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范文
时间:2023-12-21 17:38: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林业持续发展项目;项目林;质量摸底调查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8-0167-01
“林业持续发展项目”是继“国家造林项目”、“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项目”、“贫困地区林业发展项目”之后又一个大型林业建设项目。与世行贷款项目相比,该项目内容丰富,既有人工林营造,又有天然林管理和保护地区管理内容。项目从1998年12月开始准备,前后经过3年多时间的艰苦努力,顺利通过了立项、可行性研究、预评估、评估和项目谈判等过程。截至目前,我国政府以及欧盟、全球环境基金和世界银行均已批准了项目的设计方案,项目正式启动实施。
在我国政府日益重视森林的生态效益注重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前提下,先后实行了对部分地区天然林禁伐,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NEPP)和森林分类经营制度[1]。国家林业局在成功实施世行贷款“一、二、三”期项目后不失时机地提出利用世行贷款实施“林业持续发展项目”(SFDP),项目得到世界银行和欧盟基金会认可,经双方协商SFDP包括3个部分:一是天然林管理(NFM)部分(欧盟赠款);二是保护地区管理(PAM)部分(全球环境基金会赞助);三是人工林营造(PE)部分(世界银行贷款)。NFM集中在天保工程的3个重点省四川、湖南和海南;PAM包括这3个重点省以及与之相邻的甘肃、贵州、湖北和云南;PE包括3个重点省和河北、辽宁、安徽、山东等省。经过省林业厅项目办积极工作,世行官员对安徽省考察十分满意,并给予高度的评价,泾县自1999年起就积极申报该项目,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2000年6月省林业厅同意泾县作为安徽省20个项目县(市)之一。
泾县自2003年实施“林业持续发展项目”营造林项目,经过5年努力,现基本完成总体规划设计项目建设任务。为全面了解项目林质量和项目实施效果,并为项目竣工验收提供可靠依据,以便对项目林后期管理进行分类指导,根据省林业厅项目办“林丰办〔2008〕27号”文件精神,泾县对所有世行贷款四期项目林进行质量摸底调查,现报告如下。
1 项目实施情况
截至2007年,泾县共计完成林业持续发展项目营造林8 263.96 hm2,其中:人工新造林3 207.03 hm2,竹林垦复1 917.43 hm2,人工林抚育间伐3 139.5 hm2,新建项目中心苗圃1座。完成投资总额2 850万元。
2 摸底调查的依据
此次项目林摸底调查的依据和标准是省林业外资办下发的《安徽省世行贷款“林业持续发展项目”项目林质量摸底调查操作指南》及《安徽省造林技术规程》。
3 摸底调查结果
经各项目乡镇林业站和国有林场进行的实地摸底调查,摸底调查结果按类别为:一类林7171.86 hm2,占86.78%,二类林881.5 hm2,占10.67%,三类林210.6 hm2,占2.55%。
按林种分为:①用材林5 747.44 hm2,其中一类林4 823.74 hm2,占83.9%,二类林747.2 hm2,占13%,三类林176.5 hm2,占3.1%;②竹林2 424.42 hm2,其中一类林2 274.92 hm2,占93.8%,二类林134.3 hm2,占5.6%,三类林15.2 hm2,占0.6%;③经济林92.1 hm2,其中一类林73.2 hm2,占79.5%,三类林18.9 hm2,占20.5%。
按年度分为:①2003年共计营造1 422.16 hm2,其中一类林1 310.26 hm2,占92.1%,二类林72.5 hm2,占5.1%,三类林39.4 hm2,占2.8%;②2004年共计营造1 581.3 hm2,其中一类林1 368.8 hm2,占86.6%,二类林167.4 hm2,占10.6%,三类林45.1 hm2,占2.8%;③2005年共计营造2276.6 hm2,其中一类林2 000.4 hm2,占87.9%,二类林250.1 hm2,占11%,三类林26.1 hm2,占1.1%;④2006年共计营造2 153.9 hm2,其中一类林1 730.3 hm2,占80.3%,二类林325.8 hm2,占15.2%,三类林97.8 hm2,占4.5%;⑤2007年共计营造830 hm2,其中一类林762.1 hm2,占91.8%,二类林65.7 hm2,占7.9%,三类林2.2 hm2,占0.3%。
4 一、二、三类林分类
一类林主要是项目单位管护措施合理、工作负责,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高。二、三类林主要由于雪灾、火灾损失,以及抚育管护措施不及时等原因造成,同时也有部分小班存在造林树种选择不当等因素[2];另外,由于基本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造成一些项目林小班成为二、三类林。
5 后续管理措施
对一类林要加强管护,稳固扩大一类林分面积。对二、三类林,因雪灾损失林分要尽快完成雪压新造林地的补植补造,及时完成竹林雪压竹清理,适时进行林地垦复抚育,及时完成抚育间伐小班雪灾林木的清理,严防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对因森林火灾形成二、三类林要及时补植补造,适时抚育;对因征占用林地形成二、三类林要尽快择地重造。同时,要加强县、乡各级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加强项目林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和林政资源管理工作,进一步巩固林业持续发展项目林成果,尽快使项目林发挥预期功能和效益[3]。
6 参考文献
[1] 程鹏.与时俱进 抓好林业持续发展项目[J].安徽林业,2003(3):4.
