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范文

时间:2023-12-21 17:37: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

篇1

【关键词】纺织机械工业;发展;创新

纺织行业采用的先进机械主要用于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进而提升生产效率。我国的纺织机械行业目前运行状态良好,生产规模正在逐年扩大,经营效益也在与日增加。传统的部门分割已经被打破了,各类型的企业共同占领市场,出口的规模不断扩大,进口规模也有所恢复。然而,纺织机械行业虽然发展态势良好,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机械设备中国内生产的配套部件质量和精度不足,国外产的配件价格过高;重复引进的现象很常见,纺织工业专业化程度过低。面对着这样的形势,我国的纺织机械工业必须抓住发展中的机遇,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

一、纺织机械工业的现存问题

(一)机械配件之间的配合不当

我国的纺织机械行业发展过程中会引进或自主研发出很多高新技术设备,这就需要很多高精度高材质的配件,例如:电子元件、紧固元件、化工产品、金属基础材料等等。这些配件若是采用国内产品,精度很难达到设计要求。若是采用国际标准配件,引入过程中便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和时间,会影响到纺织机械工业的良性发展。

(二)重复引进现象很常见

近几年,为了提高纺织工业技术水平,我国引进了很多国际上的先进设备,但是真正消化吸收运用到生产中并能进行二次开发的却很少,重复引进的问题比较严重,并没有达成提高技术水平的基本目标。

(三)专业化水平低

纺织机械行业事实上是一个品种众多而生产批量小的基础产业,国外的纺织企业多数都是几百人的小规模产业,同时具备很高的专业性,甚至有些企业会专门生产某一个产品,同时几个同类型企业就能控制住该项产品的国际市场。但是我国的纺织企业多数是产品种类较全的产业,专业化水平相对较低,但是并没有特别突出的专项产品。

(四)与国际发展水平差距大

我国纺织机械工业的设备和技术发展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着相当大的一段距离。而针对不同的纺织机械来说,这段距离是不同的。例如:棉纺和织造这类设备的技术水平发展较好;毛纺、印染、化纤这类设备的发展较差。另外,我国纺织产品的质量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二、纺织机械工业的发展趋势

纺织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为服务市场向前发展。从当前的形势上看,国际纺织机械工业的发展趋势如下:

传统产品的生产技术改进。通过调整传统产品的生产技术和设计结构,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优化产品性能。同时,对于能量消耗和废物排放方面也要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节能减排的改进,减轻劳动力。老纺织厂进行设备更新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需求。例如:各种类型的无梭织机在不断更新,针对不同的工艺流程可以随时调整改进。

实现连续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为了适应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发展,纺织机械工业采用了新型的高新技术纤维生产,满足高端纺织产品的市场需求。高新技术纤维机械基本上都是大型成套的设备,前后相连的工艺工序使用的机械都具备智能化、自动化、连续化的特点。

三、纺织机械工业发展的创新型建议

(一)提高本企业的生产水平

想要充分发展并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首先要充分了解企业本身的发展基础。在已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并有效加强生产过程的可靠性。在有效提升了产品的性能以后,才能继续谋求进一步的发展,这是当前纺织机械工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我国的纺织机械行业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和基础配件质量并不稳定,技术水平较低,进而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也不稳定,用户对此种状况反应很强烈。所以,为了保证用户能够买到完整、质量合格的纺织机械和基础配件,安装调试后能够直接使用获得合格的产品,机械设备和基础配件流入到市场中时必须保证没有缺件,完整性良好。

(二)发展纺织机械专用的配套设备

纺织机械专用的设备和基础配件要建设成系列性的产品,增强其通用、标准和系列效果。纺织机械专用的设备和基础配件主要服务于纺织品的生产,纺织产品市场广阔,花色、档次、品种千变万化,机械设备和基础配件也要跟随着纺织产品的变化而改进,适应产品的变化。

(三)保证产品质量

我国生产的纺织机械品种较全、数量较大,但是实际上的生产质量、生产技术、经济效益并比不上纺织机械强国,无论是整台主机的生产还是零配件的生产,都还存在着一些质量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企业应该在产品技术、过程技术、组织技术等环节统一加强质量管理,并在零部件加工和产品封装、现场安装调试的过程中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真正实现纺织机械的高质量生产。

(四)实现信息化的生产

所谓信息化的生产就是指在生产的过程中实现机电一体化,而机电一体化指的是多种学科的交叉融合,包括:机械、计算机、信息处理、微电子控制等学科。最主要的结构是采用微机控制的自动跟踪生产系统,当生产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参数发生变化时,能够瞬间修正回来,这也是传统生产方式很难达到的。另外,生产管理的过程中也要实现现代化的管理,制定出规范性的规章制度,工作人员要将自身的岗位职责承担起来。

(五)培养高素质专业性人才

想要实现纺织机械工业的大幅度发展,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身上。所以,纺织机械行业应该为人才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创业机会和工作平台。目前,我国的纺织机械行业严重缺乏专业性人才,企业应该与专业院校进行科研合作,积极地进行科研教学,在研究生产项目的同时广开人才资源。

结语

我国的纺织机械工业必然要实现大幅度的发展升级,转变成纺织强国。纺织机械工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挑战,我们要抓住发展中的机遇,积极面对挑战,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技术水平,发展品牌效应,实现高质高效的工业生产。

参考文献

[1]吴锚.改革中求发展创新中促进步――纺织机械工业的发展与产业升级[J].纺织机械,2013(06):2-3.

[2]吴永升.纺织工业成就斐然“十二五”纺机器材机遇难得――建党九十周年的怀念和思考[J].纺织器材,2011(S1):1-4+9.

