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学调查范文

时间:2023-12-21 17:38: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食品卫生学调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食品卫生学调查

篇1

关键词:南县;食品卫生

儿童青少年时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集体生活在学校特殊环境中,学校环境设备、卫生设施对他们都有很大的影响。学校的食品卫生安全,更是对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一系列卫生法规的实施,学校的卫生状况的到日益改善,但是不少学校仍然存在发生食物中毒的隐患,学生食堂和小卖部书突出薄弱环节[1]。近几年来,学校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屡有报道。不重视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工作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没落实是发生上述事件的重要原因。随着社会和政府部门对学校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学校卫生状况调查研究应引起卫生监督工作者的重视。只有系统地了解我县学校的食堂卫生状况,才能有效防止食物中毒等事件的发生,切实保障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县30所学校的30个学生食堂、25个餐饮店为调查对象。其中高中及职业学校6所,食堂6个,商店8个;初中及小学24所,学生食堂24个,餐饮店17个;向学生售卖食品的校外流动摊点27个,涉及食品生产经营246名。

1.2现场调查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种类、从业人员的一般情况卫生管理、采购食品索证、卫生设施,加工场所环境卫生、随机抽取学生食堂待用的公用餐具(碗、餐盘)及周边餐饮店餐具,按照GB/493494《食(饮)具消毒标准》中大肠菌群快速检测纸片法采样检测大肠菌群,阴性为合格。调查问卷现场填写,现场收回。调查员对每一份问卷进行检查,查漏补缺。所有问卷用epidata 3.1录入,实行双人录入,实时校验,保证录入质量。

1.3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于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对于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所有检验均采取双侧检验,以P

2结果

2.1基本情况调查83户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其中调查的30所食堂中,持有效卫生许可证的有28家,占93.33%,无证经营的1家,1家卫生许可证过期使用。25家周边餐饮店中,持有效卫生许可证的22家,占88.00%,无证经营的三家;学校周边的流动摊点28个,均无卫生许可证。调查的30所学校中,13所有专( 兼) 职卫生管理人员。246名餐饮从业人员中,具有健康体检合格证的176名,持证率为71.54%。其中食堂从业人员188名,持健康体检合格证167名,占88.83%, 其中: 职业中学和高中86名, 持合格证者83名,占96.51%,初中及小学102名,持健康合格证者84名,占82.35%;校外流动摊点从业人员27名,持有效健康合格证的仅3名,持证率11.11%。30所食堂中,有健全卫生制度为24家,占80%;其中认真落实的有13家。35家做到采购食品及原料索取合格证,并且做到验货登记,建立台帐,占63.64%;

2.2卫生设施与加工场所环境卫生措施与加工场所环境情况见表1。

2.3餐具消毒检测效果比较检测学校食堂餐具564份,其中合格451份,占79.96%;周边餐饮店餐具365份,合格192份,占52.60%,食堂餐具与周边餐具消毒效果比较,见表2。

3讨论

虽然随着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学校食品卫生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本次部分中小学生食品卫生现况调查表明,我县学校食品卫生还是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卫生许可证办证率不高,虽然学校办证率较高,但是未达到100%,周边餐饮店卫生许可证率较低,是卫生监督管理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卫生监督工作的重点。②卫生设施不健全,本次现况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校食堂及周边餐饮店存在结构布局不合理规范,主要表现为功能分区不全,粗加工间、烹调间、餐具洗涤间和食品储存间缺少或不符合卫生要求。③卫生管理人员和食品从业人员卫生法律意识淡薄,未进行健康检查和岗前卫生知识培训、未取得健康证而擅自上岗的现象比较严重,但是学校食堂在这点上要好于周边餐饮店。④餐具消毒效果总体合格率低,其原因可能主要为投入经费不足,缺乏足够的消毒设备,不能够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消毒,卫生意识淡薄,只是应付检查,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

上述问题说明,我县中小学生食品卫生还是存在一定的隐患,其主要原因是认识、管理和监督方面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大监督力度,把学校特别是周边餐饮店和流动摊点作为食品卫生整治工作的重点来抓,定期组织定期和不定期地抽查。②教育部门应树立食品卫生意识,对食堂从业人员定期检查和考核,加强对各学校食品卫生管理人员和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做好饮食从业人员培训、消毒知识及常见病预防基本知识的宣传做好,对餐具消毒严格把关。③各餐饮机构应加强自身的管理,严格执行食品采购、加工、储藏、销售和餐具消毒保洁的规范和标准。④加强食品卫生知识和法规的宣传,学校利用课堂、宣传栏、宣传窗等形式开展经常性的食品卫生知识宣传,向学生们进行食品卫生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食品卫生知识水平,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2]。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食品;安全;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61.5 R 179 R 15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3-0218-02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 About Food Safe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Guangzhou/LIANG Jie, XIANG Zhi-rui, LIU Yan-we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Guangdong Pharmacy College, Guangzhou (51031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 (KAP) about food safe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Guangzhou,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food safety education.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bout food safety KAP was conducted among 362 college students. Results The scores of food safety were low (15.36±4.28) and the main sources of information on food safety were radio and TV programs. About 77.3% of college students were willing to acquire more safety knowledge and they still had some bad habits of food consumption. 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food safety education among the college students which help them to obtain more food safety knowledge and get rid of bad habits in their practice.

