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循环利用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21 17:38: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污水循环利用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污水循环利用的方法

篇1

关键词:水循环经济;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发展模式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必要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危机”日益显现,人们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也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起初人们对水资源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和运动规律,即着重于水资源自然属性的研究。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科技革命,使人们对水资源的研究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逐步从水资源自然属性的研究过渡到水资源的社会经济属性研究,从社会经济系统的角度广泛开展对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这些研究领域包括水资源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水环境安全的研究、水权水价的研究、水资源管理体制的研究等。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短缺,以水资源的节约使用、清洁生产、水循环利用、污水资源化为核心的水循环经济理论与发展模式的研究逐渐成为当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的最新方向。

1 水循环经济的概念与特征

1.1 水循环经济的概念

关于水循环经济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并未明确提出,大多数是在循环经济的概念基础上,从城市或产业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近似的概念。

陈琨[1]从实施水循环经济的模式方面,提出水资源循环经济应该至少包括两层内涵:一是在用水环节,对于跑、冒、滴、漏、污实现最小量化,最大限度地实现水的净化、回收、循环利用,达到或接近水的零排放;二是尊重自然界水的循环规律,在区域范围内,通过经济、工程技术、立法等手段调整水的时空合理分布和利用,维护水的自然循环系统,使水资源得以永续利用。张钡[2]从社会水循环的角度,提出了水产业循环经济的概念,他认为,水产业的循环经济应是一种在对水资源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中污水处理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是水产业循环经济的一条重要原则和标志。

正确而又合理的水循环经济定义是水循环经济系统分析、核算与制定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综上所述,在对水循环经济及其应用这一研究过程中,虽然各位学者给水循环经济所下的定义,规定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等都有所不同,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研究成果的大量问世,彼此间的差异将逐步缩小。本文认为,水循环经济首先是一种先进的水资源经济发展模式,它是建立在社会水循环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遵循循环经济的思想,按照水资源节约、水环境友好的原则,在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始终贯穿“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重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并以完善的制度建设、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律体系为保障,提高水的利用效益和效率,最大限度地减轻和降低污染,来实现社会发展的最终可持续性。

1.2 水循环经济的特征

根据水循环经济的定义,通过传统水资源利用模式和水循环经济模式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水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如下特征。

1.2.1 发展目标上追求效率、效益和可持续的统一性

水循环经济模式在发展目标追求水资源利用的效率、效益和可持续性三者的统一,要求水资源利用模式必须按这三大目标进行重新构建。

(1)效率特征要求水资源利用注重节水,节水应在不降低人民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前提下,在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撑下,采取综合措施减少用水过程中的损失、消耗和污染,提高水的利用效率,高效利用水资源。

(2)效益特征表现在中观上水资源配置的高效益,要构建节水型经济系统和节水型社会系统。例如,非农产业的用水效益大大高于农业,低耗水产业的用水效益高于高耗水产业,经济作物的用水效益高于种植业,这要求通过结构调整优化配置水资源,将水从低效益用途配置到高效益领域,提高单位水资源消耗的经济产出。

(3)可持续性是指水资源利用充分考虑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这是水循环经济模式追求的最高目标。可持续性主要体现在宏观层面,要求区域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塑造持续发展型社会;要求一个流域或地区量水而行,以水定发展,打造与当地资源禀赋相适应的产业结构;要求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精心管理,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关系,将农业、工业的结构布局和城市人口的发展规模控制在水资源承载能力范围之内。

1.2.2 管理环节上追求供水、用水和排水等环节的健康循环

发展水循环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提供健康的水资源生存环境,水循环经济要求水资源利用的各个环节和途径都应追求健康循环,且贯穿于整个水的社会循环过程中。水循环经济的健康、良性循环特征体现在水资源利用的各个环节中,需要贯彻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1)输入端的减量化原则(Reduce)。要求在供水环节,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水资源量,即用较少的水资源投入满足既定的生产或消费需求,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做到节约水资源和减少污染。在生产中,要求采用清洁生产技术、节水技术和节水实践,从而减少生产过程中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在生活中,要求人们使用节水器具和采用节水实践来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需求,从而达到减少废水排放的目的。

(2)过程控制的再利用原则(Reuse)。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要求从上一工序或过程排出的水资源能够直接为下一工序或过程所用,水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多次重复利用。在生产中,要求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和先进技术,以便于排出的水能够不经任何处理就能为另一用途所用;在生活中,鼓励人们采取措施将生活水重复使用后用于冲厕、灌溉等用途。

(3)输出端的再循环原则(Recycle)。要求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污水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无用的废水。废水资源化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水资源循环利用后形成与原来相同的产品,二是水资源循环利用后形成不同的新产品,废水资源化后形成不同的产品可用于不同的用途。再循环原则要求水资源相关者将失去功能的废水恢复功能,从而可以再利用,以使水资源整个流程实现闭合。

1.2.3 利用手段上追求科学技术、经济与行政手段的一体化

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循环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没有先进技术的输入,水循环经济所追求的经济和环境多目标将难以从根本上实现。水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持体系由五类构成,包括替代技术、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污水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

有效的经济政策是水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必要保障。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要求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水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充分利用价格、税收和财政等各种经济手段,包括建立征收水资源税制度、上下游生态补偿制度、污水资源化税收优惠制度等,从而实现符合水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3R原则。

法律和法规作为一种强制手段可以有效地推动水循环经济的发展,也是所有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重要手段。从目前法制建设的需要来看,我国在水循环经济立法中存在着很多立法空白,极大地影响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顺利进行,迫切需要制定新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各种水资源利用的行为,例如:建立《节水型社会基本法》、《污水资源化利用管理条例》等法律和制度,是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管理手段上的重要特点。 2 水循环经济国内外研究进展

篇2

关键词:城市 水资源 再生循环利用

中图分类号: B834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对水资源的需求非常巨大,如何有效的满足城市生产与生活用水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将城市的污水废水看成是一种资源,将这种资源进行合理的回收处理利用,达到区域内本流域水环境平衡,保持社会经济良性的可持续发展,构筑资源节约型城市。

二、目前的城市水资源现状

在流域的城市群中,大多数城市都是临水而建,通过若干年的建设与发展,从城市功能上基本连成一体,一个城市的下游同时是另一个下游城市的上游。作为良好的水环境并不是局部地域而是整个流域。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我国目前却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不仅使得农作物灌溉、工业生产、甚至连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受到严重影响,水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资料显示,我国人均水资源量约为2200立方米,占有率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日本的1/2,美国的1/4,俄罗斯的1/12,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同时我国水资源还存在时空分布明显不均的情况,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81%;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而在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就有400多座城市存在缺水问题,其中100多座严重缺水;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就有9个严重缺水。北京、天津、青岛、大连等城市缺水都比较严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正常年份缺水量约在400亿立方米,日缺水量为1600万吨。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到203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至1700至1800立方米,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

三、目前国内外在水资源再循环利用方面的情况

水循环经济国内外研究进展 在水循环的研究与实践应用方面,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结合自己的实际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国家和地区包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纳米比亚、日本、欧盟成员国以及西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Asano等认为水资源需求的数量和调配的范围随着人类生活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扩大,一方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扩展水资源的调配范围;另一方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提高了调水的经济和技术实力。Metcalf从污水再生的角度系统论述了污水处理、处置和回用的基本原理。Beekman从节水减污的角度系统论述了水体保护、循环利用的基本原理。Lund对调水的成本与风险交易以及对自然、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Glenn-Marie建立了国家层面水资源循环体系和水实物量核算投入产出表,并用于南部非洲国家(如纳米比亚)的水资源核算,进而分析水资源对各部门经济的影响,提出产业发展政策。其中,澳大利亚无论在水循环研究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颇为成功。

从1977年开始,澳大利亚有关部门便开始着手再生水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为了成功举办2000年悉尼奥运会,澳大利亚政府相继出台了《国家水资源管理战略框架》和《NSW城市和社区循环水利用导则》,并建立了相应的循环水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标准;目前,在澳大利亚大约有500个污水处理厂,其中有一半从事循环水的开发,每年大约有150 GL到200 GL的废水被循环利用。2004年,在澳大利亚国会资助下,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学院出版了《澳大利亚的水循环研究》报告。这份研究报告介绍了澳大利亚当前水循环利用情况,主要强调生活和工业废水的处理程度和循环利用问题。报告讨论了一系列问题,既有国际的,又有国内的经验,并提出了未来水循环利用和管理的24条建议。

