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的重点范文
时间:2023-12-21 17:37: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积极心理学的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效应;利用;鼓励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080-01
在高校的日常管理中,班主任是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接触最密切、对学生影响最大的特殊群体。可我们经常听到很多班主任都在谈论:大学生不会像小孩子那样言听计从,也不会向成人一样自觉遵守,要管好他们真难。当代大学生处在信息多元化发展的时代,个性张扬、思维活跃,要管理好他们不仅需要渊博的知识和较强的组织能力,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心理学的一些原理,将心理学原理运用到工作中去。
一、利用“期待效应”
期待效应,是指教育中教师的期待、关怀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各方面成绩的提高。这种效应,在高校班主任工作实际中是很常见的。大学中各种活动特别多,能不能组织学生参加好这些活动对于学生的志气和集体荣誉感的形成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更对将来的其它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有直接的影响。我院每年一次文艺汇演就是最重要的集体活动了。要想获得理想的成绩,取决于许多的因素,比如学生的身体条件等状况,但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力,则完全在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了。能不能在如此大的活动中获得荣誉,将直接影响着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我担任0510工程造价的班主任,据调查我的班上没有文艺特长生,这将影响同学们的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我作了一番思考,首先在班里召开了一次“才艺大比拼”的活动,要求每个同学必须表演节目。经过才艺表演后,我发现我们班虽然没有特长生,但是有很多同学还是资质不错的,于是我告诉同学们,虽然我们班没有才艺特别突出的文艺特长生,但是很多同学都有这方面的天赋,在班级的才艺比赛中表现的很好,大家不要觉得没有特长生就比不过其他班级,相反我们要利用优势――总体水平高,争取在学院的文艺汇演中取得好的成绩。接着我又提醒大家,总体素质较好只是取胜的一个因素,更重要的是要靠刻苦的排练。在之后的排练中,我保证按时到位,给同学们做好指导与后勤保证工作。在训练过程中我又多次暗示他们,很多老师说,从排练的过程中看,我们班的节目比其他班水平高出一截,只要我们继续努力下去,文艺汇演取得好成绩是很有希望的。在排练的过程中,这个班同学比任何班级都积极,并在整个过程中充满信心,士气高昂,最终在全院的文艺汇演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个结果使全班同学都很开心。我想,如果开始时不那么做,不采用激励和期待的做法,很难想象同学们的排练热情会如此高,比赛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由于这次活动我们班在学院获得重要奖励,所以后来的工作,尤其是许多大型活动的组织就显得省力多了。
二、利用“动机迁移”
动机的迁移作用,是指利用学生原有的某一方面动机,开展相关的活动,把积极性迁移到另一方面的活动中来。很多班主任都认为,比较活跃的班级,成绩一般都不太理想,这是一种不是规律的“规律”。由于我班学生比较活跃,为了不让他们重蹈覆辙,我要打破这种“规律”。我认为只要引导得法,学习是可以搞上去的。文艺汇演后不久就是期末考试了,因此要及时抓好工作重点的转移。文艺汇演后我及时召开班级会议,请每位同学总结获得胜利的经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起来,有的同学说是努力勤奋,有的说是大家信心足、气势高,还有的说是全班的团结一致、互相帮助,最后统一为“团结+信心+努力=成功”。这时我立刻说本次活动的胜利为我们班在学院取得了良好的声誉,甚至其他班的同学看到我们的班服――蓝色T恤就会竖起大拇指。我们既然能在全院大型的活动中取得胜利,在接下来的期末考试中更要让其他同学看到,我们不仅是在活动中最优秀的,在学习上,我们更是优秀的。这是大家情绪很高,立刻响应,决定好好复习冲刺考试。我又把“团结+信心+努力=成功”进行了强调希望大家把它运用于学习,也肯定会取得学习上的突破。因为这个年龄的学生好胜心都很强,他们总希望自己班的各方面都走在全院前列,于是同学们的学习也更加认真了,在抓学习的同时抓纪律也就变得很容易,因此,我们班的同学期末考试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打破活跃的班级,成绩不理想的“规律”。我还把这一做法运用于组织其他大型活动和比赛的动员工作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无怪乎有些人会诧异:这个班的学生怎么样样都这么好?也许,秘诀就在这里吧。
三、利用“阳性强化法”及时鼓励
篇2
一、 做好两个实验——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近几年由于多媒体进入校园,对教学多段改变很多。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无法用多媒体代替。课件是由人制作的,很有规律,易于控制和验证规律,好处很多。实验带有很大的误差,实验更具有真实性,有时还不一定成功。我每次在上电磁学时,只要能做的实验尽量让同学们亲自做。让他们体会实验的乐趣。
二、 激发同学们探索物理的兴趣。如何提高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我也做了一些偿试。
1、 利用实验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发现,成功的实验是激发同学们学习物理的最好武器。如我上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时,证明电源内阻的实验,实验一做,同学们的兴趣大增。又如我在上静电屏蔽一节时,我带了一个小收音机和屏蔽罩。先让同学们课前猜测这个现象,然后再做实验,当我把收音机打开,收到电台,然后放进屏蔽罩时,后面的同学站了起来,声音没有了。同学们信了,情绪高涨了。
2、 充分利用实验室的仪器和器材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也是提高同学们兴趣的有效方法。只有将学的东西变成现实,才能体会到所有所用,兴趣才会大增。如我上完电阻定律一节后,组织同学们自制滑动变阻器;上完日光灯原理,准备了学生实验。在上完交流电一章后,组织部分学生自制电风扇。在上电视、雷达一节,我打开了电视机的后盖,让同学们了解、观看内部结构,演示了场、行不同步的情况。这些科技活动,充分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物理兴趣。