篇2

    1查新工作的基本条件

    1.1较为完善的文献支持系统较为完善的文献支持系统,是保证查新工作质量的最基本条件,开展机械工业科技查新所需要的文献支持系统包括:

    1.1.1国内外主要数据库包括《美国工程索引(Eicompendex)数据库》、《金属文摘(METDEX)数据库》、《机械文摘(ISMEC)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中国机械工程文摘数据库》、《中国机械工业科技成果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等,以上是查新中使用率较高的数据库,同时还要通过上网、联机检索等途径查找相关的数据库。

    1.1.2国内外主要检索工具包括各种综合性及专业性的文摘、索引、资料目录以及各类机械产品目录、样本等,由于机械产品种类繁多、专业庞杂,在此不一一列举。

    1.1.3一次文献包括机械工业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各类科技期刊。

    1.2素质良好的查新人员查新工作是一项原则性较强而又比较繁琐的工作,它需要查新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强烈的责任心,如果原则性不强,就会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或碍于情面写出不合事实的报告,如果查新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耐心细致,就使查新结果出现错漏,从而影响查新报告的严肃性。查新工作同时又是科学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查新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查新人员的业务素质包括:

    1.2.1较扎实的专业知识笔者认为从事机械工业科技查新的人员首先应当具备较为系统和扎实的机械工程学科的基础及专业知识,因为这决定了查新人员能否对检出文献进行正确的筛选,对同类产品的技术特点、参数进行提炼、分析和对比,从而作出客观准确的评判。

    1.2.2较广博的知识面机械行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工作装备和生活服务的基础行业,机械工业科技成果应用范围可以说渗透了各行各业,如造纸、制糖、农业、水利、食品等,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之间交叉渗透的日渐突出,都要求查新人员要有广博的知识面。

    1.2.3较强的综合思维能力查新论证是一个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推理过程,因此查新人员应当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1.2.4较熟练的文献检索技能查新人员应通晓文献检索原理,熟悉各数据库、检索工具所贮存的内容、收录的范围、文献的分布情况,并能根据不同的课题内容确定利用哪一种数据库、哪一种检索工具、采用哪一种检索途径、以及如何编写检索逻辑式等等。

    1.2.5较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不仅可以提高查新工作效率,确保查新质量,而且能在联机或上网查询时节省费用。

    1.2.6较高的外语水平查新人员应当具备较高的专业外语水平,尤其是阅读、理解能力要强,这样才能在检索外文数据库和资料以及分析查出文献的过程中得心应手。

    1.3较完善的规范管理众所周知,合理的工艺流程、科学的技术规范以及严格的产品标准,是生产一个高性能高质量的产品的重要前提。同样,查新报告作为查新工作的“产品”,应当有合理的工作程序、严格的工作规范作为其高水平、高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制定一系列严格的工作规范。查新工作规范应包括:①查新工作程序的规范,②查新人员工作技术的规范,③查新报告格式、内容、用语的规范等。

    2检索查新技术探讨

    一个科研项目的检索查新基本工作程序为:熟悉待查项目背景资料——对项目进行科学归类,找出主题词——选择数据库及检索工具——制订检索策略,确定检索年限——检索——筛选检出的相关文献资料——与待查项目进行对比分析,撰写查新报告。在这一工作过程中,检索查新人员的技术水平高低对确保检索查新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有赖于高素质的查新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笔者分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2.1检索手段的运用

    查新检索有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两种主要手段,机检速度快、效率高,是手检无法比拟的,但手检同样重要,多年的实践证明,机检和手检必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两者不可偏废,这是因为:①各数据库存在收录内容差异的情况,没有哪一个数据库可以保证百无一漏,尤其是机械行业科技成果的产品形式为主的特点,决定了在一些产品目录、样本、更容易查到同类产品,这些必须通过手检进行辅助。②各数据库的主题词标引存在差异,如果选词不当或组配不力,极易造成漏检甚至扑空,而手检直观性强,可以灵活调整检索词,通过上机前的手工试检以及手检与机检之间的不断修正,才能确保查准率和查全率。同时,如果是上网或联机检索,通过手检定好检索词及检索策略再上机查询,可以达到省时省钱的功效。③数据库相对于原文存在一个滞后期的问题,许多数据库都存在滞后期,少则3~5个月,长则半年甚至1年,手工检索工具滞后期短一些,但也有时间差问题,必须结合检索最新几期的核心期刊,才能更好地保证查全率。总之,只有将手检和机检相结合,才能确保查新范围的全面性、系统性和连续性。

    2.2检索途径的探索

    根据我中心多年承担的机械行业科技查新项目来看,以产品形式出现的占了90%以上。目前科技文献对产品整机报道的较少,因此要注意查找产品目录、样本类载体,必要时甚至要有“大海捞针”的勇气,逐年查阅核心期刊或非核心期刊,所要查的数据有时就在封页的广告上,或行业性的综述里。此外,由于机械产品的应用领域极其广阔,检索时一定要弄清所涉及的领域属于什么学科,该学科的主要检索工具及核心期刊是哪些,检索时要查全,不可遗漏。比如电除尘器,它在水泥生产中应用广泛,但又有环保学意义,查找时就要通过化工类的“水泥工业”及环保科学中的“除尘”两种途径查找,而《水泥》、《水泥技术》、《通风除尘》、《环境保护》等核心期刊也是必查刊物。

    2.3对检出文献、数据的筛选

    在对检出相关文献、产品数据进行筛选时,所选择的对比文献、产品数据应当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可比性。在机械类产品中,有的在国内已有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生产同类产品(这种产品的开发往往是出于市场的考虑),在选择与之对比的同类产品时,应选择那些行业公认的有代表性的、技术性能较先进的产品,才能体现这一领域里的先进水平。同时,选择对比的产品应具有可比性,如柴油机,应选择型式、用途、冷却方式等相同、排量相近的产品进行比较,排量相差太远的则不具备可比性。此外,选择的对比文献应根据查新重点体现出针对性,这需要查新人员仔细地鉴别,如果不分主次把一般相关或密切相关文献罗列出一大堆进行比较,不能突出重点,势必影响查新结论的明确性。

    2.4查新报告的撰写

    一份有价值的查新报告应当包含检出的相关文献或同类产品的概述、对检出结果的对比分析并有结论性意见,能使科技管理部门和成果持有者了解同类研究的现状及查新项目所处的真实地位及技术水平。笔者曾接触过一些查新报告,在罗列了所有检出相关文献及同类产品之后,就简单地下“经鉴别与本查新项目不同”或“未见相同产品报道”的结论,这种只有查新结果而无分析过程的查新报告是肤浅的、没有说服力的。应当将查新产品与查得的同类产品的技术参数、结构性能、采用新技术的多少等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比较,才能对产品的新颖性、先进性作出实事求是的评判。对新产品的对比分析可以采用表格方式,在一张表格上对产品的技术参数、性能特点等各项目进行对比,直观性强,并能省却大量说明文字。查新报告的撰写应当客观、公正、正确,做到条条有出处、款款有依据,既不能主观臆断、望文生义,也不能受委托人影响而避重就轻、弄虚作假。此外,查新报告提供的是基于文献检索的对比性结论,因此切忌越位代替专家对产品的水平下结论。

