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的预防和危害范文

时间:2023-12-21 17:38: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病的预防和危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业病的预防和危害

篇1

一、病害发生情况

1. 枯萎病 从近10年的调查情况看,枯萎病在芝麻的整个生长期均有发生,病田率达87.56%,病株率一般在10%左右,严重田块达50%以上。苗期可造成大量死苗,成株期有的表现为整株萎蔫,叶片皱缩黄化或半边黄化,结蒴少或不结蒴,茎秆半边坏死或整株枯死。

2. 叶斑病 始于初花期,发病盛期在盛花期至封顶期,病田率达100%,病叶率80%以上,叶片极早枯死,特别是细菌性叶斑病,一旦发生3~5天全田叶片枯焦脱落,甚至整株枯死,千粒重下降,病株蒴果炸裂,严重影响芝麻产量和质量。

二、发病规律

1. 枯萎病 苗期即可发病,成株发病盛期从7月底初花期开始,8月底封顶期达发病高峰。从不同品种看,豫芝4号、豫芝8号、郑芝98N09比较抗枯萎病,发病较晚,病情蔓延速度较慢,症状以叶片皱缩变黄和半边黄居多,死株较少;豫芝9号、宜阳白及地方品种发病早,病情发展快,病情严重的导致死苗,症状以萎蔫型为多。同一品种重茬地发病早,病情重,反之则轻;播种早的田块发病重于晚播田。

气温对枯萎病影响较明显,适宜发病温度为20℃左右,高于30℃时病株新生叶片症状隐去,下降到27℃以下时,新生叶片可继续显现症状。盛花期以前降雨多,发病早且重;反之则轻。

2. 叶斑病 叶斑病发病始期和最终期呈现明显的先水平、后自下而上垂直、再水平发展的流行动态。其流行进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

①始发期:7月上中旬始见病株,7月下旬至8月上旬病株达到最多,为病原菌初步积累期。

②普发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病叶最多,病害自下而上垂直发展蔓延,为病原菌再积累期。

③盛发期:从8月底病叶最多到芝麻成熟,病害如同初发病期又沿水平方向蔓延发展,叶片枯死脱落。在河南省南阳市病田率达到100%,病叶率达到80%以上。

降雨对叶斑病发生的迟早和流行进程影响最为明显。苗期和盛花期雨量大,雨日多,空气湿度大时,有利于病菌侵染,病害发生早且重;反之则晚而轻。

三、无害化综合防治技术

1. 选用抗病品种 在对省内外1000多份芝麻品种资源鉴定的基础上,筛选出10个抗病性和丰产性好的品种。以豫芝4号、郑芝98N09、豫芝8号表现比较突出,这几个品种抗枯萎病,轻感叶斑病,籽粒饱满、色泽好,千粒重高,抗逆性强,产量高;豫芝5号、11号、15号也具有较好的综合性状。

2. 播期用药剂拌种 播种期用40%多菌灵(有效成分0.3%)拌种,也可推广保水剂加40%多菌灵进行芽后流体播种。

3. 适期早播,合理密植 春芝麻适播期为5月上中旬;夏芝麻的播期越早越好,最迟不能超过6月10日,应做到夏芝麻随播种、随镇压保墒,力争“茬子不过夜,种地不过晌”。2~3对真叶期间定苗,每亩留苗数分枝型8000~9000株、单秆型10000~11000株。

4. 沟厢种植 芝麻对渍、旱均比较敏感,种植时必须开好沟厢,做到三沟(厢沟、腰沟、围沟)相通、排渍方便,即雨天明水能排,暴雨后田面上基本无明水,暗水能控,旱天能浇。

5. 科学施肥 芝麻生育季节较短,对肥料的需求比较集中,增施底肥是防病丰产的重要措施。整地时应亩施45%三元复合肥(N15P15K15)40~50千克,苗期每亩施尿素7~8千克,盛花期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和0.2%硼砂混合液2~3次,每亩每次50千克。

篇2

火力发电一般采取的就是燃煤,燃煤的火力发电企业在我国的各种企业当中,是存在着非常严重的职业危害的生产性企业。虽然随着国家对燃煤火力发电企业的关注度不断地提高,一些相应的措施逮到了火力发电的安全防范工作当中去,一些比如说粉尘、噪声、毒物的因素都相对于过去的声场过程中要低很多,可是有一些操作场地的粉尘和噪声的危害还是非常的严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处理。

一、开展火力发电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目的、依据、范围、内容与作用

第一,目的。

企业想要预防和控制甚至达到消除职业病的危害等等因素做到有力的效果,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入手操作,比如说建设好项目工作的场所,将基础防范设施建设起来,把握好职业病的危害因素进而消除掉影响,要对职业病的危害因素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认识就需要做好职业病危害防护的调查工作,充分的认识到职业病的危害,才能够根据相应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防护措施,有效的防止职业病和一些相关联的职业病的发生。在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这么一项法规,卫生部也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这样的一个准则,表明了国家和地方等有关机构对职业病防治的重视,相关的企业需要严格的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工作,在了解企业生产的特性的情况之下,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职业病,还要准备好急救的应急措施以防意外的发生。企业要建立好相关的管理机构对职业病的危害及防治进行相关的管理巩工作,每位员工都要有齐备的防护品在生产过程当中,对于员工的职业卫生档案也要做好相关的记录。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职业病的潜在威胁及制定好相关的措施进行防治

