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研究报告范文

时间:2023-12-21 17:38: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暴力研究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暴力研究报告

篇1

关键词:高校财务;网络报销;报账

中图分类号:G647;F2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4.5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4-142-03

一、传统高校财务报销机制的缺陷

(一)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传统的高校财务报销需要教职工凭纸质单据在固定的财务会计人员上班时间到指定的办公地点报销,产生时间与地域上的冲突。由于高校的特殊性,学生的毕业实习多安排在暑假。每年经办老师在6月借款,待学生实习回校后,开始收集票据、粘贴等准备事项,直到学期期末,即每年的11-12月期间,开始集中到财务部门办理各种报销事宜。而这期间正是高校财务工作最为繁忙之际,财务部门要布置各种报表、财务结算会议,并对相应工作进行整理以应对检查,时间与地域上的集中导致财务报销大厅硝烟弥漫。

(二)业务审批效率低

传统的高校财务报销系统具有流程繁琐、条目繁多、规则刻板等问题。如多种补助标准令人眼花缭乱;要求领取的各类报销单据让申请师生往返来回奔波。并且, 在传统高校财务报销体制下,教职工应报销的每一张单据都需相关领导签字盖章,如果领导出差,则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可完成纷繁复杂的报销手续中的一项而已,无形中降低了业务审批的效率。当报账人员将大量单据送至财务部门时,财务部门既要审核原始数据,又要审核业务流程审批,最后编制记账凭证,输入会计信息系统,繁琐的流程,科目的繁杂及各项要求的刻板不仅降低了报账人员与财务人员的工作热情,也使得整个财务报销系统刻板而低效。

(三)财务审核压力大

自高校扩招以来,对应高校从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式发展转向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提升层次为重点的内涵式发展,高校财务管理在环境、工作内容、手段和方法等方面也随之发生变革,如高校经费从单一的财政拨款发展到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的多元化发展格局,财务收支模式也由最初简单的行政财务收支导致到目前相对复杂的以部门、以院系为单位的经费收支核算模式,因此,对高校财务报销审核人员的从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然而,目前高校财务在管理与核算方面并没有同步跟进,在高素质财务报销审核人员配置方面仍有很大欠缺。教职工的长龙队伍及有限的办公时间与财务工作人员每天有限的工作数量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断,无形中加大了现存财务审核人员的工作压力,并影响财务审核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四)预算控制效果差

在传统领导审批制财务报销体系内,财务报销审核工作的重点仍停留在最基本的算账、报账等方面,过多强调服务职能,忽视内部管理职能,领导对科研经费支出的监督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账上”,没有落到实处,重核算、轻管理,无法保证对相关经费的预算执行情况的真实了解程度,审批更多存在超预算、超范围审批等问题。

二、“网络报销”系统优势分析

“网络报销”模式指网络通过单据填写的标准化、业务审批的流程化以及财务审核的网络化,彻底颠覆了传统财务报销模式。较之传统的财务报销机制,“网络报销”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突破时间和地域限制

“网络报销”相对于传统财务报销机制最显著的改变是将“人对人”模式转变为“人对机”模式。只要有网络,报账人员即可突破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随时随地利用互联网实现财务报销任务,不仅方便于报账人员;同时,对财务部门来说,通过网络集中审核报销业务,也极大地缓解了如财务人员数量紧张、业务量分配不均等问题,无形中减轻了财务审核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二)提高业务审批效率

在财务审批层面,实行“网络报销”后,相关领导在对单据进行审批时可通过网络,在报账人员上传的原始单据的影像资料上以数字签名的形式实现,再次突破了领导审批单据在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随时随地完成财务报销前所需的必须流程,提高业务审批效率。

(三)规范报销业务流程

通过“网络报销”机制,在报销系统中严格规范审批流程、审批权限及审批所需单据等控制点,报账人员在网络按照规定程序及要求进行申报时,如不符合相关流程、审批权限或必备单据等规定将无法递交材料,继而无法进行下一步。如此,不仅避免在传统财务报销机制中报账人员因流程或权限等错误多次往返奔波事件的发生,也极大地简化了财务人员的审核工作量,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部门的内部控制。

(四)预算实现实时控制

“网络报销”最显著的优势即在于对各项规定的严格限定及避免人员间的暗箱操作。在对网上报销系统进行设定时,应严格根据各项经费的具体管理要求,预算设置好诸如预算预警、超预算、超范围等规则。当报账人员在网络操作中出现以上情况时,系统将自动退回,并无法进行下一步申请。进而实现对预算的实时监控,减轻财务审核压力。

1.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计算机的智能化在“网络报销”机制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报销机制的要求,网络报销系统中将设置大量的、在实体财务审核中频繁使用的计算标准、计算方法及计算公式,当报账人员将相关数据输入规定框格内,如差旅费等补贴业务的计算结构将自动核定,财务人员不再需要相关核对业务,提高财务审核的效率及准确性;同时,报账人员在网上递交报销申请单时会有既定的规范格式要求,便于财务人员对相关数据进行直接提取与记录,避免因格式不统一造成的信息录入错误、重复等问题。

2.增强信息公开性,强化财务监督。

网络时代也是信息共享时代。在“网络报销”系统中,经过授权的各用户间可通过网络获取各种所需报销信息,提高信息公开程度。同时,通过对财务报销信息的共享,可以建立起多部门、多用户、各级领导广泛参与的监督格局。提高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强化高校财务监督工作。

3.数字化存储原始单据,提高查询效率。

在高校科研项目结题时,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均要求对原始单据进行细致查询,如果通过传统财务报销机制即耗费大量时间对原始单据进行复印、装订与存档,再花费大量精力进行查询,势必降低审核效率。“网络报销”的便利性也体现于通过对原始单据进行扫描,实现数字化存储。在需要查看相关原始单据或其复印件时,只需从系统中调取进行查阅即可,极大地节省了审核时间,提高查询效率。

三、建立高校财务“网络报销”系统

(一)“网络报销”系统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是系统的灵魂与精髓。高校财务“网络报销”系统的设计将秉承“技术先进、安全第一、以人为本、信息共享”的理念。在校园网的环境下,设置以“网络报销”为主体模式,在坚持现有会计准则的前提下,以信息化、电子化为手段,以实现业务办理简单化、单据填写规范化、业务审批流程化、财务制单自动化、付款方式电子化为目标的新型财务报销系统,实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网络化和规范化。

(二)“网络报销”系统的构建

1.功能设计。

针对高校财务报销业务的特点,可以在“网络报销”系统中设置以下功能。(1)借款管理模块。包括借款单录入、借款信息查询、借款信息删除、借款金额校验等几个项目。(2)报销单管理模块。包括报销单录入、报销单查询、报销单删除、根据报销单记录自动计算报销合计、报销金额核算等。(3)固定资产管理模块。包含固定资产信息填报、固定资产报销信息查询、资产核算、根据报销单据记录自动计算报销合计等。(4)审核功能模块。有借款单审核、报销单审核、固定资产审核三项。(5)角色权限管理。分为普通员工、财务人员和资产人员,不同角色人员对信息处理权限各不相同。

2.流程设计。

(1)登陆。(2)报账单申请。设置报账项目,填写报账基本信息,如报账费用项目、支付方式项目等。(3)报账单审核。报账人员填写后,系统将信息自动提交相关主管部门领导审批,以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方式利用数字签名完成审批业务。并且,特殊业务应经过相关职能部门的审核、财务主管部门的审核,方可进行下一步流程。(4)预约报销时间。报账人员在完成系统所需报账清单后,对相同费用项目的报账单,可选择多比合并预约,打印预约报销单。(5)财务入账。报账人员需在预约规定时间,凭预约报销单到指定报销部门完成报账任务。财务前台审核人员从网上预约系统中调出报账人员所提前的报销单,由会计人员对原始单据及网上上传的单据进行核实,审核无误后将其转为记账凭证。若报账数据有问题,可由财务人员在制单界面直接进行修改。报账完毕后,根据报账人员事先在网上选择的报销方式进行结算,并以网络或短信形式通知报账人。

(三)实施“网络报销”系统应注意的问题

在构建高校“网络报销”系统过程中应着重关注以下几点问题。

首先,安全性问题是“网络报销”系统的生命线。“网络报销”对所保存的数据应区别对待,针对机密信息,应严格确保其安全性和保密性处于高安全级别。考虑到系统所依托的网络环境的信息传递功能及信息共享特征,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充分注意软件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问题,防止黑客攻击以病毒破坏所造成的严重损失及影响。此外,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财务部门设立严格的权限制度,对特定使用者依据层次不同进行权限划分,防止信息泄露,减少由于内部人员道德风险、系统资源风险及计算机病毒攻击所造成的危害,利用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火墙、划分网段、专用网络等措施加强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做好宣传和服务工作是实施“网络报销”的保障。