    3对机械科技查新工作现存问题的思考

    随着科技检索查新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其对促进科技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些行业的查新量逐年上升,立项、鉴定前进行查新已成为科技管理人员及科研人员的自觉行动。相比之下,机械行业的科技查新工作现状不容乐观,根据笔者的调查了解,相当一部分新产品未经查新即可立项、鉴定,甚至已完成鉴定再补充查新,查新在某些程度上流于形式,成了“马后炮”,使科研项目或成果的严肃性、先进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针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除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科研管理部门及科研人员的查新意识外,还应进一步提高检索查新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增强科技管理人员及科研人员对查新报告权威性、准确性、公正性的信任度。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3.1进一步加强查新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尽管各查新机构都制定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一些综合性的查新机构无法制定出有行业针对性的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因此执行起来伸缩性、随意性很大。同时查新管理部门也缺乏有效的查新质量监控措施,没有形成不断反馈、不断改进的良性循环,这些都制约了查新水平质量的提高,建议查新管理部门加强这方面的组织协调管理。

    3.2不断提高查新人员的素质

    有的部门查新人员缺少起码的专业知识背景,其查新工作质量可想而知。各查新机构应当配备综合素质较高的查新人员,加强培训,推行“持证上岗”制度,确保查新工作高质量。

篇3

一、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对##区机械工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1、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初步暴露出##区机械加工业产品结构调整滞后的问题,机械加工业作为传统产业逐步进入增长缓慢状态。上半年,全区1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632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8%,但扣除今年新增的2家企业所完成的产值1650万元,原有9家企业仅完成4678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7.8%。

2、大多数企业市场萎缩。##区的机械加工企业以协作配套为主,受制于人的现象相当突出,而且由于面临银根紧缩等问题,企业生产和销售都有不同程度下降。上半年,原来9家机械加工企业中有6家企业的工业产值和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减少,有的降幅达到50%。盛安机械有限公司、锦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都因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政策的实施,生产经营受到很大影响;雄鹰机械设备集团公司因国家对冶金行业调控也受到明显影响;荣王集团公司因受公路治超治限的影响,销量明显下降。

3、投资积极性有所下降。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主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因此,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基础行业的影响较长久,与之关系密切的工程机械、生产设备市场也深受影响,造成企业和业主的投资积极性下降,部分项目暂停或实施进度放缓,必然影响发展后劲。今年,机械行业计划新上项目5个,投资4100万元;技改项目11个,投资5200万元。但是,上半年新上项目仅动工4个项目,完成投资1450万元;技改项目实施7个,完成投资776万元。

二、##区机械工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区的机械加工业主要是依托市区的大中型企业发展起来的,生产的产品大多为主机厂配套的初级加工件,市场也大多在三明本地,属于产品配套型,而非市场配套型,产品结构的局限性导致产品市场狭小,企业兴衰往往系于某一龙头企业。面对宏观调控措施实施所发生的市场变化,多数企业对“三明的市场感到很无奈”,却无法体会“外面的市场很精彩”。但是,对于一些做行业市场、销路在外的企业来说,如多维机械公司,它的生产经营不因个别企业的景气与否而受到影响,依然保持全国60%-70%的市场份额。

2、技术创新能力差。大部分机械加工企业由于依赖于所配套的主机厂,加上产能过剩和竞争激烈,基本上是主机厂给什么业务就做什么产品,产品不定型;企业经营者整天忙于应酬,根本没有精力专于技术创新、工艺改进和新产品开发,而且因激烈竞争导致合理利润偏低,技改投入不足,致使整个行业的加工装备水平停留在落后的状态,新产品开发能力也很薄弱。

3、产业协作水平低。一些中小企业经过整合资源,优势互补,虽然正在逐步形成了相对专业化的分工协作关系,但由于三明机械工业企业在为整机厂配套方面起步较晚,基础较弱,原有的多数零配件生产企业技术水平不高,规模较小,特别是专业化分工协作不明显,造成企业之间关联度低,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无法在较大范围内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网络,规模效应和群集效应不明显。

4、企业缺乏发展战略。产品为人配套,市场受制于人,思路跟着别人走,对于有利润的产品,大家一哄而上,围绕产品盲目重复投资,这是大部分机械加工企业的现状。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市场定位和长远的发展战略,没有根据产业链进行合理分工,找准自己的主攻方向,并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投资以及提升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造成企业之间产品类同、设备类同以及企业数量多产品不多、加工能力大而不强等问题。

5、营销队伍建设滞后。由于大部分机械加工企业依赖于本地市场,有些企业几乎足不出户,平时为了维系自己与主机厂的关系,经营者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协调某些掌握着业务分配、资金调度等关键人物身上,没有精力开拓外地市场,更没有精力去培养营销队伍,市场开拓和销售能力较差,一旦本地市场不景气,就变得手足无措。

三、加快##区机械工业健康发展的对策措施

1、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加快##机械工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价值。一是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首先要正确理解什么是科学的发展观,为什么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和核心是发展,坚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信念不动摇。二是要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作为三明的中心城区,要把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机械工业发展的基本准则,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资源利用的高效和环境资源的永续,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三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机械工业发展。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到深化改革和调整结构、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上来,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经济发展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2、加快发展机械工业产业集群。产业集群通过地理集中和产业组织优化,从而创造群体协同效应,获得技术创新、市场开拓、规模扩张、结构优化等竞争优势,因此,加快机械工业产业集群发展是加快##机械工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要做好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国家产业发展规划,按照资源禀赋特点、产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形成规律,制定##机械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性规划,明确扶持重点,引导招商引资方向。二是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在产业集群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把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壮大放在突出位 置,一方面充分发挥路面工程机械、橡塑机械、机械基础件等行业的优势,以三重机公司、华橡公司等为龙头,加快系列产品开发,营造产业配套环境,建立新型分工协作关系,另一方面要加快培育区内新的民营龙头企业,改变大多数企业围绕一二个企业协作配套的局面,加快依靠市场机制作用,发挥集群聚集效应,促进##机械加工业基地的形成。三是要加快工业园区发展和建设步伐。工业园区是产业集群的有效载体,要把发展民营企业作为重点,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和龙头企业带动,积极引导私营企业加入机械加工行业,引导布局分散的中小企业逐步向园区集中,逐步形成富有##产业特色、专业化协作比较集中的机械工业园区。