第二,评价的范围和内容。

生产过程的卫生调查。掌握生产工艺的一个全部流程,将在生产的过程当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的危害确定下来。

操作施工环境的卫生状况调查。工程建设的地址和整个的平面布置,生产所用的相关的技术、职业病的防治措施、应急的救护措施、个人配备的职业病的防护用品等卫生方面防护落实措施。

职业卫生管理。企业内部的职业卫生场所,设备的完善程度,医疗人员的专业成程度、操作的过程是否合乎规范等等。

现场的勘察。要对工作现场的一切有关职业病的危害因素都要进行检测,并且进行一个记录的工作。

二、火力发电厂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分布及相关的应对办法

第一,煤尘和粉煤灰。

火力发电用的燃煤,在运输到发电厂的时候,卸载、传输、转运、碾碎、分离和磨粉的过程当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煤尘;煤在燃烧的过程当中以及燃烧之后的灰渣处理时都会产生灰尘,吸入对人体都是有害的。

第二,噪声。

噪声危害分成了好几种,分别是机械性噪声、气体动力噪声和其他噪声。机械性噪声指的是风机、汽轮机、磨煤机等机器的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气体动力噪声是各种风机、风道、蒸气管道当中的气流的运动情况造成的噪声,频谱分成了高中低三个级别。其他的一些噪声包括了汽车来往运输的噪声和电磁的噪声等等。所以在施工的过程当中要采取降噪的措施,以降低噪声的危害。

第三,电高辐射。

指的是一些放射性的物质的同位素料位计周边的一些电离辐射内容。

第四,高温。

火力发电的运转过程当中,汽机和锅炉运转的过程当中所形成的高温和热辐射。

第五,电场。

一些用电的操作所系统的周边形成的工频电场。

第六,微波辐射。

微波辐射一般是存在一些比较精密的仪器之上,所以,相对的接触到微波辐射的危害的人员一般是通讯和调度人员。

第七,恶劣的气象因素。

卸载燃煤用的卸煤地沟和地下皮带的运输巷道以及锅炉的集中操控室的气象条件比较恶劣。要保持相关的场所的透气通风。

篇3

52、防治职业病,企业是关键。

53、防治职业病,幸福你我他。

54、防治职业病,造福劳动者。

55、防治职业病,职业要健康。

56、防治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

57、防治职业病危害,促进经济发展。

58、粉尘作业戴口罩,不得尘肺身体好。

59、改善作业环境,实现体面劳动。

60、关爱员工生命,优化工作环境;做好劳动保护,共防职业危害。

61、员工健康,企业兴旺。

62、正确认识和使用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63、正确使用和维护职业病防护设施。

64、职防无小事,健康是大事。

65、职业安全无小事。

66、职业病,好防不好治。

67、职业病,要防治,你规范,我健康。

68、职业病防护,关系千家万户。

69、职业病防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70、职业病防治,责任重于泰山。

71、职业病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72、职业病防治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73、职业病人依法享受职业病待遇。

74、职业病防治做得好,企业效益步步高。

75、用人单位是防治职业病的第一责任人。

76、职业病是可以预防的。

77、职业病以预防为先,预防以行动为先。

78、职业防护齐遵守,拥有健康乐悠悠。

79、职业健康,从我做起。

80、职业危害你我他,正确防护靠大家。

81、职业危害有效防护是企业应尽的义务。

82、职业卫生,防护第一。

83、职业卫生共关注,防治法规齐遵守。

84、职业卫生连万家,齐抓共管靠大家。

85、职业卫生齐抓好,企业发展步步高。

86、职业卫生做到足,社会职工都幸福。

87、重视职业卫生,崇尚文明生产。

88、重视职业卫生,构建和谐生活。

89、尊重生命,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

90、尊重生命,远离职业病。

91、遵守职业安全卫生规程,杜绝不安全操作行为。

92、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利己、利人、利国家。

93、人人落实职业卫生,个个享有健康人生。

94、人人享有基本职业卫生服务。

45、树立职防意识,杜绝职防盲区。

96、树立职业卫生意识,弘扬职业健康文化。

97、提倡职业卫生,减少职业病患。

98、卫生防护做到足,企业发展亦提速。

篇4

作者:李盛 王金玉 刘智博 邸兆信 韩晓琴

职业卫生知识的平均知晓率在应答的1308人中,职业病概念、作业岗位存在有害因素、有毒物质进入机体的途径、职业病可预防、《职业病防治法》、签订劳动合同、个人防护品、作业时按要求佩戴防护品、参加职业卫生防护知识培训、岗前职业健康体检、在岗职业健康体检及离岗职业健康体检的知晓率分别为87.61%、87.61%、88.99%、78.21%、45.26%、57.11%、91.90%、71.48%、31.80%、71.33%、66.13%及63.53%,以进行职业卫生防护知识培训的知晓率最低。不同工种职工职业卫生基础知识知晓率由(表略)可见,除作业岗位存在有害因素、个人防护品、作业时按要求佩戴防护品的知晓率外,其它调查指标的知晓率接害工人明显高于行政人员(P<0.05)。不同工龄职工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随着接害工龄的延长,各调查指标的知晓率也逐渐升高(P<0.05)。

