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21 17:38: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区块链技术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简单的四个字却说得铿锵有力。
日前,《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独家采访了OKCion币行公司的OKLink产品VP郑荣尧,这是他回首过往的工作,总结的四字箴言。郑荣尧自2014年加入OKCion币行便致力于区块链的研究。对于区块链他深有感慨。
2016年始,区块链概念反复被提及。实际上,依托于区块链技术,不同的行业可以与之结合并深度挖掘。金融行业以其特殊性,率先与区块链技术结合。
据郑荣尧介绍,依托于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不同的金融场景,而OKCion币行早在2013年就开始投入区块链业务,在支付、交易等方面很有成果,具体有哪些呢?跟随记者一起来了解。
解决的就是信任问题
自从2008年“中本聪”提出“创世区块”之后,区块链已经逐渐走入人们视野。郑荣尧认为,2015年比特币的火热,促进了区块链的发展。2016年区块链技术概念不断被提及,影响不断增强。2017年将是区块链商业应用的起步阶段。
对于区块链,有人熟悉,有人陌生。也许“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才是我们知道的新兴技术,记者问起区块链与其联系与区别时,他说:“当下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火热促进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区块链技术也在数据组织形式等方面影响着这些技术的发展。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互相成就。”但是,区块链又明显区别于这些技术,“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是一种公开的、不可伪造的数据库账本,记载所有的交易记录。它是一种新的数据组织方式。去中心化、开放性、不可篡改等是区块链独有的特征。”在言语之间,不难听出他对区块链的推崇,在他的眼中公开性和不可篡改两大特征也成为了区块链最大的价值所在,这也是他不断提及和追求的。
在采访中,郑荣尧多次提到的词还有“信任”二字,他表示:“区块链解决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信任问题。”在一场交易中,信任是最P键的。
传统的跨境支付往往需要汇款公司在合作方预付相当数量的备付金,这样做对汇款公司的资金安全和资金利用率都得不到保障。或者需要借助SWIFT等在全球各个银行、行之间进行交互,流程长、效率低、成本高。区块链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其组织方式和开放性和不可篡改让“账本”更具权威,让跨境支付更加透明,让双方可以有更多的信任。
基于此,OKCion币行开发了OKLink。据介绍,区块链汇款网络OKLink通过发行数字货币OK Dollar 作为传输结算介质,主要面向各国持牌的支付和汇款公司提供2B的服务,加入OKLink网络的金融机构可以向联盟中成员实现点对点的货币支付和兑换。OK Dollar的发行是基于美元的,其币值也和美元严格挂钩,OKLink通过海外信托机构设立了一个信托账户,联盟成员通过向该账户存入美元来获取相应的OK Dollar。同时OKLink还设计了一个类似支付宝的机制,由下游收款机构先兑付给收款人,再通过多重签名的技术,获得来自上游汇款机构汇出的资金。最重要的是运用了区块链技术,将所有交易都实时记录在全球共享的信息平台上,交易即结算。
郑荣尧表示,OKLink借助区块链技术极大提高金融网络的传输速度,摒弃中间环节,实现点到点快速且成本低廉的跨境支付,支付结算速度能够实现实时清算,同时省去了大量的手续费。此外,区块链去中心化、信息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点,加强了小额跨境支付的安全性、透明性与低风险性。OKLink已经在国际间的小额支付领域实现了较好的布局和发展,覆盖数十个国家和地区。郑荣尧告诉记者:“区块链的技术问题不是最难解决的,重要的是要抓住行业痛点。区块链解决的是网络节点间的信任问题,哪里需要信任,哪里就可以应用区块链。”
有困难也有挑战
篇2
关键词:区块链;军事物流;分布式;区块;非对称加密
作者简介:于明媛(1955-),女,天津人,武警后勤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学。
自2008年提出“比特币”概念[1]后,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加密货币体系开始进入金融领域,作为比特币交易的底层技术区块链也随之兴起。近年来,区块链的研究不断深入,其应用发展也体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很多专家学者认为区块链技术是一个极具潜力的颠覆性技术。而“天生”拥有数据分布存储、信息追根溯源、运行安全可靠特性的区块链技术,必将在军事物流领域大展拳脚。
1区块链技术的原理及概念
建立网络的主要目的就是参与人员互相协作并共享资源,而如何配置不同的设备来共享资源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网络的功能和设计,根据信息资源在空间分布结构的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架构模式,即集中式系统和分布式系统[2]。图1展示了这两种架构模式的对比。
信息资源体现为空间上集中配置的系统为集中式系统。简言之,就是一个主机带多个终端,终端通过网络连接到主机。终端没有数据处理能力,仅负责数据的录入和输出。而运算、存储、处理等全部在主机上进行。集中式系统主要流行于20世纪,目前,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银行自动提款机(ATM)便是这种集中式系统。而在分布式系统中有许多台不同的机器,每台主机都有自己的数据库、中央处理器、终端等,任意两台计算机都可以通过通信来交换信息。它们在空间位置上可以随意分布,多台计算机之间没有主、从之分,但在逻辑上属于同一系统,若干计算机可以互相协作来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
区块链便是一种分布式系统,不仅可以将数据存储在所有参与记录的节点中,还可以由系统参与者集体记录、共同进行维护。区块链技术中的数据可以通过电子记录而被永久储存下来,“区块”就是存放电子记录的文件。区块生成时间段内的所有交易数据被完整的记录在区块中,实际上区块就是交易信息的大集合,其大体分为区块头和区块体两部分。区块头用于链接前面的块并为区块链数据库提供完整性的保证,区块体则包含了经过验证的、块创建过程中发生价值交换的所有记录。区块链通常不直接保存原始数据,而是保存其哈希函数值,即将原始数据编码为特定长度的由数字和字母组成的字符串后记入区块链。时间戳赋予区块链时间维度,每个节点都会通过加盖时间戳的方式把交易信息的写入时间记录在区块中,各区块最终按照时间戳的时间顺序连接成一条主链,这便形成了区块链。
为了保证参与者的信息安全,区块链技术采用加密算法。在加密过程中使用的公钥是透明的、全网可见的,所有人都可以用公钥来加密一段信息;而在解密过程中使用的私钥只有信息拥有者才知道,被加密的信息同样只有拥有相应私钥的人才能够解密(见图3)。因此,整个链上的交易信息是公开可见的,但是参与者的信息是被保护起来的,没有经过授权则无法对其信息进行访问。
基于对区块链的原理分析,可以认为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存储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架构与计算方式。
2区块链技术的特点
2.1数据分布存储
在区块链技术中,数据内容通过分布式记账得以确定,盖上时间戳后生成了区块数据,价值交换的信息通过分布式传播发送给各个节点并实时更新及实现了数据的分布存储。即使部分节点损坏也不会影响整个数据库的数据记录与信息更新,系统具有稳健性。
2.2信息追根溯源
如图2所示,区块链中的每一笔交易信息与相邻2个区块串联,区块数据结构存储了所有历史数据,其链式结构和相关技术决定了区块链上的数据只能被汲取、新增,而无法删除、修改,因此通过区块链可以实现对任何一笔交易追根溯源。
2.3运行安全可靠
在区块链中,一旦信息经过验证并添加至区块链,就会永久的存储起来,除非能够同时控制住超过51%的节点,否则单个节点上对数据库的修改是无效的,而非对称加密使篡改的难度和成本大大提高,因此区块链的数据拥有极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区块链技术的军事物流应用
如今,区块链的应用已经从金融领域延伸到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而“天生”拥有数据分布存储、信息追根溯源、运行安全可靠特性的区块链技术,在军事物流领域也拥有着广阔的前景。
3.1打造可视物流,实施精确保障
