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发展范文

时间:2023-12-21 17:38: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械工业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机械工业发展

篇1

党的十以来机械工业在稳增长、调结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等指导方针指引下,取得重大成就。(1)生产实现持续稳定增长2016年全国机械工业企业由2012年的7.6万家(指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发展到2016年的8.6万家;资产规模由2012年的14.16万亿元增至2016年的21.1万亿元,增长49.05%;主营业务收入由2012年的17.99万亿元增至2016年的24.55万亿元,增长36.43%;利润总额由2012年的1.23万亿元增至2016年的1.7万亿元,增长24.51%;出口总额由2012年的3506亿美元增至2016年的3747.7亿美元,增长17.86%,实现贸易顺差由2012年的539.89亿美元增至2016年的1202.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2)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适应能力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与农业、民生、消费、节能、环保相关的产品或行业增长较快,如新能源汽车2016年销售50.7万辆,比2016年增长53%,小轿车、小客车、轻型越野车、拖拉机、物流仓储用电动叉车、智能电表、包装食品加工机械、大气污染防冶设备,水质污染防治设备,固体废物处理设备,嗓音与振动控制设备,以及工业用电除尘器等环保机械等发展都较快。(3)实施创新战略取得显著成果260马力无级变速拖拉机、10公斤/秒喂入量谷物联合收割机以及棉花、番茄、花生等经济作物收获机械填补了国内空白;大型核电、水电、火电、风电设备、特高压交直流及柔性直流输变电设备、油气长输管线关键装备、大型煤化工关键设备等高端装备自主研发取得突破;600MW超临界和1000MW超超临界煤电机组研制成功,投入运行并形成产业化;高精度数控齿轮磨床、多轴控制精密重型机床、数控冲压生产线等高档数控机床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柔性多关节机器人、双臂协作机器人研制开发取得成果;长期受制于进口的流程工业用自动化控制系统(DCS)国产化取得成效。超大型船用曲轴、高压直流断路器、高压绝缘套管、变压器出线装置、大型电站锻件等一批长期依赖进口的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工作取得进展。

2创新驱动,推进机械工业发展

(1)认真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机械工业的要求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机械工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其别要关注四个方面:1)开发适应各种耕作条件的先进农业机械建设500个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左右的示范县;2)研制高档数控机床,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和军用机器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商用;3)建设高效智能电力系统。对燃煤机组全面实施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开工建设常规水电6000万千瓦,核电运行装机容量2020年达到5800万千瓦(2015年底核电装机容量2605万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1.8%),在建核电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4)全国新能源汽车到2020年累计产销量达到500万辆(2016年销售50.7万辆)。(2)实施《中国制造2025》,积极发展智能制造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苗圩部长在2017年5月发表的《培育新生态,推动智能制造纵深发展》的文章中指出:智能制造是培育全球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关键。《中国制造2025》已经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抓住智能制造这个核心必将会对深化制造业和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夯实实体经济的根基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根据机械工业实际情况,当前要关注以下重点:1)坚持创新驱动,积极推进产学研用联合创新,突破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3D打印)装备、智能传感器和自动化控制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工信部计划到2020年探索建立15个左右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其中包括若干个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创新中心。重点是探索解决关键共性技术。同时要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市场导向。2)重视对传统机械制造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智能化改造,努力打造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工信部从2015年起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已取得明显效果,还制定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对智能制造进行支持。3)要突破一批高端装备短板,特别是长期依赖进口的关键设备和零部件。同时,要推动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开发和推广应用。4)推进机械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推动装备制造业服务化。总结推广一些企业开展制造业服务化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服务化水平。

3从进口机械设备中寻求发展重点

近几年来,我国每年进口机械设备3000亿美元左右,规模较大。进口机械设备是国内用户实实在在的需求,也是突出反映了我国产品与进口设备存在的差距。据海关统计,近几年进口量较多或技术含量高的机械设备主要有:大马力拖拉机、挖掘机和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集散型控制系统、关键精密测试仪、高档印刷机械、高档数控机床,尤其是高档加工中心、激光加工机床、增材制造(3D打印)加工机床、数控装置和关键功能部件,焊接、喷漆等工业机器人,超临界、超超临界和循环流化床等发电设备的关键零部件,百万千瓦级核电装备的关键部件,智能电网的关键设备,高性能液压件与气动元件、高速精密轴承、高速精密齿轮和变频调速装置等基础部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轻型越野车、汽车关键零部件,汽油发动机及其关键零部件等。需要特别引起关注的,是燃汽轮机进口高速增长,2016年5000kW及以下的进口190台、1.19亿美元,金额比2015年增长三倍多;5000kW以上的进口48台、4.75亿美元,金额比2015年增长四倍多。

篇2

【关键词】纺织机械工业;发展;创新

纺织行业采用的先进机械主要用于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进而提升生产效率。我国的纺织机械行业目前运行状态良好,生产规模正在逐年扩大,经营效益也在与日增加。传统的部门分割已经被打破了,各类型的企业共同占领市场,出口的规模不断扩大,进口规模也有所恢复。然而,纺织机械行业虽然发展态势良好,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机械设备中国内生产的配套部件质量和精度不足,国外产的配件价格过高;重复引进的现象很常见,纺织工业专业化程度过低。面对着这样的形势,我国的纺织机械工业必须抓住发展中的机遇,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

一、纺织机械工业的现存问题

(一)机械配件之间的配合不当

我国的纺织机械行业发展过程中会引进或自主研发出很多高新技术设备,这就需要很多高精度高材质的配件,例如:电子元件、紧固元件、化工产品、金属基础材料等等。这些配件若是采用国内产品,精度很难达到设计要求。若是采用国际标准配件,引入过程中便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和时间,会影响到纺织机械工业的良性发展。

(二)重复引进现象很常见

近几年,为了提高纺织工业技术水平,我国引进了很多国际上的先进设备,但是真正消化吸收运用到生产中并能进行二次开发的却很少,重复引进的问题比较严重,并没有达成提高技术水平的基本目标。

(三)专业化水平低

纺织机械行业事实上是一个品种众多而生产批量小的基础产业,国外的纺织企业多数都是几百人的小规模产业,同时具备很高的专业性,甚至有些企业会专门生产某一个产品,同时几个同类型企业就能控制住该项产品的国际市场。但是我国的纺织企业多数是产品种类较全的产业,专业化水平相对较低,但是并没有特别突出的专项产品。

(四)与国际发展水平差距大

我国纺织机械工业的设备和技术发展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着相当大的一段距离。而针对不同的纺织机械来说,这段距离是不同的。例如:棉纺和织造这类设备的技术水平发展较好;毛纺、印染、化纤这类设备的发展较差。另外,我国纺织产品的质量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二、纺织机械工业的发展趋势

纺织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为服务市场向前发展。从当前的形势上看,国际纺织机械工业的发展趋势如下:

传统产品的生产技术改进。通过调整传统产品的生产技术和设计结构,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优化产品性能。同时,对于能量消耗和废物排放方面也要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节能减排的改进,减轻劳动力。老纺织厂进行设备更新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需求。例如:各种类型的无梭织机在不断更新,针对不同的工艺流程可以随时调整改进。

实现连续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为了适应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发展,纺织机械工业采用了新型的高新技术纤维生产,满足高端纺织产品的市场需求。高新技术纤维机械基本上都是大型成套的设备,前后相连的工艺工序使用的机械都具备智能化、自动化、连续化的特点。

三、纺织机械工业发展的创新型建议

(一)提高本企业的生产水平

想要充分发展并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首先要充分了解企业本身的发展基础。在已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并有效加强生产过程的可靠性。在有效提升了产品的性能以后,才能继续谋求进一步的发展,这是当前纺织机械工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我国的纺织机械行业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和基础配件质量并不稳定,技术水平较低,进而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也不稳定,用户对此种状况反应很强烈。所以,为了保证用户能够买到完整、质量合格的纺织机械和基础配件,安装调试后能够直接使用获得合格的产品,机械设备和基础配件流入到市场中时必须保证没有缺件,完整性良好。

(二)发展纺织机械专用的配套设备

纺织机械专用的设备和基础配件要建设成系列性的产品,增强其通用、标准和系列效果。纺织机械专用的设备和基础配件主要服务于纺织品的生产,纺织产品市场广阔,花色、档次、品种千变万化,机械设备和基础配件也要跟随着纺织产品的变化而改进,适应产品的变化。

(三)保证产品质量

我国生产的纺织机械品种较全、数量较大,但是实际上的生产质量、生产技术、经济效益并比不上纺织机械强国,无论是整台主机的生产还是零配件的生产,都还存在着一些质量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企业应该在产品技术、过程技术、组织技术等环节统一加强质量管理,并在零部件加工和产品封装、现场安装调试的过程中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真正实现纺织机械的高质量生产。

(四)实现信息化的生产

所谓信息化的生产就是指在生产的过程中实现机电一体化,而机电一体化指的是多种学科的交叉融合,包括:机械、计算机、信息处理、微电子控制等学科。最主要的结构是采用微机控制的自动跟踪生产系统,当生产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参数发生变化时,能够瞬间修正回来,这也是传统生产方式很难达到的。另外,生产管理的过程中也要实现现代化的管理,制定出规范性的规章制度,工作人员要将自身的岗位职责承担起来。

(五)培养高素质专业性人才

想要实现纺织机械工业的大幅度发展,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身上。所以,纺织机械行业应该为人才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创业机会和工作平台。目前,我国的纺织机械行业严重缺乏专业性人才,企业应该与专业院校进行科研合作,积极地进行科研教学,在研究生产项目的同时广开人才资源。

结语

我国的纺织机械工业必然要实现大幅度的发展升级,转变成纺织强国。纺织机械工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挑战,我们要抓住发展中的机遇,积极面对挑战,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技术水平,发展品牌效应,实现高质高效的工业生产。

参考文献

[1]吴锚.改革中求发展创新中促进步――纺织机械工业的发展与产业升级[J].纺织机械,2013(06):2-3.