不同学历职工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表略)可见,除职业病的知晓率外,随着学历的升高,其它调查指标知晓率也逐渐升高(P<0.05)。兰州市汽车4S店职工主要通过同事交流(41.25%)获得职业卫生知识,广播电视(27.11%)及书刊杂志(21.48%)次之,以专业培训(8.30%)和向相关部门咨询(1.86%)最少。

企业是职业病防治的责任主体,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则是具体政策的制定者,其对职业病的认识程度对整个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兰州市汽车4S店行政人员职业卫生知识的知晓率较接害工人低(P<0.05),这极不利于对职业病的预防及控制,从而不利于保障接害工人健康权益。建议应首先加强行政人员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和健康教育,强化其对职业病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通过考试等形式促使行政人员对职业卫生知识水平的提高,以利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切实保障劳动者健康。职业病是可以预防的一类疾病。消除和控制职业危害因素是预防与控制职业病的主要措施,但是由于经济条件或技术原因还不能将职业危害因素控制在安全水平时,个人防护将是预防与控制职业病的主要措施。劳动者作为职业病的受害者,其对职业病防护知识的认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职业健康状况。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兰州市汽车4S店接害工人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在32.70%~92.30%,以进行职业卫生防护知识培训知晓率最低;知晓率与工龄及学历有关,工龄短者、学历低者的知晓率低。建议:首先,政府相关部门要广泛开展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卫生部门要把宣传和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做。要加强对劳动者,尤其是工龄短者、学历低者的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特别是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存在大量流动劳动者群体,社会保障机制刚刚起步,建议把向劳动者传播职业卫生知识、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作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要工作,切实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其次,企业要强化对劳动者的职业卫生培训。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兰州市汽车4S店职工职业卫生知识缺乏,主要通过同事交流(41.25%)获得职业卫生知识,以专业培训(8.30%)和向相关部门咨询(1.86%)最少。企业作为职业病防治的责任主体,有义务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以及影响健康的机制和临床表现,生产作业场所的厂房建筑结构、空气流动状况、通风设备条件和采光、照明等环境因素以及对职业人群的影响,长期处于不良或劳动强度过大等职业对健康的影响等方面,从而使劳动者增进对职业卫生知识的认识,提高自我防护的能力。最后,劳动者作为职业病危害的受害者,应该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如同事交流、广播电视、报纸书刊等加强对职业卫生知识的认识。总之,提高劳动者职业卫生知识水平,使其能从工作的各个环节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卫生习惯和自觉参与保护,这是预防职业性危害的重要防线。

篇5

关键词:公共卫生职业病危害原因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502-01

1职业病为个人和社会带来的危害

1.1职业病内含原理诠释。职业病通俗来讲便是职业工作者在从事岗位作业时,因特定的工作形式或者是工作环境所产生的特殊性病理。从我国法律角度来看,职业病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①患者必须与用人单位存在实际上的劳动雇佣关系;②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③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④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名单内的,可见《职业病目录》;⑤必须符合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但是,随着社会岗位的增多以及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社会劳动任务的加剧,“职业病”已经渐渐超出了原有的法定界限,需要人们作以全新的认识。

1.2职业病对个人健康和社会的危害。以我国法定职业病为例,职业病可分为:尘肺、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生物性职业病等一系列病症。其中,尘肺是对人类肺部产生功能性阻碍,或者是直接对肺结构产生破坏,导致肺部由物理性病变转换成生物性、化学性病变,最终有使患者丧失肺部功能的危险;放射性疾病则是通过放射形式,对患者的身体机能产生影响和破坏,如:放射性肿瘤、放射性骨损伤等,造成患者生理能力的退化或是异常;而职业性铅汞中毒等,患者重金属摄入过量,导致体内元素稳定性遭到破坏,出现慢性中毒迹象。可见,职业病能够长期地作用于人体,并且对患者的正常生理能力产生影响,更有甚至会影响患者的生育能力、生活能力,最为严重时可致人死亡。

此外,由于职业病的存在,部分参职者在选定职业时,往往会优先回避部分岗位,造成某些特定岗位人才输入困难。而职业病的普遍存在,同时又为个企业或单位造成相当的财政压力。从长远角度来看,职业病的长期存续和普遍产生,对人类群体健康程度产生影响,难以保证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在长期患病下,是否会造成遗传基因的异变,进而影响下一代。可以说,职业病便是埋藏于人类社会当中的一颗定时炸弹。