【Key words】 Food; Safety; Health knowledge, attitudes, practice; Students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1]。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卫生,也渴望获得更多的食品安全知识。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还将对他们将来服务的人群产生广泛的影响[2]。为了解广州市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现状,为在大学生中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广州市362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广州市2所大学362名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210名,女生152名;医学类182名,非医学类180名。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根据健康教育KAP模型自行设计问卷,经反复修改、预调查后形成,内容包括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等问题。其中知识题15题,态度题16题,行为题9题。调查前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现场解说,然后由调查对象无记名填写问卷,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完整有效应答问卷362份,问卷中调查对象基本信息栏缺少任何1项或其他问题中有1项及以上未作答的,视为无效问卷。回收率为90.5%。

1.3 资料处理 全部原始数据录入EpiData 3.0和Excel 2003,由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食品安全知识

2.1.1 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情况 调查发现,362份有效问卷的平均得分为(15.36±4.28)分,医学生平均得分为(16.33±3.72)分,非医学类学生平均得分为(14.38±4.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3,P=0.002)。

医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题目回答的正确率高于非医学类学生,但两者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的知晓率均低于40%;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大学生只有37.0%;大学生对《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知晓率最低,只有20.4%。

大学生对绿色食品标识和“水俣病”的病因知晓率较高,这可能与媒体的广泛宣传有关。另一方面,大学生对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识“QS”的意义及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之间差别的知晓率较低,见表1。

2.1.2 获取食品安全知识的途径 76.2%和67.4%的学生选择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作为其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来源,网络(54.7%)也逐渐成为大学生获取食品安全知识的重要途径。

2.2 食品安全态度

2.2.1 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的态度 67.4%的大学生表示对食品安全问题十分关注或关注,而表示不关注的只占2.8%。83.4%的大学生觉得品牌与食品的安全性有一定关系。76.2%的大学生表示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会引起他们对食品质量的担心。

68.0%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定期开展食品安全教育,认为没有必要的大学生占13.8%。59.1%的大学生认为食品安全知识对健康有很大影响,认为有一定影响的占39.2%。77.3%的大学生表示愿意接受更多的食品安全知识。

2.2.2 大学生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 食物中毒(35.4%)成为大学生们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其次是病死牲畜肉,占25.4%;农药残留和违规使用添加剂分别占16.6%和14.9%。

2.3 食品安全行为

2.3.1 食品购买场所的选择 关于购买食品的场所,82.9%的大学生首选超市,仍有17.2%的大学生会在路边小贩处理选购。在调查中,还对大学生选择购物场所的主要考虑因素进行了询问,结果显示,食品安全和场所环境卫生是影响大学生选择购物场所的主要因素。

2.3.2 食品消费习惯 58.0%的学生表示每次购买食品时都会注意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和相关检验合格证明,有时会看的占37.0%,另有5.0%的学生表示从来不看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和相关检验合格证明。对于没有标明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的散装食品,46.4%的学生会买,13.8%是因为便宜而买,32.6%认为买了快速消化掉就不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16.0%的学生对于卖熟食的工作人员没有戴口罩和手套等不卫生行为表示无所谓,只有12.2%的学生表示会投诉有关部门。43.6%的大学生表示买到劣质食品时会与经营者交涉,27.6%的大学生表示会向消协投诉,表示“算了,自认倒霉”的占18.8%。由此可见,大学生购买食品的安全意识还不够高。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广州市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相关问题的知晓率较低,仅有38.7%的大学生表示清楚了解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差别,而只有29.3%的大学生知道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识“QS”的意义,提示广州市大学生食品安全认知现状不容乐观,有待完善和加强。

广州市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平均得分也较低,医学生得分高于非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因为医学课程涉及到一些食品安全知识。这也提示在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教育时,应重点加强对非医学生的宣教工作。

调查表明,广播和电视是大学生获得食品安全信息的最重要的途径,相关部门食品安全信息或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普及时,应充分利用这2种媒体形式。

食品安全问题已引起大学生的重视。大学生们的食品安全态度较为积极,有提高自身食品安全知识水平的愿望。依据健康教育K-A-P模型理论,知识和态度的转变是行为转变的基础[3]。在大学生中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教育,也许能收到一定效果。

调查结果显示,出于便宜和方便的考虑,有17.2%的大学生会在路边小贩那里购买食品。选购食品时,表示每次都注意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相关标签证明的学生只有58.0%,有时会看的占37.0%,另有5.0%的学生表示从来不看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和相关检验合格证明。对于没有标明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的散装食品,46.4%的学生会买,13.8%是因为便宜而买,32.6%认为买了快速消化掉就不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以上现象均说明广州市大学生在食品消费中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使他们获得更多的食品安全知识,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

4 参考文献

[1] 杨劫. 公共卫生与食品安全. 中国公共卫生, 2003,19(2):250-251.

[2] 许榕仙, 胡志坚, 黄芳.福建省4所高校大学生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中国学校卫生, 1999,20(1):24-25.

篇3

关键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教学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17-02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以及食物中有毒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的一门学科,是预防医学的重要课程之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相关慢性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以及我国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曝光,人们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也越来越重视。

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医学院校的非预防医学专业(包括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医学专业、医学检验专业、护理专业等)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临床工作,其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的知晓水平、态度、行为将对身边的朋友和病人产生重要影响,他们却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效果不理想,令人担忧。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四个方面:①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重视程度不够。多数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认为只要学好英语和相关专业课就行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与自己今后的工作关系不大,没必要投入太多的精力;②教学内容比较多,安排的课时相对又少,导致老师讲授、学生学习都难以突出重点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课程内容必须改革;③课程内容的教学顺序需要调整,先介绍人们每天都接触到的各类食物的营养,而将比较枯燥的营养素部分内容结合到食物营养价值部分讲解;④教学方法必须改革,采用传统的理论讲授难以激发非预防医学专业学员学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兴趣,应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采用结合案例、注重实用性、强化技能培训的互动式教学,以激发学员的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针对上述情况,谈谈我们对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的体会。