随着军革的推进,军事物流的发展和建设将面临新的更加复杂多样的要求。而要做好物流保障工作,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利用先进的智慧手段和管理理念,构建新型军事智慧物流体系,打造实时可视物流。
当前部队在执行处突任务时,供需矛盾相对突出,特别是在遂行重大自然灾害救援任务中,需求难以预测,易发生前方物资堆积成山、后方物资持续供应或部分品种断供缺供的现象,这即是“资源迷雾”问题导致的保障效益低下。而区块链技术具有信息分布存储、不可篡改等特性,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建立“虚拟仓库”,实现对每个仓库的物资品种、数量、质量等信息的精准掌握;同时可以及时获取物资保障中的途中运输、定点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环节的信息,使对军事行动中物流运作的全过程实施动态监控成为可能;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可以实现物流与信息流的双轨并行,有利于及时了解战场需求,实现科学、动态、精细系统协调,提高精确保障能力。
3.2构建信息平台,确保信息安全
物流信息平台是军事物流体系的核心,因此必须将信息安全上升到战略高度来加以重视。当前,部队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两方面的发展程度都很慢,且存在大量技术漏洞,较易发生失泄密问题。国内外敌对势力容易利用网络和技术漏洞窃取军事秘密,破坏部队建设。而拥有信息完整性特性的区块链技术,能实现数据存储和数据加密的有机结合,并保护高度敏感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军事物流信息的安全性。
在平时状态下,军事物流信息存储在网络系统内,很容易被搜集而造成泄密,且在传输过程中由于要经过许多难以查证的节点,在任何节点均可能被读取或恶意修改,信息可靠性较低。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对信息追根溯源,使进入区块链的信息不可篡改,可以有效提升军事物流信息在网络中传输的可靠性;同时利用非对称加密,使涉密信息在网络中的传输更具安全性。在战时状态下,传统的物流指挥机构过度依赖于指挥中心,一旦指挥中心受到攻击或出现故障,将使指挥体系处于瘫痪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风险。区块链拥有去中心化的特性,将其应用到军事物流平台建设,将使物流指挥系统更加稳健,并提升战时抗毁伤能力。目前,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PPA)正通过区块链技术创造一个安全的物流信息平台,研究区块链能否在保护高度敏感数据上提供帮助,并研究其在军用卫星、核武器中的应用潜力,试图创造出一个更加安全的信息平台。
3.3促进军民融合,共享军地资源
篇3
关键词:网站系统建设;数据库;设计;影响
在信息时代下,网站开发非常普遍,市面上充斥着各类各样的网站系统。作为产品信息的重要门户,网站是企业与消费者直接沟通的桥梁,既需要优美的页面效果,强化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社会影响力,更需要多层次全方位优化数据管理水平,提供高效安全的后台数据库系统,保证信息更加精确,保证网站系统运行的整体效率,增强企业的发展竞争实力。
1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数据流不断占据网络空间,在这一背景下,数据库技术逐渐发展成熟。数据库在信息传递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短时间内汇总海量的数据信息来丰富网站的各项功能,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包括信息检索、信息存储等[1]。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能够增强数据库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为用户提供便捷的网络浏览服务,数据库需以特定的组织形式,确保对事物本身内容的全面描述,加强计算机设备存储的效果,保证计算机设备存储的信息得到有机结合,使计算机设备的数据信息更加真实可靠。在数据库设计时,确保根据不同网站设计模式,形成不同的组合。
2数据库总体设计
在数据需求调研完成以后,需要严格按照网站运行的具体要求,为用户实际访问设计相应的需求关系,数据实体对象要客观折射出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相互作用确保数据信息处于流动状态,确保设计内容更加科学。在实际设计中要对特定的应用环境全面优化,建设具有可行的数据库信息系统,对海量的数据信息全方位存储,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具体来说,在数据库设计开始前,要全面深入地对各方面系统信息准确分析和处理,包括可以随时增加客观要求,管理员、会员、普通使用者等不同用户,应该有不同的服务体验等,数据库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内容。在完成数据库设计理念后,需要有相应的数据项逻辑信息,再进行数据实体设计,确保各自结构关系得到有效满足,符合用户的全方位要求,进而形成完善的数据模型。根据逻辑结构设计结果,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物理结构,该数据库系统要能够在比较稳定的环境中实现快速应用,对各种数据信息的存储和处理效率要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实现数据高效安全快速存储。
3数据库设计的具体方法
在数据库设计时,首先,要确保整个数据库的结构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编写数据库,控制数据设计的宏观方向和详细内容,根据用户的需要作为核心设计理念。其次,要降低数据库编写冗余度,确保数据库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同时也能够将数据库的资源合理划分,有效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在数据库表字段设计时,需要根据表字段的数据类型分析,运用最小优化的方式,划分基础信息,实现表字段的最优化处理。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软件和硬件结合更加完善[4],传统硬盘存储也逐渐成为固态硬盘,传输速度大幅度提高,为数据库的设计提供更多可能性,数据库在设计中不需要过分考虑存储容量的问题,但如果数据库设计不合理,很容易产生大量的冗余信息造成存储资源浪费。随着计算机使用时间不断延长,数据库所占有存储空间也就不断增大,严重影响计算机的整体运行质量。第三,在数据库设计时,需要注意数据表结构可能的变化,因为不同的用户需求存在显著差异。网站数据库设计需要具备一定的拓展性和多样性功能,为了确保数据库表满足用户需要,在网站数据库建设时,需要划分不同的需求模块,制定科学合理的数据字典,提升网站数据存储的整体效果。数据库还需要将原有的数据库表作为基础,按照用户不同需求修改,借助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等满足不同功能,保证网站设计更加完善。随着网络社会的迅速发展,作为网站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库设计者需要与网站设计者及时进行有效的沟通,确保数据库的编写符合用户的需要。数据库设计非常关键,也是网站管理的重要基础[5]。
4网站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库具体设计
(1)网站前端应用系统可以提供快捷的数据查询功能,必要的数据写入和修改功能,方便最新的动态信息展现给用户,确保网站页面建设的实时性,各种查询内容的获取丰富便捷,提高产品体验度。在数据库与产品管理中,无论是企业网站还是品牌网站,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产品板块。不同类型的产品,也要有不同的设计特点,使得产品信息清晰准确呈现给用户,激发用户的购买欲。(2)数据库后台管理系统数据库可满足不同的增删改查功能,方便进行接口设计,可以为前端提供快捷的数据操作,同时也要满足后台数据管理要求,增强网站内容管理效果,提供数据日志、备份、安全管理功能,强化网站维护的整体水平,确保数据的实时、有效、一致。(3)数据库与网站信息收集为了提高网站建设的整体营销质量,在数据库运行阶段需要对潜在客户深入挖掘,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这就要求在数据库中加入动态视图,在网站建设时会员功能可以为企业固定客源,也能够促使企业与客户之间及时有效的沟通,使得客户有更加直接的反馈渠道,保证网站信息建设的效果得到增强。一个良好的网站,要想提高运行效率,就必须有搜索功能,帮助用户在海量的数据信息中快速找到自己所需的内容,运用合理的数据库索引技术,能够帮助浏览者节省更多的时间,增强用户体验效果。在网站建设中,增加网络论坛功能,能够促使用户之间快速互动交流,形成粉丝效应,数据库要能对大量的不同类型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
