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类调研范文
时间:2023-12-21 17:37: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活垃圾分类调研,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254.1
1、引言
近几年来世界各国开始重视对居民生活垃圾和生产垃圾的分类处理、管理、利用的开发,特别是部分发达国家在此方面已经做出了相当的成效。相比之下,我国现处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数量的巨大压力等条件,给垃圾分类处理的实施增加了巨大难度。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都已采用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方法,不仅大量资源得以回收利用,而且垃圾处理工艺大大得到简化,运输和处理成本显著降低。国外研究和实践证明,要做好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收集,公众的积极性、参与性、配合性等尤为重要[1][2]。因此我国在垃圾源头分类的改善上就可结合我国实际与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来进行改进。
在此基础上,对城镇居民垃圾源头分类意识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探讨影响因素与源头分类行为之间的关系。为我国垃圾源头分类的制度的制定、管理、实施提供参考及建议。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以攀枝花地区县市为研究区域,以各区城市300位居民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意向调查问卷》[3]
本问卷共有六个维度,共28 个问题,包括环境态度、心理因素、法律制约和道德约束、公共宣传四个方面。对提取的因子进行信度检验,其Cronbach α 分别为0.79、0.88、0.95、0.80、0.66 和0.61,均大于0.5,说明量表具有很好的信度。
2.2.2 《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源头行为调查问卷》[4]
该问卷共有7个问题,共有七个垃圾源头分类行为,根据曲英的报告,源头分类行为问卷的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871,本研究调查过程中内在一致性系数0.795,表明可以使用在本次研究中。对于效度,曲英从内容效度和建构效度进行了说明和验证,结果表明该问卷(BSS)同时具有很高的效度。
3、研究结果
3.1垃圾源头分类行为分析单样本t检验
对分类行为数据进行中间值3.00的单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除行为四(单独收集报纸、杂志等其他废纸,卖掉或分类卖掉)以外,其余因子主要垃圾源头分类行为与中间值存在显著差异。(p
3.2 垃圾源头分类意识与行为的相关分析
根据分类意识与分类行为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麻烦感、法律制约和道德约束、环境态度、公共宣传、环境价值、模糊感、垃圾分类意识与垃圾分类行为均成显著正相关(P
3.3垃圾源头分类意识对垃圾源头分类行为的预测作用
根据垃圾源头分类意识与垃圾源头分类行为的回归分析可以看出,分类意识与分类行为存在显著线性关系,自变量分类意识可以解释因变量分类行为变异性95.8%(R2 =0.958),建立回归方程,可以用垃圾源头分类意识来预测垃圾源头分类行为。
3.4 垃圾源头分类意识六个因子对垃圾源头分类行为的回归分析
根据垃圾源头分类意识的各因子与垃圾源头分类行为的多元回归分析,可以看出分类意识的法律制约和道德约束、环境价值、模糊感、环境态度、公共宣传、麻烦感存在显著多重线性关系。自变量解释整个因变量变异程度的95.7%(R2=0.957)。建立回归方程,表明麻烦感、法律制约和道德约束、环境价值、环境态度、公共宣传、模糊感对垃圾源头分类行为有直接影响。
4、讨论
4.1 城市垃圾源头分类意识概况
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发现我国部分地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已经很高,对垃圾源头分类的意义和好处有一定的了解,对怎样分类具有良好的认知。
4.2 对行为数据的分析
调查地区居民垃圾源头分类行为频繁,人们将主要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与投放,表现出明显的环境保护行为。
4.3 垃圾源头分类意识与垃圾源头分类行为数据的相关分析
通过将垃圾源头分类意识与垃圾源头分类行为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二者具有显著相关,即分类意识高则分类行为好,分类意识低则分类行为差。分类意识对分类行为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从垃圾源头分类意识的六个因子看出,政府的相关制度、社会情境的影响、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等对垃圾分类意识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从而能够改善人们的垃圾源头分类行为。
4.4 法律制约和道德约束、环境态度与垃圾源头分类行为的相关分析
法律制约和道德约束、环境态度在居民垃圾源头分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合理及相对应的法律法规能很好的促进居民垃圾源头分类行为,良好的道德是垃圾源头分类行为出现的精神文化条件,个人对环境的态度也影响着垃圾源头分类行为的出现。
4.5 研究结果对城镇居民垃圾源头分类的预测
结果表明调查地区的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很高,从而其分类行为也就相对规范。但是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我们的调查就能够为他们的垃圾源头分类或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加强居民的垃圾源头分类意识教育,改进环境保护措施,从而对所在地区的垃圾分类、环境保护起到较为明显的作用。
4.6 提出的建议[5]
从分析结果看出调查地区的垃圾分类意识已经很高,垃圾分类行为频繁,当地的垃圾分类回收管理、处理也形成一定规范。当地环境保护、维护取得了显著地成就,从而根据研究的结论,为我国其他地区的垃圾源头分类或者环境整治、保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 进一步强调和落实“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
第二,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制定相对应的垃圾分类制度,并保证该制度的实施力度。
第三,对居民进行系统而细致的环境意识教育。
第四,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策略。
第五,借鉴国外垃圾回收经验。
参考文献
[1] 胡秀仁,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收集[J].环境保护,2000(8):38-40
[2] 张越,鲁明中.城市生活垃圾综合管理模式的涵义及其应用方向[J].科研管理,2005,23(3):57-60.