1.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开课前组织师生见面会,让学员认识到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食物资源的日益丰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营养相关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严重威胁居民的身心健康。科学研究表明,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有关。而且,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让人们感觉“食”面埋伏,常常谈食色变。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是提高居民健康的最佳服务模式,目前在医疗模式由“重治疗”向“重预防”转变的趋势下,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应树立“大卫生、大防疫”的预防医学整体观念。因此,使未来的医务工作者——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全面掌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相关知识,更好的服务于医疗卫生事业显得尤为重要,他们不仅要学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要学会如何预防。现在很多病人在医生开完药过后都会问:“我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或者“哪些食物对我的康复有益呢?”然而多数医生由于营养学知识的匮乏而不知道如何回答。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不仅能在临床工作实践中有很好的实用性,而且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健康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怎样把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应用于疾病治疗和疾病预防当中,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准确、全面地学习掌握本学科的有关知识,从而更好地服务他人甚至患者。

2.课程内容的改革

近年来,“营养”和“食品安全”成为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处于敏感、新潮、时尚前沿的大学生们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充满了渴望,对这门课程也充满期待,经常希望评价一下自己或亲人的膳食是否合理,有的也想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来控制自己的体重或提高自己的免疫力等等,他们大多是在充满期待中来学习这门课程的,这和几年前有了很大的不同,这在我们对大学生的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的问卷调查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回答。为了适应目前的这种状况,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应该更加符合他们的心理,不至于使他们满怀希望而来,经受最初几节枯燥的理论灌输后对该门课程失去学习兴趣,为此必须针对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课程内容进行改革。

目前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主要以培养研究生为主,在部分院校招收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本科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主要在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开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课程内容的设置依次为营养学基础或基础营养学、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特殊人群营养、营养与相关疾病以及合理营养,食品卫生学的内容包括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物中毒及预防、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这样的课程内容安排和顺序设置对预防医学本科教育是必需的。非预防医学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等)学生学习的预防医学课程中包含部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内容,他们的教学时数为10学时至20学时,时间相对较少。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营养学基础或基础营养学、合理营养、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物中毒及预防,不仅重点不突出,还恰恰忽略了实用性最强、学生最感兴趣的食物营养、营养与疾病等部分内容。建议重点讲授食物营养与人类健康、营养与疾病,食品污染及其预防可以少讲甚至自学。

3.调整课程内容的教学顺序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学习之前,对营养素的概念比较模糊,因此一开始就给学生讲营养学基础似乎基础性、理论性太强,学生接受比较困难,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感觉就是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既枯燥难学还不实用。

认知学习理论指出,是在头脑中形成认知地图,即形成认知结构的结果。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用来同化新知识,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安排上符合这个规律,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能够联系以往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逐步由已知引申到未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第一堂课常常讲营养素,而营养素是专业性非常强的概念,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很少接触。食物则是人人都知道的东西,所以由食物讲起,逐渐过渡到营养素等,才符合认知学习理论的要求,可以具体化教学内容,使营养学课堂从一开始就联系实际,内容生动,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逐渐进入营养学的理念中,避免因基础内容的枯燥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降低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教师课堂讲授的效果。国外的优秀教材《Nutrition:Concepts and Controversies》也是首先介绍食物选择和人类健康这类比较感性的知识。

4.教学方法的改革

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内容多,学时少,加上学生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不高,为了激发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浓厚兴趣,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联系日常生活、结合临床案例和食品安全事件等展开;可以结合当前老百姓中流传的一些有争议的观点(如牛奶有害论、食物相克等)组织学生辩论;也可以让学生分析自己、同学或朋友的营养状况,看看各种营养素摄入是否合理,膳食搭配是否恰当,从而改善自己的饮食习惯;还可以鼓励学生去指导亲人、朋友的饮食习惯,使之达到科学营养和合理膳食,促进健康等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同时感受到其实用性,既牢固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又训练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基本技能。

总之,为了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教学效果,在学员方面,要认识到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提高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在教师方面,需要优化教学内容,调整课程内容的教学顺序,改革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周永,韦娜. 提高《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5):778.

[2]张乾勇,陈明亮. 军医大学本科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的问卷调查[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2):3408-3409.

篇4

教育部2001年的4号文件提出,高校专业课程逐步实行双语教学,这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指出一个方向。而专业课程采取双语教学是新形势下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要求,是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趋势。双语教学是用2种语言进行学科教与学的模式,用母语进行教学的同时,用非母语(通常是英语)进行部分或全部学科内容的教学,是语言教学与专业知识传授融于一堂的过程。

双语教学满足社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培养创新人才,使学生增强接受国际最新科技的能力,增强人才的竞争力。《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专业课程,这门课程采用双语教学,能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同时,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得到增强,使学生在本学科领域能熟练地使用外语,为增强本专业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打下基础。

1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少相应的双语教学教材 选择适合讲授和学习的教材开展教学的基本保证。目前我国这方面的教材匮乏,仍未出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双语教材,自编教材将造成学科教学随意、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导致教师备课难度加大。

1.2 师资队伍建设 限制双语教学广泛开展的瓶颈是师资队伍薄弱。高校教师多数专业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能力较强,但英语能力尤其口语表达方面能力欠缺,难以用流利的英语传授专业知识,更难在课堂用英语解释问题,而公共英语教师虽外语水平高,但缺乏专业知识,也难以承担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双语教学工作。

1.3 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双语教学的授课和学习方式,还包含专业术语表述,这导致了学生英语能力与学科目标之间的差异,可能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开设阶段为大学三年级,此时,学生有的通过了六级考试,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仍未通过四级考试。且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相差甚远,从而增加了教学难度。

1.4 教学方法与手段仍有待完善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文字、图片、影音和动画等均可应用到教学中,而不仅仅是用多媒体取代黑板和粉笔,但目前许多教师并没有用更多的时间去开发、利用多媒体的优点,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教学方法和手段仍然单一,相反,由于课堂上教师仅依靠课件进行讲解,甚至双语教学时有的教师照读课件中的英语,不能给学生很好的解释。

