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心理现象范文
时间:2023-12-21 17:37: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分析心理现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自我中心言语; 认知心理学; 幼儿; 思维
儿童从三四岁起就常常会边玩边嘀咕, 一个人絮絮叨叨地不知在说些什么。这种自言自语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是幼儿心理发展和语言学习的必经之路。本文尝试以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阐释幼儿自我中心言语产生的原因, 并从这一角度来思考幼儿教育的某些实践问题。
一、什么是幼儿自我中心言语
自我中心言语是心理语言学关注的话题之一, 且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探讨。幼儿自我中心言语指幼儿在活动或游戏过程中发出的、似乎并不在意能否达到与别人沟通的目的的自言自语或公开说的话。
研究者以各自不同的专业角度对幼儿的自我中心言语作了不同的划分。皮亚杰从幼儿言语的机能出发将其分为自我中心言语和社会化言语。其中, 自我中心言语包括重复、独白和集体独白三种表现形式。维果茨基则依据自我中心言语的功能和作用将其分为自我中心的沟通、幻想游戏和针对非人类物品的谈话、感情的释放和表达、形容自己的活动和自我引导、大声读出以及听不见的喃喃自语几种类型。
幼儿自我中心言语有特定的发展路径。儿童在不同的发展时期, 自我中心言语出现的频率是不同的。据皮亚杰统计, 3 岁以前, 自我中心言语占全部言语的 1/2 至 3/4; 3 岁至 6 岁, 自我中心言语逐渐减少, 大约在 1/2 至 1/3 之间; 7 岁以后, 进一步减少到 1/4。而维果茨基则认为, 自我中心言语在学前阶段增加, 在初小阶段逐步减少,其出现频率呈倒 U 型; 当自我中心言语被部分内化时, 公开的自我中心言语便减少; 当自我中心言语被简化及内化时, 会产生结构和文法上的改变;随着儿童的进一步发展, 他们自言自语的时间由跟随在行为之后转变为出现在行为之前, 具有计划和规范的功能。
另有研究发现, 幼儿的自我中心言语与任务难度高度相关, 尤其是在中等难度的任务和困难任务中。父母在场对幼儿的自我中心言语出现频率没有影响。在学前阶段, 幼儿自我中心言语不断地发展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 幼儿的一部分自我中心言语被内化了。
二、幼儿自我中心言语产生的原因
自我中心言语是幼儿言语发展必经的阶段,与幼儿认知发展相关联。认知心理学关于前额叶发展、执行功能发展和幼儿思维发展特点等三方面的研究能解释幼儿自我中心言语产生的原因。
1.幼儿前额叶的发展
前额叶(prefrontal cortex) 是控制和整合各种复杂关系表征的生理基础。人的各种高级心理活动, 诸如意识、思维、想象、注意等都与前额叶皮层的功能相关。
维果茨基发现, 以下情景中幼儿会出现比较多的自言自语: 从事较为困难的活动时, 有较多的社会互动机会时, 目标导向的活动中, 解决问题时, 学业活动中, 单独游戏或与能敏感支持幼儿活动的成人一起活动时。可以看出, 以上诸多情景涉及推理、问题解决等加工过程, 与前额叶的功能有诸多联系。因为前额叶是脑种系最新的产生区域, 也是发展较晚、成熟最慢的区域。前额叶的发展一直要持续到青少年时期, 甚至可能是成年早期。幼儿期前额叶发展缓慢限制了幼儿意识和思维的发展; 而语言动作调节功能发展的不足使得幼儿还不能控制发音器官的活动, 因而在问题解决中或游戏中幼儿易出现自我中心言语现象。
2.幼儿执行功能的发展
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看, 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 系统是一种调节、控制、综合、分析个体心理过程和外显行为的监控系统。幼儿执行功能是指幼儿对思想和行动进行有意识控制的心理能力, 其本质是幼儿对认知过程进行控制和调节, 从而产生协调有序、具有目的性的行为。
在幼儿期, 前额叶的发展和执行功能的发展是平行的。研究显示, 执行功能最早在大约 1 岁时产生, 而 2~5 岁是幼儿执行功能发展变化的重要时期。在幼儿期及以后, 执行功能各方面都发生着系统性的变化。尽管有证据表明幼儿在生命初始两年就拥有执行功能, 但这些功能要达到完善还是要到前青少年期。
执行功能的发展与幼儿心理理论、语言、记忆的发展密不可分。幼儿前额叶发展缓慢、不完善,控制和整合复杂关系表征的能力不足, 在对信息进行加工时的调节、控制和分析的能力有限, 在工作记忆、抑制性控制和认知转换上存在困难。这些原因导致幼儿在解决问题或游戏时只得借助言语张开嘴巴“大声地”思考。
3.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4~7 岁的幼儿其思维还没有成熟到能够内化的程度, 因此当面临新的或者困难的任务时, 他们便使用自我中心言语作为自我指导和自我导向。
皮亚杰曾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2~6 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 其思维具有以下特点: 能使用语言表达概念, 但有自我中心的倾向; 集中性和不可逆性。皮亚杰认为, 自我中心言语是前运算阶段的一个特点, 是幼儿自我中心主义的一种表现。这个阶段的幼儿在与他人交流时不考虑听者的需要, 只考虑自己的观点,很难从他人的角度看事物, 也无法接纳他人的观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中心的消解, 他们才逐渐学会与他人交流时考虑他人的观点, 自我中心言语也逐渐消失。
维果茨基的观点与皮亚杰不同。维果茨基(1962) 认为, 自我中心言语是从有声言语过渡到内部言语的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和中间阶段。依据他的观点, 幼儿的自言自语其实是出声的思维。他们大声地思考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如何从内部控制自己的思维。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会受他人的言辞命令所引导, 当幼儿试图调节自身行为时, 他们就会模仿那些有声的言辞来帮助自己。维果茨基认为, 随着幼儿思维的发展, 自我中心言语不是消失而是发展了, 即转化为内部言语了。
加里培林则认为, 幼儿最初的智力活动只是一些实际的外部活动, 等到逐步内化了才使得智力活动最终形成。这个转化过程经历了五个基本阶段, 即活动的定向阶段、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活动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使活动不直接依赖实物或模型, 而利用出声的外部言语形式来进行。用加里培林的话来说,“活动向言语方面的转化不仅意味着用言语来表达活动, 而首先意味着在言语中完成实在的活动。”“如果没有言语范畴的练习, 物质的活动根本不能在表象中反映出来。”正是这一言语活动才使抽象化成为可能。
三、幼儿自我中心言语研究的启示
自我中心言语在语言与思维相结合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它帮助幼儿掌控自己的行为(Allyn & Bacon)。幼儿自我中心言语对于幼儿内化语言、用语言指导自己的行为以及元认知的发展产生着影响。皮亚杰、维果茨基等对幼儿自我中心言语的研究给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1.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反思
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 让幼儿学习保持安静是一项基本的训练。我们熟悉这样的话语: “谁安静,我安静”,“眼睛向前看, 嘴巴闭起来”,“小眼睛看黑板, 小耳朵竖起来, 小嘴巴闭起来, 小小手放背后”……在教学、游戏和生活活动中, 教师通常要求幼儿安安静静、不发出声音。然而, 幼儿的自我中心言语是必然的存在, 我们需要反思这样的常规教育。
要求幼儿保持高度的安静, 禁止幼儿发出自我中心言语会带来不利影响。首先, 幼儿出声的自言自语是其内部言语的原始形态或过渡形态, 是幼儿外部言语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逐步派生出来的。而内部言语与抽象逻辑思维有更多的联系, 它主要执行着自觉的自我调节机能。因此, 过度禁止幼儿自我中心言语会影响其后期内部言语的发展和意识的产生。
其次, 情绪在思维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情绪信息存储于长时记忆中, 在大脑加工过程中具有优先性, 并且可以阻碍或促进认知学习过程。如果教师一再要求幼儿绝对保持安静, 必然会影响他们的情绪, 进而影响幼儿的思维和认知。
幼儿自我中心言语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必经之路。研究发现, 与不能意识到自我中心言语的幼儿相比, 能意识到自我中心言语的幼儿其语言表达技能更好, 能更多地使用自我中心言语。而那些自我中心言语与任务相关不大的幼儿, 在班级中更少参与有目标导向的行为, 其社会行为表现更差, 也有更多的行为问题。
因此, 教师应允许幼儿的自我中心言语。事实上, 成人在面临某些困难时, 也会借助自己的声音安慰自己、鼓励自己; 在面临要解决的问题时, 也常常嘴里嘟嘟囔囔, 用语言理顺自己的思路, 甚至借助语言来解决问题。成人尚且如此依赖语言, 有什么理由要求幼儿始终保持安静呢?
