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范文
时间:2023-03-15 14:45: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综合实践活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态;教学内容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中小学课程结构进行调整,提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首次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列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之一。准确理解和把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在内涵与外延方面的异同,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
一、产生背景的比较
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结构体系改革的必然要求。传统的分科课程体系强调学科本位,忽视了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割裂了人与自然及社会的紧密联系,漠视学生个体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的健全发展,不利于学生独立人格、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形成。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设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教育回归生活,力图让学生从完整的、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次对语文课程的性质进行了界定,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是一门多方位、多层面、多角度、立体式的综合性学科,在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和极为重要的作用。2001年7月教育部公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均突出强调语文课程内容向综合化和生活化拓展,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耗时低效、学用脱节、缺乏职业教育特色、承担不了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基本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方面的重任,且在现实中有被边缘化的趋向。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呼唤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与之相适应,积极开展语文课程改革工作。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亟需缩小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联系学生生活,增进课程内容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加强语文实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习实践活动和职业实践活动,沟通专业与职业,面向职业世界,丰富语文学习的内容,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和路径。为此,2009年1月《大纲》首次提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
二、性质的比较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形态,它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1],与各分科课程共同构成了基础教育完整的课程体系。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一,和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共同构成了语文课程的三大教学内容板块,它虽然继承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某些功能和印迹,但它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形态,这是两者最本质的区别。
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7-9年级)》,阐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和理念,规定了课程的目标、内容领域、实施原则、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以及课程的管理。该课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但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也没有编写具体的教材,活动由各地、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开发和设计。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因为是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之一,它贯穿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始终,《大纲》对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课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占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总学时的16.7%。拓展模块因为属于选修模块,《大纲》没有规定该模块的学课时,也就没有规定其语文实践活动的课时。所以,根据《大纲》编写的教材均设置了具体的活动,并要求在教学中组织实施。
三、特点的比较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等特点,但两者最本质的特点是不同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范畴内的一种情境活动,活动的最终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因此,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最本质的特点是语文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确立和内容的选择都应聚焦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最本质的特点是整体性,学生面对的是由人、自然、社会构成的完整的生活世界,立足于学生个性和人格健全发展。
此外,虽然两者都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等特点,但两者的具体表现也是不同的。
如在实践性方面,两者都是一种活动学习的方式,都以学生的自主实践为主要方法,注重学生的亲身经历与体验、感受与领悟。但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实践,是学习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基本关系的实践,是探究、思考、理解生活世界的实践,意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实践,是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的实践,是在活动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实践,意在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在自主性方面,两者都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活动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都只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管理者;学生都可以自己制定活动的实施计划、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方式与形式。但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是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活动目标、内容是由教材提供或指向的,学生虽然也可以重新设计活动,但不能偏离教材设定的活动目标,在内容上也只是在教材提供的活动内容框架下,结合地方和自己的实际进行适当调整、增删和改进。
四、理念的比较
综合实践活动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理念都强调活动的实践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都强调拓宽学习的空间;都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都强调合作学习,在与他人、自然以及社会的相互交往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有效的建构。
但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2],着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为基础,将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置于核心地位,强调在活动中学习和提高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虽然它也注重和强调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但这些只是引发、维持、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条件。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完整的生活世界,在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中,认识与体验自我、自然、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谋求自我、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其核心价值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也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也引领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但是,它是为了促进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其核心的价值在于提高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综合实践活动意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根本变革学习方式和生存方式。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为了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此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过程、活动评价等方面,也都既有着许多共性之处,也有着各自的特点和要求,本文不再一一阐述。
参考文献:
[1]张华等著:《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篇2
一、活动情况
(一)七年级开展了以“童年岁月”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采访、调查、对比、制作“童年岁月卡”、成果汇报等活动,让学生们了解到自己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而这份幸福是父母等人用血汗换来的。从而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二)5月10日是母亲节,为培养学生学会感恩,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我校以母亲节为契机,开展了以“母爱无疆——感恩父母”为主题的全校型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走进父母、主题征文、致母亲一封信、我为母亲做件事、主题汇报演出等五个阶段的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爱父母、爱祖国的情感,使学生学会感恩,学会付出,还让学生收集、利用信息能力、规划意识、动手动脑能力、创新精神等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更使学生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让他们通过自主实践获得知识的学科,是一个可以让他们自由发扬个性,展示才华、锻炼能力的舞台,他们已由衷地爱上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一说到要上综合实践课,大家都乐了……这些都让我感到欣慰。
二、点滴经验
在专家们的多次专业引领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成长着,下面是我这学期来认为比较有成效的几点做法:
1、以前在写活动方案时我只写出活动总目标,没有再细化到每节课的目标,这样导致老师上课时目标不够明确,上课内容较零散,没有突破重难点。发现这个问题后,这学期每节课上课前我都在总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更具体的备课,对每节课的活动目标、学生主要活动、教师指导要点等方面进行认真的考虑,并书写在笔记本上,也因为我这样做所以觉得现在每节课上起来更顺手了,课堂教学效果更好了,学生也能在每节课都能有所获。
2、以前我常常有个困惑就是如何知道学生在课外的活动情况,这学期来我认真地指导孩子们写好“活动记录”“信息卡“考察记录”等,在上课前我都先把孩子们的这些作业收上来批改,从作业中我们就可以较好地了解孩子们的活动情况,那么就有利于我们在上课时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指导。
三、我的困惑
学生的作业经常要催怎么办?
