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21 17:38: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

篇1

关键词:畜牧业;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6-175-1

1 当前畜牧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畜牧业是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与种植业并列为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近年来,我国的畜牧业发展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发展趋势,动物疾病预防的措施和方针也得到了加强,产量效益和供求关系也协调发展。

1.1 畜产品的产量和价格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产量始终保持着健康稳定的持续增长趋势,例如2010年,全国肉类总产量7925万吨,同比增长3.6%;其中牛肉的产量653万吨,同比增长2.7%;猪肉的产量5070万吨,同比增长3.7%;羊肉的产量398万吨,同比增长2.2%;全国禽蛋的总产量2765万吨,同比增长0.8%;全国牛奶的总产量3570万吨,同比增长1.5%;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58.8公斤,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禽蛋人均占有量20.7公斤,超过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我国的畜产品产量稳定发展,逐步增长的同时,我国畜产品的价格在市场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回升,据调查统计,肉猪的市场价格为9.24元/千克,同比增长46.43%;猪肉市场价格为14.72元/千克,同比增长38.74%;牛羊肉的市场价格相对于猪肉来说比较稳定,但也有小幅度的增长。而禽产品在我国的市场价格也逐步回升,鸡蛋的市场价格为6.89元/千克,同比增长29.27%;活鸡的市场价格为10.96元/千克,同比增长20.7%。

1.2 当前畜牧业的效益趋势及结构发展

我国畜牧业近年来的效益有着明显的挺高。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水平,农民现阶段饲养一头肉猪的毛利大幅度增加,在有效的管理机制和饲养条件下还会进一步的增长,所以这更有效的调动起农民饲养肉猪以及其他畜产品的热情,也会使饲养畜产品更加规模化,集约化。

我国的畜牧业结构也有所改善,牛羊肉的产量相对于猪肉比,有了一个更明显的增长趋势,这说明我国的草食家畜保持着相当稳定的发展趋势。

1.3 我国从事畜牧业的农民增收显著

由于我国畜牧业的畜产品产量保持着明显而稳定的增长趋势,畜产品的市场价格也稳步的回升,所以近年来我国从事畜牧业的农民饲养畜产品的经济效益有着显著地提高,全国人民的人均收入也有所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的显著增长更加促进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2 当前畜牧业发展趋势的原因分析

2.1 我国扶农政策和市场价格影响

我国近年来推出的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不仅仅促进了粮食产业的发展,也达到了粮食产业和畜牧业共同发展的双重效应。农业发展的粮食产量的增加,农民收益的显著提高,给我国的从事畜牧业的农民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而畜产品的市场价格的稳步提升,进一步提高了农业和畜牧业的经济效益,也进一步激发了农民对于农产品和畜牧产品生产的热情,促进我国农业和畜牧业的整体发展。

2.2 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及企业的带动作用

近年来,随着全球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畜牧业的生产方式也在进行着不断的转变,整体趋近于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专业化,标准化。这种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畜牧业整体更趋近于高效益的现代化生产模式,也确保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一些致力于畜牧业生产的企业进一步带动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这些企业在开拓畜产品市场和推进标准化养殖方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解决了畜产品销售途径的问题,使中国畜产品在国际市场更加具有竞争力,极大的促进了畜产品的流通和畜牧业的持续良好的发展趋势。

3 当前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3.1 当前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1 我国畜牧业的资金投入依旧不足 畜产品良种繁育的基础设施总体薄弱,而且对外国的优良品种的依赖性依旧很高。

3.1.2 疫病问题日益突出 重大动物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疫病风险大,对人们消费畜产品的信心影响较大,进而严重制约畜牧业的发展。而整个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威胁着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1.3 畜牧业生产方式仍然落后 目前国内散养农户比重较大,饲养水平低,没有预防意识。从近来发生的动物疫病看,大多发生在小规模的散养户,而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发病机率较低。

3.1.4 我国畜产品流通的“绿色通道”还没有完全建立

3.2 针对畜牧业发展问题的解决对策

(1)应该从国家的政策抓起,加大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让畜牧业在农业发展道路上发挥巨大的作用,推广培育优良品种,加大对畜牧业的资金投入,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方式、管理理念以及产品质量。

(2)应该大力的推进升级我国的动物疾病的防治体系建设,避免流行性的动物疾病对我国畜牧业造成打击。

(3)推广畜牧业养殖方式的转变,以适度养殖的理念为主,加快畜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的建设步伐,有效地利用高科技畜牧养殖手段,使畜产品的质量及产量更加完善。

(4)努力建设及完善我国畜产品的“绿色通道”,扩大出口,使畜牧业的经济效益更进一步,激发农民对养殖畜产品的热情,带动我国畜牧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安雅市当前畜牧生产运行情况分析及预测[J].

[2] 刘瑞.2010年畜牧业产量总汇[DB].中国畜牧业信息网,2011,(3).

[3] 当前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J].中国禽业导刊,2005,(21).

篇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畜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发展速度相当迅猛。但在一些科技与生产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畜牧业发展的速度很缓慢,农牧民的生活水平与质量很低。因此,如何在欠发达地区发展畜牧业,发展畜牧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

一、关于畜牧业与畜牧经济的概述

所谓畜牧业,就是指利用畜禽等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利用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环节。畜牧经济,就是指在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利用畜牧业生产的产品进行交换,从而产生的经济效益的经济形式。

二、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去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在现实的生产生活中,一些欠发达区域的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依然非常落后,依然采取过去的粗放型放牧的方式,坚持靠天吃饭的传统。农牧民在生产过程中,生产产品的数量少,质量低,因此依靠传统畜牧的方式获得的经济收入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在欠发达地区加大财政与科技投入力度,扶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首要措施。

三、我国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畜牧业的产业化程度低与科技含量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畜牧业的科技水平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水平依然很低,其中的科技投入与产值的比例是不成正比的,新型的生产技术没有得到及时地转化。同时,畜牧业的产业化水平比较低,畜牧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是不配套的,不利于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二)畜牧业发展所需的饲料资源短缺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畜牧业发展所需的饲料主要是粮食,虽然粮食总产量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增长,但增幅不大。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粮食可以应用在畜牧业上的粮食总数开始减少,再加上畜牧业养殖用地的减少,使得畜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粮食产量的制约。当前我国畜牧业饲料用粮的数量占据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很明显存在人畜争粮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牧民的养殖技术落后很多地方的农牧民还在延续以往的养殖模式,以散养为主,畜牧业发展处于农业发展的附属地位,他们的生产设备与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再加上农牧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很少接受现代畜牧业发展所需专业知识的培训,养殖技术比较落后,无法跟上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步伐。