四、再生水的利用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紧缺显得日益突出,在城市尤为严峻。水资源短缺致使城市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可开采空间越来越小,水位逐年下降,某些大城市甚至出现了地面下沉的严重后果,然而,水资源的供求矛盾依然没有得到缓解,并且有加剧的趋势。许多发达国家对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已发生重大变化,即从控制水、开发水、利用水转变为以水资源再生为核心的水的循环再用和水生态的修复和恢复,从根本上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解决城市缺水,要节流先行,充分利用再生水。鉴于再生水具有诸多优点,对其充分利用变得尤为迫切和必要,这也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规律的。一个城市的发展必须立足于当地的自然条件,即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污水再生回用既可有效节约清洁水资源,又可减轻水污染。

据统计,城市供水的80转化为污水,污水经收集处理后,其中,70的再生水可循环使用,这就意味着,通过对再生水的充分利用,可使城市供水量增加56左右。对再生水的利用不仅有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首先,随着城市自来水价格的提高,再生水运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以及回用水量的增大,经济效益将会越来越突出。合理利用再生水能维持生态平衡,有效地保护水资源,改变传统的开采―利用―排放的用水模式,实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

再生水使用方式很多,按与用户的关系可分为直接使用与间接使用,直接使用又可以分为就地使用与集中使用。多数国家的再生水主要用于农田灌溉,以间接使用为主;日本等少数国家的再生水则主要用于城市非饮用水,以就地使用为主;新趋势是用于城市环境水景观的环境用水。

五、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具体措施

1.安全供水是促进污水再生利用产业化进程的保障

严格再生水水质管理,市水务局委托市排水监测站定期对正常运行的再生水设施化验,水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期对再生水的卫生指标进行监督检测,确保安全供水开发和推广应用。

2.公共财政资金注入是加快再生水输送管网的建设进度保障

要高度重视再生水回用管网建设滞后的问题,管网系统建设的难度和所需资金远远大于再生水处理厂建设本身,因此必须建立稳定规范的财政资金注入渠道,加大投资力度,加快配套管网建设确保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发挥效益。

3.合理的价格激励机制是污水再生利用市场化运作的基础

目前北京市为鼓励使用再生水定价只能弥补中水厂运营成本,还不能使再生水厂形成良性的可赢利的运营机制,再生水水价根本没有考虑管网的建设和维护费用目前还未形成合理的价格机制,再生水收费与实际成本价格相比相差较大,不能涵盖企业维护运行投资回收及利润回报制约了污水再生利用市场的发展目前再生水的应用处于推广阶段还需政府的相应补贴。

4.加强政府协调力度是落实污水再生利用规划的保证

再生水主要用于园林绿化河道、景观补水、道路冲刷、工业用水、冲厕、洗车施工等方面主要用户是政府和工业用户。由于园林绿化河道景观补水道路冲刷都是政府埋单具体使用单位没有使用再生水的积极性,站在各自企业的利益上,寻找各种理由抵制使用再生水。所以政府的主导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应成立相应机构承担推动和监督工作,出台节水的强制性法律法规,逐步落实再生水回用规划。

5.提高宣传力度是公众克服污水再利用心理障碍的保证

要大力宣传发达国家和我们已有的使用中水的实例,在广大群众中普及中水回用知识,大力开展利用再生水会产生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效益的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使本市全体公民掌握科学的水资源知识,树立污水可再生利用成为城市重要水源的正确观念。

六、结束语:

进一步扩展再生水的利用渠道,因地制宜,根据需要确定利用途径,促进对再生水的利用。如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的发展方向,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水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其重要性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日益明显。应牢固树立节约用水,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科学理念,政府及相关部门更要重视对再生水的利用,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广大市民营造一个经济繁荣、生态优良的宜居环境。

参考文献:

[1]彭澄瑶.城市水资源可持续规划与水生态环境修复[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1期 第11页

[2]张惠源,李健,陈双星,关代宇.城市水资源的再生循环与综合利用――以TEDA水资源再生循环利用系统为例[J].中华建设-2012年8期 第99页

篇3

关键词:定时 光伏效应 太阳能水泵

中图分类号:TH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9-0227-02

1、背景

早在1839年,法国科学家贝克雷尔就发现,光照能使半导体材料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光生伏特效应”,简称“光伏效应”。1954年,美国科学家恰宾和皮尔松在美国贝尔实验室首次制成了实用的单晶硅太阳电池,诞生了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实用光伏发电技术[1]。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的能源随着开采越来越少,这个时候,由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无污染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许多国家都将目光投向这种新能源形式。要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2]。丰富的太阳能是重要的能源,是无污染、廉价、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能源。太阳能每秒钟到达地面的能量高达80万千瓦,假如把地球表面0.1%的太阳能转为电能,转变率5%,每年发电量可达5.6×1012千瓦小时,相当于世界上能耗的40倍[3]。

由于太阳能的这些独特优势,20世纪80年代后,太阳能电池的种类不断增多、应用范围日益广阔、市场规模也逐步扩大。20世纪90年代光伏发电快速发展。到2008 年全球太阳能安装总量已累计达15 GW。美国为最早制定光伏发电发展规划的国家,1997年又提出 百万屋顶计划,[4]其他国家也都有相应的太阳能利用计划。我国中西部广大地区,阳光资源丰富,可建设多个太阳能发电站,但是充分利用当地太阳能资源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个问题,由于当地频繁的风沙天气使长期暴露在外的太阳能电池板、集热管表面积聚了厚厚的灰尘,这不仅仅降低了太阳能的利用率,也对装置本身的寿命带来威胁。于是我们想能否设计一套清洗装置,用本身光伏发电提供的电力驱动其工作,通过电路控制部分使其自动的对光伏板,集热管进行清洗,并将污水实现再循环利用,以此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2、主要研究思路

本课题组考虑到光伏电池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主要暴露于尘埃中,而尘埃会破坏地球上的太阳能设备,例如,阿联酋的一个大型10兆瓦太阳能发电厂就因为沙尘暴而使电力生产减少了40%,而清洗电池板会花费大量时间,需要昂贵的自动设备,并且消耗大量水。因此,课题组提出了设计一套装置利用光伏发电本身带动一微型水泵,进行光伏板及太阳能热水管等设备的定时清洗装置。

本设计主要目的是解决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定时控制的问题以及水循环再利用的管路问题。思路如下:

(1)定时控制部分:

作为整套设备的关键,定时系统可以采用模拟线路或者单片机控制两种方法[5],根据实际情况,本课题组设计了一套单片机控制系统,专门根据不同地域不同需求设计了三套定时工作模式。

工作模式1:一天清洗一次,每次五分钟;

工作模式2:三天清洗一次,每次十分钟;

工作模式3:一周清洗一次,每次十五分钟;

(2)水循环系统:由10mm橡胶水管,阀门两个,太阳能集热管两根,软垫,水箱,自制喷头两个,12V,25W的微型水泵一个组成。等待时间到后,单片机给P1.7端口置高电平,使继电器闭合,电流导通,从而使水泵正常工作。水泵从水箱抽水,通过两个阀门的开合可分别对集热管和电池板冲洗,污水再顺着引流装置回到水箱中继续循环利用。工作时间到,单片机P1.7口置低电平,继电器断开,水泵停止工作,进入下一个等待时间。

3、装置组成及原理

本装置主要由光伏发电系统,单片机电路控制系统,集水清洗系统和污水循环系统四部分组成。

(1)光伏发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板、充放电控制器和蓄电池组成,电池板利用光伏效应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并通过充放电控制器和蓄电池将电能有效地提供给所接负载使用。

(2)单片机电路控制系统(如图1)。

(3)集水清洗系统:10mm橡胶水管,阀门两个,太阳能集热管两根,软垫,水箱,自制喷头两个,12V25W微型水泵一个组成

(4)污水循环系统:水槽,污水收集瓶,活性炭,滤纸,引流管组成。可将清洗后的污水经过滤引流到水箱中,实现循环利用,不产生污染。

4、设计主要功能及特点

由于太阳能集热管和电池板常年暴露在外,表面因此积有大量灰尘,降低了太阳能的综合利用率,本装置通过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的电力驱动水泵和单片机的工作,利用自制的单片机定时控制器实现水泵对集热管和电池板的自动定时清洗,清洗后的污水还可循环再利用。并可通过按键修改清洗和等待时间以更好的满足实际需要。(下附太阳能管清洗前后的节能数据对比)如表1。

显然,其相比大型电力水泵有着节能减排,环保无污染,无需人为操作,操作简单,经济适用,有效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等种种优点。并且项目研制的整套装置体积小,投入低,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5、设计所存在的不足

基于现阶段实验条件所限,我们没能很好的设计一套更为快速、集约的净水系统,目前使用的仅仅是简单的活性炭净水方式,是否可采用更好的净水模式?此外,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有很大的优越性,但其发电效率受到环境因素很大的影响如碰上阴雨天气,其输出功率会大受影响[6],也可以考虑另接一其它能源供应系统,在阴雨天时替换使用。这些在日后都有很大的改良空间,也是课题组进一步研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军.太阳能光伏发电前景展望.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8期,总第66期.

