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21 17:38: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现状

篇1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观;现状

一、引言

和以往相比,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手段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例如:快餐消费、超前消费、网络消费、视觉消费等等,尽管这些消费促进了国内消费产业的发展,对社会很多领域的快速发展有推动作用,但也由此产生了其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水平两极分化、消费心理盲目攀比、储蓄观念淡薄等一系列严重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社会上不良的消费风气、当代大学生家庭消费观教育存在缺陷、西方消费主义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不够成熟、明智等因素是分不开的。由此可见,对于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现状的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引导和教育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当代大学生中,多数同学能够做到理性消费,他们能够根据家庭以及自身的条件进行消费。但他们也存在着强烈的消费欲望与理性消费的心理矛盾,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与自身和家庭经济状况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的存在,使得一些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出现一些偏颇。笔者总结起来,大学生的消费现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理性消费占主流

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多数学生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一般都量力而行。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平均每月生活费能控制在400元以下的为7%,在400-700元之间的为42%,700-1000元之间的为47%,1000元以上的仅为4%。不仅如此,大学生在消费时,家庭收入、时尚、价格、质量是其考虑的主要因素,因为开支主要由父母提供,大学生在花钱时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符合效用最大化原则。

2、消费方式网络化、电子化、超前化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消费水平逐年上升,其消费方式已经发生改变。当今许多大学生正逐步变成"刷卡族",例如食堂的饭卡,图书馆借阅图书的图书卡,以及交纳学费、宿舍费用的银联卡,没有经济收入的大学生甚至有可透支的信用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超前化消费也越来越多的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此外,网络消费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方式,已经得到广大青年人和部分中老年人的认可,中国当代大学生则是网络消费大军的绝对主力。网络消费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消费方式。消费方式的网络化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生活学习效率,也促使大学生在新经济时期达到"多赢"效果的理想模式。

3、消费行为多元化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日益多元化,除了日常所必须的学习、生活消费,对于人情社交、娱乐、恋爱、手机电话、电脑及相关电子产品、健身、旅游、美容化妆等社会众多消费领域也有所涉及。手机是大学生的必备交往工具,也是学生的重要支出之一。

4、"人情消费"大众化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能力不断增强,人们的交往观念不断更新,交往方式多种多样,交往的目的各自不同,这对大学生也有很大的影响。许多学生都意识到他们朝夕相处的这些同学,是不可或缺的社会资源,因此必须有一定的投入,为现在和未来积蓄"人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采用了请客、送礼等方式来营造自己的社会关系网,人情消费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消费内容。但其中也不乏一些同学盲目跟风地进行"人情消费"。

三、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虽然大部分大学生具有科学消费观,但仍存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这样、那样不理性消费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消费目标模糊,消费水平两极分化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于如何合理的支配自己的生活费,如何科学、理性的消费并不清楚。相关调查显示,约有60%的女同学为了保持自己的身材而控制饮食,甚至花钱去减肥;45%的同学早上不吃早饭;有70%的学生曾经有过通过削减伙食费以增加其他费用的支出(例如网络消费)。此外,由于中国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来源主要是家庭供给,所以大学生的家庭收入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日常消费水平。在校大学生中,平均年消费额有的最高达到两三万元,而最低的只有三千元左右。家庭收入高的一些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非常明显,出手阔绰,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现象,其主要消费方向为谈恋爱、旅游、电脑、手机、交友等。这部分学生虽然并不占多数,但是却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同时,高校还存在着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群体--经济困难学生。大学生的消费的两极分化与社会上的贫富差距大有密切的关系。但随着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未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大学生消费的两极分化现象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2、消费观念不理性,消费行为极端化

当大学生在消费时,一部分同学缺乏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存在盲目攀比的现象。例如,在高校,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被认为是"时尚元素",有些同学为了能拥有一款最新型号的手机,为了能买到刚上市的电脑,甚至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或化妆品,不惜削减自己的伙食费或者干脆直接向父母伸手,而这仅仅是为了向其他同学炫耀自己的"与众不同"。又如,在高校交书籍费、交学费等各项费用时,有少部分学生会隐瞒真实的应缴数额,向家里索要更多的费用,用于其他的消费中,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再如,很多大学生在谈恋爱时,为了取得对方的欢心,满足对方的各项要求同时也为了显示自己的"魅力",不惜重金,并经常性的将物质的满足放在了第一位。当代大学生为了"爱情"而节衣缩食甚至借钱度日的情况在高校已经屡见不鲜,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水平。这种种不良消费行为中,虚荣心、攀比情绪和享乐观体现的十分明显。

3、理财知识、储蓄意识、经济独立意识淡薄

大多同学对于理财都缺乏科学的认识,很少会对每次的消费进行记账,每次的购物也不一定出于消费计划中,在每个学期结束后时,大多数同学的开支往往超出了计划,很少比例的同学会对多出的生活费做储蓄的打算。可见,当代大学生和理财意识和储蓄观念都较为淡薄,日常消费的计划性不强。此外,当代大学生对于经济独立意识相当淡薄,他们已经习惯了依赖父母。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其学费和生活费的主要来源,排在第一位的是父母,其他来源则是做社会兼职获得的报酬或在校获得的各项奖学金,而后者不论是数量还是持续性都远低于前者。大学生在外兼职的目的更多的是增长见识,增加社会阅历,很少是出于对经济独立的考虑。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消费出现了上文提到的一些新的现象和问题。消费行为是受消费观影响的,大学生消费趋势出现了变化,说明大学生消费观已经随着社会发展产生了变迁。大学生消费观在变迁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当代社会消费结构的改变渗透进入了大学校园,使大学生消费方式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年华,也是学习各种知识的重要时期,由于思想和情绪都不够稳定,所以又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树立的各种观念对他们的一生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消费观作为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果大学生们能够在大学学习期间养成科学消费的行为习惯,以后便会受益终生;反之如果在这段时期没有打下良好的消费观的基础,必然将不利于他们今后人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詹欢,张莲.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青少年消费道德教育探悉[J].党史文苑,2007,(7).

[2]行岁锋.解析当代大学生消费观[J].中国经贸导刊,2010,(9).

[3]张国花.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消费观问题研究[J].新学术论坛,2010,(9).

篇2

1、毕业论文(设计)来源:

( )教师科研项目的子课题;( √ )学生科研课题;

( √ )指导教师提供;( )自拟;( )其它

2、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类型:

( √ )论文;( )毕业设计;( )其它毕业实践环节

二、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选题背景

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一体化,综合国力成为国家立足于残酷竞争现实的主要武器,国民经济的发展作为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受到国内为外广泛的关注。消费是生产和在生产的目的和条件,刺激消费更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更是社会的“准劳动力”,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更是消费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我国这一群体一直生活在象牙塔之中,处于半封闭的生活状态,尽管在理论上有较高的造诣还是避免不了与社会的脱节,表现出难以适应当经济生活的种种迹象:

1)缺乏日常生活的消费经验;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消费模式,致使他们无法体会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链条,造成其消费经验的缺乏。

2)没有正确的消费观;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在消费方面享乐主义充斥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预购”“分期付款”此类超前消费方式成为他们主要的消费形式。

3)缺乏消费的实践;尽管如今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多样化,结构复杂,形成多元化的消费模式,在日常消费中大部分学生更喜欢,“明码标价”伸手就拿的方式,毫无讨价还价的观念,并不能将消费当成是一种再生产的过程。