2.留心自我中心言语, 提供恰当的帮助
Rubin (1982)曾测查社会退缩儿童的自我中心言语使用状况。他发现, 儿童的社会技能越少,其自我中心言语或想象游戏就越少。Rubin 据此建议, 考虑到他人的自我中心言语对于儿童有着重要的复制作用, 可以帮助儿童将他人的社会性技能运用到自己身上。因此, 可以考虑利用自我中心言语对幼儿进行某些方面的心理治疗。
研究发现, 自我中心言语的最初目的并不是用来与他人沟通的, 而是为了自我规范和自我沟通, 或是引导自己的思考过程及行动。为此, 观察和记录活动中幼儿自我中心言语的情况是教师评估幼儿发展和调整教学节奏或策略的途径之一。由于自我中心言语出现的必然性和自我中心言语带来的益处, 教师应该留意、倾听幼儿的自我中心言语。
篇2
关键词:赛前心理,自我效能,唤醒水平
足球运动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是因为足球比赛的激烈程度、比赛过程的千变万化以及许多不可预测因素作用的魅力。大学生足球联赛同样深受广大大学生的喜爱和着迷。要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大学生足球运动员的专项智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尤其重要。。而赛前情绪是影响运动员训练水平和比赛水平关系的重要中介变量[1]。
有研究表明,足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越高,职业经验比赛越丰富,心理方面的适应和自我调控能力越强[2]。而对绝大部分大学生足球运动员来说他们的身体条件、心理、足球专项技能都比不上专业足球运动员,但大学生有其自身的优点,他们的可塑性和发展的空间很大。而心理训练追求迁移的效果,即不但使运动员对某个具体的处理和调节能力提高,而且对其他问题的应对能力也得到增强;不但使自己的足球生涯中收益,而且使他们在今后从事其他工作中同样收益[3]。
1 大学生足球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作用
心理训练是现代运动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影响、制约着运动员身体、技术、战术水平的提高和体现,可促进训练者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形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获得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使训练者的心理状态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为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和创造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4]。大学生足球运动员心理训练在培养和提高良好动机、良好的意志品质,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消除各种心理焦虑和提高自我效能感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公寓3号楼624室 甘肃兰州 730070.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Gansu Lanzhou 730070
2 大学生足球运动员赛前常见的心理现象分析
2.1自我效能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获得特定的成绩,那么他就会受到激励,从而奋发努力,去争取预期的成绩[5]。因此自我效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大学生足球运动员认为他能够使将要进行的比赛取得胜利,他就会充满热情的投入训练。因此一个有自我效能的大学生足球运动员就是一个被激励的运动员。下面是发展自我效能的四个基本成分:
2.1.1成功体验
为了建立自我效能,大学生足球运动员必须有成功的体验。而在任务特别艰巨的情况下,这个目标就不太现实了。因此教练就要主动降低比赛难度来保证运动员成功。在集训初期找一些水平相对比较低的球队打比赛,让队员品尝赢球的感觉,从而获得成功体验,否则运动员就会丧失信心。
2.1.2感应性实验
大学生足球运动员有的已经是参加过很多比赛场的老运动员,而有一些是新补充的队员,甚至还没参加过正式的比赛。他们都可以通过运用模型来获得成功的体验。大学生足球运动员也都需要有一个模仿的模板或模型。这可以通过去观看关于一个优秀足球运动员的表现的录像获得。这一点对激励新队员很有帮助。成功的感应式经验将会为真正比赛中的成功体验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5]。
2.1.3言语说服及自我暗示
言语说服通常来自学校领导、教练、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队友的鼓励。有益的话语对大学生足球运动员在赛前训练是很有帮助的,比如像告诉运动员参加比赛的意义重大和你能力很强一定能取得的好成绩什么的。也可以自我说服自我鼓励的形式,这种方式也可称作自我暗示,在赛前训练感到非常疲劳时,可以通过暗示自己“坚持、顶住、超越自己”,来增强意志力,从而度过难关。
2.1.4情绪唤醒
情绪的唤醒对赛前的训练也很重要。大学生足球运动员一般在赛前的唤醒水平都比较高,一般一支大学生队队员规定18人,毕竟能参加足球队的学生很少很少,特别对一些刚进入球队的同学来说应该是很兴奋的一件事了。但教练员或老师应该掌握好运动员的唤醒水平,因为运动表现和唤醒水平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中等程度的唤醒对运动表现最为有利[6]。
2.2 身体焦虑
大学生足球运动员赛前的身体焦虑和好多其他项目不同级别的运动员都有着共同特点。赛前的身体焦虑主要表现在自主神经系统反应性过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常常超负荷工作,汗多,呼吸紧张,心跳过快,经常伴有低烧,甚至影响睡眠。高校足球比赛一般情况下分成两个组,专业组和业余组。专业组的运动员比业余组的运动员运动专业技能和心理技能相对比较高,赛前身体焦虑也相对较弱。
2.3 个人失败焦虑
大学生足球运动员在赛前对失败的焦虑有他们位置上的区别。比如,前锋队员害怕他们无法进球,甚至怕遭到对方后卫的粗野的拼抢。后卫队员又害怕他们的防守不到位被对方进球。而守门员害怕自己犯低级失误。特别是以前受过上的运动员又害怕比赛再次受伤等等。个体的失败焦虑会影响到整个队伍的焦虑,教练或老师一定要及时的对运动员加强引导和加强运动员对比赛的理解。
2.4社会期待焦虑
大学生足球比赛不仅仅是代表个人,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他代表着整个集体。比如说学校、班级、整个球队、甚至是家庭。不同的个性特征对运动员赛前焦虑状态的影响也不同。自卑、自信性不足、胆小怕事、谨小慎微的运动员其竞赛特质和竞赛焦虑状态均高于性格活泼、开朗、豪爽的运动员[7]。前者往往害怕辜负学校,辜负班级,辜负家人和教练对他的期望,他或他们更会表现出焦虑状态。教练和家人甚至是学校的领导都要做好运动员的思想工作,比如赛前的动员大会,还有一些教练和家长的言语“只要你勤奋训练,认真比赛,能打出你自己的水平,输赢不是真正的问题”。。都能很好的解决大学生足球运动员焦虑的问题。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综上所述,赛前心里训练对大学生足球运动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心理训练已成为现代足球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队员的心理训练不是孤立的,它应与队员其它的各项训练同相结合,如身体素质训练、技战术训练和智力训练,且更要注重赛前的心理训练贯穿于整个训练与比赛中。
3.2 建议
建议让队员多参加高水平比赛,掌握队员心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利用心理训练的作用,调动和发挥队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技术、战术水平的提高。重视对队员的心理训练,提高队员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根据队员个人情况不同,采取不同的心理训练方法,提高队员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力为. 赛前情绪的因素结构、自陈评定及注意特征[M]. 北京:北京体育出版社,2001.1.
[2] 韩音.我国足球运动员心理品质的研究现状[J]. 体育与科学.1999(1):49.
[3] 麻雪田,王崇喜. 现代足球运动高级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1.
[4] 张力为. 现代心理训练方法[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2.
[5](美)理查德·考克斯。张力为,张禹,牛曼漪,江晓梅译. 运动心理学概念与应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6] 季浏.体育心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68.
[7] 谢耿芳. 对高校足球运动员赛前焦虑状态的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6.