2 提高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双语教学质量的对策

2.1 合理选择教材 目前,由于没有适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双语教学的中英文双语教材,因此,任课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英文原版教材和中文统编教材,将两者的内容有机融合。在探索进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双语实践中,使用全国统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及英文原版教材Nutrition and Health,选择恰当的中英文教材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如果仅用英、美国家的原版教材进行教学或是将中文教材翻译成英语都是不适合的,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而且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这就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进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双语教学时必须将英文原版教材和中文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2.2 提高双语授课教师的专业外语水平 双语授课教师最好是海外归来的学者,这些学者经过多年国外语言环境的熏陶,口语较流利,更能胜任双语教学工作。但这部分人群数量有限,满足不了双语教学对大量师资队伍的需求。因此,高校应利用现有资源,选拔专业水平高,英语较好的教师进行英语培训,通过参加英语培训和搜集各种媒体资料来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在进行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时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深入浅出地将专业知识阐述给学生,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专业外语水平。

2.3 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英文专业文献 在进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双语教学时,不能只依靠授课教师阅读英文原版教材,还应指导学生大量查阅英文专业文献。国外的英文原版教材如Nutrition and Health对各种食物营养及烹饪方式的阐述上,与我国差异较大,因此,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查阅英文专业文献。教师在授课前,应提前将授课教案和复印的英文原版教材内容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并查阅有关的英文文献,课堂上与授课教师形成互动,这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

2.4 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2.4.1 讨论式教学 这种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师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双语教学开课时,将全班学生分组,课堂讨论以组为单位进行。鼓励学生阐明观点,在掌握专业知识同时也提高了专业英语水平。

2.4.2 充分利用多媒体作辅助 课堂中将预先精心制作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双语课件内容展示出来,尤其是专业名词和基本原理均采用英汉双语表述,并利用图片和视频等辅助手段加以解释,在课堂上供学生学习,授课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反应和接受情况,并及时调整以便阐述清楚。双语教学时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对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先让学生解释,再由教师补充完善,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又能加深印象。经过一定阶段的学习,根据学生兴趣让各组学生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中的重点章节如营养素基础的相关研究制成双语课件供学生交流学习并分组讨论。

3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双语教学效果测评

篇5

>> 浅谈中职酒店管理专业《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改革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食品相关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 高职院校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123”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 对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的思考 医学院校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 旅游管理专业《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改革研究 旅游管理专业《食品营养与卫生安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实训课程改革探析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 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基于社会需求前提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改革 基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改革 医学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中外动物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与实践的比较研究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浅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严雅萍")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营养与食品卫生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课程,由于开设时间比较晚、相关的配套教材不够完善、专业的师资队伍缺乏,加之学生的营养学和卫生学基础比较薄弱,教学很难达到专业的培养目标。因此,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成为本课程的迫切之需。 【关键词】高职 酒店管理 营养与食品卫生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1-0060-0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吃”。中国人经历了吃的变迁,从“肚子吃”――解决温饱、求生存到“嘴巴吃”――追求口味鲜美,享受美食,到今天“用脑吃”――讲究合理营养,促进健康。而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制作理想的美食,这就把责任交给了从事餐饮业的人士。如何让客人吃得营养、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呢?这也就对酒店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营养与食品卫生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理论课,在酒店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那这门课程的教学也要与时俱进,要符合当前人们对餐饮的需求。

一 营养与食品卫生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过于陈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目前来说,专门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而设置的营养与食品卫生不仅教材很少而且内容陈旧,已经与当前社会的需要不符,而且教学内容的选取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加入WTO以后,我国的相关食品卫生标准开始逐步与国际接轨,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课本中并没有体现出来。我国颁布的新的《食品卫生法》,教材中也没有详细介绍。

2.教材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案例

教材中花了大量的篇幅详细介绍了食品卫生的定义、食品卫生学发展的历史沿革、食品污染的特点、食品安全性的定义、我国食品安全性管理体系标准等枯燥的理论内容,这些理论知识与生活相去甚远,学生不容易记住,课本中也缺乏案例说明,学生更难理解,不能学以致用,在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时,学生的兴趣不高。

3.教材针对酒店的专业性不强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学习营养与食品卫生主要是为了在实践中加以应用,现行的教材虽然介绍了食品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的相关知识,但对宴会配餐和菜单设计方面的内容却极少提及、也无相关的案例说明,使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不能将之灵活地运用到餐饮业当中去。

4.教材中缺乏图片和表格

现有教材以文字为主,版面较紧凑,缺乏图片、表格和案例说明,所以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现有教材注重概念、定义的解释,缺乏让学生有感性认识的图片和相关的知识点。

5.教学手段和方法上的缺陷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院校相比,素质相对偏低,表现为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式学习,即缺乏学习兴趣。教师照本宣科,枯燥无味的“填鸭式”教学难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成绩。所谓“严师出高徒”的教学法,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导致失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营养与食品卫生这门课的教学应该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但在传统教学方法中,大部分教师还是采取“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一味地讲授,这种教学方法很容易以教师为中心,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以致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削弱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顾及学生的不同兴趣和个体上的差异性,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6.课程考核体系不完善

目前营养与食品卫生课的教学效果评价考核,大多数采用学生闭卷考试的形式,考试的内容以基础理论知识为主,如定义、名词解释、简答题等,却忽视了对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这样一来,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不能很好地灵活掌握和运用,这种考核评价的方式方法已不适应高职院校关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培养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二 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