2职业病的持续产生原因

①防治意识不足。职工在参加工作时,常常可能会因为工作本身的缘故而忽略了职业病,即为了完成工作而故意拖延职业病的治疗,或者是轻视职业病的危害性,凭自己的主观意识判定职业病没有防治的必要性,致使职业病产生和加剧。企业单位作为统领者,过多的将注意力集中在生产经营当中,忽略甚至是刻意漠视职工健康情况。②配套设施或制度不完善。企业方面,没有树立起足够的管理意识,未建立专门防治职业病的健康安全管理机制,职工健康保障力量缺失;政府部门也没有高度完善的相关法律规章,职工健康缺乏强制性的保障。此外,诸如疾控中心、医院、卫生站等一系列医疗卫生基础建设不够完善,且没有形成紧密联系的整体,相关信息的传播和事务处理上缺乏统一标准,也使得职工健康保障工作难以开展。③岗位技术不足。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应当主要在“防”,通过各种器具、技术的适用减少危害物质扩撒,例如:通过面罩、口罩和除尘技术减少微尘颗粒漂浮在空气中;采用隔离技术和设备减少放射危害等;从医疗角度来看,职工自身医疗健康基础知识的缺乏,也是加剧职业病的诱因。

3职业病防治对策建议

3.1完善社会公共卫生基础建设。企业医疗单位的建立,即成立企业内部医疗单位,聘用专业的医护人员,采取动态考察、即时发现、长期制定防治措施等办法,监督岗位工作,并随时为岗位作业提供健康建议,同时完成职工健康普及工作,提高职工健康意识。在发现较为严重的职业病患者时,主动将其进行救治或送往相关社会医疗单位治疗。社会医疗健康设施建设,适当加大科技投入、人才投入和资金投入,要求以更好的技术和设备,更好的态度救助更多的职业病患者,社会公共全事务的工作人员,更应当依照本岗位的职责,履行自身义务。

3.2健全岗位健康保障制度。企业应当建立专门的医疗健康保障制度:一方面要确保职工定期进行体检,并遵照体检结构给予职工相应的建议或安排,同时成立内部健康信息反馈渠道,及时地关注职工的健康情况;另一方面,企业应秉持人文主义思想,优化内部福利待遇制度,根据岗位特点,合理制定休假、津贴、补助、职业病防治支出等一系列制度,既能安抚职工思想,又能够切实保障职工人身权益。

4总结语

总之,职业病对人类自身和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诸多方面都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做好相关防治工作,不但能够稳定社意识,同时还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日趋完善的直观体现。与此同时,职业病的防治是需要岗位职工、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共同注重的事情,需要以企事业单位为主要力量,以职工为基础和根本,以政府部门为引导,在长期的实践和研究中不断进行整改。

参考文献

[1]杨勇奇.基于生命周期的职业病危害评价项目过程管理研究[M]南京理工大学,2010

[2]刘丽莉.公共卫生安全中的政府责任[M]内蒙古大学,2011

篇6

据悉,为进一步促进我省煤矿职业病的治疗和预防康复工作,福建煤监局批准在福建省煤矿疗养院成立“福建煤矿职业病防治康复中心”。要求福建省煤矿疗养院充分依托现有资源,以此次揭牌为契机,持续加强煤矿职业病防治工作,为全省煤矿职业病的治疗和预防康复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福建煤矿职业病防治康复中心成立后,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设备,加强职业病的治疗工作,扩大康复疗养覆盖面,使更多的尘肺病患者拥有治疗的机会。

二是积极参与煤矿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培训,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普及劳动者的职业卫生知识。

三是加强尘肺职业病防治能力建设。加大医疗设备的投入,提高康复防治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扩大治疗能力与规模。充分发挥现有资源和技术优势,积极推进尘肺病康复工程,让更多的尘肺病矿工得到及时、安全、有效的治疗。

四是积极开展科研攻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探索康复防治的好做法、好经验,尤其要开展好尘肺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技术研究,以及以防治煤工尘肺、硅沉着病(矽肺病)为重点,实施粉尘危害综合治理的研究。

五是积极开展煤矿职业健康宣传教育。把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和尘肺病危险纳入教育范围,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劳动者健康、重视职业病防治的氛围。

篇7

通过职业卫生研究,结合相关我国的法律法规判断其是否为职业病。职业卫生研究是人类从事各种职业劳动过程中的卫生问题,它以职工的健康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免受有害因素侵害为目的,其中包括劳动环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以及防止职业性危害的对策。本文通过对职业病进行研究分析常见的职业卫生隐患。

关键词:职业病;职业卫生;安全隐患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 A

职业卫生是导致职业病的关键,是人类从事某种职业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卫生问题,它在人体内发生对机体的紊乱,对人体产生相关性危害。其主要导致因素是由于在某种职业,劳动者所处的劳动环境的影响。职业卫生研究就是对人类在从事某种职业劳动过程中的卫生问题进行研究。只有创造合理的劳动工作环境和条件,才能促使从事这项劳动的人在身体和对社会的适应方面都保持相对的健康。只有从根本上检测和防治职业病和与职业病有关的疾病,才能提高劳动者的出勤率,提高劳动生产的效率。