篇2
目前,胡吉吐莫镇有耕地8.6万亩,草原16.5万亩,全镇奶牛存栏12000头,年交售鲜奶18707吨,畜牧业产值1628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0%,畜牧业已经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但是从总体来看,胡吉吐莫镇畜牧业生产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发展不平衡,科技水平跟不上等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为此,要发展胡吉吐莫镇畜牧业生产,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增强发展畜牧业的紧迫感
胡吉吐莫镇草场面积大,无工矿企业污染,生态环境优越,气候适宜,具备了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畜牧业有着巨大的潜力。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感,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从传统的畜牧业发展观念中解放出来,真正把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二是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把发展养殖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产业来抓;三是鼓励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发展畜牧业,利用他们有一定资金积累、有一定见识的优势发展畜牧业;四是切实帮助养殖户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使胡吉吐莫镇的畜牧业生产逐步向规模化、科技化方向发展。
二、发展规模养殖,建设人畜分离小区
胡吉吐莫镇多数农民仍采用的是传统的粗放经营模式,没有形成规模养殖,养殖效益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因此,胡吉吐莫镇畜牧业发展重点要在规模养殖上做文章,加大奶牛合作社、人畜分离养殖小区建设力度。通过宣传引导,典型带动,奶牛大户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使奶户认识到传统一家一户分散饲养方式不如合作社、小区养殖等规模化集约化饲养经济效益高。规模饲养有利于管理,统一防疫灭病、繁育配种、经营饲料、进站榨乳,通过切实有效的标准化养殖措施,促进了奶牛业的提质增效,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
三、突出标准化饲养,促进畜牧业提质增效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支配行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必须把思想的进步和科技的创新有机结合,发挥更大的效益。因此,我们坚持把转变观念和实用技术推广有机结合,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奶牛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更高层次上寻求发展的新突破。一是以科学饲喂促进发展。我们把禁牧工作作为由传统牧业向现代牧业转变的切入点,作为奶牛业提质增效的重点全力加以推进。在全面加强禁牧、改良草原的同时,积极推广普及科学养殖技术。一方面推行科学饲喂技术。制定实施了奶牛标准化饲养规程,大力推广全混日粮养殖技术,实现了优质牧草、青贮饲料、块根饲料、玉米秸秆和精饲料的有机搭配。另一方面加强科学管理。采取县、乡两级政府补贴的方式,鼓励养殖户建设标准化奶牛暖舍和凉棚,引导奶户加强对奶牛的日常管理。二是以良种繁育促进优化。强化繁育市场管理,做到“统一供应渠道、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技术规程”的奶牛人工授精“三统一”,确保了繁育工作质量,培育了良种奶牛核心群。同时,实施“淘劣引优”工程,即淘汰劣质母牛,引进优良品种。三是以规模养殖促进管理。
篇3
[关键词]山区畜牧业;技术推广;建设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约占全国面积的1/3,山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畜牧业是山区群众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特别是在笔者所处的边远山区,畜牧业更是农民群众生活的主要来源。然而,由于我国山区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技术落后,畜牧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难以适应当前的畜牧业发展需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的增产增收已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任务。下文就围绕山区畜牧业技术推广进行简要的探究。
1山区畜牧业技术推广的主要现状
在各级党委的重视下和在各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山区畜牧业的技术推广工作一直以来都坚持与时俱进,坚持科教兴农的战略,紧紧跟随科技的进步,将畜牧业技术推广工作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切入点。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我国的畜牧业也取得了较好的发展,畜产品的产量不断地增长,逐渐成为山区经济发展的关键产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山区畜牧业技术推广工作中,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影响了山区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
2山区畜牧业技术推广所存在的问题
2.1山区技术推广人员力量较为薄弱
在我国许多山区,从事畜牧业技术推广的工作人员极其稀少,大多数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导致山区畜牧业技术推广工作都是由一些年纪较大的人担任,这些人员文化水平也较低,由于一直都在山区农村居住,导致他们的信息接收较慢,很难做到与时俱进。这样就难以满足当前畜牧业的发展需求。而且大多数技术推广人员由于工资较低,所以大多都身兼多职,平时主营自己的业务,只有派发任务时才去应付一下工作。此外,由于山区交通条件差,且大多数群众居住都非常分散,这样就增加了山区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难度,导致他们的工作压力经常很大,更加导致没有人愿意从事这份工作,制约了山区畜牧业技术推广工作。
2.2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在我国许多山区,由于畜牧基础设施落后,畜牧业的发展资金投入力度又不大,难以形成专业化以及规模化的生产模式,导致山区畜牧业的生产方式非常落后,其技术管理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国家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更新,也没有对山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引起足够重视,甚至很多山区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没有固定办公的场所,制约了山区畜牧技术推广。
2.3管理体制不顺
山区畜牧技术推广重点在乡镇,我国乡镇人事、财务等都由乡镇人民政府统一协调管理,目前没有完善的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制度,加之乡镇中心工作任务繁重,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被其他工作任务牵绊,不能全身心投入到专业技术工作中,对山区畜牧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3加强山区畜牧业技术推广的建议
3.1加强推广体系的建设
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推广体系的建设是其中的基础,是确保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运行的保证。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增加相应的编制,稳定发展的公益型职能。同时,要对畜牧业推广队伍不稳定这一问题进行解决,以确保畜牧业队伍的稳定,要有计划地招聘一些技术性的人才。此外,要切实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对推广人员的管理,包括以下几种:(1)评聘办法、(2)绩效挂钩、(3)奖惩措施,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加他们的工作责任感。还要加强他们的素质建设,通过邀请专家前来讲座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工作培训,也可以为他们创造机会,前往发达地区学习,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3.2推进科技兴牧
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实施科技兴牧的战略,要以科学技术为指导,以推动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首先,要因地制宜,根据本区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发展规程。在规程上要坚持以下几点技术规范:(1)高质量、(2)高标准、(3)高起点。其次,要推行四个统一的科学技术管理模式,也即是:(1)统一供应种苗;(2)统一疫病防治;(3)统一技术指导;(4)统一组织营销。再次,加强对品种改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最后,出台科技创新的奖励机制,以提升畜牧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
3.3加强信息平台的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对服务非常看重,因此,在今后的畜牧业发展中,要加强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这在山区畜牧业发展中显得更加必要和迫切。要不断地创新服务手段,发挥信息网络的巨大功能,通过网络信息平台提供畜牧用户所需要的信息,并且将新技术通过信息平台出去,增加技术交流。此外,还可以通过信息服务来指导养殖户进行养殖。
3.4加强畜产品安全的宣传力度
农产品的质量关乎到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绿色健康畜产品既是山区畜牧业的优势,更是山区畜牧业的发展方向,在山区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过程中,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进行宣传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需要推广人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有着深入的了解,以便更好地进行安全法的宣传,使得畜禽生产者能够切实遵纪守法。此外,推广人员要对畜禽生产者进行指导,指导他们对农药、兽药的使用。此外,要督促畜牧业企业养殖大户养成生产记录的好习惯,将畜禽投入产品的相关情况进行记录,将动物疫病的防疫情况进行记录,要及时对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检测。这样才能够将一些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产品流入到消费市场之中,从而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4结语
综上,由于山区畜牧技术推广工作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影响了我国山区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故此,就需要加强山区推广体系的建设;要实施科技兴牧的战略;要加强信息平台的建设;加强畜产品安全的宣传力度。如此,就能够更好地推动山区畜牧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以推动山区畜牧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牡丹.对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的思考[J].当代畜牧,2014,(14):23-24.