1.立足专业发展需要,优选教学内容

营养与食品卫生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基础比较薄弱,对营养学和卫生学相关的专业知识鲜有接触。要想让其在短时间内掌握这些基础理论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就需要教师讲课时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地修改、补充,加以优化,选择那些学生看得到、感兴趣、能激发求知欲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同时还要适当增加一些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吃透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在确保内容正确性、科学性、系统性的前提下,最好适时穿插部分相关的趣味性内容,如解释、提问、讲习题等。老师应广博众采,有理论、有实践、能归纳趣味性内容。

例如,我讲维生素的作用及生理功能时,由一个故事引入正题,讲解有关知识,然后顺水推舟,完成教学任务。故事内容大概是这样的:1498年,俄国一支由160人组成的探险队,乘船远航到印度。在旅途中由于长期吃不到蔬菜,致使体内维生素缺乏,从而使很多人牙龈出血,也有很多人患坏血病死亡。等船靠岸了以后,这些症状又莫名其妙的不治而愈。后来有个医生发现,水手们长期在海上航行,很难吃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于是让水手们天天吃些柑橘,奇迹出现了,这些症状很快消失了。柑橘为什么会有这么神奇的力量呢?科学家们从水果和蔬菜中提取出了维生素C,并且证实,坏血病就是维生素C缺乏症。由此可见,维生素虽然不是构成我们机体的主要成分,在我们人体里面存在的量很少,但是维生素对我们人体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学生们这才知道自己原来对维生素的了解太肤浅,而从老师那里学到了更广泛、更有用的知识,自然就想听老师的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如在学完膳食营养核算及编制营养食谱之后,可给学生添加关于如何设计宴会菜单等内容。让学生为同学聚会设计一份菜单,或者为一场婚宴进行菜单设计。通过优选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今后的工作联系起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活学活用,使理论结合到实际当中去,为今后的就业铺垫。

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性,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尝试讲授与引导相结合、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将过程式教学法应用到课堂中,将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的结论式教学法逐渐转变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研究学习。该教学方法始终把启发诱导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由来的探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具体做法是:首先寻找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向学生提出研究性学习的专题。例如,在上蛋白质这一章之前,布置学生收集图片“含有蛋白质的食物有哪些”;上食物中毒及预防这章时,提出“为避免中毒,四季豆应该如何加工”、“发芽的土豆能不能吃”、“蘑菇怎么识别是否有毒”等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收集资料;在讲合理营养平衡膳食这一章节时,让学生预习并收集资料“昨天所吃的食物有哪些,是否含有所有的营养素?”;在讲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时,提出“吃蔬菜要三多一全一新鲜,颜色、数量、品种多,要吃全,要吃新鲜的蔬菜”等。在这些专题中,学生可以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更广泛多样的具体问题,使他们的思维活跃,主体性充分体现,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初露端倪,接着引导学生根据课题需要查阅收集相关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并要求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整合,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专题综述作业。这一过程也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派代表上台演讲,能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然后教师进行点评。这样既加强了师生互动,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经过以上教学改革方面的尝试,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单向传输”向“双向互动”的转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其创新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其次,在教学手段上,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精心制作课件,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矿物质这一章节,讲到缺乏导致疾病时,收集了很多相关的图片,缺铁会导致贫血凹甲、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缺锌会导致异食癖等,这些图片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缺乏症状的印象,同时也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营养不平衡的严重性、自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重要性。我还采用了相关视频教学,通过视频播放案例,让学生通过视频,加深对内容的感性认识。例如在讲食品卫生时,讲了2008年震惊中外的“三聚氰胺”事例,有毒食品添加剂“瘦肉精”“苏丹红”事例,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恪守职业道德。

3.注重培养职业能力,完善考核评价制度

课程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

高职教育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实践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下,应该考哪些、怎么考、如何评价考试结果等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我在这门课做了诸多尝试,分别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总体来说,开卷考试虽能提高学生的课程通过率,但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层面上看有明显的弊端,尤其是对将来要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考试的学生来说更是收获不大。

此外,一次性期末考试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很难真正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而目前平时的考核多注重在出勤、作业及课堂表现,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考核力度不够。因此,我最终采用了将学生的课堂发言、讨论、课后作业、出勤率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核。课堂表现占10%,考勤占10%,课后作业20%,期末考试占60%,培养学生对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小论文的撰写,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在期末考试中,一部分试题采用无标准答案的方式出现,以便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 总结

篇6

2005年6月24日上午10:30,我局接到临海市杜桥中学、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报告,临海市杜桥中学有部分学生出现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验,证实为一起由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概况

该校设初中部和高中部,共有74个班级,4520名学生,除去高三、初三学生外,现有学生3170人,70%为住宿生,学校共有二个食堂(一楼食堂和二楼食堂),分别对外承包,平时学生就餐人数一楼为900人左右,二楼食堂700人左右,食堂用水由杜桥自来水厂提供。

二、流行病学调查

2005年6月23日起,杜桥中学学生出现以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病例逐渐增多,至6月24日7时左右达到高峰后,病例逐渐减少。根据该病例定义,确定为58名学生为本次食物中毒患者,首例病例,项卫芳,女,16岁发病时间为6月23日上午6:30,出现腹痛、腹泻、恶心症状,经过对症、抗感染治疗,均痊愈出院。

三、实验室检验

由于食堂已将剩余的食物处理,所以我们没有采集到剩余食物,而只采集了9名患病学生大便和28份食堂工作人员的大便,7份豆浆,2份管网水,1份食堂用色拉油,均作病原菌分离和鉴定。本次实验中所用试剂均由杭州微生物试剂厂提供。病原菌分离和鉴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GB4789-94)及《卫生防疫细菌检验》方法进行检验,从9名学生的大便中检验出5份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阳性,食堂从业人员2名亦检出肠道致病性埃希菌(EPEC)血清型O128K67型菌株。未检出霍乱弧菌、沙门菌、变形杆菌、志贺氏菌等致病性微生物。