2.选题目的

对于大学生消费的优点和弊端,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都着手研究和应用,试图经过调查经过调研、论述的方式揭示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内在因素,但是由于经费、人力、还有调研对象客观存在的问题,致使调研的范围产生局限性,数据的单一性和研究内容的重复性的种种问题,选此课题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大学生的消费模式,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数据对当代大学生消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准确的归因。

三、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摘要:大学生、消费、

一、大学生消费的概述

1、大学生消费的现象

2、大学生消费的弊端阐述

3、大学生消费数据的分析

预期目标: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丰富对大学生消费生活的调研内容,了解大学生消费的主模式,指导自己、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自己今后踏入社会生活打好夯实的基础。为广大的大学生群体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的调研现状与应用

1、国内专家学者对大学生消费的调研与应用

2、国外专家学者对大学生消费的调研与应用

3、总结分析国内外专家对大学生消费的调研数据,找出调研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和对大学生消费弊端的根本归因

四、拟采用的方法与步骤

1) 问卷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研对相关数据获取第一手资料。

2) 文献检索法:通过论文、期刊等多渠道的搜索与之相关的文献,做好资料准备,了解现阶段国内外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3)研究的步骤:根据文献和调查问卷分析当代大学生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什么问题?

4)根据所掌握的数据分析并找出影响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

5)对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所存在的主要弊端提出自己合理的见解。

五、总体安排与工作进度

1.2019年6月3日---7月29日,收集材料,查阅文献,为写开题报告作准备。

2.2019年8月1日--8月10日,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3.2019年9月30日,参加论文开题报告会。

4.2019年1月5日---1月10日,写出论文初稿。

5.2019年3月3日---29日,完成论文修改工作,经指导老师认可后定稿。

6.2019年4月9日、10日,准备论文答辩稿,并进行论文答辩。

六、参考文献

[1]方正泉,崔荣国,姚剑英. 大学生消费现状的理性分析[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9

[2]李巍. 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探析[J]. 重庆社会科学. 2019

[3]贺冬萌. 大学生高消费现象研究[J]. 消费导刊. 2019

[4]李玲. 大学生的人际消费观念及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湖北某高校为例[J]. 传承. 2019

[5] 张璞麟,高宏博. 大学生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9

[6]周春霞,彭光芒. 大学生消费观的大众传媒影响因素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19

[7]周亚莉. 关于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其问题的思考[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9

[8]杜红梅.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原因分析[J]. 科技风. 2019

[9]李俊,蔡涛. 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分析[J]. 中国商贸. 2019

[10]蒋琦玮,马灿. 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引导[J]. 消费经济. 2019

[11]吴磊,刘建荣. 地方高校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J]. 江西社会科学. 2019

[12] 张永胜. 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13] 周丽. 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19

七、导师对开题报告的可行性提出意见

导师签名:

导师单位名称:

年 月 日

八、学院学术委员会审批意见

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篇3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观;调查

大学生消费观反映出了大学生的生活现状以及价值取向,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观可以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对于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学治理都将产生直接影响。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学习费用。学习费用是大学顺利完成学业的保障,在大学生中消费占很大部分,占到大学生日常总消费的近30%。学习费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上交学校的学费和平时自己的学习投入。

基本生活费用。大学生的基本生活费用包括吃、穿、住、行、用几个方面。

娱乐消费。大学生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基本生活费用在大学生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在逐年下降,另一方面大学生用于精神享受方面的消费正在逐年上升。

人际交往消费。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平台,已不简简单单是一个学习文化知识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地方。

二、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当代大学生由于所处时代的非凡性,决定了消费存在不同以往的新特点。概括起来讲,当代大学生消费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1.消费差距大,两极分化严重

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家庭收入基本上决定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我国贫富差距的现实决定了大学生个人消费存在较大的差距,高消费与低消费差距比较悬殊。在调查中,最高消费的达到2000,而最低的只有500,两极分化严重。

2.消费结构呈多元化

现在的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内容不再是学习用品、书籍之类的东西,电脑、手机、恋爱、旅游、健身、服装、美容化妆等消费几乎构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休闲娱乐消费呈多样化,人际交往消费支出已占到相当的比例,说明大学生在满足基本生活外,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三、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存在的问题

(1)从众消费和盲目消费。大学生由于个性发展不够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在消费的过程中轻易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很轻易产生从众消费。盲目消费是指大学生在消费的过程中缺乏计划性,轻易受到外界偶然因素的影响而买许多自己实际并不需要的东西。

(2)攀比消费和情绪化消费。虚荣心作祟在追求享乐的过程中往往轻易形成相互攀比的心理,长期发展下去就会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攀比消费在大学生中间主要体现在穿着妆扮上。情绪化消费就是把消费品的占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

(3)超前消费和负债消费。近年来社会上流行负债消费和超前消费,今天花明天的钱。受这种思想的引导,负债消费在大学中也悄然兴起。

2.原因的分析

通过对当前大学生消费结构的消费特点的分析,导致大学生消费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原因。在校园里,他的角色就是一名学生,在社会中,他又是社会的一分子,其消费观不可避免的受整个社会大环境影响。①当前社会对高等教育的熟悉存在一定的偏差。许多学生抱着混文凭的态度进入了学校,由于自身不具备完成学业能力,缺乏坚强意志,随着时间的流失变得越来越坠落,变得无所事事,大量的空闲时间用在了享受消费上。②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蔓延。伴随着西方消费主义文化和其他一些消费文化的入侵,不少的大学生也开始随大流,赶新潮,节俭实惠等传统的消费取向在他们的头脑中存留很少。③媒体的不良诱导。现代的广告大多只注重物质文明宣传,不重视精神文明引导,这种金钱化、利益化的消费观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形成了不良的影响。

(2)学校教育原因。现在的大学高校在消费教育方面也都存在欠缺。另一方面,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3)家庭原因。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对于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

(4)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原因。在消费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大学生消费还是比较理性的,消费中之所以出现各种问题还主要归因于大学生所处的特定的年龄阶段。

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方法与途径

(1)社会教育。首先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大学生最易受现代传媒技术的影响。大众媒体应加强对有用的健康的消费信息的宣传,加强大学生正确消费心理的引导。其次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大学生群体是现代因特网最大的使用群体,因此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因特网的资源优势。

(2)学校教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不言而喻,要加强大学生消费的引导,就要对大学生所面对的消费环境进行整改。首先,加强校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其次,整顿学校风部及学校四周的商业秩序和商品经营范围,校园内外的消费环境主要是满足学习和生活,不需要搞得像商业街那样繁华;最后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消费观教育,从思想上进行改造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家庭教育。现代的中国家长应该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使孩子在与社会的接触中更快的适应新环境。家长与孩子合作制定完整的消费计划,要适当控制孩子的花销,帮助孩子建立具体合理的消费计划,形成正确的理财思想和理财方法。

(4)大学生自我教育。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关键还在于大学生自身,平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①积累消费经验。自己要注重积累消费经验,学习消费知识,提高理财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和学校举办的各种关于消费方面的活动,从中学习消费知识。②提高法律意识。作为现代大学生,要主动学习消费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加强自身的法律基础,提高维权意识。③遵循正确的消费原则。要根据生活、学习、文化和娱乐的实际情况制定消费标准,坚持合理的消费原则,做出消费计划,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大学生消费群体中存在许多问题和潜在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使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海燕.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心理学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3(2):128-129