5区块链技术对数据库安全防护的效果
(1)可增强数据库的存储和共享能力区块链技术作为大规模应用的协同工具,能够实现配合供应链管理、发票管理、托运凭证管理等,保证所有流通环节都能够清晰准确呈现给买卖双方,增强商品整体真实效率。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特点,可以尽量减少数据支付的程序,有效减少支付成本。去中心化减少中心控制系统,确保所有节点之间地位平等、相互独立,任何一个节点都有可能成为区块链的中心。利用去中心化支付方式,能够直接使顾客和商家对接,有效减少第三方平台处理,使得资金能够直接进入商家,保证每笔数据的直接性,确保资金快速回笼,提高商家经营效率,减少支付成本。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网络支付系统中,也能够促使网络支付公平高效。除了提供更强的用户控制和个人信息保护外,基于区块链的身份验证平台比集中平台更安全。这是因为数据信息分布在多个节点上,没有像现有ID系统(例如政府数据库、社交网络)这样的单点故障。(2)区块链构建更完善的社交网络随着网络信用等级制度不断完善,能够对个人的购物行为清晰准确记录,对用户全方位评价。商家利用区块链技术所收集到数据信息都能够在区块节点中被共享记录,保证信息真实性和公开性。加密数据还能够对网络订单的产生和流程全面记录,避免了被篡改可能性,提高信息安全。区块链技术中,所有节点都能够利用安全共享机制,对数据信息快速传递,保证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区块链技术能够开创全新的数据方式,确保数据库实现直接管理,有效去除第三方监督管理,保证网络安全效果。数据加密技术和分布式共识算法,能够保证每一个节点都被完全信任,数据公开透明,有效提高网络安全的整体质量。个人数据储存和控制在了一系列由零售商、营销公司、公用事业公司和数据报告公司等机构的中心化数据库中。如果要在网上购物,个人必须授权这些不同的机构来连接他们持有的信息片段才能进行交易。然而,虽然个人用户目前依赖于数百家不同公司进行存储和传输的数据来获得对服务的访问权,但区块链技术的引入完全颠覆了这种平衡。这只是区块链的一个应用场景,其实,使用区块链技术在确认身份数据方面还有很多额外的好处。
篇4
根据《XX区整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利民惠民精细管理”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要求,现将XX区物业管理服务中心整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利民惠民精细管理”专项整治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开展背街小巷环境秩序专项整治。
针对背街小巷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放、环境卫生差,部分商户“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现象,各街道坚持问题导向,夯实“街巷长制”工作机制责任,强化街巷长、网格员对背街小巷存在环境卫生较差、非机动车乱停乱放、商户门前三包落实不到位等巡查整改。共施划消防禁停标识427处,增加停车泊位数量135个,组织社区发动志愿者摆放非机动车乱停放262处490辆;落实“门前三包责任”不许占道经营638户;组织社区清理背街小巷环境卫生差130处、清理垃圾233.7吨;协调综合执法局整治部分商户“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不到位129处,清理占道经营165处。
(二)居民小区消防安全防控工作开展情况。
开展电动车安全停放和充电工作,共清理居民小区违规停放电动车建筑588栋,清理涉及违规充电电动车场所434处,清理违规停放、充电电动车数1558辆,张贴发放电动车火宅防范宣传资料4112份。商业建筑清理涉及违规停放电动车建筑42栋,清理涉及违规充电电动车场所211处,清理违规停放、充电电动车数123辆,张贴发放电动车火宅防范宣传资料379份。XX区335个居民小区共安装1058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其中有物业小区242个,安装充电桩781组;无物业社区代管小区62个,安装充电桩70组;农民安置区31个,安装充电桩207组,基本满足小区居民电动自行车充电需求。开展消防通道整治工作,通过督促物业公司规范商业建筑及居民住宅小区停车位的划分,排除安全隐患。对违规设置的墩柱、门洞、广告牌等影响消防通道的障碍物向上级部门反映,进行案件派发清理,全力保障消防通道畅通。
(三)开展居民小区环境卫生专项整治。
春季绿化补种补栽树木5万余棵,绿化补种草坪面积102万平米,每日清运建筑垃圾约110车,生活垃圾约190车。对沉降及裂缝破损道路进行维修300多处7700余平方米。“三乱”整治出动共计10000人次,清理小广告2.5万处,清理乱堆杂物1500余车,粉刷遮盖老旧小区单元楼道小广告60余万平米。134个居民小区利用购买了小型洒水车、简易洒水车及水管等洒水设施,继续开展洒水降尘作业,为辖区居民营造一个风清气爽、洁净舒适的居住环境。
(四)组织召开“推进银川市居民小区‘区块链+垃圾分类多方联动模式’”会议。
2020年4月30日XX区物业管理服务中心召开“推进银川市居民小区‘区块链+垃圾分类多方联动模式’”会议,号召各物业公司积极参与社区内“撤桶建房”建设“绿色小屋”,通过区块链技术,业主只要获取了绿色业主的资格,就可以在社区周围各个商家源源不断的获取积分,绿色积分不仅可以继续当钱花,还可以用于交纳物业费,停车费,水电费等优惠活动,激发社区业主主动参与垃圾投放的积极性,主动性,共同推进垃圾分类主动投放。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空降式”充电依然存在,大部分小区建设时没有设计充电桩,造成居民只能通过“空降式”充电为电动车充电。
二是部分堆放物品无法清理,有些居民认为物品放在自己家楼道或是车棚,并不影响小区环境,拒不配合清理,反复做工作也不清理,社区由于没有相应的执法权,造成管理上力不从心。
三是违章小广告彻底清理较难,有时上午清理,晚上就有新的出现,社区只能一次次反复清理,无法杜绝。
四是老旧小区、单楼独院数量多,其中没有物业管理,甚至没有固定的保洁人员,平时的保洁仅仅依靠各社区的志愿者打扫,部分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差,导致环境卫生难以保持清洁。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开展居民小区消防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整治。
对居民小区电动车违规充电、单元楼堆放杂物、小区消防通道堵塞、消防设施损坏等消防安全问题进行排查整治;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通过向小区居民发放宣传资料,讲解消防安全知识,开展消防安全演练,提升居民消防安全意识;在居民小区适当位置建设集中充电装置,满足电动车充电等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二)开展居民小区环境卫生专项整治。
在居民小区内布局、施划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设置单元楼宣传张贴栏;及时清理楼栋前后、单元楼道、绿地公共区域等地堆放的垃圾杂物;对自行车棚堆放的垃圾杂物进行清理整治,加强对自行车棚看管人员的管理培训;对地砖、道路破损缺失,楼门、墙面、玻璃污秽破损的,进行修补、更换,劝导制止业主遛狗不牵狗绳,乱扔垃圾杂物等不文明行为。
篇5
关键词:慕课;信息安全;大数据;校企合作;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高校智库内涵建设项目“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背景下上海布局的新思维与新举措”;2019年上海高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项目“信息安全原理”进阶课程建设。
引言
在大数据时代,获取信息,利用信息,把握信息成为各国提高综合竞争力的一个关注点。信息安全影响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安全领域的人才数量不足,而社会对信息安全领域人才需求近年来持续增长。对高校信息安全课程的教育教学提出挑战。