四、分析

根据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证明本次中毒为一起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污染所致的食物中毒。曾有报道认为EPEC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婴幼儿是主要易感人群。本次食物中毒发病年龄为15--36岁。

综合分析以上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卫生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依据GB14938-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原则》,认为本次事件为一起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导致食物中毒发生的可能为该单位的从业人员卫生意识淡薄,生产工艺不合理,生产环境布局混乱,生熟食品混放,生熟菜刀、菜墩不分,交叉污染环节较多,上述原因致使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受到污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大量繁殖造成本次食物中毒,应值得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五、预防类似食物中毒的关键控制点

篇7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R 595.7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11-1041-01

【关键词】 沙门菌,肠炎;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研究;学生

2006年11月26日16∶30至27日21∶00,绍兴市某学校28名学生不同时点进食校内某个体小卖部出售的零食――“老北京鸡肉卷”,其中15名学生于27日12∶00至28日15∶00相继出现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潜伏期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认为是一起肠炎沙门菌引起的急性细菌性食物中毒。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

1.1 基本情况 11月26日下午,设在该校内的个体小卖部收进标注为“绍兴某西饼屋”11月26日加工的“老北京鸡肉卷”14只,连同11月24日进货剩余的“老北京鸡肉卷” 5只,共19只,陆续销售给在校学生。11月27日12∶00进食“老北京鸡肉卷”的1名学生出现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至11月29日12∶00出现类似症状被送入医院诊治的学生有24人。事发后尚剩5只11月26日加工的“老北京鸡肉卷”。经对可疑病人发病前72 h内的进食情况进行统计,发现发病者均于11月26日至27日进食了校内的个体小卖部出售的由“绍兴某西饼屋”11月26日加工的“老北京鸡肉卷”,此外无共同食物(指在同一场所进食或进食同一种食物)。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验结果,最终确定有15名病例是进食“老北京鸡肉卷”引起的食物中毒。

1.2 人群及时间分布 15名发病者中,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20岁;男性13人,女性2人。首例发病时间为11月27日12∶00,末例为28日15∶00;根据发病者进食可疑食物的时间,潜伏期最短为2.3 h,最长为20.5 h,平均为12.7 h。

1.3 现场卫生学调查 该校内的个体小卖部持有效食品卫生许可证,所进货物均由某超市指定供应。该小卖部收进 “老北京鸡肉卷”后存放于室温为13℃的货架上,没有污染病原微生物的可能。进一步调查发现,“老北京鸡肉卷” 实际是绍兴市另一地某面包加工店冒牌加工,该冒牌加工店也持有当地有效食品卫生许可证,但加工场所、加工品种超出核准范围,加工过程中禽蛋未清洗,冻鸡肉靠自然解冻约2 h,加工环节存在污染病源微生物的可能。

2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发热12例(80.0%),体温37.5 ℃~40.0 ℃,平均39.0 ℃;腹痛10例(66.7%);腹泻11例(73.3%),每日3~20次,平均5.6次,粪便为黄水样便(8例,占53.3%);恶心8例(53.3%);呕吐9例(60.0%);头痛6例(40.0%);头晕4例(26.7%)。血常规检验显示,白细胞计数超过正常参考值11例(73.3%),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超过正常参考值13例(86.7%)。发病者经抗炎、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康复,病程为1~5 d。

3 实验室检查

现场采集校内个体小卖部剩余的标注为“绍兴某西饼屋”11月26日加工的“老北京鸡肉卷”1份,另采集可疑病人粪便(或肛拭)样品21份。分别检验沙门菌、志贺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上述检验依据GB/T 4789-2003进行。

在15份病人粪便或肛拭样品中,检出5株肠炎沙门菌,检出率为33.3%;在该校内的个体小卖部剩余的“老北京鸡肉卷”中检出肠炎沙门菌,与病人粪便或肛拭样品中检出的肠炎沙门菌为同一血清型。

4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15名发病者唯一共同的食物为“老北京鸡肉卷”;发病时间集中在11月26日“老北京鸡肉卷”加工出售后一段时间内,停止食用后无新病例出现;发病潜伏期较短,曲线呈迅速上升突然下降的单峰型;发病者具有相同的发热、腹泻、腹痛和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超过正常参考值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有临床表现;未发现病例之间相互传染现象。上述特征符合食物中毒的诊断要点。实验室检验发现,5名发病者肛拭或粪便样品和剩余的“老北京鸡肉卷”中检出同一血清型的肠炎沙门菌,提示此次事件的发病者为同源性一次感染所致。结合发病者发热、腹痛、腹泻的临床表现以及发病者的潜伏期资料,符合沙门菌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WS/T 13-1996)和判定规则[1-2]。因此,可以认定该次事件的致病因素为肠炎沙门菌。

学校小卖部是日常监管的薄弱环节。尽管采用了连锁加盟经营的良好模式来改变日益分散、难以自律的食品经营现状,全是仍不免有定点供货单位违规作业导致食品污染的情况发生。本起中毒事件提示,连锁配送中心应加强对供货单位的管理,尤其是现场加工管理。卫生监管部门也不能因连锁加盟经营而放松监督指导。本起中毒事件发生后,地方政府立即启动了食品安全应急预案,按照国务院分段管理的规定,工商、技术监督、卫生部门迅速查控了与中毒零食相关的加工场所和流通渠道,事态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控制,体现了部门联动的积极效应。然而也暴露出诸多协调沟通的老问题,对卫生部门依法取证、处理带来困难,如零售商、加工商的执照、台帐去向不明,可能污染的食物流通去向不明,其他部门查封的产品批次、数量不明等,以致事件主要肇事者去向不明也无部门控制的结局,应引起大家的重视。

4 参考文献

[1] 陈炳卿,刘志诚,王茂起,主编.现代食品卫生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68.