[3] 曲英,朱庆华.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意向研究[J].管理评论,2009(09).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减量为突破口,坚持全面动员、全民参与、条块联动、以块为主的原则,在全区倡导清洁、低碳、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导市民形成爱护环境、减少废弃物的生活习惯。完善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相关规章制度,加强评估考核,有效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效果,大力提升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处置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促进城市精神文明与生态环境建设。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高效有序,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三、工作目标
通过垃圾分类试点,增强全社会垃圾分类意识,引导广大市民掌握生活垃圾分类常识,养成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形成生活垃圾自觉分类行为。逐步扩大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覆盖面,推进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环境卫生管理科学化水平。
四、试点范围
(一)道路:
(二)居民小区
三期(七栋楼)。
(三)企事业单位
段庄第一小学。
五、分类、收运、处理方法
(一)垃圾分类标准
试点道路、单位和居民小区实行生活垃圾二分类: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试点居民小区实行生活垃圾三分类: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
(二)垃圾分类容器设置标准
试点道路、单位、居民小区的垃圾分类收集容器设置数量应符合环卫设施设置标准(GB50337-2003《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收集容器的标识参照GB/T19095-2003《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做到色调统一、标识统一。
(三)收运、处理
1、试点区域垃圾分类投放。试点小区的生活垃圾按照分类标准分别袋装,然后投放到分类容器内。
2.分类垃圾的运输和处理。由物业管理人员或保洁员负责统一收集,可回收垃圾及时进入废品回收系统;其他垃圾由各办事处负责清运到原生活垃圾处置系统;有害垃圾由区城管局统一组织运送到环保部门指定的处理场所。
六、实施步骤
(一)准备宣传阶段
1、选择试点道路、单位、居民小区,并对收集方式、收运单位、垃圾日产量等进行调研;;
2、配置分类收集容器;
3、印发宣传材料,开展宣传,形成舆论氛围,发动社会参与。
(二)组织实施阶段
1、各办事处组织车辆,分类收运;
2、建立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基础台账,并调查、记录分类收集的相关数据;
3、征求市民意见,进一步完善分类收集方式。
(三)验收巩固阶段
各办事处自查自验,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区城管局进行考评,评估试点成效,总结、宣传、推广先进典型经验。
篇3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
中图分类号:R1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解决城镇垃圾问题也是美好乡村的具体体现。
“十一五”期间,以安徽省为例,通过加大对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的建设,目前安徽省大多数城市已经建成了完善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十一五”末,安徽省也开始按规划逐年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的收运处理设施建设,2010年省政府1号文件将农村清洁工程列入安徽省的民生工程,要求用五年的时间在全省所有乡镇建成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设施建设资金以省级财政拨款为主,地方配套为辅。通过农村清洁工程的实施,目前我省已经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县处理”、“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并处理”等多种处理模式。
2013年,我院参与了安徽省农村清洁中期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为此,我院组织编制工作组对全省农村清洁工程实施情况展开了调研。安徽省农村清洁工程自2010年实施以来,广大乡镇及农村生活垃圾得到了收集和处理,环境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正常运行:
(1)过多参考城市模式,设施建成后运行困难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起步较晚,很多省份都在摸索阶段,安徽省早期开展的农村清洁工程乡镇大多采用“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县处理”模式,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在乡镇建成收运设施即可,无需建设末端处理设,一次性投入较少。建成的收运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很多乡镇发现设施的运行费用过高,乡镇财政背负了很大的包袱。造成这种问题主要是因为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大,垃圾产生相对集中,方便了生活垃圾的收运,而农村人口分布在散落的自然村内,垃圾产生面广。安徽省共1271个乡镇(913个镇,358个乡),15672个行政村,231619个自然村。按照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的原则,采用机动车收集和转运车转运,假设自然村的平均距离为3km,在最理想的状况下,收集一次需要车辆日行390公里,转运站距离城市垃圾处理厂(场)按35公里考虑,收集车和转运车油耗分别是15、22L/百公里,柴油价格为7.3元/L,该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的油耗就为539.5元/日,加上驾驶员工资和车辆正常保险和保养费用,全年收集转运的运行费用约40万元/年,如果乡镇这财力相对薄弱,对其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和负担。
(2)末端处理设施不健全
“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已经加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但截至到目前,仍有部分县未建成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设施,因此这些县的农村清洁工程采用的是“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并处理”模式,该模式中乡镇多采用焚烧的末端处理方式,乡镇所建的焚烧炉日处理规模5-20吨不等,调研中发现部分小型焚烧炉存在环保不达标和安全隐患的问题。
(3)农村环境意识淡薄,生活垃圾收运管理薄弱
安徽省是劳务输出大省,农村留守的以老年人、妇女和儿童为主,这类人群环保意识淡薄,此外负责农村垃圾收运的人员多为临时工,年龄偏高,经过简单的培训后就直接上岗,工作过程中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工人流动性也相对较大。目前仅有很少乡镇的成立了生活垃圾收运管理部门,专职管理人员的缺乏,造成收运的不连续。
针对目前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的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选择合理的收运处理模式
末端处理方式直接决定了前端的收运方式,因此农村生活垃圾的收运关键在于选择末端处理方式。处理方式的选择应遵循因地制宜、资源共享等原则。
①“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县处理”模式
原则上距离市县末端处理设施不超过30km的乡镇,如果乡镇财力条件较好、交通便捷也可采用这种方式。选择该模式乡镇只需建设收运设施,将辖区内生活垃圾收集收送市县末端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②“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并处理”模式