虽然在课堂上自认为已经把作业布置得再清楚了,也多次强调要按时完成,可每次去收作业都让我大失所望,孩子们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一催再催,虽然我也采用批评加激励措施,可每次仍有不少同学没完成,有时去催作业,其他老师常会说:“语数作业能保证完成就不错了!”我也无奈地笑笑,孩子们可能也是这种想法吧!可技能科的作业不完成老师就更难上课了。这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今后思路
回顾这一学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有喜有忧,是忙碌而又充实的,今后,我将扬长避短,继续努力做好以下方面:
篇3
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由“理想课程”转化为“文
>>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与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反思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初探 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反思 浅谈对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反思 《窗户的玻璃碎了》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反思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反思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反思性学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讨和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与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课后反思 初中思想品德课实践活动的反思 初中历史活动课的实践与反思 浅谈初中政治小论文活动的实践与反思 对初中综合实践课教学的反思 初中综合实践课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与反思 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与反思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技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反思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反思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曾宪丽")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2
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由“理想课程”转化为“文件课程”,形成了国家的课程计划和课程开发指南的整体框架。鉴于全国有许多地方已全面启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们对该课程实施者和部分学校管理者进行了访谈,以此分析目前的实施情况,并为后阶段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反思之一:课程价值的追求与现实取向的偏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价值在于弥补单一学科课程的不足,通过它全新的教学方式的辐射,带动学科课程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然而,学校和教师在实施该课程时的价值取向却发生了根本的偏移。一是某些学校受市场利益的驱动导致课程实施中出现许多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如以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提升学校品牌为惟一价值追求,当有上级检查时开出一些课来做样子;二是在经济体制转换的复杂环境中,部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变化,从传统的集体主义向利己主义偏移,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决定对工作的取舍和投入精力的程度。调查发现,有大部分教师在课程伊始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渐失去了热情。因为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复杂、琐碎的指导工作和相当广泛的指导空间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精力,而经济收入却不如中考考试科目。
反思之二:课程执行的难度与教师素质的薄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具体体现在:教师要设计整体的活动方案,在活动方案中要对学习内容、目标要求、组织方式和时间分配等做出安排;在组织实施活动课程过程中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条件;这门课程的特点又决定了没有现成的适合所有学校和班级的教材和传统意义上的教案。因此,该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但是,追溯教师在学校所受的教育和毕业后作为教师所受到指导的过程,主要是在分科教学的环境中,受学科教材、教法的影响发展起来的。多年来所受到的影响以及所从事的教学活动,使他们更适应传统的学科教学形式。在完成教育转型的过程中,教师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观念上的滞后,对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和目的不明,对其本质不了解。一些教师认为让学生玩玩、说说、动手制作即为活动课。在活动中学生、教师的地位、任务不清,教师不知道使用什么方法指导学生去活动,离不开教材的束缚,摆脱不开“教”的方式,在头脑中缺乏学生自主活动的概念,面对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往往是束手无策。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的改变更是受简单的分数评价的影响,教师更是感到不知所措,有的学校甚至干脆忽略评价这一环节。
反思之三:课程概念的混乱与理解操作的困惑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左右的教师不清楚综合实践活动与课外活动的内容、学科兴趣小组内容、学科课程中实践活动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原因之一是这些概念是专家学者的研究术语,基层教师很难分清其中差异;加上许多活动课教师兼任学科教学工作,这样的状况可能使两类课程混淆不清。原因之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规定本身具有很多的模糊性。教育部的文件虽然规范了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的主要内容为: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及信息技术教育四大块,但仔细研究这些规定,发现四部分内容的划分有很大的模糊性,使操作者感到困惑。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存在于任何课程领域中,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将其抽取出来与其它三块内容并列,概念上有叠加重复之嫌,更令许多老师难以理解,在实践中也难以单独操作。因为研究性学习的成功开展常常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劳技、信息技术教育发生联系,它作为通适的学习方式比单独列为课程内容更利于课程实施。另外,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有较大不同,而且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信息技术教育的任务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完成,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多以信息技术为探究手段,或作为获取信息和资料的途径。再者,劳动技术教育作为单独的课程领域更为合适,因为它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有很大差距。
反思之四:课程的整合特点与课时规定的分裂旧课程单一的课程结构、相对封闭的学科体系严重脱离时展的需要,综合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课程综合化是科学本身自然统一性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的本质反映;综合化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根本特点。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学校是这样执行每周不少于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这一国家标准的: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规定为一节劳技课、一节班会活动课加上一节信息技术教育课,违背了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一个要素,即综合性。它的内容和目标都是综合的,综合教育的思想是该课程的最根本理念。这种异化了的课时规定,严重背弃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原有理念,又让它如何去引导教学?