篇3
【关键词】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矫正对策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理当把握住求学的大好时机,在这个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应该说更能激发广大学生的求知热情。可客观现实却不容乐观,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课堂上,部分学生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玩手机或者打磕睡,或者做小动作,或者吵闹,不动手、不动口、不动眼、不动脑,视上课为坐牢;其二,练习、作业抄袭或者偷工减料,少做、漏做、字迹潦草,甚至干脆不做。不会做的固然不做,会做的有时也懒得做,学习全面陷入放弃状态;其三,逃学,这是厌学的突出表现,借故旷课,外出闲逛,去网吧玩游戏等,严重者,甚至跌到少年犯罪的泥坑。面对严重的厌学现象,教师无奈,家长头痛。这需要我们对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我认为学生厌学有以下几个原因:
1.学习动机缺失
当学生对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是不可能热爱学习的。学习动机缺失是导致厌学的重要原因。其中有两个层次的因素,浅层因素是无动机,即对学习没有需求欲,因而没有动机来启动学习,贪玩好动的天性主宰了他们的学习生活。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通过老师逼、家长压,他们也能完成学习任务。深层因素是负动机,这部分学生对学习有认识,但其看法是消极的,甚至是错误的,他们从家庭或者社会那里接受了某些错误思想,认为读书是苦差事,读书无大用,没有读书照样可以出外赚大钱。
2.学习兴趣转移
兴趣是动机的重要因素,它能引起注意,调动人的好奇心,促使人喜爱从事某项活动。而人的兴趣又易扰,导致转移。随着经济的发展,五光十色的生活,对青少年学生产生了巨大而多样的诱惑,由于他们思想不成熟,理智不健全,选择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往往被许多消极因素所吸引,所迷惑,从而抛弃学业,迷恋享乐,甚至走入歧途。现在厌学的学生大多是迷恋游戏、上网聊天,有些本来热爱学习的学生由于迷恋上了电脑游戏后,逐渐荒废了学业;而那些黄色书刊影像则更毒害学生,使他们轻者精神萎靡不振,重者打架斗殴,违法乱纪。学生的兴趣一旦由学习转为社会不良活动后,不仅对学习不感兴趣,反而讨厌学习、抗拒学习。
3.学习丧失希望
对学习悲观失望,毫无信心,也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学心理。一部分学生,曾经努力过,也曾经洒过汗水,但无论怎么努力,仍然常常失败,很少甚至没有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一次次的失败,无情地击碎了他们的进取心,促使他们对此作出了不正确的归因,认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强,智力底下,不是学习的料,因而主动地放弃了学习,举起了白旗。这便是典型的习得性失助感现象。也有一部分学生,同样努力过,也曾经取得过自认为可以的成绩,但是往往不如他人,因而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长期被老师忽视,便逐渐丧失了自尊心,变得破罐子破摔起来。我们有些学校的教学管理,常常违背教育规律,初一新生入学就分快慢班,将学生过早地分成等级。学生心理本来就不成熟,这样做,无形中伤害了他们稚嫩的心灵。分在慢班的学生,往往自认为是三等公民,低人一等,在学校生活中抬不起头来,许多学生便慢慢泯灭了自尊,进而厌弃学习。这种消极心理现象在厌学群体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4.恨屋及乌
爱屋及乌的心理较常见,恨屋及乌的心理也存在。在学习过程中,既有“亲其师,信其道”的积极情感迁移,也有“恨其师,厌其道”的消极情感迁移。
人的情感是可以迁移的,爱一个人,包括他的优点、缺点,甚至他的派生物;恨一个人,既恨他的缺点,也恨他的优点,甚至包括他的派生物。这种情感迁移与发散,如果调控不当,常常会产生负作用。由于一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某些失误或不足,造成部分学生对他们产生反感,并可能由此而影响学科的教学。学生由于某种原因对某位教师不满,往往对他讲课也不感兴趣,严重的对该学科也不感兴趣。学生的情感容易延伸与发散,不善于控制与收缩,其结果常常运用斗气的手段(不学习该学科或者故意不学好)来反抗教师。我曾接触过一位姓杨的学生,因上课搞小动作,历史老师当众批评了他,他便心存不满,发展到后来拒绝认真听讲,不完成作文练习,最后历史成绩一落千丈。这位杨姓学生之所以变得厌学历史就是“恨屋及乌”的心理作怪。“恨屋及乌”的心理的产生与学生对学习目的认识有关。一部分学生存在幼稚的认识,认为学习是为了老师好,你得罪了我,我就不帮你学,让你评不了优、得不了奖,认为不学就可以报复老师。当然也与老师的业务素质有关,那些专业底子薄、教学水平低、师德素质差的教师,往往不能树立良好的威信,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
5.情感饥渴
现在的留守学生较多,他们的父母大多出外赚钱,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靠在家老人照管。有些学生还因家庭变故,父母离异,长期缺乏温暖,情感孤独,于是便常常寻求情感补偿,而学习本是辛苦的事,是很难起到情感上的补偿,因而他们往往广交朋友,寻求刺激,以从其它渠道获得心理满足来弥补家庭情感的残缺。俗话说,学好三年,学坏三日,人的心思一旦复杂,就很难静下心来钻研学习,这同样易导致厌学现象的发生。
6.物极必反
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反方向发展。学生的学习心理也是如此。过重的学业负担,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导致厌倦而厌学。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重压下,社会与家庭将负担交给学校,学校将压力付给教师,而教师则将负担转嫁给学生,于是便产生了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拼命延长课时,加班加点,学生从早学到晚,双休日也不得休息。此外,各种资料五花八门,各种考试名目繁多,有些做法简单而残酷:如写错一个字,罚抄100遍;午息时间讲话,罚抄《班规》100遍等。学习像沉重的大山,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他们没有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只有苦海无边的酸楚。
过高的期望值与功利意识也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厌学。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于是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当孩子达不到标准时,便采取讥讽、打骂等不正当的措施,有些孩子能够忍受,有些孩子干脆“死猪不怕开水烫”,反正达不到要求,索性放弃追求。中国青年报曾报道,安徽省铜陵市一中高一女生肖,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一直优秀,进入高中后成绩有所下降,父母寄予厚望,采取加压措施,结果该生不堪学习和家庭重压而离家出走。
事实上,这些功利思想的强化,很难产生预期的效果,孩子们往往不仅不买账,反而麻木不仁,甚至产生厌倦心理。因为他们的心理并没有成熟到大人的地步,是不可能按照成人的思想来生活的,欲速则不达。
要矫正学生的厌学心理,化厌学为乐学,可采取以下对策:
第一, 激发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学生们是在各种各样的动机的驱使下产生学习行为的。动机的激发,可采取内部动机开启与外部动机诱导相结合的方法,注意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强化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价值的认识。动机的发展要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发展感、争取社会地位感来推动,要靠期望、竞争、评价来保证,其中远大的理想(包括人生观、价值观)则起决定作用。
第二,成功强化。成功可起到正强化作用,经常给学生呈现愉快的刺激,有助于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防止习得性失助感与失尊感的产生。
(1)创设成功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获得表现的机会,以扬其所长,抑其所短,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不佳而厌学的学生更应如此。
(2)降低学习目标,低起点、慢步子、分层次是使不同类型的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途经。低目标,学生易达到,就能察觉到自身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帮助学生确立自我参照标准,促使学生从自身变化中认同自己的成功。
(4)及时奖励,当学生获得成功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心理获得积极的满足感与自豪感。
第三,引起注意。对于兴趣转移的学生,要将他们的兴趣再转移到学习上来,必须着力强化学生对学习的有意注意。
(1)转变观念,淡化“苦味”。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这种观点当然不错。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不是为了他人,而是为自己。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3)改进教法,激发兴趣。教学时,我们要采取丰富多样的方法,设置各种巧妙的情景,多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鲜明呈现事物的特征,激发学习的趣味性,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
第四,情感补偿。情感教育是剂,也是化解厌学心理的良药。古语有“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之说,讲的是“爱屋及乌”的情感效应。学生热爱老师,往往会将这种情感迁移到学习中来,似乎觉得不学好就对不住关心爱护自己的老师。而对于那些情感饥渴者,教师更应付出无私的爱,并且要想办法建设班集体这一温暖的家庭,让他们生活在情感丰富的学习生活中,这种情感场具有巨大的磁力,会紧紧吸引住学生,使他们不至于寻找不正规的情感补偿。