3、大力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宏观调控是手段,结构调整才是目的,中央每次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对于优势企业来说都是一次兼并和发展的良好机遇,一次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好机会。作为传统产业的机械加工企业,一方面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深入分析自身的优劣势,找准市场位置,准确产品定位,坚持“专而精”,做好优势产品,同时注意借鉴浙江的经验和做法,根据市场需求,将现有的产品结构进行一次大的调整,把产品做到全国各地去,争取做成行业市场,避免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另一方面要注意培育新型安全产业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适时适度地进行宏观调控是常有的事情,企业要注意产品与经济周期的密切相关,建立起应对市场风险的安全防范机制,不要盲目跟风,及时开发高质量、多品种的创新产品,并在做好主导产品的同时注意在上下游产品之间建立起安全的产业链,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和市场形势发生变化时立于不败之地。

篇4

[关键词] SOA 粗粒度服务 渠道体系

一、管理软件企业营销渠道体系现状分析

早期的管理软件供应商将国内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大区,通过层层细分市场与不断发展商,逐步建立了覆盖全国的产品分销渠道体系。

这样的分销渠道体系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管理软件供应商可以将触觉延伸到全国各地,快速捕捉市场上的商机。;软件销售商同时也是服务供应商,便于提供本地化服务。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全球化竞争的不断加剧,客户需求的不断个性化及业务流程不断创新,对企业的管理水平及信息化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渠道体系也暴露出诸多的弊端。

(1)为了防止窜货,经过授权的商只能在授权的区域中进行市场活动与提供相关的服务。

(2)渠道体系内部层次太多,加长了对客户的响应时间。

(3)在同一区域内,分公司与及商之间经常性地展开激烈的竞争。

(4)商缺乏明确的定位或者分工。客户的项目因商的企业规模,实施人员的数量,实施人员的素质及同期正在实施项目的多寡而存在很大的差异。

(5)行业深度应用的信息化项目,向实施方提出严峻挑战。

如何对原有的渠道体系加以改造,成为横跨在管理软件供应商面前一道急需解决的难题。面向服务架构(SOA)注定将会是中国管理软件业的一次难得的机会,它将为原有的渠道体系带来新的活力。

二、基于SOA的营销渠道体系模型构建

1996年Gartner首次提出了面向服务的架构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简称SOA)思想。

1.SOA思想简介

它是在计算环境下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分散服务单元的一种规范。管理软件供应商应用SOA思想将其软件产品构建在基础业务平台之上,以使其合乎SOA规范;不同的管理软件系统可以通过企业服务总线(ESB)有效地集成;软件中的流程可以随着企业用户的业务发展及流程再造(BPR)而不断调整,做到随需应变。

2.构建基于SOA的渠道体系的步骤

(1)确定渠道体系的层次结构。新型的渠道生态体系由管理软件供应商、合作伙伴与客户组成,结构上更趋扁平化,能更快响应客户的需求。

(2)将服务进行粗粒度的划分。按照信息化项目的进程可以将合作伙伴(商)的工作转化成销售、咨询、培训、实施、行业开发及维护等服务;再结合行业最佳实践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形成一个个标准的粗粒度的服务。

(3)定义合伙伙伴的类型。新的渠道体系中合伙伙伴不为单纯的产品经销商,而是粗粒度服务的提供者。根据其核心竞争力及提供的服务可分为销售合伙伙伴、咨询合作伙伴、培训合作伙伴、实施合作伙伴、行业开发伙伴及维护合作伙伴。

(4)基于低成本、高质量服务承诺的产业协同。合作伙伴不但要对所提供了服务履行低成本、高质量的承诺,同时为了客户项目的成功,各成员必须通力合作。

3.新型的营销渠道生态体系特性

(1)以客户为中心,缩小渠道响应时间,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

(2)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保证。

(3)合伙伙伴提供的粗粒度服务不但是面向行业的,而且是基于行业的最佳实践。

(4)渠道体系更具弹性。通过对服务的有效编排,组成一支高效专业的项目实施团队以满足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客户信息化项目的需要。

三、新型营销渠道体系实证分析

下面就以国内著名的管理软件供应商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下面简称金蝶软件)的渠道体系来说明模型的应用。金蝶软件于2006年提出了“七剑出鞘,共赢天下”的新型渠道发展计划。它的渠道体系见表。

注:U标记表示渠道伙伴在金蝶的渠道体系中充当相应的营销角色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金蝶软件定义的渠道伙伴类型与模型中定义的合伙类型基本相同。金蝶软件通过引入新的合伙伙伴类型扩展了原来以产品分销为核心的分销渠道,并向客户提供行业增值服务以实现渠道价值。

从表中还可以看出,每种类型的合作伙伴在金蝶的渠道营销中担当2种~6种营销角色。这个结论从一个侧面反映当前管理软件领域的各企业的分工程度。

四、结论

面向服务的架构(SOA)不仅推动信息化产品向平台化、集成化与个性化方向发展,也带动渠道体系的革新。新型的渠道体系给各个成员都带来巨大的价值,同时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需要合伙伙伴不断地调整与转型,经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完成。

参考文献:

[1]毛新生:SOA原理、方法、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7

[2]梁爱虎:SOA思想技术与系统集成应用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12

[3](美)伊尔(Erl.T)著 王满红 陈荣华译:SOA概念、技术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0

篇5

关键词:超精密加工、精度、发展状况、展望

中图分类号:G71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011-01

一、超精密加工的定义

通常按照加工精度划分,可将机械加工分为普通加工、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三大类。在不同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下,对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有不同的定义,由于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划分的界限不断变化。过去的超精密加工对今天来说可能已经是精密加工了,过去的精密加工对今天来说可能已经是普通加工了,所以对其划分的界限是相对的,随着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而逐渐向前推移。

1、普通加工指加工精度在1μm左右,相当于IT5-IT7级精度,表面粗糙度Ra值为0.2-0.8μm的加工方法,如车、铣、刨、磨、钻等,主要适用于汽车、拖拉机制造等工业。