[2]吴永升.纺织工业成就斐然“十二五”纺机器材机遇难得――建党九十周年的怀念和思考[J].纺织器材,2011(S1):1-4+9.

篇3

关键词:家具机械工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前言

进入 21世纪,网络信息化、计算机智能化在工业技术领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现代化的机械工厂,从材料的输入,装卡定位,机床启停,参数调整,切削加工,工件拆卸,到运输均可实现全数字化、全自动化,无人值守;一辆普通轿车可以装备数十个微计算机控制单元,定速巡航控制、自动空调系统、数据总线通信控制、路径导航、远程定位通信服务系统以及车载影音系统等,这些部件的核心是计算机微控制器,计算机微控制器通过传感器感知外界动态信息并接受驾驶员操作指令,通过内部核心控制策略进行智能分析判断,输出控制指令,准确、及时地控制执行元件做出响应,达到理想的控制目的。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快速更新,给各种传统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工程机械行业也不例外。

1.我国家具工业发展现状

经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家具工业产值、出口量和国内消费额目前均居世界首位,2011年中我国家具业的总产值10100亿元,出口额388亿美元,占据全球75%的家具制造量。逐步形成了按地域划分的家具产业集群,规模化的产业集群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中国家具工业的特色。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凭借与国际接轨迅速、国家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便利条件,广东家具业率先崛起,形成了珠江三角洲家具产业集群。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随后以上海和江浙为中心形成了长江三角洲家具产业集群,以京津为中心包含辽东和胶东半岛的环渤海地区家具产业集群,以川陕内陆省份为主要代表的中西部家具产业集群和以实木家具为主产品的东北家具产业集群。目前我国家具生产企业逾3万家,产业工人近1200万。家具与家具机械工业在其发展历程中是相辅相成,互相支撑,互相依托,共同进步的。家具工业的发展对装备工业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和市场需求,反过来机械工业的发展又为家具加工工艺改进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我国木工机械行业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改变了计划经济时代“大而全”的生产模式,目前已形成的珠三角、长三角、华北、华东、东北、西南木工机械生产区,构成了中国木工机械生产完整的网络。正因为布局和产品结构合理、顺应了市场需要,从而保证了中国木工机械行业得到了迅速地发展。

2.我国家具加工机械数控化应用前景

2.1 利用数控实现家具部件加工的自动化

家具加工机械最大的特点是批量生产,各个企业由于加工的产品不同,对数控技术开发的要求往往不一样。传统的家具机械是利用普通设备来完成各种家具部件的加工,达不到批量生产对互换性的要求。随着数控技术的普及,采用传统锯、刨、铣、砂加工家具的时代已经过去。因此,对于实用、价廉、功率大、转速变化范围大、专业化程度高、可连续工作的数控专用家具机床的需求越来越多。目前,中国木工机床的铣床、刨床、锯床、钻床等通用设备已经可以满足小型家具厂的需求,但大中型家具企业的专业需求则很难满足,并且这些厂家基本上都是用进口豪迈和 SCM等世界顶级家具设备生产企业的顶级产品来满足自己生产的需求,而没有采购国产设备的意向。我国家具机械生产厂家还没有在数控家具机械市场上打开销路,但随着数控技术的普及,家具部件的专业化生产必然会有广阔的市场。

2.2 批量生产木制品生产线前景光明

我国的家具工业已经位居世界前列。目前,国内大型、高效、专业化出口家具生产企业迫切需要数控家具生产线,数控家具生产使用的下料锯床、木工线锯机、四面刨床、精刨床、木工镂铣机、仿形铣床、多轴多排钻床、仿形车床、带式磨光机、抛光机、封边机、涂漆机、腻子机、打包机等都需要进行数控改造。开榫、组装、喷漆、烘干、五金件开槽孔、安装、塑封与包装等工序需要系列化的数控成套设备;椅子数控加工生产线、餐桌数控加工生产线等都亟待开发。这些由多台数控机床构成的生产线需要利用计算机群控技术,将单机的功效提升至极点,以实现家具等木制品的低成本批量生产,提高其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对于木制品生产线的主要数控群控设备,今后需着重发展单台数控设备的联网、视频监控、过程检测、集中调控等技术。数控设备集中控制的专业化将成为我国家具加工数控产品未来的开发方向,通用数控镂铣机所代表的数控家具机械的时代已经过去,批量生产木制品数控成套设备的开发时代已经到来。

3.结语

我国的家具工业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作为家具工业配套的行业,国产数控家具机械的应用和普及将是我们行业未来长期的任务。国内的家具加工机械厂家要有决心把自己的企业打造成中国的豪迈和 SCM。纵观国际家具加工机械新技术的发展,我国家具加工机械的数控技术普及趋势行将到来,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数控家具加工机械,实现产学研合作,开发有市场前景的产品,不断加大数控技术开发的投入,把确定最佳的数控产品作为每个企业进入数控设备市场的敲门砖,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使家具加工机械的数控新技术在我国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篇4

机械制造业的结构在德国工业界独一无二,反映在德语的定义“Mittelstand”,它表示该行业由中、小型企业组成。国际社会一直称这种结构为“典型的德国结构”,象征着自主的企业文化,代表着德国企业家的独立、创造性和自由主义哲学。

一、德国机械工业中小企业的特点

谈到德国产品,公众最先想到的是那些驰名世界的产品,如奔驰、宝马、阿迪达斯,等等,但全面了解德国之后,人们就会对德国的机械工业赞叹不已。在所有机械工业领域,不论是成套设备,如机床、建筑机械和纺织机械,还是机械零部件,如轴承、变速箱等,德国产品总处于领先地位。他们是“隐型的世界冠军”,即在公众中了解甚少,但在所属的领域中,无人不知。例如,提到化纤机械,业内人士很自然的想到Oerlikon Barmag(欧瑞康巴马格)公司,提到经编机,人们就会想到Karl Mayer(卡尔迈耶)公司,提到缝制设备,Duerkopp(杜克普)和百服这两个公司的名字就像是汽车业内的奔驰和宝马一样知名。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近 50 多年来,德国机械一直是无可争议的高端设备,是系统和配件出口的世界冠军。而创造如此骄人成绩的德国机械工业竟然有 80% 的企业是中小企业。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有会员企业 3 000 多家,全部为机械生产制造企业,涵盖德国机械工业的全部领域,会员企业的产值占整个德国机械工业的 90% 以上。VDMA已有 120 多年的历史,该协会 80% 的中小企业会员中,绝大多数是家族企业。小而精是德国中小企业的特点,小是指企业的规模,人数相对于大企业而言,精是指产品的科技含量高,单位产值高。

二、创新是德国中小企业保持活力的关键

德国自然资源相对较少,因此它的经济命脉始终是依赖于那些具有创新天赋的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像爱因斯坦、卡尔奔驰和格拉夫齐柏林等人的名字仅仅是从许许多多无名的工程师中显现出来的少数几个突出的例子。他们的发明丰富了世界,像传真机、MP3格式和安全气囊等产品都是出自德国工程师的独创。高质量的德国大学是成功的另一个因素,像ITA的亚琛大学、ITV邓肯多夫大学和ITB的德累斯顿大学等知名机构一样,德国大学一向盛产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员,这些工程师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科研成果转换成市场化的工业设备。

创新是否成功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一是高技能人才,二是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二者互为条件,缺一不可。保持对研发的高额投入为德国企业创新提供了资金保障,德国机械制造业始终进行大规模的研发投入,这些投入与富有创意和高素质的年轻工程师相结合,使他们专注于行业技术、通用机械工程、电机工程、工艺设计和信息技术,这样保证了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不断地向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创新和高可靠性产品。