高校信息安全课程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在面对实际网络安全问题时,没有合适的技术手段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信息发展给信息安全带来的变化日新月异,课程中所使用的教材版本过于陈旧,学生会面临所学习的知识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差距过大的问题;针对课堂上的教育模式,普遍还是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在面对疑难问题时,也没有有效的手段能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因此,针对已经开设的信息安全原理课程,更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结合翻转课堂和慕课的混合型教学互动方式,慕课(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是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的缩写,它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在线学习平台。它利用了现代的信息安全网络技术,打破了传统教学所受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整合了多种数字化教学资源,形成了多元化的学习工具和教学资源。慕课自从美国起源后,全球各大高校纷纷加入慕课的學习浪潮中。现在,慕课已经是教育方法中的重要工具。因此,研究如何利用慕课这样新型互联网教学平台,改进传统信息安全课程的教学方式,是尤为重要的。
慕课具有学习灵活、教学资源丰富等特点。教师可以将在课堂上难以表述的程序命令或者实验操作融入视频中,让学生能够快速理解。另外,慕课的课程具有可重复的特点,对于复杂难懂的知识点,学生不会局限于课堂的时间,在课余的任何时间,只要能够通过自己的手机、电脑等就可以进行反复学习,从而更好的巩固知识。
基于这些优势,结合在线资源和传统教学,将学习的主动权移交给学生自己,刺激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从而加深理解。课程不光要注重课堂内理论知识,还要面向实际问题,进行课堂拓展实践,以及和社会中的优质企业开展交流合作,培养进入社会后能够满足信息安全岗位需求的学生。解决信息安全领域的人才缺失,研究拓展高校信息安全课程的培养对象,快速提升高校信息安全原理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传统信息安全课程的基本现状
1.1教材未与时俱进
由于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以及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兴起,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计算机技术发展在给我们带来便利性的同时,却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但是由于当今时代信息更新迅速,传统的信息安全教材未能囊括前沿的相关知识,导致学生所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未能很好地解决目前所发生的相关网络安全问题。例如在数字出版方面,利用最新的区块链技术中的身份验证和公式机制与知识产权的确权、授权和维权等环节结合起来。能够使用基于区块链的新型互联网技术,管理数字出版和知识产权,从而能够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1.2授课方式重理论
信息安全课程理论上包含了编码技术、防火墙技术、VPN技术、数据库加密技术等,但是学生只是对相关算法理论有了初步了解,并未很好结合这些算法的实践操作,尤其如防火墙的基本配置、以及利用Internet密钥交换技术进行相关的加密解密等涉及信息安全的基本操作,所以学生普遍课堂积极性有所欠缺、课后思考有限。
1.3学习方式被动化
到目前为止,国内大多数院校授课的主流方式仍然是以传统的“老师站上讲台教、学生坐在台下学”的方式进行,导致学生被动地汲取相关知识,自主性、积极性和接受度都有限。而且教学任务固定,每节课学生和老师之间无法进行充分的有效互动。而且受到上课时间、地点的限制,未能很好地应用移动互联网平台的便捷性、共享化的优势,存在学生疑虑解决滞后的缺陷。
1.4考核方式单一化
该课程多采用课堂考勤和期末考相结合的这种单一化的考勤方式,但是由于该课程教学内容综合了计算机、数学、管理等学科,所以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高要求。且当前的考核方式在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所不足,未能通过构建系统化的考核体系,比如引入实践考核以及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以及创新能力。
1.5培养人才供不应求
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网络空间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空间,同时网络安全成了人们面临的又一主要问题,近年来国家对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也愈加重视,正如《2019网络安全人才现状白皮书》指出,2016至2018这三年期间,在全国范围内网络安全及相关专业开设院校新增数量达到98所,如图1所示,其中华东地区院校新增相关专业的数量最多,达到21所。与此同时,社会对网络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这一方面的人才却远远供不应求。即使目前很多人可以自学成才,“网络空间安全”也成为一级学科,但目前该领域人才缺口重大。正如智联招聘的《2018网络安全人才市场状况研究报告》指出,如图2所示,安全大数据分析师将会在未来几年内成为最为稀缺的人才资源,且每年需求仍在不断大幅上升,2018年上半年增长率接近10%。
2、信息安全原理课程建设方法
从以上可以看出,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课程不能拘泥于旧的课程体系,必须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有效互动,培养新型的信息安全人才。
如图3,在MOOC背景下,信息安全原理课程教学体系分为“教学基础建设”、“核心教学方法”和“拓展教学内容”三大层次。“教学基础建设”是整个教学体系结构的基础和保证,“核心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多元化教学手段,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拓展教学内容”是教学之后的延伸。
2.1教学基础建设2.1.1理论教材建设
由上一节分析可以看出,现有的信息安全原理教材相对落后,读者在阅读信息安全原理教材的过程中,往往只能了解到过时的知识,而无法学习到最新的信息安全技术。基于对“信息安全原理”课程六年的总结和发展,以及对最新时代信息安全课程的要求,结合最新的大数据技术、信息安全理论及案例和相關试验知识,设计如下的教材建设方案。
第一点,结合最新技术发展的章节实验。在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章节,设立大数据、区块链体系等最前沿的安全应用相关的章节实验,读者可以通过完成章节实验,检验学习成果,并牢固掌握章节知识点。第二点,强调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在原理理论部分的章节中,添加多种多样的真实案例,范围可以涉及政府治理、经济发展、文化民生等等方面的社会应用问题。读者可以充分运用所学知识,组成小组互相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或思路,从而更有助于知识的理解。第三点,强调书籍内容的新颖性。教材既要保留经典的信息安全理论知识点,也要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十三五期间的新观点、新理念,如网络安全法的实施、勒索蠕虫病毒的防范、电子签名法的实施、新型计算机犯罪的特征、数字水印等。读者不仅可以在教材中学习到信息安全理论的基础知识,还能从教材中了解到目前世界信息安全发展的趋势和我国信息安全建设的方向。
2.1.2MOOC网站建设
在课程前期,搭建信息安全原理这一课程的一个线上教学平台,线上教学资源可由学校和企业双方提供。对于该课程所涉及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可由学校老师提前进行相关视频的录制,然后再提交至该在线课程平台;对课程于内容相关的实践操作知识、该知识在社会工作中的相关应用以及社会对相关人才的技能考查侧重哪方面的知识,都可以由企业的有关专业人士进行提前录制,后再上传至MOOC平台。对于提高学生MOOC完成率,可以通过课程个性化定制、提高远程实现技术的应用,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点学习,也有助于学生尽早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以及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进而弥补社会在信息安全领域这一方面的人才空缺。
2.2核心教学方法
2.2.1MOOC教学