职业卫生

1.1常见的卫生隐患

化学毒物:在工作中,含有多种有毒化学物质于装饰材料,如果防护措施没有有效实施,有毒化学物质的大量接触可能会发生急、慢性职业中毒,有的可直接引起职业性皮肤损害和过敏反应。化学毒物主要有甲醛、苯系物、氯乙烯等挥发性有机物,以及铅、锰等等金属物质,对人体危害较大。

粉尘:在平时上班的工作环境或者是上班的路上等在空气中接触到粉尘,可引起粉尘沉着症、尘肺、慢性呼吸道炎症等疾病。

震动和噪声:处于处于一个含有噪声的环境中,对健康必然产生损害,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听觉系统、神经系统等,甚至引起相关的疾病。

放射性物质:长期处于一个具有紫外线或者是其他含有防辐射的环境中工作,可能影响机体的造血功能和免疫系统,甚至导致白血病、肺癌等疾病的发生。

职业紧张和职业伤害:由于长期处于一个高度集中和紧张的一个工作环境,职业紧张的问题也相对于比较多。职业紧张可引起行为、感觉、情绪、思维等改变,并有临床症状表现出,如恶心、心悸、消化不良、头痛等。若机体的紧张应激状态长期存在,可发生心血管系统、免疫功能和神经内分泌改变,导致神经衰弱症候群、精神行为改变、免疫功能和心血管 (心慌、心悸)病变。

过度疲劳:由于长期处于一个高度集中紧张的一个环境中,难免会出现过度疲劳或者在精神上的精神萎靡不振,进一步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反而对其他毒害因素又增加了的易感性,这种情况在体质较弱、和对于刚刚面临职场的工作人员特别容易发生职业病。

1.2职业卫生的标准和检测

我国明确的法律法规《职业病防治法》中明确指出,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所导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必须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并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

在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卫生监督相关的制度要求中,要求各类生产企业应该为劳动者提供符合我国职业卫生标准的规范的工作场所,并且定期对职业场所进行测评。严格遵守工业卫生的相关法律法规,是各类企业保证劳动者的的基本职责和社会责任所在。企业也可以委托检测机构对生产环境定期进行检测,时刻掌握企业内部的生产环境卫生状况,根据测定结果及时的改正和纠正,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职业病

2.1职业病的基本概念

职业病是指在企业或者事业单位甚至个体单位进行劳作的劳动者,因为经常接触在工作场所的粉尘、放射性物质或者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的疾病。一般,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疾病才能被称为职业病。在生产劳动的场所中,因为长时间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粉尘气雾,噪声,震动,细菌和霉菌,X射线或者使身体长期处于被压迫,精神高度紧张等,均有可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职业病,其中有的危害性相对于比较大。我国最常见的职业病主要有尘肺、职业中毒、职业性皮肤病等。

2.2构成的要点

根据我国法律相关规定的才能被称为职业病。在我国规定的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必须具备四个条件:①疾病的患者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或者是个体经济组织的工作人员;②必须是在从事某个职业活动中所产生的;③必须是由于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有毒有害物质等原因引起的;④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之内或者是所收录的职业病。

2.3职业病的主要特点

我国职业病所呈现五大特点,一是我国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人数比较多,患者的数量也相对于比较大;二是职业病在我国分布的行业比较广相对来说中小企业的危害更加严重;三是职业病的流动性比较大,转移危害相对比较严重;四是职业病具有隐藏性和迟发性的特点,危害常常容易被忽视;五是因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比较巨大,影响力持久。

2.4常见的职业病危害的主要因素

职业病危害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化学物质类,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病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等。

常见的职业病主要有:①尘肺类:矽肺等;②职业性放射疾病,外照射急性放射疾病等;③职业中毒:氨中毒、氯气中毒等;④物理因素所致的职业病:中暑、减压病等;⑤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炭疽、森林脑炎等;⑥职业性皮肤病:光敏性皮炎、溃疡等;⑦职业性眼病:化学性眼部灼伤,电光性眼炎等;⑧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噪声聋、铬鼻病、牙酸蚀病等;⑨职业性肿瘤:苯所致白血病等;⑩其他职业病:职业性哮喘等。

职业卫生面临的新问题和对策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新型材料和工艺的引进和使用,使得我国各种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不断加入。很多用人单位对预防性卫生监督的力度还不够,未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就开始使用,给职业病的发生留下了很多病因和隐患。劳动用工制度的改变,使得一些用人单位的岗位大多都是临时工和农民工,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不签订合同,对人员也未进行定期的身体检查,对后期的职业病留下了相关的隐患。其次还包括职业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督力度还不够,技术服务相对于薄弱。

针对与这些问题,应该制定相应的对策:①利用媒体宣传《职业病防治法》,增加企业人员对员工的职业卫生的培训,自觉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做好职业病的防治。②消除源头的危害,减少病情的蔓延和扩散。③加大卫生监督力度,卫生主观部门按照有关部门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法律意识,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要对自身进行强化和管理,加强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为控制职业病危害和防治职业病提高相关的服务基础。⑤加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落实和保证职业病的防治,努力健全多个部门的合作机制。

减少和杜绝职业病的发生,从根本上减少常见的职业卫生隐患,从根本上保证劳动者合法的健康权益,也从另一方面维护社会疾病的减少。

参考资料

[1]王定军.常见职业卫生隐患[J].劳动保护,2014,01:72-73.