三、着眼于全球市场和未来市场

着眼于全球市场和未来市场是德国中小企业平稳发展的保证。所有德国企业不论大小,都可以是国际贸易的主体,而且德国政府也积极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去。每年,德国政府以国家展团的形式组织中小企业在世界范围参加在当地知名展览会。这种便利的条件使中小企业始终可以贴近国际市场,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而国际市场的需求是迅速变化的,这给德国中小企业的创新提出了更高更快的要求。德国机械制造商一直能准确地了解市场发展方向,建立密切的商业关系,通过与客户保持持续的对话,提供客户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在德国机械行业,许多公司都可以自豪地指出他们与客户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建立了几十年的密切关系。其取得成功的因素包括:技术是始终专注于用户的需求,以及提供完整的售后服务和优良的零配件供应。

笔者有一次到在德国驻华大使馆办理签证时发现,在签证柜台中有一个用于递交材料的可推拉的抽屉,采用金属材料制作,两边装配有轴承以便里外滑动。令人感到吃惊的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抽屉,德国人用的是超过 2 mm厚的钢板来加工制成的,因此显得非常结实。如果在中国,相信用薄的铁皮也能做出同样的抽屉。短时间内,两者的效果是一样的,但如果长远来看,这个抽屉每天都要承受上百次的推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果金属材料过薄,就会产生变形,从而影响轴承的滑动。厚的材料自然耐用,这是不言而喻的。

德国企业有时也会给外界形成效率低的印象。因为德国中小企业,即使是家族企业也不会盲目地做出决策,凡事都要经过一个过程,有一定的条理。不会随便跟风,一切按部就班,这样的好处是发展平稳,不会产生很大的泡沫,而且产品品质是逐渐积累起来的,从而稳定可靠。从2008年金融危机就可以看出来,德国经济所受的冲击最小,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归功于德国中小企业的平稳发展。

德国机械行业中小企业的稳定同样体现在人员的稳定上。德国机械行业中小企业的另一个特点是,很多工程师在一家企业工作很长的时间,甚至一直到退休。笔者接触到很多德国工程师,他们在一个企业工作 10 多年是很平常的事,最长的一个人在一个企业工作了 47 年(德国目前的退休年龄是 67 岁)。当然,企业人员流动的原因是雇主和雇员双方面的因素。但至少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德国企业是非常重视员工的长远利益。而且,德国企业非常重视技术型人才,在工资待遇上,工程师的待遇是令人羡慕的,有的还可以获得企业的股权。优厚的待遇、长远的个人发展目标使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四、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思考

德国企业考虑问题的角度比我们更长远。我国的中小企业应该避免短视,立足长远。虽然说在开始创业阶段,生存是第一位的,不免产生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但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纺织行业的中小企业随着纺织品服装市场的全球化,很多企业已经发展成了大型企业,即使仍是中小型的家族企业也大多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解决了生存问题。在考虑企业发展的问题上应该从长计议,这不仅仅是指产品的质量要经久耐用,更重要的是如何保持企业的创新能力。而创新的能力实际上是企业各种资源,包括人才、资本和文化的积淀。

目前,我国的企业中也不乏有战略思想,具有长远目光的企业家,而且大多数中小企业也希望能长久地发展下去。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对研发和创新进行资金投入,但效果却不是很理想。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原因是社会上缺少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每年的大学毕业生虽然在数量上领先,但学生的能力却令人担忧。或者说目前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忙于纸上谈兵,而完全忽略了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我国的企业在用人上也存在一定的短视行为,目前受重视程度最高的往往是销售人员,而非技术型人员。因为销售可以直接带来收入,是企业赚钱最直接的人员。因此销售人员的待遇往往是企业中最好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吸引了那些原本搞技术的人员转行做销售,尤其在机械领域,技术型的销售人员越来越多。这种人才的流动是单向的,即技术型人才可以转行做销售,但销售人员如果想转行做技术将是非常困难的。从长远来看,其结果就是技术人员的流失。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即使有足够的资金对研发进行投入,由于缺少稳定的研发队伍,其效果不言而喻。因为创新是一种由量的积累而产生质的突变的过程,需要长期稳定的资源,包括资金、人员等各种要素作保证。

另一方面,目光长远还体现在对所属行业的专注度。由于近几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火爆,很多纺织企业偏离自己的主业,甚至放弃主业而投身到房地产行业。转型意味着企业过去技术积淀的停止,企业产品的竞争力自然随创新能力削弱而下降。而德国的房地产市场由于德国政府的严格控制,几十年平稳发展,从客观意义上讲,这确实为德国中小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使中小企业得以专心于他们的行业。相比较而言,中国目前的外部环境对中小企业暂时的诱惑太多,这更需要企业家具备长远发展的眼光,不为外界所诱惑,把自己的企业做精做强。

篇5

1绿色设计技术的特点

绿色设计虽然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系统,有它特有的技术特点。绿色设计是融产品的质量、功能、寿命和环境于一体的系统设计方法。设计是工业制造企业生产产品的第一步,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每一部,确保每一步都是于环境无害的。设计之初,设计者就应该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比如说机械制造成成品之后的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以及可重复性等。在进行机械设计时上述性质应该作为设计时的指导原则,时刻在设计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绿色设计方法具有绿色性、集成性和并行性。在设计的过程中,它首先是在绿色设计指导的原则下进行的,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有产品的质量、成本、进度计划和用户要求等,在绿色设计时要考虑这些因素,确保生产产品的这些因素都是环保的。在设计时,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制造材料,由于材料不环保而导致生产的产品产生污染是现代很多机械产品的通病。在设计的过程中使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工艺设计、包装运输设计、使用维护设计、拆卸回收设计、报废处置设计等多个设计阶段同时进行、相互协调。在设计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将设计信息以及评价结果等进行及时的交流和反馈等,至于整体的设计方案更是要进行反复论证,确保在制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对环境无污染的,使产品设计达到最优化。

2发展工业机械绿色设计制造的途径

2.1重视绿色意识教育,建立并遵守环境保护体系

工业机械设计要实现绿色设计、绿色制造,首要的一步是重视绿色意识教育。在我国的机械行业内大力宣传环保意识,让企业的每个员工都对环保有所了解并将环保进行到底。在机械制造的整个周期中伴随的环境问题进行正确识别。只要是发现是有害环境的,立刻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和有效处理。在产品设计在制造的过程中,都要以环境控制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制度化、惯性化,也就是说在设计和制造的过程中,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是环保的,甚至还要在设计时就要考虑到产品报废后的处理是否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的。

2.2注重绿色设计,实施绿色制造工艺艺术

绿色设计是绿色制造技术的核心。我们要做的环境保护是从源头上控制污染,而设计就是产品生命周期的源头。所以说实现绿色设计,就是从源头上控制环境要素,这样的方式对环保来说无疑是最有效的。绿色设计的内容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第一,选用绿色材料和绿色零部件进行设计。在设计时,必要的一步是选择制造的原材料,在选择的时候为了环保,所以最好是选用那些采用绿色工艺生产出来的原材料或者是零件。在产品的实现方式上应该选择的是节能、节水、省料的方式,这样可以保证资源发挥了最大的效用。第二,在评价设计方案时,应该采用绿色指标,比如说有节能、节水认证和再商品化率等,将这些指标作为产品设计的评价指标,这样设计出来的产品才是符合环保的观点的。第三,将产品进行绿色排序,采用第三方随机抽样的方法,让顾客对同行业同类的产品的能耗、美感、安全、健康、使用性能等做出评价,然后根据客户反馈的结果进行排序和改进。

2.3创新技术工艺,发挥环保效益

绿色设计最终会反映到生产工艺中,在生产的过程中,应该将理念落实到具体的生产技术工艺中。这样才能保证在设计中的绿色理念得以实现,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环保效益。在技术工艺中,每一个步骤都应该有意识的注意环境保护。比如说,在磨削加工时,采用油基磨削液会产生油气、烟雾,这样是会严重影响环境的,而且磨削液的后期处理成本太高。所以说,这种情况不能再延续下去了,要改善目前的局面,可以采用干磨削或者是准干式磨削的方式来加工,这样催环境的影响会小得多。

篇6

关键词:工程机械 液压技术 液压机

作为板金成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机械技术――液压技术,不但具有功效高、速度刚性大、便于冷却散热等突出优点, 而且能够根据实际加工需要,进行快速调整,因而在工程机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相关机构的数据统计,目前95%的工程机械会运用到液压技术。因而加强液压技术的发展,不但有利于我国机械工程的发展,而且对于我国工业化进程也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从国内外液压技术的发展状况入手,通过对液压技术的分析,希望能够对液压技术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思路。