利用MOOC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的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课余时间,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反复学习,反复思考,从而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同时,利用MOOC平台中的强大互联网技术,教师可以制作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程视频观看完毕后进行自测,教师从后台可以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的掌握。
如图4,教师和企业紧密合作,搭建基于理论知识和实现项目的MOOC平台,形成校企强强联手的知名MOOC资源。学生通过MOOC平台进行课程学习与课后练习。
例如对于密码学、加密技术、数字签名等概念性的知识,就可以通过制作MOOC课程,视频以轻松有趣的动画或者是案例来阐述复杂难懂的概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视频课程之后,学生可以在MOOC网页上进行简单的加密解密题目的解答,就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提升专业知识的能力。
2.2.2基于MOOC平台的实验教学
课程实验是对教学成果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检测方式,也是提升学生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我们不能拘泥于传统实训中基于硬件实体和老旧的密码技术的实验和实践课程。应该着眼于最新的互联网发展趋势,结合目前新的教学实验平台,对区块链、数字版权、用户隐私等方面进行实践训练。通过与时展最紧密的知识和实践,提升学生对信息安全知识的掌握能力。MOOC平台不仅仅能作为一个视频学习平台,更能成为一个基于先进互联网技术的虚拟实验平台。基于MOOC平台的实验,不仅没有传统实验平台搭建难、维护贵、易损耗的缺点,还有便捷、快速、高效等优点。
例如在网络攻击与防御的专业知识课程之后,利用计算机虚拟技术在MOOC平台上搭建一个信息攻防实验平台,让学生分为两组对于OSI七层协议或人工智能病毒互相攻防,体验不同的角色。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真实体验到信息安全的攻防原理的操作,加深学生对信息安全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心中对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2.3拓展教学内容
高校培养信息安全人才,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的人才需求进行服务,课程建设的过程也是高校对社会服务能力的一种提升方法。学生在完成信息安全相关的知识课程后,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成为一个信息安全行业的专业人才,还缺乏许多实战项目经验。同时,在企业中也缺乏高校的先进理论知识。因此,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增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拓宽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是必然的。
例如,高校可以与奇虎360公司进行合作。奇虎360公司作为我国在计算机安全和网络安全方面的重要民营企业,可以充分将奇虎360公司和高校资源互补,解决信息安全课程中的痛点问题。一方面可以邀请奇虎360公司的工程师来为学生讲解最新的信息安全技术,如云安全的原理与案例教学、大数据的病毒防范技术、企业信息安全的软硬件基础设置等等;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入企业,把教师、学生和企业结合起来,共同参与一个真实的项目,让学生带着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按照真实的项目工程要求,完成项目的各项任务。通过实际项目的训练和培养,让学生能够更加具备实战操作经验和能力。
篇6
【关键词】 能源 互联网信息技术 能源管理分配
前言: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能源危机也是所有国家和地区普遍面临的问题,可再生资源已经成为未来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时代下,信息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的产物――能源互联网能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问题,并为其提供可行的技术保障,因此在现阶段社会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一、能源互联网概述
当前学术界已经开始了对能源互联网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良好成果。在总结相关学者的研究经验,可以将能源互联网定义为:所谓能源互联网,就是在综合运用各种先进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智能管理技术基础上,将大量由分布式能量采集装置、分布式能源储存装置等连接在一起后构成的电力网络节点技术,在该网络中,能够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与对等交换,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能源互联网由多个能源局域网络相连接后组成,包括能源路由器、配电网、储能设备等,能够同时满足并网、脱网工作的要求。整个能量路由器由固体变压器与智能能量管理组成,其中智能能量管理能够收集能源局域网中所反馈的数据,并且在获取能连储存数据后,能做出科学的决策。为了保证整个能源互联网的运行质量,在能源互联网控制中,需要保证上一级母线具有较高的故障处理能力,并且能实现对任何故障的快速隔离,最终保证运行质量。
二、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研究
2.1能源路由器
能源路由器是整个能源互联网中的关键技术,它作为能源互联网于信息通信的核心部件,是其技术水平的代表。在整个能源网络中,受能源路由器技术的影响,部分路由器分布在不同的结构上,并以局域网的形式存在,并且在整个结构体系中,能源路由器承担着智能控制单元得角色,控制着信息流量与能源流量在能源网中的传输情况。其整个传输过程可以总结为:可再生能源管理能源控制器并网装置?能源网接口。
能源路由器主要包括三个功能模块,分别为通信平台、控制器与固体变压器,在能源路由器运行过程中,控制模块通过控制固态变压器的方式实现对电流的控制,进而保证了内部的能量运动平衡。
2.2储能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能源互联网中的用户侧节点功能也发展明显变化,不再是单纯的能源消费者,而是以发电能力负荷节点的角色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必需要配备相当规模的分布式储能系统来强化网络运行质量,并相应的抑制大量清洁能源并网后所产生的波动。
就当前技术水平来看,常见的储备技术包括电化学储能技术、物理储能技术、电磁储能技术等,同时考虑到能源互联网中的储能单元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并且数量多、连接程序繁琐,因此为了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相关人员的研究重点主要转向了S0C(荷电状态)、性能监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中,通过构建高精尖的估算模型,实现对储能的有效控制。同时就系统运行而言,通过有效的权衡不同储能系统运行,能够优化储能系统的使用目标与约束条件,最终完成储能系统的最优化配置,最终更好的满足能源互联网的运行要求。
同时,储能技术还有个主要特点就是面向用户,这就决定了储能技术的经济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当前实现大规模储存的主要手段为电池成组技术,在实现成组后,能够保证储能单元的高效运行,并保证运行寿命。
结论:本文重点研究了能源互联网技术的相关问题,并对其技术内容进行研究。总体而言,能源互联网是未来能源管理的主要趋势,在未来社会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因此对相关学者而言,必须要针对该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不同技术条件下能源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为缓解我国能源危机提供帮助。
参 考 文 献
[1]张宁,,康重庆,等.能源互联网中的区块链技术:研究框架与典型应用初探[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15):4011-4023.