四、大力发展畜牧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

(一)加强畜牧业专业知识的宣传与培训,提升农牧民的养殖技术水平要大力发展畜牧经济,促进农民增收,首先,在发展畜牧业的过程中,加大对畜牧业专业知识的宣传与培训,定期对农牧民进行畜牧养殖新技术的培训,提高农牧民的养殖技术与水平;其次要转变农牧民发展畜牧业的传统观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克服传统的、保守、封闭的生产观念,帮助农牧民树立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特色畜牧的观念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而实现畜牧业的良性发展。

(二)加快畜牧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要加快畜牧产品的深加工产业的发展,首先提升人们对畜牧产品深加工的认识,各省市的农牧部门要从产业化的高度来认识畜牧产品深加工对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意义;其次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本区域特殊的地理与自然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现状,调整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建设具有区域特征的畜牧深加工商业基地,积极促进畜牧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增加农牧民的收入,提升他们的日常生活水平。

(三)加大财政与科技方面的支持力度要大力发展畜牧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政府就要加大财政与科技方面的支持力度。在财政方面,政府要根据本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与财政收支的现状,制定相应的有助于畜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并建立财政支出监督管理部门,全程监督财政资金用于畜牧业发展的全过程。

篇3

关键词 畜牧业;问题;建议;贵州威宁;东风镇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275-01

东风镇位于威宁县城东南面,全镇平均海拔1 790 m,总占地面积109.96 km2,位于东经104°34′~104°45′之间,北纬26°46′~55°46′,距县城49 km。东风镇东邻居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西与炉山镇为邻,西南面与威宁县二塘镇接壤,北面是威宁县板底乡和赫章县朱市乡。全镇辖15个行政村120个村民组。全镇10 185户现有人口46 480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比12.78%,共计5 195人,共包括汉、彝、苗、水、白、穿青等8个民族。镜内地貌破碎崎岖,地型地貌类型多样。高山与低谷海拔相差800~1 000 m,温度相差4~6 ℃。境内的河流以鲁章大河为主干道,另有拖倮、拱桥、格书3条小河。流经镇区汇入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大河流域,皆为乌江水系源头。东风镇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热同季,干湿明显。全镇年平均气温11.8 ℃,降雨量在800~1 100 mm。东风镇土地面积10 996 hm2,耕地1 172.27 hm2,人均占有耕地不足333.33 hm2。东风镇有林地109 hm2,荒山2 836 hm2,草地3 546.67 hm2,河域面积173.33 hm2,垦荒面积2 133.33 hm2,荒地及耕地中的采煤废区及污染面积800 hm2。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深入,畜牧业不断体现了其重要地位,畜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将针对如何在此良好的发展环境下,不断扩大畜牧业的产业规模、提升综合效益进行探究与分析。

1 东风镇畜牧业生产状况

纵观近几年东风镇的畜牧业发展,总体呈现稳中有增的良好发展态势,东风镇通过将政策驱动与科技驱动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遵循市场调控规律,大力推动猪、牛、羊三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其中,肉类产量年均增幅在10%以上,人均占有逐年攀升,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占比逐年上升。目前,全镇共有0.9万左右劳动力从事畜牧业生产,畜牧业占农户总收入的1/5左右,可以说,畜牧业已经逐步发展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也逐步成为农业中最具潜力的产业。根据2015年数据显示,畜牧业养殖数量稳中有升,具体数据见表1。

总结起来,东风镇畜牧业具体如下几个特点:首先,饲养数量多,每年出栏总量超过5万头(只);其次,地方特色突出,在畜牧业生产上,形成了以牛、猪、羊、鸡四大产业为主,其他产业竟相发展为辅;再次,规模养殖持续发展。目前,全镇养殖大户30户,其中养猪11户、养羊15户、养鱼2户、养鸡与养兔各1户,且饲养量呈现逐年递增态势;还有,饲养技术中科技含量不断提升,不仅带来了更高的收入收益,还能够降低成本、缩短饲养周期。最后,农户收入逐年提高。养殖业带来的收入在农业总收入中的占比已经不断扩大至20%左右,已经初步发展成为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持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根据2015年数据显示,东风镇农村人均畜牧收入为320元。

2 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东风镇目前畜牧业整体发展势头良好,但仔细分析发现,当中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归纳如下:首先,科技水平不高,产业化程度较低。目前,东风镇畜牧业仍以传统的散养为主,尚未形成完善的规模化、产业化体系,对病疫的有效防控、畜禽产品的生加工等多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制约,也大大增加了产业的风险性。成熟的规模化饲养应当在饲养、管理、病疫防治等多环节形成科学完善的体系。其次,畜产品有待精细化加工,质量有待保障。由于主要还是以传统饲养方式为主,在饲料添加剂、违禁药物的使用方面不规范,存在安全超标隐患,严重影响畜禽产品质量。最后是治疗体系不够完善。防疫经费少,防疫网络不健全,一些疾病如猪瘟、鸡新城疫等病时有发生。

3 建议

东风镇在畜牧业发展上具有相对明显的优势和潜力。首先,自然条件优厚,东风镇具备良好的气候条件与土壤环境,适合种植玉米、马铃薯等多种经济作物,草山、草坡多,可以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饲料资源,且当地气候条件适合饲养多种畜种。二是人力资源比较充足。东风镇共有村级防疫员15名、技术人员2名,可在规划、选种、饲料搭配等多方面提供服务。

3.1 优化发展环境,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发展健康的畜牧业离不开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了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应当从政策、资金、执法,以及舆论等多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与服务,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保护力度[1]。

3.2 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服务功能

首先,建立健全疫病防治体系。为了更加有效对疫病的发生以及传播进行控制,需要积极探索新型防治服务体系以及运行机制。其次,加强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加大对信息化宣传、服务手段的建设,逐步完善服务体系。最后,加强对高科技能力的服务体系的建设。通过专业技能培训、现场指导等多种途径促进科技能力的提升,通过与高校、农业科技部门等机构进行合作方式有效提高畜牧业的科技水平[2]。

3.3 提高产业化水平,拓宽发展渠道

首先,以持续发展为原则,应当明确发展方向。重点发挥养殖大户的带头作用,扩大规模化,培养养殖小区,通过一点带面的方式推动全镇畜牧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其次,不仅关注发展量的提升,更好注重产业品质的提升。再次,不断完善经营方式体系,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利益最大化。最后,拓展发展渠道,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宽融资渠道,为全镇的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3-4]。

3.4 发展牧草种植,优化产业结构

发展牧草种植业将有效推动种植业从二元结构转变为三元结构,从而提升土地利用率、产出率。要想有效推动牧草种植业的发展,需要从以下几点加以重视。首先,加强牧草种植宣传力度。将牧草种植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积极传播给广大群众,提高农户的积极性。其次,做好技术支持服务工作。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等多种途径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最后,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将牧草种植与畜牧养殖有效结合起来,走农林牧一体化的生态型发展[5]。

4 参考文献

[1] 张自和.高寒草地畜牧业的意义、问题与发展建议[J].草业科学,2001(6):1-5.