偏远山区或市县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未建成的地区可以采用这种模式,该模式既能解决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又能降低长距离运输生活垃圾成本。选择该模式需要在乡镇新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前期建设投入较大,可以采取几个附近乡镇合建一座垃圾处理厂(场)模式。
(2)合理确定设计参数
① 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
垃圾产生量预测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设施规模,因此应高度重视垃圾产生量的预测,垃圾产生量的预测关键指标是人口数、人均垃圾产生量和日变化系数。人均垃圾产生量跟地区、生活习惯、经济水平和外出务工人员比例相关,可以根据历年统计数据确定。农村人口流动性较大,主要是因为安徽省作为劳务输出大省,每年农村都会有大量劳动力外出,节假日和农忙时期又会返乡,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应做好人口数据的统计,为设施建设提供准确的预测数据。
② 清运频次
城市生活垃圾都要求做到日产日清,但农村村庄分散、垃圾产生量小,如果也做到日产日清将会使收运成本增加,因此农村生活垃圾可以根据产生量多少选择两日清运一次或者是多日清运一次。在外出劳工返乡垃圾产生高峰期和其他垃圾产生高峰时期,可以适当提高清运频次。
③ 垃圾收运设施
垃圾收运设施包括生活垃圾贮存和收运车辆,城市垃圾一般是居民袋装化后送入垃圾收集桶或垃圾收集房内,由收运人员收集转运。收运车辆也逐步由人力板车为主向密闭机械化车辆为主过渡。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也应发挥村民主动性,鼓励村民每家配置垃圾收集桶1~2只,在家庭中进行分类,村庄内保洁员定时对家庭垃圾进行收集,收集后送村庄内的垃圾收集房内。考虑到村内收集人员的年龄和工作强度,可以按照1名/50户标准配备清运人员。村庄内的清运车辆综合考虑购置成本、保养和安全等因素,建议采用密闭的人力三轮车或者板车。村庄的垃圾收集房应选址在村庄内对外主要道路上便于乡镇转运车辆收集转运,收集房的大小应满足清运频次内垃圾的贮存,并设置污水收集设施,禁止污水直接对外排放。乡镇配备的转运车辆建议根据乡镇大小选用3~5吨的密闭的机械化车辆,提高作业效率。
(3)实施垃圾分类,推动资源回收是解决农村垃圾根本出路
农村垃圾分类后,进入县(市)区一级垃圾处理场(厂)的垃圾量将会减少,可延长原有填埋场的使用期,减轻再建填埋场的压力,或缓解垃圾焚烧厂的处理量。由此可见,实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既减少了土地占用面积,又节约了政府投资,其综合效果是不言自明的。以浙江某村为例:实行垃圾分类前2-3天就产生一车垃圾,而实行分类处理后3-4个月才产生一车垃圾,可见运输费用大大降低。
①实施垃圾分类,推动家庭厨余垃圾原位无害化处理和利用
农村家庭的厨余垃圾如果按照城市家庭垃圾行走的路线进入垃圾处理厂(场)或者进餐厨垃圾处理厂,运输和处理成本都很高;可不可以留下来,原地就近处理后回到大自然中去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以村为单位,厨余垃圾处理后形成的堆肥产量低,但品质好,可以就近作为肥料还田,这在湖南和浙江某些村庄多有成功的实际应用案例,村民组安排专人或者自发协作将家中的菜叶、剩饭等厨余垃圾与农作物废弃物按一定比例就地堆肥;也有的是把可有机生物类垃圾分拣出来,集中放入简易太阳能垃圾处理室内,利用太阳能,可以加速室内有机垃圾腐烂。在出气口处装上活性碳进行除臭,喷洒刹虫剂灭蚊蝇。各地可以结合自己所需要的堆肥产品成分,合理确定堆肥工艺。
②农村也可以发展绿色回收产业
随着村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中产生的可回收利用的废旧物资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较前几年都有所增加,所以农村和城镇的再生资源和废旧物资市场是很大的,关键要与市县商务局等主管部门协商,统筹解决城乡农户废旧物资回收渠道和模式问题。建议以县(镇)为单位,建设一批规范化的回收网点;例如湖南攸县“四分模式”中,各村的回收站点实行统一挂牌,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标志、统一着装、统一价格、统一衡器、统一车辆、统一管理”,原则上“一乡一站,一村一点,一点一人”,并鼓励居民将自家的生产生活垃圾按照“塑料”、“纸张”、“金属”、“玻璃”等进行分类,由回收人员统一收购。
对于初期条件较差的村落,可以设点设户代收,达到一定量时来车接收,可回收、不可回及有毒有害垃圾一定要分开存放和收运。
如果这项工作做扎实,不仅可以减少垃圾最终处理量,而且可回收垃圾的收入还可以贴补部分村级垃圾处理费和有害有毒的废弃物的处理费;真正全面实现废物再利用和有毒有害物的有效处理。
有毒有害垃圾需集中收集后转运到附近城市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中心统一处理。
(4)加强管理和宣传教育
需要不断摸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分散处理的科学处理方式,可以通过科普宣传片、广告牌、广告语、宣传单等形式广而告之,持续的活动来看待。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推广和应用。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可借鉴的经验不多。乡镇应组织专人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的管理,并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针对农村留守人群的特点,制定通俗易懂的宣传教育方式,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使环境保护的意识深入人心。
农村垃圾管理可以从娃娃抓起,把村镇广大的学校和幼儿园课堂作为宣传垃圾分类的实验场地和宣传场地,环境保护从小事做起,通过一双双小手,可以牵动农村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的序幕,从每一天家中的垃圾分类开始,在家中留三桶,分别是“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一般垃圾”,家庭把垃圾分类好了,村庄分类才有基础,村庄分好了,集镇分类才有效果。
(5)转变观念,建设与运行并重,适当加大后期运营经费投入
要实现观念上的三个转变。一是将农村清洁工程由政府主抓为主转变为政府引导、群众的自觉参与为主;二是垃圾由简单收集的处置模式转变为将垃圾分类减量后再进行处置,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三是将农村清洁工程从建设资金的投入为主转变为建设与运行并重,转变农户的观念。资金中包含能力建设与前期运行费用。并鼓励农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使用环保材料,少用或禁用塑料袋,从源头上控制垃圾的产生量和成分。
篇4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坚持“大类粗分、干湿分离、方便操作”的原则,动员市民参与,先试点后推开,分步实施,讲求实效,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化害为利,循环利用,节能减排,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二、试点范围
四城区和三大开发区各选择2个规模达500户以上的居民生活小区作为试点,其中省直和平花园小区、天鹅湖畔小区分别作为瑶海区和蜀山区试点小区之一。
三、垃圾分类、收运、处理方法
(一)分类方法
城区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实行干湿分类收集,湿垃圾主要是指厨余垃圾,包括厨房加工剩余物、剩饭菜、瓜皮果核、菜根叶、鱼骨刺、骨头、蛋壳和过期食物等;干垃圾为其它垃圾,包括食品袋、保鲜膜、废弃瓶罐、废弃纸巾、厕纸和烟头等。
(二)收运、处理方法
1、在试点住宅小区各垃圾投放点摆放对应的两种颜色的垃圾分类收集240L标准桶,供居民投放,其中绿色标准桶收集湿垃圾,蓝色标准桶收集干垃圾,并张贴统一标识。
2、对住户投放的湿垃圾、干垃圾,小区物业公司负责收集到小区的垃圾收集点,城管部门负责分别进行清运处理。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2年9月30日前)
1、各区选择试点小区,并对现状收集方式、收运单位、垃圾日产量等进行调研;
2、印发宣传材料,广泛开展宣传,形成舆论氛围,发动社会参与;
3、形成具体的实施方案,报市城管局备案后实施;
4、配置分类收集容器。
(二)实施阶段(2012年9月30日至12月31日)
1、各区组织车辆,分类收运;
2、市城管局组织科研力量,对分类垃圾产量、成分进行分析;
3、组织志愿者入户宣传,并调查跟踪分类收集率等相关数据;
4、征求市民意见,完善分类收集方式。
(三)验收阶段(2012年12月31日前)
市城管局统一组织检查验收,评估试点成效,总结、宣传、推广先进典型经验。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规范实施。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和质量的基础工作,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区要高度重视,明确专人负责,加强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做到垃圾分类容器配置合理,分类标志符合标准,分类种类达到要求,配置专门的干湿垃圾收运车辆,建立垃圾分类投放、运输体制。