篇4
关键词:畜牧业 经济 问题 措施
畜牧业是农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并且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大力发展畜牧业经济,有利于改善和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村整体经济水平。
一、畜牧业经济发展所出现的问题
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我国的经济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随之而得到改善,从餐桌上来看,肉、蛋、奶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于是促进了畜牧业的大力发展,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弊端,在某种程度上制约和束缚着畜牧业。
(一)农村养殖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
在农村,学历和素质稍高的人都进入了二、三产业,留下来进行农业活动的人大多文化水平偏低,技术能力不够,所以容易在养殖动物的过程中产生误区,在缺少资金、没有专业技术的情况下靠自身摸索着喂养,基本的方法都没有掌握,效益当然提不上去。
(二)没有做好防疫消毒工作
一些养殖人员对防疫的工作了解甚少,由于地方偏远或是交通不便,最基础的防疫工作也没有做好,也没有对猪舍、牛圈进行彻底的打扫和消毒。导致细菌和病毒感染,直接影响了动物的健康,也影响了养殖人员的经济利益。
(三)农村的污染问题
一些农村为了大力发展工业,提高经济效益,生产过程中把生产废料和废水排入河中,影响了农村地下水的质量。而农村的居民和牛羊饮用的都是来自同一条水源的水。水质被污染,也就对动物的健康造成了威胁。另一方面,很多城镇把工业垃圾也排向了农村,这也对畜牧业产生了不利影响。
(四)市场秩序混乱
饲料厂家、兽医、肉类产品收购者、食品商都在和养殖者打价格战,导致养殖者最后得到的利益分配不均,利润大多流向了商人的腰包。或者饲料厂家为了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在生产饲料时偷工减料,导致畜牧最后出现安全问题和质量隐患,最常见的表现就是禽类动物被检测出药超标。
(五)市场竞争力较弱
一些偏远的地方,养殖者很难对养殖设备进行更新,基础设施很落后,大多数还停留在人工养殖的阶段。而养殖者在进入市场的时候缺乏一定的信息支持,往往处于劣势地位,而且降低了畜牧产品的价值。很难发挥出畜牧商品的优势,所以出现了生产成本高、销售手段落后、市场信息不灵等现象。
二、如何解决畜牧经济在发展中的问题
(一)提高养殖者的文化素质,让他们走科学养殖的道路
一些来自偏远农村的养殖者缺乏文化和素质,在养殖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棘手的问题,所以需要普及并推广文化教育,提高他们的现代化经营水平。首先要对他们进行科普知识方面的培训,转变他们陈旧的观念。而且帮助他们引进畜牧养殖的新设备,提高切实他们的技术、水平。
(二)建立畜牧养殖协会与组织
为了让养殖者有一个咨询和信息沟通的机会,有关部门可在当地建立和开设畜牧养殖协会或组织,一方面可以为养殖者的技术问题提供咨询,另一方面可以起到规范操作、相互交流、信息沟通、政策咨询和技术支持的作用。
(三)实行规范的管理制度
按国家规定来设定质量标准,开设质量管理机构,规范养殖者的操作。在当地建立一个检测系统,引进高新设备和高技术的人才,并且采用全新的检验技术,在进入市场时,一定要严格检疫,以达到国家标准。目标是获得“畜牧产品无公害生产地”、“绿色食品”、“无公害肉类”的称号。
(四)提高生产技术
购买5―9层式的叠笼来养鸡,全封闭式鸡舍和饲养环境自动监测调节,对鸡舍的粪便和排泄物自动清理、杀毒、智能调节温度、饲料自动喂养、自动饮水系统,这种数字化的管理方式会为养殖者带来很大的方便。
(五)基层干部要充分发挥服务和引导的作用
目前,一些基层干部没有重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也没有对当地养殖者起到引导与服务的作用。所以,应该加强对基层干部的考核管理,让有足够能力的领导来带领当地畜牧业不断前进,推进畜牧业经济快速发展。
(六)实行生态化养殖
生态化畜牧养殖是未来养殖行业的一个主流发展方向,科学和技术不断的发展,生态化养殖的实现已经渐渐有了雏形。绿色无公害的肉类食品受到大多数人的青睐,在市场的占有率也越来越广。所以畜牧养殖者本身应该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把它与良好的环境条件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促进畜牧业经济的大力发展。
三、总结与体会
畜牧业是农业中很重要的一个经济支柱,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畜牧业也越来越彰显它的重要性。因为畜牧产品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人们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营养来源。要想提高和促进畜牧业的经济,就要首先提高养殖者的经营管理水平,培养出“有能力、会养殖、会经营的”新时代养殖者,让养殖业走高质量、高产量、低成本的科学化道路。
参考文献:
[1]葛林清.畜牧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特点及趋势[J].养殖技术顾问,2013(1):212-212
[2]杨国军.对加强发展黑河市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几点建议[J].农民致富之友,2012(18):25-25
篇5
关键词 畜牧业;发展现状;成效;问题;对策;陕西杨陵
中图分类号 S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264-02
1 发展现状
近年来,杨陵区紧紧围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一核心目标,突出奶(肉)牛和生猪养殖“两大重点”,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园区承载、科技支撑“四轮驱动”,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推广科学模式、加大项目扶持、实施科技创新,强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发展,现代畜牧业生产水平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全区共有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80家,畜禽总存栏27.45万头(羽),其中奶牛、肉牛存栏2.11万头;生猪存栏7.86万头;家禽存栏17.12万羽;奶牛、肉羊存栏3 600头(只);肉类总产量为12 521 t;鸡蛋总产量为1 890 t;奶类总产量为23 830 t。
2 成效
2.1 标准化生产水平稳步提高
以规模化带动标准化,以标准化提升规模化。畜禽规模养殖场快速发展,建成各类规模养殖场80个,建成省、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7个,建成区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0个。
2.2 畜牧科技水平稳步提高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技术在全区3个奶牛场开展,参与测定的奶牛达到2 200头;全混合日粮搅拌(TMR)技术已在4家奶牛场使用;智能饲喂、电子管理、自动化喂料、环境控制等先进技术和设施设备正加快推广。
2.3 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不断增强
认真落实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措施,连续多年无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扑杀、无害化处理、基层防疫工作、补助政策不断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初步形成。
2.4 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2015年底,全区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2 521、1 890、23 830 t,分别较“十一五”末增长50.6%、11.3%、12.6%,为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
3 存在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杨陵区在发展畜牧业上克服了诸多因素,实现了转方式、提水平、增效益,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中省惠农政策的强力支持、得益于杨陵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但同时也要看到,全区畜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3.1 畜牧业发展水平较低
杨凌区畜牧业生产方式总体还比较落后,养殖规模偏小,还有近5成的生猪、近4成的牛奶来自分散养殖。畜牧业信息监测预警手段还不够完善,畜产品价格波动依然频繁。
3.2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
畜禽跨区调运不断增加,防范难度加大;基层设施薄弱,防疫经费不足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防控措施的落实和防控成效。
3.3 环境污染严重
对畜禽的粪尿处理还缺乏相应的废物处理系统和环保措施,粪便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或是直接露天堆放,造成对家畜和环境的污染,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人畜疫病的发生。
3.4 养殖人员知识水平普遍偏低
大部分散养户人员没技术且不愿背景离乡外出务工,被迫从事养殖业。一些养殖户依然把养殖当作家庭收入的一种补充形式,加之其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接受现代化的专业养殖技能比较困难,成为大规模发展养殖业的一大障碍。
4 发展对策
4.1 科学防控疾病
近年来,畜禽疫病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种类越来越多,且病因复杂化,致使防治难度加大。搞好畜禽疫病的防治,既需政府部门做好动物产品检疫、疫情监测、强制免疫等各项工作,还需养殖场(户)主动采取科学防污措施、预防疫病、科学养殖,从根本上杜绝疫病的传染和污染物传入[1]。
4.2 延长产业链
随着市场供求关系转变、竞争加剧,分散的饲养和加工难以获得稳定的市场和原料。建立并完善畜牧产业链条,让产品销售、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产品加工、畜禽养殖等诸多相关环节融入到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当中去,可以实现整体应对市场、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2]。
4.3 提高畜产品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收入的增加,人们对畜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各种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因此,确保安全、提高质量不仅是人们的消费需求,也是能否赢得效益、进入市场的关键所在,更是社会公德和遵守法律的必然之举[3]。
4.4 充分利用当地科研优势
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手机、书刊等现代化服务手段,加强信息沟通,针对养殖户提出的各类养殖技术问题,分期分类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做专题授课;另外,区畜牧部门也可组织养殖人员开展异地交流活动,让他们了解并接受现代化养殖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做法,从而促进杨凌区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4]。
4.5 预防养殖业污染
规模养殖比例的不断增加,有效保证了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同时也带来了排放物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5]。畜牧业污染已经成为全社会重要的污染源之一,因此治理养殖业污染不仅是环保问题,也是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措施。一是治理。无外乎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大类,包括烘利用化学物质与粪便中的有机物进行化学反应、生物发酵、生物氧化及粪污的日光自然干燥、干膨化处理、综合利用等措施[6]。二是减少排放。提高畜禽对饲料的利用率,研制环保型饲料,全面合理地进行营养调控,降低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
5 参考文献
[1] 林涛,胡唐雁,李志强,等.二道江区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10):16-17.