篇2

2012年5月26日,北京丰台青塔春园,两名分别为2岁和6岁的女童被砍死在家中,疑犯为孩子的母亲。附近居民称,该户人家长期存在家庭暴力。

5月29日,江西都昌,一名8岁男童被亲生母亲用菜刀乱砍,头部、脸部等部位共缝合800多针。事发后,男童母亲被警方控制。

5月31日,广东东莞,3岁男童遭母亲两次殴打,经抢救无效死亡。医院接诊记录显示,其头部、胸部、腹部、下肢均有明显瘀伤。警方将该案定性为“虐待儿童案”。

…………

儿童家暴问题再次引发社会关注。

传统的观念:“棍棒之下出孝子”

近日,记者对北京一家打工子弟学校三至六年级的孩子进行问卷调查。200份有效问卷中,仅有一名孩子“从没挨过打”,13名孩子“经常挨打,严重时父母会用棍棒、皮鞭责罚”。孩子们挨打的原因五花八门,除贪玩、成绩不好等常见“罪状”外,“偷看爸爸的手机报”、“吃饭声音大”、“吵醒妈妈睡觉”等都成为挨打的理由。

近年来,不断升级的儿童家暴事件也引起了相关机构的注意。2011年,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和他的同事针对6年间338起儿童遭受家庭暴力案件进行调研统计,撰写了《儿童遭受家庭暴力案件调查分析与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有高达86.33%的家庭暴力源于“父母施暴”。发生此类案件的家庭中,父母普遍没有将未成年人当作享有平等权利的人来对待,而是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随意处置。更为恶劣的是,一些父母甚至将孩子当做赚钱工具,出卖、出租或携带、强迫孩子乞讨。

报告还指出,相较于稳定、健全的家庭,单亲、继亲家庭以及流动、留守儿童更容易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调研中53.34%的案件发生在此类家庭中。

关注当地流动家庭子女教育问题是北京红枫心理咨询中心的项目之一。该中心的工作人员5年多来走访了10余所打工子弟学校的上千名孩子,“凡是问题学生,无一例外都是常挨父母打的”。

“更可怕的是人们的观念。”中心反家暴项目负责人侯志明说,受“不打不成材”、“棍棒之下出孝子”等传统观念影响,不少人视打孩子为正常现象。受访者中很多父母“并不认为打孩子就是家庭暴力”,认为只有“程度严重的伤害才是家庭暴力”。还有部分家长认为,只要动机是为孩子好,暴力行为便是合理的,“轻微教训一下孩子不算施暴”,甚至有的家长在遗弃或杀害孩子后认为“是为了解脱孩子的痛苦”。

事实上,不少专家指出,虐待儿童不仅指殴打、体罚等,还包括精神上的,如对儿童的疏远、冷漠、贬低与压抑等。“家庭暴力会导致孩子严重的心理问题,离家出走、打架、自闭、厌学甚至厌世。”侯志明说,“最亲的父母都不相信,还能相信谁。”

更让他担心的是,调查发现,在暴力家庭成长的孩子普遍会继承暴力倾向,使家庭暴力出现代际传承,“从小挨打容易让孩子错误地认为,暴力是合理的,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尴尬的外力:“家务事”不好管

有学者指出,儿童家暴问题的症结之一在于,儿童家庭暴力更具隐蔽性,存在难察觉、难介入、难干预的困境。

《儿童遭受家庭暴力案件调查分析与研究报告》显示,从案件发现情况看,受暴儿童、家庭成员及基层群众组织报案率普遍偏低。

一方面,年龄小、体能弱、身体反抗能力差的10周岁以下儿童更容易遭受家庭暴力,而这些儿童一般没有求助能力。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管是打工子弟学校还是公办学校的孩子,对于“父母打你时你会如何处理”,没有一人选择“向他人求助”,都集中在“不能跑,跑了打得更狠”和“忍着,等父母情绪平息”。

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对于少年儿童举报投诉家庭暴力的保障机制过分薄弱,儿童没有足够的渠道和条件去举报发生在自己或者同学身上的家庭暴力行为。如北京目前尚没有专门负责庇护家暴儿童的场所。2012年5月24日,“家庭暴力直接服务者能力建设”研讨会在京举行,一些已尝试建立妇女儿童庇护中心省市的反家暴工作者透露,庇护中心接待的求助多来自受暴妇女,“没有儿童求助”。

另一方面,由于父母打孩子现象目前仍较常见,不少邻里亲属、村委会、居委会认为管教孩子是家庭内部事务,“清官难断家务事”,往往采取容忍甚至习以为常的态度。此外,虐待儿童是家门内发生的事情,不到比较严重的程度,是不容易被外人察觉的。即便被察觉,外人多不直接干涉别人的家事,也难以直接救助被虐待儿童。

这一问题,在流动儿童中更为突出。如今许多小区租住着不少外地人,“今天来明天走,谁也不认识谁”,一位居民说,“真要家里动起手来,连个劝架的都没有。”调查中,北京多家打工子弟学校的老师向记者坦言,就算知道有学生常遭家长打骂,他们一般也不会过多劝说家长,“说多了人家烦,家长会说孩子是我的,我愿意怎么管就怎么管”。老师们只能多劝被打的孩子“父母打你是为你好”,尽量不让孩子产生心理阴影。

事实上,公权力不可能每时每刻在第一时间介入到儿童权益受损事件中,在这方面,更需要社会力量的介入。而现阶段社会公众和相关责任人员对案件报告意识的缺乏,加剧了儿童在家庭中权益保障缺乏有效监督的状况。

有学者指出:“在美国,《防止儿童遭受虐待法案》明确规定了‘强制报告’制度,只要有理由怀疑儿童在家庭中可能遭受暴力就可以报告,即与孩子接触人员,如邻居、医生、教师、卫生保健人员等在了解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时能积极有效快速报告的制度。”

篇3

关键词:云计算;安全;用户;供应商;互审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0-7196-03

云计算服务供应商以专业的数据资源组织与分配,低成本建立大型数据中心,使得云计算在商务活动中获得广泛认同。规模经济的发展增加了云计算服务供应商的收益,也降低了用户的成本。云计算的即时服务模式使得服务供应商通过统计复用实现优化资源利用,更让用户通过动态标度避免了资源预留空间的费用支出。然而,安全问题也迎面而来,许多学者、公司决策者以及政府工作人员认为安全问题成为提速与推广云计算的明显阻碍[1]。对于许多关键业务级运算,云计算会由于种种问题而显得不可取,例如:服务可用性、数据保密以及荣誉命运共享问题等等。另有一些人批评“云计算”一词含义太广[2]。事实上,云计算包含了如“软件即服务”的既成模式,而这种随需而变的计算工具的基本概念则可以追溯到早分时系统[3]。与此同时,缺乏统一的定义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云计算安全问题的讨论。本文鉴于云计算出现的安全问题,首先梳理了术语定义问题,其次对安全问题进行了分类,最后这些问题进行多对视角的讨论。

1 云计算的定义

缺乏明确的、被广泛接受的定义成为云计算研究的一大问题。“云计算”一词是个不断演化的术语,其定义更大程度上来源于应用领域,而不是学术领域。“云计算”定义面过宽招致批评,有人批评其“包括了一些所做之事”[1]。而在定义的准确性上斤斤计较又转移了人们对于其核心技术问题的注意力。本节将简单给与云计算一个定义,该定义将贯穿全文。早期系统框架云计算研究,《Above the Clouds: A Berkeley View of Cloud Computing》将其定义为包括作为服务在互联网上的应用软件以及促进这些服务运作的数据中心硬件与系统软件[1]。云计算的关键特征包括虚拟无限硬件资源、消除预先承诺以及按需支付资源使用的能力。该项白皮书一经发表,大量的对云计算的定义以及研究报告接踵而来。其中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一条最为显眼。该定义范围较广,几乎涵盖了所有云计算研究中采用的通行术语,为NIST指导云计算安全问题打下了基础。其他一些定义大都采用相近的框架。欧洲网络信息与安全机构也承载了这一理念,对云计算的定义如出一辙,大同小异[3]。根据NIST给出的定义,云计算的关键特征包括按需自助服务、宽带接入、资源池化、快速弹性以及与工具相当的计量服务。云计算有三种服务模式:软件服务模式(SaaS)——允许用户控制应用程序配置;平台服务模式(PaaS)——允许用户可以主机环境;基础构架服务模式——允许用户控制除数据中心基础构架之外的其他构架。另外,云计算还具有四种调度模式:公有云模式——对大众或大型企业集团开放;社区云——服务若干组织机构;私有云——仅限于单个组织机构;混合云——混合以上几种模式。鉴于NIST的广义定义综合了诸多人们关心的问题,以及该定义演化的连续性,本文将在余下的讨论中沿用这一定义的内涵。