篇5
一、市场细分的思想
市场细分是指营销者通过市场调研,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市场整体划分为若干群体的市场分类过程。市场细分包括以下步骤:(1)选定市场范围;(2)从地理、人口、心理等方面进行市场细分;(3)分析细分市场的需求;(4)调查、分析、评估各细分市场,并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二、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环境的保护意识不强。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生活垃圾仍采用混合收集。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我国许多城市如广州、上海等都开始进行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工作。在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中,各试点将生活垃圾一般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虽然各试点对垃圾进行了分类,但仍有很多市民不清楚垃圾如何分类,无法正确的投放。
三、基于市场细分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作者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分析,是基于市场营销学的观点。政府作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主体,为市民提供垃圾收集的服务。市民作为垃圾的产生者,是垃圾分类收集的服务对象。运用市场细分的思想对垃圾分类进行研究,就是政府要根据社会和居民的产废特点,将城市的人群按照一定的细分标准,分为若干不同的群体;根据不同群体的产废情况,分析适合的垃圾分类方式;通过对各个群体的调查分析,制定相应的策略方案。
1.市场范围
城市生活垃圾是市民在工作、生活和消费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各种废旧家电、商品的包装、厨房废弃物、工业废弃物等。垃圾分类收集的服务对象就是产生废弃物的个人和群体。
2.市场细分化
根据垃圾的产生情况,我们可以将垃圾分类服务的对象进行地理细分。为了便于垃圾的收运工作,垃圾分类收集的对象为一定垃圾产生量的人员构成的群体。在城市里面,小区、学校、商业区、工厂等都是生活垃圾产生量较大的地方,并且产废人员相对比较集中,可以作为单独的服务市场;城市里的社区等居民相对集中的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市场细分。
3.分析细分市场需求
在城市里面,不同居住环境的人由于经济收入、年龄、受教育程度等的不同,人们对垃圾分类收集的看法也不一样。
高档小区居住的人收入一般较高,废旧家电的产生量较大,比较注重生活的品质和环境的整洁,大多喜欢雇佣保姆来打扫家庭的卫生,生活垃圾的分类交由保姆负责。
社区里,居民大多习惯在家做饭,每天会固定的产生厨余类的垃圾。社区居民的相对收入较低,会将家里产生的再生资源存储后到就近的回收站点进行销售。
学生的产废主要为书籍、纸类以及食品和饮料的包装等。学校一般会和环卫工作部门进行联系,由环卫部门统一收取学校的垃圾,而环卫部门在收集完垃圾后,自行进行垃圾分类。
商业区的人员流动较大,可以由商铺负责特定区域的垃圾分类工作。
4.细分市场的策略
评价各个细分市场,确定各细分市场的可进入情况。如果垃圾分类收集的细分市场过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比如将其并入就近的某个细分市场等。根据分析的结果,确定各个细分市场的垃圾收集容器,垃圾处理费,运输方式以及垃圾分类的宣传方式等。
四、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建议
1.转换思考角度
由于国家倡导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各省市都在积极推进再生资源体系建设和餐厨废弃物处理试点工作,在进行垃圾分类试点时,将垃圾分成可回收垃圾和餐厨垃圾。政府部门应转变思维,从市民的需求情况出发,分析和制定符合地方需要的垃圾分类收集方案。
2.差异化的垃圾分类
不同居住地的人有着不同的特点,应该针对其特殊性制定差异化的方案。比如,高档社区需要对废旧家电等大件物品进行单独的收集;社区需要准备较多的厨余容器;学校准备纸类的收集容器和塑料的收集容器。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搞好垃圾的管理工作,需要公众的参与和支持。在进行垃圾分类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通过电视、广播、宣传单页和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和渠道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让市民了解垃圾如何分类以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4.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随着再生资源体系建设的推进,企业在高档小区建设回收亭,有效利用再生资源,促进垃圾的分类收集。学校与环卫部门的合作,也加强了垃圾的有效分类和再生资源的充分利用。政府应鼓励企业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加快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兰伟娜:《浅谈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科技传播.2010-10(上)P45.
[2]郭国庆:《市场营销学通论》(第二版).北京:中国人们大学出版社,2003.
[3]田立娇 张健等:《中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环境科技.2010-12,第23卷 增刊第2期.P138-140
篇6
【关键词】环保;垃圾填埋;空气污染;垃圾分类;预处理
中图分类号: X324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的产生量越来越大,其中在开发建设、生产经营及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城市垃圾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我国生活垃圾年产生量平均以8-10%的速率增长[1]。
西安市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始建于1993年,由于一期建设在环保设施建设上存在先天不足,现已严重影响周边居民日常生活。为了解决垃圾填埋场引起的环保问题,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发放调查表和随机走访,以及资料搜集的方式对西安市江沟村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调研和分析;通过专家咨询、资料查阅与收集、室内试验等方法,研究垃圾填埋环境保护措施,并提出环境保护补救措施及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1垃圾填埋场实况调查
调查小组对江村沟垃圾填埋场进行了现场调查,该垃圾场位于西安市东郊灞桥区(见图1),属山谷型填埋场,整个工程从1990年开始,按照国家建设部标准,采用天然防渗措施,在整个沟底铺垫了2米厚的黏土防渗层。一期工程于1993年动工建设,占地240亩,投资1600万元,容量828万立方米。二期工程时,填埋场采用2厘米厚双糙面HDPE(高密度聚乙烯)防渗膜进行防渗。
据调查,西安市固体废弃物管理处江村沟垃圾填埋场作为西安市唯一的生活垃圾处理场,承担着全市700万人每天产生的3300吨生活垃圾的卫生填埋任务,平均每天接纳垃圾车400多辆。
2填埋场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为了调查垃圾填埋场对当地民众生活的影响,查找垃圾填埋场的主要污染方式,调查小组在江沟村垃圾填埋场周边肖家寨村、江村、沟泉村等几个村庄进行了走访调查,并制作了问卷调查表,联系各村干部并得到协助。
问卷调查表及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由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1)垃圾填埋场的日常运营给附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其中调查人群中有80.2%的人能明显闻到难闻气体,仅仅只有4.4%人没有觉察到,这主要是由于调查人群居住在不同地方,与垃圾填埋场距离不同导致的。
表1问卷调查表及统计结果
问题1、您的性别?
男60.7% 女39.3%
问题2、您认为处理厂选址合理吗?
合理17.2% 无所谓10.5% 不合理72.3%
问题3、处理厂是否有难闻气味?