[2] 周寅,顾祥国,范文颖.国家生态区建设过程中畜牧业的发展对策与思考[J].浙江畜牧兽医,2015,40(6):8-10.
[3] 罗保华,孙志红,赵育国,等.呼伦贝尔市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6(2):6-7.
[4] 吕腊梅,李保荣.新常态下泸西县畜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山东畜牧兽医,2016,37(2):40-41.
篇6
今天上午方县长就我县*年畜牧业发展做了全面的总结,对*年的畜牧业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各有关乡镇和部门的同志也作了很好的发言。为进一步分析形势,提高认识,拿出举措,抓好重点,积极提升我县畜牧产业上规模、上水平,下面,我再补充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畜牧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畜牧业是我县的传统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县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数量、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畜牧业已经发展成我县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已发展成我县农村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主导产业。可以说,*已经成为畜牧养殖的大县,已经具备了畜牧业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当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在全县畜牧业发展中还有一些有待提高、有待解决的问题。我县畜牧业的规模和效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畜牧业的服务体系和防疫体系还明显滞后,畜牧业在整个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带动作用还不明显,还有极大的潜力可挖。我们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认识。
一是加快畜牧业发展是经济社会的必然要求。国内外的发展实践表明,畜牧业发展水平是农业进步的重要标志。从大的方面看,美国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占52%,法国、荷兰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占55%,德国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占60%。从小的方面来看,我市畜牧业总产值达23.56亿元,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占40%以上,而我县今年畜牧业总产值预计2.65亿元,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占34%。这说明,我县畜牧业虽然有丰富的资源发展优势,但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并不高。因此,对畜牧业要有新的定位和认识,不能只满足于出栏了多少猪鸡,增加了多少产值等,必须从做大做强发展畜牧业的角度,切实把畜牧业作为一个大产业进行培育和扶持。
二是加快畜牧业发展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我们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加快畜牧产业的发展,把粮草转化为肉类,是我县广大农村特别是二半山以上农村发展生产的不二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畜牧业的发展事关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三是加快畜牧业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畜牧业是目前我县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畜牧业与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发展畜牧业是提高农民群众收入水平、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从增加农民收入走过的路子和现实来看,主要是三部分,第一是外出务工收入;第二是发展畜牧业收入;第三是种植业收入。
二、抓住关键环节,拓宽畜牧业发展的路子
我们要按照“增加总量、提高质量、突出特色、择优发展”的原则,既要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又要选好抓手,突出重点,体现特色。
(一)抓机遇。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白鹤滩巨型电站建设在即,我县畜牧产品的市场前景非常好,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些有利的机遇,培育发展畜牧产业,满足市场需求,努力做大做强我县的畜牧产业。
(二)抓重点。一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将国家石漠化治理试点工程和省级科技扶贫种草养畜项目工程作为我县精品示范工程建设项目来抓紧抓好。一要做到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只许成功出经验,不许失败坏形象;二要做到在组织上坚强有力,抽调作风扎实、业务能力强的人员组成工作队伍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三要在实施上扎实有效。要紧紧围绕实施方案的既定目标,常住项目实施点,深入到每家每户去宣传发动,按照实施方案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通过深入扎实的工作,确保取得成效。同时,随着石漠化和种草养畜两大工程的推进,要因地制宜,突出抓好马树、老店市级畜牧生猪养殖示范村建设,突出抓好畜种改良、土鸡、肉牛、生猪等养殖建设,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畜牧业生产示范点,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二是抓好仔猪基地建设。仔猪在我县市场需求量大,供不应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生猪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要加快仔猪的繁育体系建设,注重仔猪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在仔猪自给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仔猪养殖规模,努力拓展仔猪的对外销售市场。
(三)抓防疫。“畜牧业发展效益在规模,成败在防疫。”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增强责任意识,做到应报尽报,按时按要求报,加强监测,完善应急体系,进一步提高预警预报和快速反应能力,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同时,要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切实提高防疫密度和防疫质量。要通过多方努力,建立一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发展机制,真正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撑起一把遮风避雨的大伞。
(四)抓结合。一是发展畜牧业要与沼气建设结合起来。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村容村貌,搞好环境卫生,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所以,在畜牧业发展过程和沼气发展过程中,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治污。因此,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推行“一池五改”,实行“养沼一体化”发展模式,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二是发展畜牧业要与拉长产业链条结合起来。发展畜牧业不能只讲养殖,必须搞好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增值空间,彻底改变“原材料”外销的局面。三是发展畜牧业要与发展特色畜牧业结合起来。养鸡、养猪是我县发展畜牧业的传统做法,我们要巩固和拉长这些传统畜牧业发展的同时,结合实际和市场的需要,适时发展特色畜牧业,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形成主导产业突出、特色鲜明、结构互补、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领导,为壮大畜牧产业提供组织保证