调整措施: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偏差与不足,应作以下调整。
1.教育行政职能机构应建立专门的部门对活动实施进行专门管理,加大督导力度,坚决纠正不规范的操作行为。
2.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室也应有专人负责(因为其它学科课程都有专门的教研人员)。这样便于经常开展常规教研活动,组织教师撰写经验论文、分析活动方案、编制活动案例,提高自身认识,组织教师相互交流,传播先进做法和经验,给一线教师多创造锻炼机会。另外,要集中市、区教研力量对教师在掌握活动课基本规律、活动方式、指导方法、评价措施和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操作层面的指导。
3.学校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因其它课程领域均有“科组”负责),并形成倾斜的管理评价机制,营造课程改革的氛围,把学校建设成为培养创新人才和传播精神文明的坚强阵地。
4.大学或师范学院应进一步增强对教师研究专业性问题的支持。专家、学者要为教师进行理论层面的辅导,包括国内外教育形势与知识经济的需要,现代教育理论与素质教育的实施,课程体系的发展、沿革等内容。
篇4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什么样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他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
(一)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是一门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
(二)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学生是通过动手操作实践的方式来获得经历和体验的。动手实践,是综合实践的基本学习方式。
(三)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尽信书,不如无书”――“一个人的知识、能力都是有限的,特别是在这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查询、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尤为重要。通过查找资料和学生的实践,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并学会如何鉴别信息,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学习书本知识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生活,必然要跳出书本狭隘的圈子,从生活、自然以及社会交往中去学习。关于“尽信书”的感悟,便是在拓展了的学习领域和实践中得出来的。
(四)是三级管理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体现了新的课程管理和发展制度。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地方差异加以指导,学校根据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国家规定――地方指导――校本开发与实施”,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特征表现。
具体讲,国家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宏观目标和原则要求;地方对落实国家的要求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学校负责针对学生和学校实际,来开发具体的活动活动内容,针对具体内容来预设具体的活动目标、方式方法的采用、基本活动流程、实施针对性评价等,是校本开发与实施的过程。在校本实施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中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必修课程,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这一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具体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体验;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践与服务技能;培养学生分享、尊重与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社会责任心与使命感。其中,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问题意识;初步学习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发展合作能力,并初步养成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目标是:走进社区,理解社会,获得直接经验,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参与社区活动,践行社会服务,适应社会生活,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形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特征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课程,不是其他学科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高度综合且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的、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它通过联系社会实际,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综合应用的机会;它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探索自然、亲近社会、发展自我,用探究的眼光和方法进行学习,从而改变单纯以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并在这一过程中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积累和丰富他们的直接经验;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把学校环境中的学习与社会、家庭环境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健康积极个性品质的形成及良好素质的全面发展。所以,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综合性课程。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以实践学习为主要特征。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各种实践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积累和丰富经验,自主获取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
(二)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三)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它客观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性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思。指导教师对学生实践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活动。