[2] 付蓉.对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J].河南农业科学,2008(12):137-138.

[3] 戚世林.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当代畜牧,2013(15):64-65.

篇4

关键词:畜牧业;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可持续化发展;举措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1-0011-03

随着各级政府相继出台大力扶持畜牧业生产的政策以及市场化经济的稳步发展,我国畜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客观来说,我国畜牧业发展由于专业技术人员匮乏、资金投入力度不够以及科技研发水平的局限,还存在一定落后性。

1 畜牧业发展现状

我国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高达34%左右,在畜牧业发达地区,如新疆、、青海、内蒙古、江浙一带及云、贵、川等地,畜牧业的收入已占到当地农民收入的40%左右。因此,畜牧业已逐步成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市场化经济的稳步发展,畜牧业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产品质量不断提高。2010年我国畜产品产量占世界畜产品产量比重为:猪肉47.34%,牛肉9.96%,羊肉28.84%,鸡肉13.77%,鸭肉68.80%,马肉27.43%,免肉39.52%,禽肉17.36%;牛奶6.0%,禽蛋40.6%,蜂蜜25.8%。我国畜牧业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

由于我国畜牧业投入资金有限,专业性人才匮乏,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落后等客观情况,我们不得不面对目前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畜牧业新品种较少

由于我国市场化经济发展和西方国家有一定差距,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农村经济模式为小规模家庭生产,畜牧业为散养状态,缺乏科学化、规模化管理,一般处于家庭生产的副业地位。因此,在思想层面上没有开发和引入畜牧新品种的渴求;其次,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科学文化水平不高,即使畜牧新品种成功选育并投入养殖,但由于农户接受现代化专业养殖技能比较困难,在牲畜成活率和资金、技术投入上的经济效益有限,这些都导致我国畜牧业在新品种选育和养殖技术上的落后。

1.2 饲料资源短缺

我国畜牧业发展长期以来依靠粮食生产,由于畜牧养殖用地因为城市化建设和土地恶化导致的水土流失等各种原因在逐年减少,因此我国畜牧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粮食生产的制约。畜牧业要想快速发展,饲料资源必须有所保证。目前,我国饲料用粮占粮食产量的比例达到34%,这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1.3 相关科研力度不够

西方畜牧业大多是技术集成化,拥有专业的技术人才和技术设备,而我国畜牧业发展较之西方国家起步晚,加上国家财政收入等多数投入到城市化建设、国防、教育等方面,虽然对畜牧业科研一直很重视,但是科研进展相对较缓,导致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此外,我国专门从事畜牧业科研和技术普及的人员较少,素质不高,使得畜牧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存在一定的客观制约因素。

2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2.1 畜牧业优势品种保护与新品种选育

我国畜牧业品种资源丰富,如内蒙古牧区拥有三河马和三河牛,青海、牧区拥有牦牛、藏羚羊,新疆牧区拥有新疆细毛羊等优质品种。各个地区由于自然环境以及人文气候的不同,畜牧业拥有不同的优势品种。对于畜牧优势品种的保护和新品种的选育,应集合自身发展情况,参考欧美国家畜牧业有关技术综合考虑。一方面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经营模式,因为西方国家由于地多人少,技术成熟,畜牧业发展特点为资金密集化,设备机“改”化,专业高度化以及企业组织化。而我国人多地少,畜牧业发展技术有限,短时间内不能实现科技和资本密集化产业,只能扬长避短发展劳动密集型畜牧业;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畜牧业特色产业联盟是由各地各级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和农民联合保护和发展,面对国际化挑战,我国优势品种保护以及新品种选育应与农技人员和养殖户直接对口,实行有分有合的组织化模式,事业单位对优势品种和新品种的选育进行组织协调,统一分配管理,才能保证畜牧业的持续发展。

2.2 合理利用农副产品

农副产品一般为秸秆、秕壳、饼粕等,其主要成分为粗纤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蛋白质以及微量元素等。用这些农副产品来代替部分常规饲料,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农副产品的后续处理工作。我国农村经济和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在春播和秋收后对农副产品的处理方式多为焚烧,这不仅浪费了资源,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环境,极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2.3 发展农区草业

农区草业是指将牧草的种植引入畜牧业,能够有效地将畜牧业生产、饲料生产、牧草生产以及畜牧品种保护与培育、后期加工、销售等耦合起来,既降低畜牧业生产成本,又促进了牧草资源的开发利用,将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有机结合在一起。农区草业发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进行。

(1)开发山坡草地。我国南方区域山坡草地面积有近8 000万hm2,其中适合人工种草的面积占80%以上;北方部分区域由于风沙侵蚀,可适合开发和利用的山坡少,这些土地通过林草间作来发展畜牧食用饲料,一方面防止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涵养了水资源,保护了生态环境。

(2)农田种草。我国农田种草应以农用闲田、农田路边道路、园林的间隙地及粮草轮作等形式开展。农田种草要做到不影响粮油作物的生长,通过生长季节和空间的利用,能够更好地提高种植效益。

(3)荒地、荒山、荒水以及滩涂的利用。这些区域一般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牧草种植要求的环境条件不高,利用荒地、荒山、荒水以及滩涂种植牧草,一方面可改良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可提高牧草的经济效益。

2.4 合理利用牧草

我国牧草资源有限,有关牧草的合理利用,首先要确保牧草的及时收割,如果耽误了收割的最佳时间,牧草营养成分和消化率都将明显下降;其次要注意牧草与日粮的合理搭配,对动物单独饲喂一种牧草并不能完全满足其营养需求;再次要注意防止牧草中毒。由于中毒是家畜常见病之一,牧草如果选择不当,会给养殖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给家畜饲喂牧草时要确保农药残留量在标准之下。牧草收割、加工以及储藏过程中要防止发霉变质和污染,新鲜的牧草和干枯、腐败的牧草不能混合在一起饲喂,防止交叉污染,牧草的搭配使用要听取技术人员或专家的建议,防止单一饲喂导致某种微量元素过高而引起中毒。对含有氰的牧草,如高粱苗、玉米苗等,要经过处理再饲喂,防止毒素过高引起中毒。