篇7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szakr”为你整理了这篇大数据局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今年以来,临沂市大数据局高度重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凝神聚力狠抓落实,有效提高了办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得到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20年,市大数据局共收到人大建议2件、政协提案13件,主要涉及推进“一次办好”改革、智慧城市建设、区块链技术、电子政务、大数据应用等方面工作,已全部按期办结,并实现了与代表委员见面率、办结率和办理满意率三个100%。
二、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完善机制。为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在收到提案建议后,市大数据局立即召开专题会议,传达有关部署要求,安排工作任务,引导干部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党组书记、局长杨荣涛多次听取建议提案办理情况汇报,并提出明确要求,在全局上下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办公室统筹组织、相关科室单位具体经办的办理工作机制,确保每件建议提案逐一落实到有关科室和责任人,推动了件件有落实、件件有答复。
(二)积极沟通,深入调研。在办理过程中,具体承办人针对建议提案的有关内容,通过电话联系、座谈交流、登门走访等方式,主动加强与代表、委员的沟通衔接,听取代表、委员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找准办理方向,推动提升办理质量。同时,着眼于提高建议提案办理实效,各承办科室、单位结合实际工作,加强对建议提案相关内容的调查研究,真正吃透情况,把握问题实质,抓住主要矛盾,及时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工作措施,推动了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及时答复,主动回访。各承办科室、单位根据建议提案内容,在调研对接基础上,及时研究形成答复意见,经分管领导审核把关后,由主要领导审阅签发,按要求送达各位代表、委员。建议提案办结后,及时安排专人与各位代表、委员联系,进行电话或实地回访,征求听取他们对建议提案办理情况和相关落实事项的意见建议,进一步优化提升了办理效果。
三、主要成效
提高建议提案办理质量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建议、提案中好的意见与我们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促进大数据工作快速发展。为此,我们对建议提案中提出的各种问题,都作了认真分析和梳理,对好的意见建议积极吸收、充分采纳,促使建议提案办理成为推动工作的得力助手。比如,刘桂民委员在《关于在临沂推行智慧城市建设的提案》(第138号)中建议“优化智慧政务服务系统”“构建智慧公共服务体系”,我局认真研究借鉴建议内容,出台实施《临沂市政务信息资源归集管理和使用暂行办法》,部署启动政务信息系统大排查大整改活动,排查系统853个;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达98.03%;加强政务信息系统项目统筹管理,组织论证审核项目192个,整合优化项目31个;加快“爱山东”APP临沂分厅建设,接入不动产、公积金、人社、医保等领域事项近400项,促进了政务民生服务“掌上办”,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再比如,董宏委员在《关于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调度指挥体系的提案》(第171号)中建议“建设四级互联+人工智能监测预警卫生应急平台”,“建立高效统一、快捷畅通的卫生信息采集、加工、分析、整合、共享机制”,我局高度重视,充分发挥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作用,积极申请省共享交换平台疫情相关数据接口,在政务云上部署数据采集平台,建立公共卫生数据采集通道,为市卫健委等部门单位推进加强疫情防控和数据应用分析提供了有力支持。
篇8
一、金融营销的特殊性
金融营销的核心是融资。对融资来说,有如下几个问题是最基本的:
(01)谁融资。就是谁缺钱的问题。央企和上市公司缺钱是一说,中小微企业和三农服务项目缺钱又是另一说。谁融资决定了融资主体的性质。金融机构比如银行、信托、保险等在进行信贷主体准入审查的时候,首先关注的是主体问题,即谁融资问题。谁融资的审查过程中,股东背景很重要,即“爹是谁”也非常重要。“爹”是草根或中小纯民企,没有国资或知名大型企业背景,那准入的机会非常渺茫。不能准入,就谈不上价格。
(02)找谁融。就是找谁借钱的问题。对中小微企业来说,根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2016年统计的数据,全中国2700万家中小微企业中,和银行发生信贷关系的只有503万家,其余2200万家占总量75%以上的中小微企业根本得不到银行信贷服务支持,企业发展只能依靠自身利润积累、或借高利贷维持。2013年以来中国大陆市场上出现了新P2P平台,平均MAU活跃平台一直保持在2000-2600家之间,这是一个新的资金来源,平均成本在13%-20%(年化收益率APR),应当说本来是不错的。但2013年以来陆续的P2P平台骗钱跑路,包括e租宝、中晋资产、南京钱宝网、善林金融等已经被判决或被逮捕进入程序的这些平台,动辄几百亿的庞氏骗局,影响了行业发展,导致2016年8月24日八部委出台了“8.24”网规,限定了网贷平台个人20万和企业100万的封顶融资金额,并对P2P平台本身进行存管银行河和备案许可等要求,整顿了发展中的问题,同时也降低了发展速度,转变为稳中有进。某种意义上又收缩了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渠道。
(03)怎么融。主要是担保抵押措施和还款来源问题。传统授信模式下,银行以固定资产或房产等进行抵押,向企业发放流贷或进行商票保贴、银票保贴。但在2200万家中小微企业中,没有固定资产,无法提供抵押,只有应收账款和库存,而应收账款和库存由于变现的可靠性和安全程度不如房产等固定资产,并没有被传统授信模式审核标准所认可,这就是现实的问题。寻找保理公司模式的话,保理公司一般做的是核心企业的应收款确权资产,和中小微企业没有什么关系。
二、中小企业金融营销中交易对手的识别与选择
“交易对手”一次多用于银行间同业业务市场和债券交易市场,主要是指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不同信用风险的交易对手有不同的评级,对应不同的金融资产价格。价格由无风险利率和风险溢价组成。不同金融资产价格主要是由于交易对手信用等级不同而导致的风险溢价不同所导致的。对中小企业而言,金融营销中交易对手识别主要把握以下原则:
第一,门当户对原则。门当户对是古代婚姻选择的一个标准,在这里是比喻的意思,表示中小企业在金融营销特别是融资过程中,找谁融的识别过程中,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你选大银行,方向就不对,再努力也无济于事。大银行往往是给大型央企等核心企业许多亿的授信,有的授信30%-60%都闲置,但对中小企业,准入都不可以,更不要谈授信额度了。
第二,合规创新原则。在合规范围内,创新抵押方式和还款来源的闭环模式设计。有条件的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条件差点的可以利用产业链上下游应收款或存货订单等进行融资。发达地区的可以将应收款等以银行承兑汇票或商业承兑汇票等方式进行标准化。这样发生纠纷的时候,应收款纠纷适用的是《合同法》,而银票和商票纠纷适用的是《票据法》。
第三,自力更生原则。中小企业融资在国家层面一直在支持,2018年元月1日施行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对中小企业在财税优惠和融资支持方面进行了更有力的扶持,但真正的融资能力还需要中小企业在人力、商业模式、品牌建设等各方面不断升级,有前途和成长性,才会有更好的资源整合能力。许多中小企业给职员连社保都不缴纳,业务上长期挣扎在生死线上,又如何能融到资金呢?
三、总结与建议
篇9
关键词:商业银行 移动支付 挑战 对策
一、 引言
互联网以“开放、协助、平等、分享”为核心理念,自推出以来,就在全球得到了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更促使我国移动支付业务量持续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在这个追求创新的移动支付环境下,为了抢占金融创新水平竞争的先机,我国各商业银行、支付机构、手机厂商等都如荼如火地在移动支付业务领域开展积极探索。在移动支付领域,非银行主导的支付业务的规模与增速明显高于商业银行主导的电子支付渠道,并通过构建O2O支付闭环的方式逐步渗透到商业银行此前主导的线下收单市场。因此,如何把握移动支付的重要机遇和有效应对支付环境的深刻变革已成为商业银行的严峻挑战和重要研究命题。
二、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现状
相对国外而言,我国移动支付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规模达到13亿,人口普及率达94.6%。我国移动支付主要以手机钱包、扫描二维码、微信支付等方式出现在市场上,不管身处大型商业中心还是巷子里的小铺,随处可见微信支付、支付宝、Apple Pay的身影。根据《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6)》的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银行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138.37亿笔,金额高达108.2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5.86%和379.06%。