篇8

【关键词】企业;职业卫生

职业卫生是保护社会生产力和劳动者权益,为企业安全生产和职工健康服务的重要工程,是企业顺利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是生产经营工作的必然需求。企业在从事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形成了各种职业危害因素,直接危害劳动者的健康,因此必须加以预防。如噪声、毒物、粉尘、振动等,长期接触这些有害因素,就会对人的健康造成损害,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企业职业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

重视安全工作而轻视职业卫生管理,是很多企业领导的共性。职业病是因长期受到职业危害因素的侵害或是不良作业习惯的影响而造成的,大多不具备突发性,其病症往往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逐渐形成期或潜伏期后才能显现,属于缓发性伤残。多表现为体内生理器官或生理功能的损伤,因而是只见“疾病”,不见“外伤”。职业病的这一特点导致部分企业领导对职业卫生工作重视不够,包括机构人员的配备、经费的保障、监督的力度等都会大打折扣。所涉及到的人、财、物,不能得到像安全工作一样的支持。

2、员工认识不足

一些员工对什么是职业病,哪些岗位有职业危害没有任何概念。领导安排做什么就做什么,配发的防护用品从来不主动配戴,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对职业病的潜伏特点没有认知,认为自己一直这样做也没有得病,丝毫认识不到不良作业方式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3、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水平有待提高

专业知识欠缺从事职业卫生管理的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如职业健康知识、各种职业病的预防和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治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工作中的问题,工作才能扎实有效,而这些往往是管理中所缺乏的。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相当一部分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业务状态。专业知识的缺乏,就会造成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缺失。

二、做好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途径

1、进一步提高企业领导对职业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大多数职业病是可防而不可治的,最好的方法是避免发生职业病,所以职业病的预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管理者具备职业病防治的意识,防治职业病危害的各项工作才能有效开展。管理者要明确职业病防治责任,避免以牺牲员工健康为代价追求效益的短期行为。要使管理者认识到职业病是一个慢性积累的过程,要克服重安全轻职业伤害的观念,不应以员工的生命健康作赌注。单位要建立由各部门组成的综合性横向管理的体制,完善从机关到基层到员工的纵向监督体制,做到相互督促、相互制约,促使职业卫生工作进一步落实。

2、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员工职业病防治意识

企业要大力宣传职业病防治法,宣传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劳动者的权利和用人单位的责任与义务,结合本单位工艺流程、操作规程、管理规定等的学习,使劳动者认识到身边的职业危害,认识到自己可能会患的职业病及不良作业方式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转变思想观念,变“要我防护”到“我要防护”,积极主动预防职业危害对人体的伤害,拒绝无防护措施的有害作业。同时,促使企业积极主动提供相应职业病防护措施和设施,改善作业环境,保障劳动者健康。

3、严格执行职业卫生工作制度,从源头治理职业危害

从源头控制职业危害主要有四项措施,职业危害预评价,即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进行预测性评价;落实“三同时”制度,即建设项目的卫生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设计审查,确保将预评价提出的防护措施建议和要求落实到建设项目的设计中;竣工验收评价,建设项目在试运行期间,通过对建设项目存在的有害因素的浓度进行测定,对除尘、排毒、通风、照明等各种职业卫生防护措施、辅助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和管理进行评价。一旦有作业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超过了国家标准接触限值,应该对工艺设备或防护设施进行整改。职工健康体检检出职业禁忌证、职业相关疾病或职业病时,要将职工调离原岗位。这些规章制度必须得到有效执行。

4、加强生产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的好坏直接反映一个企业的形象和文化。特别是存在有毒有害因素的单位,现场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员工的身体健康。所以,改善作业环境,加强卫生保健,是减少职业病的有效途径。除了要舍得在工艺设施上投资,加强工艺改造,减少跑、冒、滴、漏外,更应该关注职工的作业环境。比如通风、采光、采暖、浴室、更衣室、休息室等这些必备的设施必须健全,还应对职工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职业禁忌状况;要按照标准对职工配备相应的符合标准的个体防护用品和用具,督促职工在工作时正确佩戴和使用;对一些有毒有害物质比较严重的岗位,操作工要实行“轮岗”,将受害程度降低到最低。职工健康体检检出职业禁忌证、职业相关疾病或职业病时,要将职工调离原岗位。