3、 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学也有自己的发展史,我在上磁场一章时,收集整理安培、法拉第的一些资料,在多媒体上放映,让学同们用人物了解物理史。如在补上用电安全常识时,我把一些触电事故的图片通过多媒体进行放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 灵活处理教材的难度。物理这门学科,我作过调查,同学们感到是最难的,如何变难为易,让同学们们尽量掌握每节的主要部分,并能加以运用,是一个难题,我在多年的教学中也作过一些探索。
1、 精简每节课的知识点,并把知识点总结成易记的几个字。如我在上库仑定律及电荷定恒一节。我把安归结为“三个一”:一个重点(库仑定律),一个补充(电荷守恒是库仑定律的补充),一个知道(要知道元电荷的电量)在上电场强度一节,重点是电强度概念的建立,难建立、难董,易混乱,我把它归结为三个无关一个牢记:电场强度与是否入入检验电荷无关;电场强度与检验电荷的正、负无关;电场强度与检验电荷受电场力无关。牢记电场强度的方向规定。
2、 降低入门难度,变难为易。从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每届都有不同的心得,每届都在探索。如我在上电势差与电势能一节,这一节难度大,又是重点内容,同学门手收的参考书也多,从不同角度分析的也多。我在处理教材时,只要求同学们记住“两个”关系:电场线与电势之门的关系: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的关第: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如在上日光灯原理一节时,要求同学们“记住一张图,知道两个元件”。这样处理难度降低,同学们心里负担少了。学起来相对轻松了一些。
3、 改变问题的提发,有时也会收到降低难度的作用。如我在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大小一节时,关于E=BVL的公式时,我把字改变成:揭迷E=BVL。我主要讲了两点:这个公式是不是法拉第的实验总结,我通过实验——分析——结合历史(以实验说历史),证明此式不是法拉第的实验总结——不是实验定律。这个公式是数学推导出来的公式。
四、 举办专题讲座,扩展同学们的视野。对部分上课有余力的同学,我举办了专题讲座。如在讲电势差和电势能一节,由于同学们手上的参考书多,我举办了专题讲座,分析了同学们手上资料的结论的来拢去脉。在上完楞次定律一节后,我又举办了专讲座,从磁通量的变化角度、相对运动的角度、线圈面积的角度、能量守恒的角度去分析楞次定律的正确性。在上完交流电的产生一节,我又举办了专题,分析正玄交流电的公式的得来。
通过多种手段,我在上电学部分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也是我个生的一些点滴,原与同行们共同交流与学习。
篇3
一、教师应具有创新意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仅仅作为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已经远远不够,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由传统的传授知识变成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捕捉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增长知识。而学生发现信息、捕捉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一天天、一步步地去培养,这种巨大而又深刻的变革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提升自身素质,最重要的是必须具有创新意识。
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站在高科技革命的高度,鼓励学生勇敢探索;只有教师本身具备不断学习提高的能力,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可见,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
二、应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一提到创新,很多人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笔者认为,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是创新,甚至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用新方法解决老问题或者几种方法重新组合起来解决一个问题等都算得上是创新。如在解决“如何用声音控制一个电动机”这一问题时,同学A提出:“用楼道里常用的声控开关。”他的解决方法就是一种创新,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同学B提出:“楼道里常用的开关是一种声和光同时作用的开关,我们应该将其中的光敏电阻想办法屏蔽,这样它就会变成一个完全的声控开关。”同学B的解决方法更是一种创新,教师应给予肯定和表扬。总之,我们应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捕捉学生的每一个创新点,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催生创新的火花
作为引领学生走进科学大门的物理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一次演示玻璃瓶受力变形的实验时,当用力按压玻璃瓶时玻璃管中的水面上升,这时一位学生提出了质疑:“是不是手传热给瓶子而使瓶内的水受热膨胀?”面对这样的质疑,我并没有给予否定,而是顺势引导:“我们该如何排除热传导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呢?”学生创新的火花被瞬时点燃,很快就给出了很多种解决办法,再次实验后,学生对玻璃瓶受力会变形的结论也更加深信不疑。
篇4
[关键词]高中 计算机 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a)-0196-01
高中计算机课是普及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增强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学科。由于计算机课不是高考考试课,所以目前很多学校对计算机课不够重视。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教师水平良莠不齐。有的学校没有专业的计算机教师,由其他科老师代课。(2)教学设施落后。一些学校的计算机配置落后,不能满足教学需求。(3)课时没有保证。计算机作为学校的弱势学科,经常在“反正又不参加高考”的理由下为其他的强势学科做出退让。这些问题使得高中计算机教学水平停滞不前,是对学生不负责的表现。新课标对高中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明确指出:计算机课堂教学必须始终贯彻提高学生素养,打造终身学习平台。因此,学校要重视计算机教学,引进专业的计算机教师,改善硬件设施,计算机教师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1.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高中计算机教学仍然是以应该挣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应该从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真正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此,教师应该端正教学态度,正视学科价值,提高教学积极性,为课堂教学做充分的准备。