我县畜牧产业的发展,从纵向比,发展是快的,但从横向比,差距还比较大。各乡镇务必要加强对畜牧产业的领导,要有一套领导班子,定期或不定期研究和解决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每年至少召开两次畜牧专题会议,研究畜牧产业发展工作。在具体工作中:
一是要责任到位。各级各部门要把握好政策导向,把发展畜牧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作为农民增收的重点,真正把加快发展畜牧业摆上重要位置。要层层建立和完善各项畜牧业生产、科技任务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抓落实。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积极协同配合支持,齐抓共管,配合农业部门扎扎实实抓好各项畜牧实用技术推广,确保畜牧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是要投入到位。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增强畜牧业服务后劲。一方面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积极吸引更多的民间和金融机构资金投入畜牧业发展。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监督执法和应急储备必要的投入要保障、要到位,这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底线,是涉及公共卫生安全的一件大事,保证春秋两次集中免疫密度达到100%。
篇7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在刚结束全县农村工作会后,接着召开全县畜牧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县三级干部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5年畜牧工作,分析当前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特点,研究部署新一年畜牧工作,这里我先讲两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2005年工作简要回顾
2005年,是我县畜牧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经受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考验,实现了产业增长、农民增收的目标。全年生猪出栏26.12万头,比上年增长0.4%;牛出栏1790头,比上年增长3.8%;羊出栏2863只,比上年增长3%;家禽出笼386.27万只,比上年增长7.8%;肉类总产量26253吨,同比增长4.9%,畜牧产值达到3.76亿元,同比增长9.6%。主要成绩:一是夺取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全面胜利。去年,我们面对世界各地和我国部分省区暴发禽流感疫情,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治,果断处置”的方针,采取指挥部成员包片,及时宣传科普知识,发动群众,群防群控,加强疫情监测和全面实施免疫注射等多项防治措施,有效地防治了重大动物疫病在我县再度发生。二是规模化养殖发展不断加快。去年全县养殖专业户新增256个,比上年增长了6%。专业户的畜禽饲养总量占全县总量的40%。孔垅、蔡山等乡镇专业养殖户发展更加迅猛,专业户的个数成倍增长,达到260个。全县兴建和扩建刘佐乡杨木松生猪养殖、小池镇三五生猪养殖、蔡山镇章兴屋生猪养殖、黄梅镇向窑生猪养殖、孔垅镇后湖生猪养殖等5个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县级养殖小区。三是畜产品质量安全不断提高。全县84个屠宰场点、27个肉类市场、33个活畜交易所,全部由专人负责检疫和监督,有效地控制了病害畜禽产品进入流通环节。全县产地检疫开展面以乡镇为单位达到100%,全年共检活畜禽203.13万头(只),检疫动物产品2.7万吨,共检出有病畜禽361头(只),病害畜禽产品0.65吨。对检出的非传染病畜禽就地进行隔离治疗,对检出的传染病畜禽和病害产品,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真正把动物疫病控制在源头。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一是畜牧业发展不猛、块头不大;二是防疫密度达不到标准。在新的一年,我们要研究对策,加以解决。
二、强措施、抓关键,努力开创畜牧工作新辉煌
2006年全县畜牧工作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央和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以产业增长、部门增力、农民增收为目标,稳步推进体制改革,加快高标准畜禽养殖小区建设步伐,狠抓畜产品加工流通,促进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发展思路是:抓大户、上项目、扩名优、话民营。抓大户,就是要大力发展养殖大户,建设高效养殖小区;上项目,就是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力争国家投入不少于100万元;扩名优,就是要全面推广三元杂交猪,大力推广草食畜禽;活民营,就是要积极开展畜牧招商引资,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发展畜牧生产。
发展目标是:生猪生产量55万头,其中存栏26万头,出栏29万头;牛生产量2万头,其中存栏1.8万头,出栏0.2万头;羊生产量1万头,其中存栏0.7万头,出栏0.3万头;家禽生产量600万只,其中存笼250万只,出笼350万只,农民人均增加畜牧业纯收入30元以上。
1、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小区。我县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在全省、全市占有一定位置。2005年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力争用2—3年时间,全县新建10—15个“三高”养殖小区,今年每个乡镇至少要建设1个高标准畜牧养殖小区。
2、优化环境,大力招商引资。畜牧业是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没有大量的资金和技术的投入,难以获得快速发展。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营造亲商、引商、安商、富商的环境,确保客商能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要通过多种办法、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招商引资。一是优势互补,共生共荣,走协作发展之路。要充分利用我县畜牧业自然资源优势,积极与高校、与企业、与老板联姻,构建“利益共沾”的发展机制。二是敞开胸怀,降低门槛,走带动发展之路。要充分利用节会、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介作用,积极宣传自身优势,降低引资门槛,吸引外地投资者,通过客商带动促进发展。三是能人牵头,互帮互助,走共同发展之路。要通过宣传、引导、组织当地能人,以资金、技术、资产等入股,共同做强畜牧企业,促进共同发展。
3、全力向上争项目、争资金。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业投入和扶持力度,畜牧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各地及畜牧部门,要抓住国家加大对农业,对中西部投入的机遇,认真研读政策,扎实开展争项目,务求取得实效。一要利用政策争项目。要依据上级政策,认真制订行业发展规划,根据我县资源优势,选准项目切入点,积极向上争项目。二要以干求助争项目。加快畜牧小区建设,把我县畜牧小区做大、做强、做响,争取上级政策资金等扶持。三要运用关系争项目。“三生难抵一熟”。有了熟人好办事,我们要向上级部门、上级领导勤汇报、勤请示,在工作上多联系,在情感上多联络,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要充分运用我县在外工作的人员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与有关部门加强联系,争取支持。