2.5 加强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

我国地大物博,畜牧业发展明显分为南方和北方两种类型。北方地区如内蒙古、青海、和新疆,是我国四大牧区。其畜牧业品种丰富,畜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南方地区跨越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较之北方有较大的优势。因此江浙一带及云、贵、川一带几乎全年都能种植农作物和牧草,畜牧业的发展较为稳定。资金投入的重点和人才培养的方向需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北方可以将发展重点放在加强畜牧业优势品种的保护和新品种的开发等方面,南方可以将发展重点放在种草养畜方面,通过南北的互利合作,共同提高我国畜牧业的竞争水平,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化发展。

3 建立质量追溯体系

GAP标准特别强调“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生产经营者组织要建立其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一是要求生产经营者组织具有书面的质量手册和体系程序文件,建立追溯体系。能够区分认证和非认证产品,能够追溯到具体农户或组织的源头;二是要集中管理。所有注册成员的生产场所在相同的经营、控制和规章制度下运行,即实行统一的行政管理、审核和经营评价;三是规定了协议期限。要求至少有一整年的协议期限;四是建立内部审核程序。通过建立这样畅通的交流渠道、统一的操作程序、完善的监督管理,确保了已注册产品可追溯到终端。

同时,GAP按照“防范优于纠偏”的要求,在畜牧养殖过程中,从养殖场选址、畜禽品种来源、饲料和饮水的供应、场内的设施设备、畜禽健康、药物的合理使用、养殖方式、公路运输、养殖场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养殖生产过程中的记录、追溯以及对员工的培训等方面,都作了规范性的说明,以确保预防和降低食品安全危害的引入,从而建立起完整的质量溯源体系。

4 加快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4.1 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大力提高行业现代化水平

为加快我国畜牧业从传统散养方式向现代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方式转变,应实施生产方式转变战略,即服务小农户、规范专业户、监督大型户,促进标准化、规范化和产业化,大力提高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确保畜产品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尽快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具体措施如下:

(1)为广大散养户提供优质的社会化服务,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加强对散养农户的培训,促进散养户的规模扩大和转产、转业。

(2)坚持“发展和创新”并重的原则,在大力加强专业化养殖小区建设的同时,积极鼓励小区经营管理制度创新,鼓励支持畜禽养殖小区进行股份制和合作制改造。

(3)对专业户和大型养殖厂强制推行畜禽标准化生产,把专业户的标准化生产作为畜牧业生产标准化的工作重点。

(4)着眼于畜牧产业发展,着力构筑现代畜牧业新经济结构。要树立大畜牧、大产业观念,打破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加快畜牧业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和饲料兽药产业的建设,从单纯的饲养环节向生产、加工、储藏、保鲜、流通等后续环节拓展,实现畜牧业与饲料、兽药生产经营紧密衔接、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大产业跨越。

4.2 构建全程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大力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根据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消费者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要坚持全程化监管原则,突出制度建设和设施建设,变被动、随机、随意监管为主动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监管,彻底解决畜产品质量问题,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营养健康。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投入品和饲养质量监管,建立和完善畜牧业投入品的禁用、限用制度,教育并指导养殖户科学用料、用药。实行市场准入制度,严格淘汰条件不符的企业和不合格产品。

(2)建设现代化的物流体系。通过产、加、销一体化等形式,采取商品畜禽集中屠宰、主产区就近加工的方式,尽量减少活畜禽流通。要继续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批发市场和规范活畜交易市场。

(3)积极引导消费,提倡“安全、营养、健康”消费新观念,促进安全、健康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

4.3 多途径开源节流,打破饲料资源制约瓶颈

针对当前我国饲料生产和粮食安全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将畜牧业纳入国家粮食安全体系中加以统筹考虑,实行种养业有机结合的发展战略,彻底打破资源短缺对畜牧业发展的制约。具体措施如下:

(1)加大种植业“三元结构”调整力度,实行“以饲(草)代粮”和“以饲(草)增粮”的战略。

(2)优化畜牧业结构,继续推进“节粮型”畜牧业发展。大力发展奶牛、肉牛和肉羊等草食家畜。

(3)积极开发饲料资源。继续大力推广秸秆等农副产品的利用技术。加强对国内不足的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和生产。积极探索南方草山草坡开发途径。

4.4 加快畜牧业科技创新,促进畜牧业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

畜牧科技发展要以推进畜牧业原创性技术和重大关键技术的创新为重点,对传统技术进行改造和升级,尽快建立优质高效集约化的现代养殖体系,提高重大动物疫病控制能力,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快速转变,为解决我国畜牧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制约问题、质量安全问题、生态安全问题和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提供支撑。

4.5 大力促进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进程

充分发挥畜产品加工业在畜牧业现代化建设中的龙头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突破口,采取“限小、规中、提大”战略,大力提高畜产品加工业质量安全和现代化水平。以现代化的大型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现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4.6 加强草原保护建设,促进草原生态和畜牧业协调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草原保护、草原生态建设和畜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草原生态建设、草原保护和生产方式转变为重点,尽快实现生态、生产和生活的协调发展。

5 小结

篇5

关键词:畜牧业;结构调整;思路及对策

一、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1.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地位显著上升

畜牧业在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及经验总结后,生产能力普遍提高,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据的比例逐渐上升,在此背景下,出现了大批养殖专业户,不仅规模呈现扩大化趋势,发展速度更是相当可观,为提高农村整体经济水平做出了一定贡献,畜牧业也就成为改善农民经济环境又一重要产业类型,对农村经济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畜牧业结构调整变化趋于明显化

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经济发展不断带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就对天然奶牛及肉牛等的产出量及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以肉牛及肉羊等的以草为食的畜牧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机遇,这其中奶牛的需求前景尤其广阔。在目前部分地区的畜牧业将养殖重点放在了奶牛饲养上,这不仅满足了社会需要,更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部分发展较好的奶牛饲养区更成为了城市,甚至省内的奶牛生产基地,肩负着优质奶源的供应源。而部分肉牛及肉羊的生产也不断向现代化发展形式靠拢,形成了产业化的畜牧生产模式,为肉食品的大量需求提供基本保障,由此可以看出,畜牧业结构的优化及转变是与市场需求相符合的,这不仅解决了肉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的滞后性问题,更提高了畜牧业的生产实力。