在教学中要避免以下问题(1)在课堂上,画基础知识的重点,直接让学生背诵。(2)在上机操作课上,布置完操作课目后,就对学生置之不理。(3)教学过程中,“一言堂”严重,不与学生互动沟通。(4)教师对课本内容不够熟练,在操作中不能有条不紊的示范。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要求教师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在计算机操作中,学生的习得程度不一样。一些学生对计算机接触多,他们很快就能熟练操作;一些学生接触计算机少,他们往往不得要领,不熟悉计算机的操作模式。因此,教师要兼顾不同学生的需求,对那些程度好的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那些程度不好的,要个别辅导,多给他们时间练习。
2.积极采用灵活多样地教学方式
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在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时,制作生动活泼的幻灯片课件,不仅条理分明的展现知识结构,而且激起学生的兴趣。在讲解计算机应用技巧和计算机构造时,制作直观立体的FLASH课件,让学生清清楚楚的看到每一步操作步骤和电脑的结构。这样他们在接触实体,练习操作时,就不会那么陌生,促进他们快速掌握计算机应用技巧。
其次,教师也可以事先在网上下载一些视屏动画,向学生展示国内外计算机领域的先进成果,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计算机对人类的影响和计算机未来的前景,使学生对计算机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学习。
3.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不仅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还扎实了学生对计算机技能的掌握。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富有挑战的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EXCEL时,开展一项“我的零花钱”的活动,让学生把自己一个月的零花钱的消费都仔细记录下来,把这些数据都输入EXCEL表格中,用所学的知识,对数据做各种统计处理,让学生体会带EXCEL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在学习PPT时,开展一项以“我的家乡”为主题的PPT大赛,在活动中,他们不仅了解了家乡文化的底蕴,还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也体验到了PPT的各项功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4.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
高中计算机课不仅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基础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
4.1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存在大量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良信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网络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不要沉溺于不良信息。如,在一次课堂上,我以一名爱好集邮的学生为例,向大家讲解了如何用计算机扩张延伸自己的兴趣爱好。
4.2从学生生活入手,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工作效率,大大节省了人们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自己学到的技术。如让学生自己制作电子贺卡,在节日时送给亲朋好友。让学生用WORD编辑并美化自己的作文,制作属于自己的作品集。
篇5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物理教学;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
自从实施了新课程,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不再单纯地将教学放到第一位,而是关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并试图减轻学生的负担,努力提高学生课程接受能力,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着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新课改的实际出发,谈谈自己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方式方法,希望能为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的同仁提供参考。
一、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法
在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许多老师为了追求升学率,经常加班加点地给学生补课,这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会阻碍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最终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受到应试教育伤害的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完全违背了新课改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抛弃旧的应试教育的思想并转变到素质教育的教学探索中,用探索的方法来教导学生学习。在教学评价中,从部分知识掌握的情况,确定教学效果,通过看学生达到的水平以及精神状态的变化来确定教学成效。对教育质量的衡量也不能单纯地以学生的成绩来评定,而是通过改变教育观念、
全面提高综合能力素质来评价教学质量是好还是坏。
二、改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媒体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必须从观念上进行更新,改变现有的陈旧的教学方法,把教学改革的实施思维纳入日常教育教学中,并采取创新方式进行教学。
随着现代教学媒体的大量使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使用视觉图
