目的港多数都较偏远,一般都要通过海陆、空陆联运的运输方式,牵扯的环节较多,因此,运输员应该提早着手,不要因为运输而影响了整个工程项目。

运输员应在采购员询价阶段就开始关注有关运输的事宜。例如,运输员可以和采购人员一起进行评标,提醒采购员除了考虑产品的技术性能和价格外,还要综合考虑交货期、交货港口及交货方式等这些有可能影响货物运输时间的因素。

在签订采购合同后,采购员应及时把订单提供给运输人员,运输员通过整理同一发运国的物资交货信息,可以提前制定运输计划,整合货量。例如,根据货代提供的船期表,要求在班轮发运前相近交货期的货物尽可能及早的交货给货代,由货代拼单后一起发走。这样不仅仅可以节约运输成本,还保证了项目物资不会因为货量小而造成货损和丢失。

对长周期设备给予高度重视,提前做好其运输安排

所谓长周期关键设备是指制造周期长、加工难度大、造价高的重要设备,比如大型机泵、高压容器、计量撬(泵)等。长周期关键设备对于整个项目来说举足轻重,如果这种关键物资没能按时交货,无论其他物资到货时间提前多久,对于整个工程按时完工来说都于事无补。长周期关键项物资就好比木桶中最短的那根木条,它的延迟可能带来施工安装的连锁反应,甚至给整个工程的质量、进度控制带来很严重的后果。

只有对此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在长周期关键设备采购方面给与足够的重视,全面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防患于未然,才能保证项目关键设备的安装进度不出大的问题。平衡好运输成本和时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