[2]向磊.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世界有色金属,2010年,第8期.

[3]晓宇.太阳能的利用与产业发展.建筑装饰材料世界,2008年,第7期.

[4]孟懿.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东北电力技术,2010年,第11期.

篇4

本文概述了钢铁工业中污水处理回用,对钢铁工业中污水处理资源化技术回用工艺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钢铁工业; 污水处理; 资源化技术; 回用工艺

钢铁厂的污水主要来源于浊循环水系统的排污水和冷轧、硅钢、焦化等经单独处理后达标排放的特种工业废水以及少部分生活污水、雨排水等。钢铁企业污水一般具有以下主要污染物:浊度、COD、硬度与碱度、油类、盐类等。另外,基于污水的来源,排污水量和水质随生产周期、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波动较大。一般在生产高峰和夏季,由于循环水系统用水量、蒸发量增大,导致系统的排污水量增加。

一、钢铁工业中污水处理回用的概述

污水处理是循环经济和污水生态化的具体体现。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将生态平衡理论与经济学相结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即3R原则),运用系统工程原理与方法论,实现经济发展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的一种新型经济组织形式。简言之,它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的简称。它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

量来发展经济、保护环境。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环境效益和发展质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达到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生态工业学是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它要求人们尽可能优化物质--能源的整个循环系统。对钢铁工业系统而言,其生态化的核心就是物质和能源的循环,不向外排放废弃物。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钢铁工业污水对水环境的污染与生态破坏,必须把整套循环用水技术引入生产工艺全过程,使废水和污染物都实现循环利用。钢铁企业把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及其污染物作为资源加以回收,并实现循环利用,其实质是模拟自然生态的无废料生产过程。尽量采用无废工艺和无废技术是为了使这个系统不超过负荷,能正常良好运转,而工艺的自动化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起到系统的调控机能。

所谓水循环经济就是把清洁生产与废水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建立在水资源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按自然生态系统模式,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水资源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实现污水最少量化与最大的循环利用。即对钢铁企业用水进行污水减量化、无害化与资源化的模式研究过程:分质供水--串级用水--一水多用的使用模式;

废水--无害化--资源化的回用模式;污水--净化--回用的循环利用模式。

这个最优化循环经济过程称之为钢铁工业废水生态化,它是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最有效的举措。因此,最少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用水技术必将成为控制钢铁工业水污染的最佳选择,并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是我国乃至世界钢铁工业水污染的综合防治技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钢铁工业中污水处理资源化技术回用工艺的分析

当前钢铁企业污水处理回用大多依靠传统工艺,例如反应沉淀系统采用混凝反应池、机械加速澄清池和化学除油器,过滤系统采用快滤池、虹吸滤池或者高速过滤器等。以上几种处理工艺属于成熟工艺,在运行安全及成本上具有一定优势,但是钢铁企业内部通常设有原料、冶炼、焦化、电力等分厂,总排水水量、水质变化幅度大、污水成分复杂,处理工艺

要求条件高,因此以上处理工艺用在钢铁企业综合污水处理方面,又有以下缺点:处理负荷较低,占地面积大;对来水水量、水质变化吸纳能力不足;控制较为繁琐,自动化程度不高。

1、预处理系统。污水预处理主要利用物理拦截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和部分石油类,有利于污水后续处理设施运行及节约药剂消耗。污水预处理由机械格栅、沉砂池、调节池和污水提升泵房4部分组成。钢铁企业多为合流制排水系统。雨水初期时SS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由于钢铁企业的地坪常有物料洒落集尘、冲洗地坪的废水又进入排水系统,故废水中固体含量较多,为利于后续处理工序,应增设沉砂池。由于钢厂排水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均衡性,在沉砂池后部常设置调节池,以均质、均量。另外在调节池内设置较大功率的搅拌器,可以防止颗粒物在此大量沉积,影响池体容积并增加管理难度,从另一角度讲减少了系统的外排污泥,精简处理环节。为去除废水中漂浮石油类,在池中设置撇油刮渣设施,定期刮撇浮油。

2、核心工艺处理系统。主要由混合配水、澄清、过滤3部分组成。预处理后的废水经泵提升入混合配水井,废水通过配水堰并按比例分配后,进入高效澄清池的絮凝反应区。在混合配水井的不同位置分别投加混凝剂和石灰,使废水与药剂混合均匀。澄清池类型较多,应根据占地、废水特性和运行管理等综合因素考虑,根据近几年内用于国内废水处理厂和净水厂的实践与成功经验,该流程推荐采用新型澄清池--高效澄清池。它是集加药混合、反应、澄清、污泥浓缩于一体的高效水处理构筑物。采用了浓缩污泥回流循环和斜管沉淀技术。通过在带有快速搅拌混合区投加混凝剂和絮凝反应区投加助凝剂和石灰乳,以去除废水中部分悬浮物、COD、BOD5、油等污染杂质、暂时硬度,出水经调整pH值后自流至过滤池进行三级处理。该工艺的占地面积仅为常规工艺的1/2,减少了土建造价,节约用地。由于设置污泥回流,使得污泥和水之间的接触时间较长,一是使药剂的投加量较传统工艺低25%,有效节约处理成本;二是能有效抗击来水的冲击负荷,可在短时间内水量、水质突变后,仍能保持较稳定的出水质量。三是从池内排出的污泥无需进浓缩池或加药,可降低污泥处理费用。

3、药剂配制与投加系统。根据废水特性及处理后的水质要求,在处理工艺的不同工序部位中按处理废水量及相关水质,按比例自动投入具有不同功效的药剂。其中在高效澄清池

混合区投加混凝剂和降低暂硬用的石灰乳,在反应区投加助凝剂--高分子聚合物,在后混凝区投加H2SO4和混凝剂,在储水池内投加杀菌剂。

4、除盐水系统。污水处理工艺主要为絮凝、沉淀、过滤,主要去除SS、COD、油类等,对盐份没有去除作用。当回用水与原工业新水混合后作为净环水系统补充水时,使整个给水系统的含盐量升高,一方面设备的结垢、腐蚀现象严重,这将减少设备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随着污水处理后回用,造成了盐份在整个钢铁企业大系统内的富集,影响废水回用,该现象在我国北方地区尤其严重。因此,钢铁企业回用水脱盐处理是极其必要的。

5、污泥处理系统.污泥处理系统由两部分组成: 污泥储池和污泥脱水间。根据综合污水污泥的性质,污泥脱水一般采用厢式压滤机。

结束语

经济的增长与市场需求带动了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钢铁企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是我国国情和钢铁企业发展的特色。为提高用水循环率,除了节约用水、杜绝跑冒滴漏和提高循环系统重复利用率外,将污水处理并回用是现实的最佳的解决途径。

参考文献:

[1]张运华.钢铁工业综合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研究[M].武汉大学.2011

篇5

【关键词】水循环处理;园林景观;融合;净化;思路

0、引言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园林景观水体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随着当前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景观水体的污染也越来越重,如何有效对受污染的水体进行有效处理,显得非常有必要。当前,采用的水体净化处理方法也较多,但是传统处理方法逐渐凸显其弊端,而本文中就提出了将水循环处理与园林景观有效融合的思路,不仅可以对受污染的水体进行有效处理,而且可以增加景观效果,从而最终获得一定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在实践应用中进行推广。

1、当前城市园林景观水体的污染现状

随着我国工业发展的迅速,很多城市水体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不仅使其美学价值被降低,而且也削弱了旅游观光的功能,获得不了应有的社会与环境效益。目前,城市中的水体由于流速较缓,使得其逐渐发生了富营养化的严重污染,甚至有些城市水体已经达到了超营养化的程度。而且,这种严重的趋势的已经在我国很多城市中已经发生,甚至有蔓延的趋势。

除了城市中的大型水体存在着富营养化问题以外,其他一些小型的园林景观,由于其水体的流动性更差,兼有水容量小、自净能力差、污染源广以及水域面积小等突出的问题,使得其更容易受到污染和破坏。目前,景观水体除了少数作为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的收纳水体遭受到严重的污染外,绝大多数景观水体的水质相对于生活污水,农田排放废水等而言污染物浓度低下,属于微污染水体或者轻度污染水体,因此,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和重视,并采取有效治理和管理工作。

在对城市园林景观的水体进行处理之前,有必要对城市景观水体中存在的主要污染源进行了解。一般来说,城市水体的污染源主要有点源污染与非点源污染两种。对于点源污染源来说,主要有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污水处理厂出水以及垃圾渗滤液等等,而非点源污染主要包括城市径流和城市上游农业区产生的农业径流。目前,对于非点源污染来说,由于污染的负荷很高,控制难度很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2、水循环处理与园林景观的融合思路