3.产业化经营获得新突破

在畜牧业实现产业化经营的同时,以往的养殖基础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生产需求,因此养殖规模的扩大是必然的,而小型养殖户在拓展规模的大潮中发展速度较快,这其中小型养殖户多以个体形式存在,有奶站、牛奶冷配点、饲料加工、市场信息等的多中形式为一体的中介组织已经初步形成,是服务于畜牧业从始至终流程的产业格局。

4.畜产品安全性得到了有力保障

畜产品安全是保证畜牧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不仅与畜牧业的发展形象息息相关,更会对人们的健康存在着直接影响。因此这一问题已经引起相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在以法律、条例的为基础的前提下,对畜牧业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并对单位及个体养殖户进行安全检查、时时监督,一旦发现不良现象,就会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内容对不良违规问题进行处理及处罚,不仅从根本上使畜产品的安全性得到了充分保证,更净化了畜产品市场的不良风气,使市场经济更加平稳的向前发展。

5.畜牧科技含量有所提高

为了促进畜牧业的长远发展,实现更高的经济利益,提高养殖产业的科技水平,开展大量的科技培训班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加大科技宣传力度,从能使养殖户认识到科技的应用力量,提高养殖效率及质量。首先我国将畜牧兽医的实用技术进行了推广及延伸,实现了畜品种的优质改良,并且改良效果较为明显,覆盖水平达到标准一半以上等等。通过将科学技术融入畜牧产业中,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规范畜牧产业的标准化管理水平,更实现了科技领域的延伸,使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更加科学、高效。

二、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

按照“特色、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以农牧联动、草畜结合,打造农区畜牧强县为目标,按照“扩牛、增羊、稳猪、发展禽蛋和獭兔”的工作思路,坚持小群体、扶大户,遵循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培育品牌、点面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统筹整合支农资金,将肉羊产业、草业经济、养殖基地、龙头企业、标准化养殖场(区),畜产品交易市场作为今后投资发展的重点。加大种养结构调整力度的同时,协同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广标准、生态、无公害养殖技术,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努力推进畜牧业特色化、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促进畜牧经济的快速、持续、稳定发展。

三、畜牧业调整的对策

1.用新的思维谋划畜牧业发展

一是加快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提高畜牧业生产的产业化水平,增强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培育一批带动力强、支撑和保障作用显著的产业龙头,强化和提升龙头带动作用。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和完善服务体系。以挤奶站建设、饲草料加工机械配置、中介组织的扶持、乡镇站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促进产业化经营的快速稳定发展,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

2.积极改造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

按照发展高效、生态、环保型畜牧业的要求,积极引导养殖户转变观念,改变饲养方式,以项目扶持、科技支撑、农户投入、社会融资相结合的办法,加快建设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养殖场(区),培育以奶牛、肉牛、肉羊、獭兔等草食畜优势产业,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养殖基地,实现畜牧业草食畜生产由分散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式的转变。一是要积极培植饲养专业户,从兼营饲养向专业规模饲养转变。二是要积极开展畜牧小区建设。三是积极发展协会组织,畅通畜产品销售渠道。

3.积极推进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

对生产环节进行统一管理,根据国内外对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要求日益严格的发展趋势,注重畜产品安全;发展优质高效畜牧业,大力打造品牌,积极向生产无公害、绿色畜产品方向发展;不断提高生产加工的经济效益和畜产品在省内外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努力开拓省内外市场,不断扩大产品外销的比重。

4.加大饲草料开发,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加大草业投资力度,改良退耕还草地和部分退化天然草场,提高产草量,推广紫花苜蓿、高丹草、燕麦、箭舌豌豆、玉米等优良饲料作物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形成合理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草饲料三元种植结构,建立高质量的饲草料生产基地。二是推广饲草料青贮窖、袋装、裹包青贮及草粉加工技术,推进饲草商品化,使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80%以上,玉米桔秆青贮利用率达到20%以上。三是健全饲料加工体系,扶持建立大型饲料加工企业,生产和供应肉牛、肉羊、生猪、奶牛、獭兔和鸡的配合饲料,夯实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柳谷春.荆州市畜牧业生产结构现状分析及调整对策研究[D].长江大学,2012.

篇6

本文针对麦积区畜牧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畜牧产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相应的对策措施,为健康、快速发展畜牧业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畜牧业;对策;问题

1发展现状

近年来,麦积区坚持把加快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摆在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和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战略位置,按照“稳定猪、禽生产,突出发展牛、羊等草食性畜禽,加快发展放养鸡新兴产业”的指导方针,坚持“建基地,扶龙头,育产业,带农户”工作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扶持引导,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建名优品牌,全区畜牧业生产逐渐呈现出“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态势。截至2014年底,全区畜禽饲养总量达到354.87万头(只),肉、蛋、奶、鲜鱼产量分别达到2.71万t、0.44万t、0.79万t和0.0266万t,全区畜牧产值达到9.49亿元,人均牧业收入达到1221元。

2存在问题

2.1畜牧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有待进一步优化调整

2014年生猪、蛋鸡产值占畜牧总产值的比重达77.3%,牛羊及其他养殖只占22.7%,畜牧业对地方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作用受生猪、禽蛋市场波动的影响仍较为突出。

2.2畜牧产业链上、中、下游发展不均衡,畜牧产业纵深发展有待加强

全区产业处于产业链上游的饲草料加工供应、良种畜禽选育繁育等体系建设重视不够,仍不健全,下游的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太少,知名品牌创建不够,品牌带动能力较弱,造成市场竞争乏力,产销衔接不畅,直接影响了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制约了全区畜牧业的快速长远发展。

2.3养殖场建设的资金、用地、用电及环保等制约日益严重,产业发展环境需进一步优化

当前养殖成本逐年增加,但财政引导扶持资金投入有限,银行贷款门槛又高,资金短缺已成为畜牧产业发展的严重制约瓶颈。粪污处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更加严格,用地、用电及环评审批等手续较为复杂,办理要跑多个部门,耗费了养殖户大量的时间精力,也挫伤了养殖户发展养殖的积极性。

2.4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畜产品安全隐患较多,畜牧产业服务保障体系需进一步健全完善