[2]张玮文,丁尚等.北京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2013(3):84-89

[3]杜丽娜.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J],价值工程,2012(23):228-229

篇4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一、引言

消费心理指消费者进行消费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活动的过程。消费心理本质上就是一个消费购买的决策过程,除了消费者自身以外, 外人无从知晓, 因此又被称为消费者“黑箱( black tank)”(施应玲,1998)。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得所用的消费资料和劳务而从事的物色、选择、购买和使用等活动。杨鑫辉(2005)认为消费心理是消费者在一定的条件下, 对商品和劳务所进行的心理反应, 是消费者寻找、购买、使用、评价和处理商品和劳务所体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大学生是当代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由于他们所受的教育、校园环境和年龄的心理特征的差异,让其拥有自己的独特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因此,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不但是全体国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有着特殊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并且还会对未来社会消费文化的构成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近年来有许多学者都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有助于认识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趋势。

二、文献综述

(一)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和消费结构

近年来我国有许多社会学家都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和消费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我国大学生消费的状况是大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偏向理性,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的消费观念出现攀比消费、无计划消费、提前消费浪费消费等等不良的盲目消费行为,所以导致月初富月末穷这一现象的频频出现。大学生除了基本的衣食住行消费之外,“享乐”消费正逐渐占据高峰。例如:同学聚会、KTV、旅游度假、上网等。据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月生活费总体居高,发现每月消费在400元左右的占74.3%, 200 元左右的占11.2%, 600元左右的占10.5%, 100元左右的占4%(王英民,1998)。大学生日常消费资金主要来源于家庭,其它来源有贷款、勤工俭学和奖学金和其他。根据调查高达93.11%的同学生活消费支出来源于父母,表明大部分的大学生现在没有具备独立的经济来源。究其原因,他们还处于求学阶段,受到自身时间及能力等条件的限制。另外,中国传统教育观念并不像西方那样较早提倡和培养学生的经济独立能力,所以生活费主要由父母支付有其一定的客观原因(谢枭鹏,张强国,2005)。大学生消费结构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休闲娱乐消费、人际交往消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呈多样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早熟消费、畸形消费、豪华型消费、炫耀消费、悬空消费、情绪化消费(张志祥,2000)。

(二)大学生的消费心理

大学生消费的特点主要有消费的不平衡性、消费的多样性、消费的主导性(秦云,祝志杰,2001)。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 导致家庭收入不平衡和家庭结构的不同, 从而决定大学生消费的不平衡;大学生的消费主要涉及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和文化娱乐消费这三个方面, 而且其构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大多数大学生都是在满足自身生活消费的基础上, 尽可能的满足学习消费, 用必要的娱乐消费来调节自身的精神生活。

阳翼(2009)研究表明大学生作为呼啸而起的新生力量,已悄然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将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并势不可当。目前在消费领域,他们摆脱传统的束缚,大胆创新,他们是人们眼中的“QQ族”、“新新人类”、“月光族”、“年清族”……他们正逐渐的迈入人生消费高峰期,这是一股巨大的消费力量。可以预见,这群在家历受到父母溺爱的“特殊人群”将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道德伦理和理想价值等。他们正在引发一场中国的消费革命,并对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向将产生重要影响。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抓好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指导有助于解决他们在今后的校园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日常生活中的变化,多在不经意间悄悄发生。大学校园是一个“亚社会”,校园的每一点变化,都牵动着众多家长、学子的神经,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也折射出时代变迁的轨迹。

三、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状况

当代大学生已经逐渐变成了由大部分独生子女组成和带有诸多问题并备受争议的“90后”,他们不同于受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以及无产阶级影响的“70后”和一直亲眼见证着当代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日渐发展崛起并与之一同成长的特殊的“80后”。因此,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已经不能再用研究“70后”和“80后”的传统观念去进行研究,应当用“90后”的新观念去研究。由研究表明,大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偏向理性,但也有一小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出现攀比消费、无计划消费、提前消费浪费消费等不良的盲目消费行为。由此看来,现在的大学生不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生,而是朝着多元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一)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已经成为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经过调查分析发现,讲究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从调查结果看,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由于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大学生的差别,我国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于父母,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就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2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因为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购物时常常十分谨慎,力求“值得”,他们会尽量搜寻那些物美价廉的商品。但是,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受城市生活氛围和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二)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尽管取消了高考年龄限制,但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大多数,他们站在时代的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其中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据调查发现大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80%。另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大学生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其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等,大学校园中也不乏追“新”族。根据资料显示,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已经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大学生被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是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由此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三)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根据对大学生月平均消费一栏中调查显示,有15.2%的同学在消费4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消费400-5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34.4%的同学在消费550-90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14.6%的同学在消费900-1400元之间“比较自由”;有7.5%的同学月消费14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由此可见,当今大学生的消费差距正在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明显,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四)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为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以基本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基本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以锦州地区的物价水平为例,用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计算,学生每月净饮食费就需300元左右。研究发现,在被调查的200名女生中,83.7%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选择廉价的饭菜;而在被调查的200名男生中也只有66.4%达到标准。当他们被问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90%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是很在意。而根据调查他们被告知饮食结构不合理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四、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分析

(一)社会因素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整体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年轻人更多地生活在比较安逸的环境中,较少体验到生活的艰辛,花钱对于他们来说,就像要喝水时只需打开水龙头一样容易。而当“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至上”等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进入大学校园,“节俭是小气、吝啬的寒碜行为,奢侈才是气派、潇洒的时尚行为”的观念便弥漫在一些大学生中。于是,大学生开始出现追求奢侈,名牌服装在身、名牌手机在手,花钱很少会有计划的现象。

(二)家庭因素分析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从小就孩子视为重点照顾对象,对待自己的孩子都会尽量满足其要求,再苦也不会苦了孩子。特别是孩子进入高校后,家庭富裕的会为大学生的高消费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普通家庭也会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这些就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大学生的消费观,不利于大学生今后的发展。

(三)大学生自身的消费心理分析

大学时代正是个人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此时期形成的价值观会对大学生的未来引起深刻的影响。面对各种诱惑,现今的大学生都普遍存在着消费的盲目性,重视物质消费、轻视精神消费,消费的从众性,消费的攀比行为等错误的消费方式。这些行为的出现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容易误导大学生的消费观。

五、关于当代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建议

(一)学校方面

学校一直是大学生接触最多的地方,因而在该方面,就需要校方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过度消费、高消费和超前消费等现象加强对学生的消费观教育,提倡健康理性的消费方式,优化校园的消费环境,创造健康消费的条件。此外,校方还需要落实对大学生思想教育,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领导大学生培养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的思想意识,加强学生的理财能力。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许多勤工俭学的项目,加强大学生的独立生活意识。

(二)社会和政府方面

社会因素的影响往往使他们的行为带有不稳定性和盲目性,因此,可以多多通过网络、报刊等大众传媒方式,营造一种健康的社会消费大环境,为大学生提倡和灌输正确的消费观念,拒绝不科学不合理的消费行为。政府应该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对那些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悖的消费领域和场所加以控制。

(三)家庭方面

虽然大学生已经属于成年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家庭教育的完结,相反,家庭的教育的重要性却更显突出。家长应该在为子女提供资金的同时,真正了解其消费情况,适时纠正其存在的不良消费行为,否则将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

(四)大学生自身方面

大学生作为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要确认自身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要积极学习相关的理财知识,培养正确的、高尚的情操,同时也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最大程度地理性对待自己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内容,尽可能避免不合理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

基于本文的分析和研究,大学生思想正处于逐渐成熟阶段,容易受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消费市场将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将面临的这个刻不容缓的问题,这就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去引导和养成正确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得当代大学生真正明确其自身的责任成为新世纪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施应玲.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调查及分析.华东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48

[2]杨鑫辉.现代心理技术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54.