(四)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发挥在活动过程中自主建构和动态生成的作用,处理好课程的预设性与生成性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学生的活动主题、探究的课题或活动项目产生于对生活中现象的观察、问题的分析,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丰富和深化,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
篇5
它的出现说明课改已进入以人为本、以发展能力、培养兴趣为核心的教育本位论阶段。新课程的的开发,为拓宽学生的视野,锻炼各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等都提供了更好的机会。但是,新生事物的发展总是由不成熟的摸索阶段向成熟的发展阶段过渡,而现在我们的综合实践课正处于起点的位置上。基于以上思考,下面将我校《综合实践》课程开展教研情况简单小结如下:
我们绿影小学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使用的是我省教育专家编写的《综合实践》教材,我校首先在三、四年级开展综合课的教学试点试验。本学期在新芜区教研室教研员朱俊老师指导下,及学校领导高度的重视和老师们努力下,成立了教研组,由学校教研室杨运江主任,一线教师后世锋、钱蓉,计算机殷宁老师组成,共同来策划、研究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配合综合网络教学,进行摸索与实践。我校这个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将研究侧重点放在了知识性与研究性相结合这一块。由于三、四年级学生年龄小,一味地开放,似乎有点无的放失,故此,有老师的带领,以学生自主性、差异性、开放性和体验性为主要特征的研究性活动,它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观念得以改变,而且也使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切入口和落脚点。
《综合实践》课程的目标不在于给学生灌输和传授多少知识,而主要在于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特别是要把学生的人格、情感、审美、行为等素质的发展均纳入课程目标的范畴来设计和实施,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综合实践课程目标涉及丰富的发展领域,而其中态度、情感、技能的发展尤为突出。为此,我们努力建构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合作与创新的活动机制,充分重视学生对大自然的体验,对社会生活的体验、重视观察、实验、操作等体验性和探究性学习。如:本学期开展了水污染观测、调查;交通情况调查;学校图书馆参观、调查;校外图书资源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开展活动之前教研组首先要制定一系列计划、方案及安全考虑。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更着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获得,以追求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融合的价值取向,真正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有具有乐观积极的人文情怀的人,使学生不仅能认识自然和社会,而且能认识自己,不仅使自己能主动适应社会,而且能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促进者。
在方式上强调一切有利于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探索领域的活动形式,强调多种感官的参与和多种心理能力的投入。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如实践操作、专题研究、亲身体验、尝试实验等,不论是侧重观察、测量、记录、收集、整理、操作、讨论、比较分类、撰写报告或动手制作设计的科学制作活动,还是侧重社会考察、访谈等社会性活动方式,都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现,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活、社会问题和科学现象进行研究,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作出结论,在组织形式上更加灵活。既有培养独立精神的个人活动,又有体现合作精神的小组活动等。比如,各种辩论赛;实践活动表演,小等活动,并由此引起得一系列思考,采取哪些措施……正是在这些独立活动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中,把创新的机会交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
让学生走进了社会大课堂,了解学校、社区、社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锻炼自己勇于参与,大胆尝试的品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了参与与社会服务的意义,并帮助自己及他人,在活动中增强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因此,我们说综合实践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综合实践学科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综合实践学科的要求,区《综合实践》网站的建立,更加强我区学校与学校学生之间、各校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无疑为学生提供了收集、处理信息广阔的平台。虽然四年级的学生还仅仅涉足阶段,还没有完全体会到“资源共享”“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等带来的好处,但是我们通过努力,已经能让一部分学生通过网络去认识多彩的社会,触摸社会发展的脉搏。
通过一学期综合课的教学研究也引起了一些思考:
1、如何抽更多时间及人力、物力,开发利用大量的身边现成资源,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2、综合实践课如何结合本地学情规范上好;
3、教师的教育理念该如何发生重要转变。
4、、教师要展开广泛的继续学习,不再本本主义。
篇6
下面以“消防演练”为例,谈谈我基地综合实践活动情景设计。
消防理论课完成以后,学生进入“消防演练”活动环节,我们设计了六个主要活动环节。
环节一:当参加消防实践活动的学生到达消防训练营地以后,火警铃声突然响起,一名教师模拟拨打119报警,同时两名教师扮演消防员,完整演示穿消防服、出动、用消防水带灭火、用灭火器油盘灭火,学生观察灭火过程。
环节二:学生分组开展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结合已有经验探究系统的消防灭火知识技能。
环节三:进人“说一说”环节,各组学生交流展示并分享学习成果,同时师生共同进行活动即时评价。
环节四:进人“试一试”和“比一比”环节,开展“我是消防员”为主题的学生活动,学生练习穿消防服、连接铺设水带、灭火训练、提水比赛,各个环节的活动情况用消防警徽标识进行奖励。
环节五:进入“秀一秀”环节,火警铃声再次响起,优胜小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灭火演练展示。
环节六:进入“悟一悟”总结环节,学生交流分享活动感悟,教师点评总结,注重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次消防演练活动的活动主情境设计以火警铃声响起,教师模拟拨打119报警、教师模拟消防员穿消防服、出动、用消防水带灭火、灭火器油盘灭火呈现整个消防流程导人活动,创设了真实的实践活动情景,创意新颖不落俗套,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做了很好的情景铺垫,同时也为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供了切入点。随后展开的学生分组讨论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消防灭火的知识和技能要点,尽管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还比较粗糙,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非常宝贵的体验过程,既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切合实践活动知识和技能生成性的特征。活动结束前,警铃再次响起,由学生扮演消防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展示学习成果,这个综合展示环节将本次实践活动引向,体现了实践活动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体验和其他同学的表现和分享交流为反思学习创设了很好的情景。这两个活动环节的设计突出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前后呼应,活动性很强。