近年来,国内食品质量安全事故频发,动物疫情呈多发态势,监管体制机制尚不健全,检测设施设备滞后,监管能力水平较低,致使全区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漏洞仍然不少,同时中小规模养殖场普遍存在的动物疫病防控意识淡薄,畜禽饲养条件简陋,防疫措施落实不到位以及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致使动物疫病发生风险不断增加,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3对策及建议

3.1加大上下游产业扶持力度,促进现代化畜牧产业快速发展

积极制定出台鼓励饲草料加工供应、良种畜禽繁育等体系建设以及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健全完善饲草料加工供应、良种畜禽繁育等上游产业体系,引导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发展,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促进畜牧上、中、下游产业均衡协调发展,优化畜牧产业畜种结构,改变猪鸡独大的畜禽结构,促进畜牧产业发展方式向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方式转变,构建“以加工带养殖,以养殖促加工”的现代畜牧产业均衡发展新格局。

3.2扶持资金向畜牧产业发展倾斜

适当增加财政资金向畜牧业倾斜力度,并整合利用各种项目资金,用于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设备更新、技术改进以及先进技术的推广,完善动物疫情测报、诊断、监测和药物残留监督体系的建设。

3.3发展壮大畜牧龙头企业

整合利用各级畜牧项目扶持资金,向重点龙头企业倾斜,鼓励企业进行技改和扩建,加速龙头企业发展。以畜牧龙头企业为核心,积极培育区域化产业基地,鼓励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等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有效组织形式。

3.4推行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畜牧产业

制定出台鼓励发展循环经济扶持政策,引导养殖企业加快粪污收集、处理设施设备升级改造,无害化处理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污水等环境污染物,发展循环经济。

3.5简化养殖相关手续,营造畜牧产业发展良好环境

针对新建养殖场需要办理的用地审批、用电审批以及环境评估等手续比较繁琐、耗时费力的问题,希望相关部门能简化不必要的手续环节,规范相关审批程序,加强部门间协作沟通,探索多部门一站式或一次性手续办理,为我区畜牧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3.6健全畜禽养殖保险机制

要加快健全完善畜禽养殖保险机制,加大财政、畜牧等政府部门与保险公司、养殖户的相互对接,进一步增加参保畜禽品种,拓展畜禽保险覆盖面,并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相应降低养殖户保险费用自缴比例,不断有效转移和分散养殖风险,增强养殖户抵御自然灾害和疫情疫病的能力,保障了畜禽产业稳定发展和养殖户持续增收。

3.7加强畜牧业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篇7

关键词:畜牧业;存在问题;发展目标;对策

用科学发展观谋划畜牧业,可以更科学地配置农业资源,有效转化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客观分析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和发展优势,前瞻性、全局性地科学谋划发展定位和发展重点。如何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畜牧业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驾驭畜牧业发展的实际能力,是每位畜牧科技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目前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专业场户,生产的随意性比较大,只是根据自身的条件,随意建场,人畜混居,畜舍简陋,场址选择、场区布局不合理,饲养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不仅给动物防疫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综合效益不高。二是规模养殖发展的要求与滞后的基础设施改造投入、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部分政企技企联系制度流于形式等主客观因素的存在,都制约着畜牧生产的发展。三是规模养殖的标准不高。相当一部分规模养殖场虽然存出栏量上去了,但规划、建设、饲养管理、防疫、粪污处理和规范化要求有一定差距。四是基础设施及畜禽产品安全有待于提高:投入不足,畜禽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总体薄弱;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畜牧业饲养方式落后,使用违禁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畜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动物疫病防治问题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畜牧业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发展、保护、监管、创新”八字工作要领,实现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围绕“保护环境、生产优质无公害畜禽产品”为中心,以“畜禽品种改良、生态养殖”为切入点,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投入品监管和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畜牧上台阶工程目标。

三、发展对策

1.科学转变经营方式

一是转变饲养方式。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养殖模式,从生产方式上进行改革,提倡“集中连片、各有重点、你我不同、和平发展”畜牧业发展新格局,逐步减少散饲养户,扩大单元饲养规模,进一步向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二是完善建场审批制度。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必须经畜牧部门审核、审批,凡场址选择、饲养规模、环保条件、技术力量、疫病防控、布局结构等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允许兴建。三是坚持“三退三进三结合”原则。规模小的养殖场户要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进入小区、进入市场,与龙头企业相结合、与环保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标准化、生态化、园林式养殖小区,促进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畜产品质量。

2.科学谋划畜牧业的发展策略

一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新时期,决策、管理、服务部门和生产主体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畜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要从战略高度统筹畜牧业,摆脱目前困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加大畜牧技术推广应用,通过“阳光工程”、“科技进万家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二是抓好 “四个提升、三到位”畜牧业上台阶工作。“四个提升”即:畜禽产业区域优势进一步提升,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三个到位”即: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三是合理发展畜牧业。全面积极推行“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防疫严格、设施齐全、治污达标、管理科学”规模养殖的畜牧业,鼓励有条件的养殖户联合建设养殖小区。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强实用技术推广,建立了一批科学养殖技术示范区和合作社组织,并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普及。四是加大畜牧业技术推广,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收集有关信息。紧紧围绕“黄牛振兴计划、奶牛跨越计划”、“畜牧进万家活动”强力抓好畜禽良种的引进和繁育,良种普及和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重点推广秸秆青贮种草养畜技术、黄淮白山羊标准化养殖技术、无公害畜禽生产技术、皖西白鹅高效养殖技术、发酵床生态养猪及瘦肉型猪配套饲养技术、优质肉兔生产等实用技术。建立健全畜牧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市场信息,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

3.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

一是加大投入品监管。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规范产地环境、饲养、用药、防疫标准,控制农残、药残;要加快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加强对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志、市场准入等全程监管;强化产地检疫,规范屠宰检疫。二是加大疫病防控,降低养殖风险。科学地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完善县、乡(镇)、村动物防疫机构,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增加动物疫病防控的投入,提高畜禽免疫密度,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可以避免疫病给畜牧业带来风险。

篇8

【关键词】动物疫苗 畜牧业

当前,虽然动物的防疫工作已经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防疫的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完善和改进,但是动物的种类不同爆发的疫病也不相同,复杂的动物疫情加之前期的防疫工作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使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依然受到很大的制约,动物疫情病发的形式依然严峻,而传统的疫情防治中心的工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因此改变我国动物疫情防治工作模式已经是迫在眉睫。文中有总结性的提出了现在我国兽医疫苗防治的工作思想和工作方式中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详细的改进策略。