2 新安全问题评判

本节评判云计算中出现的所谓“新”与“旧”的安全问题,从而确认何种问题对云计算的安全威胁模型构成最大挑战。

2.1 “旧”安全问题

云计算的广泛应用带来了经常性安全事故。事实上,许多归为“云安全”问题的事故属于传统网络应用与数据联机问题,如网络钓鱼、故障停机、数据丢失、密码失窃与主机易感染僵尸网络等问题。推特网络钓鱼属于传统网络安全隐患,现已摇身一变成为云计算安全隐患。近来,知名的亚马逊云服务中发现僵尸网络事件尤为显眼,反映出云计算服务器的运行安全与与传统企业数据存在同样的隐患。学术界举办的ACM云计算安全研讨会和ACM计算机与安全通信会议(CCS)对云计算安全颇有研究。当前,有关云计算安全问题发表的论文,如针对网络安全[4:13]、数据外包[5:18]、虚拟机[6:34]问题进行讨论的论文,也反映出学术界一贯的研究路线。这些论文除少部分外大都表现出研究课题的综合交叉性,而不是仅仅着眼于云安全。2009年在美国举办国际黑帽技术大会致力于云计算安全漏洞利用问题的讨论,认为安全漏洞利用成为延伸的安全隐患。例如,用户名暴力破解软件、Debian OpenSSL利用工具在云计算中和在僵尸网络中会同样运行[7]。社交工程攻击利用漏洞,给恶意虚拟机镜像一个类似官方的命名,如f“edora_core”[7],引诱亚马逊弹性计算云(EC2)用户运行恶意虚拟机镜像。虚拟主机漏洞问题依然存在[8],如同随机数生成机制缺乏足够的熵从而薄弱一样。

2.2 “新”安全问题

最近有研究发现,尽虽然使用云计算较僵尸网络更为昂贵,但是云计算比僵尸网络更易获得黑客们的“青睐”。僵尸网络市场易面临“柠檬市场”的信息不对城问题,即由于缺乏信任、无法确认货物质量导致货物成交量最小[8]。如此一来,黑客们就会溢价在云计算网络中寻找更为可靠的服务。在云计算网中,络僵尸网络比在传统网络中更容易关闭。因为云计算引入共享数据环境,所以会引发意外旁通道被动侦测信息与隐蔽信道主动发送数据[9]。暴露出来的弱点有:将攻击虚拟机当作目标虚拟机置于相同的物理机上,而后在两个虚拟机之间构建旁通道,编入SSH击键计时攻击[10]。另一个新问题来自于荣誉命运共享,会产生不同影响。正面的影响是:只要保证网络生态系统的安全最佳实践,云用户有可能从大云服务供应商对安全性的专注中获益;负面的影响是:单个破坏者就能中断许多用户。例如,垃圾邮件群发曾破坏EC2,导致国际反垃圾邮件组织(Spamhaus)将很大比例的EC2 IP地址列入黑名单,引发主要服务中断。此外,黑客运用云计算网络的价格低廉,例如,将在PC机上原本耗时1.3天暴力破解作业放到云计算网络中,耗时仅仅一分钟,需添加200加大实例,每次利用只需两美元(参考2010年的价格)。自垃圾邮件群发事件后,如果有人想从EC2上发送电子邮件,则必须填写申请表格(.

[2] Fowler G,Worthen B.The internet industry is on a cloud-whatever that may mean[N].Wall Street Journal,2009.3.26.

[3] Corbató F J,Vyssotsky V A.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 of the multics system[J].IEEE Ann. Hist. Comput.,1992,14(2):12–13.

[4] Vikram K,Prateek A,Livshits B.Ripley: automatically securing web 2.0 applications through replicated execution[C]//CCS ’09: Proceedings of the 16th ACM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security.

[5] Bowers K D,Juels A,Oprea A.Hail: a high-availability and integrity layer for cloud storage[C]//CCS ’09: Proceedings of the 16th ACM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security.

[6] Wei Jinpeng, Zhang Xiaolan,Ammons G,etal.Managing security of virtual machine images in a cloud environment[C]//CCSW ’09: Proceedings of the ACM workshop on Cloud computing security.

[7] Meer H,Arvanitis N,Slaviero M.Clobbering the cloud[C]//Black Hat USA 2009.

[8] Kortchinsky K.Cloudburst-a VMware guest to host escape story[C]//Black Hat USA 2009.

[9] Dawn Xiaodong Song, David Wagner, and Xuqing Tian. Timing analysis of keystrokes and timing attacks on SSH[C]//SSYM’01: Proceedings of the 10th conference on USENIX Security Symposium.

篇4

关键词 网络营销 微商

中图分类号:TD745 文献标识码:A

1网络营销发展的阶段划分

微商的发展与网络营销的发展密切相关,以其所依托工具的不同,我们大致可以将网络营销的发展归结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PC为工具的网络营销阶段。这一阶段企业的营销活动主要通过PC端进行,网络广告、电子商务、搜索引擎广告开始出现。网络营销逐渐开始成为企业的营销的手段,甚至成为企业营销活动的主要手段。

第二阶段――从PC到移动端过渡的网络营销阶段。这一阶段的代表性营销方式为博客以及微博,这些方式对参与者的进出门槛开始降低,个人开始参与到网络营销当中。“粉丝”成为这一时期网络营销成功地关键因素。

第三阶段――以移动端为工具的网络营销阶段。营销的限制因素减少,电子商务活动也开始由PC端大量转入移动终端。微信营销在这一时期开始成为企业营销的利器,个人参与营销活动的门槛也进一步降低。由于微信的强互动性,个人参与营销活动的热情及主动性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微商也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

这三个阶段依托的工具由PC端逐渐到更为便捷的移动终端,其营销效果以及消费者的参与度也随着这些工具的不同而表现出了一定的趋势。从第一个阶段到第二个阶段,企业营销的影响面逐渐增大,消费者的参与度也逐渐提高。消费者与企业的互动性在这三个阶段也呈现出由弱到强的趋势,尤其是在第三个阶段,用户的活跃度以及互动性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微信的低成本营销则为这部分渴望参与的人提供了机会,这导致微商的兴起。

2微商的发展状况

微商是随着微信用户数的大量增加,在近两年才逐渐兴起的网络新群体。微商由于进入门槛低,且不须经过严格的注册,深受年轻群体的青睐。相对于淘宝等网络平台,微信这种基于社群的新媒体给予微商更加有利的条件,使得人们可以将碎片化的时间都商业化,从而使社群媒体的商业价值最大化。易观国际曾进行过统计,中国目前约有 1000 万左右的个体微商。而据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的《微信社会经济影响力研究报告》称,微信已带动了超过 1007万人就业,一部分人甚至月入过万。微商目前主要通过微信公众号以及朋友圈进行产品的宣传,销售的产品以面膜、海外代购护肤品等非耐用品为主。

3微商存在的问题

3.1没有秩序,存在暴力刷屏现象

很多微商都是在朋友介绍下加入的,并未经过正规培训,大部分的个体微商缺乏基本的营销知识。这些个体微商通常只能通过不断地刷屏来进行产品的宣传,但是这样的暴力刷屏又往往会引起微信用户的极度反感,结果导致宣传效果不佳。

3.2没有相应的法律来对微商进行监管

微商尤其是个体微商通常采取多级机制进行商品分销,这样一来,上一级的经营风险经过层层都转嫁给了底层的。微商与很多电商一样,目前还缺乏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来约束其行为。且微商并不具备像淘宝一样的安全评价机制,微商主要依靠朋友之间的信任关系来维系,微商与用户之间的交易也以私人之间的交易为主,其收入也不会被有关部门监管,因此微商成为很多人的避税天堂。

3.3微商通过发展来赚钱,很多没有实体店

在个体微商中,处于最顶端的,尤其是具有大量下线的微商,本身并不通过售卖产品获得收益,而是通过售卖权来赚取利益。驱动下级进行产品推广和销售的是之间的层层差价,这样一级一级的差价,产品到达下一级的时的价格便越来越高。个体微商的主体主要是一些有大量充裕时间的家庭主妇,以及工作清闲的年轻人,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没有实体店。这又使得这些几乎没有进入门槛的微商无法进行源头追溯,进一步加深了微商与用户之间的法律与道德风险。

4针对微商的建议

4.1打造社区型微商

社区商业拥有明显地域优势,消费者可以在就近的社区商业店铺进行重复消费。同时,社区商业服务与环境稳定,对于强化品牌的的的知名度具有非常好的效果。由于社区商业覆盖面比较小,其辐射范围内的商业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都比较了解,有利于开展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加深彼此的了解,为社区经营者树立良好的商业形象。长期的互动与近距离接触会增加消费者对社区商业的信任,这将有利于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进行基于信任关系的虚拟交易。

鉴于社区商业这种优势,可以将微商这种虚拟的商品交易活动同实体的社区商业进行融合,让网络购物与实体的社区商业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这样不仅解决了部分微商没有实体店,网络与实体难以对接的的难题,同时也为社区商业开展多渠道宣传提供了可能。

4.2建立监管体系

微信运营商与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措施,推行注册登记制度,将微信的即时通讯功能与商业功能进行有效分离。对于目前微商出现的种种问题,政府监管部门应及时予以解决,确定明确的微商监管单位,确保微商操作的规范性,与各微商之间的良性竞争,促进微商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伍肖琳.浅析企业的微信营销[J].社科论坛,2015(1).