本文针对某园林景观传统的撒药、过滤等污水处理方法存在的弊端,利用微生物的降解、植物的化学作用以及填料的物理作用,使污水得到深度净化,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而且,水处理过程不存在异味,冬季低温不影响水处理效果。其处理的原理示意图如下所示:

图1 水循环处理系统与园林景观的融合思路示意图

对于该人工湿地来说,首先人工湿地中需要进行原水补给,原水补给的来源主要为雨水或者周边建筑的施工降水,在补给之前,需要对原水的水质进行监测,如果发现水体需要进行净化处理,就使用水泵将需要处理的原水抽送至园林景观的水循环处理系统之中。在原水进入到和水循环体系深入融合的园林景观之中,首先会在跌水曝气池进行加氧的处理,之后分别流经一级生物池、一级碎石床、二级生物池、二级碎石床进行过滤、除磷氮,最后经地下管道流回景观湖之中。

经过该水循环处理系统处理的原水,可以有多方面的应用,一方面用于城市园林景观中的水景用水和灌溉,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达到改善区域气候、改善局部生态环境的效果,值得在实践中进行推广。

3、该园林景观的水质净化原理

通过上文中本文采用的水循环与园林景观的融合思路可以看出,其对水质的净化主要将生物、物理和化学三重协调作用进行了有效的发挥。在该过程中,有效运用了吸收、过滤、植物吸收、微生物降解以及过滤等多种水处理方式,在其综合作用下,受到污染的水得到了有效的净化,而且水中的污染物也得到了高效分解。水质净化系统不仅能去除有机物,而且能脱氮除磷、去除重金属,能够达到非常好的处理效果。

跌水曝气池、除锈滤池主要用于对污染的水体之中的铁离子的除锈。一般情况下,污水中的污染物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第1类污染物为悬浮物、第2类污染物为有机污染物、第3类污染物为无机盐氮和磷。对于第1类污染物中悬浮物的处理主要采用被吸附和沉淀的作用,在该系统中,植物碎石床为主的综合生态处理工艺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其去除率一般情况下可以达到九成以上。而针对第2类污染物之中的有机物污染物,主要采用高等水植物塘植物的根系和植物碎石床中的植物根系、碎石面上的生物膜,通过先吸附、后生物降解的方法进行有效消除。最后,针对第3类污染物为无机盐氮和磷的消除中,前者主要通过植物的吸收、微生物积累以及碎石床等的协调作用进行完成。而对于后者的消除,一部分是被植物根系进行有效吸收,而另一部分则是在厌氧的条件下通过反硝化菌的作用从系统中逸出。

4、水循环处理与园林景观的相辅相成

园林景观本身就是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将水循环处理与其有效融合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方面水循环处理系统需要满足城市园林景观的水体处理要求,另一方面本文中采用的水循环处理体系还能满足园林自身的景观要求。因此,在实际中,要对二者的因素进行深入考虑。总体来说,以绿化为底,将水循环系统分布其中。

在完善的水循环处理与园林景观深入融合中,必将在满足水处理要求的基础上,创造出美轮美奂的生态和景观效果,比如,种植多种水生园林植物,丰富园林中的景观的多样性,同时还可以对园林的生态平衡起到重要作用。中层沉淀池内主要种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郁郁葱葱、风生水起;外层合理种植各种园林植物,景观效果突出。水系为整个园林景观的贯穿主线,从而制造出优美的园林景观画面,令人流连忘返。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资源关系到我国的国计民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本文基于当前城市景观水体的严重污染状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将水循环处理与园林景观进行深入融合的思路,经过实践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和环境效益。笔者相信,随着未来我国在水循环处理技术方面的进步,城市景观水体的处理质量一定可以上得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明媚. 微生态滤床在雨水利用暨景观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15,06:141-143+146.

[2]李建平. 硫酸铁与聚合氯化铝处理城市景观水的比较实验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5,02:84-88.

[3]徐敏. 某高级住宅小区景观水处理分析[J]. 电子制作,2014,07:99-102.

[4]袁煦. 城市大型景观水体补水水质目标与处理工艺选择[J]. 中国给水排水,2014,06:14-16.

[5]郭超. 加载混凝法处理受污染景观水的试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

篇6

【关键词】原油污水 水循环 生产分离器

1 目前原油污水的现状分析

含油污水主要是由污水、洗井污水以及沉降罐底水上三个部分组成的。目前,我国处理原油污水的方法措施是采用了化学方法、物理方法、生物化学等处理的路线。化学处理工艺路线主要是调节,然后将原油进行隔油,气浮、沉淀、旋流、过滤等处理,最后出水。化学、物理、生物混合化学工艺路线是絮凝、厌氧、沉降、过滤、出水的方法措施。在整个原油污水处理的工艺路线中,一般情况下都会在进行除油之前添加添加剂,这样是为了破坏原油污水中的包油液,从而回收存油。然后再进行沉降之前添加絮凝剂是为了出去睡中的杂质。

但是,因为原油污水的含水量逐渐升高,需要处理的原油污水的含量也逐渐的增大。但是我国原油污水处理的整个流程没有改变,原油污水在进行沉降的时间就会非常短,如果只是使用目前我国石油企业的原油污水处理流程的话,在进行污水处理之后的水质量是很难达标的。用没有达标的水进行回注地层之后就会造成油层的污染,杂质也将会造成油田地层的堵塞,油田地层的渗透率就会下降,从而引起油田生产效率降低。因为为了保证油田的生产效率,油田不得不采取一定的原油污水的处理方法措施。采取这些措施是需要添加一定的化学添加剂,但是使用化学添加剂就有可能引起油田地层的高度污染。一旦处理不了这一系列的问题,原油污水就会随着污水进入到油田的地层,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问题,增大了原油开采的成本。

2 解决原油污水处理的方法措施

原油在联合站井排来液中存在的方式主要是以下几种:乳化油、水包油的存在方式,原油主要以化学或者分子的方式分分散在水中,从而形成了乳液状的水包油。浮油的存在方式,原油在静置之后就会连续的呈现浮在水面上的原油。分散的存在方式,原油的直径如果大于1微米的小油就会在水中分散存在。但是如果直径小于1微米甚至更小的油珠就会悬浮分散在水中,这种存在方式就是油包水的存在方式。

在油站的整个流程中,联合站的井排投加油包水的原油破乳剂可以改成水包油的破乳剂,在原油污水进行沉降之前需要加入大量的油包水的破乳剂。因为这种药物可以将原油污水进行优化处理。经过原油污水处理试验数据表明,油包水破乳剂在使用量不超过20PPMa的情况下,可以将原油添加剂中水包油破乳剂中的原油分离出来,从而使原油不进入水站而是进入油站,减少水站除油的工作压力。在原油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在原油进行沉降之前添加油包水破乳可以使脱水或者污水的含油量比在沉降之前添加水包油破乳剂的脱水和污水的含油量要低很多。

另外,还可以在联合站中添加破乳剂,使用的破乳剂主要是非离子的表面活性剂,该破乳剂是第三代乳化原油的油包水破乳剂。这样破乳剂对于原油污水中的油包水破乳液是非常有作用效果的。非离子的表面活性剂是可以通过分离以及沉降的方法将原油和污水分离,这样效果是水包油破乳剂没有办法做到的,使用该破乳剂的可以使污水与原油分离,减少水站的处理难度。还可以根据解决联合站的井排来液中的水包油型的破乳剂,具体方法为是在联合站的井排来液中加入原油破乳剂,原油破乳剂主要是水包油的乳化破乳剂,其中破乳的作用原理主要是原油午睡与乳化原油破乳剂进行化学反应,得到表面活性剂,然后可以借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非常不坚固的吸附膜,从而起到了破乳剂的作用引起了原油污水的破乳。

经过原油污水的处理工艺流程表明,我们还需要在处理原油污水的设备上作出改造,从最根本的设计作出详细的改造,详细从以下部分进行改造。首先,在原油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将电脱水器的内部构造中去掉高压的电极,使电脱水器失去脱水的功能。然后在原油污水的管线上将钢管制造的管线改造成以PVC制成的管线。在选择变浮器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具有高效的水力旋流器,在变浮器的上面可以增加污水的增压泵,这样可以减少水中的杂质。进行原油污水处理的时候,应该使用电脱器重的平台来液将原油与污水进行分离。在生产分离器的内部结构中去掉原油的增压泵。同时降低电脱器的平台来液的压力,使得原油与污水能够高效的分离。