像、动态演示等,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给学生不断思考的空间,可以使学生通过不断的思考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软件从事教学,编制初中物理的课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使用计算机图形、音频、视频等结合教学,从教学效果来看,还是卓有成效的。
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知识消化能力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所以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应该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平时学生成绩较好、自我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采取指导的方式,
在具体问题上也可以适当增加训练难度,培养学生使用多种解题方式进行解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学习态度比较端正,学习也很努力,对于资质正常,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教师应该多与学生谈心,从学习方法、学习质量等方面去调整教育他们,并引导他们主动完成一些物理实验,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责任感,并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对于少数学习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尽量采取鼓励的方式,从基础上进行知识的传授和启蒙,以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
四、重视科学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科学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改教学改革的热点。采取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物理课程学习和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对策并动手解决,通过对资料的查询以及相互的交流活动,去获得学习的知识、技能和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主辅关系,从教学的主体转变为辅助教学,而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通过利用网络、教辅书等教学工具,重点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善于挖掘材料,利用物理实验的教学部分,和学生共同探索,通过实验演示对需要的实验结果进行验证性实验,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测,为学生创造一个重新发现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掌握知识、方法和技能。
五、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益
1.预习指导
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前提,这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无论是对眼前的学习需求,还是未来工作的需要,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所谓的预习指导,就是指导学生在没有学习之前,先进行阅读、预览、理解,对定理、公式等重要内容不仅要记住,还要特别留意结论的推理过程。在预习后提出一些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在新课程学习时一字不漏地把需要掌握的内容进行理解,这样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2.听课指导
有了充分的准备,听课会更加容易和高效。在听课时,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重点分析,对教师讲解的解题思路要后进行笔记记录,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自己要进行总结,同时要注意思考,并对问题进行大胆的联想和猜测,寻求新的解题方法。
3.复习及作业巩固指导
指导学生功课就要让学生结合重难点,阅读材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回忆课堂教学的内容,要提高认识,强化记忆,并独立完成作业。对作业的书写,教师要进行规范的要求,要引导学生认真按照格式书写,字迹清晰,需要绘制图形的必须按要求进行绘制。
参考文献:
篇6
【摘 要】 为了满足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我国高校不断地进行了扩招,并且还有一批民办高效的兴起,导致现阶段中职学校的生源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所下降,学生生源以农村学生为主,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学喜欢玩儿游戏、聊天,并且专业的基础性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管理的困难。因此,本文将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管理的难点,进而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在对学生管理中有所借鉴,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管理;难点;建议
前言:
近年来,由于我国高校持续不断地扩招,使得选择中职学校的大部分是初级中学阶段成绩不好或厌学的学生,这样就造成学生入校后的学习主动性、纪律性较差,在加上很多来自农村的生源,进一步造成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比较差。同时在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还普遍存在着不学、厌学等现象。正是由于众多的因素综合在一起,造成现阶段,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管理比较困难。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管理困难的原因分析
影响到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管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生源的质量问题。一方面,现阶段高效的扩招和民办高效的增多,在招生的过程中遇到了瓶颈,使得招生的数量和质量都无法保证,并且,很多学生都是来自思想意识较差的偏远农村,所招收的学生大多是对学习不重视的“差生”,文化成绩、思想道德等都具有一定的差距,并且还有一部分是早已辍学在家的学生,在社会上沾染了一些不良的习气等等,都是造成管理困难的重要原因。此外,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很多产生了一定的叛逆心理,为学生的管理进一步增加了难度。