[2] 李文明,吕福玉.“粉丝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4(6).

篇5

网络新闻专题的分类标准

目前网络新闻专题暂无公认的分类标准,具体的分类标准只能依各网络媒体的定位而言。而目前比较合理的标准按照专题的来源和生存周期划分,可以分为事件型专题、主题型专题、挖掘型专题、资讯型专题四类。①

腾讯的《今日话题》属于挖掘类专题。挖掘类专题是技术含量最高的网络新闻专题,也是未来网络新闻专题发展的总体趋向。②该类专题重在策划、注重研究,其编辑思路、栏目构架等诸多因素都是编辑根据整体内容,整合了所拥有的新闻资源后做出的,也就是说其每个部分都有编辑二度开发的成果,对新闻资源的“整合”和“再加工”是该类专题制作的核心,而提炼独家观点也成为该类专题的一个难点。

优秀的挖掘类专题,其核心竞争力在编辑的策划能力上,而又突出表现为栏目的架构、网页的构思、观点和资源的整合加工。赵启正在《中国网络新闻发展现状和趋势》一文中指出,③优秀的新闻专题可以具备“新闻的快、研究报告的深、百科书的全,图文并茂、声像结合”。

《今日话题》的网页构思

1.层层推介:直达栏目有捷径

在网络上,频道名称、栏目名称、标题等重要导航路牌都要用最直接、最简单、指向最明确的词语,以避免歧义和含糊。腾讯网的《今日话题》专栏在腾讯主站的首页和各个分站的首页都有推介条。根据从左至右的阅读习惯,腾讯网首页导航条新闻位居第一的位置,足见腾讯网站编辑对腾讯新闻中心的看重程度。相比之下,搜狐的新闻专题栏目虽然质量也较高,但在首页的推介力度较小,不易被读者发现。

2.页面位置:视觉中心占先机

《今日话题》栏目位于腾讯网首页面积最大的中间栏,并且以较大幅的图片抢占读者的眼球,在子分类的腾讯新闻中心,《今日话题》也位于页面左侧,占尽读者阅读的先机。

3.版式设计:兼顾简洁与美观

《今日话题》最初采用的是非均分的竖二栏版式,这种版式结构在专题页面上运用较多,但《今日话题》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页面的上下部分错开,兼顾了页面的简洁与美观。

此外,《今日话题》采用了类似报头的做法,将其编辑方针“关注大家的关注”载于栏目页头,并打出“腾讯QQ出品”,运用固定的logo和口号强化栏目的品牌。

2009年6月,腾讯对《今日话题》大胆改版,采用竖式三列的版式结构,每个专题都有独特的提要题,竖三栏版式在国际上比较流行,BBC网站和日本的“共同网”中文版网页都采用这种结构。人民网、新华网等风格比较稳重的门户网站也采用竖三栏编排,竖三栏版式页面屏数往往较少,新闻分栏也较少,标题简洁明快。采取跨栏的形式与图片相结合,专题内容清晰明了。专题的主要内容占据面积较大的中间栏,而左右两栏则用于相关背景的链接、观点PK区和月度热门话题榜。

4.色彩:颜色诠释理性

不同的颜色对人有不同的情感牵引力,色彩可以在美学角度契合和体现网站的编辑风格。暖色系的橙色代表的是热情、活力、轻松,与之相对,冷色系的深蓝色则代表了客观、冷静,而《今日话题》的栏目页头运用的正是这种颜色。

《今日话题》的内容风格

1.题材宽泛,不拘一格

题材的选择与网站本身的定位有着密切的关系。腾讯《今日话题》志在“聚焦”,这是与其编辑原则“关注大家的关注”一脉相承的。《今日话题》的选题来源非常宽泛,社会潮流、时尚文化、突发事件不一而足。为贴合“今日”二字,在选题上注重对时事和热点问题的深度报道和纵深思考,其中不少选题发端于网民的BBS和互动社区,如“网瘾究竟是不是精神病”、“杨佳案”都成为《今日话题》探讨的话题。这种发端于网络的新闻选题,也强有力地保证了高人气和互动的积极性。

2.新闻价值观:网络清流

在网络新闻呈现出泛娱乐化和低俗之风时,腾讯以旗帜鲜明的新闻价值观博得了网友好评。一方面,腾讯追求新闻的快捷和信息的全面;追求特色,注重议题的设置和新闻策划,主张观点的展示和碰撞;另一方面,腾讯秉承了理性的价值判断,不流于浅易的叙述,而加强了观点的引导和输出,着重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深层次意义,与不少网站为了吸引点击率而迎合“网络愤青”的做法截然不同,被媒体称为一股“网络清流”,形成了“有良知”的形象。④如2008年四川遭遇汶川地震后,企业家和个人纷纷慷慨解囊,此时吼出“我不捐款”的个别人受到大众的口诛笔伐,《今日话题》于2008年6月13日及时推出专题《我为什么没捐款》,将平常老百姓及80后作家韩寒为何不捐款的原因一一集纳,同时打出了“捐款不是征兵”、“不攀比、不强制”、“愿意捐、可不愿意盲捐”等一系列观点。通过编辑的巧妙编排,赈灾捐款的用途透明化等更有意义的议题得以凸显,而对“捐与不捐”孰是孰非的争吵则被巧妙地引开了。又如在中法关系陷入低谷时,《今日话题》又号召大家要“冷静看待中法关系”,懂得“爱国的艺术”。

3.结构

《今日话题》包括几个固定的组成部分:导语、网络调查、腾讯网友点评、结语。此外,根据不同的话题,往往配有漫画形式的新闻和相关视频的穿插。在观点的集纳上,编辑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优势,既有“名人观点”也有“舌战网友”,形成了多方观点的碰撞。此外,通过编辑,将代表性观点集结成小标题,一方面可以起到很好的导读作用,另一方面,编辑的立场也“幻化于无形之中”,巧妙引导受众完成议程设置。

比如,在《与杨佳有关的十个词》这一期专题中,编辑用了“论人”、“论心”、“论事”作为分题,最后在结语中直指对暴力的歌颂是一种“伪民意”,让大家在习惯与“公家”对立的时候回到道德层面的思考。2009年6月,《今日话题》改版,在页面左侧新增了“今日热词”、“一周热点话题”、“月度话题榜”等栏目,方便网友了解最新和近期的热点话题。同时增加了观点PK区,通过参与,网友既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又可以非常直观地了解他人看待问题的态度,充分调动了网友持续关注栏目的积极性。

此外,页面上还增加了相关视频和博客推荐的比重,栏目的页头也更具品牌意识,将“用常识解读新闻”的栏目理念用特殊字体标出,栏目风格突出,品牌感更强。

注释:

①②张宇:《门户网站新闻专题报道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4月

③赵启正:《中国网络新闻发展现状和趋势》,《新闻战线》,2000年第2期

④《南方都市报――2008年度网络致敬专题》,2008年12月28日

参考文献:

①彭兰:《网络新闻编辑教程》[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版

②朱宝奇:《网络新闻专题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月

③蒋晓丽:《网络新闻编辑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④董天策主编:《网络新闻传播学》[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⑤彭兰:《网络新闻学原理与应用》[M],新华出版社,2003年3月版

篇6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 ESP EGP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不同国别或地区间的交易双方(个人或企业)通过互联网及其相关信息平台实现的各种商务活动,包括出口和进口两个层面的总和。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国际贸易的新方式和新手段,对于扩大海外营销渠道,提升我国品牌竞争力,实现我国外贸转型升级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储备。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是指具备一定外语能力、电子商务技能和外贸业务知识,了解海外客户网络购物的消费理念和文化,掌握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营销技巧,从事跨境贸易和电子商务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很多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如 EBAY,敦煌网等都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各个环节从推介产品、与客户的交流沟通到交易的达成以及售后等都要使用英语。 因此, 跨境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英语专业技能:听、说、读、写、译等,这是进入这一领域的基本条件。同时,跨境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能够了解目标市场国的文化与习俗,根据其地域、气候、节日习俗、法律法规以及其它文化因素组织适当的货源,从而适销对路,快速开拓市场。 如果目标客户是美国消费者,那么就要了解美国各个节日的习俗:感恩节、万圣节、圣诞节等。 在产品的款式、图案以及颜色等方面的选择也要结合目标客户的文化习俗,比如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权力与高贵,而在英美文化中却是不详之物;在中国文化中代表喜庆吉利的红色在英美文化中却含有暴力色彩,而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不吉利含义的白色到了美国却成了纯洁的象征。