3 结语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原油污水的方法进行分析,采取了原油污水处理的方法措施。一些油田企业经过对原油污水处理方法进行了改进、完善之后解决了因为系统处理能力不足引起的原油污水不达标的问题。提高了油田生产的效率,减少了对油田地层环境污染,为一些原油污水的处理方法措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的效益,使油田走上了可持续生产之路。

参考文献

[1] 赵立军,滕登用,刘金玲,沈凤丹,栗毅.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综述与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1,(05)

[2] 申运栓,王中友,叶正芳,唐鹏,许晓峰,曲绍业,曲建菊,张戈,郭玉凤.固定化微生物强化生物滤池处理硝基苯和苯胺废水[J].中国给水排水,2009,(21)

[3] 胡新明,李利,张环保.如何提高原油污水的水循环利用率[A].2005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全国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术交流暨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科组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

[4] 李鑫,曹金霞,李志清,孙庆阳.降低制冷系统冷凝压力偏高的措施[A].矿山建设工程技术新进展――2008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C],2008

篇7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中水循环系统

给排水安装工程的施工与其他工种的施工(如土建、电气、综合布线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是一项多学科系统工程。给排水工程师须针对工程进度的不同阶段进行控制、协调、检查,有的放矢,严格要求,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要注意新时期水资源循环利用对建筑给排水技术的新要求。

1 当前建筑给排水施工主要存在的问题

1.1 违反程序,对施工图不熟悉,盲目施工,仓促施工或凭经验施工;施工顺序颠倒;或者施工过程中多次变更、修改设计,设计错漏等,都会对施工质量造成隐患。

1.2 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质量制度及质量岗位责任不明确:或者流于形式施工组织管理紊乱,施工管理不到位,人员不到位,人员配置不齐,不合理,人员素质达不到岗位要求,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或疏于检查、验收等都会严重影响施工质量。

1.3 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现象:①工程中使用了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制品及设备。例如,施工队伍偷梁换柱,将假冒伪劣产品。甚至规定禁止使用的淘汰产品使用到工程当中,或没将合格材料使用在相应的工程部位。②给排水专业工程施工前期工作跟不上,专业不配套人员配置不够,或施工管理不到位。例如,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时,给排水专业施工队伍还未确定;给排水专业图纸未出来或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本该密切配合土建做好预留洞、预埋件预埋管时却没做好造成预留洞、预留套管位置不准,甚至漏留、错留洞口,漏埋、错埋套管等。③施工前对工人的技术交底工作没做好,技术标准不清楚或工人的技术技能水平不够等,都会造成施工质量不达标,容易渗漏水或排水不顺畅。

2 建筑给排水的质量控制

2.1 施工前期的质量控制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做好图纸审查、编写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控制给排水设备、材料的进场和检验、强化施工队伍的人员素质。

2.2 施工阶段的组织协调和质量控制

在高层住宅主体施工阶段,施工现场的技术控制是给排水施工的核心。在施工前对所有技术人员就施工内容、安装要求、隐检要求等细则统一交底,施工时严格按照相关安装标准、图集、规范施工,协调好施工中碰到的问题,及时做好隐蔽工程的检查、记录等。给排水涉及专业面多,有时也涉及多个施工单位。这时给排水施工应做好组织、协调和技术管理工作。

2.3 施工后期的质量控制

现场施工基本结束后,还应做好后期质量控制。建筑给排水系统除根据外观检查、水压试验、通水试验和灌水试验的结果进行验收外,还须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

3 给水管道施工措施

3.1 给水管道特点及选用原则

目前出现的新型建筑给水管材包括以下几种:聚氯乙烯类、聚乙烯类、聚丙烯类、聚丁烯类、工程塑料类以及复合管类:钢塑、铝塑、铜塑复合管等。在管材的选用上,受多种因素影响,需要综合考虑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标准、规范,并根据地区特点、工程性质、设计标准等因素综合选取。其中,管道使用位置及使用方法是管材选用需要值得注意的问题,而管件与连接则是管材选用的一个容易忽视却十分关键的问题。

3.2 给水管道施工措施

PPR给水管在做热熔连接时,要掌握好加热时间和连接插入的深度。插入太深,造成管道断面减少;插入太浅令接口处强度降低。温度、加热时间和接缝压力是热熔连接的三个关键因素。铝塑复合管需要卡套式连接,其渗漏的主要原因是:O型橡胶圈和C型压环套的相对位置没有调整好,另有管口剪切不垂直、螺帽没拧紧等原因。铝塑复合管属半软性材料,公称外径De≤1.259 8in的管道,其转弯时应尽量利用管道自身直接弯曲,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外径的5倍。对于直埋暗敷热水管,为防止在转弯段填塞的水泥砂浆出现裂纹,应注意管槽砂浆填塞做法。

4 排水管道的施工措施

4.1 排水管道漏水、堵塞原因分析

首先是施工方面的原因,施工单位在使用材料时没有选择经检验合格的产品,供应商以次充好,加上在安装之前没有做材料的漏水试验。这样容易把带有沙眼等质量问题的材料用上,导致漏水;其次是住户本身的原因;再次是设计方面本身有问题。

4.2 排水管道漏水、堵塞防治措施

为了避免交叉施工中造成管道堵塞现象,在管道安装前,除应认真疏通管腔,清除杂物,合理按规范规定正确使用排水配件;在安装管道时,应保证坡度,符合设计要求与规范规定及排水管口采用水泥砂浆封口等措施外,还必须采取如下多种技术措施以防止管道堵塞:由于建筑结构需要原因,当立管上设有乙字管时,根据规范要求,应在乙字管的上部设检查口便于检修。排水管道安装时,埋地排出管与立管暂不连接,在立管检查口管插端用托板基或其他方法支牢,并及时封堵立管穿二层的楼板洞,待确认立管伺定可靠后,拆除临时支撑物。在土建装修基本结束后,给水明设支管安装前,对底层及二层以上管道做灌水试验检查,证实各管段畅通,然后用直通套(管)筒将检查口管与底层排出管连接。排水管道施工中,待分段进行排水管道充水胶囊灌水检验合格后,在放水过程中如发现排水流速缓慢,说明该水平支管段内有堵塞,应查明水平支管被堵塞部位,并将垃圾杂物等清理干净。

5 中水循环系统的应用

中水是指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如厕所冲洗、绿地浇灌、景观河湖、环境用水、农业用水、工厂冷却用水、洗车用水等。中水系统大致可分三类:一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处理回用的城市中水系统;二是若干建筑群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回用的小区中水系统;三是单栋的建筑物生活污水处理回用的建筑中水系统。其中,对于生活污水的再利用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建筑小区中水系统,因供水范围大,生活用水量和环境用水量都很大,可以设计成不同形式的中水系统,易于形成规模效益,实现污废水资源化和小区生态环境的建设。建筑中水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小区的功能配套设施之一。从经济的角度看,再生水的成本最低,约为1~3元/吨,而海水淡化的成本约为5~7元/吨,跨流域调水的成本约为5~20元/吨。从环保的角度看,污水再生利用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

中水循环系统的合理利用不但有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其社会和生态效益也是巨大的。首先,随着城市自来水价格的提高,再生水运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以及回用水量的增大,经济效益将会越来越突出;其次,再生水合理利用能维持生态平衡,有效的保护水资源,改变传统的"开采一利用一排放"开采模式,实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并对城市的水资源紧缺状况起到了积极的缓解作用,具有一长远的社会效益;第三,再生水合理利用的生态效益体现在不但可以清除废污水对城市环境的不利影响,而且可以进一步净化环境,美化环境。

6 总结:

以上几个方面是笔者对城市建筑排水做出的较为笼统的介绍。文章着重说明了中水循环系统在住宅建筑的新应用。传统的建筑排水技术,业界已有较多的讨论。但是对于新兴的中水循环系统,我们没有足够的重视。事实上,面对中水循环系统在经济上,环境上的巨大优势,其不可避免会成为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必须组成之一。

参考文献:

[1]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S].