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意识到移动支付的规模之大、增速之快、覆盖之广,纷纷借助迅速崛起的移动社交工具发力,在移动端为客户提供更加贴心的金融服务。自2013年7月招商银行宣布推出首家微信银行以来,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相继开通微信银行,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触手可及的金融服务;2013年8月,微信支付正式上线,移动支付进一步渗透;2014年1月,腾讯微信移动理财平台理财通正式上线,派发红包1000万元;2016年7月,工商银行正式宣布推出二维码支付产品,这标志着工行成为国内首家具备二维码支付产品的商业银行;2016年9月,京东白条官方消息称正式推出白条闪付产品。现将主要的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主要的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开展情况。
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开展情况。
中国银行 2013年12月,中行推出了“中银移动支付”APP应用。该APP应用整合了中银快付、手机银行支付、协议支付等多种移动支付产品,全方位覆盖日常移动支付需要。
工商银行工商银行抢先于其他商业银行率先推出二维码支付产品,该二维码支付除了具备当前市场主流扫码产品的全部功能外,还采用了国际清算组织的令牌技术对卡号进行变异处理,可为客户资金和信息安全提供银行级保护。
建设银行 2016年9月,建设银行正式推出了“龙支付”品牌,能实现“一拍即购”。
农业银行 2015年12月,农行联手中国银联推出基于NFC近场支付技术的农行HCE云闪付服务,开启移动支付新时代。2016年2月,农行云闪付正式宣布支持Apple Pay。
招商银行 2013年7月,招商银行携手微信,推出首家“微信银行”。2016年9月,招商银行又推出“一闪通”支付模式,客户使用“一闪通”时,只需将手机屏幕点亮靠近POS机即可支付,无需打开任何APP,也无需网络支持。
由此可见,各大商业银行都希望搭上移动支付这辆班车,致力于通过业务创新、加强合作等方式,力图在移动支付业务竞争中占领有利地位。同时,随着支付行业电子化、互联网化不断向纵深发展,支付与经济融合进入新阶段,“移动支付”正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支付理念和结算方式,引领我们实现由实物货币向虚拟货币的转变。
三、移动支付的发展意义
(一)移动支付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的便捷性,让金融惠及民生
众所周知,到目前为止,商业银行主要经历了以网点机构为代表的物理金融、以网上银行为代表的电子金融、以手机银行为代表的移动金融三大发展业态。这三种业态针对客户的体验与服务升级,分别满足了“定时定点”、“随时定点”、“随时随地”的金融服务需求。毋庸置疑,移动支付延伸了客户服务的渠道并满足了全天候服务的需要,大大拓宽了我国消费支付的范围,也极大地提高了用户使用的便捷性。尤其对于一些落后、不发达及传统金融机构建立网点成本较高的地区而言,移动支付依托其“随时随地”的特征而将普惠金融传播到这些传统金融的“荒漠区”,使得支付行为下沉到乡、镇、村,从而扩展了用户覆盖,在提高普惠金融服务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移动支付倒逼支付清算变革,不断提升服务效率
支付清算是整个金融服务体系的后台支撑,直接关系到经济金融体系正常运行以及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我国支付清算体系经历了手工核实、同城票据交换、电子化和信息化等发展阶段。在手工核实阶段,资金从一个城市转到另一个城市必须通过信汇或电汇等方式,需要数天才能完成;随着电子联行系统的建成,商业银行也建立了行内通存通兑系统,资金可以实现在一天内完成跨地区转移;现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的迅速崛起,人民银行构建了由大小额支付系统、银行卡清算系统、外汇交易系统和各商业银行核心系统构成的现代化支付清算体系,使得普罗大众可以轻松享受到跨行、跨地区资金实时到账等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三)移动支付有利用提高中小银行的竞争力
在经济转型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金融脱媒等趋势下,各中小银行和具有垄断地位的大型银行比较起来,营业网点少、服务范围有限、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但随着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一是由于移动支付具有灵活性、即时性和便捷性,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从而有利于增强和大型银行的竞争力,缩小了中小银行与大型银行的差距。二是移动支付的加入还有助于突破物理网点的束缚,减少增设物理网点的建设费用及人力成本。根据美国咨询机构Tower Group数据显示,通过移动支付方式办理金融业务的交易成本仅为传统柜面方式的2%,是通过ATM交易方式的10%。三是通过网络可以快速扩宽业务经营范围,同时,依靠理财、生活服务、快速转账等增值服务,可以提高客户粘性,不断提升中小银行的竞争实力。
四、商业银行发展移动支付业务面临的挑战
(一)运营市场复杂,缺乏统一管理模式,竞争渐趋激烈
移动支付产业链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从上游的技术及方案提供方、中端芯片的提供企业,再到下游各行各业的商家。这些年来,随着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迅猛发展,也形成了移动运营商、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每一方都试图占据主导地位,互相合作的同时又互相竞争,因此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发展模式,运营市场复杂,缺乏统一管理模式,产业制度成为制约移动支付发展的瓶颈。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的2015年中,以支付宝为首的第三方支付在移动支付领域可谓占据了重要主导地位。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自2013年第二季度开始,支付宝手机支付活跃用户数就已经超过了Paypal,成为全球最大。截至2015年年底,支付宝拥有超过3亿实名用户,活跃用户数有1.9亿,支付宝钱包在移动支付市场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同时,支付宝还积极进行业务创新,从支付延伸至销售、担保、融资等领域,利用自身的场景优势,将数据和流量转化为其客户关系沉淀,成为客户消费、理财等的优选入口。毋容置疑,这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二)商业银行近场支付产业联盟谈判能力低,无法真正主导业务发展
在我国,远程支付业务发展相对成熟,但是,在近场支付领域却发展缓慢,据统计,2015年移动支付中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的占比分别为:99.72%和0.28%,占比悬殊。尽管目前各大商业银行纷纷开始加入到银联、移动运营商、第三方机构等主导的近场支付产业联盟之中,致力于与其他产业链运营主体达成合作协议,提供后台结算服务。然而,由于受终端渠道等资源的限制,商业银行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在参与近场支付产业联盟的过程中谈判能力很低,商业银行仅仅作为产业链主体的协作方参与到近场支付的合作中,无法真正主导业务的发展,容易被边缘化。
五、推动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移动支付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参与方的通力合作,需要在产品模式创新与产业链融入方面开展积极的探索与实践,面对移动支付来势汹汹,监管部门及商业银行应多角度、多维度应付支付变局。
(一)监管部门应完善支付结算制度,促进支付行业健康发展
我国现行的《支付结算办法》颁布于1997 年,已难以适应时展的需要,因此,为适应支付结算业务监管需求,监管部门应结合国内支付结算业务发展的实际,加快制订《支付结算条例》,进一步加强支付结算法规制度建设。在完善传统支付业务管理的基础上,将网上银行、移动支付、自助银行等新兴结算方式、结算主体纳入管理范畴,并对新型支付手段业务流程及电子支付参与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促进电子支付法制化、良性化、规范化发展,引导支付结算市场有序运行。
(二)商业银行应着力于优化产品布局,探索多元化发展策略
移动支付产业竞争的实质是制度创新、市场创新之争。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的手机银行主要提供查询、转账、缴费等简单服务功能,本质上只是对银行传统服务渠道的延伸,并没有深入客户的核心需求进行产品、模式上的创新。因此,为适应移动支付业务的高速发展,银行机构应紧密立足于自身的整体战略,着力于优化产品布局,创造应用场景,探索多元化发展策略。一是应加强对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紧密关注,不断创新服务和产品。采取线上线下相融合、近场和远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业务模式创新,进一步优化产品布局,包括NFC、二维码、LBS等,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策略。二是按照“强强联手”的发展理念,不断提升与外部机构合作服务的能力,将支付等金融服务面向移动支付运营商、手机厂商、互联网企业等产业链合作伙伴开放,聚焦发展、共促融化,探索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通过平台对接、数据共享等方式实现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客户导流,融入更丰富的移动支付服务内涵。三是顺应当前020模式的发展趋势,积极拓展O2O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开放式平台跨界合作,围绕村、社区、校园、医院、超市、公交等日常生活场景,不断丰富移动支付的服务体系,从支付运营、金融运营向商业运营转型。以移动支付为纽带,把服务细化到场景,通过场景嵌入自家的产品与服务,尝试业务突破,提高服务覆盖率。同时,通过分析客户支付行为及商家交易信息,实现业务场景、产品规则及信息推送等定制与组合,利用银行综合化金融服务的优势,将信用卡分期、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与移动支付进行捆绑,为客户提供更具前瞻性和综合性的优质服务。