一 国内外发展状况

近三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外液压技术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地步。特别是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运用,不但提高了液压机的性能和稳定性,而且使它的操作更为简单和便利。国外液压技术的发展起步比国内要早的多,因而其技术水平要远远超过国内。而我国虽然液压机的种类较为齐全,但在技术水平、稳定性、操作性能上与国外的技术还相差很远。目前国外的产品主要以生产高性能的工业控制式液压机为主。例如,美国的MULTI-PRESS,丹麦的STENHQJ以及加拿大的BROWN BOGGS等公司,就是专门生产工业控制式液压机的厂家。这种先进的控制方式对液压机的整体性能和生产效率都有极大的提升。相比较国外的发展,我国这一方面的技术水平还十分有限。目前我国的所使用的液压机按类型划分主要有以下三种:一、以继电器为主控元件的传统型液压机。二、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的液压机。三、应用高级微处理器的高性能液压机。这三种类型功能各异,运用范围也不尽相同。

以继电器为主控元件的传统型液压机,电路简单,对技术的依赖程度较低,因而它的应用范围较广。但是正因如此,它在技术上的弊端就较为明显了。它在控制功能上较为简单,适应能力也不强,精度范围小,同时由于电路的限制,稳定性也很差。目前主要应用于对精度要求不高的大批量加工产业之中。

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的液压机,是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用于机械工程以后开发出来的。早期的可编程控制器功能比较单一,只是进行初步的逻辑控制。为了提升机械的性能,一部分厂家将微电子技术运用到了液压机当中,不但丰富了控制器的功能,而且提高了效率。之后可编程控制器就并逐渐发展成以微处理器为核心,将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溶为一体的新型工业自动控制装置。这种控制器功能相对丰富,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但与工业控制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而,可编程控制器控制方式是只是功能介于继电器控制方式和工业控制机控制方式之间,运用范围较广的一种方式。

工业控制机控制方式可以说是目前最为先进的控制方式。这种控制方式是以工业控制机为主控单元,通过使用接口器件(如A/D,D/A板等)或应用数字阀实现对液压系统的有效控制,从而达到精确控制的目的。这种控制方式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性、操作简单,控制精度高,高效化容易提高生产效率等特点。

二 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国内外发展现状的梳理,可以清晰的看到,液压技术的提高对于整个行业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及液压技术在朝着以下几个方向飞速发展。

(一)高速化、高效化、低能耗。随着经济的发展,未来机械的生产能力要求液压系统必须实现高速化,高效能及低能耗。这就要求在产品开发及技术研究中要进一步提高液压机的加工制作效果,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提高稳定性。

(二)机电液一体化。通过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加工工艺的不断提高。可以通过气体与液体的转换,减少能量损失,提高效率。真正实现机电与液压的有效融合,进一步完善液压技术,最终实现机电液一体化。

(三)智能化。人工智能是未来机械工程的发展趋势。液压技术的研究与使用也要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液压系统的稳定性与精确度,实现自我诊断与预调,最终实现人机交互。

(四)元件集成化、标准化。未来元配件的集成化可以缩小液压系统的体积,提高液压系统的实用性,而标准化可使配件相互统一,使机械的维修更为便利,从而提高产品的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当前国内外液压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时期对液压技术的运用情况,进而提出了液压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高速化、高效化、低能耗;机电液一体化;智能化;元件集成化、标准化。如今国外相关的技术已经远远超越了我国的技术水平,因而加强对液压技术的研究与分析,不但是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形势的重要要求,同时对推动我国科技发展、提高机械产品自主创新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工程机械的要求不再只是实现操作简便、精确度高等功能,不但要求机械具有人工化的控制能力,而且能够实现智能化,可以自我调整、自我诊断,真正将人从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工程机械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机遇,尤其是机电液一体化为代表的智能技术的出现,使得液压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不但提高液压系统的性能,而且还实现人机交互、自我诊断等功能。这些就是未来工程机械液压技术的发展方向,而今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大部分技术、设备还依赖于国外,但是对着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加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一定可以拥有具有真正自主产权的智能化工程机械液压技术。

参考文献

[1]孙新学,苏曙,周玉平,工程机械液压技术发展综述[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黄传火,工程机械中液压技术发展的新动向[J].采矿技术,2006年02期.

[3]曾富平,电子液压技术与工程机械智能化的探讨[J].科技风,2014年03期.

[4]杨联英,浅谈国内外液压技术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J].科技创业家,2014年03期.

篇7

为进一步促进全市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省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和《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战略要求,以转方式、调结构、抓创新、促发展为主线,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积极促进农机、农艺、农业经营方式协调发展,切实增强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继续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加快发展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机械化,做大做强农机服务业,进一步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提高农机工业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到2015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发展到1500万千瓦,农机总值70亿元;拖拉机发展到26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到7.2万台;联合收获机发展到2.2万台,其中玉米联合收割机8000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其中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继续提升,重点经济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实现重大突破、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5%,设施农业、畜牧业、水产业、林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业等农村各业机械化协调推进。全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农机经营服务总产值达到42亿元,增加值28亿元。建成一批骨干农机装备制造企业,打造一批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农机工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

到2020年,全市农机总动力稳定在1700万千瓦左右,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稳定在93%以上,在粮食生产机械化继续稳定和提升的同时,重点经济作物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70%,设施农业、畜牧业、水产业、林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取得较大进展。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实现全覆盖,农机服务总值达到60亿元,增加值45亿元。农机工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农机制造企业,农机工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

二、推进农业机械化的主要任务

(一)全面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围绕全市粮食高产创建和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继续提高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巩固小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成果,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质量与水平。大力推广普及联合收获、秸秆还田、土地深松、免耕播种、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等机械化增产、增效、节本技术,加速应用发展从收到种的“一条龙”机械化作业模式,推进粮食生产农机农艺融合。精心组织“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和抗旱排涝、抢收抢种、统防统治等关键环节的农机化生产。积极发展种子加工处理、粮食烘干等机械化,推进农机化向粮食产前、产后服务领域延伸,为粮食生产提供全方位、系列化农机服务。到2015年,全市玉米收获全部实现机械化。

(二)加快推进经济作物、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以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为抓手,以机械化种植、收获等关键环节为重点,在花生、大蒜、马铃薯、棉花等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上实现新突破。围绕蔬菜、林木种苗、花卉等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在大力推广田园管理、电动卷帘、保温被等机械设施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工厂育秧、生态植保和病虫监控、温度湿度控制、物理增肥等高科技技术和机械设备,推动设施农业向建设标准化、控制精准化、生产机械化、管理现代化、服务产业化迈进。围绕提升林果产业化水平,加快育苗嫁接、植保施肥、分级筛选、贮藏加工等先进适用机械设备的推广力度。

(三)进一步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杠杆作用,在推动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优先发展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重点发展玉米收获、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和经济作物机械,加快发展畜牧、林果生产机械,积极发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节水灌溉、农产品加工机械,大力发展精量施肥、高效植保喷药等节能环保、节本增效的机械,推动各类配套机械全面协调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村各业机械并举发展。加快机械的更新,逐步淘汰污染重、效率低、能耗高的老旧农业和排灌机械。产粮大县要积极发展高端机械,加快常规机械更新换代,加速农机装备整体升级。乐陵市、庆云县围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重点发展牧草收获、饲料加工、畜禽养殖、生鲜乳收集和畜产品加工等高效生态、节能环保农业机械。

(四)推动农机服务业做大做强。把农机服务业纳入农村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努力培育发展农机销售、运输、维修、信息和田间作业等农机服务市场。加快以农机合作社、农机专业大户等为代表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十二五”期间重点培育发展50个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市级农机专业合作示范社。依托各类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大力组织开展跨区作业、合同作业、订单作业等农机服务,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机共同利用。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依法取得农民流转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强抗旱排涝和抢收抢种的机械化应急装备、应急队伍和应急机制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抗灾能力和应急水平。适应农业标准化发展需要,建立农机农艺协作机制,推广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品种和种植模式,为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加强机耕道规划和建设,改善农机作业、通行条件。

(五)加强农业机械化实用人才培养。加强农业机械化培训机构规范化建设,提高培训能力和办学水平。到2015年,通过认证的社会农业机械化培训机构达到20家以上。结合阳光工程等各类农民培训项目,大力培养农机作业和维修能手。加强农机科普宣传,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提高农民对先进生产工具及技术的接受能力、操作水平和就业技能。定期对农机管理、推广和监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水平。

(六)切实增强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建立健全服务到位、支撑有力、运行高效、充满活力的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推广能力。加强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实人员,改善条件,增强手段。创新推广机制,加强示范指导,加快普及实用技术,满足农民需求。强化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建立农机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深入开展“平安农机”示范创建活动,形成以源头管理、执法监控、安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监理装备和基层队伍建设,提升安全监管能力。加强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电动卷帘机等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督检查,努力提高农业机械挂牌率、年检率和驾驶员持证率,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规范农机维修服务,开展“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创建活动,“十二五”期间创建四星、五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50个。加强质量管理,对重点推