[3]王英民.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与对策.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1(6):89,90

[4]谢枭鹏,张强国.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探讨.商业现代化(市场调研),2005,11(44):243,244

[5]张志祥.当代青年消费行为扭曲的原因透视.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6(3):72

篇5

[关键词] 大学生 消费现状 科学消费观

当代的大学生是开创21世纪伟大事业和进一步振兴中华的主力军,社会对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但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笔者为了弄清楚我校学生的消费问题,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消费,在内江师范学院采用问卷调查法、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的调查,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发现我校总的来讲,追求实用、理性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但其中也不乏有非理性消费的存在。

从我们问卷调查、座谈会和采访的结果来看,学生的消费水平不尽相同,与其家庭条件有一定直接的关系,其家庭生活水平在小康水平以上的只占2.1%,且有19.5%的学生家庭处在仅能维持正常生活的水平。另外,有11.9%的学生不太了解自己的家庭收入的情况.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了学生中存在的超前消费、高消费、等多种不良的现象,具体表现在如下诸方面。

1.手机消费热。在校园中手机成为青年的时尚选择,拥有手机的学生不在少数,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有91.5%学生拥有手机,而且手机的档次较高,功能齐全.并且话费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平均为40元~60元,其中绝大多数同学拥有手机是为了兼顾学习、生活和工作,只有少数同学是为了“摆阔”和“时尚”.

2.学习消费热。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中消费的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每学期用于学习方面的消费在100元以下的占到了67.3%,。而其他的同学,特别是高年级的同学出现了“考研热”和“考证热”,在这方面投入上几百元甚至上千元。这与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难有关,为了多捞“资本”,更好的适应社会竞争不得不投入的一笔学习投资,这是一种可喜而又无奈的现象。

3.恋爱消费热。大学生正处在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导致恋爱成为了大学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问卷调查中发现,有37.6%的同学在大学里谈恋爱。为了维持这道亮丽的风景线,就不得不额外的多了一项开支。经调查表明:学生每月谈恋爱“浪漫制造费”在100元以下得占21.2%,100元~200元的占到6.2%,200元~400元或更多的较少,占0.3%,但是从这些数据上看大学生用于谈恋爱的开销,追求浪漫的费用还是很多的,可以说花在这方面的钱太多了。

4.网络消费热。在调查中发现,64.1%的学生拥有电脑,尤其以理科学生居多.他们大多数都用于学习,充实自己.但有的学生家庭经济没有配备电脑的能力,学生购买之后也没有用在学习上,而是用于上网,游戏.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产生的原因

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产生提供了可能,随着我国经济的飞跃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的富裕和生活的提高大大刺激了大学生对提高生活素质的期望及消费愿望,使大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如何消费上[1]。

2.家庭教育的原因。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为其提供了物质基础,有些家长即使经济收入不高,甚至比较困难,也要想方设法甚至借债寄给自己的子女,满足子女的消费需要,以免在同学面丢脸。他们错误地认为,满足孩子的需要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心学习的环境。事实上,学生不知道挣钱的辛苦,没有养成理财的过程和经验,形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为他们的不良消费习惯打下了基础。

3.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大学生正处在身体、心理发育的高峰时期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自身还有许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还不能很好的驾驭自己、把握自己。加之又远离父母,经不起不正确的消费观的诱惑,盲目从众、互相攀比的心理比较普遍,别人干的自己也想干、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有。可以说,大学生消费热点频频出现,与大学生的“同辈效应”有很大的关系,这种“同辈效应”很容易促使消费的升温。

4.高校自身的原因。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的办学的规模已经逐渐扩大,招生人数大幅度的增大,而高校在管理、后勤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却又跟不上,虽然现在提倡高校后勤社会化,但相比而言,物质生活条件较差。与此同时,大学的文化、娱乐场所较少,活动单一,这也是诱使大学生消费热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三、加强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培养的必要性

培养大学生科学消费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从表面上看,消费只是一种个人行为,但从更深意义上讲,一个人的消费行为是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只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有正确的消费观,也才能有正确消费观指导下的正确、合理消费,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质量。通过高质量的消费,大学生的各种合理需要(包括满足基本生活、学习的物质需要和不断发展的精神需要)就能得到满足,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另外,当今社会所提供的可消费商品和服务日益多样化,但其质量参差不齐,其中必有一些不适合大学生消费的内容,而这些内容也不可能完全屏蔽在大学生的消费视野之外,如果没有科学的消费观念,很可能使大学生的消费误入歧途,给他们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消费观,并贯彻到消费生活中去,使他们能自觉抵制不良消费内容和消费方式,促进健康全面发展。

四、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的建议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虽然社会经济与以往比较已经取得卓越的成就,但是放眼世界,我们离工业化发达国家的距离还很遥远。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大学生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国情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正处在思想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正确的思想教育引导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加强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消费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密切相关,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消费观,也就会有什么样的幸福观、生死观、荣辱观、苦乐观。高校要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放在首位,让大学生分清什么是正常消费,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不良倾向,引导他们懂得,对幸福的追求应立足于现状,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去获得。其次要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道德习惯,自觉遵守消费道德规范,树立合理、适度、健康、量入为出的消费观。

2.开展理财教育

大学生多是在上了大学以后才开始独立生活,因此没有理财经验。针对这一特点,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理财教育,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财价值观的教育,包括对金钱、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和价值认同;二是理财基本知识的传授,如开设经济金融常识及个人家庭理财方式等有关的课程;三是培养理财基本技能,既要有理财情境教育、又要有实际操作训练。在实际生活中,要教育他们制定每月的消费计划、进行消费记账等,促进他们合理开支,理智消费,把钱花在刀刃上。

3.把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的培养与良好校风建设相结合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成功的追求。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学校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4.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经济支持来源,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消费观念要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一方面,家庭对大学生的金钱供给要适度,不能“有求必应”。有些情况下,正是由于家长的溺爱导致的在经济方面对大学生的无私奉献,才助长了他们的奢侈消费之风。另一方面,家长要经常性地和学校保持联系,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还要掌握一个大学生的日常开支水平,了解大学生需要经济支出的项目,即使纠正不必要的消费。

正确的引导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是一个系统工程,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消费观点,关系到我国实施人才战略的宏伟事业,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观;成因;对策

消费作为社会生产方式的重要环节,对日常生活领域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消费的过程既是商品价值实现的过程,也是商品的社会文化形成和转换的过程,是在社会文化意义上塑造消费主体的过程。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反映了大学生的现实消费倾向和未来的消费走向,对于研究消费经济和市场需求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消费观反映出了大学生的生活现状以及价值取向,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观可以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及消费观特点

根据2009年《经济研究导刊》的调查数据显示,以西安地区为例,大学生的月消费额基本上呈正态分布,以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为主要月消费额,在一个正常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同时,也存在14.8%的大学生人均月消费额超过了同类正常范围和本地人均消费的正常范围。这些大学生以中高年级的大二、大三居多,占到了此类消费群体总量的85%之多,并且这部分消费群体的家庭月收入基本都在3000~5000元/月,家庭所在地也基本上集中于城市。 由于新时期大学生所处时代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的消费观念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消费观念新颖时尚,消费结构日趋多样化