2、精密加工指加工精度在0.1-0.01μm左右,相当于IT5级精度和IT5级精度以上,表面粗糙度Ra值为0.lμm以下的加工方法,如金刚车、金刚锁、研磨、布磨、超精研、镜面磨削等,主要用于精密机床、精密测量仪器等制造业的关键零件的加工。

3、超精密加工指被加工零件的尺寸公差为0.001μm数量级,表面粗糙度Ra值为0.001μm数量级的加工方法,加工中所使用设备的分辨率和重复精度为0.01μm数量级。目前,超精密加工的精度正从微米工艺向纳米工艺提高。

二、超精密加工的重要性

超精密加工属于机械制造中的尖端技术,是发展其他高科技的基础和关键。例如,为了提高导弹的命中精度,陀螺仪球的圆度误差要求控制在0.1μm之内,表面粗糙度要求Ra

三、超精密加工的分类

超精密加工主要包括超精密切削、超精密磨削、超精密研磨以及超精密特种加工。

1、超精密切削

超精密切削是60年展起来的新技术,它在国防和尖端技术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超精密切削是使用精密的单晶天然金刚石刀具加工有色金属和非金属,可以直接切出超光滑的加工表面。由于超精密切削可以替代研磨等很费工的手工精加工工序,不仅节省工时,同时提高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近年来受到各国的重视和发展。

2、超精密磨削

超精密磨削的发展远比超精密金刚石车削慢,金刚石刀具超精密切削技术的研究比较成熟,但金刚石刀具不宜切削钢、铁材料和陶瓷、玻璃等硬脆材料。因为在切削铁碳合金时,切削所产生的局部高温使金刚石中的碳原子很容易扩散到碳素体中而造成金刚石的碳化磨损;在微量切削陶瓷、玻璃时,切削力很大,临界剪切能量密度也很大,切削刃处的高温和高应力使金刚石产生较大的机械磨损。因此,对于钢、铁材料和陶瓷、玻璃等硬脆材料,超精密磨削显然是一种重要的、理想的加工方法,这就促进了超精密磨削的发展。

3超精密研磨

超精密研磨包括机械研磨、化学机械研磨、浮动研磨、弹性发射加工以及磁力研磨等加工方法。研磨金刚石车刀除采用机械磨料研磨之外,还采用了离子刻蚀和热化学方法。在研磨中,研磨盘原来均用高磷铸铁,后来采用高速钢研磨盘。

4、超精密特种加工

当加工精度要求达到纳米,甚至达到原子单位(原子晶格距离为0.1-0.2nm)时,切削加工方法已不能符合加工精度要求了,这时就需要借助特种加工的方法,即应用化学能、热能、电能或电化学能等,使这些能量超越原子间的结合能,去除工件表面的部分原子间的附着、结合或晶格变形,达到超精密加工的目的。

四、超精密加工的发展状况及展望

超精密工艺技术作为装备制造业中的关键技术,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各国进行研发和应用的重点。超精密工艺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有美、英、日等国。超精密加工是一个系统工程,即精密工程。影响超精密加工精度的因素很多,如被加工材料、刀具、机床、控制和监测系统及加工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的综合参数性能决定了超精密加工的精度。要达到理想效果,就必须按系统工程的方法来处理各个因素。因此,超精密加工的发展趋势也是这些因素越来越达到理想、极限的尺度,以达到更高的加工精度,更好的加工质量。超精密加工将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高质量、高精度、高效率;对工件材料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大型化、微型化;工艺整合化,发展模块化超精密加工机床;在线检测,实现加工计量一体化;智能化、自动化、柔性化;技术集成化程度不断提升;绿色化。

参考文献:

[1] 王先奎.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篇6

1.机械自动化产生及定义

在1971年日本的《机械设计》杂志副刊上刊登了机电一体化这一名词,随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而被广泛的应用。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于1984年为现代机械下了如下定义:“由计算机信息网络协调与控制的,用于完成包括机械力、运动和能量流等动力学任务的机械和(或)机电部件相互联系的系统”。20世纪90年代国际机器与机构理论联合会,给出了这样的定义,机电一体化是精密机械工程、电子控制和系统思想在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中的协同结合。

2.机械自动化在生产制造中的应用现状

机械自动化技术实现机械自动化的理论基础是控制理论。控制理论是解决当今具有挑战性的社会生产与科技研究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实现自动化控制的理论基础,其发展及应用将彻底改变人类传统生产、生存、生活和管理模式。机械自动化生产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生产自动化自动化的机械制造加工系统,可以自动持续进行重复工序的循环,同时还可以自动装卸机械组件。

2.2.信息自动化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以及产品数据库系统管理等。计算机辅助设计是指通过计算机的图形设计软件及设备,辅助工程师进行机械部件及构造的设计工作;产品数据库系统管理是对计算机设计、生产制造过程中出现的数据信息进行系统化管理。

2.3.设备装配自动化设备装配自动化是将特定规格、形状的机械零配件按照设计预定的技术要求,通过搬运、组装、调试、试验、验收等步骤,自动组装为一套能够进行生产制造的工艺流水线。

2.4.物资供输自动化物资供输自动化管理可将机械制造系统中所需的各种原材料或成品输送到预定的相应位置。

2.5.检测自动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各种新型材料和部件以及有特殊功能要求的新型复杂加工设备不断被应用到机械制造业中,使产品的检测技术和工作难度也不断增大,自动化检测技术必然被引入到机械制造中,现在应用相对较多的技术主要包括基于时序、电流信号、人工神经网络对刀具、组件磨损状态的识别检测以及多判断系统的智能设备诊断技术等。

3.机械自动化的优点和效益

随着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械自动化产品有逐步取代传统机电产品趋势。与传统机电产品相比,机械自动化产品具有高的功能水平和附加值,它将给开发生产者和用户带来社会和经济效益。

3.1.改善劳动条件,有利于自动化生产

机械自动化产品自动化程度高,是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是将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的重要途径,可以加速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农业自动化、交通自动化甚至是家庭自动化,从而可促进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实现。