篇8

论文摘 要:教学内容的设置和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发挥,只有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对高校教学的要求。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预防医学人才,必须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的体系结构,不断充实课程知识信息量,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同时合理优化重组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相结合。

教学内容是教与学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知识信息,是教员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的而有意识的对学员传授的各种素材和有用信息。教学内容的设置和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只有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不断适应教学目标的提高,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对高校教学的要求。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研究营养、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关系的科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专业必修课,其教学目的是使学员获取本课程基础知识和技能,重点训练学员发现和处理常见营养与食品安全问题的能力与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预防医学人才。为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预防医学人才,要求必须不断充实和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学员对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掌握,注重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确保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本文探讨和总结本科室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本科教学中,如何不断充实和优化教学内容,以促进全面发展的创新型预防医学人才培养。

一、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的体系结构,不断充实课程知识信息量

教学内容的体系结构应该合理,信息量要充足,知识点要求能系统的反映本学科领域的全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包括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两个部分,前者应包括营养学基础、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合理膳食、营养状况评价、特殊营养保障、营养与疾病6大内容,涵盖营养学学科领域的各主要分支和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我们在普通人群营养学框架之上,着重强调了高原、寒冷、湿热、低照度、电子对抗、航天、航海等特殊作业条件下的营养保障,以及野外供膳、营养教育等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结构更加合理。食品卫生学部分主要介绍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和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应包括食品污染、各类食品的主要卫生问题、食物中毒及其预防与处理、食品法规、食品安全控制技术、食品中常见化学毒物和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的检测等。我们在保证以上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特别对重大活动或战时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卫生的快速检验方法与制式装备等内容做了详细论述,进一步充实了课程的知识信息量。

二、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是保证教学水平先进性的前提和保障。教员在教学工作中,应及时把教学、科研及社会实践成果引入教学,体现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和新理念教学。要密切关注本学科发展动态,紧扣社会发展需要,注重科研与教学的融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我们在教学课程的安排上,各章节原则上安排在本领域具有一定研究优势和背景的教员授课,保证其教学内容与科研方向的一致性,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员应尽力追踪国际研究前沿,及时总结和撰写本学科相关热点领域的进展综述和研发动态,并实时将本科室的研究方向和成果进行必要的介绍,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例如在营养学基础部分,对近期研究热点植物化学物及其生物学效应,特别是其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活性及机制,我们做了最新综述和讲解;在特殊人群营养部分对高寒、湿热、低照度等特殊作业人员营养保障问题做了最新国内外研究概述;同时注重对本学科在相关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介绍,将本室长期从事的科研及取得的优秀成果恰当地引入到教学内容当中,如脂肪酸与乳腺癌、牛磺酸与视觉保护、植物化学物的生物学效应、特殊环境(高原低氧、低照度作业等)下的营养保障措施等。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教学的先进性,也增强了教学的特色性。

三、合理优化重组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重视优化组合,各知识点要顺序展开,符合学员的学习规律,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基本载体,但课程教学内容不能完全照搬教材内容的框架体系,首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优化重组。如在讲授各种营养素的内容时,对于教材中的营养素代谢内容可以舍去,因为学员在生物化学课程中已经学习,而有关营养素摄入量标准的内容又可以并入到后面专门讲授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这一节当中。其次是要正确处理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新内容的关系,在注重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基础性的前提下,也要兼顾前沿性,充分反映当代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教员为主导、学员为主体的教与学关系,运用启发式课堂教学,形成有利于培养学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同时坚持发挥教员作为课程教学主讲人的作用,要求教员从每节课的具体内容出发,通过合理编排和生动讲解,启迪学员的思维,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相结合

教学内容要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课内课外结合,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相结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与日常现实生活关系非常密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与人民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容易引起学员的关注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种种事例相结合,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活泼,竭力避免“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力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着重于启发式教学。在每章节授课前应设置“导课”环节,以近期热点问题或生活中鲜明的事例为引线,引发学员对本次课程内容的关注和相关问题的思考;在讲授各知识点过程中尽量引导学员发现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以现实存在的问题为主,不设标准答案,鼓励学员独立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例如,在讲蛋白质含量测定时,我们以三鹿奶粉掺假三聚氰胺事件为案例进行讲解,让学员来分析讨论这种化工试剂为何添加进了奶粉里?传统的凯式定氮法检测蛋白质含量的弊端在哪里?现实中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在讲授各类食物营养价值时,抛出曾经叫嚣一时的“牛奶有毒”、“红薯排毒”、“绿豆治病”论等,鼓励学员独立思考和判断,批判盲从和无主见,鼓励他们相互讨论和争论,引导学员课下查阅相关文献和报道,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并提出合理的证据支持,教员只作为其中平等一员参与讨论,不做是非判断,引导学员学会辩证的、批判的思考问题,能够从正反两面看问题,对同一事物能够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避免片面的、极端的思维观。在学习平衡膳食内容时,要求学员在课外时间开展实践应用,在周围同学中开展平衡膳食的健康宣教活动和膳食营养调查工作。这些措施都很大程度的促进了学员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向萍, 李革, 杨德海, 等. 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医学教育探索. 2008, 7(9): 947-948.

[2]杨立军. 从十大名校看美国式精英教育[M]. 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7: 3; 33.

[3]贾建丽. 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模式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20(2): 102-105.

[4]谢和平. 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开创高校教育教学新局面[J].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2008, 25(1): 1-3.