篇8

伴随20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MAB计划的提出,许多国家先后开展了城市生态系统方面的研究。保护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状况的思想引入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并对未来园林发展的规划设想产生了持续的影响。在景观行业发达的国家,生态主义设计早已不是停留在论文和图纸上的空谈,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发展可持续的生态处理技术思想贯穿于整个设计的始终。对生态的追求与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时甚至超越后两者,占据首位。国内城市范畴的景观规划还相当落后,仍停留在传统的追求空间视觉效果的形式层次,生态原则只在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中得到少许应用。

生态设计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应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生态设计将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重视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摒弃了掠夺式开发的弊病,达到人与自然共生的理想。

二、城市生态敏感区

鉴于城市处于快速拓展阶段,特别是建设需要大量土地资源,为了保障其建设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应对城市空间作生态敏感性分析,并划分出不敏感区作为城市优先发展区用地。

生态敏感性分析通过对城市化特别敏感的自然生态因子加以叠加,用以界定易受人类损伤的敏感地带,加以控制保护。一般从饮用水资源、自然生态要素的人文价值、生态资产、工程地质情况等指标进行处理分析。根据生态敏感性程度,将市区划分为生态最敏感区、敏感区、低敏感区和不敏感区4种类型。空间落实如下:

生态最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山脉、河流水系的两侧。该区生态敏感性很高,外来干扰不仅对其自身影响反应剧烈,甚至有可能波及其他地区,对整个生态系统带来破坏,故应属重点生态保护区,城市发展过程中应重点考虑与该区的关系。

敏感区分布在山体边缘地带、建成湖泊湿地地区以及老城中心。该区生态敏感性较强(包括历史文化因子的敏感性),对维护最敏感区的功能以及整体生态效果起重要作用,故开发建设亦应慎重。

低敏感区以大片农田景观为主,少部分为城区内历史文化保护地段或文物密集区,该区不宜强度开发,而应作为大地园林化的主要构成成分或历史文化控制建设地段。

不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城市周边县城区一带,是城市发展的良好用地。

三、生态的绿化

随着环境资源被不断开发利用,经济的高度增长,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局部地区后工业社会的逐渐到来,利用绿化技术对受损环境与被破坏环境进行生态与景观恢复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生态处理手法是值得大力推广运用的,但以为设计人造的绿色空间,植林挖池就具有生态效益,未免是将复杂的生态系统简单化了。从表象上看,城市景观大都体现了绿色的主题,但绿色的不一定是生态的,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形成和保持的景观效果并不是生态意义上的“绿色”。自然有其演变和更新的规律,站在生态的角度上看,自然群落比人工群落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充分利用乡土植物种类,尊重场地的自然再生植被,为自然再生过程提供条件或是充分利用基址上的原有植被,发挥自然系统的能动性,这才是绿色生态设计。

(一)屋顶生态绿化

在建筑密集的城市环境中,屋顶生态绿化作为一个比较有效的空间绿化手段,常常出现在高密度的建筑群中。屋顶绿化对建筑本身的承载力和防渗透要求相对较高,因此,一般建筑只能栽植浅根系易于生长的花灌木及地被。但基本上只是的达到了绿化的效果,在生态多样性方面太过单一了。值得我们考虑的是如何更高效的发挥生态绿化的作用,建立生态多样性空中绿化。

韩国环境部《建设高效率的生物栖息空间》项目之一“天空乐园”——把建设生物栖息场所的市内生态公园的概念引申到屋顶绿化中。把空间分为“野生绿地”、“灌木丛”、“湿地”等,并种植了八十多种植物。屋顶小生态系统建设后,高为12层的建筑,取暖能源减少了14%,空调使用减少了13%.建设两年后屋顶小生态系统植物种类达到了150种,昆虫种类达到了二十多种,鱼类、两栖类、鸟类生存环境优化。由此看来,在屋顶上建设生物栖息空间,给城市带来了生态环境的多样化。

(二)依据潜在植被理论进行恢复树种规划

城市发展在基础建设和道路建设中几乎不可避免对自然植物群落的破坏。依据潜在植被理论进行恢复被破坏的植物群落系统,其在绿量和生物多样性比自然再生的恢复速度快很多城市发展在基础建设和道路建设中几乎不可避免对自然植物群落的破坏。依据潜在植被理论进行恢复被破坏的植物群落系统,其在绿量和生物多样性比自然再生的恢复速度快很多。

城市发展在基础建设和道路建设中几乎不可避免对自然植物群落的破坏。依据潜在植被理论进行恢复被破坏的植物群落系统,其在绿量和生物多样性比自然再生的恢复速度快很多。

绿化树种规划的方针:

1.以当地景观与植被构成为主的乡土群落为复原目的;

2.早期形成绿量的速生树种的落叶树(先驱种)与远期形成景观的常绿树按一定比例搭配。

首先通过调查当地周围的自然植被,在土壤贫瘠的条件下,生长发育着的稳定的树种规划为远期构成树林群落的树种。其次选用当地的速生树种,利用速生树种确保绿化初期的绿量,并为慢生树种提供夏季遮荫。并根据对当地自然植被林缘树种的调查研究,在林地边缘选择适当的抗性强的树种栽植。

从效果来看,而采取这种生态恢复绿化方法仅需用4~5年的时间,即与其周围没有遭到破坏的植被在绿量方面达到了基本的一致。比任植物自由萌发与生长快几十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群落的构造发生相应的变化,动植物种类也开始自然增加。为保障远期形成景观的常绿树健康地生长,必须对恢复地植被进行适当的养护管理及对早期形成绿量的速生树种(先驱种)进行移植。

四、城市特殊地区更新

生态学的引入使景观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甚至改变了景观的形象。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建筑和设施,赋予新的使用功能。再生原料支撑的材料,将场地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的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而消耗的能源,减少施工废弃物等。今天,景观设计师面对的基址是越来越多的那些看起来毫无利用价值的废弃地和被生产破坏的区域。更多的是为我们的城市治疗疮疤,用景观的方式来修复城市的肌肤,促进城市各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德国埃姆舍公园(IBAEmscherPark)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设计者巧妙的利用旧工业区原有的采矿基地和大量建筑,改建成公园休闲、娱乐的场所。不仅尽可能的保留了原有的工业设施作为地区的历史延续,并有效的节约了资源,同时创造了独特的工业景观。这项环境和生态综合整治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由于工业衰落带来的环境、就业和经济发展等诸多难题,并赋予旧工业基地新的生机。

俞孔坚教授主持设计的中山岐江公园,也是典型的充分利用原场地的造船厂房及机器设备作为景观的组成部分。对工厂的原有设施加以提炼和修饰,使其赋予新的审美和使用功能,并引发游客对历史的回顾和思索。

五、水环境治理与保护

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性是生态设计的重点。生态水环境终目标是使流入自然流域的水实现污水“零排放”。城市里一般污水都被收集到污水处理厂,处理之后再排回河道中。但水处理厂的排水一般为三级排放,仍然携带大量污染物质,所以排放到自然河道仍然是超V类水体,易引发诸多问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会上,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指出,根据去年的检查,我们国家600多个城市中间有230多个城市的污水处理率等于零。也就是说,这些城市的污水是直接排放的,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而且也使水的循环利用在这些城市受阻。为了扭转该现状,根据生态设计理念在规划中,我们应分考虑了污水治理、中水回用、雨水收集回用以及水质保持的问题。

(一)综合形的生态处理方法

污水处理厂的排水推荐采用一些先进的生态污水处理措施,如太阳能水生物污水处理系统(SAS),处理后将清洁的水回用当地的生产。中水和雨水集中净化处理可利用城市林地作为生态过滤系统,同时加速水的蒸腾和下渗,保障了水系统的循环,并且可创造出一个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环境。这种设计理念有多方面益处:它首先解决了水资源不足的问题;给当地提供了清洁的淡水资源;回灌了土地,补充了地下水资源;进入河流的水质达标,确保河水恢复为奔流的河流,而不是一条排污的渠道。一方面提高了水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生态恢复手段维持水循环过程,以便持续地获得可供利用的水。新晨

(二)湿地

湿地作为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调节气候、蓄洪防旱、水质净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的生物基因库和人类文明的摇篮。

湿地具有巨大的净化、降解有毒物质的能力。试验表明,湿地对采油污水中油的净化率可达80%以上,对落地原油和钻井泥浆的净化作用也十分明显。此外,湿地的功能还表现在供给水源、重要物种栖息地、动植物产品的开发、科学研究、文化教育、旅游和休闲等方面。因此,利用各类湿地来构筑城市的生态系统,投入最少,养护费用最低,却能为城市带来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三)人工浮岛

浮岛是在池塘中放入浮体,并在浮体上种植植物来净化水质的一种人工制造的“岛”。在浮体上种植亲水性植物,不但可以净化水质,给生物提供栖息场所,而且还具有美化环境的功能。日本约在30年前着手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并成立专门的机构,并利用人工浮岛技术净化水质、创造生物的声息空间、改善景观。

篇9

论文关键词:循环经济障碍对策

目前,在国内学术界和有关部门,循环经济已在很大程度上被认同为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并且开始着手将其纳入实际操作层面。然而,循环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障碍,亟须对其进行客观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惟此,才能促进其从先进的理念发展成现实的经济运行模式。