广的农机产品依法进行质量跟踪调查并公布调查结果。开展农民满意农机产品调查评选活动。健全完善农机质量投诉网络,加强农机市场监管,严格农机产品“三包”规定,加大对私自改装农业机械行为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机产品等坑农害农行为。利用省、市农业机械化信息网,建立健全联结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功能齐全、服务优良、高效共享的农业机械化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三、促进农机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大力培植骨干农机企业。推进产业组织结构调整,采用技术改造、兼并重组、改革改制等方式,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政策,重点培育和发展海伟、宝丰、华北农机、宁津德农、庆云颐元、武城春明、夏津润辉等一批骨干农机装备制造企业。“十二五”期间,培育发展产值过亿元的农机企业3家,5000万元以上的10家,1000万元以上的30家。

(二)打造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通过调整产业布局,培植骨干企业,创造知名品牌,推动农机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积极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力争把我市建设成为重要的农机装备生产基地。在德城区、宁津县、武城县、夏津县、庆云县分别建立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免耕播种机、深松机、植保机械及经济作物、农产品加工机械等生产基地。

(三)提升农机工业制造水平和产品质量。加大农机制造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改善企业研发和生产条件,应用先进加工设备和制造技术,全面提高农机制造工艺、装备水平及产品质量。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质量监督检查制度。积极开展质量教育和技术工人培训,全面提高掌握现代农机加工设备和技术的能力。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大力推进我市企业与央企、全国机械百强企业的合资合作,积极吸引著名农机企业到我市投资建厂,提升现代农业机械制造水平。

(四)构建现代农机流通体系。实施农机流通服务品牌工程,优化市场布局,发展连锁经营,培育一批辐射面广、服务质量好的大型农机流通龙头企业、农机“4S”店、品牌农机店、连锁农机店和区域性农机市场。强化农机零配件供应,利用农机维修网点、农机专业合作社、农资超市等渠道,推行送货上门、服务到田间等销售服务模式。依托重点生产和专业流通企业建立售后服务中心,搭建农机产品信息服务平台,提高技术指导和服务水平。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制度,对农业生产急需、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和替代劳动力作用明显的农业机械按规定进行补贴,对产粮大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及农机服务组织按照上级规定采取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措施进行重点扶持。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财政投入,支持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计划,重点支持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先进农机具创新示范和农机规模化作业等。鼓励支持建立现代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保障农业机械安全的财政投入。逐步加大农业机械化重点技术推广支持力度。按照统一部署,在适宜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土地深松、秸秆还田、高效植保、节水灌溉等农机作业补贴试点。积极开展农机安全保险业务,实施对农业机械的保费补贴办法。支持农机工业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智力引进。对符合条件的农机装备项目,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及时上报、审批。对于发展方向好、市场潜力大的农机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在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予以支持。

(二)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积极推动农机抵押贷款业务,落实对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购买大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等大中型农业机械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政策。对符合产业政策的农机制造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和农机流通设施建设给予信贷支持。按国家规定,中小农机制造企业可享受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创新型企业试点向农机制造企业倾斜。

(三)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按国家有关规定,认真落实免征农机机耕和排灌服务营业税、农机作业和维修服务项目的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对批发和零售的农机免征增值税。对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农机制造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进一步落实农机企业研发投入税前扣除等政策。继续对跨区作业农业机械、运输跨区作业机械的车辆和技术服务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建立农机跨区作业“绿色通道”。

(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实施好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农机推广和安全监管能力,搞好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建设,优先支持农机土地深松作业,组织实施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加大对农机科研、技术推广、安全监理、试验鉴定、教育培训、农机维修等公益性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提升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场(库、棚)建设用地政策。将农机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作为有关科技项目的重要内容予以安排。将农机流通纳入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规划,支持农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篇8

关键词:水工业机械设备 总体状况 发展

一、 前 言

经过近50年的发展,我国水工业设备学科已逐渐走向完善。水工业机械设备有通用机械设备和专用机械设备两大类,通用机械设备主要有泵类、阀类、风机类,专用机械设备是水工业设备自身研制的重点,包括有栏污机械设备、除砂及刮泥设备、曝气及搅拌设备、投药及消毒设备、浓缩及脱水设备、氧化脱盐设备等。近年来又增加了膜处理设备、沼气利用设备、序批法滗水设备、污泥后处置设备及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等。

近二十年来,通过借、贷款项目一些水厂、污水处理厂较多出现了不同国别的一些构造新颖、结构轻巧、节能低耗的新型先进设备,使水工业设备行业的制造和研究者注意到它除了设备本身的机械功能齐全、运行可靠之外,还能充分符合新工艺的开发,满足工艺高水准的要求,并能改变原工艺中一些边界条件的限制。这些设备不仅从运动机理及机械结构上较同类设备有了一些质的变化,而且在一定意义上给工艺的创新与变革提供了可能和保证。

在世纪之交,我国的环保治理、水工业处于快速发展的形势与机遇,出于对高效设备的需求并同时又受到资金的限制,在原有水工业设备生产的基础上,研制国内高水平的水工业设备成为当务之急。如何利用这个契机将我国水工业设备的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这将是给水排水研究者,水工业设备工作者和企业制造商所面临的新机遇和新问题。

但是,也要清楚地看到,我们目前的水工业设备与国外的差距大于水工艺与国外的差距;水工业专用设备的理论研究和制造与国外的差距又大于通用设备与国外的差距,这将是我国水工业产业工作者们担负的重任。所以要提高我国水工业产业化的水平,关键是抓好水工业设备,特别是高水平的水工业专用机械设备,这是我国水工业设备产业的当务之急。

二、国外水工业机械设备发展的规律及特点

(一)国外水工业设备发展的规律与现状

六十年代末以前,世界各国的给排水工程建设的重点均放在城市供水,因此给排水机械设备的发展则以大型的城市给水工程及分散式的小型工业废水处理为主,给排水机械设备以通用设备为主。由于对水质的要求也不是非常之高,仪器仪表也比较简单。进入七十年代初期,为了适应工业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发达国家的供水普及率已相继达到85~95%,人均生活用水量超过了200-300升/人·日。工业化的飞速发展,用水量的与日剧增,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水质污染问题,它直接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和人类的发展生存。鉴于世界范围内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战略发展问题,引起了各国政符和人民的普遍关注。许多国家,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对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措施,诸如建立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研究制定本国的,及至全球性的环境保护发展对策,制定法律、法规等,迫使政府及私人企业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以解决日益恶化的环境公害问题。给排水工程建设的重点逐渐转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的方向发展,其规划也越来越大,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环保工业应运而生,水处理机械、仪器仪表作为环保设备的一大类,也得到了迅速地发展,自成体系,形成了专业化的生产体系。

七十年代初期,水质净化工艺以机械化为主,因此给排水机械设备的技术水平要求不高,以人工操作运行管理为主。随着人们知识的扩大,有关水质对人类及工业生产的影响不断加深理解,以及能源危机和降低能耗、节省运行管理费用的要求,不可能获得出水水质高而成本又低的统一效果。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进入工业生产领域,也使得自动化的技术介入到发达国家的水处理工艺之中,自动化的前提是建立在机械并仪表自动化的基础上,因此,这又推动了给排水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的技术发展。

八十年代初期,环保工业得以飞速发展,规模也越来越大,年产值的递增率也较其它机械加工制造行业快的多。例如:美国有600多家公司,大约有700000余人员从事环境保护工业,年产值平均递增20%,比一般其他机械加工制造业快一倍多;日本有700~1000家,近30000人;西德有800多家公司;仅有800万人口的瑞典,也有一百多家环保企业。

工业发达国家的从事给排水机械设备生产的企业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国际性跨国大公司:如英国的巴华特水处理集团,美国的道尔一奥立佛公司,法国的德格雷蒙公司,瑞典的爱梯梯飞力公司、荷兰的DHV公司,日本的荏原公司等等,它们历史悠久,实力雄厚,拥有众多的专利,既能承包设计制造,又能提供全套的给排水处理设备。

2、大型国际垄断企业的水处理设备制造子公司或分部。如西德的克鲁格公司、泊沙湾公司和曼纳斯曼公司,美国的爱米可公司、西屋电气公司和道氏化学公司;日本的石川岛播磨、三菱重工、月岛、日立、久保田等,均可随同成套石油、化工、矿山、冶炼、造船等设备附带供应环保设备、也可单独供应成套设备,但这些公司以供应污水处理的成套设备为主。

3、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它们之中的英国的西蒙—哈特利公司,西德的里茨公司,EMU公司,KSB公司,琥珀公司,日本的栗田,水道机工公司,芬兰诺庞公司等,它们以生产单一的名牌产品为主,亦可通过与其他公司的相互协作提供成套设备。这些公司专业性强,技术先进,做生意机动灵活,也是一些有竞争能力的企业。