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还应具备电子商务技能和外贸业务知识。跨境电子商务本身涉及到的在线支付、物流、计算机网络以及相关外贸业务流程等知识。这是一种宽口径、跨学科、高技能的符合型人才。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要求能够独立完成企业电子商务部门或店铺的综合管理工作;能够完成产品图片和文字的美工,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信息系统的设计和维护;善于促销活动的策划,商品销售分析、市场竞争分析、店铺运营数据分析以及通过数据分析,判断网站的健康状况,从而评估运营计划执行的效果,并为企业下一步的行动提供决策依据。同时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还应熟知相关外贸业务操作流程,从而更好地胜任跨境电子商务业务。

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英语的课程设置与本科院校基本没有区别,仍然沿用本科院校课程设置的思路,过多地强调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培养。可以称之为通用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而电子商务课程和外贸实务课程则局限于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这三门课程如果仅是单纯地相加,则很难起到很好地效果。

很多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课(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英语语言文化课(英语语言、文学、文化等)以及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旅游、经贸、法律等)三大模块。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基本功的基础上拓宽英语专业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接触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这种以“厚基础、宽口径”为指导方针的课程体系以市场为导向,对培养具有较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又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大有裨益。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如何实现三大模块课程之间的有机结合,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索。不同模块课程开设的顺序问题,不同课程教材的内容对接问题,不同课程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协调问题等都需要很好地协调并有机地统一起来。

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的教学主张是基于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域理论产生的。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及复合型人才培养呼声的高涨,ESP教学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并逐步与各行业相结合,形成了旅游英语、酒店英语、商务英语等相关的跨学科课程。电子商务行业英语课程也是其中的成果之一。该课程将英语语言技能、英语文化知识与计算机技能以及外贸知识有机融入一门课程,有利于跨境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电子商务英语课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学生所要学习的新知识与其原有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地结合起来。学生原有的英语知识拓展到了专门用途英语范畴(计算机、经贸等);而电子商务知识相对于其原有商务知识也是既有联系,又有发展的新内容。这样一种连续性、跨学科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与融汇无疑将会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技能培养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同时,通过电子商务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的电子商务知识、外贸知识通过英语这一媒介体现出来并有机结合在一起,既有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有能快速实现跨境电子商务技能的养成。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看,英语学习与对学生富有吸引力的国际商务、计算机、网络等知识或媒体结合在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既有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又培养了学生利用语言和网络媒介进行对外商务活动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复合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

目来源: 中国国际商会商业行业商会2014年度课题 “跨境电子商务驱动下高职 ESP 课程改革研究” (项目编号CIECT-A1415).

参考文献:

[1]艾瑞咨询.2012-2013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研究报告[R].2013(9).

[2]崔立标,张周平.2013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R].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4(4).

篇7

“事实上,利用大数据可视分析技术,人们已能预测未来,比如未来的发展趋势等。”在长沙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可视化与可视分析大会(ChinaVis 2016)上相关专家如是表示。

据了解,美国许多城市在使用软件处理过往犯罪数据,预测哪些区域犯罪率会更高,并提前派出更多警车到这一区域巡逻,导致区域的犯罪率大幅下降。

在国际上,大数据可视分析早已成为一大热点。可视分析挑战赛――VAST Challenge也已举办了近10年之久。这一领域已经涌现了一批新兴企业,其中包括利用大数据分析找到本拉登、估值200亿美元的神秘独角兽公司Palantir。

在第三届中国可视化与可视分析大会(ChinaVis 2016) 数据可视分析挑战赛中,参赛选手通过对格式化的企业邮件进行可视分析,直观地展示出企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各阶段业务特点,甚至直接明确公司重要人物,展示了数据可视分析的价值。

数据可视分析赋予“看见”的能力

可视分析一词,由美国国家可视与分析中心的Jim Thomas创造,现在已经成为整合数据分析、可视和交互的事实标准流程,旨在更好地理解复杂系统。

实际上,大数据可视分析主要是在利用计算机自动化分析能力的同时,充分挖掘人对可视信息的认知能力优势,将人、机的各自强项进行有机融合,辅助人们更为直观和高效地洞悉大数据背后的信息、知识与智慧。

这是因为,统计无法独立传递足够的信息用于决策,而算法不能独立编码人类丰富的认知,可视则不能有效管理数据的细节或区分不同信息的重要性。因此,人脑+电脑的大数据可视分析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出路。

据报道,早在10多年前,利用人脑+电脑来分析复杂问题的可能性就初见端倪。斯坦福大学的几个教授以公开的海量信息为输入,利用计算机建立关于人物关系的网络,最后锁定了一堆疑似人物,并迅速将结果出去。结果CIA等部门大为震惊,因为教授们的结果与CIA花人力大量侦查和审讯的结果很近似。

尽管CIA、FBI等情报机构掌握着成千上万个数据库,包括财务数据、DNA样本、语音资料、录像片段以及世界各地的地图,但要在这些数据之间建立联系,却相当耗费时间。如何从浩如星海的数据中快速找出有价值的线索,提前掌握可能发动袭击的消息,对情报部门的技术水平有非常高的要求。

这正是Palantir等公司要解决的问题:收集并整合这些数据,从而帮助当局及时阻止潜在的恐怖袭击。

2004年,被誉为硅谷投资教父的 PayPal前首席执行官Peter Thiel和斯坦福大学的同学共同创立了Palantir。名字的灵感来自《指环王》,在剧中,这是一个可以穿越时空、看到一切的水晶球,它可以帮助剧中人物和其它水晶球建立联系,从而可以看到附近的图像。

最神秘的数据可视分析公司

Palantir公司曾被称为是美国最神秘的新创公司,因为它的客户中包括了美国的军方和很多的情报机构。有消息称,Palantir在美国击毙本拉登的行动中发挥了情报分析的作用。

Palantir的基本要点就是收集大量数据,帮助非科技用户发现关键联系,并最终找到复杂问题的答案。Palantir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卡普曾说道:“Palantir实质上是将结合数据、技术、分析师的专业能力,人和计算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并将各自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现如今Palanti公司总共拥有两大产品线――Palantir Gotham和Palantir Metropolis,分别应用于国防安全与金融领域。

它的成功案例包括:赶在阿富汗的简易爆炸装置引爆前成功预言了它们的位置;帮助多伦多大学Munk全球事务学院的科研人员发现网络间谍组织――“影子网络(Shadow Network)”,该组织当时正在从印度国防部窃取机密资料。帮助J.P.Morgan对付欺诈犯;以及帮助整合美国情报界零散的数据库,让分析师有一体化的情报网可以使用。还有传言称,它协助捕获了奥萨马・本・拉登,并帮助多家银行追回了纳斯达克前主席Bernie Madoff所隐藏起来的数十亿美元巨款。

现在,Palantir凭借其200亿美元的估值跻身美国第三大创业公司,估值仅次于估值400亿美元的Uber和估值240亿美元的Airbnb。

数据可视分析让安全可视化告别地图炮

说到安全数据可视化,很多人就会想到一张地图上,激光炮、气功弹打来打去。

“这种地图炮只能算是安全数据可视化的初级阶段,真正的安全数据可视化在于帮助用户发现未知威胁,进行事件溯源,甚至直接定位犯罪人员,或预测未来的安全态势。”作为ChinaVis数据可视分析挑战赛评委的360天眼实验室张卓表示。

作为国内最早涉足可视分析的安全公司,2015年,360与北京大学首次联合参加VAST Challenge即获得了亚军。360天眼实验室作为ChinaVis数据可视分析挑战赛的支持机构,已经连续为挑战赛提供了基础数据和设定题目。

事实上,作为国内最早将数据可视化应用于安全分析的机构,360已有多款得到用户认可的产品。

在2016“4・29首都网络安全日”活动中,360首次对外展示了基于数据可视分析的伪基站追踪系统。据产品负责人徐凤超介绍,360伪基站追踪系统依托海量的数据、高效的数据分析处理和数据可视化,可以为追查伪基站提供精确信息与准确判断。

北京网安的统计数字显示,自2015年12月使用360伪基站追踪系统以来,北京警方已利用该系统破获多起在京活动的重大伪基站犯罪团伙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60余名,缴获设备100多套,有力地遏制了利用伪基站发送诈骗短信的犯罪行为。