大学生处于成长的青年时期,富于创造性和挑战性,对于新鲜事物充满敏感与好奇。大学生的这一基本消费心理特点决定了其消费观的新颖时尚,喜欢追求新鲜事物。此外,由上面分析的大学生消费现状可以看出,新时期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基本的生活消费在总的消费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而用于学习、交往、娱乐、健康等方面的消费则有较快的增长,这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是分不开的,同时也表明大学生消费结构日趋多样化,不再仅仅局限于温饱问题的解决。

(二)消费的个性和从众性并存

大学生处于一个人生中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由于这种心理的影响,大学生的消费特点也呈现个性和从众性并存的现象。在大学生消费方式多样化,维权意识强,钟情国际品牌的同时,他们又极易受他人特别是同龄人的影响,追逐时下流行潮流,形成从众消费的现象。

(三)消费观念的冲动化和情绪化

大学生的思想情感易冲动,客观环境、流行趋势对其行为的影响作用比较突出,“时尚和潮流”的消费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缺乏明确目标,易受促销和明星效应影响,购买随意性强等都体现了大学生消费观的冲动化和情绪化。

二、大学生消费观中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观中存在的问题

1、 享乐化、金钱化、利益化的消费观

上文在分析大学生消费特点时提到了大学生具有消费支出水平高的特点,而这正是大学生消费观中存在的享乐化、金钱化、利益化观念的反映。以西安地区高校为例,约有13.7%的大学生拥有1300元以上的高档手机,更有少部分学生每月生活费高达5000元以上。他们购买高档手机、数码相机,买商品时注重时尚和品牌,节假日还常外出旅游。这些现象正是享乐化、金钱化、利益化消费观的表现,过高的消费支出也是一些家庭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2、 超前消费和负债消费

由于大学生消费存在支出水平高,消费观念新颖时尚以及冲动化和情绪化的特点,因此超前消费和负债消费不可避免地成为大学生消费观中存在的问题。调查显示,大学生月生活费超支状况比较严重,24.9%的学生感觉每月生活费不够用,而向同学经常借债的人占到了8.2%。他们认为,现代人就应该接受超前消费。另外,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超前消费应“视情况而定”,特别是对花费较大的电子类产品的超前消费现象比较严重。这说明部分学生仍比较赞成超前消费和负债消费,这是一种不良现象。

3、 过度的人际和恋爱消费支出

大学生消费存在支出水平高这一特点,而其支出水平高的主要表现就是过度的人际和恋爱支出。以西安地区高校为例,将近有30%的学生谈恋爱,由于谈恋爱而增加的费用占生活费用的30%。另一个明显的问题是,女生恋爱花费在400元以上的是同级别男生的6倍多,而在交际方面月支出150元以上的男生比重是女生的6倍多。尽管如此,他们大多承认人际与感情必须要有物质投入,因此经常无法正确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而且大学生的这种“感情”消费有蔓延之势,不得不令人担忧。

(二)大学生不良消费观的成因分析

1、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的消费误区和偏颇的消费心理

消费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年人充满朝气与活力,热爱生活,追赶时代潮流,其心理状态处于少年向中年的过渡时期,体现自我意识是青年人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要求。由于他们的消费观念新颖别致,时代感强,这就容易导致刻意追求、贪图享受、爱慕虚荣的消费心理,消费水平与收入水平不成比例,形成超前消费和负债消费的现象。

2、 学校缺乏关注和引导

篇7

关键词:大学生;品牌消费;特点;调适路径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有着独特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心理。而今,很多商品都形成了自己的品牌,进而吸引着消费者的眼球,抢占着市场份额,同时也带动了人们消费品牌的观念和行为,大学生就深受其影响。品牌消费正日益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消费方式。因此,分析大学生品牌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引导他们的消费朝健康方向发展,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注的热点问题,此问题的研究也能为企业产品营销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大学生品牌消费的特点

笔者于2010年3月底对江西省4所高校1200名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大学生对消费品牌的关注程度一项中,有6.2%的学生表示非常重视,24.1%的表示重视,46.7%的表示较重视,表示不重视的只占23%。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品牌成了紧随价格、质量之后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商品的第三大因素。如果经济许可,70%以上的大学生表示将会购买。具体讲,当代大学生品牌消费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盲目性。当代大学生喜欢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一部分大学生热衷于买名牌衣服、名牌化妆品、名牌数码相机等,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加思索地买下,看见别的同学买了新的东西也毫不犹豫地去买,甚至买更好的。品牌商品不仅蕴含经济价值,而且有文化价值。大学生在购买品牌商品时更多的是倾向于心理感受而不是从直观上判断某种商品的优劣,认为品牌就是权威,品牌就是自己身份、品位、档次的象征,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

2.差异性。如今,品牌意识已经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市场中,各种品牌的商品是琳琅满目,品牌成了商家的卖点。商家还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各自创立了各种价格差异的品牌商品,同样地,大学生也根据各自在经济上的承受能力,选择消费不同层次品牌的商品,从而形成了大学生在品牌消费上的差异性特点。

3.攀比性。大学生的品牌消费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周围群体的影响。他们总是有意无意地与身边的同学作比较,以寻求心理平衡,获得自我认同。在购买物品时,考虑较多的也是为了让自己保持与周围同学的一致。对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的学生来说,他们认为品牌消费似乎理所当然,形成了唯有消费品牌才能显示他们在经济条件和身份地位上的优越性心理;而对于一些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来说,他们为了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不被人看不起,也开始消费品牌,“打肿脸充胖子”,形成消费上的不健康心理。

4.虚荣性。对于没有独立经济能力的大学生来说,品牌消费使他们承受了很重的经济负担。除了来自父母的主要的经济来源外,他们有的向同学借钱,办理银行信用卡,来实现自己“高昂”的品牌消费。一部分大学生追逐名牌消费出于纯粹的虚荣心,为了体现优越感而进行炫耀性消费。一些学生为了拥有一款名牌手机,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这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使他们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痴迷性。消费早已改变了满足人本身需要的原始意义,而变成了学生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校园里,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各种品牌商品表现出了极高的消费热情。某些学生的炫耀性消费会给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带来心理压力。这些买不起名牌的学生会选择购买假品牌,如此不理性的消费行为,既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也分散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二、大学生品牌消费的成因

1.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大学生正处在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从小受父母照顾,没有独立的理财能力。到大学后远离家长进行独立生活,在社会上消费观念的影响下,不会有计划地开支。由于虚荣心理以及消费个性化的要求,他们极度追求时尚化和风格化,新知识的爆炸式增长、新技术的迅速推广应用和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对日常生活的深入影响,使时尚的形成和流行更快捷,同时具有更鲜明的主题和更人性化的表现形式。其所反映的是大学生的这样一种观念: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改变的,没有什么系统是完全封闭的,没有什么事物或道理是不能用形象来表达的。基于这样的原因考虑,他们往往会做出许多不理性的消费行为。

2.家庭教育的因素。在校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为其提供了物质基础。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为这部分学生提供了高消费的基础,他们的高消费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其他同学。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东挪西借,也要满足孩子的各方面要求。事实上,学生不知道挣钱的辛苦,没有养成理财的习惯,形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为他们的不良消费习惯打下了基础。