有80.2% 没有4.4% 偶尔15.4%
问题4、气味什么时候比较明显?
早上22.1% 中午12.7% 晚上65.2%
问题5、气味什么季节比较明显?
夏季87.4% 冬季12.6%
问题6、处理厂是否有噪音?
有72.8% 偶尔25.7% 没有1.5%
问题7、是否还在饮用井水?
经常78.2% 从不5.9% 偶尔15.9%
问题8、饮水来源?
井水56.8% 自来水35.9% 纯净水5.5% 其它1.8%
问题9、农业用水来源?
井水 35.8% 河水 0% 水库60.1% 其它4.1%
问题10、处理厂对你们的生活有无影响?
有81.4% 不明显17.3% 无1.3%
问题11、对政府是否提过意见?
经常78.9% 偶尔21.1% 从不0%
(2)空气污染季节性明显,夏季明显高于冬季,夏季气温高化学作用强烈,
更是加剧了污染程度。
(3)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增加了污染危害程度,部分受访群众仍在饮用地下水,比例高达78.2%。垃圾填埋过程中产生大量垃圾渗滤液,如处理不妥,会对周围的水体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4)群众要求改变现状的意愿比较高,有超过78.9%的人向不同管理部门提过意见。
3填埋场渗滤液对周边水质影响的调查分析
为了调查垃圾渗滤液对当地水质的影响,课题组通过查阅资料和相关部门的检测报告,对填埋场修建前后的水质变化状况进行了分析。
3.1填埋场渗滤液对周边地下水的影响
首先对地下水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调研,收集了1992 年和 2006年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周边地下水的检测结果(见表 2、表3)。
表中数据表明:
(1)各采样点大肠杆菌含量均超标,其中在沟泉村高出近 66 倍,可能和采样时间有关,夏天气温高、降水多、强度大,蚊蝇滋生,生物化学反应程度高。这说明修建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后周边的地下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表2 1992年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mg/L)
监测点 水源 As Pb Hg Cd Cr6+ 氟化物 pH
沟泉村 井水 0.002 0.001 0.0005 0.001 0.012 0.28 7.5
肖家寨 泉水 0.002 √ ― √ 0.024 1.0 7.5
何家沟 泉水 ― 0.002 ― √ 0.014 0.38 7.7
唐家寨 井水 ― 0.001 √ √ 0.044 0.55 7.6
江村沟 井水 ― √ ― √ 0.012 0.33 7.3
地下水三级标准 ≤0.05 ≤0.05 ≤0.001 ≤0.01 ≤0.05 6.5~6.8
表32006年8月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地下水质监测结果
采样点 As
(mg/L) Cr6+(mg/L) Cd
(mg/L) KmnO4(mg/L) 硝酸盐(mg/L) 氨氮(mg/L) 硫酸盐(mg/L) 氟化物(mg/L)
江村沟 ― 0.032 ― 0.4 2.56 0.151 10.7 0.53
肖家寨 ― 0.006 ― 0.7 20.3 0.055 104 0.46
唐家寨 ― 0.010 ― 1.1 0.49 0.371 35.2 2.17
沟泉村 ― 0.016 ― 0.6 2.54 0.066 6.41 0.38
水沟村 ― 0.050 ― 0.6 13.1 0.052 71.3 0.34
标准值 ≤0.05 ≤0.05 ≤0.01 ≤3.0 ≤20 ≤0.2 ≤250 ≤1.0
注:标准:GB《地下水三级标准》;√:达标;―:未检出。
(2)填埋场渗滤液直接影响采样点地下水污染程度,地下水中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的含量在唐家寨点为最高,其他 4 个采样点含量差异不大;Cr6+含量在水沟村达到最大值,江村沟次之,在其他 3 个采样点的含量随距离增加而增大;大肠杆菌含量在水沟村点为最小值,而其他 4 个采样点的含量随距离增加而增加;硝酸盐含量在肖家寨为最大值,水沟村次之,江村沟和沟泉村基本持平,唐家寨的硝酸盐含量最低;硫酸盐含量在肖家寨采样点最大,水沟村次之,唐家寨含量最低,其余 2 个采样点的含量基本持平。
4垃圾填埋场环保处理措施
4.1空气污染的防范措施
从对周边村庄居民的走访和调查,空气污染是当地民众反应较为强烈的一个问题,垃圾填埋场在夏季飞扬物的污染比较严重,为了防止空气污染,要求严格实行单元式分层作业,按每30米为一个单元,以4~6米高度向前推进,垃圾倾倒满一个单元,推平压实后继续向前推进。垃圾每倾倒满一个单元,就将从附近取来的黄土覆盖其上,使其达到30厘米以上的厚度,再推平压实,做到了随倒随推,倾倒一个单元,覆盖一个单元,再用塑料布覆盖封闭,最大限度地减少和缩短了垃圾进场后的暴露面积和时间。
4.2 垃圾分类及预处理
4.2.1垃圾分类
目前在我国,由于家庭中缺乏合适的垃圾分类桶,人们为了方便,一般会将各种垃圾装在一个垃圾袋中,然后直接扔进公共垃圾桶。另外,由于环保知识普及不够,大部分居民对家庭中产生的垃圾哪些可以回收、有毒与否并不清楚,往往混装就近、就便投入垃圾箱内。这样不仅造成各类垃圾的交叉污染,而且垃圾回收率低,与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理念相违背。
课题组提出以家为单元,在垃圾产生的源头上的合理分类,让垃圾的分类落到实处。以方便、实用、美观为原则,提出了一种家用分类垃圾箱,其特点是: 外形美观,可根据家居的特点和要求,制成不同材质的外壳;功能分类,垃圾箱由不可回收、其它和有毒害垃圾三个部分构成;提示醒目,采用颜色不同的提示板粘贴在垃圾箱的内壁,以方便人们的认知和投放;方便实用,垃圾袋的颜色与垃圾分类目录相对应,利于垃圾处理人员区分。
4.2.2垃圾预处理
调查发现,厨余垃圾腐败变质是空气污染和水质污染的重要原因,厨余垃圾主要包括:果皮、蛋壳、菜叶,饭后的剩菜残羹等,据统计,家用食品垃圾占生活垃圾量的30%~40%,这些垃圾的含水量大,易腐烂,易发臭,易孳生蟑螂、蚊子,易传播细菌,经厌氧发酵、有机物分解后,严重污浊空气质量和水质,且这类垃圾与其他种类垃圾混合收集后,对垃圾的后续处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为了减少家用食品垃圾的污染,变垃圾为有机肥料肥料,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课题组设计出一种新型家用食品垃圾处理装置,本装置运用了污水过滤网、刀片破碎、气流烘干器、紫外杀菌、活性炭除味等多重技术,可以做成集成厨房的一部分,专门用于处理每天产生的食品垃圾。
5.结论与建议
本调查项目通过现场调研、发放调查表、随机走访、查阅相关资料和数据等方式,调研和分析了西安市江沟村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并通过专家咨询、资料收集、室内试验等方法,研究垃圾填埋的环境保护措施。