篇4
由于短路现象的危险性,爆炸性(产生电弧),教师怕做,甚至回避不做,学生对短路没有全面深刻了解,对短路事故严重性无明确直观认识,更易在生活、实验、工作中导致短路事故的发生机率增加,危害极大。短路现象在生活中的危险性危害性的事实,迫切要求我们对短路现象要有一个明晰,正确地认识。
首先,短路实验是否该做,什么场合做,应怎样做,应该根据物理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师生的心理状态进行主客观心理分析得出结论。
短路实验教育性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提供短路知识的感性材料,二是提供安全教育的感性材料。
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电学中有关短路原理知识仅作简单介绍。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内化短路认知目标而设计短路实验,提供典型的感性实验材料,这对理解短路现象物理本质及规律十分有利。在物理实验中电学安全教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其包括实验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用电安全,设计短路实验,为学生提供模拟性生活环境,典型性感性材料,进行安全教育具有现实性,很有说服力。
我们对289名初三学生进行电学知识学习心理调查,?结果表明喜爱看短路实验的占24%,喜欢做短路实验的占59%,但也有11%的人害怕做短路实验,且多数为女生,总体上对短路实验感兴趣的学生达83%;由此可见,短路实验深受学生欢迎,因为短路实验现象一般伴有强烈的电弧火光及小声的熔丝断声。
事实上短路实验只能激发学生暂时兴趣,而暂时兴趣易生易灭,在学生大脑中枢此联系软弱、常有盲目性,广泛性,是学生实验兴趣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初中生心理有两个明显特征:①容易形成不正确兴趣品质,甚至造成变戏法,看热闹的感觉;②容易产生害怕担心,惧怕的心理状态,阻碍学生对电学欧姆定律1=U/R本质的进一步理解与深化。而短路实验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对两种心理特征产生不利影响因素,因为过多的短路实验容易滋长学生不正确的兴趣品质;强烈,惊险的短路实验易加剧学生的害怕心理。所谓强烈,就是短路时威力大,电弧火光强,伴有小声爆炸声,对眼、耳感官有强烈刺激;所谓惊险,就是线连接错误时,电路一旦接电导通,短路就即刻发生,难于挽救。
从短路产生效果看:似乎实验中发生轰然巨响,电孤火光越亮越好,但是这类实验愈多对学生害怕心理会有负向加剧作用,使他们感到电现象可怕,我们对289名初三学生电学学习心理调查,结果表明11.2%学生对短路实验现象感到害怕,(导致)这对学生在做电学实验时,会常怀着恐惧心理,甚至可能不间断地问实验指导教师他所在进行地电学实验是否有无危险性,对学生物理电学学习产主消极地负面影响。因此,学生长期在实验时怀着恐惧心理进行电学实验操作,很易将此不良心理迁移到其他物理电学实验操作中,造成电学实验操作上的学习心理障碍。因此,对于发生在电压过高、电流过大等实验条件下短路现象,虽然能激发和满足部分学生暂时兴趣与心理需要,却不宜在课堂上演示。实验指导教师尤应明记此点。
1.刺激性的强烈性
心理学中感知与刺激强度依存性的规律表明,作用于耳、目等感觉器官的刺激物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被客体所清晰感知。短路实验刺激强度,无论是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都达到能引起学生注意良好的效果,因此,从刺激的物理特征看,短路实验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足够引起学生的注意与感知,但对听觉阀限研究表明,?声音超过140分贝时,对耳所引的不再是听觉,而是不舒适的触压和痛觉。尽管短路实验声响不是十分强烈,但声与电孤光亮的交互刺激,会使学生两手习惯性捂住两耳,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心理恐惧的存在。
2.实验中学生情绪的两极性
良好的情绪能使反应的强度与引起情绪的刺激强度相适应,情绪的过度强烈和过度的抑制都是不正常的。短路实验对学生情绪反应具有两极性。有些学生对短路的强亮光,伴随小声响,感觉满足了自我猎奇的感知需要,从而产生愉快、喜悦、兴奋等积极情绪反应;有的学生则对这种短路现象感到不符合他们的心理需要和主观愿望,从而产生紧张、厌恶、恐惧的消极情绪反应,这种情绪两极性还表现在积极的增力和消极的减力作用上。前者由于喜爱这类实验而感到兴奋,能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后者则往往使学习和积极性受抑制。心理的生理机制研究认为:当刺激物过于强烈的时候,兴奋过程过强烈,会超过神经细胞兴奋性限度,因此,从刺激的情绪特征看,短路实验对初中学生的情绪有明显两极性。
对于一个班级而言,一般两种极端对立情绪反应的学生比例稍有所不同,通常,女生常易产生消极情绪。当做完短路实验后,由于脑神经细胞强烈的反射作用,往往使学生的情绪不能立即静下来,需要几分钟的骚动后才能使全班情绪趋于稳定,逐步转入正常的教学秩序,这对优化课堂教学时间量是一个矛盾,需要教师妥善处理好短路实验的强度与刺激度。
短路实验能提高学生注意的紧张度,因为他们对即将发生短路的静态实验器材,存在着迫切希望观察到短路的实验现象的企盼心理。由于紧张加强了注意,注意范围缩小,所以,对实验现象的印象极为深刻,因此,从刺激的强调特征看,短路实验提高了学生注意的紧张度,因而达到了高度强化的效果,由此可见,在物理教学中设计短路实验用以强调短路的危害及严重性,是可以收到理想效果的。
根据以上分析知道,短实验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为了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有发生短路的可能性,提供真实的或模拟的感性材料,使他们具有真实感、警惕感,从而达到理解电学基础知识和安全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短路实验本身又有不安全因素,容易发生事故,还可能产生一些消极因素,影响一些学生情绪,因此,对待设计短路实验,应当采取高度谨慎的态度,我们认为必须在教学实践中遵循以下实践原则。
1.尽量排除不安全因素
短路实验本身就孕育着不安全因素,设计这类实验必须尽量排除不安全因素,诸如电流不宜太大,电压不宜太高,熔丝不宜过粗,否则短路现象太强烈,可能涉及人身安全,绝对禁止学生靠近、围观实验。
2.课堂演示不易过会
从教育性分析,过多演示短路实验,会导致不安全事故几率增加;从兴趣性分析,由于这类实验只能激发学生的暂时兴趣,而且过多的这类实验可能滋长学生不正确兴趣品质;从刺激性分析,过多这类实验,会使学生减弱警惕感、新异感,现有初中教材短路知识只稍带讲了,较为妥当。
篇5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与信念;现状;原因
一、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现实化取向严重
前几天和学生沟通的时候,学生告诉我这段时间又有一则广告特别受到大学生的喜爱,学生们推荐我看一看。这则广告的广告词是这样的:“人人说年轻人烂:男孩无下限,女孩没节操;有功夫发呆,没功夫实干;不光拼爹,还拼干爹;无知、宅、色、贪。人人说年轻人赞!女孩够独立,男孩有创意;敢爱敢恨不怕输,宁愿二也不装;勇敢、直接、简单!懂你的人在人人!”看完以后,我真的陷入久久的沉思中。短短几十秒看似简单的广告,其实反映的是当下社会年轻人的心态,尤其是大学生们的思想现状,还有社会对他们的评价。
(二)当代大学生的角色分类
从我接触的大学生群体中来看,为什么说现在的大学生,有很大一部分被社会说“有功夫发呆,没功夫实干”呢?大学生关于梦想和信念的现状到底是什么样子?在我这几年的大学生辅导员工作中,接触了各种各样的学生,但基本就是这四种类型:第一类型,积极上进、外向活泼的学生,他们都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在了学生活动和社团组织上,基本没有可以自由支配自己时间的可能;第二类型,埋头读书、踏实进步的学生,他们大部分是把课余时间投入到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一系列的考证上;第三类型,默默无闻、不求闻名的学生,他们一般不会旷课迟到,成绩不突出也不会挂科;还有一批学生,就是第四类型,他们插科打诨,纪律散乱,这些学生一般不受教师与学校的限制,比较以自我为中心,有的甚至因为在成绩和纪律上的问题,难以毕业。
二、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产生的原因
(一)我将对以上四种类型的学生的现状进行分析,来找出他们各自的特点,和他们行为背后的一些原因。
前两种学生在我所接触的大学生中,所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小的。第三种学生的存在数量比较大,同样的第四种学生也和第一、二种学生的比例类似。所以,我分析总结后发现了这样的规律和原因:前两种学生在我和他们的谈话与沟通中,大部分都还是比较明确自己的目标,对将来自己的职业规划、生活规划和人生的阶段性发展有着比较确定的目标。就像纪伯伦说的,理想和热情是生活航行中的舵和帆。有了一个坚定的目标,那么他们在可以支配的时间里就会自主地向目标去靠拢,去实践自己的规划,这样就产生了一种内在的前驱的动力。这两种学生就是开篇提到的广告词中那些独立有创意,敢想敢干的大学生们 。而以绝对优势比例存在的第三种类型的学生,他们用开篇的话说就是“有功夫发呆的宅学生”。平时,这些学生基本不会主动找我来谈心,所以我都是利用课间或者晚自习的时候和他们说说话,来了解他们的想法。这些学生往往来自一些小康家庭,父母对他们的要求有的比较严格,有的比较随和。这些学生一般没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家里的“乖乖宝贝”,听父母的话,对踏出社会没有好奇,也没有惧怕,比较固步自封的活在一个父母建立的环境下――无论是物质,还是思想。而对最后一类学生的接触,让我有比较新的思考。和一些平时违纪的学生深谈以后,我发现他们和前两类学生有一些相似之处――比较固执和自信。但是他们没有对学习、对生活的目标,对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大半是没有仔细思考和认真规划的。他们崇拜自由自在的体验,以破坏既有规则为代价。
(二)我们似乎可以发现,大学生这种缺乏目标和信念的现象,并不单单只是由大学生自己造成的。以我多年担任大学生辅导员的经历来分析,还有以下几点重要的原因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信念的坚持。