(三)发挥移动支付特点,全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
为积极响应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发展普惠金融”的号召,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移动支付终端存储容量大、覆盖面广、能打破时间及空间限制的特点,根据我国“三农”地区现金流通不便、支付结算手段匮乏的现状,全面推出快捷的小额非接移动支付产品。同时,注重加强与新农合、新农保业务的整合,加强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及应用,着力增加普惠金融服务和产品供给,推出低成本、易操作的移动支付产品,拓宽农村普惠金融“新内涵”,使得普惠金融能更广泛地惠及更多群体成为现实,为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探索出新的有效途径。
六、移动支付业务的展望和总结
根据央行最新的2016年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显示,2016年第二季度,移动支付业务增势明显,其中,银行业移动支付业务61.37亿笔,金额为29.3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8.46%和10.20%。笔者看来,商业银行应认清大局与大势,适时调整运营模式,以客户的核心利益诉求为导向,着眼跨渠道、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的客户体验,不断拓宽业务发展空间,争取在这场激烈的金融服务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察势者智,顺势者赢。因此,面对移动支付机遇与挑战并存,各商业银行应在明确自身战略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发挥金融机构的优势,开展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特色支付业务,同时也要加强与同业、移动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服务机构的合作,打造自身主导的消费场景,共同推动移动支付产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谷海颖,张云华,周振宇.我国移动支付产业链模式分析及其盈利测算[J].上海金融,2011,(9):15―21
篇10
制造云大数据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和新的产业变革。那么我们认为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正在到来。怎么解读人工智能?首先,网络是一个泛在的互联网,包括魍车幕チ网和互联网+人工智能,其核心技术是七类技术深度融合,包括新互联网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人工智能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新生物技术以及新应用领域专业技术。互联网时代特征总结为泛在互联、数据驱动,共享服务,跨界融合,自主智慧和万众创新。
当然,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正面临全球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特别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核心就是要发展智能制造技术产业和应用。对我国来说面临的五大挑战是:第一要从技术跟随到创新以及到超越,第二要从传统制造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第三从粗放型制造向质量效益性转变,第四从资源消耗到绿色制造转型,最后要由生产型制造到生产+服务型制造转变。
其核心问题就是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要走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以创新发展为主题,以制造业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特别强化两化融合,而且要推进智能制造主攻方向。
云制造的概念首先是基于泛在网络,其次是借助新兴大制造技术、信息通信技术、智能科学技术及制造应用领域四类技术深度融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作为技术手段,构成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统一经营的智慧硬软资源和能力的服务云。这实际上就是人、机、物互联服务,或者是现在提出的工业互联网的概念。
用户通过智慧终端和智慧云制造服务平台能随时随地按照需要获取智慧制造的资源和能力,要对整个全系统全生命周期产业链里面的人机物信息技术自主的智慧的感知,互联协同分析认知和决策控制与执行,促进制造全系统及全生命周期活动中的人组织、经营管理、技术设备三要素及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知识流、服务流集成优化,形成一种基于法在网络、用户为中心、人机物信息融合。
智慧云模式是什么,手段是什么,业态是什么,特征是什么,实施内容是什么,以及目标是什么都值得探讨。
我们把它叫智慧,因为强调三种深度融合:人物与环境信息深度融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深度融合,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同时,很重要的基于大数据的并行、协同、实时、互联、智能的进行创新。根据这样一个理念所构成的系统,我们把它叫做智慧云制造系统或者简单说智慧制造云。概念模型包含几大部分内容,一是制造资源的能力和资源,这里面包括软的、硬的,包括能力和智能互联产品;二是制造云池;三是制造全生命周期的智慧云。其核心支持就是智慧云制造的平台。
综上,智慧制造云是一种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的模式手段。制造模式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服务协同个性柔性社会化智能制造产品以及服务用户的模式,它的手段就是四类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作为技术手段,构成一个智慧化的人机物环境信息互联系统,体现数字化、物联化、虚拟化、协同化、定制化、柔性化和社会化的产品。
那么智慧制造云、工业云里面的大数据实际上是全系统全生命周期里面的三要素、五个流里不断产生的四个大数据,包含制造全生命周期里面的各种数据,有企业经营管理的数据,有技术产品设备的数据。有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有静态数据、动态数据和实时数据。
智慧制造云大数据的特点,除了四个云以外,和大量、高速、多样、价值以外,还加上了多元符合模态、数据类型异构等。其作用简单来说能精准高效智能地用到全生命周期的活动,促进云制造的智慧化,目标实现产业研制、管理服务效率质量成本能耗,实现产品加服务为主导的随时随地的按需个性化指导。
目前,大数据在感知基础上,有六类大数据关键技术,关键技术在制造云里有新的需求。首先大数据的集成与清洗,就是把不同来源、格式、特点性质的数据及数据源在逻辑上或物理上有机地接入平台并进行新审查和教研,得到干净、一致的数据。第二技术就是大数据存储和管理,采用云存储和分布式存储技术及高吞吐量数据库技术与非结构化数据访问技术,实现运输集中的数据经济、高效、高可靠、容错的管理与服务。第三大数据分析挖掘,从这些海量的随机的数据中要找出有价值的东西,比如说现在分布式计算引擎,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对我们制造云要以应用目标为导向,导出相应算法软件。同时需要建立云制造应用系统定量分析的人工智能分析模型,数据不是直接用的,是通过模型来的。可视化,各种各样数据可视化而且能应用,比如多维数据分析,虚拟现实等,对目前综合处理显示多维数据以及交互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是大数据的标准和质量,对智慧云多类型标准需求不限,而且交易和交互要作为一个导向。最后就是安全,全生命周期里面要安全,像隐私保护、数据水印以及区块链技术等。
大数据的云化
第三个问题就是大数据云化。直接把大数据迁入模型软件,第二是直接提供DAAS,第三个就是风险,最后一个就是大数据的可视化,基于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实现智慧制造云里面的风险和显示。
云里面大数据怎么用也值得探讨。第一类是航天产品电缆数据化设计,也就是说把电缆有关的经验数据和综合分析性能数据收集过来,放到电缆数据工程里面,实现了电缆数据化生产的一体化,产生效果后有60%以上研制时间开展产品质量提升。第二类是医药,利用现在制造云里面官方电子病例、医疗等信息系统提取海量临床数据,挖掘药物效用及治疗方法,从而为医药研发提供参考。第三类是航天制造和生产比如博世、力士乐等智能生产。第四类就是维修,比如C919健康管理,需要实时检测大数据中心。根据上面的情况,智慧制造云在大数据当中是很重要的。
最后提点建议。首先当然是大数据已经成为智慧制造云建设和运行的重要资源,如果没有大数据、没有云、没有人工智能,那最后肯定是做不到智慧化制造。而研究实践需要从技术、应用、产业三方面来协调,进行各个层次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从技术应用和产业方面,概括性地提几点想法:第一,从技术上要做到重视大数据、信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系统工程技术与制造领域等多种技术的深度融合。要搞大数据,必须要做到这几个技术的深度融合,这是我们的一个观点。第二,离不开云,因此要对面向用户大数据的云服务技术进行研究。第三,要重视基于大数据制造全生命周期里面的新模式、流程、手段的研究。最后,要进行符合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技术研究,当然还有安全和相应标准的制定与评估。
从应用角度来看,要“四个突出”。第一要以突出制造特色和行业特点来开展;第二要突出问题导向,问题在哪,竞争力缺点就在哪;第三要突出大数据驱动的智慧云制造管理运行模式、手段和业态的变革;第四要突出三要素与五流的综合集成化、优化和智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