4、扎实开展动物防疫。近年来,世界各地重大动物疫病频繁暴发,并且不断向人类感染,国家为了支持畜牧业发展和确保人畜生命安全,搞好防疫工作,不久前国务院颁布了《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好的政策,同时对防疫工作也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上级规定生猪防疫面必须达到95%以上,家禽防疫面达80%以上,牲畜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羊痘的防疫密度必须达到100%,猪、牛、羊、家禽死亡率分别控制在4%、1%、3%和13%以下。畜禽防疫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事关群众餐桌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事关畜牧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动物防疫法》赋予的职责,具有社会性、科学性、统一性和强制性,是非搞不可的,不得放任自流。这一点特别是我们乡镇分管这项工作的领导同志,思想认识要高,不能出现偏差,不要以为防疫工作是畜牧部门的事情,与政府无关,可问可不问,可管可不管。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要更新观念,明确责任,加大措施,认真扎实地抓好动物防疫工作。一要强化责任。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要求,继续推行“双轨目标管理责任制”。行政一条边,乡镇要与村签订保密度责任状;部门一条边,县畜牧局要与服务中心、服务中心与包村兽医签订保质量责任状。要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二要抓住防疫的关键环节。坚持季防月补、杜绝死角,不能留空白。兽医人员必须做到剂量足、部位准。三要健全制度,完备手续。做到免疫证、免疫登记、免疫标识三位一体,免疫登记必须是村干、组长、防疫员、户主四方签字,免疫情况要登记造册,全部存档备案。四要加强检查督办。分管农业的同志要深入到村到组,指挥战斗,要解决好防疫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县畜牧局领导要分成若干个检查组,深入到各乡镇进行督办,要随时了解和掌握各地的进展情况,抓好防疫进度和质量的平衡发展,防疫期间各乡镇每3天要上报一次防疫进度。五要结硬帐。要按照责任状的内容,做到硬账硬结,对工作不负责任,免疫密度达不到标准,免疫效果达不到要求的给予经济政治处罚,对工作、弄虚作假,造成严重后果的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当前,正是春秋防疫的黄金季节,时不待我。各地要迅速行动起来,落实任务,落实责任,集中领导、集中精力、集中时间,打一场高质量、高标准的春防突击战,确保春防工作在3月底全部完成,确保“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等六不漏。春防结束后,全县要组织一次春防工作检查验收,对完成任务好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完成任务较差的地方,予以通报批评,并重新补火。
5、加强对畜牧工作的领导。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对畜牧工作的有效领导,一是要改进工作方法。分管畜牧工作和从事畜牧工作的同志要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从传统的催耕催种转到跑市场、抓销售、找门路、上项目上来;从行政命令转到运用经济手段为农民提供服务上来。要在政策调控、信息资源、科技服务、典型示范、龙头带动上下功夫,做到帮办不包办,引导不主导。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各乡镇和畜牧部门一定要解放思想,巩固改革成果,严格按照“防检统一、诊疗放开、强化监督、搞活经营”的新机制运行。要加强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防检队伍。三是抓好部门配合。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各单位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配合、密切协作,共同做好畜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确保畜牧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同志们,畜牧业作为全县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正在成长的阳光产业,是一个发展空间十分巨大的希望产业,是一个为民造福,为民谋利的致富产业。我们分管的同志和在畜牧战线上工作的干部职工,应以此为自豪,以此为骄傲,要把组织重托,人民期盼化作不尽的动力源泉。要紧紧咬住今年发展目标,结合各自实际,迅速拿出加快发展的举措,着力做好发展壮大文章,努力把我县畜牧生产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篇8
关键词: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三废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1.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6-0042-01
新时期,畜牧业发展迅速,中国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均重视动物的防疫工作,通过防范措施减少动物的病死。但动物养殖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病死率,尤其是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动物病死数量仍然较大。在动物养殖过程中,动物病死后都能够采用无害化进行处理,并且效果较好,但无害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仍然会对环境、人类造成污染。畜牧业的发展中,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有效处理“三废”能够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减少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通过“三废”处理,能够保障畜产品的安全,减少动物传染以及人类传染[1]。因此做好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过程中的“三废”非常必要。
1 废气处理
养殖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病死动物,通常会先采取切割后焚烧的方式处理。焚烧过程中,焚烧炉的出口将动物燃烧时产生的烟气传入到余热交换器中,最终将其产生的热量传到其他生活设施中,为了进行废气处理,减少烟气中的污染物质,烟气通过余热交换器后,进入到喷淋塔中,通过氢氧化钠溶液的喷洒,中和部分污染物质,随后经过符合国家标准高度的烟囱排放到空气中[2]。废气经过处理后,烟气中的烟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均明显降低,且臭味明显较少,有害物质的浓度经过处理后下降了80%,近距离的闻能够明显感觉烟气中臭味减少,工作环境的烟气浓度也随之减少,工作环境得到改善。
2 废渣处理
病死动物燃烧后,动物的部分残留物没有充分燃烧,产生非常刺激的气味和浓烈的烟气。要在引风机出口的地方设置微孔清洗设备,烟囱的出口要距离地面较高的位置。同时,引风机出口设置的微孔清洗设备要采用高质量的材质,能够承受烟气中的酸性物质、碱性物质。同时,微孔清洗设备的底部要安装微孔曝气管,气体经过小孔进入到处理装置中。残留物质的剩余气体全部清除后,要κS嗟幕以进行处理,通常采用掩埋的形式进行灰渣处理,但要根据要求将灰渣运送到相应的地点,进行一定深度的掩埋。废渣在处理之后,灰渣附着的有害物质、臭味以及烟气都得到解决,灰渣处理设施周围也较为干净整洁,厂区内的整体环境也得到改善,臭味浓度以及污染物的浓度下降幅度较大,烟尘的浓度下降了93%,臭味的浓度下降了80%以上,整体环境质量得以提高。
3 废水处理
有些养殖场采取湿化法对病死动物进行处理,首先,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将病死动物的细菌灭活;然后,将病死动物放入到相应的装置中,彻底的消毒;随后,通过脱水和烘干操作将病死动物干燥,干燥后的病死动物可以用作有机肥料。但是,该方法操作中,需要对病死动物的油脂进行提取,病死动物在恒温下通过高速离心机处理提取出油脂,此时产生的污水需要进行处理。废水进入到消化器中,在酶法条件下进行水解,污水中的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等多种物质转化成可溶物,随后发酵形成有机酸,再次发酵后,形成甲烷[3]。
废水中油量较高,恒温高速离心机能够高效提取出油脂,废水的处理效率得以提高,并且处理质量较好。经过处理后,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符合国家排污标准,能够直接排入到污染物管道中。沼气处理的效果非常好,仅有COD值接近于排污标准,有待提高。其他六项指标的浓度值均符合国家标准,在排污的范围内,厂区冲洗稀释后能够直接排污。
4 小结
新时期,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动物病死数量也在增加,无害化处理、“三废”防治不仅能够保证畜产品的安全,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动物、人类的污染。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后产生的废气、废渣以及废水含有大量的污染物,首先要充分了解病死动物垃圾的生化特征,以及焚烧后烟气中的污染成分,掌握“三废”处理的工艺和方法。通过对“三废”的处理,能够循环利用畜牧业产生的动物垃圾,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在病死动物处理中,既要实施无害化处理,又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证食品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晓宁,王竞翊,宋继鸿,等.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与发展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6):24-25.