1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障碍

1.1认识方面偏颇

狭义地理解循环经济,认为循环经济就是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是生产、经济管理和环保部门的事,与己无关;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贫穷是主要问题,因而迫于经济增长和就业压力盲目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与环境的协调;对自然资源稀缺程度了解不够,以为资源不会枯竭,看不到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力已经不起传统发展模式的高消耗和高污染,认为发展循环经济为时尚早。认识偏颇,影响了各方参与循环经济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2管理方面缺失

(1)缺乏协调统一的管理机构。循环经济覆盖面广,综合性、交叉性强,现行管理体制中没有统一的管理协调部门。

(2)缺乏系统长远的发展规划。循环经济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有科学的长远规划和分步实施规划的指导。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如何结合“十一五”规划的编制,搞好适合区域(部门)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难题。

1.3经济社会运行方面体系不完整

(1)经济运行系统中缺少物质循环链。现行经济运行体系是按产品流向构造的,即具有前向、后向关联的产品之间构成产业链和产品链,而缺少按物质流向构造的循环链,即上游产品、企业、产业的废料成为下游产品、企业、产业的原料等等。

(2)人类社会组织分工中缺少“分解者”。人类社会目前不乏生产者和消费者,而缺乏相当于自然界中“分解者”地位和作用的废弃物处理者,影响了“废物”在人类社会经济体系中的“内循环”和使“废物”友好进人环境的“外循环”。

1.4制度方面有待建立

(1)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外部化。自然资源的使用价格没有反映其生态成本,造成成本外部化;环境容量属公共财产,使用时具有公开获取性,使用结果具有排它性,由于监管不严,企业和公众使用它的收益大于其分担的成本,具有显著的外部性。这使得循环型生产成本高于传统生产,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成本障碍。

(2)价格形成机制不科学。初次资源价格和生产支付的环境成本过低;国际分工中存在对原材料和能源提供国明显的价格不利因素;废旧产品和废弃物的收集、整理、运输成本高,再生技术滞后,使再利用原料成本高,以上各因素构成了推进循环经济的价格障碍。

(3)法律法规建设滞后。我国已有4部环境法、8部资源法、20多项资源管理行政法、260多项环境标准。但循环经济法律法规较缺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

(4)相关政策支持不利。现行的循环经济相关政策主要是环境管理制度,以命令控制型政策为主,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政策较少且效率不高,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作用不够。

1.5技术支撑体系方面落后

(1)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现行指标体系缺少反映经济社会活动中的物质投入(消耗)、排放(废弃)、利用效率和循环利用方面的指标,不利于评价和跟踪监测其发展情况,以作为对区域(部门)经济社会发展业绩评价的重要参数,扭转单纯追求GDP的政策目标。

(2)技术支撑体系落后。现行技术体系更注重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新产品的开发,对污染治理、废物利用、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链接等技术开发和重视不够,无法支撑循环经济发展。

(3)缺少相关的信息平台。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循环经济信息网络平台,特别是缺少固体废弃物和循环型技术的供求信息,不利于构建循环型社会经济体系。

2推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

2.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引导全社会参与

(1)要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是人类生存方式的巨大变革。认清循环经济的本质是:把经济活动的中心从单纯以价值流循环为核心,转变为以价值流和物质流循环为双核心。它不仅包括能够创造价值、带来价值增值的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而且包括全部有物质、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的社会基本单元。因此,人类必须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是物质流动形式的转变,更是一场经济运行方式的革命和人类生存方式的巨大变革。

(2)要转变发展观、价值观、生产观和消费观。摒弃传统发展思维和模式,坚持科学发展观,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全社会倡导并确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价值观,以是否有利于世界系统良性运行作为价值尺度,检验各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制度和政策以及技术发明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企业要充分认识到资源和环境也是生产力,发展生产、增强竞争力必须树立绿色生产、清洁生产观,树立绿色消费和适度消费观。

主动消费未被污染或者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改变对环境不宜的消费方式;在消费后注重对垃圾的分类处置,促进其资源化等。

(3)要引导全社会参与。广泛开展绿色教育,将环境常识列入学校教材,加强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加强舆论宣传,普及环境知识;完善环保工作制度,带动民众广泛参与环保实践;经常举办环境污染案例听证会,加强其社会影响;向消费者提供消费选择和消费后果的相关信息;对绿色产品广告予以优惠;定期公布环境质量状况等。引导全社会自觉地进行环境保护,为建立循环型社会贡献自身的力量。

2.2健全管理体制搞好长远规划

(1)成立专门的领导和管理机构。成立以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发改委、经委、财政、城建、规划、环保、水利、绿化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各级循环经济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对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实施统一领导和部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上述部门组成,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工作。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目标责任考核奖惩办法》,把有关任务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和单位,严格考核,认真兑现奖惩。

(2)制定科学的规划。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要采用超前性理念和系统工程思想,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首先,各级政府应将其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其次,在加强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国家、地区和部门循环经济发展的统一规划、专门规划和分阶段、分步骤实施规划;第三,工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企业、社区等开展循环经济示范,也要编制具体规划;第四,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各类规划的编制,如,城市建设规划中应增加对地表水的收集管线设施建设、中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城市污水分类处理设施改造等完善水循环系统的内容、方法和步骤;环卫规划要充分考虑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工作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科技规划要体现对循环经济重大支撑技术研发的引导和促进,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等方面的内容;经济发展规划要充分考虑产业循环链建设、清洁生产和静脉产业发展方面的内容等。这是搞好循环经济规划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使循环经济贴近、融入经济社会活动的关键环节。

2.3构建循环型社会经济运行体系

运行体系的核心是把各个环节和子系统中的断点或缺损的半环接续起来,形成反馈流程。

(1)发展企业废物代谢网络,塑造生产循环链。首先,在企业层面,组织企业内部物料循环,将生产中流失的物料或生成的废料回收或经适当处理后作为原料返回原流程或厂内其他流程;实现清洁生产,减少物料和能源使用量和排放量。其次,在生态工业园区试点基础上,由各级工业主管部门和工商管理部门等牵头组织对所辖企业进行废物代谢网络调研,按工业生态学原理进行相关分析,对具备输出、输入潜能而未形成输出、输入关系的企业组织洽谈,促成其建立链接关系;对在本辖区范围内无法找到链接对象的企业,可跨产业和地区寻找链接伙伴,建立产业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消除循环链的断点。第三,结合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在新拓展区域的招商引资、项目摆放上突出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和网络,使企业在发展横向耦合和纵向闭合关系的过程中向工业园区聚集,使大部分企业都能成为各种特色生态工业园区的成员,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第四,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它既是生产循环链的补链环节,又是形成全社会完整的循环经济环路的重要环节。

(2)发展废旧物资回收产业,塑造流通循环链。流通领域既要减少商品流通中的物质消耗,还要将可再用的产品和包装物回收上来,返还到相关企业。首先,大力发展废旧物资回收产业。逐步形成多渠道的废旧物资分类收集、运输、处置的产业化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在社会范围内形成循环经济环路。其次,培育再生资源集散交易市场,把分散回收集中到规范的市场中来,为资源调控和优化配置提供更多选择。

(3)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塑造消费循环链。首先,各级政府应增加相关投入,保证垃圾分类的物质设施建设。其次,由政府与环保企业、房地产开发商联手,在新建住宅区推广使用专供家庭或小区使用的生活垃圾处理器,通过加热干燥和微生物分解等方式,将有机垃圾转换成家畜饲料、有机肥料等。第三,结合文明社区建设,开展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由小区保洁员负责指导、监督居民将不同类垃圾正确投放到不同的垃圾箱内,由环卫部门或相关的产业化公司将垃圾分别送往相关企业。第四,在试点基础上,向全社会推广。

(4)实行城市污水集中分类处理,塑造社会整体循环链。社会整体循环链的核心是形成城市内部、乡村内部以及城乡之间废弃物互换的循环链条。近期重点是解决城市污水资源化问题。针对城市污水大部分直接排人河流、湖泊,小部分进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多为集中综合处理的现状,应加快推进其向集中分类处理转变;将居民、企业、机关单位、公共设施(除医院)的洗浴问下水与厕所公桶的下水管道分设,在城区分别建设城市污水和肥源排放输送管网,在城郊或城区分片建设污水处理厂和肥源处理厂,将厨房、洗浴问污水通过污水管网输送到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再利用;将厕所的人粪尿下水通过肥源管网输送到肥源处理厂,经加工处理形成系列肥料,运往乡村。企业废水经集中处理后再利用或达标排放。

2.4创新循环经济制度基础

(1)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逐步取消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补贴制度,使资源价格反映其真实的生态学、经济学价值。对环境容量等共有财产使用者征收高税费,提高生产和消费环节的排污和废弃成本,促使环境成本内部化,解决循环型生产环节的成本障碍。