“我是消防员”的活动主题贯穿整个学生活动过程,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角色心理体验,辅之以活动各个环节的激励性评价手段,创设了良好的活动心理情景。
随着消防实践活动各个活动环节的推进,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各个活动小组的活动表现进行即时评价,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学生既是被评价者同时也是评价者。在每个活动环节表现优秀的小组将获得一枚警徽标识在活动评价展示牌上即时展示,过程性评价得到强化,形式与内容达到完美结合,也使最后的综合评价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样的发展性评价情景不仅追求评价的科学性,更注重评价的发展性,通过评价手段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创新能力。
环境辅助情景借助在消防训练营地设置并使用真实的消防栓、灭火箱以及学生训练过程使用真实的生活道具和真实的灭火器具,尽可能还原真实的生活场景。同时,设置主题标语牌、用好评价展示牌也有利于创设良好的环境辅助情景。
通过学生相互启发和教师的引导,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得到释放,情感得到升华。比之传统的说教,深度的实践体验所产生的感悟使学生对生活、对自我、对团队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感悟情景的创设彰显出实践活动独特的魅力。
由此,我们总结出实践活动情景设计的几个主要考虑因素,一般需要从主题情景、活动心理情景、评价情景、环境辅助情景、感悟情景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设计,注意协调整合。
主题情景规定了本次实践活动师生活动的主要内容、形式和方法,确定了本次实践活动展开的主要线索,需要审视形式方法与内容的协调一致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关注活动心理情景可以帮助我们把握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的心理活动规律,将活动全程的学生心理波动调控在合理范围,避免出现局部环节的过冷或过热,提供全过程张弛适度、有序愉悦的心理体验。
评价情景除了可以提供科学的活动评价提高评价活动的科学性和效度,还能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导向性、激励性和发展。需要预设好合理的评价点,设计相应的评价方式;学生应成为重要的评价主体,引导他们以自评、小组互评等形式积极参与到评价活动中,避免出现教师单一评价的传统评价格局;在评价实施过程中,除了运用定性定量的活动成果进行评价,教师需及时观察学生个体或小组在活动过程中的非智力活动表现,及时进行隐性评价,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甚至一个眼神都有可能起到很好的评价作用。
环境辅助情景可以为活动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真实的活动场景布置能产生真切的现场感,有利于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活动;系列、生动有趣的小型知识技能展示牌既能烘托活动氛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评价展示牌的内容覆盖了活动的全过程,始终是师生活动的焦点,突出了实践活动任务驱动的特点,其导向性和激励性作用不可替代;项目最高纪录展示牌为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切入点,其发展不可忽视。
篇7
【关键词】综合实践 生活 体验 合作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强自我意识,勇于参与活动,积极动口、动手、动脑,体现出"动"的特点,并将"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能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此,只有将"活"与"动"有机的结合,才能使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
刚开始上综合实践课时,我跟学生们只呆在教室里,就着教科书上的问题一个一个讨论,后来我发现,这样做实在滑稽之极,如此丰富的内容,这么博大精深的文化,如果只在这一屋檐下"畅所欲言"而不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那简直愧对开发这门科学的智者们。因此,我们就要"动"了。
活动课就要"动"——动手与动脑。于是,我和学生选择性地确定了几个主题,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去研究,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任务。然后,通过课堂交流反馈他们的研究成果。这样做后我发现,自觉的同学乐于去完成工作,而不自觉的学生则有形式而无结果。这样的结果并不尽人意,未能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静下来一反思,这是由于我没有起到老师的监督、参与和指导作用造成的。放手让学生去干,可不是让他们"自生自灭"。老师作为一个指导者,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是很有必要的,只不过有的时候作用显著些,例如,帮助学生解决理想操作上的难题;有的时候作用则是显得弱一些,如当学生进入资料采集点后,就是他们展示自我能力,丰富人生阅历储备的阶段,这时候的老师就应该"退居二线"了。
找到原因后,我在"动"字上下功夫,进一步改革。如:我校开展了一次《水——人类的生命之源》综合实践活动。在进行活动设计时,我安排了参观、访问、摄影、绘图等,将语文、社会、美术、法律、家乡环境调查等诸项知识与见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活动后,大家又展开了"如何保护环境"大讨论。同学们积极参与,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声情并茂地表达了他们对污染母亲河的不良行为的愤慨,以及要求保护的请求和愿望。这样的活动,不仅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心智和语言素质,而且得到了学法、知法、守法的启蒙教育,培养了综合素质。
篇8
【关键词】农村离异家庭孩子教育 观察 家庭 反思 建议
时代催生了物质的繁荣,也难免滋生出精神的荒凉。在当今经济发展的今天,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外来文化的不断渗透、影响。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出现在国人面前,其中,离婚率不断升高带来的离异家庭孩子教育问题,是社会和教育界面临的新课题。据有关方面统计,1979年我国内地的离婚率仅为3%,而现在上升到13%且67%的离异家庭有孩子,其中年龄40岁左右,孩子在15岁上下的中年夫妻离婚率占82%,这就是说,离异家庭的孩子大多数正值受义务教育时期,更是集中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教育阶段。而农村在离婚率方面也不是一方净土,离婚浪潮也开始了对这个被遗忘角落的冲击,且势头也越来越猛,离婚率也逐年攀升。离异家庭的频频增多,越来越多的孩子,尤其是农村离异家庭孩子,是当今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关心的中心。