一、动物疫苗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宣传力度不到位,养殖户思想较为落后

近几年来我国大力推行集体养殖、高效管理的畜牧业养殖方式,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各级政府纷纷响应对畜牧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当前的宣传方法不太恰当,而且宣传力度也有所欠缺,再加上在一些地处较为偏远的农村,养殖户对现代化思想认识不够,导致了很多养殖户对动物疫苗防治工作不重视,这种现象直接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治中心的工作进展,而且经过调查发现,由于对动物疫病的认识不够,一些因为疫情突发死亡的动物未经疫情检疫就被农户直接就地掩埋,埋下后期疫情大面积爆发的隐患,甚至有的养殖户为了挽回损失将这些非正常死亡的动物送到加工厂进行售卖,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这样的做法不仅耽误了疫情的防止工作,也对群众的健康造成了影响。

(二)动物疫苗防治程序不完善

我国有着广阔的土地,人口众多,养殖户更是数不胜数,因此饲养的动物品种也是各种各样,但是大多数养殖户采用散养的方式[2]。不同动物的疫苗防治程序和防治时间也不太相同,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为疫苗防治中心提高了工作难度,如此巨大的工作量会导致有些地区错过了最佳的疫苗注射时间,进而引发后期的严重疫情。虽然现在各个地方的防治中心都采用了春季和秋季综合防治的手段,但是程序依然不够完善,因此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后期的消毒思想不重视

现在在很多养养殖厂能够看到政府宣传的疫苗防治内容,但是似乎在动物接受过疫苗注射之后就万事大吉了,对后期的消毒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而消毒是控制动物病原体传染的必要手段,也是预防疫情大面积爆发的重要措施,相关部门只是重视动物的疫苗防治,却没有告诉养殖户要做好后期的消毒工作,因此一旦出现个别传染源,尽管做了疫苗的防治也无法阻断传染过程。

二、疫苗防治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加大动物疫苗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

各个地方的动物疫情防治中心要适当的加大疫苗防治的宣传力度,尤其是针对地处偏远的农村地区,要让农户切实的了解到对动物实施疫苗注射不但有利于动物的健康饲养,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有保护的作用。要让农户知道预防动物疫情要比治疗动物疫情更加重要更加有效,并且要提醒他们动物疫苗防治是按照国家法律规定进行的,对动物实施疫苗防治是从根本上断绝病情的出现,相关的工作人员要耐心的讲解疫苗防治工作的步骤和准确时间,使动物疫苗防治工作落实到位。

(二)改变疫苗防治的工作重点,制定集中免疫和消毒制度

疫苗防治工作要改变以往的全面防治工作模式,要对重点的疫情做针对性的防治。在我国主要的家畜是猪、牛、羊,家禽主要是鸡和鸭。因此疫苗防治中心要对这几种动物容易出现的疫情有较强的针对性防治,调动社会和个人将这个方面作为防治的重点。

对偏远的农村地区的幼小动物实行疫苗的集体防治,针对大规模养殖鸡鸭的农户,当地乡镇的疫苗防治站要确保幼龄动物实施2次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才可以准许出售,对于大规模养殖猪牛羊的农户确保实施春秋两季的疫苗防治方可卖出,并指导养殖户做好后期的消毒工作,致力于切断个别动物出现疫情之后的传播途径,使动物疫情处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三)建立高素质的动物预防专业队伍

针对地域广阔的地方,国家要加大对疫苗防治工作的投入,不仅要对基础设施进行完善,还要安排专业人员对农户实施疫苗防治的技术指导,这样不但能够提高防疫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也可以提高防疫工作人员的责任心,进而逐步建立一支技术全面的动物防疫队伍,将工作方式转向规范化科学化。

三、结束语

我国动物疫情防治的基础设施已经趋于完善,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对防止畜牧业疫情爆发的效果却不明显,文中针对动物疫苗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希望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畜牧业面临的严峻问题,从整体上改善我国动物疫苗防治的效果,进而推动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畜牧业;存在问题;发展目标;对策

用科学发展观谋划畜牧业,可以更科学地配置农业资源,有效转化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客观分析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和发展优势,前瞻性、全局性地科学谋划发展定位和发展重点[1]。如何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畜牧业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驾驭畜牧业发展的实际能力,是每位畜牧科技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1、目前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专业场户,生产的随意性比较大,只是根据自身的条件,随意建场,人畜混居,畜舍简陋,场址选择、场区布局不合理,饲养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不仅给动物防疫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综合效益不高。二是规模养殖发展的要求与滞后的基础设施改造投入、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部分政企技企联系制度流于形式等主客观因素的存在,都制约着畜牧生产的发展。三是规模养殖的标准不高。相当一部分规模养殖场虽然存出栏量上去了,但规划、建设、饲养管理、防疫、粪污处理和规范化要求有一定差距。四是基础设施及畜禽产品安全有待于提高:投入不足,畜禽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总体薄弱;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畜牧业饲养方式落后,使用违禁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畜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动物疫病防治问题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2、畜牧业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发展、保护、监管、创新”八字工作要领,实现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围绕“保护环境、生产优质无公害畜禽产品”为中心,以“畜禽品种改良、生态养殖”为切入点,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投入品监管和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畜牧上台阶工程目标[2]。

3、发展对策

3.1 科学转变经营方式

一是转变饲养方式。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养殖模式,从生产方式上进行改革,提倡“集中连片、各有重点、你我不同、和平发展”畜牧业发展新格局,逐步减少散饲养户,扩大单元饲养规模,进一步向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3]。二是完善建场审批制度。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必须经畜牧部门审核、审批,凡场址选择、饲养规模、环保条件、技术力量、疫病防控、布局结构等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允许兴建。三是坚持“三退三进三结合”原则。规模小的养殖场户要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进入小区、进入市场,与龙头企业相结合、与环保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标准化、生态化、园林式养殖小区,促进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畜产品质量。

3.2科学谋划畜牧业的发展策略

一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新时期,决策、管理、服务部门和生产主体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畜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要从战略高度统筹畜牧业,摆脱目前困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加大畜牧技术推广应用,通过“阳光工程”、“科技进万家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二是抓好 “四个提升、三到位”畜牧业上台阶工作。“四个提升”即:畜禽产业区域优势进一步提升,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三个到位”即: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三是合理发展畜牧业。全面积极推行“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防疫严格、设施齐全、治污达标、管理科学”规模养殖的畜牧业,鼓励有条件的养殖户联合建设养殖小区。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强实用技术推广,建立了一批科学养殖技术示范区和合作社组织,并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普及。四是加大畜牧业技术推广,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收集有关信息。紧紧围绕“黄牛振兴计划、生猪462计划、奶牛跨越计划”、“畜牧进万家活动”强力抓好畜禽良种的引进和繁育,良种普及和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重点推广秸秆青贮种草养畜技术、黄淮白山羊标准化养殖技术、无公害畜禽生产技术、皖西白鹅高效养殖技术、发酵床生态养猪及瘦肉型猪配套饲养技术、优质肉兔生产等实用技术。建立健全畜牧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市场信息,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