在帮助企业应对高级持续威胁的过程中,360天眼也展示出了数据可视分析的强大能力。

根据《2015中国APT研究报告》,截至2015年11月底,360威胁情报中心利用天眼大数据分析系统,监测到的针对中国的境内外黑客组织累计29个,14个为360首先发现,其中包括2015年5月末的海莲花(OceanLotus)APT组织。

相关链接

数据可视化

数据可视化,是关于数据视觉表现形式的科学技术研究。其中,这种数据的视觉表现形式被定义为,一种以某种概要形式抽提出来的信息,包括相应信息单位的各种属性和变量。

篇8

关键词:大众传媒;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传媒业高速发展。当前,我国有2100多种报纸、9400多种杂志、数以千计的广播频率、电视频道和每年数以万计新增的图书和电子出版物,互联网日益普及,网民以每分钟过百人的速度增长……,当代大学生身处于大众传媒包围之中,裹挟着不同意识形态的各种媒介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心理状态等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由于各种传播媒介立场、利益不同,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有选择地传播某些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使得大学生不能客观地观察和认识世界,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地成长、成才。因此,如何通过科学的媒介素养教育与管理,引导青年大学生理性地运用媒介工具,已经成为高校宣传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传媒、媒介素养与媒介素养教育

传媒指传播媒介,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新闻工具。人们一般将报纸、广播、电视3种媒体形式称之为传统传媒,而将以网络媒体为主体、以手机短信和数字摄像为标志的新兴通信媒体为辅助的媒体称为现代传媒。媒介素养是什么?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在1992年提出,媒介素养就是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大众传媒的繁荣发展,媒介与国家、社会乃至个人发展的关系愈发密切,媒介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具有相当的媒介素养成为人们适应现代生活、发展自我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西方。1933年,英国学者ER・利维斯和他的学生丹尼斯・桑普森在其《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中首次提出媒介素养教育问题,专门阐述并提出了系统的教学建议。他们认为,新兴的大众传媒在商业动机的刺激下所普及的流行文化有可能误导社会成员的精神追求,特别容易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负面的影响。可见,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媒介素养,使人们具备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能力,并形成对媒介所传递的信息,能理解其意义以及独立判断其价值的认知结构。目前,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将媒介教育正式纳入正规的教育课程,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也开始实行媒介教育。国内的媒介素养教育主要集中于新闻传播专业学生。近几年媒介素养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开展普遍、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呼声日高,但真正使媒介素养教育进入课堂的学校还不多。从总体上看,高校媒介素养教育起步晚,比较滞后,大学生媒介素养欠缺的实际情况迫切要求媒介素养教育进入高校。

二、大学生媒介素养欠缺的表现

目前,大学生与大众传媒接触十分频繁,大学生普遍都是网民,每天接触最多的媒介是互联网。尽管如此,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仍处于相对欠缺状态,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还处于自发状态

由于媒介素养教育的缺位,导致了大学生媒介素养发展更多的处于自发状态,具有较大盲目性,媒介素养水平不高。大学生不是通过科学的媒介理论指导以及系统的训练获得媒介素养,而是在日常媒介接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个人的直觉感悟来培养自身的媒介素养。这种自发状态导致大学生无法对媒介传播信息的方式及信息本身做出更为准确的评价,无法将自身的信息需求与媒介所提供的内容有效联系起来,使得他们不能有效地辨别信息的价值,因此也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媒介资源。

(二)媒介判断与反思意识欠缺

由于媒介所传递的信息往往都带有自身的倾向性,甚至会有虚假信息,受众只有具有一定的判断意识,才能对媒介信息和传播意图做出合理的判断。在媒介判断和反思意识上,许多学生能够对媒介所传递的信息不够警觉,反思传媒实质用意的能力较差。网络诈骗、短信诈骗事件经常在校园中出现,说明了部分同学比较缺乏媒介判断与反思意识。

(三)媒介规范意识比较淡薄

大学生对国家有关新闻出版、知识产权、网络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不甚了解,对利用媒体进行不规范学术传播、侵权盗版行为自律意识较薄弱,对媒体传播的不良信息自觉抵制能力不高。如抄袭作业、论文,网络黑客行为,利用网络侵犯他人隐私,制造网络垃圾信息,利用网络不法牟利等诸多有意或无意违反媒介规范行为,在大学生中经常出现。

(四)媒介使用目的不当

大众传媒作为信息传播工具,理应成为大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工具。但许多大学生在使用传媒时,不仅没有服务于其学习和生活,反而挤占了正当的学习和生活时间。在互联网上最受欢迎的是BBS、影视资料和网络游戏等。相当多大学生访问过,大量接触暴力、游戏和赌博信息;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同学还沉迷于网络游戏、视频聊天,危害身心健康。

可见,大学生不是很好的媒介信息分析者、判断者和批判者。媒介素养关系到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养成、知识的习得,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健康地成长、成才。因此,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媒介判别能力,教导大学生正确、健

康地使用大众传媒,主动抵御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已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必须面对和承担的一个迫切而重要的任务。而当前关键的是要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对大学生开展必要的媒介素养教育。

三、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近年来,国内高校开展了一些媒介素养教育的有益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如上海交通大学在内地高校中率先开设传媒素养课程,中国传媒大学开设了媒介素养硕士研究方向,复旦大学开通了内地第一个传媒素养专业网站;有的院校已经提出把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院校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把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探索适应本校特点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

(一)建立媒介素养教育工作机制

高校应把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围,既可以划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管理,也可成立依托宣传思想、团学工作、教育教学部门成立工作机构。根据本校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规范的媒介素养教育管理机制,编制媒介素养教育计划与方案,成立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基地,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考评、操作办法。同时还要注意通过必要的教育培训,提高管理人员、教学人员的媒介素养,以此来带动和影响大学生。

(二)普遍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

在大学生中普遍开设传媒素养教育课程,这是应对当代新媒介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挑战的要求,也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新任务。首先,要建立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可以从现有教师、宣传思想工作人员中培养,也可引进专业教学人才,组建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师资队伍,开展媒介素养教学和研究工作。其次,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学校可自编或统一使用媒介素养教育的教材,明确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系统授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可以采取必修、选修和课外讲座等形式。条件成熟的学校可以开设独立的传媒素养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或公选课;也可把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素质教育等课程中,还可定期聘请资深的媒介从业人员开展讲座、研讨、专题报告等活动。通过较为系统的课程教育,促进大学生自觉树立媒介自律意识,培养大学生内在的媒介道德意志和道德责任,抵制各种不良媒介信息的干扰。

(三)创造各种媒介实践机会

高校应把媒介素养教育与党团组织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受到教育。加大对校园现有媒介的支持力度,增强校园媒介资源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充分挖掘校报、校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校园媒介资源的宣传、教育、培训功能,让学生们广泛参与校园媒介实践活动,获得媒介文化体验。如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完成网络的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并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通过搭建吸引学生广泛参与的平台,如网上论坛,形成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网站运行机制。学校还可以邀请知名编辑、记者、主持人等走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共同制作节目,让学生们零距离获得媒介知识,增加对媒介的感性认识。

(四)重视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研究

高校应重视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研究工作。媒介素养教育应该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高校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课题。有条件学校,可以依托新闻传播院系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或者挂靠宣传思想、学生管理等部门。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联系密切,具备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调研与分析的有利条件,加之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理论介入,有利于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如果学校主管部门能把体现本院校特点的研究成果付诸实践,就能在高校中真正推动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五)大众传媒积极履行媒介素养教育的社会责任

大众传媒在信息传播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对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大众传媒应积极参与媒介素养教育工作。首先,媒体作为信息把关人,在信息制作和生产方面应自觉弘扬主旋律,杜绝不良信息和文化产品的输出,坚持用优秀的作品鼓舞大学生,用高尚的情操引导大学生。其次,重视发挥媒介的作用。媒体通过媒体互动栏目或走进校园举办媒体与大学生互动等文化活动,发挥传播信息的优势,有针对性地面向大学生集中介绍媒介知识,帮助大学生理性看待媒介信息传播。

参考文献:

1、张男星.当前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报告[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9).

2、陈一祥.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对策研究[J].东南传播,2008(1).

3、陈平财等.媒介素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J].成都大学学报,2007(10).

4、鲍海波等.象牙塔里看媒介――西安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J].新闻记者,2004(10).