5、重视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培养

职业卫生人才的建设和培养是确保职业卫生工作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支撑,只有人力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证,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形势才能实现良性的发展。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往往兼职比较多,在从事职业卫生管理的同时又从事其他方面的工作,工作量比较繁重。而这些人又往往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导致职业卫生管理无法上升到更高的层次。目前职业卫生专业人员相对安全专业人员,其职业认同度低,造成职业卫生专业人员稳定性差、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不注重业务能力的提高,客观上形成了管理人员业务知识结构弱化,工作中难以打开局面的状况。因此,要建立一支优秀的职业卫生人才队伍,对各类人才按需要、分层次培养是关键。在队伍建设上要加快体制创新,注重环境营造;在职业卫生专业人才培养上,要培养业务知识丰富和专业应用技能强的实践型人才,加强职业卫生人才的知识更新教育,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

6、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

针对本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要制定切合实际的事故应急预案。具体应包括:深入调查,搞清本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性质和危害程度。事故应急的现场措施,如:设置报警装置和应急通风装置;预备事故抢险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具;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医疗救护措施,包括储备针对事故急救伤员所需的有效抢救药品、器械。要定期培训和演练,考核有关人员在事故发生后的应变抢险、自救互救能力;指定专人负责,并定期检查抢险个人防护用品、工具、药品、器械,及时更换失效的药品和损坏的器械等。职业病应急救援建设应和本单位安全、环保应急救援共同构建为一个体系,这样既避免了资源的重复,又从属于单位HSE体系构架内,形成一个相互依托、相互作用的整体,有助于发挥更大的效能,这是提高应对突发性职业健康危害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有效办法。

7、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

篇9

1

目的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预防、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和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

3

法律依据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3.2《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

3.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3.4《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3.5《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

3.6《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

3013-2008)

4

职责

4.1安全科是职业健康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宣传贯彻国家相关法规,制定职业卫生制度,组织识别有毒作业场所,检查职业卫生管理情况,组织职业卫生作业场所监测,建立职业卫生健康档案。

4.2财务科负责职业健康体检、职业危害作业场所检测、职业健康防护用品及设施以及其他防治费用的落实。

5

术语

5.1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5.2工作场所(workplace):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全部地点。

5.3职业病危害:是指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5.4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

5.4.1化学性因素:生产过程中产生,并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化学物质,或较长时间悬浮在生产环境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如:甲醛、氰化物,滑石尘、电焊烟尘。

5.4.2物理性因素:高温,低温(冷库作业),噪声,振动,电离辐射(X射线),非电离辐射(电焊、氩弧焊时产生的紫外线)。

5.4.3生物性因素:指细菌、寄生虫或病毒所引起的与职业有关的某些疾病。如畜产品加工工人的职业性炭疽,森林工作者的职业性森林脑炎等。

5.4.4其他有害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环境污染因素等。

6

控制程序

6.1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

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分为十类: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化学物质类、物质因素类、生物因素类、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其他职业其他职业危害因素等。

安全科按上述十类危害因素组织对作业场所中所有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识别,确定职业危害因素。

6.2职业危害的防护

6.2.1新、改、扩项目职业卫生管理必须执行“三同时”原则。

6.2.2

在进行新、改、扩建项目时,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从业人员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代替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对采用的技术、工艺、材料应当熟知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并告知从业人员,不得隐瞒。

6.2.3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应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职业卫生验收手续。

6.2.4安全科负责确定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点,组织监督公司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分级管理。

6.2.5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包括:现有装置、生产设施更新、改造、检修的检测;事故的检测;新建、改建、扩建及技术引进、技术改造等建设项目竣工前后验收的监测等。

6.2.6厂区设置公告栏,公布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等。

6.2.7产生职业危害的岗位或设备装置应设置职业危害告知牌和警示标识,提高员工职业健康安全意识。

6.3职业危害作业人员的管理

6.3.1公司和从业人员签定劳动合同时应当告知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等。

6.3.2对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人员,须组织其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从业人员。

6.3.3定期组织有毒有害作业场所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并建立职业健康档案。

6.3.4对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当及时安排其进行诊断,并暂时调离原工作岗位。

6.4作业场所管理

6.3.1加强对工艺设备的管理,对易产生泄漏的设备、管线、阀门等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杜绝或减少跑、冒、滴、漏。

6.3.2在生产活动中,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和材料。

6.3.3生产岗位职工从事有毒有害作业时,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严禁使用不明性能的物料、试剂和仪器设备,严禁用有毒有害溶剂洗手和冲洗作业场所。

6.3.4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劳动防护用品,由使用单位按要求定期检查和校验,并有记录,保证设施随时处于正常状态。

6.3.5定期组织、联系有资质的监测单位的对职业危害作业场所进行监测,并存入职业卫生档案。

6.3.6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地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职业危害项目申报。

7

相关文件/记录

篇10

诊断原则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心脏病的诊断,首先要根据短期内是否接触较大量化学物的职业史、确切的急性心脏损害的临床表现、有关的实验室及心电图等辅助检查结果,参考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资料,并排除其他原因所引起的类似疾病后,方可诊断。