3.2.生产能力和工作质量的提升

机械自动化产品大都具有信息自动处理和自动控制功能,其控制和检测的灵敏度、精度以及范围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可精确地保证机械的执行机构按照设计的要求完成预定的动作,使之不受机械操作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实现最佳操作,保证最佳的工作质量和较高的产品合格率。同时,由于机械自动化产品实现了工作自动化,所以生产力大大提高。此外,由于机械自动化工作方式具有可通过调整软件来适应需求的良好柔性,特别适合于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的生产,是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加速更新换代的重要途径。

3.3.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

机械自动化产品一般都具有自动监视、报警、自动诊断等功能。在工作过程中,遇到过载、过压、过流、短路等电力故障时,能自动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和减少人身与设备事故,显著提高设备的使用安全性。机械自动化产品由于采用电子元器件,减少了机械产品中的可动构件和磨损部件,从而使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可靠性,故障率降低,寿命得到了延长。

3.4.节约能源,减少耗材

节约能源是国家的战略目标,也是用户十分关心的问题。机械自动化产品通过采用低能耗驱动机构,最佳的调节控制,以提高设备的能源利用率,可达到明显的节能效果。由于多种学科的交叉融合,机械自动化系统的许多功能一方面从机械系统转移到微电子、计算机系统,另一方面从硬件系统转移到软件系统,从而使得机械自动化产品系统朝着轻小型方向发展,减少了材料消耗。

4.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近30多年我国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虽对机械自动化发展方向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日本等先进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机械自动化在技术、工程系统方面已有很大的发展,但基础理论方面尚在发展中,还很不完备。今后的发展方向有如下几个方面。

4.1_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就是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和延伸,传统的机械产品只有向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才是机械工业发展的唯一出路。

4.2.具有复合功能,适用面广

机械自动化产品跳出了机电产品单技术、单功能的限制,具有复合功能和复合技术,使产品的功能水平和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机械自动化产品一般具有自动化控制、自动补偿、自动校验、自动调整等功能。

4.3.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纪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

5.总结

机械自动化在设计和制造上具有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所以机械的设计、制造都是围绕着机械自动化来进行的。机械自动化技术所面临的共性关健技术是传感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伺服驱动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接口技术、精密机械技术及系统总体技术等。所以说,机械自动化系统就是机电一体化系统。

参考文献:

[1]王莹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与发展前景[J]科技传播,20lO

[2]冯辛安《机械制造装备设计》[M].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篇7

1.1机械创新是现在的重中之重

现在的各国都拥有很强大的机械工程,而且,更重要的是,各国很注重机械行业的发展地位,不仅因为它有很强的连锁能力,还对其他各行各业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机械工程不仅仅能够影响其自身的发展,也能对这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更是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机械工程是以机械工业为基础的,而机械工业是以科学的技术物化为基础的,一个产业的结构优化必须依靠一些高新技术为前提的,这样才能做到技术的突破,达到将机械工程的真正作用发挥到极致的作用。机械工程其实就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将生产的经济性作为目标来触发新的机械技术的出现。不过,这有一定的风险,主要还是环保的压力,随着环保的不断普及,现在的机械工程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所以,现在机械工程的发展将会把减轻甚至消除环境的污染作为当务之急,并将全力避免环境污染的发生,做到及时治理并减少污染的出现,促进机械工程工业包括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发展。

1.2技术的创新——TRIS

TRIS理论是俄国的学者阿利赫舒列尔和他的朋友最先提出来的,是一种创新理论,能够适用于发明过程中出现的很多新问题,帮助人们找到这些问题的最快的解决办法。目前,国际上已经有了多个成功的专利研究,已经大大的充实了TRIS理论的发展。它能够有效的解释发明创造过程中的内在的定律以及创新原理,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完全的解决发明过程中的矛盾,最终获得最后的理想解释。实践证明,TRIS理论明显是可以加快人们的创造和发明的进程的,最后可以通过创新获得高质量的成果。

2机械创新的开发实现

我国的机械工程在很多的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位我们的机械创新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1虚拟化应用

在现在这个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我们必须合理的运用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的仿真技术,这是实现机械工程虚拟化应用的最基本的需要。在对机械工程进行虚拟化的应用时,需要运用到一下较为先进的虚拟的仿真技术,这对于机械创新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虚拟化应用在机械的制造过程中能够给予问题解决的相关技术帮助,也是能够有效的解决创新过程中出现的相关的问题,能够缩短它的产品的生产周期,并且在降低企业的很多的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帮助企业得到综合力竞争的胜利。

2.2智能化的应用

在机械创新的过程中将技术与先进的人工智能结合起来,进而取代人工操作,能够有效的实现机械创新的智能化。智能化的应用也大大提升了机械操作的时效性,也可以更好的处理创新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突发性问题,避免更多的问题的出现。智能化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率有很大的帮助,更能提高一家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2.3集成化的应用

为了有效的到达提高整个企业制造水平的目的,集成化的应用可以很好的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帮助企业达到其最终目的。并且,在实践过程中,集成化应用就是通过一些手段让企业的生产要素进行重组,将其组成另一个整体,通过它的整体效益的提高来促进企业产品制造的实用性,使企业在服务态度、自动化技术和实践发展等方面有一个相应的发展改善。并通过这些种种的完善,将企业的综合实力提高,以此来提高国际的竞争力。

3机械创新的作用

3.1有利于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在机械创新的过程中,具有基础的相关的理论知识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要具备很强大的创新意识,为了促进机械工程这块的发展,还必须要注意培养创新性的人才,在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时就要其具备最基本的专业的技能知识,在理论的基础上还有注意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意识的树立。

3.2有利于提高机械工程的综合竞争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的机械工程制造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强大的世界各国的竞争压力,而我国的机械工程制造业要顶住这一系列的压力就必须注重机械设备的发明以及创新,不能一成不变,多多利用我国的创新型人才来促进我国的机械工程的发展。同时,还有学会将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的结合,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我国的竞争实力水平。这样,才能够在当今这个竞争力很大的机械制造业中获得喘息的机会,并在技术的推进下加快国民的工作效率,进而在最后制造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4结语

篇8

论文摘要: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简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应用,并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进行了分析。

0 引言

作为全国发展较为落后的省份,到贵州主政不到一年的省委书记、省长赵克志指出,工业强省战略是贵州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十二五”时期贵州将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职业院校的一名教师,深感机电一体化专业又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但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如何,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这些问题成了很多家长和同学们想要了解的问题。