(2)建立基于资源全部成本的完全价格体制。该体制不可能通过市场自发建立,需政府有计划的组织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对资源价值进行货币化评估,计算出其真实价值,并以税收形式计人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价格,通过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消除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障碍。

(3)健全循环经济法律体系。以《循环经济促进法》为框架法,以《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为基本法,包括((绿色消费法》、《包装物再生利用法》、《家电再生利用法》、《食品再生利用法》、《建材再生利用法》、《汽车再生利用法》、《节能法》、《废弃物处理法》及相关子法。制定城市垃圾处理、水和大气污染治理的监管条例,将责任主体和监管部门的行为置于法律规范之下。制定可持续发展认证体系、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环境标志和标准体系。(4)完善循环经济激励政策。征收资源税,实现资源有偿使用,限制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和使用、限制资源型产品出口;征收废弃物处理费、垃圾填埋和焚烧税,推动垃圾分类处理,促进其减量化、资源化;以废弃物为原料的企业,可获相关废弃物处理费的补偿;对环境有害的技术和产品,在销售环节加征环境附加费,使其在成本效益选择中更乐于采用洁净技术、生产洁净产品;将循环技术纳入科技创新体系,在风险投资基金中划出一定比例支持循环型技术研发;对循环经济项目,给予财政补贴、贷款担保与贴息、低息贷款、优先贷款、延长信贷周期、减免税收或税前还贷等支持通过倾斜的产业政策,支持其到资本市场融资;对清洁汽车、能源及获环境标志和能源效率标志的产品,减征消费税;对原污染型生产设施,折旧率可以提高到30%以上等。本文由中国收集整理。

(5)健全循环经济保障制度。包括有利于循环经济的资源、产权、市场和产业等经济制度;循环经济核算、会计、审计、生产、消费、贸易、包装和回收等规范制度;有利于循环经济的财政、金融税收和投资等激励制度。

2.5创建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

(1)加快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开发。针对物质在传统线性济体系中不能环状运行的技术根源,研发环境友好技术,包括:消除污染物的环境工程技术,如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大气、水、噪声及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废弃物再利用的循环生产技术,包括:废弃物分解技术,分解物再生产成原材料的合成技术,把再生资源加工成产品的制造技术等;清洁生产技术,包括清洁的生产和清洁的产品技术。近期重点是开发引进资源节约和替代能量梯级利用、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零排放、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处理技术,特别是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术等,突破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2)构建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这是循环经济发展从理论探讨进入实际操作阶段的前提。依据其构建原则,通过筛选,我们初步构建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逻辑框架(表1)。

篇10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污水管理问题;解决方案;城市经济发展

1 城市污水处理问题

(1)为了提升城市的综合发展效益,必须进行城市污水处理方案的优化,实现城市污水处理各个模块的协调。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污水处理技术不断进步,在漫长的技术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技术,但是整体来看我国的污水处理体系尚不健全,相比于国外某些发达国家,我国的污水处理技术比较落后,其整体污水处理效率比较低,具备较高的能源消耗率,其整体维修率比较高,缺乏良好的自动化处理技术。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城市污水处理基础设施方案的优化,有利于实现城市水污染的控制,实现城市水环境整体质量的改善,实现水环境污染状况的有效控制。相比于国外某些国家,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整体水平比较低,其缺乏充足的水污染处理资金。

(2)在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模块中,高维护管理费用成本是制约城市污水处理的重要因素,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作体系尚不健全,其城市污水处理效率比较低,存在一系列的水体污染状况。整体来说,我国污水处理设备的实际工作运转率只有50%,其整体处理效率比较低,不能满足现阶段城市污水处理工作的要求。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依旧比较落后,缺乏高技术素质及管理素质的技术人员,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有些已建成的污水厂难以正常投入使用,这不利于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2 处理应对方法

(1)在城市污水认识环节上,人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受到客观环境、应用技术手段等的限制,人们把城市污水看作是废水,没有进行城市污水的再循环利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无论是经济发展环节还是人们生活用水环节,城市水资源面临着巨大的使用压力,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是制约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为了满足现阶段城市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城市水资源循环可利用模式的优化是必要的,实现社会水循环体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这需要遵循水的自然运动规律,进行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结合,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案的制定。

通过对开发型用水模式的优化,有利于满足城市经济的发展要求,这需要进行反馈式循环流程的应用,实现节制取水模块、输水模块、用户使用模块、再生水模块等的协调,实现水资源整体利用率的增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进行污水再生利用方案的制定,实现城市污水的转换利用,实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的增强,进行城市污染物排放率的降低,实现城市水资源的有效性节约及利用。

在传统的城市污水处理模块中,受到落后的污水处理思想的影响,城市污水处理厂一般被安排在城市下游,通过对重力自流、管网拦截等模式的应用,将城市污水输送至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完毕后,再将其排放到下游的自然水体中。随着社会资源可循环利用模式的开展,城市污水已经成为重要的城市发展资源,需要遵循可重复利用的原则,进行传统污染规划布局的改变,进行污水处理厂布局的合理性设置,做好水资源的保护及可循环利用工作。

为了满足上述工作的要求,必须进行城市污水处理方案的优化,进行污水处理模块的规划布局,遵守统筹性规划原则,进行污水资源的合理性应用,实现城市污水处理厂布局的统筹化分析、规划、调整,进行循环式、分散式等方法的应用,进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合理性建设,实现城市污水的循环可持续利用。

(2)实践证明,传统式的城市污水处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阶段城市经济的发展要求,整体来看,我国有的城市依旧进行一级污水处理、一级污水强化处理等模式的应用,这种处理模式并不具备良好的生态性、环保性,资源可重复利用性,其没有进行除磷脱氮功能的充分性考虑,没有进行相关消毒技术的应用,难以适应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可再生利用的要求。

通过对城市污水处理新型工艺的应用,有利于实现水资源等的循环性使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进行最大化利用城市污水处理方法的应用,根据城市经济的实际发展要求,进行综合性污水处理方法的使用,进行各类模分离技术的推广,实现安全消毒模块及臭氧氧化模块的协调,实现城市污水处理效益的增强,实现水的重复利用率的增强。进行污泥无害处处置模式的应用,实现污泥资源化利用体系的健全。

(3)为了满足现阶段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要求,进行运营效率及水平的增强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政府财政投入的加大,实现市场机制的充分性利用,进行投资体制的健全,推动城市污水处理的产业化发展,改变传统的城市污水处理建设模式,发挥政府资金投入的积极性作用,鼓励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满足现阶段城市污水处理建设工作的要求,进行政府配网模块、社会建厂模块、监管模块等的协调。

整体来看,我国城市的污水处理工作依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比如城市污水政事不分问题、政企不分问题等,难以实现污水处理模块的相互监督及制约,难以满足现阶段城市污水处理工作的要求。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进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企业化改造,进行工作操作程序的严格性规范,建立健全政府监督机制。为了增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作效率,必须进行污水处理资金投资模块的优化,进行新型投资模式的应用,进行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标准的优化设置,做好管网投资配套性建设工作,转变其传统的投资模式,实现城市污水处理厂投资效益的增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必须进行城市污水处理考核方案的优化,进行污水处理厂水量标准、用水标准、进水水质等状况的分析,进行相关监控环节的优化,进行整体考核质量的提升,提升污水处理厂运行模块的整体稳定性,避免出现污水处理中的消极现象。

(4)通过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整体考核方案的优化,有利于实现考核效率及质量的提升,进行污染物消减效率的分析,将其作为城市污水理成效的关键性指标,实现主要污染物消减、污水处理费等的挂钩,做好城市污水量的有效性督查、分析、处理等工作,进行氨氮、COD整体消减量的分析,实现污水处理企业经济发展效益与社会综合生态效益的结合,实现污水企业污水处理效率的增强,进行污染物排放量的降低。

通过对政府监管方案的优化,有利于促进城市污水处理工作的正常发展,这需要做好城市污水处理的监管工作,进行政府监管体系的建立健全,增强社会整体性监管力量,进行新型监管方法的应用。在工作模块中,需要进行临时抽查模式的应用,避免使用事后评价模式,从而确保污水处理监督工作的主动性。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必须进行污水处理动态化监管机制的建立,实现事前监督环节、事中环节、事后环节等的协调,做好污水监管的相关培训工作,实现监管人员整体工作素质及管理素质的增强,进行先进性检测设备及仪器的配置,进行在线监测方案的应用,实现城市污水处理厂的24小时监控,进行科学性、准确性监管机制的建立健全。

3 结束语

为了实现城市综合效益的稳定性发展,进行城市新型污水处理方案的应用是必要的,这需要建立健全城市污水技术应用及管理机制,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沈光范.关于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的若干问题[J].中国给水排水,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