篇9

艰难的民生滋生群起的民怨,随时都可能产生恶性暴力事件

近年来国际社会出现的许多社会动荡事件多根源于社会转型、经济波动、信仰冲突、种族歧视等,事件往往由小事引发,然后迅速扩大,直至社会崩溃。仅今年以来,先后有7月22日发生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的两次袭击事件, 8月6日从伦敦开始并蔓延至英格兰多个大城市的骚乱,还有8月16日德国柏林街头的纵火事件……

上述动荡事件的共同表现是:人们主要用游行示威、恶性袭击以及各类更为复杂和激烈的手段表达内心的不满。诸多研究发现,绝大部分的暴力事件始于随机,并无明显的宗教主张,也没有强大的反对派组织,甚至没有明显的外敌唆使。目前相关研究发现,动荡的深层原因是早已开始的社会溃退。英国发生骚乱的主要原因就是教育不平等、经济不景气、政府不关切社会底层需求等一系列问题,其闹事者基本属于被“社会剥夺”的一批人。看来,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在教育、就业、医疗、社保等诸多民生领域,随时都可能引爆能量不小的破坏性事件。

确实,国际世界从来就没有真正安稳过,尤其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复苏的步伐缓慢,在治理高通胀、高失业率等方面政策措施不力,艰难的民生滋长出群起的民怨,反政府、的怨恨情绪到处弥漫,随时都可能产生一触即发的恶性暴力事件。这是一种必然。

国际社会间民众心理与社会动荡的恶性循环有许多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民众心理是整个社会的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观的总和。在当前急剧转型的变动时期,民众心理是社会变迁的集中呈现,也是社会重构的社会心理资源与基本条件,历来被公认为是社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一个社会要长久传承,没有健康的民众心理基础是无法想像的。当前的社会动荡事件,社会普遍认为是民众怨恨导致社会动荡,社会动荡再度招致民众怨恨,进而生发更强烈的社会动荡,它们互为因果,相互借力,互为前提,如此恶性循环。

当前,国际社会间民众心理与社会动荡的恶性循环有许多影响因素。正如伦敦经济学院教授罗德尼对媒体所说的那样,“不论是伊朗、叙利亚还是美国、英国,世界哪个地方出现公众骚乱,政府都会说是一小撮煽动者、罪犯和所为,但实际上每个参与骚乱的人都可能有不同的动机,动荡根源在于社会经济和政治层面出了问题”。因此,我们不能仅仅看到暴徒,还要看到暴徒控诉的社会;不能只谈论一场暴乱,还要清醒地看到一个社会的不公,看到民众愿景失去和社会价值崩背后真正的原因。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首部社会心态蓝皮书――《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中,揭示了许多中国社会的风险性问题。如果将该蓝皮书揭示的问题放在国际社会的大背景下来看,我们发现,至少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之后,各国基本上都有诸如经济衰退、就业压力增大、社会阶层分化加剧、市场交易成本增加、政府信任度降低、社会维稳困难重重等诸多相似表现。越是如此,越需要民众心理的全面重构和社会时局的根本扭转。

事物在相互影响时,必然在恶性循环之外有良性循环的可能路向。民众心理与社会时局,迫切需要转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而社会时局,是民众心理与社会时局这对矛盾关系中的主要方面,因为在某种意义上,民众心理也是社会时局的一部分。政府,则是重构健康向上的民众心理和扭转时局的决定因素。

纵观各种社会动荡,政府始终处在风暴的中心,它是社会问题丛生和矛盾交织的联结点。我们知道,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我国政府将其定位于搞好市场调节、经济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和实现特定的公共利益,具有重要的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以政治职能为例,包括军事保卫职能、外交职能、治安职能、民主政治建设。所以,一旦出现军事失利、外交不力、治安不稳、民主政治落后等状况,政府难辞其咎,成为民怨的对象也无可厚非。

这即是说,但凡社会问题尤其是影响较大的社会问题出现,政府必然要经受民众之责。这也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情形:有问题时,有的国家公民直接找政府,有的国家公民则走上街头抗议,而政府也确实成为了所有社会问题的最终“买单人”。

只有政府真正做到善治,才能从根本上缓冲社会矛盾,修补发展漏洞

需要指出的是,有研究认为,不同文化下的怨恨承受力不同。确实,有些地方百姓示威现象不断,社会却基本保持稳定(如大部分西方国家),有些地区表面看上去稳定,但一旦爆发民众示威却势不可挡,甚至可能演变为激烈的冲突(如中东国家)。

不可否认,西方国家属开放式文化,民众有较多的怨恨宣泄途径,而中东等国家属于相对内敛的文化,宣泄途径缺乏,民愤易导致动乱。国家有别,也确实存在社会承受怨恨心态的弹性差别。但如果我们据此便认为文化因素是影响民众心理的主要因素,进而从文化角度试图改善之,则有失偏颇。因为,即使是受中庸文化影响极深的中国,近年来也多次发生地方性群体社会事件,且损失巨大。

国内该方面的很多专家学者认为,重构民众心理应当减轻民众生活压力、重视建立社会支持网络,防范社会风险、提升群众安全感,完善诚信体系、重建社会信任,致力阶层融合、消解不利的社会情绪,激励民众慈善、完善助人渠道,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以培育和保护公共理性,等等。应当说,这对策都是正确的。

然而,治表在先,治本为要。要从根本上创建良好的民众心理,唯有像对待伴有高烧的病人一样,先下猛药“退烧”,再调理整治具体“病情”。简言之,各国唯有针对当前骚乱后果,先“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采取有力措施把暴露出来的问题消解掉;再综合整治,循序渐进,打牢基础。

民生联两头:政府和民众。服务者是政府,服务的对象是民众,两者互促互进的关键只有一条:千方百计搞好服务。

既然政府和政府的服务在民众心理与社会时局间的作用如此根本,那么政府应当如何发挥好自身的作用呢?

总起来说,政府的职能繁杂,从宏观到微观都需要发挥好,比如政府必须适应行政管理现代化的要求,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必须强化市场监督职能,建立现代市场监管制度;必须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实现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的转变;必须切实加强入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社会管理职能以及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服务型的政府等。

一句话,只有政府充分发挥作用,真正做到善治,才能从根本上缓冲社会矛盾,纾解社会怨气,才能修补发展漏洞,优化社会环境。如此,民众心理才会平和健康,社会时局才会平稳有序。这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要义所在。

篇10

[关键词]报纸融合 新媒体 报纸消亡论

一、中国报业市场现状

1.经营状况

2004年开始报纸也出现了衰退迹象,广告增长额的下降,市场空间的缩小,自2005年春天,中国报业市场出现拐点,全国各大报社的广告营业额普遍开始大幅下滑,平均跌幅达15%以上。08年印刷纸张的上涨加重了报业的经营成本,09年全球化的经济危机,使报业市场进入了寒冰期,新媒体技术以其便携性、贫民化、等传播优势,逐步吸引着读者及广告主的眼球,与传统报纸分食着有限的广告份额。

2.读者状况

在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传统报纸媒体的地位越来越尴尬,主体地位正逐步新兴媒体所取代。报纸媒体原本受众人群庞杂这一优势,也因为信息化发展而流失了大批的读者人群,前景堪忧。细分其受众我们可以看出,报纸媒体的核心读者人群的年龄层为35-48岁,读者年龄日趋老龄化,报纸流失的年轻读者逐步流入新媒体阵营,CTR市场研究的数据显示:2005年互联网在15~24岁网民中的日到达率为35%,2009年提高到56.6%,增长61.7%;同期25~34岁日到达率从31%提高到59.3%,提高91.3%;而高学历则从48%提高到71.1%,提高48%。报广告商最关注的是25~45岁的受众,因为这个年龄的受众在未来5~10年将成为消费的主力群体。当这个群体远离报纸时,广告的流失会日益严重。

二、新媒体技术及其特性、影响力

1.新媒体概念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2.新媒体的影响力

随着网络、手机、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新兴媒体的发展,整个媒介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媒体在现代人的生活中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在网络媒体方面,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09年1月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数量达2. 98亿,普及率达到22. 6%,首次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网民规模较2007年增长8800万人,年增长率为41. 9%;中国网民规模依然保持快速增长之势。

3.新媒体传播优势及特性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大众传播时代信息仅仅由点到面的单向传播方式,呈现出点到面、点到点,多种方式并存的特点。在当前的媒体环境中,新媒体是指以交互性、即时性、信息的融合性及海量性等特点区别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的新兴媒体,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户外电视媒体、移动电视媒体等。新媒体传播优势:

(1)海量的广告信息。新媒体广告以数字化的方式储存和传递,广告信息的储存量和传递量都是传统广告无法比拟的。无论是网络还是手机媒体都能利用超链接技术,信息不再是孤立的,后面对应着一个立体的、巨型的相关信息数据库。并且可以随时对信息进行修改、增补、传播。