篇9
年畜牧业生产在发展速度、运行质量和总体经济效益等方面均取得超历史的好成绩,如期实现了人均纯收入增百元的目标,为全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加快畜牧业的发展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最为观实的选择。首先,从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观状看,畜牧业已逐步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骨干产业。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3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收部分中,有一半左右来自畜牧业,其骨干支撑作用日益显著。其次,从农业发展新阶段看,畜牧业是优化农业结构,提升农业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畜牧业与其它产业的关联度高,上联加工业,下接种植业,可以带动整个农业产业的升级,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入WTO后,畜牧业在国际市场上是少数几个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大力发展畜牧业,重新构建我市农业的比较优势,形成优势竞争,提高农业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将逐步成为现实。第三,从未采走势看,畜牧业是蕴藏巨大发展潜力和后劲的朝阳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变化,动物性食品的消费会迅速增加,畜牧业发展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入世后,畜产品流通外向化程度不断提高,还将为畜牧业发展提供难得的商机。因此,必须进一步增强对加快发展畜牧业的战略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大力组织实施畜牧业人均收入超千元工程,推进畜牧大市向畜牧强市跨越,为实观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争取6%的目标挑重担,作贡献。
三、实施畜牧业超千元工程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
年,全市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目标是:畜牧业人均收入超千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32%,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全市分三块实施:第一块,、两市,畜牧业人均收入2000元;第二块,、城区、、四县(区)畜牧业人均收入1000元;第三块,、、三县,畜牧业人均收入800元,围绕这一目标,在工作思路上,主要抓好“五突破、五加快”,全面构造畜牧产业新优势。
(一)突破食草畜禽,加快结构调整进程。今后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总的指导思想是稳定发展猪禽,积极发展特种经济动物,在食草畜禽上求突破。生猪、家禽是我市畜牧业生产的传统骨干项目,要稳定数量,提高质量。年,全市家禽饲养量3亿只,增加2000万只,生猪饲养量1000万头,增加100万头。特种经济动物以乌骨鸡、鹌鹑、鹧鸪、肉鸽为主,实彳亍以销定产,全年饲养量达3000万只。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大力发展食草畜禽。全年饲养山羊1000万只,毛兔1000万只,菜鹅1000万只,奶牛3500头,分别比上年增长11%、15%、18%、和40%,食草畜禽占畜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提高到18%。一要以种植业结构调整为契机,积极发展种草养畜。一方面,积极推进退耕还草、退耕还牧;另一方面,加大观有的滩涂等闲置土地资源的开发力度。要选择适宜在我市生长的优质牧草,如多花黑麦草、冬牧一70黑麦、菊苣、杂交狼尾草、丹草、紫花苜蓿等品种,采取滩涂种草、秋熟作物一秋播牧草轮(套)作、草一草轮作、林一草间作等模式进行栽培。对于一般粮田种草,要以中低产田为主,以与其它农作物轮作、间套种为主。坚持适度开发,稳步推进,合理布局,配套发展的原则,提高综合效益。年,种植优质牧草面积50万亩,其中滩涂20Z亩。二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作物秸秆资源,积极发展秸秆养畜。要明确资源利用的重点,将玉米、水稻的秸秆以及花生、山芋等的藤蔓作为利用重点,同时,扩大其它可利用秸秆的利用率。要在养羊或养牛户(场)中大力推广,提高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特别是规模羊场和规模牛场,秸秆利用普及率要达到100%。三要充分发挥国家级(省级)秸秆养羊(畜)示范县项目的带动作用。全市现有的4个国家级秸秆养羊示范县、4个省级秸秆养畜示范县,要抓住项目实施的机遇,树立项目形象,保证项目效果。年,农作物秸秆处理利用率国家级项目县要达20%以上,省级项目县要达;15%以上:农户户均养羊国家级项目县达lOy,以上,省级项目县要达5只以上。
(二)突破良种良法,加快科技创新进程。要努力提高畜牧业科技贡献份额,加快增长方式转变。一要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观有种畜禽场、家畜改良站要通过改革改制,激发活力,发挥其应有作用。要继续引进约克、长白等优秀种公猪以及波尔、萨能、努比等优秀种公羊,与本地母畜进行杂交改良,提高商品畜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大力推广罗曼蛋鸡、优质地方草鸡、扬州鹅、巨型长毛兔等优良品种。二要大力推广实用科技,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推广三元杂交猪生产配套技术、蛋鸡高产高效技术、秸秆氨化与微贮技术、优质牧草栽培与配套养畜技术、疫病综合防制技术等先进实用技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水平。三要抓好畜牧科技园区建设。本着高起点、强辐射、高效益的原则,认真组织实施现有科技示范园区的在建项目建设,同时,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兴办新园区。通过努力,使园区成为现代科技运用的载体和样板,并以此示范带动面上畜牧业科技进步。
(三)突破特色经营,加快集约化进程。切实改变畜牧业区域结构“小而全”和自求平衡的格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和传统特色优势,优化配置人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形成区域化、特色化,实观经济效益最大化。每县要重点培植2—2个畜牧骨干产业,全市重点做强6大产业带:一是瘦肉型猪产业带。以、、、、、等6个全国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为重点,年出栏三元杂交猪270万头,占全市总量的80%。二是良种蛋鸡产业带。以、、3县(市)为重点,良种蛋鸡年末笼存9000万只,生产鲜蛋70ZTM屯,分别占全市总量的80%。三是优质肉禽产业带。以、、、、北5县为重点,发展优质肉禽1.5亿只,占全市总量70%,其中优质地方草鸡7500万只,水禽3500万只。四是羊兔产业带。以5县为重点,饲养山羊、毛兔各850万只,分别占全市总量的85%。五是苗猪、乳猪产业带。以、两县(市)为重点,年生产销售苗猪、乳猪250万头。六是奶牛产业带。以城区、为重点,饲养奶牛3000头,占全市总量80%。要大力培育专业户和专业乡,使之成为千元工程的主要支撑。年,全市各类畜禽规模经营户要达20万户。其中,年出栏肉猪百头以上的达6000户,饲养家禽2000只以上的达5万户,饲养山羊100头以上的达4000户,饲养毛兔200只以上的达4万户。饲养山羊10万只以上的乡镇达35个,饲养毛兔10万只以上的乡镇达32个,饲养菜鹅10万只以上的乡镇达28个。