3.高校教育的因素。目前,大学教育往往只注重对大学生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和管理,对大学生在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方面出现的问题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两课”教育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的指导不够,教师对学生如何形成良好的消费观念所起作用不大,校风和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大学生社团活动缺少关于培养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的内容和活动。学校的勤工助学和困难补助机制不够完善和成熟,没能对大学生的消费起到更积极的作用;大学生举办的部分文化活动以及外联活动存在对大学生消费的误导。

4.社会环境的因素。现在社会上的消费观念,给大学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不正确的价值取向导致了大学生高消费、奢华享受的消费心理。此外,大众媒介对一些不正确消费观念的传播,同样给大学生带来了错误的引导。媒介传播的“明星效应”、“时尚取向”等等给大学生们引入了错误的赶时髦、超前消费的观念,形成了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与方式。

5.“同辈效应”的因素。大学生品牌消费行为易受周围同学的影响。大学生大都远离自己的父母,和同学们相处的时间比较多,彼此会出现盲目从众、互相攀比的心理。“同辈效应”容易产生不良导向,促使大学生品牌消费的升温。

三、大学生品牌消费的调适对策

1.重视消费道德教育,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高校应当依据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征,将消费道德教育纳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当中,将对大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思想教育内容来抓。通过教育,培养大学生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精神。高校还可以在教学计划中开设诸如《消费经济学》、《消费伦理学》等消费教育课程的选修课,以限选或多选一的形式供学生选修。通过开展多种有益的消费教育活动,在校园形成良好的消费氛围和舆论,帮助大学生树立“俭而有度”的消费观念,克服盲目消费、超前消费,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2.发挥社会与家庭的引导作用,培养良好的消费方式。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很大,社会力量应以制度做保障,以媒体宣传为手段,遏制不合理消费主义的蔓延,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行为。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要让自己的不合理消费观念影响子女,同时家长为子女提供费用时要有“预算”。对于家庭经济不富裕的家长,要对子女进行必要的“亲情教育”,让子女体谅家庭的困难,勤俭节约,而不应该是不惜一切代价地满足子女的不合理的消费欲望。家庭经济好的家长,也应该只提供适度的费用,否则容易使子女形成不良的消费行为。家长还应该及时了解子女的消费情况,及时纠正不合理的消费行为。

3.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的消费习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追求一定的物质消费也无可非议。相对而言,自觉地提高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艺术修养,提高精神文化消费水平,对大学生来说显得更为重要。作为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大学生,应该用文化的视角来审视闲暇消费,自觉追求高层次的消费,特别是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消费,追求文化含量;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智力性、发展性消费活动,以充实、丰富自己的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要使自己在消费行为中理性和感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此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杜绝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4.精心营造消费氛围,构建良好的消费风气。学校氛围的影响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至关重要。首先,要通过开展校园文明建设,要求大学生从日常的一点一滴做起,坚持适度消费,反对超前消费、攀比消费;坚持理性消费,反对盲目消费、“面子”消费,逐渐培养良好的消费道德习惯。其次,要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设计一些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语言标示牌、人物雕刻塑像等,用优秀文化传统陶冶学生,促进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和行为的形成。再次,要树立典型,通过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宣传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大学生消费氛围,进而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

参考文献:

[1] 江林.消费者心理与行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 甘碧群.消费者行为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3] 雷腾.论大学生消费问题及其道德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5,(8).

[4] 黄建陵.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与特点透析[J].消费经济,2007,(2).

篇8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大学生尚且不是独立的消费者。据相关调查显示,有85.4%的学生“主要经济来源”来自于家庭的资助,有6.1%的学生是通过银行贷款,2.4%的大学生通过助学金来维持开支,而仅仅只有3.7%的大学生是通过勤工俭学来维持大学的开支的。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有敏感的消费需求,但是基于在经济上尚未独立自主,使得大学生的消费选择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大学生的消费观是以传统理性占主导地位,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借贷消费或超前消费这样的新型消费观正在慢慢被大学生所接受,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使用过信用卡,有的大学生还同时拥有好几张不同银行的信用卡。随着互联网的普遍,许多大学生会选择淘宝网、当当网或一些团购网站来进行网上购物。大学生选择网上购物是因为网络上所售的物品比实体店的便宜,且能送货上门,较为方便,所以网购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生的主要消费方式之一。虽然每个大学生的消费情况不同,但大部分学生每月消费金额集中在500―2000元左右,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整体消费水平要低于城市的学生,大学生主要生活学习来源是家庭资助,家庭经济状况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

学习消费主要包含学费、书杂费、考证花费、培训和电脑消费等。由于专业不同、学校类别不同,大学生的学费也不相同,大部分学生的学费集中在4500元~12000元之间。书杂费包括大学生自己专业上的教材、参考书、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等级考试书目。近年来,大学校园出现了“考证热”的现象,许多大学生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校外考试,例如雅思、托福、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考试、公务员考试等等。为了学习各种实用的技能、增加自己在就业竞争上的筹码,许多大学生对考证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其相应的报名费、培训费、资料费等价格都不低,这无疑加大了大学生在学习上的消费。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脑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电脑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大部分大学生在家庭的资助下购买到电脑,有极少部分的大学生是通过省吃俭用、兼职赚钱或是奖学金来购买电脑的。

休闲及娱乐消费包括了大学生的休闲、旅游和娱乐上的消费。大学生在休闲时间会上网、阅读休闲娱乐类或者实用类的杂志、KTV、打台球等等。在寒暑假和国庆等假期,许多大学生会选择外出旅游来度过。

在人际交往方面,大学生经常通过手机、互联网等现代通讯工具作为自己人际交往的工具。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拥有手机,手机费用也占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费用的一部分。由于大学生活相对于高中生活更加的自由,部分大学生会出于真情流露或消除寂寞而谈恋爱,且在恋爱方面也投入了相当大的资金,这些资金主要源自于自己的生活费。有些大学生会通过请客吃饭等方式来拓展自己的人脉关系。

二大学生的消费特征

第一,大学生在消费上带有知识性。大学生在消费上带有知识性表现在购买电脑、手机等价格较高的电子产品的时候,会在购买之前就查找更多的相关资料,比父母更加了解这些产品的功能和操作技能,最后再根据各种产品的特点来选择自己需要的产品。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健全,我国大学生对消费权益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当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时候,大学生会懂得使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二,大学生在消费时追求时尚性、潮流性。大学生处于青年期,对于新鲜的事物较为好奇、敏感,且易于接受。在大学生消费决策的过程中,常常会表现出对于流行时尚和前卫的追求。大学生已经成为了时尚的主流。对于消费,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挣钱,而不是省钱,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赞成分期付款和贷款消费这样较为前卫的消费观念。

第三,大学生购物带有冲动性。大学生的消费是在一定心理因素的作用下进行的。大学生处于生长阶段,心智还未完全成熟,所以在消费时常带有盲目性和冲动性。大多数大学生为独生子女,生活条件和环境较为舒适,心理应变能力较差,往往会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会因为一句话、一个动作或一些信息而兴奋、冲动起来,在消费过程中表现出情绪化的倾向,产生了冲动性购买的情况。例如现在流行的网上购物,很多大学生反映自己常因为网店推出的优惠或限时特价等活动而缺乏理智的购买了许多物品。