国外生产水处理机械设备的企业,大都拥有相当水平的研究、设计开发,安装和监测的技术力量,注重产品的更新换代,使得设备性能不断得到改进和更新,不时推出新型设备。

水处理仪器仪表的生产大多仍是由一些老牌的生产工业仪器仪表企业生产制造,如日本的横河—北辰,英国的肯特公司,西德的西门子公司等。

从发达国家的水处理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的发展过程来看,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加强,对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水处理工艺趋于向大型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但就水处理机械本体而言,则朝着高效、节能、轻质高强、耐久性好,操作运转灵活可靠,机电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并将高技术(如程序控制刚性反馈调节,微机管理等)也渗入到水处理机械制造及运转当中。水处理仪器仪表不仅包括了各种各样的检测、转换、显示、调节、执行等传统部件。使水工业机械及仪表控制能达到了转换程序控制、联锁保护、自动冲洗、信息转输、遥测遥控、数据处理、计算机控制以及自寻故障诊断,耐用性以及适应自动化控制的需要。由于目前工业发达国家的自来水普及率和污水处理的普及率将近饱和状态,在本国的市场越来越窄,一些水处理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制造商们逐步将市场转向了第三世界国家。

(二)国外给排水机械、仪器仪表的发展特点

从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的给排水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清楚地体察到,水处理机械仪表工业的发展与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环保政策息息相关,其技术水平的高低,受到基础工业水平以及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的影响,下面将试从政策、管理体制、投资、基础工业水平等侧面剖析国外给排水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1、水处理机械的发展与各国的经济发展形势密切相关

六十年代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对环境保护的忽视,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由于环境污染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西德经济合作的发展组织(OECD)推算,由于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进入七十年代,出现了经济大萧条,使过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但吸取了历史教训,逐步加强了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认识到对环保工业的投入也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发展经济的手段之一。如1969-1974年是日本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又是加强环保法制的时期,该时期环保工业获得了惊人的发展,其制造企业超过一千家。1973年底,世界性的石油危机爆发后,日本经济转入中低速发展时期,环保政策的重点也由工业三废治理转向生活环境的整顿。相反处理城市污水、粪尿、城市垃圾等改善生活环境的环保设备的订购数量迅速上升,所以相当一部分生产企业陆纬转产,日本日立造船公司从事环保设备产业得到飞速发展就是一个写照。

2、建立统一管理机构,采取强有力地促进和监督措施是水处理机械制造工业发展的可靠保障。

日本起初,由于环保设备的生产曾发生过产品的性能低劣,粗制滥造等一系列问题,严重的影响了环保设施的功能。为此他们先后成立了“产业公害部会”和“公害防治装置必须遵守排放量标准执行委员会”,积极地开展了各项活动。对研制新产品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检查标准、事前进行可行性研究、提供无息贷款予以经济上的支持,在通产省内设立专门的检查验收机构,建立优质装置、设备的表彰制度等。因此七十年代,在各个领域里不断地研制出急用而立即见效的多种先进技术和装置。在积极进行多种设施建设的同时,对处理工艺流程和机构设备亦进行了无二次污染的改造等。

1970年美国成立了环境保护署(EPA),作为专门负责环境事务的政策机构。1974年,EPA针对用于污水处理厂的自动化运行管理的机械设备和仪器仪表在使用过程中暴露的许多问题影响自动化系统在污水处理厂的实施,于是在美国克雷姆逊大学组织召开一个专家会议,专门商讨污水处理系统自动化所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设备的可靠性和传感检测仪表的不过关是问题的关键”。1975年EPA又成立了一个临时委员会以进一步调查仪器仪表在自动化领域里存在的问题。在此工作的基础上,经过各方调查研究,为更好地协调用户与制造商之间的法律、经济、技术等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最终由美国环境保护署和国家标准局联合设置了一个办事机构,制订用于污水处理的几种在线仪器仪表的性能、技术规定和试验方法,并颁布质量合格审定证书。对指导和促进水处理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环境建设投资的倾斜,是推动水工业设备发展的经济杠杆。

从发展工业、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经济利蔽中可清醒地认识到,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远远的比由于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少得多,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具有适当补偿经济损失的优点。于是许多工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环境建设的投资,采取一些投资倾斜政策。给排水工程设施的投资在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环境保护建设投资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例如法国在1978年、1979年两年政策用于水污染防治的基建投资分别占全年环保基建投资的35.8%和35.7%。远远高于用于大气、噪声、废渣和毒物等其他各项污染控制费用。

西欧专家们认为,投入到防止环境污染的资金比不对自然进行保护造成的损失要少50%。1976-1980年间用于防止污染设备和措施的国家投资是前五年的两倍,此间的空气污染减少15%,污水减少28%。

环境建设及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倾斜政策,作为一种经济杠杆,有力地推动水工业设备的发展,西德从1971年起环保投资1200亿马克,占国民经济总值1.1%,有800多家环保设备生产企业,营业额达210亿马克,占投资额的17.5%。

4、水质法规、标准的制定与完善,有效地控制水环境污染,使水处理设备和仪器仪表不得不向多品种、多元化和纵深发展,推动了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配套化。

七十年代初,美国除了一些管理州际联运的供排水条例外,没有一个统一的可实施的国家水质标准,每个州虽制定了自己的标准,但在范围与严密性等方面各州间差异较大。对水体的污染控制也难以实施。于是1972年由美国环保暑负责起草了“清洁水法(CWA),在此法通过后的十年中,美国政策上为达到这些目标花费了将近420亿美元。EPA按照安全饮用水法又颁发了“全国水暂行标准”提出了一级指标(有害健康物质)30项,二级指标(表观指标)13项。1986年对安全饮用水做了进一步的修改,并将一级水质指标由原来的30项提高到83项,并对于管理关键性的污染物规定了强制性的截止期限等。这些水质法规、标准的制定与完善,拓宽了水处理机械、仪器仪表的发展目标,导致了供水、环保和制造企业为达到两法标准的要求不得不去努力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促进了产吕的多品种、多元化、产品的三化的主体结构发展,同时也使水处理装置的生产销售额猛增。

欧州的情况亦如此。欧洲共同体独立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并以指令形式于1980年公布。按照建立欧共体的条约条款,所有成员国——比利时、丹麦、法国、西德、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与英国,都必须采取措施保证饮用水质,于5年内即到1985年7月止达到指令规定的标准。该标准涉及到感官指标(42项)、物理化学指标(10项),人体不宜过量摄入的指标(18项)及毒性指标(11项),这些细部指标的确定。带动了水处理机械,仪器仪表技术向纵深发展。

水质标准的制定与完善,提高对出水水质的要求,也增加了工艺处理的复杂性和可靠性。以往的凭经验运行管理已不能适应工艺操作的复杂性。不得不靠自动监测、程序控制来解决水处理工艺动态运行的特点,提出了自动化的必要性。引入自动化、微机控制运行管理解决水处理工艺的复杂性,遇到的问题便是提高机械化和仪表化的水平。仪表相当于操作人员的眼睛,机械等同于操作人员之手脚,微机犹如人脑。这些技术难点突破,是一个系统工程。七十年代中期,发达国家在这方面花费了很大的功夫,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机械化、仪表化到最终的自动化、使水处理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的系统性、配套性、标准化上升了一个大台阶,带来了水处理工艺技术水平的飞跃。虽然水处理工艺自动化加大了工程建设的投资,但带来了总体上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国外基础工业水平是水工业设备发展的基础和柱石

基础工业水平的高低反映到给排水机械、仪器仪表制造加工过程中,主要是材料的选用,制造加工工艺;反映到产品性能方面,主要是产品精度、可靠性、耐久性、节能、高效;反映到处理工艺方面,是控制准确、反馈调节,使水处理工艺过程自动化成为可能。这些方面的集合,体现了一个国家基础工业水平的高低。

仅从水处理机械设备制造的选材便能予以说明。水处理机械的运行工况,环境条件都比较恶劣,腐蚀性强,温度,湿度的变化较大,因此材料的选择几乎是决定设备的质量好坏的前题。工业发达国家由于工业水平高,选材一般以不锈钢和合金钢为主。既使在一些非转动部件上采用一些普通碳钢也都经过了严格除砂防腐措施。材料的选择大大地提高了产品耐用性能和可靠性,保证了产品的使用功能。

6、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注重企业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能力,是发展的动力。

国外水处理设备制造企业的突出特点一般是集科研、开发、设计、制造、安装为一体。从产品成套供应,工程总承包“交钥匙”投产,注重销后服务,注重企业信誉。组织体制精焊灵活、信息反馈迅速、快速、适应市场的竞争需要。