(2)多样化的广告信息来源。在新媒体时代,不仅专业的媒体或广告从业人员可以广告信息,普通大众也可以参与广告信息的,成为主动的传播者。普通大众参与广告信息有三种情况:①置入式,即将已有的由商家提供的广告信息置入到用户自制的传播的信息环境中。②自创式,指用户参与广告的创作,然后通过网络获取营销沟通效果。③病毒式营销,网络用户利用口碑宣传,以快速复制信息的方式将广告信息传向数以千计、数以百万计的受众,广告信息像病毒一样在互联网上扩散和传播。

(3)多样性的表现方式。新媒体的信息表现方式可以是信息各要素相融合进行的全面传达,如动画、超链接等结合,以丰富的表现带给受众多感官的刺激;同时,新媒体广告也可以是简约的告知型广告,如Google在其搜索引擎网页上的与搜索关键词相匹配的广告,通常就是只用文字进行的信息告知性的广告,再如手机短信广告,也是一种通过文字或图片进行简单信息告知的广告形式。

(4)多种多样的传播渠道。新媒体本身就是多种媒体形式的总称,如网络电视、公交移动电视、楼宇电视、手机短信、手机电视、博客等等,多种多样的传播渠道各用适合自身的广告表现形方将信息传达给受众。随着媒体技术和社会信息需求的进一步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媒体形式为广告信息传播服务。

(5)即时的信息传递。无论是数字电视、网络媒体还是正逐步被接受的3G手机,其信息传播都具有迅速及时的显著特点。在“伦敦爆炸案”中,市民威廉•达顿用手机拍摄了照片,在朋友的博客上以近似于图片直播的方式“报道”了灾难现场状况。作为新媒体传播的一种方式,新媒体的广告信息传播也具有迅速及时的特点。这表现在广告信息不仅能够以更快的速度传递,同时广告者也能根据情况变化及时更新广告信息,使之进一步“无处不在”地包围受众。

(6)增强受众参与性。此特点可以从电通公司提出的新型的广告信息传播模式―――“AISAS模式该模式揭示了网络媒体尤其是网络搜索引擎的广泛使用给广告信息传播方式带来的变化。与传统的广告传播效果层次模式相比,该模式的独特之处在于:发现并强调了搜索引擎在人们广告信息获取和接受中的作用,揭示了在新媒体时代受众从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到主动搜寻者的角色转变;了解到受众不仅是信息接受者,还能通过网络等渠道传播信息,成为信息的传播者。通过这一模式,我们可以认识到受众在广告信息接收过程中参与性的提高。在网络购物上,搜索引擎对广告信息传播的影响尤为显著。iRe-search的《2008年搜索引擎对网络购物决策影响研究报告》指出,搜索服务从用户产生潜在网络购买意识到网络购物结束后的整个流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影响渗透到用户对目标商品的产品及品牌的了解、熟悉直至购买决策的全过程。在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前,需要获取尽可能多的商品信息以知晓品牌,了解产品。网络购物消费者在购买前,获取商品信息最主要的方式是通过搜索引擎查询比较。由此可知,当消费者通过其他渠道接收到网络商品广告时,如亚马逊网站的电子邮件广告,如果他们注意到该广告并对广告或商品感兴趣,则极有可能先通过搜索引擎获取商品的相关信息,再做购买决策。

(7)广告传播过程“去中介化”。“去中介化”首先表现在市场调研机构在网络广告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性下降。在传统的广告传播过程中,市场调研是制定广告策略的基础,是广告传播科学性的重要体现。然而,在互动的网络沟通环境下,受众/消费者的行为轨迹可以被记录下来,从而分析出其人口特征、行为特征和心理特征,进而进行精准营销传播。Google2009年3月11日推出的行为定向广告(Behavior targeting advertising),就是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分析每个受众的上网历史行为,推测其兴趣爱好、人口统计学特征等,向他们提供基于其兴趣爱好的广告,从而使广告的投放更加精准。我们暂且不考虑行为定向广告可能存在的伦理和道德隐患,单从它可以直接通过对受众的行为监测进行精准的广告投放来说,传统的市场调研机构的地位受到了威胁。同样,网络广告及一些手机广告可以通过广告的点击量直接客观地监测出广告的效果,传统的广告效果监测机构存在的价值也大大降低了。

另外,在传统的广告传播过程中,销售渠道商为产品作的广告宣传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新媒体时代,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网上购物、电话购物,产品可以从厂家直接通过物流传输系统到达消费者,销售渠道商的地位降低,分销商进行的广告宣传的作用也跟着减弱。

(8)广告传播过程“再中介化”。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传播还出现“再中介化”的现象和特征。这也能用搜索引擎影响受众的广告信息接受这一现象来解释和说明。人们通过搜索引擎对从其他渠道接收到的广告信息进行再次检索,并基于检索结果制定购买决策,几乎成为了人们购买产品尤其是电子产品或其他金额大风险高的产品时的必经步骤。

三、报纸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优势

社会结构的演变、媒体技术的革新、企业营销方式的转型等因素,加速着传统报业必须创新,只有在传播手段上取长补短,实现数字化转型,才能融入新的媒介环境,争取到新的发展机遇,与新媒体技术融合是我国报业面向未来、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数字报业开辟了新的增长领域。报业要全面开展跨媒体传播途径的创新,实施多渠道的集团化的新媒体战略。报纸与新媒体技术结合探析:

1.可以实现新旧媒体优势互补

传统报纸媒体具有新兴媒体所无可比拟的优势即极强的公信力,新媒体的海量信息及多样化的信息来源与传传统报纸相比缺少公信力,传统报纸可以坚持自身优势,保持公信力,打造高质量的、多种形式的内容产品,是报纸媒介继续发展的基本对策,这种对策的最终结果就是网络和报纸的高度融合,形成新的结构,具有新的功能和状态。在报网互动的推动下,纸媒不仅能在信源方面得到更多更广的题材,在传播方面得到更实时、丰富的再现方式,而且能在信息利用方面提供广泛的延伸阅读,在反馈方面得到更为多样化的意见建议等等。报网互动将传媒资源有机整合,使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是传媒数字化时代,传统纸媒与网络新媒体抗衡,实现共同发展的必要条件。

2.实现受众读者的市场细分

广告界有句名言:“企业所投放的广告费总有一半是浪费掉的,但是却不知道浪费的是哪一部分。”报纸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创造了一种可能性,使企业有可能知道投入的广告费浪费在哪里,广告主更希望通过新的技术手段细分数据库,实现精准营销,希望利用有限的广告资金追求传播效果最大化,广告主更希望通过精准的数据库,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按照消费者需要的方式,提供消费者需要的信息内容,提供不同形式的媒体服务,这就需要报业体制加快改革,整合报业及新媒体资源,使报纸从体制上贴近市场,改变报纸单纯的传播方式,充分发挥新媒体特长,开拓更多的经营方式及目标受众。

3.全方位复合式传播

在数字化时代,传播渠道比以往更家丰富、更加多样,而且新的传播渠道还在不断涌现而且出现日益明显的复合化趋势和,在日前已经衍生出多种形态:报纸的网络版,即报纸的网站,街头打印的报纸,有些国家已经可以在街头设立的专门机器上刷卡打印出自己所需要的报纸,电子报、目前已经设计出课本大小的便携式电子接收器,视觉上像纸张,有浏览报刊、电子书,批复文件等多种功能,甚至有可能取代电脑的某些功能,手机报,现在国内许多报业集团都在开发.当前媒体融合的趋势进一步突显,多渠道叠加产生的复合效应使媒体变得越来越复.新媒体于传统媒体的融合对接,使新媒体对原有媒体的不足进行了全面侧补偿,这不仅改变了人类的文化传播过程,也深刻影响着传统媒体在新的技术和时代语境中的前途和命运,报纸与新媒体技术结合,向网络、手机、电子报等多媒体转化、延伸,形成平面报纸、网络报纸、手机报纸和电子报纸多元发展格局,

4.节约成本,事半功倍

媒体融合及复合式的媒体运营,将大大节约运营成本,可以统一采集信息,然后放在同一平台上,多格式生成,使它形成数字化文件,然后使用多种媒体介质,通过不同途径传。在这一方面,中国政法大学建设了一个“多格式生成,多介质”,对未来新闻信息产品生产的模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他的开发利用将大大节约了媒介的运营成本,使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综合上所述,我们可以预见到,传统报业未来发展之路必将是与新媒体技术融合共生,只有添上科技羽翼才能使报业在未来发展之路上振翅高飞。

参考文献:

[1]方汉奇,黄瑚.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李怀亮.新媒体竞合与共赢.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3]宋建武,董鸿英.竞争与融合――中国报业必将转型为新媒体机构.

[4]齐春宇.新传媒冲击、传媒融合与报业的竞争策略.

[5]王平.都市报出路在何方.今传媒杂志.

[6]人民网.2009中国报业:挺过危机,阴霾未散.

[7]周婷.告别暴力传统媒体进入战略转型期间.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