第四,大学生消费缺乏计划性。大学生虽然在经济上面还没有完全的独立,但是他们已经具备了独立购买的能力。在购买许多物品时,大多数学生已经不再征求家长的意见,在购物时能根据物品的质量、品牌等因素来进行选择、购买。但是大多数的学生在消费之前并没有进行理性的计划,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个合理的消费计划,而是随着自己的临时决定而购买物品,很多学生会花钱买了许多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更有部分学生因为没有计划性的消费而变成了“月光族”,甚至是负债。

第五,大学生消费带有攀比、炫耀心理。有些大学生的消费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学习、生活需要,而是想用较高的消费档次在同学面前进行炫耀、攀比。为了显示自己来自一个富裕的家庭,有的大学生购买昂贵的名牌服饰,进出高级酒店,抽好烟,喝好酒,到处在炫耀自己的富有,以此来博取同龄人的羡慕,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但是这些炫耀、攀比学生的家庭并非都是十分富裕的,但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的大学生甚至用父母辛苦赚来的学费去购买奢侈品,对学校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第六,大学生消费具有很强的从众心理。由于大学生的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在接触到较多的消费宣传媒介后,极易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理,盲目的跟从消费。许多大学生在购买商品的时候,往往忽略自己的经济状况,只是一味的盲目跟从消费。例如频繁的更换最新款的手机;购买服饰的时候讲究名牌;吃饭讲究排场等。大学生盲目的从众消费心理和行为,无疑给家庭生活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带来更大的困难。

三对高校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消费心理和合理消费行为的建议

第一,做好大学生思想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形成正确的舆论。大学生从高中进入到大学,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危机感,再加上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出现铺张浪费、攀比、讲究名牌等不良现象。所以高校要及时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可以通过新生入学教育、思想政治课、宣传海报、校园广播、校报等方式,倡导大学生要采取诚实的、节俭的、平民的消费,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形成正确的舆论,在消费权益受到侵犯的时候,能够灵活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第二,高校开设关于理财方面的公共选修课程,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大学生进入高校,刚刚开始进行相对独立的生活,对于自己手上持有的金钱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有效的使用和管理。高校可以开设相关选修课程,指导大学生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促使大学生在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的规律后,能够合理安排、使用自己的金钱,让大学生形成理财意识。

第三,通过开展勤工助学和校园活动,在实践中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高校可以设立一些勤工助学的岗位,让学生体会到赚钱的辛苦和不易,使大学生在今后消费的时候能减少冲动,更加有计划性。高校也可以利用大学生的课余时间,举办各种校园活动,如辩论、知识问答、理财大比拼等形式,让学生在校园活动中逐渐形成正确的消费观,营造出良好的消费氛围。

第四,对大学生消费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提高他们的心理自控能力。大学生消费中出现的问题不仅有外在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大学生心理上的不成熟,使得大学生常常对受到的外界影响失去自控能力,逐渐接受并形成了不良的消费方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自控能力,对减少大学生攀比、炫耀、冲动性消费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五,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大学生的消费行为。高校可以针对大学生的消费问题出台一些限制性的规定。进一步完善奖、惩、助、贷制度,严禁获得奖学金或助学金的大学生利用奖学金和助学金去请客,要求大学生理性消费。高校还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可以开辟一些低消费场所,减少纯营利性的消费场所,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的栋梁之才,虽然解决大学生消费中所出现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的配合与努力。但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问题会慢慢的被消灭。

参考文献

[1]杨雄.关注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2]夏海燕.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心理学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3(2).

[3]常洁.当代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及对策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1).

[4]刘艳,刘永胜.北京市大学生消费现状与特点分析[J].北京教育(高教),2012(2).

[5]赵阿妮.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8).

篇9

关键词:负翁;大学生;消费;理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9(C)-0216-01

校园“负翁”是指排除大学校园中因自身家庭、意外等客观原因造成的经济上必须“外债”的部分,特指因自身出于虚荣和盲目追逐时尚等主观因素造成超前消费需借钱度日一族。这些大学生借钱买电脑、买MP3、买衣服化妆品、开生日宴会、唱卡拉OK、旅游、甚至做整形手术。“负翁”现象作为当今大学生中存在的一种自身的消费误区和理财失控现象,对大学生群体产生愈来愈大的危害。理性分析、研究这种现象背后的动因,寻找可控制或预防此种现象蔓延的方法和措施,才能为大学非主流“负翁”群体走出消费误区寻求出路。

一、理财失控对大学生群体的危害

“负翁”现象作为当今大学生中存在的一种自身的消费误区和理财失控现象,其对大学生群体产生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理财失控会导致大学生犯罪现象的出现。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之人有趋于美的本性,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现象似乎有其合理性,但是相形见绌的经济能力会导致一些大学生要为其不理智的行为付出代价。为了维持生活和还卡债,一些大学生会渐渐误入歧途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偷窃、抢劫犯罪现象是对此最有力的证明。

其次,理财失控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一方面,不加节制地消费会助长某些大学生的物欲甚至扭曲价值观,使他们变成彻底的金钱奴隶。另一方面,大学校园内存在不容忽视的贫困生群体,他们的消费水平较低,甚至连基本生活费都难以保障,其他学生的炫耀性消费则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现实表明,许多贫困生都具有明显的抑郁心理,具体表现是强烈的自卑感。他们“没有钱参加同学的聚会和各种高消费活动,就只能选择和同学主动疏远,这种现象叫做‘自我排斥’。”

二、非主流“负翁”现象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中非主流“负翁”群体是如何形成的?在模糊消费观念和错误的理财规划引导下,这些业已成年的大学生从其思想与行为意义上来讲,其思想尚在完善阶段,具有不成熟、易受外界影响等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当代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逐渐放弃了中国传统的消费理财观念。贷款购房、贷款购车、贷款消费成为了中国老百姓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时尚之举,举债度日似乎已经不再是让人汗颜之事,而是成了一种具有潜在偿还能力的标志。

其次,大众传媒的影响。在大众传媒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经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冲击。一种观念和文化被大家快速接受的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则是人为诱导和推销,大学生是最易受大众传媒所宣扬的消费主义影响的群体,因为他们思想解放,富于幻想,容易接受新事物,喜欢猎奇,而事实上大众传媒也在极力拉拢着青年大学生的参与、烘托和鼓噪。

第三,家庭消费的影响。家庭是个人社会化过程的重要载体,对大学生来说学校消费就是家庭消费在学校的延伸。在当代中国,家庭负债消费普遍盛行,在高收入人群消费效应的带动下,一般中等家庭甚至低收入家庭也会出于非理性的冲动而消费,当他们的支付能力不足以应付他们的消费时,就会出现负债消费的现象。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大学生往往会受其影响表现出消费主义倾向。

三、走出误区:当代大学生亟须理财教育

“负翁”现象其影响和危害是不争的事实,根据上面对这种理财误区的分析,笔者认为:让当代大学生走出这种理财误区、让非主流“负翁”现象不再扩大和蔓延的最好途径就是加强大学生理财教育,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理财观念和消费习惯。

首先,大学生在培养自己智商的同时,培养自己的“财商”。“财商”观念包括金钱观、价值观、学习观、职业观、风险观、未来观和成功观,科学的“财商”观有助于有效控制个人财务安全,更有助于实现人生梦想和自我价值的增值。

其次,认清超前消费对于大学生消费群体的利弊效果。超前消费可以刺激消费,但并不适合我国现在的国情,尤其不适合几乎没有收入来源的大学生群体。因此,加强节俭美德教育,在校风建设中增加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的内容,促进良好学习环境的巩固和发展。

最后,加强感恩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财富创造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养成健康理性的消费观。让他们意识到那种为了追赶时代潮流,依赖父母维持高消费,却全然不顾父母的窘迫,缺乏起码的经济理性,非但与大学生自身的身份不相符,也不利于其今后的健康发展。遏制消费主义在大学生中的蔓延,必须在加强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注重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提倡健康理性的消费。

作者单位:济南大学泉城学院

作者简介:李培培(1989.10― ),女,山东苍山县人,济南大学泉城学院2007级经济学专业在读本科生。

参考文献:

[1]大学生“校园负翁”现象透视.内蒙古新闻网.2009.3.