三、国内水工业专用机械设备发展的现状及分类

(一)水工业设备生产的一般性状况

1、通用机械设备

我国水处理设备的生产虽然已初具规模,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与我国水处理工艺技术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

① 水处理用风机:主要有离心鼓风机、罗茨鼓风机两种,国内离心风机的开发和生产已取得很大的进展,开发新型高速离心风机,采用了先进的三元流叶轮、可调节进风、出风口导叶,具有高效节能、流量可调节范围大、结构较紧凑、噪声偏低、可靠性高的特点。今后需继续开发高效节能水处理专用风机,在完善型普系列、提高自动化水平、降低噪音、降低成本等方面下功夫,特别应注重适应于变工况运行的,适用中小型污水厂用的风机,发挥其价格低廉、维护简便的特点。

罗茨风机在水工业领域已有很长的应用历史,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因其噪音大、升压低缺少水处理适用的规格等原因而使用率下降。自八十年代末开始我国对原有罗茨风机进行了重大技术改造,1993年由机械部组织的系列罗茨风机联合设计圆满完成,其结构先进,三化程度高,基本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特别是三叶、低噪音罗茨风机的研制成功。可以满足水工业用风机的技术要求。

国产罗茨风机今后尚需在降低噪音、提高效率、改善铸造工艺、提高零件加工精度等方面努力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② 水处理用阀门:主要包括蝶阀、闸阀、止回阀和阀门电动装置等。阀门是水工业中使用数量大的一种设备,虽不十分复杂,但跑、冒、滴、漏现象在国产阀门中经常出现。多年来是水厂、污水厂运行和管理的老大难问题。为了改进国产阀门的技术性能,提高质量,从八十年代开始组织骨干企业先后引进了国外同类产品的设计、工艺等先进技术和加工设备,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骨干企业已能按ISO国际标准、DIN德国标准、AWWA美国标准等设计制造各种阀门,部分厂家的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虽然国内阀门行业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普遍存在着外观质量差距较大的问题,今后在改善铸造工艺方面仍需加强技术改造。同时他需要注重对国际先进闸阀产品的引进消化吸收,改进国产闸阀材料消耗大,动作欠灵活等缺陷,以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③ 水处理用水泵:主要包括单级单吸、单级双吸、污水泵、螺杆泵、深井泵、无堵塞泵等。污水泵是污水厂关键设备之一,八十年代开始引进西德里茨公司技术生产潜水污水泵,引进KSB公司技术生产卧式和立式污水泵。以后,又连续开发生产的潜水离心泵、潜水轴流泵、潜水混流泵等,目前的使用量大。

国产的各型水泵,具备了较先进水平,可以基本满足我国水工业的需要,但针对水工业的特点还应开发和提高水泵的效率和制造水平,如低扬程太流量的潜水污水泵、耐腐蚀深井泵、大功率潜水泵等等。针对国内水泵产品普遍外观质量差的问题,应注重改进铸造工艺、提高铸件质量,改进外表面处理技术。针对首次无故障时间短的问题,提高整体制造精度、针对泄漏量大的问题,改进密封条件。

2、专用机械设备

水处理专用机械设备包括拦污机械、除砂及刮泥机械、曝气及搅拌设备、浓缩脱水设备、加药消毒设备、沼气利用设备、氧化脱盐设备、污泥后处置设备等。

① 拦污设备:主要是格栅清污机及附属装置。国产拦污设备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开发,形成了型式多样、规格繁多的局面,大致归纳为如下几种类型:一种是大型取水构筑物如电厂取水口使用的大型格栅,清污方式有链传动齿耙式、移动式和旋转滤网式,多为仿造西欧、苏联和日本等国产品。另一种是用于城市水厂的中等规格的格栅,清污方式有链条齿耙、钢丝绳齿耙、伸缩臂式、移动式等。再一种类型为细格栅,有吸收日本产品优点的回转式固液分离机和弧型细格栅、直型细格栅阶梯格栅、筒式格栅等。

国产的拦污设备近几年有了很大的改进,在使用材质上用有不锈钢的链条和栅条,延长了使用寿命;在清污传动机构中普遍增加了安全保护措施,过扭矩的保护已从单纯扭矩安全销的方式发展到使用液压控制保护装置机械过扭及电子控制装置;移动式清污机定位精度有了较大提高。

今后需要进一步作好拦污设备的系列化和标准化工作,进一步改善产品的防腐蚀性能,增加设备运转的可靠性和提高设备的自动化水平,降低电耗等等。拦污设备中应注重附属栅渣输送、打包等设备的开发工作和格栅井臭气防治的技术及装备,减少二次污染,改善污水厂的环境。

② 排泥排砂机械设备:是保证污水厂各种沉淀构筑物正常运转的关键设备,其结构型式、运转方式随不同池型而异。经过国内设计和工程实践的积累以及生产企业的不断改进,按池型分为圆型和矩型两大类,按排泥方式分为刮泥机和吸泥机两种。圆型池按传动方式有中心传动和周边传动的区别,矩型池有桁架式和链条传动、钢丝绳传动的不同。总之,国产的刮吸泥机随着处理工艺的发展,产生了多种结构、多种排泥方式的一系列产品,基本能满足工艺的需要。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材料消耗大、笨重;耐腐蚀性能差;动力消耗高;自动化程度低;系列化标准化程度底。今后应瞄准国外先进企业产品的标准,进行相应的改进,注意开发推广中心传动轻型排泥设备,研究排泥阻力和桁架刚性的计算问题,试验采用轻质合金材料,开发矩型池用尼龙链条传动的循环刮板式排泥机械。在排砂机械中推广旋流出砂机械及配套装置。

③ 污泥处理设备:主要是水厂污水厂污泥的脱水机械。国内在近十年左右时间里带式污泥脱水机的开发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其主要技术性能和使用性能已接近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在滤带纠偏装置的开发中有的使用了光电子技术和液压技术,具备了自己的特色。但国产滤带质量与国外尚有一定差距,在使用防腐材质方面因价格限制还不理想,导致使用故障率较高,同时要改进外观设计和设备表面处理工艺。

板框式压滤机因动力消耗大,产量低在水厂中逐渐已不采用,在工业污水处理中使用量仍较大,目前已有塑料板框,预加压脱水等新技术推广使用。

当前国际上开发并推广应用离心式污泥脱水机,因其占地面积小、产率高、自动化程序高,在处理厂使用比例逐渐扩大。近年来也发展了传统的带式滤机与机械浓缩设备联合使用,而取消重力式浓给池的新工艺。此项开发研制目前取得很大进展,一些离心浓缩及脱水设备正在国内积极开发和使用。

④ 沼气利用设备:包括沼气发动机、沼气锅炉、沼气净化脱硫设备、余热锅炉等等,是回收污水厂的生物能源、减少污水处理能耗、降低运转费用的关键装备。在此方面我国进行的研究开发不多,也较少有专门的生产企业,当前使用的设备基本依赖进口,是水工业设备中的薄弱环节之一。

⑤ 加药、消毒设备:是保证处理水质卫生指标的关键装备,特别在自来水厂更有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国产的加氯机、计量泵、臭氧发生器、次氯酸钠发生器等,仅能满足一般需要,其产品的档次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国际上为了保证高质饮用水开始使用大容量臭氧发生器和二氧化氯发生器,国内尚属空白。随着水厂加药自动化的发展,可与计算机联机的耐腐蚀隔膜式计量泵有待抓紧研究开发,国产加氯机也面临积极开发成高水平的水工业产品的问题。

⑥ 随着中水回用,解决水资源问题,膜技术、膜设备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电渗析、反渗透膜及相关机械装置的发展迫在眉捷。

⑦ 污泥后处置是末来几年水处理设备增速快,需求量大的关键设备。其中输送、翻转、干燥、除臭机械及装置是开发的重点。

(二)专用机械分类

1、拦污、除砂、沉淀处理工艺与对应设备

2、生物处理工艺与对应设备表

3、污泥处理工艺与对应设备表

加药装置、空压机、清洗泵、污泥泵(螺杆泵)、污泥输送设备

四、目前要重点开发的专用机械设备

1、 SBR工艺的多种形式滗水机械。

① 旋转式滗水器;

② 虹吸式滗水器;

③ 套筒式滗水器;

④ 自力伐式滗水器;

⑤ 肘形浮箱式滗水器。

2、阶梯式及转鼓式细格栅机械及相连的螺旋输送及压榨装置。

3、旋流式出砂机械及相配套的吸砂、洗砂、排砂装置。

4、新型塑钢及复合材料的水平转刷及转盘曝气机械。

5、浓缩脱水的一体化机械:

①带式浓缩与带式脱水的一体化机。

②带式浓缩与离心脱水的一体化机。

③转鼓浓缩与带式脱水的一体化机。

6、大中型轻型结构幅流式沉淀池中心及周边传动刮泥及吸泥机。

篇9

[关键词]职工关爱 健全机制 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054-02

健全企业激励制度,落实人文关怀,建立职工关爱长效机制,在企业营造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和谐氛围,是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具体体现。建立职工关爱机制,就是要在企业发展的前提下,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实现企业发展和员工个人发展的统一。即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需要与员工素质提升需要统一起来;把培养员工技能与关注员工生活质量、生命价值统一起来;把严格管理、按章办事与尊重个体利益、尊重个性差异统一起来;把适应岗位需要与员工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推行职工关爱机制的重要意义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的办企方针,而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也给员工提供了个人发展的舞台和提升平台。但是,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和阶段,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从而造成部分员工心理负担过重、工作激情下降、学习动力不足、员工关系紧张等,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安全生产及和谐稳定。因此,建立完善职工关爱机制,使每一个员工都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昂扬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做到“快乐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职工关爱机制,落实对职工的关爱和帮扶工作,通过精神关怀、物质关怀、制度关怀,构建操作性强、运作有序、员工满意的职工关爱工程,可以有效促进员工自身的和谐、员工之间的和谐、员工与企业的和谐。

二、 员工压力的主要来源

职工队伍的不稳定因素包含方方面面,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源于员工的内心压力和诉求,包括社会因素、行业因素、企业因素及员工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等,所以要真正了解员工心里所思所想,通过问卷调查、专项调研、职工座谈、教育疏导、深入基层等多种方式,全方位掌握职工思想动态,进而有的放矢,有效促进职工队伍稳定和企业生产经营平稳有序。一般来讲,员工的压力来源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压力来源

作为企业员工,一般关注的焦点问题往往集中在工资和福利待遇,以及团队文化氛围、绩效指标考核等,尤其是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常常会对能否完成任务考核指标缺乏信心,从而对工作缺乏热情和激情。

(二)生活压力来源

调查显示,企业已婚员工特别是因工作需要夫妻两地分居的员工,生活压力主要来自家庭成员方面,包括父母健康、子女教育、夫妻感情等,小部分员工压力来自住房问题。而未婚员工的主要生活压力普遍来自住房、结交异性朋友等。

(三)职业生涯发展压力来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员工开始注重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已成为员工除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以外的第三大压力来源,部分员工缺乏职业规划,对工作岗位满意度不高,渴望得到培训和提升。

三、建立职工关爱机制的主要途径

调查发现,基层员工的工作压力、职业生涯发展的压力造成了部分员工工作倦态,职业成就感偏低,责任心下降,一些员工只注重能完成工作即可,不关心质量如何;一些员工工作拖拉、疲沓,得过且过;一些员工对待考核消极抵触,不愿意创新思维。生活压力造成了部分员工性格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幸福感降低,表现为不合群、消极看待问题、夫妻关系紧张、焦虑、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身体亚健康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安全生产和职工队伍的稳定,甚至影响到社会治安的和谐稳定。

(一)广开沟通渠道,促进员工交流

员工的幸福感主要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一个人即使物质积累再雄厚,如果家庭关系、员工关系、社会关系紧张,工作不顺心、得不到关注,其幸福指数也会大幅下降。而如果能有一个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员工想法得到倾诉,矛盾得到化解,对生活的态度就会有所改变。因此企业可以通过领导接待日、厂务公开大会、职工座谈会、合理化建议活动、“总经理面对面”等提供多种交流沟通平台,缓解员工的心理压力及困惑,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二)关心职工身心健康,建立关爱机制

员工的压力普遍来自工作及生活,压力太大,员工的职业成就感就会相应降低。因此,建立员工身心健康关爱机制,就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员工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保证员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工作中。关爱机制包括方方面面,主要应从关心职工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着手,定期组织职工健康体检,丰富员工文体生活,如职工文体协会、“企业家庭日”、青年联谊等,为职工减压的同时,使员工感受企业大家庭的和谐与温暖,提升企业凝聚力与向心力。

(三)关心员工职业生涯,完善激励机制

员工对职业产生疲态、缺乏成就感的原因除了压力以外,往往也是因为激励机制失效的表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层次需求,有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因此,需要针对不同层次员工的典型需求,制定一系列利于员工发展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如通过培训、绩效、晋升的正面导向和正向激励,使员工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立足岗位成才,不断为个人增值;努力构建与企业战略发展相适应、相匹配的企业文化,用优秀的文化理念引导员工思维,指导员工行为,促进公司稳步健康发展。

四、实施职工关爱机制的成效

建立健全职工关爱机制,通过关心员工关注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难点问题,切实为员工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营造和谐企业氛围,增强广大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效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是解决部分员工工作、生活上的实际困难,激发员工的活力和工作热情。通过“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企业民主管理,通过职工提案、合理化建议等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

二是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团队凝聚力。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增进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加深彼此间的友谊和联系,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

篇10

群工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员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石,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正确发挥好各级群工组织的积极作用,对促进企业的和谐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围绕企业自身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工、青、妇等群工组要着力从八个方面开展工作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一是要围绕中心工作,增强保障力。实践证明,各级群工组织只有把自己的本职工作与生产实际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有所作为,才能不断开拓创新,不断赋予群工组织新的生命力。当前,随着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劳动关系正在发生变化,各级群工组织要准确把握当前企业改革发展的趋势,有针对性的提出工作思路、措施和建议,引导员工正确认识改革发展中社会结构变化和利益关系调整,处理好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自觉理解、支持、参与、推动企业的各项改革措施,为企业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内部环境。

各级群工组织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形势,紧紧围绕企业大局来组织员工、发动员工,员工队伍是促进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归根到底要靠广大员工的勤奋努力。

二是要完善组织建设,增强渗透力。基层群工组织是群工组织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其工作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职工对群工组织的感情,关系到群工组织能否发挥联系员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当前,我们的一些基层群工组织发挥作用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工作制度、工作内容、工作方法、活动方式、评价体系、激励措施不健全,不能按照实际工作的要求和员工的意愿开展工作。对此,要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要完善机构建设,健全组织网络,扩大群工组织的覆盖面;要加强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基层群工组织的分类指导;要提高群工组织工作的效能,形成上下联动、合力运作、内外协调、富有活力,在实际工作中能发挥作用的工会组织网络;要提高群工会组织的创新能力,要增强创新的能力,用创新的观念审时度势,用创新的勇气直面难题,用创新的思维开展工作,用创新的精神开拓未来。

三是要强化服务意识,增强和谐力。企业要把建设人际关系融洽、充满友爱、精诚团结、蓬勃向上的和谐企业列入议事日程。要全面推行人性化管理,在企业内部营造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良好氛围,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创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用关心来确保和谐。要按照“六个反对”,即反对骄傲自满、反对铺张浪费、反对无组织无纪律、反对工作浮在面上、反对工作无责任心、反对推诿扯皮不抓落实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各级机关作风建设,促使机关工作人员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服务、高效率工作,以服务来促进和谐。要加强对员工的思想引导,帮助广大职工认清形势,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环境,激发他们旺盛的工作热情,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不断创造最佳效益,靠发展来寻求和谐。

四是要推进民主管理,增强号召力。同志曾说: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一个企业的兴旺发达,既在于管理者的高瞻远瞩、科学决策,更在于全体员工的齐心协力。只有重视员工、爱护员工、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这样的企业才有前途。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利用集体的智慧来优化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民主制度,发挥群工基层组织直接联系、组织和宣传群众的优势,倾听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群工组织真正成为职工和会员合法权益的表达者和维护者。

五是要妥善处理矛盾,增强协调力。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企业管理是一个分工细密、结构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都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当前,职工权益和企业利益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作为企业,有责任、有义务在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员工权益的同步增长,但需要明确的是,员工利益只有在企业利益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不讲具体条件的盲目索取只会损害企业的发展。各级工会组织要教育员工树立整体的、长远的、根本的利益观,正确对待当前阶段的利益分配关系,树立企业兴我荣,企业衰我耻的思想,认识到企业是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认识到今天的积累是为了企业明天的发展,今天的工作是为了家庭明天的幸福。

六是要宣传先进典型,增强感召力。宣传工作是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能,群工组织要按照围绕中心、服务中心、保障中心的原则,重视典型的带动作用,使广大员工学有榜样,比有目标,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气。要善于发现典型,使企业的每个单位、每个员工都能从典型中找到自己学习效仿的榜样;要善于引导典型,要发挥组织优势,鼓励优秀员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提高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提高业务技能,成为生产能手、技术能手和管理行家,发挥表率作用,带领员工干一流的工作,创一流的业绩;要善于宣传典型,要重视宣传长期工作在生产一线、在平凡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体现新时期先进性的劳动者,并通过多种形式掀起学习优秀职工的热潮,以此激发广大员工奋发向上、勇于创新的工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