篇9

关键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022-02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学科里的重要分支,主要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因此,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特别是在经历了“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氢胺”、“皮革奶”等事件后,大众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的就业去向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为主,食品安全监测成为日常的中心工作,因此,对于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不重视实验课、动手能力较差、科研意识比较淡薄、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以及实验报告不规范等问题,而我们的课程体系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实验教学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且实验方法单一、实验课时安排不足、没有教学现场、没有明确的实验考核体系等,这些都是制约实验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本科生的实验教学,应该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导,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因此,在构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平台的基础上,我们设想通过对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整合,建立新的实验课程体系,通过对实验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和探索,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整体水平。具体措施如下:

一、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资源共享,选取合适的实验教学内容

我们目前使用的是全国统编教材,其中涉及到的实验内容,比如食物中糖精钠的测定,要用到薄层色谱法和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法,按照目前我们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是难以开展的,而我们实验室有紫外分光光度计,可采用比色法进行测定。另外,全国统编教材,一般每5年更新一次,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实验教材设计的内容滞后于社会的实际需求,因此,根据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情况,以及当前大众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时修改、调整、补充实验教学内容,组建一本适应本实验室实验条件的教材,为学生开设尽可能多的实验课程。

二、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通过课前预习,可让学生提前了解和熟悉与本次实验课相关的理论知识、术语,本次实验所用的实验方法,涉及到的实验仪器、设备,让学生在上课之前能够清楚,此次实验课是要做什么,怎么做,最终要解决什么问题。通过课前预习,可加深对实验内容的了解,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三、采用问题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通常情况下,实验课都是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即老师将实验相关的内容,如实验原理、目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一股脑地告诉学生,而学生根本不用动脑子,只是被动地按照老师的讲解,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这种教学方式,大大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禁锢了其科研思维,而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如蛋白质测定时,通过什么是蛋白质系数、凯氏定氮法的原理、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的方法和内容等问题和讨论,可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培养其探索精神,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进而加深对此次实验的理解。实验结束后,或者下次实验课之前,还可对实验内容进一步的总结,善始善终,圆满完成一次实习课。

四、采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现在已经是非常普遍的教学手段,已广泛应用在理论教学中,而在实验教学中,特别是涉及实验原理的讲解、通过观察试剂颜色判断实验终点等内容时,多媒体教学较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更便于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其优势显而易见,因此,制作一份高质量的实验教学内容的多媒体课件是非常必要的。

五、严格把好实验报告关

实验报告是学生实验操作过程的真实记录,实验报告可以直接反映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及实验态度。通过批阅实验报告,可以检查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学生观察和分析、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通过督促学生书写合格的实验报告,可以帮助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每次上课,应对上次实验报告进行总结。

六、开设综合性、开放性实验

综合性、开放性实验,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和掌握的实验方法,自行设计一个营养食品卫生学实验,可以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同时,为了给学生更多的实际动手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学院应该配备专门的实验员负责教学实验室,向学生开放,方便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的开放性实验研究。

七、建立实验教学基地,开设现场实验

现场实验教学在本科生实验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没有实习基地,一些现场实验教学内容比如HACCP体系建立的内容也只能取消,而HACCP系统与ISO9000体系、GMP管理一样,是迄今为止,最有效保障食品安全的管理方法,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理论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而有关HACCP体系建立的具体相关内容,单纯的实验室讲解就显得非常枯燥、抽象,如果我们有生产企业作为实习基地,那么,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理解HACCP体系的内容就比较形象和直观。

八、建立实验教学考核体系

改变以平时成绩代替实验考核成绩的办法,通过建立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处理、试剂配制、实验操作、仪器调试、标准参考物质量控制、测试结果计算、试验报告等多个环节在内的实验考核指标和评估体系,对学生的实验技术操作能力进行全面的考核,对于提高学生实验课的课堂质量,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促进和约束作用。

九、建立和完善实验教改质量评估办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在实验教学结束后,对使用新的实验教学方法的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反馈信息的整体分析,明确新的实验方法的优缺点,并与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进行对比,及时改进,此外,该问卷也可于平时用于评价实验教学质量。

十、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培养

篇10

关键词:学校食堂;食品卫生

【中图分类号】R155.6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336-01

一直以来,学校集体性食物中毒屡禁不止,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正常的教学,为了准确掌握我市学校食堂的卫生情况,有效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确保学生们的饮食安全,笔者于2010年10月份对莱西市的10所学校的12个学校食堂卫生状况进行现场调查和询问,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把全市有集体食堂的30所中小学进行编号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10所学校的12个学生食堂(南北一中为必查单位)。

1.2方法

1.2.1一般的卫生学调查:事前设计好调查表格,对食堂内的环境卫生、卫生设施、工艺流程、从业人员来源及个人卫生情况等采用现场监督和调查询问的方法。

1.2.2检测炊事员双手(为一份样品)、待用刀、生疏食菜板、菜盆、盛饭菜的勺子。采样及评价标准按GB14934-94大肠菌群快速纸片法。

1.2.3食源性疾病调查资料来源于学校医务室记录及师生走访访问。

2结果与分析

2.1本次调查调查除了南北中的卫生设施较全,内外环境清洁,其余学校食堂环境普遍较差,有的食堂墙壁破损,地面污浊、油腻,无垃圾桶,清除不及时,个别学校一视野可见苍蝇10-40只。

2.2基本卫生设施简陋,学校食堂卫生实施普遍不足。在调查的12个食堂中,防蝇、防尘、防鼠设施不足的占72.0%,冷藏设施不足的占48.9%,餐具无消毒保洁设施的占86.2%,食堂工艺流程多不符合卫生要求,95%以上的食堂为承包食堂,他们大多为家庭式作业,面积小、集粗加工、生疏加工、销售为一体,易引起交叉污染。

2.3食堂从业人员素质差,调查食堂从业人员225人,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91%,高中占8%,法制观念淡薄。在调查中78.1%的从业人员对卫生知识回答不上来,有21%的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基本卫生要求毫无所知;有43%的从业人员工作时未穿戴工作服或穿戴不整齐,个人卫生习惯较差,检查中有的从业人员随地吐痰,个别还赤膊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