第一、大学管理环境宽松和缺乏适当引导。由于大学这种教学体质并不是产自中国,它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比较自由宽松的教学单位。学生们从严格管理的学习生涯中一下子被释放到了这个需要自控力占主导的地方,会变得无法正确的利用大量自主支配的时间。所以,应该适当地加强大学对学生的管理,还有素质教育对学生正确时间观念形成的指导和教授。
第二、家境环境的富庶,与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2012年我国的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现在大部分的大学生家庭基本上生活中不存在温饱问题,甚至很多学生家庭非常富庶。而学生父母一般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辛苦受累,更愿意把自己平生奋斗的果实与孩子共享,甚至大部分都赋予孩子。这样,就让大学生们产生了没有理想,不去努力也可以过着比较自在的生活,而且这条路相对轻松很多,而不愿意去选择自主自立的生活。因此,家长应该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应对孩子进行独立的教育。使他们能够认识到,只有自己的奋斗才是实现自己生存价值的唯一方式。靠血缘关系获得的任何形式的财富对自己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第三、社会导向作用与社会评价体系单一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严重不良影响。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五年,经济增长飞速,社会转型发展,并迅速形成了以“金钱”“地位”为中心的价值体系。而大学生一般处于二十岁左右,正处在形成人生重要价值观的年纪,他们对社会的判断受社会经验缺乏的影响不通支来自与舆论和部分对社会的想象。这样充斥“金钱”为价值的浮躁社会氛围,使得大学生不去踏实思考自己的目标,不去付出努力,更加没有对目标实现的信念。有的只是对金钱的崇拜和投机思想的产生与时间的荒度。这就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尤其是舆论、媒体应该侧重对“文化”“自我价值”的探讨。让大学生们认识到,除了金钱,去实现自我价值是一笔更大的精神财富,而在丰富精神财富的同时,我们可以获得相应的物质财富与难以替代的人生经历,这才是值得尊敬和敬佩的人生。
篇6
关键词:心理异常 心理调节 心理咨询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异常现象频发,呈不断上升趋势。大学生有朝气,有理想和抱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高、有发展潜力和创造性的群体。因此,深入探讨大学生心理异常的成因与调节策略,有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概念及具体表现
心理异常是相对于心理健康而言的。当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不能适应客观环境,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之间不能保持协调、统一而失去良好的社会功能,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人格不能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而使他人难以捉摸时,则被视为心理异常。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情绪困扰
繁重的学习、激烈的竞争,使大学生的压力很大,易受到抑郁、焦虑等情绪的困扰。抑郁是以异常的情绪低落为特点的心理障碍,常表现为强烈而持久的悲伤、忧虑,感情淡漠,沉默寡独,悲观绝望。焦虑是由几种情绪混合而成的负性情绪体验,没有什么值得害怕的明确对象和内容,但是总有大祸临头的感觉和压力,且又不能明确表达最终会发生什么情况。
(二)人际交往不适
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它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身心健康。目前,人际交往不适在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常见的表现有嫉妒、冷漠、单相思、敌对心理等。
(三)自卑人格
自卑感是因人对自己评价过低而产生的压抑、羞愧情绪的表现,是人格发展的不良倾向。通常,自卑的个体自我评价不符合自身实际情况,自我评价过低,因而看不起自己,或者妄自菲薄,对自我缺乏信心。
二、心理异常原因的综合分析
(一)生理因素
首先,大学生在性的问题上容易发生心理冲突。由于大学生的性心理还未完全成熟,可能会出现行为失当,从而导致心理紧张、恐惧、羞涩和压抑。其次,遗传因素产生的如身材矮小、体重偏高、外表特征明显(不漂亮、有生理缺陷等)而产生自卑或心理障碍。
(二)心理因素
一是学习压力。所学专业非所爱、课程负担重等会造成大学生的精神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容易出现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异常。二是生活压力。包括不善于为人处世,以及生活贫困等造成的心理压力。三是人际交往困难压力。这会导致大学生产生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还会因为没有倾诉对象,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致使染上网瘾、烟瘾等。四是就业压力。这在高年级学生中尤为明显。就业市场的不景气,会导致学生产生焦虑、自卑、无安全感等不良情绪。
(三)环境因素
一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包括家庭的过分放任或溺爱、家庭关系是否和谐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等。二是教育环境的缺失。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教育忽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学生的心理偏离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三是地域差异的影响。大学是一个兼容并蓄的社会环境,不同的地域文化差异和本土习俗所导致的可能是价值观的差异,必然引起大学生对人、对事、对物的不同看法。
(四)病理因素
躯体疾病或损伤,能造成心理活动的障碍或异常。如脑部位受损,会导致记忆衰退、思维紊乱、言语障碍、神志不清等;心脏病会造成感觉迟钝、注意力分散、神志恍惚等,以致大学生不能正确判断和推理客观事物,无法在生活学习中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大学生异常心理的调节建议
(一)重视学校、家庭、社会的配合
父母的价值观和思想行为以及家庭变故、社会的变迁,均会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震荡。因此,尽管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但家庭和社会依然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对此,家长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并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高校也要调整教学计划,增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和说服教育,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此外,社会应大力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舆论环境、校园周边环境,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并引导他们走向成熟。
(二)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学会自我调节
学校和教师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会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和方法进行自我调节。当学生觉得心理上或情绪上有如焦虑、郁闷、气愤、情绪不佳等不适情况时,就要通过适当运动、转移注意力或放松等方式,减轻压力,愉悦心情。
(三)要做好预防、治疗和促进发展三方面的工作
1.建立心理档案,开展经常性的心理检查。预防是针对广大学生,特别是有心理问题倾向学生的好办法。在新生入学之初,班主任应该找学生谈话,做心理档案。对已发现有心理危机或有家庭病史的学生,班主任应注意跟踪了解和交谈,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这样就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使新生在智力上、情感上得到综合发展。
2.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咨询,拓宽咨询渠道。高校应积极设立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开展各种方式的咨询服务,如直接咨询、间接咨询、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现场咨询等。这样就能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以及心理商谈的程序,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给大学生以帮助、启发和教育,解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心理异常。
3.大力普及心理学知识,促进学生自身发展。高校应通过发放心理教育专题教材,举办心理知识讲座,定期组织心理学教师巡回宣讲心理常识以及利用广播、板报、墙报等宣传载体开辟心理保健的栏目等手段,广泛宣传和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使大学生认识自身,了解心理健康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参考文献:
[1]伍义务.大学生心理异常的表现和原因[J].中国商界,2008(4):265.
[2]吴会.大学生常见心理异常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6):90-91.
[3]李莉.浅谈大学生异常心理[J].探索,2008(5):200-201.