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应用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

1.1 在现代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传统机械制造业是建立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靠企业规模、生产批量、产品结构和重复性来获得竞争优势的,它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以低成本获得高质量和高效率,其生产盈利是靠机器取代人力,靠复杂的专业加工取代人的技能来获取的。先进的机械制造业是以信息为主导,采用先进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组织管理形式的全新的机械制造业,其特征是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以及环保协调的绿色制造。现代制造业集成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使制造技术提高到新的高度。近年来,制造工程领域的新技术相继诞生,如计算机数字控制、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柔性制造技术、敏捷制造、虚拟制造、并行工程等。

1.2 在饮料行业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当今发展最快、应用前景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食品、饮料包装机械的开发、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应用。不仅使单机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而且使整条包装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水平、生产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使其竞争能力远远超过传统的机械控制的同类设备。可以大大改善食品饮料包装生产设备产品的质量,提高其国内、国际竞争能力。

1.3 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

在钢铁企业中,机电一体化系统是以微处理机为核心,把微机、工控机、数据通讯、显示装置、仪表等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采用组装合并方式,为实现工程大系统的综合一体化创造有力条件,增强系统控制精度、质量和可靠性。

2 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

有关研究报告显示“机电一体化”一词最早是日本提出的,在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名古屋大学最早设置了“机电一体化”专业。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在这方面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入“863计划”中。机电一体化专业是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含电力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属高新技术,也是当前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它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推动了当前制造技术的迅速更新换代,是产品向高、精、快迅速迈进,使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由于我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加上传统企业面临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国内急需大量先进制造技术专业人才。而“十二五”时期贵州将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因此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毕业生可以立足贵州,放眼全国,就业前景很好,而且往届毕业生普遍反应待遇较好。毕业生主要在各行政、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机械、电气工程、常用电器的维修、安装与调试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具体就业方向有:

2.1 机电一体化专业

从事机电一体化液体灌装生产线及商品包装自动化机械运行、维护、管理、技术改造等工作的机电一体化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可在大型啤酒、饮料、食品及商品包装生产企业从事现代化自动机与生产线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也可在相关的自动机与生产线的生产厂家或设计部门、营销单位从事技术工作。

2.2 机电一体化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方向)

从事机电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并熟练使用和维修数控加工设备的机电一体化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可在模具设计及制造、机械加工、塑料、五金、电子产品、计算机生产等企业从事数控机床的加工工艺设计编程,数控机床的调试、维护及加工操作,从事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也可以从事国内外数控设备的营销工作。

2.3 机电一体化专业(模具CAD/CAM方向)

从事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控加工技术对模具进行设计和制造等工作的机电一体化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可在模具、机械、五金、塑料、家电等生产企业从事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也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经营、管理工作。

2.4 机电一体化专业(机电CAD技术方向)

在机电一体化产品、设备的设计、制造、维修、管理、技术改造与服务过程中专门从事用电脑绘图设计、信息处理和资料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可在机械设计、制造与装备行业、模具制造业,轻工、家用电器、电子制造业从事设计、制造、技术改造、产品营销、设备管理与维护等工作。

市场调研发现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很广。我校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各种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检测传感等理论知识外,还将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如维修电工,PLC程序设计师,CAD制图员等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学生必须考取相应的技能证书后才能取得毕业证,充分体现重视技能培养的特点。历届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珠江三角洲各企业、公司,从事加工制造业,家电生产和售后服务,数控加工机床设备使用维护,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机电产品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支持,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经营管理等等。

参考文献:

[1]李建勇.机电一体化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高钟毓.机电控制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篇9

【关键词】包装机械 现状 趋势

包装机械有较长时间的发展历程,包装机械是包装工业的一大门类产品,在包装工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它给行业提供必要的技术设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包装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食品包装机械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它为包装工业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保证包装产品质量高、生产效率高、品种多、生产环境好、生产成本低、环境污染小,因而获得较强的生命力,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没有现代化的包装机械,就没有现代化的包装工业。

1 我国包装机械的现状

我国包装机械总体呈现低出发点趋势。由于企业的性质不同,企业之间资金和设备存在区别,自动化水平也不一致,大多数企业在低水平设备上徘徊。随着控制与驱动技术、伺服技术及数字化理念的介入,包装机械市场已经经历了多轮变革。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商品生产和出口大国,全球的目光也聚焦在发展最快、规模最大、最具潜力的中国包装市场。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包装机械已成为机械工业中十大行业之一,为我国包装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我国包装产品需求的突飞猛进带动了整个包装行业的蓬勃发展,其中包装机械企业也同样面临着非常好的发展机会,但是却有诸多因素制约着包装机械行业的发展。

2 国内包装机械存在的问题

我国包装机械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但诸如企业规模较小、产品层次低和可靠性差、进口依赖严重、开发能力低下、研发投入不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也使国内包装机械产品饱受诟病。包装机械自动化还基本停留在测试仿制阶段,自行开发能力弱,缺少科研生产中试基地,产品质量差距表现在产品性能低、稳定性和可靠性差、外观造型不美观、表面处理粗糙,许多元器件质量差、寿命短、可靠性低,影响了整体产品的质量。

(1)企业规模较小。我国包装企业多,产量多,产品结构零散成为制约我国包装机械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包装机械行业存在着严重的重复建设问题,进入门槛低和调控手段不够是造成这个问题的主因。因为包装机械企业起点低、企业规模较小,“先天不足”且跨部门,存在统筹规划、宏观指导难的问题,在投资和开发新产品方面往往一哄而起,出现低水平重复的无序竞争。

(2)产品层次低。国内包装机械企业主要生产比较简单的设备,低水平重复太多,产品技术含量低,制造工艺简单,加工设备精度要求不高,多数企业靠这种产品起步,一部分企业靠低水平产品积累资金和经验,向中高档产品靠近,一部分企业则停滞不前。我国包装机械和国际先进产品相比,在产品的开发、性能、质量、可靠性、服务等方面都处于劣势。