(四)突破加工流通,加快产业化进程。一要培植和壮大龙头加工企业。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资投资兴办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壮大加工企业群体;通过技术改造、资产重组等多种途径,盘活肉制品等加工企业,做强乳品、肉禽等加工企业,提升产品档次,实现产业升级,发挥带动作用。二要大力开拓市场,提高畜产品流通层次。一抓市场开拓,进一步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和农村合作流通组织,搞活畜禽及其产品流通;着力培植畜产品配送中心,建立与入世相适应的流通主体,寻求与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和连锁超市的合作,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努力把我市畜牧业生产优势、价格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二抓市场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县陈集苗猪市场、县上冈苗禽市场、市许河、市小海兔毛市场以及市山羊市场等大型畜禽专业批发市场的建设,增强辐射带动功能。
其中市山羊市场要力争实现山羊年交易量150万头以上,成为地区最大的羊市。三要大力发展各类畜牧业协会。按照“一品一会”的要求,以技术、市场为纽带,大力发展各类畜牧业专业协会,提高畜禽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五)突破质量品牌,加快外向型进程。我市有70%左右的肉猪、90%左右的禽蛋需要销往市外。由于国内、等大中城市相继实行畜产品“准入制”,加上欧盟和日韩等国家和地区提高畜产品进口技术壁垒,我市畜产品的调出压力将越来越大。解决畜产晶销路问题,根本出路在于提高畜产品质量,在扩大内销的同时,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要以实施东无规定疫病畜产品出口示莅区项目为契机,加快无公害畜产品的基地建设。在确保国家无规定疫病区项目顺利通过验收的同时,启动实施东无规定疫病畜产品出口示范区项目。积极引导和鼓励规模企业实施标准化生产,开展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及产品认证,努力创立无公害畜禽基地。要整体提升动物防疫水平。强化基础免疫,实行“一猪双针”、“一羊双针”,全面推行动物免疫标志制度,强化技术监测工作规范和动物防疫监督管理。要实施品牌战略。培植畜产晶品牌,叫响品牌,形成名牌,提高市场知名度。
篇10
内蒙古扎兰屯市林业局
扎兰屯市林业局地处大兴安岭东麓,是一个拥有万公顷林地,资源较丰富的国有次生林区。在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森林分类经营工程前,扎兰屯市林业局根据自身森林资源特点,在国有林采伐限额逐年缩减的情况下,把各项林业生产建设纳入生态林业建设轨道,实施科技兴林,彻底改变传统林业单一生产木材的观念。几年来扎兰屯市林业局围绕林业做产业,围绕资源调结构,实行“以林为主,多种经营”挖掘林业多种生态利用、经济利用的生产潜力,在浅山区开展了大面积次生林分户经营管护工程;建立深山区林下畜牧业生态准入补偿管理机制,林区职工畜牧业工程;林区农业种植业;以蒙森公司为龙头的山货产品采集加工业、蒙森食用菌生产加工业、蒙森炭棒业、蒙森酒业等系列林下产业;国营林场林下畜牧业经营,野生灌木榛子林经营利用产业;林区特色养殖业等产业。通过保护、培育、发展和合理开发利用木材、林下资源,长中短结合,以短养长,以林、以副、以工、以商养林。安排了大量林区、山区剩余劳动力就业,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以浅山区归户经营管护为重点的次生林保护开发利用
扎兰屯市东南部农区村屯附近拥有大面积残破国有次生林地,由于经过长期反复破坏,森林的生产能力下降,生态功能低下。长期以来,作为国有森林资源不能发挥经济、生态效益。为了摆脱国有资源潜在的浪费局面,从世纪末,林业以归户经营管护的形式作价给农民经营,经过几年的运行,林地植被恢复较快,特别是灌木榛子林果实经营经济效益显著。由于林地经营年不变,农民在林地内自发进行更新造林,发展用材林、经济林,发展林下牧业,取得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盈的局面。到目前为止,全市归户经营国有次生林面积已达万亩,以每年万亩增长,而农民以每亩—元经营林地收入,除去每年交元管理费,全市次生林个体经营农民纯收入达—万元。由于林地产权明确,效益显著,农民对经营林地认识更加提高,在经营上舍得投入,林业部门在经营手段上给予了更加宽松的政策。通过发展用材林、经济林、榛子林、食用菌原料林,林地经营具有巨大的潜在的经济效益。
二、建立深山区林下畜牧业生态准入补偿管理运行机制,以科学发展观统览生态布局
在呼伦贝尔市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经营格局下,扎兰屯市畜牧产业格局计划发展万羊单位的畜牧产业,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接近万头只,随着周边区域的生态保护禁牧的实施和扎兰屯市牧业发展的政策,特别是外来畜牧种群的急剧增长,林下畜牧业发展正面临着生态现状与经济发展的相互矛盾,根据这种状况,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建立植被条件可允许范围内的林下畜牧业准入补偿费管理机制势在必行。近年来,国营林场深山区根据局部生态恶化的情况,建立生态补偿制度,逐步在国有次生林区运作。通过业内专业人员测算,林下草场畜牧载量初步应以草原倍的数量载量标准。
三、发展林区农业,促进林区养殖业发展
世纪年代初,由于林区植被丰厚,森林大火隐患多,林区利用机耕防火线开展了农业种植,到目前为止,国有林场种植面积达万余亩,年产粮食万公斤。粮食及秸杆,青饲料的种植,加大了畜牧养殖技术含量,促进了林区畜牧业的发展,职工农牧业缓解了林区资源危困的局面,林区护林员一方面从保护资源上获得收入,另一方面形成农牧业种养的发展模式。
四、以蒙森公司为龙头,狠抓林下产业开发利用
我市森林面积大,林下野生资源丰富,每年有大量野生山货产品销往外地,但没有自己的品牌。年,以集野生山货产品为龙头企业的蒙森公司在林业局成立,公司主要以全市野生山货产品为原料,蒙古栎为企业品牌商标、对山货产品进行深加工,产品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公司对主要山货产品采取高质量标准要求,开局出现良好的销售局面,初步在深圳、威海建立了销售网点,产品年加工能力吨,产值万元。年,公司由新近开发了野生玫瑰茶、金瑰茶、瑰芪茶、蒙森榛子王等系列产品。以成吉思汗林场为蒙森公司原料基地的食用菌生产、炭棒生产已初具规模,食用菌年产量达万袋,纯收入万元;炭棒产量达吨,产值达万元。以林业局南木养鹿场为蒙森原料基地的蒙森鹿产品系列滋补酒正在研发运作中。
五、加强国营林场野生灌木榛子林管理,发展野生榛子特色产品
长期以来,扎兰屯市野生榛子产品一直属于无序管理,全社会共有。榛子果实产品一直在市场走俏。上个世纪年代禁止了山区农民打柴、垦荒,榛子林地受到保护,榛子坚果产量逐年上升,但是由于榛子林地分布零散,面积不集中,林业经营不便,掠青、提前采摘、病虫害等逐多问题困扰着榛子的产量和质量。每年掠青提前采摘减少产量,虫害率达—;进入世纪,林业把野生灌木榛子林资源纳入森林资源管理范围,开展榛子林地分户经营和承包租赁经营,在榛子成熟前期进行人为巡护管理,国营林场收取承包租赁费、管理费,榛子产量、质量都有较大提高。年,国营林场及市有害生物防控部门开展榛子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试验研究。
六、国有林场改革与创新应坚持以生态建设及保护的前题下,发挥自身的林下资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