篇7
[关键词]出口信用保险;竞争力;模糊综合评价;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5-0051-02
1 出口信用保险竞争力影响因素构建
近年来对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趋于白热化,其中苏志欣,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模型[J].理论新探,2006(4):27-28.李存芳等(2007)在“基于模糊集理论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系统评价”中将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分为战略资本、核心技术、先进知识、整合能力4个二级指标和43个三级指标。李存芳,等.基于模糊集理论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系统评价[J].工业工程,2007(7):54-58.保险业是提供金融商品的特殊服务行业,出口信用保险属于保险产业补缺市场,鉴于保险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的特殊性质,我国学者对于保险行业竞争力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基于产业与企业层面,其中裴光 (2002)把我国保险业放置于我国宏观经济及世界保险业发展之中,对其竞争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裴光.中国保险业竞争力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吕宙 (2004)从行业发展的战略选择角度进行了研究,刘子操(2005)从保险企业的角度研究了保险竞争力的培育,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的胡宏兵教授将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界定为四个方面的能力,即风险管理能力、市场开拓能力、险种研发能力和组织学习能力。这些研究对我国保险业竞争力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很好的探讨,但对于当前局面的评价以及如何从当前的竞争力水平发展到更好的水平等问题关注较少,尽管如此,这些文献为形成出口信保的竞争力评价因素提供了建议。通过大量文献分析,结合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构建基于出口信用保险竞争力评价的指标集评价指标得出过程较为复杂,其中Bi为一级评价指标,其下属二级指标用Ci表示。为:B1、客户关系管理(CRM):客户整合管理、客户关系维护、合作渠道管理、年度计划管理;B2、风险管理(RM):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组织与人员、内控机制、风险管理信息系统;B3、人力资源管理(HRM):HR的获取、人员整合、保持员工、绩效与薪酬设计、促使员工持续发展的能力;B4、信息获取能力(IA):买家信息获取、国内出口企业信息获取、各种综合分析信息获取、各分支机构的信息交流,以及政府信息获取能力;B5、宏观把控能力:战略决策能力、市场控制能力以及环境适应能力;B6、险种开发能力:险种核心技术、新险种比率、研发速度、保源充足性。
2 出口信用保险竞争力评价的实证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法由美国著名模糊数学创始人查德(L.A.Zadeh)首先提出,是对一个与各种模糊因素有关的事物加以综合考虑,应用模糊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将一些边界不清的定性因素进行综合量化评价的方法。
根据得到的指标集,设定U为出口信用保险竞争力评价因素集,则U=(u1,u2,u3,u4,u5,u6)=(客户关系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获取,宏观把控,险种开发);U的每个因素又是若干个因素的集合,其中:
u1=(u11,u12,u13,u14)=(客户整合管理,客户关系维护,合作渠道管理,年度计划管理);u2=(u21,u22,u23,u24)、u3=(u31,u32,u33,u34,u35)、u4=(u41,u42,u43,u44,u45)、u5=(u51,u52,u53)、u6=(u61,u62,u63,u64)分别为其对应定性值。
采用情景模拟方法邀请专家组,对文中构造的各级评价指标相互之间的重要程度作出判断,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得出结果。A为最终的评价集,Bi为一级评价指标,Ci为一级指标下二级评价指标,根据层次分析法中重要程度对比,一级指标判断矩阵结果如下:
同样方法获得二级指标判断矩阵,得出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及特征根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此阶段一般用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篇幅所限,二级指标AHP分析结果及计算过程省略。。将数据用AHP软件进行计算,得出以下内容:
其中A=(0.23,0.21,0.10,0.15,0.17,0.14),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为0.0032
=(0.258,0.252,0.279,0.170,0.051)
从客户关系管理角度看,客户关系管理很好的隶属度为0.258,较好为0.252,一般为0.279,较差为0.170,很差为0.051。因为客户关系管理一般的隶属度最大,所以其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处于一般与较好之间。
3 结论与提升出口信用保险竞争力的策略
评价结果B=(0.171,0.253,0.287,0.184,0.105)说明,隶属于一般的结果为0.287,出口信用保险竞争力水平的综合评价结果为“一般”,各一级指标的评价结果显示,风险管理与宏观把控能力较好,有明显优势,但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获取能力为一般,而险种开发能力是比较差的。对此笔者有以下策略建议:
首先,出口信用保险属于政策性金融业务,尽管名义上已引入竞争机制,在目前环境下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占有绝大多数有需求市场,其竞争力评价结果为“一般”,若市场实质放开,是否能够提升信用保险的竞争力,主要归咎于客户关系管理能力(Wi=0.23),应把对客户服务质量的提高作为其首要任务,提高限额承保与理赔追偿环节的效率,从客户的角度去换位思考,使客户把出口信用保险纳入其风险管理体系,成为客户内控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次,历史原因导致出口信用保险业的展业渠道主要为商务系统以及银行系统,市场化使这些渠道不再是“专利”,保持与这些渠道的良好合作关系将尤为重要,所以,应尽力建立与这些渠道的排他机制,通过滚动交往模式,与商务系统及银行渠道粘连在一起,建立起对于商务系统的政策合作模式,并充分考虑银行的利益诉求,在实际展业中使其受益,这些牢固的渠道合作模式在市场放开以后会成为渠道营销制高点。
最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以及险种开发能力的提升是出口信保业真正走向强大的内部动力,而人力资源管理的完善与否起决定性作用,应立足于长远发展的角度,形成明确定量化制度,努力做好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优秀人才是信息系统建设和险种开发的前提,利用优秀人才的有效配置,不断改进信息系统,做好信息后台支持,并实现对于信用险市场导向性险种的大力开发与不断改进。
篇8
在《新嵊组合城市发展空间协调规划》中提出利用新嵊两个中心城市之间的台地和新昌江两侧用地空间构筑新嵊组合城市的中心,而城北台地是新嵊城市群最重要的中心部分,为提升新嵊两县市的竞争能力,新昌县规划局于2011年4月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新昌县城北台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本次规划范围在上一轮分区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容,规划用地面积从分区规划的17.94 km2扩大到19km2,规划控制范围约27 km2,做到了城北台地控规全覆盖。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通过分析研究后提供了两个规划方案,详见图:
二、案例处理经过: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是解决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之间的衔接,它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细化和深化,同时也是城市地区编制详细规划的依据,并起着协调专项规划的作用。因此为使《新昌县城北台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有机结合,不断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在规划编制中,我强调社会各阶层多渠道、多层次参与规划的全过程。首先将规划在“县规划局网站”、“县规划公示展示中心”等群众关注度较高的地方进行规划公示,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充分吸纳社会各界人士的观点意见;其次组织局内部的规划专业人员对方案进行充分讨论;第三,邀请本地及国内知名专家对规划方案做进一步探讨;第四,用会议的形式听取县委、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的意见。在经过上述四轮程序后,各层次的意见建议均已广泛收集,现将两个方案的意见建议整理汇总和筛选后评析如下:
方案一:注重城市新区型多业态开发的设计理念。
优点:
1、合理布置台地功能分区。由于规划范围内用地呈现西窄东宽,整体狭长的结构形态,将基地核心片设置在面积较大,地势相对较为平坦的东部片区,有利于增强与中心城区和嵊州的衔接交流。而台地西部地区用地狭窄,适宜安排分散布局的旅游酒店度假功能用地,因此该方案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
2、顺应自然形态布置的路网,可减少对山体的填挖和生态的破坏,降低建设成本,提高道路建设的可操作性,而且通过纵横交错的路网对各功能区块之间做了很好的衔接,有利于促进各区块的交流和发展。
3、本方案在注重地块开发建设的基础上对基地内大大小小的众多水塘和绿地进行了合理利用与保护。如利用螃蟹水库周边优美的自然景观,对该片区进行旅游开发,同时利用台地上各地块之间存在的高差,通过绿化的形式将地势上的缺点转变为优点,打造一个环境优美,开发有度的台地新城。
缺点:
1、通过对本方案的分析,认为缺乏对台地各村庄的统筹安排。整个台地分属七星、羽林两个街道,现有14个行政村,涉及自然村143个左右。由于村庄建设用地主要布局在相对平坦的山谷地带,且呈现分散布局的特点,因此如果对这些村庄不做好相应的政策处理,将对台地发展带来极大影响。
2、缺乏人口规模预测,缺少人口吸引载体。本次规划面积达到19平方公里,按照1万人/平方公里的标准计算也要超过10万人,而根据最新统计资料,整个新昌县域只有43.76万户籍人口,其中常住人口只有38.04万人,因而如此庞大的人口规模,必定需要一个吸引载体才能留住人群,所以需对这方面做进一步调查研究。
3、目前台地上的开发项目较少,尤其是市政配套建设较少,台地东部区域交通联系主要依赖新大线,而新大线的建设已较为完善,通过该线路与中心城区的连接也较为便利,其周边地块的建设条件也相对较为成熟,因此建议对新大线西侧地块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充分挖掘其开发潜力。
本方案侧重于台地的城市开发,以螃蟹水库北侧区块为核心区块,从西至东依次打造生态度假片―休闲娱乐片―基地核心片―旅游服务片,形成东西向的生态发展轴和南北向的都市发展轴。同时本次台地路网在上一轮分区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规划形成四横四纵的主干道,并与新昌主城区和嵊州台地做好道路对接。
方案二:注重生态度假型主题性开发的设计理念。
优点:
1、本方案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城北台地作为一片特殊的城市发展用地,丘陵地形特征明显,内部山体较为平缓,且目前台地内尚未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自然生态环境和植被保持较好,因此降低基地内地块的建设规模,保留大片水系绿地,有利于台地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水土流失和山体破坏。
2、方案布局顺应自然,地块开发注重台地本身特点,合理利用了台地的地形地貌和现状建设资源,如利用东部宽阔的地域面积,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一个影视文化主题公园,狭窄的西部片区则利用已建成的五星级雷迪森酒店的辐射带动作用,建设一个高档的休闲度假区。
缺点:
1、路网密度较低,不利于各地块之间的沟通联系。规划范围内用地面积达到19平方公里,其中东西向直线距离超过1万米,南北向直线距离超过5千米,而在方案中只规划了二横四纵六条主干道,两条次干道,不便于各区块内人流的出行游玩,因此建议根据功能布局适当提高路网密度。
2、本方案中侧重于生态保护,景观特色突出,对土地的开发强度较低,尤其在土地集约利用规划方面,主要是影视主题公园、五星级酒店、度假休闲区等公共设施用地和绿地,但缺乏长期居住的用地安排,无法使台地人口进行集聚,不利于台地城市的形成。
本方案侧重于台地的生态保护,从西至东依次打造度假休闲区―未来世界区―生态保护区―影视主题公园―五星酒店配套区,形成四个中央水体景观和三条主要景观轴线,同时规划形成二横四纵的主干道,并与新昌主城区和嵊州台地做好道路对接。
根据以上评析,我认为方案一更适宜城北台地的发展,建议在方案一的基础上对方案进行深化完善,并提出如下修改意见:
1、城北台地作为我县今后重要的城市发展用地,需要明确其规划定位。根据总体规划对台地组团的发展定位和台地发展研究报告,城北台地定位为新昌中心城市的台地城市副中心。
2、本次规划范围较大,规划面积约19平方公里,其中规划控制范围达到了27平方公里,尤其在台地上市政设施缺乏的情况,需要合理安排各区块的建设时序,提出建设启动区,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
3、进一步优化核心区空间结构,突出区域特色,完善公共设施,将商业、旅游开发与绿化景观资源结合起来,提升全方位的生活环境质量和个体休闲运动的空间和设施。
4、保护台地风貌,保护和利用台地内现有的水系、绿化,创造风景宜人的台地风貌,通过改变单纯依靠车行交通的出行方式,规划便捷的梯道,引导行人的步行交通,并且大型城市梯道也能成为山地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5、方案中缺少对市政配套设施的表述。作为地块开发建设的先行条件,道路、水电等市政市政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在本方案中还缺少对各类市政管线线路走向、接口、利用方式的表述,因此需在方案完善过程中进一步补充相关规划资料。
6、由于城北台地规划用地过于狭长,东西向道路主要依靠环乡公路延伸段进行联系,结合我县道路实际情况及公众意见,为保障台地道路的安全性,在道路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其设计坡度及与周边道路的衔接问题,主要是与嵊州城区和我县中心城区的道路接口问题。同时应通过人口预测做好台地与中心城区、台地与嵊州城区及台地内部的交通流量分析,并根据交通流量和实际地形情况合理布置台地路网,使其更具可操作性。
7、新昌城北台地用地面积达27平方公里,台地要开放建设需要运用什么载体来带动台地建设,我认为利用城北台地在国内少有的台地风貌优势布局和吸引大专院校分校(分部)和老年养生疗养等功能区,究竟用什么载体尚须通过进一步规划论证调研后确定。
三、案例启示
1、当前,居住在城市的每一位市民,比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更加关注城市尤其是所居住城市的规划,让规划见“阳光”,并参与到其中来,是体现政府意见和公众意愿的“阳关规划”的内涵。在规划编制中,强调社会各阶层多渠道、多层次参与规划的全过程,实现“公众参与、民主决策、社会监督”的目标。城市规划是为城市长远和整体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推行公共参与、实施阳光规划,打破了以往规划是“封闭循环”、“自产自销”的做法,不仅提高了市民的参与程度,更保证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篇9
【摘 要】网络丑角在社会上名声大噪成红人,是受众审美的扭曲导致商业利益的亦步亦趋?是媒体的趋利炒作使得受众甘愿沦为娱乐的附庸?不管如何,其结果都将是受众、媒体、市场乃至“丑角”传播互动的结果。本文通过对受众心理,媒体的议程设置和商业市场的趋利方面,进行传播心理学角度分析,来讨论当今社会“审丑”现象产生的动因。
关键词 受众 媒体 市场 审丑
从过去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无极》、《三枪拍案惊奇》到现今的《白发魔女传》和抗日神剧等,烂片似乎变得越来越主流化。公众一边吐槽,一边追逐;骂声越大,票房越高。我们也发现,如今在网络上“成名”的往往是那些不顾形象,低俗炒作的人。“网络丑角”在如今社会名噪一时,不知不觉审丑已成为一种潮流,实现了“审美”文化边缘化,“审丑”文化主流化的逆转。但细思,以颠覆主流美感标准、反常恶俗的审丑文化何以能够在当今市场上大行其道呢?