2.就业的困难。一是,由于很多高校都开设有计算机专业,并且在现代信息网络化社会,该专业毕业的学生数量很大,其中一部分都是名牌学校的,而在就业中,很多用人单位更倾向于招聘各大名校毕业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二是,由于中职学的学生基础文化普遍较差,在教学的实践中,仍然运用相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不能学以致用,甚至还有很多不懂不会的基础性问题,落后的教学方式,也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由于学生的基础差,而计算机又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这就造成很多学生不爱学习,专注打游戏,缺乏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毕业后无法构成完善的自我。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管理措施
针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管理困难的原因,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提高管理水平:
1.建立统一的学生管理制度。从生活的细节上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我们可以通过树立德道榜样从而促进学生道德意识的提高,还可以通过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负强化,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达到警戒的作用个,从而慢慢的规范学生的行为。此外,还要加大思想教育,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并制造各种机会是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活动中,不断强化他们的技能,从而使得学生逐渐改掉坏的毛病,养成好的习惯。
2.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学校可尽可能的减少班主任上课的时间,从而增加班主任和学生交流的时间,并在现任的授课老师中选择班主任,这样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班主任应当全身心的投入到为学生服务的行列中,深入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并根据学生的差异,把握全班的整体状况,从而做到科学的管理。
3.转变观念,丰富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现今的信息化社会,老师需要充分利用科技资源,来调动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热情,这就要求老师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丰富教学的内容,例如针对学生爱打游戏、聊天的问题,老师可以根据教课的内容和教学的目标设置合理游戏内容,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此外,为了使毕业的学生与社会不脱节,还应当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多加入实践内容,进而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4.发挥班委作用,鼓励学生参与管理。一是要班干部做好带头作用,树立好榜样的作用。二是,在制定一些班级管理规范中,鼓励学生参与发言,最终形成的规范制度体现到大多数人的愿望,这样管理起来就会方便,更易于管理。通过学生参与管理,使得学生逐渐体会到成功的成就感,并找到自我存在感,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目前造成我国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管理困难有社会的客观因素,也有学校的主管因素,在教学管理中,教育工作者要不断的创新管理方法,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为原则的管理方针,并在教学的手段上不断创新,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兴趣,进而使得中职学校的学生发生质的蜕变。
参考文献
[1]彭标全.浅谈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类专业建设[J].硅谷.2010,(22):123-124
[2]彭标全.中职学校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管理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17):123-124
[3]李霞.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实习周的指导与管理[J].科技信息.2008,(25):584
篇7
一、以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增强数学的趣味性
新教材的特点是贴近生活.与实际联系密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推理、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新教材中已有的许多示例正是如此设计的,比如:在学习圆时.以“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引入,这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例子.把它与圆联系起来.得到一些圆的知识,再把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这符合事物的认知规律:实践一理论一实践。再如:在讲“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草坪四个角并提出怎样在两个角之间走出一条最近的路,这就无形之中引入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用实际问题引入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学习方式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增加师生、生生互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快乐