[2]张志祥.当代大学生消费趋势预测.青年研究[J].2008.

[3]张志祥.当代大学生消费基本状况.青年研究[J].2010.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观 调查分析

马克思曾说过:“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交往中心理上的直接关系或距离,它反映了个人寻求满足其社会需求的心理状态,也是衡量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和为人处世的一杆小标尺。人际消费已经慢慢成为现代人生活支出的一部分,尤其是近年来,大学生人际消费呈现出上升势头。尽管因其形式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而难以统计,但不可避免的事实是已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卷入了人际消费的怪圈。正确引导其消费方式,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重大。因此做此问卷进行调查并分析,以更好地如何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消费观,通过合理消费来建立和发展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1调查对象与方法

此次调查以川北医学院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采取分年级及男女性别的方式进行调查。先自行设计问卷,在调查开始前采取预调查,再次修订调查问卷。之后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全部队员分成2个大组对川北医学院新老校区进行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分为四部分:调查对象的家庭基本情况,生活费的使用情况,人际消费时的一些心理,对人际消费的一些看法。最后采用SPSS19.0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调查数据分析

2.1调查基本情况

本课题共调查300人,有效回收问卷293份,有效应答率97.6%;其中51.3%为男性,25.22%为大三大四学生,调查对象生活费普遍位于800元―1500元,相当多的同学没有自己承担部分生活费,少部分同学会通过做兼职承担部分生活费,极少部分同学能通过奖学金和助学金来解决部分生活费问题。80%的同学完全不清楚父母对于人际消费的态度或者不会特意告诉他们,调查对象每月人际消费占每月总消费的比重平均为18%,对于缩减收支大部分人会选择人际消费支出;大部分人不明白通过人际消费可以获得什么。

2.2调查对象家庭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

从表1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在校大学生的生源地,可以看出来自中小城市的同学较多,接近一半的同学都会通过兼职来承担部分生活费,有接近三成的同学有幸获得奖学金解决部分生活费。

2.3调查对象生活费的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有时会因为钱而感到无奈,因为我们还是依靠家人的消费者,同时不得不在其他人际关系中花上一笔钱――此为人际消费。该项调查表明,59.79%的在校大学生每月消费在600元到1000元之间,而月消费600元以下的大学生占有30.16%,虽说他们的消费支出受家庭影响,但绝大数大学生每月人际消费平均占每月总消费的比例(见表2)。其中我们可以知道影响比例的因素是较多的,有社会因素、环境因素,更明显的是不同大学生的不同心理因素[1]。

有13.4%的大学生愿意花费超过25%的人际消费,他们认为人际消费是必须的,要有所付出的,而且将对自己往后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一定的帮助。调查显示,随着物价上涨,他们绝大多数能较为明显地感觉到生活压力。一般来说,人际消费主要是:买生日礼物,请客吃饭,聚会消费,通讯支出,感谢庆祝等等。54.4%的大学生表示相对愿意支出的人际消费是自己或同学生日上等等。在此类互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在这样的摩擦中渐渐改变,微妙往往是从中所惊讶的,这是一种简单的人际交往,在吃喝玩乐的面具掩盖下,建立起你我的关系。

3结果分析

在中国丰富的文化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作为中国漫长封建社会人际关系的主旨和规范,人际关系理论丰富繁多。在一般情况下消费观决定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果,并在社会和文化意义上影响着对人的塑造,这也与社会学中的“人在情境中”相契合。通俗来讲,也就是中国人一向看重人情关系,且非常注重“面子”。而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一独特的消费群体,一方面绝大多数要靠父母为自己提供经济来源,另一方面又面临着进入社会的境况,这无疑增加了其在请客吃饭等应酬上的花费,而且趋势随着年龄愈加明显。这种趋势的背后反映了中国自古至今的一种社会风气[2],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但是它的确给许多家庭带来了一定的生活负担。

从陌生到相识,再到熟悉,最后到有所利用,即为人际网。或许有些同学不是像以上看的长远的,有利益性的思想,他们是被动的人际消费群,即为了不扫兴,被同学朋友拉去消费的,这类人在我的调查群体中占了最高的比例有40.9%,他们认为这种消费对自己往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只有一般的帮助,并不觉得有来自人际消费的压力。其中他们大部分来自不同城市,过半的人还没有自己承担生活费,并表示不会特意告诉父母在大学的人际消费。

4可行性建议

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其消费行为有很多欠缺的地方,这是一个由于不成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共同来决定的,是由于处于这个阶段所必须经历的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一个过程,是社会、家庭以及自身多方面原因共同影响下的的一个发展阶段。(1)家庭方面:从家庭方面来说,家长要注重对孩子的消费教育,尤其是对人际关系消费的教育。首先以身作则,合理消费,再次,给孩子的开支不宜过高,对孩子的各项支出有简单了解,并针对问题采取一定措施,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和学习环境,家长的忽视和家庭不良消费的影响也加剧了人际消费铺张浪费这些不良现象的滋长。家庭中不良消费如过度吝啬、过度奢侈和请客成风、酗酒成瘾也会对子女产生深刻影响。应该对子女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帮助子女养成良好的消费道德习惯,树立合理、适度、健康、量入为出的消费观。(2)社会方面:良好的社会风气影响大学生的思想[3],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消费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是十分必要的。从校园周边环境来说,社会相关部门应给予以大力支持,协助学校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整治.给莘莘学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从源头上消除大学生非理性消费行为的一些诱导因素,使高校周边能够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休闲的理想去处。媒体不应忘记自己的社会教育责任,如果一味地宣扬感情消费,必然会对在校大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因此,社会传媒要多宣传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市场等消费与市场的基本理论。(3)学校方面: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议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人才。从校园的一些社团来说,学生社团和学生会应积极举办各类文体活动,让学生们能够不去KTV、网吧?等娱乐场所就能愉快地度过周末和节假日。平常工作中,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聚餐活动,以减少学生的开支。(4)个人方面:不管怎样,适当的人际消费是有需要的,但大学生不能把此消费的压力转移到父母身上,若他们人际消费钱数大,最好的办法除了削减活动,就是自己打兼职。另外,调查中还显露大学生的一个现象,他们都没有记账的习惯,更不用说在上面记录人际消费支出。大学生还是有必要记账和记录人际消费支出的,不仅可以对自己的花费有数可见,而且还可以留待以后,看看自己是否从人际消费中得到“回利”[4]。

? 总之,大学生是未来祖国的栋梁支柱,使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培养其良好的消费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对当代中国未来发展意义重大。这不仅是大学生自己应关注的,也是学校、家庭、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李玲.大学生的人际消费观念及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湖北某高校为例[J].传承,2008,12:100-101.

[2] 方正泉,崔荣国,姚剑英.大学生消费现状的理性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01: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