我身处农村初中执教三十多年,深知一个孩子一但没有了一个完整的家庭,他将产生恐惧、担忧的心理。或是单亲过分娇宠,使之自私任性;更有甚者因得不到家庭的关爱,变得玩世不恭、放荡不羁。因此,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走进他们中间,了解、关心、引导教育他们是非常必要的。
观察一:孤僻的小M同学
有句话说的很好,“亲其师,信其道”。有一个叫小M的女生原本是老师的乖学生,老师的话犹如圣旨,可谓是言听计从,成绩也特别优秀。可近段时间却沉默寡言,课间常常躲在角落,上课不愿意发言,性格孤僻,行动散漫,尤其是对待学习没有一点热情,成绩变的极差。为了了解具体情况,我做了一次家访。一个深秋的傍晚,我来到一间破瓦房门前------小M同学的家。推开半掩的门,房间里烟雾弥漫,酒气熏天,麻将声震耳欲聋,小M同学依靠在灶台旁理着一撮青菜,见我进门,两眼顿时泪如泉涌。现状如此,我无以言表,赶忙挽起袖子帮忙做起饭菜。和小M同学的交谈中得知,孩子初中一年级上学期母亲离家出走,父亲没有固定的工作,经常找一些人在家酗酒、打麻将,家务活基本上是这个还在读初中二年级的小M同学干。即使这样,父亲不顺心的时候还要打她。在校园里也不善与人交流,总觉得老师、同学歧视她,看不起她,因而对干任何事情都没有自信,自卑心理严重。其父由于家庭的离异,行事也变得懒散、得过且过,脾气暴躁,甚至对人生失去信心。的确,在一个人没有亲情、没有信任,咋来确定人生目标;若找不到自己优点的时候,可能会产生自卑感,何况是个孩子。作为孩子的父亲而言,要思量一下,没有人能选定自己出生的环境,但是可以凭借努力让自己充实起来,和孩子共同努力改变目前的困境,让人生变得有意义。这样人生就会变得丰富多彩,活的 才有价值。
观察二:辍学的小N同学
九月初,刚刚开学,从开学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初一《3》班一个小男孩小
N同学没有到校,会议结束后,我便对该生进行了家访。来到小N同学家,则是大门紧闭,从小N同学的爷爷奶奶就住的小屋里了解到,小N同学的父亲是一名‘赤脚医生’,因怀疑其妻子与别人有染,一怒之下将妻子拳打脚踢之后,到民政局领了离婚证。小N同学是他们的独子,刚刚步入初中,由于家庭的破裂,本就一贫如洗的家更是雪上加霜,经济来源远远不能满足家庭的支出了,一个聪明可爱孩子只得中途辍学,十二岁多一点就跟着别人南下广州踩起了“风火轮”。------当地人称外出做衣服为踩“风火轮。”由于父母的离异,孩子离开了家庭这个成长的摇篮,离开了学校这个求知的天地。孩子在人生观、世界观刚刚开始形成的过程中受到人为的障碍,过早的步入社会。家庭、学校是社会的细胞,而家庭是社会中各种道德观念的集中点,社会对儿童的影响首先是通过家庭发生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及家庭成员的实际行动对儿童的影响来实现的。对于孩子或者父母而言,家是温馨的港湾,当你受伤时会想到它,家是心情的驿站,当你郁闷时会记起它。当家中有唠叨的母亲,严厉的父亲,当然还有一个调皮懂事的孩子的时候,普通而又感人的故事就多了。而小N同学就全然无法体会这种温馨。
观察三:叛逆的小S同学
S同学原本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学生,自从进入初中二年级以来,性格来了一个质的变化。长时间抑郁寡欢、心事重重,一句话、一件事都很容易被激怒,与同学之间关系紧张,上课时总是特立独行,漠式老师 。长期和社会上的一些人“K歌”到凌晨两三点钟,上网一般都是通宵,学习成绩每况愈下,排名倒数。老师和爷爷的话总是嗤之以鼻,你让他东他则偏向西,叫他左他却右,叛逆心理十分严重。就其原因乃是父母离异所致,父母离异后小S的生活、教育全由爷爷、奶奶承担。由于爷爷奶奶过于溺爱,沟通甚少,以致养成小S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行我素的习惯。外加家庭的变故,更加处成小小的他思想独立,不善交流,养成随心所欲的坏习惯。人乃万物之灵,人的心理状态丰富多彩、复杂万状 。孩子-----正处在发育阶段,自控能力差,尤其离异家庭的孩子,他们没能享受同龄人的撒娇、呵护,没能品味家庭的温馨,而幼小的心灵就要承受精神的重负。像小S同学这样年龄的孩子,本是生命之花 ,要永远灿烂如新,需要雨露不断滋润,而他的心灵,就是凝结在生命花朵上的那一滴滴露珠,可这露珠是脆弱的,要想让它永远晶莹剔透,那就只能把它融入生命深处,细心呵护。可是小S同学就没能享受同龄人应有的待遇。
观察四:恋网的小Z同学
Z同学父母离异后,判给了母亲,由湖南岳阳的 一所学校转入湖北仙桃的一初中就读,由外公、外婆 看护,起初在全校初中二年级全能竞赛考试中排名第三,-----全年级600多名学生。外公外婆高兴坏了,对小Z同学百依百顺,向太子一样照顾。两个星期后,突然迷上了电脑。老人们阻止时,Z同学蒙骗二老说在网上查找资料,老人们更是高兴。二个月后期中考试的排名发到二老手中时,两人目瞪口呆竟然是全年级排名倒数第十,就其原因是每天晚上上网玩游戏,少则两三小时,多则通宵。训他为何如此,他回答的轻描淡写,“父母离异不管我了,读书何用”。无奈之下两位老人只得加强监管力度,将小Z房间的电脑撤去,并且每晚二老轮换守在小Z的房门前,一直到房间没有声响且将门反锁后才离开------以为小Z休息了。如此这般二老每天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两星期后 ,突然老师家访道出了更严重的一幕,小Z 近日每天上课睡觉,晚上等到夜深人静二老离开后,翻窗从就住的二楼沿下水管溜下,前往网吧玩通宵,等到第二天天快亮时,按原道返回------从下水管爬上二楼翻窗回到房间。稍稍整理一下后前往学校,每天依旧。二老听后吓晕了,赶紧找回小Z在外打工的母亲,小Z半年的学业就这样荒废了。生活是真实的,学生也是真实的,当这些稚嫩的心灵受到创伤的时候,作为父母或者教育者,能及时扭转、抚平他们的心理;尊重、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和他们真诚交流,一定能收获到希望、、、、、、
观察反思
从上述几个细节,观察农村离异家庭孩子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感知农村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实质上是破损家庭教育中做人的摇篮教育问题。农村离异家庭的孩子 ,犹如温室里的豆芽、天空的风筝,一但离开温床、折断引线,就没了生活的依靠和前进的方向。孩子们孤僻、怯懦、粗暴、叛逆、消沉、、、、、、等性格上的缺陷 ,大多滋生于破损、离异家庭。瑞典著名教育家哈巴特曾经说“一个父母胜过100个校长。”教育家福禄贝尔也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操纵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掌握在母亲心中,因此我们还必须努力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两位哲人归纳出‘母亲 ’是人类教育的魂。的确,母亲可谓是家庭的代名词,家庭氛围是否健康,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严重影响。在人的终身教育中,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许多人参与了孩子的教育过程,第一是家庭,第二是老师,第三是集体。如果这些起教育作用的雕塑活动有始有终 ,行动的像一个组织得很好的交响乐队一样,那么产生的将是美妙动听的作品。”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同时充当着教育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要走近他们的心灵世界,服从他们的逻辑,他们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要让他们去表达,将他们人性里面普遍存在的爱和善意进行合理“疏导”。而农村离异家庭的孩子大多数没能接受这门“功课”的洗礼,导致他们性格上的抑郁寡欢、自暴自弃、心事重重、容易激怒、放任自流、、、、、、他们更需要参与各种综合实践活动,以此来架设感情的桥梁,促进彼此间的交流。作为家长、教育工作者不能只注重离异家庭孩子的学习成绩、品德优劣。而忽略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农村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切忌将学生的心理问题当着品德问题来看待,用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品德问题,使教学效果重重打折。孩子们的心声可以让社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震惊”;但是离异父母不能给孩子留下“黑色记忆。”
篇9
在指导与跟踪孩子种花过程中体会到,这种基于新课程形态的综合实践活动,深受孩子们的欢迎。这里着重就种花的过程谈谈个人浅见。
首先,从选择种植项目开始说起!