在新课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学的主体,是教学过程中学习任务的承担者,是认识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质疑探索的意识。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本身具有的逻辑特点,运用直观性、过程性等教学原则唤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素材,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充分实践、探索交流。新教材多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并且给出了“读一读、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等诸多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教学中还可以加入一些“你能行、你最好”等鼓励性的语句.增强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对于那些知识结构恰当、问题难度适中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经过讨论、交流,肯定在合作中学习是好的方式。经过讨论后,教师一定要给出结论,否则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但是,讨论交流要用得恰当,对于那些难度较大,讨论要花费很长时间,最终又得不到定论的问题,就不宜进行讨论。
三、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体验快乐
新教材减少了老教材中那些繁琐复杂而又无实际意义的计算题,对一些复杂数字的计算要求用计算器完成,教学活动中注意避免那些不必要的、枯燥的繁琐运算与论证,对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是有益的。但是对计算器的使用应恰当,否则会造成学生对计算器依赖而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后果.数学的美是“冷而严肃的美”.它不可能像看小品或做游戏一样让人很直观地感受到.而需要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让学生去理性地体验。然而,一旦学生有了感受数学美的能力,由此而产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是稳定而持久的。比如在数系的统一、运算的统一、数与形的统一等内容中挖掘数学的“统一美”,在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其它学科中的问题和联系实际问题时挖掘数学的“抽象美”,在逻辑推理、运算、“多一毫则长,少一毫则短”的数学讨论中挖掘数学的“严谨美”。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教学中挖掘数学的“奇异美”。只要教师注重挖掘,数学美就无处不在;只要教师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美的能力就会与日俱增。
四、突出创新,重在探究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今天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新教材中添设了探究性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专题性与综合性的研讨、探究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围成什么图形?什么情况下中点四边形会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可给学生提供探索空间。教学中插入了“镶嵌”活动,要求学生对镶嵌平面图形的研究和实践,了解正多边形对镶嵌平面图形的研究和实践,了解正多边形在镶嵌中所起的作用,并运用多种平面图形进行镶嵌设计,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这些探究性活动的添设,充分说明了教材的潜在功能和拓展性,也体现了教材内容上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实用性的统。
篇8
一、上好第一堂课,首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的教材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这是最好的学习动机。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时时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历史有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有人说:“历史是一面镜子”,“读史可以明智”,到底什么是历史?我在实际教学中第一节课主要是上好一节讨论课,通过讨论历史的特点,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了历史其实就是人类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发展进步的经验史,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思想无所不包。历史教科书所撷取的是其中的精华,历史教科书中治国安邦的道理,科技发明的创见以及文学艺术的魅力,无不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历史学习有助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生存能力,修身、齐家、治国,从历史中都可以寻求借鉴。
二、充分运用目录进行历史教学
目录是教科书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课文正文的索引,而且是课本知识体系结构和课文叙述的许多历史现象的基本线索,是课本内容的纲。特别是在新教材中,每一个单元的主题都很明确,每个单元讲述的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有什么特点,通过读目录这些问题就可以解决。以《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为例,5课内容分别讲了列强发动的四次战争,突出体现了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这一主题,这样一目了然,线索很分明,使学生能从总体上把握历史线索。
三、充分利用历史地图进行教学
使用历史地图是为了使学生在了解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帮助学生去记忆历史。如在讲授中国工农的时,教师可运用活动地图将史地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的思绪随着教师的讲授再走一趟路,能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在那样恶劣的地理环境中所表现出的坚强意志和无畏的革命精神。