由于患者在急性中毒病程中心脏损害的表现常不突出,或被中毒的其他系统损害的表现所掩盖,故应仔细观察。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中毒性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及心脏性猝死5大类,中毒性心肌损害以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肌肌钙蛋白改变为主要诊断依据,心律失常以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改变为主要诊断依据,5类临床类型可以并存,根据损害的性质及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中毒三级。

轻度中毒性心脏病

表现为下列之一:心电图出现轻度缺血性改变;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单源频发室性期前收缩、莫氏I型房室传导阻滞等之一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达到或超过正常参考值2倍但不超过5倍,伴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等酶相应增高;心肌肌钙蛋白(cTns)阳性。

中度中毒性心脏病

表现为下列之一:心电图明显的缺血性改变;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成对室性期前收缩、RonT型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显示其R波落在T波上,由于该室性期前收缩出现在心室的易损期,极易引起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预后严重,应予以重视)、莫氏II型房室传导阻滞等之一者;肌酸激酶同工酶达到或超过正常参考值5倍,伴乳酸脱氢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等酶相应增高。

重度中毒性心脏病

表现为下列之一:心电图呈心肌梗死样改变;心室颤动、心室停搏、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等之一者;III度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心源性猝死。

现场处置及治疗原则

如果发生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事故,事故现场的安技人员在拨打120或999急救电话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改善事故现场的通风,要将中毒患者置于空气新鲜的上风向场所抢救。

首先要立即将中毒患者平卧,观察其生命活动体征,如心跳、呼吸、血压以及瞳孔反应。如果病人“呼之不应,推之不醒”,基本可以判断心跳停止,应立刻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进行就地抢救。

一旦发现中毒患者心脏停跳,患者死亡的危险性极大,因此心肺复苏一定要马上做,不停地做。心肺复苏首先要开放气道,应将中毒患者平放在硬板床上,地上也可以,头部不要高于胸部,以利于血液流入容易缺氧的大脑。救助者一手推中毒患者的额头,另一手抬起中毒患者下颌,使气道保持畅通。一个人抢救时,仅做胸外按压就可以了,按压部位于双连线的正中,按压的频率为每分钟100次,每次使胸骨下陷3~5cm。如果有两个人在场,还可以配合进行人工呼吸,即一手捏住患者鼻子,缓慢地向患者口内吹气。若抢救后观察患者瞳孔缩小,颜面、口唇转红润,说明抢救有效。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心血脏病的治疗,首先要根据毒物中毒的特点,而采取相应的特效治疗措施。如金属中毒,可用络合剂等解毒药,同时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及时给氧,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合理营养。心肌损害的治疗,应给予改善心肌细胞营养及代谢的药物,扩张冠状动脉,并给予改善心肌供血的药物,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对于急性化学物中毒致血液高凝状态,可给予低分子肝素及抗血小板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主要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等。如果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时,可给予其吸氧,采用利尿剂、血管扩张药、正性肌力药、洋地黄类药物等措施,来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和临床症状。对极危重患者,可采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和临时心脏辅助系统等措施。如果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时,应根据心律失常的不同类型,选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轻度和中度中毒性心脏病经治疗恢复后,一般可从事工作;重度中毒性心脏病经治疗,根据恢复情况,安排工作或休息;需要劳动能力鉴定者,按GB/T 16180-2006《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处理。

预防措施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心脏病是患者短期内接触较大量化学物引起的,因此预防的关键是切断这种接触。防范的重点是预防作业人员在生产、保管、运输、销售、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各个环节中,发生化学物中毒事故。由于这类中毒事故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需要采取加强上述各环节工作场所的通风防毒措施,防止发生危化品泄漏事故,落实个人防护措施等一系列综合性预防措施。

生产设备的密闭化、管道化,操作过程的自动化、机械化,加强生产设备的清洁、维修与管理,防止污染作业环境,是预防急性化学物中毒事故的根本措施。危险化学品的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要分开,化学品的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要分开,化学品有害作业严重的作业场所与其他场所要分开。使用有害物品作业场所必须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可能突然泄漏大量有毒物品或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必须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应急通风设施。高毒作业场所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化学品危害作业场所必须设置求救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化学品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必须在职业病危害作业现场公示。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保持正常运行,并有相关责任人进行维护。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要配发齐全,不佩戴个人防护用品者不得上岗操作。针对不同职业病危害作业,应制定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履行。用人单位安技部门必须定期对作业场所职业卫生进行检查;特殊情况应跟班检查指导。对查出的问题应以书面形式提出整改意见,责成专人落实,制定相应管理规定,对违反规定的给予处理,检查结果要详细记录,存档备查。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2009年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7号)规定,对本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中央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职业危害申报,按照职责分工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用人单位应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正常运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时,用人单位应采取相应治理措施,经治理仍达不到要求时,必须停止职业病危害作业,直至治理符合要求方可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