(3)进口依赖严重。我国高端设备主要依赖进口,只有少数国内企业能够提供成套的生产线。我国与国外先进的包装机械的差距还很大,最主要是技术上的差距。我国进口的多为成套或大型设备,出口结构中呈现“小而散”的状况,以单件产品为主。可见我国目前的包装机械出口与进口相比,无论从产品质量、数量还是技术含量等各方面而言,都与国外产品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4)研发投入不足。我国包装机械行业没有自己的研发力量,研究投入极少,只靠低价竞争。这也是机械行业的共性,难以吸引大量资金投入,难以进行大量的技术改造。因经费不足,自行开发能力弱,不能做到生产一代,开发一代,研究一代。

(5)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因包装机械业利润不高,难以吸引优秀的技术人才,以致人才队伍参差不齐,自主开发产品和创新能力薄弱,甚至消化吸收国外同类产品的能力都很弱,造成产品多年一贯制。在包装机械行业的研究所里,人员流失的情况比较严重,研究所与企业的相互信任度不高。

3 包装机械发展趋势

包装机械未来总的趋势是各种高新技术、新机械、新方法不断得到应用,其技术将向高速、高效、高质量方面发展。发展重点将趋于节能降耗、质量和性能可靠、控制水平先进、稳定性好、自重轻、结构紧凑、噪音低、效率高、有利环保等方面。

我国包装机械工业要追求精与专。进入21世纪以来,较之传统包装机械,新型包装机械要求具有简洁化、高生产率、配套更完善、更具自动化等特点。未来的包装机械将配合产业自动化趋势,促进包装设备总体水平提高。目前,世界各国对包装机械发展十分重视,集机、电、气、光、生、磁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品不断涌现。生产高效率化、资源高利用化、产品节能化、高新技术实用化、科研成果商业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包装机械发展的趋势。其次,要进行我国包装机械业的结构调整。在未来我国包装机械业要着重进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的调整。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质量控制;质量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1年2月23日

机械工业在进入20世纪以后,存在着两种生产类型:即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和少品种、大批量生产。前者约占到机械工业总产值的70%~85%左右,是机械工业的主体。小批量,一般是指一次投料小于100件的批量,进行轮番生产,而随着现代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发展,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新产品投放市场的速度加快,企业从少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方式必然向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转化。

一、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特点

(一)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优点

1、产品种类多样化,周期短,能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2、生产过程的变动性,柔性化;

3、生产设备的复杂化;

4、外界条件的不确定性;

5、生产计划和作业计划的困难性;

6、生产实施及控制的动态性。

(二)制造途径。过去在生产批量小、品种多的条件下,常采用通用加工机床,生产效率低,质量也难以保证。近年来,随着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得到较快发展,这类新型万能性自动加工机床和系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技术经济性。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自动或半自动机床或采用柔性程度高的数控机床以适应其工艺要求和交货时间的要求,同时又有效地节省了经济成本;在生产方式的组织上,采用成组生产技术和和精益生产模式的现代制造模式,也可以从管理上进一步控制成本。

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中的问题

(一)工序过于集中。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中,由于产品品种多、批量小,如果把1~2种零件固定安排在一台设备或工作中心加工,很难保证工作负荷饱满。因此,经常使用一种设备生产多种产品,或由一个车间承担多道工序进行装配和加工。

(二)易造成在制品积压。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考虑到零件成套性的要求以及为了减少生产准备时间,每台设备或工作中心对某种零件往往要按一定数量组织成批生产,这会造成一定的在制品积压。

(三)自动化程度不高。由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产品多且各不相同,使得加工工序繁多。因此,不可能像大量生产那样采用较多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加工设备,很难形成流水生产线,自动化程度显然不如大量生产类型高。

(四)工艺复杂。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时,往往被加工的对象在车间内频繁地由一个工作中心转换到另一个工作中心,形成复杂的工艺路线。

所以,在编制车间生产作业计划时,经常会遇到工作中心生产能力不平衡的问题。因此,需要同时进行生产能力(设备、人力)的测算,找出生产能力和负荷之间的差距,并采取措施保持能力的平衡和生产的均衡。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客户定单发生改变的情况,或者增加临时的紧急定单,这样会打乱原有的生产计划,而影响交货期。因此,要缩短生产计划编制的周期和及时调整计划,以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化。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条件下,要求工人掌握多种操作技术,而且应具有一定的熟练程度,以适应多品种和周期性生产变动的要求。

三、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下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

从单一品种、大批量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转变的过程中是在质量控制方面遇到的最大挑战,而在这期间怎样最快地发现问题并解决是新的生产模式取得进步的关键。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国内企业存在着生产周期长、质量不稳定、生产柔性差等问题。企业的质量水平也与国外先进水平有着很大差距,这不仅是技术上的问题,而且在思想观念、管理体制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下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必须以满足企业的质量目标需要为准则,通过设置组织机构,规定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明确相互间的关系和工作程序,使各项质量活动能够得以经济、有效、协调地进行,这样形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审核和评审,对系统实施不断地改进,以适应完善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明确结构组织的职责和权限。(表1)

四、质量控制体系的实施

质量体系的实施运行就是执行质量体系文件、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保持并不断改进、优化质量体系的过程,同时也是质量体系发挥实际效能的过程。质量体系文件编制工作结束后,通过一定的形式(会议或下达文件等)组织管理者的指令,宣布质量体系文件开始生效,质量体系投入运行实施。要重点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通过媒介等途径宣传实施质量体系的目的、意义和作用,组织员工学习有关的文件,使他们掌握全面质量控制活动的程序管理要求;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提高员工执行质量体系文件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并要实施质量体系运行的控制机制,如图1所示。(图1)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的运用必将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转变,在这些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掌控好发展的方向,高层领导应敏捷地根据需要调整经营战略、方针与目标,在战略上确保质量体系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获得长期成功的总体目标的实现,要把提高质量体系的有效性作为质量改进的主要目标。

要从改进过程入手,从改善过程接口做起,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注重增强过程之间的协同性,实现质量体系整体有效性和整体效率的提高;在组织、结构调整上从金字塔形向扁平式的转向,在管理上从教育入手,把人作为质量体系的最宝贵资源,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在质量体系改进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损失,降低质量成本,增长经济效益,有效利用资源,发挥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使质量体系能高速顺畅地运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周朝琦主编,侯龙文主编.质量管理创新.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1.

[2]俞晓军著.日本的生产方式转型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2.7.7.

[3]张根保,何桢,刘英主编.质量管理与可靠性.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周黎明主编.质量控制技术.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