本学期九月开学,都到秋天了,稍有生活经验的都知道,秋天已经不适合植物生长了,种植什么好呢?既要利于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又要效果明显利于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发育全过程,这对于我们几个从小生活在城里没有任何种植经验的自然教师来说,实在是一个不小的难题!我们苦苦思索也想不出好的办法,于是请教了几个有农村生活经验的老教师,他们有的说种白菜,有的说种萝卜,这些都需要在田地里进行,不适合我校校情。正在我们几个苦恼不堪的时候,恰逢李老师来我校指导工作,我们跟她谈及这件事,她建议我们指导学生制作“萝卜盆景”还详细地给我们讲解制作方法。我们听了眼前一亮,这确实是一个可行的计划易于学生操作,实验周期短,效果明显,而且很有特色!于是,我们商量定了就指导学生制作“萝卜盆景”。作为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
接下来,谈谈指导学生制作“萝卜盆景”的过程。
我们对这件事很好奇也很有兴趣,没进十月就把需要的材料上报到学校,学校领导很支持我们这项工作,但有经验的老教师告诉我们萝卜要到十月末才能买到,让我们别心急,慢慢等!
终于到了十月末,这回我们却沉住了气因为我们知道要想指导学生做好,给学生讲清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必须亲自体验一回。掌握技术要领,获得宝贵经验。于是,我和李卓商定,我在校做一个,亲自体验制作过程;李卓在家和她宝贝女儿作一个,体验养护照料过程。我用了整整一个中午才算作好。我的体验是:
1、萝卜要选大而圆的。
2、用刀削去根部1/3。
3、用匙挖去1/3的瓤
4、萝卜壁厚保留1cm。
5、里面可栽上蒜、圆葱、水仙等。获得这些经验之后,当天下午,就安排学生回去准备需要的全部材料。同学们积极响应,欢呼雀跃。第二天,我们便召集各班自然小组的组长到实验室指导他们怎样制作,正如所料,孩子们兴奋的不得了,有的切、有的挖、有的研究、有的合作。快乐的像一只小鸟!我们每一个在场的人,都被他们感染的很快乐很兴奋。我们请来了电教员梁老师给我们照了好些照片,并把这个欢快的场面录了下来。
各班小组长回去后,把经验转教给自己组的其他成员。没出三天,各班窗台上就摆满了同学们的作品。
一、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
观察是学生获取感知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途径。对于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感知生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把观察和写好日记有机结合起来。我们的做法是:1、激发兴趣明确目的2、抓住特征细心观察3、掌握顺序重点观察4、结合日记长期观察。在观察日记的内容上,起初我们要求的比较细化,如:注明日期时间,室内温度变化,芽的样子、颜色,出芽率,测量芽的高度,写出自己的心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的问题及想出的解决办法等。后来,我们采用了李老师设计的“植物生长发育情况表”来指导学生观察记录。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增强了学生观察兴趣。
二、开展丰富的活动,增加兴趣。巩固成果。
(一)、开交流会,把学生自从种花、做盆景以来的体会感受、所闻所见,与大家分享,增长见闻,借鉴经验,弥补不足。
(二)、组织学生互相参观,由于我校特殊的方位,教室存在向光和背光的差别,植物生长情况不同。阳面教室的植株生长发育良好,长势旺盛,阴面教室的植株生长发育不良,长势虚弱,因此,及时组织学生互相参观一下,十分必要。让学生了解了阳光对于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
(三)、与学生们一起测量记录,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五年四班的“萝卜盆景”长势最好,萝卜心里的蒜苗,经我们一起测量约25cm,萝卜缨也有7cm。叶子颜色翠绿,大家看了心情特别高兴。
三、“萝卜烂心”问题的发现与指导。
首先,学生发现“萝卜有烂心”的问题,开始以为个别现象,后来杨主任检查工作时也发现了此问题,引起了重视。
我们师生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询问了有经验的老教师,于是我们组织学生讨论探究解决的方案,学生们群力群策,表现的非常踊跃,最后,我们达成共识归,纳出许多可行的方法:
1、烂心的萝卜,给它浇几次抗生素药水。
2、勤换水,防止腐烂。
3、将萝卜盆景置于阳光充足的地方。
4、给大蒜去皮,放入盆景中。
5、萝卜悬挂于阴凉处。
篇10
关键词:动手操作;信息搜集;学科整合;综合实践
研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标准中的核心内容,在综合实践课的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合理上好和利用这门课程,是全面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强而有力的保障,是提升学生全面素质的“隐形的翅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已把“研究性学习”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计划中的一种课程类型,提出实施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力求改变传统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注重学科的有机整合,放飞综合实践活动“隐形的翅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一、注重动手操作,为培养创新能力插上“隐形的翅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课程是新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手脑并用。这种教学实践活动,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最佳机会。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我听了,我就忘了;我看了,我就懂了;我做了,我就理解了。”这就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性。这门课程选材广泛,又能贴近学生生活,它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知与不知之间探索、体验、求知,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从而达到既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教学“小小厨师活动”一课,我先讲解阉制咸蛋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做阉制咸蛋的实验。我首先将配方给每位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已所做的份量,适当地增或减配方的配料比例。十五天后,许多同学实验成功了。有的同学却对我说:“老师,我想煮‘五香蛋’时放沙姜和八角就成了‘五香蛋’,如果把沙姜和八角放在酒里泡,再拿这酒去做咸蛋不就是‘五香咸蛋’了吗?”我笑了笑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做的咸蛋好吃吗?