(1)空气污染是垃圾填埋场最严重环境污染,多是生活垃圾腐败变质产生。
(2)生活垃圾发生腐败变质,产生大量高浓度有机废水-填埋场渗滤液对当地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污染。
(3)未进行垃圾分类是垃圾填埋场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需要以家庭单元对垃圾进行分类,从源头上解决垃圾的分类,本小组开发了家用垃圾分类箱;
(4)厨余垃圾腐败变质是空气污染和水质污染的重要原因,需对厨余垃圾进行单独的无害化处理,本小组开发了厨余垃圾处理装置。
参考书目:
1. 黄志中,弓晓峰.山谷型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水量计算.江西化工, 2005,1:89
篇7
关键词 国外;垃圾处理技术;经验
中图分类号 X7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0271-01
发达国家处理生活垃圾的历史久远,处理的方式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并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模式[1-2]。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日趋凸显,如何合理、有效地处理好农村生活垃圾关系到新农村的建设,而国外的垃圾处理技术值得我国借鉴。
1 国外的垃圾处理技术综述
1.1 日本
日本曾经是有名的垃圾公害国,因环境污染导致居民患病的情况不计其数。基于这些情况,政府和居民都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各方努力下,日本政府颁布一系列环境保护法令,利用文化理念加强国人的环保意识。在日本每年的日历中都明确标注每日产生的垃圾类型,全民都必须严格遵守。此外,日本生活垃圾分类的严格程度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首屈一指。每个垃圾箱都有多种文字说明并配有图标和图画,由此提示人们分类投放垃圾,如果不按照规程处理垃圾,将面临巨额罚款。种种措施使日本成为世界上人均垃圾生产量最少的国家,而其国内都保持整洁的环境。
1.2 澳大利亚
在澳大利亚,每户居民的家里都有绿色、黄色和蓝色(或红色)3个垃圾桶。绿色垃圾桶用来装树叶、树枝,黄色垃圾桶用来收集可回收垃圾,蓝色垃圾桶则收集不可回收的垃圾。每户居民都必须按规定进行分类,每周都有垃圾车分别回收不同种类的垃圾。居民同时要为垃圾的处理付一定的费用。例如,车主给车子换了新轮胎后,废旧的轮胎要交给工厂处理,车主必须支付旧轮胎的处理费用。
1.3 美国
美国的垃圾处理方式与澳大利亚相似,首先居民要对所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分装到不同的垃圾箱里,垃圾处理公司每周按期运送垃圾。通常不可回收垃圾和回收垃圾分开收集,居民要为所产生的垃圾付费,产生的垃圾越多,所收缴的处理费就越高。
1.4 爱尔兰
爱尔兰对垃圾处理也有明确规定,要求对公共设施和住户的垃圾实行计量(按重量或体积计算),居民必须按实际的垃圾量交纳清理费。
1.5 加拿大
加拿大多伦多市规定不同垃圾产生量的收费标准,垃圾越少,居民需要缴纳的垃圾处理费就少,从而有效地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鼓励居民回收可利用的垃圾。对于违反规定的,则实行高额的罚款。
2 我国可借鉴的国外垃圾处理经验
2.1 实行垃圾分类制度
进行垃圾分类制度是从源头上控制垃圾产量的有效方法,同时可以有效地进行垃圾的回收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分类工作的有效实施依赖于居民的思想认识和社会管理的配套制度[3]。例如,日本用10年的时间进行全民教育,并通过学校进行环境教育,让孩子教育家长,最终收到良好的效果。此外,相关的配套制度也是必须的,如果不按照分类制度投放垃圾,则会面临巨额罚款,从而使每个居民都能遵守分类制度。
2.2 实施垃圾收费制度
垃圾收费制度是实现垃圾减量化的途径之一。许多发达国家都实施垃圾的收费制度,并根据垃圾产生量收取不同的费用,垃圾产生的越多,所缴的费用就越多,甚至是数十倍。实际处理经验表明,设置高昂的垃圾处理费用,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居民减少垃圾排放量,同时也为垃圾处理提供资金保障[4-6]。例如,芬兰从1996年开始征收垃圾税,而这些费用也全部用在垃圾处理、废物清理、维护处理设施以及废物运送等方面。一些国家还从生产的源头下手,使用容易回收、处置和消纳的材料,甚至在产品设计上考虑到以后便于回收时拆解。如国外的大部分印刷品都使用环保油墨,该类材料就便于回收利用。
2.3 政府实施经济补贴制度
许多发达国家常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鼓励国民保护和利用资源。我国农村垃圾处理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无论是思想上还是制度上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7]。在垃圾处理方式上,政府可以进行相应的经济补贴,例如对于适合采用沼气处理生活垃圾的地区,可以采取国家补贴、地方政府投入和个人资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乡、镇和村建设的各项垃圾处理设施也可以进行适当地补贴,从而为农村垃圾的集中处理提供资金保证。我国部分地方已经采取这些措施,并取得可喜的效果[8]。
2.4 限制企业的入住标准
由于城市土地资源的紧缺,许多企业将厂址迁到农村发展,给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但同时应该注意到,企业的入住也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因此,要限制企业的入住标准,重点支持生态经济、循环和低碳型工业、生态循环型农业以及节能环保产业[9]。
2.5 完善的法规和制度
各种处理措施和方法能否得以有效的实施,完善的法规和制度是必要的保障。国家和各级政府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健全相应的制度和法规,做到责任细化,有法可依,逐渐形成系统的法规政策[10]。许多发达国家已经通过立法明确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责任,从而有效抑制人们制造大量垃圾的行为[11-12]。我国的农村垃圾处理需要一个系统长远的统筹安排和规划,国外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3 参考文献
[1] 林学红,许初鸣.农村垃圾处理的实践与思考[J].城乡建设,2008(7):64-66.