3.3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

一是加大投入品监管。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规范产地环境、饲养、用药、防疫标准,控制农残、药残;要加快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加强对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志、市场准入等全程监管;强化产地检疫,规范屠宰检疫。二是加大疫病防控,降低养殖风险。科学地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完善县、乡(镇)、村动物防疫机构,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增加动物疫病防控的投入,提高畜禽免疫密度,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可以避免疫病给畜牧业带来风险[4]。

3.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畜牧业可持续性、连续性、可再生性发展的前提。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畜禽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畜牧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必须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以保护自然、保护生态、创造优美环境、实现畜牧业健康发展为目标,促进畜牧业与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零排放

参考文献

[1] 田青松.建原农区畜牧业发展潜力与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1(4):26-27.

[2] 夏显力,王劲荣.畜牧业以质增效的发展思路及其实施途径[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10):111-113.

篇10

关键词 苜蓿产业;优势;必要性;对策;宁夏石嘴山

中图分类号 F32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3-0375-02

石嘴山市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属于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年降雨量稀少,蒸发量大,光照充足,土地资源比较丰富。由于过度开发和利用,生态、生产环境脆弱,土壤退化,粮食增产潜力不大。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草畜矛盾愈加突出。凭借气候、土地资源、劳动力等优势,引草入田,粮草轮作,建设优质苜蓿生产基地,实现旱作农区稳产高产及高效畜牧业生产意义重大,同时也是恢复生态、美化环境的需要。因此,需充分利用石嘴山市苜蓿种植优势,逐步扩大其在种植业中的比例,发展节粮型、集约化、现代化畜牧业,进一步强化和认识苜蓿保持水土、抵御风沙、改善环境等生态功能,加强苜蓿种草加工基地科研和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服务和机制的完善,充分发挥其高效经济功能,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逐步实施,石嘴山市的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对优质饲草料的需求也增加。传统饲草业生产模式已不能满足牲畜饲草的需求。因此,生产优质、安全的牧草,是农区实现高效畜牧业的必由之路。2002年,石嘴山市委、市政府依据全区农业资源优势,将清真牛羊产业确定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2003年5月,自治区政府在宁夏全境实施封育禁牧,草畜矛盾更加突出。要改变传统的依靠作物秸秆加精料饲喂的落后方式,发展以苜蓿为主的牧草生产就显得尤为重要。苜蓿素有“牧草之王”之美称,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泛、营养最为全面的优质牧草,苜蓿种植、加工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阶段,苜蓿生产是一个多功能、多效益的产业,对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保护生态、加强粮食安全、发展现代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等具有重大意义。目前,苜蓿种植对石嘴山市的农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石嘴山市苜蓿产业发展现状

1.1 规模小,商品化程度低

石嘴山市种植苜蓿历史长,但大多是零星种植,品种混杂,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清真牛羊产业发展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苜蓿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各级草原部门先后引进国内外苜蓿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示范,农机部门开展苜蓿播种、割草机的示范推广,全市苜蓿种植进入了较快发展时期。2003年,由于黄河来水减少,各级政府加大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力度,鼓励农民种植优质牧草,当年全市种植苜蓿0.48万hm2,其中连片种植面积最大的达20 hm2。但却忽视了加工、销售环节,种植农户并未从中收益,挫伤了种草的积极性。据统计,到2010年底,全市苜蓿留床面积仅为0.27万hm2。

1.2 苜蓿加工起步晚,产品单一

石嘴山市卉丰农林牧场是全市目前唯一一家苜蓿种植、加工企业,承包土地466.67 hm2,租赁农民土地333.33 hm2,自2003年开始大规模种植苜蓿,品种有WL323、WL-232、阿尔冈金、金皇后等。2010年累计种植面积已达800 hm2,年加工苜蓿草捆1万t左右,现已成为优质苜蓿种植与加工的龙头,但由于深加工设备投资大,企业无力开发高附加值苜蓿产品。

2 石嘴山市发展苜蓿产业的优势

2.1 气候优越

石嘴山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北部,东临鄂尔多斯台地,西倚贺兰山,北与内蒙古接壤。属于中温带干旱地区,年平均降水量167~447 mm,集中在7、8、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年蒸发量900~1 208 mm。年日照时数3 060.0~3 217.4 h,年平均气温9.0 ~9.4 ℃,无霜期125~165 d。石嘴山市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苜蓿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可提高苜蓿产量、质量;由于降水量少、蒸发量大,苜蓿刈割后受雨淋的几率小,易晾晒,有利于干草调制。

2.2 土地资源丰富

石嘴山市土地总面积4 454 km2,现有耕地7.7万hm2,其中水浇地6.9万hm2,土地多集中在黄河两岸的冲积平原和山洪冲积平原上。中、低产田面积较大,经治理改良可开发为农用地约有5万hm2,丰富的土地资源为苜蓿种植提供了发展空间。从土壤类型分析,主要有灰钙土、灌淤土、潮土、盐土、碱土、风沙土等。苜蓿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喜中性或微碱性土壤,不喜酸性土壤,基于苜蓿的生物学特性,土壤条件适宜种植。

2.3 政策、措施的支持

自国家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将生态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先后实施了天然草原保护项目、退牧还草项目、补播改良项目和人工种草项目。全区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加大种植业三元结构调整力度,将饲草料种植纳入种植业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到2015年全区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53.3万hm2,并对种植饲草料的农民予以种粮同等优惠待遇,同时提出要大力推广牧草机械收割、加工储藏、配送经营,这些措施无疑为苜蓿产业开发提供了政策支持。

3 石嘴山市发展苜蓿产业的发展必要性

3.1 旱地节水农业的选择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匮乏,造成黄河来水减少,自治区分配石嘴山市的用水量逐年降低,种植业结构调整是大势所趋。种植苜蓿比种植小麦、水稻节省1/2~2/3的灌水量,引草入田无疑会带来灌区的生物节水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