我认为,五香咸蛋更好吃。”同学们都信心十足地又投入了实验。果真,这位男生实验成功了。这不但激发了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自身的实验素质,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注重信息搜集资料,为提升人文素养插上“隐形的翅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探究性等特点,为我们展示的社会背景是广阔的,为我们提供的德育资源是丰富的,这让德育的理性说教变为实在的情感体验。《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每一项活动内容安排均能成为学生德育的途径,是为德育渗透搭建的十分重要的平台。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是以实验调查和社会实践为核心内容,当中都与生活密切相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就要知道教材,挖掘和整理教材中现实的内容,善于及时捕捉德育因素,注意及时引导,进行德育渗透。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教会了学生如何行事,做人。综合实践活动以搜集资料为主,在搜集资料时,学生们在自己搜集的同时,是受教育的一个过程,也是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
如:教学《和鸟交朋友》一课时,我让学生们搜集了许多有关鸟的资料,学生通过上网和查看课外书籍,搜集到鸟对人类的益处有很多。一只灰喜鹊每年可消灭10000条松毛虫,被人们称为“护林天兵”;一只啄木鸟每年能啄食3000多条害虫,能保护500亩林木;一窝燕子一个夏季吃掉的蝗虫头尾连起来长达3000多米;杜鹃一年吃掉50000条松毛虫;“果园卫士”大山雀一天捕食的害虫相当于自己的体重;“捕鼠能手”猫头鹰一窝在一个夏季消灭各种野鼠1000多只,相当于从老鼠嘴里夺回一吨的粮食……而我们周围的鸟类,受到各方面的人为因素的影响,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吃的食物受污染,住的房子被拆迁,致使有的鸟类吃了有农药的食物不能孵出下一代,还有的人故意捕捉鸟,造成了许多鸟类面临着灭绝的危险。然后,我让学生们讨论怎样才能保护鸟类,学生们通过这一系列的讨论、交流,知道保护鸟类的重要性,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好多学生积极行动起来,有的成立护鸟小组;有的制作鸟窝;有的学生发现捕鸟的行为去大胆阻止……这些良好的道德行为是我们通过挖掘教材,通过课堂师生互动,像和风细雨渗进学生的心田,起到细雨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注重学科整合,为社会培养人才插上“隐形的翅膀”。
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身心潜能,促进学生人格和谐发展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和其它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综合实践活动是在各学科领域知识综合与融合的基础上展开的,同时学科领域知识也可以在综合实践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各学科的内在联系,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其它学科有效整合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综合实践活动》为所有学科的提供了资源共享的平台,和各门学科相辅相成,是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隐形的翅膀”。
(一)、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
如:教学五年级语文的一次搜集春联的活动。我以此为契机,组织全班同学开展了“童眼看春联”的活动。在活动中,我组织学生广泛收集春联,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要求:一是将春联按主题进行归纳,从中体验社会发展的大好形势;二是调查春联起源,追溯春联发展的历史,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三是研讨春联写作手法,熟悉春联的起承转合,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学生对这次活动非常感兴趣,交流时共收集春联180余幅,学生感受心得120余篇,收回调查报告32余篇,学生自创春联150余幅。活动结束后,学生深有感触地说:“写春联真的很有趣,通过这一活动,我们不仅了解到了春联的起源,而且自己也会写春联了。”
这一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了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坚定了全体学生为繁荣祖国文化而努力奋斗的信念。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到创编之乐、成功之乐,参与之乐。
(二)综合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享受极大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在学习手段、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上大大的改变。在网络环境中,组织学生进行某个主题的信息搜集、整理和加工,结合开展研究性的活动,拓宽了学生认知的领域,整合了课程资源,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如:教学《从我做起,保护家乡的海洋资源》这一活动主题。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小组提出了关于海洋环保的问题。小组确定了自己的研究主题,分别为“海水污染、海洋植物、海洋动物、海洋灾害、海洋法规”。围绕主题,每个小组展开了实践活动。到海边实地调查、测量、拍照,了解了大量的关于海洋资源减少、海水污染等资料,同时在网上查找相关信息,研究整个中国海洋环保现状,并将自己的情况、调查、感想、信息进行整理。
孩子们在实践中、在网上感受到大海污染的触目惊心,认识到了海洋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习了关于海洋环保的法律、法规,并设计了环保的广告词,提示语,写建议书,呼吁整个社会都参与环保活动中来。可见,综合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拓宽了学生认知的领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总之,在综合实践教学中,我们应创设愉悦的情境,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注重学生动手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信息搜集资料,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注重学科的有效整合,放飞综合实践活动“隐形的翅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