[2] 任伟方.农村垃圾处理的实践与探索[J].新农村建设,2006(11):46-47.
[3] 江淑梅.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对策.科技资讯,2008(1):135-136.
[4] 焦新芳.做好农村垃圾处理工作是民心工程[N].中国建设报,2011-07-15(7).
[5] 程宇航.发达国家的农村垃圾处理[J].老区建设,2011(5):55-57.
[6] 谢冬明,王科,王绍先,等.我国农村生活垃圾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86-788.
[7] 杨荣金,李铁松.中国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模式探讨——三级分化有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1(5):82-86.
[8] 陈淑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垃圾处理困局[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14-16.
[9] 付素霞.对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机制问题的探索[J].经济论坛,2007(15):124-125.
[10] 盛金良,杨云.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收集模式综述与展望[J].科技资讯,2008(10):145-146.
篇8
一、环境管理的思路
首先强化职能。应强化现有垃圾处理场的基础上,强化垃圾处理场的职能,赋予应有的权力,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达到国家级卫生城市的要求,以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其次分类管理。试点城市实行垃圾分类收集是提高垃圾环境管理水平的重大举措。垃圾环境管理实行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垃圾分类收集既提高废品回收率又便于危险废物单独处置。垃圾混合收集,增大了垃圾资源化、无害化的难度。它具有一次性投入和运行成本低,以及对人员素质和技术数量程度的要求低的特点。垃圾分类收集有利于垃圾资源化、无害化,但垃圾分类收集增加了垃圾收集设施和垃圾运输车辆的数量,要求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参与垃圾收集,增大了环境管理的难度。
垃圾基本上分为有机垃圾、危险物质和可回收垃圾三类。上海将垃圾分三类:一是有机垃圾,即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的垃圾,主要是厨房垃圾;二是干电池等危险废物;三是废纸、塑料、金属等可回收的垃圾。垃圾分类收集要坚持“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应鼓励废物回收和综合利用。生活垃圾环境管理应从源头抓起,逐步过渡到垃圾收集企业负责社区、小区、居民住宅等源头的生产垃圾收集工作,避免多头管理,多头收费。垃圾收集和运输应密闭化,防止暴露、散落和滴漏。鼓励采用压缩式收集和运输方式。尽快淘汰敞开式收集和运输方式。结合资源回收和利用,加强对大件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应当以各地经济能力、社会条件、分类收集现状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为基础,合理安排垃圾分类收集环境行政管理、企业环境管理和公众参与管理措施。
再次政策指导。环境行政管理是按国家的垃圾分类收集的环境管理政策,组织开展城市垃圾分类收集法规、政策调研。要制定适宜的经济、技术和社会政策,加强对城市环境管理的引导。推行垃圾分类收集,研究开发适合我国的垃圾处理技术,推进垃圾处理的产业化。第四全民参与。城市居民、单位必须按照所在地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排放生活垃圾,积极配合有关单位进行分类收集。只有社会形成了封闭的“分类收集——再利用——消费——再分类收集”的资源循环利用环,建立起完整的系统,分类收集才可能持久。
二、环境管理的途径
一是填埋。填埋是现阶段我国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大多数垃圾填埋方式都是简易填埋,忽视了处理中的环境管理。填埋导致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二次污染严重。卫生填埋是垃圾处理必不可少的最终处理手段。兴建填埋场应当实施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监测制度。二是堆肥。食物垃圾约占生活总量的1/3。食物垃圾和其他一些有机垃圾具有分散、量大、处理困难、容易污染环境的特点,对其集中处理,如堆肥,不仅减少了垃圾污染,而且与其他垃圾成分分离,加快了垃圾分类,有利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全面处理。但堆肥易造成地下水污染,发酵不成熟堆肥效果不理想;堆肥产生大量甲烷,处理不好可能引发爆炸。堆肥场所应远离地下水源地,易通风。三是焚烧。焚烧的成本很大,在我国应用不普遍。焚烧易产生局部大气污染。四是再生。加工处理二次利用。
三、环境管理的措施
我国大中小城市基本配套建设了垃圾清扫、收集、贮存、运输和集中处置设施、场所,大多数城市实行了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置,少数城市正在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制度。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中的环境管理措施一般为“四结合”模式:与源头控制、产生控制相结合;与收费管理等经济刺激手段相结合;与行政处罚相结合;与提高环境卫生管理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篇9
各位领导:
XX县委、县政府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作为推进生态宜居建设、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按照市政府安排部署,在市住建委的具体指导和各级人大的依法监督下,全力以赴抓落实,取得积极成效。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XX县共有14个乡镇、188个行政村,垃圾填埋场5座,垃圾中转站102个,垃圾堆存点188个,保洁员560人,各种垃圾运输车辆100余台。严格落实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成立农村垃圾分类减量领导小组,搭建分工明确的组织机构,先后赴盘锦市盘山县和新宾县等地学习考察,结合我县实际,形成“以户为主,户村结合”的农村垃圾分类减量模式。按照垃圾经过农户一次分类处理,余下垃圾经村保洁员二次分类处理,少量垃圾外运填埋的流程,每户在自家庭院挖沤粪池,生活垃圾、农产品垃圾等全部实现回收利用。2018年,在59个行政村启动了第一批垃圾分类减量试点工作,试点村垃圾数量减少80%左右;2019年继续推广试点村至135个;预计2020年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全覆盖。
(一)高度重视,层层落实。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经过深入调研,确定分类减量模式,制定《清原满族自治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方案》和《清原满族自治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推进指导意见》,按照“一年试点启动,三年全面推开”的目标,开展了垃圾分类减量治理工作。同时,建立14个县级领导和6个县直部门包乡镇、包试点村,各乡镇领导班子包村屯,乡镇干部包户的包保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的工作局面。
(二)加强管理,互相监督。一是建立“村每周自查、乡镇进行月查、县每季度抽查、县年度考核”的督查体系,出台了《农村环境卫生目标考核办法》,并纳入绩效考核。二是各乡镇设立专门机构,针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划分管理责任区,对街路巷道、广场公园等落实监管责任人。包村的乡镇机关干部、村干部、党员严格落实包保责任。三是制定村两委成员、保洁员、包保人员等责任制度,明确任务职责,形成长效管理制度。
(三)加大投入,健全保洁队伍。一是由县政府为每个试点村垫付1万元资金用于购买垃圾桶,印制垃圾分类减量宣传单,并拨付3万元的垃圾治理经费。二是要求各乡镇按照400人配备一名保洁员的标准,落实保洁员负责村内街路巷道、公园广场的日常保洁,重点要对农户门口垃圾桶内的垃圾进行分类清运,对应该由各村进行处理的垃圾,及时外运处理,对应该由农户进行分类处理的垃圾,提醒并交由农户进行处理。各村原有的垃圾房、垃圾转运站由保洁员进行垃圾二次分类,不可回收的垃圾及时运送到填埋场(点)处理。