再如八年级上册18课战略大决战时,三大战役中的几个重要地点:中迅速攻占的锦州,让学生通过在地图上的比较,能够直观知道锦州这一位置的重要,从而能够理解人民正是用了“关起门来打狗”的战术;还有淮海中的徐州,是南京北面的门户,也是重要军事基地,所以在这个地方进行了决战;再就是中的北平、天津、张家口把敌军分割包围在这三个孤立据点,截断敌军南逃和西窜的通路,华北敌军成了“瓮中之鳖”。通过识图,学生就能很清晰地看到这些地点的重要。加强史地联系,能从历史地理的变迁中寻求历史发展的足迹。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历史是所有学科中与学生现实距离最远的学科。因为历史教学所传授的知识都是过去发生的人和事,而对学生特别是初中生来说,他们对现实了解的知识面和接触事物的经验还不够广泛和深远,对于一些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就更不用说了。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为学生营造历史环境,实现跨时空的直观感觉。这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当今历史教学所面临的尴尬局面,而且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节省历史教师的枯燥文字表述时间,学生也可以从这些画面中不知不觉领悟历史的真谛和历史发展的真正规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历史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学科,利用多媒体技术,历史教师还可以很轻松地聚集起尽可能多的历史资料和信息,并能快速、便捷地加以利用。古今中外每个历史时期留下的实物、图片、历史遗址等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展示,可以大大开阔教师和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历史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好学。
多媒体还可以实现远程教学,可以真正的把封闭式的小课堂转化为开放式的大课堂。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增加信息量,增强历史学习的直观性、趣味性,培养、引导、发展、巩固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时,课前准备了:国旗、国徽、国歌、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歌唱祖国》等的相关资料,借助网络,把资料归类保存在博客里,在课堂上可以随时调用,让学生能够近距离的接触历史。
五、精心设计表格进行教学
篇9
一、创设情景,烘托课堂氛围
在实践教学中,运用一定的情境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不断学习理解文本内容,也可以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受到教育,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培养他们正确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情境教学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讲授“难忘九一八”这部分内容时,先播放一首学生熟悉的歌曲《在松花江上》,让学生在悲怆的歌声中感受到“九一八”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以及全国人民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听完后,教师问学生:这首歌曲的背景是什么?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感想?以此引入教学,使学生仿佛置身于那灾难深重的年代,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启迪学生的思维。
二、充分利用辅助手段,帮助消化理解
新课程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的插图,这些插图较好地配合了文本内容,一些较难记忆的历史内容通过插图的形式学生可以轻松地理解记忆。由于教学中的插图很多,限于课堂时间,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讲,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讲课需要选择讲解。经过教师的讲解,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所以,利用课本插图和教学挂图以及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如“商鞅舌战图”的讲解,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商鞅作为改革家的气魄和才华,又可让学生懂得改革的不易和改革又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提高学生对商鞅变法带来的历史作用,即“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的认识,也为以后理解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打下基础。
三、认真钻研,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一)课堂语言表现能力
作为授课教师要注重自已的语言。教师讲一堂好的历史课,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要使语言精炼,力争做到几句话说出之后即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心理学知识能力
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心理特点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把握各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调整自己的授课风格来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在教学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构建课堂结构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听后背的教学模式,这就遏制了课堂上学生的自我思考,违背了新课标理念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新课标要求教师应构建读、说、析、悟、练五环节的课堂结构。
1.读。教师课前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精心设计问题;学生根据教师所提问题,阅读教材,思考问题。读是教学的开始部分,时间控制在6至8分钟。要求学生阅读时注意章、节、段、句之间,特别是小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教师列出的问题。初步读懂教材内容,明确重点、难点,标出疑点,理清线索,做好读书笔记。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教师应注意巡回指导,解惑释疑。教师可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读书,独立思考,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个别辅导。