一、感官刺激唤醒受众的心绪转换
处于快节奏生活中的我们,不仅要面对着社会的急剧变革,贫富差距拉大的客观现实,还要背负着繁重的工作学习压力,容易产生内心压抑,幸福指数低,逐渐趋向于“病态”的心理也在所难免。弗洛伊德认为,当人的本能得不到实现,受到压抑的时候,就会产生心理疾患。所以这时候,恶俗、炒作、拜金等反主流形象言论便成为受众宣泄压抑的出口。
芙蓉姐姐、凤姐、小月月等这些“网络丑角”曾名噪一时。他们以无下限的自我“丑化”式炒作营销成功地博取了眼球。从传播心理学角度上来说,情绪的唤醒需要传者了解公众的趣味和期待。而“网络红人”的一些自我丑化式言论行为,无疑能让大众眼前一亮,给人一乐,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使压抑的内心得到了释放。
D·麦奎尔1969年对电视媒介“使用与满足”的研究调查中发现,电视节目的娱乐功效能够给公众带来“心绪转换”,即转移情感。而芙蓉姐姐、凤姐、小月月等这些“网络丑角”便是借助于网络平台来提供娱乐,而受众就在这种突破“雅文化”主流的鄙俗文化中找到了“”。新鲜感带来的感知上的刺激和趣味,让受众获得主观幸福感,缓解压力,达到心绪转换的效果。
二、草根性“审丑”激发共鸣情绪
纵观恶搞鄙俗的各种“丑文化”,其草根、底层味道非常浓。拿凤姐来说,外貌的天生不足,学历工作的后天挫折是当今很多底层抑郁人士的现状。而这种现状的接近性,就会使受众产生熟悉感,产生“接近效应”。这在传播心理学的角度上就是,草根文化满足了大众情绪被唤醒的基本条件——理解。
受众在接触信息时,心理系统会设置一个“心理选择”关口,只给符合标准的信息授予“传播致效参与权”。人们在选择信息时都倾向于关注自己熟悉、与自己接近性强的领域。而恶搞炒作虽粗俗,但内容的草根接近性却能让受众在情感和境遇上产生共鸣,进入受众的心理系统。“网络丑角”的草根性会使受众将自己的情绪乃至人格投射到他们身上。这种理解和共鸣,就会带来持续的关注。而我们主流文化在传播时,并没有很好的洞察受众的接受心理,令人仰视的高端主流价值只能让受众可望不可及。由于缺乏与受众的接近性,难以使受众持续关注,主流文化渐渐就被草根审丑文化取代。
可见,恶搞鄙俗行为仅仅以亮点博眼球还远远不够,一时的新鲜感不能持续的唤醒受众追捧情绪。传播内容的草根接近性才能通过受众的“心理选择”关口,持续获得广大“草民”的理解,才能持续唤醒大众的关注,最终完成向主流文化的“殖民”。
三、“越吐槽越追捧”的“沉默的螺旋”
从2004年“芙蓉姐姐”揭开“网络审丑”时代的序幕以来,审丑文化依托互联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崭露头角,冲击公众视觉神经。网友的吐槽声、议论声在广阔的网络社区中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舆论磁场”,使得丑文化成为“议题”公诸于世。
《小时代》从书籍到电影一直被公众批为拜金,电影上映后,令人叹为观止的制作成本更是为公众所诟病。但是,票房告诉我们,追逐的人不在少数。近来《白发魔女传》引起网络上骂声一片。记者采访不少从电影院走出的观众,他们称:“想看看这部电影到底有多烂,不然没法和别人聊天了。”可见,能与他人进行持续交流、避免因自身的认知盲区而带来孤立的从众心理成为受众追逐烂片的心理动因。
可见,在网络上讨论《白发魔女传》似乎已形成一种“优势意见”;不参与讨论的人因害怕被社会孤立,就会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做出向“优势意见”靠拢的趋同行为,这就是大众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现象。绝大多数人会为了避免被社会孤立,赶不上潮流而去追逐大众所热议的东西,就这样循环反复,造成了“审丑文化”越来越受到欢迎,而主流文化越来越消沉下去的螺旋式过程。这个过程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公共事件,推动了“审丑文化”的发展。
四、媒体趋利心理下的“议程设置”
另外,网络丑角、恶俗烂片向大众群体的流入也得益于媒体“把关人”的许可。换句话说,没有媒体的助阵,那些芙蓉姐姐、凤姐、小月月等“网络丑角”的恶搞行为也飞不出自己的个人空间,起码走不出自己所在的现实与网络的交际圈。但是,从2004年芙蓉姐姐出现后,媒体就注意到恶搞带来的强大舆论效果。在趋利心理的作用下,传统媒体乃至新媒体纷纷加入到这场“审丑文化”的道德审判之中。
从传播心理学角度上讲,一方面,这种类似于批评报道的新闻能够激起受众展示自己情感的欲望。一些生活在高端文化氛围中的人,受高端文化的熏陶会产生对“美”的价值标准。一旦恶搞现象与他们的审美标准相抵触,他们就会义愤填膺,在媒体舆论的引导下,更加积极的展示自我情感。
另一方面,媒体如同“炒冷饭”式的反复讨论,赋予这类议题强烈的显著性,会产生一种舆论压力。而受众为避免“与世隔绝”、被人孤立,会对此事赋予重视,进而会产生趋同行为。
以上两方面均可以达到媒体通过炒作“审丑”消费对象提升媒体的发行量,以及收视率的目的。由此可见,在媒体与“丑角”对象的双双炒作的背后,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媒体在趋利心理下,以一种道德审判式的“议程设置”不断将“审丑”消费对象呈现于受众的生活中,渐渐的审丑文化成为媒体与受众和“审丑”消费对象三元互动的结果。而受众因为媒体赋予事件的显著性会产生趋同行为,其结果就是“审丑文化”的不断发展。
五、求新心理催生“审丑”循环
在这个“泛偶像”的时代,以往“美”的重复刺激已经在受众心理机制上产生抑制疲倦,即“审美疲劳”。而“丑”文化的兴起,从生理上无疑会刺激到人们的神经元,进而在心理机制上表现为愉快。从此,受众便开始有意识地颠覆传统,解构主流、躲避崇高。崇尚“美”的文化在年轻人中开始失去影响力,鄙俗文化渐渐成为他们的关注点。丑文化的解构意义,颠覆传统,为处在生存压力下的大众虚构了一个缓解压力、排遣痛苦的欢乐世界,人们倾向于从这种鄙俗文化中追求丑、追求刺激的感觉。
而市场洞悉了受众的这种“趋丑”心理,也给鄙俗丑文化的生存提供了市场。受众作为市场的最终完成者,其心理需求左右着市场的定位。当今市场为了迁就受众心理,为了达到传播心理学中大众情绪被唤醒的基本条件——理解,便将文化产品趋于媚俗,把娱乐作为自己的主导要求。源源不断的恶俗烂片就是在这种利益诉求中应运而生的。
长此以往,不管是受众出于心绪转换、从众心理对丑文化的追逐,还是媒体在趋利作用下的“议程设置”,或者是市场为了吸引受众将恶俗进行到底,“审丑文化”都将是受众、媒体、市场乃至“丑角”传播互动的结果。这种畸形的供需关系,让“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①而“审丑”一旦变成主流,我们的文化将充斥着恶俗伪文化,慢慢影响我们的思维行动,渐渐地我们将变成尼尔波兹曼笔下那“娱乐至死的物种”!
参考文献
①尼尔·波兹曼 著,章艳 译:《娱乐至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篇10
随着通信技术开始朝着复杂化方向发展,其内部的科技含量越来越多,使得通信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存在更多的风险,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通信工程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为提高通信服务质量,必须对工程项目进行必要的风险管理。
二、通信工程风险管理的作用
2.1保证项目顺利开展。
加强通信工程的风险管理能够有效保障通信工程的顺利实施,能够对项目管理水平进行有效测算。通过对项目内部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及监控,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机制,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确保项目顺利展开。同时,通过对风险的预测还能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2.2控制资金节约资本。
通信工程的施工效果会影响资本的投入,一个成功的通信工程不仅可靠性高同时也能够减少资本占用。通过对通信工程进行风险管理,能够加强成本掌控,防止成本过高的风险,保证项目资金安全。通信企业可以通过制定计划编制,进行成本预算及估算,评价工程管理风险,解决项目资金问题。
三、我国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与其他地区存在差异,因此管理者的市场竞争意识不强,项目的风险管理意识较为薄弱,并未设置专门的部门从事这一部分的工作,同时,在项目协调、财务控制等方面也存在较多不足之处。
3.2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风险管理意识的淡薄带来的是风险管理机制的不健全,这是我国通信行业内部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时候进行的建设项目往往凭借人的经验,而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机制进行控制,面对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风险缺乏相应的补救措施,因此具体实践中就很难对风险进行预测,也不能及时控制风险,将风险降到最低。
3.3缺乏专门的风险管理人才。
现阶段,我国从事通信行业的企业内部没有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人才,这就导致在通信工程项目进行时很难联系到专门的组织进行风险管理工作。另外,风险管理队伍建设也存在很多问题:定位不明确、任务分配不合理、管理方向不准确等,因此无法对通信工程进行系统化的风险管理。
四、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
4.1预防风险。
预防风险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程序法、教育法以及工程法。能够确定正在进行的项目会出现哪一种风险,从而进行有效的预防,使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制定的预防策略需要根据合理的项目组织形式进行,并通过书面形式进行反映。在整个风险预防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对风险的类型有明确的认知,并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另外,采取应对措施的同时势必带来一定的损失和成本的增加,设计人员要对其进行充分的考虑。
4.2减轻风险。
通过对风险的判定,确定风险属性,如果是可预测的风险需要严格加以预防采取措施减少风险产生的损失,管理者可以通过动用现有资源或采取迂回措施进行弥补。
4.3回避风险。
通信工程项目产生风险的可能性极高,但是如果风险带来的影响不是很严重,同时又没有合理的应对措施或采取应对措施的成本太高时,项目管理者可以采取回避风险的方式,即主动停止该项目进行。在对风险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项目存在重大的风险,威胁到投资人的资金安全时,也应该采取规避风险的措施,放弃该项目。
4.4转移风险。
风险转移也就是合伙分担风险,虽然没有降低风险的可能性,但是项目实施者所要承担的损失减少了。这种应对风险的做法适用于风险发生率不高,但风险一旦发生会带来巨大损失的情况。在风险发生时,风险的主要承担者能够将一部分风险转移给项目外的其他方身上,以减少自身所受的损失。该方法具体实施时要求项目外承担风险的第三方要有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同时能够得到一定的回报。
五、结束语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8分析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