(四)广泛宣传,发挥主动性。一是通过在电视台、县报开设专栏、在乡村张贴悬挂宣传标语、设立温馨提示牌等多种形式向农户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农村群众积极参与。二是包保乡镇的县级领导、镇村两级干部深入农户,手把手示范分类,面对面宣传引导,达到家喻户晓,人人会分类的良好氛围。村干部、党员率先在自家开展垃圾分类,发挥带头引领作用。三是各乡镇选择典型示范村,组织现场拉练,介绍经验作法,促进和推动垃圾分类的开展。
(五)开展督查,加强监管。由县城建局牵头,联合县财政局、环保局、农发局、爱卫办等5个部门先后多次对试点村进行随机抽查和考核验收。随机访问农户和保洁员,实地了解各试点村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情况,认真听取广大农户的意见和建议,采取现场打分、当场公布、全县通报的方式,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
二、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落实还不到位。个别乡镇对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虽制定了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责任制度、评比奖励制度。但有的乡镇只是为了应付检查下发了工作方案,并没有严格抓好落实,有的工作责任制度不够完善,不够具体。
(二)宣传发动工作还不够。村民对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认识还不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要在短期内纠正村民的不良行为习惯有一定难度,还需加强宣传,加以正确引导,提高村民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一是部分乡镇和行政村垃圾处理设施比较简陋,还需加大投入。二是由于要求垃圾收集、填埋等场所要远离人群,运输中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三是有毒有害垃圾处理还需加大治理力度。
三、下步工作安排
围绕明年的工作目标,着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统筹协调持续推进。县政府作为农村垃圾分类减量治理工作的责任主体,定期召开调度会,协调解决存在问题,保证工作扎实推进。县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按照分工,深入乡村,加强指导、督促和检查。各乡镇要抓好各项责任制度的执行,按制度实施奖惩,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到位。
(二)加大保障经费投入。县政府将农村生活垃圾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各乡镇也要对农村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和运行给予一定经费补助,同时要统一管理各村垃圾治理经费支出,保证专款专用。
(三)实施“四进四化”工程。实施农村“四进四化”工程,即:鼓励农村厕所进院、养殖舍进院、柴草垛进院、苞米仓进院;加强农村美化、亮化、绿化、净化工作,打造整洁有序的农村居住环境。
(四)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县政府将组织相关部门对各乡镇和村进行检查,总结推广垃圾分类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定期对垃圾分类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各乡镇要进一步完善目标考核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各村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督检查,加大对包保干部的实绩考核力度。
篇10
一、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总体情况
我县自2012年起开始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启动“清白工程”,经过6年多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域基本消除白色垃圾,干净整洁成为xx靓丽的名片。2015年,全省爱国卫生运动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同年我县被评为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先进县;2016年,我县农村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在全国乡镇领导干部培训班上做经验推介,同年12月,我县首批顺利通过湖北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示范县考核验收。
一是监管责任体系全面建立。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副县长具体抓,住建、城管、卫计、环保等单位积极参与的管理体系。建立城管局长负责城区、交通局长负责省县道公路路面、水电局长负责主干河道、各乡镇镇(乡)长负责本乡镇、村主任负责本村、社区主任负责社区白色垃圾治理责任体系。按照村配保洁员、镇配清运员和考核员、县配转运员和监管员的要求,建立了县镇村三级环卫队伍。
二是设施配套覆盖基本到位。按照保证数量、方便实用、满足需求的原则,建设配套城乡环卫设施,建立了覆盖城乡、与垃圾产量基本匹配的环卫设施网络。县城建设无害化垃圾卫生填埋场,保证全县垃圾归口无害化处理;在全县规划建设8座垃圾中转站,并配置相当数量的中转箱。中转站内设管理房、工具房、绿化等配套设施,管理人员到位,各项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健全,运行规范,确保乡镇垃圾集中归集,定期转运;按照20户以上的集中户建垃圾集并房,距集并房较远的农户配备垃圾桶的方式,确保垃圾收集设施覆盖到所有村居。对垃圾集并房采取“编号管理”和“盯岗放哨”管理,促使环卫设施发挥最大效益。
三是资金保障基本到位。依托“三万”活动、驻村帮扶、第一书记帮扶以及捆绑环境整治项目资金等,共筹资3200万元,建成了覆盖全县、与垃圾总量基本匹配的环卫设施。县、乡财政分别按乡镇辖区农业人口每人每年20元、不低于10元的标准安排农村垃圾治理经费,探索、鼓励村民缴纳环境卫生费,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正常运转。
四是保洁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县落实月检通报、年中交叉检查、年底综合考核制度。在县电视台开辟环境卫生曝光台专栏。每年开展“最干净村”、“文明新村”、“文明卫生户”、“靓家巧妇”等卫生评选活动,安排30万元用于“最干净村”等村居卫生奖励,并在三级干部会上通报表彰。通过采取“完全公司化”和“半公司化”方式,垃圾清运、管理发包给保洁公司完成,实行市场化运作管理。引进数字化监管技术,在县城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智慧化管理平台,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智慧化管理系统,实现对垃圾清扫、清运的全方位、全天候监管。
二、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按照省、市关于《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达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今后3年到2020年底,要形成从生活垃圾产生到终端处理全过程的城乡一体、全域覆盖的全链条管理体系,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明显提升。农村要实现“五有”,即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处理设施、有完善的收运体系和装备、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持续的资金保障、有完善的监管制度。全面治理存量垃圾。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建设、餐厨垃圾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对照省市要求,我县农村生活垃圾尚有以下差距和不足:
一是垃圾处理的终端设施,特别是餐厨(有机)垃圾和建筑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建设滞后,与省市要求差距较大。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重点是实现餐厨(有机)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利用,降低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二是城乡生活垃圾的收集设施,规划、建设布局不尽合理。主要是全县尚存在一部分需取缔的敞口垃圾池,部分集并房选址、布局不合理,建设标准低下。根据餐厨(有机)垃圾的终端建设情况,需配套前端的厨余垃圾收集、转运设施等。