2.说。在读书的基础上,选几名学生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学生在讲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之处,请其他学生改正。真正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使学生感到我在学习中受益,在参与中快乐。
3.析。剖析中考的考点,做到教学有针对性,同时要设置一系列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到历史知识不再枯燥、乏味,而是有生活乐趣的学科。对于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赏识教育),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知识,为以后的应试做准备。
4.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感受所学的知识,对待知识,努力有自己的想法,即把知识生活化。通过学习历史事件,让学生对历史有所感悟和认识,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史可以使人明智,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教育者的最终目的——让每一位学生思想健康,为国家的建设服务。
5.练。选择精题当堂训练,以达到知识的巩固。这就要求教师课下要多做题、选精题,学生少做题、做精题,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以上的教学符合感性—理解—巩固—运用的教学过程,同时上面五个环节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
(四)激发学生情感能力
篇10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几点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1(a)――0097――01
1 关于课堂“讨论”
新课程把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作为着眼点,把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和个性化作为基本信条,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对教学过程提出了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新课程下的教学是教与学两方面的互动,是师生的共同对话。因此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是教师普遍采用的体现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有效地组织、指导学生围绕学习课题进行讨论,能够使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启发、集思广益、共同发展。
2 关于“现代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观念”
在追求“现代化”的课堂上,以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多媒体教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通过现代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为形象、生动、直观,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还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较之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学,无疑是一种飞跃。
可是时下,有些多媒体教学走入了误区,出现了让人担忧的装门面的多媒体教学。有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或进行教学时,总要设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认为其是现代教学观念的体现。这就犯了“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的问题,缺少对教学效果进行深入地思考与分析。我们说,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应该为教学实际服务,应该为提高教学效率、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服务,不是无选择地滥用。如果在不合适的情况下乱用,如屏幕一会儿“飞人”,一会儿“展开”,一会儿“闪烁”,一会儿“翻跟头”……整堂课就变成了图片展,反而让课堂“华而不实”,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事实上,衡量教学的先进与落后,不是仅仅看教师是否使用了现代技术或使用了多少,而是要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发展的实际。曾听过一堂“动物游戏之谜”的语文课(校内公开课),我很受启发。该老师围绕“游戏是语言,游戏是文化”展开。先是从人类的简单游戏“剪刀、石头、布”开始,老师引导学生研究、观察动物的动作。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该老师强调基本技能和语文的学习方法,整堂课只用了几张动物游戏动作的图片,学生就从中研究了“动物游戏之谜”,充分体现了知识、技能的目标;在介绍人类探究“动物游戏之谜”时,老师也只是用多媒体展示了珍妮古多尔在非洲丛林中的研究图片,以问题形式揭示了动物科学家探索真理为真理献身的科学精神,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地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综上,现代教学媒体≠现代教学观念。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将多媒体技术用得适时,用得适当,用得适度。
3 关于“教材”
我们的教学一向忠实于教材,教学成了对特定教材内容的阐释,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成为一种模式。新课程指向人的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把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子”,作为“课程资源”中的有机构成部分,使教材内容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启发、互相交流的载体,从而促进新知识的生成和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才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更好地完成新课程期望的教学任务。
例如:在选修2关于“海岛和海域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